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精品课教学设计范文

语文精品课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精品课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精品课教学设计

第1篇:语文精品课教学设计范文

——我们与环境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准备:

课件、环境污染的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大自然中的美,但老师前天却发现这么美的地方有几处不和谐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多媒体出示有关破坏环境的图片)

2.生谈看到图片后的感受。

二、想一想

1.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2.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三、议一议

1.先在小组内交流。

2.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做一做

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张贴在学校、社区等地方的布告栏里。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课题

我们与环境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一些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正确与人沟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

3.讨论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小建议,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落实到行动中。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克服劝说时的焦躁心理,以文明的举止、诚恳的态度打动对方。

教学

难点

能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口语交际中,能够围绕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图片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这些都让我们心旷神怡。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可是,只要大家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校园里竖起一棵奇怪的“大树”。这棵树是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树干,绿叶则是废旧的暖壶壶壳,这棵两米高的筷子“树”“长”得挺茁壮。

这株筷子树的制作者告诉记者:整个树干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就达十万支,这些筷子都是师生们平日在学校的食堂和校园周边的商业街饭店里“捡”回来的。他同时谈及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也仅能制成这样的筷子6000—8000双,他们这棵树虽然只有一米九,但耗费了十万双筷子。他们希望能够警醒大家最终告别一次性筷子。

师:同学们,听完这则新闻,能否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想法?

师:我们与环境密不可分。(教师板书:我们与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新闻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环保话题,并为下面的环节蓄势。】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初设情境,共同探讨

1.说一说。

a.情境一:你和同学吃饭时,他随手拿了几双一次性木筷,多的就扔在旁边,请你劝劝他。

b.情境二:学校门口的餐馆老板一直未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你打算怎样去劝阻他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资料,既是降低本情境的难度,也是为了提醒学生劝说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

师:谁来说一说。

生:有些木筷并不卫生,因为每一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经过树木的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而且为了让筷子看起来洁白干净,成型的筷子还要经过硫磺熏,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再次浸泡漂白,然后用滑石粉抛光。

生:让我们少用一次性筷子,出外就餐时尽量自备筷子,或者重复使用自己用过的一次性筷子。

2.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a.小组内交流。

b.每组请代表在全班交流。

生:工厂里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直接排到河里;

生:人们乱砍乱伐破坏生态环境;

生: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大气;

生:人们的生活垃圾。

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生:如果堵车时间长,我们可以提醒爸爸妈妈将汽车熄灭。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也可以节省燃料。

生: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要注意关灯,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不开“无人灯”。

师:同学们的做法很好。

三、动手实践,从我做起。

1.师引入:爱护环境不仅要认识到,更要会动手做。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交流的内容进行梳理,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制作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呢?

2.学生合作交流评选出“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预设:

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0、11)

(1)看见垃圾,主动捡起丢在垃圾桶内,不乱扔垃圾。

(2)要珍惜水资源。可以将淘米水、洗菜水、洗衣服水用来浇灌树木。洗完手后一定要把水龙头拧紧。

(3)如果教室里没有人在或只有几个人的话,要把电灯关上。

(4)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不烧散煤,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5)随身携带环保袋,多使用筷子。因为一个塑料袋要200年来解化,少使用一次性碗筷。

(6)在学校的路边及其他地方多设置一些造型各异的垃圾桶,最好是分类垃圾桶。因为我发现垃圾桶可分为“回收”和“不回收”两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节约能源的观念,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更加整洁。

(7)要多植树造林,不砍伐树木。不践踏草坪。

(8)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

(9)少开车,多骑车。

(10)爱护环境。家中的死鸡死鸭可以密封,然后拿到垃圾场,让清洁工人处理掉。千万不能丢到河中,因为这样会污染河水。

四、全班汇报,点评鼓励

1.在小组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各小组将意见综合起来,由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组内同学做补充。

2.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点等方式灵活运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指导思想就是全员参与。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开口的机会,同时又增加挑战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小事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可以结束地球的生命。地球是你的,也是我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拉起我们的手,张开我们的口,检点自己,劝诫他人,共同捍卫我们的家园。(教师板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板书设计

我们与环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口语交际进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交流之中,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能围绕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第2篇:语文精品课教学设计范文

当前的一些公开课,执教者为了赢得评价者(指评委和听课教师)的肯定,往往把教学设计的重点由“关注学生的感受”转移到“关注听者的感受”,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学的生命在于学生。

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中学会了方法、提升了能力,是否扎扎实实的掌握了知识的内涵。如果教师在上课时一心想的是如何在45分钟里展示教学设计的特色、呈现亮点,那么这一节课就成了“带着‘镣铐’的舞蹈”,华而不实。

因此,课前的适当打磨是需要的,但这种打磨更多的应是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深入了解与分析,不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度的预设。

上学期,我们学校曾组织语文组教师去杭十三中听课,执教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至今记忆犹新,感触颇深。

老师教的自然流畅,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整堂课听起来舒服顺溜,看似不像别的公开课热热闹闹,但是学生却能对所学知识掌握得很牢固。执教老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进张岱的内心世界,直到和谐共振,仿佛是不经意的聊天,仔细寻思,却又体现了独特的匠心——没有对文章内涵的深邃把握,没有对教学艺术的敏锐体悟,没有对学生的充分尊重,是达不到这个境界的。

第3篇:语文精品课教学设计范文

全面贯彻落实学部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实施课程改革,推进校本课程教学,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确保语文教学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及目标:

(一):正视现实,不断超越

我们学部语文教学走到今天,取得一些成绩,遇到了一些问题。摆在我们眼前的是不断变化的形势和局面,新形势要有新要求,新要求要有新目标。作为学部的一名语文教师,要在传承经典中超越自我,要力争使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新的突破。

(1)研读践行新课标

课程标准左右着语文教学,学习它的思想,领悟它的精神,实践它的理念是当务之急。首先要真正了解《标准》与《大纲》的区别,然后要明确一些新概念的内涵,如“对话”、“人文素养”、“语感”、“文本”、“课程资源”、“动态生成”、“整合”、“互动”、“校本研训”、“三维目标”“学习方式”“大语文”等,把握语文课程性质的变化特点,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理念,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加强语文综合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备课时段短中长

备课的经验和资料浩如烟海,加上网络信息的覆盖,备课似乎比以前方便得多,这绝对是误解。上好一节课需要长时备课的积累,中时备课的调节和短时备课的机智。只有教师坚持长期的积淀,中期的规划和近期的调整,才能备好一节精品课。

(3)一堂好课三条线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舞台,是语文教育与教学的主渠道,是语文资源生成的主要平台。好课的标准归根结蒂只有一个:学生欢迎并且受到了教育,得到了提高。达到好课的标准需要教师、学生和教材思维三条线索有机整合互动。

(4)听说读写皆作业

语文作业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语文作业的书写与阅读过程就是作业本身。因此,布置作业可在课前、课内或课后,完成和检查作业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等形式。

(5)辅导方见真功夫

在现实中,找理科老师辅导的学生很多,找语文老师的却很少,其实这是对辅导的误解。现实中的辅导侧重的是培优补差,其目的多属急功近利之列。真正的辅导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提高,既包括语文知识补充、能力培养,也包括非智力行为表现的督导和心理的辅导。辅导的对象除“抓两头”之外,重点要突出“中间”,因为中间层次才是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和决定因素。

(6)命题讲评是艺术

我们贯彻落实学部六个一活动中的命制试卷工作,并要严格运行和评价。我们还要加强周末作业命题的研究,考试命题的研究。因为命题水平是一位教学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志。命题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兴趣、自尊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尤为明显,也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即教学态度的重要体现。

(7)下笔成文行方远

笔耕不辍,才能完善自我。写教案、出作业、拟试卷、做总结都是写作。如果说阅读是积累,那么写作就是升华,一个人的思维只有通过写作进行梳理、筛选、创造方能升华为思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广泛阅读实践的基础上,构筑文章的高楼。

(二)、立足研究,提高能力。 

根据学部要求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本学期学部语文教学研究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新聘教师展示课、组内研究课、年段教研课、组长观摩课、徒弟汇报课。其中组内的研究课必须有校本阅读教学课,由备课组长期初认真安排。语文教师都要在上述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和执教者一起思考一起感受,思考教学方案,感受教学得失。

鉴于过去研究课安排显得“突击”和集中,导致老师疲于听课,效果受到影响,本学期各个组要在开学初就全盘思考制定一学期的组内研究课教学内容和周次时间,由备课组和教研组协调后统一制定本学期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一览表,方便老师们今后的学习与研究。各个备课组要在第三周周一下班前将组内研究课教学安排上报。

本学期教研组长的观摩课内容定位自由作文的教学研究,各个备课组长也要切实上好组内的观摩课,为本组的教学导航。

五年级组要加强新课标教材教学的研究,备课组长要多想办法创造条件开展教学研究,力争在全区的质量调研和教学检查中取得好的成绩和效果。

围绕主题开展年段教研,低段教研主题是“在阅读教学研究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中段教研主题是“培养学生感情朗读以及默读理解的途径、方法研究”,高段教研主题围绕课题“小学语文说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年段教研活动要认真规划,精心准备,要让师生真切感受活动带来个好处,让每个人从活动中受益。

本学期的课堂教学研究还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要让老师们事先知道立足什么研究什么,这节课要在什么方面取得理想的进步,围绕这些去思考建议教学设计,去听课评课,这样我们的评课活动就不会发散,就不会出现评课时观点甚至出现冲突的情形,也可以减少每节课后的相似评课观点。也就是说解决听什么评什么的问题。

(三)、过关检测,学有所得。

本学期,为了掌握学情和教情的第一手资料,促进以后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学部将认真进行过关检测。过关检测的结果作为评价老师和学生的依据之一。对过关检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知识和能力上的盲点与不足,学科老师有义务和责任使之尽量减少。

· · · · · · · · 

查看更多>>

一年级主要检测内容是汉语拼音,时间在11月份;二年级主要检测内容是识字方面,包括汉字的认知方法,书写笔顺,组词等,时间在12月份;三年级主要检测内容是语言积累方面,时间为11月份;四年级主要检测内容是本册教材中体现的句子训练内容,时间为12月份;五年级主要检测内容是短文阅读里面的概括短文主要内容,概括段落大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和填写恰当词语,结合语言环境说出词语意思等,时间为10月份;六年级主要检测内容为短文阅读里面的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合理分段,对句子含义理解,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补充不完整内容等,时间为10月份。

过关检测由教研组指定备课组交换命题,备课组长负责检测的业务工作,年级组长负责考试的组织工作。各班级、备课组要认真对检测进行质量分析,要针对检测状况,针对性教学,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第4篇:语文精品课教学设计范文

我校的教研组常态课有效教学研究,从上学期的语文、数学学科,延伸到本学期的全科教研,每一个教研组都在教研组长得带领下,人人参与,集思广益,发扬集体的智慧,创新教学方法,开出了累累硕果,留下了无数感人的故事。是你们艰辛的努力,刻苦的专研,大胆的探索,给实验小学的常态课有效教学研究增添了生机与活力,积累了经验和教训,提供了可操作的范本,提升了我校教学研究的水平。

刚才每一位学科主任的观点,是经过我们沟通和推敲的。常言说好,话不说二遍,我就不在这里就具体赞美每一节课了。所有成绩的取得都归功于认真备课上课,敢于承担任务的教师们,归功于专业、敬业、勤业,把学校的教研活动当做自己家事情的教研组长们,归功于在百忙之中还积极参与活动并献计献策得教师朋友们,成绩的取得,既是个人风采的展示,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看着这些凝结老师们心血和智慧的教研成果,我们由衷地感动,老师们,你们是好样的,你们辛苦了!

感动、感谢之余,作为教学校长的我深感身上责任之大。我们的研究是从下至上的,虽然我和学科主任也参与个别教学的研究,但是真正经历研究过程的,还是老师,老师们如此的尽心尽力地研究,我们作为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做些什么呢?说句心里话,我们有的时候很忙,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忙就放弃了我们责任与思考,不给苦心研究的教师们一个引领。所以每一次我与上课教师交流的时间都很长,我常问老师:你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你是怎样围绕重难点展开的,你感觉每一步目标是不是落实到位了?“

我是含着眼泪听完焦仪老师的课的,她的课也许不那么光鲜迷人,不那么振奋人心,但是,她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牵动着我的心,在教学设计上,他不是最精巧的,在师生配合上,他不是最精妙的,在课堂评价上她不是最精彩的,在教学效果上他不是精确的,所以,她的整堂课不是最完美的!我们常说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是,我十分敬佩她的勇敢与真实,作为一名小有名气的骨干教师,她能够把这样如此常态的学生带到大家面前,让大家看到,她是如何按了葫芦又起了瓢,又巧妙地把瓢也按了下去,这就是课堂管理的艺术!在她的课堂中,我们真真实实地看到,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就是这样磕磕绊绊在老师的耐心引领甚至是手把手牵引着从不会说到会说,从不会学到会学的。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真真实实的学习过程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耐心、爱心和课堂智慧!

焦老师的课引发了我对研究主题的思考,既常态课有效教学研究。这里面有两个中心定位:一个是常态,这是最基础的定位,那么什么样的课是常态课呢,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家常课,如果说家常便饭最养人,那么家常课最育人。“常态课”就是摒弃课堂上花里胡哨的东西,简简单单的教学。是一种亲切、朴实的教学。这样的课堂也许不美,但很实在、实用;也许磕磕绊绊,但很有启示,值得借鉴。这样的课堂追求一种不确定性,生成性,弥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气息将使课堂充满不可预料的魅力,使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场”。把那些真实的错误、那些蹒跚的思维脚步,那些细节中的种种意蕴收集整理后,变成我们的思考,变成我们的见解,变成我们完善日常教学的阶梯。

我们这19节课中,像焦仪老师的这样常态的课还有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看到,有的课是因为平时学生训练很扎实,所以上出了常态的精品课,有的课是因为提前预设的太多了,包括学生的预设,顺利地展示了年组的教研成果。这些课都很成功,只不过有的是展示课,有的是常态课而已。

展示课也是好课,它展示了理想化的课堂教学状态,其中包括教学设计和学生准备,是预设的智慧。我们看到的评优课和观摩课常有这样的智慧,那红红的果实我们不知道是怎么长得这么好,所以我们不知道怎么去效仿。常态课的首要条件应该是真实。

我们这次活动的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有效”,只有真实的课堂才能产生真正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突发的随即变化的情景下立即采取的有教育意义行为的创造性能力。”教师怎样自如地驾驭课堂这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离不开教学机智。这是成功而精彩的预设之外,最为宝贵的看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真正的研究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我们的常态课研究如果真正取得实效也应该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才能打造出我们所追求的真实、扎实、朴实的常态课教学风格,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一个老师能上一节个展示课不能代表他的教学水平,一节真正的常态课才能见到一个教师真正的教学功力。

那么,除了真实以外,什么样的课才是有效的呢?这方面的论述很多,有的很繁琐不便于操作,我简单地概括为:“三看、五性、八达成”,在这里与大家商榷:

(1)看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

知识目标——学生是否准确掌握所学知识并初步运用。

能力目标——教师的教法是否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学生是否乐学、善学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看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五性”。 共2页,当前第1页1

学生主体的活动性。 教学活动的目标性。

师生和谐的互动性。 内容方法的综合性。

教与学的开放性。

(3)看学生群体学习状态是否轻松和谐。

是否积极参与。 是否独立思考。

是否主动探究。 是否乐于表达。

是否善于合作。 是否敢于否定。

是否展开想象。 是否兴趣盎然。

从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看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学生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角度看主体作用的发挥。

那么怎样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有一下五个基本点与大家分享:1.清晰地授课;2.多样化的教学方式;3.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导向;4.能确保学生对学习的投入;5.及时地评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在这次教研的基础上提醒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研读教参,把握有效教学的关键

功在备课,利在课堂。教材是教学的基本素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钻研教材,提高驾驭教材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突破口。有的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喜欢借用特级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那些设计充满了教学智慧,但是因为学生不同不能生搬硬套,在网络上查到的课例在借鉴时更要谨慎。

二、要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教材与学生、教材与资源、教材与学生实际的关系。我认为,在小学,知识目标是根本,在保住底线的情况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紧扣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我总结了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读和使用教材,自主备课“读、想、找”三境界,供大家在研读和使用教材备课是参考。

四、要强化目标意识,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目标进行,目标制定要有准确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五、要强化课堂教学写的训练,增加课堂教学练习和反馈的时间,做到堂堂清。在这方面我个人认为数学课比语文课做得好。今后的常态课要求每节课至少要有10分钟的书面练习,语文的每篇课文结束,数学课每一主题教学结束,都要设计简单易行的当堂验收的内容,努力做到堂堂清,并加强课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

第5篇:语文精品课教学设计范文

1. 着眼校本,科学管理为让我校课题研究很快进入序列化、规范化的轨道,学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机构。在校本教研活动的落实上发挥学校“四个骨干教研队伍”的示范引导作用。一个是以中心校校长、村完小校长组成的校本教研活动“领导者”队伍;二个是以学科辅导员、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为主体的校本教研活动“组织者”队伍;三个是以“中心教研组成员”、“校级名师”为主体组成的校本教研活动“指导者”队伍;四个是以“校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组成的校本教研活动“示范者”队伍,建立了中心校-村完小-教研组-教师四级教研网络,明确了各网络机构负责人和成员的职责任务。

2. 联动教研-校本教研的模式我校下辖的村完小同年级班额少,地域差距较大,教师教学水平差异大,因此,我校创新开展“联动教研”模式,即联合互动教研模式,营造民主、和谐、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合作教研氛围。一是教师间同伴互助,村完小实行“一一二”互助方式,一名村完小领导负责一名骨干教师带领两名老师,组成一个小团队,根据老师的需要开展帮扶研讨活动;二是教研组间互助,中心校每一个教研组带领村完小三个教研组,负责指导帮扶工作。三是校际间互助,村完小与中心校,村完小与村完小之间结交对子,开展校本教研互访交流,互帮互助活动。四是乡镇之间的校本教研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别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校本教研方式;请在校本教研有成功经验的学校到我校传经送宝。通过联动教研实践,缩短了教师间、教研组间和学校间的差距,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行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得到体现,综合能力得到展示,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3. 师资培养-校本教研的源泉 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重要保障。基于以上认识,我校把教师的学习和反思与实践作为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技能培训相结合、重点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开展学习、反思、评比交流等形式,引导老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主要做法是:(1)每位教师每学期自觉阅读一本教育教学名著,撰写读书笔记。(2)开展《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和难点》、《走出误区,落实三维》专题培训,。(3)要求每位老师都要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论文等。(4)“请进来,走出去”,派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请专家或教研员到我们学校做专业引领培训。通过形多样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开阔教师的视野。

4. 立足课堂-校本教研的基石学校坚持“立足课堂”,以课题研究为主题,以课例为载体,以活动为主线,创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研修活动。

第6篇:语文精品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CLIL教学模式 理工科专业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b)-0160-05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IL in Bilingual teaching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Take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Du Ho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 Hubei,430074,China)

Abstract:Bilingual teaching i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for qualified and professional talents cultivation, the Content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 teaching mode is a kind of good bilingual teaching ide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 study takes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The grades 2011 and 2012 of this major in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ave been selected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 For grade 2011, half of them who were taught in traditional manner have been designed as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other students who were taught in CLIL teaching mode have been design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cours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was evaluated by the learning interests,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the classroom performance and the degree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n grade 2012 was execute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CLIL teaching mode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us, CLIL teaching mode in the bilingual teach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bilingual teaching.

Key Words:CLIL teaching mode;Science and engineering;Bilingual teaching

S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现代社会迫切需要大量的既精通外语,同时又具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然而传统的外语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教育部2001年发出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在高校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环节推广双语教学[1],紧接着在2003年教育部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2],从此,国内各大高校逐步推行双语教学。2007年教育部组织,高等学校双语教学工作协调组承办的第二届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研讨会,我国的双语教学正式进入了规范建设阶段。经过近10年来的努力和探索,双语教学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除少数高水平大学教学外,绝大部分高校双语教学还处于起步和建设阶段,对于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过多重视专业知识和内容的传授,导致语言和专业内容分离,忽视了外语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技巧的掌握。然而,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Content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简称CLIL)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科知识的获取与语言能力的提高,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能为学习者提供有意义的语言输入[3]。因此,为了提高理工科专业双语教学效果,该研究以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例,以中南民族大学该专业2011级、2012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将CLIL教学模式应用到专业双语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以学习兴趣、学习满意程度、课堂表现和专业知识的掌握4个评价指标,考察CLIL教学模式在理工科专业双语课堂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1 CLIL教学模式

CLIL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由David Marsh教授基于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和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理论提出来的[4],即将一门或多门外语作为非语言学科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使语言和内容共同发挥作用[5]。语言是内容的媒介,内容是学习语言的源泉,学生把语言和知识及时用于实践[6]。CLIL教学模式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外语的学习平衡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它不仅可以建立不同文化间的知识和理解,培养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技巧,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7],培养学生多语言的兴趣和态度,提高学习主动性。

CLIL教学模式具备了文化、环境、语言、内容和学习五大特性[8]。根据这些特性,Coyle提出了CLIL课程设置的4C’s (Content,Cognition,Communication,Culture)原则[9],即:内容、认知、交流和文化。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学习和思考,在分析知识内容语言需求的认知中基于跨文化意识互动交流,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提高语言能力,掌握学习技能。其中,交流是连接内容、认知和文化的中介。内容方面,CLIL教学模式通过非母语的另一门语言来学习学科专业知识,赋予了语言学习的真实性和多样性,学科内容与认知发展的密切联系也促进了学习者和教师的参与度和学习动机;认知方面,CLIL教学模式锻炼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促进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之间的相互转化;交流方面,CLIL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均衡的整合框架;文化方面,培养了学习者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加强学习者对不同文化的理解[10]。内容、认知、交流和文化四者相辅相成,构成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的有机统一体(图1)。

2 CLIL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分析

2.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为例,研究对象为中南民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11级和2012级共4个班的120名学生,首先对2011级56名学生开展研究,随机选取2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剩余的学生采用CLIL教学模式。2012级的学生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该实验。教学内容以“水文循环(Hydrological Cycle)”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2.2 教学方法与过程――CLIL教学模式

CLIL模式下的双语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包括内容、语言和学习技巧3个方面。内容方面,学生要能够清楚地用英语表达和描述水文循环过程,理解水循环过程的动力,同时要能够区分水文循环的3种类型,即:陆地水循环、海洋水循环和海陆水循环。语言方面,掌握水文循环中的专业词汇,能够用英语解释和描述这些专业词汇,熟练地运用其描述水文循环过程。学习技巧和能力方面,分组讨论、完成任务、在阅读和描述中抓住重点、将文字信息转化成可视图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综合采用问题教学、任务驱动、讲解点拨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和学练结合,以达到教学目标。

首先,提出问题,给学生观看一个1~2分钟的关于水文循环降雨径流过程的短片,让他们写下看完短片影响最深刻的三点,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把学生分为3组进行头脑风暴,引导学生用英语组织他们对水文循环已知的信息进行回答。

其次,让每个学生阅读关于水文循环的文字材料,并提取重要信息,完成填空任务。

再次,将学生分为5组,让学生将课本的关于水文循环的文字知识,转化为水文循环图。不同组之间对各组的水文循环图进行对比讨论,进而引导学生完善水文循环图,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文循环过程动态图,对水文循环的动力以及分类进行讲解点拨。

然后,把学生分为3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作为陆地水循环、海洋水循环和海陆水循环的专家,对照水文循环图,用英语描述这三种水文循环过程。3组之间交换身份,再进行描述,使每组都能把三种水文循环过程描述一次。

最后,复习水文循环知识。对于词汇的复习,采用Noughts

and Crosses(画圈打叉游戏)、Hotseat(热座游戏)、Definition Bingo(描述宾戈游戏)等游戏方式,同时完成填图和用英语复述水文循h过程的方式完成对内容、语言以及学习技巧的复习。

2.3 研究结果与数据分析

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满意程度、

课堂表现和专业知识的掌握4个指标。其中学习兴趣、学习满意程度、课堂表现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评价,问卷采用“教材动机性问卷”(Instructional Material Motivation Survey)[9],分数越高表明指标越高。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采取课后卷面考试方式,满分100分。通过对所获得的问卷调查结果和课后考试结果数据的统计分析,并采用t检验法进行显著性检验,以学习兴趣、学习满意程度、课堂表现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的结果为指标,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2011级、2012级实验前后的结果分别如图2~图5所示。(图2~图5中*表示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存在显著性差异)。

由图2~图5可知,2011级的学生在实验前,实验组(CLIL组)和对照组(传统组)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满意程度、课堂表现、专业知识的掌握方面差别很小,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实验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采用CLIL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满意程度、课堂表现、专业知识的掌握均有显著性提高,这4个指标的结果分别从实验前的40.97±5.15,50±5.74,42±3.28,67±4.59显著提高到实验后的53±4.03,70±5.81,60±3.39,83±4.56(均值±标准差)。同样的,2012级的学生在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4个评价指标也没有显著变化,然而实验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学习的兴趣、学习满意程度、课堂表现、专业知识的掌握有了显著性提高,4个指标结果分别从实验前的45±5.21,53±3.43,40±2.90,70±4.62显著提高到54±4.25,64±3.67,52±2.93,85±3.83(均值±标准差)。从2011级和2012级的实验可得,两个年级的指标数据虽然有一定差异,但是分析得到的趋势和结果一致。结果表明: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专业课双语课堂上采用CLIL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在课后的随机调查中发现,CLIL组的同学们一致赞同在上课的时候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授课,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熟练掌握了专业知识,锻炼了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学到了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尤其是对游戏环节显示出很大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达到了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效果。

3 CLIL教学模式启示与探讨

CLIL教学是一种将内容、语言和学习技巧相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内容为载体,注重语言能力和学习技巧的培养。在CLIL教学模式下,教师真正能够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学习技巧。同时,CLIL教学模式也能促进教师在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和学习技巧方面不断学习、更新积累知识,拓宽视野。

理工科专业和学科的不断发展要求学生成为既精通外语,同时又具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学习技巧和自学能力,才能达到实际工程工作中各种要求。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重在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学习兴趣和热情不高,课堂参与较少,属于被动接受型。而通过此次应用探究发现,CLIL模式下的双语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在专业知识的掌握、课堂满意程度、英语水平和学习技巧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双语教学方法。因此,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专业课双语教学中,采用CLIL教学模式更优。

但是,采用CLIL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在师资、学生和教材3个方面[11]。首先,CLIL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较高[12],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学习技巧,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内容、语言和学习技巧的融合。然而,国内大多蹈咝=淌Χ疾荒芡耆满足这样的要求,造成CLIL教学师资不足。因此,对专业教师而言,提高外语应用能力,拓宽国际视野非常重要。一方面,高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以及双语教学培训;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可以加强和外语教师的合作和相互学习探讨。其次,CLIL教学模式对学生也有一定要求,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水平,否则跟不上教学进度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教材也是CLIL教学实施中的一大难题。国内教材大多数可能不适合采用CLIL教学模式,而引进国外教材难度也比较大。因此,任课教师广泛搜集专业资料,制作适合的讲义往往成为目前国内CLIL教学模式实践的常用办法。

总之,CLIL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改革和实践中的一种具体办法,在理工科专业双语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随着其不断推广应用和实践,CLIL教学中师资、学生和教材的问题也会不断改善和解决,当然,这也需要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前进。

参考文献

[1] 黄月华.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的设计与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12(2):129-132.

[2] 张卫华,李冬媛.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及经验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12):160-164.

[3] Coyle D.Against All Odds:Lessons from Content&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in English Secondary Schools[C]//W.C.Daniel& G.M.Jones.Education&Society in Plurilingual Contexts.Brussels:VUB Brussels University Press.2002.

[4] 骆巧丽.CLIL教学模式及其对中国公共外语教学的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2006,19(3):70-72.

[5] 马冰鹤,王辉.CLIL教学理念在专业英语教学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5,14(4):88-89.

[6] Teaching Knowledge Test(TKT):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D].University of Cambridge.2010.

[7] Sudhoff J.CLI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Foundations and Approaches towards a Fusion[J].International CLIL Research Journal,2010,1(3):30-37.

[8] Marsh D,Maljers A, A-K Hartiala.Profiling European CLIL Classrooms:Language Opens Doors[D].The Netherlands:European Platform for Dutch Education&Finland:University of Jyv・skyl,2001.

[9] Coyle D.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Encyclopedia for Language. Learning Volume 4.Berlin:Springer-Verlag,2007.

[10] 盛云岚.欧洲CLIL模式:外语教学法的新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2012(5):65-69.

[11] 郭月琴,吴秀娟.CLIL模式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探究[J].外国语文,2013,29(2):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