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范文

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

第1篇: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探讨;机电一体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前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集合了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为一体的综合类学科,机电一体化这个职业是近几年来新兴的热门职业之一。培养机电一体化的人才事在必行。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机电一体化职业类型成为了就业领域最广的专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高速的上升期阶段,导致人才的需求量急速的上涨,当然人才的缺口也就逐渐的突显出来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是要求实践能力优于专业理论且为生产线源源不断的输送的专业技能人才,但是依据目前来观察培养出的学生水平与市场需求的人才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教研改革是迫在眉睫的。

1.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总体思想

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总体思想是以社会市场的需求导向为依据,意在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和专业能力,建立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和与教学统一的管理机制,通过具体的或与其相关的技术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积累实际的工作经验,使其能够成为在企业中优秀的在机电一体化领域专业技术人才。

2.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机电一体化专业把改革的总体目标定在培养学生以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为首要为目的,培养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关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职业道德和吃苦精神且能熟练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从事机电一体化行业生产的前沿工作,了解机电一体化行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及动态的高技能人才。

3.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3.1 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教师主导为对象,将老师的思想硬灌输到学生的头脑内,硬生生把学生们当作了学习的机器,将学习的主动变为被动。技工院校教师应该留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在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是以教学过程为中心与工学结合,教学内容驱动导向,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项目分析、载体引入等方法,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注重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改变书本上的课程传统的教学课堂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应用和电化教学等一些先进的教学媒介进行多媒体演示、仿真教学等课堂教授方式;聘请实习基地专业技术人员,行业及企业技术专家来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讲座,这样既增强学生们的学习氛围还开阔了学生们视野。

3.2 综合化课程内容

在学习机电一体化知识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方式,不要进行单一化教学。而且要适当增加实践的比重。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中可以通过直观的实践可以让同学更清楚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这样同学们既不会觉得课程难懂而且愿意学还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在师资力量允许的情况之内,相应的开设一些时下新兴的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选修课程例如: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模具制造与数控技术等等。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知识还能对以后工作的中有一定的帮助。

3.3 实验基地的建设与实验设施的投入

在实践的过程中实验设备齐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提高学生工作技能水平有协助作用,学校在实验设备配置上应该多投入一些资金。除了国家每年给技工院校的资金资助之外学校还可以联合相关企业进行办学,为企业定向的输入专业人才,让他们来进行投资扶持。学校在企业中建立实习基地且与企业保持友好密切的联系,来满足学生实习的需求。学生在企业中实习能够接触到较好的生产设备以及能学到先进技术与方法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并且能学以致用,在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为企业贡献出更大的力量。在学校与企业的交流过程中,还可以了解企业对员工要求标准并让企业对学校办学提出宝贵的意见的建议,以便更好的培养出符合企业标准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

3.4 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专业院校中拥有完善的师资力量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在目前缺少教师是普遍存在的现状。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且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工程实践经验,较高工程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和进行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和主要目的。

3.5 考试方式的变化

目前在考试中还是一直延续着闭卷考试的方式。而在今后的考试中应该逐步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式。例如说在一些上机考试中适当的让同学们查阅一些资料,来给同学更大的发挥空间,让考试的方式变得多样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运用专业技能知识。

4.结束语

提高机电一体化的教学质量对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教学课程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拥有知识型、应用型的全能型的技术人才。今后随着对机电一体化的专业院校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专业院校应不断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努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专业性的机电一体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2篇: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范文

【关 键 词】 机电一体化;项目教学法;原则;对策

所谓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共同学习和实施的教学活动。方案设计、信息收集、项目实施和最终评价,都交由学生全权负责。教师通过项目教学法可以把所需传授的技能或者知识以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基于小组合作和教师的指导来顺利完成项目。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机电一体化专业所有环节和过程的具体要求。

显然,项目教学法作为重要的实践和创造活动,主要价值在于学生在处理项目的同时,获得学习的乐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中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培养他们运用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条件

结合我国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运用项目教学法的主要条件如下:首先,项目所设置的教学内容与应用价值必须具有高度关联性,也就是要紧密联系学生将来的工作需求;其次,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和自主组织,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选择;最后,在完成项目之后,一定要对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并选择多样化的方式来评价成果。总而言之,利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实现现实工作同教学内容的紧密联系,调动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和参与性。

二、项目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较之传统教学方法而言,项目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有着较大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课本和教师为中心,而在项目教学中,是以实践、项目和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因此,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必须遵循的原则主要如下:

1. 科学性原则。机电一体化教学在应用项目教学法时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对学生潜能进行充分挖掘。另外,还要把师生教学和学习的实践和精力控制在适度范围之内,避免师生承受过重的教学负担和学习负担。基于学生基础、师资力量和教学实际条件来提升专业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2. 系统化原则。高校和教师一定要尊重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发展需求,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机电一体化教学在引入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务必将创新精神同知识技能的传授有机结合到一起,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育。

3. 实践性原则。对于以往所采取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只是单纯片面地利用教材来开展知识传授。而项目教学法则高度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在项目教学法中,要求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并不断学习、总结和体验,因此,引入项目教学法的机电一体化教学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实践性原则。教学环节内,教师一定要充分掌握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实际操作经验,重点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4. 自主性原则。引入项目教学法的机电一体化教学主要基于学生的体验和经验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实践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养成包括自主选择和自主探究在内的自主性,并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和学习动机来作为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核心内容,最终为他们营造能够自由发挥个性的学习空间。

5. 层次性原则。现阶段,由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决定,传统的教学模式还不能被项目教学法所完全取代。因为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还需要利用传统教学方法来培养和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

三、机电一体化中项目教学法的相关措施

1. 改革和优化当前的考核机制。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教学质量需要通过考核来进行检验。项目教学法能够同时实现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项目教学法的考核,不仅应当考核理论知识水平,还应当考核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以便真实、客观和全面地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对于考核方式而言,应当采取项目操作、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采取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的方式来评价项目效果。

2. 推进实训基地的构建和完善。项目教学法尤其关注实训基地的构建和完善。以德国为例,其职业院校的学生很长一段时间是在企业中进行学习和锻炼。我国机电一体化专业应当充分学习和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关注实训基地的构建,保持同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以便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增强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是为满足当前教学改革要求的必然趋势。由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对于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广大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应用项目教学法,以培养出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锦勇. 技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讨[J]. 职业,2011(6).

[2] 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研究课题组. 我国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状况分析[J]. 中国培训,2010(12).

第3篇: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times,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dustry also gets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demand for electrical and major talent is increasing. To furth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for talent, vocational mechatronics major is committed to training more compound talents with solid profession and high-quali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actual practice teaching to analyz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presents a soun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method of multi-level mechatronics practice teaching,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多层次

Key words: mechatronics;practice teaching;multi-level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270-02

1 机电一体化教学实践的特点

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具有综合性、实用性、拓展性、创新性的特点,是学生接触实际机电工程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训练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机电一体化教学实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综合性 机电一体化课程是一门综合多种学科知识的科目,其中包括电子、机械、信息等知识,课程内容比较丰富,在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性,学生通过已学习过的知识联系机电一体化课程知识,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能够更快的掌握专业知识与操作。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方案,结合已学知识来掌握新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实训任务的顺利开展,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

1.2 实用性 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内容以实训为主,具有较高的实践性,以往的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以设计为主展开教学活动。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向学生呈现出图像、影像,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单调枯燥的纯理论知识教学变得趣味。机电一体化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区别于传统的教学实践,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了解与掌握机电设备、机电仪器的使用,实践能力与专业能力得到提高。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以完成实训任务为目标,通过运用所学的综合性知识,完成对多门知识的构建。

1.3 扩展性 在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综合性知识的应用能力,不断强化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相互促进,这对实践训练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机械专业的实训课程较少,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实训与课程内容间的联系,合理安排实训教学内容,使其灵活参与到其他实践教学课程中,制定科学适当的实训教学计划与时间,以便学生掌握相关教学内容与实践技能。

1.4 创新性 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熟练应用机械知识与技术的能力,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独立使用、设计、解决相关的产品问题。实践教学通过建立实训任务,让学生围绕实训任务联系起所学知识展开实践活动,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从而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械课程实践教学对学生而言,改变了学习场所,自己动手操作、使用以及设计机械的过程有着较高的趣味性,提高了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其能够更好投入到实践教学活动中。

2 构建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2.1 分层教学体系 随着市场对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中职要抓住这一机遇与挑战,通过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与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技能,使其更好的走入社会,为人民、为国家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中职学校首先要对机电专业的学生进行初步的了解,重点观察学生的机电知识掌握情况、实践能力等,并展开分析和总结,找出现阶段中职生在学习机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际教学出发,解决教学难点,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完成总体教学目标。通过建立分层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注重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训练,如基础训练中加入学生对机电专业的理论与感性认识,重视知识与实践的相互融合,提高学生学习机电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保持学习兴趣,使中职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建立以职业为目的学习目标,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逐渐深入的学习体系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慢慢接触到机电专业的内容与技术,通过多次的练习与实践,逐渐掌握了机电一体化知识与技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操作工序,在实际工作中学会开发和发展相关职业技术。在实际的实践教学活动中,首先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然后安排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机电原理及概念时,脑海中自动浮现出实践活动的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能够快速的掌握相关理论原理。如学生在学习车工操作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去车间实地进行实习,当学生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后,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然后再对学生开展基础课程、理论课程的学习,保证知识的连贯性,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扎实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

2.3 建立健全的实习考核体系 学习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机电一体化知识与能力重要的评价指标,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对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实现对机电知识与专业技术的掌握,例如在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中,对学生制作的小项目进行考核与评估,验收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3 多层次的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应用方法

3.1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中职生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积极引导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从实际出发找出适合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应符合市场需求,重点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今后能够更好的走入社会。

3.2 运用多途径辅助教学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与一般的课堂教学不同,除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外,更注重实践教学的训练。实践教学需要运用到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例如多媒体技术、实训室、车间等,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对生产流程有一定的了解,通过自己动手完成实训任务,对机电课程有了更大的兴趣,使自身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在多场所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目光不再局限与书本知识,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融合,提高了学生的自信与学习积极性,开阔了视野,促进了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

3.3 加强管理和监督 高效的教学质量离不开科学的监督与管理,有效的监管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中,通过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目标和计划,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质量监督机制、考核机制、评价机制,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中管理机制包括对师资力量、实训室、车间、学生的管理,监督机制是指对用人单位、委员会的监督与评定。在日常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向学生强调实践教学的内容、目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重视实践教学,以职业为目标,不断督促自己学习。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中,联系实际教学情况,制定明确教学目标与方向,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不断推进中职教育的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着精湛技术与专业能力的机电人才,实现我国机电事业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剑.对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3(5).

[2]杨全青.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3(3).

[3]刘丽华.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广西教育,2008(36).

第4篇: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范文

摘要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是职业中专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中专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不断强化、革新实践教学,使其在新的形势下更加科学、规范,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机电一体化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是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机电一体化涉及的学科内容广泛,主要课程有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可编程控制器等等。可见机电一体化专业不但要精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因此进行大量综合性实验才能更好地将机与电有机的结合起来。笔者从长期教学实中践总结了更好地开展机电一体化实践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创造与设计能力。

一、当前职业中专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职业中专由于前身办学条件的不足,加上办学人员长期形成的办学思维定势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办学实践上,沿袭以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做法,造成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中诸多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第一,对职业中专认识不到位。在教学实践中,沿袭原来的教学模式或盲目效仿普通高校的做法,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把课堂教学、理论知识传授放在首位,把实践教学、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作为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灌输的补充形式。由于对职业中专认识不到位,学校在资金和人员分配,管理人员在资源配备,教学人员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使用上,均倾向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传授,而把实践教学放在次要地位。第二,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紧缺、简陋。职业中专从开始就存在着办学层次低、规模小、观念不适应等问题,社会对职业中专的认可度也较低,吸引力不高,生源较为困难,办学效益低下,因此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影响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学校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即使为数不多的一些设施也都是较为简陋、落后,难以满足正常教学需要。这也是多数高职不得不注重理论教学的一个无奈之举。第三,实践教学师资短缺。实践教学需要足够的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但令人遗憾的是,学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从没有真正出过校门。由于生活圈子狭隘,环境相对封闭,不少教师对市场经济缺乏真正的了解与认识,对色彩缤纷的社会缺乏应有的、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和把握,更谈不上切身体会和实践.专业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缺乏真正的专业实践。造成他们的观念、教学方法与瞬息万变的市场差距很大.更缺乏与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变化相适应的专业技术和技能。第四,毕业前的集中式实习流于形式。不少学校在平时的教学中极少安排实践教学课甚至不安排,却只是在毕业前集中一个学期或几个月的时间安排学生实习以弥补平时实践教学的不足。但是这种实习不仅不符合科学的学习认知规律.而且往往是流于形式。学生都是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回来交实习报告和鉴定就行了,学校不统一安排辅导教师和实习单位,基本是处于放羊状态,效果可想而知。

二、建立以生产过程为主线、学生技能为主体的分阶段递进式教学模式

根据中专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目标,采取分层次分阶段过关的递进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即将机电一体化专业各专门化方向的实践教学目标分解到四个学期即四个阶段,并制定各阶段的技能教学考核标准和实践教学任务。学生必须完成前一阶段的实践教学任务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即递进式。各阶段的实践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制订是围绕生产过程这条主线进行组织的,以项目形式体现其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分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强化技能训练等三个层次,不包括实验、见习和生产实习等。基本技能训练作为最低层次由专业教师进行考核,并要求学生达到这一阶段的考核要求;专业技能考核作为第二层次的考核实行教考分离,由学院组织统一考核;将集中综合强化技能训练作为最后阶段最高层次,由技能鉴定部门组织考核,让学生最后取得相应技术等级证书,最终达到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环节是决定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形成职专教育特色的主要方面。实践教学质量是衡量专业办学水平和能力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也是职专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建立具有职专特色并适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1.建好校内实习基地

按照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职业学校应建设相对完备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相适应的校内实习基地。添置的设备既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还要具备足够的数量。机电一体化专业有了校内实习基地,就可以按照实纲和企业用人要求适时调整实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设计实习课题,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了保证。当然,专业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法达到建设要求。

2.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第5篇: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范文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自动化生产线教学改革的目标

在一些与国防工业有关的院校中,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开设的核心课程是“自动化生产线的安置安装和调整调试”,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通常以学科体系为基础,教学内容偏离实际运用,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的关联很少,导致在相关工作岗位中出现了人才匮乏的现象,这样的课程知识让学生感到单调、笼统,进而对学习没有了当初的向往和兴趣。为了填补高技能岗位的人才缺失,现阶段完成培养“工学结合”的机电一体化人才的目标后,就要改革从工作过程中得到的项目课程,高职院校要把培养的核心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不断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重新安排技能培养与理论教学的内容,建立以项目化为主导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自动化生产线教学改革的内容

在进行项目化教学时教师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开发教学的项目,在设计教学项目时要把基础定在较经典的工作任务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讲解和学生的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选择课程时要以培养学生“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安置安装、调整调试、维修保养”的这些能力为重点,并将这些安排成七个步骤。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要清楚自己的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时候需掌握理论知识并培养未来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利用课程当中涉及的教学项目,让学生学习并熟悉自动化生产线安置安装、调整调试、维修保养的知识技能。进行项目化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掌握自动化生产线所涉及的电气、气动、机械等的安装、试调以及相应程序的设计和试调,还要让学生学会对机械故障的检查和维修,对相关文件的编排和归档,通过这些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例如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自动化生产线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现如今社会发展的愈来愈快,对每一个行业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自动化生产线人才的要求也不例外,因此,高职院校在对课程进行改革的时候,必须要做到“核心是改革,主导是创新”,确保教学的质量。

1.教学内容的设计符合机电一体化专业自动化生产线学生特点

院校在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开设自动化生产线的课时不能在一个基点上停滞不前,院校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进行教学,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在教学中还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去学习,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完美衔接所有课程,以课本为中心延伸教学内容,扩宽学生的视野,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2.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互为用的能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从专业的要求来看,院校得把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作为目标,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深入理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并积累工作经验;给学生搭建平台,组织及举办关于专业与职业的各类比赛,动员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当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自动化生产的实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独立进行实践操作,并让学生独立对相关设备进行保养与维修,若是有能力较强、知识学得较扎实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让他们改造及研发其他相关的项目。

3.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自动化生产的时候几乎没有机会动手操作、实地锻炼,教师在很多情况下只注重自己教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全是被动的。目前有一种项目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指的是在教学之前先进行一项项目,后期再利用完整的项目对学生进行教学,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把操作项目的事物交给学生。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实现了在实践中融入理论知识的目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只有将传感器、触摸屏、伺服系统、变频器、PLC等技术熟悉掌握并可以将这些技术融为一体时才算掌握了机电类的知识以及自动化生产的学习,在进行项目教学时,学生可以利用完成的项目深入理解自动化生产线中涉及的电气原理,也能学到设计PLC程序的要领。

第6篇: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范文

        一、实验环节的安排要围绕机电一体化各知识点,由单一到综合,由易到难实训项目要根据实训室的具体条件进行设置,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要明确各阶段学生做什么、怎样做、完成什么、达到什么标准等,据此制定具体量化的内容。安排若干与专业课程相对应的、典型的专题实验项目,使学生对知识要领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产生感性的认识,为系统综合性设计和实验奠定基础。实训项目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模块分类,其中综合应用项目可独立设置为实训课程。

        二、淘汰过时实验内容,以适应新形势现今开设的实验中有许多已不适应技术的发展。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讲,电类基础课应该以应用为主,现在其他高校早已淘汰了此种方式,采用的是将汇编语言直接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直接翻译成机器码自动运行。 

计算机在翻译的过程中如出现错误,会相应地提示用户,用户只需对汇编程序修改即可。这样可大大提高实验效率。学生可通过选做多个实验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不用在改错的环节上浪费大量的时间。

第7篇: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微电子技术;机械电子学;计算机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就是机械电子学,它可以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机械技术等技术均有所涉猎,是一种实践性以及系统性极强的技术。该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被人们所知晓,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电子技术的产生使让机电一体化技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它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大范围应用,不仅可以提升生产质量、产品的性能以及工程机械的施工效率,还能很大程度上改变现阶段的机械面貌。

1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1.1工程机械现状要想更好地提升工程机械的应用效率,并且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引用至工程机械当中,只有了解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才能对工程机械中的机电一体化进行系统的探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中的人力作用已经在逐渐的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施工,机械化在工程中的施工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施工中的人力成本,还可大大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率。要想使施工进程的工作效率最大化,就要逐步对机械性能进行更新,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与探索在不断促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所以现阶段的工程机械所面临的要求就是要把机电一体化应用到工程机械当中。1.2机电一体化由于当前的工程机械依旧处于关键的发展时期,所以将机电一体化应用到工程机械当中成为现阶段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可以促进工程机械的发展,并且使得机械工程逐步地向综合且系统的趋势发展,这样会大大提高工程机械的运行效率,而且也会对工程机械的投入使用效果进行改善,提升经济性以及可靠性。在现阶段的工程机械的制造过程中对机电一体化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微电子处理器方面,以此来实现综合的处理以及优化、总结项目中的系统设备。随着当前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工程机械的发展在不断为机电一体化引导发展方向。在现阶段的工程项目发展过程中,电子设备的应用依旧是运行的主体,并且相关的技术也在工程机械的运行过程中被大范围的引用,比如工程中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自主故障消除与检测以及实时动态检测等,而且电子控制设备也在安全、高效以及经济的应用至大型的工程机械当中。根据可靠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对工程机械的进口数量在不断提升,这也是当前机械工程在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2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运行过程中的应用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特征2.1.1高精度特性。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当中可以大大提高机械的工作精度,从而提升工作效率,比如将电子称量系统装设至混凝土搅拌设备当中,不仅可以实现自动称重,还可以使得混凝土摊铺获得良好的效果,从而加强施工的质量,而且也能提高机械运行的工作效率,使得人工的投入成本大大的降低。2.1.2自行检测特性。自动检测指的是可以在机械运行过程中进行自动检测其中的所有子系统,并且能够对工程机械的实时运行情况进行良好的映射,如果突遇检测异常的状况,它会启动自动报警系统找到工程机械故障的具置,机电一体化的这一良好特性可以大大提升工程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从而直接地减少检测成本,还可以在故障的第一时间精确故障位置,从而减少停机时间,提高机械的运行质量。2.1.3自动化特性。工程机械对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可以使得工程机械很大程度上处于完全自动化以及半自动化的运行状态当中,这就可以使得人力工作量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人力方面的资金投入。在通过人力去操控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相关操作人员的自身原因所带来的错误操作情形,在工程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就可以良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的出现。2.2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运行中的具体应用2.2.1调整施工精确程度。在工程机械的施工过程中实现对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可以良好的调整施工精确度,它具体的作用在电子控制系统当中。将电子控制系统应用在工程机械当中,可以使得称量数据更加精确,良好地解决了旧式的人工操作时带来的误差,将自动化的称量真正地应用到实践当中,从而为工程机械的施工过程提供保障的作用。对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还能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力的工作量,从而大大降低人力的资金投入成本,为工程施工的现代化提供不断的动力源。2.2.2进行实时监控。将机电一体化应用到工程机械当中,可以对机械工程的子系统进行动态的电子监控,如果某一子系统出现了工作故障电子控制系统就会自行启动报警系统来警示相关的施工工作人员,甚至有一些更加先进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还可以对设备的故障进行自动的处理和清除,将实时的修复技术变为可能,确保工程机械运行过程中设备的正常运转,从而达到最大程度减轻设备运行故障对工程进度的影响。2.2.3机械运行过程中保证节能。要想确保工程机械的正常运转就需要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进行大量的能源消耗,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由于工程机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超载运行甚至是根本达不到额定的功率,以至于做了诸多无用功,而在工程机械的运行过程中将机电一体化应用在其中就会改善这一状况。机电一体化可以运用其电子控制系统对施工功率进行调整,起到节能的作用,从而很大程度上在工程机械运行过程中节省了资源。

3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领域中的发展趋势

3.1智能化趋势机电一体化与旧式的机械生产模式比较,它最大的优势就是智能化,这也是旧式的产品不能与它相比之处,随着科技的逐步的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性能以及智能化程度也在随之不断的提升,与此同时还会积极地将其他智能化、数字化以及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其中,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机械工程不断发展的需要。3.2个性化趋势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要也在不断提升,那么生产的产品一定要根据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个性化的发展,尤其是在现阶段高度的信息化时代,机电一体化的产品要想满足现阶段的人们的需求就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向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转向,从而使得自身的产品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符合机械工程的需要。3.3绿色化趋势机电一体化要想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立足,就要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而现阶段的机电一体化就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及宗旨,在满足现阶段工程机械的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的实现绿色和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使得在机械运行的过程中突出产品的绿色特性,并降低工程运行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提升可回收的可能。绿色化也是现阶段对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3.4高性能化趋势要想满足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性能也是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运行过程中必备的性能,而高性能要求在运行过程中稳定性强、速度快以及精准度高。由于这些性能的实现才能使得机电设备进行多数据以及多任务的操作,在产品出现故障时,相关的工作人员会通过数据显示,找出故障位置并尽快的调整和解决问题,纵观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它还会逐步优化,从而达到更加符合工程机械发展的要求。3.5网络化趋势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大提高网络的普及率,且网络技术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在各类行业当中,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它所涉及的检测设备以及精密仪器已经联网,并且也实现了设备的远程监控性能,降低了人力的投入力度,并且提升了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率。网络化是现阶段的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施工应用的发展趋势的关键因素之一。3.6集约化的发展趋势现阶段我国对于工程机械的施工过程中传感器被广泛的应用其中,比如,将传感器应用在发电机中的装设机油的装置中,可以使得发动机获得良好的工作状态,而且也能实现对装置的工作状态实时监控的目的。将传感器应用在沥青摊铺机当中,不仅可以使得机器实现自动找平,还会具有匀速前进的性能,从而使得机器运作达到高效的平整度标准。在现阶段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趋势下,传感器作为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呈蓬勃的发展趋势,正因为其良好的发展态势,使得施工过程中对其的利用率在不断的提升,传感器的使用也对工程机械施工过程的可靠性以及精密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施工过程中对于信息的采集也在逐渐地向集约化的大方向发展。由此可见,施工过程中对于传感器的使用已经越发地成为工程机械施工中的必要,并且在未来的工程机械中将会被大范围使用。3.7微电子的发展趋向将微电子技术融入到机电一体化的使用当中,可以使得产品的尺寸变小,并且朝向纳米科技的方向进行发展,一般这样的微电子产品都具备重量轻以及技能高的特性,所以如果将其应用到机电一体化的运用当中,定会使得作业效率大大提升。微机机械技术就是实现与微电子结合的重要表现之一,只有对微机机械技术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机电一体化与电子技术相融合,而现阶段对于微电子和机电的融合手段依旧是蚀刻和光刻这两种。

4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就是工程机械将会不断的面临着种种竞争压力,要想实现对工程机械运行效率的提升,就要意识到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仅能优化机械的运行效率,还能改善机械性能,从而从整体上改善机械的运行面貌,将机电一体化融入到工程机械当中是未来工程机械发展的趋势所在,也是提升机械化的必然手段,要想真正的将提升工程机械效率的理念落实到实践当中,就要不断的实现机电一体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尝试、改进以及积极的探究,从而不断促进工程机械的机电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索小娟,陈光伟,王娜,等.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传播,2013,32(14).

第8篇: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教学改革 教学策略

一、指导思想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社会的需求,以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目标,建立学以致用的教育培养理念,建立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1]。通过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大量实际工作经验,使其成为企业优秀的机电一体化领域技术人才。

二、教学策略

(一)课程内容综合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知识综合化、一体化显著加强,使得社会职业呈现综合化发展趋势,一些传统、单一的专业逐渐萎缩甚至消失。与此同时,出现了许多新兴交叉的专业,例如,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专业、信息工程与网络技术专业等,这些专业中的许多知识、技能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单一专业所界定的范围。因此,课程内容必须适应这一变化,适当增加一些新的跨学科的内容[2]。例如,模具制造与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懂数学、物理、工程力学、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知识,而且要掌握机械制造工艺、数控机床、模具CAD/CAM、数控原理与编程等专业知识,才能较好地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装配与调试工作。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更新换代和生产结构调整愈加频繁的今天,职业活动中的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交往更加复杂和广泛,职业岗位的转换日渐增多,对劳动者的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学生经常转换学习内容、训练方法和思维方式,对培养综合职业适应能力是非常有利的。另外,课程内容综合化、一体化,可以有机、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避免重复讲授,能拓宽学科或专业的知识面,增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衔接,从而使学生更快地形成熟练的专业技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场所

教学场所是十分重要的,决定了教学效果,所以要加强一体化建设。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融教室、实训、考工于一体,这需购置和自制大量的教学设备,实现在各个专业教室都能够进行多媒体教学,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考工强化训练和考工等多种功能,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教师在专业教室上课可以边讲边练,使学生在模拟工厂的环境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对照实物学习构造原理,又可以实际动手训练。教学方法直观、灵活,教学形式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大量综合型人才,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节约教学时间,强化教学效果。

例如,在电气技术专业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中,我们结合专业特点,围绕某一种典型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把教学与生产制造结合起来,营造教学工厂式的教学氛围,师生双方通过边教、边学、边做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室的不足属于最难解决的问题,不可能将理论课室改造为“一体化”教学场地。为此,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教室的功能,将文化基础模块和专业基础模块放在理论教室,再把理论教室和实习教室有机结合。

(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设施、设备是实习教学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要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必须切实建设好校内外实习基地。

1.建好校内实习基地

按照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职业学校应建设相对完备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相适应的校内实习基地。添置的设备既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又要具备足够的数量。机电一体化专业有了校内实习基地,就可以按照实纲和企业用人要求适时调整实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设计实习课题,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了保证。当然,专业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法达到建设要求。

2.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现代企业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以满足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需要[3]。学生在企业中实习,能够接触到先进的生产设备,学到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拓宽视野,并且能学以致用,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于生产实践。学校在与企业的交往过程中,可以了解现代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并征求企业对学校办学的建议,以便对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革与调整。

总而言之,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教学非常适合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知识型、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今后,随着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化,职业学校应不断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积极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道业.基于CDIO的机械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06):23-28.

第9篇: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实践导向;高职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研究背景

为了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我们需要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文章主要阐述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内容,其改革的方向需要注重的不仅是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培养他们对理论知识运用的能力,有助于将理论知识在实践的运用在转换成成果,从而是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这一教学方式得到改变,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在我国高等教育之中高职院校所占的比例较多,其作为教育体制重要的构成部分是一种大众化的教育类型。加之传统形式上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学校教育需求了。

二、关于机电一体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观念的运用来深化教学思想,其目的是为了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课程体系、评估体系以及教学内容等进行改革,以推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全方位发展,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但就机电一体化在高职院校中发展的现状来看,由于受到课程设置以及培养目标等内容的限制,其在教学体系发展和完善上还有很多的问题存在,而本文就将从以下几点对机电一体化教学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一)相互脱离的实际需求和教材选择。在新时期背景之下,对于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笔者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依然沿用的是传统的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显然,与社会及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是相互脱离的,在需求严重脱节的情况下,使得学生即使熟练掌握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也难以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效应用,当学生在工作中遇到阻碍,势必会打击到他们的自信心,长时间下来学生就会失去对工作的积极性。(二)师资力量的缺失。自新时期实施教育改革以来,全国范围内的各个高校都不断地进行着扩招,因而每年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人数在持续增加,然而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笔者发现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所构建的师资队伍并没有与新形式、新时期下的高职教育需求相适应,尤其是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队伍而言,其整体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深刻的影响,因而有很多的教师都难以积极地、及时性的对自身所进行着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依然坚持的是那一套重理论轻实践的已经过时的教学理念。(三)缺乏实验实训的条件。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存在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之中,其不仅要求学生全面、精准的对理论知识进行掌握,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的对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进行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任职于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之中的教师由于自身所受到传统教育观念深刻的影响,因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难以明白实践操作能力在日后的重要性。

三、改革的策略分析

(一)建设双师型的师资团队。以实践为导向,在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是将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组建出来,尽可能地将师资队伍构建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以便将师资力量增强,而这也是新时代经济背景下构建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基本要求,也是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将教学水平提高的必经之路,因而对于高职院校的领导者而言,应当尽可能地去培养那些具备较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人才。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定期派遣本专业的教师前去企业考察,确保教师已经足够了解社会和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具体的需求,本专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主要在哪方面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将更有效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二)建设实验实训基地。(1)建设校内实验基地,前文中已经有提到,较强的性能操作要求存在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之中,因而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将开放性的实验室在校内建立起来,以便于将实验基地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从实践之中积累到一定经验,促进理论知识的转换,并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到推动作用,从而将教学的整体性水平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尽可能地将校内实验室建立的步伐加快,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设备,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培养,尽可能地将教师的指导素养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全面的发展提供条件。(2)建设校外实训的基地,出了将实验基地建立在校内之外,还需要极强学校同企业之间合作交流的力度,为了将良好的校外实训的基地提供给学生,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企业的关系或者是校企、工学交替的方式将更多的、更好的实践机会提供给学生,确保生产和教学是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的,有效的结合就业和实习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有助于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最终使学生专业的技能和知识素养都能够被提高。(三)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在校内成立专门的机电一体化培训指导班子,以学校为平台,加强各企业间合作,通过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以及技术的拓展,有效地进行教学资源整合,通过适当的课外实训机会,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随后需要确认一个具体的主干教学体系,统一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在相关教材的遵循下并结合自身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并在发展中逐步形成适用于本院校适用的教材体系。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国内整体的高等教育而言,高等职业教育是构建其的重点,因而只有在教育改革模式不断地进行之下,才能够将高质量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出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习要求学生所具备的实践操作性必须足够强,因而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之中,必须将原有的已经过时的教学模式打破,以此来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将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全能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出来。

作者:张凤杰 单位:辽宁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郑淑琴.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10).

[2]龚勤慧.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思考[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