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卫生行业现状范文

医疗卫生行业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卫生行业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卫生行业现状

第1篇:医疗卫生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政府;卫生投入;医药费用;医疗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071-03

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投入及医疗费用控制现状

(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投入现状

自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确立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全新发展战略,公共财政的运行在结构上发生了一定的转型,其突出表现就是公共财政在民生或国际上通称的“社会领域”中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强化政府责任”成为医疗卫生改革的指导思想,医疗卫生行业政府投入管理进入调整创新阶段。从投入角度讲,政府投入的责任逐步走向理性,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成为重点关注。政府投入方向开始逐步转变,更注重公平与可及性,大规模地重建了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重大进展,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有了基本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政府开始注重对医疗市场价格秩序的管理和对医疗机构的执法检查,对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项目收费进行管控。这体现了政府在医疗卫生行业管理方面所作的努力。

(二)我国医疗费用控制现状

新医改之前,政府只是投入资金,但并不管资金的用处,除个别特殊项目需要审批之外,医院有很大的自,根据自身发展和利润的角度去决策。虽然政府管住了物价,但是政府并没有管住医疗费用,医院的院长有很大的选择空间。政府与公立医院的传统关系,对公立医院来讲有其不利的一面,即政府对公立医院管得很死,但对公立医院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就是政府是公立医院利益的代表者。

卫生改革之后,政府已改变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角色,由原来是公立医院、医生利益的代表者转向13亿人民的利益代表者。政府角色的这种转变不仅会相对增加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而且还会加强对公立医院经营行为的监管,这会使人们某些习以为常的经营行为受到限制。因而,公立医院要想生存和发展,需要付出比新医改前更多的努力。

二、我国医疗费用控制目前的问题

(一)我国医疗费用控制目前的问题

1.医疗保险费用不断增长。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以来,虽然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不断增加,但是支出也是高速增长着。无论是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还是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医疗保险工作大检查中,就出现了个别省市、地区大量套取医疗保险基金的情况。医疗保险基金本是患者的救命钱,现在却成了少数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牟取私利的手段。这些违规违章的医院很多都是采取虚假记账、“挂名挂床”住院、伪造病历、调换处方药、虚构处方等手段套取金钱或者财政拨款。与此同时,另有一些机构或部门为未参保人员或不属于报销的项目进行违规操作,使其得以报销。在这些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的“骗保”过程中,他们通常扮演着“两头通吃”的角色:一方面作假骗取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另一方面又多记多收取医疗药品费用。

2.医疗费用控制意识薄弱。我国目前的社保制度没有对被保险人的就医行为进行限制,被保险人可自行选择医疗机构。赋予被保险人选择权的初衷在于促进各大医院良性竞争,通过有效的手段降低医疗的成本、提高服务的质量,但目前看来效果甚微。由于患者对医疗费用变动并不敏感,而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却异常敏感,医疗服务市场中供给方间的竞争就主要是非价格竞争了。大型医院有着设备先进,医疗水平高的优势,因此患者的就医行为存在着非理性因素,无论大病小病,人们总是更相信高级别医院。众多疾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可得到有效治疗,一部分慢性病也完全可以经过家庭护理就完成治疗。

3.缺乏监督、竞争和退出机制。就我国目前的社保管理体制来看,社保医疗管理部门是通过与医疗保险定点服务机构签定医疗服务协议来监督他们的,两者在行政上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只是一种契约关系。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保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对医疗机构的行为不能进行充分的监督。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因其人员、条件的限制也决定了其监督作用非常有限。再次,我国现行大部分医疗机构仍具有公立性质。它们属于人民的共有财产,不可轻易关闭;而且取缔公立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则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流失;医疗服务人员下岗待业,更会增加政府的政治压力,若处理不当甚至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因此,对于违规的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社保医疗管理部门很少会撤消其资格,使得退出机制无法有效运行,监督效果差强人意。

(二)医疗保险费用不断增长的原因分析

第2篇:医疗卫生行业现状范文

2013年,河北省制定《河北省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15)》(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了河北省卫生信息化2013-2015年阶段性工作重点与发展目标。在《规划》推广执行的过程中,得到了河北省广大医疗机构的积极配合,在各级医疗机构的不断努力下,整体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标杆医疗机构不断涌出,优秀的个性化服务系统层出不穷。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新医疗改革政策,不断加快推进河北省卫生信息化发展进程,逐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力推动河北省信息惠民工程与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开展,推动《规划》进一步实施,促进医疗卫生信息化技术、应用、经验的交流与合作,近日,由河北省卫生计生委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北省卫生信息中心与河北省卫生信息协会共同主办的河北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交流会暨河北省健康信息网络第二届第四次会议在石家庄市河北世纪大饭店召开。

专家云集 规格高端

河北省健康信息网络会议已经成功连续举办两届,本次会议围绕河北省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技术支撑、新技术在卫生行业的应用等议题展开。本次大会受到来自国家卫计委相关领导与专家、河北省卫计委相关领导以及来自河北省医疗卫生行业及卫生信息化建设业内人士、行业内技术专家学者、相关媒体等400余人共同关注与参与。

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朱会宾首先为大会致开场辞,对医疗卫生系统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做了深入解读。他指出:“医疗卫生系统要紧密围绕深化医改和卫生计生改革发展大局,适应卫生计生资源整合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标准规范、能力储备及科学化管理。主要包括:持续推动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推行居民健康卡工程进展,解决远程医疗存在的问题。”

随后,国家卫计委人口健康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总后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傅证发言,他对河北省卫生信息化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对未来的建设发展同时寄予了希望。

他指出:“河北省的卫生系统、深化医改卫生事业的发展建设、信息化建设都有显著的进展和成绩,也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密切关注、指导考察,业界也很注意河北省的卫生信息化发展。”作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资深专家,他也对各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各级医疗机构在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时,要紧跟政策步伐,制定完备的相关标准与细致的规划,并严格遵循,逐步稳进地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还有重要的一项是信息化带头人也就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主管,要有很高的管理与技术方面的素养,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持续的推进医疗改革,更好的进行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新技术支撑医疗IT发展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全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支撑与动力,作为传统行业,医疗卫生也在新技术浪潮下积极谋求自身转型发展。本次大会演讲嘉宾也大多围绕医疗健康云、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在卫生行业的应用作为议题展开讨论。其中对于区域医疗平台的建设与移动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在本次会议中被多次提及,已经成为整个医疗卫生行业建设的重点。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讨论的技术专家,大多具有很深的医疗IT从业背景,对技术与行业都有很深的理解,其中来自芯联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杨宏桥总裁即为具备多年三甲医院信息主管经验的资深HIT专家,他为大会带来的主题为《下一代移动通信――i呼》的演讲,从行业背景与技术前沿等多方面介绍了当下移动技术为医疗卫生行业所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心医国际、医惠科技、H3C、飞塔、华为等多家服务商的技术专家也相继介绍了自身在医疗行业领域里的特色产品,这些前沿技术为与会嘉宾带来了思路启迪,同时也将为医疗机构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提供重要支撑。

下午的论坛环节,总医院原医务部主任陈运奇、福州总医院计算机应用于管理科教授高级工程师陈金雄、河北省工业大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王树强、河北省儿童医院主任周连茹等专家都分别就医院信息化反思与机遇、区域医疗信息化验收与评价标准、京津冀医疗健康一体化发展机会与医院等级评审与信息化等方面主题作了分享。

领导们的政策解读,专家们的技术分享与案例剖析,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关注,本次大会的召开为推动信息惠民工程与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的开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提供了更多方案和思考。

相关链接

河北省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详解

第3篇:医疗卫生行业现状范文

2008年,四川省制定了《健康四川2020计划》,确定了以提高四川省人民健康为目标,以政府为主导,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计划》特别指出要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区域卫生资源共享,建立高效便捷,服务于居民、社会和政府的卫生信息化体系;推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工作,逐步建立起省、市(州)、县(市、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和医疗机构协同服务;建立和完善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为基础的统一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公共卫生信息化服务水平。

为了协助四川省确立电子医疗保健服务的目标,远景和长期策略,由美国贸易发展署(US TRADE AND DEVELOPMENT AGENCY, USTDA) 与四川省卫生厅于今年上半年共同启动了 “四川省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及服务战略规划项目”。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参与方,IBM公司和美国QSI(质量科学国际公司)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战略规划项目的目标

四川省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及服务战略规划项目以服务《健康四川2020计划》为目标,结合四川省卫生信息化现状,建立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总体规划,包含商业模型、资金模型,逻辑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基础设施、标准化体系、安全体系、人力资源等。同时,为四川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确定大幅度提升四川省的卫生服务水平所需要的应用和服务;把服务战略与数据中心及电信设施方面的计划投资联系起来;为随时间推移而预计可能出现的其他项目勾勒出清晰的未来工作计划。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医疗卫生行业合伙人陈光宇先生表示:“四川是中国的人口大省,为了能给全省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四川医疗卫生服务系统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而‘四川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及服务战略规划项目’就是要努力实现以病人为中心,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能够参与到该项目中来,IBM感到十分荣幸。IBM十分希望利用自身在医疗行业的技术与咨询能力以及参与其他地区区域医疗建设的经验,为四川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献计献策,也为灾后四川医疗卫生系统的恢复与重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QSI总裁James Killingsworth先生也表示:“从全球来看,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医疗系统,如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对所有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此次合作项目为中美之间提供了一个探讨交流医疗卫生发展的契机,为推动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前行提供了新的思路。”

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RHIN)的建立,涉及省、市、县、乡镇不同的应用区域,不同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不同的业务领域。其中不仅仅包含技术性问题,还包括医疗服务、业务协同、疾病资料、医疗保险、政府预算、商业智能与绩效等众多问题。因此,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实施之前必须进行详实的规划,使信息规划与业务流程和业务目标相一致,从而使信息技术发挥最大的作用。IBM-QSI联合项目组全面梳理了四川医疗卫生系统的业务和服务流程,在此基础上对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出了建设规划和实施蓝图。

据IBM医疗事业部战略与变革咨询经理任道晖介绍,整个项目从今年6月1日开始,共分为3个阶段:

1. 业务分析和战略计划阶段

主要是为四川省实施电子医疗服务提供业务分析和长期战略。IBM-QSI项目组与卫生厅和信息中心一起,对全省十多个地市州的卫生局、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进行了调研,访谈近100人次。并对全省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状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从而得出与实际需求最贴近的早期建设需求。然后从业务和技术角度对需求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四川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应用、服务和业务可持续性,制定出长期战略和近期行动计划,包含商业模型、资金模型,逻辑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基础设施、标准化体系、安全体系等等。在医疗信息标准化方面,中国医院协会信息化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结合四川省现状,为确保该规划项目符合卫生部相关要求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这些工作将把战略管理咨询与四川省卫生数据的应用、协议和格式的技术评估和定义结合起来,同时兼顾其确保遵守有关的国际、国内卫生标准的愿望。

2. 提出远景

根据IBM战略规划经典的IATO(Information、Application、Technology、Organization)方法论进行高端设计,即从信息管理,应用系统,支持信息和应用的技术设施(包括网络、数据中心,硬件,部署等),以及IT组织和流程(包括组织架构、人员角色职责、能力需求等)等方面进行高端设计,并提出远景。

3. 制定详细的路线图

根据前一阶段提出的架构,设计出详细的路线图、实施路径和里程碑,使整个项目可以分阶段地达到远景目标。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以及所需的投资估算、软件、硬件、人力资源、领导层的支持等资源投入和分析,最终形成一份可落地的战略实施规划。除此之外,IBM-QSI还讨论了可能影响项目可行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监管规定;评估该项目对环境的预期影响以及分析在基础设施、市场导向型改革、人力能力培育、技术转让以及生产力提高等方面对中国带来的发展影响。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规划,此项目将为四川省区域医疗卫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遇到的主要挑战

对于四川省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规划项目所遇到的挑战,James Killingsworth表示:主要的挑战来自于三个方面,而且这些挑战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第一是缺乏人才的挑战。卫生信息平台必须要为临床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拥有一批同时具有IT技术知识和医疗健康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非常重要。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项目,需要投入很多的资源。购买一个信息系统与更好地利用系统为患者服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目前,卫生厅已经认识到相关的问题,并已经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以改变人力资源结构。

第二是资金和财政支持的挑战。在中国获得政府资金支持的渠道有很多,例如发改委、地方财政、社会保险以及新农合等等。资金来源分散,使用分散,没有发挥最大效用。应该把全部的资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盘考虑,统一利用。这些问题与医疗卫生和技术无关,完全是财政体系和人力资源的问题。

第三是信息整合的挑战。卫生信息系统是不能孤立设计的,必须整合公共卫生、医保、社保等所有的信息。因此,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规划和设计需要覆盖各个部门,要把分散的、孤立的系统和业务整合起来,实现交换、共享和协同,这样才能改善医疗质量,提高效率,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对于其他RHIN项目的借鉴意义

James Killingsworth先生表示:RHIN项目非常复杂,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四川省卫生厅和信息中心拥有一支非常出色和进取的团队,这是非常有益和重要的。对于资金、人才队伍和整合性的挑战,很多地方都会遇到。而对于技术的使用,各地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和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不能照搬。

陈光宇先生指出领导的支持非常重要。他认为目前的项目只是处于调研咨询阶段,在今后的标准和流程实施过程中将会遇到更大的问题,那时如果没有领导的支持将很难开展工作。另外,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人,不同的实施过程,以及资金有效应用等问题,要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看待问题,要注重细节。

第4篇:医疗卫生行业现状范文

《国务院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号文件》公布以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何利用社会资本为医疗事业发展所用,在医疗卫生行业形成强大的竞争机制,推进医疗事业的改革步伐,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已成热点话题。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很丰富,既包含经济增长的方式,也涉及到结构的优化、环境的改善、技术的创新和资源的配置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增长的反映形式:一种是通过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即粗放型增长;另一种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即集约型增长。社会资本投入医疗市场,应属于第一种增长方式,既增加社会资本投入,用于医疗卫生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在这里社会资本所反映的资本效益,应该包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

一、社会资本办医助推了医疗卫生改革的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逐步改变着以往计划经济约束下形成的落后、保守、低效以及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管理手段和运行机制,并在改革中不断提高发展和转型的效率。也为各个领域积累了不少的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本在市场经济中寻求着自己发展的空间。而当前医疗卫生行业的改革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为社会资本的进入创造了机遇。近年来,民营医疗单位的陆续建立,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综合性、专科性强,是部分民营医院的创建特点。它们中有的已成功达到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水平,还有的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部分民营医院资金雄厚,医院建设和医疗设备配置先进,还有国内外知明医学专家的指导,技术水平先进、医疗服务意识超前。因此,得到公认。由于这些高水平医院的呈现,促进了公立医院改革的步伐。有的地区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就加大了对公立医院的资金投入。积极调整内部效益分配标准,防止高水平人才的流失。而且积极主动地向国内外引进具有特长的高水平人才。为满足患者需要,想方设法在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上进行改进,使公立医院的改革有了很大的进展。

二、社会资本办医营造了医疗主体多元化的布局

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结构及分布,在很多地区还延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也在很多方面出现了与公共服务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如:医疗机构不能满足患者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住院床位紧张、设备设施落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培养高、精、尖的技术骨干等等。其主要原因是资金问题:一方面国家投入的补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使医疗行业的设施改造、设备更新等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卫生管理机制中还保留着一些计划经济的传统模式,对医疗单位缺乏超前的规划和引导,满足不了经济转型的要求使医疗卫生服务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医疗卫生事业这个关系民生的大市场,也为社会资本金的进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资本金的进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卫生行业的不足构成医疗卫生主体的多元化格局。民营医院的陆续建立,有效地满足了老百姓各个层次的医疗需求逐步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由于医保政策的引导,公立医院收缩了部分特需医疗服务,也为民营医院让渡出了足够的特需医疗服务的市场空间,为民营医院经营特需医疗服务,提供了难得的市场环境。

利用社会资本建立高水平民营医疗单位。形成医疗主体的多元化,受益的首先是民众,多元化带给老百姓的是更加方便、舒适的就医环境、更加先进优越的技术保证、更加完善的人性化服务。它不仅方便了患者,缓解了政府投入的不足,也为公立医院的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了各级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民营医院在法人治理结构、产权制度改革、资本运作和市场管理上较公立医院更有优势,越发显示出发展活力,一系列陈旧观念、政策、标准和制度也将随之改变,从而给医改注入了新鲜血液。它将为医疗卫生改革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三、政府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顺应了民意

第5篇:医疗卫生行业现状范文

1 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规划

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布局的规划,主要是依据区域内地理状况、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健康需求等客观指标规划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的总量,并将这些机构合理科学地布局在本区域内。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呈县乡村三级网络,相对较为合理,关键是机构的内涵建设亟待提高。农村卫生资源的匮乏主要体现在机构的规模、设备、人才上,而不是机构的数量上,所以在做本区域卫生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将人才、设备、规模的发展向农村医疗机构倾斜,以改变目前卫生资源相对集中在城市和城乡医疗卫生差别较大的状况。

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由于历史原因相对较为混乱,主要表现为级别层次不明显,举办主体多元化,布局不合理,人才设备相对过剩等等,针对这种局面,必须经过区域卫生规划的强制手段加以调整和规范,首先是要在城市规划建立健全级别层次明确的城市三级医疗保健机构,即: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人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三级医院,既方便居民就医,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又形成合理有序的医疗服务市场体系,从而根本上解决乱办医、乱竞争的无序状况;其次要统筹规划区域内不同所有制、不同产权、不同举办主体的医疗机构,真正实现全行业管理,特别是民营医疗机构的设立要依据当地的医疗保健需求,决不可沽名钓誉,打着招商引资的旗号而盲目扩大本区域内的卫生资源。对企业举办的医疗机构要纳入当地整体卫生规划,并逐步实现从企业中剥离,改变企业办社会的现状,实现企业医院的并轨,与社会医院同等竞争与发展。对国家举办的医疗机构要依据本区域居民的需求,依照城市三级医疗保健网的格局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应大胆地实施“关、停、并、转、迁”,如确有必要,也可进行扩建,以彻底改变目前城市医疗机构低层次重复建设、经营状况不佳、无序竞争、乱收费导致看病贵的现状。其三,针对省会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大型医疗设备过多的现状,可以借鉴教育系统的做法,将部分带有省级名称的医疗机构在省会外城市举办。这样的规划,可极大地解决省会城市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使卫生资源合理地分布在基层。

2 区域大型医疗设备布局规划

由于近年来认识上的混乱,导致了医疗卫生市场化状况,并形成医疗卫生市场竞争局面,出现了企业医院与地方医院竞争、民营医院与国营医院竞争、大医院与小医院竞争,而且出现了卫生系统内部公立医院之间的竞争,这些竞争有时表现相当激烈,其手段除了改善服务、环境外,更多的是拼设备,竞相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些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费大多来源于职工集资、贷款、借款、商家投放等模式,以致于形成了为尽快回收投资而过度使用大型设备,给患者乱检查,极大地增加了患者医疗费用支出,形成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区域卫生规划必须对区域内大型医疗设备的品种进行规定,对大型设备的配置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无论是民营医疗机构、公立医疗机构、企业医疗机构都必须实行大型医疗设备准入制。要依据本区域居民的需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大型设备的现有数量和布局进行科学规划配置。对现有大型设备的布局状况,有条件、有可能的要尽量重新规划布局,采取收购、合资、股份、合作等方式,使这些大型设备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

3 区域专科专病建设规划

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同时,要对关乎本区域优势医疗卫生资源进行规划,对各医疗卫生机构的重点专科专病建设进行规划,这样才能形成医疗服务的有序合理竞争,形成本区域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

一般来讲,一个市县区域有一所综合医疗机构即可,其他医疗机构尽可能形成大专科、小综合的模式。做为区域卫生规划,要引导区域内医疗机构朝着专科、专病的方向发展,对区域内的医疗机构依据其自身的优势、传统优势、地域疾病谱特点、行业特点来规划专科专病的方向,形成区域内医疗机构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局面。区域专科专病建设规划之初要经过科学论证,一旦确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保障。区域内的医疗机构要遵从区域专科专病建设规划进行发展,在设备、人才配备上予以倾斜,必要时卫生行政部门可采取包括设备配置、人才调动、资金补助等行政调节手段来协助规划的落实。

4 区域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规划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从大的来讲分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和城市医疗卫生体系。这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制度下形成的,随着城乡二元经济制度弱化,城乡医疗卫生体系也应该逐步融合。所以,当前进行区域卫生规划,在尊重目前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存在的前提下,应重点做好本区域内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的规划。

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规划,是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代表地方政府所做的规划,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举措。虽然国家近年来对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有明确的要求,但做为本区域的卫生规划,要针对区域地理、人文、经济、疾病谱等情况,对本区域的疾病与控制体系建设在数量、网络布局、重点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如传染病防治机构与网络建设,精神病防治机构与网络建设,妇幼保健机构与网络建设,慢性病防治网络建设,健康教育机构与网络建设等,都要在机构数量、网络布局上进行科学的规划。

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实质上就是医疗机构布局规划。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规划,主要是针对区域内可能出现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处置的体系,他包括传染病防治、重大灾害安全事故医疗救护、食品卫生安全等体系建设,属于预案性规划,具体内容可体现在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中,但形式上必须有明确的规划,便于实施。

5 区域健康保障规划

区域卫生规划是区域政府制订实施的,不是卫生行政部门单独所能完成。故此,区域卫生规划应体现区域政府为发展卫生事业、保障居民健康而实施的医疗保障制度和经费保障措施。

按照十七大精神,区域医疗保障制度应包括在农村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城市实施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针对城乡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制度等。区域卫生规划要依据本区域财力、全国统一安排来规划这些制度建立的时限、保障水平、覆盖人口。这也是区域卫生规划整体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

第6篇:医疗卫生行业现状范文

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世界卫生组织曾赞誉我国用最低廉的成本保护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但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我国的卫生事业,就会发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矛盾相当明显,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当前群众对卫生工作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

1 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看病难主要表现在:(1)到城市大医院就诊难,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经常是人满为患;(2)找专家看病难,病人往往要排队很长时间才能找到专家;(3)农民看病难,目前农村大多数卫生院(室)医疗设备落后, 人才匮乏, 难以提供合格的医疗服务, 导致农民就近看病困难。看病贵,贵就贵在城市大中型医院药价贵、检查费用高,脏器移植、介入治疗等新技术和高精尖设备的应用价格昂贵,部分低收入人群和没有医疗保障的人群难以承受。

2 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

2.1 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不足,医疗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过去,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走的是低投入、高产出、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但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这是以影响群众利益和加重医疗卫生人员特别是优秀医务人员负担为代价的。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加快发展壮大医疗卫生资源。

2.2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医疗卫生服务应该走低水平、广覆盖的路子,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却走了一条高水平、低覆盖的路子,医疗卫生体系呈现倒金字塔型,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

2.3 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医疗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减震器,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但覆盖面太小。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特别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没有参加。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没有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患病群众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负担。

2.4 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有三个因素:(1)政府投入比重逐年下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投入占医院收入的比重平均为30%以上,2000年这一比重下降到7.7%。由于政府投入水平过低,医院运行主要靠向患者收费,从机制上出现了市场化的导向。群众医疗交费,不仅要负担医药成本,还要负担医务人员的工资、补贴,一些医院靠贷款、融资购买高级医疗设备、修建病房大楼,相当一部分要靠患者负担的医疗费用来偿还。(2)一些医院管理不善,医药费用快速增长。造成看病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看病贵,群众难以承受。近8年来,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医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不仅加重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也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和卫生行业的社会形象。(3)卫生部门监管不力。卫生部门对医疗机构存在重扶持、轻监管的倾向。卫生主管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合理用药、收费标准以及医疗广告等实施有效监管。但目前各级卫生部门都没有专门监管医院的机构,也缺乏监管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人才。

2.5 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我国的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监管难度大。药品作为商品,按一般市场经济规律,药品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价格应该下降。但我国的药品却出现价格上升,越贵越好卖的反常情况。

3 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思路

3.1 建立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政府在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制定政策、严格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投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的积极性。二是按属地化原则,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分类管理,针对农村和乡镇缺医少药的现状和困难,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大力支持县乡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有效解决卫生事业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协调问题。三是坚持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方针,实行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快社区卫生发展,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改革运行机制,增加政府投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3.2 加快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步伐, 逐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 努力降低个人负担总水平比率: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加快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采取不同的政策将各类人群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要扩大保险的覆盖面, 要注意解决国企改制中部分困难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参保资金问题,还要逐步将三资、民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纳入医疗保险实施的范围。同时建立起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 多形式补充医疗保险为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满足参保职工的多层次医疗消费需求。在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的同时, 还要强化参保医疗服务管理, 严格控制医疗费用支出不合理增长, 采取有效措施, 减轻参保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确保个人负担总平均比率总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处理医、患、药、保四方利益中都要把参保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努力减轻参保者的个人负担。

3.3 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明码标价服务项目:要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基本医疗服务目录和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目录,其价格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提高技术劳务费,降低过高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适度放宽特殊医疗服务价格,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服务价格档次。改革“以药补医”的机制,完善医疗机构经济补偿机制,引导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要考虑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特点,适当提高中医、民族医药的技术服务价格,并改变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方式,逐步实行单病种收费。

3.4 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针对当前医疗服务管理、医院发展方向、发展思路等方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追求经济利益,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群众经济负担加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监管薄弱等突出问题,通过加强医院管理,改善医疗服务,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具体做法:(1)要明确发展方向,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2)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收费管理,降低医药费用;(4)建立信息公开公示制度,拓宽社会监督渠道;(5)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同时,广泛开展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努力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努力为患者解除痛苦,减轻负担。

第7篇:医疗卫生行业现状范文

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为抓手开展信息安全建设

2011年,原卫生部印发了《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遵循相关标准规范,在医疗卫生行业全面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建设整改和等级测评等工作。

个人认为,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作为信息安全建设的抓手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很多人认为购买安全产品、做灾备、安装冗余设备等就能保证信息系统安全了,其实只是从微观角度看待安全,而信息安全应该是体系化的工作,要技术和管理并重,某种程度上,要“七分管理、三分技术”。信息安全是符合“木桶效应”观点的,将整个信息安全系统从一个完整的系统角度比作一个木桶,其安全水平是由构成木桶的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也就是说,我们的信息安全系统中,各个安全要素是同等重要的。正所谓“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各方面要素均不容忽视。

信息安全是一个管理过程,而不是一个技术过程。技术和产品要通过管理的组织职能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技术不高但管理良好的系统远比技术高但管理混乱的系统安全。因此,技术和产品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建立一个管理框架,让好的安全策略在这个框架内可重复实施,并不断得到修正,就会实现持续安全。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就是从信息系统的角度出发,重点在于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并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采取保护措施,使该系统具有与其等级相适应的安全保护能力。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对信息系统进行分等级保护、分等级监管。这是也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最通俗的解释。

医疗卫生行业应该如何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规定了国家等级保护的实施和管理工作,为响应该文件,医疗卫生行业信息系统应完成以下工作:定级备案、安全建设或改建、等级测评、自查、检查。

个人认为,医疗卫生行业在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过程中应该重点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自主保护原则。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自主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自行组织实施安全保护。二是重点保护原则。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程度、业务特点,通过划分不同安全保护等级的信息系统,实现不同强度的安全保护,集中资源优先保护涉及核心业务或关键信息资产的信息系统,如HIS。三是同步建设原则。信息系统在新建、改建、扩建时应当同步规划和设计安全方案,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建设信息安全设施,保障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四是动态调整原则。要跟踪信息系统的变化情况,调整安全保护措施。由于信息系统的应用类型、范围等条件的变化及其他原因,安全保护等级需要变更的,应当根据等级保护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要求,重新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根据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调整情况,重新实施安全保护。

同时,在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时可以参考和结合国际标准ISO/IEC27001:2005,《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利用过程方法和PDCA模型开展信息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在整个过程中,规定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持续改进等多方面的要求,完全从体系化的角度,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各方面加以规范。特别要强调的是安全工作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根据自己业务变化,根据外界的环境,进行持续改进。

医疗卫生行业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现状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都在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个人认为,北京和上海的工作经验是比较好的。北京从定级备案入手,以北京市原卫生局和北京市公安局网安处、文保处联合培训、检查、督导来促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开展。上海是以等级测评工作入手来促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开展,由上海市卫生局跟上海市测评中心联合,要求各个医院都必须进行测评工作,而且他们把管理要求制定模板下发到各医院。

然而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北京的医院只有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完成了等级保护第三级测评工作,其他大部分医院只完成了定级备案,部分医院开始了安全整改工作。就目前情势看,原卫生部要求全国卫生行业各个单位全面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于2015年年底完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整改工作,定为第三级的系统还要通过等级测评的要求很难完成。

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落地难的原因

个人认为医疗卫生行业等级保护工作落地难的原因之一是资金问题,安全建设或整改工作、等级测评工作都需资金的支持。另外一个原因是,大部分医院目前采用是物理隔离,认为物理隔离的安全风险小,对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热度并不高。但是,物理隔离的办法是会越来越行不通的,比如说与医保网互联、开通微信平台、通过支付宝支付、移动终端接入,内部局域网不可避免地要跟外网互联。其实物理隔离也不一定安全,如果不做好管理,人为加入无线网卡或用其他线联接外部网络还是会面临风险,例如患者隐私泄露。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安全意识问题,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充分认识到开展等级保护工作对自身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业务工作依赖着信息系统,如果信息系统瘫痪了,业务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所以不能片面理解为信息安全只是信息保密,信息安全是业务安全,是生产作业安全,是指挥调度安全。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体会

对于医疗卫生行业开展等级保护工作谈几点个人的体会。首先,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需要整体化考虑,信息系统在安全定级时可能会分为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但是信息主管不能只关注第三级系统,要整体考虑信息安全策略及不同等级系统的互联互通的问题。

其次,医疗卫生行业要想开展好等级保护工作,应该由国家牵头在行业专家的共同参与下,在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制定我们行业的细则,如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细则、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细则,在细则里加强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的要求。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我呼吁医疗卫生行业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第三,信息安全应该是管理与技术并重。有的时候更应该从人员管理上入手,才能真正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中的难点往往是管理上的难点,管理制度落地难,不能常态运行。其实,部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是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实现的。

第四,安全是适度安全,没有绝对的安全。安全是一个自我接受程度,是基于风险的管理。面临风险应该有几种策略,一种是规避、一种是转移、一种是降低,最后是接受。

第8篇:医疗卫生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医院;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析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053-02

1 前 言

自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短短数十年之内,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的同时,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是日益提高,国家在卫生医疗上的投入力度一直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国民在个人健康上的关注程度和投入力度也较过去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承担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责任,为了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医疗保障物质需求,国家逐步开放了事业制医院和私立医院的成立限制,进一步拓宽了医疗卫生的整体投资渠道,面对医疗卫生行业的体制改革和日益加剧的内部竞争,如何进一步巩固医院现有竞争优势,整合医院现有医药资源,提升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将是医院保持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在新形势背景下,医院需要开展全面化的可持续性管理模式。

2 各医院体系的发展现状概述

我国人口众多,全民性医疗卫生需求旺盛,为了面对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我国在原有的公立医院的基础上,拓展了医院经营渠道,私人诊所、私营医院、中外合资医院和合作医院等具备典型私营性质的医院办理类型也相继出现,再加上具备特殊性质的军事医院,共同组成了我国目前的全民医疗卫生体系。

公立医院一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力量,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下,公立医疗卫生医院基本覆盖了我国乡镇级别的行政单位,为广大居民提供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其医药资源配给、医疗从业人员素质、医疗卫生水平和医疗诊疗规模都是众多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佼佼者,但是在当前医疗改革的大环境背景下,公立医院正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如何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以私人诊所和私营医院为代表的私营性质医院类型,正是在我国医药需求逐步增长的大环境形势下出现的,它能够为广大就医人群提供便利的、针对性极强的和廉价的医药服务,甚至在局部领域内其医疗专业水准在行业具备垄断性地位。军事医院的特殊使命使得它在医药市场化改制的关键时期一直处于纠结的局面,如何进一步处理好军事医院的特殊身份和医院经营效益之间的微妙关系,将是军事医院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来看,我国的医院体系成员众多,服务群体和业务范围也是盘根错节,各种医院力量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竞争激烈,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传统医疗卫生体制下,医药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公立医院,在全民医疗保健需求持续上涨的刚需成长趋势下,私营性质医院体系很难真正解决实际就医难的问题,公立医院本身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经营效益得不到优化,医疗资源的可持续性得不到体现,这些都需要医院在其经营管理中认真探索总结,深化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

3 医院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探析

从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来看,我国的医院发展必须从自身的管理模式入手,以医院可持续性发展为经营管理目标,从整合优化医药资源、提升医药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以及强化医院管理效率这几个方面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针对性工作:

31 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

广义来看,医疗卫生资源包含了医疗设备仪器、医药产品、医疗卫生研究体系、医疗诊断技能以及医疗卫生思想体系等,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无论是在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备性上,还是在医疗技术的先进性上,都与目前的医疗发达国家有巨大的差距,在基础性医疗卫生设备的覆盖面上,目前仅仅是在少数的大中型医院进行设置,部分经营效益较好的私立医院也有装设,但是仍然很难满足全民性医疗卫生需求。综合来看,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过度集中,是导致当前小病医不好、大病不能医的主要原因,因此,整合优化医药资源是可持续性发展的首要策略。

充分调整核心医疗资源,包括:综合性医疗设备系统、关键性医药产品研制能力、综合性医药院校研究单位和高水平医药专家人才等,通过实地调研,根据不同区域的医疗卫生需求方向,确定不同医药资源的配置方案;其次是要重视医药资源优化中的传帮带做,以优秀的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为主导单位,向周围的辐射地域的其他医院体系进行医院经营管理培训、医疗卫生设备整合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升级创新和优秀医疗人才交流培养,进一步提升无形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要通过走访调研,坚决取缔那些存在野蛮经营、非法医药操作、浪费国家医药资源和存在非法经营目的的医院,进一步优化医院体系的组成结构;再者是要从国家层面入手,进一步优化核心医药资源,诸如:医疗卫生补贴、医药研制专项权利和医疗卫生许可机制的配置方案,在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情况上,要进行针对性的核实和审查,确保核心医疗资源得到真正的应用。

32 提升医药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与服务意识

医药从业人员是医院日常活动的执行者,也是医院经营效益的管理者,从人才资源的特性上来说,医院综合竞争力的保障和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服务意识。从专业素养上来看,国家对于医院内的从业人员有严格的等级资格制度,对于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从业履历、诊断案例等医药信息都有详细的记录和管理,目前来看,许多的私人性质的诊所、医院内还存在着医务人员无证上岗等现象;要进一步强化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力度,要从根本上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准,在人员培养上,专业医药院校和研究单位,要紧跟当前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趋势,为医院输送急需的优秀人才,在院校单位培养期间,要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和实习动手能力培养,尤其是在基础业务能力培养上,要强化学业考核力度,确保未来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其次是对医院现有医务人员要施行进修深造和交流培养相结合的能力提升模式,通过与专业院校单位以及优秀对口医院进行合作培养,进一步完善医务人员在基础医疗业务、疑难杂症和新型诊疗方法上的使用能力;再者是医院内部的人才晋升激励机制建立上,要严格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和监督审核机制,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综合考核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过程中的服务意识,重视患者反馈信息,打造专业医药素养和医疗卫生服务意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发展带动医疗卫生水平的综合提升,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33 强化医院管理效率

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是在整合现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系统工作效率,发挥优势资源的长期效力。对于医院系统而言,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是要深入强化医院管理效率,这涉及了医院行政管理、医药业务管理、医务人员管理等,目前来看,医疗卫生资源的过度集中导致的现象是,少数优秀的大中型医院成为患者就医的主要去处,并且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火爆经营局面,而更多的中小型医院则是长期的经营不善,导致大量的医药资源被闲置浪费;因此,结合医院管理的市场化发展趋势,在当前的医院管理中,要坚持医疗卫生水平和经营效益两手抓的发展战略,从卫生医疗职能部门来说,要进一步明确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疗卫生任务目标,通过进一步深化医药分离等医疗改革措施的进行力度,进一步解放医院的市场化经营可行性和自由度;在医院内的医疗卫生资金预算体制上,放弃过去的墨守成规的分摊预算模式,以科室为单位,综合考察医疗诊断成本、医药需求动向和医院经营效益,从纯技术型经营管理模式,向技术效益型管理模式转变;在日常医疗业务开展过程中,进一步简化就医看病的程序流程,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采用科学合理的医疗运作模式,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满意的人性化的诊疗服务。

4 结 论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医药市场的迅猛壮大,国家和个人在医药健康上的投入力度都较过去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随着医疗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医疗卫生保障改革的持续深入,医院在全民医疗体系中的作用越发体现出来,医疗行业的内部竞争也是日趋白热化。如何进一步整合医药资源、提升医疗人员服务素质,综合提高医院的整体竞争力将是医院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举措。

参考文献:

[1]陈海钢优化医疗资源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J]山西临床医药杂志,2009(12)

[2]吕文光,袁国强,王文红深化资源整合,助推医院可持续发展[J]中国医院经验与交流,2012(9)

[3]杨叔禹 公立综合性医院可持续发展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8(5)

第9篇:医疗卫生行业现状范文

关于卫生人才队伍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组织部通知精神,为了解卫生系统人才队伍的结构、分布情况,进一步搞好卫生系统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调动本系统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推动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进行,满足我县人民群众的健康、医疗需求,我们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归纳如下。   

一、医疗卫生机构现状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单位27家,县级有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合病防治所、牙病防治所等医疗卫生单位10家;乡镇级17所卫生院,其中有4所中心卫生院,13所一般卫生院。  

二、卫生人才现状

县直10家医疗卫生单位共有职工1022人,其中管理人员168人,技术人员745人,工勤109人。本科学历221人,其中第一学历本科仅69人,大专学历300人,其中第一学历专科仅80人,中专学历305人,其中第一学历中专仅76人。执业医师246人,注册护士212人。乡镇17家卫生院共有职工385人,其中管理人员36人,技术人员279人,工勤70人。本科学历8人,其中第一学历本科0人,大专学历80人,其中第一学历专科仅3人,中专学历220人,其中第一学历中专仅68人。执业医师70人,注册护士40人。

三、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2011年,为人民医院招聘临床、口腔、影像、中药学等专业本科毕业生13人;为中医院招聘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毕业生1人。 2012年,为中医院招聘中医专业研究生4人、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2人。2013年,为人民医院招聘中医外科学专业研究生1人、临床医学、医学影像等专业本科毕业生6人;为中医院招聘医学检验、麻醉学等专业本科毕业生4人;为乡镇卫生院招聘临床执业医师13人、执业护士14人。2014年,为人民医院招聘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3人;为中医院招聘中医内科等专业研究生2人、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本科毕业生15人、医学影像专业专科毕业生2人;为乡镇卫生院招聘中医、临床、口腔等专业医学毕业生27人,其中本科2人,大专15人。自2014年起,连续两年为乡镇卫生院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33人。

四、存在问题

1、我县医疗卫生工作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达不到80%,检验、影像等专业人才极为紧缺。人员不足导致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超时、超量工作,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以来,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直线上升,尽管医疗卫生机构超负荷运转都难以满足群众需求。我县乡镇卫生院大部分配齐了X光机、B超、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等常用诊疗设备,但是只有个别卫生院在使用,一部分卫生院由于缺乏专业技术操作人员闲置未用,医疗资源严重浪费,群众就诊得不到全面、有效诊断,满足不了群众的医疗需求。因此,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检验、医学影像等人员的需求非常强烈。而且现有人员专业水平层次偏低,整体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很难适应医疗卫生工作需要。为了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促进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医疗卫生单位急需引进人才。

2、人才队伍分布、结构不合理。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内,乡镇卫生院高层次人才、实用型人才缺乏,人才资源储备不足,且分布失衡。

3、政府投入不足,难以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医疗卫生事业本质是公益性事业,但政府每年有限的下拨经费勉强保证现有人员的工资和机构运行的需要,更谈不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4、进人机制不畅。由于高等院校毕业生实施自主择业后,编制、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制约了人才引进,即使进来了也留不住,造成部分人才流失。有很多人才仅仅把医院当成了他们在取得“资格证”前的一个实习基地,或者说迈向一个更高平台的跳板,引进高层次人才成功率低。

 

5、人才分流导致储备不足。一是部分经验丰富的名老医师退休;二是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部分年轻的优秀人才被其它地市挖走;三是医疗卫生行业是专业性强的行业,部分具有闯劲的人才外出高就或自主创业,而导致医疗卫生机构现有人才不足。                                                                        

五、对策与建议

1、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根据现有人才队伍情况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及具体实施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培养人才,培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梯队,保障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后劲。

2、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一线人才队伍结构。针对结构不合理和人才断层等问题,经过3年时间,完成现有人员的调整,按照省卫计委的政策文件为乡镇卫生院招聘统招统分专科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解决人才断层素质不高等问题。同时,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引进工作,如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的引进,有计划的为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招聘统招本科以上学历的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建议政府协调人事、编办、财政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解决优秀人才及高校毕业生引进所涉及到的编制、待遇等方面的相关政策

3、优化人才使用环境,营造“拴心留人”氛围。人才的流动往往受利益机制的驱动和工作、生活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尽力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采取措施改善现有卫生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落实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资福利待遇,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倾注个人情感、提供发展平台,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使其感到优越,看到希望,有所留恋,避免现有优秀卫生人才的外流。倾注情感,返聘离退休人才,对于那些确有专长和较高资质且身体健康的退休老同志我们可以把他们留下或者聘请进来继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