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服务心得范文

社区服务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服务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服务心得

第1篇:社区服务心得范文

南路西里社区共有3000多户居民,大多为民航系统家属宿舍,辖区内的各类服务商家有200余家。自从2010年街道建设“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后,两年多时间,南路西里社区党委一直深入居民家中摸需求,走访商家寻服务。最后,40个商家成了社区的服务商。

“巧大姐”帮老人充值

一张50元面值的手机充值卡就挣几毛钱,“巧大姐”费的功夫可真不少,但她从来不嫌烦,就图老人们省心。

“巧大姐”,是“巧巧书屋”的主人,周围的居民习惯这样称呼她。其实,巧大姐姓常,叫常琪敏,2008年在机场南路大街开了“巧巧书屋”,2010年加盟社区服务商。

20多平方米的巧巧书屋十分温馨,近2000册图书整齐地码放在书架上。卖书,是主业,捎带销售手机充值卡。退役的老飞行员喜欢看二战时期的书,常琪敏进货时忘不了这件事;匆匆赶去上班的青年人,留下钱款和写有电话号码的小纸条,充值的事儿就交给了常琪敏;一些飞往国外的空姐、飞行员话费不足了,打个电话过来,常琪敏一准儿给充上,相互间的信任让他们没有距离。在这儿充值的老年人,耳朵不灵,操作不熟练,往往不能正确充值,常琪敏便成了他们的好帮手。她为老人选择适合的套餐,帮老人充上值,反复讲解使用中该注意的问题。有的老人即使不是在这里买的卡,常琪敏一样尽心。

一卷小小的标签,体现着常琪敏的细心。有一天,北平里1号楼一位大妈拄着拐杖来买手机卡。常琪敏发现手机话费已过有效期,很是可惜。由此,常琪敏想到一个办法,为老人充值时在手机背面贴上小标签,写上到期日期,老人们就不会忘记使用期限了。如今,常琪敏每天都会为10几位老人充值,赚不了多少钱,但她说,大家在一个社区住着,就得跟一家人似的相处。

“凤鼎翔”里歇歇脚

“我在这里10多年了,大爷大妈把我当孩子,支持我的生意。现在日子好过点儿了,我少挣点,为他们付出一些是应当的。”说这番话的是“凤鼎翔茗茶”总经理缪青云。

缪青云温婉和气,1995年从福建来到南路西里社区开了这家茶叶店。她忘不了创业初期,在那个20多平方米的车棚店铺里,居民们对她生意上的支持,也忘不了社区居委会干部在缪青云遇到困难时给予的真诚帮助。缪青云经营有方,在外,有大客户;在社区,有居民们的好口碑,生意越做越大。加盟社区服务商后,缪青云更把回报社区、回馈居民放在心上。凡是社区的老年人买茶,均8折优惠。去年店铺经过改造装修,打通了库房,设立了雅致的品茶区,老人们更加喜欢这里了。凤鼎翔对面是社区小花园,老人常在此休闲。口渴了,他们会走进凤鼎翔,买不买茶都是客,缪青云为他们泡上茶,品香茗、论茶道、谈养生。过去,“老北京”就认“茉莉花茶”,如今,红茶、绿茶、铁观音纷纷被老年人接受,从喝茶中享受以茶会友的雅兴。

今年春节前,缪青云作为社会单位代表,应邀参加机场街道慈善饺子宴。她带来大红袍、铁观音等几种上好的茶叶,对居民们说:“今天咱们就喝我的好茶。”慈善、真诚、友爱汇成的股股暖流,传递在每个人的心间。

朝航冷气义务修家电

每个月7000元的支出,用在了义务为社区老年人、困难家庭进行电器维修上。但是,这些钱在服务商朝航冷气有限公司看来,花得心甘情愿。

朝航冷气于1998年落户南路西里社区。多年来,为居民服务尽心尽力。加盟社区服务商后,居委会干部把社区的空巢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名单提供给朝航冷气,他们便定期上门免费清洗空调、检修电器,还成立了由值班经理、主管、员工组成的志愿服务小组,定期上门服务,每月为此承担的员工工资和修理费用达7000元以上。

第2篇:社区服务心得范文

关键词社区;基本药物;抗生素

近年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迅速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立与推广,对广大群众常见疾病的治疗以及医疗资源的合理应用都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1]。为了评价社区疾病治疗中基本药物抗生素的应用情况,笔者对其进行了深入探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5月-2016年5月门诊收治的需利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有关疾病患者1000例,男538例,女462例,年龄15~75岁,平均(46.43±2.39)岁。纳入标准:知情且签署同意书的患者[2]。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等实质性器官疾病、其他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精神性疾病的患者;②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方法:回顾分析社区中所选中的1000例患者资料,分析研究的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就诊时间、既往史、诊断结果及应用基础抗菌药物的具体情况[3](包括药物名称、用药时间及剂量、给药途径以及联合用药情况等),将基本药物抗生素在社区各种疾病中的使用情况予以详细调查。判定标准:对抗生素是否合理应用进行评定的两条原则:①满足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征与否;②抗菌药物的选择与给药途径正确与否[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表示形式是(x±s),用t检验,计数资料选取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社区中常见疾病统计:社区门诊中,常见的疾病的种类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尿路感染、胆囊炎、急性胃肠炎、感染性牙病、前列腺炎等,分别有585例、85例、113例、68例、85例、64例,其中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大。基本药物抗生素应用情况:基本药物抗生素应用合理患者890例(89.00%),应用不合理患者110例(11.00%),其中,在所有应用不合理的患者中,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的有52例(5.20%),抗生素认识不足(如不了解其概念、使用剂量以及过多使用的后果等)患者15例(1.50%),药物不合理联用35例(3.50%),抗生素滥用情况8例(0.80%),见表1。

讨论

第3篇:社区服务心得范文

关键词:社区服务;残疾人;文化服务;策略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4 ― 0093 ― 03

一、引言

在当前阶段我国的社会当中残疾人文化服务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目前阶段我国的残疾人对于文化的需求数量与质量也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当中,保障残疾人的文化权益不仅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是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事业的重要标志。同时随着残疾人事业发展完善程度的提高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因此文化自觉迫在眉睫。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残疾人文化与网络文化不断融合在一起,在网络时代里,残疾人的生理与物理限制被有效的打破,残疾人在家里只需要通过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可以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因此,文化助残的方式对于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具有一定的帮助,基于此种情况,我国残联在2009年就确定了“残疾人文化进社区”项目,通过为残疾人提供社会服务的方式提高残疾人文化事业的发展〔1〕。

二、残疾人文化服务社区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如何看待以及对待残疾人,对于残疾人的社会命运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同时对残疾人的社会尊严保障以及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在现代社会当中残疾人有参与社会生活以及文化生活的重要权力,当前阶段,在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已经实现了残疾人事业的“社区化”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人文关怀具有极大的魅力。

(一)国际残疾人事业的“社区化”

在国际社会当中残疾人事业的“社区化”已经具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绝大部分的国家都被卷入到战争当中,许多士兵在战争当中变成了残疾人,而这些为了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勇士在战争结束之后往往都受到了国家的关注,国家为其提供了必要的护理与服务,例如,英国对战争当中的士兵提供了“社区照顾”,在许多国家都是采用社区模式对伤残士兵进行照顾。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社区化的残疾人服务传播非常迅速,欧洲国家与我国的香港地区关于残疾人服务的基本模式就是在二战之后逐渐完善起来的,同时其实践经验也表明,残疾人社区化管理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

(二)我国的残疾人文化事业的“社区化”

我国残疾人文化事业的社区化事业最早起源于上个八十年代末期,当时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残疾人的家庭也希望能够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我国的残疾人文化事业开始发展起来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借鉴了大量的欧美经验,因此,也是采用社区化的方式进行。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我国的残疾人文化事业也都是采用这种发展模式进行的,因此,截止到目前为止社区化也是我国残疾人文化事业的重要发展方式。

三、影响我国残疾人文化社区服务的主要障碍分析

(一)基础硬件设施落后

由于大部分的残疾人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其行动都存在着很大的不便利性,许多残疾人都需要轮椅的支撑才能出行。而过去我国大部分的建筑都是针对正常人设计的,很少有针对残疾人的无障碍通道,虽然在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设计规范当中规定了公建与民建当中都需要设置无障碍通道,但是目前新建的建筑占总量的比例依然相对较少〔3〕。笔者对此曾经进行了调查分析,笔者通过查阅文献的方式对我国现阶段的社区无障碍通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有很大一部分的残疾人都认为自己所在的社区在无障碍硬件设施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对于残疾人的出行存在着极大的不利影响。许多残疾人都表示,在住宅区当中大部分的建筑都可以同行,而在社区街道等场所当中,专用的无障碍通道的数量相对较少,从而为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因此与正常人相比,大部分的残疾人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依然无法和正常人一样享受到公共服务,即残疾人的出行、阅读、看电影、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难题。尤其是在一些老城区当中,由于原有的设计对于残疾人的出行存在着较大的不利,必须要进行一定的改造才能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这部分的地区地价相对较贵,若要对其进行开发与改造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从而导致许多地方政府所提出的疾人无障碍通道改造方案基本无法通过审批。另外,在农村地区,由于地域覆盖范围相对较广,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区域的直径距离也相对较长,从而为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性,而如果修建残疾人无障碍通道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同时也无法有效的满足大部分残疾人的使用要求,因此,其效益相对较低。从总体上来说,不管是在城市地区还是在农村地区,基础的硬件设施的缺乏已经对我国的残疾人文化社区服务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性〔4〕。

(二)人才建设不够

当前阶段对残疾人服务的主要渠道依然是我国的社区一级的政府,其他的一些志愿者组织以及企业等并没有为残疾人提供文化服务的义务,这部分组织大部分都是通过公益活动的方式参与到残疾人的文化服务当中的。但是目前阶段我国的社区政府在残疾人文化服务方面的人才建设力度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其中社区政府的管理向度过度单一、工作人员的配置明显不足是目前阶段残疾人软件开发方面所存在的较为突出的内容。

在现阶段的社区政府当中,大都没有设置残疾人社区文化服务的专职委员,大部分都为兼职委员,这就必然导致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由于所担任的职务相对较多,从而在无法有效的对残疾人文化服务事业进行服务,因此工作效率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当前阶段大部分的委员的文化程度都并不是很高,当前阶段大部分的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都相对较大,也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残疾人文化服务训练,其处理问题的主要依据都是自己在工作过程当中所形成的一些感性的经验,但是并没有一定的依据。而大部分的年轻的工作人员则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往往并不知道如何有效的处理所遇到的具体情况,这就导致目前阶段的残疾人社区文化服务力度存在着较大的欠缺。

(三)资金的保障不足

在进行残疾人文化事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应用到其中来,即虽然残疾人社区文化事业的建设属于文化层面的工作,但是推动残疾人社区文化的发展还需要以器物作为基本的保障。因此,进行残疾人文化社区服务必须要建立在足够的资金保障的前提之上,否则其文化建设的体系基本就是空谈。虽然,当前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目前仍然且将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状态当中,这就必然导致,目前阶段我国无法为残疾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在笔者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当中,大部分的残疾人文化事业管理部门都明确表示,由于财政资金的限制,许多文化工作都不得被下马,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现阶段残疾人社区文化服务的力度。

四、我国残疾人文化社区服务的创新策略研究

(一)体制创新

体制创新的主要内容在于推动社区文化事业当中的政社共建,政社共建是指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从社会当中购买一定比例的公共服务,使残疾人文化事业的社区服务得到有效的落实,在这种模式当中残疾人文化社区服务主要是由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的非营利公益事业共同完成的,即政府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其他组织的服务,并为社会服务。这种管理制度的转变与当前阶段我国要求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同时也改变了现阶段我国的社会服务体制当中政府大包大揽的基本管理制度,逐步向小政府、大社会公共服务体制转型,探索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新要求。通过这种服务模式残疾人可以获得更好的社区文化服务,同时也能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对于推动当前阶段我国的社会服务体系的改革以及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

体制创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加大部委共建,我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在任何时期政府的职业都不可能被完全替代,即使在上文论述的残疾人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当中,依然需要政府的监管。同时残疾人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需要进行公众活动,因此,其活动的范围需要覆盖到许多不同的领域,如果仅仅是依靠残联的力量是无法有效的实现残疾人文化社区服务的质量。

体制创新的最重要内容则在于实现残建共建,建共建的本质是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实现正常人与残疾人不同主体之间的构建与协变。它对促成残健主体的聚同化异、 因异而和, 最终达至残健人群之间社会文化生活的和谐共融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容创新

在进入到新世纪之后,随着我国的人口红利所带来的优势,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断增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残疾人文化事业不断发展起来了,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当中,我国的残疾人文化事I相比于过去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目前阶段我国的残疾人事业还相对较为落后,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其中,服务的内容是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传统的残疾人文化事业的发展只注重娱乐,而不注重文化。因此,现阶段的残疾人文化服务需要实现娱乐与文化活动的统一。目前阶段虽然我国的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完善,但是残疾人总体的受教育水平并不是很高,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许多残疾人因为身体的限制都没有完成义务教育,而大部分的残疾人也没有获得大学文凭。在这些残疾人群体当中,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是没有能力获得一定的教育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具有接受教育的条件。因此当前阶段对于残疾人的文化服务不仅需要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与精神保障,同时还需要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文化教育,从而实现残疾人文化素养的提高〔6〕。

第二,忽视了残疾人文化事业的特殊性。在传统的残疾人社区文化事业当中只看到了残疾人的特殊性,而并没有看到残疾人文化的特色。由于残疾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基本需求与一般人的基本需求之间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采取何种措施去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就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对当地的残联进行过必要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当地的残联除了为残疾人提供剪纸、手工编制等文化活动之外,并没有为残疾人提供如油画绘制、花卉、烹饪等培训,并没有发现残疾人文化事业的特殊性,同时也没有根据不同残疾人的特点给予对应的文化支持。

(三)服务创新

现阶段残疾人社区文化事业的服务创新主要需要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出行无障碍,即要求在社会的建设当中,需要从残疾人的角度出发,建设残疾人专用的无障碍通道,无障碍通道可以充分的体现出社区对残疾人的关怀与对生命的尊敬,可以有效的反映出以人为本的社区服务概念。目前阶段我国的许多学者都已经开始研究在社会当中建立环境识别系统,从而为残疾人的出行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二,服务的无障碍,所谓的服务的无障碍是指需要提供残疾人文化服务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残疾人可以及时有效的获得各种社区文化服务。

第三,信息服务无障碍, 所谓信息无障碍指的是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 方便、 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如果这种信息服务无障碍设施能够覆盖全社会, 那么, 对于残疾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它将与中国残联和文化部联合实施的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心声・新生公共文化音频馆” 融汇在一起, 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这种资源的整合共进, 将会成为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创举, 它的建设将进一步帮助残疾人消除数字鸿沟、 共享信息文明。

五、结语

当前阶段,残疾人在我国的社会当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加大残疾人工作的服务力度,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目前阶段的残疾人文化社区服务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基于社区服务的残疾人文化服务创新策略,希望能对现阶段我国残疾人文化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 考 文 献〕

〔1〕赵小花,赵君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完善社区教育支持服务策略――以常州开放大学为例〔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6,(04):11-14.

〔2〕刘丽英,郑晓.残疾人社区文化共享服务模式探究――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J〕.社科纵横,2016,(10):90-93.

〔3〕李艳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高校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策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157-158.

〔4〕谢建社.探索街居工疗站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新机制新方法――以广州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7.

〔5〕张一.文化适应视角下的农村残疾人扶贫政策体系创新研究――基于东北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问题的调查〔J〕.残疾人研究,2012,

第4篇:社区服务心得范文

【关键词】社区;服务;管理

一、社区管理现状

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路街道红专南路社区成立于2001年8月,近几年来,社区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创新社区管理,创建了社区建设新模式,使社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我运用社区漫步、闲聊式访谈、互联网查询社区重要讯息三种方法,对该社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社区管理现状。该居委会的组织机构健全、硬件设施良好。针对社区下岗职工残疾、老年人多的实际现状,社区成立了西安市首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供了24小时服务热线。在家政服务、医疗看病、精神慰藉、送粮送油、家电维修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服务,不断把便民活动引向深入。针对残疾人出行不便的问题,为社区残疾人免费发放了拐杖、轮椅等,为盲人发放了盲表,给公共厕所安装了助残设施。除了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卫生所、一站式服务大厅等服务类组织机构以外,红专南路社区还设有专职管家服务。

二、问题与需求分析

红专南路社区成立以来,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在整合社区人口,社区资源等方面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一些社区居民的部分需求得不到满足。下面就本次社区行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一)老年人活动场所还不够多,活动场地缺乏

该社区老年人多,为方便广大老年居民的生活需求,某些方面的便民服务项目应该增加。老年人退休后有大量的闲暇时间,但基本以家庭内部活动为主,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少。在访谈中发现,老人们表现出愿意参加组织活动和集体活动的愿望,他们希望社区能够在这方面提供支持。

(二)社区人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和转移及城市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城市中的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越来越多,这点也在红专南路社区有所体现。流动人口群体需要增加其城市认同感,社区认同感,以拉动流动人口积极融入社区,投身社区建设。此外,社区居民的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较多,老人在闲暇时间一般是呆在家里,以室内活动为主,部分老人认为这样不能实现自身价值。推动这些老人们参与社区建设,让这些老年居民继续发挥余热。

三、动力分析

(一)社区养老能力强

社区养老能力主要包括:丰富老年人的闲暇生活、日常生活照顾服务、医疗健康保障服务、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组织保证、社区养老环境。社区行的过程中发现该社区无论是制度还是资源以及一些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建设,都能反映出该社区具备较强的养老能力。居委会工作人员可以借助这些资源组织各种类别的活动,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不同文化程度老人的需要。

(二)社区建设有资金保障

在走访中发现,社区居民对居委会的评价很高。在这里有很健全的制度规范居委会的职责,所以他们的社区工作做的很到位,社区的服务项目齐全,这就为社区建设提供了组织动力。社区能够多方筹措资金,加强社区建设。居委会要获得资金,政府投入是最主要的方面。同时,作为全国和谐社区的示范社区,该社区还可以吸纳一些社会资金,鼓励富裕居民投资社区建设,为社区建设提供资金动力。

(三)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较高

一些居民进行社区建设的热情度很高,对社区事务充满积极性,这就为社区建设提供了人员动力。与社区管理人员打交道的频率是观察老年人和社区实际互动关系的一个方面。从总体上看,老人和社区管理人员之间的交往频率比较高。对此,我们可以增加老人们社区活动的实际参与度,在访谈中老人们表示,他们愿意做一些事情,有无报酬都是无所谓的。老人们参加活动更多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表意性需求,如生活充实、快乐、高兴、实现自身价值等。推动这些老人们参与社区建设,一方面可以增加老年人的精神活力,另一方面能更好地推动社区建设。老人们可以发挥余热地发展一些精神文化事业,继续发扬社区精神风貌,提高社区活力,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社区工作创新

在社区行访谈过程中,工作人员提到要“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工作,以群众满意与否作为检查社区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正是这种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态度让该社区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居民们的充分肯定。针对不同类型社区,政府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稳步推进社区建设。红专南路社区是居于核心城区的社区,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社区服务功能,下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城市现代化发展赋予城市社区管理新的使命,应推动社区管理创新

针对城市社区的发展趋势,加强对社区的建设与管理,必须对旧的管理体制作相应的调整。同时,应当明确,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以及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中,政府与社区是共存与合作的关系,二者共同管理城市事务。政府应出面协调、整合、开发、合理利用社区内企业、机关、学校的资源,如人才、资金、场地、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文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场所,推动社区管理创新。

失去了单位依托的居民急需融人社区中,以寻求安全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此外,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既为社区管理提供了技术手段和便利条件,也对社区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社区管理模式也要从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探索出新的社区管理方法。今后,也不应当硬性规定同一的社区管理模式。社区的管理应当是在政府综合协调的基础上,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二)继续推动社区养老体系的建设

针对社区老年人多的现状,社区应加大政府和民办的老年公寓建设。在社区养老体系中,老人不仅是被动的被养群体,也是自我养老和参与社区管理的主动群体。一是他们在社区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是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为丰富社区生活、维护社区安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刚步入老年阶段的群体不仅能够自我照顾,还能够为更年长的老人提供服务。社区和老年群体之间的关系体现为一种互动的关系。

此外,还可组织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在人才、资金充足的情况下,组织不同形式的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为社区老人提供服务,既能培养公民的尊老、爱老、为社会奉献爱心的社会意识和道德,又能解决社区养老资金问题。

第5篇:社区服务心得范文

坚持基本医疗不松懈创造核心竞争力

对一名在卫生行政部门、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机构都曾有过工作经历的管理者而言,现任中心主任田中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之道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他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首要任务和核心竞争力建设都只能是做好基本医疗,“只有把病看好,才有起码的口碑和基础”。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是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而是全科医学照顾单位,目前把公共卫生诸方面工作强加给连基本医疗能力都十分薄弱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能影响这一新兴事业的发展。只有先把基本医疗做强,推行包括公卫在内的很多工作才有起码的基础和可能。”田中介绍说。

作为一名走遍基层、熟悉情况的卫生战线老兵,田中认为目前不宜将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两个概念单列甚至对立起来,事实上,两个概念是互相交融的,公共卫生任务履行需要坚实的“三基三严”的技能与知识,而将健康干预及管理措施落实到日常诊疗行为,使之完善为全科医学形式并推及到人群,这便是公共卫生工作了。而强调通过建档进行全人群健康管理以及布置其他过高要求的公共卫生任务,是目前无法完成的“”式的指标。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言,必须着眼于基本医疗这个核心,用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培养合格的全科团队,力争以看病不难、看病不贵方式较好解决社区80%常见病、多发病问题,这才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的唯一正道。

“做强基本医疗,就是做回医生的本来面目。”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打磨及提升医生专业技能,让社区医生对自己的职业有归属感和荣誉感,并建立自己的患者群,成为被人信任的人。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开展其他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就可以自然顺延。“以我们中心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工作为例,就由妇产科、儿科直接管理,妇科和产科的医护人员来承担具体工作,副主任级别医生担纲,相比其他中心让缺乏临床技能和经验的公共卫生人员承担,效果绝不一样”。

“基本医疗做好了,能带来更多的实际收入,机构就会有自我造血功能,在目前国家未能立法,政策尚在试水阶段,才能让机构最大限度平稳地可持续发展。”

新思维点燃创新之火从“被信息化”到自主研发

说起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田中略带调侃地说,基层医疗机构不具备自主建立信息化的条件,以至于很多地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是“被信息化的”,被动使用不全面不好用的软件,形成信息孤岛和烟囱,完全无益于机构发展。

第6篇:社区服务心得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社区服务;服务创新;应用系统

1 引言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旧城的不断改造,城市居民的居住空间和家庭结构功能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逐渐减少,单身家庭、空巢家庭、丁克家庭越来越多,家庭原有的经济功能、养老功能、托幼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维系功能开始弱化,并逐渐转移到社区中去。

社区服务需要接受由居民和家庭转移来的多项社会功能并加以系统化,使本身的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壮大,社区服务功能逐渐达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扶,学有所教,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需有所供”的新境界。

“十二五”时期,全国各地民政及相关部门明确了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社区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化应用系统已成为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加强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基础工程。

2008年1月19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也是目前我国破解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意见》还要求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有条件的地区都要建设信息化养老服务平台,提供一键通救助服务。

2011年1月,民政部公布了《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在社会养老方面,提出了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的建设力度正在不断加强,社区信息化能够解决政府最重视的社会管理问题,集领先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理念、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打造智慧化社区服务。

截至 2012 年3 月底,全国已有20 多个城市的市政府在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热点。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而“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智慧社区”,国内目前虽无统一的定义,但综合各地正在进行的“智慧社区”建设,其内容大致为综合运用无线网络、物联网技术,建立社区公共数据资源中心,综合开发利用社会各类信息资源,从而实现社区管理、政府职能以及社会服务的智慧化。

经过长期调研,当前国内外智慧社区建设都在试点、示范和摸索中,尚未有成熟的建设模式,应用系统功能比较单一,提供的社区服务也缺少统一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各种社区服务应用系统进行充分整合,并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手段来解决社区服务应用系统中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2 建设智慧社区应用系统遇到的问题

智慧社区是在智慧城市的构建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的,作为智慧城市组成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的构建领域零散,应用水平也不高,没有形成“面”上的整体推动态势,从而导致没有有效的商业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且存在以下问题:

2.1 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缺少统一标准

目前,国内运营商在社区信息化建设上都各有计划,应用领域分化严重,只有专门的解决方案,没有集成的解决方案。在其他应用终端上,从行业到企业,各自都有自己的标准,相互间的兼容性差,这样就造成宏观上把握不清,信息孤岛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相关资源不能整合应用。

2.2 社区覆盖层面较窄

首先,在智慧社区试点过程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机制尚未建立。其次,地区间经济发展速度不同,经济实力存在差距,阻挡了智慧社区在更大范围内普及的步伐。

2.3 缺少合适的商业模式

智慧社区需要社区、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平台开发商密切合作,但是社区运维和管理都主要集中在社区物业管理处。由于物业管理公司的资源有限性,仅限于提供基础的社区服务,无法进行商业元素的融合,如社区电子商务。同时,也由于智慧社区提出的时间较短,有效的商业模式仍是整个产业链的参与者需要探索的问题。

3 智慧社区应用系统分析

3.1 国内外智慧社区建设的概况

3.1.1 上海陆家嘴智慧社区

陆家嘴“智慧社区”建设重点主要涵盖社区综合管理、社区生活质量水平、社区经济和商业活力、社区内个体发展水平四方面内容。具体建设内容为“一库、一卡、两平台、多系统”。其中,“一库”指民情档案综合信息库,包括区域内人、物、房、事、单位、楼宇等动态信息;“一卡”指开发“智慧城市炫卡”,有了一张“智慧城市炫卡”,社区居民就不必再带门禁卡、购物卡、银行卡,甚至到社区医院预约门诊也可以“轻松一刷”;“两平台”指社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多系统”指以平台为基础开发的各类具体应用系统,包括智能健康管理中心、多功能电子公告栏、停车智能导航系统。

3.1.2 无锡万家便民服务中心

无锡市便民服务中心依托24小时全天候应答的96158市级便民服务呼叫平台、便民服务网站和社区服务站,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居家养老为切入点,以实体服务为支撑,为无锡市民提供信息化居家养老服务、家庭生活服务和民生商品配送等便民服务,致力于为无锡市民搭建一个需有所应、困有所助、难有所帮的综合性“门对门”便民服务平台。

无锡市便民服务中心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覆盖全市、服务全民的市级便民服务平台,按照高规格、高科技、高起点的原则和“覆盖全市、服务全民”的思路,重点建设了96158市级便民服务呼叫中心、96158便民服务网站和96158社区便民服务站,并且与民政业务平台、政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业务联动。

3.1.3 美国迪比克市智慧社区

高科技武装6万人社区—— 迪比克市以连接城市所有资源(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为目标,将能源、水务以及交通三大系统建设作为优先发展领域。主要利用数据传递装置、分析软件和网络等高新技术让政府和市民即时监测和调整他们用水、用电及交通出行的方式,以打造真正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建设的第一步是安装数控水电计量器到户、到店,其中使用了低流量传感器技术,防止公共设施和民宅水电泄漏;同时搭建实时可持续发展综合监督平台,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展示。迪比克市希望通过这一计划,使城市的资源使用状况一目了然,并智能化地做出响应。

3.1.4 韩国松岛u-city计划

松岛智慧城市计划是由韩国政府、美国地产开发公司Gale、韩国钢铁集团POSCO E&C与LG合作推动,于2000年开始执行,预计2014年全面完工。其中,作为社区建设部分,提出建设智慧的、绿色的生活环境。

所谓智慧绿色生活,就是以无所不在运算环境以及环境感知元件为基础,发展智慧家庭、智慧建筑与智慧卡系统。未来在松岛生活的居民将会有全新的生活方式,出门仅需携带智慧卡,就可进出家里大门、搭乘大众运输与消费等,在家使用设施都可以语音操控,智慧型机器人帮忙打扫环境,智慧型冰箱会根据食物状况自行调节,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3.2 应用系统特点

从上述国内外智慧社区建设的内容来看,都是以建设信息平台为主,其功能服务主要体现在便民服务、绿色节能和低碳环保上,实现便民服务、建筑节能、环境保护、可再生资源利用,重点体现智慧社区低碳、环保的特色,突出社区服务的便捷、高效。

应用系统在特定领域体现自身的功能价值,比如远程医疗系统,主要服务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慧城市炫卡,主要应用在社区门禁、社区购物、社区消费;便民服务门户网站和呼叫中心则应用在社区便民服务方面。而像韩国松岛社区,规划在交通、家居方面实现智能化。

经过这些案例分析,类似整合在一起的集成应用系统能够实现的服务功能要远远多于单个应用系统服务的功能,也是未来智慧社区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

4 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的建设策略

经过以上分析,现有的应用系统在社区服务中仅仅起到辅助作用,还需要进行过多的人工干预和操作,为此我们提出建设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的想法,希望改变现有应用系统功能单一、模式混乱的情况,使得应用于社区服务的应用系统真正成为智慧社区的特色。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在建设策略和实现功能上,能体现出自己的优势。

4.1 基本策略

在未来的建设中,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社区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化,使之成为可以方便服务、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

4.1.1 统一的建设模式

形成信息共享的机制,制定好信息交换的内容、信息交换的流程和信息安全规则,制定业务协同的流程和制度。这些都是基础性工作,只有统一标准,才能对资源进行合理化的利用,实现整合。

目前社区服务应用系统的建设都是零散的、独立的、简单的,很多子系统功能已经在使用,但是无法做到信息共享,管理成本高,维护不方便。创新应用系统的建设方案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系统,在其功能基础上进行整合。这种建设模式不仅把旧的系统利用起来,对于投资者、管理者来说,也是节约成本的好方法。

4.1.2 统一的实施规划

社区服务信息化如果没有统一的实施规划,根本不可能完成社区信息化建设。每个社区智能业务都有自己的系统,都要求社区建立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其结果是社区信息系统建设孤立分散,信息共享困难。所以社区服务信息化的建设一定要有统一的规划,将各部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成为高效强大的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

4.1.3 多方互动的体系

投资主体由政府独家可能要转变为政府、企业、专业投资机构共同参与。建设运营主体由街道、信息主管部门可能要转变为政府、居民、商户等共同建设,服务主体也可能由原来的政府扩展为政府、商户甚至居民自身。所以,由政府牵头的社区信息化系统最后就会演变成一个多元主体共同投资、构建和运营的“大服务信息化平台”。

4.2 建设内容

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是一个综合的运营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将功能不同的子系统整合起来,把传统的社区服务内容进行分类,充分发挥统一管理、业务互动的优势。图1所示是一个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架构图

系统中的感知层包括采集信息的智能终端和传感设备,负责采集信息、传输及前期的处理,由室内终端、单元终端和公共终端组成,包括通讯设备、安防报警设备、监控设备、数字点播设备、健康监测设备等。

网络层是智能终端和管理平台之间的信息通道,进行信息传输的链路,以通讯网络为主,建设方式可以无线加有线互为补充,建设一张无处不在的“泛在网”是智慧社区建设的基础。

数据层用来统一存储、管理感知前端采集的数据信息。采用最新的云计算架构搭建数据中心,将海量的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服务;消除地域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和调度,增强运维能力,信息安全管控能力提高,获取服务更加便捷。

管理层将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对基础软硬件管理,主要负责大规模基础软件、硬件资源的监控和管理,为云计算中心的资源调度等高级应用提供了决策信息,是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的基础。

应用层是平台提供的一系列服务类应用,同样基于云计算技术,具备能力融合、接入灵活、开发简单、管理规范、部署高效等特性。平台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同时具备定制开发和第三方集成能力,使得各种应用的部署更加灵活和快捷。

呈现层是综合管理平台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类智能应用的方式,包括社区网站互动、手机短信、语音通信、电视点播、电子公告屏等,为居民提供多种呈现方式。

4.3 实现功能

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在社区服务上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不仅可以保持各种系统的原有功能,还可以根据服务需求,整合系统之间的业务,达到服务效果最大化。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的功能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便民服务管理、养老服务管理、安居服务管理。

4.3.1便民服务管理

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管理,把普通市民的生活服务与热线呼叫、报警运营、电子商务、短信互动等进行互通,形成了生活服务“信息化”模式,可以通过呼叫中心和社区门户网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可视化的服务。

根据服务对象对家庭生活服务需求的不同,分为大类和小项。例如,可分为家政保洁服务、为老护理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家电维修服务、水电维修服务、电脑维修服务、法律咨询服务、心理慰藉服务等。可根据当各地实际情况在家庭生活服务管理系统中实现分类设置,增减和调整等功能。

实现对社区服务机构、服务人员基本信息和服务信息的电子化管理。通过本系统,运营单位可以将社会上零散的服务机构,通过严格的、标准化的准入流程,整合到本平台,形成全面的、动态的、分级别的民生服务行业数据库,便于政府从宏观层面进行监督、引导和综合利用。

4.3.2 养老服务管理

为居家老人提供必要的日常生活服务,对居家老人、空巢老人进行主动关怀,通过智能终端了解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突破原有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的模式,建立更人性化、具有实施性和可持续运营的养老模式。

借助智能终端中的健康监护设备实时监护老年人的健康指数,实现对居家老人尤其是患有各种隐性疾病老人远程进行心率监测、血压监测、跌倒检测等,紧急情况自动电话呼叫,减少突发事件对老年人健康的威胁,能够实时有效地对老年人的健康与安全状况进行监护。

4.3.3 安居服务管理

对社区公共环境、公共安全、居民家庭财产安全、个人安全进行监控管理,提供安全的社区生活空间和丰富多彩、高品位的居家文化生活。

对社区公共区域进行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控,包括居民居住的楼宇、电梯、逃生通道、社区店铺、社区道路等,来保障社区居民生活安全。同时,为社区居民家庭提供安保服务,在居民外出时,通过监测设备,实时监控住宅内的情况。另外,创新应用系统能实现联动功能,如接收到触发报警,社区管理中心将自动接报警、显示其具置,并弹出客户的详细地址、客户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及时提醒保安人员进行出警服务,保护社区居民的财产安全。

5 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社会化养老及便民服务和信息化的消费模式日益成为主流的现代化都市生活需求。由全国老龄办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和护理服务两项,2010市场容量约1 300亿元,到2020年将超过5000亿元。“十二五”期间大约每年增加150亿元,2010年至2020年每年增加约370亿元。

除了居家养老外,基于社区的服务需求更大。据保守估计,社区服务的整体需求将是社区养老服务的3倍,未来将成长为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的收益途径主要有3个:

(1)新拓展业务带来收益,包括家政服务和服务商管理费用;

(2)通过试点应用的收益,可以获得政府相关的扶持资金和政府相应的购买服务;

(3)试点应用后,转化为产品进行复制和推广带来收益。

5.2 社会效益

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可与三级(区、街道、居委会)居家养老服务站(中心)紧密结合,既为信息化居家养老提供了服务载体,又为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业务指导和管理手段,可全面提升居家养老和社区便民服务的服务水平。

社会价值主要体现为如下6个方面:

(1)为民政部门建立一套完整的便民服务管理及协调机制,并为社区内的老龄人群和服务机构建立准确详实的数据库及服务电子档案。

(2)以居民数据库、呼叫中心及智能终端产品为基础,构建紧急救援、生活帮助、主动关怀三大服务方式,丰富了服务手段和项目内容。

(3)构建了“公益化为前提、社会化为基础、市场化为补充”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虚拟敬老院运营模式,可有效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4)通过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推广适合社区居民需求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居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整合包括家电维修、水电维修、电脑维修、开锁服务、快递服务、搬家服务、上门理发、汽车租赁服务、家政服务、保洁服务、母婴护理服务及以粮、油、蛋、菜、水为主的民生商品配送服务,并通过建立覆盖全市社区的服务站实现与市民的零距离服务。通过信息化改善社区管理,维护社区安全。

(5)根据各政府部门传送的数据以及深入社区调查得到的数据,通过数据挖掘算法分析,得到一系列社区居民生活数据,供政府职能部门作为制定政策的参考依据。

(6)作为一个综合型的公共事业服务系统,与社区居民生活紧密相连。系统数据库内有居民生活相关的各类详细信息。因此,在出现突发紧急状况时,系统可以与相应指挥中心共享基础数据,以联席成员的身份参与应急指挥,提高应急指挥的效率。

第7篇:社区服务心得范文

一、目前乡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指标管理体系

到目前为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的管理还没有一整套科学统一的管理制度、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档案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多数单位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进行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化,主要体现在:

1、年初缺乏计划,年底没有考核,档案管理状况同科室的考评没有直接挂钩,缺乏规范化的措施。2、由于认识程度不同,各科室的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没有按照规定收集档案的现象依然存在,档案丢失、归档不及时、个人留存不交的情况时有发生,档案的管理职责有待进一步加强。3、由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规范,缺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综合性医院档案管理的新模式,档案的分头管理和分散保管现象严重,各自为政、标准不一,装具参差不齐,档案利用率低下,信息管理与档案管理严重脱节,人力、物力和空间浪费现象严重。

(二)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以医疗服务为根本任务,长期以来对社区医疗服务档案缺乏严格的考核,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档案痕迹留存可有可无的模糊认识。至今仍有不少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意识还较淡薄,同时由于受人员、设施、经费等方面的限制,档案管理工作受到冷遇。正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导致个别同志为了方便自己利用,任意扣压或丢弃使用完毕的文件材料。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人员知识更新不够,业务素质不高。档案管理工作是专业性强、涵盖面广、涉及部门多、工作内容繁杂的一项专业性工作。从目前看,各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人员,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为缺少,大部分档案人员专业水平偏低。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才培养中,一般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没有纳入计划和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平时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够,缺乏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缺乏创新和活力。

(四)档案信息开发不足,档案利用率偏低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开发利用档案仅满足于“查阅文件”的被动封闭式的状况,只是发挥其简单的自然属性,使大部分档案信息处于“沉睡”状态,从而失去了档案存在的价值。同时档案的分散管理也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难以对档案信息进行综合研究和开发利用,档案室也就不能提供综合性、宏观性、整体性强的档案信息,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档案利用率的低下。

(五)档案管理尚未与医疗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

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近期和远期规划中,一般对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规模、医疗设备、技术水平、人员结构等都作了比较详尽的规则。而对档案管理、档案设备投入等考虑较少或完全未纳入规划中,造成档案管理水平无法与医疗业务同步发展。一些单位由于医疗用房紧张,挤占档案用房现象普遍。另外,档案管理设备陈旧,管理技术落后,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较少,基本还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阶段。档案管理与医疗服务的不协调发展必然导致档案信息的开发不足,并最终导致医疗服务丢失档案信息保障的后果。

二、加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理顺关系,健全制度,拓展档案的归档范围

社区医疗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和依据,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应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下,由县卫生管理部门档案机构负责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工作的具体监督和指导。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应明确一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纳入领导议事日程,切实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应理顺档案管理体制,建立综合档案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和统一管理本部门形成的各种载体的全部档案(病历档案除外)。各单位应根据工作实际配备1-2名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的关键。要结合本单位档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档案接收、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利用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使档案工作各环节的运行有章可循,使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归档范围进行收集、积累和整理。对各科室的各类档案材料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增加档案管理的综合性和独立性,编制统一的分类大纲,把各门类的档案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系统地进行整理,统一分类编号。完善的制度与职责,将使档案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档案人员管理档案更加规范,对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要建立健全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制度,并纳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确保每项重要的医疗、防疫、科研、教学、药品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都有完整、准确、系统的文件材料归档。

(二)加强领导,重视宣传,增强全员档案管理意识

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医院档案工作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各级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应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领导重视是档案管理的前提,要把档案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要大力宣传档案工作,使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领导、管理者、职工都能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三)重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规划,促进档案建设与业务建设同步发展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管理作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中是不可缺少或替代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在制定中长期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档案管理的设计和建设,要根据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发展规模和需要,不断增加投入,加大档案管理的建设力度,使档案管理的用房条件、设备配置、人员配备、业务培训、管理水平等综合实力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业务发展相适应。

(四)加强投入,提高配备,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重视档案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档案安全保管条件。有条件的单位还应配备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刻录机及档案管理软件等,提高档案信息的基础质量,扩充档案的种类,使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发生的重大事件,不仅有文字、照片、录像甚至光盘等电子档案,而且利用方便,逐渐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五)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

要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才培养计划,应加大对档案人员教育培训的力度,鼓励支持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教育和业务学习及培训,通过在职学习、短期培训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专职档案人员及兼职档案人员都应做到持证上岗,学历层次应在大专以上,有条件的应参加档案管理专业的职称考试,取得档案管理专业的职称,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8篇:社区服务心得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是指在从事医疗卫生服务、行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等历史记录,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历史的最直接见证。它客观反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历史发展过程的真实记载,记录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物质、文化全方面、各系统的发展状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是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纽带,是文化建设有机整体的一部分。

1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建设

档案记录了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社会价值。社会档案意识的发展水平可以反映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是否认识和重视档案和档案工作,可以影响档案价值是否能够得以实现。文化建设内容所体现出来的都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过程的历史档案沉淀下来的,所以要使这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自己深厚凝重的文化,必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档案管理,用历史铸就特色,用特色体现历史。

2 具体做法

2.1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档案意识

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开展并做好任何一项工作,必须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高质量地完成这一任务。因此,只有加强档案宣传教育工作,才能真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加强全员职工的档案意识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不断增强职工的档案法律意识,增强依法及时收集和利用档案,积极参与的自觉性。另外,重中之重在于宣传教育的对象应是本单位内的专兼职档案工作者,并应起率先垂范的作用。

档案工作者是档案工作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事业是否能够得以长足发展,更直接决定着档案的管理水平。定期不定期培训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使之正确理解和掌握档案法律法规,精通本职业务,真正做到知法、懂法、执法,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努力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档案管理者,也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有的放矢地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

开展。

2.2 领导重视,完善体制,健全网络

领导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工作做得好不好的关键所在。所以。领导应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带头学习和贯彻落实《档案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措施,将档案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之中。必须适应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国家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室或档案科,选聘有强烈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素质优良的专业人员,具有专业技术职称,有一定管理协调能力的同志担任档案科主任,明确机构职能,明确其他临床科室选择相应的资料作为保存档案。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管理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成立由主任或分管主任任组长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和保密、鉴定销毁领导小组,档案科主任担任副组长,各职能科室设1名兼职档案员。要按照目标管理的原则,全面实施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分管院领导、各小组、档案室及其专兼职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量化考核方案和办法,充分发挥管理网络的作用,将业务内和业务外的档案资料进行合理管理和使用,做到组织落实、责任落实。

2.3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管理性和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维护档案完整性与安全性,进行适当的信息加工,为医疗卫生和其他用途提供利用。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照《档案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认真规范地做好档案的管理、加工和利用工作,例如,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情况,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对制度的落实情况定期监督检查。

2.4 增强服务意识,做好开发利用工作

档案工作属于服务性行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档案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决定了其工作质量的优劣。档案利用的方便程度、利用率的高低,可以反映档案工作者的管理水平和水平。只有将档案信息为临床医疗服务所利用,才能使医生充分认识到档案对临床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增强利用者的档案意识,为临床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就要求首先要增强档案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能力,要破除“重管轻用”的管理方式,改变传统“等、靠、要”的工作方式,改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改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将档案信息资源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把档案工作同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密切相联,努力抓好主动服务、跟踪服务和开发利用,逐步更新和完善档案信息,不断提高档案工作效益,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个工作以档案资料及其信息资料开发利用为依据,逐步提高档案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中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要制定服务措施,提高服务功能,为临床医生和其他需求者提供最方便最快捷的信息服务并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中的作用,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第9篇:社区服务心得范文

一、切实把握农村社区居民的需求

建立什么样的农村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作为地方政府部门的文化部门一定要深入基层做好扎实可行的调查研究,只能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弄清当前农村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社区的图书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正如当前我县农村社区存在的突出矛盾是;①社区居民文明素质不高,过去分散居住的各种不良的学惯都带入了社区。②社区居民文化娱乐生活基本缺失,造成诸如赌博等及其他不良风气盛行。③社区居民特别是年轻人普遍没有掌握一定技术技能,无论去城市或其他地方打工,还是在家从事养殖、种植等工作,苦于没有一定的技能,往往是半途而废,同时对外面的信息不了解、盲目跟进、不做市场调查;如在我县2010冬天生猪价格高时好多人大量开始养殖,结果到自己的生猪出栏时,由于生猪市场价格大降价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④农村的老年人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不相信科学容易相信一些封建迷信。⑤社区居民对国家的方针政策不了解,无法发挥广大居民参与村民委员会工作的积极性。

二、图书信息服务中心构建的具体措施

1.发挥区域内图书馆的外延服务功能,带动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

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社区信息服务最先开始注重的是“信息与引荐服务”(简称I&R,即InformationandReferral),它是“将有某种需要或问题的个人与能够满足其需要或解决其问题的服务用信息联结起来的积极的过程”。在中国农村社区所在的区域一般都有功能和图书信息资料较为齐全的政府公益性图书馆。作为地方政府的文化部门,要切实发挥领导、指导功能,统筹发挥政府现有图书馆的功能,拓宽其外延服务能力。在各个农村社区建立适合于本社区居民需求的分图书信息服务中心,由政府公共图书馆实行统一管理。首先要在各社区建立的文化站,由社区文化站提供人员、场所,由图书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的共享,尤其是电子图书和网络服务;同时图书馆提供相应的针对社区居民需求的实用的纸质图书资源,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利用图书流通车在各流通点定期换书或增加新的图书,这种模式简单快捷,可以加快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尽快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

2.借助社会和个人捐助,推进农村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建设

通过自己多年总结的调查发现,农村社区的居民对外部信息、实用技术、文化知识的渴求是相当迫切的,但农村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建设遇到的较大困难一是资金问题,二是地方政府认识不到位,不够重视,有些地方还没有建立农村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即便是建立了文化站,也是一个空架子,严重造成农村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的缺失,引发了多种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因此,一方面作为政府的文化部门要发挥引领作用,应通过各种渠道或措施,帮助农村社区建立图书信息服务中心,可以向社会、各行业企业发出倡议,通过“企村合作”,将大型企业单位与村社结对子,建立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或文化站;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当前农村社区文化生活的现状,引起社会上爱心人士的关注,接受个人资助建设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在广大农村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爱心图书室”、“爱心信息服务中心”、“居民文化之家”、“书吧”等。

3.政府引领,建立“校村合作”、“校所合作”机制,充分彰显图书信息服务中心功能

农村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图书阅览服务,各级政府还要统筹安排,利用这个平台,与各种类型的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校村合作”、“村所合作”机制。通过“校村合作”,农村社区与大学生结对子,接纳大学生自愿者,利用节假日时间到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传播文化知识,组织家庭艺术节、座谈会、诗歌朗诵会、文明修生知识竞赛、社区体育健身节、农民才艺比赛等活动,使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增添“文化味”,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素养,丰富文化生活,将居民从赌博等不良风气中走出来。通过“校村合作”、“校所合作”,邀请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知名教授、专家与农村社区结对子,深入社区传播适合于农村社区居民需求的科技、文化知识。聘请养殖方面的专家、教授对目前社区居民的特点和需求相应培训;如生猪养殖、水产养殖等方面的技术;聘请时事政治老师讲解国家的方针政策,让社区居民及时了解适时政策,使社区居民随时了解、关心国家大事,树立主人翁意识,树立社区居民的荣誉感,将有利地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发展建设的主动性。同时吸取外部信息,增加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聘请专家学者举办有关老年人健身、养身方面的讲座。总之,要坚持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现代图书馆实现其价值的总体现。

4.与义务咨询行业合作,扩展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功能

社区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要与一些义务咨询中心共同合作,为社区内的居民提供相关的社区信息服务项目。要充分地利用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这个平台,邀请义务咨询公司定期为居民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加强社区与外部的沟通,将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构建成信息资源共享、合作开放的公共平台,将社区紧密融入社会。

5.利用个人财力或与他人合伙共建家庭或股份制图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