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强资产管理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卫生工作的物质基础,是保障人民健康、发展卫生事业的重要条件,也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种类较多、品名复杂、分布广泛、用途多样,其价值在医院全部资产中占有较大比例,其安全性、真实性、完整性对医院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影响极大。因此,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效能,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医院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医院领导是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是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领导认识不到位,制度、措施就难以落实。要管好医院固定资产,首先要大力宣传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强化医院负责人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克服重钱轻物的思想,树立钱物并重的观念,将固定资产管理和现金管理等流动资产的管理同样看待,从而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纳入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其次要强化医院相关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仅仅依靠财务部门是无法实现科学管理的。要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在医院内部需要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的共同努力,实施全员、全过程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并对各部门、个人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加强检查和监督力度。
二、摸清家底,全面开展清查工作
医院的相关职能部门要有组织地、全面地对各科室的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清查,详细登记,并且严格按照现行《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原则、计价标准,实行分类管理。通过清查,纠正各级账目中设备分类错误,消除账物、账卡、账账不符、卡片记载不详现象;账外财产要补办入账登记手续;所购建的固定资产已经投入使用,但未办理竣工决算和验收手续的,应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和验收手续;按固定资产的计价标准凡达不到标准的应及时予以清理核销,不再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已经达到报废年限或虽未达到报废年限,但现在已无法使用的固定资产,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履行报废审批手续。同时结合清产核资,注重对固定资产的清理、评估和产权界定工作,切实掌握医院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使用的规模、方式,对利用固定资产从事经营性经济活动的部门、个人严格审查,切实建立和健全对转为经营性使用的资产的收益管理和监督制度,做到产权明晰,责任清楚。
三、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医院应根据《会计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等有关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购置审批制度、采购管理制度、验收管理制度、操作使用管理制度、维修保养制度、报废报损制度、调剂管理制度、损坏事故处理制度、计量管理制度、信息档案管理制度、清查盘点制度等。同时,建立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控制制度,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从而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纳入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的轨道。
四、创新管理手段,实现动态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量大面广,统计数据多,变化频繁,传统的人工管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医院管理的要求。为了及时、准确、全面、高效、科学地记录和反映医院固定资产及其变动状况,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面监控和有效利用,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应建立适合医院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计算机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内容包括设备编码、规格型号、价格、购入日期、折旧年限、月折旧金额、调入日期、调出日期、报废日期、生产厂家、产地、购人途径、出厂编号、合同编号等。快速、准确地对固定资产的有关信息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全面客观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入库、出库、调拨、报废等情况,实现全院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水平和效益。
五、加强内部审计,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关键词】中小学 固定资产 管理思考
我县目前拥有中小学校89所,学校固定资产大约1.8亿元。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大、范围广、期限长的现实特点,近几年来,我县教育局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结合本县教育实际,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切实加强了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在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电算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全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的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部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够规范,资产安全控制体系尚不完整,少部分偏远山区学校甚至家底不清,账账、账实不符的现象依然存在。为此,本文针对县以下中、小学资产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几点加强管理的意见,供有关部门和领导参考。
1.存在的问题。
1.1 固定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和有效的制约机制,随意性较大。少部分学校存在着目前固定资产计划外自行购置或重复购置现象,这必然造成部分固定资产浪费或损失,其应有的使用效益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必然造成部分固定资产大部分时间被闲置,甚至很快被沉淀下来,固定资产的有用性得不到保证。
1.2 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长期以来一些学校不按时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实物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没有开展经常性对账工作,使会计账面余额与管理台账余额不相符。没有将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和报废各环节置于有效的财务监督之下。有的固定资产购入后先交付使用,后办理入账手续;有的已报废,但未及时销账。这种种不规范的做法,使固定资产存量不明,家底不清。
1.3 资产管理存在重钱轻物现象。不少学校非常重视现金管理,收支严格,保管妥善,出了差错及时查找纠正,但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入的办公家具、固定资产等管理不严,保管不善,资产损失现象时有发生。
1.4 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求大求新。由于求大求新因而重复购置资产、购入资产闲置不用、资产使用效率低等现象也存在。另外,教学实验材料等低耗品采购分散,库存管理不科学。
1.5 固定资产计价方法有待改进。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原有实物形态,但其自身价值却会发生减损,对这部分损耗价值,在事业会计中并未核算,不象企业一样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如学校购置的20台电脑,单价5000元,总价10万,按目前的通用做法:借记“事业支出”10万、贷记“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10万,同时借记“固定资产”10万、贷记“固定基金”10万。在不清理报废的情况下,其价值始终为10万。而事实上,无需几年,该批电脑就会被淘汰,导致从表面上看账实相符,实际却严重失真。
1.6 固定资产核算手段相对滞后。目前我县教育系统财务实行的是集中核算,为此,会计核算中心将各学校单位的固定资产总账通过财务软件核算,而明细账与卡片则由学校单位自行登记,以作备查。但从实际情况看,虽然大部分学校单位设有备查账,也只是将所增加的固定资产手工记录于本子上,或用EXCLE表格代替固定资产明细账,未采用专用软件进行管理。
1.7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据调查,一些学校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购置、验收、清查处置、报损等财产管理制度;还存在对管理中发生的违规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问题;又如固定资产保管人员因工作需要调离时,未及时进行盘点、清查、交接等,造成学校财产管理松懈的不良现象。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校对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由于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缺乏,管理人员管理理念与手段的相对落后和陈旧,管理基础工作的不够规范,造成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控制体系的不完整,一些学校家底不清,帐帐、帐实不符,资产流失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如何改进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进而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息、实时与多维监管,已成为学校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2.几点意见。
2.1 健全、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有效、合理使用固定资产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的重要保证。学校应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2.1.1 建立固定资产采购制度。资产采购必须以经财政部门批准的综合预算为依据,未纳入综合预算的固定资产,一般不得随意采购,如确实是急需使用的,必须经相关部门批准,纳入政府采购目录范围内的资产采购必须经采购中心进行政府采购,未纳入政府采购目录范围内的资产采购,学校应组织有关单位采用竞标形式采购,以节约采购费用和防止腐败的产生。
2.1.2 加强固定资产验收保管制度。学校取得固定资产的途径日趋多样,如自制、外购、接受捐赠等,所有资产都应由资产管理人员、采购人、保管人和使用人共同验收,明确各自的责任,杜绝以次充好,质量达不到要求的产品,严把质量关。
2.1.3 严格固定资产清查、报损制度。固定资产的处理、报损应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定期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核对工作,明确处罚措施。根据资产管理需要,定期开展财产清查工作,核算中心的总分类账与学校财务部门的明细账每月核对一次,学校财务部门的明细账与财产管理部门的实物至少每年核对一次,做到账账、账实、账证相符。
2.1.4 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奖优罚劣。对设备使用、保管人员进行考核和监督,并同岗位责任挂钩,对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好的给予奖励,对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误,管理不善,造成损失和流失的,给予处罚。
2.2 改进核算方法与手段。
2.2.1 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将财务制度规定的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一般设备、800元以上的专用设备列入固定资产,另外考虑到学校单位的特殊性,可将课桌、学生用床等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批量较大的设备列入固定资产清册,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其他如办公用电话机等金额较小的物资则作为一项低值易耗品管理;对于实验、体育用品等本应列入“专用材料费”科目核算而学校会计却计入固定资产的,应进行纠正。使得固定资产范围的界定更符合财务制度的要求,也便于各校更具针对性地对本单位的资产实施管理。
2.2.2 搞好固定资产的计价。在固定资产的计价方面,应该引入工业企业会计的做法,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一个抵减项目,将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计入“累计折旧”。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累计折旧”。这样便于从账面上随时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实时、全息、多维了解相关动态信息。
2.2.3 建立固定资产电子档案。建立详细的固定资产电子档案便于相关人员随时了解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状况,使管理和监督工作进一步深化。固定资产电子档案应贯穿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固定资产申购手续、供应商投标书和报价资料、供应商资料、购销合同、固定资产验收报告、结转固定资产手续、成本明细资料、发票号码、发票复印件、相关凭证、修理维护费用明细、净残值、报废手续、报废损益等。有关原始资料都要立档保管,并需编制顺序号和目录,电子档案上登记顺序号,根据电子档案就能快速查找到原件。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将原件扫描进电脑,建立数据库管理。
2.2.4 利用专用软件加强固定资产核算。运用财务软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然后自动生成明细账,有需要时,随时调用、打印并装订成册,既保证核算的质量,又提高工作效率,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加强固定资产审计,发挥审计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一个学校的发展影响极大,因而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保护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学校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国资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在审计过程中要着重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符合性测试,检查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以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促使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新会计 制度 医院 固定资产 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提出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经过努力,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表现在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
医院的发展,使得其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总数也相应的增加,固定资产总量在医院的整体资产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更好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进行手术治疗、开展医学诊断及科学研究的重要资金保证和支持,同时也是衡量医院的服务水平、科学技术水平、运营规模的重要指标,是保证医院长期、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对于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更为严格和高效的管理,以保证固定资产能够实现增值、保值,继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在医改的大背景下,我国推出了的新《医院会计制度》和新《医院财务制度》,并于2011年的7月1号在全国的医改试点城市试运行,而后于2012年1月1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新《医院会计制度》将固定资产定义为一般设备单价在1000元及以上,专用设备单价在1500元及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没有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物资,仍然属于固定资产。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进行教学、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物资基础,它主要包括图书、房屋建筑、一般设备和专业设备及其他的固定资产,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医院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更为直接的、有力的物资和资金、设备保障,是医院实现自身发展和提升的必要支撑。
当前,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都对于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了较为科学、有效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树立起了良好的医院公共服务形象。但是,由于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管理的数量大、种类多、保管难度大的特性,因而,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例如,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账实不符、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因而,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三、新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起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够在根本上保证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完善固定资产的日常管制度。建立起专人的固定资产维护和保养制度、实施固定资产的维修报告制度、建立技术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可以有效的完成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修和保养,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二是完善医院的会计制度。医院应该结合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对于本院的分析和研究基础之上,建立起更为完善的、适合本院的会计制度,以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加强医院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保证固定资产得到高效利用。
(二)构建优秀的、高素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队伍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般会由保管员、使用部门负责人、实物部门管理人员、财产会计等负责。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从自身做起,保证工作质量。
首先,在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能力的训练,不但要掌握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业务中所要求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熟练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有序推进。
其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明确岗位责任,做好固定资产的账目核对、检查、调用等工作,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管理程序,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账目核对,从而保证物、账、卡相符合。
(三)实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专门化和责任问责制
医院实行固定资产管理的专门化,做到固定资产专人管理。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对于不同来源的资金购置、折旧核算固定资产清理等,都实行专人专管。对于固定资产实行专人专管,能够实现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分散、扯皮管理现状,加强了资产管理的效率。
例如,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技术部门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财务部门负责物资的分类核算和统计,采购部门负责物资的采购,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框架。
而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问责制,则是落实各项管理政策的重要保障。可以实行分级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最低级是由医院的各基层科室负责的,通过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和明细账目,以实现基础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其次,由医院的器械科、总务科、信息科所构建的中层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详细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外借及归还情况,作详细的统计和管理。再次,由医院的财务科对固定资产的账目与实物进行全面管理,确保医院账实相符,资产不流失。最高级是由院长、副院长、经济管理专家所负责的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主要负责全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四、结语
总之,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它是实现医院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服务质量的资金支持,是医院获得良好的、长远发展目标的支持,因而,在新会计制度下,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并通过构建一批高素质的固定资产人才管理制度、实行固定资产管理责任问责制、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来实现,从而提高医院的资产使用效率,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麟.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之我见[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7).
[2]沈二琳.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浅谈[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02).
[3]文孟婵.新《医院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核算的变化与建议[J].财会月刊,2012(16).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196
医院要想顺利开展医疗以及科研活动,就必须依靠医院固定资产。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为提高医院医疗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伴随着新一轮医疗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医院规模的扩大以及医院固定资产的增加。为了保证医院固定资产不被破坏或丢失,必须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让医院固定资产价值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当前医院财务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降低医疗成本的基础上,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
1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健全的管理模式
目前,大多数医院并没有对固定资产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而是由各个科室单纯管理本科室资产,并且没有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这就造成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低下,固定资产价值也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不健全,直接导致医院很多资产没有详细记录,资产丢失或破损现象经常发生。另外,因为缺乏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医院各科室之间很难及时进行对账,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闲置情况也无法及时上报,这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很难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12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一般来讲,医院对流动性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这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该现象直接导致医院缺乏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在固定资产购置、领用、报废等环节缺少制度监督。比如说,很多医院在领用固定资产时,因没有专人负责领用管理,并没有填写领用单就将固定资产领取、另外,医院也没有设立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记录固定资产的收回、报废等工作,这就造成医院固定资产实际数量与账面数量相差甚远,固定资产损坏程度无法准确判断等现象。
13缺乏科学的购置决策
新一轮医疗改革制度的开展,进一步明确了医院的公益性质,并且对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医院盲目扩大医院规模,购进大量的医疗器械设备来增强发展动力。医疗器械设备的更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没有进行一定的论证分析盲目购置医疗器械设备,很有可能会导致仪器设备使用率低,造成医院资产的浪费,为医院的日常经营增添经济负担。另外,还有一部分医院盲目扩建医疗综合楼,因缺乏合理的规划,这些医疗综合楼被反复拆建,造成医院财政资金以及建筑资源的浪费。
14缺乏规范的管理流程
因缺乏规范的管理流程,很多医院的固定资产在保管、借用、维护等环节都没有详细的规范可以依据,管理流程的松懈直接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医院各个科室在出借本科室的固定资产时,并没有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去执行,如果医院固定资产被丢失或者损坏,各科室之间就会相互推卸责任;其次,因缺少详细的维护规章制度,很多科室在使用医院固定资产时都没有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与维护的缺乏直接导致医院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严重缩短,直接导致医院固定资产使用率的降低;最后,因缺乏严格的审批制度,医院固定资产被随意报废、变卖,变卖后的钱也没有专门的人员去跟踪,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
2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21构建健全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健全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可以让各个部门的责任更加明确,引导医院各个部门参与到资产管理中。构建健全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医院应设立一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医院院长、后勤部长以及财务经理来负责,其工作内容主要有医院固定资产的审批、购置、清查、报废等;其次,医院应设立二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设备部门、国资部门以及基建部门来负责,其工作内容主要有登记固定资产购置、借用、报废等情况,确保医院实际固定资产与账面相符合;最后,医院应设立三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医院各个部门设立专门人员来负责,其工作内容主要是盘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并做好本部门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护工作,在发现随意处理固定资产现象时及时上报。
22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医院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工作直接影响着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让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有规章制度可以依靠。首先,医院应设立详细的固定资产购置制度,将医院固定资产购置审批流程明确化,对于那些规模较大、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医院在购置前一定要深入分析其可行性,避免出现盲目投资的现象;其次,医院应构建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制度,在汇总各部门固定资产使用、维修、损坏等数据的基础上,对各部门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进行综合考评,并将此考评结果作为各科室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23构建规范的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流程
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流程的构建必须将购置、使用、保养、报废等各个环节都全面覆盖。首先,在固定资产购置环节,必须由相关科室向上级部门提出资产购置申请,由上级部门对购置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上报至一级管理部门审批;其次,在固定资产使用环节,相关部门应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以保证固定资产实际数量与账面数量相符;在固定资产保养环节,应设立专业工作人员对医疗设备进行保养、维护,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最后,在固定资产的报废环节,必须有专门部门对报废资产进行评估,核算资料后由财务部进行销毁处理。
参考文献:
[1]李敏华浅谈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J].当代经济,2011(1).
[关键词]资产;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082-01
对一些固定资产的在资产采购、验收、管理、使用、维修、处置、清查等过程中,缺少相关的手续。工业企业人员流动比较大,在交接的过程中没有很严格的交接制度,对于一些已经损坏的固定资产缺乏必要的监督,责任认清及赔偿。一般的企业都会有一些管理制度,但合适本企业特色的管理制度就比较缺乏,主要原因是制度的制定者对这些固定资产的性质不是很理解,没有实际的管理经验,造成制度成了空谈,与管理的实际脱节、背离。有的机器设备也许就是缺乏油,或者螺丝掉了,就弃之不用,重新采购。固定资产没有按时的盘点制度,造成资产管理混乱,资产丢失、闲置都无人问津,管理领导不知情况,直接管理人员欺瞒不报,给公司资产造成浪费,甚至损失。
在固定资产进入企业帐目的时候要建立固定资产台帐,一般企业的资产可以分为办公类,如: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投影仪等;房租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如汽车,堆高机,叉车等;工具器具,如:测量仪器,称重器具,温度湿度量测工具等。将资产编号,产地,规格型号,购入价格,折旧年限,折余残值,归属部门,管理者姓名等信息登记进去。完善盘点制度,至少每年盘点两次,年中和年末,有管理部和财务部门协同资产的分管部门一起盘点,并且由财务部门按照固定资产帐目制定盘点清册,进行实地盘点,将一些有毁损、丢失、闲置资产详细记录,补充已经丢失的标签。并将盘点结果及时上报有关管理领导,以便对一些资产进行合理处置,并将处理结果记入资产异动单。单位负责人还需要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临时的抽查。在资产有异动时,比如部门间转移,管理人员变化,资产报废,出售,资产修理等,都需要填制固定资产异动单,相关部门之人员签字, 确认资产异动方向结果,重新填资产标签及登记台帐。严格公司的交接制度,无论是离职或者调离岗位,在职责管辖内的固定资产一律要办理交接,这样就可以分清责任,对一些资产的损坏、丢失等现象彻底盘查,杜绝推委。建立健全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责令管理部管理公司所有资产,将公司资产按照资产类别、分属部门及进入资产管理的日期编制号码,这样资产管理起来就比较方便,容易查找,容易分清各部门的管理责任,看清楚资产的使用时间,可以很容易知道资产的剩余价值。搞好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固定资产的保养是延长资产使用时间的关键。合理建立固定资产点检制度,防患于未然。固定资产按照资产性质定期点检,对一些小毛小病及时检修,不要因小失大,小到一颗螺丝,如果松动脱落都会导致重大的设备故障。还要定时维护,对一些机器设备,及时上油,防锈蚀,车子按形式里程保养,房屋建筑物及时防漏,木制品防蛀,防腐朽等。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细致 的工作。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机动设备处是固定资产实物的管理归口部门,机动设备处负责组织单台资产或成套装置报废、处置的鉴定及审查;闲置资产管理等综合管理工作,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固定资产实物专项管理。在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本细则。
资产管理包括制定固定资产实物管理规定,组织固定资产更新项目的竣工验收管理工作,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组织有关部门、各二级单位做好固定资产报废鉴定、再利用调剂、处置审查和单台设备拆迁管理,参与财务处组织的资产盘点;与财务处进行定期账、实核对工作,对违反实物管理规定的单位进行考核,固定资产的正确使用,保证资产安全,防止资产流失等全面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台帐管理,办理本单位固定资产增加、减少手续,负责内部固定资产的调剂和调拨以及外部固定资产的调剂和调拨申请。负责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申请及技术鉴定工作,负责固定资产清查与盘点的具体实施工作,保证账实相符。机动设备处参加财务处组织的资产盘点,二级单位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详细清查盘点,按要求上报机动设备处固定资产盘点明细表及相关附表并附有固定资产盘点说明(或报告)电子版备案。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审批程序:对于发生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由资产使用单位相关部门提交报告,报告内容必须真实,详细说明盘盈、盘亏原因,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经资产使用单位的主管领导签字确认交公司机动设备处确认后转财务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以各二级单位及有关部门采取自查的方式清查盘点。盘点工作要做到产权归属清楚、数量清楚、存放地点清楚、使用人清楚、毁损报废、盘盈盘亏情况清楚;账实一致、账表一致。.加大对易流失资产的清查和管理(如摄像机、照相机、传真机、电视机、投影机、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小型仪器、设备和易丢失的资产要重点清查),认真盘点逐台核实,查清存量和形成的盘亏。清查盘点由于生产急需、改造、实验等原因再次投入使用的已报废固定资产,上报已报废在用固定资产备案明细表。新增资产时设备名称、型号、数量要和严格核对,从源头避免账物不符。每项实物资产承包到人,账物不相符或该资产流失、损毁考核承包人,追究主要领导责任。资产使用单位上报资产盘点表时每项资产后要注明承包人。闲置资产、待报废资产100%盘点核对。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固定资产管理 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一)初始计量方面
新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新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而旧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超过2000元,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有形资产。从固定资产在新旧会计准则中的定义比较可以看出,新准则不再以明确的价值标准作为固定资产的衡量尺度,同时,新准则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界定由旧准则的“超过一年”变更为“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显然,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变得更为科学和合理。与此同时,按照新准则的规定,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房屋建筑物和生产性生物资产,将不再属于固定资产核算的范畴,其分别通过新准则的第3号文件――投资性房地产和第5号文件一一生物资产予以规范。
在初始成本的计量上,新会计准则首次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这一标准,其规定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并不公允的除外。而在旧会计准则中,对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需要按照评估确认或者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反映,并无是否公允这一衡量标准。除此之外,新会计准则在固定资产初始成本的确认时,首次引入了预计负债这一因素,这主要是针对于特定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所设定,例如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油气井弃置,该规定的设立也可作为环境成本的计量借鉴。
(二)后续计量方面
在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上,新旧会计准则在后续支出、计提折旧等方面并无太大的差异,其差异主要体现在资产盘盈处理以及减值准备的处理上,尤其在减值准备的处理上显得更为突出。根据新会计准则第8号文件――资产减值的要求,企业应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度末,对其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对发生减值的,计提减值损失,该减值损失一经计提,在以后会计期间内不得转回。该规定的出台,将极大的杜绝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损失的任意计提和转回,进而操纵利润的可能,同时也为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提增加了客观与公允性,促使大多数企业在做减值处理时,更加客观谨慎。
对于固定资产所实现的盘盈,新会计准则规定应将其作为前期差错处理,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而非按旧会计准则规定作为当期损益处理,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究其原因,主要是新会计准则认为,资产盘盈应是企业以前会计期间少计、漏计而产生的,因此应将其作为会计差错更正处理,这样处理也可有效降低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发生。在会计处理时,企业应将盘盈固定资产的原值借记“固定资产”,根据其新旧程度等因素确认的资产现行价值与其原值的差额贷记“累计折旧”,将其产生的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之后按上述借贷方差额计提盈余公积,最后确认“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二、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与完善策略
(一)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创新
为了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维护其功能的完整性,企业应树立固定资产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在实物管理方面,由简单的设备管理向过程控制转变;对固定资产实物的管理要以设备运行管理为主,向前延伸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立项,向后延伸到固定资产报废退役,实现从项目立项、固定资产建设、工程竣工、资产交付、资产运行、资产维修维护、资产报废的全过程管理。与此同时,在价值管理方面,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从固定资产的设计立项开始,到建造(购置、购造)、安装调试、交付使用、日常运转、维修维护、更新改造直至报废处置,整个生命周期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及管理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实现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二)提升固定资产运营管理效率
为了有效提升固定资产运营效率,企业首先要健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流程。其次要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对使用效率不高的资产在企业内部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合理调剂,以提高其运营效率。在此基础上,加强对闲置资产的改造、出租与投资,在减少闲置资产资金占用量的基础上,充分提升闲置资产的收益率,改善资产结构。最后,企业应合理规划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在确定投资方向时,着力减少效益低下、重复建设的项目投资,同时,在现在资产的基础上,通过技术革新改造,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控制
在新会计准则出台后,企业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与控制,防止各类固定资产的不良流失。在事前监控方面,应建立起比较完善、具有针对性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此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包括闲置资产在内的各项资产,从而使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最终达到提高固定资产综合使用率的目的。在事中与事后监控上,应建立健全资产的保管制度及相关账簿、卡片的留存管理制度,同时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方式,及时了解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防止固定资产的不良流失。
参考文献:
[1]邓昌华.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变化[J].中国工会财会,2008
[2]谢红梅.浅析新准则下的固定资产管理[J].财政监督2007
[关键词]油田 土地 资产 管理 意义 措施
一、搞好油田土地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多地少,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更加突出。所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油田企业属于矿产采掘业,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强,在占用土地方面,具有点多、面广、量大、用地性质复杂等特点,每年还需要新增大量的建设用地。因此,对于油田企业来说,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切实加强对土地资产的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土地是油田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国土资源尤其耕地资源供需形势严峻,需要长期树立忧患意识。要提高对土地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切实重视和加强土地资产管理,充分认识土地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努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油田企业土地资产管理观念的根本转变,使石油企业员工真正懂得珍惜、爱护和用好每寸土地的意义和作用。
二、搞好油田土地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深入落实基本国策,坚持依法用地,积极为勘探开发、产能建设及矿区建设服务,建立完善的土地资产管理制度,实现油田土地资产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法制化。
1.搞好土地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土地管理基础工作包括对土地资料的统计、填报、登记工作等,要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做到一地一档,完整保存征地原始文件、赔偿执行情况、双方经办人签字和有关变更事项记载等。要搞好对划拨或征用土地的原始地籍资料的归档保管,做到分类存放,专人负责,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做好土地管理档案资料的借阅、查询、移交等手续,做好登记,坚决杜绝个人私存档案资料的现象,防止损坏或丢失。积极宣传政策,督促检查,讲明重要意义,提高各单位对土地确权登记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土地办证率,依法维护油田的合法权益,为油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要定期开展土地资产的清查工作,要深入实地现场,逐一调查核实,对占用土地的来源、面积、基础标志及相关历史地籍资料等都要进行详细清查,真正做到摸清家底,及时发现问题,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建立健全并完善土地资产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从当前土地管理的现实需要和发展要求出发,充实管理人员,把业务水平高和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土地管理岗位上,并保持相对稳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同时,要加强对土地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深刻理解和领会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促进土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应按照有关土地管理法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制定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土地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充分调动土地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认真做好有关新制度和办法的贯彻落实工作,使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够有章可循,得以圆满解决。
3.加快土地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步伐。在土地资产管理工作中,油田企业应适应当前信息化管理发展的新形势,开发和实施土地资产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在系统内通过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房产等相互连接,实现土地资产管理信息的查询、上报、下发、等自动化,实现土地资产管理信息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并为领导及各专业部门进行决策提供重要数据信息,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的土地资产管理新模式。
4.依法征地、依法用地、依法管地、实现土地资产管理的法制化。新《土地管理法》的实施,标志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走上法制化道路,国家实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对建设用地规模扩展直接监测等。石油企业必须审时度势,对于国家的土地政策、土地法律法规要有深刻的认识,树立土地资产管理的法制观,严格做到依法征地、依法用地、依法管地、依法治地,一切涉及土地的管理和经营行为都要在学法、懂法的基础上用法、守法,用法律规范我们的土地资产管理工作,并依法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
依法处理好土地纠纷。土地纠纷是油地关系、企民关系中比较复杂和敏感的问题之一,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利于生产建设和社会稳定。油田企业要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一道,积极做好调研沟通工作,既要维护土地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又要尊重历史,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处理好油地、企农当事各方的利益,走上节约用地、依法用地、规范管理的法制轨道,确保基本国策和各项政策规定的正确实施和落实。
5.切实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管理法》规定,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油田企业占用土地要向国家缴纳土地使用税,近年来,土地使用税已上调多次,其所占企业费用支出份额已不容忽视。油田企业占用土地数量巨大,而且每年用量不断增加,搞好节约用地工作尤其重要。一方面,油田生产建设用地应在确保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劣质地、未利用地、荒地,少占用耕地和农田,要严格执行用地计划,不允许计划外用地。在土地用量上也要充分依靠科技手段,使土地用量逐步下降,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另一方面,对油田企业现有存量土地,如废旧井场占地、建设工地占地等,可以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复耕利用,尽量盘活闲置土地,提高其利用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预算管理
引言
新会计制度就我国年度预算制度、政府招标制度等做出了适当的调整,对我国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和财务管理方式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直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对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较小,导致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等工作结合程度不高,影响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收益。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提高事业单位资产利用率,减少资产浪费,并提高管理效益。
1.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
1.1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关系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互相为前提又相互影响,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投资管理,预算管理(Budget Management)指的是企业对部门内部的财务包括资产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分配、考核和控制。预算管理是对资产的再分配,以资产为基础,单位资产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预算管理的规模和效果,因此,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基础[1]。而同时事业单位年度预算需要将单位内部各种财务资源进行统筹,这实际上也是资产形成的方式之一,为资产管理提供基础。因此,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二者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效益需要将二者进行理性结合。
1.2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意义与作用
第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可以有效完善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同时也为单位推行绩效预算提供有利条件;第二,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能够提高资产与预算的合理性,提高资产利用率,减少行政支出及浪费;第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能够促使政府绩效预算管理更加公开透明化和效率化,对于提高政府的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政府的管理和竞争实力,促进社会进步;第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对行政事业单位本身具有明显的作用,能够显著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的利用率,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2.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现状
2.1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认识不足
虽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近年来对资产管理方式和工作等进行了适当的改良,但是仍然不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资产管理人员分配不合理的现象较为严重,使得资产管理水平较低,许多与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关的服务职能发挥受到限制,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的安排。究其原因,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也忽视了资产管理对预算管理的影响。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中,事业单位人员只看眼前利益,使预算公平公正性散失,资产预算与统筹管理都存在明显的弊端,资产的利用率十分低下。
2.2制度建设不合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会计制度的制定,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也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制度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体系较为简单和传统,并未根据社会实际发展情况和本事业单位的实际进行科学调整,使得资产配置在实际的应用中出现各种问题。少数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在制度上建立了相对科学、完整的资产配置体系,但是执行方面力度不足,效果同样不佳;第二,资产管理部门与预算管理部门存在职能分工不够清晰的情况。分工不清晰将会使部门责任不明确,不仅会使部门预算遇到阻碍,还会影响预算的质量;第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之间尚需要建立共享机制,方便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提高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工作,并提高资产利用率,减少资产的浪费。
2.3资产管理方法落后,影响预算质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方法也在不断的优化。然而,从国际上看,我国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方法仍然落后于英、法等发达国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2]。首先,我国的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且资产的增加和减少信息未达到理想的平衡状态;其次,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需要各部门的信息支持,然而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并未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交流,使得预算工作缺乏有效的数据和材料支撑,影响预算质量和工作安排。
3.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对策
3.1强化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观念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加大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观念的宣传,宣传的重点在于对资产管理的概念及流程、预算管理的概念及流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相互关系及意义等。只有加强相关人员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观念,才能够促使工作人员在进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时加强二者的联系,提高管理水平和资产利用水平。
3.2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共用机制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共用机制的建立需要从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点出发,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共用机制包括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大型管理设备和信息资料的共用。采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共用机制能够有效提高资产、设备等的利用率,减少资金和资源的浪费,同时还能够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的资产利用率。
3.3加大对资产的监控
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皆以资产为基础,因此必须要加大对资产的监控,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3]。加大对资产的监控需要结合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例如,不在预算范围内的资产不能随意购买,如必须要添置则要通过正常的程序进行,先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经审批通过之后通过采购部门进行采购。加大资产监控还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违规采购的资产及违规采购的人员进行从严处理,加大约束的力度。
3.4制定有效的资产配置和预算编制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制定科学、有效的资产配置和预算编制流程,流程的制定必须要符合逻辑且有利于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值得一提的是,有效的资产配置和预算编制流程包括标准的运行资产如小轿车、各种设备及房产等的费用额度体系,并且在对资产进行预算管理中要强调预算的重要性,做好预算工作,实现资产的有效配置。
4.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需要强化单位人员对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观念、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共用机制、加大对资产的监控并制定有效的资产配置和预算编制流程。(作者单位: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
参考文献:
[1]陈育红.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探索[J].财经界(学术版),2014,23:46+51.
关键词:资产管理 预算管理 问题 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内容,与预算管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以及如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是一项改革创新工作,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一、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意义
2006年国家财政部分别颁发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36号),以下简称《办法》,明确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坚持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这是以制度的形成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进行规定,强化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这对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是由财政预算管理资金形成的,财政预算资金安排的规范性、科学性,直接决定了资产配置的合理性与公平性。预算管理是资产管理的前提,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基础和延伸。预算管理通过增量来调控资产存量,这是加强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
通过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达到强化和抓好资产管理的目的。同时,通过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如各系统、单位在《办法》的框架下,针对本系统、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订相关的办法或制度,有效开展资产管理,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资产统计报告、资产清查有关数据资料,为编制部门预算、配置资产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增强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可以说,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关系的实质就是资产存量管理和增量管理的关系,即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并通过资产购置和资产调剂两种手段,达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和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的目标,这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新机制建立的内涵和意义所在。
二、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实际运行情况看,还存在如下的一些管理问题:
(一)部门预算安排与单位资产存量关联度不高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形成主要是财政预算分配的结果,因此预算管理模式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形成、使用和管理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我国的预算管理模式目前仍然是以控制投入为重点的传统管理模式,即以控制支出为主,在部门预算编制中着重于控制投入,即严把资产增量审核审批关,而对其现有资产存量的关注度不高。在预算执行中,严格按照预算批准的项目和数额实施,以控制超支为管理重点。这种以控制支出为主的预算管理模式过多地重视资产的增量管理,而对资产存量难以实行全面的管理,难以使资产增量管理和资产存量管理得到紧密的有机结合,甚至存在管理脱节。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管理的主要目标仍是预算收支活动的合规性,而支出活动结束后形成的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以及其他非预算所形成的资产,往往管理缺位。
(二)预算安排与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关联性较低
在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归各级财政部门监督管理。在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中,资产形成后由单位和部门无偿占有使用,对部门和单位的资产管理缺乏绩效考评机制。财政部门在安排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和资产增量时,既要考虑单位行使职能任务的需要,又要考虑单位资产管理状况,如资产管理是否规范透明,资产的使用效率高低等因素。目前,由于仍然缺乏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及配套的绩效考评制度。所以不少单位受自身利益的驱动,把财政经费当做“唐僧肉”,千方百计地争经费、争项目,并且着重于购置,忽视于管理,结果造成资产的重复购置、闲置,甚至流失,资产利用绩效低下。以投入控制为主的预算管理模式,很难充分满足资产管理的需要,例如与投入控制为主的预算管理模式相适应的预算会计体系,难以为资产管理提供充分的财务信息,对接仍然不全面不科学,还缺少一套科学的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
(三)资产状况与人员结构缺乏配比
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是由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定,资产的配置标准是由各级财政部门核定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以核定的人员编制数和资产的配置标准为依据,确定一个与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相适应的人员结构和资产配置标准,作出合理年度预算安排。如人均办公用房及基本办公设备的配备、不同技术和职级科研人员的专用和通用设备的配置,都应该遵循有关的标准进行合理配比。但实际上由于缺少统一的配置标准或虽有标准但没有严格执行,造成预算安排和执行缺乏有效约束,尤其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预算安排仍然存在随意性,一些单位仅仅从自身发展考虑,盲目地争资金、争资产。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也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大打折扣,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的现象仍较为严重。同时政府主管部门缺乏对单位已有资产的宏观管理和统筹调配,造成资产重复购置以至浪费,利用效率不高。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理清思路
提高认识是搞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工作的重要前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内容,与预算管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量主要是历年预算资金分配所购置的结果,是资本支出形成的,同时又是考量新的预算年度增量资产投入的必要条件。
因此,把握和做好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科学合理安排资产预算,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效率;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准确核算行政成本,推进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因此,必须充分认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毕竟是近些年才正式推行的一项工作,可以说是一项改革创新工作,既面临着新的机遇,又面临各种挑战。单位领导的重视十分关键。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应亲自过问,直接指导,由于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牵涉方方面面,各部门既协调动作,又要明确分工,规划、财务、资产管理等部门应各司其职,加强沟通与配合。各主管部门应结合实际,制订统一政策、程序、方法和步骤,统一部署;同时与财政部门沟通联系,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建立流程,完善制度
在编制年度财政预算时,预算单位需提交房屋建筑物、机动车、大型设备(以下简称“三项资产”)的存量情况表,凡涉及“三项资产”的支出预算,需同时提交增量资产计划,并有机地融入到财政预算的“二上二下”程序中,即预算单位在申报年度财政预算“一上”时,提交存量资产情况和增量资产申请计划,等待财政部门预算控制数“一下”后,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调整个性年度部门预算和增量资产计划,进行“二上”的程序,财政部门将财政预算草案报同级政府和人代会审议通过后程序通过后,“二下”将新的年度部门预算下达各单位,预算单位根据资产增量计划和预算,并依政府采购计划和政府采购规定实施资产增量和资产管理。
(四)把握原则,规范标准
由于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性强,从购置、登记、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关的规定,尤其对于“三项资产”的增量配置,应当把握如下原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科学合理配置资产,优化资产结构;从严控制,厉行节约;购置资产要本单位所履行的职能相适应;对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按照标准进行配备,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根据实际,从严控制,合理配备;对纳入政府采购的项目,必须依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实施。在配置增量资产前,必须按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规定》和单位人员定编情况等有关规定严格对照审核和申报。
(五)讲求方法,把握重点
通过固定资产卡片式管理及资产清查工作,单位确实掌握本单位的资产存量情况,为新增资产的配置计划和预算提供可靠的基础。在做资产计划时,必须对“三项资产”的存量进行重点审核,审核重点是:“三项资产”存量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三项资产”增量计划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增量资产配置申报依据的充分性以及增量资产计划与单位实际需要、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和职能任务是否相适应,力求实事求是,准确全面,把握重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