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标准农田数字化范文

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标准农田数字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标准农田数字化

第1篇:高标准农田数字化范文

 

今年以来,31个省(区、市)全部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机制,各地各级乡村振兴局相继挂牌,乡村振兴全面提速。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行,乡村振兴战略迈入有法可依、依法实施的新阶段。

 

当前,做好下半年乡村振兴工作,必须加快构建农业农村新发展格局,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提升乡村产业现代化,激发乡村振兴动能。

 

下半年,乡村产业发展要聚焦地方主导产业,优化区域布局,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继续加大乡村产业链、供应链推进力度,开展50个全程试点县建设。推动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促进脱贫地区产业提档升级等。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继续以县为单位开展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加强现有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项目整合,示范引领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

 

另一方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上半年,农业农村部制定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完成53万个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第2篇:高标准农田数字化范文

年种植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以大宗农产品稳定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优化区域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强化服务保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产技术普及化,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提升种植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目标任务

年种植业生产的主要目标是:夏粮种植面积稳定在270万亩,油菜面积增加到45万亩;秋粮种植面积330万亩,其中水稻面积310万亩。力争夏粮平均亩产稳定在380公斤以上,油菜平均亩产达到180公斤以上,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75公斤。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95%,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90%,优质双低油菜种植面积达到100%。全面应用轻简、高效、节本新技术,推广面积达到90%,其中麦套稻推广80万亩,秸秆全量还田面积达80%,全面实现秸秆禁烧。

三、主要措施

年种植业工作围绕全委目标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工作上重点突出“五个提升”:

1、以推进水稻“三改一创建”为突破口,提升现代粮食产业发展水平。围绕粮食生产总体目标,大力实施以“旱粮改水稻、籼稻改粳稻、直播改机插、高产增效创建”为内容的“三改一创建”工程,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高产作物和高产优质品种的比重,挖掘增产潜力,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一是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丘陵籼稻产区继续推进籼稻改粳稻,提高粳稻在水稻中的比重;沿江、里下河优质专用小麦优势区要做大做强,提升优质专用小麦产业竞争能力;积极引导农民采取麦油轮作等模式,稳定油菜种植面积。二是深入开展高产增效创建。认真总结近几年高产增效创建工作的经验,科学规划万亩示范片,集聚各类项目资金,合力推进,增强创建工作的计划性,做到创建一片,成功一片。进一步加大高产增效创建投入力度,扩大创建规模,认真组织实施好部、省级万亩示范片,加大市、县(市、区)自建力度,加大整体推进工作力度,承担整建制创建任务的要加大地方投入,确保整建制创建取得实效。加强万亩示范片与龙头企业对接,加快建成一批农田基础好、标准化水平高、带动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加大品牌创建力度,提升创建水平。三是大力推进商品化育秧。针对一些地区农民育秧困难或秧苗质量不高的问题,以直播稻比重较高的乡镇为重点,以一个或相邻几个行政村为单元,建立一批高标准的集中育秧基地,大力推进商品化育秧,加快直播稻改机插的步伐。制定并推广育秧技术规程,组织开展育秧人员技术培训,积极推广应用育秧新型基质、塑盘、无纺布、播种机等,提高秧苗素质。

2、以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为抓手,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围绕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加强技术攻关,集成推广重大技术和高效模式,创新推广方式,提高科技水平。一是加快主推品种推广步伐。按照省公布的主推品种推介名录,加大推广力度,力争主推品种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立足稻麦周年高产,科学选用生育期适宜、产量潜力大、品质优、抗性好,深受农民欢迎的新品种。推进品种统一布局,充分发挥良种补贴、商品化育秧、万亩示范片建设等项目的导向作用,引导品种集中连片布局,加快形成一个乡镇以一个品种为主的格局。二是集成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加大主推技术推广力度,水稻上大力推广精确定量栽培、机插秧、麦套稻、抛秧技术;小麦上大力推广稻茬小麦免耕机械匀播技术、弱筋小麦品质调优技术等;油菜上积极推广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进一步配套完善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通过镇压、水浆管理等措施,提高秸秆还田的出苗、发苗质量。突出抓好小麦拔节孕穗肥、水稻穗粒肥等高效施肥措施的落实,指导农民因苗适期施肥,挖掘产量潜力。三是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突出重点作物和主要病虫草害,采取农业防控、物理生物防控和化学防控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保障农业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3、以推进耕地质量管理为重点,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加快推进市、县两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和区域站建设,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工作,逐步建立完善耕地质量预测预警体系。积极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与验收,努力提高补充耕地质量。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建立健全“五个一”科学施肥推广体系,开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实行整县整乡整建制推进,引导企业生产主推配方肥,指导农民用好配方肥。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组织实施好产能建设田间工程、良种繁育和农技推广体系、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项目,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实施土地平整、机耕道、农田林网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高标准农田面积,增强高产稳产能力。针对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特点,强化应急管理,减轻灾害损失。完善灾情调度与预警制度,加强农业、气象、水利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准确掌握农情、墒情、水情、气象等信息,适时组织专家会商,准确判断灾害发生趋势,及时预警信息。完善防灾减灾技术体系,突出抓好农作物抗逆栽培、灾后增肥、水浆管理、生长调节剂应用等行之有效的防灾减灾技术措施,提高灾后恢复生产能力。

第3篇:高标准农田数字化范文

【关键词】无人机航测技术;土地整治项目;应用;探讨

0 引言

土地整治是指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治理,对自然灾害损毁或者生产建设活动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对宜农未利用土地进行开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效改善传统的农用地利用格局,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行为,是农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与土地复垦等综合整治活动。在土地整治活动中,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量预算、项目施工、进度监控以及竣工验收所需的高分辨率、现势性强、高精度的数据和图件,正是近年来兴起的不失机动灵活、可以实现快速响应又低成本、精度高的一种无人机航测系统及技术能够很好实现的。

1 无人机航测的特点

低空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是继卫星遥感、大飞机遥感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航空遥感技术,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无人机起降方便

采用滑起、滑降、弹射、伞降等方式,无需机场起降和进行机场协调等一系列工作,对起降场地要求低,一般有净空条件较好的平整的草地或公路即可。

1.2 可以获取准确度高和高分辨率的影像

能低空作业和云下摄影,可以获取分辨率在0.05~0.5米之间的影像和相对精确的定位数据。

1.3 效率高

无人机航空摄影不受地形影响,可进入各种复杂地域拍摄,无论是林地、高原、盆地、水域都可以实施摄影,获取数据全面准确,有效拍摄时间长,能够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

1.4 无人机运输方便

系统集成度高,只需装载于一般的运输车中,也可进行铁路或航空托运,方便在各地开展工作任务。

1.5 成本低

整个系统维护、维修成本较低,运行成本也比有人机和常规测绘较低。

1.6 内业成图快速

利用相关软件可以快速的完成空三、DEM、DOM、DIG的制作。

2 贵州省土地整治项目主要测量技术要求

坐标系统:平面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正射影像分辨率与成图比例尺:地面分辨率不低于0.20米,成图比例尺一般为1∶2000,若因项目有特殊需要的,成图比例尺可定为1:500或1∶1000。

控制测量:平面和高程观测、平差、精度限差要求采用《城市测量规范》要求;GPS测量时应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要求开展控制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按照《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执行。RTK测量依据《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CH/T 2009-2010)要求进行。

地形图测绘:按照《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 -2007)执行。补充要求:实测项目区红线范围外30米内的地形和地类;高程注记至分米;独立地物应注记高程,各类坎子要注记两端坎头的高程和坎中间点的上下高程;道路交叉口、涵洞均应注记高程;山脊及地形急剧变化处和特殊地貌应注记高程,山顶制高点、鞍部的高程应全部注记;水利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实测上图,;水田应逐块表示,不允许综合,并测注高程;水库、池塘要测绘水涯线并注高程;池塘应测注塘顶边高程以及量取塘顶至水面的高度;水系应完整表示出来,实测红线范围内沟渠走向、宽度、堤顶高程;涉及到土地整理的主要路、沟、池、凼、水源等要素应尽可能将其测绘完整,偏离红线太远时,可标示其概略走向和距离;道路中心、交叉路中心、独立地物、涵洞、桥面、山顶、鞍部、各类坎顶、坎底的高程。

3 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

按照省厅的要求,我院在风冈县进化镇和务川县黄都镇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项目中采用了无人机航测技术,现将作业依据、作业流程及方法、成果资料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就无人机航测技术及成果在土地整治活动中各个阶段的应用进行探讨。

3.1 无人机航测技术作业依据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7931-200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0-2008);《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GB/T23236-2009);《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3002-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3003-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CH/Z3004-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3005-2010);《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15967-2008)。

3.2 作业流程及方法

航线设计主要指标:按照摄区范围、平均基准面高程进行航线设计。保证同一航摄区域高差不大于设计航高的1/6时,两个项目相对航高设计为550米和800米,同时保证测区航向重叠不小于65%、旁向重叠不小于35%,像片倾角不大于5度,旋偏角不大于15度。

航摄:本次采用LT-150G型固定翼无人机搭载35mm定焦镜头的佳能5D markⅡ型数码相机进行航摄。

像控点测量:利用VirtuoZo Smait航空摄影测量影像快速拼接软件生成的正射影像图作为工作地图,利用GPS-RTK方法,按照1:1000地形图成图要求进行像控点选刺和测量。

空三加密:利用低空航测数据处理系统DPGrid先对像片进行畸变纠正、内定向,然后进行自动转点、控制点转刺、区域网平差计算、人工调整等过程,当区域网平差计算各项精度指标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后生成空三加密成果。

数字化成图:由空三加密成果恢复建立立体模型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 NT按照成图要求和土地整治测量技术要求进行地形地物的立体采集,然后在CAD软件上进行图形编辑。然后打印地形图数据到实地进行检查、调查、核实和定性,室内根据外业调绘底图进行修改、处理,最后形成标准的地形图成果。

DEM、DOM制作:利用已测制完成的数字化地形图数据生成测区的高程模型(DEM),然后利用高程模型进行影像纠正、投影转换,经过匀光匀色、镶嵌、裁切、检查、编辑,形成整个测区的正射影像图(DOM)。

3.3 完成的成果资料

完成项目区GPS控制成果、像控点成果、空三加密成果、实测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规划图、工程布置图、项目单体工程设计图(册)、项目竣工图、项目区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等。

3.4 成果精度检核

对完成的地形图和正射影像图成果,利用GPS-RTK测量方法实地测量地物点进行检查,两个测区共随机抽查了1025个点,平面中误差为0.43米,高程中误差为0.55米,粗差点51个,可见整体成果精度能够满足1:2000地形图相关技术要求。

3.5 无人机航测技术及成果在土地整治活动中各个阶段的应用

可行性研究阶段:利用无人机航测技术完成的DOM、DEM、DLG成果,以及该成果构建的项目区三维立体模型,方面土地管理者、决策者、规划设计者、评审专家和公众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对项目有个直观的了解、分析研究和科学的决策,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规划设计与预算阶段:可以利用DOM、DEM、DLG成果以及立体像对,对项目区内各项单体工程、重点工程进行精细的规划设计、坡度和工程量计算,绘制项目规划图、工程布置图、项目单体工程设计图(册)和编制预算编等。

项目施工阶段:分阶段性的利用无人机航测技术对项目区进行航摄,利用影像进行叠加对比分析,可以随时掌握工程进度等。

竣工验收阶段:利用无人机航测快速的提供全方位的、精度高的影像数据及图文资料,通过叠加对比,可准确直观的分析工程施工与设计的一致性及最终成效,有利于成果验收。

4 结语

虽然目前无人机航测技术还存在无人机航摄会出现俯仰和横滚角较大、数码航片图幅多、需要的像控点数量较多等缺点,但是通过实践表明,只要通过认真组织,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规范和技术要求执行,在土地整治活动中,无人机航测技术与常规测绘和有人机航测比较,具有快速机动、需要测量人员少、成本低、受空域限制少、效率高等优势,同时又能够快速、高效的提供满足精度要求的各种数据资料和空中飞行服务,因此,笔者认为无人机航测技术及成果在土地整治活动中各个阶段的应用是可靠、可行的,是可以大力推广应用的。

【参考文献】

[1]何敬,李永数,徐京华,鲁恒.无人机影像制作大比例尺地形图试验分析[J].测绘通报,2009(08).

第4篇:高标准农田数字化范文

近年来,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逐步加快,作为信息化基础的各类国土资源数据库建设项目也日益受到重视。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紧随时代主流,紧守质量第一原则,不断加强自身的软硬实力建设,积极推进数据库建设工作,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省国土信息化建设工程,在全省乃至全国数据库建设工作中脱颖而出。

励精图治,成绩卓著

为全面落实国家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要求,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高度重视数据库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积极采取切实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加快推进规划数据库建设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近几年来,该院作为主力军参加了湖南省土地调查与变更监测、土地规划、地质、矿产等相关业务数据的采集、处理、数据库建设、全省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整合建设、数据质量控制等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该院累计承担湖南省48个县土地利用专题数据库建设、湖南省33个县级基本农田建库工作、湖南省14个县级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湖南省24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湖南省20个单矿种储量核查数据库汇总、湖南省近700个地质勘查项目的数字化建设,张家界市、怀化市“一张图”数据库的整合建设及更新维护、湖南省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整合建设工作、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深度开发利用研究等数十个项目。这些项目均顺利通过成果验收,获得了行业内外的一致认可,为实现对国土资源的动态监管和科学规划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有效依据。

在国家级数据项目方面,该院也取得了不错表现,顺利完成多个项目工作。2004年承担完成了国土资源部下达的“新田县城镇地籍资料公开查询及规范化建设”项目;2005年在全国13个试点中工作脱颖而出,完成了国土资源部下达的“GPS/PDA技术在湖南省土地调查中的示范应用”新技术试点项目,该项目荣获了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荣誉;2011年完成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广东、广西、海南)数据缩编”项目。近期,该院还申请了国土资源部公益性项目不动产统一登记调查技术研究,并成功获批。

精于数据,重视质量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奠基石,是企业发展的“金钥匙”。

对于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来说,数据的质量尤为重要,“数据是GIS的血液”,国土资源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数据系统的分析质量及相关部门对它利用的成败。

“国土资源数据质量问题有着敏感性和隐秘性的特点,图形的空间位置不精准,直接影响到相关面积的量算,一个小小的拓扑错误,可能导致所有与其相关联的空间要素的空间位置问题。以土地规划数据库为例,多边形的拓扑错误,将影响相应规划地类面积的量算,可能导致数据库面积与图上面积不一致,这样将影响对国土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工作人员介绍道。

鉴于数据质量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该院高度重视数据成果质量,对于每一个项目,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严格执行规程、规定和程序,确保ISO9001质量体系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到数据入库等一系列环节,严把质量关。

此外,为保障数据库建设项目的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信息工程所的工作人员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有时候一个项目的工作量较大,且时间比较紧,为按时保质完成项目,我们院的一些同事经常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甚至很多时候,一些工作人员不能回家,直接睡在办公室。”该院某工作人员说道。

深入研究,注重创新

数据库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涵盖计算机、GIS技术、土地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所涉及的内容众多,各类数据繁杂,经常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难题。为加快工作效率与进度,保障数据的质量,提高数据库建设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近年来积极开展技术应用研究,创新科技水平。据统计,该院先后开展了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深度开发利用研究、空间数据格式交换、数据整合以及“一张图”项目的集成与综合应用研究等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数据整合与建设的应用研究,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数据库建设的能力与水准。

第5篇:高标准农田数字化范文

加快构建农业经营体系,

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

在山东考察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强调:当前,重点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结合盐城市农业生产实际,当前,重点是推进农业规模化。一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不动产统一登记平台,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平台,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使更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争取每年新增流转土地面积100万亩以上,新增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200万亩以上。二是加快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继续实施生猪、家禽、棉花、蔬菜、水产、林业等“六大百亿产业”倍增计划,奋力冲刺200亿元新目标,努力实现优势更优,支撑能力更强。突出把粳稻打造成百亿斤产业,全面推进水稻旱改水、直播改栽插、人栽改机栽和高产增效创建“三改一创建”工程。与此同时,加大产业带建设力度。积极培植生物农业、盐土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中药材、生物药业、保健食品等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业,建成国家级生物药业原料基地。拓展农业休闲观光功能,打造全国有影响的观光休闲农业基地。加快发展健康糖源、香料、生态猪、生态禽、食用菌、花卉等一批特色产业,建成一批县域内10亿元以上规模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三是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按照“普及两千元,扩大五千元,推广一万元,示范十万元”的思路,不断扩大高效农业的总量和规模。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大力发展规模化、自动化、标准化畜禽养殖,不断提升农业设施化水平。到“十二五”末,全市基本实现农业高效化,亩均种植纯效益达到2000元以上,力争到2018年达到3000元以上。

加快“三大”载体建设,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建设“三大载体”是盐城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创新,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效果很明显,社会反响也很好,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推进力度,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特色立园”和科教兴园、加工强园、机制活园、合力建园的思路,坚持规划先行、基础先行、政策先行的原则,加强展示中心、种苗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检测中心、休闲娱乐中心等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的引领带动功能。全市重点规划建设十大现代农业园区,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一个万亩以上特色产业园区。二是加快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按照“市有区域性批发市场、县有综合市场、镇有专业特色市场、村有田头市场、组有农民经纪人”的要求,加快农产品五级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力争在健全流通网络、壮大流通主体、提升流通载体、优化流通环境上求突破。发展壮大新型农产品合作流通组织,大力扶持和培植农产品物流、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等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积极推进农企、农贸、农超、农校对接,确保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三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方面,注重战略招引。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盐城市农产品资源优势,瞄准世界五百强企业、国家大型央企、国内上市公司和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战略布局,突出日韩、港台地区招商,主动对接、积极沟通、跟踪联系,全力引进国际、国内战略投资者,培育发展产业主导型农业龙头企业。每个县(市、区)都招引一批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另一方面,注重培大育强。深入调研现有农业龙头企业,筛选确定10家左右市场前景优、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挂大靠强、兼并重组、技改扩能等途径,实现产业延伸、资本运作、合作发展,扩大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加快生态农业建设,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在山东考察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强调:要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盐城市坚持“源头治理、全程监控、标本兼治”的方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产业链接循环化。一是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的要求,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业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引导农民、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标准组织农产品生产,尽快解决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无标流通问题。积极推进农产品全程质量监控,严格把好农业投入品监管关、食用农产品产地监管关、安全用药关、市场准入关,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市场的全程质量监管。二是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切实加大各类品牌农产品的开发、申报和认证管理力度,积极扩大东台西瓜、射阳大米、阜宁生态猪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的影响力,形成以“三品”认证为主体、农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努力提高品牌覆盖率。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园区、交易所等经营主体申报各类名牌产品,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名牌的产品分档分级给予奖励,力争每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一个,省名牌产品五个以上。三是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按照“增产出、增效益、降消耗、降排放”的要求,从节能、节肥、节水、节地、节种、节料、节药等环节入手,大力控减农业物耗,减少污染排放,发展低碳农业。加强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切实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资源化利用力度,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实施新一轮绿色盐城建设,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加大农业基础投入,

大力推进农业集约化

“三农”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因此,要从全局的、战略的、城乡统筹的高度,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一是加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是盐城市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的最大优势。应着力加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业增加值指标提前达标。认真实施沿海农业发展规划,推进百万亩沿海滩涂围垦、中低产田改造、盐良、土地整理、万顷良田等工程建设。加快推广300多万亩桑林果园立体利用和大棚立体种养模式,充分开发利用荒滩、荒坡、荒地、荒水等“四荒”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达到灌溉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齐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要求,实现高产农田标准化。加快推进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技术,大幅度提高耕地质量。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坚持把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注重农机农艺有机融合,突出粮油生产机械化、高效农业机械化两大重点,大力发展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的现代农业机械,积极推广水稻机插秧、玉米油菜生产机械化、现代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秸秆还田机械化等新技术,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尽快实现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幅度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第6篇:高标准农田数字化范文

[中图分类号] F32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110-01

一、基本情况

固原市原州区地处黄土高原西部的黄河中上游地区,属典型黄土高原丘陵区。区域面积2760平方公里。现辖7镇4乡3个办事处,153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1013个自然村,至2013年底,全区总人口46.49万人,其中回族22.59万人,占总人口的48.6%,农业人口31.62万,占总人口的68.01%。农村劳动力16.84万人,占总人口的36.2%。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0%以上,干旱、霜冻、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

二、三十年来建设成就

1.森林资源大幅度增加,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三北工程实施后原州区林地面积由工程建设前的42.5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77.83万亩,森林面积由工程建设前的12万亩增加到目前的54.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由原来的5万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7.3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3.2%提高到13.1%,森林覆盖率净增10个百分点。

2.林业产业发展迅速,经济效益逐步显现。通过“三北”工程的实施,以枸杞种植为主的经济林由工程治理前的0.6万亩增加到现在的5.8万亩。枸杞等果品年产量由工程治理前的120万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160万公斤。产值由工程治理前的300万元提高到现在的1.4亿元以上。经济林产业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点和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3.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通过三北工程的实施,原州区农业生产结构也随之作以调整,由原来单纯的粮食作物种植向经果林产业、草畜业方面倾斜,出现了农、林、牧全面发展的农业产业优化经济结构。

4.总结和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理念和造林技术模式。创造、总结、推广的三北工程项目“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对施工检查验收,按验收结果兑现奖惩”为主要内容的工程造林和以“招标制”“合同制”“监理制”“报账制”为主要内容的项目管理把三北工程建设的管理纳入了科学规范的轨道。并探索总结出漏斗式集水坑整地造林模式、水平带集水沟整地造林模式、鱼鳞坑整地造林模式及节水槽整地造林模式等适宜我区林业生态建设的治理模式。

三、建设经验

1.坚持把林业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 紧紧围绕原州区党委、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谋划林业、发展林业,增强全局意识、宏观意识,把林业发展与推进城市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第三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为推动原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2.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以重点工程带动区域性林业建设的发展。原州区按照六盘山土石质山区、东部干旱黄土丘陵区、清水河流域川塬区的不同区域特点,科学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治理模式。即在六盘山土石质山区营造针阔混交水涵养林,在东部干旱黄土丘陵区建设以灌木林为主的水土保持林,在清水河流域川塬区,以营造农田防护林和生态经济林。同时,在生产技术上,改变传统的一季造林为春、夏、秋三季造林,改一次造林为造林与补植并进,改常规整地造林为高标准抗旱整地造林,改边造林边整地为前一年夏秋整地;在树种结构调整上,改单一的树种为多树种和抗虫性、抗旱性强的树种混交;在经营管理上,改一般造林为工程造林。

3.坚持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造林。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我们在重点抓荒山造林主战场的同时,把部门行业的造林绿化作为第二主战场,紧抓不放,以涉及和影响整个造林绿化的道路、水渠、生态节点区等主要区域为重点,实施全民义务植树、造林绿化。三十年以来,原州区所有部门和行业基本每年都参与了林业生态建设。

4.坚持建设成果保护,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模式。为保证林业建设成果保护成效,提升森林资源管护水平,原州区推行了森林资源管护目标责任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原州区林地管护实施意见》、《禁牧封育实施意见》等管护制度,探索出具有原州区特色的森林资源管护办法,建立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责任管护模式。一是建立了国有林地专职护林员管护责任制。二是实行集体林地国有林场代管制。三是实行集体林地双层管护责任制。四是在人口密集区建立集中管护责任制。五是建立了家庭生态林承包管护模式。

5.坚持产业带动,提高广大农民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在林业重点工程和优势特色产业的带动下,原州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气候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积极培育发展了以枸杞、红梅杏、早酥梨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

五、存在问题

1.“三北”工程的地位、作用受到了一定影响。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的相继实施,“三北”工程的任务量逐年缩减,资金相对减少,“三北”工程已逐渐淡出了原州区林业重点工程的影响。

2.“重造轻管”的现象客观存在。受干旱等特殊自然条件的限制,原州区造林保存率相对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国家造林补助标准较低,重点林业工程往往只安排造林经费,造林后未成林造林地的管护经费不能及时到位,致使“有钱造林,没钱管护”,许多地方存在着“重造轻管”现象。

第7篇:高标准农田数字化范文

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对抗旱夺丰收、夯实全年粮食生产基础、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今春以来,全市春季农业生产工作部署早、措施实,小麦长势好于预期,春耕备播全面展开,农资市场监管得力,整体形势良好。一是抗旱双保工作成效显著。面对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各级各有关部门意识早、反应快、抓得紧,抗旱双保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以来,全市抗旱浇水面积达325万亩,占春季受旱麦田面积的65%,其中120万亩浇灌了两遍以上,占比达23.6%,有力地促进了小麦的返青生长,小麦苗情持续向好的方向转化。据统计,全市一类麦田222.49万亩,比冬前增加了4.12万亩;二类麦田面积216.29万亩,比冬前增加8.19万亩,三类麦田比冬前减少了12.31万亩。特别在解决群众吃水上,积极配合服务国土资源系统和部队官兵帮助我市抗旱打井,目前成井309眼,总出水量达8191立方米/小时,有效解决了3.9万人、2935头大牲畜临时性饮水困难,增加灌溉面积2.5万亩。二是春耕备播工作扎实开展。各级各有关部门及早抓好物资准备,并及时做好春田耕耙整地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了农资打假、放心农资下乡进村、送政策、送科技下乡等活动。目前,已耕翻整地220万亩,春播75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28.6万亩,储备化肥34.8万吨、农药4000余吨、农膜7500多吨,田间运肥280万亩。三是基地品牌建设继续推进。各级各有关部门立足各自职责,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强化督导检查,一季度新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16.5万亩,优质林产品生产基地6.7万亩,优质畜禽小区20个,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5430亩,新认证"三品"17宗、面积5.4万亩,新增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3个,新增注册商标21个,新增观光园区6个。四是沼气建设进展顺利。及早下达任务指标,并层层分解到基层到农户,逐级将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员,沼气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据统计,全市一季度共完成户用沼气4015户,正在建设大中型沼气(秸秆气化)工程7处。五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有序进行。开展了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奶牛1570头、生猪31750头、家禽12.6万只,分别对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免疫抗体进行了监测,合格率达80%以上。同时,采取堵住源头,严把出栏关口等措施,对瘦肉精进行了拉网检查。六是春季植树造林进展迅速。各级各部门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以义务植树为内容的绿化工作。截止目前,全市义务植树1159.3万株,新造林21.7万亩,建成绿色通道1021.5公里,新建林网4.7万亩,完善林网16.6万亩。

但是,我市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当前旱情有所抬头。自2月28日以来,我市40多天无有效降雨,加之当前气温上升较快,全市范围内又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旱情,给春季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我市立地条件复杂、农业基础较差、配套设施滞后,严重制约了春季农业生产。三是群众思想认识存有偏差。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导致农民种粮效益下降,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部分干部群众存有松懈麻痹思想,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认识不足,认为我市粮食连续增产,粮食安全没有问题,多收一点少收一点影响不大。对此,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站在讲政治、顾大局、求稳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到思想不放松、精力不转移、投入不减少、工作不削弱,全力以赴搞好春季农业生产,实现全年农业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切实抓好各项春季农业生产

国以民为基,民以食为天。在遭遇历史罕见特大干旱的情况下,我市要实现夏粮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竭力缓解、消除当前的旱情。确保群众吃上水,直接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始终把解决群众吃水困难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单独调度、单独研究、全力解决。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摸底,全面掌握群众吃水困难的数量和缺水程度,在底子清、情况明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寻找水源或组织人员送水,绝不能让一户群众吃不上水。二要全面配合和服务好部队官兵帮助我市抗旱打井,确保多打井、多出水。三要积极搞好成井配套建设,按照3月28日全市抗旱打井工作现场会议的要求,高标准设计、高效能施工、高质量建设,在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扩大灌溉面积,并保障长期发挥效益。四要科学组织浇灌。首先,持续抓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要结合抗旱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小水库、小塘坝、小水窖、小泵站、小水渠进行清淤、扩容和改造,加强田间渠系修复疏通,做到有水有渠,确保工程蓄水能够引得进、浇得上,千方百计提高抗旱保灌能力。其次,继续抓好水源管理和调度。要坚持开源节流挖潜并重,加强各类水利工程的管理调度,不断细化完善供用水方案,合理使用和调配好现有抗旱水源,统筹安排好城乡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确保分配有方、调度有序、使用有效。再次,大力推行节水灌溉。要不断加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度,切实加快灌区末级渠系改造,逐步加强各类节水灌溉措施,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春季农业生产用水发挥最大效益。

(二)全力抓好春季麦田管理和经济作物管理,抓好春耕春播。一要积极搞好田间管理。要在适时浇灌的同时,本着全面开展、突出重点、区域连片、统防统治、讲究实效的原则,把小麦"一喷三防"作为增产技术的重点,及早谋划,强力推进,并组织适时追肥,特别是前期没有追肥、实施氮肥后移的高产麦田,要抓紧追施拔节肥和穗粒肥,有效促进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努力提高小麦单产水平。要加强果菜茶栽培管理,对果树搞好修剪整枝,确保座果率,努力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对设施蔬菜、陆地蔬菜要统筹做好温棚管理和露地春播,大力发展适销对路品种,最大限度地提高蔬菜种植效益。已列入蔬菜标准园发展计划的苍山、沂南、沂水、河东四个县区和果树标准园建设的沂水、蒙阴等县区,要进一步搞好规划,严格操作规程,高标准、高起点地搞好示范园建设,带动全市果菜茶生产向更高层次迈进。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春季作物病虫监测、预报,提前做好物资、技术等各项准备,真正做到作物不收、管理不停,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要切实抓好春耕春播。要通过改革耕作制度,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妥善解决粮经作物争地矛盾,力争粮食与经济作物"双扩双增"。要本着广覆盖、重实用、见成效的原则,着重抓好技术培训和指导,切实改变农民的粗放经营,促进精耕细作,真正把技术措施落实好,努力提高复种指数。要加强春季农业生产物资调查摸底与分析,及时余缺信息,切实做好良种、化肥、农药、农膜、用油、用电等各项农业物资的调剂、采购、调配和供应,千方百计满足春季农业生产所需。要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活动,深入搞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维护农民利益。要切实做好春田的耕耙保墒工作,育足育好秧苗,确保不误农时。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抢夺农时,加快进度,最大限度地扩大机耕机播面积,提高春播质量。三要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要把开展高产创建作为粮食生产的重点,认真抓好省粮食千亿斤生产能力建设市内项目和国家级标准农田示范县、粮食产能县建设项目,努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要按照农业部整建制推进的要求,县区突出抓好整建制重点乡镇,乡镇重点抓好整建制村,努力培育产粮大乡、大村、大户,并辐射带动周边粮田管理上水平。

(三)着力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要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制订优惠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推动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快速发展。要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与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结合起来,紧紧抓住春季农作物换茬的重要时节,围绕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高效作物,提高种植效益。要把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与实施蔬菜、果茶业、食用菌、中药材、畜牧业、渔业、花卉业、种业振兴规划以及滨河长廊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培植、优化农业产业带。要结合生态建设、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类项目,捆绑资金,集中使用,重点向新建优质农产品基地倾斜,确保完成今年全市新增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50万亩的任务。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各级各类农产品交易会和博览会等媒介,以"生态沂蒙山、绿色农产品"为主题,搞好优质农产品品牌形象宣传、推介和打造,努力扩大和提高沂蒙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真正叫响"沂蒙优质农产品"品牌。

(四)继续抓好农村沼气建设。今年,市委、市政府继续把沼气建设列入十大"为民工程"之一,提出了全市要新建农村户用沼气3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和秸秆气化站100处以上的任务目标。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中央投资和省里投资基本维持去年水平,一季度仅完成总任务的13.4%,今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压力十分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现在开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围绕今年的沼气建设目标,强化各项工作措施,狠抓落实。一要严格落实责任。按照市里下达的建设指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细化分解计划任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切实做到领导、责任、任务、奖惩"四落实"。二要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要在利用好国家、省、市项目资金的基础上,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努力增加农村沼气建设资金投入,确保建设所需。三要迅速掀起春季沼气建设。要抓住当前建设沼气工程的大好时机,集中人力、物力,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真正形成沼气建设的热潮,确保完成全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3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和秸秆气化站100处以上的目标。

(五)积极做好春季林业生产。今年5月份,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议将在我市蒙阴县召开,这是一次向全省展现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极好机会。各相关部门和蒙阴县要周密组织、精心筹备好会议,并以此为契机,在全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出亮点、出精品。一要抓住春季有利时机,积极开展造林绿化活动。要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开展春季义务植树绿化行动,合理搭配树种,适当增加常绿树种,以水系造林、路域绿化为重点,继续加大荒山绿化步伐,围绕宜林荒山做文章,加快重点区域的造林,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造林一线,加强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完成今年新造林40万亩的任务。二要毫不放松地抓好林业"两防"工作。要认真落实防火责任制,切实抓好火源管理,坚决杜绝火种进山入林。今年清明节期间,各县区森林防火工作都做得比较到位,没出现大的火灾。五一节将至,进山入林的游人不断增加,加上天气干旱,森林防火的形势将会更加严峻,请各县区务必引起高度重视,确保森林防火工作不出问题。要认真总结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经验,科学制定防控方案,健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责任体系,完善测报网络,强化防控措施,适时搞好飞防,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防控目标。三要全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针对林业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方案,特别是推进工作缓慢的县区,要分析查找症结所在,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按时保质地完成林改任务。

(六)认真抓好春季畜牧业生产。要根据市场需求,本着"优化提高猪鸡生产水平,大力发展牛、羊、兔等节粮型畜禽,适度发展特种畜禽"的原则,重点抓好养殖结构、品种结构、产品结构三大结构调整,积极培育名牌畜产品,深入推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并扎实做好产销对接工作,确保养得好、销得出、效益高。要突出抓好动物疫病春季集中免疫,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网络,加强监督考核和预警,完善疫情监测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全市无动物疫情发生。同时,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瘦肉精的检查和监测,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七)大力发展健康渔业。要积极组织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加快现代渔业产业园建设步伐,深入开展全市渔业百日安全大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促进渔业更好更快发展。同时,要加强对渔业药物、饲料等投入品的监管,加大检查力度,提高检测频率,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八)全面做好气象服务工作。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抓住有利天气时机,积极开展增雨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尽最大努力缓解或解除旱情。要加快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防御气象灾害风险的能力,做到科学防灾、主动避灾、有效减灾。要加强气象灾害预报预测,做好雷雨大风、冰雹等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九)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要按照省里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在托清全市贫困和低收入状况的基础上,确定扶贫乡镇,选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村和低收入户,尽快制订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推行"村为单元、整乡推进"的扶贫开发模式,突出搞好第三期重点扶持乡镇项目建设。要在确保已建立的互助组织健康运行的前提下,继续开展新的互助资金试点,不断扩大试点范围,惠及更多村民。

三、抢抓机遇,推动全市水利事业实现新跨越

今年,中央、省市委分别出台了1号文件,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制订了实实在在的扶持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按照国家、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全市水利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加快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一是全面搞好小农水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验收。要在尽快、全面完成四个重点县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规范整理工程资料,做好迎查准备。二是全面加快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建设。2010年度下达计划的梓河、坦埠西河、温良河、西皋河和苍源河,要在汛前全部完成。今年新下达的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加快进度,确保年内全部完成。三是认真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各有关县要认真编制实施方案,严格履行报批、招标等程序,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尽快发挥作用。四是切实加强水土流失治理。要抓紧落实治理规划,层层分解任务,以重点水土保持项目为带动,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确保今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以上。五是实施好岸堤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要抓紧落实年度实施计划,全面启动实施保护工程,确保把这项民生工程抓实办好。

(二)严格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一是要全面实施"三条红线"管理。各县区要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与县区情、水情紧密结合,抓紧完成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容量等指标的分解落实,尽快建立重点地下水位、大中型水库可供水量、重点水功能区纳污预警机制。二是严格落实取水许可管理制度。要重点抓好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取用水监督管理三个关键环节。特别是新增取水许可审批要按照"六个必须"要求,严格审批程序,切实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三是加强水资源费征缴使用管理。要坚持征缴使用管理"五个到位",依法征收,加强监管,做到统一账户、统一票据、统一征管程序,确保足额征收、足额上缴、规范使用。四是加强水资源监测系统建设。要突出抓好以重点取用水户远程计量为主的取水在线监测系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系统和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系统建设,逐步提高水资源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五是加快建立评价考核制度。要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指标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加强企业用水效率考核,通过严格限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有效保障合理用水需求,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三)扎实推进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目前,大规模的普查清查工作已经开始。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国普办、省普办的总体安排和要求,按时完成各时段的目标任务,做好各项工作的节点控制和衔接,提前提取、编制所属5大类普查对象的清查名录,及时核对、补充和上报,确保高质量地推进年度任务。要按照"四到位"的要求,认真落实普查机构人员、办公设备和普查装备,完善工作制度和考核机制,足额落实普查经费,为水利普查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春季农业生产顺利推进

当前,我市春季农业生产已全面展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扎实有效地抓好春季农业生产。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春季农业生产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统筹推进,力求实效。要注重研究春季农业生产的新情况,强化对农业生产的服务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春耕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立足一个"早"字,及早谋划下一环节工作;要突出一个"实"字,认认真真地把政策和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体现一个"好"字,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好各项任务,努力做到工作安排到位、技术到位、服务到位。

二要强化协调配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把支持春季农业生产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落实中央"三农"政策的具体行动,各司其职,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农业、林业、畜牧、渔业等部门要加强调度,做好良种供应和技术指导服务。水利、沂沭河水利管理局要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及时搞好抗旱水源调度。发改、经信、农机、供销、电力、石油等部门,要切实搞好春季农业生产的物资、装备供应与调剂。财政、金融等部门要积极为春季农业生产提供资金支持。气象部门要加强天气预测预报,为春季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整顿市场秩序,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

第8篇:高标准农田数字化范文

一、突出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一是在平原农区实施高标准农田林网绿化工程,提高农田防护功能和抵御 自然 灾害的能力;二是突出抓好退耕还林工程,使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得到遏制。落实和兑现补偿政策,加大造林地管理、管护投入,建立健全管护队伍,调整结构和开发特色产业,解决退耕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三是认真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视集体林的管护,通过公益林建设、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措施,进一步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林资源。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开发新产业,妥善安置富余职工,维护林区稳定。四是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巩固提高现有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切实保护好各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五是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对湿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湿地保护、恢复等措施,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六是实施村庄绿化和坡塬丘陵困难地区林业富民工程,积极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 农村 建设的重要作用,帮助农民致富增收。

二、加快建设高效林业产业,实现兴林富民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林业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林业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一定要处理好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处理好生态与产业的关系,把发展林业和林农致富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在改善生态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要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 旅游 业。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加大对现有森林旅游景观的整合,形成森林旅游文化特色,不断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努力增加经济收入,逐步发展壮大森林旅游业。二是实施种苗工程,发展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对已建成的现有苗圃,积极引导,通过机制创新和改革,使其成为面向市场、规范有序、集约经营、富有活力的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基地,带动种苗生产、销售产业发展,建设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种苗花卉市场,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三是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产业,积极推广优良品种,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经营管理及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创名优绿色品牌产品,提高商品附加值。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重点引进培育龙头 企业 ,带动发展林副产品精深加 工业 ,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综合利用率,增加林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减轻生态建设压力。五是培育林业后续产业开发,重视引导农民开展林药、林草、林特等林下高效复合经营,发展森林野生食品采集业,使森林发挥最大效能。

三、建设和完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首先,要不断完善和建立资源管理法规体系,通过立法、完善法规,做到以法治林。其次,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机构建设,完善林政稽查队伍和木材检查站的规范执法,改善护林队伍办公条件。同时建立林地林权、森林资源、退耕还林档案为主要内容的森林资源林政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资源监测,逐步实现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 现代 化、数字化,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的决策水平。第三,要严格森林资源限额管理,严格“三总量”控制。第四,积极开展林政执法检查和林区综合治理工作,强化管理措施,坚决制止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占林地的违法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第五,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扑救能力,努力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 科学 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第六,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认真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综合协调运用营林、生物、基因、人工、物理和化学等防治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着力促进森防工作由重防治向重预防战略转变,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由以化学防治为主向以生物防治为主转变。提高森林尤其是人工林自身抗御林业有害生物功能,提高预防和消灭林业有害生物的能力。重点完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治法规体系这五大体系建设。

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林业科技“十二五”和中长期规划》,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和林业 发展 实际的科技体制,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林业科技队伍,切实做好林业建设与发展的科技支撑工作。加快培育和引进优质、速生、抗逆性强的林木新品种,优先解决生态建设、天然林保育、防沙尘、森林灾害防治、商品林培育、木材高效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更好地为林业建设服务。要重点抓好林木良种、困难地段造林技术、森林有害生物防治、退耕还林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建成一批一定规模的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园,稳定基层林业技术推广队伍,加强基层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 网络 ,加强林业技术监督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林业国家标准化行业标准,为林业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和质量保障。要加强行业人才规划和林业 教育 资源的管理,积极引导支持林业技术人员进行自学 考试 和函授、广播电视、 计算 机网络等远程教育,继续为林业建设培育高素质人才。同时,要强化行业培训,推进林业行业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五、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第9篇:高标准农田数字化范文

关键词 校县合作;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成效;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282-02

河南省是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核心区之一,粮食产量占全国1/10,2012年全年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5 500万t以上。如何在不牺牲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校县合作建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革试验区,是依靠科技创新手段,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尝试和探索。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土地大规模流转,将一家一户分散承包经营的耕地集中起来,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粮大户规模经营,通过科技注入、要素整合、设施建设、新品种引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贡献率,把节省的土地用来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1-4]。在此基础上,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地城镇化,推动河南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方城县赵河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是河南农业大学和方城县政府校县合作所结的硕果,具有强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1 校县合作试验区现状

赵河镇位于方城县西南部,拥有良好的农业生产传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坚实的农业生产基础,人口9.3万人,2.2万户,镇域面积152 km2,耕地面积8 800 hm2,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镇,是全国15个粮食生产超5万t乡镇、农业部确定的20个粮食生产整体推进乡镇之一。试验区规划面积3 333.33 hm2,涉及13个行政村,第1批实施面积1 333.33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666.67 hm2。试验区于2010年9月启动。

试验区由粮食高产稳产区、高效农业区、新型农村社区和河南农大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区组成,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前提,以“农地集中、居住集聚、经营集约”为重点,以“农大设计、政府实施、部门联动、企业带动、农民参与”为运作模式。由河南农业大学负责试验区规划设计、决策咨询、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新品种引进等方面服务;帮助和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进行种养“两高一优”开发,引导农民与大市场对接;建立河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做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方城县政府协调农户承包土地由分散经营,向入驻试验区的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规模经营转变;筹集资金,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吸引农业企业入驻试验区;全方位跟踪服务,协调工作、化解矛盾、争取项目、落实各项政策和任务;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动员村庄整体搬迁,做好腾出土地的整治和复耕工作。按照9∶1的模式,依靠科技长入和土地规模经营,充分挖掘土地潜力,用90%的土地生产出100%~110%的粮食,用节约的10%的耕地发展蔬菜、养殖、花卉等高效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迈进,促进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最终实现“钱从规模效益来,人到非粮产业去,民生中心社区办,粮食高产创建保”的目标。

2 取得的成效

2.1 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提高粮食生产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科学化水平和规模效益

在河南农业大学专家的指导下,赵河镇试验区在土地流转中采取以出租作为主要方式,依据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村委会作为土地流转中介,指导农民与种养大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监管土地用途和质量。按照国家土地承包政策,出租时间为国家二轮承包期的剩余时间,年租金1.2万元/hm2(前3年租金不变,3年以后逐年递增),国家给予农民的各种补贴由原土地承包经营农户享受。由于土地流转手续规范合法、价格公平合理、程序公开透明,土地流转进展顺利。目前,试验区已流转土地773.33 hm2,引进农业企业和经营大户10多家,建设了万亩连片吨粮田示范方,成立农机、农作物、蔬菜专业合作社9家。示范区内良种利用、种子包衣、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作业等关键技术覆盖率达到100%。规模化种植促进了秸秆还田、宽窄行播种、打畦起垄等高产技术的推广普及,节约支出15%左右,增加了农民收益。

2.2 以科技为支撑,初步实现高产稳产保粮区“以九收十”的目标

试验区积极推广吨粮田集成技术,大力推广氮肥后移、新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土地深翻、宽窄种植、秸秆还田等实用技术,广泛使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单位面积的产量。2011年粮食产量达18 330 kg/hm2,比试验区外分散田增产20%以上;2012年在小麦生长后期遭受蚜虫、赤霉病严重危害的情况下,试验区小麦仍取得了单产8 835 kg/hm2的好收成,比区外高出10%以上,初步完成了用90%的耕地生产出100%的粮食的目标。

2.3 数字化、科学化农田控制系统日趋完善,农业发展上档升级

创建河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区,设立河南农业大学村官驻赵河乡村工作站,建立综合试验站,实现了6个学院与试验区6个行政村一对一帮扶。建立了测土配方精准施肥系统、专家智能系统、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病虫害远程监控系统,实现科学施肥、农作物病虫害远程诊断。安装了5套太阳能提水灌溉抗旱系统,开创了中原地区太阳能提水灌溉的先河。建立了自动气象观测站,建成了现代农业、气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安装了“星陆双基”农田和大棚小气候监测系统,能把试验区内农作物生长情况,通过河南农业大学科教服务远程视频中心,传输到农业科技专家的电脑平台上,对农作物墒情、苗情、病虫害等实时监测会诊,实现“监测自动化、传输网终化、实景可视化、资料信息化、服务专业化”。

2.4 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初步破解当地农民转移就业的难题

据不完全统计,自试验区启动以来,试验区筹建、施工就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逾2万个,解决当时就业农民工800余人。试验区引进的10多家农业企业和经营大户,成立的9家农机、农作物、蔬菜专业合作社,又直接带动农民就业100多人,基本实现不出家门就可就业。高效农业区以发展大棚蔬菜为主体,目前已建成日光温室大棚和春秋生产大棚145座,采取承租大棚种植模式,引进河南农业大学培育的彩虹西瓜、黑珍珠番茄等优质高效瓜果蔬菜新品种。种植的彩虹西瓜、袖珍西瓜和豫甜脆甜瓜深受消费者喜爱,每棚效益高达3万元以上;普通蔬菜大棚的每茬效益也均在8 500元以上。

2.5 高标准做好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有效推进城镇化进度,基本实现节地目标

按照“节地、生态、宜居”的思路,沿赵河一河两岸重点打造,多村整合,形成万人社区,实现土地节约。目前,枣庄万华锦社区正精心打造,稳步推进,态势良好,社区面积122 hm2,整合后节约土地47.2 hm2。按照试验区目前的规划和操作,预计通过居住集聚、迁村并点、土地整治,经过8~15年的过渡性搬迁,可以节省土地逾206.67 hm2。

3 校县合作的建议

3.1 学校方面

3.1.1 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的“专家”。学校专家教授往往因为工作、家庭和事业,不可能在农村作过多停留,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又往往是临时、多变、突发的,需要一批悟性好、责任心强、具有奉献精神、能吃苦耐劳的农村“土专家”,随时指导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只有高素质的农民才能理解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才能理解时代的变迁,才能自觉投身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潮流中并起到应有的作用[1]。学校协助政府在当地做好人选物色工作,并有意识地为其提供培养锻炼机会,使其成为能独立处理农业生产实际困难和问题的高级农业专门人才或农业生产技术骨干。

3.1.2 打造一所迁不走的“农业院校”。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靠的是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和扎根农村的人才。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形式,让农民有针对性地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逐步提高农民基本素质,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技力智力支持。学校应根据农业生产时节定期组织专家过来服务团进行现场会诊,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或设立“星期天农校”、“节假日农校”,每到周末、节假日就有专家过来进行授课;也可以派科技副县长、科技副镇长常驻农村指导农业生产,使学校的服务更贴近农业、贴近农民、贴近实际。

3.1.3 建设一个永久性示范“基地”。农业是高风险产业,也是投资大的产业。要让农民快速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和新方法,需要靠基地示范、带动。河南农业大学建立的绿壳蛋柴鸡养殖基地、农大学生蔬菜大棚教学实践基地,示范带动效果明显,许多农民纷纷效仿。

3.2 政府方面

3.2.1 全力支持,搞好配合,做坚强后盾。政府各部门要站在落实中央“三农”政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度来认识校县合作的重要性,应成立相应的机构强化对校县合作工作的领导协调,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保障。目前,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是制约农业产业化的突出问题[2],积极做好招商引资、资金筹措等工作,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创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3.2.2 积极做好产业布局规划,指导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按照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发挥比较优势的要求,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加强农产品营销,促进农产品销售,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避免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造成工作被动。

3.2.3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政府要做好角色定位,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向社会提供市场充分有效供给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同时积极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市场交易参与者的积极性和智慧,充分提供需求信息和市场价格。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前提下,为农村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条件[3]。

4 结语

从赵河镇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情况看,校县合作符合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现状的客观实际,示范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和复制。校县合作,不仅仅局限在农业院校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非农业院校也可以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和特长,在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方面发挥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合作,走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5 参考文献

[1] 池明学.加快转变延边农业发展方式探讨[J].延边党校学报,2011,26(1):8-10.

[2] 田应华.重庆市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0(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