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服务业管理范文

金融服务业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服务业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服务业管理

第1篇:金融服务业管理范文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呈现出日渐完善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在具体的经营范围还是在实际的服务手段等等方面都得到不断地丰富和优化。这与各种多元化的营销策略的管理与实施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与挑战,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如果商业银行在如此依赖政府的行政干预,必然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只有直面市场,积极进行市场营销,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与发展方式来增加内需,才能够突破重围,走向胜利。本文就中国商业银行综合金融服务项目营销管理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中国商业银行;综合金融服务项目;营销管理手段;策略分析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在我国已经拥有了60多年的发展历史,商业银行从最初的金融保护成功转型为金融对外开放,在漫长的60多年中终于赢得了一席之地,但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当前的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不仅仅要面临着金融危机的强烈影响,还要面对各个行业融合的新形势,更要积极应用全新的技术,这就使得商业银行的压力非常之大。要想在这样复杂的大形势下脱颖而出,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就必须要积极致力于全新的营销手段的研究,提升项目营销管理的水平。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商业银行综合金融服务项目的营销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关于商业银行进行市场营销的必要性分析

1.商业银行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需求

面对我国当前市场竞争环境的转变以及对商业银行提出的全新的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要继续加大对产品服务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争取到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传统的经济发展理念的引导下,我国的商业银行似乎已经习惯了客户自己上门,商业银行的办事效率非常低,但是,现在的经济市场早已不是原来的经济市场了,已经彻底完成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这就使得国内各商业银行必须要通过优质的营销服务以及广告宣传,公共宣传等取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和好感,这种信赖必将成为其他银行无法仿效的长期的发展动力

2.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发展需求

商业银行必须要从自身进行改变,通过开展市场营销的手段来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好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变,通过营销方式及时准确地把握好市场竞争的机会,全面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众所周知,在近些年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大举进入到我国国内的金融市场当中,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已经从国内延伸到世界范围内,并且竞争趋势已经呈现出白热化状态,基于此前这种竞争态势,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要及时有效地调整营销的方式和手段,进一步奠定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

3.客户结构亟待调整

商业银行存在的根基便是稳定的客户关系,现阶段,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变化也越来越快,我国产品的需求多样化形势越来越强劲,这就要求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要明确好自己所占据的客户市场,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必须要不断地创新和丰富自己的理财产品模式来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实现客户结构的动态调整。

二、商业银行综合金融服务项目的营销现状分析

1.营销战略缺乏规划

纵观我国商业银行在近些年中推出的各项营销策略,我们不难发现,商业银行在营销行为或者营销理念上是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的,这主要集中表现在商业银行还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计划经济痕迹,对于市场经济需求能力并不是很高,甚至部分商业银行在经营策略上还出现了赠券以及给储户送礼等等违规行为,这就表明我国的商业银行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商业化,其内部的运行机制还是存在着非常大的弊端和漏洞,这些因素直接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短期化。面对当前这种形势,商业银行必须要根据客户群的不同来制定出多方位的市场营销计划与方案,但是,商业银行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其营销策略缺乏长远的定位和控制。

2.营销渠道受阻

我们都知道,商业银行产品并不会选择直面客户的营销渠道,在实际的银行交易过程中,卖者和卖者二者之间都需要一个直接的营业网点或者经营机构,目前,商业银行仍然采用的是分销渠道的营销策略,这就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营销业务水平的高低。

三、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营销对策分析

1.积极拓宽商业银行的营销渠道

顺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商业银行的营销渠道必须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增加自动提取款机的数量、实现业务上的通存通兑等等,全面推动我国商业银行朝着多元化的促销渠道迈进,商业银行还可以制定定人、服务到家等服务措施,更好地提升客户的满满意度,此外,商业银行必须要加大广告促销工作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制定高水平、长期限的营销规划

银行业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这也就意味着营销规划成了当前商业银行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在未来,忠实的客户群体会成为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赢取广阔发展空间的重要基础,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要高度重视起这一点,必须要积极建立并健全以客户为导向的长期市场营销规划,确保其高度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商业银行必须要紧跟时展的形势,认清现代客户的实际需求,全面丰富营销手段,提高营销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沙宣孜.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及其策略[J].智富时代,2016(9X)

[2]谢迎春.关于当前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几点思考[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08):10.

第2篇:金融服务业管理范文

一、金融服务外包行业背景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金融服务外包在许多领域都受到了青睐。对于金融服务外包行业而言,其包含了金融平台、系统开发与维护、银行业务、保险业务等多种业务。随着金融业价值链的不断增值,金融服务外包行业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此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许多新技术在金融服务外包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在新技术的支持下,更多新型服务模式得到了延伸,并对金融企业业务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金融服务外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决金融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其企业的金融创新提供强大的支持。尤其是当前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模式也在其技术支持下产生了较大变化,为了能够促进金融企业的发展,合理化选择金融服务外包,成为了金融企业的发展趋势[1]。

对于金融服务外包行业而方,其归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整个服务过程中,需要对相关业务以及管理进行深入了解,并对各个地方的风俗以及国家相关法律熟知。从当前我国所开展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来分析,当前金融服务外包人才总量较小,人才流失率非常大。从而导致其行业的关键技术人才以及相关人才支持政策呈现出严重不足的现象。同时,我国当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金融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只能通过海内外的招聘等常规方式来填补金融服务外包人才以及技术缺口。

二、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

从当前我国所开展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来分析,目前还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但随着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不断发展,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前我国金融行业所存在诸多问题。但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以其业务类型来进行创新与研发,才能够有效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提高了我国金融业务的竞争力。我国当前所开展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主要包含了客户服务、金融分析等相应的特定业务,在某种意义上还没有开展较为复杂的业务类型。因此,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还拥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在当前发展基础上不断创新来突显出金融服务外包的优势,让其业务可以深入到复杂的金融业务类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金融服务外包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从相关行业发展报告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所开展的金融服务外包开始向着价值驱动的方向发展。通过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可以让金融企业的特色优势得以突显,同时也能够促进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转型升级。当前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开展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华东、华南地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以及金融业对外开放深化的情况下,金融行业前后台业务势必要与信息技术链进行结合,在加速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同时,还能促进金融服务外包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大幅提升效率,保障安全,降低成本

(一)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现场封包信息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传统的现场操作人员在整个封包以及交接流程中,主要是以账号以及密码的形式进行验证,这种传统方法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为了提升封包工作效率,部分现场工作人员针对交换确认流程提出了异议。但如果取消了相应的交接流程,会对其工作产生非常大的风险。为此,可以将现场封包信息管理系统与物联网技术进行融合。比如:为其系统配置指纹仪,并利用指纹仪来作为交接身份验证的方式。通过这种技术,只需现场清点员在进交接时,快捷地利用指纹仪来完成交接工作。

(二)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封包钱袋的管理

在进行封包钱袋过程中,通常是采用普通的封签锁,以此来对其封包是否存在拆包进行判断。如果将此工作环节采用现场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封包管理和控制,整个操作流程非常繁杂。此外,采用普通的封包编号输入工作,会给相关操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编号录入精准性。如果将RFID技术应用到封包钱袋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在银行进行封包交接过程中,可以由现场主管进行电子标签扫码,方便快捷地获取封包的信息;现场清点员刷电子封签避免手工录入封包编码,提高了录入速度[2]。

(三)扬长避短突破外包经营误区

虽然随着物联网技术不断的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但金融外包机构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不利于外包工作的进行。因此,金融机构如何进行外包服务的选择和购买是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

1.金融机构需要对外包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由于金融服务外包能够有效地降低合作伙伴的风险系数,也正是因为如此,金融机构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并且由于金融服?胀獍?在风险监督和管理工作中,缺乏成熟、完善的法律体系,使金融服务外部给金融机构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在进行金融服务外包工作中,金融机构将其所有的工作都外部给外包商,有可能出现信息泄漏的情况。因此,在进行项目开发时,金融服务商需要充分重视知识产权,避免可能引发纠纷问题,或者出现一些信誉风险,使金融机构产生巨大的损失。

2.由于金融机构对外部工作的价值和隐形成本缺乏充分有效的认识。一些金融机构的业内人员将外包工作看作是对技术或设备的维护,未能有效地理解其价值。但由于物联网技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外包服务不仅仅是对技术、设备的维修,而不是其真正的价值。此外,在金融服务外部工作中,金融企业会对其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进行低估,使外部服务的价值无法有效的体现出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对外包服务商的依赖越来越大,而金融机构IT服务成本也在不断的增加,这有可能会使金融机构在IT投资和IT服务工作中无法保持平衡。由于外包过程中,金融机构在进行技术引进时,对技术成本所附加的管理成本进行忽视,使外包成本不断地增加。因此,金融机构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外包形式的选择:①金融机构需要对外部形式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充分了解和掌握外包方式的优缺点情况;②金融机构需要客观地认识到企业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核心,全方面地掌握业务核心,这样才能在外包工作中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③金融机构需要对每一项外部服务商的工作建立标准,不能按照单一的方式来进行外包商的选择。

第3篇:金融服务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 金融服务业增值税扩围 营改增税制改革

一、前言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趋向长期化,中国经济结构失衡、不可持续的矛盾日益激化,在诸多问题倒逼之下,作为结构性减税关键举措的“营改增”税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我国税制改革的重头戏“营改增”正在紧锣密鼓的持续推进,金融服务业“营改增”将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生活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增值税向金融服务业扩围应当审慎而为,不仅须将金融服务业“营改增”放在宏观的财税体制改革的大棋局中加以审视,还应结合金融业发展的自身特点进行全盘考量。

二、金融服务业“营改增”的必要性

归纳起来,对金融服务业进行“营改增”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金融服务业税负相对较重,影响资本流动。(二)金融服务业面临重复征税问题,税制结构不合理。(三)现行税制不利于银行中间业务及金融创新的开展。

三、金融服务业课征增值税存在的困难

从世界范围来看,绝大多数建立增值税制的国家都将金融中介服务和间接收费性金融服务排除在增值税体系之外①。金融服务业内部特性与增值税法难以兼容,再加上外部制度因素的作用,使得对金融服务业课征增值税陷入了困境。

内部制约因素:宽税基的增值税是否应该包括金融服务业依然存在着理论上的争议。标准税率的宽税基增值税对所有最终消费课征固定税率的税款。(二)外部制约因素:

1.金融服务增值额难以确定金融企业收取的服务价格不仅包括金融服务创造的增加值,而且还包括金融企业承担和管理风险而收取的风险酬金。2.金融服务业改征增值税对发票管理制度的挑战3.金融服务业改征增值税对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影响。

四、金融服务业增值税制的国际经验比较

鉴于对金融服务增值额确认的现实困难,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金融服务业给予免征增值税的处理,在这种体系下,金融服务部门提供的服务不征收增值税,其购进的产品和服务也不可以抵扣进项。此外,国内的注册企业也倾向于购买国外金融服务企业不含增值税的零税率的进口服务,而不是向国内的免税金融服务企业购买此类服务,以间接地获取可以抵扣的进项税款,这使得国内的金融服务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境地。对中国金融服务业“营改增”的启示。比较税法学家维克多・亚瑟伊指出基本上没有理由解释为什么对金融服务免征增值税。尽管国内很多学者主张引进欧盟免税法,但无论从公平或是效率的视角,欧盟免税法都不具有正当性。欧盟对金融服务业增值税的立法理念也在发生转变,从各国的增值税立法实践来看,只要能克服征管技术上的难题,都会对金融服务业课税,如阿根廷毛利息征税法、以色列附加征税法等。中国对金融服务业课征营业税反而是一种顺应国际金融增值税立法潮流的做法。但营业税对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产生巨大阻碍,且种种迹象表明“营改增”试点行业已经开始逐渐享受税制改革带来的红利,“营改增”这个改革方向不可偏废。

四、金融服务业增值税法的路径选择:

(一)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

(二)分税的公平:中央和地方政府增值税分成比例的调整

(三)征税的公平:金融服务增值税征管制度的优化

(四)用税的公平:以过渡时期财政补贴和税式支出为视点

(五)方案选择

首先,对金融服务业可以分为两大块:金融业和保险业。金融业的业务可以划分为显性收费业务和隐形收费业务。显性收费业务包括:保管箱、信用卡、资产管理、咨询、数据处理、融资租赁等;隐形收费业务包括:资金借贷的利率收益、经纪人及其他业务(如证券买卖、外汇交易、贵金属交易等)。而保险业务可以分为寿险业务和非寿险业务(包括财产保险和意外伤害险等)。具体划分可以由国家税务总局会同金融部门共同划定。

五、结语

税制改革受到税收征管的制约,唯有选择与税收征管水平相适应的税制,才是“有效的”税制。随着征管能力的提升,对核心金融服务采用一般计税方法,彻底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应当是金融服务业增值税制改革的应然路向。与其他行业“营改增”试点相同,金融服务业“营改增”也面临合法性困境。税收法定是财税法治的形式要素,亦是分税、征税、用税等环节能实现公平正义的先决条件。一次次的“营改增”试点不应当成为不断延宕立法的理由,应当加快推进《增值税法》的立法进程,最终实现第一大税种能够依法治税愿景。

【参考文献】

[1] 杨斌,林信达,胡文骏.中国金融业“营改增”路径的现实选择[J].财贸经济.2015(06).

[2] 宋英华.金融业“营改增”难点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7).

[3] 熊鹭.英国金融业增值税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J].国际税收.2014(06).

[4] 李本贵.实行简易计税办法推进中国金融保险业“营改增”[J].国际税收.2014(06).

[5] .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J].求是.2014(09).

第4篇:金融服务业管理范文

摘 要 与发达国家相较而言,我国金融服务业仍存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在金融服务内容方面的差距。这便需要我国的金融业应当不断创新、完善金融服务,以满足市场适应竞争环境,促使我国金融业取得国际市场的普遍认同。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结合我国金融服务业本文指出金融服务创新思路,对眼下我国金融服务业方面发生的这样那样问题进入分析研究,并在其基础上指出创新理念,以更好地促进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 金融 服务业 创新 我国 经济

金融企业的竞争主要靠的是金融产品的开发与服务业的完善及创新。目前,金融市场竞争日趋猛烈,各种金融产品不断涌出,各种金融服务更是多姿多彩。可是,尽管如此仍适应不了眼下不断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求,广大民众对金融的产品及服务的需求正在不断的提升。大家知道,金融服务业是给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提供服务的产业,其不但包括银行、保险等重要的服务业,而且还包括财务公司、典当业以及信用合作社等。

一、金融服务业创新是大势所趋

就目前社会发展的大环境,金融企业的扩大与不断创新是大势所趋,尤其是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业不仅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增强了适应新形势的竞争机遇。具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方面的原因。我国尚处在政府的职能转型过程中,所谓“大政府”及“全能政府”的意识尚未完全从民众的观念中抹去。

(二)我国经济环境变化的原因。因金融业政策在我国的进一步放宽,致使愈来愈多的国内投资涌入金融业,改变了金融业固有的垄断局面。

(三)适应人民币国际化要求的原因。因在国际贸易中人民币的影响愈来愈大,其向国际空间投资发展的情势也日趋扩张。中国金融业走向国际舞台,金融行业则必须加强完善和提升自身潜能,不断发掘和创新的适应需求的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业,最大限度地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

二、我国金融服务业目前发展状况

我国金融服务业目前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具体体现如下两个方面:

(一)对金融新产品、金融新业务的宣传力度不够。体现在新产品虽然被推广可利用率却很低。例如电子银行业务。利用电子银行缴费、转账或是投资等方面会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途径,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可是仍有一部分民众虽建立了个人电子银行系统却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利用。此外,还有些人因为对某项金融服务缺乏了解。例如政策性农业保险,许多农民都是经过遭受灾害方知此项业务。因此我们说对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宣传力度不充分。

(二)缺少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创新意识。对我国的金融服务业来说,其发展状况一定程度上是借助引荐了代表着国际发展具有较高水平国家的模式,这样尽管有效减少了我国的金融业发展中的一些风险,但同时也影响和降低了其创新发展的能力,导致金融服务业的创新无个性少特色;此外创新人才严重短缺也是给金融服务业创新带来影响的一个主要原因;再有,人们对金融观念的淡薄也阻碍了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创新。

三、金融服务业创新策略

利用现有金融体制如何开展好金融服务?如何有效搞好金融服务业创新?是摆在目前金融行业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金融服务创新是金融服务业服务新品种的沿伸,能够促进提高金融服务业的服务质量与水平。特别是在经济环境变化的今天,我国的金融服务业愈来愈依靠其服务创新来强化自身发展。而作为银行,只有选择不断地坚持创新服务,才能有效地拥有更多地忠诚客户。因此,做好金融服务创新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3

(一)打造温馨服务环境,创立服务文化品牌。从某种角度来说,服务就是一种文化,而金融服务则是银行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精神支柱。我国金融服务业只有突出服务业文化,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才能凸显自己的实力。

(二)强化宣传作用,大力展开公益服务。对于民众反映的平素零钱及残破人民币兑换难的普遍问题,金融服务营业网应当及时公布兑换的要求,让人们对兑换情况有所清楚和掌握,同时应当积极备好相当数量的零钱,以方便人们兑换使用。这样,只有达到人们对金融服务业的服务质量认同,才能更好地作进一步地宣传,从而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业的顾客群体。

(三)面向社会积极开展理财服务。金融多元化的今天,金融服务行业应当以人们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形成以顾客为中心,借资源、服务为杠杆,充分发掘银行潜能,结合顾客不同要求为顾客构架科学合理的良策。例如针对高收入阶层的个人理财咨询;针对高低之间收入阶层的消费信贷;针对低收入阶层的代收代付等,不但可以赢取更多顾客进入财产投资,而且也促进了金融服务业的盈利发展。

四、结语

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期望所在。社会科技的进步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与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经济环境下,对于我国来说,经济趋向具有不定性,导致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也没有稳定性,其服务业的发展与创新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安全、便利、稳定、可靠的金融服务将会成为金融业的追求目标及竞争核心。若使金融业服务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金融服务业就要本着与社会共赢,回馈社会,共建国家的宗旨,不断坚持金融创新,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业务体系,营造更全面更周密、更灵便的高效服务氛围,最终达到不断扩张顾客群体以占领市场并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云汉.从金融危机谈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审计与理财.2012(01).

第5篇:金融服务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 金融服务业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 A

一、哈尔滨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一)哈尔滨市金融服务业发展走势良好。2014年2月末,哈尔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670.5亿元,比年初增长1%;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869.7亿元,比年初增长2.6%;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571.1亿元,比年初增长1%。其中,定期存款1074.5亿元,比年初增长3.3%。个人存款3835.2亿元,比年初增长2.1%。储蓄存款3616.2亿元,比年初增长0.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481.5亿元,比年初增长2.8%。其中,短期贷款2070.1亿元,比年初增长6.1%。中长期贷款4141.2亿元,比年初增长2.1%。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483.4亿元,比年初增长8.7%;农村信用社储蓄363.9亿元,比年初增长9.1%。

(二)哈尔滨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环境优势明显。国内外金融机构相继入驻哈尔滨市,国有商业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以及外国银行纷纷抢滩哈尔滨市。哈尔滨市本地金融业蓬勃发展,哈尔滨银行成功上市,日益成为区域性大银行。哈尔滨市处于中国东北及东北亚经济圈,与俄罗斯接壤,副省级城市,国家开放城市,是东北及全国开展对俄经贸合作的前沿。在区位优势上,哈尔滨市还是中国同朝鲜、韩国、日本经济往来的重要堡垒。随着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加快,哈尔滨市与俄朝韩日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从而带动哈尔滨市金融服务业发展。

二、哈尔滨市金融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哈尔滨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相对迟缓。哈尔滨市金融服务业的区位优势还没有完全显示出来,哈尔滨市虽地处东北经济圈,但与沈阳、大连相比,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态的入驻数量方面还比较滞后。哈尔滨市作为副省级城市,金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大连、杭州、广州等副省级城市,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差距更是明显。本地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机构中所占份额较小,实力较弱,金融业务也以银行、保险等传统业态为主,证券、信托、基金等现代金融服务业态发展乏力。传统业务保险业保险深度不够,以单位整体参保多于个人参保,且参保资金没有充分利用,保险发展潜力也未充分发掘。尤其基金业态与上海、深圳等金融服务业发达城市相比差距更大。

(二)金融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哈尔滨市金融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法规操作性较差,专业性法律层次较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不能严格执行的问题。部门监管方面,社会层次监管不充分,监管侧重合法性监管,对预警性监管力度不够。而欧美发达国家大都有支持金融服务业发展的通讯、计算机高速信息公路及其他配套设施,而且像美英日这些国家还会经常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金融各业态出台具体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对新业态,尤其金融衍生工具等进行调控。作为副省级城市,哈尔滨市在有关反洗钱、规范金融创新、社会信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着制定或执行不尽人意的地方。

(三)保险和证券对其他服务业态支持较弱。企业管理层面对资本风险估计不充分,对企业融资程序了解不全面。融资过程繁冗,条件苛刻,企业自身财务不透明,由此带来在证券等风险市场融资的企业不多。企业风险意识不强,直接导致企业投保积极性不高。其他服务企业不愿意承受过高的保费、保险公司对投保产品宣传力度不够,服务企业不敢轻易投保。一些服务企业重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少、可抵押品少等原因,也导致企业投保积极性不高。

三、促进哈尔滨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一)营造有利于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2013年哈尔滨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92.6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43.9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74.3亿元,增长9.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50000元,增长8.8%。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750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6856个;在建项目中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723个。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65.43亿美元,增长40.3%。除此之外,哈尔滨市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将从国家宏观层面和哈尔滨市微观层面调整哈尔滨市经济结构。在国家宏观层面的指引下,哈尔滨市食品加工业、石化行业、能源行业、装备制造行业及医药行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将为哈尔滨市金融服务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加强哈尔滨市金融服务业创新。在松北区科技新城规划一定区域设立金融服务业聚集区,引导金融服务业向此聚集,并给予政策优惠。在松北区引聚金融服务业,推动江北经济进程,也符合哈尔滨市发展新战略“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要求。提升自身实力,加强对外宣传,积极承办金融会议,建立金融服务业会展区。为金融服务业专业人士提供业务培训、生活休闲专属区。成立金融服务业自律协会,定期对金融服务业聚集区内的金融人士开展金融培训。向国家、省积极争取将松北区建设成为承担东北地区金融业务、加强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巩固道里区尚志大街、中央大街周边传统商务区的金融服务业发展,继续引进各类金融服务业态,形成以松花江为界,南北遥相呼应的新老金融服务业聚集格局,从而增强金融服务业功能。随着东北老工业的振兴,黑龙江市场经济的日益强劲,应积极争取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在哈尔滨市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助推黑龙江及哈尔滨市实体经济发展。

(三)哈尔滨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从宏观角度讲,中国自改革开放来经济发展迅猛,同外国联系日益紧密,中国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不可或缺的力量。根据经济发展规律,我国应逐步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金融业是服务业中的一个分支,而且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转轨,金融服务业由原来经济学中的一偶,日益成为经济学科中强劲的一支力量。因此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器,所以省市相关部门应合理调整哈尔滨市产业结构,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优化金融服务产业体系,健全金融服务运行机制。加快金融机构改革创新,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推出金融衍生工具,降低风险。增强企业信贷意识,积极借助资本市,鼓励企业资产投保。保险市场也应顺势而为,发展保险中介机构,拓展保险资金来源渠道,壮大自身力量。

(四)积极发展地方金融服务业。在哈尔滨市金融机构中,绝大部分信贷资金集中在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哈尔滨市地方金融资产规模小。尤其在银行业,以存贷为主要业务的情况下,地方商业银行存贷占比的相对不足,意味着地方商业银行支持本地经济发展的力量有限。加之,全国性金融机构资金的运用着眼于全国,那么本地资金就会外流,地方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就会更明显。因此,支持哈尔滨市地方金融服务业通过联合重组、增资扩股等方式,提高资本充足率,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支持和鼓励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等多种金融服务业发展,增强哈尔滨市地方金融服务机构的数量和规模,强化对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银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2013年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第6篇:金融服务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汽车金融;汽车消费信贷;专业化汽车金融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073-02

汽车金融是指与汽车产业相关的金融活动,是在汽车研发设计、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中所涉及到的资金融通方式、路径,即资金在汽车领域是如何流动的。主要包括资金筹集、信贷运用、抵押贴现、金融租赁,以及相关保险、投资活动,它是汽车业与金融业相互渗透的必然结果。

一、国外汽车金融服务业

当一国人均GDP达到700美元时,便开始进入汽车消费时代。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来说,贷款购车的比例都在70%以上,汽车金融早已在多年的市场考验中发展壮大。截至2006年,全球41个国家有38.2%的用户是通过贷款买车的,汽车金融公司已经成为汽车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以美国为例,从事汽车金融服务的机构主要包括汽车金融服务公司、银行信贷联盟、信托公司等。它们提供的服务贯穿于汽车生产、流通和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过程。主要金融服务方式有:分期付款零售、融资租赁、信托租赁、汽车分期付款合同的融资和再转让。1919年,美国通用汽车设立通用汽车票据承兑公司,该公司专门承兑或贴现通用汽车经销商的应收账款票据。由于设立了专门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分离了汽车制造和销售环节的资金,使得汽车销售空前增长,适应了汽车进入大批量生产体制后的发展要求。此后,一些大的汽车制造商开始设立金融机构对经销商和客户融资,银行也开始介入这一领域,并和汽车制造商财务公司形成相互竞争的局面。

二、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

在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仍处于萌芽阶段,其主要内容是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该业务的主体主要涉及银行、汽车经销、汽车集团财务公司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与此相对应的,主要有三种消费信贷模式(见表1)。

最早在我国提供汽车金融服务的是银行而非汽车金融公司。1995年上海汽车集团首次与国内金融机构联合推出汽车贷款消费,开始了银行业和汽车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2004年8月18日,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是《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后中国首家汽车金融公司,标志着中国汽车金融业开始向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主导的专业化时期转换。随后又有福特、丰田、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相继成立。至此,打破了以银行为主导的汽车金融服务模式,开始初步建立了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财务公司相互竞争的格局。

三、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未来发展

截至2012年12月,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业务范围已扩展至全国30个省300多个城市,为逾百万汽车消费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汽车金融服务。同时,丰田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沃尔沃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等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大多数专业汽车金融服务公司都实现了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像美国的通用汽车金融公司、福特汽车信贷公司,客户有上千万,资产也达到了一两千亿美元。它们的业务范围涵盖了与汽车消费有关的所有服务范围。

我国当前汽车金融公司的SWOT分析如下:

第7篇:金融服务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金融服务业;集聚;动力机制

Abstract:Since the 1980s, the global economic pattern has undergone enormous changes. On the one hand, the export share of the labor-int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creases rapidly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global production system does not loosen due to the vertical separation of the value link all around the globe; instead, it enabled the cooperation of the various value links in the system tighter. Consequently, the global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demonstrates an atmosphere that in terms of geographical spaces, some areas witness concentration and some, dispersion. Research o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embedded in the industrial cluster is the hotspot of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in the latest decade. Analyzing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 concentration by basing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 is conducive to understand the global factor guid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nancial service industry and real economy from a brand-new and broader perspective.

Key words:global value chain;financial service industry;concentration;dynamic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2)-12-45(5)

1 相关概念介绍

1.1 全球价值链

2001年,格里芬在《价值链的价值》(The Value of Value Chains)中提出应该把企业看成是在不断参与价值链形成过程中获得技术和服务,这也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建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于2002年在《通过创新和学习来参与竞争》报告中指出:全球价值链是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成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过程。

1.2 金融服务业

金融服务业最早被提出要追溯到1979年,弗里曼于1979年在中提出的。本研究中金融服务业的分类范围为第3版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中的金融中介服务分类。金融产业是指以经营金融商品和服务为手段、追求利润为目标、市场运作为基础的金融组织体系及运行的总称,因其对其它产业的服务功能而称为金融服务业,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金融业和保险业以及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业等金融辅助产业。金融机构是金融产业活动的基本单位,是金融产业活动的主体。

2 全球价值链影响下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概念模型

2.1 全球价值链影响产业集聚的路径

全球生产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工整合使全球价值链布局不再在单一生产国,而是通过跨国公司FDI(海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布局。这种布局方式利用较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跨国公司为了达到全球范围内的海外扩张,将不同生产部门布局在具有不同资源禀赋优势的地区,这种看似分散的空间生产活动在东道国共享产业信息、基础设施,在业务上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最终形成在小范围地区内的产业集聚。全球化生产加速了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近三十年见FDI流入量提高了近十倍。跨国公司从全球生产和销售的战略角度出发,为了获得东道国相应的区位优势将产品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研发、生产、组装)进行分割,以 FDI 为载体使得这些被分割的环节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做地理上的重新分布。跨国公司生产某一产品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生产活动的空间范围不再局限于母国内,为了节省生产成本,转移非核心环节并海外直接投资到成本优势更为明显的地区,特别是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和生产原料的欠发达国家。

2.2 全球价值链影响产业空间集聚模式

全球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的片断化地理集聚的实质是探讨全球价值链空间分离所产生的空间集聚性。虽然全球价值链促成了各个价值环节在空间上呈现离散分布格局,这些分离出去的各个价值片段在空间布局上呈现高度的地理集聚性,价值环节的地理集聚性使地方产业集聚从属于全球价值链一部分。全球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价值生产活动在形式上可以看成是一个连续的生产活动过程,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随着跨国公司海外分包和海外直接投资等海外扩张行为,这一看似完整、连续的价值链条实际上是被一段段地分开的了,在空间上通常是离散地分布于全球各地。全球价值链上的生产环节片段被拆分到某一地区,那么在这个地区诸多与该地区内从属于全球价值链某一生产环节的产业直接相关、间接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集聚往往会以一个群落的形式出现。这便是全球价值链空间分离后中所形成的地域性特征。全球价值链垂直片段化后拆分出来的价值环节加速了地方产业集聚的形成,并且伴随着产业集聚形成而产生一系列具有辅的组织体系,例如相关辅助业集聚及政府设立的辅机构等。

产业集聚作为全球价值链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载体,正以不同方式融入到全球产业价值链当中。全球价值链的价值环节片断化后在全球范围内的空间重组,尽可能地利用不同空间范围各自的比较优势完成生产活动,从而降低成本。部分价值环节在特定空间区域内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在伴随着全球价值链的空间重组形成的,并且通过全球价值链空间重组这个契机,参与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从而获得发展。

3 全球价值链影响下金融服务业集聚的路径

全球金融服务业是资金流通的中介,资金交易频密的地区,金融服务业也相对集中。随着全球价值链片断化布局进程日益深化,金融服务业在各个经济部门的运作中处于中心地位。它对所有经济活动的生产和贸易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融服务业集聚首先表现金融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然而这些在空间上集聚的金融机构并不是随意布局的,而是受到全球价值生产体系的分工影响的。金融服务业服务的客户追随特征说明了这一点。

价值链条的跨国发展已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金融全球化指的是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并向一个整体的市场发展的趋势。20世纪60年代后,欧洲货币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这两种真正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标志着金融全球化的开始。20世纪70年代以后,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发展、对资本管制的放宽、金融交易技术的进步,加速了金融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全球化的动力是来自于由金融资本的本质所决定的对利润的追逐。对于金融资本对利润的追逐,必然要求跨越国境而向全世界发展。金融全球化正是依托于金融机构(银行、保险、证券及金融信息管理)这些金融组织形成了时空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且通过这种配置方式使其成为转移跨国投资或回避风险的媒介。这些金融活动是整合于国际贸易流动中的,并且根源是伴随着商业服务业、全球贸易转移进入国际贸易活动的。

4 全球价值链影响下金融服务业集聚的模式

金融服务业集聚体现了实体经济金融需求相适应,恰当的金融体系能够满足社会经济活动中实体经济金融需求,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金融体系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必须与实体经济相适应。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全球价值链影响金融服务业最直接表现为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下金融服务业活动与实体经济活动、城市空间等级体系产生锁定关系,非金融产业集聚往往伴随着金融产业集聚。并且金融服务业集聚在全球范围内不是杂乱散布的,而是依托于当地城市空间与经济发展需要布局的。因此,金融全球化下的金融服务业集聚具有空间等级体系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世界金融中心的等级体系。伦敦金融城公司2010年9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8)显示,按照链接度、专业化和多样化3方面的属性,全球75个金融中心被分为全球性中心、跨国性中心和地方性中心3个层次,按照金融中心业务广度和深度属性,金融中心又被划分为4种类型。也就是说,世界金融中心等级体系是全球价值链影响金融服务业集聚的结果。全球价值链上环节空间分离后,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等金融资源上达到一定的规模和集中度,金融产业集群(如伦敦金融城、上海浦东金融集聚区)就是金融机构空间集聚发展一个典型的结果。地域空间在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方面具有不同的禀赋,在适宜的地域空间内,金融资源通过与地域空间所特有的禀赋凝结成为金融产业,进而形成了金融机构集聚。

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微观机制即是金融机构集聚。在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金融产业的参与者,依据市场经济准则,在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形成的相互联系,从而产生该地区无论是金融机构密集程度还是金融机构的种类都普遍高于平均水平的现象。金融机构集聚是金融资源与特定地理条件协调、配置、组合的时空动态变化,是金融产业成长与发展,并在一定地理空间生成金融地域密集系统的变化过程及结果。随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生产活动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国内范围,金融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国际化,主要是由国际贸易额的大幅增长和以海外直接投资为表征的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

金融服务业在各经济部门的运作中处于中心地位,它嵌入全球价值链中,对全球价值链上所有经济活动的生产和贸易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融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全程参与到整个生产活动。全球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经济活动,不管是制造产品还是服务,都必须在生产的各个阶段筹集资金。这就离不开金融服务业作为资本流通直接的功能。比如说,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向社会吸收大量资金然后为产品生产、销售等中游环节提供贷款。保险公司则通过保险费收取,对一系列生产投资风险提供了保障。

5 结论与讨论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产业活动的分离和整合日益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进行,产业集聚的演进也被赋予了全球化的特征。世界各地的产业集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载体,正快速以不同方式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全球价值链加速了产业活动基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垂直分离的进程,并以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FDI)行为作为空间载体加速了世界价值体系分工的专业化。然而,这些专业化、片断化分散全球价值链上各个环节并不是杂乱无章地分布于各个角落的,而是按照其所处的价值环节所拥有的附加值高低的等级排列的。因此,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集聚模式是价值环节的片断化、空间重组和垂直一体化之间利益和损失动态权衡结果的最终体现。金融全球化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金融全球化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与实体经济生产活动的关系促进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形成。全球价值链下的金融服务业集聚模式形成是以全球价值链上、下游环节生产活动按照附加值高低的空间分离为前提的,基于不同附加值生产环节在空间布局上的离散分布,为价值链各个环节服务的金融服务业集聚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定的等级特征。

参考文献:

[1] PORTER M.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76(6) .

[2] Bruce Kogut,A Note on Global Strategi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9,(4)383-389.

[3] Gefeffi, 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48) .

[4] Sturgeon, T., What Really Goes on in Silicon Valley? Spatial Clustering and Dispersal in Modular Production Networks,[J]Economic Geography.2002.

[5] 陈铭仁.金融机构集聚论——金融中心形成的新视角[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4.

[6] 黄解宇,杨再斌,黄解宇.金融集聚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8,(1):143-146.

[7] 梁颖,罗霄.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模式研究-全球视角与中国的选择[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5):16-20.

[8] 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转型和升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7.

[9] 瑞斯托·劳拉詹南金融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0] 武巍,刘卫东,刘毅.西方金融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地理科学发展,2005,(4):19-27.

[11] 文嫮,曾刚.从地方到全球:全球价值链框架下集群的升级研究[J].人文地理,2005,84(4):21-25.

[12] 朱建安,周虹.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综述:一个全球价值链的视角[J].科研管理,2008,29(1):115-121.

[13] 谭力文,赵鸿洲,刘林青.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综述[J].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1):56-63.

[14] 张辉. 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194(5):38-46.

第8篇:金融服务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金融服务;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2.003

1 廊坊市金融服务业发展基本概况

近年来,廊坊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下,区位优势凸显。在京津产业外溢的带动下,廊坊市经济增速明显,各类经济指标日趋河北省前列。三次产业结构逐渐调整,11∶54∶35的比例逐渐构建出金字塔型产业体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匀速保持在11.30%的比例。整体金融实力增强,金融业态逐渐齐全,商业银行26家,保险公司30家,证券营业部13家,融资性担保机构107家,小额信贷机构53家,典当行18家,财务公司1家,日渐形成功能齐全、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金融布局。

2015年以来,为了积极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廊坊市金融系统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各项金融指标走在河北省的前列。截止到去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011亿元,比年初增长27.4%,增速稳居全省第一;各项贷款余额3421亿元,比年初增长30.6%,增速也居全省第一;2015全年,外汇收支78亿美元,跨境人民币业务149亿元,居全省第三;金融业年纳税27.3亿元,增长24.7%,占廊坊市6.2%,纳税行业排名第四,金融环境日渐优化。

同时,为加速提升全省的金融服务效率,河北省规划建设“中国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廊坊市为“金融产业后台服务基地(A区)”,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日渐形成明确的金融定位。

2 廊坊市金融服务业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廊坊市金融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在金融发展贡献度、金融发展结构、金融多元化创新方面仍存在深层次问题,本文结合廊坊区位发展定位,从金融发展主要影响因素对上述问题进行细致分析。

2.1 金融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偏低

尽管廊坊市金融指标居全省前列,但是,廊坊市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却没有对廊坊市经济增长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究其原因,虽然廊坊市地处京津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但在行政区划上却隶属河北,与京津发达的金融环境相比,河北省金融体制相对落后,金融市场化程度低,金融服务业的水平也是被动的追随整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并没有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的主导作用,所以,廊坊市金融服务业仍需深化改革。

2.2 金融结构发展相对单一

廊坊市经济发展虽然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在融资结构上仍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所占比例不高,融资结构相对单一。事实上,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廊坊市也意识到作为主要助推力量的金融服务业,如果单纯依靠银行间接融资,将极其不利于经济快速有效转型。廊坊市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导致了银行间接融资在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中的稳定性和主导型地位,这样,一方面会使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加大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和风险性;另一方面会继续扩大区域性产业增长和经济增长差异;再者,还会增加银行资金体系回笼的风险系数。

相比较银行间接融资渠道,直接融资的成本其实更低,并且非常有利于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廊坊市大力构建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完善多样化层次化的金融发展结构,拓宽资本汇聚渠道,提供丰富便捷的融资方案。廊坊市虽然依托金融改革的政策优势,在直接融资渠道和新兴金融机构建设方面有了快速的发展,但在规模和种类上依然不够丰富,直接用于实体经济的资金也相对不足。

2.3 金融多元化创新能力不足

在河北省规划金融服务产业集聚的态势下,河北省在金融改革上已赋予廊坊市极大的政策空间,要想用好用活这些政策,就要求金融服务业具有多元化、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从河北省出台支持政策的过程来看,廊坊市金融改革虽然有了一定的创新,但创新方向更多的体现在金融机构的引进和设置上,在金融产品和服务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力仍然不足,金融机构经营依然呈现趋同化。

金融创新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创新意识有待提升,创新环境不够优化,新人才相对匮乏,创新产品形式单一,创新规模较小,创新层次性不强,创新科技含量低下。

3 廊坊市金融服务业发展提升路径

3.1 全方位优化金融服务环境

利用地理优势,把握京津冀协同规划机遇,在地铁和新机场建设契机下,营造惠商利民的金融发展环境,将金融环境与地理优势融为一体,形成金融服务优质竞争力,形成区域梯度差。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拓展银企对接渠道、丰富金融服务创新形式、提高非法集资打击力度,优化金融环境。同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障优质信用环境。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为基础,联动多部门信息共享,重点打造企业信用体系,着力构建多渠道、立体化、全覆盖的社会信用综合管理体系。

3.2 借助金融投入支持实体经济

首先,提升金融形势研判能力,随时关注金融政策的波动,为金融投入方向提供快速准确的判断,找准实体经济投资缺口。其次,继续发挥国有银行的规模报酬优势,完善重大项目信息融通机制,提升新机场、万庄经济区等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再次,打造多层次银企对接平台,创新对接方式,拓宽合作渠道,利用好再贴现、再贷款等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优化中小企业融资对接平台,重点关注小微、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渠道。最后,拓宽票据融资渠道,加强外汇资金集中运作管理,积极推进涉外经济的迅速发展。

3.3 重视直接融资,降低债务杠杆

3.3.1 多层次鼓励企业上市融资

借助某些银行和证券机构的优势,加大上市政策宣传力度,多市场、多渠道、多形式地逐步推进各类企业上市融资。引导银行依靠“投贷联动”等融资扶持手段,重点鼓励科技型创新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

3.3.2 落实推动债券融资渠道

全面落实贯彻《金融支持廊坊市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备忘录》,加大非金融类企业债券融资的推介力度,逐步提升企业的认知度,完善债券融资协调机制,推动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资产支持票据等债券融资工具的全面使用。

3.3.3 积极扶持投资基金设立

积极推动企业与各类投资基金公司的接洽合作,正面扶持产业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类投资基金的设立。

3.3.4 利用产权交易推动股权融资

利用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如北京产权交易中心、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河北产权交易中心等周边区域市场资源,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促进非上市企业开展碳排放交易、金融资产交易、文化产权交易、股权场外交易,促M区域间股权流动,提高非上市企业股权融资能力。

3.4 调整金融结构,推动转型升级

领会宏观评估政策框架,推动信贷总额持续稳步增长的同时,调整优化金融结构,研究相关政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多渠道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的倾斜。甄别不同行业的信贷需求,区别对待,针对性有步骤的促进产业升级,适应供给侧改革的趋势,重点发展京津冀产业转移项目,如新电子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鼓励产能过剩行业借助金融机构并购贷款业务进行兼并重组,综合授信新的重组企业。积极支持居民合理性住房贷款需求,有效落实差异化住房信贷业务。

3.5 防范金融风险,巩固金融稳定

加强风险预警机制,警惕交叉性、跨市场金融风险,加大重点行业和企业的风险排查力度,增强对票据类业务、新兴理财方式、连环担保、第三方支付、民间资本借贷等业务领域的风险关注,动态追踪资产扩张较快、轻资产类企业的资金动向。尝试构建债权银行为主导的共进退机制,强化风险会诊体制,鼓励金融机构不断贷、不压贷,共同协助企业渡过关键性难关。持续深化推进银、证、保稳定评估工作,定期排查风险隐患,严肃查办金融违法违规行为,保障金融系统依法合规高效经营,降低金融风险。

3.6 加强创新力度,实现多元化发展

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探索金融一体化发展模式。尝试建立京津冀金融实验区,确保区域内的金融资金的统一调度、统一结算,设立跨区域审贷中心,建立跨区域大区商业银行分行,打造金融产品创新统一平台。

整合区域区域资源,完善区域性担保机构功能,提升担保实力,满足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需求。探索小微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加大对弱势企业和群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创新融资担保方式。设立完善三农贷款准备金,积极补偿符合条件的三农贷款风险损失,鼓励贴息优惠利率的三农贷款,面向有资金回转能力并且符合支持政策的农业企业提供应急转贷业务,针对部分无抵押能力的农户开展小额贷款担保业务。

参考文献

[1]田雪丰.“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廊坊市金融发展研究[J].质量管理,2015,(10):5354.

[2]孙立祥,赵明义等.创新金融服务后台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一一首都经济圈建设环境下的廊坊金融后台服务问题研究[C].区位优势与协同创新――京津廊一体化研讨会议(环首都沿渤海第10次论坛)论文集,廊坊: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15.

第9篇:金融服务业管理范文

金融服务业向互联网化转型

邵平称,近段时间以来,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个搜索频率极高的词汇――“新常态”。按照理解,这种“新常态”是指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经济进入的一种增速换档、结构调整、动力变化和政策转型的不同于过去30年传统的新的“常态”。

“我认为,在‘新常态’之下,还有一个重要的内涵,那就是实体经济的‘互联网化转型新常态’”。邵平认为,与实体经济互联网化转型相伴的,是金融服务业的互联网化转型。

他表示,金融服务业是互联网技术应用时间最早、应用幅度最广、应用程度最深的行业之一。在过去的20多年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给金融服务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互联网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极大地突破了时间、空间、服务手段的种种限制,延伸了金融服务的触角,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各种APP应用使过去传统银行网点无法到达的“天涯海角”变得“近在咫尺”;二是互联网技术近乎于零的边际成本,大大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将过去无法到达的低净值“长尾”客群变成了银行的服务对象;三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大大改善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使银行能够及时掌握客户的交易数据和行为信息,及时、有效识别风险,显著提升了金融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四是互联网时代客户体验日益重要,银行业纷纷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服务水平大大提升。

为了把握住互联网时代的良好机遇,推动自身转型升级,打造自身的优势,平安银行确定了“做互联网时代的新金融”的战略,并将“互联网金融”作为该行潜心打造的四大业务特色之一,专门设立了网络金融事业部,作为全行创新商业模式、优化服务手段、提升客户体验、推动银行业务全面互联网化“新常态”的装备事业部,构建了“橙e网”、“口袋银行”、“行e通”、“金橙俱乐部”等面向公司、零售、同业、投行四大客户群体的互联网门户。

做互联网时代的“新金融”

邵平介绍说,平安银行的互联网金融是紧密围绕支持“实体经济互联网化转型”这个“新常态”而展开,在实践中又表现出鲜明的差异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