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包括综合平面设计、土石方调整、竖向设计控制项目造价(从总图专业设计角度出发控制项目造价),总平面设计含厂址选择、平面规划、用地面积、功能使用等对造价的影响。
1.建设地点的选取
在建设项目工程实施之前,一定要对该地区的土地、交通、原材料供应等影响工程造价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便选择最佳的建设地点。建设地点的选择需要设计人员前期做出详细调查,要了解建设地区的土地政策或法律以及土地的性质。建设地点的选取是不是合理,将会对建设项目的工程总造价产生很大影响。同时,这也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如果地点的选取不当,还会产生很多其他的不利影响。如建设项目的运行效益是不是很高、会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处理污染和废弃物的成本开支是不是很大等。为此,我们在厂址的选择方面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首先,厂址的选择应该靠近原料、燃料的生产地和产品的消费地。(2)尽量选择交通运输比较发达的地区交通是工业发展的命脉,一个发达的交通会以最短的时间,以最低的成本将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运往项目所在地点。其对于控制工业项目的建设及运行成本,也都是影响因素之一。(3)厂址的选择还应该考虑到以下因素当地的地质、水文因素。尽量避免设在地质较差、水文复杂的区域,尤其是对项目中所涉及的重要的机械或设备车间。我们在选取地点的时候,尽可能选择地质稳定、水文条件相对较为单一的区域,控制项目地基处理费用,确保设备厂房的稳定性。选址的好坏将会直接对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产生很大影响。(4)建设项目的地址选择还应该注意遵循生态环保和规划的基本要求既要考虑自身项目的规划发展,也要符合当地城市的长远规划。避免因影响城市发展和周围居民生活而造成强制二次搬迁,这会使成本非常高昂。现在国家对工业项目环保审查非常严格,选址时应尽可能选择一些远离市区和人群居住比较密集的地方作为厂址。因为工业项目运行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有毒气体或者废水,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建设项目,我们尽可能将设备或厂房建立于城市的下风口位置,以避免风力将有毒气体带入到市区内,影响居民的健康。同样,对于噪声污染我们也不可小视。噪声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它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也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一定损害。针对一些噪声污染比较严重的工程建设项目,我们可以设立一定的隔离防护带,多种植一些树木和绿草。工业项目若有生产排放废弃物时,该排放地点的选择就更为慎重,要考虑排放物的特性。一是堆存安全,二是对当地水文有无影响,避免对当地水质造成污染。
2.占地面积的大小选择
项目占地面积会直接影响着土地征用费用的高低,占用土地类型的不同,征地赔付价格也不同。所以在厂址的选择方面,我们尽量多征用荒地、建设用地,少征用耕地、林地,以节省土地的开支成本。考虑国家政策对于土地的管理政策越来越严格,成本越加高昂,所以项目用地的控制显得极为重要。
3.功能的区分
我们在确定了厂址之后,就开始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功能进行详细的划分。设计人员可以参考当地城镇的总体规划要求,实现建设项目的生产功能需求,在此条件下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环保的生活环境。对于该功能区的划分,我们应尽可能选择一些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区域,以便他们可以协调工作。功能区域划分完成之后还要综合比对分析,做到项目工程的几大功能区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其中,生活功能区的要求也较为重要,因为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功能区内部的交通运输情况我们也不能忽视,因为交通是工业运输的命脉,它对于促进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以主干道为主,次干道为辅”的原则,使各个道路之间既独立又相互协调,充分发挥道路的功能。这样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土地资源,对降低项目工程成本造价也有很大的意义。
二、总图设计的专业造价控制
总图设计专业在对总平面布置进行设计时,我们可以按照设计施工的总要求并在选定厂址及总体规划基础上来进行。同时还要结合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具体要求,并根据周围自然环境的实际情况,最终做好对专业造价的控制工作。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前提基础上,统筹安排厂区内的建筑物、构筑物位置、运输线路、管道、绿化和设施的全面合理配置,为企业的管理、生产和控制造价提供必要的条件。
1.工程投资
与总平面设计投资有关的费用主要有土地征购费、拆迁补偿费、运输费、土石方工程费、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费。除此之外,动力设施费、临时设施费、建材设施费、绿化费、道路及广场费、大件设备运输费等也都属于工程投资费用。
2.工程的造价控制
(1)控制厂区用地,降低造价成本合理控制项目厂房的建设用地不仅可以节省国家的土地资源,还可以最大化降低项目工程的造价成本。尤其是在我国目前资源比较紧缺的情况下,合理控制建设用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来进行。首先,我们在对厂房的总面积进行规划的时候,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项目周围的资源,尽可能缩短铺设管道的距离,降低成本造价。其次,建设工程还应该最大化满足安全消防的基本要求。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留有足够大的安全消防通道,以同时满足多人的逃生要求。同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对一些距离比较远,分布比较散杂的建筑进行连接处理。这样不仅保证建筑物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减少了厂区用地面积、同时也提高了建筑物的经济效益。最后,厂区的道路布置一定要符合人流、物流消防的基本要求,使建筑物与构建物的占地面积小且联系紧密。(2)做好竖向设计,控制成本造价竖向设计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它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涉及面也非常多。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并结合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设计方案,以达到合理控制造价的目的。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进行多种方案的对比选择,从而达到挖填平衡、运输最短的目的。在山区建设项目,土石方造价达到上亿都有可能。总量控制与填挖平衡两者同时达到最佳平衡点,从而达到项目竖向设计的最优化控制。(3)引入计算机管理技术,做好造价控制目前,计算机技术普遍运用于工业建设项目总平面的设计工作中。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对平面的结构进行计算,可以绘制出精确的概预算编制,也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整理大量的系统数据,提高概预算的整体质量。通过将计算结果进行仔细比对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种最为合理的造价预算,为造价控制打下坚实基础。
三、工业建设项目总平面设计对造价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剧场;建筑设计;初探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代的建筑师应该站在新的高度上,走出往日旧概念的阴影,追随科技的发展,进行理性的选择,也就是“功能决定一切”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理念本质的体现。
1 我国现代剧场建筑设计出现的新特点
观众到剧场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观看和聆听演员们的演出。因而可以说,能够“演出”和“视听”,是剧场建筑的两大基本功能,其他所有的使用功能,都是这两大基本功能的延伸、深化、变化、附加。而且,为了实现所有这些使用功能,还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条件,以取得最佳的演出效果和更好地欣赏演出。现代剧场建筑,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融合了建筑与艺术科学,一种具有声学设计、视线设计、舞台工艺、建筑装饰和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等多项专业技术要求的综合性专业建筑。
1.1 多功能剧场
现代剧场主要用于歌剧、戏剧等演出,也可用于各种音乐演出,同时可兼顾大型会议、报告等其他用途。而声学技术顾问和舞台工艺技术顾问人员的参与,在当代剧场建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工艺设计不但能满足基本的视听要求,还能使剧场的功能更多样化。
声学设计:为适应如上所述的多功能剧场的要求,设计时在保证观众厅内有一定的丰满度以满足演出需要的同时,还要考虑会议使用时对语言清晰度的要求。根据剧场规模及国内使用情况,现代剧场音质设计目标是:在使用舞台声反射罩时,完全采用自然声演出;歌剧演出时,对有实力的剧团,具备自然声演出条件;其它用途,如话剧、地方戏剧等,使用时采用扩声系统。追求丰满度与清晰度之间的平衡,在保证清晰度的前提下,有良好的丰满度。剧场的音质设计最终需要体现在建筑及室内装修设计的图纸中,才能保证音质设计的目标得以实现。建筑及装修体形、建筑结构、装修材料及构造做法直接影响音质效果。因此,建筑和装修必须严格按照声学的要求进行设计。另外剧场在声学方面,不仅要满足听众的要求,还需要满足演员的要求。因此,除观众厅外,舞台的声学效果也必须做好。在使用舞台声反射罩情况下,演员可以有很好的声学条件。在其它情况下,由于舞台空间巨大,演员难于获得声支持,大多数演员需要电声系统的帮助。
舞台工艺设计:舞台设计主要包括舞台机械和舞台灯光。这些剧场科技的发明和革新,为剧场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并满足多样化的使用功能。
1.2 科技和艺术的综合体
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为剧场打造出良好的视听环境并为适应多种演出条件提供了可能性。室内声学、舞台机械、舞台灯光等专业设计的介入已成为设计剧场的必需。
现代剧场在设计之初必须进行声学及舞台的初步设计,综合这些专业的研究和设计之后,才能进行建筑空间设计。例如声学设计跟观众厅的形状、体积、座椅布置密切相关;而舞台的台口宽度、高度和主台宽度、进深、净高应与舞台设备相适应。所以建筑师必须听从各种专业顾问的意见,协调各专业之间的配合,才能创造适宜的、艺术的剧场内外建筑环境。
2 剧场建筑设计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2.1 剧场建筑的选址与总平面设计
剧场建筑选址与总平面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较多,必须同时满足规划、使用和规范规定的条件要求。但就剧场本身的使用功能需要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点:
2.1.1 适宜的环境条件
剧场建筑选址应远离车站、码头、机场、工厂及嘈杂的闹市等场所,以防止运输生产、商业交易活动与剧场的文化娱乐活动相混淆,特别是要防止高分贝噪声对剧场演出和观众视听的干扰。我国现行的相关规范中,对各类剧场的观众厅内噪声限制值为30~35dB。过高的环境噪声还会给以后剧场建筑的隔声处理带来困难和经济负担。
2.1.2 有足够的用地面积和合适的地形
剧场建筑的总用地面积与剧场的性质、类别、规模、等级标准和设计方案有关。为便于计算和控制,一般以平方米/座作为参考指标。在建筑密度为30%~40%的条件下,剧场建筑的总用地面积参考指标为甲等5~6平方米/座,乙等3~4平方米/座,丙等2~3平方米/座。剧场建筑用地的形状,由于受规划和条件限制,可能呈现规则或不规则的多种形状,给剧场总体布置和空间功能组合带来问题,在保证总用地面积指标的前提下,还有两个重要的基本条件:
a、纵向长度:须满足门厅、观众厅、舞台三段矩形空间直线排列的要求。且剧场建筑前面应当有不小于0.2㎡/座的集散广场。
b、横向宽度:须符合规范对剧场舞台宽度的要求及演出使用需要。
2.1.3 道路应避免交叉、有利于安全疏散
观众人流与演员、布景路线要分开,景物应能直接开到侧台;总平面内部道路设计要便于观众疏散,便于消防设备操作,并应设置照明。
2.2 剧场建筑的布局与功能组合
国内外大量的剧场建筑实例表明,门厅、观众厅、舞台三段矩形空间直线排列形式是剧场建筑布局和功能组合的基本形式。即使是现代化的综合性大型文化演出中心,也基本是按照这一形式展开变化的。如何围绕着这一主轴线,把相关观众用房和演出用房及辅助用房,通过台阶、楼梯、走道、门窗等建筑形式有机地串连起来,从而完成总平面布置和空间功能组合,每个设计人员都可以有不同的方案。但任何一个好的方案,都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2.2.1 各功能分区布设完备,符合剧场建筑的使用要求和有关规范要求。
2.2.2 各功能分区布置排列合理,界线整齐,过渡自然,方便使用,互不干扰。
2.2.3 观众人流与演员、布景路线清晰顺畅,不产生交互干扰。
2.2.4 对台阶、楼梯以及休息厅、广场等各种建筑空间的变化进行深入、艺术化的设计,能够为在不同条件下调整使用提供最大限度的空间和变化选择。
2.3 关于观众厅视听功能的若干问题
观众厅是剧场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它的基本要求是要让观众看得清、听得好,为观众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卫生的剧场环境。因此,观众厅的设计与施工中的许多问题,都与视线和声学方面的专业技术有关。
2.3.1 体形体量。观众厅的体形体量对剧场的视听效果有着直接的重要作用。不恰当的体形体量,可能会产生声学音质缺陷和视线妨碍,影响剧场的使用功能。因此,在观众厅的设计、施工中,必须同时考虑满足视线设计和声学设计方面的专业要求,长度、宽度、容积、平面形式、剖面形式等符合相关技术规定。当平面形式有明显声学缺陷时,剖面设计应予以适当调整,平面与剖面设计应同时进行。
2.3.2 座椅布置。《剧场建筑设计规范》中,对观众厅座椅的排法、排距等事项以及横、纵走道有明确的具体规定,有的规定还属于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遵守执行。观众厅的座椅布置,不单纯是简单的座椅排列问题,其中还与视线设计、声学设计、人流路线组织和安全疏散等方面有关,并且有着相关的专业技术要求。
2.3.3 装修装饰。观众厅的装修装饰,是剧场建筑各相关专业之间相互作用影响体现得最为集中的一项工作,观众厅的天棚、墙壁及看台的装饰均要根据声学及建筑艺术要求进行设计。由于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很高,需要建筑师、装修设计师、声学及舞台设计人员共同配合完成。
3 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文化也日趋开放,呈现出多种多样、百家争鸣的新气象。为了适应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多样化,现代剧场建筑设计也呈现出多功能和风格迥异的多样化发展趋势。现代剧场建筑设计应该是科技和建筑艺术相结合的设计,不仅仅是艺术的设计,更不是各单科性专业设计的迭加。这就要求建筑师应综合各项工艺(建声设计、舞台设计、视线设计等)的研究和设计之后,再进行建筑空间设计。
参考文献:
项目概况
本工程总建设规模30447平方米,建设用地位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区的核心区域,场地为长方形。其西侧为创世纪大厦,北侧为一宿舍楼,东侧隔院内道路与环发所科研办公楼(中日科研楼)相临,南侧为院内现状广场及水池。建设用地内原有多株珍贵树木需保留。
工程的总体布局在充分考虑场地现状的基础上,尊重院内现状水池的轴线关系。将办公楼主体中轴对称地布置在场地的北侧,在沿东侧院内道路一侧布置了办公楼的裙房(其主要功能为多功能报告厅)。L型的格局有效地保护了场地南侧及北侧中部现存的珍贵树术。在办公楼的南侧空出了较大的集散空间,同时在办公楼的北侧围合出一个相对安静的活动内院,在空间上将办公人流及内部活动人流有效地分隔,明确的动静分区确保了办公与院内活动的有序进行。
由于办公楼集中了农科院的多个职能部门,为满足分区管理及人员疏散的要求,在主体建筑的西、北、东三侧均设有次要出入口,保证不同局室使用人员的有序流线,同时建筑周边设置有相应的消防环路,确保办公楼的消防安全。
在建筑的总图设计中,设计师通过对建筑南侧主广场的有机组织,确保各类人员流线的有效分流,同时建筑南广场与院区内通向西大门主要道路的有序接驳,保证了其与中国农科院西大门(主大门)联系便捷,有效提升了办公楼的使用效率。结合设置在建筑东部及西北部的地下车库出入口,有效组织停放在地下车库中内部人员的机动车辆。在建筑的南侧广场两侧设置了部分地面停车,以满足来访客人临时停车的需要;同时为满足办公楼自行车停放需求在裙房地下一层设有自行车库。
平面布局
在平面设计中,结合业主方多局室综合布局的基本要求,在充分考虑办公楼全寿命周期中空间发展与变化的可能性,设计师将建筑内部的公用部分,如卫生间,核心筒以及相关的设备用房等布置在建筑主体的中央,将办公区靠近外墙分置于建筑的四周,保证了所有办公空间拥有良好的采光条件。同时各个办公空间之间的隔墙按一定的模数灵活划分,最大限度满足各种不同办公模式的需求。平面中双走廊的设置也有效地保证了各局室公共交通空间的独立性,减少了人员的相互干扰,满足各部门的独立管理的需要。
结合场地周边现状环境条件,设计师在充分分析场地内的可建范围及项目整体建设规模等诸多限制因素的前提下,经过多轮的日照分析,明确了建筑最大的可建空间高度。在此基础上,选用一般的结构体系,很难满足办公空间的基本高度要求。为确保每层办公空间的最大净高,设计中建筑主体结构选用双向空心楼板。办公楼内设备及电气的主要管路集中在两侧走廊的吊顶内设置。此种设置方式既有效避免了设备检修对办公空间的干扰,又有效的提升了办公空间的净空高度。同时为充分节约工程的建设成本,办公区域内的消防喷洒采用了侧喷的形式设置,确保能够在办公区室内不设置吊顶,这也为今后办公区的空间改造,创造了一定的可能。
建筑造型
在造型设计上,如何协调办公楼与周边已建成建筑的空间关系,在保证办公楼现有体量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农科院主办公楼在农科院整体建筑群中的主体气质,成为办公楼立面造型的设计重点。设计师从造型、色调。空间围台等多个方面入手,力求与场地西侧现状大体量的创世纪大厦在总体协调的基础上,展现建筑独特的人文气质,表达了院办公楼所应有的主体气势。
建筑主体立面以匀质的肌理为主要表达方式,平直且线条感极强的立面处理方式,充分体现了建筑对科学严谨性的隐喻。同时利用窗槛、窗台和立柱有序地凹凸变化,强化了立面造型的序列感。结合办公楼内部空间功能的设置,在立面中适当设计了部分玻璃幕墙,有效的避免建筑造型的呆板效果,为建筑的整体造型注入了灵动的元素。主入口结合雨棚的设置,将扩大的门头与汽车坡道一体化设计,彰显农科院主办公楼威严的气势。
立面材料选用上,以深沉厚重,富于感染力的天然花岗岩干挂石材为主,辅以Low―E镀膜玻璃,凸凹有致的造型变化,为建筑立面创造了丰富的光影效果,提高建筑的雕塑感。从整体上强化办公楼的主体地位,使之在农科院院内整体建筑群中独树一帜,以引领者的姿态形成独特的建筑哲学。
室内空间
按照高完成度、一体化的设计原则,设计师在一些特殊功能的房间,如多功能厅、大会议室和走廊等公共空间的精装修设计上给予控制。首层大堂部分采用与外墙相同的石材,其形式上保证与室外造型线角的统一性,实现建筑室内外设计一体化,多功能厅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其宴会,报告,礼堂等不同使用功能,从座椅排布、舞台设计、声光控制等方面深化细作,满足甲方全方位的使用要求,其他公共空间如走廊,候梯厅等采用极简主义手法,利用深色木门和浅色墙面的对比,营造现代、高效的办公气氛。在室内空间的每一个细节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人体对环境生理、心理的反映,创造舒适、宜人的办公空间。
园林绿化
在园林绿化方面,最初的整体规划在尊重场地周边现状环境的基础上,以南侧原有水池及现状树木为中心,本着充分保护场地内现有树木的原则,将办公楼的南侧主入口广场整体规划为富于秩序的绿化广场。遗憾的是在甲方再三的强制要求下,整个方案被,办公楼的南广场改为整体硬质铺装的开敞性集散广场。原有的大型树木被移植到办公楼北侧的围合内院中,数棵栾树,白皮松等名贵树种均被原址保留。同时设计师在办公楼北侧的办公内院中,围绕场地内保留的高大乔木设置了层次丰富的绿化空间,为内部办公人员最大程度的创造了一处绿色的休闲场所。
【关键词】房屋工程;地质勘察;全过程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高速发展,基础和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各种公共建筑物的建筑风格迥异,其平面和立面变化大,给结构和勘察专业带来诸多的新课题,采用传统的勘察方法和传统的勘察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重则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1 工程地质勘察内容
1)搜集附有坐标及地形的建筑物总平面的布置图,各建筑物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结构特点,可能采取的基础形式、尺寸、预计埋置深度,对地基基础设计的特殊要求等。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
3)查明建筑物范围各层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工程特征,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应取原状土进行固结试验,提供地基变形的参数e---p曲线。预测建筑物的沉降、差异沉降或整体倾斜。
5)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场地,应划分场地土类别;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应分析预测地震效应,判定饱和砂土与粉土的地震液化,并应计算液化指数,判定液化等级。
2 房屋建筑全过程地质勘察技术探讨
房屋建筑工程地质的勘察要结合建筑物的特点, 对建筑物持力层进行关注, 以便在设计时分阶段提出满足房屋建筑地质条件的需求。房屋建筑地质勘察秉着安全可靠、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在可研、初勘、详勘三个阶段布置任务要求。
2.1可研阶段
重点针对房屋建筑地质稳定性、适宜性的评价, 然后进行方案的比选。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是调查研究的范围广, 必须采用宏观的角度, 通过踏勘、测绘等手段,收集地质的基本资料, 从而评价房屋建筑地质条件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具体步骤如下:
1)房屋建筑地质条件的查明包括:确定地质断裂的具置,从断裂的规模判断地质的活动规律和力学性质,以及房屋建筑和地质的关系等; 分析房屋建筑强震的场地效应, 以做出液化、震动塌陷、斜坡坍塌等的基本判断。
2)分析不良地质的威胁,勘察不良地质的现状, 从现象中分析地质的发育规律, 判断不良地质对房屋建筑的危害和威胁程度, 为房屋建筑做出控制不良地质影响的预防措施。
3)选场判断,分析房屋建筑的地质性质后, 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对于那些具有洪水、地下水、采空的地基性质差的地段, 尽量避开。
4)资料的收集内容:房屋建筑区域的地形图; 房屋建筑物的类型、用途、平面设计、层高、层数、建筑结构、荷载水平、地下室深度; 已开展大面积普查的地质、地形、地貌等; 房屋建筑现场的地质历史变迁, 譬如是否存在古河道、沟壑、古井和坟墓等。
2.2初勘阶段
地质的勘察内容包括场地、岩土和地下水情况的查明, 以提供设计和施工的详细参数, 从而确定地基的承载力, 以便检查变形。房屋建筑地质初勘阶段的任务要求分为3点,查明房屋建筑的地层构造, 从地基地下水的埋藏位置和冻深条件,判断出岩土地质的物理性质。 查明房屋建筑不良地质的具体类型、影响范围、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影响程度和发展趋势等。根据地质情况的查明数据, 判定房屋建筑所在位置地质的地震效应。初勘阶段的工作方法如下:
1)勘察位置的选择: 房屋建筑地貌单元边界线的垂直位置, 也就是地质构造线和地层的界限之间。
2)勘察点的布置:位于房屋建筑地质的交界处, 尤其是地质运动变化情况较大的部位, 可加大勘察点的密度, 形成网格状。如果地质存在软土, 可加深勘察点布置位置, 并酌情减少勘察点。
3)取样和测试:在房屋建筑地基平面上均匀分布地质勘察采样点, 测试的数量为地质采样数量的1/ 4-1/ 2, 根据地层确定竖向间距, 保证层层控制, 而且取样数量大于6个。
4)水文地质工作的安排: 调查水文地质的类型, 确定基坑排降水的条件, 其中包括水位的实际测量、水样提取和测试、水文地质的长期观测等。
5)勘察资料收集:1/1000- 1/ 5000带坐标的地形图;房屋建筑物的类型、用途、平面设计、层高、层数、建筑结构、荷载水平、地下室深度; 房屋建筑邻近钻孔的试验资料; 房屋建筑现场的地下管道、地下缆线和地下结构物等。
2.3详勘阶段
房屋建筑地质的详勘阶段, 重点评价房屋建筑的地质工程性质, 从地质类型、形式、处理方式、基坑支护、降水和不良地质防范等角度,提出具体的勘察建议。
1)勘探点的范围布置,根据房屋建筑物地质范围进行布置,同一个房屋建筑的勘察点受到受力层和下卧层的影响, 要适当加大勘察点的密度, 并对每个勘察点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原因查明;属于单栋的高层建筑,应该以地基的均匀性为基本要求, 勘察点甚至在4个以上; 属于建筑群的房屋建筑,勘察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要有1个勘察点。
2)勘探孔深的控制, 孔深应该控制地基的主要受力层, 条基至少大于基宽的3倍, 柱基至少大于基宽的1. 5倍。对于高层的房屋建筑,或者需要进行变形计算的地基,孔深的控制必须超过地基的变形计算深度, 尽量控制在基底以下的1. 0倍基宽。
3)取样和测试, 数据来自地层结构,根据地基均匀性的设计要求,每个土层至少要有6个以上的原状土样, 而原位测试要在6组以上, 取样和测试的时候要控制在受力层的范围之内,如果夹层的厚度大于0.5m。则可进行原位测试。在土层不均匀的时候,可适当增加取样的数量和测试的数量。
由此可见, 房屋建筑地质的核心条件是地基的稳定性, 一方面表现为地基的强度, 通过承载力的测定, 选择合适的持力层, 从而确定地基基础的类型和埋深, 另一方面表现为地基的抗变形能力, 通过房屋建筑沉降量的测定和验算下卧层, 从而控制变形。
3结束语
综上所述, 断层、地面坍塌、滑坡、泥石砂、砂土液化等地质灾害严重影响房屋建筑的安全使用, 鉴于地质灾害是在地质构造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的影响下才产生的。岩土工程师必须加强室内、外测试新技术和施工检测、监测技术的使用,通过其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经过分析、对比,建立它们之间的经验关系,同时利用土工离心模拟技术检查工程安全的可靠性:验证基坑边坡的变形和稳定性;解决建筑物浅基础的地基变形特征、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桩基础的承载力和施工工艺对桩基础承载力及变形的影响:解决支护结构的沉降变形问题,土体与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动力工程、砂土液化、单桩和群桩在水平动荷载作用下的性状,从地质类型、形式、处理方式、基坑支护、降水和不良地质防范等角度,提出具体的勘察建议。
参考文献:
[1]陶莅宁.波速测试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08(2):21- 22.
关键词:建筑创作;场地设计;总体布局;场地精神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是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是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 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场地设计提高基地利用的科学性,使场地中的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与其他要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保证建设项目能合理有序地进行使用,发挥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使建设项目与基地周围环境有机结合,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同时,场地设计具有高度综合性,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性,理性和感性并存三个特点。
营造活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可满足使用要求的建造物,在本质上则是要将一块对人没有意义的土地变得具有意义。因此在人类最早的营造实践中,即已体现出了有意识的场地处理,将一块土地变成富有意义的场地,使其所包含的的建筑、大地、天空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体现了一种场所精神,也表达了一种存在的意义。
二、场地设计总体布局
场地总体布局是整个设计的关键环节,为整个设计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确立基本思路,为方案从构思、创作到进一步深入设计提供基本框架,使建筑物的内部功能与外部环境条件彼此协调,有机结合。要做好场地总体布局不仅要明确该阶段主要内容,了解基本要求,还要明确场地设计项目的建设性质,分析其使用功能,了解使用者的意愿和要求,在此基础上从功能性质,空间特性和场地自然条件开始分析用地布局、用地分区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在交通、空间和视觉等方面都有一个很好的衔接。
对于一般场地而言,建筑是工程项目主要功能的集中体现,在场地总体布局中属于核心要素,建筑的组织和安排是场地总体布局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场地其他内容的布置。建筑布局的过程是方案形成的过程,在接到项目设计任务后,设计者应进行现场勘察,对建设用地的形状大小、地形地貌、植被景观、现状建筑物分布及周围环境等形成感性认识,对影响建筑布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处理,还要综合考虑日照、通风和防火等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因地制宜的做好场地设计的前期工作,为后期具体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场地设计中要安排好建筑在场地中的布置方式,一般为两种形式:1)以建筑自身为核心,布置在场地中部,形成以建筑物为核心。这是一种突出建筑、以环境作为陪衬的形式,这种布置形式的特点是整体秩序较简明,主体建筑突出,视觉形象好。2)建筑布置在场地边侧或一角,这种布置形式适用于用地紧张的场地设计中,将零散的小块地集中布置,以减少场地浪费。
场地中的建筑物与其外部空间呈现一种相互依存、虚实互补的关系。场地的外部空间主要是借建筑形体而形成的。建筑布局的过程也就是开始塑造外部空间的过程。通过建筑布置对空间形成不同的限定方式,从而产生封闭感强弱不同的空间效果。同时还要组织好外部空间的视觉分析,空间组织,交通组织,场地出入口的设置,交通流线的组织,场地道路系统的组织,场地停车系统的组织,以及场地绿地的配置,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相互协调的整体。
三、场地设计在建筑创作中的存在意义
存在意义并不是强加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这些意义是日常生活所固有的,由自然与人类属性的关系,过程和行为间的关系所构成。任何意义都需要在一个特定的“场所”才能表现出来,而“场所”的特征也由这种表现所决定,换句话说,从一开始,人们体会到的意义就来自于“存在空间”,这种“存在空间”不等同于纯粹物理因素所确定的几何空间,而是由人们体验到的特性、过程和相互关系所决定。
任何人类行为都具有空间性,对早期文明及其符号体系的研究证明,中心的概念可以看作原始粗在空间的基本元素,任何一个体现出意义的场所事实上就是一个中心。场所是我们存在中有意义事件的目标和焦点所在,同时也是我们自身适应环境并占据环境的起点。场所被当做与外部环境相对的内部,为提供心理安全感而不得不相对的小。已知场所的有限尺度自然殊途同归地导致了一种集中的形式。而建筑师的任务则是创造一个有着特殊的、有意义的特征的场所,因为如果没有特征的维度,则所有的层次都会停留在一个抽象的状态,只有当人们设法赋予场所一个具体的特征的时候,他才会获得存在的立足点。自古以来,环境的特征都被理解为“地方之灵”或“场所精神”,从建筑理论角度来说,关键是要在这种具体层面上理解场所,而不是将其理解为一种建立在记号语言学的关系上的抽象体系。
一个建筑作品总是和某种特定的条件有关,但是它又必须超越这一条件,并把它变成一个更易理解、更有意义的整体的一部分。即使是在建造活动滥觞的时期,选择一个适宜的自然地段已经意味着对于候选对象的评估,也就是对于相似性、差异性和关联性的认识。建筑的真正目的是赋予人类存在的意义,简言之,人要栖居,就必须能够在环境中辨认方向,并与环境认同。简而言之,他必须能体验环境是充满意义的。所以,“栖居”不只是“庇护所”,其真正的意义是指生活发生的空间,是场所。
四、结语
场地设计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满足前期规划与设计的同时,还应该建立“设计者――使用者”的长效机制,在动态中把握对场地环境形态的塑造和对不同人群的心理认知――这一点应该被设计者牢记,并且反映到初期对场地设计的考虑中来。通过周期性的对既有场地空间进行观察,记录人们的使用频率、效果、满意度,对场地环境保持持续的设计认知,加深对场地环境特征的理解,并最终反馈到对场地环境的塑造与再塑造上,使所设计的场地真正做到为人们所享用、所乐道,成为一种与人们活动互相补充,与人们发展互相促进的状态,变成一处具有生命力富有场所感的空间形态。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业建筑、总体规划、建筑设计
工业建筑是专门提供工业生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最早出现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后来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也兴建了各种工业建筑,苏联在20世纪20~3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中国在50年代开始大量建造各种类型的工业建筑。近年随着工业生产技术和建筑科学的发展,工业建筑的理念和内涵发生了质的飞跃,现代工业建筑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1现代工业建筑的特点
1.1工业建筑思想观念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工业建筑功能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建筑只是单纯地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或者能够改善劳动条件,而现代工业建筑不仅要求与周边环境的融洽协调,而且要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和新型建筑材料,即对工业建筑的采光、通风、建筑造型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1.2工业建筑的节能及经济
据可靠调查,工业建筑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占绝大多数比例。当今社会提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工业建筑而言应更加注重节约成本、减少投资,杜绝一切不必要的能源、资源的浪费。工业建筑设计有着一个最为基本的要求,即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在此基础上力求在建筑设计实现利益最大化,也就是以最小的投资去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3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
对于内部空间环境首先须满足生产功能使用要求,在务需增加资金投入的前提下,统一考虑功能、技术、环保、安全等因素,尽量做到环境优美, 明确区分功能,内部空间色彩明快。合理的内部空间设计既有利于生产和安全,还便于科学管理,同时有助于美化室内空间,对提高企业的自身形象有很大的作用。
1.4工业建筑的造型设计
工业建筑造型设计作为艺术形象,表达工业企业抽象的思想内容。建筑造型的处理,如视觉与视差、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等均根据专业构图规律而来。形式美的规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日益变化的,因此建筑的造型设计需在创作中紧跟时代脉搏,及时加入新技术,新材料,对建筑造型不断突破创新,以展现出现代化的企业形象。
以上现代工业建筑的新特点使得工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工业建筑总体规划和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2现代工业建筑总体规划与设计的要求
现代工业建筑总体规划和设计应在满足生产工艺需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总图布局、建筑风格、环境保护、建筑节能、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总图布置方案、建筑方案及结构形式, 协调建筑、结构,水、热、电、气、通风等各专业,认真贯彻“坚固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设计原则,力求工业建筑的最大使用效率和灵活性。现代工业建筑总体规划与设计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2.1满足厂区总体规划的要求
根据全厂总体规划,从生产工艺、建筑造型、物流运输、环境绿化、生产生活配套等方面,统一规划厂区地上、地下的建筑物,保证各建筑物或构筑物塑造完整的建筑群体,达到厂区规划中的要求。
2.2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生产工艺是工业建筑设计的主要依据,生产工艺对建筑提出的要求是该建筑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因此,建筑设计在建筑面积、平面形状、柱距跨度、剖面形式、厂房高度以及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等方面必须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同时建筑设计还要满足厂房所需的机器设备的安装、操作、运转、检修等方面的要求。
2.3 满足建筑的技术要求
工业厂房的坚固性及耐久性应符合建筑的使用年限,由于厂房静荷载和动荷载比较大,建筑设计应合理选择厂房建筑参数(柱距、跨度、柱顶标高等),为结构设计的经济合理创造条件,使结构设计更利于满足坚固和耐久的要求,并且使厂房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和改建扩建的可行性,同时应采用标准的通用的结构构件,使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从而提高厂房工业化水平。
2.4满足建筑的经济要求
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合理减少结构面积, 提高使用面积,在满足使用要求和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材料的消耗,从而降低建筑造价。同时设计方案应便于采用先进的配套结构体系及工业化施工方法。
2.5满足卫生及安全要求
工业建筑设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职业安全卫生及劳动保护的设计规范、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建筑物采光、通风、防日晒、隔音降噪及消防,保证厂房内部工作面满足职业安全及卫生要求,为生产人员提供舒适的生产工作环境。
3现代工业建筑的总体规划与设计
3.1 现代工业建筑的总体规划
现代工业的厂区规划不仅能描绘反映现实,又能给未来发展预留空间,是工厂建设所依据的蓝图。合理的规划不仅对初期建设投资及续建资金的准备与投入具有明显节约作用, 也对树立企业形象, 提高企业产品可信度大有益处。
1) 总平面及竖向布置
总平面布置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和最佳物流路线的前提下,结合场地特点力争做到布置紧凑、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生产管理方便,并符合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节能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生产车间在符合防火、卫生的条件下,尽量组合为联合厂房以节约土地,并应考虑工厂有发展的余地。建筑大小体量搭配适宜,形成了一个高效的、高雅的、科技与人并重的现代工业建筑组群。竖向设计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土石方填挖平衡,降低工程造价,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 道路交通
道路是厂区交通的基本载体,路网规划应适应厂区发展的需要,路网布局的优劣是决定路网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厂区道路网布局时应有全局观念 ,路网结构要力求均衡,发挥整体效益。道路规划依据不同生产路线应能达到生产流程通畅,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搬运路线短捷和方便,避免频繁的货流和人流交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目前厂区路网规划中,存在主干道比例相对过大 ,支路比例不足干道交通难以迅速分流 ,而造成交通梗塞的现象。
3.2 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
为保证工业建筑的使用功能,工业建筑在设计建造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主要生产设备布置及生产所需水、电、气、风、动力的配套设计,由此增加了工业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及难度。目前工业建筑设计主要从建筑结构、采光通风、节能环保、安全防火、节约成本等方面考虑,对工业厂房展开优化设计。
1) 建筑结构
工业厂房内普遍生产设备多而且尺寸较大,并有多种起重运输设备,因而厂房内部大多具有较大的开敞空间。较大的开敞空间对厂房的结构形式提出了一定要求,大多数单层厂房采用多跨的平面结合形式,由于屋顶重量大,且多数吊车的荷载作用在骨架上,包括吊车制动的水平荷载和起吊荷载,因此要求厂房骨架的承载力较大。
2)采光通风
工业厂房长宽高尺寸较大,由此使得厂房的采光及通风效果较差。为提高厂房的内环境质量、改善操作人员的劳动条件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的能源消耗,工业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厂房的采光和通风。通常情况下,工业厂房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可通过设置组合式侧窗、天窗、屋顶采光带实现,自然通风可通过设置屋脊通风器和侧墙百叶窗实现,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通风要求时,可辅以机械排风。
3)节能环保
工业建筑的能耗在整个工厂全部能耗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工业建筑的节能非常重要。工业建筑节能必须首先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做好建筑的布局、日照遮阳、自然通风等工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同时在建筑设计中尽量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扩大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和条块、多功能轻质墙板、中空玻璃、热反射玻璃和新型墙体及屋面材料。
4)防火安全
建筑防火设计是工业建筑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建筑师和项目审核人员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整个工程中都必须严格控制的内容。工业建筑的防火设计主要遵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正确定义建筑物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按要求确定建筑的耐火等级,合理划分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对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进行严格的控制,控制每个分区的疏散口数量及疏散距离大小,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防火技术,做到保障安全、方便使用、经济合理。
5)节约成本
在工业建筑设计阶段,合理的选择材料及结构类型可大大降低投资成本。工业建筑的造型结构对成本的影响主要包括:建筑的层高、面积、平面布置、外观和内部结构体系。建筑的层高增加不仅使内外墙的面积增大,同时基础设施随上部载荷的增加发生变化,使得工程总造价增加,建筑的平面设计和结构形式对成本的影响也至关重要,一般形状越复杂造价也就越高,因而在满足工业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注重建筑设计的简洁化、实现成本的降低。
4现代工业建筑总体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趋势
4.1工业建筑设计的高科技化趋势
工业建筑的发展本质上要靠先进的科学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工业建筑领域广泛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及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工业建筑环保、节能、经济等方面的要求,新结构的应用在满足现代生产工艺的同时,达到结构美和建筑与空间形象美的统一。同时,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可合理设计物流、人流及信息流。高新技术使工业建筑成为城市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科技化将成为工业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
4.2 工业建筑设计的人性化趋势
人性化设计的本质是将人类工程学引入现代工业建筑中去。一个工厂的“质量、品种、效益” 依靠工艺、设备、材料的先进程度,但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掌握工艺、设备、材料的人。人是生产活动中最积极的因素,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劳动力。人性化设计必将要求建筑师将建筑设计的中心从以往的生产设备转移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重视并努力体现对人的关怀。在工业建筑空间设计上,创造让人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良好工作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目的。
4.3工业建筑设计的文化趋势
工业建筑在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的同时, 需要努力创造宜人、优美、时尚、有文化内涵的建筑空间及环境。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建筑师应充分发挥地区性的文化特点,将工业建筑的特点、功能与地域、民族、文化相结合, 充分发掘并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实现工业建筑与文化环境的整体协调,创造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工业建筑的新形象、新趋势。
4.4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
建筑业是耗能大户,全球能量的50% 消耗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工业厂区规划和工业建筑设计的主旋律。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厂房,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绿色设计,绿色设计应摒弃盲目追求高科技的做法,强调高科技与适宜技术并举;二、 节能设计,节能是可持续发展工业厂房的一个最普遍、最明显的特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筑营运的低能耗;二是建造工业厂房过程本身的低能耗。这两点可以从一些工业厂房利用太阳能、自然通风、天然采光及新产品的运用中体现出来;三、洁净设计,洁净设计是工业厂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强调对建设用地、建筑材料、采暖空调等资源、能源的节约、循环使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循环、再生使用。因此,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满足技术的有效性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造 “负责任的”、具有生态环境意识的工业建筑将成为必然。
结束语:工业建筑与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国家的兴旺与强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用地的迅速扩张,为使工业建筑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应不断探索、创新、更新工业建筑设计思想与理念,以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工业建筑。
参考文献:
[1] 王克飞. 工业建筑设计新思维探讨[J].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04,(03)
[2] 林萍. 工业建筑文化实践与探索[J]. 江苏冶金, 2008,(06)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管理方法
引言: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因素非常多,涉及面相当广泛,劳动投入也相对较大,这就决定了对其的管理措施要科学有效,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涵义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指针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复杂技术工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它是在遵循现场施工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科技水平,并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按照工程既定的项目目标对工程施工进行合理安排,从而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有序,达到缩短施工工期、控制工程项目造价、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目的。
2..施工管理的内容
施工管理工作贯穿于施工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包含了施工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检验与完善制度,也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现场管理措施。
2.1增强对施工的检查
当施工总平面设计通过以后,进入到施工作业的活动中,施工人员还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因为施工总平面布置难免会与施工时的实际现场情况产生不同,施工人员应按施工管理的规定,经常性地深入施工现场,查找施工现场布置的不足和不合理之处,并加强管理措施,维护良好的施工环境。
2.2合理调整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总平面的调整不仅是检查出现问题才进行调整,不同的施工阶段,不同的施工需求,我们都会合理的根据施工内容的变化来调整。我们不应当把施工现场看成一个固定不变的空间集合,而应当对其进行动态的控制和管理。但是我们的调整也不能过于频繁,以免影响施工人员的操作。例如可以在地下室底板全部封闭前、基础或基坑回填后、主体施工结束后、总平施工前这几阶段调整布置。
2.3及时清理转移
及时清理转移是建立一个文明施工现场的重要体现。当工程结束后,管理班子应该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的清理,其内容有:拆除临时设施,转移剩余物资并向新工作场地转移,恢复临时占地。
2.4坚持现场管理标准化,堵塞浪费漏洞
现场管理标准化的范围很大,而比较突出又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是施工现场的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和文明施工管理。倘若少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损失和浪费,因此必须加强按照规定的标准去管理执行。
3.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每一项建筑实施施工前,都必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其工程概况和现场情况。
首先要熟悉施工图纸、熟悉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了解设计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理解设计意图,弄清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其次要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技术文件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措施、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找出施工中容易出问题的工程部位和工艺。结合施工工艺和工期要求找出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
最后进行现场查勘。熟悉地形地貌,及时发现现场与设计图纸不符部分,并尽快与相关部门沟通处理,以保证后续施工能顺利进行。
4.建筑施工进度控制解决对策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审批及施工阶段的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施工进度计划是在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难易程度、施工工艺及工程质量要求及其他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所制定的计划目标。合理的进度安排,可为项目进度控制提供依据,并且有利于项目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动态控制,也是一个循环进行的过程。它是项目施工运动的轨迹,也就是将计划付诸实施的动态。实际进度按照计划进度进行时,两者相吻合;当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一致时,便产生超前或落后的偏差。这时,施工单位需要分析偏差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原来计划,使两者在新的起点上重合,继续按其进行施工活动,并且尽量发挥组织管理的作用,使实际工作按计划进行。但是在新的干扰因素作用下,计划与进度之间又会产生新的偏差。施工进度计划控制就是采用这种动态循环的控制方法,通过不断的调度、协调,保证项目的均衡发展,实现项目整体的动态平衡。
5.做好工程的工期管理保质交付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工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从开工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时间十分紧迫,因此工程的工期管理十分重要,现场施工管理者必须重视如下工作:
做好材料的选定。作为施工现场的项目经理,应做好全方面的协调管理控制工作。应该及时提醒有关方面工作人员,配合确定施工中需用到的材料的品种、颜色、规格及数量,并以最快的速度作出相应施工组织方案计划。定购材料,合理的安排劳动力和机械,确保工期。
做好各方协调工作。作为施工管理者,对影响施工的停水停电等因素,积极主动去排除故障,尽快的恢复施工,以免因停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积极加强与工程周边的联系,全力配合协商解决施工的相关纠纷。及时的提醒施工人员,配电线和管道的位置及走向,督促各组的分工合作,一定要按图施工,以免以后造成返工现象进而拖延工期,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确保承接的施工项目工程按期按质竣工验收并交付业主使用。
6.把握工程质量的验收和评定
一个工程项目结束后,必须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有效的,符合实际的验收和评定。验收评定,往往时间短、仪式性的地看一下,真正的质量验收是在现场施工管理中进行的,是以各个分项工程的质量来综合鉴定分部工程的质量,又以各个分部工程的质量去鉴定单位工程的质量。施工管理要认真仔细、严格把关,对分项工程的质量保证项目、实测项目和检验批项目要尽力检查,不符合标准的,尽快督促工人返工,返工合格再组织竣工验收,达到交出的工程项目都是合格的工程。
7.贯彻和完善技术标准化管理
7.1技术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种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它是一定历史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下的施工生产经验总结,是组织现代施工的重要保证,是组织施工和检验、评定各种建筑材料性能以及工程质量的依据。但技术标准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管理模式的提高,而不断作出相应的补充完善,以适应施工生产技术管理的需要。
7.2技术标准化的基本要求是:组织职工学习各种相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掌握其内容和要求,自觉按标准、规范和规程施工。加强技术监督和检查,发现任何违规行为,任何施工管理人员都有权进行制止和纠正,对造成严重后果者要进行处理。管理者对工程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从原材料开始到每道工序到成品,每一个工种的生产过程都要进行分解,从而规定出具体的要求,以便明确目标,落实到班组和个人。
8.结语
工程建设目标能否实现,施工管理尤为关键。作为施工管理者,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处理好施工质量、工程进度、施工成本及施工安全几方面的矛盾,合理配置资源,确实有效的做好施工全过程的管理控制,才能实现工程预期的质量目标、成本目标、进度目标,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在建筑市场立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李琼.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探析[J],建筑科学,2011(02)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境设计;节能环保
一、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重点
1.1保证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不要对人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确保建筑使用者及建筑周边的人群健康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同时建筑的存在也要对建筑所处的环境有积极的作用,与环境的和谐相生也是绿色设计之本,建筑对人群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室内的空气质量,排放到室外的气体是否有害,建筑室内外的噪音、热辐射等等。在设计中应该尽可能的采用无毒害的建筑装饰材料,如非环保型涂料、壁纸、板材等会含有过多的甲醛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地毯、壁毯等布艺装饰会不易清理,有大量细菌滋生等,这些都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在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合理的自然通风,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包括温度、湿度,促进空气流通,能够提高人体的舒适性; 合理的自然采光,即能提供一个卫生、健康的室内环境,又能提高建筑空间的视觉美学效果,同时还起到了节约能源的效果;建筑使用的色彩除了有特别的要求和目的,应该尽量使用易被人接受的色调,例如以前在北京就有过一个住宅项目,立面采用了好几种色彩比较艳丽的涂料,结果被附近的老人投诉,理由是这些色彩过于强烈,看到后有晕眩的感觉。
1.2合理利用资源
1) 太阳能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清洁能源,太阳能的利用正在逐渐普及,尤其是太阳能热水器在很多住宅项目上都用的比较多,在某些公共建筑中如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光电玻璃、太阳能电力墙等也逐渐尝试采用。风能是另一种开发利用较为方便的清洁能源,除了现在普遍采用的屋顶无动力自然风机的应用外,还可以采用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设备,这些都是比较好的清洁能源利用方式。
2) 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效率和积极回收利用旧建筑材料均是可以有效降低资源投入及废弃物产出的有效措施。例如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有时会碰到加工好的钢筋因图纸修改而无法使用,混凝土浇筑后个别部位模板取不出来等问题,这就需要设计和施工单位积极配合,采取钢筋代换和优化设计图纸等技术措施以减少原材料的浪费; 而建筑拆改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建筑材料,如木制品、混凝土预制构件、钢材、砖石、保温材料等,在经过加工和改造后,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条件下,也可以重新利用到新的建筑工程中。
1.3最大限度减少能耗
1) 在选择建筑材料和设备时,不仅要注重今后使用过程中的节能效果,还应考虑建材、设备本身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在满足设计功能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择生产制造能耗较低的材料设备。建材设备等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也会损耗大量的资源,会增大材料自身成本,因此,尽可能的就地取材,选用地方性的材料是降低材料成本、减少运输能耗的最直接手段。
2) 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做好节能设计,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是很必要的,同时也会给使用方节省大量的管理、运营成本。在设计阶段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来进行节能设计,如合理的建筑形体设计、平面布局、长宽比和朝向、各种节能保温材料的使用及合理的设备选型等均对建筑节能有着重大意义。
二、“绿色设计”是因地制宜、适合项目自身情况的设计
某项目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体现地域性及传统文化,强调当地的自然环境,结合原有地形地貌,使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能够产生积极的互动。在设计初期,并没有刻意的去追求绿色建筑的各项指标,但在具体设计中还是采取了很多的生态、环保、节能的措施,以下简单介绍一下项目的相关设计情况。
1) 有效合理的利用规划用地。在规划中,主体建筑尽量远离湖面,保留了湖面与建筑物间的大片自然湿地,一方面尽量保持了湿地原有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基础施工时降水的费用。另外为满足项目今后发展的不可预见性,在主体建筑旁边预留的二期用地上建设一个大的花房,在充分利用了建设用地的同时还能够为项目自身提供各种绿植、盆栽。如图1 所示。
2) 将建筑融入周边环境,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压力。平面布局上大堂、客房、餐饮、会议、泳池、休息厅等主要功能用房均面向湖面,使赏湖客房率达到了100%。为了不对南面湖边景区产生压迫感,整个建筑只做到了两到三层,高低错落的建筑形成了丰富的外轮廓,与周围的绿荫自然的融为一体,在湖边活动的人群依然能感受到原始的山、林天际线。立面采用了相对古典的设计风格,外装和内装主要采用了石材和木材,外观也以灰色、淡黄、木色等相对柔和的色彩为主,尽量避免建筑色彩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冲突。
3) 减少人造景观,更多的利用室外自然条件。室外景观设计遵守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在场地北侧种植大片树木,隔除北侧环湖路上车辆产生的噪音,场地南侧做微地形处理,点缀几组树木,与湖边湿地自然衔接。室外场地尽量减少人为的大面积铺装,除了广场和车行道路的必要铺装外,其他小路只是以鹅卵石、青石板点缀于草皮之中,既节省了投资,又体现了建筑的田园趣味。
4) 建筑技术和选材上充分考虑了生态、环保、绿色及节能等因素。整个建筑的外门窗均采用铝合金断桥隔热型材,外墙采用挤塑聚苯板保温,使整个建筑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空调设计采用了水源热泵和新风换气系统,经济环保,在建筑中可分区运行,为今后的运营也降低了成本。污水通过处理站采用臭氧处理方式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后再行排放。照明设计在采用各种节能灯具的同时仔细核算了室内及室外空间的照度,避免照度过剩和不足的现象发生。
本项目在设计时没有教条的追求“绿色建筑”这一概念,但最终建成后达成了“环保、生态、节能”的初衷,给业主节省了大量的资金,也达到了很好的设计效果,受到了各方的好评。因此笔者认为,绿色建筑并不是用各项绿色评价指标堆出来的,它是一种新的设计思维,不能僵硬,不能教条,应该是在综合考虑环保、节能、经济、适用众多因素的前提下最适合自己、最因地制宜的设计方式。
图1节能建筑总平面示意图
五、结束语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设计行业的人员,在对建筑进行节能设计的同时应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如果要达到高舒适度、低能耗标准,需要较多的技术支撑和设计经验,设计师要充分考虑住宅建筑布局和体型系数、建筑平面设计、建筑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内部各技术系统之间的配合、生态能源系统的应用等方面的因素。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控制措施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s based on specific construction project 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for the object, target, content, and constantly optimize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target of the one-tim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he meaning is: since the project began to project completion, through the project planning, project control, make quality goals, progress goal and security goals are met. The article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is analyzed.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
1.1坚持安全管理原则
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安全工作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的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效果也不会明显。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全员性参与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生产活动中对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
1.2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分析事故的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物的管理方面,去分析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1.3制定安全管理措施
加强施工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定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它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安全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
2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2.1文明施工管理基本要求
2.1.1严格执行广州市政府有关文明施工的各项规定,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争取本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达到文明施工工地的目标。
2.1.2建立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工作制度,提高管理人员及各施工班组文明施工的意识和自觉性,定期对现场文明施工情况进行检查评比,找出不足,重点改进。
2.1.3按文明施工要求,做好施工现场总平面设计,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严格按总平面图布置,不得随意改变。
2.1.4所有车辆均须冲洗干净后方能驶出工地,不得对城市道路造成污染。
2.2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2.2.1安全防护设施
物料装拆时严禁随意掷物,排栅架子、安全网设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临边、洞口要按规范要求做好安全防护设施。
2.2.2现场图表规格
施工现场办公室、会议室内要有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计划进度表、天气记录表以及岗位责任制分工等统一规格的、文字工整的资料上墙,且要求内容清晰、图实相符,随施工不同阶段及时进行调整。
2.3外来工的管理
2.3.1建立外来工档案,做好“证卡”登记。
2.3.2民工进场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安全、防火、治安、卫生、法制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
2.3.3带队人必须对所管辖的外来人员全面负责,公司与带队人签订防火、治安、卫生责任状,落实宿舍管理责任。
2.4建筑材料管理规定
2.4.1现场仓库应有围蔽、通风好、无漏水、有垫板、能防火防盗。
2.4.2露天堆放的材料应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规定,各类材料分品种规格合理堆放,按公司质量体系文件做好各类材料的标识,砂、碎石应清底使用。
2.4.3包装物袋及时回收,多余的料具应及时归堆清运和处理。
2.4.4落地灰、砖碎及时清理和回收使用,施工班组必须执行“三清”(随做随清、谁做谁清、当天做当天清)。
2.5机械设备管理规定
2.5.1施工现场固定安装的机械设备基础部分不得积水,视不同的设备种类搭设适用、牢固的操作台和机棚,并在显眼处张挂公司统一的安全操作警示牌。
2.5.2施工现场流动安装的小型机具,要设置简易有效的临时防雨设施。
2.5.3各种施工机具班后要按规程进行保养,保持机容整洁。
2.5.4施工现场安装的各种机械设备进场前,机械表面应油漆翻新,保持机械设备清洁完整。
2.5.5现场供配电干线安装架设要稳固整齐,相线零线要按顺序敷设布置,架设高度必须符合规范。
2.5.6施工现场安装的配电箱、开关箱采用公司统一的标准箱,箱门加锁。
2.6事前质量控制:指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的质量控制,其控制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且施工准备工作要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
3项目施工质量的控制
3.1质量控制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主要应从人、材、机3个方面着手控制。由于任何项目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人的控制是质量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工作,是其他控制的基础。
3.1.1人的控制项目管理中最难最基本的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人的控制首先是要选好人、用好人。人的能力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是有所不同的,但它的变化应该是围绕一个基点变动的,这个基点每个人是不同的,选择人才时应该挑选基点比较高的。不同的工作对基点的高低要求是不同的,要人尽其才,用好人。另外,应尽量做到一人多能,这样就能精简人员,事半功倍。其次,应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再次。绩效评估是调动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法。另外,绩效评估对简单的工作相对容易一些,像一个工人砌砖的质量、钢筋绑扎的速度是很容易进行衡量和比较的。而对复杂的工作绩效评估就显得作用不大,比如解决一个工程难题,就很难用时间、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估。综上所述。人的控制不能生搬硬套,应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
3.1.2材料的控制材料的控制是全过程的控制,从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和使用等过程进行控制。材料控制的目的是使在施工项目上所使用的材料尽可能经济合理。并减少损耗。材料的采购应根据施工合同的要求,采购最经济合理的材料,也就是说采购的材料不是昂贵的好或便宜的好。也不是质高的好或质次的好。而应以满足合同条件且低价为宜。材料的采购应坚持“货比三家”的买卖原则。
3.1.3机械设备控制。制定机械化施工方案,应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力求获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从保证项目施工质量角度出发,应着重从机械设备的选型、机型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要求等三方面予以控制。机械设备的选择,应本着因地制宜、因工程制宜的原则,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操作上轻巧和维修方便的要求,贯彻执行机械化、半机械化与改良工具相结合的方针,突出机械与施工相结合的方针,突出机械设备,正确地进行操作,是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贯彻“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操作人员必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出现安全质量事故。
4保证工程进度的主要措施
4.1按项目施工法原则组建项目管理部,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构与各项规章制度,选派职业道德好,有丰富施工经验且年富力强的技术人员去充实项目机构和基层管理层,使项目管理部真正成为赋有战斗力的指挥调度中心。
4.2采用计算机对该项目进行动态管理,按流水施工法组织施工,保证现场做到均衡连续施工。
4.3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努力提高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以最大提高劳动效率,缩短施工工期,确保工期能按时和提前完成。
4.4提前做好施工工序开始前的各项准备,保证人和材料能得到充分供应,为连续施工提供物质保证。
4.5做好各工种的协调配合工作,由于本工程涉及的工种很多,尤其是装修和安装专业之间会相互制约。为此,本工程开工以后,每周定期召开一至二次工作例会,协调好工种间的配合,将矛盾解决在问题发生以前,使施工能按既定的计划顺利进行。
4.6努力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和后勤供应,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大家能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以主人翁姿态高速优质完成本工程任务。
5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建筑业也在向着更高层次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化管理更加深入,科学项目管理方法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我国建筑市场目前的发展趋势要求建筑工程项目具备科学的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体系,也是完善我国建筑市场所必须采取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伍育斌.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之我见[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 (06)
[2]石岩峰,卫宏. 工程项目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措施及意义[J]山西建筑, 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