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教学活动设计从学生兴趣出发
教学活动设计应从学生情况出发,对学生的兴趣和心理充分了解,从学生感兴的事物出发进行设计。让学生能够“自我实现”是教学活动设计的一个目标。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考虑其中。美术教学中,兴趣有利用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的渴望,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设计中,能够引起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学习情境都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会自主的进行学习。在进行美术欣赏课时,关于《红色记忆》这幅作品的欣赏之前,给大家播放了一首《红色娘子军》,美术课上听歌?学生会感到惊讶,兴趣会被很快激发,投入到课堂上来。
这首曲子让人感觉到磅礴的气势,浑厚的声音和逐渐增强的旋律使人们感觉到女人们在面对恶霸的时候,即使再辛苦再有危险,都要向着光明永往直前,跟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决心。歌曲的题材和美术作品《红色记忆》有着相似的题材,让学生通过对歌曲欣赏,来感受美术作品:它的色彩凝重,用笔粗放,运用对抗争恶霸的决心和勇向直前的的精神进行表现,这些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美术作品的赏析,明白了绘画和感情之间的关联,绘画对他们构成了诱惑,之后便可以讲一些作品的艺术风格,以及色彩和造型的特色,学生的感情培养起来了,这样也就会主动地聆听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逐步得到培养。所以在美术教学活动设计时,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得到提高。美术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世界逐步认识,感知,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会受到影响,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展现,引导学生发挥热情,进行创作,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能够逐渐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因此在美术教学设计中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学生兴趣的激发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设计中应建立师生关系的平等观念
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使课堂气氛融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美术教学设计中,应考虑到现在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美术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要善于鼓励和支持学生个性的发展,让课堂充满人情味,使学生的精神条件也得到完善。例如,在设计《我为校园添置色彩――校服设计》的教学时,首先让大家通过多媒体设施观看几组校服的样式和校服设计作品,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校服作品进行赏析之后谈论自己对校服设计的设想,并进行自己创作。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校服设计的色彩、款式、面料进行分析总结,进而让学生自己设计创作校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不断的加强,校服的设计对学生审美能力也具有推动作用,每天都要穿着校服走进校园,因此,漂亮的校服设计也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设计出漂亮的、自己喜欢的校服。教师在对学生设计的作品进行点评的时候,对学生多鼓励,即使是画的不好的作品也要多表扬,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在这个评价环节,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作品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对比,取长补短,可激发学生创作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平等,师生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沟通,课堂教学不在使“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师生之间相互帮助,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因此,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师生平等观念对初中美术教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对课堂、教师的尊重得到改善,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广泛,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加倍自信,充分的实现自我。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氛围中更轻松的进行,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所提高,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得到加强。
三、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设计应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提高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设计中,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这一规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感到学习没有负担,因此会享受这种学习的感觉。学生的学习评价中,我们应多设计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能够看到对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明确自己要达到的下一个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最终将自己的不足之处改进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我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美术学习,如果学生自身都没有兴趣,被动接受知识,只会对教学效果起到反作用,影响教学效果。由于对某种事物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被激发,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的研究思考,进行创造性学习,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在创造性学习中,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提高。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初中美术教学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四、结语
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活动的合理设计与安排,能够使师生课堂关系更加融洽,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实践能力也在课堂上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使用,使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也得到发展,学生和教师的整体素质都能够有明显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罗才泉.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0).
一、一个中心
“人与生活”的一个中心即围绕“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进行美术教学探索与研究。学校生活,是农村初中每个学生最有体会的生活经历,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美化寝室的应用设计,是以现有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为物质基础的整合改造,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品味;社会生活,是以学生较熟悉的文化生活延伸到将来必将参与的社会经济生活,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认识生活的心智,提高人文素质和生活品味。整个设计教学的思路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引入商业美术模拟实验教学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同样也适合设计欣赏教学的建构。
二、五个要素
为了体现以生活为中心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本人设计了“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主动评价——合作学习研究”五个基本要素。整个教学模式遵循生活(素材)创作(设计)赏析(作品)的过程步骤,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对上述环节运用有所侧重,并可以适当地调整与增减。
1、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重要的心理成分,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倾向,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没有学习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因为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2、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
结合实际生活既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理念,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理念。本要素是在师生广泛搜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开展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针对生活素材进行处理,建立师生素材共享,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信息库。
3、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
要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引发关于艺术与生活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列举社会生活中的例子,展开辩论、讨论,进一步拓展思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美术设计可以利用特定的电脑软件来制作,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为美术课堂提供了空间,更便于教学。
4、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
美术设计课应充分调动中学生热衷于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好想好动的天性,使学生主动进行创造,设计出符合青少年和时代特征的作品。要依据学生所感知的生活、审美情趣以及学生所理解、掌握的美术知识,提供典型的、与学生生活较贴近的设计师作品,从多角度探究作品成功的原因和规律,找寻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来源。
关键词:美术基础教学;艺术设计;重要性
1 美术基础课程简介
美术基础课程主要是针对广告、会展、环境、工业、服装等实用美术的特点,从造型、色彩以及构图等方面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一些诸如美术视觉表达的基础训练,以便能够提升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们对视觉审美的判断和鉴赏能力,掌握并且理解一些基本的美术表现技巧。美术基础课程内容包括绘画基础练习、绘画艺术资源借鉴及题画稿创意表现三个方面。其中,素描与设计素描是我们培养造型能力的基础训练,学生往往会觉得有些单调,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它用单一颜色来描绘对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是通过形体、结构、比例、线条和明暗等造型因素的综合运用,将内容形式和手段揉和在一起来表现对象的方法。素描属于心灵,色彩则属于感官。色彩与设计色彩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们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色彩关系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应当在课程中将传统写实色彩、装饰色彩和创意色彩有机结合。既不完全否定传统的写实色彩,也要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视觉语言是由视觉基本元素和设计原则两部分构成的一套传达意义的规范或符号系统。其中,基本元素包括:线条、形状、明暗、色彩、质感、空间。我校在视觉语言课程的设置上分为视觉语言一和视觉语言二,囊括了三大构成的基本内容。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由于视觉语言的教学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学生对于基本理论和规律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设计法则缺乏必要的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运用探讨式、启发式、发散式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图片展示并与专业方向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2 艺术设计专业简介
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是很长,在全国的艺术设计院校或者开设艺术设计的综合大学中来看,很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艺术设计的核心是对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所以对于艺术设计的教学中都要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课程设计。艺术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艺术设计学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和文博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编辑、创作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艺术设计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艺术设计理论思维能力、造型艺术基础及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现状并达到进行艺术创作的基本素质。当然,艺术设计专业想要培养出的人才还是需要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否则,就算是会再多的理论知识,也都是纸上谈兵而已。可以说,所谓的艺术设计,重点还是在设计上,而不是所谓的将书本知识背得滚瓜烂熟的“书呆子”,相信企业也不需要这样的员工。因此,尽管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往往不被很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所重视,但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方面,仍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与改革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美术基础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美术基础教学一直以来都受到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重视,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美术基础教学也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以及多年从事美术基础课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教学师生观念、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从师生观念上来说,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从教学内容的准备、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方面注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反应并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努力增强师生互动。同时,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美术基础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不应把美术基础训练当作跨入大学的敲门砖,而是将其作为美术工作者提高艺术表现力和增强艺术语言感染力的重要积淀过程。从教学内容上来说,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前苏联的美术教学体系对我国美术基础教学的影响深远,具象、再现以及完整呈现似乎成了一层不变的标准。但在今天看来,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新性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虽然不外乎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内容,但应当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如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偏重造型能力、速写线描表现能力的教学;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多进行空间界面和空间中各种物体之间的视觉关系表达能力的教学,综合应用平面、色彩、立体三方面的知识进行创作。
4 美术基础教学对艺术设计学生作用及影响
4.1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可以说,美术基础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方面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还会让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一个新的台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让学生长期在美术基础方面进行学习,那么就会有利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们的艺术创作,不但如此,还会使得学生们变得更加喜爱美术这一类艺术门类,同时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美术基础,对于自身的美术基础加以提高,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当然我们也足够相信,学生们能够凭借他们自己的努力,去赶超一些在他们前面的人,使得他们自身得以提升,让自己的水平越来越高。可以说,美术基础并不仅仅是基础课程,而且还是我们从事美术道路上的垫脚石,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可以说,是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所必不可少的。
4.2 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很多人都不理解美术基础为什么能够提高设计水平,其实很好理解,如果一个人具有坚实的美术基础,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人具有了稳定的画功和很高超的欣赏能力,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够忽略掉美术基础教育,只有把好美术基础教育,才能够更好的设计作品,从而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可以说,只有从事艺术设计的人拥有了坚实的美术基础,才能够更好的设计出作品来,相信我们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们也希望自己的设计水平能够有所提高,所以说我们就要更加重视美术基础教育,这是每一个从事美术教育的人都不能够忽视的。
总之,美术基础教学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虽然教学的过程或许略显枯燥与乏味,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但让艺术设计的学生们真正的喜欢上美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艺术设计专业更好的驰骋。
参考文献:
[1] 杜纪海.浅议美术基础在电脑设计中的作用[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2] 周建,严明.美术基础在电脑美术设计中的重要性[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 席跃良.色彩与设计色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中美教材;概率初步;习题设置;认知水平
文章编号:978—7—80712—971—4(2012)01—086—03
教材是体现课程标准理念、目标和内容的载体,直接承载课程计划的实施[1]。中国实施新一轮数学基础教育改革,数学教材改革的成功与否,这关系到整个素质教育的成败。教育改革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借鉴异国的成功经验很重要。美国的数学教育与我国有很大的不同,各州的教材都不相同,并且都有其独特性。因此,研究美国的中学数学教材对中国中学数学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习题是中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数学教材编者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要求,所以对习题的比较研究更有必要。中国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将“统计与概率”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4个学习领域之一,概率内容首次进入中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之中,初中数学教材中也是第一次出现概率内容,这个变化值得数学教育者的注意。为了更好地深入理解这个数学教育的变革,借鉴其他国家初中数学教材的成功经验,本文进行中美初中数学概率初步题目设置及数学认知水平的研究比较的必要性就显而易见。
为此,笔者选取概率与统计专题之一“概率初步”部分进行比较。中国初中数学教材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3](以下简称《课标数学》),美国初中数学教材选取影响较大的出版社PRENTICE HALL的关联数学教材《How Likely Is It》[4](以下简称《美数学》)。《课程数学》中的概率初步内容集中在9年级上册第25章“概率初步”中,包括概率,用列举法求概率,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等三节。《美数学》中的概率初步内容集中在六年级第6单元“可能性是多大”中,该单元包括概率的初步了解,关于概率的更多实验,用圆盘预测概率,理论概率,分析游戏中的概率问题,更多关于游戏中的概率问题,概率与遗传学等七节。
一、中美教材中题目设置比较
(一)题目类型及设置思想比较
通过对中美教材概率初步内容题目的比较我们发现:
(1)题目设置的类型
《课标数学》中关于概率的题目有练习题,习题,复习题,还有数学活动。《美数学》中关于概率的题目有练习题,习题,数学反思,复习题,单元测试题。这些问题的设置,类似的是都以数学问题为背景和实际相联系,题目都分为三个难度不同的层次: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课标数学》中的“数学活动”和复习题与《美数学》中数学反思相对应,都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题目,虽然名称不同,但属一类问题,因其都安排在章节最后,所以本文中我们将其归为复习题。
(2)习题设置的思想
在概率初步的内容中,中国教材在每个知识点后均配有相应知识点的练习题和习题,并按照难度、层次和对知识点的考察的不同分为:复习巩固、综合应用和拓广探索。这些习题考察本节知识点或曾经学过的知识,如:请指出在下列事件中,哪些是随机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随意翻到一本书的某页,这页的页码是奇数,这里的“奇数”就要用到学生以前学到的数学知识。
本章复习题是对本章知识点的综合考察,对知识点考察的方式分为复习巩固、综合应用和拓广探索,而主要考察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这部分习题更复杂,综合性更强,如:同时投两个骰子,求点数的和小于5的概率。这个题目首先考察的是两个骰子而不是一个骰子,再者是两个骰子点数的和,而不是一个骰子的点数,最后点数的和不是哪个具体的数字,而是小于5,这样就包括了2,3,4这三种情况。从此题可以看出《课标数学》中概率初步习题的设置是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先对各个知识点一一突破,然后再把各个相联系的知识综合到一块。
《美数学》在概率初步这个内容中同《课标数学》一样在每节后面均配有该节知识点相应的练习题,不同的是美国教材中似乎没有像中国教材那样有明确的例题,而是在一小段故事或游戏的情景下设置几个问题。如:Problem1.1,Problem1.2等。这些问题解决办法是通过一定的实验得出答案的,促使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更直观的获得知识。这些实验操作性强,能够在课堂上解决,设置比较合理。在每节问题后还有Problem1.1Follow—up这样的随堂练习,根据题目的要求,或是要求分组做实验,最后全班汇总实验结果来解决,或者和老师集体讨论,或者分组讨论,方式的选择依题而定。另外在每节的后面都有应用、联系、拓展三类题,这与中国教材中每节的习题相对应。
在复习题上,中国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结束后有一个总复习题,复习题也是按习题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个部分和层次,而美国教材在每节最后都有一个Mathematical Reflections,通过这个练习,它帮你回顾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并要学生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写在自己的日志上。中国的教材在概率初步内容中有“思考”,这与美国教材中“Think about this!”,Did you know?”是一致的。
(3)课堂引入的设置
在每节课引入情景的设置方面,就概率初步这部分内容而言,中美教材都采用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的问题和游戏引入,这种方式使问题设置合理、自然。之后介绍新知识,并根据知识的难度逐渐深入,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既符合学生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又使知识之间连贯逻辑性强。
(二)题目数量的比较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造型元素;平面构成
“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绘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任何人都可以表现自我精神的‘场’,是人生命的自由表现。”笔者时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的学生。
作为一名职业中专的美术教师,笔者从事专业教学十几年,深感从事教育工作难,从事职业教育更难。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学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着新的教育方法,下面是笔者对职业教育中美术专业教育、教学的些许体会:
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笔者认为存在以下两大难题:
首先,生源不稳定、学生素质参差,易发生突发事件,教育管理难度大。
其次,在教学中学生引导专业方向难度大,与文化课相比,专业课无章可循、无规可依。
这是目前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因而相应的增加了管理和教学的难度。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目的,笔者做了相关的尝试:
一、尊重每一个学生,树立学生自信心,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职教工作者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到和蔼可亲。教师的尊严不应该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老师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我们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心灵,着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要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
教师的尊重与鼓励,能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消除其因选择职业教育而产生“低人一等”的情绪。充分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欲望,加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亲其师”是“信其道”的前提,让学生相信自己是可塑之才,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定势。
入学伊始,学生与笔者沟通时常流露出消极的想法:“老师,我们还能行吗?您不会白费劲吧,我们将来还能做什么?”望着学生充满着希望却并不自信的眼睛,坚定地说:“放心吧,你们每个人都是没被充分发掘的宝藏,拿起画笔,自由地画吧!”就这样,学生们将信将疑地上路了。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采用合理教学方法;构建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习热情。
美术专业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职业教育中的美术教学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美术设计人才,所以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致关重要的。在专业课程中,设计基础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也是训练学生设计思维最有效的课程之一。我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想法及要求,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总分总三步学习法:
1.总体定位临摹示范
选择一些有针对性训练目标的优秀作品,通过讲解、欣赏,感染打动学生,激发他们的临摹热情。临摹大师作品,解决了学生不知如何入手的难题,同时导入高品质的艺术作品,给学生定位一个高起点,在自然接受的同时,学习借鉴作品的精妙之处。第一阶段的训练目标——熟悉装饰化语言,学习平面造型元素和装饰色彩知识。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注重教师恰当的示范作用,强调动手实践。
遵循美术直观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特点,在课堂上教师恰当的面授示范尤为重要,在示范过程中,把握好示范的分寸,莫让学生将示范当蓝本,亦步亦趋条条框框,那样就违背了启发学生的初衷了!提出绘画表现的重点难点后,引导学生入门,示范要点使学生信服,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学习任务;在完成前一阶段的分布练习后再递进加强练习难度,如此知识技能的练习环环紧扣、循序渐进,就能扎扎实实的地完成教学要求。
2.短期分部练习
把临摹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逐个逐步、由易到难分步训练,化解分散技能难度,使学生有接受学习任务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第二阶段训练目标——绘画基本技法练习以及平面构成基础的训练。
在这个阶段笔者特别注重作业直观展贴点评
这个环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作业是衡量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一把尺子,美术专业作业最能直观的体现画面中的造型、 构图、 结构、 色彩、技法等绘画要素。展贴点评就是把学生的作业张贴在教室的黑板或四壁,在课堂上和学生互动评析,作业中存在的优劣一一解析,引导学生客观的互评,发表对自己及其他作品的独到见解,挖掘学生的潜质,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鼓励其结合自身优势发挥想象大胆表现,使学生主动的、潜移默化的汲取专业知识,培养创新素养。解决了教师传统的评判作业的局限,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会更加投入,互相交流并且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往后的学习中就会有的放矢,能最大限度的高效达到教学目标。
3.汇总性的定期举办教学阶段性画展
通过作品展示、反馈教学成果,让学生享受绘画的乐趣,体会被认可的成就感,再次强化学生主动意识。随着学生绘画的素材及经验的积累,学生已不满足重复别人,有了创新意识,有了表现自我的要求,根据每位学生的自身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选择适合的绘画风格,使学生焕发创作激情。第三阶段训练目标—开拓学生设计思维,运用设计视觉元素、规则,有机地将课堂教学与设计创新紧密结合。实践论证,这种教学思路较好地完善了专业教学的实用性、连续性和渐进性。多年来,本专业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专业技能过硬,基本素质全面美术专业毕业生,他们在各个专业行业,学以致用,发挥着良好的社会效应。
我国人口大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就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再次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作为新世纪的职教人,我们有责任把握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根据我国教育发展“三步跨越”和人力资源的“两次提升”的战略构思,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积极努力地培养社会认可度高、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出力献策,为推动职业教育无悔奉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色彩语言;传统色彩语言;创新实践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7-0145-03
Basic and Generic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of Art and Design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y on the Architecture of Color Schema Language System
LI Song-lin(Fine Arts and Design School of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Xiaogan 432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 cards and frameworks the visual schema language of color language system and proposed " the color of art is the color of emotion" 、”the language of color and black and white schema language come down in one continuous line” ,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tent of the framework.
Key words :color language; traditional color language; creative practice
Internet :.cn
基于“美术与设计专业间基础性与共性”的色彩语言体系研究,对传统色彩知识进行了更新,内容由色彩语言的概念、发展、要素、创新实践四部分构成,其思路与黑白图式语言相呼应。简析如下:
一、色彩语言概念的更新
“色彩”从字面角度的理解是极富心理情感的词汇,非常抽象;从科学的角度体现的是色彩与光源的密切关系;而从“视觉”的角度,体现的是色彩与情感、视觉图像、材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黑白图式语言主要是对形与单色的分析,那么色彩图式语言主要是对形与多色关系的分析,即“色彩图式语言”研究的是“彩色”的点线面关系,好比是学习如何给“点线面”搭配彩色外衣。
对于“学习色彩语言目的”认识的深度,决定了我们相应的学习方法及措施。如“应试目的”与“能灵活运用与表现”分别对应的方法及技能是截然不同的。从学科的更广阔、本质意义而言,学习色彩语言目的是为了我们能灵活的使用色彩!
为更好使用这一特殊的视觉语言,我们须涉及多种关系研究,如:色彩与情感,色彩与视觉形态,色彩三要素,色彩与物体结构、空间,色彩与材料,色彩与环境,色彩与生活应用的关系等。
虽然学习色彩语言所涉及的关系众多,但作者以为首先得有以下认识:“色彩”与“色彩图式语言”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前者语意倾向物理光学中的客观色彩,后者内核是“色彩与情感”的关系,属于视觉图式语言研究范畴!
二、色彩语言的发展
色彩是文化演变的象征符号,也是最醒目的视觉语言。中国现代色彩语言主要由以下两方面构成:
(一)中国传统“五色”理论起源于古代 “五行”思想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f氏,生黄帝、炎帝……异德之故也”,是最早记载黄帝、炎帝诞生地的史料,我们从中可见中华民族“黄”“红”色彩标记的起始时间。《黄帝内经》作为中国的医之始祖。虽然难以考证其成书时代(相传为黄帝所作、后世公认此书成型于西汉),但溯源崇本之意是非明确的,其中理念显然是五行思想的体现。五行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核心文化,五行的五德轮回影响着各朝代的君主治国理念、百姓的生活习俗等各方面。
通过纵向的色彩历史比较,我们会发现五行对应的五色“青、红、黄、白、黑”居然与今天印刷与颜料色彩(印刷四色及三原色)中的物理原理基本一致,这绝非历史的巧合!由此我们可将“传统五色”作为开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门的一把钥匙,即中国传统色彩背后丰富的文化寓意。故色彩是文化的象征,想了解传统色彩应先了解其文化故事。
(二)中国现代色彩理论来源于近代中西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随着18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揭开光色之谜,19世纪印象主义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进一步推进了色彩学的发展,20世纪初色彩学理论逐渐成熟(其理论代表是A・H・孟塞尔色立体和W・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系统)。包豪斯学院在色彩学发展的基础上整合并形成了特色的色彩构成教学理论(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国内)。
21世纪初,喷绘打印技术、数码影像技术的发展,更进一步推动了我们对客观物理性色彩量化、系统化的掌控能力。
结合以上两方面的知识,我们可获得这样的理解:
“中”色(中国传统五色缘由)帮助我们更好知“情”(色彩象征性)。“西”色(西方色彩构成原理)帮助我们更好知“理”(光色理论)。
三、色彩图式语言要素的扩展
(一)情感要素
心理学中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并细分了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如喜、怒、忧、思、悲等;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如爱情、幸福、厌恶、美感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主观意识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必定对应着某种特殊的客观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这种特殊的客观存在。
从色彩语言的角度来看,其“色彩”是人主观心理情感的反映。人类情感本无色彩,只因艺术的作用让丰富的、不可见的精神世界转化为清晰、可视、易读的色彩物质图像。
由之可见,分析与体验情感要素尤为必要。
(二)光源要素
因为有光,才有视觉上的色彩。大多数时我们在自然界中看到的大部分物象色彩都是因为反射光或透射光的作用。
对光源要素作一定分析,有助我们了解不同知识领域色彩的构成及应用的异同。如颜料与印刷与中国传统五行文化中的色原理相同,包含相同的三原色:青(Cyan)、品红(Magenta)和黄(Yellow),计算机与光源中的三原色理相同:红(Red)、绿(Green)、 蓝(Blue)。在光的原理中CMYK模式与RGB模式本质无区别,只是产生颜色方式不同。
不同时代背景下光源的本质虽相同,但科技的发展使工具材料发生了变化,光的来源方式也就不同。显然,光源是色彩语言中的重要要素。
(三)构成理论要素
科学促进了我们对物理色彩知识的了解。如何选择、调配更合适且丰富的色彩,犹如在积累语言的词汇量,它将帮助我们扩大词汇选择的范围。
自20世纪80年代始引入国内高校的色彩构成教学理论意义非凡,但也不乏弊端:其一,当时理论过于理性机械,理论与实践之间缺乏灵活转换措施;其二,时至今日国内不少院校仅作设计类专业所属课程设置;其三,未能与时代学科的发展同步。不同时代、环境影响色彩语言的因素也不同,以往的色彩构成因素仅限于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关系探索,情感体验、材质等因素被忽视。
“色彩构成”是现代色彩教学中不可缺的因素,对以往“色彩构成”理念优点进行吸收,对之弊端进行调整与弥补是色彩构成学科的前进方向。
(四)形态要素
“色”“形”相依!在视觉图式语言中,没有无色的形,也没有无形的色。形态要素是色彩语言中必不可缺的要素。
从纯粹意识的角度,“形与色”可以各自孤立存在,如“红颜色”一词中没有形态,“方块形”也不依色彩存在,但在色彩图式语言中“色彩”必须有清晰的范围。如着色的笔在物质空间上任意一点,均会留下清晰轮廓,即视觉中的形。
视觉图式语言的表现中虽然形色并存,但对它们比重关系不注意将会顾此失彼。如初学者在色彩语言的练习中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容易识别的物象结构与空间或其它关系上时,便已经偏离此时学习的方向。
(五)载体要素
色彩语言如同文字语言需要特殊的物质载体进行传达,如文字与不同特性纸张或其它材质的关系,没有这些相关载体要素,文字不可能产生。
不同语言的载体材料不同,载体材料之中有着许多确定与不确定因素,需要我们去探索实验。在不断的去载体因素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色彩语言”的表达技能也将随之提高。色彩需要物质的载体繁复众多,各材料载体有不同特性,所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载体进行了解与实验是必须的前提功课。
四、色彩语言表达方式的创新实践
怎样的思考方式决定了对应的表现方式。意象与结构性思维是中、西传统文化艺术中不同思维方式集大成的体现,与之对应的是相应的理论与技能,如谢赫六法对应的是写意技法,解剖透视学对应的是结构性绘画技法。在现今高校的色彩语言教学理念中理应对两者进行更好的融合与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即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同时文化是发展的,“发展”意味着传承与创新。人类“语言”也一直在发展,“色彩语言”同样如是。“对色彩载体进行创新思考、对传统色彩语言形式及内容进行创新实验”等均可构成色彩语言创新实践的方向及内容。
简而言之,“色彩语言与黑白图式语言应一脉相承”是一个上下文呼应的科学理念,将有助我们建构一个全面的视觉图式语言课程体系。
由于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与科技发展程度不一,所以人类对色彩的认识程度也不一样,在近30年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科技飞速发展,三维打印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时代背景中,“色彩”被我们更广泛的应用,社会生活中的色彩更加丰富,其本质也更加清晰,相较以前任何时代,“色彩语言”知识理应更容易被认知与掌握。
参考文献:
[1]大卫・科恩.英国设计基础系列视觉语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关键词:微课;美术;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03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024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与方式,微课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潜移默化地对美术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微课程作为翻转课堂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受到了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美术学科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改变美术教学方式,突出教学重难点,呈现方式更加直观,学生运用学习资源的途径更加便捷,美术课堂效率更高。
一、教师做好美术微课运用设计
初中美术学科中运用微课的关键是微课运用教学设计,教师只有精心设计,使微课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充分发挥微课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一)突重破难
微课在初中美术学科中的运用一个重要作用便是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因此,教师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取舍。微小是微课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微课的优势所在。微小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它教学内容的有限性,它不可能像完整的课堂一样具有足够时间与容量,因此教师必须要学会取舍,进行资源优化整合,抓住小的切入点,例如绘画教学可以运用微课就突出笔法教学,而不是面面俱到。教师只有善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微而完整
目前不少教师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时,对于微课的设计不够科学,突出表现在微课的不完整性,微课设计支离破碎,不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课”。美术学科中运用微课时,我们要发挥“微”的优势,把微课定位在“课”上。既然是课那么它就应该是相对独立的,具有相对完整的课堂结构。那么如何设计?微课在进入话题时,要做到简洁,言简意赅,不能洋洋洒洒,起步太远,否则会影响主体部分;微课主体设计要紧扣美术课题中心,突出重难点,重视启发与引领,适时点拨,以节省课堂时间;结束要简要地进行总结,以突出中心,保持课堂完整性。
(三)抓好节点
初中美术学科中之所以运用微课,是因为微课具有诸多的优越性,只有紧扣微课的优势进行教学设计,抓好微课运用的节点,才能突出微课的亮点。教师如果随意地运用微课,平铺直叙,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那么如何抓好节点?深入浅出、细致演示、动态呈现等都是节点,在美术教学难点抛出学生困惑时,是微课运用的节点;在教师演示不能细致入微时,运用微课是抓了节点;在教师不能直观形象地进行动态呈现时,运用微课是抓了节点;在学习内容单调枯燥、学生兴趣不浓时,运用微课是抓了节点。只有抓好节点,才能使微课成为刀刃上的钢。
二、教师做好美术微课资源建设
现代教育进入资源时代,“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一直是各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和绩效评价指标”。微课在初中美术学科中的运用如果没有配套的微课资源支撑的话,它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做好微课程资源开发。
(一)微课程规划
初中美术教师要根据美术教学的目标,做好微课程规划,尤其是微课内容设计,以及微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案、推进的思路等,要践行《美术课程标准》指导思想,突出美术教材体系,使之成为初中美术教学资源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微课程规划要体现出一定的开放性与可持续性。
(二)微平台建设
微课资源的开发需要群策群力,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共享、运用等需要平台的支撑。因此,微课资源建设不仅要做好开发的方案,实施的过程等,还要建设基于微课资源的共享与运用平台,以满足初中美术教师进行微课资源开发、交流、教研、互动、共享等需求,确保微课在美术学科中的运用。
(三)微模板设计
微课因其时间短、内容少等特点,微课模板的设计至关重要,它是发挥微课在美术学科中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微课与美术学科的特点,我们认为微课模板的设计可以围绕以下展开:导入新课、情境营造、知识要点概述、背景资料、重难点突破、教学反思、知识呈现、作业反馈等。
三、构建基于微课的美术教学评价
评价是促进微课在初中美术学科中运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微课日盛的今天,有必要构建基于微课的美术教学评价,评价要注意评维度与层面,力求多维度、多层面。
(一)微课设计评价
微课设计评价包括选题与内容、过程等。微课选题是否体现了微课微小精致的特点,是否切合初中美术教学的特点,小到具体到是否针对课时特点进行选题等;内容的设计是否科学,是否体现了美术教学的一般规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是否突出了美术教学的重难点等;过程评价主要评价教师入题是否简明扼要、快速,授课思路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完整等。
(二)微课技术评价
微课技术评价主要评价微课视频的规范性与艺术性。规范性是指美术微课视频在制作的过程中,是否符合视频制作的技术要求,播放是否流畅科学;艺术性性评价是高一层次的评价,它评价微课制作者在制作美术微课中表现出的独特艺术构思,它是否能够以更直观更形象的手段呈现出来,是否体现出美术学科的艺术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否带给学生以审美享受等。
(三)微课效能评价
关键词: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对策
初中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美术鉴赏课,同时美术鉴赏课也是开展初中美术教学的基础学科。初中美术鉴赏课有利于培养学生正常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能够唤醒学生的艺术细胞,让学生在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感受世界的美好以及艺术的感染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知和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一、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在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改变,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1.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组织形式
现阶段,大多数学校在开设初中美术鉴赏课时采取的组织形式都是课堂教学,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过课外教学。新课改对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要求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以及周边的艺术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学校只进行课堂内的教学很难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学生没有课外的学习经历和课外的作业,即使有的话完成的质量也不高。同时,因为学生的课外作业质量过低,很多教师也就自动地放弃了对学生布置课外作业。
2.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在初中美术鉴赏课这门学科上安排的教学时间比较有限,学生的美术基础又普遍不佳,无法像其他学科一样进行口头或文字方面的教学检测。实际上学生在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也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美术鉴赏教师对教学课时的安排不够科学合理,课堂上的作业学生不能随堂完成;其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现实的困难,比如对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理解不到位或者美术鉴赏课学习的工具不齐全;其三,学生对美术鉴赏课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也没有对美术鉴赏课给予足够的重视。
3.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设备情况
根据目前的状况来看,有一部分学校的美术鉴赏课教学设备比较完善,大部分学校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在专业的美术教室中进行美术鉴赏课,如果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室,就很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国画等传统美术课程的学习;如果没有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也会影响学生在美术鉴赏时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另外,也存在着教师对教学设备使用不熟练而不使用专业教学设备的情况。这些都影响了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以后不难看出,目前在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美术鉴赏课的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的学习领域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一,在美术鉴赏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进行语言表达和评论表述自己美术观点的机会;其二,很多美术教师对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更没有精心安排的教学设计环节;其三,学生在上美术鉴赏课时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临摹,机械地模仿,很少加入自己的想法;其四,学生的美术作品局限于课堂上学习的内容,缺乏趣味性;其五,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美术设计时,思维比较局限,缺乏创新性和知识性。
2.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
在美术鉴赏课的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对整个课程体系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无法按照新课改中对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要求来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其主要表现如下:其一,很多美术教师忽略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授课;其二,对学生的欣赏教学环节,常常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取代实际的欣赏过程,没有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其三,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联系实际生活,导致学生对身边的美术现象没有判断力,无法形成良好的鉴赏情趣;其四,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没有设置一些高质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三、改进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深刻认识到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对学生的意义以及深入分析了初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后,我们应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改进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1.提高对初中美术鉴赏课的重视程度
学校的支持和重视是提高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美术鉴赏课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以及审美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目前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学校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加大支持力度,保证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课时。另外,在美术鉴赏课的鉴赏资料方面,学校也要在图书馆以及计算机设备等方面满足师生的需求,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
2.加强对学生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教育
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知识有利于初中美术鉴赏课的顺利开展。由于目前很多学生在上初中以前都缺乏系统的美术鉴赏基础知识,所以学校在开设美术鉴赏课之前应该加强对学生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教育。比如让学生学习关于美术的概念、分类等美术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会用美术的思维来鉴赏美术作品,一点点地从初级学起,进而在美术鉴赏的道路上向前发展,提高自身的审美观。
3.提高美术鉴赏教师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美术 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15
美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部分人认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学习中来培养,其实在美术课程中也需要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其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才能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当前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和教师还没有认识到美术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美术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教学理念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各项机能处速发展阶段,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无限潜力。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美术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创新教学方法,从而通过初中美术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几点意见,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一、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制定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并且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对课堂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让美术课程能够与其他学科相互交融,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认识到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认识。此外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延伸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通过开阔视野能够激发其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进行拓展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把握分寸,进行合理的衍生和拓展,拓展的内容要与教师的教学内容具有相关性,不能偏离课堂教学的目标。此外,教师在进行拓展的过程中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视角的多样化来丰富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对学生的作品要以赞扬为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作品不满意,随口说一句“你这画的是什么?”很可能会在学生的心理留下很大的阴影,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此外,在进行拓展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好育人的工作,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尽快投入到学习中来,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更加直观具体的学习美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教学资源,诸如,多媒体设备以及美术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际的物体、教师本身的动作等等,从而营造美术课堂的氛围。这种具体课堂氛围的营造能够更好的启发学生,引起学生思维的发散,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在这种具体的学习氛围中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较高学习积极性的带领下,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学习,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进行雕塑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根据教材给学生讲解雕塑知识,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即使是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示相关的雕塑图片,学生也很难具体的感受雕塑。但是如果教师利用大自然的环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雕塑,相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雕塑环境,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选择准备好泥土,在课堂上进行雕塑作品的创造,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学生制作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考虑到做什么,怎样做,怎样来设计自己的雕塑,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同时也需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美术学习环境中,同时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通过相互交流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同时,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性格、爱好等等更加了解,有助于教师教学方案的制定,同时能够使得教学方案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真正做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选取生活中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加深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也能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进行有依据的联想和现象。美术作品的创造往往需要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熟悉的素材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素材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有所依据的进行联想和创造。
四、鼓励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