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税税收筹划范文

财税税收筹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税税收筹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税税收筹划

第1篇:财税税收筹划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税收筹划

一、企业税收筹划概述

1.税收筹划的涵义

尽管当前国内外对税收筹划的涵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在各种定义中,都包含有这样几个基本点:依据国家税法,是一种理财活动,具有超前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具体而言,税收筹划也称纳税筹划或税务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的经营活动或投资活动等涉税事项做事先筹划和适当安排,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纳税的一系列筹划活动。

2.税收筹划的特点

(1)合法性。合法性是税收筹划最基本的特点,具体表现在,税收筹划运用的手段是符合现行法律规范,与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不冲突,而不采取隐瞒、欺骗等违法手段。

(2)目的性。税收筹划是一种理财活动。在税收筹划中,一切选择和安排都围绕着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行,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使其合法权利得到充分的享受和行使为中心。

(3)专业性。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对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措施的能动的运用,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策划活动。它不仅要求筹划者通晓税法和税收政策,熟悉各种企业财务管理“动作”,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在既定的税收环境下,将这些“动作”组合成能够达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行动,

(4)时效性。作为一种政策手段,税收政策措施都是依据一定时期的国家政策需要制定的,是为实现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当国家的某项政策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失去效力时,与之相适应的税收政策措施也随之进行调整。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必要性

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和评估离不开税收筹划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要求企业最大化的降低成本包括税收负担。只有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来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才是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企业只有通过科学的税收筹划,才能保证企业在获取最大利益的同时兼顾国家利益,才能使企业财务分配政策保持动态平衡,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2.企业税收筹划是现代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决策主要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生产经营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四个部分。这些决策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税收的影响,不考虑税收的决策不能算是英明的决策,所以税收筹划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策略

1.筹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所需要的资金,无论用何种方法筹集,都要有一定的资金成本,而企业筹资决策的目的就是在满足自身资金需求的基础上,谋求资金成本的最小化。由于不同的筹资渠道其税前和税后的资金成本不一样,这便为企业筹资中的税收筹划提供了条件。在筹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要注意两个问题:筹资方式和资本结构。

筹资方式是企业筹集资金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按照税法规定,负债利息记入财务费用低扣应税所得额,从而减少企业资产的实际利润和偿债能力。当税前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时,负债比率越高,额度越大,节税效果也越明显。但是,负债利息必须固定支付的特点又导致了负债筹资可能产生负作用。当负债的成本超过了息税前的投资收益时候,负债筹资反而达不到节税的目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债务资金与权益资金的构成比例关系,合理的筹资结构可以降低资金成本。由于企业筹资方式中,债务资金其资金成本为利息,税法允许在税前列支,从而减少所得税。利用债务资金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但是对企业结构来说,如果负债比率过高,企业的财务风险会加剧。如果负债比率过低,企业的利息节税会减小。因此,资本结构的合理与否会影响企业的风险和盈利,影响公司的资金价值。

2.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对于投资者来说,税款是投资收益的递减项目,应缴税款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投资者收益。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用税收筹划,可以达到节税增收的目的。

比如,税收筹划在投资方向决策中的应用。国家对不同的投资对象规定了不同的税收政策。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免二减三”;利用废水、废气等主要原料生产的,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等等。投资者如果对税收问题进行合理筹划,选准投资方向,就能帮助其确定投资项目,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减轻税收负担。企业在确定投资项目后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投资,也要考虑税收负担的大小。一般不应该选择货币资金投资方式,而应选择设备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因为无形资产摊销费可以作为管理费用税前扣除,减小所得税税基。税收筹划在投资期限决策中的运用,应选择分期投资方式,而不是一次性投资方式。企业经营期间,如果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每年增加投资,则推迟交纳的税款可以长期保持下去,起到隐性减税的作用。

3.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税收筹划需要以较长远的眼光进行成本费用筹划,应在政府税法、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范围内从长计议。由于利润大小与企业所选用的处理经营业务的会计方法密切相关,企业可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调控,实现一定程度的利润控制,并进而影响所得税的实际负担。比如在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上,选择适宜的存货计价方法,使发货成本最大化,以实现账面利润最少的目标。当物价逐渐下降时,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成本较高,应纳所得税就相应较少;当物价持续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可以减少企业当期税负,实现节税。

4.企业收益分配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在收益分配中也要注意税收筹划。可以限制股利支付避税。我国法律对公司累积利润尚未做出限制性规定,公司可以限制股利的支付,将准备发放的现金股利转变为用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注销,使股价上涨,帮助股东获得较多的资本收益。股东因股利减少而少纳所得税。另外,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形成的资本积累,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企业如果将它们用于扩大再生产、开发新的投资项目,也可以享受政府投资退税的优惠政策。

四、企业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税收筹划是企业维护自己权益的一种复杂决策过程,是依据国家法律,选择最优纳税方案的过程。它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筹资、投资、经营等方面的各项理财活动,还与政府、税务机关以及相关组织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一个可行的税收筹划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

1.要正确认识税收筹划与避税的区别

税收筹划与避税都以减轻税负为目的,但税收筹划的过程

与税法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它不影响税收的法律地位,也不削弱税收各种功能的发挥。而避税是本着“税法无明文规定者不为罪”的原则,利用税法的缺陷或漏洞规避国家税收,是与税收立法精神背道而驰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对税收筹划存有误解,将其与避税混为一谈,这是对税收筹划的不了解,混淆了税收筹划与避税的本质区别。必须承认,在实际工作中,税收筹划与避税有时难以区别,一旦税收导向不明确,税收制度不完善,税收筹划就有可能转化为避税行为。这就要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和科学的税收运行机制,制定严格的税收征管措施,增强依法治税的刚性,防止借税收筹划之名进行避税活动。

2.要准确掌握税收法规,领会其精神实质

税收筹划合理合法,是符合税收立法精神的,准确掌握税收法规,领会其精神实质,是进行税收筹划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税收法律体系层次较多,除人大颁布的税收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税收法规相对稳定外,其他的税收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如各税种的实施细则、暂行办法等变化频繁,稍不注意,所运用的税收法规就可能过时。所以,税收筹划不能一味按照固有模式,一成不变,要随时掌握税收法规的发展变化情况,结合企业经营特点,不断更新税收筹划的方式和方法,使税收筹划始终沿着正确轨道运行。

3.企业要培养高素质税收筹划专业人才

税收筹划是一项专业性和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它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包括具备较高的税收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税收筹划的参与者应是具备财税、法律、会计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并非普通财会人员都能为之。因为,一旦税收筹划失败,将演化为避税乃至逃税行为,不仅要受到税务机关的惩处,还会给企业的声誉带来不良影响,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所以,企业要重视培养税收筹划专业人才,保证税收筹划工作的质量。

第2篇:财税税收筹划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当代企业;最晚纳税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以不违反税收法律为前提下,通过对筹资、生产运营、投资、理财等方式,在纳税行为发生前,对于可能的涉税事项进行统筹和计划安排,选定纳税方案,以达到少缴税或者递延纳税的结果,实现企业中财务管理目标的一系列计划和筹措活动。

一、税收筹划的特点及切入点

(一)税收筹划的特点

1.合法性:税收筹划的合法性是指税收筹划的目的和过程不能违反税收法律规定,这是进行税收筹划工作的前提。税收筹划是按照税法的认定做到减税和延迟纳税的目的,企业当代财务管理中有关税收筹划的实践与理论的发生,也将助于加快税法的不停完善。

2.目的性:税收筹划的目的性是指税收筹划有着确切的目的,让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目的变为可行。税收筹划不可以仅仅限制于绝对减少纳税税额或者个别税种税负的不同,而应考虑整体税负的差异,最好的税收筹划应该是企业整个利益的最大化,而非纳税最少。

3.前瞻性:税收筹划的前瞻性是指税收筹划必须在事情发生前对经营活动的计划进行规划和落实,它能够在事情发生前测算出税收筹划的结果。企业在有些活动发生前就有可以抵税的机会,假如活动已然产生,计税环节、计税依据已然敲定,再谋求少缴或不缴税,则不可视为税收筹划。

4.专业性:税收筹划的专业性不是要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士操作,作为第三产业的税务、税务咨询、税收筹划便应运而生,并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现在的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事务所都开展相关税收筹划的咨询、筹划业务,这说明体现了税收筹划朝着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二)税收筹划的切入点

1.以财务管理环节和阶段为切入点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每个环节都有相关税收筹划与之相适应。例如,符合税法扣除标准的利息可享有所得税利益。股息支付自能在企业所得税后的净利润中分配,无法享有所得税效益,因此债务筹资比权益筹资具有节税优势;企业的投资管理阶段,在选择投资设立机构地点时,选择低税率地区如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鼓励的西部地区等,可以享受到低税率的税收优惠;企业在经营管理阶段,资产的折旧、成本的计价方法等都会影响到企业当期的损益及当期所得税税额,因此选择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于企业当期及递延税款有着一定的影响。

2.用企业税收筹划最大空间的税务种类作为进入要点

由于税收实体法将税收分为5类,具体包括了18个主要税种,企业应当尽量选用筹划空间最大的税种来当税收筹划的必要点。税负弹性越大则税收筹划的空间也越大,除了税种的因素,具体税种的税制构成要素也决定了税收筹划的空间,这一般都包括纳税人、计税基础、税率、税收优惠等。

3.以税收优惠政策为切入点

税收优惠即税收减免,是对那些纳税人与纳税方给予勉励和帮衬的那种税法的不一般规定,税法对每个税种正常情况下都给以了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减免具体形式包括减税、免税、起征点和免征额等。企业若想享受节税效益,可以适当把持税收优惠条款。

二、当代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目的和基本方法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目标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想要的结果是经济纳税,即最少纳税、最晚纳税,用来实现税后地利润最大化。

1.税负最小化及纳税成本最低化目标

现代企业对税负最小化的追求,是税收筹划产生的最根本原因。纳税成本最低化是指企业在纳税中产生的直接或间接费用的降低会使企业利润增加,从而增加了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2.最晚纳税目标

最晚纳税目标指的是企业经过税收筹划取得晚缴税款的时间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伴随时间的进程,延迟投放周转和应用的资金价值将所产生加值的成果或者额度,这和货币计量中币值稳定假设相冲突。在货币时间价值的前提下,税法应当处于时时、足额征税的目的,规定纳税人应尽量快的确定收入、延缓计量成本。通过加大当下进入的本金以产生收益,在未来产出无限的投资回报,变相的减少了税收,这便是资金的时间价值的体现。

3.税后利润最大化目标

税后利润最大化目地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目地,企业应以税后收益最大化为目地,充分考虑现代税收筹划的风险成本等,注意税收政策法规的更行及未来走向,为了能够确保企业持久地获取税收筹划所带来的收益,应当不间断的补充和完善自身的税收筹划方案。

(二)当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

税收筹划用的方式有许多,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常用到的一般都有税收优惠政策法、转让定价法、会计处理法等。

1.税收优惠政策的利用

(1)利用免税。利用免税筹划是指,使企业成为免税人,或使企业从事免税活动,或使征税对象成为免税对象在合规、正当的情况下,使企业免纳税额的税收筹划方法。利用免税的税收筹划方式能免除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但可用范围小,并且有一些的危险性。

(2)利用减税。利用减税筹划是指在合规、正当的情况下,使企业减少应纳税额从而直接节税的税收筹划方法。我们国家对于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就属于减税得具体形式。一个企业可能会有减免税政策交叉的情况,可选择使用其中一项最为实惠的政策而不能叠加使用。

(3)利用税收扣除。利用税收扣除筹划是指在合适、合规情况下,使企业计税依据或者应纳税所得额减免从而实现相对节约纳税的税收筹划方法。例如增值税中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额的扣除和企业所得税的一些加计扣除项目标准等。

(4)利用税收抵免。利用税收抵免是指在企业在税法的框架下,合规、合理的状况下,是企业税收抵免额上浮从而节约纳税的合理避税方法。与税收减免不同,税收的减免是减免计税依据或者应纳税所得额,而税收抵免是直接冲销应纳税额。

2.转让定价的利用

利用转让定价进行合理避税被大范围地应用于大环境、小环境的合理避税实际中,也是合理避税的众多方式其中一个。为保证企业用转让定价的方法来进行合理避税的有效性,在用转让定价时应注意:

(1)为防被税务机关调整而增加税负,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考虑价格的波动。转让定价中应用最广泛的做法是那些拥有高税率的公司,故意下压商品的销售价格,向低税率的相关公司卖产品,将净收入转移到其他公司。

(2)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全方面、系统的筹划与安排。例如为了降低分公司的产品成本,在向总公司供应零件部件收取高额的费用,使其分公司得到比较高的利润;企业为不计入或者少计入转让收入,以从对方的企业之中取得额外的好处等为条件,将专利权无偿或低价提供给关联企业。

3.会计政策的利用

会计政策的利用是指在适当的会计政策下,为减轻税负或者延缓期限,在不违背法律和合乎常理的前提下采用的税收筹划方法。

(1)存货计价。公司在选用计价方式中,由于不同的计价方法可以通过干扰销售本金,从而可用一种使其税负较轻的方式,从而降低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在预估存货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从而不会大幅度降低企业当期的销售成本。公司如采用计划成本确定存货成本时,应当及时结转成本差异。

(2)折旧计提。企业的折旧计算方法有平均折旧模式和加速折旧模式,每种折旧模式又具体包含了几种具体折旧计算方法。公司从合理避税的角度选用折旧方式时,要思考折旧时间、预计净残值、所得税影响等因素的综合问题,目的是最大地延迟和延缓应纳税款。

(3)收入确认及费用列支。公司可以根据税法的规定选用恰当的产品销售策略,尽可能延迟确定收入的期限,来延迟交税义务发生的期限。企业应在其税法允许得范围内,充分罗列出费用、预计可能发生的损耗,如按程序提足折旧、员工福利费、教育费、五险一金。但是对税法有列出限制的花销尽可能不超出标准,对超出的部分税法不许税前支出,并要进行纳税调整。

三、税收筹划在当代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的运用

(一)企业组建的税收筹划

子公司和分公司都是企业集团的分支机构,现实中往往企业会遇到子公司与分公司的设立方案如何选择问题。从法律后果来说,子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能力的后果,而分公司则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其民事行为的后果由总公司承担。在履行纳税义务时,需要考虑征税的范围、税率、优惠政策等。

(二)注册地点的税收筹划

我国地缘广阔,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颁布实施了很多股利地方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措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税收地方政策,这就为企业的税收筹划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方向。企业选择其注册机构地点或者税法优惠政策中的相关投资方向,有可能有企业带来节税效益。这几年各地区的税收便利制度主要有:

1.高新技术产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税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的按减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以此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

2.保税区的特殊优惠政策。主要政策包括保税区的进出口货物,符合条件的增值和消费税免交;保税区内自建或者购置的自用新建房屋5年内免交房产税;做出口的加工型公司,在规定的区域内按15%的税率缴企业所得税等等。

3.民族自治地方企业的税收优惠。自我管理地区的自我管理部门对本民族自我管理地区的公司,可以决定减征或者免征应上交的企业所得税中是地方共享的那些。

四、公司合理避税应关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任何经济活动都存在一定的风险,税收筹划也不例外。在企业税收筹划过程中,要避免以下几种风险的存在:

(一)经营损失风险

政府征税过程体现了对企业既得利益的分享,主要表现为所得税的征税过程,但是政府并未相应的承担企业经营损失。虽然税法允许企业延期弥补亏损,但这种风险的前提是以企业在税法规定的期限内得以弥补为前提的。

(二)投资选择风险

一般来说,税收中性原则是建立当代税制的一项重要原则,但事实并不如此,企业会因税收因素而放弃最优的投资方案,这种因课税而使企业改变投资行为,从来给公司引来机会亏损的可能,就是投资选择风险,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征税的不中立性。

(三)现金支付风险

第3篇:财税税收筹划范文

    [关键词]:税收筹划 财务管理 方法

    作为西方国家几乎家喻户晓的税收筹划(taxplanning)(也称节税taxsaving),在西方早已广而有之。而在我国,税收筹划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是鲜为人知的,只是近几年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了解和实践。作为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纳税人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对经营活动的事先筹划与安排,进行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以尽可能减轻税收负担,获得正当的税收利益的税收筹划,其特点在于合法性、筹划性和目的性。税收筹划与避税相比,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完全合法的,甚至是税收政策应予以引导和鼓励的;而后者虽不违法,但有悖于国家税收政策导向和意图。随着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税收法治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人们必将会对税收筹划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纳税人的筹划愿望会更加强烈,将会越来越多地运用税收筹划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一、税收筹划取得税务利益的基本方法

    1.利用税务优惠政策。税务优惠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目的,对纳税人实行的税收鼓励,它是通过政策导向影响人们生产与消费的偏好来实现的,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不把实施这样或那样的税务优惠政策作为引导投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加以利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务优惠政策在配合我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战略目标,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调控经济能力的提高,我国的税务优惠措施也在不断调整中逐步完善。表现为在继续以产业政策和区域开发政策为投资鼓励重点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投资鼓励的科技导向;在稳定现有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基础上,更注重为各类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税务环境;在税务优惠形式上从较为单一的降低税率、减免税期,向投资税收抵免,加速折旧、亏损结转等多种形式并用转变。

    国家税务优惠政策为纳税人进行税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纳税人通过政府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实现“节税”的税收利益,自然成为纳税人各种筹划方法中最便捷的首选。

    但在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时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注重对优惠政策的综合衡量。政府提供的税务优惠是多方面的,纳税人的眼睛不能仅盯在一个税种上,因为有时一种税少缴了,另一种税可能要多缴。因而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从各种税收优惠方案中选出最优的方案。

    注重投资风险对资本收益的影响。国家实施税收优惠是通过给纳税人提供一定的税收利益而实现的,但不等于纳税人可以自然地得到资本回收实惠,因为许多税收优惠是与纳税人的投资风险并存。比如发展高新技术,往往投资额大,回收时限长,而且失败的因素多。资本效益如果不能落实,再好的优惠政策也不能转化为实际收益。因此在税收筹划中必须作仔细的衡量和慎重的决策。

    2.高纳税义务转换为低纳税义务。所谓高纳税义务转换为低纳税义务,指的是在同一经济行为而有多种税务方案可供选择时,纳税人避开“高税点”,取向“低税点”,以减轻纳税义务,获取新的税收利益。最明显的例子之一是所得税边际税率的选择。

    税率的运用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用绝对量来表示,通称为“定额税率”,即按照课税对象的一定数量,规定一定的税额。另一种用百分比的形式来表示,主要是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比例税率表示,不论课征对象和数额如何变化,课税的比率始终按规定的比例不变,比如营业税按商品销售收入的3%课征;累进税率表示,课税的比率因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不同而变化,通常是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累进税率又可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所谓全额累进税率是以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为基础计征税款的累进税率。所谓超额累进税率是分别以征税对象数额超过前级的部分为基础计算征税款的累进税率。

    3.纳税期的递延。纳税期的递延,也称为延期纳税。即允许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分期或延迟缴纳税款。纳税期的递延,给纳税人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延期纳税的好处有:有利于资金周转,节省利息支出,以及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延期以后缴纳的税款的币值下降,从而降低了实际纳税额。

    在一些情况下,税法特别作出了可延期纳税的规定。在有些情况下,纳税人还可获得税法本身未规定的延期纳税,以达到避税目的。

    税收递延的途径是很多的,纳税人从中可得到不少税收实惠。采取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企业实现递延纳税的重要途径。税收筹划的目标,便是在不违反税法前提下,尽量地延缓缴税,这等于得到一笔“无息贷款”,并随之得到上述各种额外的税收好处。

    二、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践

    从税收筹划的实践来看,税收筹划的领域十分广泛,具体的筹划方法也有很多种。但从企业的角度分析,税收筹划主要在两大领域内展开,一是生产经营与财务管理活动中的税收筹划,二是纳税申报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1.在生产经营与财务管理活动中开展税收筹划。主要的筹划方法有以下几种:

    (1)投资选择法。包括投资活动中的投资地点、投资方式、投资项目和企业的组织形式等多方面的选择。就投资地点而言,有经济特区与非经济特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境内投资与境外投资等之分;就投资方式而言,有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之分;同时间接投资有股票投资与债券投资之分;同是债券投资有国家债券、企业债券与金融债券投资之分;就投资项目而言,有国家鼓励的投资项目与国家限制的投资项目之分;就企业的组织形式而言,有内资企业与中外合资企业、子公司与分公司、联营企业与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与私营企业等之分。所有这些不同的投资地点、方式、项目和企业组织形式涉及的税收政策各不相同,正确的投资选择可以获得节税利益。

    (2)融资选择法。吸收投资与举债是企业的两种基本的融资方式,通常情况下税法规定吸收投资的融资成本(股息)只能在所得税后扣除,而举债的融资成本(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因而举债融资比吸收投资融资更具有节税功能。进一步分析,同时吸收投资融资,吸收实物投资与吸收货币投资也有区别,前者对实物资产处置时还可能要纳税,后者则不论如何使用均不需纳税;同样的举债融资,向金融机构举债,其利息支出可以在所得税前全额扣除,而向其他单位或个人举债其利息支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只允许部分在所得税前扣除。可见这两方面也存在着税收筹划的可能。

    (3)经营方式选择法。企业的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而不同的经营方式通常需要负担不等的税收。如自营与出包、出租,分散经营与合并经营,专营与兼营,包销与代销,内销与外销,直接出口与委托出口等等。对这些不同的经营方式作出合理的选择可以获得一定的税收利益。

    (4)物资采购选择法。主要包括采购地点、采购对象和供应商等方面的选择。如按现行税法规定,进口货物的原产地与我国未订有关税互惠协定的,进口关税要按普通税率计征,若原产地与我国订有关税互惠协定,则进口关税可按优惠税率计征。

    (5)资产使用选择法。主要包括资产计价和资产折旧方面的选择。

    (6)盈余分配选择法。主要包括按时分配与推迟分配,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以及货币分配与实物分配等多种选择。任何恰当的选择都能获得税收上的好处。

    2.在纳税申报活动中开展税收筹划,有时可以独立进行,有时还要结合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活动来进行。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缴纳税种选择法。如发生增值税与营业税的混合销售或兼营业务,在现行税法规定基础上,企业通过合理安排可以实现缴纳增值税还是缴纳营业税或者分别缴纳两种税的选择。又如个人投资办企业可以结合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在缴纳个人所得税还是缴纳企业所得税之间进行取舍。

    (2)纳税主体选择法。如按现行税法规定,销售应税货物的企业,凡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作为一般纳税人纳税,凡不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纳税;企业出包、出租给个人经营,凡变更营业执照的,应由个人纳税,凡不变更营业执照的,应由企业和个人分别纳税;单位支付个人所得,凡由个人负担税款的单位应负责代扣代缴税款,凡由单位负担税款的应由单位负责缴纳税款。这些选择的主动权都掌握在企业手里,企业可以从节税方面作出合理选择。

    (3)计税依据选择法。如现行营业税关于建筑安装工程计税营业额的确定,土地增值关于开发费用扣除额的确定,企业所得税关于纳税调整项目金额的确定,个人所得税关于个人捐赠免税扣除额的确定等等,都明确规定了一定的条件与标准。合理利用这些条件与标准,可以适当缩小税基或避免扩大税基,从而获得一定的税收利益。

    (4)税目税率选择法。主要是指在实行差别较大的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条件下,尽量满足税法规定的条件,选择适用相对较低的税目税率。如企业既有应税销售额又有免税销售额的情况下,应当准确核算两种销售额,否则,按税法规定不得享受免税优惠。又如消费税规定对混合原料酿制的白酒应从高适用税率征税,对此企业就应注意避免可能会增加税负的生产方式。

    (5)纳税地点选择法。主要是指在境内纳税与境外纳税、企业所在地纳税与经营所在地纳税、税收优惠地区纳税与非税收优惠地区纳税之间的选择。一般情况下,税法对纳税地点都有明确规定,如要改变纳税地点必须满足税法上的特别规定。但由于国家之间或地区之间税收负担通常存在较大的差异,故企业可以结合投资地点选择或创造条件满足税法的特别规定,从而选择有利的纳税地点。

    (6)纳税方式选择法。主要是指申报方式、纳税始点及税款预缴等方面的选择。如按现行规定企业所得税应以独立核算的企业为纳税人,这对于集团化企业来说就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调整企业的组织形式,选择有利的申报纳税方式,或者由分散申报纳税转变为集中申报纳税,或者由集中申报纳税转变为分散申报纳税。又如按规定可以享受一定期限免税优惠而经营期间不足一年的新办企业,税法允许企业既可以选择当年开始免税,也可以选择当年纳税次年开始免税,不同的选择必定会对税收负担产生不同的结果。

第4篇:财税税收筹划范文

关键词:税收筹划企业 切入点 绩效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在不违反国家税收法规的范围内,通过对投资、经营、理财等各项经济活动的事先周密筹划和合理安排,尽可能地减轻税负,为纳税人带来税收利益,并最终为纳税人带来经济利益的管理活动。它同纳税人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一致。税收筹划对企业和国家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独立地进行各种管理决策是企业管理的基本任务,更是一种挑战。为了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是事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企业的财务、生产、销售、科研、人力资源等各项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财务管理是对企业价值活动(或资金运行)所实施的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无论筹资、投资还是股利分配,无不涉及税收。税收有可能构成企业成本、费用或营业外支出。不管哪一种表现形式,税款支出都是企业现金流出的构成部分。所以,税收是企业进行财务决策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企业是否有长期发展潜力,财务决策能力与决策水平起关键作用。决策水平越高,企业越有发展后劲,经济效益越好。而税收筹划得当,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负,增加企业的利润和可有资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自身价值达到最大化,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对国家而言,税收筹划促进企业遵循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有利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落后地区和幼稚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从总体上扩大了国家税收的税基,增加了税源;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稳定发展。

二、企业税收筹划的几个契入点

(一)选择节税空间大的税种契入

从原则上说,税收筹划可以针对一切税种,但由于不同税种的性质不同,税收筹划的途径、方法及其收益也不同。节税空间大小有两个因素不能忽略:

一是经济活动与税收相互影响的因素,也就是某个特定税种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税种通常就是税收筹划的重点,因此,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之前首先要分析哪些税种有税收筹划价值。

企业作为微观经济组织,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一方面应当考虑本身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应当自觉地使自身的生产经营行为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尽可能保持一致。例如,当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带有明显的产业倾向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通过税收这种经济手段直接作用于市场,鼓励扶持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产品。因此,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时,就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自觉排除国家限制发展的那些产业领域,以此来减少市场风险,增加获利能力。

二是税种自身的因素。这主要看税种的税负弹性,税负弹性大,税收筹划的潜力也越大。一般说来,税源大的税种,税负伸缩的弹性也大。税收筹划当然要瞄准主要税种。另外,税负弹性还取决于税种的要素构成。这主要包括税基、扣除、税率和税收优惠。税基越宽,税率越高,税负就越重;或者说税收扣除越大,税收优惠越多,税负就越轻。

(二)从税收优惠契入

税收优惠是税制设计的基本要素,国家为了实现税收调节功能,一般在税种设计时,都设有税收优惠条款。企业如果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条款,就可享受节税效益。但选择税收优惠作为税收筹划突破口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纳税人不得曲解税收优惠条款,滥用税收优惠,以欺骗手段骗取税收优惠;二是纳税人应充分了解税收优惠条款,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申请,避免因程序不当而失去应有权益。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够完善,税收法律法规不够规范,也不完善,法律效力较差,稳定性不强,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有很多财务、税收事项需同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和理顺。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协调与政府部门的财务关系主要是了解国家对企业的财政、税收政策的动态,尤其是在一些特定领域(或行业)对企业在财务、税收上有何特殊优惠政策、要求,企业能否争取到这些政策照顾,等等,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有利于节约企业税金支出,增加企业盈利。

(三)从纳税人构成契入

按照我国税法规定,凡不属于某税种的纳税人,则无须缴纳该项税收。因此,企业理财进行税收筹划之前,首先要考虑能否避开成为某税种纳税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减轻纳税负担问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由于经营手段和销售方式不断复杂化,同时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使产品的内涵不断扩展,以至于常常出现同一销售行为涉及两税种的混合销售业务。依据混合销售按“经营主业”划分只征一种税原则,企业有充分的空间进行税收筹划以获得适合自己企业和产品特点的纳税方式,具体筹划,系统比较,从而获得节税收益。

每一税种尽管都明确规定出各自的纳税人,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及特殊性是税法不能完全包容的。企业要从其经济利益角度出发,无论纳税怎样公正、正当、合理,都是企业直接经济利益的一种损失。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想合理、合法地节税,就应该充分研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巧妙的手段进行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采用灵活的方法来减轻税收负担,以便减少税金支出,降低耗费,增加企业收益。

(四)从影响纳税额的几个因素契入

影响应纳税额因素有两个,即计税依据和税率、计税依据越小,税率越低,应纳税额也越小。因此,进行税收筹划,无非是从这两个因素入手,找到合理、合法的办法来降低应纳税额。例如,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就是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有三档,即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以下,税率8%,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0万元,税率为7%,应纳税所得额在0万元以上的,税率为33%。在进行该税种税收筹划时,如果仅以税率因素考虑,那么就有税收筹划的空间。另外,由于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税法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允许扣除项目金额,具体计算过程中又规定了复杂的纳税调增、纳税调减项目,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空间就更大了。

三、企业加强完善税收筹划的建议

(一)税收筹划要注意防范风险

从目前我国税收筹划的实践情况看,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都普遍地认为,只要进行税收筹划就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增加税收收益,而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税收筹划的风险。其实不然,税收筹划同其他财务决策一样,收益与风险并存。

1.税收筹划具有主观性。纳税人选择什么样的税收筹划方案,又如何实施税收筹划方案,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判断。主观性的判断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两种可能:正确与错误。所以,纳税人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主观判断能力,如果一旦失误,将会使税收筹划演变为偷税、避税行为,轻则补税罚款,重则受到刑事处罚。

2.税收筹划具有条件性。一切税收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条件下选择与确定的,并且也是在一定条件下组织实施的。而纳税人的经济活动与税收政策等条件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那么,原来的税收筹划方案可能就不适用了,原本是合法的东西甚至会变成违法的事情,税收筹划也就会失败。

3.税收筹划存在着征纳双方的认定差异。税收筹划方案究竟是不是符合税法规定,是否会成功,能否给纳税人带来税收上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收筹划方法的认定。

4.税收筹划本身也是有成本的。任何一项经营决策活动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经营决策为经营者带来经济上的效益;另一方面,决策与筹划本身也需要实施费用。如果纳税人的税收筹划费用小于实施税收筹划带给他增加的收益,那么,该税收筹划才是成功的;而一旦纳税人税收筹划费用大于筹划收益,即使税收负担降低了很多,该税收筹划仍然是失败的筹划,是得不偿失的。

(二)保证经营税收筹划行为的规范化和法律化

税收筹划的性质和发展过程决定了税收筹划必须走规范化、法律化的道路。首先,需要建立起对税收筹划合法性的认定标准,此标准可以从先形成行业惯例到逐步法律化,最终以相关法规来明确界定合法筹划与避税、逃税的性质及其构成要件;其次,应明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纳税人作为筹划方案的使用者和利益的直接受益者,对方案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要负全部责任,而方案的提供者则要受行业执业标准的约束,严重违规或违法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再次,对税务这个行业要加强规范化和法律化建设,建立规范的执业标准和监督机制。

(三)正确界定与评价税收筹划的绩效

对税收筹划效应实施评价考核时,应切实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税收筹划的意义不仅仅反映为其自身绩效的大小或水平的高低,更在于是否有助于市场法人主体的总体财务目标的顺利实现与有效维护,即市场法人主体不能单纯地为了减轻税负而追求减轻税负;二是税收筹划活动的外显绩效,并不直接等同于其对财务目标的贡献程度,而应在将与之相关的各种机会损益因素全面纳入,并予以调整后方可做出正确的结论。组织和评价税收筹划活动,不仅要充分依托市场法人主体正常经营理财的内在秩序,同时也应切实遵循税收筹划相对独立的行为特征,从而使税收筹划活动的特殊性与正常经营理财过程的一般性有机地融汇于市场法人主体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之中。

(四)税收筹划对决策者素质和行为规范的要求

市场法人主体想成功地实施税收筹划,必须建立现代化的税收筹划运作体系,要求决策者必须具备理财素质和行为规范:即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能准确地把握合法与非法的临界点;能够洞察经济发展动向及税收的立法宗旨,在有效地驾驭各种有利或不利的市场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组织适宜的筹资、投资的配置秩序;必须树立收益、成本、风险等现代价值观念,即减轻税负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投资所有者利益预期的最大化,包括即时的和长期的。当即时利益与长期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长期利益为首选。总之,市场法人主体只有依托长期利益目标的优化,通过筹资、投资活动的合理规划,组织收益、成本、风险的最佳配比,才能获得理想的税收筹划效应。因此,建立一套精简、高效的税务筹划机制,配备高素质人才,以及建立现代化信息传递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唐腾翔.税收筹划[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

[2]张中秀.合法节税―为企业节省资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第5篇:财税税收筹划范文

一、现代企业税收筹划的原则

企业税收筹划不仅是一种“节税”行为,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税收筹划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其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也就是说,在确定税收筹划方案时,不能一味地仅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该筹划方案的实施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税收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因此,为充分发挥税收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决策者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具体表现在:(1)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必须依法对各种纳税方案进行选择,而不能违反税收法律规定,逃避税收负担;(2)企业税收筹划不能违背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及其他经济法规;(3)企业税收筹划必须密切关注国家法律法规环境的变更。企业税收筹划方案是在一定时间、一定法律环境下,以一定的企业经营活动为背景来制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法律法规可能发生变更,企业财务管理者就必须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正和完善。

(二)服从于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的原则。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实现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即税后利润最大化,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低税负,即降低税收成本,提高资本回收率;二是迟延纳税。不管是哪一种,其结果都可以实现税收支出的节约。要进一步考虑的是,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子系统,税收筹划应始终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来进行。税收筹划的目的在于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但税收负担的降低并不一定带来企业总体成本的降低和收益水平的提高。例如,税法规定企业负债利息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而负债融资对企业具有节税的财务杠杆效应,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融资风险成本也随之增加,当负债成本超过了息前的投资收益率,负债融资就会呈现出负的杠杆效应,这时权益资本的收益率就会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而下降。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如不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只以税负轻重作为选择纳税方案的唯一标准,就可能会影响到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的实现。

(三)服务于财务决策过程的原则。企业税收筹划是通过对企业经营的安排来实现,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融资、生产经营、利润分配决策,企业的税收筹划不能独立于企业财务决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财务决策。如果企业的税收筹划脱离企业财务决策,必然会影响到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甚至透导企业作出错误的财务决策。例如,税法规定企业出口的产品可以享受退税的优惠政策,企业选择开放式的出口经营策略,必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税收利益。但是,如果撇开国际市场对企业产品的吸纳能力和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片面追求出口经营带来的税收利益,那就可能诱导企业作出错误甚至是致命的营销决策。

(四)成本效益原则。税收筹划的根本目标就为了取得效益。但是,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为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时,该项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当费用或损失大于取得的利益时,该筹划方案就是失败方案。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必须综合考虑。一方面,企业税收筹划必须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不能只盯在个别税种的负担上,因为各个税种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种税少缴了,另一种税可能就要多缴;另一方面,企业的税收筹划不是企业税收负担的简单比较,必须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因为一个能降低当前税收负担的纳税方案可能会增加企业未来的税收负担,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者在评估纳税方案时,要引进资金时间价值观念,把不同纳税方案、同一纳税方案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折算成现值来加以比较。

(五)事先筹划原则。事先筹划原则要求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在国家和企业税收法律关系形成以前,根据国家税收法律的差异性,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减少应税行为的发生,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才能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如果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已经形成,纳税义务已经产生,再想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那就只能进行偷税、欠税,而不是真正意义的税收筹划。

二、现代企业实现税收筹划的可行性

(一)税收理念的改变为企业税收筹划排除了思想障碍。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把税收看作企业对国家应有的贡献,侧重从作为征税主体的国家角度研究税收,片面强调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别突出国家在征纳关系中的权威性,忽视了作为纳税主体的企业在依法纳税过程中的合法权利,企业只须在政府派驻的税收专管员直接辅导下申报纳税,甚至把税收筹划与偷逃税混为一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并逐步国际化、知识化、信息化,理论界开始重视从纳税主体的角度研究税收,企业财务管理者开始认识到税收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另外,税收征管法和刑法也对偷逃税的内涵和外延作了明确的界定。可以说,目前研究企业税收筹划的思想障碍已经基本消除。

(二)税收制度的完善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制度保障。综观世界各国,重视企业税收筹划的国家都有一个比较完善且相对稳定的税收制度,因为如果企业所面临的税收环境变化不定,企业选择的纳税方案的优劣程度往往也会随着税收制度的变动而变化,甚至会使一个最佳的纳税方案蜕化成为一个最差的纳税方案。1994年税收制度改革以后,我国税收制度朝着法制化、系统化、相对稳定化的方向发展,体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并为市场经济的国际化提供了较为可行的外部环境,这为企业财务管理者和有关人员进行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6篇:财税税收筹划范文

关键词:高新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税收筹划

一、前言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企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相比较常规的生产企业或者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经营中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强调通过现代高新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其财务管理呈现出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基于此,企业应该做好财务战略管理以及税收筹划工作,以此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新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的内容

高新企业本身是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发展起来的新型企业,与一般企业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经历初创期、发展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财务管理战略:一是初创期,企业本身对于资金需求巨大,大规模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得企业容易出现资产负债问题,需要面临阶段性的财务风险,在制定财务管理战略的过程中,应该以迅速扩大企业资产规模为主要目标;二是发展期,也可以说是扩展期,企业同样需要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不过由于本身处于经济复苏阶段,因此可以继续沿用初创期以迅速扩大企业资产规模为主要目标的财务管理战略;三是稳定期,这一时期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有所减少,开始进入到了经济繁荣期,可以将其分为两个不同阶段,前一阶段可以采用扩展期的财务管理战略,在扩大企业资产规模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劳动力,后一阶段则应该对财务管理战略进行适当调整,以财务业绩稳定增长以及资产规模平稳扩展为目的,对企业的最大收益进程进行维系;四是衰退期,企业对于现金的需求量进一步降低,资产规模扩张停止,企业经营标准得以确立,在每一个部门之间执行相应标准。此时,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过程中,应该强调对于财务危机的预防,实现自身的稳定生存和长期发展。

三、高新企业财务管理战略与税收筹划的关系

对于高新企业而言,财务管理战略设置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税收筹划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帮助企业在合法范围内,减少税收负担,最终目的依然是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因此两者在目标上具有高度一致性。财务管理战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税收筹划的方向,其实施则需要取决于企业战略制定方向,三者相互牵制、彼此促进。高新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对应不同的财务管理战略内容,其与税收筹划的关系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首先是筹资战略,要求对企业发展中所处的内部及外部环境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观察,以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角度,做好筹资目标、筹资原则、筹资渠道等的长期筹划,这一点在企业初创期和发展期尤其重要。对于高新企业而言,筹资方式不同,产生的税负也会有所不同,要求企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多种筹资方式的对比,从中挑选出优势明显的筹资方式,在保证税收筹划效果的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筹资成本,保证税后利益的最大化;其次是投资战略,即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对投资目标、投资原则、投资规模等问题进行解决所做出的战略活动。投资战略主要体现在企业初创期、发展期和稳定期,企业需要对投资形式、投资地点以及纳税人身份等进行衡量,于投资前,通过合法手段来对利润进行确定,掌握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提升税收筹划效果;然后是股利战略,其本身是收益分配的重点,能够对股利战略目标、股利发放比例以及股利发放时间等问题进行解决,与筹资和投资活动关联密切,会出现税收筹划执行。

四、高新企业财务管理战略中的税收筹划应用

1.在筹资战略中的应用

一方面,应该对筹资方式进行明确。高新企业在资金筹资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方式有很多,如发行股票、债券、租赁、赊购等,对比而言,债券属于直接的债务关系,筹资速度快且融资成本低,发行的主体可以是国家或者公共团体,也可以是企业,与之相比,股票发行的主体只能是股份制企业,适用性不强。银行信贷虽然同样有效,不过属于间接筹资,要求高审查严,对于中小企业并不友好,而且由于信贷合同的存在,其本身的抵税作用会被削弱,也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不同筹资方式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缺陷,高新企业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一种或者几种筹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税收利益,并且将税收筹划在筹资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应该对筹资结构进行优化。高新企业需要做好筹资结构的分析,就贷款引发的财务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前一个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解决,后一个问题则应可以发行债券,或者向相应的金融机构借款,在面对大型投资项目时,可以选择多渠道多形式的筹资,筹资结构必须依照企业期望的资金收益及风险大小的综合比例,进行确定和优化。

2.在投资战略中的应用

不同企业会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适用的税收减免政策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高新企业应该从自身的注册类型、注册区域以及投资行业等着眼,制定出多种不同的投资方案,通过综合比对选出最优方案,实现对税收负担的有效控制。现阶段,我国企业的组织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公司企业、独资企业以及合伙企业,其中,公司企业包含了股份有限公司(适用于大型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适用于中小企业),独资企业主要是由个人出资创办的企业,包含了大部分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合伙企业则是由多人联合出资创办的企业。从高新企业角度出发,多数都是公司企业的组织形式,将股息作为税后利润分配给投资者,如果是个人投资者,则需要进行个人所得税缴纳,合伙企业仅面向合伙人征收个人所得税。因此,高新企业应该从国家的税收政策出发,选择有利的组织方式,做好投资规划。

3.在股利战略中的应用

收益分配战略包含了股利分配和资本收益管理,高新企业需要于年终收益分配环节进行纳税,股利分配政策会直接影响纳税的多少,因此,在开展税收筹划的过程中,高新企业应该进行免税收入等相关费用的扣除,通过亏损年限进行弥补,同时需要确定好相应的股利分配形式,以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为例,前者需要股东缴纳个人所得税,后者不需要,也不会像前者一样,减少企业留存收益,不过会对股东的权益结构造成影响。

第7篇:财税税收筹划范文

采矿行业整体税负偏重,个别税负偏轻,需要税收筹划以平衡税负。测算采矿行业国有企业以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在流转环节的税负水平,我们发现,与整个行业的平均税负水平相比,采矿行业的税负水平偏高,测算结果见表1:表1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资源企业流转环节税负比较情况表(%)表1反映2006~2010年在流转环节采矿业税负水平与制造业税负水平和全行业平均税负水平的比较情况。采矿业2006~2010年的总体税负率在8.05%~9.25%左右,高出制造业平均水平4.01%~4.46%,高出行业平均水平4.60%~4.82%。其中2010年,采矿行业的总体税负率为9.25%,比制造业的平均水平高出约4.79个百分点,比行业的平均水平4.82%高出约4.43个百分点。采矿行业中,油气开采业2006~2010年的税负负担率已达到13.13%~15.44%。究其原因,2010年高税负,主要源于2010年下半年新疆资源税计征方式的改革的试点,环比新疆天然气、石油的税费增长较快,缺乏可比性。然而,从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税负变化情况看,税负则呈小幅上升,非金属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税负增长幅度也较小。但是,从整体上资源开发企业的税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可见,采矿企业具有开展税收筹划的空间。

采矿企业税收筹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的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应与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相一致,目的是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壮大而服务,切忌为了税收筹划而牺牲企业长期发展利益,特别是不能损害国家利益。从这个层面上讲,税收筹划的目标与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是短期与长期、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因此,其税收筹划中应注意如下问题:首先,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充分评估税收筹划带来的风险。税收筹划的风险,实质上就是税收筹划活动因各种原因失败而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对国家相关政策精神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即筹划人自认为采取的行为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精神,但实际上违反了税收法律法规,构成了税收筹划风险。其次,税收筹划方法与企业总体目标不一致的风险。在税收筹划的实际操作中,因技术方法、相关人员的责任,往往出现税收筹划败笔,出现税收筹划成果与筹划成本相比得不偿失。以上这些都是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也是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应予重视的因素。

采矿企业税收筹划的具体流程与方案

采矿企业主要包括生产和销售两大管理控制领域,其中生产环节又可以细分为项目前期筹建与投入阶段、采矿与选矿等生产运营阶段、加工与产成品生产阶段和运输与物流配送阶段,税收筹划的安排就根据生产经营的流程分别提供税收筹划的建议。

(一)生产环节的税收筹划

项目前期筹建与投入环节,重在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勘探、矿山工程建设、机械设备采购或租赁、安全与环保系统配套投入等。这一环节的税收筹划可以考虑:购买设备的税收抵免,可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购买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的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的部分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内结转抵免。

合理利用关于伴生矿、伴采矿、伴选矿的征税规定进行税收筹划。在采矿与选矿等生产运营包括矿产原料采掘、筛选、储存、运送等。所谓伴生矿,是指在同一矿床内,除主要矿种外,含其他多种可供工业利用的矿产成份。考虑到一般性开采是以主产品的元素成分开采为目的,确定资源税税额时,一般将主产品作为定额的主要依据,同时也考虑作为副产品的元素成分及其他相关因素。企业在开采之前就应关注矿产品适用税额相对较低的矿产资源,使得整个矿床的矿产品适用较低税率;所谓伴采矿,是指开采单位在同一矿区内开采主产品时,伴采出来的非主产品元素矿石。对于量大的伴采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规定对其核定资源税单位税额标准;量小的,在销售时,按照国家对收购单位规定的相应品目的单位税额标准缴纳资源税。如果伴采矿的单位税额相对较高,则利用这项政策进行税务筹划的关键在于让税务机关认定伴采矿量小。伴采矿量的大小由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所决定,企业在开采之初合理确定伴采矿开采规模,税务机关在进行认定时,对企业数量较小的伴采矿,确定的单位税额标准较低,企业可利用这种税务处理方式,决定伴采矿的数量开采;如果伴采矿的税额相对较低,则企业应进行相反的操作。所谓伴选矿,是指对矿石原矿中所含主产品进行选精矿的加工过程中,以精矿形式伴选出的副产品。对于以精矿形式伴选出的副产品不征收资源税,对纳税人而言,最好的筹划方式就是尽量完善工艺,引进技术,使以非精矿形式伴生出来的副产品以精矿形式出现,从而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

利用国家有关税种的征免税项目优惠的税收筹划。如以煤炭开采过程中伴生的舍弃物油母页岩为原料生产的页岩油等自产货物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政策;以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页岩为原料生产的电力和热力等自产货物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对再生水、废旧轮胎为全部生产原料生产的胶粉、翻新轮胎、污水治理劳务等免征增值税;土地使用税的减免税政策主要有:对矿山的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库、炸药库的安全区、采区运矿及运岩公路、尾矿输送管道及回水系统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对矿山企业采掘地下矿造成的塌陷地以及荒山占地,在未利用之前,暂免征收土地使用税;煤炭企业的矸石厂、排土场用地,防排水沟用地,矿区办公、生活区以外的公路、铁路专用线、轻便道和输变电的线路用地,火炸药库库房外安全区用地,向社会开放的公园及公共绿化带用地,暂免征收土地使用税。

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进行税收筹划。纳税人采取的存货(这里的存货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以及各类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计价方式不同,会对企业所得税产生较大影响。具体来说当存货物价有上涨趋势时,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出的期末存货价值较低,销售成本最高,可将利润递延至次年,以延缓纳税时间;当物价呈下降趋势时,则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出的存货价值最低,同样可达到延缓纳税的目的。当企业处于所得税的免税期时,企业获得的利润越多,其得到的免税额也越多,这样,企业就可以通过选择先进先出法计算期末存货价值,以减少当期成本费用的摊入,扩大当期利润;相反,当企业处于征税期或高税负期,企业就可以选择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将当期的摊入成本尽量扩大,以达到减少当期利润降低应纳税所得额。选矿、加工与成品生产阶段的税收筹划。这一环节的税收筹划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p#分页标题#e#

首先,分别核算矿产品,利用综合回收率和选矿比相关政策。资源税法规定,对于连续加工前无法正确计算原煤移送使用量的煤炭,可按加工产品的综合回收率,将加工产品的实际销售量和自用量折算成原煤数量作为课税数量;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原矿,因无法准确计算掌握纳税人移送使用原矿数量的,可将其精矿按选矿比折算成原矿数量作为课税数量。这就是税收筹划的空间,企业如果明确自身煤炭回收率或选矿比低于同行业平均综合回收率或平均选矿比,则可不提供应税资源销售数量或自用数量,在这种情况下,税务机关就会根据同行业的平均综合回收率或平均选矿比来折算,计算出来的应税产品的数量则会少于实际使用量,达到节税目的。反之,如果企业的加工技术或选矿技术比较先进,本企业的加工生产综合回收率或金属矿选矿比相对同行业较高,则应准确核算回收率或选矿比,向税务机关提供准确的应税产品销售数量或移送数量。

其次,关于入炉矿和入选矿的税收筹划。按资源税政策,铁矿石资源税分别按资源原矿规定了入炉矿和入选矿不同定额税率,并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重点矿山和非重点矿山的入选露天矿和入选地下矿以及入炉露天矿和入炉地下矿,并按等级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入炉矿的单位税额普遍要比入选矿的单位税额高,但对入炉矿和入选矿,界定的标准不够明确,存在模糊界定现象,客观上为采矿企业的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

第三,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的运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在采矿企业的费用支出中占据很大份额。而折旧作为费用可以税前列支,所以折旧费用金额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的大小和利润的高低。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可以采取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是指: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常年处于强腐蚀、高震动状态的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年限方法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规定折旧年限的60%。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采矿企业可以根据使用的固定资产设备逐一筛选符合优惠条件的专用设备,年底申报纳税调整。这样实际上是获得了纳税的延迟性收益,即所得税递延,所得税递延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货币时间价值本身,而且还有时间价值后面的净现值的变化。一般地,当企业处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期时,应尽量缩短折旧年限,加速固定资产成本的回收与资金的周转,使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后期成本费用前移,前期利润后移,得到递延纳税的好处。

最后,运输与物流配送环节的纳税筹划。包括矿产成品的外运及销售配送等环节。从企业整体收益角度考虑是否需要成立独立的运输公司。企业自有的车辆发生的运费,包括运输工具耗用的油料、配件及正常修理费支出等项目,可以抵扣17%的增值税。假设运费价格中的可抵扣物耗的比率为R(不含税价),则相应的增值税抵扣率等于17%×R。若企业不拥有自营车辆,而是外购,在运费扣除时,按现行政策规定可抵扣7%的进行税额。同时,这笔运费在收取方应该缴纳3%的营业税。收支双方一抵一缴,运费总算起来有4%的抵扣率。假设上述两种情况的抵扣率相等时,即:17%×R=4%,则R=23.53%R表示,当运费结构中的可抵扣增值税的物耗比率达到23.53%时,按运费全额7%抵扣与按运费中的物耗部分的17%抵扣,两者所抵扣的税额相等。R点就是所谓的“运费扣税平衡点”。一般情况下,而R<23.53%时,设立运输公司则有节税空间。反之,自有车辆无需独立。例如,假设某企业以自营车辆采购货物,汽车运费价格中的R值为15%,低于扣税平衡点,假设汽运费支出总额为80万元(不含税价),则可抵扣运费中物耗部分的进项税为:80×15%×17%=2.04万元。如果该企业独立成立运输公司,其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80×7%=5.6万元,独立公司要缴纳的营业税款为80×3%=2.4万元。一抵一缴,该企业实际抵扣税款为1.8万元,比自有车辆方式下多抵扣0.36万元。

(二)销售环节的税收筹划

第8篇:财税税收筹划范文

1税收筹划概念与特点

第一,税收筹划简单的说就是财务管理行为。正是由于税收筹划的介入,使得财务管理内涵更加的深入。我国企业早期阶段,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是现金流收入,通常都是在税后测量之后,在进行企业投资效益的计算。财务管理人员通过项目开发阶段,就对税收政策进行关注,以此在合法的范围内,能够有效的减少税收指支出,以此提高企业现金流,使得项目更具收益。现阶段,企业经验活动中,需要缴纳各种税款,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企业所得税。企业通过有效的税收筹划之后,能够适当的减少企业所得税的缴纳。第二,税收筹划,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明显的规划行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政府借助税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行业都会制定出不同的税收政策,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优化市场资源,同时也能够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因为市场调控下,每个行业的投资情况差异性非常大,管理水平也不一,而且其纳税人的性质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每个企业所选择的税收筹划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异,企业会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

2财务管理中的筹划原则

2.1遵循成本效益最大化原则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之所以会进行税收筹划,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益,因此财务管理中进行的税收筹划,必须要遵循企业成本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虽然,税收筹划正式实施的初始阶段,国家制定的某些税收政策,对企业非常有利,但是随着税收筹划的正式应用,企业需要对额外费用进行税收的缴纳,此时企业的经营成本必然会增加,因此财务管理人员需要站在全局来制定税收筹划方案,使得企业成本效益能够真正的实现最大化。税收筹划方案要想满足企业成本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应该具备几点:第一,企业税收的降低应该是整体性的下降,而不是某一方面的降低,要站在全局角度来进行税收筹划的制定;第二,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还应该考虑到资金周转的时间,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税收负担;第三,纳税之前,企业应该对评估方案进行全面的审理,同时要遵循财务管理的相应原则,切忌只顾眼前利益。

2.2合法性原则税收筹划虽然是为了让企业能够减少税收缴纳,但是一切都在合法的前提下,不能不顾国家法律进行非法的税收筹划,否则一样要接受国家法律的制裁。比如企业在进行财务税收筹划时,也能够按照税法来进行。企业税收筹划不能违背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在法律的允许下进行税收筹划。财务管理相关人员要时刻注意国家相关法律的修改,根据最新的法律要求进行税收筹划,不能墨守成规,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使税收筹划符合新的法律法规。2.3与财务管理目标相适应的原则税收筹划的目的是使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使企业的税后利润最大化。首先,是降低税收成本,提高资本回收率。其次,充分利用免息贷款进行投资,实现利益最大化。最后,税收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子系统,税收筹划应始终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为主要筹划目的。最后,正确认识,减轻税收负担并不一定会降低整体成本。一些时候,减免税收的过程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所以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不可一味的以减少税收为目的,要充分考虑企业的运营现状,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适应,制定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

3财务管理运用税收筹划应注意的事项

3.1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坚持经济原则。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合法节税,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筹划成本,因此企业必须对预期获得的收入和发生的成本进行对比,只有税收筹划所带来的预期收入大于其成本时,税收筹划才可行,否则需放弃。

3.2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以守法为前提。税收筹划是利用税收优惠的规定,熟练掌握纳税方法,适应控制收支等途径获得节税利益,它是一种合法行为,与偷税、逃税有本质区别。因而,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以税法条款为依据,遵循税法精神。税收筹划是否合法,首先必须通过纳税检查,不论采用哪种财务决策和会计方法都应该依法取得并认真保存会计记录或见证,否则,税收筹划的结果就可能大打折扣或无效。

3.3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以企业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由于税收筹划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统筹考虑,既要考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又要结合企业自身特定环境、经营目的来选择,不能只注重某一纳税环节的个别税负高低。

第9篇:财税税收筹划范文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税收筹划 应用

Abstract: tax planning refers to the the taxpayers befor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investment banking activities by selecting maximize the tax benefits of tax options to deal with its own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activities of a corporate planning behavior. With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China's tax revenue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the constraints of the tax collection,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trying to achieve a low-tax, high-effective business financial solutions through legitimate channels, tax planning in the field of corporate financial management one of the important activities, profit after tax and maximize enterprise value for reducing the corporate tax burden is important.Key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 tax planning applications

中图分类号:F812.42

税收筹划是企业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对涉及税收的经济事项进行预先安排,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规避部分纳税义务,尽可能节约税款,获得最大税收收益。税收筹划行为必须在符合国家法律和税收法规的前提下以税收政策法规为导向通过避税、节税、转嫁和实现涉税零风险等手段来实现减轻税负,使税后利润和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本文介绍了税收筹划的基本概念、方法,并分析了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一、税收筹划的基本概念

国税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在其编写的《税收实务》中对税收筹划有明确定义:税收筹划又称为纳税筹划,是指在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企业为了实现其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自行或委托人,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安排和策划,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

二、税收筹划对于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作用

税收筹划应该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企业财务战略的目标决定了税收筹划的具体目标,同时税收筹划的实施又必然会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筹划纳税方案时应该认识到:一味的追求纳税负担的减少并不一定能增加股东财富,反而会因为税收筹划的实施而导致其他费用的增加乃至收入的减少,所以综合考虑该税收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和给社会带来利益十分必要。

三、税收筹划在财务战略中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在税收筹划实施过程中,通过选择低税负方案(即选择较低的税收成本)和滞延纳税时间等方式获得节税利益具有可行性。

(一)税种具有一定的弹性幅度

某一税种的税负伸缩性大小即为税负弹性。税种弹性的大小往往与税源大小有关,一般而言,税源大的税种税负弹性也大。还有就是税种的构成要素(计税基数、扣除、税率等)也对税负弹性的大小具有一定影响。税基越宽,税率越高的税种往往税负也越重,例如企业及个人的所得税的弹性就较大。

(二)纳税人在法律界定上具有可变通性

要实现纳税人依法缴税就必须对纳税人给予法律上的界定,一般而言,特定的纳税人应缴纳特定的税收,这种界定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其涵盖的对象可能差别极大。如果根据税法规定能够说明自己不是某种税的纳税人或者具备减免税条件,那么自然就不会再缴纳该税或者成为税负较轻的纳税人。

(三)通过税收优惠实现节税

在不违背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利用优惠政策,通过对筹资、投资和经营等活动的合理安排达到少缴税或者不缴税的目的具有可行性。范围广、差别大、方式多及内容丰富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得纳税人税收筹划的活动空间很广阔,因此,企业减轻税收负担的潜力巨大。

(四)课税对象在金额上可适当调整

课税对象金额和适用税率是计算税额的两个关键因素。不同的课税对象承担不同的纳税义务。对于企业而言,财产收益与经营利润是可以互通的,纳税人可以分割自己的全部所得并加以优化,将自己负担的税额减到最少。

四、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一)在筹资活动中进行税收筹划

在筹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筹资方式获取的资本所采用的列支方法在税法中的规定不尽相同,税前或税后列支直接影响到企业税负的多少。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其所需的资金,渠道不同可能导致其承担的税负完全不一致,所以这就需要企业进行筹资决策。企业进行外部资金筹措的时候往往采取发行股票和债券这两种方式,从不同角度看,这两种形式各有利弊。、就企业税收筹划来说,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更有利。因为发行债券所发生的手续费及利息支出依照财务制度是可以计入企业的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等科目的。而财务费用作为抵税项目可在税前列支,这样一来企业也就可以少缴纳所得税。而发行股票需支付给股东的股利是在税后支付的,较前者要多纳企业所得税。由此可见,企业在不违反国家经济政策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税收筹划达到既可以实现资金的筹措又可以节税的目的。在筹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中也应该认识到:有时候税收负担的减少并不一定等于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以企业是否能获得税后最大收益为选择方案的标准。

(二)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在投资决策中应该充分重视税负轻重对其产生的影响,税负较重或者收益较低的投资项目是很难吸引投资者的,企业经营者也不例外。投资决策的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选择企业的组织形式;确定企业的投资方向;将不同地区、行业和项目进行优化搭配;确定企业的投资项目;控制企业的投资规模和认定投资伙伴等。例如,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这两种方式的选择就值得商榷,对股票或债券等金融资产的投资时,根据税法规定,购买国库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可免交企业所得税,而购买企业债券取得的收入需缴纳所得税。这就需要企业进行权衡,优化选择。在直接投资活动中,企业还需要在货币资金和非货币资金等投资方式上进行选择和比较。;

(三)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计算程序、费用分摊、利润分配等一系列内部核算活动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纳税,都存在着如何进行税收筹划的问题。例如,享受限期减免所得税的企业可采取控制产量和增大广告费的方式推迟获利年度,通过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来提高利润水平,从而获得更大的节税利益。通过有效的税收筹划,使成本、费用和利润达到最佳值,实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折旧方法的选择(如利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进行的税收筹划);费用列支的选择等,在这些方面谋求税收筹划的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利润分配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在企业的利润分配过程中,分配方式的选择、处理利润的方式及如何安排亏损弥补时间都受到税收征管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税收筹划同样不可或缺。如企业的股利分配跟股东的个人所得税和股份公司的现金流量都有关系。企业支付一定数额的资金发放现金股利时,个人股东须按照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发放股票股利时股东却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样企业就可以增加营运资金使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

总结:综上可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下的税务筹划活动已日益受到重视,税务筹划活动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始终,做好税务筹划工作对于减轻企业税负、实现税后利润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都有作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及信息化趋势进一步加快,在企业的财务战略中,税收筹划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企业税收筹划的新思路,以适应时展。

参考文献:

[1]王仲生.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应用[J].现代商业.2008.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