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第1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

一、一个中心

“人与生活”的一个中心即围绕“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进行美术教学探索与研究。学校生活,是农村初中每个学生最有体会的生活经历,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美化寝室的应用设计,是以现有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为物质基础的整合改造,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品味;社会生活,是以学生较熟悉的文化生活延伸到将来必将参与的社会经济生活,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认识生活的心智,提高人文素质和生活品味。整个设计教学的思路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引入商业美术模拟实验教学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同样也适合设计欣赏教学的建构。

二、五个要素

为了体现以生活为中心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本人设计了“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主动评价——合作学习研究”五个基本要素。整个教学模式遵循生活(素材)创作(设计)赏析(作品)的过程步骤,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对上述环节运用有所侧重,并可以适当地调整与增减。

1、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重要的心理成分,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倾向,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没有学习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因为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2、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

结合实际生活既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理念,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理念。本要素是在师生广泛搜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开展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针对生活素材进行处理,建立师生素材共享,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信息库。

3、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

要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引发关于艺术与生活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列举社会生活中的例子,展开辩论、讨论,进一步拓展思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美术设计可以利用特定的电脑软件来制作,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为美术课堂提供了空间,更便于教学。

4、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

美术设计课应充分调动中学生热衷于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好想好动的天性,使学生主动进行创造,设计出符合青少年和时代特征的作品。要依据学生所感知的生活、审美情趣以及学生所理解、掌握的美术知识,提供典型的、与学生生活较贴近的设计师作品,从多角度探究作品成功的原因和规律,找寻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来源。

第2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存储过程 数据库 参数

一、存储过程的概念

存储过程(Stored Procedure)是一组为了完成特定功能的T-SQL语句集,经编译后存储在SQL Server服务器端数据库中[1]。

二、存储过程的优点

存储过程具有许多突出优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存储过程允许用户进行模块化程序设计,大大提高了用户设计程序的效率。

(2)存储过程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可以防止SQL嵌入式攻击。如果仅仅使用T-SQL语句,将不能有效地防止SQL嵌入式攻击。

(3)存储过程可以大大减少网络通信流量。例如,如果将由一千条T-SQL语句组成的命令写成一条执行存储过程的命令,这时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进行传输就会大大节省时间和降低网络负担[2]。

三、存储过程在《网络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数据库》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概念、模型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T-SQL语言并进行程序设计,掌握保证数据库完整性技术、安全性技术和管理技术,并能够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研究和应用维护工作。本文使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图书管理系统为例介绍如何开展存储过程的教学。

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提供了3种基本类型的存储过程:系统存储过程、用户自定义存储过程和扩展存储过程。鉴于用途最多的是用户自定义存储过程,因此,本文只介绍用户自定义存储过程的创建和使用方法。

存储过程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不带参数的存储过程、带输入参数的存储过程和带输出参数的存储过程。

(一)不带参数的存储过程

(三)带输出参数的存储过程

以根据图书ISBN查询图书名称为例,创建一个名称为“Proc_SearchByISBN”的存储过程。其中,图书ISBN为输入参数,图书名称为输出参数。T-SQL语句定义如下:

(四)关于存储过程的返回值

任何存储过程都带回int类型的返回值,如果存储过程能被正确执行,则返回值为0,否则为非零值。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定义返回值,只要不和存储过程默认的返回值冲突就可以。

三、结束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案例,将存储过程的定义和应用合理的融汇到案例中,通过案例的实施吸引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掌握存储过程的使用过程。

参考文献:

第3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初中数学教学;课程资源库

G633.6

初中数学数字教学资源库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是利用文字、动画、声音、视频等将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展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数字资源平台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网络环境下,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和利用,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的要求。数字课程资源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共享,实现了对学生素养、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数学数字资源库建设的现状特征

(一)教学资源的短缺

我国很多初中虽然建立了数字化的课程资源库,但是经费和技术的等多方面的影响,校园信息网络平台没有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校内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功能和作用,不能有效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和教研工作的持续性发展。

(二)校内资源分散

初级中学在教育的竞争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所以现在我国很多初中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上下了很多功夫。例如,在校内建立大量的多媒体教室,为相关学科的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要求教师尽量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育教学。很多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是很难实现师生共享。例如,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教学资源具有参考的价值,但是这些资源主要分散在各个数学教师的手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数字教学资源不足

现在还有很多的初级中学为应对上级的检查和评估,大量置办纸质的图书资料,在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相对较少,虽然有的初中学校建立了数字教学资源的平台,但是缺乏专业的数字教学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初中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需求。

(四)硬件、软件设施不足

大部分的初中虽然建立了数字教学资源库,但是服务器的数量较少,存储空间严重不足,存放的教学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研的需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学教学的进步和发展。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数字教学资源库利用率不是很高。并且建立的教学资源平台经常存在网页形式过于简单,页面的布局不合理,检索教学资源比较复杂,不能及时对教学资源进行更新,基本没有管理和互动形式,其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一套专业的资源整合平台软件。

二、初中数学网络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路

(一)数字资源库的纵向构建

以数学教学为主体,构建从数学教学的素材到教学的课程,再到教学专业性的资源平台,就是数字资源库的纵向构建。它构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素材资源的构建。针对教学的知识重难点,制作成简单的视频片段,也可以用图文的方式将知识点融入教师的教学课件中,最终在资源库平台上实现教学课件的共享;第二,教学课程资源的构建。教学课程资源在纵向资源系统中发挥了承接的作用。在课程素材得到延伸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课程资源的专业性,所以在纵向资源构建过程中,教学课程资源的构建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中职院校的教研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视频资源的横向构建

纵向教学资源体现了资源构建的层次问题,但是在数学数字教学资源库建立中是不够的,还应该构建横向的教学资源。横向数字数字资源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不同年级数学教学资源的构建。第二,个性化数学教学资源的构建。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都是不同的,个性化数学教学资源的构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的爱好,作为切入点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并且通过视频共享平台,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结合,为我国初中数学的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提供专业性的保障。

三、初中数学网络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现在我国大部分初中的数学教学资源的规划是不统一的,相关机制也不够健全。所以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数字教学资源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针对校内各个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展开数字课程资源库构建。各个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符合自己特色的数字课程资源库。其次,针对不同的年级构建专业性数学数字课程资源库的时候采用标准是不一样的。但是很多学校没有统一的资源分类、存储和管理的标准,导致资源的兼容性出现了一定的偏差。现在很多初中数学资源内容还存在质量上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数学教学工作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学校要针对这些问题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统一规划,最大程度的发挥校内数字教学资源的优势。将各个专业性的教学资源构建在统一的管理标准上,从资源的制作、存储到资源的使用和管理,都实现的统一标准的优化整合。改变学校内部自制资源的兼容性,最终建立科学完善的资源共享模式,实现数学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资源逐渐呈现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特点,必须要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但是在数学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制约着资源库构建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学校应该实现资源横向和纵向的共同构建,完善构建管理的机制,促进网络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数字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杰.初中数学教学课程资源库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8)

第4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

本文在阐述虚拟现实技术含义的基础上,结合《摄影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论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认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教学难点和盲点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应用

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通过计算机软件创设虚拟现实,为课程实践的改革提供了可能。但虚拟现实技术并非为教育量身定做的,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应重新审视新技术的应用。因此,虚拟现实技术在《摄影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更应注重技术工具的整合运用,而不是取代完整的认知过程。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含义

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界面。它综合利用了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和多传感器技术,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功能,使人能够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境界中,并能够通过语言、手势等自然的方式与之进行实时交互,创建了一种适人化的多维信息空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可以看出,用户借助一些三维设备和传感器设备,通过人的自然技能,比如听觉、视觉、触觉等完成在虚拟环境里的交互和体验,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摄影基础》课程特点分析

1、《摄影基础》课程的特点

(1)综合性强。《摄影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摄影技术与技能,培养学生的摄影鉴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从实践、视觉、艺术和心理等角度实现技术学习与艺术应用的有机融合。对于摄影教学:首先,让学生形成一个个人摄影理论知识框架,从而全面提高基础理论素养;其次,培养学生恰当的使用摄影视觉语言;第三,彰显个性,培养学生具备独立的摄影创作能力。

(2)实践性强。《摄影基础》课实践性很强,在教学中必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并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宜采用“讲、评、看、练”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机会,在品评作品中学习,在实践操练中积累经验。通过对摄影核心技术的训练,达到自如应对不同艺术表现的技术要求。

(3)时代性强。 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器材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导致摄影课程的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摄影技术、理念的前沿,突显学生的个性化风格,拓展创作思维空间。

2、《摄影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摄影基础》课程中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展示课件、浏览摄影案例以及学生作品的提交及管理方面,与其他课程相比并无多大新意。但摄影这一艺术门类,它是用二维平面的手法表现真实三维空间的艺术,对于一些抽象的行为很难用二维的多媒体课件来进行展示盒讲解。比如,照相机的内部构造、摄影的曝光控制、摄影构图等,都是摄影基础课程中的核心知识和技术,仅靠教师与学生的口耳相传和想象,很难理解透彻。

因此,《摄影基础》课程需要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来满足学生对技术学习的需要。而虚拟现实技术恰恰为这种改变提供了可能,现在利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构建三维场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随机控制场景的景别、角度;可以随意移动场景内人物的位置,对于取景和构图的训练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学习效率,更好地发展并完善了摄影技术的教学。

三、虚拟现实技术促进《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发展与变化

虚拟现实技术在摄影教学中的运用,使得教学信息更加丰富多彩,把原本抽象冗长的文字信息简洁化、生动化,促进了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的改变。

1、教学观念的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以班级为单位,主要采取讲授法,教师是主导,是整个教学的中心,决定了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进度的安排,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性不高,学习环境较差。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形式,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促进了合作化学习和个别化学习,加速了学生知识内化的进程。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将极大地促进教学观念发生变化。

2、教学手段的变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保证,是教学过程重要的组成部分。虚拟现实技术在展演教学内容方面能提供直观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通过身临其境的、自主控制的人机交互获取反应,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直观形象材料,展现了学生现实中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促进了新知识的获取。

3、摄影教学难点、盲点的清晰再现

在《摄影基础》的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知识点仅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或者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是无法让学生透彻理解的。由于摄影器材昂贵,并且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我们不可能拆卸相机让学生明白元器件的工作原理。或者有些机型根本就无法拆解,那会严重影响成像质量或导致相机瘫痪。比如在讲解相机镜头时,我们无法将镜头内部的镜片组拆开一一展示,让学生看清楚它们排列组合的构造;在讲镜头的成像原理时,也无法让学生看清光线进入的轨迹以及在感光元件上结成影像的过程;在讲曝光控制时,无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立即明白不同的测光及曝光方式对影像效果带来的影响,学生要想搞清楚这些内容,必须课下反复实践练习、总结经验。这样一来,与课堂的理论讲授就会造成脱节,再加上一些学生对摄影实验的懈怠,就更加无法掌握曝光控制技术这一学习难点了。另外,在摄影构图的讲解过程中,虽然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去演示照片,作为实例分析,但可操作性较差,毕竟已经定格的画面没办法再重新布局,构图的假设只能凭空去想象。

而虚拟现实技术为这种假设提供了可能,在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场景进行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明室环境下无法展现的知识盲点都可以在虚拟情境和虚拟实验中学习到,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结语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的确促进了《摄影基础》课程在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但客观地说,现阶段该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比较简单,受到技术和硬件条件的制约。但相信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对《摄影基础》课程教学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

数学教学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1各阶段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职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线性方程的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2、作为函数的含参积分的分析性质研究

3、周期函数初等复合的周期性研究

4、“高等代数”知识在几何中的应用

5、矩阵初等变换的应用

6、“高等代数”中的思想方法

7、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8、任N个自然数的N级排列的逆序数

9、“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值,根概念及性质的推广

10、线性变换“可对角化”的条件及“对角化”方法

11、数域概念的等价说法及其应用

12、中职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

13、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

14、论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与基本方法

15、论电脑、人脑与数学

16、论数学中的收敛与发散

17、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18、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的关系

19、论数学教学中公式的教学

20、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1、数学教与学的心理探究

22、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与学

23、论数学家与数学

24、对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5、复数在中学数学中应用

26、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7、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28、代数学基本定理的几种证明

29、复变函数的洛必达法则

30、复函数与实函数的级数理论综述

31、微积分学与哲学

32、实数完备性理论综述

33、微积分学中辅助函数的构造

34、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推广

35、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36、教师对学生互动性学习的影响

37、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8、数学解题中的逆向思维的应用

39、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40、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41、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数学教学

42、开展数学活动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4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44、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45、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6、运用化归思想,探索解题途径

47、谈谈构造法解题

4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9、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等价与非等价转化

50、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解题

51、向量在几何证题中的运用

52、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53、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及其教学途径

54、分类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55、“联想”在数学中的作用研究

56、利用习题变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7、中学数学学习中“学习困难生”研究

58、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59、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60、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

61、数学教育评价研究

62、传统中学数学教学模式革新研究

63、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

64、数学开放题拟以及教学

65、数学课堂文化建设研究

66、中职数学教学设计及典型课例分析

67、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的尝试教学研究

68、数学课堂教学安全采集与研究

69、中职数学选修课教学的实话及效果分析

70、常微分方程与初等数学

71、由递推式求数列的通项及和向量代数在中学中的应用

72、浅谈划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73、初等函数的极值

74、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75、数学竟赛中的不等式问题

76、直觉思维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7、常微分方程各种解的定义,关系及判定方法

7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9、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及应用

80、充分挖掘例题的数学价值和智力开发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1、小学数学教师几何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

2、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知识发展情况研究

3、中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研究

4、浙江省Y县县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异研究

5、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

6、中国、新加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比较研究

7、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8、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9、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10、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11、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2、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3、中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比较研究

14、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课程论分析

15、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内容有效性的研究

16、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

17、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

18、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19、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

20、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21、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2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3、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4、实施“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25、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26、开发生活资源,体现数学价值

27、对构建简洁数学课堂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28、刍议“怎样简便就怎样算”中的“二指技能”现象

29、立足现实起点,提高课堂效率

30、宁缺毋滥--也谈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31、如何让“生活味”的数学课堂多一点“数学味”

32、有效教学,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3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34、为学生营造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

35、和谐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36、走近学生,恰当提问--谈数学课堂提问语的优化策略

37、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38、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

39、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40、能说会道,为严谨课堂添彩

4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42、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43、新课标下提高日常数学课堂效率的探索

44、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45、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46、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47、运用结构观点分析教学小学应用题

48、构建自主探究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49、精心设计课堂结尾 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50、浅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51、浅谈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52、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53、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54、新课改下小学复式教学有感

55、让“对话”在数学课堂中焕发生命的精彩

56、小学几何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3、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4、初中数学新教材知识结构研究

5、初中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开发实施研究

6、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7、从两种初中数学教材的比较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

8、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问题研究

9、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研究

11、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方法的研究

12、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研究

13、初中数学学习障碍学生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过程及补救教学的个案研究

14、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

15、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现状研究

16、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17、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

18、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

19、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编排比较研究

20、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1、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

22、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研究

2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4、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

25、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科书的习题比较研究

26、中美初中数学教材难度的比较研究

27、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实践探索

28、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9、初中数学教师数学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30、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31、“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2、数学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科书评价

3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研究

34、初中数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35、初中数学教学生成性资源利用研究

36、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37、学案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38、数学文化视野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研究

39、中美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的对比研究

40、基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专题的教学探索

41、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42、七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

43、老师,这个答案为什么错了?--由一堂没有准备的探究课引发的思考

44、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45、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

46、合理运用数学情境教学

47、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48、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培养探究合作能力

49、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50、从一道中考题的剖析谈梯形中面积的求解方法

51、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52、从《确定位置》的教学谈体验教学

53、谈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

54、对数学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55、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新方式

56、举反例的两点技巧

57、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58、新课程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59、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

第6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路径;教学成效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之作为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辅工具。对于学生丽言。现代信息技术亦可以为学习数学、解决问题提供有力支持。并能够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增强数学学习活动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并延展数学课题的现实意义以及探索空间。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中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正是一条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学成效的康庄大道。

“整合”并非仅仅意味着两者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有效的融合与互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与初中数学课程进行整合时,需要从教学的本质需求出发,明确教学流程与教学目标,判断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用什么形式呈现。只有站在正确把握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以及初中数学课程特点、尊重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之上,才能充分发扬出信息技术这一教学载体的辅助职能,令其成为构建现代化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利器。

一、借助信息技术的多元载体.营造直观、丰富的教学情境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各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课堂也不例外。信息多媒体技术所具备的图片、声音、影像等多元载体形式,有助于将数学知识中复杂、抽象的一面加以立体呈现,构建出一个视听丰富、形象直观的初中数学学习情境。比如说。教师可以将与教学主题有联系的趣味视频、图片纳入到课堂导人环节中,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带着兴趣深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这样一来,原本平面化的解题过程就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们可以建立起对题目的立体化认知。通过动态图展示并配以一步步的解析,学生便能较为容易地达成对数学知识的全面理解。

特别是在初中几何学习中,信息多媒体技术所创设出的多维展示空间可以引导学生们从不同侧面进行立体观察,转静态为动态、化繁为简。例如在讲解“圆心角、弧、弦、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相关几何定理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来灵活绘制图形,利用鼠标操作来对几何图形进行旋转、平移或者翻转,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更有助于学生们对图形的想象与科学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特质。优化课堂提问、课后练习等环节

在传统教学环境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自身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彰显。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交互性特质可以有效扭转这一困境,让师生双方在互动进程中达成和谐的交流关系,改变以往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化的格局。举例来说,小组合作学习中便可以加入多媒体技术这一辅助工具。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为相应小组,分别对每一个判定定理进行验证。

在提问环节中,初中数学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设计出有趣的、多样的提问方式。教师应根据每一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个调查表。课后学生在电脑上填写并提交调查表,这样一来,教师便可以知晓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明确其中的薄弱环节,从而调整教学方案,做到“对症下药”。

三、利用信息多媒体技术的广阔资源环境来培养学生们的发现精神与解决意识

信息技术有着丰富的知识资源支撑,如果能正确把握住其知识获取渠道,那么对于初中数学学习而言,无疑具有正面的导向作用。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设计一份“关于全班同学身高体重调查”的Excel表格,首先搜集并录入全部的调查数据,再利用电子表格中的函数选项来计算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后,再根据电子表格中的调查结果,来绘制频率分布图。在此过程中,同学生们不仅能熟悉电子表格制作技能,同时也能加深对频率分布相关知识的认识。诸如此类的教学设计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深化了数学知识的现实运用性,并且能够让学生们成为知识探索过程中的主体角色。增强实际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第7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素质教育

相对于语文等课程,初中数学课程一直都是让学生较为“头疼”的学科. 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存在两个极端,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天赋,其学习成绩相当优异. 而有些学生其由于知识基础较差,加之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其数学成绩经常是在“及格线”以下. 这些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实施都增添了很大难度,因为任何教学策略都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教学理念仍发挥效能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普及了很多年,但是,中考制度并没有因为素质教育而“形式大变”. 一份试卷仍是决定着学生和教师的未来. 所以,教师或多或少仍会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 学校之间的竞争,亦迫使各个初中不约而同地将教育的终极目标放到了中考成绩上面. 尽管,当前的中考试卷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知识的引导,但是,其仍是不可以借助一份试卷包罗万象,所以,其依然制约着初中的素质教育.

(二)教学方法实效性不强

近年来,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亦是相应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例如,探究法和合作学习法等.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实践和理论经验,加之在诸多压力的影响下,这些方法实施起来并不顺利, 而且很多往往带有强烈的“形式化”,实效性并不高.

(三)教学中师生心理交流欠缺

相对于语文等学科,数学课程本身就比较枯燥、乏味,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按部就班地进行课程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提不起来. 其实,数学课程教学同样需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心理教育,甚至教师要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工作开展. 因为,从内心里多数的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就具有一定的“畏惧”,如果接触到的都是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很容易失去仅有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到数学课程的教学以及学习效果.

(四)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力度不够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尽管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积极采取了一些探究性以及合作学习模式等教学方式,但是,多数情况下,仍是借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准备的思考问题探究性不强,学生很少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因为,教师最后会将标准答案告诉学生. 在合作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就近进行分组,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并没有显现出来,而且,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缺乏引导,以至于教学现场较为混乱.

二、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素质教育并不是一句空话,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推行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加强合作意识,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教学需求,更是推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创新型国家实现提供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础. 所以,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师要本着教学创新的教学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真正地推动国内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尤其是生活环境中的很多事物,其都会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在生活中找寻出数学思想,并将其“搬到”课堂上,让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好奇. 从而,在教师的诱导下,尝试着借助数学知识,借助这样的生活问题,长期坚持,学生便会对数学课程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地便会得到提高.

(三) 科学灵活地组建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中学习小组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习小组的组建对于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组建学习小组涉及小组规模、分组方式、小组的管理等方面.有研究表明,小组规模4~6人为宜.分组方式有自由分组和指定分组两种.自由分组是指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这种分组方式往往会使熟悉的、相处融洽的伙伴分在一组,他们互相了解,彼此信任,能敞开心扉,推心置腹,坦诚交流.自由分组的弊端是,自由结合时往往会选择持相同观点的人,这就减少了不同观点辩论、交流的机会.指定分组是教师按照某种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

(四)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应用中,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认识到应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并且在提高自身多媒体技术素养和应用技巧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制作,从而在教学活动的实际应用中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 对于很多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初中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影音、文字、图像等功能,将其转化为形象的知识点,学生也更利于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学习.

第8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

摘要: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学是国际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时,对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是一场革命,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使得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整合的思想、理念、观念。都跟以往的教学思想、理念、观念产生了革命式的转变。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交流多元化 基本能力和信息素养 整合的思想、理念、观念

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学是国际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时,对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是一场革命,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使得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很多优势。这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英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供适当机会来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形象的接受更多的知识。法国提出:信息技术要真正整合到数学中去,并声明这种整合是必要的;德国提到用计算机表示曲线族,用计算机模拟概率,建立程序考察序列等,并开设“信息学”的必修课程。

在我国的教学提纲和目标中也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作为科学的发展产物。我们必须尽快的加大利用其功能,有效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手段。而对于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无论是物质形态的手段,还是智能形态的手段,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是因为有它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地、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我们注意两者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充分的融合。把两者融合在 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思想和理念。有了正确的思想理念和观念作为前提。它的整合才能发生真正的效率。否则变成了华而不实的产物。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整合的思想.

现代 信息时代是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需要 ,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它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通过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课件等来丰富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改革的传统教学形式,构建高度交互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媒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与和谐的教学环境下获取知识,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教学中的实践,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整合的思想存在这几点。1、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于中学数学教学过程是时代的要求和必然趋势,它将使数学教学手段更加丰富、生动、多样化;使数学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 2、使数学教学过程的信息交流多元化,认知方式多元化;为实现数学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最优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3、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它包括基本思想、目标、原则、策略、方式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数学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模式。4.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之中,实现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综合教育目标,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整合的理念。

加强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等的特点,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能满足个体的需要,使学习具有个性化 ;学习方式要以问题为中心的,以任务来驱动 ;学习过程要有充分的讨论交流,协商合作的机会 ;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学生主动探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充分突出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数学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同时信息技术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开放的性格、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把握未来变化的能力等,要把学生的学习与其今后谋生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在教学结构中,现代信息技术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注意现代技术手段对落实教学目的要求所起到的作用.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何数学的“教”与“学”,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好的情境对于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富有激情的讲解,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激情焕发,这是数学课件所不能代替的。既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的是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它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认知程序,从根本上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整合的观念。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又是教学行为改变的前提。一些教师对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学习领会不够,对于这项改革缺乏积极性,有的教师虽然使用的是新教材、新技术,但是旧的教育思想没变,“穿新鞋,走老路”,很难真正地做到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一些虽然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但是由于高考、中考指挥棒的约束,给教学改革带上了枷锁,使这项教学改革缺乏内动力。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全球性、可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数学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己主动建构知识及意义的能力,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同时教学设计具有超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利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接受知识的方式跟以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育的内涵和功能都要做相对应的转变,教育要从原来的“传道、授业、解惑”向“知识的继承、传播、使用与创新等”的转变;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

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要想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显得十分重要。但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规范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反馈,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整合的思想、理念、观念都跟以往的教学发生了革命式的转变。

第9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

一、活用教材,树立崭新的数学课堂学习观

灵活利用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上好数学课的关键.在利用数学教材时,我们充分发挥学校校本培训的阵地作用,利用集中学习,集体研读、专题研究等方式,体会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了解教材编写的内容,领悟教材的编写特点,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教学资源.通过学习,我们深入理解了数学课程体现的几个基本理念,形成了自己的崭新的数学课堂教学观,那就是:首先,数学课程具有其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数学课程具有工具性、基础性等重要作用;第三,是数学课程内容呈现出生活化、形式多样化等表现,并且学习提倡构建一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泼并富有个性的过程;第四,是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第五是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既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关注他们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和价值观;第六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这些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各个环节,只有深刻领会其内涵,才能在教学中自觉贯彻落实,活用教材才成为可能.

二、创设情境,经历知识形式与应用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式和应用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情境的创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根据目前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扮演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尽量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举例来说,在《过三点的圆》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在引入新课时教师提出成语“破镜重圆”,给破了的镜子的残片,能否设计两种方案把圆镜图形完整作出,让“破镜重圆”.

通过创设这种情境模式教学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式和应用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容,既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又体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实际意义.

三、动手实践,营造探究与合作的氛围

新课程理念下,尽量要求学生多动手实践,营造探究与合作的数学教学氛围.初中数学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结合自身实践和生活,做一做、想一想、猜一猜,从中探索并发现数学规律,并通过合作交流,达到数学成果和经验共享,并培养解题合作的意识,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并在合作中锻炼,在交流中提高.如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节中,可以设置这样一道思考题:一天,小明随着老师和同学去爬山,回家后,妈妈问:“你们爬的山大约有多高?”小明说:“我也不知道,只是老师带领我们测得山的坡度为30°,从山下到山顶沿直线大约要在1000 m.”你能帮小明算出山的高度吗?

问题1:从中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是什么?几何问题是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抽象概括出数学问题,引出课题.

问题2:直角三角形的角边有什么特殊性质?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得出定理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四、尊重差异,面向全体开展创新设计

新课程倡导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也就是说要全体学生都能学到适合自己的数学.这也就要求数学教师一定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设计,同时,在问题情境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课堂练习设计的安排过程中,都要尽量让所有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来,提出个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例如:在进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这一节教学时,可适时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请你就方程4(x-1)=3(x+1),联系实际,编出尽可能多的数学问题.

下面列举几个学生的解答:

生1:老师有一些桃子要分给小朋友们吃,若每人4个,则有1人没吃到;若每人3个,则多出1份,请问有几人?桃子有几个?

生2:一组同学去划船,若每4人一只船,则多出1只,若3人一只船,则少1只,请问共有几人?几船?

生3:某个社会实践小组去活动,组长分配任务时,若每组4人,则多1个项目;若每组3人,则少1个项目,请问该小组共有几个同学?联系了几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