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化发展前景范文

数字化发展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发展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化发展前景

第1篇:数字化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矿山;矿山建设;发展前景

随着矿山建设生产安全工作多项新型技术的不断使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取得较大的提升,在生产过程中思考的问题已经不是简单对于其中的某一个环节进行提升和加强,而是重视整体生产全程的综合协调提升的,建设成为综合监控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采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资料、信息和条件,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收集、处理、传递以及分析,能够将生产、安全、管理和市场四个方面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保证信息能够充分快速的得到传递。

1 数字化矿山的基本结构

数字化矿山系统主要包括八个部分,分别为数据采集和传输、信息展现、数据储存、系统配置、核心应用、数据挖掘、决策指挥、网络操作等八个方面,能够全面系统的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无缝对接,其具体作用如下:

第一,数据采集和传输:该部分主要设置有主服务器、采集设备、交换机、信道、线路和路由器等信息化监控设备,在地下部分通常采用地下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模式,通过人工、无线和有线等信息采集技术,对地下采区信息进行全面检测,将信息传递至地上部分之后,利用有线和无线数据传输至终端,利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工作。

第二,信息展现:在信息展现环节,主要设置有图形处理部分、投影设备、视频会议、电视墙、大屏幕显示等设备的采购、安装、处理和数据连接工作,同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网站的应用和查询进行对接,实现网络化管理。

第三,数据储存:由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信息的检索工作,因此必须做好数据的储存工作检查,便于使用时对数据的查找,数据储存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静态数据库、动态数据库以及多媒体存储数据库,一般情况下采用不同的物理服务器,对不同部分的内容进行分类存储和选择,在静态数据库中一般利用普通数据和静态文档,动态数据库中主要负责实时监控即时数据内容,在多媒体数据库中将生产区域内产生的音频和视频数据进行存储,该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将信息进行采集和存储工作,便于需要查找时进行查找。

第四,系统配置:该环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操作,系统配置主要是完成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和实现,设置各个角色的具体情况和用户信息管理,对系统内的各项信息向web端进行,对操作界面的设置,保证不同位置系统的良好确定,解决输出报表信息和格式的管理。

第五,核心应用:在核心应用层面是整体数字化管理平台的中心系统,主要控制生产区域的安全管理,生产信息的综合收集和查询,查询结果的输出。这一环节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数字化矿山建设的总体质量,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于该环节人员配置管理,将系统内技术水平优良的技术人员调配至环节,同时增强该环节人员之间的协调合作精神,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机械全面落实技术管理工作的精度和广度。

第六,数据挖掘:在数据挖掘层面主要负责对于场区范围内从各个终端部分采集来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筛选和甄别,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查找,分析产生矿体的质量等级,同时将查找和分析的综合结果作为一定格式的资料进行传输。当系统分析出相应部分存在一定隐患时,能够联系各个部分的准确位置设置报警系统触发相应的警报,警示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撤离,确保工作人员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七,决策指挥:决策指挥部分是各个环节的汇集之处,管理人员对其他系统传输过来的资料和分析结果进行判断,作出相应的决策,并且决策内容通过网络传输途径向需要完成工作的部分进行指挥,实现快捷高效的管理模式,减少了信息的传递时间,同时减少中间环节人员的工作,极大程度的精简系统工作人员的数量,间接降低了矿区的生产成本。

第八,网络操作:在网络操作系统内主要负责将需要向外部的信息和资料进行网络平台的投放,实现网络化管理,远程控制和了解场区内的具体情况。

2 数字化矿山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矿山是指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等高科技信息技术设备对矿山生产地下部分进行自动化和机械化管理,通过一定的信息和环境收集设备对矿井内的具体情况(安全信息和设备运行)向统一的接收平台进行传递,这样实现矿井的全面管理和全面检测,保证了场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调度室内可以实现对场区的所有位置的全程管理和监控,省去人工直接作业的工作,将网络化和数字化全面应用于矿山生产过程中,有效的保护了人的生命安全。

2.1 建设全面的工业网络化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拓宽,以太网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也逐渐深入,在数字化矿山建设过程中采用环形的管理模式。以太网本身具有极高的安全性,能够实时的传输大量数据,不仅能够有效的将音频进行全面的传输,同时对于视频监控资料也能顺利的进行传输,传输速度达到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2.2 利用全面的监控管理系统

建设数字化矿山必须将矿山内部各个部分的数据进行全面收集,数据收集的全面程度与否将直接决定数字化矿山建设质量的高低,信息资料的获取过程中单纯依靠人工检查的方式很难实现对整体矿区的全面的管理,数字化矿山建设的中心环节就是对矿区进行全面的自动化管理,将先进的传感器安装在矿区的全面部分,传感器涉及的类型包括多个部分,分别是地质、水文条件、运输情况、粉尘密度、瓦斯水平以及矿压水平等多种内容。

2.3 建设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化矿山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矿山的四维多方面多角度的地理信息系统,并通过该系统将矿区的二维地质图和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展现,对于井巷设置的位置、角度、长度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管理,使矿山内的所有资料能够准确的展示出来,并且结合各个敏感的传感器传送过来的具体资料将矿区内的全面资料进行掌握,尤其是经过矿区数据挖掘系统,能够将矿区内可能出现的场区隐患和危险信号进行全面监控,实现透明化管理。

2.4 建设工业自动化系统

工业自动化系统的作用是为了将系统内各个细节部分和子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一定顺序的组合排列,实现集成度较高的系统,尽可能覆盖所有环节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将数据采集系统、模型分析系统和决策控制系统进行有效协调和管理,真正实现管理和控制统一化。

2.5 完善矿山管理体系系统

对于矿山内资源总量和开采程度进行全面的规划,采用有计划安排资源管理工作,将财务、机械、人力资源、运输系统以及资源调动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管理。在定额预算过程中保证技术人员的学习水平,将不必要支出的定额费用免除,将定额的实际细则交由多个专业人员和专家进行分析探讨,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企业进行反馈,优化资源配置,采用精细化管理制度对矿区整体情况进行管理。

3 结束语

数字化矿山建设能够有效的提升矿区的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人员下井时间,保证了人员的人身安全,采用系统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将中间环节的人员数量减少,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开支,间接提升了企业的整体利润。实行新型的数字化矿山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自身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优越性,高效管理矿山各方面事务。

参考文献

[1]马成章.浅谈露天矿数字化矿山建设的意义及发展规划[J].卷宗,2014(3):296-297.

[2]张建平,柴洪静.数字化矿山综合调度指挥平台研究[J].中国煤炭,2011(10):121-122.

第2篇:数字化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PLC;现状;发展前景;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160-01

PLC就是可编程控制器,其自身带有很强的逻辑性特点,也是一种数字形式的运算操作系统,该系统是为工业生产等行业专门设计研发的。在PLC系统的内部,储存器存在可编的程序,并且可以执行逻辑运算等各种不同的操作指令,并且利用数字量等的输入及输出等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等生产等进行科学的控制处理。PLC的应用有着很好的可靠性与先进性,也不会带来较大的功耗等,优点十分明显,对于各行业及相关设备的生产发展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正是由于PLC系统自身存在的优越性,其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也变得十分普遍,相关单位及人员等需要对其实际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探讨其以后的发展前景等,以此实现PLC的革新发展。

一、电气自动化中PLC的主要应用现状

(一)开关量的控制

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当中,火电系统内部控制器的相关元件此前都多为电磁继电器,这种类型的元件数量很多,就会增加相应的触点,其自身可靠性无法得到较好保证,且接线方式极为复杂,维修存在很大难度。而PLC的应用主要是利用软继电器进行操作,可以有效保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等,在操作方面不存在较大难度,只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分闸与合闸即可。PLC在火电系统的应用当中还存在一系列指示信号等,如果系统自身运行出现故障,故障信号就会发出相关指示。与此同时,在应用PLC之后,系统内部的二次接线也变得更为简单,极少出现错误,也不需要专门的闪光电源等。

(二)闭环控制

PLC在电气自动化的实际应用当中,有着良好的闭环控制功能,该功能可以在电气自动化系统当中对温度、速度等不同的情况变化进行相应的控制分析。目前,很多PLC生产单位设计的PLC模块都可以进行PID控制,将设计好的PID控制程序等放置在模块当中,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只需要对相关的参数进行设置即可,并且可以通过一个模块对几路甚至更多的闭环回路进行相应的控制,实现对其的使用操作。

(三)顺序控制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行业所面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正在不断向着高效的管理及较低的能耗方向发展,所以,很多电气自动化行业的辅助车间技术控制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电气自动化的辅助系统,其顺序控制十分关键。以电气自动化中的输煤系统为例分析,在应用PLC之后,就可以将输煤传感器与远程I/O站相连接。这样一来,相关的工作人员仅需要在控制室之内就可以对具体的设备等进行控制分析,在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可以通过紧急开关等对相关系统进行控制操作,这样既可以保证具体的生产运行效率,更可以显著改善生产环境等,有效减轻相关人员的负担。

二、PLC在电气自动化中的未来应用前景

(一)在公路交通中的应用

在PLC的未来应用前景当中,公路交通系统可以与其紧密结合,将其用于交通信号灯等的设计当中。如果可以设计研发PLC类型的交通信号灯,就可以有效提高信号灯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其内部也存在大量的定时器资源,这样就可以帮助相关人员对现存的信号灯等进行科学的控制,特别是在岔路较多的环境下。将PLC与交通信号灯相结合,可以在其内部配置相应的实时计时设备等,利用相关的编程操控对信号灯进行全天无人化管控。由于PLC自身存在较强的联网功能,所以相关人员可以利用PLC对一条街道上的信号灯进行统一的管控,并且将其组成一个统一的局域网,这样既可以实现管理的科学性,也能有效缩短行人、车辆等的等待时长。

(二)数控方面的应用

在PLC的未来应用当中,数控系统方面的应用也是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在数控系统当中,根据其自身的控制形式等,主要包括点位控制、直线控制等。相关人员在进行实际加工的时候,数控系统的点位一般都在加工机床之上,之后需要相关人员对部件进行移动,让其准确移动到终点端。如果将PLC与数控系统相结合,就可以利用相应的编程等实现数位理想控制,并且将干扰较强的因素等排除在外,保证其运行过程中的稳定与可靠性。

(三)DSC系统的应用

在DSC长时间的发展当中,该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并且被广泛用于发电厂等集散型的系统当中,但是其发展势头目前有所放缓。如果可以将PLC与DSC系统相结合,就可以设计一个通用性较强的硬件平台,这样可以发挥两大系统自身的优势,实现两大系统的协同发展,并且让两者逐渐向同化方向l展。

除了DSC系统之外,相关人员也可以将PLC与FSC系统相结合,形成新型的现场总线控制分析系统。这种类型系统的实际应用,可以使其自身的自动化、数字化特点更为明显,并且将其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可以用于火电厂等相关单位当中,实现其自身的深化发展。

结语

在电气自动化的实际发展过程当中,PLC的应用十分关键,对于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PLC的未来发展当中,其自身的品种与相应的规格等会变得更为丰富。在PLC的未来应用中,会将先进的通信设备等与其相结合,并且界面会变得更为完善和人性化,并且可以完美适应不同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可以说,PLC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对于我国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发展及相关经济的深化革新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裴涛,张德锋.浅谈PLC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科技投资,2012(26).

第3篇:数字化发展前景范文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机械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进步。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在信息流、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检测过程、装配系统等方面的应用,然后对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能够进一步推动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

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发展前景;探讨

1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1.1信息流的自动化

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在信息流方面主要体现在自动化技术在产品数据库管理系统、CAD、CAM以及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充分反映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业领域的优势,必将进一步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优化设计人员的工艺设计方案、从而提高产品的品质并降低残次品的发生几率,同时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数据统计,以便于日后数据参考和分析问题。

1.2加工系统的自动化

在机械制造行业中,有很多具有较大危险性的工作或者是单纯地重复性机械动作,这些都可以利用加工系统的自动化来实现,建立和完善自动化的加工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自动装卸零件、自动加工循环过程,而且可以降低人工操做的误差并减少由于各种危险因素所造成的工人受伤情况的发生,进一步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3物流系统的自动化

在产品和原材料等物资的供需运输过程中,自动化的物流系统运输产业链的运输效率以及运输的不间歇性对于机械制造与生产运输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流系统应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把制造产品的原材料运输到代加工地,而且可以把成品通过自动化的物流系统输送到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点或者是储备地,这对于整个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连贯性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通过单机自动装置、自动输出装置以及自动转换系统等构成完整地自动化物流系统链。

1.4检测过程的自动化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产品的性能要求和产品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和加工刀具应用到机械制造过程中,这些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工精度的同时给产品的检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无法满足现代生产流程的需要,把自动化技术应用在产品检测环节,通过各种新的检测技术和工艺以及智能故障和缺陷诊断仪器实现检测过程的自动化,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必然选择。

1.5装配系统的自动化

装配系统的自动化是实现一件产品由零部件到成品这个装配过程的自动化处理系统,任何产品的完成都是由一系列各种形状的零件按照一定的产品设计要求、功能要求及装配要求等通过组合、装配、调试以及质检等步骤最终形成完整的产品。装配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由于人工误操作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同时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它是自动化技术在机械产品装配过程中的重要应用形式。

2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2.1发展污染较低的绿色机械自动化技术

绿色机械自动化技术主要是指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时候,充分考虑技术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在机械工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不断加剧,为了降低机械运行成本以及运行期间产生的污染,在保证经济获得迅猛发展的同时尽量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进而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污染较低的绿色机械自动化技术,当前在全球各国都取得了快速地发展,这也是我国在机械制造领域运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表现。

2.2发展以实用性为基础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从实际出发,发展以实用性为基础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是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重要方向之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最终发展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动化技术和机械生产进行紧密结合,从而服务于机械制造过程,降低企业的能耗和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最终实现相同条件下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目前,我国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都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许多地方有待完善,故必须牢牢抓住实用性这个基础条件,逐渐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目标。

2.3发展高效率、低成本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目标就是要进一步提高企业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节约企业的资金投入,从我国目前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发展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机械自动化技术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要求,同时这也是我国未来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重要发展

趋势之一。发展高效率、低成本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以帮助机械行业的企业提供一条符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新途径,其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具有较大的经济性。

2.4发展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发展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是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具有可变性的自动化生产技术要避免盲目地进行,必须以不断适应国情和市场为基准,平缓地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过渡,最终通过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自动化,从而在适应基本国情的条件下实现我国经济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英.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J].科技传播,2010,(24)

[2]段娟.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2)

第4篇:数字化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发展现状前景展望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electrical automation system in real life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Understand the system function, understand the current use, analysis of electrical automation system of the future trend, to further make it become social develop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Keywords: electrical automation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 TU8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历史的阐述

电气工程是研究电磁现象、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是以电工科学中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而形成的工程技术。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器与电机及其控制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新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多个领域。

电气工程的定义本已经十分宽泛,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电气工程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上述定义的范畴,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一位教授曾指出:“今天的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目前电气工程技术在航天、化工、汽车、制造、用电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是很普遍的。

由此可见,它已成为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当年正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巨大进步才推动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并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 可以说,电气工程学科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命门学科,电力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工业发展与经济发展。

二、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 平台开放式发展。

(1)IEC61131 国际标准使得编程接口标准化。

现阶段,世界上众多PLC厂商生产的近四百种PLC 产品,在编程语言和表达方式上迥异。 为了使 IEC61131 标准 适用于不同的 PLC 产品,又能为 PLC 制造厂商所接受和支持,IEC61131-3 规定了二大类编 程语言即文本化编程语言和图形化编程语言。

前者包括指令清单语言(IL)和结构化文本语言 (ST);后者则有梯形图语言(LD)和功能块图语言(FBD)。在标准的文本中没有把顺序功能图 (SFC)单独列入编程语言,而是将它在公用元素中予以规范。不论在文本化语言中,或者在图 形化语言中,都可以运用 SFC 的概念、句法和语法。结构化的编程方式使得程序更易管理, 也提高了代码的使用效率,缩短了程序编程的周期。

(2)Windows 正成为事实上的工控标准平台。

微软的技术如 Windows NT、Windows CE 和 Internet Explore 已经正在成为工业控制 的标准平台、语言和规范。PC 和网络技术已经在商业和企业管理中得到普及。在工业自动 化领域,基于 PC 的人机界面已经成为主流,基于 PC 的控制系统以其灵活性和易于集成的特 点正在被更多的用户所采纳。

2 现场总线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应用。

随着 DCS 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其缺点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1)DCS 是一种数字-模拟混合系统,DCS 现场仪表仍为传统模拟仪表,可靠性差, 安装维护成本高;(2)互换性差,各大厂商之间没有统一的协议标准,使用与维修困难;(3)价格昂贵。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变革,逐步形成了以网络集成自动化系统为基础的信息系统,于是,现场总线技术应运而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设计更具目的性, 它是工厂底层设备之间的通信网络,为底层设备信息及生产过程信息集成提供了通信平台。对于不同的间隔可以有不同的功能,这样可以根据间隔的不同情况进行设计。工厂底层应用 现场总线技术实现从管理层到自动化底层的数据存取,现场总线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可满足 工业控制网络的要求。和 DCS 相比,除了具有节省安装费用、节约材料、可靠性高、组态灵 活等优点外,还可以节省大量控制电缆,节约投资和安装维护工作量,从而降低成本。

3IT技术与电气自动化。

PC、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以网和 Internet 技术引发了电 气自动化的一次又一次革命。正是市场的需求驱动着自动化和IT平台的融合,电子商务的普及将加速着这一过程。信息技术对工业世界的渗透来自于两个独立的方向:一是从管理层纵向的渗透。企业的业务数据处理系统要对当前生产过程的数据进行实时的存取;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横向扩展到自动化的设备、机器和系统中。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产品所有的层面,不仅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而且包括控制器和仪表。Internet/Intranet 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企业的管理层利用标准的浏览器可以存取企业的财务、人事等管理数据,也可以对当前生产过程的动态画面进行监控,在第一时间了解最全面和准确的生产信息。虚拟现实技术和视频处理技术的应用,将对未来的自动化产品,如人机界面和设备维护系统的设计产生直接的影响。信息技术革命的原动力是微电子和微处理器的发展,随着微电子和微处理器技术应用的增加,原本定义明确的设备界线,如PLC、控制设备和控制系统变的模糊了。相对应的软件结构、通讯能力及易于使用和统一的组态环境变得重要了。软件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

三、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策略

1.采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

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应当可以支持一个逢动化项目周期中 的设计、实施和测试、调试和开机、运行及维护等各个阶段和环节,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从设 计到完成的时间和费用。 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还应满足用户另一个重要需求即开发平立于最终的运行平台。根据项目的特点和最终用户的需求决定将统一的运行代码不载到硬件 PLC、基于 WindowsNT 的软件 PLC、嵌入式 NT 系统还是基于WindowsCE 的控制系统中。在这方面,基于 PC 的自动化产品满足了以上需求。

2.通用的网络结构。

一个成功的自动化系统离不开通用的网络结构。任何企业的网络结 构对于设备控制、监督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讯畅通无阻必须予以保证。数据添 加和整理工作结束后,要对中心管理机和其他通讯管理机进行网络通讯配置,以便系统能够 协调工作,传送正确数据。虚拟现实技术和视频处理技术的应用,将对未来的自动化产品产生 直接的影响。

3.标准化的程序接口。

成功的自动化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标准化的程序接口。基 于 Microsoft 的标准和技术,如 Windows2000、OPC、ActiveX 和 WindowsCE,减少了工程 时间和费用,方便了自动化系统和办公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在与企业的 MES 系统、ERP 系统连接时,基于PC平台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意义非同寻常。使用 WindowsNT/Windows2000 作为操作系统,使用 TCP/IP 作为办公环境的通讯标准,PC 可以在自动控制和管理平台之间建 立一种最好的接口。标准化的程序接口还保证了不同厂家的软硬件产品的交换,不需担心它们之间的通讯问题。

四 结语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分散、开放并具备信息化特征的。真正做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不断提升,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我国还需要保证稳定的健康发展,认识不足并不断的通过高新科技的学习,巩固基础能力,发挥创新精神,才能开创出和谐的发展局面,为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谭涛.现场总线及其所组成的控制系统[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0(2)

第5篇:数字化发展前景范文

孙 锋 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辽宁沈阳 110141

【文章摘要】

在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属于先进技术,在机械产品制造中使用该技术可促使机械生产制造能力获得大幅度提升,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一个国家机械自动化的应用情况可充分体现其机械设备制造水平。本文主要探讨在机械制造中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具体情况,而后分析其发展前景,为我国机械制造业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指导,拓宽发展空间并接轨于国际市场。

【关键词】

机械制造;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 发展前景

机械自动化技术即在机械制造业中对自动化技术进行使用以连续自动生产加工对象,加快原料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流动与加工变换速度,在极大程度上可减少资源消耗。机械自动化的优势主要表现可促使产品质量与生产率得到极大提升, 同时缩短生产周期,加快更新速度,减少成本,增强效益,减轻劳动强度,优化工作环境并促使其他技术也得到相应带动发展等。因此,机械制造业实现技术升级、优化以及发展的重点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本文现探讨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未来发展前景。

1 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1 集成化应用

在机械制造业中主要使用自动化、微电子以及计算机等高科技,且具有持续性,进而形成很多新型技术,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测试、评估、制造、工艺、信息管理系统、数控加工以及柔性制造系统等。要对级别不一的集成制造系统予以构造可系统集成一些技术,这样最为简便。集成制造即对信息技术予以充分利用以对企业制造过程进行全面优化,其主要指导为系统工程理论,手段主要为精简机构与过程重组,强调内容为适度自动化,而后基于工程数据库系统与计算机网络支持下集成制造企业所有经营活动与相关要素,实现柔性化生产且坚持以人为本,促使制造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优良服务、环境保护、减少交货时间等方面效果更优。

1.2 柔性自动化应用

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要求制造企业具备快速反应与优良应变能力,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同时还要结合市场变化与科技更新随时调整机械产品结构或种类, 在此形势下就一定要使用柔性自动化系统并确保其具有高级灵活性。该系统重在对人机界面进行优化,对于自动化没有过高要求,而后构建相对完善的信息系统, 促使计算机管理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系统中包含普通设备与自动化设备,某些环节需要人工干预。柔性化应用可适应外界不同因素,同时也能提升商品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这种能力主要基于认真调查市场并进行准确分析,而后经过有限的内部组织改良后实现。这样一来柔性加工系统会向柔性制造系统转变,继而促使生产、制造以及设置相互联系。

1.3 敏捷化应用

计算机敏捷化即快速反应于用户需求。机械制造企业敏捷化的实现基础为企业竞争力与信誉度,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可构建虚拟公司,同时在企业内部实行分工合作制,促使企业整体竞争力得以提升。因此,需强化管理计算机敏捷化, 培训计算机操作员,以提升敏捷化水平。当前机械制造企业中已经普遍形成全自动化制造观念,且逐渐重视在自动化系统中人作用的发挥,这样一来就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在开展计算机敏捷化的相关流程时执行力更强且水平更高,进而促使机械制造效率得到提升。

1.4 智能化应用

当前制造技术不再是商品概念体系, 而是经过分析、推理、判断、规划以及决策等一系列智能活动后对智能机械与操作人员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进而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在制造全过程中智能制造技术均融入了人工智能,通过对专家智能活动进行模拟对制造中人脑力活动进行延伸或者替代。智能化系统可对运行状态进行自动检测,受到内外部激励时可对参数进行自动调节,确保工作状态最优, 因此拥有自组织能力。智能制造系统化还会不断交换于信息、能量、环境物质,该组织系统具有开放性,且主要依赖于强制耗散与磨损,其耗散结构远离平衡态。在制造时应用模块化法可促使其柔和性得以提升。在此过程中需注意的是:智能制造对于人应该注重友好性与安全性;对于环境应该充分保护,确保无污染,同时可回收资源与能源;对于社会则倡导竞争与协作。

1.5 虚拟化应用

在机械制造中有虚拟制造技术,主要为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并行工程、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同时主要基于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形成的包含多学科的综合系统技术。机械虚拟制造主要对仿真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充分使用,以仿真机械制造流程,将其中包含的问题及时找出来,并确保机械产品制造的成功性,同时促使成本降低,对开发周期进行缩短,最终促使机械产品竞争力得以提升。

2 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2.1 实用化

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获得开发与发展的基本目的在于充分应用并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当前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现状为规模较小且水平较低,因此在未来机械制造中需注重紧密结合机械自动化与技术生产要求,坚持步步深入原则,为推动我国机械自动化迈入更高水平做好铺垫。

2.2 绿色化

在机械制造中无可避免的问题为生态环境污染,因此一定要找到机械制造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机制。在机械制造中会消耗大量原材料与能耗,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还会产生大量噪音与污染排放物,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未来一定要注重机械制造系统的绿色化。

2.3 配套化

在机械制造中发展自动化技术不仅要注重主机,还要注重配套的控制系统与综合元件。机械自动化未来发展的主要技术基础包括微处理机、新型刀具、传感器、控制系统软件、可编程控制器以及电子计算机等。未来注重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配套化发展才能研发出自动化水平高以及性能优良的机电产品。

2.4 低成本

为使机械制造企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且自动化程度更高,就一定要降低自动化成本。未来在发展机械自动化时一定要与我国国情充分结合,研发出见效快且成本低的自动化技术以满足我国实际所需。

3 结束语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 促使机械制造业获得质的飞跃。全球工业对于机械制造予以高度重视,因自动化技术水平对国家机械制造业整体水平有着较大影响。因此,我国一定要强化建设机械自动化,与我国国情充分结合,并引入国外先进技术,推动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向低成本、绿色化、配套化以及实用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对自动化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增强机械产品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刘冲, 李广学, 李佳亮等.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11(26)

[2] 王英. 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J]. 科技传播,2010(24)

[3] 董玫.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的探索[J].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3(2)

[4] 胡阔海. 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 机电信息,2012(30).

第6篇:数字化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应用探讨;发展方向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gital integrated safe guard system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of meaning and function, and then expounds the security system of digital realization conditions, and the modern digital security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design are introduced, and finally analyses the digital comprehensive safety system development prospects.

Keywords: digital; Safe guard system; Discusses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 TL3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发展的迅速崛起和推广掀起了当前的数字化浪潮,各个产业都卷入到这股大潮之中,相关产业也朝着这个趋势发展,安全防范系统中更是不断深化这数字化改革。运用现代化传感技术、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化技术和数字化通信技术等得以实现的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实现了各项安全防范信息采集、运输、处理到集成的系统化操作。本文简要介绍该系统的实现和规划设计的同时,分析了该行业的发展前景。

数字化综合安全防范系统主要特征

2.1 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主要特征

数字化的综合安全防范系统是伴随着信息技术高速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而出现的,正在朝着一体化和联动智能化发展方向扩展的现代领域。数字化的安防理念及数字化安防建设是为了适应数字城市建设及新技术发展的需要而被提出,所以数字化安防同智能安防存在紧密的联系,同时又有明显的区别。一方面数字化安防建立在网络基础上,具有网络的架构,拥有数字信息化的功能,智能安防建立于智能的子系统基础至上。数字化安全防范更能充分的实现现代数字信息采集、传输到处理的一体化操作,实现更高水平的信息集成及共享。另一方面智能安防仅适应于小的建筑内部或者小区内容智能子系统集成及联动控制的需要,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属于数字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奠定着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基础。

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的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依赖于电子设备的智能化提高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首先,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增强了网络技术功能,利用完备全面的广域网络和局域网络,能够实现智能化及远程的监控,并能够实现安全防范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监控需要。其次,应用了现代数字技术的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全面实现了现代化传感技术、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各项尖端科技,保证了信息传输速度的高速化,而且保证了安全防范系统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功能要求及其安全性要求。再次,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增强了智能安防整体水平,实现安防信息资源充分的共享,优化了整个系统。最后,作为数字城市基本的组成单元,数字化安全防范建设给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条件,奠定了物流、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的安防监控基础。

安防系统数字化的实现条件

首先,要能够实现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同社区的局域网、计算机和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业务的通信和交流。其次,要能够实现同外部的通信网络及国际互联网之间畅通的联系。另外,所完善的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要保证能够同其他的输出设备良好的连接,例如紧急广播、背景音乐设施和交换机设备等。光纤、同轴电缆及双绞线及他们之间的混合布线,配合5类或者以上的配置要求,综合建立布线系统便能达到以上三方面要求。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由于其拥有一体化联动安防平台,必须建立独立的数字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通过综合的管理平台加以实现。一方面数字化安全防范内网必须具备足够的安防设备网络的维护和管理服务、社区的安防网络教育和服务,外网要便于互联网的服务及宽带的接入。另一方面远程的安全防范监控要包含远程的安防设计,对各种数据的调整和设计、远程安防教育及信息服务必须满足足够的要求。

现代化安全防范工程规划设计

完成数字化的安全防范系统项目工程的第一步是设计安全防范系统的规划,这一步工作的合理正确得到对后期整个工程实施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现代化数字安全防范系统规划设计要从整体规划角度出发,遵从形影的规划设计原则,以开放的互联网系统作为核心,密切联系建筑设施,满足监控需要和承受的能力。首先,要满足发展同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小到一栋大楼大到一个城市的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必须考虑监控的需求,兼顾建筑设计定位于城市总体设计的地位和发展前景。其次,满足最优化进行配置的原则,各项计算机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和机械设备系统必须保持联动,所有设备及资源要实现最大程度上的优化处理。

综合数字化安全防范产业的发展前景

5.1 数字化安全防范产业发展认识和分析

从常用的设备硬盘录像机来看,目前主流的有三种,第一种是低压缩比实时类别的录像机,其拓展性有限,技术上较为明确清晰;第二种是没有国际统一的新型音视频的压缩技术设备,其数据容量较小但是功能强大;第三种是没有操作系统的功能上类似于前两者但是更加稳定的设备,预留的数字控制接口更具有实用价值。尽管各项产品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是从具体的需要选择来对待产品选择非常重要,仅从硬盘录像机来讲,其发展主要会受到技术、行业折射到市场需求等方面影响。

5.2 数字化的安全防范产业未来前景

网络视频监控的服务器同其他的设备要以兼容作为前提,辅以排斥特征,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安防技术全面的数字化进程。从整体上角度来看,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要求,必须建立健全一个庞大有效的网络数字化的监控网络,继而同安防产业各项产品联网形成网络产品体系。未来的控制讲完全按照设备使用职能进行划分,产品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数字化的安全防范控制发展将全面涉足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6.结语

国家和政府由于安全防范领域的特殊性,一直以来都对安全防范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从政策上到经济上予以支持。数字化综合安全防范系统凭借其尖端的科技水平含量和高度的在安全防范监控工作需求中的满足程度,势必引起安全防范行业的革命。把握住数字化综合安全防范系统的工作特征,随着数字化产品的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安全防范系统数字化时代的逐渐临近将实现人们居住环境更加的舒适、稳定和安全。

参考文献:

第7篇:数字化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报业数字化;盈利模式;计算机技术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354-01

1、引言

在不断发展兴起的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传统报业由于其自身运营体制障碍、单一的盈利模式、失衡的市场结构等影响,过去几年中不断走下坡路且危机四伏,2005年也即报业的拐点之年,更是日益凸显了传统报业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报业开始步入晚年,这一年也是“数字报业”概念提出的一年。随着计算机技术产业的发展,新媒体受众的不断看涨,传统报业的下跌,使得多样化、人性化、丰富传播渠道的报业数字化成为了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在报业数字化的全面开展和纵深发展下,开始朝着“第五媒体”进发和一些其他项目的探索发展。但目前报业数字化的盈利模式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盈利模式――广告,成为了单一盈利模式,不利于报业数字化发展。下文对报业数字化的盈利模式进行探讨,以促进报业行业的稳定发展。

2、运用计算机的报业数字化的盈利模式

数字报业作为新传媒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切实有效的盈利模式是推进报业发展的关键。盈利模式的核心是利润,具有利润点、利润源、利润对象、利润屏障和利润杠杆这些基本组成要素。对其盈利模式的探讨首先要了解数字媒体的形态、内容、产品、销售能力等,才能制定出合适的盈利方案。

2.1 运用计算机的广告营销

(1)报业数字化的盈利模式中最常见的是广告营销模式,也是最成熟的商业模式,实现了精准化的广告投放。有的运用计算机在网络上建立报业数字化网站,采取联合经营印刷版广告和报纸网络广告模式,给购买印刷版广告的客户在计算机网站上广告而给予一定折扣;有的报业计算机网站采取组合套餐服务,不仅给客户提供数据支持,实现广告效果的精准量度,而且提高广告投放效率,给客户展示了物有所值的广告投入回报。转变广告投入模式,丰富运用计算机的报纸网站表现形式,增加了报业盈利收入。

(2)一些小额广告和分类广告的出现,使得广告范围扩大、内容增多、种类齐全。如《华盛顿邮报》网站,运用计算机建立分类广告网页,通过各类网站导航标识,捆绑许多分类广告标识,而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运用计算机建立供人们使用的可查阅任何商品的途径。运用计算机的网络分类广告发的展,给更多的客户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提供了更详细的信息,并衍生出更多的价值,更有发展潜力。

(3)互动式广告的出现是对现代人类特征的一个体现,避免很多现代人不喜欢被动接收广告,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体验式媒体广告,实现广告和娱乐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市场营销和媒体的结合发展。

2.2 运用计算机的内容营销

报业数字化经营,离不开内容产业道路,需要进行形式创新和内容创新。通过不断开发、挖掘和使用内容产品,使用不同的传播渠道和传播形式,满足受众需求的多层次和多形式化,促进传媒行业经济增长。传统报业依靠的是内容,拥有广阔的采访资源和高素质的采集和编写新闻队伍,具有高品质的信息内容优势,积累了深厚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有利于内容产业发展。运用计算机建立的报业数字化网站与商业网站不同的也正是其所具有的精神价值。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同,报业数字化发展更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手机等帮助下进行内容充实,还要对受众进行划分来合理提供信息定制服务,增加盈利。越来越多的传统报纸从提供报纸转变为提供信息,弥补了报纸存在的局限性,实现了新闻的实时性,改变了读者和报纸之间的沟通方式。

我国报业数字化主要的内容盈利模式有:(1)打包新闻和信息内容通过计算机技术销售给其他网站或媒体。(2)采取付费方式,让用户在计算机上浏览网站。如人民网对《人民日报》的数字信息采取收费形式,展示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3)数据库模式,用户运用计算机付费查询数据库信息。如《日本经济新闻》建立了数据库营销,对新闻内容进行了数据库保护,非当天的所有新闻只有进入数据库才能查看或看纸质报纸。还有一些财经资讯系统、外汇交易管理系统等数据库为中国提供信息产品。

2.3 计算机电子商务营销

电子商务营销即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等的电子工具进行商务活动的一种模式,改变了传动商务,使其具有数字化和电子化,且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特点,让电子商务具有更广阔的前景。运用计算机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开展要基于稳定的数字报业网站的高访问量形态,且必须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购物、电子银行等应用的流行,带动了报业数字化的电子商务营销发展,通过计算机建立了各种电子商务网站。但电子商务具有高风险问题,而报业数字化网站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弱化了电子商务的缺点,具有其他网站没有的优势。

国内的《广州日报》电子网站――大洋网,建立了第一个具有明显电子商务性质的新闻媒体网站,形成了商城板块且其规模不断扩大。如“大洋书城”的出现,实现了计算机网上接单,随着发货配送队伍的出现,计算机网上支付系统的完善,在2001年实现了近千万的销售额,兴起了网上团购风潮。

2.4 手机报营销

手机报依托于手机和其他媒介,联合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共同建立的一个信息传播平台。手机用户可以在手机报上浏览当天的一些新闻内容,实现了传统媒体与电信增值业务的结合。手机报的模式有:(1)彩信手机报;(2)WAP网站浏览。目前普及使用的是彩信手机报,初期实行免费试用活动,后续可以通过彩信定制向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WAP网站浏览则是按照浏览时间进行收费,赚取盈利。

3、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3G、4G网络等技术的进步,报业数字化必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变革盈利模式还需要继续探讨。更多的改变其盈利模式依靠计算机技术等,更多的发展报业的原创性,结合自身媒体特点去合理的进行受众定位,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且脱离单一的盈利模式,打造更加多样化的服务形式,带动报业数字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数字化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 建筑学 城市 虚拟世界

当今社会,数字化概念已经不为人们所陌生,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工作当中,由于电脑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时代也在不断的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在建筑行业中,最早运用到数字化的就是建筑的设计工作,用各种软件进行建筑平面图和效果图的设计,利用网络传送,这都是数字化对建筑行业的最初影响。

一、数字化时代的概念

数字化的概念,就是指将所得的全部信息,用特定的方式全部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这些数字信号输入电脑,利用电脑将信号进行技术上的处理后,再由网络向外传送。在广义上讲,数字化不单单是一种信息上的转化存储和传送,同时也是现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基础。

二、数字化时代对建筑学的影响

(一)数字化对建筑的影响

数字化对建筑师绘图上的影响,仅仅只是数字化时代建筑学发展的很小的部分。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建筑师更多的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获取、运用、处理和传播信息。同时,建筑软件的不断研发和更新,也给先进数字化时代的建筑师们更为自由和更具想象力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建筑的空间和形体上,电脑设计和绘图软件的非线性三维曲面造型能力为建筑空间和形体的塑造提供了极大的自由。这种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空间模型在建筑上的运用,相应的也对人们传统上对建筑美学上的审美带来的冲击和新的发展空间。

(二)数字化对城市的影响

数字化时代所创造的高科技生存环境,虚拟的和现实的建筑和城市的共存可以进一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这就对建筑和城市的环境塑造提出更细致的要求。专家们因此而断言,“城市将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下去。未来的各种建筑形式和城市模式肯定能够反映各种交往模式之间的平衡与结合,而这种平衡与结合对特定的人来说,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在新型的市场经济中面对其各自特定的环境时,都是最佳选择”。

三、数字化时代下建筑学的发展前景

(一)建筑学在数字化前景下的思考

建筑学,尽管是一门与哲学、历史、文化、技术和美学等相关的综合性学科,但是又相当务实。建筑学,归根结底是一门研究空间形体和建造的学科。城市设计和室内设计只是建筑设计教学一般规律中的特殊方面而已。虽然建筑学是一门非常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的专业,建筑专业人士,无论是设计者、管理者或决策者都必须了解社会,包括其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但他们终究不是政治家、经济学家和纯艺术家,社会期望他们将这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了解最终落实到具体物质环境的营造。尽管在我们周围的媒体和有些人把建筑学的教学和研究抬高到足以拯救人类和地球的地位,作为学校教育者还是需要清醒地明白教学的核心仍然是建筑学不变的本体――空间、形体和建造。正如前文所说,在数字化时代,现实的建筑与城市若要充分满足未来的人类日益提高的需求,就必须有更加以人为本的设计和建造,具有虚拟的建筑与城市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在面对数字化时代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变化时期,怎样重新使我们的建筑学教学聚焦到建筑的本身,进一步加深在建筑整体环境功能、建筑空间和形态、建筑美学等基本方面的研究和训练,培养能创造与未来虚拟世界等量齐观的现实建筑和城市的人才,正是我们今天所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数字化时代下新一代建筑人才的形成

在强调了建筑本体在数字化时代的继续存在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性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在数字化时代,掌握了电脑和互联网的新一代建筑学生和年轻建筑师与他们的前辈的不同点。电脑使他们更快、更有效率地完成绘图工作,以往需要一组人所完成的工作量,现在甚至一个人就可以做完。于是就有了更多的设计和思考的时间。另外,他们善于运用电脑建立的三维模型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帮助空间和形体的推敲,增强了设计能力。再则,新一代的建筑师掌握了运用多种电脑软件的本领,能够将自己设计的建筑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惧怕设计特别复杂或特别细腻繁琐的建筑和细部,因而扩展了他们的设计想象力。与此同时,训练他们学习和把握建筑的实际建成效果,特别是在尺度、材料和细部构造等等方面就显得尤为必要。互联网向所有的人展开了一片新的时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建筑师。他们能够足不出户即可得到全世界的建筑资讯,并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发表和交流建筑观念,学习和吸收一切有用的建筑知识。不难想象,以往的传统建筑教学已经难以满足新一代建筑学子的求知需求。电脑正在帮助新一代建筑师探索适应人类未来复杂审美心理的建筑空间和形态;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要求新一代建筑师研究和设计未来智能化的虚拟建筑和虚拟城市。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时代下,建筑学存在自身新兴的发展形态,这种形态在建筑学、城市建设、建筑美学和建筑人才等方面都带来了发展和革新。因此,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和利用数字化时代所给建筑学带来的机遇和优势,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建筑学,以满足人们对建筑上日益提高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9篇:数字化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土地测量;测量方法;发展前景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导致我国国土资源越来越紧张。土地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其利用价值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国家对土地的利用及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对土地测量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我们掌握更多更先进的测量手段,利用科学的测绘数据,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1.土地测绘技术简介

土地测绘要求的专业性强,同时测量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因而对数据的精度要求更高,并且要求配套的成果资料(图、表、册、卡等)的及时性与实时性。土地测绘的技术手段先进与否直接决定了测绘效率和数据精确度。根据测绘量专业的特点,现代测绘技术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四种模式。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1.1野外数字测量模式

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是现代测绘的主流方法。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划、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

1.2GPS测量模式

GPS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在现代地籍测量中主要用GPS控制整个测区,以满足精度的需要。随着RTK技术的迅速发展,GPS+RTK技术几乎覆盖整个测量领域。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通过实例证明,可以得到厘米级甚至更高精度),能够满足地籍测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GPS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应用普及,它在城市测量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当前,利用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已成为城市GPS应用的发展热点之一。CORS系统是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等高新科技多方位、深度结晶的产物。

1.3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如正射影像地籍图、三维立体数字地籍图等),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1.4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帐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测绘技术的三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但是上述四种模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独使用。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各种模式的适用环境和作业单位的实力背景,可以选择经济、高效的测量模式,以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2.土地测绘技术的发展前景——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