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范文

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1篇: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育价值;实现方式

一、中学生物学科开展的必要性

(一)中学生物学科开展的背景。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不少国家在进行大规模的教育改革,中小学改革是普通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其不仅包括教育内容的改革,同时也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革新。截止21世纪的今天,我国教育改革依然在不断前行,具体到中学生物学科由于历史原因的遗毒,在应试教育的高考中不被重视,生物教学也陷入低谷,但同时在新世纪强调生命科学的今天,生命科学是新世纪的领先科学,生物科学教育理应享有其在现代科学中的相应地位。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生物学科的开展也应借鉴各科改革经验,与其他学科的教育同步发展,生物学科的开展,涉及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来落实,生物学科教育开展也应与教师培训制度同步发展,实施在教育工程,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将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

(二)中学生物学科开展的价值。

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里,要实现一门学科的价值,教育者就要努力实现学科课程价值整合任务。就生物学科而言,其价值言多。首先,生物学科特别是生命科学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自然科学之一,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其具有最很强的人文科学价值;其次,从生物学科自身的发展来看,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生物科学发达则相对来说人类的生存软环境就适宜,对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其次,在中学开展生物学科,可以使孩子们在孩童时代就开始接触和了解人类之外的其他生命和事物,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对孩子的阶段性教育乃至整个学习生涯都有激发作用。本文就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展开探讨。

二、中学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一)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概念。

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可从学科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主体(社会需要、个体需要)和客体(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属性)来体现。其中,当前生物学科教育的社会需要未得到足够的体现,起因于其能力、德育等目标强调系统、严密,从而显得过于笼统,而未能切实的跟随时展,与时俱进的制定具体的目标。生物学科的个体需要强调内在需求,只有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从而才能激发出无尽的学习动力。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属性也有多方面,其不仅能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能使学生学会用变化、发展的世界观观察自己的周围,培养创造性思维,确立科学价值观。

(二)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体现。

第一,基础功能,中学生物学科能给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生物科学知识及应用技能,使得学生能保持最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第二,创新功能,中学生物学科能给学生提供创新所需的基础方法理论,能对创新起到助推的作用,当然这需要我们的生物学科能不断的补充相应的新知识、新内容;第三,引导功能,中学生物学科能引导学生对特定课题进行探索,实现创新。因为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是从零开始,其想法观念、研究模式等都需要逐步提高,所以中学生物学科教育正是对其进行引导和教授。

三、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一)树立正确的生物学科价值观。

生物学科教育在学校的科学教育中对学生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唯科学主义的科学教育认为,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人对自然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因此也就不难解释前工业革命带来的全球的环境污染;但随着科学和人类自我拯救意识的觉醒,我们看到人类在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关系上已经开始关注人类活动自身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并已经有意识的开始环境保护,这其实是人类价值观的转变,重视科学精神中客观精神、理性精神、实证精神等对科学价值观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这些科学的价值观应当通过平时的教学和生物实验逐步灌输,让同学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这样中学生物学科教学就不仅完成了它的基本任务,同时也将其副产品――树立正确的生物学科价值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培育科学的生物学科基本观点。

生物学科中有许多基本价值观对学生的求知、生活、做人都很有意义,而要实现中学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这些基本的观点必须树立。

1 唯物观点。唯物史观教育我们要用唯物客观的世界观来看问题,具体到生物课程里就是世界是物质的,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其经过不断的演化和发展才有了今天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生命。生命现象包括生物的产生、新陈代谢、应激性、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等一切生命特征都可以物质基础理论来解释。

2 辩证观点。辩证观强调生命及其自然环境等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其涵盖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辩证统一、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辩证统一、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辩证统一、生命活动的辩证统一、生物自身及与环境的辩证统一等观点,正是在这一系列的辩证统一中生命才能存活下来,才有了今天这个既斗争又统一的复杂关系,构成了动态的生物平衡。

3 发展观点。世界上的事物没有一成不变的,组成生物的一切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即要用动态的观点看问题,每个生物体都经历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三)实践创新的生物学科教学模式。

1 实现课堂与自然、社会的结合。

让中学生物课堂成为学生生物课与自然、社会的完美结合,是实现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基础,单纯的生物学课本的知识量很有限,而且已经写进生物课本里的知识多是已经相对滞后的信息或科研成果,教师要想引起学生对本学科的浓厚兴趣就必须改变教学内容,让生物课本的内容鲜活起来,而要做到这一点,实现课堂与自然、社会的实践结合是最好的方法。即把课本知识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尽可能的在学生面前呈现鲜活的生物课,让学生能触碰到不断运动变化的生命及其生命现象,将生物课的生命力立体的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以下问题:

(1)将教学模式改变为教学媒体的应用,与实物、标本、模型等充分结合。现代教育媒体辅助生物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使学生将单纯的看书方式转变为声像信息方式,把复杂的生理活动、生命现象直观的呈现出来,使得课堂更具活力。

(2)将现展的最新学科成果经过滤后再进入课堂。如关注海洋、克隆技术、保护臭氧层技术、控制白色污染等学科问题知识要经过教师的提前审视,使得最终进入课堂的学科知识不仅新鲜,而且浅显易懂、很生活化,而非一般生涩难懂,避免导致画猫不成反类犬的副面效果。

(3)将生物课堂内容加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让学生到大自然、社会中去亲身体验生物课上的内容,比如亲自饲养蚕蛹,通过观察,不断的写生物报告日记,或者饲养一些其他的小动物,将学生体验到的生物科学知识、技能用之于社会、自然中去。

2 实现课堂的教学民主化。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教学民主符合主导主体思想,存在于教学课堂的师生间的平等互动能营造出一种和谐、开放的氛围,从而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学生背后起到引导和辅助作用,使得课堂的知识真正的是学生去主动学习,而非老师填鸭式的训呵。

3 创设问题课堂,培养创造性思维。

第2篇: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74-01

摘 要 高考理科综合试题越来越注重学科间的综合,注重与社会生产、现实生活、现代科技紧密联系。中学理科教学要适应高考改革,必须立足学科、夯实基础,突出主干、重视综合,联系实际、拓宽视野,注重渗透、加强交流,改革教法、优化学法。

关键词 理科综合能力; 发散思维;策略

生命科学是一门古老的自然科学,随着综合科学的发展它正成为一门新兴的自然科学。追溯其发展史,可以说生命科学的发展与物理和化学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生物学科与物理学科、化学学科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完全遵循物理学和化学的基本原理。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策下,教育部推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才,但给中学理科教学留下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学科角度分析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理科综合能力培养的策略。

1 理解基础知识,把握章节内知识的综合联系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植物的新陈代谢内容多,既包括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又涉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从繁杂的知识点中提取知识的内在联系。其中一种简便方法是从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角度入手,突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线索,将上述重点知识联系起来,要求学生在理解章节内容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会运用一定的形式将相关知识综合并表达出来,以形成单元内整体的、有联系的知识体系。

2 依照学科的研究方法,指导实验设计,培养综合能力

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运用有关原理和生物学科的一般研究方法,制定一套研究方案,从而检测学生掌握、运用知识进行实验设计的综合能力,这是高考中新出现的一类开放性试题。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依照生物学科的一般研究过程:发现问题、认识问题一提出假说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现象、数据,得出合理结论分析假说和实验结论间的关系进行交流,充分运用探究性教学方法,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体验,在启发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设计研究能力。教师要善于挖掘生物学知识中隐含的实验设计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设计、实验,达到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3 充分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培养综合能力

发散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途径、不同的角度去考虑、设想展开思维的方法。在复习生物学知识中,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去发现、联系与此中心相关的多个知识点,这就是发散思维。如:以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中心进行知识和思维的发散。让学生根据图中连线讨论:①光合作用原料的来源、方式、动力;②光合作用产物的利用;③光合作用的场所及叶绿体结构功能、色素种类、吸收光谱和作用;④光合作用实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始;⑤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⑥光合作用意义。

通过思维发散的训练,有利于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对综合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4 研究各科知识交叉点,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

首先,在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基础上的对照研究、明确与其他学科的交汇点。跨学科综合试题多是在各学科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的。这些试题要求学生对题目展现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的分析理解,认识描述,是对综合能力的高层次要求。这种能力必须建立在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交叉内容,使学生对整个中学阶段的知识结构产生立体认识之后,才能获得。特别理、化、生三学科都属自然科学,在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上遵循相同的认识规律,在一些研究实验方法上是相同的,有许多共性的地方,在知识上有许多结合点,彼此密切联系着。

用化学知识认识生物学过程和实质对于矿质元素吸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物质的化学消化、DNA的复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等诸多过程的教学,设置生物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化学思维,科学客观地认识、分析、评价、表述,能够让学生从较高的层次接纳知识。例如在渗透失水一节的教学中,讨论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的复原,可设置植物细胞于四种情况中:清水;30%的蔗糖溶液;甘油溶液;KN03溶液。分别讨论渗透失水和渗透吸水的情况。讨论:①三种溶液中溶质微粒的属性。②溶质微粒大小的比较及进入细胞膜的方式。③植物细胞膜内外水势高低的比较及变化。④植物细胞形态的变化。在师生共同探讨中,许多化学知识与生物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透彻地分析了渗透作用原理,很好地解释了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在完成教学目标过程的同时,使学生获得了综合各学科知识研究、探讨问题的能力。

5 重视结合STS教育点、拓宽学生视野

STS作为一种科学教育构想,从教育角度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含义及相互关系有着新的理解。

高中生物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从“STS”的思路,让学生明确生物科学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使他们树立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而努力学好生物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类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引导他们全面、综合地看问题。“绪论”课学习,使学生明确当代生物学的新进展是在许多先进的技术和手段的条件下,在多学科渗透的基础上取得的。如DNA重组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脉冲电泳技术、同步辐射技术等。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根本职能在于掌握知识,利用知识研究探索自然界的未知部分。技术的根本职能在于改造世界,使学生理解到掌握技术重要的是对自然界进行改造和利用。例如,我国研制的生物工程乙肝疫苗,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干扰素等,都是利用生物学原理和一定的工程技术手段相结合而产生的生物制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影响。

事实证明,每个学生都蕴藏着丰富的综合能力潜能,关键是能否具有滋养综合能力品质的土壤,只要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将学生创新品质的塑造作为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潜移默化,不断渗透,就一定能培养出大批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

[1] 方红峰.理科综合能力考试与生物学教学[J1.中学生物学教学.2000(l):1一3

第3篇: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范文

一、把“三热爱”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应始终坚持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放在首位,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育内容不仅包括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赞颂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还应包括国情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生物学科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

例如,植物学、动物学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生理卫生中的计划生育教育,以及绪论课等,就含有许多“三热爱”教育的内容,应进一步充实并写成相对稳定的德育教材,重点讲授。如在开始学习生物课时,介绍我国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它不仅是药物学专著,也是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专著。李时珍对植物的分类方法比西方植物分类创始人林耐提出的方法要早一个世纪。《本草纲目》这部巨著被称为“东方药学巨典”,译成了十几种文字。这些材料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生物学研究的成就和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激起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开展“三热爱”的思想教育,教师只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时时留意国内外大事,做到正确选材并在与教材的结合上下工夫,就能将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联系起来。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在时间上要把握适度,一般不宜太长。实践证明,只要所选的内容贴切,结合得好,即使三言两语,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联系思想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要使德育工作真正取得成效,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知道他们的乐趣和苦恼,摸清他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理想,是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此表现出两种倾向:成绩差的同学,认为升学无望,不如早打工早挣钱,因而厌学情绪严重;成绩好的同学,目标只瞄准中考,只知埋头苦读,社会上的事情很少关心。

这两种倾向导致学生对生物科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重视,前者认为打工经商用不着学生物,后者则认为生物科中考成绩满分只有30分,花过多的时间去学习不合算。我校051班一位同学,除生物科外,其他科目的学习成绩在全校都是名列前茅,他在生物课课堂上常常看语文书、数学书或英语书。教师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找他单独谈话,从30分对中考成绩的重要性谈到生物学科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学好生物不仅是为考好中考,更重要的还是今后要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通过谈话,这位同学改变了偏科思想,认真学习生物科知识,经过不断努力,他在生物科会考中获得了满分。

这个典型的例子说明,在生物教学中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一要使学生明确生物学科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关系,了解诸如环境、粮食、人口、能源等重大问题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现代生物无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都与其他学科有着交错渗透的关系。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要结合教材内容,具体地阐述这种关系。例如,结合植物部分的教学,介绍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绿化环境,自觉爱护一草一木;结合动物学部分的教学,介绍青蛙、鸟类的益处,提倡爱护动物,不要乱捕滥杀;结合人体部分的教学,介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每一个人自身的健康。二要充分介绍我国在生物科学研究上的新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从小树立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雄心壮志。同时,针对在部分同学中存在的过分向往西方国家生活方式的倾向,配合理想教育,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树立掌握科学知识报效祖国的思想。可结合教材讲述一些生物学家的爱国事迹,使学生认识到理想和追求是事业成功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只有明确了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才会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激情。

三、以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激励学生努力进取

科学家是科学成果的创造者,是科学史的谱写者。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和科学史,是生动而富有成效的德育手段。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去当科学家,但科学家的理想、情操、胆识、毅力、勤奋和创造力等方面的优秀品质,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和效仿的。

第4篇: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范文

一、“言传”

“言传”主要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材和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将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从“不会”到“会”,使原先会的则更加系统和深入。

1.生物专业知识

生物专业知识是生物学科需要“言传”的主体。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本学科的发展起步较晚,但由于和生命及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尤其是人类在医学上的飞跃进步和各种先进设备的使用,使生物学科也得以快速发展。作为掌握了生物专业知识的教师,就要在课堂上把这些知识展现给学生。而在初高中不同的阶段,要达到的目标和安排的知识层次都是不同的。初中阶段的知识较浅显,和学生的生活联系更紧密,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高中阶段则按照严谨的知识体系,系统而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比如“鸟类迁徙的原因”这个知识点,初中阶段解释为温度的变化,一年四季温度变化学生是有亲身感受的,这样解释比较直观,容易理解。高中阶段则解释为日照的长短,这就比较专业。有这样一个区别存在,教师在课堂上的“言传”自然也不同。当然,如今的“言传”已经不单单是靠教师来传授知识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初中课堂以探究为主,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认识各种生物,认识自身,观察生活环境,在探究中学习专业知识。高中课堂则可以用图片、视频、概念图和例题等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

2.自身经验总结 学生从未当过老师,而教师却是从十几年的学生走过来的,所以,教师在很多方面都能体会到学生的感受。在讲解专业知识时,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可以和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的经验,给学生“言传”一些自己检验过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的一个重点,怎样能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这个知识点,并应用在各种类型的题目上呢?教师的经验进行和方法是光合作用图解,逐步绘出图解的过程就是光合作用发生的过程,而各类题型中的问题,大部分在图解上相应的点上都能找到答案,这样的图解记忆起来很有次序,解题时也很有用。这个经验和方法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分享,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二、“身教”

“身教”是以教师自身内在的人格,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影响不是立即见效的,而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见分晓。

1.身正为范 在学生清澈的眼中,总是如实映出教师的言行,进而模仿着它。同样,一些比如言行不一、不守信、不尚礼的恶性种子也会随着教师无意间的行为播撒到学生的心田。在生物课堂这样一个生物学教学的主阵地,生物教师应该随时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好示范。当教师发现教室的地上有垃圾时,要主动捡起来;当学生遇到一些困难时,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对学生对同事都要礼貌;自己承诺过学生的事,一定要做到;发现自己做错时,不能高高在上,而要及时承认错误;等等。我们应用教师美好的形象去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勇于承认错误、守信尚礼等良好习惯。

第5篇: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范文

一、先入为主第一课

记忆有先入为主的特点,所以当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学科、这个任课教师时,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很深也很难改变,从而也会因此导致对这一学科、这一教师有些喜欢或厌倦,这就要求我们为第一节课做好准备,做到“开门红”,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对这一学科产生兴趣,对以后的教学活动会有很大帮助。反之若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对这一学科、这个教师就没有好感,那对以后的教学将有很大的阻力。因此,先入为主的第一节课,一定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要讲得生动,讲出特色。

二、用标本、模型把实验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乃至许多比较深奥的生物学知识,学生很难理解掌握。例如,介绍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时,学生很难理解什么是“双螺旋”。遇到类似这种情况,若是通过具体的标本模型或实验来揭示的话,对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化解难点等方面,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热点、焦点来捕捉

在课堂教学中,教者若能有意地引入生物学发展的最新成就以及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树立远大的理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学习到“病毒”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艾滋病、“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更应着重介绍其对人体及对社会的危害性。也可就克隆技术向学生介绍“克隆羊”是怎样诞生的,它是否真的是与原来那只羊完全一样?克隆技术的利与弊以及目前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对大熊猫的克隆情况等。

四、生产、生活和“纠错”

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广泛的联系,生物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例如,学到水分代谢和矿质代谢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拔起的植株很容易被晒干,而正在生长的植物即使在烈日下也安然无恙?施肥过多为什么会“烧苗”?遇到“烧苗”情况后,又该如何去“解救”?学习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花卉品种由于源产地的不同,要求给予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才能生长良好;讲到水,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水的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我地区水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并要求写出调查报告,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在课上交流、讨论。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科学的重要性,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生活中人们常犯的一些“小错”运用生物学知识进行“纠正”,例如:花店卖的“红玫瑰”实际上是“红花月季”,而非真正的玫瑰;农民所种的玉米、小麦的“种子”其实是果实。人们用来骂人的脏话“杂种”一词,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杂种”。通过对生活中的这些小的细节的“纠正”,更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五、学科、知识要综合

生物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人们在生物领域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几乎都得益于其他学科的帮助。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使人们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进入到微观领域;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揭示出两个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现代的生物学的发展更加离不开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教师在辅助教学,对活化课堂教学、培养复合型的人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用古诗词或成语导入新课、佐证生物学中的原理;通过一系列典型习题的计算、比较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通过有关环境污染及生物资源灭绝的数据来说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此外,生物学科内的知识也可以综合。例如,学习种子的结构时提到“种脐”这一名称,学生不解其意,问为何称之为“脐”?我们可以联想到人的“肚脐”,脐带是人在胚胎时期从母体获得各种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的通道,出生后我们身体上残留的痕迹即为“脐”。种子幼小时从母体获得各种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的通道在种子成熟后残留的痕迹即为“种脐”。

第6篇: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范文

一、对比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区分相似的概念

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理论的学科,很多知识抽象又科学,不容易掌握.再加上中学生在了解事物的时候,往往看不清事物的本质特征,对它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事物表面,而那些相似的概念、特征及理论知识,它们既有相似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所以有时候很难区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对比教学法,就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准确地掌握知识点,区分出比较相似的概念.

例如我在为学生介绍种内关系与种间关系的知识时,就运用了对比教学法.我先为学生介绍了这两个名词的概念,并把它们展示在大屏幕上,同时把能够区分这两个概念的词语重点标示出来.如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种间关系是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既有竞争、残杀,又有互利与寄生.种间也是有竞争、捕杀、互利与寄生,并且每个概念的现象我都列举了相关的例子.这样,我把两个概念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学生们通过思考,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高中生物教材编著的很精简,主要是介绍生命体的共性与个性.每个章节都有很多基本概念,这些结论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比较,从而总结出来的.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又有着稍许的差别.对于生物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是生物学习的基础.学生要想彻底地弄明白这些概念,教师必须要选择高效的教学方法.而对比教学,则是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对比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学的知识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高中的生物教材,有很大的内在联系,大部分内容是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一般前边所讲的旧知识,是后边新知识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前后知识进行对比,新旧知识进行对比,由此及彼,自然而然的引入,不仅可以让学生复习一下以前讲的旧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即将学的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比如我在讲解呼吸作用这一部分内容时,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们呼吸作用与能量释放的关系,而是先问了一个问题:我们以前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它可以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我们再想一下动物的活动,它在活动中需要很多能量,那么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样的话,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将两个过程进行比较,从呼吸作用的场所、过程,还有能量的转化、物质的变化等几方面去了解这些内容,从而理解呼吸作用与能量释放的关系,进而掌握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特点.在对比中,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理解得会更加深刻.

这样的对比素材,在高中生物课本中有很多,有些内容不会出现在同一个章节里面,但是它们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教师在选择对比对象的时候一定要灵活,不能随意比较.要根据所学知识点的特点和需要,在以往的旧知识里选取合适的部分.再通过适当的对比,结合学生的思考,教师的讲解,牢牢地掌握住新知识.

三、对比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的领域

每一个学科的知识都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但是各个学科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有一定的联系.生物学科可以与其他多种学科进行对比,将其他学科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物当中来.同时,生物知识也可以适当地补充其他学科产生的不足,让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宽,更加全面地掌握各科知识.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现过分强调生物与其他学科的界限,而导致生物出现被孤立的局面.

比如我在教学种群及其特征的时候,就把这部分知识与地理知识进行了对比.可以将人口增长问题,分布特点进行对比,从而理解种群分布的疏密程度,年龄组成等基本特点.当提到自然保护的内容时,可以与地理中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进行比较.这样的教学方式,使生物课堂变得更加充实,让学生了解了不同学科的学习内容,促使学生将生物与地理两个学科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不仅如此,高中生物教学还可以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对比,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更加容易掌握生物学规律,如与化学知识进行对比,将生物知识与化学知识融会贯通,彼此补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地强调分科教学,割裂学科之间的联系,要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高中知识.

四、对比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怎样了解世界上的事物的?那就是通过对比.对比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手段,只有在对比中,我们才会看清事物的本身特点;只有在对比中,我们才会了解事物的真正面目.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生命的本质.在对比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

例如我在教学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让学生们与呼吸作用进行了比较.让他们通过比较,找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学生们便用了对比的方法,从逻辑上找出了可以对比的几个方面:作用需要的场所、作用需要的条件,反应物与生成物各是什么?能量又是怎样转化的等等.然后再分析出二者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最后得出结论.当然,学生们在对比的过程中,看出了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如果不将这两种作用放在一起比较,学生如何会通过思考提高自己的逻辑能力?又如何会将知识分析、掌握得如此深刻?

第7篇: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范文

关键词: 苏科版 初中生物 兴趣教学

苏州地区自古经济和教育走在全国前列,作为自然学科中一门古老的科学,生物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苏州地区生物学教材为苏科版,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教材瞄准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构建了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主线的教材知识体系,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主动、科学、有效学习,解决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小学3~6年级科学课程的开设和初中7~8年级的生物学。在这些学段的学习中,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需要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探究发现技能。在亲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中获得探究技能和理性逻辑思维的培养。生物学科的教学无论是在课程标准的设定方面,还是在内容和实验的安排上,都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学的学习情况并不乐观。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培养生物技术人才,我们必须从小抓起,一些生物创新型人才也许就在其中,需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一节课感兴趣,才能从思想上重视。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做有心人,抓住生活中的闪光点,激励学生探索生物的奥秘。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聪明才智,以理性和富有感性的思维挖掘教材,将生命科学渗透到生活中,寓教于乐。

一、在体验观察中提高美的感悟

纵观生物学的由来与发展,无不是由众多的有心人通过细心观察获得的。大自然中美好的食物到处都有,关键是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达尔文说:“我没有什么过人的高超技能,如果有,那也是我在观察方面比别人更有耐心。”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环游旅行中,达尔文发现了岛上的鸟类、昆虫、鱼类与其他地方的不同,通过认真观察,写就了举世闻名的《物种起源》。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抓住他们好动这一特征,探索未知的生命世界。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的生物学主要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生物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教材知识体系。在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中即向学生介绍了显微镜的使用,让学生尝试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植物永久切片和人涂血切片。依托我校先进的硬件设施,我带领同学们到生物实验室专门做了显微镜下切片观察的实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看到精密仪器显微镜,因此表现出非常高的观察欲望。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就非常能被学生理解,因为有需求,所以有市场。

在生物生存的环境一节中,带领学生认识校园中的植物,在初秋的季节里,金桂飘香伴着微风徐徐,同学们认识了香樟、红花木、紫薇、、银杏等植物。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模式,和教师直接在课堂上展示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学生是有自我体验的个体,生活体验以现实活动中的情景为基础,依托学生活动经验,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接触中积极参与、身心投入。这种教学还渗透在其他章节的学习中,如观察植物种子的萌发、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这种亲自体验的探究能够促进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将被动的死记硬背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中,教育最容易忽略的往往是美育。美育恰恰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一环,美育能提高学生的欣赏力,形成健康的美学兴趣,培养高尚道德。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人民教育家先生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积极弘扬美育精神。用美感的教育感化人,提高国民道德素质,在自然科学中融入美学因素,对于生物学科,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多优势,大自然中的江南水乡、塞北的大漠孤烟、秀丽山水都能够感染学生。在进行调查野外植物、动物的种类和分布时,可以组织学生对观察到的动植物绘画、摄影,将一些植物叶片制成精美的书签等获得美的享受。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可以通过在教室里摆放绿色植物和鲜花营造清新亮丽的风景。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用眼睛、心灵发现、感悟、享受美的世界,千姿百态的生命现象和规律构成了生物学科中的内在美,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如袁隆平、童第周、摩尔根等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体现了美的精神。将这些美学教育渗透于生物学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在学科交叉中辨证地学习生物学

生物学的发展与物理学、化学、数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在顶尖的生物技术领域,越来越多的成就来自于学科交叉。多学科的交叉能够激发更多灵感,这些学科的发展为生物学的进步注入了新鲜血液。如显微镜与精密光学仪器的研制,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蛋白质结构与X射线衍射、生物医学中的核磁共振技术等都与物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在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中建立了物理生物学专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也有“物理和工程生物学”的设置,物理学和生物学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他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学习显微镜使用时,可以向学生讲解列文虎克的事迹。

生物学和化学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把生物学比作一个人,那么化学就是他的能量。运用化学中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结构、生命现象和化学变化。无论是学习植物光合作用、还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能量的释放与转移都用到了许多化学知识,自古生化不分家。在生物学实验室中的实验环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分析纯化学试剂的应用。动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的相互发展早在十九世纪即为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积累了翔实的知识和经验。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与数理统计的应用密不可分,用数学中的方法研究和解决生物学问题。伴性遗传中亲子代的遗传发病率计算都离不开数学计算。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与数学规律恰到好处融为一体,数学中的“对数螺线”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存在。如我们熟悉的向日葵花盘籽粒排列。这种有规律的排列属于对数螺线。还有一些植物从上向下观察时叶子的排列也属于这一规律。还有大家熟悉的蜜蜂的巢穴为正六边形,这比正方形能有更大面积,从而贮存更多蜂蜜,可见蜜蜂们是多么精打细算。在鱼类的捕捉中,人们经常用到逻辑斯蒂方程,依照逻辑斯蒂方程模型控制捕鱼数量,可有效控制鱼类的数量,有利于鱼类等养殖业的开发。

新世纪,电脑计算机的使用为生命科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出现了新兴的生物信息学。在这门学科中,依托数学、物理、化学为基础,将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方法运用到生命科学中的分子生物学中,在基因组学研究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在生物科学中显示出超凡实力,目前集大成的生物信息学人才已成为最稀缺的人才。著名学术期刊《科学》每年评出的十大科学成就中,接近一半为生命科学领域的进步。尤其是在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数理化杰出青年科学家涌入生命科学领域,现代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已成为高新技术的先导。

除了在自然科学中,生物学与人文古诗词的联系也非常密切。在讲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时可以适当引用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激发学生敬畏生命的情感。在讲述光合作用色素时又可引用“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向学生讲解植物叶片由于季节不同,叶片中色素含量发生变化。当讲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时可引用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向学生讲述温度对植物开花的影响。在讲述生物发光的能量与ATP有关时,可引用杜牧秋夕中的句子“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流萤就是萤火虫,它的体内含有荧光素这种特殊的发光物质,被激活后而发光。这样的导入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在深入研究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时我们发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感受语文和生物学科之间的奇妙,有效增强教学效果。同时需要注意选择的精确性,适量选择,不能颠倒主次。

三、加强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上的应用

新课程教学强调教师对于教育技术设备的应用能力,将教育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优秀的教学平台。即使在偏远地区,也可以通过远程教育达到教学的同步化。让学生终身学习成为可能。它可以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角度视觉、听觉、思维的结合。

在苏科版的生物教材中,几乎每页都有很多图片和探究实验,通过演示课件和动画的方式,可以将知识讲解得更生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提高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获取正确生活方式和生活能力。在知识点的讲解中,通过课件呈现较真实的画面可以减少语言上的赘述。在学习血管和心脏时,和宏观的环境世界相比,它们比较小,难以用肉眼观察到。通过动画视频观看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就比较好理解这一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心脏的结构,动画剖析心脏的四个腔和心房心室的联系。通过视频的方式可以有效将难点问题血管、心房、心室、血液流动统一起来高效讲解,从而顺利突破重难点。

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有效设置“情境教学”。在情境的作用下,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学科的设置仅有初一和初二,初二年级的“小中考”要将四本书的内容在短时间内复习完成,就需要借助多媒体的使用,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由浅入深地介绍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和兴趣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将生物学知识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成就感,在寓教于乐中发挥出生物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杨剑广,温立娜.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0(8).

[2]卢瑜健.浅析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0(32).

第8篇: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时效性;策略

G633.91

在全面教育的新形菹拢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是高中教师以及教育专家一直关注的主要问题。面对高考压力,学生的成绩决定未来的道路,学生的成绩又和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联系。目前,对生物学科来说,每周课时少,而教师所教的班级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实施创新教育,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只有这样,高中生物课堂才能真正生动起来,教学效率也能得以提高。

一、全面解读高中生物的学习目标

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生物学科理论性较强,课本里面涉及了大量的概念性知识,而且很多理论具有相似性,如果不仔细区分在运用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错误。生物学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学科连贯性很强,学生需要识记大量知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才能够记忆和理清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老师只是单纯的把概念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而不去引导他们由点及面的形成知识网络,那么高效教学课堂很难构建。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要给予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整个章节的内容在学习之前先给学生串根线,重要的知识点都一一点明,这样学生在进行预习和自学的过程中才会有目标。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于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明确了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就能设计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加之生物课堂两节课直接的间隔一般比较大,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必须要运用多种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又实际运用于实践。让学生在学习理论过程中,要和实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更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欲望,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细胞的基本结构”这节课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概念之外,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微视频的方式,让这节课的内容以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同时可以穿插一些翟中和教授的小故事,既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们明白科研探索的路上也充满艰辛,只有认认真真做学问才能创造出佳绩。

三、增进师生交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新课标下的生物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就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关爱和平等的心态去教导学生、鼓励学生,随养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高中生物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合作的关系。要想使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标,教师要关心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祝,经常和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课内合作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课内合作帮助学生养成“会听、勤思、善问、敢说”的学习习惯。会听:在聆听的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集中精力边听边思考;勤思:针对每一个问题和同学的发言,多思考多总结,形成清晰的思路之后汇总成自己的观点;善问:疑问是学习的开始,针对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要善于提问,多问才能提高;敢说:在课堂上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老师和同学的发言有权利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才能发现和创新。

四、联系生活,鼓励学生建立课余爱好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和讨论之外,在课下学生们也可以聚在一起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更可以将生物学习的过程融合在日常生活之中。比如,可以以教室内的盆景作为研究对象,教师组织学生们自行探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们在教室种植多种类型的植物,把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甚至小鱼、小虾等都养在身边,既方便学生观察,还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更能够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理念洒满学生心间。此外,现在的学生对于互联网都情有独钟,因此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制作一些PPT或者微视频,把生物知识做成通俗易懂的图文形式展出,对于制作精美的作品,不仅要在学生之间传阅,教师还可以给予他们一些物质奖励,鼓励他们制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总而言之,生物教学是高中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高中生物教师将会而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策略,不断钻研和探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9篇: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 丰富 有趣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74

如今,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又提出了新课程改革。在生物教学新课改中,需要的是让学生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和兴趣引领。只有教师将高中生物课堂变得丰富生动,同学们才会对生物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改变以往死板的授课方式,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和一些创新的学习方法来丰富生物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利用外在现代技术设备,展示生物课堂的丰富性

(一)巧妙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增强生物内容的直观性

多媒体技术集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影像于一体,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加方便直观的认知工具,是教师授课的最佳帮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生物创设逼真的实景,让学生如同在真实的情境当中,更直观具体地观察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体会到生命孕育、生长、死亡的全过程。就像在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时,教师可以把难以用语言表述全面的知识变得生动化、形象化。这样一来,既方便了教师的讲解,节约了课堂时间,又加深了学生们的理解。

例如在学高中生物“细胞有丝分裂”一课时,以往生物老师最多借助挂图或者实验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不能把动态的生命活动过程展现给同学们。而现在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师可以把有关细胞分裂的视频放给大家,也可以将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用Flash展示出来,再加上形象的文字说明。学习心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看到心脏是如何工作的,用简单的动画演示血液的流动方向,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说心脏是血液流动的“泵”。而物质的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几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方式;自然界中生物动态平衡维持过程等都可制作相关的简单动画,让学生详细的了解知识理论的形成,印象也更加深刻。

有些生物内容可能制作起来比较麻烦,技术含量要求很高,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罗一下相关的动画素材来为自己使用。

(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实验实践加深理解

新课程强调展示知识的产生、形成、创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说必须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教师要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做实验,使他们融入这个知识产生的过程之中,也就使学生对相应的生物知识有更明确具体的认识。动手实验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将知识只局限于课本上死记硬背,丰富了课堂气氛。比如在上关于叶绿体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准备新鲜藓类植物叶、菠菜叶,教师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状。经过学生自己参与实验过程,对实验内容的记忆更深刻,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也会更牢固。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制作叶脉书签,或者到生物博物馆去参观生物化石,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的学科之间本来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将相关学科的知识与生物知识联系起来,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1.发挥语文古诗词、成语和修辞等的魅力,帮助记忆生物知识。就像学习细胞的内吞和外排作用时,可以借助“吞吞吐吐”这个成语;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可以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讲《遗传和变异》时,可以利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样的俗语;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是条件反射这个道理;“花有百样红,人与人不同”讲的是生物多样性这个现象等等。这样能生动形象的给同学们解释一些生物概念,利用联想记忆,加深印象。

2.与数理化等知识相联系,强化记忆。比如“稳态与环境”的后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生物和地理的关系,教师在讲课时,可以用相关的有趣地理知识来帮助讲解内容丰富生物课堂;在学习计算遗传病的发展概率中,可以用到数学中的加法和乘法原则;在讲大棚的植物种植时,不同薄膜的颜色的选择就利用了物理上的知识。

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就避免了课堂上只有单调枯燥的生物知识的尴尬,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寻找生物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课堂内容。

三、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的运用

学知识不只是简单地记住背过就行了,关键是如何运用到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而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也会为我们的学习带来方便,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理解知识。

例如,生活中学生肯定都会见过普通的洗衣粉和加酶的洗衣粉,但他们不一定知道这是为什么。因此在学习有关酶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用这两种不同的洗衣粉洗衣服,然后对比洗衣效果。这样就会刺激学生的探究兴趣,上课时更会认真听讲来验证自己的结论,也就明白了酶的作用。在讲到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向光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或者家里的盆栽,记录他们的生长弯曲程度,以此来让学生探究植物是否具有向光性。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得出的知识理论,学生们会记得更深刻。学生在课上向老师反馈实验记录,也会使课堂变得有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