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范文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第1篇: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范文

英国石油公司高级副总裁肯特•韦尔斯在新闻会上说,工程人员当天下午2时半左右关闭了新控油罩三个阀门中的最后一个,再没发现原油泄漏的迹象。他说:“我很高兴,现在再没有原油流入墨西哥湾。事实上,我非常激动。”

英国石油公司是在对漏油油井进行“油井完整性测试”后宣布这一结果的。该公司于10日卸除了旧的控制漏油装置,换上了目前的控油罩。

据美国媒体报道,接下来需要观察新控油罩封住漏油后,是否造成油井其他地方出现漏油点。

第2篇: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范文

旷 日持久的漏油危机,正在让英国石油公司(BP)陷入破产和被收购的传闻中。

业内盛传,BP北美分公司正在考虑申请破产保护,试图“断尾求生”――避免因墨西哥湾事故带来的巨额索赔。

“那绝对都是不实的传言。”6月11日,BP伦敦新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对《财经国家周刊》回应道,“我们有雄厚的实力和强大的融资能力。”

4月20日晚,BP在墨西哥湾的一座钻井平台爆炸起火,井下原油大量泄露造成严重环境污染,预计BP面临的赔偿和清理费用可能高达400亿美元。截至目前,油井泄露依然在继续。

“事故已经对BP公司乃至石油行业都造成严重创伤,这远非金钱可以估量。”一位跨国石油巨头的高管对《财经国家周刊》说,如果这次的措施再不彻底起效,旷日持久的漏油很可能将BP拖至破产,出售资产或被收购将是不得已的选择。

“不管是哪家公司,现在收购BP的风险都太大。”中国一家大型石油公司的高层对记者坦言,BP的漏油油井一直没堵住,而且大规模的环境损失赔偿和诉讼官司还将陆续启动。

将直接影响全球石油行业BP变数的格局。

漏油难止

事故发生后,BP采取了安放巨型钢筋水泥罩、开启止喷阀、设置吸油管等多种堵漏方案,但效果均不佳。

对此,BP媒体发言人Matt Tailor在5月接受《财经国家周刊》电话采访时语焉不详,仅表示“预计还要几周才能完全堵住漏油点”。

6月3日,BP派遣水下机器人切断漏油点处一段受损管道,并在漏油点罩上了一个漏斗状泄油收集装置。这个用橡胶基材料制成的新装置弹力极强,如同一顶帽子一样牢牢罩住漏油点,控制住泄露原油不会随水流扩散。再借助虹吸管,污油被吸附到海面船只集中处理。

BP称借助这个装置在6月4日当天收集了6077桶漏油,6月5日收集量增加至1.05万桶;此外,还有3270万立方米天然气被引至海面燃烧掉。

新办法似乎初见成效,但BP依然没有十足把握。

BP官网消息指出,这个水下1500米的复杂装置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由于以前从来没有应用于如此水深,收集油气的能力和成效还不能保证。

中海油服(601808.SH)一位高管对《财经国家周刊》说:“水下情况远比地面钻井复杂,压力强弱、洋流变化情况都影响着堵漏效果,能不能堵住、何时堵住BP其实自己也没底,事故严重程度已经超出其应急处理的控制能力之外。”

此前,BP开始在油井附近开凿另一口减压井,业界公认这是彻底遏制油井继续喷涌原油的唯一有效办法,但钻井大约需时3个月才能完工并发挥效果。

危如累卵

漏油事件让BP成为了众矢之的。

Matt Tailor表示:BP将负责堵上泄露的油井,并尽力清理干净海面的浮油。对这一事件公司会负责,承担清理费用和合理的损害赔偿。

6月7日,BP宣布为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修建“障壁岛”支付6000万美元。在这里,美国政府已批准建造六个“障壁岛”来保护湿地不受漏油污染,BP承诺将分批支付共计3.6亿美元工程款项。此前,BP已经付出了12.5亿美元。

瑞士信贷报告认为,BP的支出费用可能高达370亿美元,其中清理费用约为150亿至230亿美元,另外140亿美元为索赔费用。如果此报告预测准确,BP将面临灭顶之灾。2009年,BP净利润139.55亿美元,以此为基准,该公司约需要2.65年不做任何额外开支才能付清这笔账单。

“最坏的时刻还没有过去。”前述石油业内匿名高管认为,油井一直没堵住,再这样旷日持久拖下去,再强大的公司也可能拖破产;而环境损失赔偿还没有大规模开始,大笔的罚单还在后面。

资本市场的表现已经不妙。惠誉、穆迪、标普等信用评级机构一致调低对BP的信用等级,“用脚投票”的投资者则纷纷抛售股票,BP股价一路狂跌不止。

6月9日,BP纽交所股价暴跌15个点左右而降至14年来最低,至此BP单在美国股市的市值已蒸发过半,缩水约900亿美元。

“最可怕的是资金链条出现问题,而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又被堵上,即使是BP这样业界排名前列的公司,危机在短时间也可能将其击垮。”前述石油业内匿名高管指出:“一直以收购者形象利于业界的BP,很可能沦为被收购者,出售资产以筹资将是不得已的选择。”

如果BP“”,世界油气巨头排名将重新洗牌。

业界权威的美国《石油情报周刊》(PIW)公布的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BP仅次于中石油排名第六。BP拥有14.2吨石油储量、12802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其油品销量更是达到了45584万吨位居全球第三位。

如此一家巨无霸,无论被哪一家油气巨头收购掉,收购方都将体量陡增,成就为令人瞠目的“超级巨无霸”。

收购传言之下,一些著名投行已在为BP谋划婆家。渣打银行6月10日报告认为,如果中石油收购BP,将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因为两家公司在业务结构上没有重叠。中石油若收购BP,“将从一家低成长性的公司变为全球石油巨擘,大幅提高盈利能力。”

业界人士分析,无论是中石油还是其他油气巨头,单独吞下BP的可能性均不大,最终的可能性还是分拆收购部分资产。

PIW 排名显示,BP的总资产为2282亿美元,无论是中石油还是其他排名靠前的油气公司,都无法一下子掏出如此巨资。

行业变局迫近

受墨西哥湾事故波及,海洋油气开发开始承受压力。

事故发生后,美国奥巴马政府已经宣布全面暂停位于墨西哥湾的33座深海钻井平台的工作,并延长了对批准新深海油井的禁令。

“在调查结果出来以前,我们对墨西哥湾事故无法进行评价。总的来说,我们是非常希望BP能够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法国道达尔全球天然气、电力、新能源总裁Philippe Boisseau出言谨慎。

作为全球第五大油气一体化上市公司,道达尔的海洋油气开发技术同样在业界引以为傲。他们认为,墨西哥湾事故虽不能证明所有的深海石油勘探都存在问题,但整个石油行业都需要从中汲取教训。

截至目前,BP的事故调查结果还没有公布。但业界普遍观点是,人为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居大。因为在很多海域,BP的作业水深早已超过3000米,而出事钻井水深仅1500米――从逻辑上看,事故并非因为技术水平不够所致。

问题的关键更在于:BP出事之后的应对能力。专家指出,开发者将注意力放在了如何将更多更深的油气钻出来,而相关保全措施如安全生产、应急处理却未得到同样多的重视和研究投入――这才是导致出事之后整个油气行业都无计可施的根本原因。

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管清友认为,墨西哥湾事故将直接影响全世界的海洋油气生产,“项目审查会更加严格,很多此前看来可行的开发项目可能需要重新审查而被推迟或下马,油气公司需要大规模的增加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的增加,将直接带来开发成本的大幅度增加,短期看海洋油气开发会有隐忧,不过并不会影响到全球石油供应而推高油价。”管清友称。

对刚刚起步的中国海洋油气开发而言,墨西哥湾事故,是个绝好的安全教育机会。

截至2008年,中国海洋原油累计探明技术可采储量63325万吨,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5353万吨,海洋已被看做了解决中国能源安全的希望之地。

2009年,中国最大的海洋油气开发商中海油生产油气4766万吨石油当量,约占到全国油气总产量的两成。中海油计划未来20年里,将投入2000亿元,在南海建成5000万吨油气当量,深海油气开发为战略重点。

“中国油气开发处在由浅海走向深海的敏感阶段,需要更加注重安全生产,必须保证零事故发生,丝毫差错都不能出。”管清友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墨西哥湾事故警示深海开发一旦出事将是毁灭性的,“中国的公司,根本经不起折腾。”

“发生意外事故后,在行业内技术领先的BP都只是束手无策,应急处理能力严重不足。”一位业内观察家指出,既然如此,当前各大石油公司竞相走向深海,将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冒险赌局。

资料:

历史上全球十次严重石油泄漏事件:

① 2007年11月装载4700吨重油的俄罗斯油轮“伏尔加石油139”号在刻赤海峡遭遇狂风,解体沉没,3000多吨重油泄漏,致出事海域遭严重污染。

② 2002年11月 利比里亚籍油轮“威望”号在西班牙西北部海域解体沉没,至少6.3万吨重油泄漏。法国、西班牙及葡萄牙共计数千公里海岸受污染,数万只海鸟死亡。

③ 1999年12月 马耳他籍油轮“埃里卡”号在法国西北部海域遭遇风暴,断裂沉没,泄漏1万多吨重油,沿海400公里区域受到污染。

④ 1996年2月 利比里亚油轮“海上女王”号在英国西部威尔士圣安角附近触礁,14.7万吨原油泄漏,致死超过2.5万只水鸟。

⑤ 1992年12月 希腊油轮“爱琴海”号在西班牙西北部拉科鲁尼亚港附近触礁搁浅,后在狂风巨浪冲击下断为两截,至少6万多吨原油泄漏,污染加利西亚沿岸200公里区域。

⑥ 1991年1月 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撤出科威特前点燃科威特境内油井,多达100万吨石油泄漏,污染沙特阿拉伯西北部沿海500公里区域。

⑦ 1989年3月 美国埃克森公司“瓦尔德斯”号油轮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搁浅,泄漏5万吨原油。沿海1300公里区域受到了污染,当地的鲑鱼和鲱鱼近于灭绝,数十家企业破产或濒临倒闭。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海洋污染事故。

⑧ 1979年6月 墨西哥湾一处油井发生爆炸,100万吨石油流入墨西哥湾,产生大面积浮油。

第3篇: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范文

为了筹措赔付款,BP出售资产已经成为必然。埃克森美孚、雪佛龙、阿布扎比投资管理局、中石化……若干潜在买家被反复热炒,他们都被视为BP漏油事件的可能受益者。就在7月上旬,BP已经宣布了一项价值2.89亿美元的出售计划,买主是美国的麦哲伦石油公司。这个消息似乎印证了之前美国石油公司将从BP身上获益的猜测。

然而,在媒体热炒收购事件的同时,也有一批人低调地躲在公众视线之外,这些人看似与石油行业无关,但却从BP漏油事件中获益良多。

影星科斯特纳:变身除油专家获订单

两届奥斯卡奖得主凯文・科斯特纳便是这群低调的受益者之一,这位好莱坞金牌演员兼导演以他不老的俊朗外表和迷人笑容,赢得了一代又一代影迷的厚爱。与此同时,他还身兼乐队老板、电影制片人和商人等多重身份,在多项领域都有投资,正所谓“演而优则商”。

不过科斯特纳的商业能力一直被广泛质疑。1995年他担任《未来水世界》制片人时,为了完美的布景而不断追加投资,加上糟糕的财务计划,使影片成本超出预算两倍多,导致这部艺术上制作精良的电影遭遇商业的滑铁卢。就在同一年,他从美国政府手中买下了专门研发海洋石油污染处理的“海洋治疗解决公司”(Ocean TherapySolutions)。当时没人能理解这家公司对一位电影明星来说价值何在,人们认为又是科斯特纳理想主义者的天性作祟,使他为了一句虚无缥缈的“拯救地球”的口号而不断地花冤枉钱。

在以后的15年里,科斯特纳在哥哥丹尼斯和一群科学家的帮助下,花费数千万美元开发出一套分离海水和石油的先进技术。不过,从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对他们的产品表示兴趣,直到本次BP漏油事件改变了一切。

“我们已经等待了很长时间,”科斯特纳说,“我很高兴我们的产品可以重见天日,但对于本次启用它们的原因,我感到很难过。”就在墨西哥湾生灵涂炭的悲惨景象传遍世界的同时,BP决定试用科斯特纳公司的三台设备进行海水净化,试用效果非常理想,于是BP立刻追加了26台的订单。

现在,科斯特纳公司出品的海水净化器已经被布置到墨西哥湾四周,以最高每台每分钟200加仑的速度净化着这片被人类夺去蔚蓝的海水。“1989年,凯文目睹了埃克森公司的漏油事件。”科斯特纳的一位友人对媒体表示,“他非常震惊,因为人们告诉他,当时还没有处理海洋石油污染的技术。从那以后,他就一心扑在这件事上。这个项目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是他从自己腰包里拿出来的。”

当然,仅凭BP的订单还不足以弥补15年来科斯特纳为海洋净化事业付出的金钱与心血。然而对于一位理想主义者来说,自己的设想可以付诸实际应用,便已经是最好的奖赏。

股神巴菲特:环境污染再保险业务猛涨

BP漏油事件爆发伊始,就有一些颇具远见的分析师提醒投资者:不要只盯着石油产业,保险公司,特别是再保险公司,或许能成为本次事件的受益者。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将导致工业污染相关的保险业务量上升,保费也将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保险公司也将为已经签订的保单寻求再保险,以实现分散风险的目的。

事实正是如此。7月中旬,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保险公司就接到了一个再保险大单,美国第七大保险公司CNA将为其价值20亿美元的石棉污染保单寻求再保险。石棉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原料,其造成的健康损害往往在污染数年后才会出现。然而BP事件后美国人对工业污染的重视程度陡起,可以料想,相关的索赔事件定然增加。因此CNA保险公司到更财大气粗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身边寻求庇护,也就情有可原了。

早在2006年,巴菲特就借英国环境污染索赔风起之机,收购了劳埃德银行旗下不堪重负的Equitas保险公司。此次借着BP事件的东风,巴菲特旗下的保险业务或许又能开疆扩土。

巴菲特还持有世界最大的废水处理公司之一Nalco Holding 6%的股份,目前BP正在使用该公司生产的一种试剂用以分解墨西哥湾泄露的石油。不过根据该公司的说法,单纯出售试剂并不能给它带来盈利。

除此之外,巴菲特在埃克森美孚、Conoco Phillips等BP的竞争对手身上也有投资,另外他还投资了核能、太阳能和风能公司NRG Energy,这些投资无疑都将从BP事件中获益。另外还有分析师指出,巴菲特有生以来最昂贵的投资――北伯灵顿铁路,也将从石油业的打击中收到好处。一些研究表明,北伯灵顿铁路的收益与更高的天然气价格,以及美国电力行业煤炭的使用量呈正相关,因此油价上涨必将给股神的这笔投资带来额外的价值。

巨鳄索罗斯:投资巴西石油公司获益

无处不在的国际投机巨鳄乔治・索罗斯,也从BP漏油事件中获得了意外的好处。为了防止BP石油钻井平台爆炸的悲剧再次发生,美国政府已于7月12日了深海石油钻探禁令。此举将使美国今年的原油产量减少240万桶,使明年的产量减少2500万桶。那么,美国的石油缺口将如何弥补?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南美国家――巴西。

近几年,巴西的深海石油钻探进展神速。2008年曾有报道说,巴西国有石油公司Petrobras租借的深海石油钻探设备,已经占到世界全部设备的80%。据测算,巴西的深海石油储量可能达到500亿桶,这个数字足以排进全球石油储量的前六名。

Petrobras宣布将投巨资进行深海石油开采,并表示可与外国投资者合作。在所有参股Petrobras的外国投资者中,有一个人很少被媒体注意,那就是乔治・索罗斯。

2008年8月,索罗斯斥资8.11亿美元入股Petrobras。而在当年的另一份报告中,显示在巴西石油公司的投资已经占到索罗斯基金总额的22%。

2009年,巴西矿业与能源部长在一次采访中说:“巴西不得不暂停部分深海石油开采项目,因为缺乏足够的设备。”那么现在美国因BP事件禁止深海石油钻探,这些闲置的设备完全可以向巴西转移。一方面来自美国的石油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限制巴西石油产量的硬件瓶颈消除,BP漏油事件真可谓是巴西石油行业的重大利好。

与此同时,奥巴马政府也在大力支持巴西的深海钻探业。去年9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詹姆斯・琼斯飞赴巴西,商谈向巴西石油公司贷款的细节问题。美国进出口银行同意向Petrobras提供20亿美元的贷款,这个数字还有可能增加。

第4篇: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范文

【关键词】康菲渤海漏油;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救济;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079-02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对海洋石油开发中可能带来的巨大环境污染如何进行有效救济,一直没有引起相关部门和国人的重视,渤海湾漏油事件的发生,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也提醒我们:现阶段海洋石油开发中如何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救济的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必须解决的地步。

一、我国海上石油开发环境保护机制存在的缺陷

渤海湾漏油事故各方在事后的应对表现,与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各方对渤海湾漏油事件的消极应对,根源仍在于我国海上石油污染监管和法律救济机制的缺失。

(一)海洋环境污染监管机制乏力

监管主体地位不对等,环保部是部级单位,国家海洋局是国土资源部下属的二级管理局,地方政府更有省、地、县之分,发生重大海洋环境污染之后如何协调配合?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渤海湾漏油事件发生后,只有国家海洋局不断简单、重复地听取报告、通报,缺乏科学、有效、系统的应对措施,凸显了我国重大溢油事故应急反应机制存在的巨大漏洞。

(二)法律救济体系不完善

由于海上溢油的巨大环境风险,美国专门制定了1990年石油污染法,建立起精巧、复杂的法律救济体系,其核心机制是财务保证制度、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严格责任制度、责任限制制度、石油污染信托基金制度等,对如何有效避免重大溢油事故以及事故发生后责任方的义务,如何进行有效救济,充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尽快恢复海洋环境提供了系统的法律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刑事处罚、行政处罚、行政协调、民事赔偿、基金补偿、民事诉讼、公民诉讼等相结合的完善救济体系,为公民、民间团体、政府机关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经济权益、环境权益、公共利益提供了便捷、充分的法律救济渠道。我国并没有制定专门的石油污染法,没有建立起针对海上石油泄漏污染的特殊法律保护机制。发生石油泄漏事故后,只能依据民法、侵权责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一般法寻求法律依据,且现有法律法规仅规定了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而没有建立公益基金制度、公益诉讼制度,保障机制不充分。由于海上漏油事故对沿岸居民经济权益和生态环境侵害的普遍性,大多数国家均建立起完善的公益诉讼制度,允许相应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公民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用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由于我国在公益基金制度和公益诉讼制度上的空白,导致在发生重大海上石油泄漏事故时受害人和生态环境受到的巨大损失和伤害往往无法得到及时、充分的赔偿。

(三)法律救济力度不够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仅规定了20万元以下的处罚幅度,这相对于石油开发企业每年上百亿元的利润实在是九牛一毛,难以起到任何警示作用。同时,这种处罚方式,缺乏与污染程度、违法程度之间的联系,导致行政处罚缺乏力度。对于污染民事赔偿的范围,美国1990年《石油污染法》规定了6大类:清污费用、自然资源损害费用、不动产或个人财产损失、生活用途 、利润和赢利能力、公共服务。我国法律并没有关于海上石油污染民事赔偿范围的规定。

(四)法律规定过于原则

虽然《刑法》、《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对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究竟造成多大数额的损失方构成“重大损失”、石油是否属于“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因而,重大海上石油泄漏事故的刑事责任追究很难准确合理的运用。

二、我国海上石油开发环境污染法律救济机制的改善建议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开发和利用海上油气资源对于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能源紧张问题意义重大。然而,在致力于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必须高度警惕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可能带来的巨大环境污染风险。这次的渤海漏油事件即是一次灾难,也是我们重新开始重视解决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的起点。建议相关立法机关尽快制定和出台专门的《石油污染法》,全面、系统地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染救济体系。主要措施如下:

(一) 完善海洋环境污染监管机制

首先,应明确环保部在海洋环境保护上的核心职能,建立起以环保部为核心,统筹协调国家海洋局、国家海事局、国家渔业局以及地方政府的联合监管体制,明确各部门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其次,建立国家级的防海洋石油泄漏应急机制。最后,政府机关应依法及时充分披露信息。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为了保护公众利益和有效处理漏油事故,美国联邦政府设计了专门的救助网站( RestoretheGulf.gov) ,该网站为公众提供全面的漏油事件信息。①反观渤海漏油事故,政府机关反应迟钝,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损害了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二)建立海上石油开发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强制责任保险和财务保证制度是行之有效的风险预防制度。 国务院2011年10月17日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 所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就是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②这种保险机制中,排污单位向保险公司预先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费;保险公司则根据约定承担赔偿责任,对于排污单位事故给第三人造成的损害,直接向第三人赔偿或者支付保险金。③环境责任保险在保障环境受害人权益得到充分及时赔偿的同时,合理分担了环境污染企业的经营风险,获得了各国的支持。海上石油开发风险巨大,一旦发生石油泄漏,便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因而,我国应立即开展对海上石油开发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合理防范和分担巨大的海洋环境污染风险。

(三)加强海洋环境污染的法律救济体系建设

第一,通过制定新的司法解释,明确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相关法律构成标准。对于构成本罪的“重大损失”、石油是否属于“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等予以明确,对于“后果特别严重”的情形予以细化,为本罪的司法认定和责任追究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第二,加强行政处罚的力度,提高处罚标准。第三,建立完善的民事赔偿法律体系。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民事赔偿的范围,明确各种损失的评估机构、标准、程序等。在举证责任分配上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被告在因果关系、免责事由上负有举证责任。

(四)建立海洋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

环境公益诉讼即公民或者法人 (特别是环保公益团体)出于保护公益的目的,针对损害公共环境利益的行为,向法院提起的环境公益之诉,④我国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对原告资格的认定都限于“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这就限制了与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社会团体对环境公益提讼。对于民事环境公益诉讼,应放宽原告诉讼的资格限制,赋予公民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同时,应建立起公益诉讼的配套制度体系。

注释:

①王慧.中美海上石油泄漏应急机制的比较研究[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 ( 3) 85 .

②.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新华文摘,2009(11).

第5篇: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范文

在中国,由企业责任导致的环境灾难并非特例,类似事件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仔细观察这些事件,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特征,即环境影响的处理过程、程序相对较为透明,公众大体上能够获悉主要信息。但在赔偿和处罚问题上则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赔偿和处罚常常无疾而终,即便最终有结果,也经常让人哭笑不得。例如紫金矿业废水污染汀江事件,有谁知道最终的赔偿是多少?赔偿给谁?结果合理么?

毫不夸张地讲,很多导致环境灾难的企业往往都是纳税大户,对政府的公关能力相对较强,因此,环境灾难事件发生后,由政府出面进行赔偿调解的中国式做法是一种最常见的模式。在渤海漏油事故中,法院是否接受渔民诉讼请求不得而知,而政府出面调解的赔偿方案却早被康菲石油高调抛出,10亿元的赔偿基金是如何计算得出并被接受的?缺乏细节、缺乏说明。

有很多人可能会辩解说,环境损害评估是一项很专业的工作,很难向公众解释清楚这些专业细节。实际上,没有人会否认这项工作的专业性,但就文字表达而言,将这样的专业工作用公众能理解的语言文字表达清晰却并不是什么高要求,相反,这是对专业工作者文字能力的起码要求。如果用这种借口来搪塞,那么就是对公众智力水平的不信任,也是对专业人士文字能力的侮辱。

对比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处理,可以发现,英国石油公司并没有明显地采用种种借口来推脱自己的责任,而是采取了与康菲公司截然不同的赔偿策略。在个人、团体对英国石油公司采取大规模法律行动之前,BP就开设了专门的损害赔偿通道,接受受害者直接提出的赔偿请求。最终,BP以78亿美元的代价实现了庭外和解,但这只包括受事件影响的渔民和其他索赔人,并不包括美国司法部和其他联邦机构的索赔,而BP在全球范围的声誉及其它损失则无法计量。

就事件的严重性而言,康菲公司的渤海漏油事故或许无法与墨西哥湾漏油相比,但从善后赔偿的方式及态度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不是两个公司的道德水准有差距,显而易见,这是在不同制度环境下采用的不同策略,对两个公司来说,策略也许都是最优的。

而且,在康菲公司看来,责任完全由他们来承担也是不合理的。尽管事件发生时关于中海油是康菲公司大股东的说法最终被证明是子虚乌有,但中海油才是渤海蓬莱19-3油田真正开发权拥有者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康菲公司之所以能够在事故油田作业,完全是由于与中海油合作的结果,中海油还根据合作协议拿走了自己相应的原油分成。

在目前披露的赔偿方案中,中海油是怎样一个角色并不明朗,康菲公司与中海油在这一问题上有什么样的默契也不得而知。但是,由于中海油是一家大型央企,在事故责任处理中处于怎样一种角色,采取怎样一种态度却是不能含混其词的。海上采油是一项技术难度很大的工作,假如不说明清楚,很容易让人揣测康菲为了继续能够与中海油合作而不得不采取忍气吞声自己出血的做法,而中海油则利用自己的身份影响力在政府协调赔偿的过程中发挥有利于康菲公司的作用。这种揣测无疑是不健康也并不为人乐见,但中海油在此问题上的角色一日不明确,揣测继续存在也不能说是不合理的。

第6篇: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范文

[论文关键词]海上钻井平台 油污损害 赔偿基金

一、海上钻井平台油污损害赔偿基金设立意义的背景研究

从1897年世界上第一口海上钻井近海石油的勘探开发距今关于海上钻井平台石油开采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截至2009年9月海上钻井平台已由当年的一部发展至1249部,世界石油开采重点已经慢慢由内陆转为海洋。海洋油气总产量占全球油气总产量的比例已从1997年的20%上升到目前的40%以上,其中深海油气产量约占海洋油气产量的30%以上。在世界已发现的油气可采储量中,海洋油气约占41%。由此可见海洋石油储备量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但随之而来的是对环境的破坏,石油一旦发生泄漏无疑对生态产生严重的破坏。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等一系列重大漏油事件告诉我们,海上钻井平台发生漏油事故其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一旦发生漏油其可回收的部分仅仅占漏油总量很少的一部分,海洋自然降解效率也是微乎其微。海上钻井平台漏油会对附近的水产品养殖户及渔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污染的周边水域又不利于养殖,所以经济上的损失是持续性的。同时又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由于海洋覆盖大范围的油膜使得海洋内氧气含量剧减,需氧型生物的生存必将受到威胁,同时厌氧型生物会大量繁殖使得海洋基层食物链条发生改变,自下而上的影响整个食物链条。也同时由于油膜的存在,对于附近的水鸟栖息同样产生影响,食物短缺,觅食沾染油污等等都会对整个生态造成破坏。由于科技的限制,我们目前无法零风险地进行海上作业,所以合理配套的应对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在我国有关海洋油污损害赔偿相关法律法规有《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海商法》等,但是对于海上钻井平台油污损害赔偿都没有明显的表述。一旦启动诉讼程序必然实施的是《刑法》及《民法通则》的相关惩罚措施,针对性较差。又或者根据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但是并非所有国家都加入国际公约范畴。所以以上这些条例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下需求。另一方面若是采取国际仲裁方式来解决纷争,往往都是在外国仲裁,由于司法不健全,仲裁公信度不高使得有关海上钻井平台油污损害赔偿这一方面都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

由于诉讼时间长,遭受经济损失的渔民及养殖户不能及时得到经济赔偿,如果发生在旅游胜地、海水浴场附近等等甚至对旅游业也造成冲击,这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其造成的后果可能对整个周边经济体系造成严重破坏。另一方面由于资金不足对于环境破坏的补救不能以迅速有效的方式进行,使得生态破坏不能控制在最小的方面。同时又由于诉讼理赔金额低,不足以弥补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仲裁金额不定甚至大到企业负担不起,可能最终导致企业破产。如果损害赔偿迟迟不能到账,而最后的烂摊子只能由国家协同处理,没有专款专用只能由国家拨款浪费纳税人的钱。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关于海上钻井平台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设立呼之欲出。

二、海上钻井平台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实施研究

我国已有非常完善的船舶油污赔偿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只是其包含范围未覆盖至海上钻井平台。完全照搬照用不免有不合时宜的地方。因此部分内容应相应进行修改,例如征收对象部分的修改,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对象为运输持久性油类物质货物的所有人或人也就是实际收益人。但是海上钻井平台不同,其面积之大,危害之强是船舶不能比拟的。另一方面海上钻井平台不参与运输,本身就是开采设备有直接经济利益基础,所以海上钻井平台损害赔偿基金的征收对象应为海上钻井平台经济利益的直接关系群体或个人,如海上钻井平台所属公司等等。

再有征收标准的更改,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规定的标准为每吨持久油类物质收0.3元。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我国2006年原油产量为1.8368亿吨,这还是多年前的数据,排除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危机对石油需求的下滑,我国未来的石油产量应该还会增加。而海上钻井平台占整个石油开采的30%左右,因此其每年也至少有千亿吨的石油产量,由于石油开采环节处于经济链条的最底层,为了公平原则其征收价格应为每吨0.03元至0.05元。这样其征收款总价就约为每千万吨30到50亿元,估计总价格全年超百亿元。

其基金管理机构设置可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设置相同款项也都缴纳国库,其征收细则可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但在使用金额的限度上应大大放宽上限。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放款上限为每次不超过3000万元。但由于海上钻井平台漏油危害性比船舶油污损害大造成后果更加严重,3000万元的上限是完全不够用的。因此可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上限设定为30亿元,这样可以保证在事件的开始阶段

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保证损失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而法律责任部分也可使用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相关条款。

最后一方面,由于海上钻井平台漏油的危害性极其巨大,但其有一定的作业范围,位置相对固定,有提前预警的条件。因此可以由相关单位进行定期检查及抽查,以及对于相关地质的考察发现问题的及时更改,设备陈旧的迅速更新。如果企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可向海上钻井平台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申请资金贷款,而其利息应低于银行同期利率,一经审核通过立即放款。这样有利于企业资金盘活、设备更新,又能对漏油的损害进行提前预防。符合海上钻井平台油污损害赔偿基金设立的意义,防患于未然。

第7篇: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范文

关键词:环境报告书;企业社会责任;运作效率;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报告的产生背景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全球经济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也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然而在这背后,人们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水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短缺等等。这些问题不断干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此同时,经济的进步带领人们走进了知识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人们逐渐开始有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因此在现代社会,利益相关者不仅会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会重视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资源以及社会的影响,对企业环境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环境报告书就是为了满足这些信息需求而产生的。环境报告书是反映企业及其所属业务部门和生产单位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为了减轻和消除有害环境影响所进行的努力及其成果的书面报告[1]。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愿景和战略,保护环境的承诺,为减少污染所建立的管理系统或政策,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在环保方面取得的业绩,对环境风险的评估等各种各样的企业环境信息。通过编制环境信息报告,企业能够向外界披露这些信息,满足各领域对信息有所需求的信息使用者。

二、环境报告的重要性

(一)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学术报告《共同的未来》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要着眼于社会效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长期有效的发展。而且企业立足于社会,享受自然资源以及社会给予的保护和权利,有责任回馈社会,并对除股东以外的其他社会成员如消费者、员工等乃至人类后代负责。

环境报告书披露了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以IBM公司2011年的环境报告书为例,该报告:一、解释公司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投资以及回报,向股东和债权人说明资金是如何运用和回收的;二、阐述公司所使用的材料和技术对环境无害,让消费者以及环保组织等放心;三、描述对排放有害物质的严格控制,致力于降低排放;四、介绍对产品的管理,包括产品的包装、安全性、回收与再利用等,控制每个环节不伤害环境,尽到对环境和对未来的责任;五、介绍与能源和气候相关的项目,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购买使用可再生能源等。这份环境报告书向全体社会成员表明了IBM公司与环境的友好关系和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决心以及致力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承诺,塑造了良好的公司形象,让外界更信赖IBM公司,让消费者更愿意购买IBM公司的产品。

(二)降低企业负面影响

环境报告书除上述内容外,还可以包括对与企业相关的环境污染或资源浪费等负面事件的回应,包括紧急事态的处理、管理办法、向外界道歉以及对未来的承诺等等,有效的回应能降低事件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保护企业形象,尽量减少公司未来将面临的损失。

以英国石油公司BP为例,该公司因操作不当以及监控不力,在2010年发生漏油事件,即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海洋遭到严重污染,周围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湿地和海滩被毁,居民的健康受到影响,当地旅游业、渔业遭受严重打击。这次事件对BP的负面影响极大,因此从2010年开始,BP公司每年的环境报告书都包括了对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回应。2010年的环境报告书详细介绍了对事件的调查和回应:包括衡量对环境的影响,对当地居民和社区的赔偿、对油污的清理工作等,也包括了对未来保护环境和资源、支持当地渔业及旅游业的承诺等内容。2011年和2012年的环境报告书则继续跟进漏油事件的最新动态,BP公司表示“利用从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吸取的教训”,设立了专门的项目来增强安全和风险管理。通过这些环境报告书,社会看到了BP公司的努力,谴责也逐渐减少。公司的声誉虽然暂时还无法挽回,但负面影响已显著降低。

(三)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编制环境报告书时,企业需要收集公司各个流程的信息,包括原材料的采购与使用、加工处理、产品的包装运输、科学技术的使用等,然后进行归纳总结,筛选编制报告所需要的环境信息。相关人员在采集这些信息的同时,也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了监督,使得资源浪费和低效率操作的概率降低。除此之外,为更高效地采集、披露和利用环境信息,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系统来监控整个企业的运作,在控制环境污染,监管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的同时,有效提高整个企业的运作效率。

以日本东芝集团2012年的环境报告书为例,该集团环境报告书的生产流程部分详细记录了产品的“绿色生产”流程,并用流程图表示各个细节,解释了在各环节中集团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温室气体的排放等,同时计算了生产流程的生态效益。东芝集团在收集这些生产流程环境信息的同时,充分了解了每个环节,奠定了流程优化和流程再造的基础,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生态效益。东芝集团的环境报告书还包括“绿色产品”、“绿色科技”、“绿色管理”等部分。其中“绿色管理”这一模块阐述了企业一整套环境管理的机制,包括环境成本控制、环境会计审计、外界对企业的评价等,表明东芝集团建立的机制能够对企业的运作进行严格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

三、中国的现状

环境报告书在国外早已盛行,而且国外企业并不仅仅局限于环境报告,而是采取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形式,既披露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污染排放、资源使用效率等,也披露经济活动对人文社会的影响,如提高(企业扩张)或降低(企业裁员)就业率,公司占地对当地娱乐设施的影响、是否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等。相较而言,中国在环境报告书以及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方面非常落后,企业通常都不会编制环境报告书,披露环境信息也仅是在会计报表附注里作出简要说明,而进行环境成本核算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主要与我国的会计制度与法规有关。尽管我国已制定并颁布了不少环境法律法规,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制体系,涉及环境因素的会计法规几乎是空白[2]。会计制度与法规不健全,对企业的环境信息监管力度不够强,再加上企业对环境报告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企业不重视环境报告书的编制以及对环境信息的披露,甚至是不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相对于其他社会成员而言,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最大的。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先从企业做起。因此政府应该完善会计制度,制定关于环境会计的法规,要求企业,尤其是对环境有巨大影响的企业,如重工业、石油天然气行业、印染业等行业,规范编制环境报告书,披露企业环境信息。

参考文献

第8篇: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范文

试想,如果全中国每个人都节约一滴水,那就是14亿滴水,相当于普通人家26个月的用水量;每个人都节约一度电,那就是14亿度电,按照一天发电7500万度电来算,相当于整个三峡发电站18天的发电量;每个人都节约一块钱,那就是14亿元,如果照平均每天开销100元来计算的话,那就要供1000户家庭用38年!可想而知,从个人做起是多么的重要!而个人的小事却恰恰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甚至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低碳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选择性的义务,而是已经成为了一种刻不容缓的责任,一种每个人都应当承担的责任!

想到资源流失,就想到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虽然事件初步处理完毕,漏油得到了控制,海上浮油得到不同程度的打捞,但是遭来的异议会消失吗?那流失的浮油能收回吗?那因油盖在海面而死去的生物能复活吗?这次的漏油事件已不仅是资源流失的小事了,并导致许多不利于生态的事情发生,真是可悲;想到环境破坏,就又想起那甘肃的泥石流,汶川的大地震,玉树的地震,印度大海啸等等灾难,难道不像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生态而发起的报复吗?人类为破坏环境而付出了多大的代价,难道有谁不知道吗?

看到以上的内容,我相信每位读者都会有不同程度差别却又近乎类似的震撼!这种震撼不是单纯的一种震惊,一种惊讶,而是一种发自人类内心本能的一种呼唤,一种祈求,一种求生的哀号,一种渴望生存下去,但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世界上的资源一天天地减少,污染一天天地加剧,人口一天天与资源数成反比地增长而无能为力!

人类真的不行了吗?人类真的没有办法了吗?人类就只能等着世界末日的到来了吗?都不是。人类还有救!地球还有救!

有人可能会问那怎么做?告诉大家,答案很简单,就是从我做起从家庭小事做起,做到节约,环保。就像我们家一样,节约方面比如不开无人灯,不浪费粮食,洗衣机等衣服多的时候才用等。环保方面比如出门购物不用塑料袋,自带布袋;出门上街尽量不开车,骑自行车;不随地乱扔垃圾等。这些都是个人乃至一个家庭应该做而且也并不难做的事,可以说是随手就能做到的事,但是却在与此同时,我们就节约了一点资源,保护了环境,虽然个人和一个家庭的力量很微不足道,很渺小,但是如果个人和家庭都能在与此同时,影响了另一个家庭,这个家庭就会影响再另一个家庭,这样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地影响下去,都时候就不再是一个人的力量,而是十个人,一百人,一千人,乃至成千上万的人都会加入到我们的行列来,此时的一点小节约,汇聚起来就是大节约;一点小环保,就成了大环保。这样的话整个社会就能完全行动起来,投入到低碳中来,建造低碳家园,打造一个环保的节约型社会!

在此,我向社会呼吁:行动起来吧!一起创建低碳家园,为人类环保事业做出贡献!相信每个人都不希望“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这样的悲剧发生,都时候可就真的来不及了!

第9篇: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范文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关注食品安全工作,总体上我国食品中化学物的污染 处于较低水平,合格率达到90%以上,不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

但是,当化工企业发生事故或在短时间内向环境排放大量有毒有害物 质、造成环境污染时,可能造成特定时期、特定范围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 的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

不容忽视的是,化学污染物的品种日益增多,特别是管道泄漏、爆炸 等化工事件,往往会导致多种未知或已知的化学物进入环境,有些甚至没 有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

化学污染经3种途径“入侵”食品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等排放到水、土壤等环 境介质中,若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化工企业发 生事故后短时间内向环境排放大量化学物质,更会导致环境污染。环境中 的化学污染物可经过3种主要途径污染食品。

1.农作物吸收土壤、灌溉水和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造成有毒有害 物质在供人类食用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品中“浓缩”。

2.环境中不能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食品,经生物链的 富集作用(即高等动物吃低等动物)进入猪、牛、羊、鸡、鸭、鱼等供人类 食用的动物体内。

3.化学污染物还可以在食品加工、包装、运输、贮存等过程中污染食品。

避害原则:平衡膳食,避免蓄积

人和动物如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可能会产生健康危害。根据损害发生 的时间,食品化学污染物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分为急性或亚急性、慢性,急 性或亚急性食源性疾病又称为食物中毒。根据损害发生的性质,慢性食源 性疾病又可分为致癌性、非致癌性。

无论是意外事故导致的,还是种养 殖、加工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避免的 食品化学物污染,一般地说,不同食品 类别、不同化学物有其各自的污染特点。 如:二嗯英类化学物容易蓄积在脂肪含 量较高的动物性食品和生长期较长的捕 食性鱼类体内,重金属镉容易蓄积在大 米等谷类食品中。

因此,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预防 有毒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并引起健康损 害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平衡膳食”, 避免长期进食单一种类食物。而对于突 发性食品安全事件,应及时了解政府机 构的相关信息以及消费预警,发现 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