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房地产经济学问题范文

房地产经济学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房地产经济学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房地产经济学问题

第1篇:房地产经济学问题范文

[关键词] 房地产 区位 杜能原理 时间效用

区位在房地产投资中占很重要的地位,这一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在房地产经济的著作中我们常常看到这一点。区位在不同的行业所占据的位置是不相同的比如对于与商品供给企业和广大商品的消费者都具有广泛联系的商业企业来说,距城市的中心区域较近,它需要的是有较高人流量,具有便利交通条件和密集消费群体的城市中心地区往往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保障并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因此,商业企业对城市中心地区的土地投标地租就较高。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土地投入的地理位置是否居中往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其前、后序产业相互毗邻,要有良好的供、排水条件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等。以降低他的成本和城市扩张引起的不必要的损失。而商业他要求距城市的中心区域较近,它需要的是有较高人流量的地区。

这样,城市中心地带就一般被商业企业所占用,并形成以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为主要经济功能的商业中心。而商业中心又可依照其功能层次和辐射范围,分成高、中、低不同的几个级别。而工业往往聚集在距车站、码头等运输集散地较近的地方向外辐射。

当然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如土壤、地形、气候、矿产资源等自然因素;又如市场、交通、政策、技术等,以及社会经济因素,都会影响区位选择。

房地产投资区位的选择对不少开发商进行房地产投资时都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一方面他们面临土地价格的上涨过快和投资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有面临消费者收入增加缓慢的难题,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对房地产区位和价格存在更多挑剔。

在西方经济学中我们会得到很多理论如:杜能原理、同心圆理论由伯吉斯(E.W.Burgess于1925年总结出来的)、扇形理论(Sector Theory)霍伊特(Homer Hoyt)于1939年创立的、多核心理论最先是由麦肯齐(R.D.Mckenzie)于1933年提出的,然后被哈里斯(C.D.Harris)和乌尔曼(E.L.Ullman)于1954年加以发展等。

下面我们我们通过这些理论来看一看房地产住宅投资区位的选择。

我们知道消费者在购房中主要考虑的是方便程度;当然这是人所共知的,由此我们想到了西方经济学的的一些理论如:杜能原理,在杜能原理中我们得到了公式

I=(P- C-SK)Q;I定义销售收入、P农产品市价、C农产品成本、K为农产品交通时间耗费、S为运费

我们将公式重新定义为

R=P- C-K我们将其R定义为购房后的时间效用、P购房人每天可消耗的时间、C为购房后生活必需品的交通时间耗费、K为购房后的交通时间耗费(K实际上是两个变量我们在下面讨论)。如果市场价格P一定(一年内)在公式中有两个变量C、K,那么消费者在讨论购房时主要考虑的是C、K的问题了,这样我们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我们先来讨论C(C为购房后生活必需品交通时间耗费)。在一般家庭消费中生活必需品支出占有重要地位,而生活必需品交通费用支出却是不可忽略的。生活必需品在其他的文章中已交代的很清楚了,我要请调的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酒吧、餐厅和歌厅也走向百姓生活。当然在一些住宅一层的铺面出租也能满足一些消费者的需求,但对一些中层收入家庭来说这是不够的,因为对大不分中层收入家庭来说他们愿意到较有档次的地方消费,这合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对大多数开发商来说占有较多的中层收入家庭的市场就意味着占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我们也了解到生活必需品交通费用支出也在购房中起到一定的影响。

对于C(C为购房后生活必需品交通时间耗费)的理解我认为可以使用追求效率型模型,(寻找需求点与区位点间的总移动费用最大化――中值问题:总移动距离最小化的地点成为中值)目标函数 min Z=∑∑ aidijxij

约束条件:∑xij=1

yj―xij≥0

∑yj=P

xij=0,1;yj=0,1

式中,ai为地点i的需求;dij为地点i和地点j间的最短距离;

xij:地点i的居民如利用地点j的设施,则为1;否则为0;

yj:地点j布局设施时为1;否则为0

P为设施数

目的:使每个居民都能得到一个设施,其费用最小;最终居民与设施均达到效率最大化。

下面我们来谈谈K(K为购房后的交通时间耗费)。这里我们把SK定义为消费者关心的一些项目如:子女上学问题、到工作单位的交通便捷程度、到医院、到父母居住地的距离等。我们先以子女上学问题为例来谈谈,假设子女上学问题在家庭中占主要地位,而需要照顾的子女一般为小学和中学。家长对子女在选择就读的学校一般为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我们设它为B点、设居住地为A点、家长的工作地为C点。家长对上下班与接送子女所耗用的时间之和即为AB+CD。

AB+CD这一距离如何来确定呢,我们知道人保持某种状态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过长必然产生疲劳,从而就会放弃某种活动。根据测算,一般情况下儿童疲劳时间的极限为40分钟~60分钟,成人为90分钟~150分钟。普通人休闲步速为30米/分~40米/分(我们还可以以公交时间、出租车时间来计算。当然要看投资人的目标市场的选择),那么我们得到150分钟×40米/分钟=6000米

一般这个时间为10分钟~15分钟(12点下班到两点半上班减去吃饭午睡时间)。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B、C点的一个椭圆。在这个范围以内的任何一点都是较理想的。当然AB+CD所耗用的时间可以是代步工具所达到的。有人会提到寄宿学校,但我们都知道在这一时间无法达到的情况下是人们的被迫选择。

对于K(K为购房后的交通时间耗费)的理解我认为可以将投资方即将选择的区位看成是公共设施可利用追求效率型模型的目标函数 min Z=∑∑ aidijxij和最大覆盖原理(指在距设施一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向更多的居民提供服务为目的,即距离各设施一定范围内包含的需求地域最大化)。

目标函数 max Z =∑aizi――被覆盖的人口最大化

约束条件:∑yj ―zi≥0――能够覆盖地点i的至少有一个以上

∑yj=P

zi =0,1;yj=0,1

式中,zi:地点i被设施覆盖,则为1;否则为0;

yj:地点j布局设施时为1;否则为0

P为设施数

说明:被覆盖的最大化人口,可以从该区位所在的常住人口加上新建小区可入住人口减去空值。这样我们就的到了一个以K为半径的圆通过其他西方经济需理论如:

我们在这里只说到两个因素加上其他的因素如到繁华得商业区、到医院、到父母居住地和消费者的其他偏好我们就可以构建出以下的区位,在这一区域的则不属于居住繁华区,即这一区域内为住宅的黄金区域,超过这一界限的对于消费者来讲效益递减。

对于商业物业来说若干个黄金住宅的区域就成了B、C点,B、C点构筑的椭圆也就成为商业物业的合理投资区位,而AB+CD所耗用的时间可以为在1小时~2个小时之间(星期六、日,一个家庭愿意耗用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曹振良:房地产经济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

[2]王春生:房地产经济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0

[3]曾诗鸿:西方经济学.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4]刘洪玉:房地产开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1

[5]李王鸣叶信岳祁巍锋:中外人居环境理论与实践发展述评

[6]李书友:城市商业规划与网点布局.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第2篇:房地产经济学问题范文

房地产市场是健康的

“多年调控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调控是在试图用政治和道德的观点来解决复杂的经济学问题。”李战军认为多年来每一轮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都不是新的政策,而是之前失效或未落实的原有政策的拼接和重组。“政策一手压需求,一手压供给,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也不符合经济规律,非但无助于房价的压制,反而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虽然房地产业和市场本身存在着各种问题,一些问题也不是中短期内所能解决的,但李战军认为其总体仍然处于健康的状态。“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中国老百姓不断改善住房需求的市场,其发展历程总体上是顺畅和稳定的,并非是一个充满泡沫和投机的邪恶市场。所谓的房价泡沫不能简单归结于房地产业和企业本身,主要因素是多年来中国人民币和信贷的规模化超发。长期存在着通货膨胀,造成了包括房子在内的所有商品都在涨价。而房产作为投资保值增值的最好载体之一,也备受老百姓的青睐。”

到2013年一季度,中国M2余额已经达到103万亿元。近几年,我国新增货币贷款规模一直处于每年7~9万亿元的水平。这些经济数据都处于世界最前列。

“作为投资品的商品住宅,正成为吸纳沉淀超发货币和实现老百姓家庭财富稳定的最好载体。”李战军认为,楼市的泡沫其实是替人民币的超发“背黑锅”, 去年我国商品房和商品住宅价格上涨的幅度在7.6%到8.4%之间,这个幅度基本上相当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但又高于CPI的增长速度。如果将房地产行业放置于我国同步上涨的经济大环境之中,整个行业总体上仍然是健康的,房价的上涨幅度在可控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新型城镇化并非房地产

“不能将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同于房地产新一轮的开发机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要消除中国社会两元结构,解决机会公平和发展正义的问题,其中核心的是提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出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对于目前正在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李战军认为,不能将房地产业的发展简单等同于城镇化建设,更不能认为城镇化建设就是要依靠房地产业。

李战军分析认为,我国城镇化需要解决的是长期积累的社会、经济、生态等复杂问题,绝非房地产业一己之力能够完成。“当然,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也必将给中国房地产业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和平台。正确认识产业定位和企业定位,是中国房地产业发展长盛不衰的基本要求。”

“房企参与城镇化建设是一个大趋势,同时也要对过去三十年我们城镇化的发展道路进行反思和创新。”李战军指出,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农村集体土地的市场出路问题。要让农民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当中基本利益得到保障,工作权益得到保护,长远权益得到实现,满足城镇化发展中所要求的土地转型、产业转型和劳动者转型。重点要解决集体土地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市场流转不通的问题。对于符合规划要求,按照法律法规程序走下来的农民住房,也需要给予确权登记。实现其土地和房屋的市场价值。

其次,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需要解决发展定位和服务定位。在中小城镇实现房地产开发,对于很多房地产企业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既要满足城市人口的分流,又要解决原有农民的工作居住环境的提升,做到和谐发展并不是一桩简单的事情。房地产企业要将原有城市客户的服务对象,扩展到包括原先农业人口的新型服务对象。

除一二线城市以外,大多数中小城镇的房地产主要依靠的是本地客源市场,容量较小,价格承受能力低。这就需要导入和创新适合于中小城镇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用产业集聚人口,用人口集聚带来住房消费和生活消费。

第3篇:房地产经济学问题范文

中国社会不能缺少市场派经济学家,市场派经济学家不能不挨骂。理由很简单,经济学家是中国社会利益分裂的象征,也是专业素质受诟病的典型一族。

专业素质要求经济学家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不止一个经济学者说过,自己的唯一职责是判断怎样的经济手段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提出相关的建议。这与社会的道义要求有万里之遥,这个转型期的社会要求经济学家不仅指出什么是高效的资源配置,还要求他们在效率与公正之间作出正确选择――经济学家如果不愿意成为伦理专家,就可能被口水淹没。口水战的结果是两败俱伤,经济学家丧失了尊严与道义,而社会丧失了经济效率的理性探讨。

茅于轼是经济学家分裂症的典型人物

茅于轼是经济学家分裂症的典型人物。这位年长的经济学家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他几乎在房地产、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遭遇炮轰。不要说,不能说,一说就是错。对此,他倒也十分坦然,达到这种境界的经济学家不多。

从实践角度来看,茅于轼先生是个身体力行的无可挑剔的穷人的经济学家。1992年开始,他联合同道中人在山西创办“龙水头村民互助基金”,以具有尤努斯乡村银行特征的小额贷款试点开始探索中国特色。2003年,他74岁时又创办了北京富平家政培训学校,以后又在北京尝试为民工办理小额信贷支持创业。就是茅于轼理论的反对派也承认,这是一个品格令人敬重的人物。正因为如此,茅于轼的“不识时务”让人头痛之极。

前两年,他支持铁路票价上涨以缓解春运压力,支持油价上涨以缓解交通运输压力,贯穿2007年与2008年初是“替穷人办事,为富人说话”的主张,而后提出“经济适用房不应该继续建设”和“限价房太多的确会搞乱正常的房地产业”,还赞成提高高校学费,认为在中国高校里穷人孩子的比例只占到10%~20%,通过提高学费来增加更多的助学贷款和奖学金,才是解决穷人上学问题的最好办法,可以避免富人搭便车……不用多说,谁都知道这些言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但他以平和的口气继续说,不断地在各种场合说,这其实不是经济学家的执著,笔者认为这更是历史学家式的历史道义。

茅先生将市场化简单化了

毫无疑问,茅于轼先生是个市场派。他这一生青壮年时期的大好时光,正值计划经济大行于世,经济计划时代的普遍贫穷成为特定历史时期无法抹去的集体记忆创伤,经历过那一代的人,大都坚定地走市场道路,避免回到普遍贫穷状态,而这根逻辑贯穿到极致,有可能得出即便是贫富不均也好于普遍贫穷。如果市场经济发展到贫富严重不均的程度,可以选择的道路是,政府建立基本保障制度,实现基本的生活保障,最坏的选择是政府直接插手,以实现市场公正的名义进入市场资源的配置领域,在获取行政溢价之余,败坏市场的基础。

茅于轼的选择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他反对限价房,主张提高高校学费,逻辑是一以贯之的,限价房既不是彻底的市场化的商品房,也不是彻底的保障性住房,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蝙蝠”。政府在土地供应与税费上实行一定优惠,同时对房地产商的盈利空间进行严格管制,参照周边楼盘的均价进行定价。很清楚,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限价房是一个将市场与行政混杂于一体的怪胎,决策者以为是将市场与行政的益处集于一身,而在市场派眼中,是将市场与行政之害嫁接到一起,既无益于已经混乱无比的房地产市场,也是政府推卸责任的表现。

反对限价房政策只是市场之树上无数果实中的一粒,反对经济适用房同样归因于此,主张高校学费上涨虽然体现出茅于轼先生对于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观点,与上述稍有不同,牵涉到对于贫富区隔的基本判断,以及对于公办教育的理解。我国的大多数高校属于公办高校,由政府拨款建立,教育产业化政策实行之前,基本上实行的低收费政策。茅于轼先生认为是高校低收费,是穷纳税人补贴了富人,但这一理论根基的数据调研显然值得推敲。中国高校穷人孩子的比例只占10%~20%有什么依据?所谓穷人的标准是什么?在屡屡爆出高校学费压垮学生家长新闻的今天,是否证明我国的高校平均收费已经是中产收入阶层不可承受之重?如果提高了收费,高校将这部分经费不用于教育资源的增加,而是挪用作购新楼、买房产或者像天津某高校一样大买股票,又该如何处置?

这就体现出市场派经济学家的另一劣势,即在专业上色厉内荏。如茅于轼先生基本上以供求关系理论这一招“吃”遍所有经济难题,一切的经济失调只要涨价或者降价,就能完成调整,市场会自动根据供需作出涨价或者降价的选择。但他不能告诉人们,当面对中国铁路这样的垄断铁老大,当在特殊时段内需求处于刚性时期的涨价,是缓解供需还是垄断溢价?对于自由市场的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害?可以说,茅先生是将市场化简单化了,这种脸谱式的做法,被大多数人所反对,包括许多市场派经济学家阵营内部的人物。

经济学家挨骂是社会过失的替罪羊

丁学良曾经指出,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人。另一个屡屡挨骂的经济学家张维迎则被指责为根本不具备经济学家四个字的起码支撑,无论从论文还是如今的主要任务,都让他离专业经济学家相去甚远。在张维迎与邹恒甫之争爆发后,有记者曾经直言不讳地向他提出了这一问题,而张维迎也变相地认可了。

道德上的质疑因人而异,可以用清者自清的办法来解决。当人们质疑厉以宁家族在股市上的作为让厉以宁的股市发言失去客观性与公正性以后,虽然有人提出了茅于轼的小额信贷试验有任志强等企业家捐赠的资金,但这并不是什么污点,不至于被戴上“二奶学者”、“利益代言人”的帽子。但另一些经济学家在市场与理论上的表现,确实有违起码的社会公德。

要害的问题在于,当市场派经济学家盯着行政权力介入市场的广度与深度时,社会已经因为扭曲的市场所产生的教育、医疗等扭曲的价格而义愤填膺,有强烈的呼声,要求政府干预市场,比如打压房地产市场,以降低房价。普罗大众与市场经济学家之间产生了尖锐的对立,这一对立来自于此前市场的扭曲。事实上,如中国的房地产业一样,在教育与医疗等领域,从来没有真正独立的市场产生,这样的伪市场必须纠偏,不是向左,就是向右。可惜,市场派经济学家不仅不识时务,还以含糊不清的过激言论在市场理念上撒了一把盐。

第4篇:房地产经济学问题范文

在学界,早就有“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说法,意思是经济学跨过自己的范围,蚕食其他学科的固有领地,比如政治学、法学和历史学,而且已经有几位,凭此拿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大有天下学问,莫不是经济学的架势。

《超爆魔鬼经济学》,其“超爆”的意思,是说本书所研究的问题,至少表面看,跟经济学沾不上边。但说实话,经济学并非只研究市场、赚钱这等雕虫小技,在更本质的意义上,它关注的是人类的行为。包括本书选取的街头、、冷漠的案发现场看客等案例。

作者的本意不在“超爆”,而是“魔鬼”。魔鬼经济学的第一层意思是:言人之不敢言。第二个意思是,事情的背后都有经济学这个“魔鬼”在作祟。第三层意思是“鬼点子”。

经济学讲供求法则,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了,但它又最关键的。许多人指责房价高往往从道德层面或收入水平出发,却忘了供求关系。《超爆魔鬼经济学》的作者大胆地选取街头这种现象说明了供求关系的作用。在美国,也是非法的。非法还存在就在于有需求,有人愿意出钱,一些女性做能得到多于正常工资的收入,这就形成供给,于是供求相遇就有了这个市场。而且,更多的并不是被迫的,而是自愿的。在这个市场上“薪水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供求法则决定的,而这个法则往往比立法机构所出台的法律更有效”。作者还用供求法则解释了“为什么的收入越来越少?”并不是需求少了,而是供给有了竞争――由于性解放,“愿意与男人免费发生的女人”越来越多。“一星期中哪天挣的最多?”周五最忙,但周六的收入比周五高20%左右。这是因为“周六的客户一般会选择价格更多的”――还在需求。作者这分析了为什么会有“皮条客”,并将之与房地产经纪人作比较,以及其他问题。这些分析表明供求法则适用于“世间万物”。

当然,供求法则是分析“世间万物”的基本课,但绝不是唯一工具。经济学本身就不等于供求关系,它只说明供求法则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它的唯一性。而且,分析“世间万物”,也不能光靠经济学,还要靠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一切科学。各门学科有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与方法,但它们之间又是相关的。经济学与这些学科都有交叉关系。

总之,该书内容非常大胆,为了合理评判其论断价值及所提出的新颖大胆的方案,在阅读时,读者真的需要兼收并蓄的广博情怀。

这本书,作者依据一手素材,不厌其烦地利用原始数据,以及可靠的当事人,特别是始作俑者的陈述,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小心地运用逻辑推演自己的结论。特别注重运用统计方法,而非传统道德或者政治来分析问题,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从另一方面看,也是由于本书涉及议题过多,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给人随意、肤浅的感觉,但是其所述的内容总能成功地激发读者的兴趣,发人深思。因此,作为一本通俗读本,我认为本书非常成功。这本书读起来也非常有趣。故事精彩、信息充分,不时还会给你带来灵感。

书名:《超爆魔鬼经济学》

作者:史蒂文・列维特

斯蒂芬・都伯纳

第5篇:房地产经济学问题范文

业绩为王

作者:林有田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6-10

简介:本书可以说是为企业和销售人员提供了一套迈向销售巅峰的“实战培训教材”,林有田博士从顾客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企业和各个业务团队如何理解销售这一行业的致胜秘诀,以及他们怎样赢得顾客的好感,百分百成交,把企业做大做强!

从本书中你将学到:如何提升销售力、战斗力,在残酷的竞争中所向无敌!如何建立积极自信的心态,让销售成为你的本能,轻松赚大钱!如何运用顶尖销售人员的战略和方法,达成并超越预定目标!如何打造“强者为王”的狼性业务团队,让企业做大做强!

房价与泡沫经济

作者:徐滇庆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06-1

简介:作者根据目前中国房地产的市场状况,结合其他发生过房地产泡沫的地区和国家的情况,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分析了中国当前的房价以及中国当前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经济。作者还对中国目前与房地产业有关的问题,如经济适用房、房价成本的不透明性等提出了有益的解决思路及相应对策。房价是否正常的评价体系是什么?谁来研究房价?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区别是什么?泡沫经济是如何形成与崩溃的?……作者基于自己深厚的经济学底蕴、丰富的工作阅历,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案例,对以上问题――解答。

说话的魅力

作者:刘墉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出版年:2006-11

简介:如何使你的沟通更有效?如何使你的声音更动听?如何使你的言谈话语大方得体充满魅力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在书里,刘墉以“沟通”为主题,生动有趣地讲述了对青年读者极富实用价值和启迪意义的诸多沟通技巧。本书凝聚作者三十多年关于讲话、沟通的诸多心得与丰富经验,所有理论都被巧妙蕴涵于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之中,读之如沐春风,仿佛与大师面对面聊天,轻松有趣又受益匪浅。

收入是一连串事件

作者:周其仁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6-10

简介:本书是作者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专栏文章的第二本集结。书中从学问天地、农民收入是一连串事件、农地制度余言、话说垄断与管制、市场准入风波、国资转让权、教育券改革等这几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连串事件。从一连串事件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收入增长,正确而又别开生面。

专业推荐

《飞吧,爸爸》

“这是一部忘掉电影本身,用心去感受真诚,在哭与笑的瞬间温暖人心的影片”

电影改编自旅日韩裔作家金城一纪的同名小说,讲述处在危机中的39岁胆小家长向19岁打斗高手拜师而变为英雄的故事,动作逼真、情节诙谐。片中扮演19岁打斗高手的,正是凭借一部(王的男人)走红的韩国影星李俊基。这位被誉为“比女人还美丽的”男人此次一扫柔媚,完全以冷酷彪悍的真男人形象示人,并首度展现“李氏功夫”。为了显示自己的硬汉风格,李俊基特地要求片方在自己脸上贴上长达7厘米长的伤疤,还坚持不用替身,以自己现实生活中跆拳道三段的底子,亲自完成1对7的打斗场面。

本月精选

《父子》

演员:郭富城 杨采妮 林熙蕾 吴景滔

导演:谭家明

同样是父子,却是另一种生活另一个故事,沉重、压抑,让观众“直面人生的惨淡”,甚至连结局,都没有亲情故事一般会有的大团圆。

一个非婚家庭的小孩,父亲(郭富城饰演)是滥赌的混混,失望的母亲(杨采妮饰演)悄悄计划远走高飞。父子俩的生活愈加困顿。被高利贷打断腿后的父亲开始训练小孩(吴景滔饰演)偷东西,小孩不愿与父亲狼狈为奸,决心离开。但已婚并怀孕的母亲让他感到陌生,他只好再次回到父亲身边。一次小孩失手被屋主逮住,无力挽救的父亲落荒而逃。教养院再次相见的父子,父亲抱着孩子希望得到谅解,但小孩却狠狠地咬下了他的耳朵……

郭富城凭借本片继06年《三岔口》成为金马影帝后再度连庄,缔造了金马奖历史上两次提名无一落空的新纪录。

最新CD

西城男孩WestlifeCD

来自爱尔兰的西城男孩,是迄今为止拿下英国金榜最多冠军的男孩团体,也是寿命最长的英国偶像团体。

称1998年成军的Westlife为一个文化现象一点也不过分。历经八年,他们仍处在事业的巅峰。之前发行的《Face to Face(真情面对)》全球销量已突破两百万。《The Love Album(爱)》卷土重来,十一首歌佳作,全新演绎,重现魅力

品冠《爱到无可救药》CD+VCD

当整个世界都失去了方向,还有品冠的情歌为你找回爱情的信仰!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可能会有许多个不同风格的10年,我们不会刻意去归类,却总在不经意间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开始或者结束了某一个阶段。完成了上一张《后来的我们一新歌+精选》之后,从2006年这张全新个人专辑开始,品冠赫然惊觉:他将迈入自己音乐生涯里最活跃的第二个10年。

最新DVD

《天行者》

古惑仔重出江湖,风云再起!由郑伊健、冯德伦、方中信、张智霖、胡静联袂主演,阵容强大,场面依然震撼人心。影片的故事情节在设计上依然秉承了港产黑帮片所特有的风格,对以往的同类题材片更是作了巧妙的吸纳,既有《英雄本色》的豪迈,也有《黑白道》的诡谲,当然更有《古惑仔》系列的奔放……

导演:阮世生

主演:郑伊健 张智霖 方中信 冯德伦

《天极》

明朝末年,“玄虚观”师叔祖主持派出其徒赵龙带领众同门前往歼灭马贼,混战中赵龙妻子白银凤中了马贼剑毒,产后毒发而死,不幸的是,其子赵骏体内亦遗有剑毒。为免其高傲性格导致血毒攻心,师叔祖收了性格温驯的周游为徒以作诱导。年复一年,赵骏与周游都已长大成人而学有所成,一场龙争虎斗却在两人间进行…

导演:叶永健

演员:樊少皇 伍白龙 张晋 姚瑶 原子穗 刘家辉 释小虎

《玉女战士》

很多年前的古代野心家为了实现预想,抢走了菊身上的“灵物”,一个可以抵抗任何病毒的小盒子,却无人能够打开!侠女小灵为保护能打开盒子的人,而成为玉女战士。菊的徒弟香为了给师傅报仇,与小灵合二为一,两人施展易容术互调身份,为了爱人、为了宿命,在魔宫展开了屠杀……

导演:邱礼涛

主演:黄圣依 魔裟斗 白田久子

王筝《我们都是好孩子》

整张专辑以一个女孩的成长经历为主线,从描述孩童时代无忧无虑的同名主打歌《我们都是好孩子》到描写恋爱中的甜蜜与苦涩《明天就要嫁给他》,再到结婚生子、继而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的满足与凄美的《对你说》,歌曲犹如牛奶般细腻浓郁,无不感人至深。

期间在舒缓中穿插两首清新凉爽的快歌《一杯咖啡到天亮》和《爱你,mon cheri》,宛如一首美丽的抒情诗,让人耳目一新。

第6篇:房地产经济学问题范文

关键词 高等数学 管理学院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Management

College Advanced Mathematics Curriculum Reform

HU Fang, ZHAO Lijun

(Wuhan International Trad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the 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institution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anagement related professional, thinking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and explore specific ways of education reform.

Key words advanced mathematics; management college; teaching reform

1 管理学院的高数教学改革的宗旨

高职管理人才的培养应抛弃“学术型”、“理论型”的大帽子,走“实用型”的路子。高职的高数教学更不同于普通高校数学系的高数教学,舍弃高数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将其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础,让高职摆脱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这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关注的。

2 管理学院的高数教学改革的思考

进入高职院校的这部分90后大学生,约80%来自高中毕业生,20%来自中专、职校、技校及成人高考,高中毕业生们从精英教育迈向职业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本来数学基础就薄弱的他们根本很难接受数学的抽象性,很难深刻理解数学结构的严谨性,很难熟练掌握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这些,实实在在地导致了他们对数学避而远之,甚至谈数学色变。我们都深知高数在培养学生基础科学素质中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却苦于无法用实例说服学生,使得数学教学与专业实践实训脱节。

数学教研组通过组织专业课教师、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管理学院相关专业对高数知识的不同需求。具体来说,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中市场调查与预测需运用数学中的最小二乘法计算二元线性回归模型,而最小二乘法的理解需要微积分的基本理论;统计学原理的学习也需概率论的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管理经济学前需熟练掌握微积分的相关数学理论和思想。电子商务、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中,经济学基础的学习需要熟练掌握微积分中导数、运用导数解决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计算问题、理解边际的思想,同时还需要一定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知识作为后续学习的基础等。人力资源专业核心课程薪酬管理的学习需要熟练掌握微积分基本知识;房屋建筑基础、房地产金融、房地产市场营销等课程的学习均需要概率与统计相关知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此可见,数学课程的教学在管理学院各个专业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管理专业的高数教学中渗透数学素质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提高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各种专业问题的能力也是迫在眉睫的。

3 管理学院的高数教学改革的探索

立足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要求是毕业生们能顺利地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通过高数的学习,在知识层面上,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在能力层面上,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够理解数学思想,明晰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思维,全面提升职业核心能力;在思想层面上,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踏实细致、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高职管理类数学教学的改革也应以这几点为根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首先,合理安排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实现分专业区别教学,分模块区别教学,课程教学以一元函数微积分为基础,线性代数及概率论为辅修,数理统计为选修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教学要以强化概念、注重应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重点,针对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大胆地抛弃传统的过于强调理论的教材,同时,适当选取自学内容,对于部分与中学教学内容重叠的数学知识,可作为自学内容,自学要求要明确,并且要有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引入相关专业实践实训中的实际案例,通过相关案例的介绍引出相关的数学概念及其相关数学思想及理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解决专业相关问题的同时,加强数学修养,提高了数学素质。

其次,合理安排数学课程和相关辅修课程的教学顺序,如计算机基础课程,我们建议在一年级就开设相关语言课的学习,同时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统计等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辅助介绍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分析、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如运用Matlab软件画出经济函数的图形,从而了解经济函数的相关特性,如:单调性、极值、最值,了解函数的边际和弹性,让学生走入机房,自己动手,从中真正地体验到以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数学问题,用数学理论作为工具解决经济问题的乐趣,在“用数学”的过程中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第三,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数学老师思考的问题,也是专业课教师、实习实训老师需要积极探索的课题,因此,数学教研室的教师们可以进一步加强和专业教研室、实习实训基地的沟通与联系,积极开展数学课与专业课教学的有效合作教学,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充分启发引导学生掌握高数的内涵、外延、历史背景及思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附1:管理相关专业课时分配:

总学时:128

参考文献

[1] 石磊,颖慧.素质教育视野下的运筹学课程改革[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第7篇:房地产经济学问题范文

关键词:土地资源;人才培养;改革思考

一、土地资源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将面临着大量的土地资源被开发和利用,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对土地资源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多层次的要求。

(一)厚基础人才需求

土地资源管理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涉及到土地的测量、规划、评估和管理。实际工作中,土地资源管理要牵涉到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以及农林部门,作为一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而且对我国的地理状况有大致的了解。每一寸土地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应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因此对当地城市的经济情况要有一定了解。总体来说,土地资源是一个需要较大知识量、涉及范围广、应对多种角色的人才。

(二)应用型人才需求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集理论与应用型于一体的学科,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决定。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土地进行测量,用真实有效的数据作为开发的依据,通过科学的、合理的、准确的管理措施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和配置,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要拥有土地测量设备、计算机分析技术、CAD制图技术、地籍管理信息化等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三)管理型人才需求

作为一名土地资源管理型人才,所懂得的知识必须是全面的,如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等,要求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融为一体,以城市的总体规划为导向,对土地资源进行严格管理。目前,国家急需土地资源高级管理型人才,从事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

目前,全国共有50多所院校开设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以本科学位和硕士研究为主。其中,如图1综合高等院校硕士学位授予占100%;农林院校总数最多,占全国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42%,其硕士学位授予仅其次于综合院校占67%;理工院校硕士学位授予占45%,本科学位授予占55%,硕士与本科专业开设比例相对持平,而博士学位授予点为零;文史师范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以本科教学为主,专业开设占78%。

由表1得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对学生的知识量有很强的要求,其至少是本科以上学位;农林院校比理科院校更重视土地资源的发展,所开设的专业更具有针对性。

三、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明确学科的定位

部分高校对学科认识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将土地资源管理设置为公共管理学科的下属专业,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比较狭隘,忽视了它是兼管理学与工学学科于一体的专业;2、部分学生认为土地资源就业方向是地方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或农林部门等,进入门槛高,需要很强的人际关系和专业实力,导致一些学生学术研究积极性不高。

(二)未形成统一课程体系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名称虽不同,但在内容上有很多重叠的部门,例如在《土地资源学》中学习到的内容可能会重复出现在《土地管理学》或《土地资源学》课本上,甚至在《公共管理》课程上也会提到。很多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核标准不一样,也未形成统一的课程体系,整体教学质量都有待提高。

(三)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节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涉及到的实验课程有:地籍测量、土地评估及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等,但很多的高等院校只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数理统计、测量与遥感等高新技术的应用,这主要还是与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土地资源管理要求教师需要懂得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知识,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很多教师都重理论轻实践技术,这是大多院校教学的通病。

四、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一)明确学科就业方向

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该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考取公务员,到地方国土局、规划局或农林部门去工作,也可以从事土地及房地产价格的评估与管理等工作。实践证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就业范围广、发展好、待遇高,是一份非常有社会竞争力的专业。

(二)形成学体系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牵涉的学科非常多,如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每一学科都自成体系,所涵盖的内容都值得深究。但由于师资力量缺乏,一些院校一个教师分担几门课程,每门课程穿插其他学科重复内容,这让很多学生搞不清每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无心做学术研究。因此,形成统一的、完善的、科学的教学体系,是保障学生认真做学问的基础。

(三)强化实践性的教学

目前,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设置均偏向理论教学,实践的部分少之又少,这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就业方向有一定的关系。很多大学生即将毕业时会非常迷茫,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到企业从事开发报建工作,不知道其工作流程;应聘土地及房地产评估师,不知道用数据统计的方法论;从事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不知道如何使用土地测量设备,这些都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缺乏实践教学的原因。

五、结束语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为一体的学科,牵涉范围广,包含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内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数字印刷是一门偏应用型、交叉型的科学,广泛应用于广告设计与制作、数字印刷业务、数据库管理、网络印刷等业务中。作为一名本科院校数字印刷专业的学生,要对印刷和数字印刷的概念非常清晰,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是以满足企业对印刷人才的需求。(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晓光,张悦玲.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11,2(9):18-26

[2]曹林奎,刘世亮.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土地管理与发展,2012,11(4):20-30

第8篇:房地产经济学问题范文

阳光从透明的屋顶射入厅堂,人于室内,又可以毫不费力地游目于玻璃墙外春光遍著的小花园。在这个花费代价营造的环境里,张五常赤足趿着一双黑色拖鞋,惬意地仰靠在一张可以灵活转动的单人小沙发上,不断地转来转去,气定神闲,谈吐裕如。上海已进入梅雨时节,这样的晴好天气,似不多见,他偶会站起来,转上一圈,说一声:“今天天气不错啊。”

我是小人物

《南风窗》:您的很多言论主张,有没有达到什么效果?

张五常:我80年代建议的东西,《中国的前途》、《再论中国》、《卖桔者言》,只要写一次,最多写两次,就不再写了,因为感受上好像是有点效果。例如1986年6月我发表《出售土地一举三得》,几个月后深圳的朋友问该怎么出售。又例如我警告说中国不要走上印度之路,北京的朋友同意,反应好。今天重读旧作,仿佛自己把中国改革的细节预先写了出来,有这样的感受。现在没有这种感受了。我早说中国要放弃抄袭外国的货币制度,写了20几篇,劳动法也是,皆如石沉大海。

我从来没有要求别人听我讲的。我没有本领改进社会,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可以影响社会。我算什么呢?不是什么大人物,是小人物。你要听就听,不听就不听。我是从事经济解释的,解释什么政策会有什么效果,但我不是改革者,这不是我的专长。我只不过是用我所知的解释给你们听,你们不听我知道自己是个小人物。北京对我是宽容的,我批评新《劳动合同法》写了十几篇,有时骂得自己有点尴尬,他们虽然不接受,但没有封杀我。

《南风窗》:也许还没有到时间吧。

张五常:75岁了,来日无多,希望能早点见到我希望见到的。

《南风窗》:我说的时间没有到,是指现在这个国家还处于转型初期,总要给大家一点时间去摸索,要允许尝试。况且对于一项制度设计的判断,站在不同的角度,处于不同的境地,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此时,最好的办法难道不是应该把问题交给时间去解决么?

张五常:我搞的经济学不是坐在办公室猜测,而是基于真实世界的观察,对中、西方的历史都有掌握。从事经济解释50年,因果的推断准确。我说这政策会有那样的效果,你不信,尝试失败其代价可能高到天上去。

《南风窗》:您觉得自己的金玉良言没有人听,都有找过原因么?

张五常:80年代的时候,中国没有海归派,西方的影响也不大。北京的朋友当时都在摸索,多读我的文章是不难理解的。你读我的文章不可能完全不受我的影响。你爱读我就写,不断地解释。走我的学问路线的人只能这样做,也应该这样做。至于有没有真的影响力是无关宏旨的。我没有雄心,也没有野心,有的只是一点关心。

现在声浪很多,大名校的博士无数,而我历来是个不争论的人。昔日美国的同事初时认为我从来不回应的态度不对,后来又一致说我对,其实是1968年施蒂格勒教的。

《南风窗》:智囊化决策和施政,有用么?

张五常:通常没有用,西方的经验也说没有用。昔日英国的撒切尔夫人,美国的里根,及南美的一个成功例子,都是主要用一个顾问。这3位顾问跟我很熟,我很佩服他们的政治感。但我认为比他们更重要的是上头对经济的感受好。

《南风窗》:假设在某一天,官方说张教授您也来给我们当当顾问吧。届时您将作何反应?

张五常:他们不需要这么做。找朋友带个口信来就可以了,有什么问题,我有什么建议,我知道的会说。朋友之间问我怎么看,我知道的会说。这种传达方式可能传错。正正式式的会说得清楚一点。但我认为不需要这么做。我认为能保持自己的思想自由很重要。

经济学家的责任

《南风窗》:前些年有学者说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不超5个,在您眼里,在这个群体中称得上经济学家的多不多?

张五常:1997年,我做美国西部经济学会的会长,这是全球第二大的经济学会,我数了数那些会员,3个里面有1个是中国人。你说中国有多少经济学家?他们不是经济学家么?我在美国攻读经济的时候,全校的中国学生只我一个念经济,现在念经济的很多,那你说中国经济学家怎么不多呢?说起来,我在美国长滩教了两年,芝大两年,华大13年,加起来只教过一个中国学生。今天的情况相差很远。

中国几千年前的老子、韩非子,都是经济学家,还有其他的,当时可能纸张不便,写不出长篇大论,但比照一下现在的水平,甚至一些拿诺贝尔奖的水平,其思想哲理的重要性还比不上我们的韩非子、老子。

另一方面,你说的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呢?经济学有多种。大多数的经济学不走解释世事的路。你可以说我这种不是经济学,我不会反对。30多年前美国的同事说我是经济学家中的经济学家,这些同事有偏见,认为解释现象才是经济学。当年影响我的前辈都着重于经济解释,今天奇怪地变得很少了。

《南风窗》:经济学家的责任是什么?

张五常:没有责任的。经济学家没有责任比有责任好。我知道有些后起之秀说自己有什么责任。他们还年轻,高估了自己的重要性。我认为做学者的最多能做得到的就是解释。解释了你不懂我再解释。解释到不想再解释的时候,就不解释了。

没有什么责任的。你听就听,不听就不听。我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解释。有关自己的国家,当然多解释几句了。你又没有付钱给我,而你付钱给我我很难做。经济政策顾问的钱是最不好赚的。我平生只见过两个朋友赚得舒畅。他们不仅懂经济,也懂政治!

《南风窗》:那么怎么样保持经济学家的独立性?

张五常:我不知道,可是我自己是很独立的,一向都是。我告诉你我是做过顾问的,不是做得那么愉快。加拿大某省的政府曾经聘我做租务管制顾问。他们请我去,给我资料叫我写报告给他们,我花了多天写了报告给他们,谁知道他们请我是希望我支持租务管制的。就是他们已经有结论了,我事前不知道,我是反对租务管制的。他们不付答应我的钱。

好些时,政府部门叫你做顾问,不是问你什么对什么不对,而是利用你,就像加拿大的例子。我为什么要赚这种钱?这方面弗里德曼对我影响很大。你问我意见,我给你意见。有一次在香港,政府叫经济学家去开会,利益团体在场,很多经济学者也在场。我坐在那里,我反对,把其他人都激怒了。为什么呢?因为那个经济政策只有我一个人反对,而政府很难我的论据。但有几年时间我跟当时香港的财政司司长合作得很愉快。每两个星期大家进一次午餐,论经济大势。他说只听我一个,因为我从来不替任何团体说话。大家君子协定,午餐轮流结账。

中国的胜算

《南风窗》:这些年有关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言论时有出现,今年的数据显示中国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坐上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交椅。大家为此无不欢欣鼓舞。这种总量上的赶超,意味着中国已经很强大了吗?追求这样的名次,是否真的重要?

张五常:中国的总国民实质收入其实超越日本已经不止10年了,他们物价那么贵,楼价那么贵,农产品又贵。中国不仅是在总收入上超过他们,在将来人均实质收入也应该超过。现在还没有,但有一天会超过。大约20年吧。中国人均的实质收入目前还追不上很多国家。

国际的收入排名当然不重要。追求来做什么呢?我认为只要我们自己生活好,不要管他人的。国际上的统计数字历来不可靠,是一些受了高薪的人炮制出来的玩意儿。

《南风窗》:下一个目标好像是美国。各种预测认为,中国的GDP总额将会超过美国。您觉得这个可能性大不大?

张五常:跟美国怎么比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中国在人均的实质收入方面要胜过美国是很遥远的事。中国人多,地少,光在住房方面就输了,怎么能追得上呢?不要忘记,美国的地理环境是非常好的。这是很难追得上的。

讲到财富,房地产可能是最重要的财富,2003、2004年,大城市跟大城市相比,美国的房地产比上海的贵一倍,现在倒转过来,上海的房价比美国的大城市贵一倍。现在上海的楼价比洛杉矶的楼价高一倍都不止了。以房地产来算,中国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就像发了神经一样。中国的高楼大厦比美国多很多,而楼价也比美国高。那你这么看的话,单从房地产那方面衡量财富,中国是比美国高得多了。

其他方面看,天然资源方面,我认为美国胜一点。人力资源,脑子的本钱,天生的那种,中国胜一点。但我们的知识比美国及欧洲落后很多。知识这个东西是可以学回来的,中国今后的发展前途主要是把知识放进那么多的脑子去。知识不足的人对社会是负值的。人均的知识水平如果能追近美国,我们的总国民收入会远远地超过他们。听说不久前英国某好事机构出了一个赌盘,说今年中国有六成机会总国民收入会超越美国。赌不过。

《南风窗》:脑子的本钱?怎么讲?

张五常:中国有什么呢?中国的主要资产是人,是天生聪明的脑子,没有太蠢的。不仅是聪明这个问题,中国的人种比较一致。我到过西方那么多地方,没有看到人种这么均匀的。中国是个没有种族歧视的国家,只有贫富歧视。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人类的骄傲。还有另一面我们可以乐观的。中国的孩子多多少少有点西方文化的认识。你问中国的学生莎士比亚,他们听过,莫扎特他们也听过,弹得一手好钢琴的中国孩子今天以百万计。你问外国的学生谁是坡,他们不会知道。问他们会不会唱京曲,不会。现在地球一体化继续发展下去,中西文化都要懂一点,在这方面,我们中国的孩子是占了优势的。我不想夸张自己中西兼通,但地球一体化,不走我这条路不会在地球上杀出重围。

人才最重要。有个问题,人这种东西,你发展得好的话,有知识,国家会强大,发展得不好,知识不够,人多就变成一种负荷了。所以我常说,中国的困难不是人多,是人的知识低。这方面,我们的中小学还可以,但大学一团糟。你看现在的学子争着去外国念书了。去美国念书,5万美元一年,等于近3万人民币一个月。有多少中国家庭能出得起这笔钱?为什么不把国内的大学搞好呢?把国内的大学搞得跟美国大学同一水平,一个大学生需要的费用不到留美的1/3。留学只是方便了那些有钱的,有能力出去的,对中国自己的前途来说是缺乏了重要的一般性发展,何况出了去的多半不回归。

所以问题是,我们的脑子资产举世无匹,但大部分是浪费了。现在看,假如你们不照我讲的,不把知识发展搞上去,大学教育不改进,不尽量给贫困学生好教育,中国的发展再上一点就差不多了,人均实质收入连日本也追不上,因为他们的知识比我们好。我们的文化传统比日本纯得多,厚得多,原则上知识水平有机会超越他们。

《南风窗》:人力资源决定了一国实力,而中国在这一方面基础又不够,这种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

张五常:今天的知识是要中西合璧的,这方面中国占了先机。中国青年这么多,重要的是他们要有高人提点。今天不搞中西合璧的学问还有什么好搞的。不是那么难,融会贯通不会那么难的。

《南风窗》:中西合璧从那时候就已提倡,其结果是失败的。今天我们成为世界工厂,干的都是贱卖劳动力,为别人贴牌代工的事情。历史上,中国的创造力极强所带来的文明,都是处于农耕文明时期,现在我们的工商业文明是远远落后于他人的,再来一次中西合璧,中国人的创造力就真能够得到恢复么?

张五常:你的看法不对。当年我在香港读中学不成,24岁在美国进大学,只几年就做助理教授了。不是例外。我的外甥当年在香港没有大学收容,到美国跟我,只6年拿了博士,今天是生物学大名家,有机会拿诺贝尔医学奖。我的儿子可能没那么厉害,但差不太远。其他因为香港进不了大学的到美国跟我,有六七个吧,一律不错。去年我的外甥说中国到美国求学的不少了不起。中国本土培养不出这样的人才是说不通的。

高增长的问题

《南风窗》:就质量而言,您觉得中国经济发展怎么样?在高增长的同时,应该注意什么?

张五常:现在中国情况不是那么好,中小企业有困难,借不到钱。出来闹事的那些人归咎于老板不发薪水。老板借不到钱发薪水啊,怎么借钱啊?银行不肯借,外面高利贷的利率20%多。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现在银行是控制利率的。利率是一个价格,管利率就是价格管制嘛,怎么会有好效果呢?东莞一带,不少中小企业都站不住了。

2009年3月,我说北京要开始收紧了,要慢慢地把银根收紧一点。当时如果这样做不会有今天的通胀。说了多少次,我们自己经验不够,理论根底不够,而那些海归派对这些方面是不熟悉的。两年多前我说要开始收紧,是多年来观察的经验之谈。弗里德曼是深交,他的货币理论我很熟。目前央行采用的货币制度很难处理。西方的高明之士也搞得一团糟,更换货币制度中国不需要交巨大的学费。

《南风窗》:问题是,不用货币政策去管理通胀,整个经济会面临问题;用货币政策去对付通胀,中小企业又要受影响,没有一个政策是可以两面讨好的。这是两难。

张五常:利率是应该浮动的,不应该由央行来决定利率的。现在中国的银行利息是由央行决定。调校银行准备金和利率是从美国抄回来的,人家搞了这么多年都搞得不好,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抄他们的呢?美国的专家那么厉害,格林斯潘那么厉害,结果还是搞得一团糟,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人家呢?我一早就叫北京的朋友要放弃抄外国的货币制度。

我屡次建议人民币要转用一篮子物品的可以直接在市场成交的物价指数为锚,让利率与汇率自由浮动。这样可以一次过地解除通胀,不需要再用西方的货币政策。央行的责任只是守锚及监管银行的运作。这前所未见的下锚货币制度其实也不是我发明的。

《南风窗》:您说不要抄美国,可是不抄他们不学他们,能怎么办?直到现在我们各地官员还要经常组团出国考察,无非也是希望从外面学得一两手东西。连你张五常也是西方经验和背景下面走出来的,这不正能说明中国的现实么?传统上,中国是个农业国度,从来围着小农经济打转转,既没有完备的中央银行制度,也无宏观调控经验,要说现代经济制度和商业创新,就更是先天不足。不要忘记,经济学这个东西是西方发明的。我们不得不向领先于自己的国家看齐,这恐怕也是必然要经历的摸索阶段,没有借鉴何来创新?

张五常:千万不要低估中国人的智慧。我在《中国的经济制度》一书内说得清楚,这个神奇制度是中国人自己想出来的。我自己非常感激美国的大师们给我的教诲,但教了我6年我就了他们的佃农理论,跟着了他们的外部性理论,价管理论,公司理论,租值消散理论,生产成本理论,而今天连他们的竞争理论也了。目前我正在整理西方的经济理论,值得保存下来的恐怕少得有点尴尬吧。我当然可能错,但我有的是一个中国人的脑子。

我不会这么做

《南风窗》:您一直对楼市调控持批评看法。调控到这个阶段,您的看法还是一贯的么?您不认为投机力量需要得到抑制或者疏导么?

张五常:有些人从事生产,赚到钱,那他们消费之外的钱应该放到什么地方?难道把它烧掉吗?难道去把它赌掉吗?消费花不去的那些钱,应该放到哪里去?放到股市,但股票很多是靠不住的,靠股票养老要多作调查研究。买个房子,被打压楼价。买收藏品吗?这个要学过才能买啊,随便买会输的。那么养老钱要放在哪里呢?

楼价起得太急,那么就多放点土地出来嘛。真正买不起房子的穷人,考虑补贴给他们去买房子。也许收穷人一半地价。但这个房子是要私人建的,不要是政府建的。补贴一点地价给他们,提供多一点建房子的土地,信息上要说得清楚。但现在不是啊,老是说楼市有泡沫,要打压。愈是打压,房子的供应量愈少。

为什么要限购?这么限购,那发展商怎么办?我不反对政府抽楼宇空置税,买了房子没人住,房子不装修不租出去,可以收他一点税。要是他招租但租不出去,就不要收。空在那里完全不租,抽他一点税,这个我不反对,但据说这是很难执行的。

《南风窗》:这么说,我们当下推行的楼市调控在您看来真是一无可取的么?

张五常:我没有说一无可取,我只是说我不会这么做。我不能猜测政府是怎样想的。听他们讲,就是泡沫问题。假如说到财富分配的问题,那么对穷人就收少一点地价。看看香港的发展,那里买房子输了钱没人可怜你,赚了钱就有人眼红,有这个问题。不要只是想着买房子的一定会赚钱,破产的人多的是。90年代内地在楼市输身家的人无数。几天前在香港某报头条读到,内地的楼市政府打来打去也打不死,北京某人说这证明泡沫愈来愈大。这样的智商我不懂。不久前我公开说看来中国的楼市泡沫是用钢造的,我可不便说如果连钢造的也要打破就简直愚不可及。

要给人们机会

《南风窗》:您是极反对最低工资和《劳动合同法》的,这容易犯众怒,因为已经否定了一个社会建立基本权益保障机制的必要性和价值取向。

张五常:这样做怎么能帮得到穷人呢?最低工资能帮得了他们吗?那么容易可以帮助穷人天下还有穷人吗?不要想得那么天真吧。我们可以看看香港。香港是到最近才搞最低工资,但那里发展得最好的几十年,哪有什么《劳动合同法》?可以回头看中国唐宋时代的富庶,哪有看到他们那时候是讲最低工资的?

我要说的是,要是这种政策能帮到最穷的人,我会立刻赞同,但根本帮不到,只能增加一些团体的权力,害最穷的人找不到工作。难道那些老板都是愚蠢的吗?做工厂是最难做的生意,没有事情是比做工厂更难的。做房地产发达,我不佩服,做工厂能赚到钱,我佩服。好难赚钱的,全世界的经验都是这样。我们不妨立下法例,规定任何搞《劳动法》的人要先做厂,或者罚他们去做厂。

那些搞《劳动合同法》的人,搞最低工资的人,应该强迫他们去做工厂试试看。那么容易剥削工人的吗?有本事你去做厂给我看看。假如政府没有给你一些垄断权或者是一些好处,或者你没有发明专利,或商标名牌,做厂赚钱的机会近于零。

这么快推出新《劳动合同法》不见得是好事。如果等到中国的工业一般有发明专利或名牌宝号的租值时,推出《劳动法》会蚕食租值,而这蚕食是需要工会协助的。

《南风窗》:是说工会这种机制无法维护职工权益么?

张五常:工会能为谁?工会能帮到一小撮工人,但他们一定要约束竞争才能有甜头。工会头头可以有巨利,争权谋杀的故事不是假的。但不是工会的会员会失业。像美国通用汽车,曾经是世界最成功的工厂,他们的专利注册数以千计,结果完全被工会蚕食了,变成负值。

我担心的是那些既得利益分子会凭《劳动法》控制大局,这是欧洲的经验,也是美国的经验。现在西方满是山头主义,每一方面都是被山头主义控制住。福利不能减,政府官员薪水不能减,教师薪酬不能减,最低工资不能减,还要加,工会势力也不能削弱,这怎么搞啊?

美国药房的药剂师,70块美元一小时,加上其他的费用,近100块一小时,而且现在还说没有博士学位的不能在药房卖药,搞得药很贵。你在美国想进药剂系是很难的,因为他们有山头。各行各业都有他们自己的山头,中国目前还没有到那个地步,但抄回来的劳动法例继续下去的话,迟早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不要看到别人有什么,我们就羡慕人家,那怎么行?这些日子引进西方的,不少是一团糟。

《南风窗》:这个不行,那个不可以,那么普通劳动者和弱势群体的权益怎么保障?谁来保障?不能说就不管他们吧?

张五常:如果天生有缺陷,或后天遇到不幸,慈善机构会帮助,政府也应该协助。但没有什么缺陷,给机会又不去争取,还是要伸手向政府拿钱,那这种人是不值得同情的。不要忘记,人有选择饿死的权利。政府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要提供机会,鼓励自力更生。

第9篇:房地产经济学问题范文

关键词: 高职经济学课程教学 教学实践 教学体会

著名作家萧伯纳说:“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但如何让学生对抽象的经济学课程感兴趣,乐而好学,甚至潜心钻研,却非常有学问。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包括许多图形、公式、推导、模型等内容。高职经济、管理类学生中文科生居多,他们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看见公式和图表就觉得枯燥。为了克服他们的畏难情绪,结合教学实践,我提出几点教学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排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这种兴趣使得学生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学习经济学,并感受学习经济学的乐趣。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首堂课至关重要,同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用他们感兴趣的方法来讲授经济原理。这样可让他们认识到经济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有学习的积极性。

(一)首堂课培养学习兴趣是关键

培养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首堂课至关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教师要设法让学生感觉到经济学其实并不枯燥,而是有趣、适用且贴近生活。如首堂课的内容是有关经济学的概述,其中主要学习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教师可以引用学生在中学学过的《藤野先生》中提到的有趣的现象:“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中,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提问:为什么会发生有这样有趣的现象?再如,提问有关经济学现象,如:我国为什么花巨资兴建“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等这样的大工程?美国为什么要攻打伊拉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在2007年9月17日出版的回忆录中说,美国布什政府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确实是为了石油”。)引导学生认识到资源的稀缺性和资源分布不均匀性。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俗语如“人心不足蛇吞象”、成语“欲壑难填”和“得陇望蜀”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并引导学生回答: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由此可以得出:人类资源有限,但人们欲望无穷。这正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稀缺性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永恒问题,也就是说,稀缺性的存在是绝对的,它存在于一切社会和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通过上述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引导,用学生熟悉的有关现象来解释经济学概念,学生感觉到经济学不仅不那么难学,反而非常有趣,由此对经济学产生兴趣。

(二)用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解释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的原理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教师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经济学概念和原理,对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先讲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再与有关的经济学原理联系起来,最好不要直奔主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加直观,便于掌握,记忆深刻。如在学习影响需求的因素的内容时,我从以下经济学现象引入:汽车涨价了,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有何变化?社会收入普遍增加了,人们对汽车的需求是增加还是减少?汽油价格增加了,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增加还是减少?人们预期收入下降,对住房需求有何影响?人们预期房价下降,对住房需求又有何变化?这一系列问题的提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并踊跃回答。学生通过积极互动与参与,总结出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对消费者的补贴,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预期,等等。

(三)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求知欲往往是从“?”开始的,一个好的经济学问题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探究热情,从而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达到“我想学”的效果。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主动性。教师在传授新内容时,最好先用心设计出一个或几个学生感兴趣的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求知的欲望会引导学生很快进入思考状态,而且会积极地开动脑筋,寻找答案。最终一般会有两种情况:有的学生找到了正确答案,这部分同学会很兴奋、很有成就感,进而会增加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有的学生可能没有找到正确答案,这部分同学会对问题的答案充满兴趣,从而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这样在脑海中对这个经过思考的问题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可见,问题教学法会很容易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合理设置案例教学环节,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案例教学正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在经济学的课程当中,教师合理设置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力,使他们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起来。

(一)课堂讨论式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将成熟的经济学理论以一种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经济学原理具体化、生活化。案例教学可根据授课内容灵活选择,以下几种形式。

1.导入。教师可在每章开篇时,提供一个与章节主要内容对应的经济问题情景,然后提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大家带着问题进入下面的学习,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与针对性。

2.穿插。这一形式主要适用于理论讲解过程中的重难点、容易出现歧义的内容,教师可以把案例作为理论的一部分穿插其中,如在讲授生产与成本理论时讨论“上大学的成本”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案例既理解了基本理论,又能起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3.案例讨论。系统讲授完某章或某一问题后,教师提出一个小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如价格理论中的“谷贱伤农”问题、薄利多销问题、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问题,市场理论中的垄断与竞争问题。这一方式所选案例要紧扣所讲授的理论问题,因学生还不具备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所以不宜过于复杂。

(二)角色模拟式案例教学

角色模拟就是由教师给出一定的案例或待解决的经济问题,学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扮演其中的角色,设身处地地分析与处理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学生通过浅显生动的情境模拟,可以对抽象的经济学知识有一个直观的理解,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在角色模拟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自主分析与决策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以下一些内容采用角色模拟式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分组扮演买卖双方进行商品的模拟销售活动,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理解“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请学生模拟陈佩斯小品“吃面”的场景,以加深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理解;将学生分组并相对隔离,模拟“囚徒困境”这一经济学经典案例,以更好地把握“博弈”的内涵;演绎“车祸事件”或“破窗事件”,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GDP这一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存在的缺陷,等等。

(三)体验式案例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基础”,学生通过老师设计的体验情境,能直观感受客观经济现象,发现经济问题、经济规律。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去参观房展会、车博会等大型商业展览会,亲身感受到市场的氛围。比如在房产会上看到现在市场的氛围;了解市场的类型,掌握房地产市场的定价方法与策略;锻炼学生观察、搜集市场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曼昆.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