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学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医院行政管理模式发生改变,分析目前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行政岗位构成复杂,人员来源多样;行政管理人员管理经验缺乏;部门职责交叉,运转不畅;行政管理流程缺乏科学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方法,包括:合理安排行政管理人员,实施分层管理;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调整内部管理职责,完善内部协调机制;医院行政管理流程科学化管理。
【关键词】医院管理 行政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使得医院行政管理模式由经验型向职业型管理转变。同时,随着绩效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后勤服务社会化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给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战。医院管理整体效率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医院行政管理质量的高低。为适应当代医学的发展,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能力,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医院行政管理者应认清并分析现阶段行政管理中存在问题,为下一步探索医院行政管理的科学模式和改革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和保障。
1 医院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行政岗位构成复杂,人员来源多样医院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科技含量高的复杂系统,也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服务系统。同时受中国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都使得行政管理岗位繁多,构成复杂。而行政人员的来源主要是“业务转型人员”、“高校毕业生”和“人员”,其中从医疗、医技或护理岗位转岗的“业务转型人员”居多。业务转型人员具有学历高,职称高,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同时也兼顾临床工作,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医院行政管理教育和培训,行政管理工作投入精力不够等特点。正规管理类高等院校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小。
1.2 行政管理人员管理经验缺乏因行政人员来源多样,在专业、学历、知识结构和年龄构成上欠缺合理性,导致行政人员管理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管理上多凭借资历、经验和行政命令进行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思维和创新意识,无法满足现代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要求。同时,医院重视专业人员培养,忽视行政人员培养,使多数行政人员在工作中感觉压力大,工作效率低。
1.3 部门职责交叉,运转不畅 医院行政部门职责和各级行政人员职务内容笼统,缺乏明确界限。随着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科室划分已向细而精的专科科室转变。科室细化,有利促进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开展,增加医院市场竞争力,但内部管理职责长期处于“静止”状态,部门职责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无法满足管理活动快速发展的需求,也带来协调的问题。倘若事情涉及多部门合作,主办部门积极,但协办部门推诿扯皮,增加协调的成本,工作难以圆满完成。
1.4 行政管理流程缺乏科学性现代医院业务流程分为核心流程和辅助流程。与医疗服务直接相关的流程属于医院的核心流程;而人事管理流程、科研管理流程、知识管理流程、后勤管理流程、事务汇报和审批流程、绩效评价流程等行政流程,属于辅助流程[1]。虽行政流程是辅助流程,但其涉及面广,涵盖医疗管理之外的全部内容。目前,核心流程与辅助流程信息共享的平台尚未建立,行政管理人员仅能定期或不定期的听取相关专业人员采集、分析和整理的数据,不能及时掌握核心流程中的信息,不利提高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给医院增加运营成本。
2 完善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方法
2.1 合理安排行政管理人员,实施分层管理 完善医院行政管理工作,首先要对行政人员进行管理。行政管理部门切忌人员过多,应从科学性和整体性出发。定岗定员,合理分配工作,做到任务分解、职能到位、责任到位。在日常工作中各成员应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当分管某项工作的成员不在时,其他人员会帮其完成。由于医院的性质和特殊性,医院管理中更需要实施分层管理,管理工作中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不必“事必躬亲”。
2.2 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继续教育是普及行政人员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针对行政人员存在的问题,开展管理学继续教育,以提高行政人员的管理理论水平和技能。同时,创造一切机会,让行政人员“充电”,定期组织行政人员参加各种管理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改善医院的管理现状,使医院行政管理发展的速度与医疗技术发展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
2.3 调整内部管理职责,完善内部协调机制结合实际工作,调整各部门管理职责,使各部门职责能符合组织管理和发展需要。避免部门职责交叉,如无法避免应明确主次。同时,细化部门管理职责内容,明确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在各层级间,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互相配合。不断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内容,并将其落实到有关部门的职责中。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工作中应提高行政人员的协调意识,变被动配合为主动协调,消除临床科室和行政部门之间的利益壁垒,增进部门间的协调,相互之间积极协作,为完成医院整体的发展目标而努力。
2.4 医院行政管理流程科学化管理设置医院行政管理流程,应充分考虑临床科室实际,尽量为临床科室提供一站式服务,即凡涉及临床科室的工作只需要申报或审批一次即可[2]。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完成核心流程与辅助流程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实现信息共享通用化。目前,无纸化办公系统、电子档案管理、经济核算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已在医院内逐渐普及。信息数字医院管理系统已为提高医院行政管理水平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但信息数字管理系统的实现依赖于具备相应信息数字管理知识的行政管理人员。但目前医院行政管理队伍中尚有一部分对信息数字技术不熟悉,需加强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信息数字系统的基础理论培训。
现代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高效的医院行政管理,不断提高医院行政管理效力,将对医院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3]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卫生法律法规和医院决策的执行者,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医院的形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内部安全等。因此,加强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提高其综合素质,更新其管理理念,并注重其管理方法,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效能,提升医院形象,促进医疗质量稳步提高,保持医院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雪莲,刘蔚,陈敏.医院流程型组织的构建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1):46―48.
[2] 郑延松,欧阳亚迪,陈志来,等.谈优化医院行政管理流程[J].医院管理杂志,2009,16(2):117-118.
当今现实社会生活中,药品的经营与管理活动和一般商品一样也离不开物流。所以,物流的地位和作用更显重要。医药高校开设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的课程是在突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特点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知识的培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这些特点,从多个方面对医药高等学校开设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的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
医药高等学校;药品经营与管理;现代物流管理基础
一顺应医药行业的发展需要,开设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
当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消费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药品的现代物流配送也发展较快,为促进我国药品现代物流的发展,规范第三方药品物流或药品委托储存、运输、配送等行为,根据《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和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促进药品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国食药监市〔2005〕160号)等要求,国家鼓励开展第三方药品物流配送。支持具备现代物流条件的药品批发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促进规范化、规模化、多元化的集约发展,使医药企业做大做强。允许具有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及技术条件且管理规范的药品批发企业为已持有许可证的药品企业开展药品委托储存、配送业务。为此,作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现代物流管理基础》,对学生进行必需的课程教学要求也是势在必行[1]。
(一)科学分配教学学时和安排课程内容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该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应以满足实际就业岗位和药品现代物流配送的需求为出发点或不断调整,本课程总学时数38学时。课程学时可以作如下分配:理论课时为26学时,实训实践为12学时,实训实践课时占课程总学时数的31.6﹪。该课程共十章内容,包括:物流和物流管理概述,物流基本业务管理,物流系统与物流技术设备管理,物流配送与配送中心,企业物流,国际物流,物流信息,物流组织与服务、成本和质量管理,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各章的教学学时在实际教学中,也还需科学合理的分配或依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以树立和培养学生为药品现代物流服务的思想和能力。
(二)把握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轻重点
医药物流,是现代物流领域的一个特殊分支,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国家对该领域制定有相应的药事法律法规以加强规范管理,这就使得医药物流在管理和操作的层面上具有其特殊性。而高校中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能掌握医药专业知识又具有一些药品现代物流配送能力,能够在实践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该门课程的开设,应与普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区分开来,但又要显现出“医药物流”与“现代物流”相互交融的部分,即学生在系统学习并牢固掌握医药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学习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依据课程学时数的分配而科学适度的把握好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教学的轻重点,使学生把所学的医药专业知识和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的知识相互联系在一起,相互交融在一起,做到融会贯通[2]。
(三)为药品经营与管理而服务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的开设是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而服务的,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知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各类医药商品在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个物流的基本功能方面都有其特殊不同的要求。因此,就要求教师在知识讲授、举例说明、幻灯片的演示方面应加强和药品经营与管理活动相关联的内容,让学生对药品现代物流有一个初步正确的印象。此外,现代物流管理的教学中也可以使用“系统观念”等医药学哲学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物流管理在医药物流中的应用,也可以帮助学生更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立足于医药商品特色和现代物流发展特色,培养具有特色的、专业能力突出的实用型人才[3]。
二探索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教学的新方法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由于其课程的特殊性,在教学方面就会与其他专业课程有着不同之处,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又不能脱离其他专业课程而独立存在。同时,由于物流产业在不同地理区域或经济区域发展水平不一,发展规模差异较大,对学生毕业后的实际技能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如何在现代物流管理教学中探索出新的方式和方法,才能更好的有助于学生对于本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是我们面临探讨的新课题。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学校大多已经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教师在授课之前需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激发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讲授与PPT课件,学生分组讨论,微视频、插图、实作演示、岗位操作流程影像等相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应用,变传统枯燥的教学为生动有趣的教学,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要注意,避免太过依赖多媒体,避免整个教学过程中过多的课件演示、视频播放而带来的过多信息量,使学生无法消化理解课堂内容[4]。
(二)理论与实训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将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相互交叉进行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强化。高校中的许多专业课程都开设有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系统地学习了理论知识之后,实训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继续、巩固和深化,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创新思维以及行业规范操作的重要手段。依照现代物流的主要环节采购、运输、存储、装卸与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与销售、货代和船代、报关与报检、信息处理等内容来设置实训实践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开动脑筋,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将知识转化成为实践技能的目的。
(三)计虚拟的实训实践教学
在教师的布置引导下,由学生分组成立虚拟物流公司,或购置第三方物流核心流程和物流沙盘的仿真软件,安装在实训室的电脑上,构建一个仿真环境。在物流仿真实训室用动态的、可视的,多媒体方式来推演整个物流的运行,产生信息流、资金流的流程,运输库存管理的流程,以及配送的流程。学生通过自行分配角色进行实训实践的演练,边学边做,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模拟物流业务可涵盖如下行业:医药、食品、耗材、连锁、供应链等,依据各行业业务运作模式的特点进行组合,形成可定制的业务流程。流程中还可包括现代物流技术设备或信息技术的应用。如自动化分拣设备、装卸设备等;在信息技术中,如EDI、条形码(商品条形码与物流条形码)、EOS(电子自动订货系统)、药品电子监管码、POS(销售时点系统)、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功能。在实训中教师可对整个实训过程进行监控、评价或组织学生对实训过程进行分析评判。当然仅仅单凭学校的虚拟实训显然是不够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需要借助企业或相关行业的支持进行课外直观的、形象的实训实践教学以帮助学生的理解[5]。
(四)尝试培养专业型人才的教学手段
医药高等学校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学校实际配置情况及就业前景,探讨将学生培养成医药物流专业型人才。当然这还需要在教学中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现代物流与医药物流相结合。由于现代物流行业发展较快,物流学科本身又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括有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的知识。因此,要更好地将这些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防止简单的堆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了解学生的需求,更好地贴近学生,可尝试将学生培养为医药物流专业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三结论
物流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才引入物流概念一词,但物流及药品现代物流的发展却十分迅速。而现代物流管理基础又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创新,不断运用新观念采用新方法。需要加强任课教师自身在医药与现代物流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扩展提高,从而为教学服务,同时对教师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谭劲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外资,2009,3:44-45.
[2]韦克俭.现代物流管理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68.
[3]董铁.物流与电子商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77-78.
[4]李万青.我国开设物流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基本情况研究[J].物流科技.2009(05):47-48.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改革
2014年5月主席首次提出“新常态”概念;同年12月,又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表现、成因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背景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据中国交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到2015年我国本科及其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40万至50万人,物流人才成为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1]。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其中,物流是一种重要影响因素,特别是物流配送体系的影响[2-5]。这些问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于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和物流行业对物流人才的缺乏。据我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统计,当前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已经达到600万余人[6],而下一个5年内我国物流市场将会存在1000亿左右的发展空间[7,8]。然而,我国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的专业人才还比较缺乏。在2013年,我国物流相关岗位招聘中应届毕业生仅占4%[9],同期我国物流行业每年新增物流岗位却是有130余万,而每年我国物流专业毕业的学生仅有20万人。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的缺乏其实就是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教育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本文将针对在传统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等问题,结合电子商务物流岗位的实际需求,从工作过程系统化角度,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提出注重能力培养的课程定位、针对岗位需要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等举措,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00年教育部批准了物流管理专业在北京物资学院的设立,各大高校从此也纷纷开始增设此专业,我国这才真正开始了物流管理的教学和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发展至今已有16年,仍然处于探索完善阶段。相比发达国家的物流教育,专业新,起步晚,教学经验不足,专业热门,知识理论更新速度快等都是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必须面临的处境。
(一)培养目标短视化
教学培养目标短视化,进而导致课程定位不明确,应该是当前所有国内热门专业的一个共同问题。即只注重企业当下对人才的要求,而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能力的训练,是一种非常市场化的教学培养观念。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理论和技术日新月异,有关方面的短视化教学无法跟上实际的需要。如当我们重点讲授条码技术的理论和使用时,国内外就已经兴起了对RFID和EPC的研究热潮了。因此培养目标不仅要结合市场要求,更要着眼于未来,根据物流人才层次结构进行教学。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经调查发现,许多高校在电子商务物流课程的设置上并不合理。其一是因为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仅仅凭借教学经验而缺乏充分的社会调研和分析,导致教学效果与社会要求脱节。其二是专业的培养目标模糊、不够明确,有盲目设置课程的现象存在,课程结构不够科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具备多方面的能力素养,因此课程结构要根据物流业的职业能力要素进行设置和实施。
(三)教材选择不合理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相关教材的选择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教材的版本众多,各版本之间的内容也有所重复,所选案例陈旧,不能有效学习和研究当前热门问题。虽然也有较为成熟和权威的教材,但大多只适用于理论教学。而用于指导实践教学且由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十分匮乏。如关于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实践课程仍缺乏统一权威的指导书。据了解,各高校的实践教材均由不同的指导老师根据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简单编制而成。从教学效果来看,这些指导材料只能起到强化理论知识、穿插佐证的作用,由于其覆盖面窄,实践性弱,方法也较为简单,对于学生真正了解和学习企业物流业务帮助不大,随意性很强,使实践教学原本存在的意义减弱。
(四)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涉及到企业的采购、仓储、生产、销售、配送、运输、报关等各个环节,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这就对教师的学习经历、专业背景、实践经验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许多高校由于相关专业建设较晚,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教龄较短,导致实践教学经验不足。而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却是由于物流管理相关专业建设的需要,由原来的管理、电子商务、运输、经济等专业转岗任教,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很难达到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的匮乏
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合运用。据调查目前实践教学分为教学实验和校企合作两大形式。在教学实验方面,目前各高校的实验设备是阻碍实践教学的一大障碍。从校企合作情况来看,目前情况也不乐观。据了解,企业对于学校实习合作的期望值并不高,老师们很难联系到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企业。首先,企业认为学生人数多,经验差,并不能带来直接效益;其次,短期的到来反而会影响企业正常工作,对于这些实习生还要专门派人负责,增加企业额外的负担;最后,甚至还要担心商业机密的泄露,到最后留下来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二、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改革
(一)注重能力培养的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应体现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的教育思想。在强调基础理论和知识系统学习的同时,还应强化管理手段和技术应用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科研兴趣和专业自豪感,按照物流管理的专业方向深入培养人才。树立为科学研 究院校输入科研力量的目标,体现出教学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努力培养进可占领科研前沿,退可从事物流管理与规划设计工作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一个清晰的培养目标是进行科学课程定位的基础。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见图1):(1)技术目标,培养物流技术应用与操作人才;(2)管理目标,培养能对物流业务进行规划与管理的人才;(3)综合技能目标,培养具有能适应国际化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及计算机水平的物流人才。
(二)针对岗位需要的课程内容改革
在教材方面,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而其本身也与实务密切相关,因此教材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想培养出与当地物流发展情况相适应的人才,教材的编者就应该对当地企业的物流进行深入的了解,结合实际需求,编写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教学教材。在教师方面,尽量引进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并且还应具有工作经验的教师或“双师型”人才;鼓励专业教师到相关物流企业或部门参与实践工作,积累实践教学经验;聘请校外物流企业的负责人来给学生上课,了解物流实务,便于实践教学的进行。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是采取与职业标准相契合的证书制,将证书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课堂中,间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课程内容应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实现人才的区域订单式培养;课程可与物流竞赛、课堂辩论赛等比赛平行进行,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素养。
(三)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传授的教学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全面系统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学科的知识外,还需要学会利用专业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因此,在现有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实践教学上,必须做出一些改变和创新。实践教学主要分为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训。校内实验以教学软件为主,利用学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实验室里的自动化立体仓库、装卸设施、RFID等物流设备及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超市MIS管理系统等仿真模拟软件,再现一个整体先进的现代物流运作流程。校外实训则是对校内实验教学的补充,真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校内的物流实验可以使学生快速了解物流设备和流程,便于学生自行设计物流系统和方案,培养学生对物流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教学尽量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同时,教师还应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真正把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将运用物流理论知识和一般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考核的重点。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虚拟现实技术、专题论坛等,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由Breen和Krahake等人提出的。其主张是给学生分配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使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自行完成学习任务。案例教学法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针对课堂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引导案例、课堂案例和课后案例;应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VR)建立物流虚拟仿真实验室。此技术可以构建现实中各类物流设施设备的三维场景,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物流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物流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的综合能力;自媒体在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使教师更好地融入学生群体,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建立专题论坛使师生对本课程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探讨。四、结束语随着各高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大,各用人单位招聘物流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提出现代物流业需要“口径宽、基础厚、应用性强、综合能力高”的复合型人才。虽说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招生的质量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但教学有其特有的特点和规律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研究。教学改革无非就是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两个方面的改革。因此对应市场需求,针对各高校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完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已经成为高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通过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的改革,明确了注重能力培养的课程定位,同时对的课程内容改革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等举措,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强化了本专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一步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电子商务管理》课程。
作者:高伟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李诗珍,关高峰.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3(05):251-252.
[2]慕艳平.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内容建设研究--以武汉商学院为例[J].电子商务,2016(09):71-72.
[3]刘碧枫.基于工作过程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改革的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04):182-18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工作流程 财务管理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086-02
在企业中凡是涉及预算、支出等问题均属于财务管理范围,资金支出、应用都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具有一个清晰的头脑,懂得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涉及内容广泛,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要确立方向,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其次就是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发挥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相应岗位上的作用。工作流程下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目前已经有部分高校意识到自身教学的问题,并且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基于其重要作用,提倡高职院校加快教学改革速度,促进其发展。
1 财务管理教学的作用
财务管理课程是多个领域的基础课程,在任何一个企业中均不能脱离财务管理。在会计专业课程中,财务管理占据着首要位置,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均离不开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要改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现状,我们先从高职财务管理在教学以及在学生工作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如下分析。
1.1 财务管理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会计专业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而财务管理作为其核心课程,主要涉及系统的经济学、会计学和管理学三大类。财务管理教学作用的发挥在于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高职学生由于专业基础扎实而就业,由于实践能力强而受到公司的认可。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财务管理,在很多企业中甚至将财物管理细化,这要求高职院校根据需求培养专业型的和综合型的人才,为社会输送人才,保证学生的基本财务技能,这是教育的本质,也是高职财务管理的优势所在。
1.2 财务管理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企业的经济活动离不开财务支出和管理,合理的财务管理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问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致力于专业课程的实现。对企业而言,资金的筹集是首要问题。而资金的运用则离不开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因此高职的财务管理教学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1.3 财务管理技能是经济类学生的必备技能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技术的变革,而企业发展的核心始终不变,为企业带来利益是其发展的根本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财务管理就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项目,对高职经济类学生而言,或多或少要懂得财务知识,从工作流程角度看,懂得财务管理有助于工作合理性和日后的管理能力提高,有助于做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策略。从教学角度看,很多高校已经开设财务管理专业,并要求学生考取会计资格证书,而在工作中,很多企业也要求学生持证上岗,并且要具有相关技能。因此我们说,财务管理教学对于学生的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也应随之发生变化,财务管理的作用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经济意识来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在会计师的考核中,不同级别的会计师的学习内容不同,要求教学中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基于工作流程的财务管理要具有针对性,尤其是针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弱的现状。当然,财务管理与学生的生活也不无关系,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学生日后的生活理财来说无疑具有积极作用,学会理财将使学生生活更加理想,因此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财务管理都具有积极作用。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财务管理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其实效性。
2 工作流程视角下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现状分析
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经济问题处理能力。对于现代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教学而言,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一大问题就是忽视教学实践。我们高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专业的划分不明确。教学内容多年来未发生变化,教在教学中多强调技术的计算,并未结合工作实际,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并且能力有限。而事实上,繁杂的内容未必是学生日后工作中的重点。财务管理课程在于理解与实践,缺乏这一环节,学生的能力很难提高。另外,在内容上理论内容占据了大部分,而实践实习部分则多集中于大学的最后一年。学生很难直接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职业能力,导致教学与实践脱节,不利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人才的获得。
其次,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师队伍中,很多是来自于理论团队,他们能成为优秀的教授,但未必能成为较好的实践带队教师。很多学校文科专业缺少专业的实践带队教师,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对于教师的在职培训不重视,对于理论与实践的连接上,很多高职院校并未意识到其重要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影响了积极性的发挥。
3 基于工作流程视角下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3.1 高职财务管理教学内容改革
财务管理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财务管理人才是必需的人才。从这一点上,高职在人才输送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且理论教学内容枯燥,与现实需求不符。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对财务管理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对教材进行核查后,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对财务管理教学教材进行重新编制,发挥教材的积极作用。在新教材中要大量运用现代化的实用案例,提高学生的经济管理职业化能力。当然这一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短期内能够实现的。从项目化教学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具体了解财务管理,将其分为筹资决策、证券投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等多个子项目,通过细分后的教学内容配置来培养不同方向的人才,促进我国财务管理教学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3.2 更新财务管理教学方法
对现代财务管理而言,之所以学生对于教学的兴趣不高,主要原因还在于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教师通过生硬的方式将基本内容教给学生,学生习惯了背诵概念,计算复杂的财务数据,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几乎为零,而对高职的财务管理教学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财务管理的作用,善于发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在让学生了解价值风险的课程中,可以采取引导式教学法,将概念性内容简单通过多媒体展示后,采用项目列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中,发表个人意见,熟悉自己处于该种工作情境下该如何处理。指导学生从入门到了解到熟练掌握的过程。不可否认,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于财务管理教学而言,应先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资金筹集和资金管理,之后才是其他课程,正确的教学方法在于采取正确的教学顺序。可以在教学中引进经典案例,结合实际来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财务管理能力,教学方法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而发生变化,促进学生完成资本的筹集与计算这对于培养管理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3 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的校企合作
对高职教学而言,要集中解决实践缺失的问题。根据企业需求,学校可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实现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好的高职院校都具有与之合作的企业。但未来,学校要进一步拓展这部分教学,防止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真正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机会,且实习不能仅限于应届毕业生。当然,这就需要强调学生的专业性,毕竟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定岗实习需要为企业创造利益才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与企业专业人员合作共同完成学生教学。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教学方法要在内容合理的基础之上。对目前而言,主要需要改革的教学内容包括现金管理、财务意识的提高以及企业存货管理3个方面。在细化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必要的教学方法将不同的教学内容串联在一起。只要是一般企业能够涉及的内容,在基础课教学中都可有所提及,但问题在于分清何为基础,何为技能的高级阶段。总之,职业能力是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根本目的,对于高职财务管理教学而言,应从多个角度,尤其是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4 结语
目前,高职财务管理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对于我国高职教学而言,无论是内容的更新还是方法的合理性上都存在不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改革就成为必然。而要进行改革,首先就要了解为何改革,改革的方向在哪里。事实上,在教学中多年的财务管理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始终存在。在这一点上应基于工作流程需求对其进行改革。我国高职院校正不断地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对其财务管理这一重要专业进行改革,而如何提高改革效率,真正促M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则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人员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华.“问题式”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1):122-123.
[2]李咏梅,陶春涛.《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1(34):83-85.
[3]刘广雄.模拟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理论探讨,2011(3).
[4]赵艳丽.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8):110-112.
一、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教学也越来越网络化。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主体,基于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能使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去学习,受到广泛的关注[1]。从形式上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融合,而从本质上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融合,是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融合,是建构主义、行为主义以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融合,是各种教学方式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也是线上和线下学习环境的融合。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2,3]。交通运输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扎实的理论功底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系统、动态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在交通设计和规划、交通管理和控制等方面也需要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效果,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真正具备行业要求的专业技能、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交通运输工程教育实践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研究以交通运输工程专业课中的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为例,基于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而为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提供参考。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信息时代,学校处在传统学习环境与信息学习环境混合并存的时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产生综合了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并将两种学习模式融合,以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注重课程的精心设计,关注提升学生在课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启发和监控的作用,与此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4]。因而,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个跨越虚拟,可以实现在线与实时交流,同时又涉及多种要素协同的混合式课堂结构[5]。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在课程资源、活动形式、师生互动、评价体系等各方面的多元化。(1)课程资源的多元化。课程资源的多元化表现在形式的多元化,有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另外还表现在学生获取课程资源渠道的多元化,除了面对面的交流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各种搜索引擎、电子资源获得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2)活动形式的多元化。活动形式可以是热点题目讨论、小组交流、成果汇报展示等形式,在这种多元化的活动形式中,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都会得到提高。(3)互动平台的多元化。利用多种教学软件平台,基于QQ、微信、论坛等形式可以使得师生、生生间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得到很大的提高,深度的交流互动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4)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可以采用综合的评价方法,比如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小组互评、测试等各种方法的综合,对学习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从而给出合理的评价结果。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利用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师生互动和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在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方面,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活跃课堂氛围和促进知识的内化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现代物流管理课程分析
1.现代物流管理课程特点。现代物流管理是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成为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实务运作能力,能够胜任物流管理领域全过程策划、管理工作的现代物流工作人才。现代物流管理课程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强。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涉及管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性较强。(2)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现代物流管理课程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涉及当前许多物流热点问题,如云物流、智慧物流、绿色物流等,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热点问题多,课程内容更新较为频繁。因此,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3)注重应用与实践。该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鼓励学生关注各种物流活动,如快递、超市物流等,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解决和综合分析,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2.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物流的基本知识;熟悉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原理、物流需求分析、物流规划、现代物流技术、绿色物流等;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和实地参观,使学生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对物流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使学生对现代物流及其发展前景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通过课程的学习,教学力求突显基础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在阐明实践应用价值,拓宽基础知识面,注重与相关领域知识的融合,强化能力提升。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现代物流管理课程,能够拓展教学的时空范围,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1.学情分析。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是针对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实验班学生开设的,这些学生具备扎实的交通专业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较强,但也有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薄弱、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2.教学策略。依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是借助现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以智慧终端(如手机)为工具,免费智慧教学软件(如“雨课堂”)和免费通信软件(如微信、QQ)为桥梁[6,7],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精心设计,最大程度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提高教学效果。课前,通过智慧终端和教学软件推送学习资料,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课中,通过创设情境、题目引导、讨论分享、教师引导等教学方式,掌握学习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度。课后,课后测试和复习资料,让学生完成并进一步巩固知识。3.具体的教学流程。(1)课前。在课前,通过基于互联网和智慧终端的教学软件,向学生资料,包括每次课的基础知识点、难点,以及最新案例和动态前沿。资料形式可以是微课、慕课视频、PPT课件、网络链接等,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最新发展有全面的认识和学习,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也可使学生保持足够的学习兴趣。学生借助智慧终端(如手机),可以查看这些资料进行学习,并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进行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实时调整课上教学过程。(2)课中。在课中,通过构建智慧的授课和学习环境,通过预习反馈情况等导入新课,基于智慧的教与学,结合各种形式的师生、生生互动活动,精讲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重点提取预习中的疑惑或难点,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智慧发展。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题目引导、讨论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度,具体教学形式如下:①创设情境。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如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生活实际。通过以问题或案例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例如,播放一个现代物流的视频,比如京东智慧物流,创设三种情境,并将知识点融入情境中,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a.京东运用哪些现代物流技术?b.这些物流技术的应用对物流效率等方面的提升效果如何?c.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②题目引导。针对学生的基础及认知能力具有差异性这一特点,进行分组,布置一些题目,如校园物流、超市物流、绿色物流等,让学生自由选择这些题目或者自己命题,然后通过各种网络资源获取相关资料,并结合实地物流调查,发现问题,共同制订物流解决方案,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讨论交流。对学生感兴趣的物流问题或者小组成果,通过汇报等形式,进行点评和组间交流讨论,提升同学表达能力,给出评价结果。(3)课后。在课后,可通过教学软件自动推送“课后小结”,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归纳知识点,理清关联,提出拓展性问题,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教师可以查看本节课的课堂上课人数、学习过程反馈等数据,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进而可以通过智慧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最后,通过在线的师生、生生交流,师生可以共同成长,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
五、结论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它将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优势融合,发挥了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利用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师生互动和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为例,基于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通过运用智慧的新型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智能终端设备和智慧教学软件为平台,提出了包含课前、课中、课后在内的教学流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师生的紧密联系、交流互动和及时反馈,极大增强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慧.O2O双向驱动下的智慧教学生态模式研究[J].科技文汇,2018,(2):33-34.
[2]黄淑芹,张海,何宗林.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3):31-34.
[3]方夏萍.基于云班课平台的“英语写作”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1):24-27.
[4]谢怡宁.基于翻转课堂及MOOC的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3):35-37.
[5]王浩亮,张春来.融合MOOC和布鲁姆教育理论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教改论坛,2018,(1):37-47.
关键词:教学流程 语文课堂 培养习惯
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不仅要认真学习流程,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用好流程,把流程当作做事的一种习惯。上好一节课,不仅要认真备好课,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还要通过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基本情况,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师生活动,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对课堂教学活动方案进行预设,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是:
一.“备”在课前,“精”在课上
按流程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重要前提。同时,认真备好课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有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运用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找准教材中的突破口。上好一堂课,选准突破口是关键。如同疱丁解牛一样,切入点选得准确且恰到好处,那么所有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如语文第四册《葡萄沟》的教学,在备课时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呢?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优化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确定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读,在读中发生感悟,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悟,并巧用多媒体VCD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意境,让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轻松、愉快的对话,获得审美体验。
上课前,我用多媒体VCD播放歌曲《咱们新疆好地方》,学生边欣赏边手舞足蹈。孩子们问:“新疆是什么样的?”于是我再播放“吐鲁番简介”,生动精彩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学生,他们情不自禁地说:“这个地方真好。”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自读课文,并让他们在喜欢的句子或不懂的地方分别作上记号,他们以高涨的热情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文章是靠语言文字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而要使小学生通过文字来体会文中的情境,先得尽量让学生把书中描绘的画面与具体形象挂起钩来,增强文字的形象性,学生才会想读。我借助多媒体VCD给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能动能静的教学环境,再采用齐读、小组读、品读等形式,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忍不住发出“真美!”、“真香!”、“真想咬一口!”的赞叹。抓住孩子们的激情,我再采用品读法,让学生读出葡萄沟五月、七八月、九十月有哪些水果,从而知道葡萄是最惹人喜爱的,体会出葡萄沟好,好在水果多而鲜。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象,悟出葡萄沟好之所在。
我播放“走进葡萄沟”,硕果累累、五光十色的葡萄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时,学生欢呼了,有的甚至拍手跳起来。我抓住这个契机说:“作者描绘得更美,想听吗?”孩子们高呼:“想!”我播放“课文朗读”,孩子们仔细听着,有的还小声跟着读。我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在四人学习小组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再到班上朗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夸夸葡萄沟。在学生兴趣盎然时,我播放课件,屏幕上美丽的景色,晶莹剔透的葡萄,热情好客的维吾尔老乡深深感染了他们。“读出你们最喜欢的句子吧。”我一说完,孩子们满怀激情地读了起来。他们领悟到作者感情,也充满表达了孩子们对葡萄沟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指导学法,学生乐学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也是按流程上课要求之一。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语文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法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读书,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1.创设快乐的学习条件。对于小学生来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利于他们在宽松和谐中提高学习兴趣。一是营造快乐的教室环境,可以通过教室的布置整理和利用黑板报等方式。二是精心设计各种教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2.创设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案。经营课堂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千万不可牵着学生跟着教案走,而要实现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时时调整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走向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装的不是教案,而应该是学生。因此,首先是要选择贴近学生的教学提问。门槛过高的教学提问,只能构成学生思维的障碍,只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痛苦,反之,只有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提问,才能帮助学生进入“跳起来摘桃子”的快乐境界。其次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学习疲劳时,在学习精力分散开小差时,我们应采取的不是大声训斥,而是因势利导,将不利的教学因素化解为快乐有效的教学动力。如有这样一个教学例子,那是一节公开课,正在聚精会神学习的学生被外面低空飞行的飞机轰隆声吸引,学生们有的低声议论,有的下位趴窗而望……性急的老师大声呵斥学生,一个个将学生拉到座位上,可是拉了这个又跑了那个,整个课堂一塌糊涂。试想,如果执教老师冷静一些,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调整教学设计,趁机让学生观察飞机,通过谈话让学生在快乐中回到课堂,相机设计其他教学活动来化解教学危机,岂不更好?
三.培养习惯,提高能力
语文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按流程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上新课前应让学生先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对文中生字、新词查字典,对不懂的句子和问题做上记号。
教学时,我让学生带着不懂的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文中找答案。课后习题一般侧重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做练习。讲练结合,读写结合。如理解词语,句子等;也可放在讲读课文之后来处理。造句,背诵,在讲读过程中要达到理解到位,有意识的体现渗透,为学生独立做练习奠定基础。如在学习《北京亮起来了》这一课,我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即让学生自主读文,在读课文过程中借助书中的文字注音或工具书(字典)进行自主识字,在自主读文的过程中去认识生字,为了检验学生生字认识的准确性,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开展生生之间的第一步纠正字音,认读生字的过程,再进一步在全班展开“我把课文读正确”的展示活动,为认识生字打下了坚实基础。正因为如此学生在把课文读正确时就已经达到了认识生字的目的。为了使学生在每一遍的读文中,都能对生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让学生把生字涂上显眼的颜色,由此,运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心理学原理,让学生反复在读文中感知生字的字型。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借助思考题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借助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字体规范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长期坚持训练,学生就会形成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想、眼手俱到的良好习惯。因为习惯就是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是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提升的。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心理学》(钟为永著 1998年8月第一版).
[2]《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感悟与创新》王剑制著.
1各食堂对食品原材料的订货情况,此种订单能为多少人提供什么程度的可口饭菜?
对于大宗的食品原材料的采购,都由中心主任级的领导亲自主抓并考察供应商的货源,看其是否属于教委准入的产品、各种证照是否齐全。如精粉、大米、各种副食等食品原材料,严格把关、过秤称量是否足金足两,基本做到发到各个食堂的食品原材保质保量。这样既有利于规范食堂成本核算的程序,同时做到真实准确地反映食堂的经营成果。
2从食品卫生法及营养学角度学来看,饭菜的品质是否安全及其品种结构是否合理?
饮食中心设置了食品化验室,配备了专业的化验设备。有着丰富经验的、具有食品卫生专业技师资格的领头人带领的专业化验小组。一切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对食品原材料进行了统检与抽检的具体细致工作。并及时将检验结果直接向中心主任汇报,同时针对饮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向中心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饮食工作的达标提供基本数据。
3从食品原材料的采购及供应角度来看,按着各个食堂的订单要求是否达标?
某些食品原材料的库存情况及是否保证在保质期内使用完?
严格遵守并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杜绝发霉变质的食品原材料采购入库。对出入库的每项食品原材料进行检斤、验质,然后再做出入库的账务处理。这就需要对库配货的食品原材料制定一个库存的上下线标准。既能保证对各个部门食品原材料的供应,又能保证所供应的食品原材料新鲜的品质,既可以避免食品原材料的积压与浪费,又便于每月末的库房盘点。
4为了保证各环节饮食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规范物流管理系统账务的操作流程
在入库单格式的规格、有效期处,按实际情况敲上真实的数据,使下一步的的工作,即针对各个部门的出库工作有据可查,确保后续环节食品的安全性得到具体的保证。
5经营环节在量化方面的体现,为领导的监督工作创造了便利条件
通过综合查询各表中其中一表的部门效益核算报表(组汇)中,可以查到各个食堂的由食品原材料创造的效益。领导可做横向与纵向的数据调研:取同一时间段多个食堂的数据进行比较;取同一个食堂不同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比较。便能得出一个饮食中心各食堂运转经营的发展趋势图来。但这就要求各部门把按实际发生的各种数据及时录入软件,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纳入饮食中心系统的各个食堂的食品原材料效益核算报表,即一个总观饮食中心包括各食堂数据的食品原材料效益核算报表。那么,中心领导随时掌握各个食堂动态的经营状况便是易如反掌的事。
6数据测评、数据分析、数据报告的形成,对于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每月末从物流系统综合查询功能中的各种报表中,提取各项数据形成一个涵盖多部门、多项数据的综合分析表供领导参考。此表包括三个中心库在本月内采购食品原材料入库的金额以及三库在本月内采购食品原材料入库的合计金额、出库给各个食堂的食品原材料的金额以及三库出库给各个食堂及其他67家多种经营窗口的食品原材料的合计金额、月末库存金额以及三库的合计金额;八个食堂各自在本月内调拨入库金额以及八个食堂在本月内调拨入库的合计金额;八个食堂各自在本月内各项支出(食品原材料支出、劳保炊具等支出、卫生保洁支出、维修支出、工资水电煤气支出)以及八个食堂各自在本月内各项支出合计金额,八个食堂各自在本月内的账面库存额、实盘额、盘盈亏额以及八个食堂各自在本月内的账面库存额、实盘额、盘盈亏额的合计金额,八个食堂各自在本月的利润、利润率以及八个食堂在本月的总体利润及利润率。以管理软件提供的报表数据为基础,形成了为领导们提供的纵观预览在饮食中心管理范围内的各个部门运营、经营状况的一览表。在管理软件中提取数据的报表有:部门入库单报表(分为汇总、单品汇总、食堂、进货渠道、按类);部门调拨入库统计报表(按类);部门出库单报表(分为汇总、食堂、按类);部门库存报表(按类、明细);部门原材料消耗表,部门原材料供货报表;多个部门情况反映在一个报表中的综合报表有:部门效益核算查询;部门入库单查询;部门出库单查询;部门出库单汇总查询;部门调拨入库统计报表;部门库存报表-按部门。通过以上报表的资料,可以截取任何一个时间段的数据,对各种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就能测评某一部门在某一时间段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形成一个完全由数据表达的数据报告。例如:若查某些供货商在某一时间段的供货情况、商品价格、各个中心库在某一时间段的采购进货量、调拨出库量,各食堂在各中心库的调拨入库量、以及各食堂所消耗原材料的支出情况等,都可以在综合查询的报表中查询得到。再将某一时间段的低值易耗、劳保、炊具、维修及人员工资、一线人员工资、科室管理人员工资、收入等各项的数据录入固定表中,就能得到一份某一时间段部门原材料、库存状况及各食堂原材料投入产出对比状况的综合效益报告表。当然如此高效率的软件环境,离不开饮食中心领导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重视,因为只有具备科学管理理念的领导做领头人,才能产生行之可效的管理方法并得以实施。在食堂经营上开发新渠道,采用有经验的老人帮带新人的做法,得到了初步成效。
1 任务设计阶段
1.1 学生分组
为便于任务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将学生分组及角色分配。每组指定一名负责人(组长),在任务中模拟部门经理,其它角色分别称为职员A、B、C、D,在不同任务中对应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小组的规章制度,明确各人的责任义务。
1.2 任务设计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任务的设计是关键,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任务设计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尽量做到全面覆盖课程的内容,突出重点和热点,处理好重点和热点间的关系。
以“物流运输方式决策”任务为例,该任务是“江苏省对外经贸股份有限公司将一批货物从南京运至上海仓库,再分别运往国外其他城市(德国法兰克福,肯尼亚蒙巴萨 )”。
首先,我们提供一个真实的公司“江苏省对外经贸股份有限公司”,学生模拟该公司的物流部门。组长的职位是该公司“物流运输部经理”,其他成员的岗位是该物流部的“运输管理员”。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让学生体验身在职场的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在该任务中,物流运输经理负责任务分配、监督、检查、考核;其他运输管理员分别负责运输方式的选择、承运人的选择、完成货物运输的操作流程以及配合财务部完成运输费用的结算工作和配合销售部完成对合作企业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这些任务基本上覆盖了课程的内容,把一个整体的大任务划分为几个具体的小任务,也考虑到了任务的可操作性和任务设计的受益面。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这些小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体会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最后,任务设计要给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在该任务中学生可用不同的方法,或采取“陆海联运”或采取“铁空联运”,学生采用不同的指标选择不同的方式,得到不同的结果。
2 任务完成阶段
一个好的任务设计,还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组织、实施来保障最终效果符合设计的初衷。首先,学生分析教师布置的任务,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和所要达到的训练目标。
其次,“经理”根据对团队成员的能力、兴趣和个性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把大任务中的小任务具体分配到每个成员,制定学习计划,结合老师提供的各种任务表格督促和检查小组完成任务的进度和质量。
该阶段工作可在课上或课余时间完成。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通过老师指导、网上学习、向自己身边亲朋好友求教、向物流公司电话咨询实地交流等立体式多元化互动来获取相关的知识、经验。经理除了领导、整合小组的工作,还要对小组成员平时的表现和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记录、总结。教师适时地鼓励、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法,相互争辩,取长补短,完善知识结构,把握任务的内容、进度、方向,培养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3 任务展示阶段
该阶段检查任务完成的质量。每组学生的任务完成后,按照要求形成完整的电子文稿,既包括实施计划、程序和过程,也包括实施过程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首先,各组派出代表利用多媒体ppt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和说明小组任务的完成过程和结果。为使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任务的实施完成,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好演示讲解的准备。该阶段能锻炼学生的勇气和胆量,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潜在职业能力的培养。
其次,小组自由质询,生生互动。汇报完毕其他组学生就该组的展示进行自由质询,这个阶段是一个学生再学习的过程。要营造民主宽松的气氛,要求和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大家共同探讨。
最后,教师点评。老师可从专业能力目标、知识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三个方面对该任务完成情况做点评和总结。将各组完成任务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不足进行交流。老师要肯定大家的努力,提出不足和改进的一些建议,点评既要让学生有成就感,培养完成下一个任务的信心,也要让他们看到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完成其他任务时避免重蹈覆辙。
4 任务评价阶段
考核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评价和考核应符合以突出职业能力为本,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教学任务要求。将过程性和结果性考核统一起来。
首先,制定科学的分任务评价标准。每个具体任务要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制作分任务评价表。将该表分发、告知学生,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依据这些指标进行自我评价,适时修正任务的内容和方向,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的过程。
其次,制定科学的综合能力评价标准。评价不仅要有对完成成果的评价,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进行评价。制定总评价表,设定指标权重,通过分析各个小组经理完成任务的记录报告和学生的反思小结,结合老师在平时教学中的观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全方位评价。
《物流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实用性和应用性。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企业组织管理能力、计划管理能力、经营决策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物流企业客户服务能力、管理沟通能力和成本管理能力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以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和发展空间。
二、《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不清。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有些定位为物流管理的课程,有些定位为企业管理的课程,不同的教师根据自身理解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课程定位与教学。
(二)课程内容混杂,缺乏实用性。《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的内容是物流管理的内容,有些是采用企业管理的内容,根据教师理解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混杂。而随着现代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综合性物流企业的特殊性和企业管理共性的教学内容比较缺乏;同时,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
(三)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涉及的概念、原则等相关的知识非常多,因此许多院校在教学中通常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容易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四)高职院校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教材缺乏。目前市面上在售的大部分是《物流管理》和《企业管理》类的教材,适合高职院校《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材非常少,只有寥寥几本,而且都是2008年之前出版的。高职专业教材的内容应当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必须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选编,既不能太深入,又不能太肤浅,应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流企业管理技能。
三、《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分析
(一)课程目标。职业教育是与企业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就业教育,它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直接为企业输送实用性技术人才。从这一角度上说,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企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高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应按企业需求的模式来办学教学。高职《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目标的设定应该面向整个职业,要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
(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前提。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课程开发和教学方法应该围绕毕业生的就业来展开。根据中南部区域经济对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特点,应结合物流学生和企业管理课程的内容与特点,设计教学一体化方案,开展课程社会实践,努力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但许多学生没接触过企业,对物流企业管理没有具体认识。在教学中就需要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到教学实践基地实习、与企业主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对管理物流企业的认识。通过组织课程社会实践、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工作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