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集体宿舍管理制度范文

关于集体宿舍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集体宿舍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集体宿舍管理制度

第1篇:关于集体宿舍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主要问题;解决对策

宿舍是学生学习、娱乐、休息、交往的重要场所,宿舍的好坏直接体现着学校的质量,加强学生宿舍管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宿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际关系紧张

高职学生进入学校首先出现的问题最多是人际关系问题,他们从家庭环境进入一个集体生活的环境,通常不能很好地适应,表现出舍友之间不和睦,矛盾冲突频频发生。这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怎样才能做到提前预防和杜绝。

2、宿舍风气不良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宿舍只要有一个不爱学习或有不良嗜好的同学,就会慢慢地影响到其他同学。还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不爱干净不收拾、熬夜通宵打游戏、学习态度消极等等都是宿舍不良风气。一个人成长环境虽说是变化发展的外部原因,但也不可忽略的,所以宿舍的氛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就迫切急需。

3、守法意识淡薄

不少大学生由于缺少社会阅历及实践锻炼,遵纪守法意识淡薄,很多男生宿舍出现吸烟酗酒、打架斗殴、聚众赌博、损坏公物、偷窃东西等诸多行为。

4、安全意识不强

首先是高职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他们在宿舍里违禁使用大功率电器的问题比较严重,给消防安全带来较大隐患。其次是高职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由于他们防盗意识不强,盗窃事件逐年增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也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的解决对策

宿舍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学生人生和财产的安全,关系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生活秩序,关系到和谐校园的稳定,更加关系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针对高职学生宿舍存在的问题,以我院为例来谈下学生宿舍管理的对策。

1、加强完善宿舍管理制度

良好的秩序需要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障。高职学生宿舍管理规章制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达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健全,使之纵横配套行之有效。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育人方向,禁止非法组织活动;二是禁止打架、赌博、酗酒、聚众喧哗滋事等纪律制度;三是卫生评比管理制度;四是公物财产管理制度;五是健康积极文明公约,必须禁止消极颓废、伤风败俗的行为活动;六是宿舍管理部门及管理员制度。

2、分清管理部门职责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名义上实行由后勤集团、学生处、院系等多个部门共同管理,实际上难以明确分工,出现相互扯皮推诿、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致使学生宿舍管理不力。后勤部门认为,他们的职责是管硬件建设和维修,其他的工作不该由他们来管;宿舍楼管认为,他们是临时工只负责看门,责任心不强;学工部则认为,应该由后勤部门来管,即使学工部来管,由于辅导员工作琐碎繁杂,疲于应付各种学生事务,也无暇顾及。因此,分清职责、理顺关系是提高学生宿舍管理效率的首要任务。

3、重视新生入学教育

对新生来说,大学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因人而异,有的能很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有的很难进入状态。我院在新生开学报到之时,就开展宿舍生活指导、心理教育、学习教育、安全教育等等,以便他们能尽快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我院在进行安全教育同时还积极发展配套设施――保险箱,是在宿舍租用保险箱来存放学生的一些贵重物品,避免发生丢失或盗窃。

4、开展宿舍文化

我院积极号召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学生积极响应开展多种多样的宿舍文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也是解决宿舍问题的有效方法。还有利于间接培养学生广泛的爱好兴趣,推动学校学风的健康发展。

5、奖励优秀宿舍

我院每月都进行宿舍卫生评比,优秀宿舍都有相应的奖励。优秀宿舍的建造是宿舍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样也需要宿舍成员的遵守和维护。奖励机制有利于刺激学生对宿舍进行自主管理,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实践平台,营造和谐健康的宿舍氛围。

6、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特别是那些有能力有威信的学生党员,他们的一言一行在同学中的影响力是不容低估的。重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头清扫宿舍内务卫生,创建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参与学生宿舍日常管理和评优创优工作的积极性。

此外,学生党员与同学们同吃同住同学习,掌握关于学生思想动态、生活习惯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在宿舍管理中发生的突发事件或遇到棘手的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党员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和方案,使问题迎刃而解。

7、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总结,我院根据自身实际,摸索出了一套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公寓的做法,推出了《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的管理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职责规范和工作要求。入住的辅导员要求与学生同住一栋楼,写好入住日志,走访学生宿舍与之谈心,与学生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

但是目前在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过程中,存在许多现实问题。普遍认为,只要辅导员入住了,就可以确保学生公寓不会出大问题,但是辅导员并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另外,人员配备的不足导致辅导员工作摊子铺得过大,忙于应付各种学生事务,压力过大导致工作情绪低落,入住热情不高。

鉴于以上问题,学生管理部门在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这项工作中,应充分调研和结合实际,明确好辅导员的相关职责和任务。另外,学校在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的条件配备和物质奖励方面也要做好配套工作,制定科学的奖惩措施确保入住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楼仁功, 陈君芳.大学生“党员之家”的建设与探索.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1期.

[2]卜春艳.对辅导员在宿舍管理与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几点思考.德育.2011.12下旬刊.

第2篇:关于集体宿舍管理制度范文

为了切实加强学校后勤工作,转变新形势下后勤工作理念,本着统筹安排,合理规划,突出特色,把握重点,规范管理提高效能和服务水平。结合本科室实际特制订2014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重点工作

(一)加强学校食堂伙食管理,做到饭菜可口、价格合理、配餐科学。为使学校食堂伙食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重点指导学校建立适宜的自营机制、配餐制度、"中华勵志网"采购供应制度、价格评价监督制度等,保证饭菜质量和中小学生的饮食安全、身心健康。督促各区县教育局和学校按照《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建立和落实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严把食品原料进货关、食堂环境卫生关、餐饮用具消毒关、食品保管贮存关、食堂工作人员体检关,有效消除食堂及食品卫生安全隐患,杜绝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二)加强学生宿舍(公寓)管理。学生宿舍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课堂。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加强安全保卫,配备防火防盗安全设施,预防和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学生宿舍区实行封闭式管理,配备专职宿舍管理员或生活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指导学生整理内务,保持宿舍清洁。学校要通过开展“安全文明宿舍”的创建和“文明学生寝室”的评选活动,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三)抓好春季学校校园绿化工作,创造绿色校园,让每一位师生有一份自己的绿色空间来成长、学习。

(四)加强学生统一着装的工作管理,抓好学生着装市场的规范。做到注重质量,价格优惠,服务优良。

(五)切实做好学校校方责任保险工作。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增强投保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监督保险公司维护学校、学生的利益,保障理赔工作到位,"中華勵志网"将保险与防险结合起来,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降低风险。把保险这项利国、利民、利教的好事办好。

(六)按照市政府节能减排要求,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二、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季度:

1、实地调研学校食堂、宿舍规范化管理

2、研究制定《全市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评估标准》

3、修订《**市学校食堂管理办法(暂行)》

4、召开全市后勤工作会议,全年工作部署新 一年工作计划,表彰后勤先进单位和个人

二季度:

1、制定《**市学校宿舍(公寓)管理办法(暂行)》

2、开展春季学生装统计、面辅料征订工作

3、开展学校校园春季绿化活动

4、继续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三季度:

1、开展秋季学生装统计、面辅料征订工作

2、常规工作:学校校方责任保险、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四季度:

1、评选“市级后勤示范化学校”评选先进单位先进个人

第3篇:关于集体宿舍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公寓文化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140-02

公寓文化以校园精神为核心、以在校学生为主体、以公寓为阵地、以公寓内学生活动为内容和载体,一般可分为物质、精神、制度、行为4个方面[1]。物质文化是基础,主要指公寓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卫生条件等;精神文化是灵魂,指大学生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价值观以及整体宿舍氛围等;制度文化是制度化、具体化的公寓文化,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与完善体现;行为文化是大学生行为模式、人际沟通的展现,主要通过学生的生活、活动体现。

1 加强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公寓文化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

公寓作为课堂外大学生思想政治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作为校园文化的有益补充,健康向上的公寓文化可以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2]。在公寓内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团结、进取、拼搏、创新的文化氛围,可以促进宿舍内成员间的相互关心、帮助,树立集体荣誉感,并进一步于潜移默化中养成关心、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关爱社会的良好习惯和高尚情操。

1.2 公寓文化提高大学生各项基本素质

公寓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对于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个性、锻炼学生社交方面作用明显[3]。公寓文化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构思、组织各种活动,可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同时,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促进宿舍成员间的团结;增加其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拓宽交际范围;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此外,公寓文化建设可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审美能力,促进良好生活、劳动习惯的养成。

1.3 公寓文化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大学生自由时间比较多,学生又都处于精力旺盛、思想活跃的身心发展重要时期,对于多数人来说公寓是停留时间比较久的地方,缺乏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可能会导致他们精力不能有效释放,出现不良、不文明的行为,部分学生沉湎于游戏、喝酒、打牌,甚至出现传销等不安定因素,严重影响校园的和谐稳定。

1.4 公寓文化推进高校良好学风的形成

高校学生公寓的建设正在逐步标准化,自习室、上网等条件的完善有利于学习氛围的建立,使学生公寓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制定良好的公寓文化发展导向,可以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全体成员考研成功、获得奖学金等典型宿舍也时有耳闻,通过宣传优秀宿合,可以带动一大批学生的共同进步。

2 目前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公寓管理的体制和理念落后

首先,当前很多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主体局限于后勤管理,实施局限于思想教育。公寓文化建设局限于后勤系统,而学生活动的开展需要学工处、团委、各院系的支持与配合,在具体实施中会存在彼此协调上的滞后性。其次,部分学校公寓文化建设的位置未能摆正,在培养目标上要求不明确,出现文化建设与培养目标的割离,制约了公寓文化建设的功能发挥。另外,部分高校公寓文化制度不完善,或虽然制度较为完善,但缺乏严格的执行落实。

2.2 学生公寓管理中的表面化问题

部分高校对公寓文化建设缺乏全局性、系统性的规划,表现为思想狭隘,顾此失彼,在实践中重基础设施硬件、管理制度、文体活动等显性文化建O,忽视知识水平、道德观念、学习风貌、思想信念等隐性文化的构建。

3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3.1 改善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公寓环境文化

完善的基础设施、宜人的环境是进行大学生公寓建设的基础和必要条件。首先要加大学生公寓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最大限度满足学习、生活所需。学生公寓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寓楼、自习室、洗衣房、空调等学生宿舍内部设施以及基础服务设施、体育设施等等公寓公共设施建设。其次要培育和谐的环境文化。基础设施是环境文化培育的基础,良好的环境文化又促进和谐、温馨的公寓文化氛围的培育,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完善的基础设施、高雅的环境文化,促使学生公寓文化发展方向明确、发展动力充足。

3.2 健全管理制度,推动公寓文化走向规范化

制度的建设可以促进公寓文化的长远、稳定发展,完善的公寓管理制度促进分工明确、流程清晰、工作规范,最终实现学生公寓的有序管理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公寓管理制度涉及卫生、安全、公物损坏赔偿、维修、量化考核、宿舍人等各个方面,既包含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有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这些制度的实施,能够逐步内化为员工和学生的自觉行动,推动公寓文化建设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3.3 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公寓文化建设中的自主性

学生是学生公寓的主体,通过各种方式树立学生在公寓文化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可以极大地促进公寓文化建设。成立学生宿舍自主管理组织,并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使学生的自主管理制度化、可行化。设立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楼长、宿舍长等,通过这些机构和干部的协调,促进宣传教育、卫生检查、考勤、文明行为监督、学生权益保护等工作的开展,并实现大学生公寓行为的监督、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体制和考核体系,调动学生积极自觉参与公寓管理。组织各种形式的公寓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开展宿舍趣味运动会、宿舍文化节等活动、凝聚宿舍感情、营造良好氛围、促进集体情感共鸣、帮助敞开心扉、培养兴趣爱好,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3.4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公寓文化的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引导和协助对公寓文化的形成、发展必不可少。一要推进党团组织进公寓制度,设立党、团总支,党、团支部,团小组,开展党团活动,充分发挥党团成员的模范作用;二要推进辅导员进公寓制度,辅导员作为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引路人,在学生公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可以扼杀各种违纪现象和矛盾于萌芽中。

3.5 依托网络优势,拓展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新平台,构筑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高校公寓管理中要充分利用网络,构筑公寓文化建设的新平台,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对公寓文化建设管理进行评价、讨论、提出建议。同时网络舆情部门要给予正面引导,传播主流校园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使网络成为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新阵地。

综上所述,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适应当代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工作内在要求的科学化模式,并针对公寓文化凸显的新功能,以改革创新的态度进行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推进公寓文化建设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托教育制度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吴荣梅.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自主管理模式研究[J].管理方略,2016,2(1):38-43.

第4篇:关于集体宿舍管理制度范文

一、充分认识开展“强后勤、促和谐”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

企业生活后勤保障建设,是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搞好职工生活后勤保障,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有利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有利于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开展“强后勤、促和谐”主题活动,是工会服务职工群众、促进企业发展、实现共建共享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双走访、促三保”行动、增强工会凝聚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各级工会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这一有意义的活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

二、“强后勤、促和谐”主题活动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一)基本要求:

企业工会在协助行政发展生产的同时,注重搞好职工就餐、住宿、安全、卫生、文体活动等,努力改善和提高职工的生活后勤保障水平;协助企业落实职工享有疗休养、健康体检和带薪休假权利,保障职工实现体面劳动;争取企业行政的重视和支持,负责职工生活后勤保障的具体工作,促进企业得发展、职工得实惠。

(二)主要内容:

(1)办好职工就餐食堂

各类企业都要办好职工食堂,解决好职工的就餐问题;搞好职工食堂设施建设,改善职工就餐环境和条件,为职工提供卫生、营养、实惠的就餐服务;建立职工食堂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职工就餐满意度。

(2)建好职工集体宿舍

各类企业都要创造条件建好职工集体宿舍,解决职工尤其是农民工的住宿需求;集体宿舍要配备基本的防寒降温及卫生洗浴设施;建立完善职工集体宿舍管理制度,努力为职工提供宽敞、安全、整洁的住宿环境。

(3)管好劳动安全卫生

教育职工自觉遵守劳动安全卫生等规章制度,强化安全卫生防范措施,防止和避免职工受到有害职业因素(如有毒物质、粉尘、振动、噪声、电磁辐射等)的危害;定期组织职工健康体检,有计划地安排职工疗休养和带薪休假;关注职工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职工心理障碍,保障职工身心健康。

(4)搞好职工文体活动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设立职工电视房、图书室、健身室、体育运动场地等群众性文体娱乐场所;配备基本的文体设施,组织职工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职工的文明素质。

三、“强后勤、促和谐”主题活动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1、工作目标:从今年起,各县、区(开发区)、产业工会每年要选树5个以上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先进企业,通过培育典型,带动面上工作,到2012年底,各类建会企业普遍开展此项活动。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基础较好的企业要不断总结提高,根据职工需求适时赋予新的内容。中小民营企业要积极改善企业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提升职工生活后勤保障的整体水平。

2、基本原则:重在建设,促进和谐,推动企业加强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建设和投入;突出重点,兴办实事,努力解决职工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职工的满意度;因企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特点确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点带面,示范引导,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

四、加强领导,扎实推进,保证“强后勤、促和谐”主题活动取得成效

1、要把开展“强后勤、促和谐”主题活动作为维护职工权益、增强工会组织活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舆论宣传,加快推进实施,狠抓工作落实。此项工作将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第5篇:关于集体宿舍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1-0249-02

党的十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校园文化和和谐宿舍建设,构建健康向上、积极互助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主体性重在强调从以“知识”为中心走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尊重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强调学生中心而教师保持中立的现代道德教育理念[1]。

一、大学生宿舍文件建设的重要性

宿舍作为进入大学后最先接触的场所之一,以“家”的地位贯穿着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加之越来越多的学生矛盾也大多从学生宿舍引发,宿舍不再仅仅是大学生休息、学习、交流的场所,而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从不同的角度发挥着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等多种作用。如何更好地建设它,是大家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宿舍文化是指大学生宿舍内所体现出的一种环境和氛围,它是以宿舍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宿舍为主要活动空间,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集体式文化,具体包括宿舍的整体布置及每个成员的生活方式,精神风貌,思想内涵等等。通过调查了解到:有44%的学生课余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有42%的学生周末一直待在宿舍,仅有18%的学生选择很少在宿舍,这其中还包括很多做实验的或是考研的同学。而且有研究人士指出大学生平均每天约二分之一的生活时间和三分之一的学习时间都是在宿舍度过。大学生的起居习惯、言谈举止、衣着打扮、宿舍活动等不仅体现宿舍文化的具体化和规范化,更重要的是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关系到大学生身心健康、生活习惯、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学校的学风建设、综合能力的培养[2]。良好的宿舍文化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保证,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90后”独生子女占据校园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宿舍冲突在大学生活中显现,加之部分高校未能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长期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导致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成效不明显。

(一)规章制度和后勤管理滞后

1.检查与管理流于形式

多数高校均是固定时间进行学生宿舍卫生例行性检查,平时制度执行及监管不到位,让学生产生了检查时基本整齐干净,平时随意堆放的行为习惯,没能从根本让学生把整理内务,整洁干净变成一种持之以恒的习惯。特别是节假日宿舍内被褥不叠,衣服、书籍随意摆放,桌子上乱七八糟,地面上垃圾成堆。更有晚归、不归宿者有之,打游戏看电影玩扑克者有之,睡到自然醒者有之,使用违规电器者有之,凌晨一两点不睡者有之。

2.规则制度脱离实际

在宿舍管理规章制度方面,存在设定标准过高,但大多针对性不够,号召力不强,与学生实际能力不符等情况,只是从管理者角度制度并实施,未实际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无法持续性发展下去。有些制度虽然张贴在公寓的醒目位置,但鉴于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不强,学生无法认同或脱离学生实际,同学即使看到了也熟视无睹,形同虚设。

3.后勤管理存在漏洞

据调查,当学生被问及对宿舍管理的满意度时,有7.2%选择满意,50.8%较满意,34.5%感觉一般,7.8%不满意。具体来说,大学生宿舍管理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宿舍楼管学历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态度强硬,使“管”与“被管”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二是高校的宿舍管理,注重学生的生活和环境卫生以及违规电器使用方面的管理,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重视不够;三是在学生宿舍管理手段上以罚为主,机械地执行制度所规定的条款,缺乏“人性化”和“现代化”;四是宿舍安全隐患较多,发传单、搞推销等陌生人员经常出入,加之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被偷被盗时有发生。

(二)大学生自身存在诸多问题

1.追求个性,人际交往困难

大学生宿舍成员存在自由散漫、精神懈怠、宿舍不和谐的现象。宿舍里出现不文明用语的频率也很高。据统计,55%的大学生觉得宿舍中引起不和谐的主要因素是生活习惯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不同、文化背景差异。而这些因素即使通过长时间的磨合也不一定能够消除影响,一旦发生矛盾,很容易就会抱团形成小团体互相孤立,尤其是女生宿舍表现得尤为明显。而生活在一个宿舍里,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就让这种矛盾加深而不加以阻止,很有可能导致大打出手或是冷暴力现象,马加爵事件即是前车之鉴。

2.自理自控能力不强

一些学生生活优越,尤其是城市学生中的独生子女,进人大学后,明显缺乏独立自理能力。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他们既感到新鲜又非常不适应、不习惯,生活中常遇到:被子不会整,衣服不会洗,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也有一些自我意识强的学生,常与室友发生矛盾,其缺点在公众场合表现的并不明显,但在私生活圈子里、在室友中却显露无遗。

3.目标不清,缺乏人生规划

进入大学后,跟以前高压式的生活完全不同,如果大学生就此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很容易被社会上的形形所诱惑,迷失自己。例如,有些宿舍集体逃课,沉迷于网络游戏、电子小说、韩剧等;有些宿舍成员追求吃喝玩乐,谈情说爱,不以学习为重心;有些宿舍成员更养成抽烟喝酒,相互攀比的坏习惯,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浪费自己宝贵的充电时间。

(三)大学生主体性重视程度不够

1.偏重教师管理作用,忽视大学生主体性发挥

高校普遍注重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管理队伍建设,重视广大教师导师作用的发挥,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导致大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无法发挥,宿舍文化健康发展步履维艰。宿舍文化建设中大学生是主体,要充分了解大学生思想、内心需求、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选择,尊重学生作为主体的权利、个性、隐私与尊严等,加强大学生主体意识提高[3]。

2.偏重制度惩罚,思想引导不够

由于对宿舍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导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未能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宿舍文化建设中。对宿舍文化建设仅是停留在对晚归、不归、宿舍卫生及违规电器的监督和处罚上,忽视了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缺乏对大学生内心精神世界的探索,势必削弱宿舍文化“育人”的功能。

三、对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思考及解决对策

(一)实现“以人为本”与管理制度的有机结合

长期以来,各高校在宿舍管理方面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规章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大学生宿舍管理、约束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构建和谐校园起到了良好效果。但严格管理与“育人”目标在有些问题上又是矛盾冲突的。比如,统一要求和张扬个性,整齐划一与各成风格,甚至有些规章制度是不是过于死板,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造灵感。特别是:现行宿舍管理奉行的“管”字当头,使宿舍管理人员与学生对立起来,很难上升到思想引导层面,使“管”与“被管”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这样的管理机制削弱了“育人”的功能,既不符合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的要求,也不适应高校改革与事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宿舍管理应与时俱进,真正实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和激励人。要确立大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营造氛围,形成鼓励创造、追求创新的和谐氛围,扭转宿舍管理过程中“管与被管”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管理制度中的“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二)健全贴近实际的规章制度,增强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效性

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应依据“有利于学生学习、生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和育人环境,有利于实现宿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原则制定和实施。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可以发动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共同制定学生普遍认可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宿舍成员共同遵守,互相监督;明确宿舍长职责和考核办法;制定学生干部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定,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明确岗位职责,将宿舍服务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同奖励待遇挂钩,主动从同学中获取对管理人员的评价,做到奖罚分明,提高服务质量。

(三)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学生干部是介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一条纽带,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朋辈的影响力量,可以在对其他同学的教育引导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宿舍文化建设中必须依托团委、学生会、党支部等学生干部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纽带桥梁作用[4]。利用各种机会提高学生干部思想认识,把宿舍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同时学生干部应认识到宿舍是深入基层的实践基地,在宿舍实践中真正实现增长才干,端正自我、影响他人。学生骨干在高校中所占比重较大,几乎能涵盖每间宿舍,努力培养好学生干部,使其在宿舍中充分发挥朋辈帮扶作用,对舍友进行积极引导,用自己的热情、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作风去感染舍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将他们从网络游戏的泥潭中解救出来,在“寝室卧谈会”中引导有意义的话题,及时化解舍友间的矛盾等,这样不仅帮助了别人,同时也使自身能力得已提升,为宿舍形成文明高尚、温馨和谐的氛围保驾护航。

(四)有针对性开展宿舍文体活动

把开展各项活动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结合起来,创新宿舍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育人为根本。注重引导学生用积极健康的标准来装点宿舍、美化宿舍,倡导宿舍成员应有端庄的仪表、多彩的生活、健康的情趣、求知的氛围、团结的风气和进取的精神,辅以一系列健康向上、富有教育意义的宿舍文化活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中应有意识开展大学生宿舍文化艺术节、举办以宿舍为单位的相互之间的体育类、卫生类、文艺类的竞赛评比等等,贵在持之以恒,只有不断积累开展活动的经验,才能提高宿舍文化建设的质量和品位。

随着“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自控能力不足等特点,应积极开展如“文明宿舍评比”、“宿舍是我家”征文、“手工艺美化宿舍活动”、摄影比赛等活动,并以评选出的优秀学生作品建立文化长廊。同时,注重日常文化活动的开展,不断举办宿舍间的各种竞赛、文明创建、宿舍联谊、美化设计、放映电影、成立沙龙等活动,注重长时效应,营造浓郁的宿舍文化气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贯穿于宿舍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中。

(五)充分挖掘“90后”大学生特点,重视主体性作用发挥

“90后”大学生是一个既单纯又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开放,个性张扬,知识较丰富、视野开阔、富有朝气和理想,喜欢追求价值多元化和利益多样化,容易接受新鲜事物,“90后”大学生具有诸多鲜明的个性特征。充分挖掘他们的特点,发挥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对推动和促进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设计、组织、参与和管理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人翁意识,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需要特别重视大学生自身的内化和体验,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方面,学校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主动组织大学生广泛参与校园管理和建设,特别是宿舍区域的管理和配套设施建设等;另一方面,学校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组织的带头示范作用,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体活动,实现大学生自己创作、自己组织、共同参与、整体获益的主体性作用。

总之,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常抓工程,不能采取“一阵风,走过场”的做法,应坚持持之以恒,积累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和品位,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完善宿舍文化的内涵建设,增强思政工作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何三保.关于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思考[J].武夷学院学报,2013(1):89-91.

[2]宋挺.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初探[J].济宁师专学报,2000(3):8-9.

第6篇:关于集体宿舍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150-02

学生宿舍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正确三观的形成、高尚人格的塑造有着特别的意义。大学生宿舍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文化,关系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并且对学习的正向发展都发挥着重大的影响。

一、大学生宿舍现状调查分析

此次调查总共发放了400份调查问卷,成功回收382份,有效问卷367份,问卷有效率为91.75%。本次调查研究对象分布于文科、理工科、艺术类和农学四类专业,各专业所占比例分别为艺术类18%,理工科类27.7%,文科类29.7%,农学类24.6%。在性别上来看女生所占比例为39.3%,男生为60.7%。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围绕宿舍文化的四个结构层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从学校宿舍的宿舍认同感、宿舍管理规章制度、社交娱乐活动以及宿舍基础设施等方面对宿舍文化展开具体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宿舍文化在整体上是积极的,但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精神文化层面,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仍存在一些消极不良的现象

1.多数成员对宿舍认同感较强,但是还存在影响宿舍凝聚力的不良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有50%以上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宿舍的生活,这表示大学生对宿舍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是还有3.2%的大学生表示不喜欢宿舍的生活。与此同时宿舍成员的关系又有一些微妙的变化,有12.3%的大学生认为宿舍关系冷淡,各人自扫门前雪,20.5%的宿舍成员都各有各的小圈子,59.1%的大学生认为宿舍很团结。

宿舍对大学生来说更是“家”,宿舍成员都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必然在生活起居上会有些磨合,如果宿舍成员不顾全大局,自私自利,漠视他人就很容易引发各种不良的人际关系,导致宿舍和谐度降低、宿舍凝聚力不强等不良影响。这说明宿舍中还是有一些影响宿舍团结的人为因素存在,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管理和引导。

2.宿舍成员间相互影响较大,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还存在部分负能量的消极影响

86.9%的大学生认为在宿舍中获得了更多的正能量,如提高了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了团队精神,学习到了更好的学习方法,使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但是也存在一些个别风气不好的宿舍,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有9.8%的大学生认为在宿舍中学到了一些坏的习惯。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宿舍成员在每天朝夕相处的生活中,必然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彼此间的生活习惯、行为举止,甚至是思想观念等。正能量是可以传递的,坏习惯也是会熏染他人乃至整个宿舍的。因此,如何增强宿舍正能量的激励作用,把负面的影响力降到最低,是在建设大学和宿舍文化进程中每个学生乃至整个学校需要着重思考的地方。

(二)制度文化层面,“以管为主”的传统制度管理模式与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相矛盾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以“管理为主”的传统模式如熄灯、晨点制度、宿舍环境卫生检查制度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遏制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却不能使学生从思想上产生认同感,这就更谈不上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了。

1.大学生对宿舍内务检查制度主动配合度不高

从调查结果来看,仅有39.55%的大学生是主动接受内务检查制度的,并且能够时刻保持宿舍干净整洁,有52.30%的大学生属于比较被动地接受内务检查,同时有6.8%的同学对内务整理持无所谓态度,更有1.35%的同学在检查内务时态度恶劣,关门不理。可见能够认真参与配合学校管理制度的大学生占据绝大多数,少数同学对宿舍内务检查存在抵触心理,更有甚者态度恶劣,这不仅严重影响阻挠了学校的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也对其他同学产生不良的影响,久而久之会影响整个宿舍的风气。

2.熄灯和晨点制度在学生中颇有争议

有效的熄灯和晨点制度的确能够使大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通过这样的约束,会削弱大学生的懒惰行为,尤其能够有效地遏制部分大学生沉迷与网络的行为。大学生对是否实施熄灯和晨点制度存在争议,支持和反对人数比例基本持平。从上述数据可知,仍有2成多的人不明白这两项制度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够自由安排管理自己的时间,不愿意受到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束缚,因此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自己的时间安排与学校制度相违背现象,甚至为了网络游戏而熬夜、逃课,这些恶习既危害身心健康又荒废了学业。

(三)行为文化层面,主流文化之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行为方式

宿舍行为文化是通过宿舍成员的交际行为、网络行为、娱乐行为等以宿舍为主体的各种方式体现出来的,是宿舍精神文化的折射。总体来看,大学生的行为举止是礼貌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客观现实。

1.宿舍矛盾在依然存在,其解决方式还需改进

大学生宿舍是宿舍成员得以共同生活、学习的地方,健康的宿舍文化氛围得益于宿舍成员间的友好相处。通过调查显示有2.64%的宿舍经常出现矛盾,因此当前大学生宿舍关系整体和谐,但毕竟宿舍中的成员都是来自各个地区的,其价值观、思想行为上都是有多差异的,矛盾总是会存在的。当矛盾出现时,解决矛盾的途径却不尽相同,更多的大学生能够理性处理宿舍间的矛盾,通过合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回避或采取其他不合理方式解决。

2.宿舍小团体行为仍然存在

小团体行为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团体成员间有共同的喜好,并且性格具有相似性。小团体行为是于集体主义相悖的,根据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得知,有20.54%的宿舍存在一些小团体行为。宿舍中的小团体行为不利于宿舍的和谐,会影响宿舍的凝聚力。大学生宿舍的行为文化是多方面的,有很多大学生忽视了行为文化的重要意义。和谐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宿舍小团体行为是当前建设大学生宿舍文化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小团体的形成会引发各种不良因素,产生不良的宿舍习气,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四)物质文化层面,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学生宿舍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宿舍的建筑风格、整体布局、基本设施、文化环境、活动休闲场所、周围环境等方面。宿舍物质文化,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对宿舍还是比较满意的,在宿舍最需要改善之处的调查中,76.49%的大学生认为宿舍的基础设施是最需要改善的,比例高于人际关系(47.89%)、学习氛围(38.23%)、生活习惯(27.86%)、宿舍集体活动(52.47%)等其他方面。由此可见,当前我校大学生对宿舍物质文化有更高的需求。

三、构建和谐、文明、积极的宿舍文化的措施与对策

(一)突出精神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宿舍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对宿舍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都起到相当的主导作用,因此加强宿舍文化建设首先要从精神文化层次入手。高校需要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来促进宿舍精神文化的发展。例如:充分利用校园中的宣传栏,校园广播等来宣传积极的,体现人文精神的大学生宿舍文化;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宿舍间的凝聚力;突出宣传优秀宿舍文化事迹,使大学生积极的宿舍文化深入到大学生内心中。

(二)完善宿舍管理体制,将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大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又有了新的要求,我们在充分尊重大学生自主性的同时,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宿舍管理。

1.加强宿舍管理者的素质建设

目前为止,高校宿舍管理人员中很大一部分是上了年纪的阿姨,服务意识不强,基本素质不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宿舍文化发展。因此,高校宿舍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宿舍管理人员素质的考核与培训,与此同时,可以吸纳一部分学生骨干加入到宿舍管理的队伍当中,提高大学生自主服务,自主管理的能力。

2.采用灵活的宿舍管理方式

众多高校是统一规定作息时间,定点断电,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当前的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发展。高校宿舍管理部门应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在周一至周五规定一个熄灯断电的时间,周末可以适当延长熄灯时间,从而为大学生自主安排大学生活提供灵活的作息时间。

(三)弘扬网络时代积极健康的行为文化

当前网络文化如洪水般涌入到大学校园乃至宿舍文化中,弥漫在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各个方面,网络文化中既呈现积极正能量,也有部分消极因素不时显现,因此作为高校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文化,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发挥网络文化对宿舍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比如:在校园中创建网络交流平台,为大学生在学校交流中提供一个更方便便捷的交流平台,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宿舍管理者利用网络及时听取大学生对宿舍文化的意见建议并加以完善。

(四)进一步优化宿舍物质环境

宿舍的物质文化对大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宿舍基础设备不健全是当前高校学子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管理者应该进一步完善对宿舍基础设施的改善,将宿舍营造出一种“家”的感觉,提高宿舍舒适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健全宿舍内部基础设施,定期维修桌椅床铺,粉刷墙壁,牢固宿舍楼,为学生提供安全人性的宿舍内部环境;第二,完善宿舍周边环境,实现宿舍周围娱乐学习一体化建设,如建设体育场地、娱乐场地、图书馆等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娱乐与生活。

参考文献:

第7篇:关于集体宿舍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生活管理对策

一个学校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这个学校的办学效果。近几年,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优化利用教育资源,国家提出对农村部分地区中小学进行调整,提倡兴办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缓解了农村义务教育的供需矛盾,节省了教育消耗。

一、奇台县×小学寄宿现状

×小学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奇台县,有在校生904人,住宿生406人,学生的入校年龄一般在六岁左右,90%都是农村生源。学校是由一栋旧教学楼改造而成的四层学生宿舍楼,楼内配备设施并不齐全。每个宿舍有二十多张床,没有桌凳。照明设施陈旧,以白炽灯为主,晚上宿舍光线暗淡。宿舍大小不一,大一点的宿舍可住四十多人,小的住十几人。每个宿舍所住学生各年级都有,每个宿舍都有舍长,负责督促本宿舍学生的内务整理和起居,舍长一般由高年级学生担任。×小学共有七位生活教师,三位是由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转岗而来的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其余四位均是当地农民。学校的宿舍和食堂都是以商铺形式承包给私人管理经营,寄宿生食堂相当拥挤。

虽然×小学为加强学校寄宿生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依据奇台县教育局关于寄宿学校管理的有关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寄宿生的管理并没有完全按照制度的规定去实施,导致寄宿制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

二、寄宿制学校在学生生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寄宿制办学方式在我国起步较晚,没有太多的经验依据,加之政府对寄宿制学校的经费投资不足,导致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相继出现,寄宿制学校在学生的生活管理方面显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一)寄宿生自理能力比较差,生活状况有待改善

1.生活技能方面

小学生不能合理的安排生活费用,他们经不住零食与玩具的诱惑,生活费用真正用于购买学习用品的并不多。在了解中发现,×小学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不知道如何安全用电,不知道在突况下如何自护自救,也不了解防灾防险等安全保障知识等。有些低年级的学生不会整理床铺,不会打扫卫生,不会洗衣服和鞋袜,更不会整理内务。

2.生活习惯方面

×小学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饮食、锻炼习惯和科学合理的卫生习惯。有些学生晚上熄灯后不休息,早上不按时起床,导致错过早餐时间或导致上课迟到。有的学生饮食习惯不好,不吃早餐,不吃正餐,贪吃零食或暴饮暴食。在食堂里,饭菜浪费的现象相当严重。×小学实行“两周一清”校制度,寄宿生两周回家一次,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换洗衣物的习惯。

3.生活态度方面

前面提到,×小学实行两周一清校的制度,寄宿生90%都是农村生源,家里离学校比较远。寄宿生长期与父母分离,亲情有些缺失,面对亲情的缺失和枯燥单调的寄宿生活,性格上封闭内向,会出现消极的生活态度。另外,有些学生因在家有父母督促,他们勤快、讲究卫生。而回到学校后却一反常态,变得懒散,且个人卫生也没有在家里的时候好。再加上入校新生和低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寄宿期间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这一现象与已有研究的结果相类似。

(二)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1.生活教师队伍任务过重,年龄结构不合理

×小学有406名寄宿生,但生活教师只有七位,生活教师数量远不能满足实际所需的数量,因此生活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对学生的管理与照顾并不到位。据了解,×小学七位生活教师平均年龄在四十岁以上,其中,三人是因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转岗而来的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其余四人是直接聘用的当地农民。这些生活教师虽然有充足的生活经验,但由于年龄偏大,精力不足,导致无法很好地完成生活教师的工作,使得学生在生活上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对于寄宿生而言,生活教师虽不直接从事课堂教学活动,但作为学生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和指导者,他们却以很多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2.生活教师缺少岗位培训

与校长的沟通中发现,×小学七位生活教师中只有一位经过简单的岗位培训。这些生活教师只能照顾寄宿生的日常生活与起居,他们不具备培养寄宿生自理能力、独立性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关照学生的情绪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养成的能力。此外,教育主管部门也未能根据生活教师的职业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因而无法实现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3.政府支持不足,生活教师待遇低

目前,我国国内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的相应的政策,也没有设定专门的生活教师的编制。社会对生活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低,导致生活教师缺少工作热情,无法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生活教师的工作中。在与×小学生活教师的交谈中了解到,生活教师的待遇明显低于代课教师,但他们的劳动付出要远超代课教师,生活教师的待遇与付出不成正比,使生活教师没有足够的工作动力。另外,政府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生活教师考核制度,学校也很少给生活教师发放奖金等。生活教师的待遇得不到改善,工作效率就无法提高。

(三)学校、教师对寄宿生生活指导不全面

1.学校对寄宿生的生活指导存在空白

在与×小学寄宿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学校在对学生的生活指导方面基本是一片空白。而部分学生所知道的生活常识大多是从家人或者课外阅读的书籍中获得的。很多刚入校的寄宿生,完全不知道在寄宿制学校应该注意些什么、该怎样去做,他们对寄宿生活一无所知。

2.教师对学生的生活指导没有依据学生的需要

据了解,×小学生活教师对寄宿生的管理一般采用强制性手段,命令是他们最常见的管理方式。寄宿生在生活中犯了错误,作为生活教师应该耐心地告诉他们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一味地用强制性方式或方法责备、命令他们。生活教师一定要根据寄宿制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对他们进行指导。

3.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缺乏全面性

×小学对学生的生活技能、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等缺乏全面

的指导。学校在寄宿生的生活指导或教育方面更多的是在说:在学校不许做什么,却不告诉他们如何去做,更不会关心寄宿生的生活,班主任对寄宿生的课余生活关心极少,学校也极少利用寄宿生的课余时间进行丰富多彩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活动。这一点也与其他研究结果相类似。教师也很少对他们进行德育,没有用爱心去感化、启迪学生。

(四)寄宿生宿舍管理不严格

×小学虽然制订了寄宿生宿舍管理制度,但并不完善,没有顾及到宿舍生活的每个方面和细节,这就使得宿舍管理工作有时候会“无法可依”。而且学校在执行时也没有完全按照制度规定去实施,使得宿舍管理制度变成了一纸空文。另外,×小学也很少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宿舍管理制度,很多新入校的寄宿生对学校宿舍管理制度并不熟悉,因此,他们没有办法安全按照学校制度规定的去做。

三、寄宿制学校在学生生活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寄宿制学校获得国家政策支持有限

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是我国教育的一个大的改革,但对于这样一个比较庞大、复杂的工程来说,我国的政策支持还远远不够。×小学校长告诉我们,国家政策鼓励建设寄宿制学校,当地教育局也要求将×小学建设成寄宿制学校,但政府投入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建设寄宿制学校所需要的实际资金。国家政策的支持有限,导致寄宿制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教师队伍建设落后等,从而使得学校在寄宿生生活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意识到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难度

寄宿制的办学方式在我国还处在刚刚起步与探索阶段,所以,我们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很多教育主管部门对寄宿制学校办学的特殊性重视不够、研究不足、准备也不足。他们没有意识到寄宿制学校在建设与管理方面需要面临很大的困难与挑战,所以当出现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束手无策。

(三)班主任不参与管理,生活教师工作热情不高

×小学的宿舍是承包给私人管理的,寄宿生的寄宿表现跟班主任的绩效考评几乎没有关系,所以,班主任几乎不参与寄宿生的寄宿生活管理,这就使得寄宿生的管理缺乏更大的力度。对很多生活教师而言,长时间繁重而单调的工作,与不成比例的工资待遇,使他们对工作产生了厌烦情绪,对学生失去耐心,疏于对学生的管理,不够尽职尽责。

(四)寄宿制学校学生入学年龄小

×小学寄宿生的入学年龄一般都是六七岁,而且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或“独生子女”,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都很差,进入寄宿制学校以后在生活上不会自己照顾自己,很多事情都依赖于生活教师。而×小学生活教师数量又远远不足,他们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生活起居与情绪。这也加大了寄宿制学校对学生生活管理的难度。

四、加强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校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寄宿制学校宿舍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国家的各项安全指标,宿舍的面积、朝向、通风、采光等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食堂的设计要能满足学生就餐需要。在×小学,学生宿舍人数多,通风及采光较差,各项设施大都不符合学校的宿舍要求。值得高兴的是,×小学正在努力完善这些设施,学校申请的宿舍建设费用已经通过,学校会利用这笔资金为寄宿生配备洗浴设施、图书室和运动场等,尽可能地为寄宿生提供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学校应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寄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小学应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穿脱衣服,洗脸、洗手、洗脚,让学生学会叠被子,整理衣物等。其次,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渗透自理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最后,学校应该多开展类似于“学会自理”等主题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会自理的兴趣。

(三)提高生活教师的选拔任用的标准及待遇

一名合格的生活教师,不仅要负责好学生安全,管理好宿舍卫生,更重要的是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孩子们的生活。生活教师一定要心中有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儿女去看待。因此,学校应根据生活教师的职业特点进行选拔,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生活教师的有针对性的培训。

在学校提高生活教师选拔标准的同时,政府也应依据具体情况设置生活教师编制,提高社会对生活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肯定生活教师的劳动价值。此外,政府应该增拨或从现在有的教育经费中划出一部分专项基金,适当提高生活教师的待遇,让他们能够安于自己的岗位。

(四)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能

×小学在寄宿生管理制度方面依然不够完善,因此,学校要制定完整的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有据可依。充分调动政教处、年级组长、班主任、生活教师等各方面的力量,保证每个细节都不出现纰漏,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律性。同时,学校也要建立和完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将学生自我管理与学校各行政部门和教师结合起来,发挥自我管理的最大效能。

(五)丰富课外生活,重视宿舍文化建设

寄宿制学校多采用封闭式管理,寄宿生的生活十分单调。所以,学校应有计划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兴趣小组,充分利用学校各项基础设施,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爱好和生活习惯,给学生创造发挥自我特长和天赋的空间。

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可以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陶冶美的情操,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追求。×小学在加强宿舍卫生监督,强化卫生管理的同时,还应制定奖惩分明的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评估、考核方案。组织多样化的以宿舍为单位的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审美情趣,优化价值取向,从而营造自然大方、朴实明快、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围,达到宿舍文化的教育净化的目的。

总之,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必须要把提高寄宿制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同时也需要政府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寄宿制学校的基础设施,提高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水平,让寄宿制学校真正成为寄宿生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周楠楠.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0(1).

[2]李自天,王军.寄宿制学校管理实践的探索[J].现代校长,2006(5).

[3]陈帅.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指导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

[4]杨兆山,姚姿.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12(6).

[5]牛海旺.寄宿制小学管理方法探析[J].华夏教师,2011(2).

[6]邱学礼.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2(8).

[7]吴拉,朱丽莎.浅析当前寄宿制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

[8]杨子晚.如何办好一所寄宿制学校[J].人民教育,2007(2).

[9]张英华.撤点并校背景下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J].教学与管理,2012(4).

[10]杨润勇.关于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

[11]徐勇.农村寄宿制学校应重视宿舍文化建设[J].教学与管理,2009(8).

[12]叶敬忠,潘璐.农村小学寄宿制问题及有关政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8(2).

[13]贺武华,琚成明.透过孩子眼睛看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现状及发展建议[J].教育学术月刊,2012(7).

[14]龚婷.农村寄宿制学校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1(5).

[15]周楠楠.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0(1).

第8篇:关于集体宿舍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需求层次;视域;高校宿舍;文化建设

大学是青年学生三观建设和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的认知和思想形成有着显著影响。宿舍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尤为明显。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和素养提升,都离不开宿舍文化的建设和熏陶,因为宿舍文化是一种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客观存在,不论是否有意识地去构建,它都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1]。本文立足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低到高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探讨大学生不同需求层次下的宿舍各层级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旨在按照“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这一重要指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一、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宿舍是学生管理中最小的单元,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主要环境。调查表明,近六成的大学生业余时间都“宅”在宿舍。宿舍文化是一种特定的场所文化,是高校学生在宿舍内以价值观为核心,是基于这一价值体系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氛围,是长期形成的有特色的宿舍规章、宿舍精神、文化活动与文化环境的总和[2]。它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行为习惯管理及人格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宿舍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优越的精神土壤,在心理健康方面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安全、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在行为管理教育中助力于优良学风的建设,在人格塑造上有利于三观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也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二、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升,高校宿舍建设越来越舒适化、人性化,管理与服务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为了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教育服务,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复合型人才,就需要立足于大学生的需求视角,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目前宿舍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的不足,在需求层次理论视阈下可以归纳为大学生生理需求上的物质文化建设不够齐备,安全、社交需求上的行为文化建设不够规范,尊重需求上的制度文化建设不够完善,以及自我实现需求上的精神文化建设不够多元。许多高校存在“三重三轻”现象[3],即重宿舍数量,轻宿舍配套设施;重管理人员职数,轻人员素质建设;重宿舍外形建设,轻内部环境优化。(一)高校宿舍物资文化不够齐备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时代,90后大学生思想开放,需求更多。宿舍文化所承担的需求超出了日常学习、生活中所涉及的一切物质对象,除了包括宿舍内部设施,也应该包括设立在宿舍生活区的活动室、自习室、文化休闲室等基础性设施等,物质文化的硬件设施建设不仅能够为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提供基本的保证,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就是隐形文化教育的职能。目前,对于许多高校来讲,学生自主意识增强,宿舍物质文化建设与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相对滞后,网络设施、资讯建设不足,许多高校还存在着住宿比较拥挤、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现象。(二)高校宿舍行为文化不够规范对于大学生的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宿舍行为文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加强。宿舍行为文化是一种动态文化,是大学生在宿舍学习、交往、网络互动、集体活动等具体行为中所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表现为宿舍成员之间在各种制度规范下,相互适应、相互模仿所形成的比较统一的行为方式[4]。目前大多高校在宿舍行为文化建设上建树不多,主要倾向于硬性管理,缺乏必要的引导教育,安全隐患较多,推销、网贷现象严重。评先树优的典型模范作用彰显不得力,引领带动驱动不足,造成行为文化教育缺失较重,行为自觉不足,正确价值观念缺乏。大多学生不能达到“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要求,特别是90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强,但“兼容性”差,资源共享度低,导致宿舍安全需求感差,社交需求满意度不高,价值观趋同较难,容易造成非良性的宿舍行为文化。(三)高校宿舍制度文化不够完善为进一步满足学生尊重的需求,在宿舍行为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制定条例和规范,用刚性的制度来保障学生行为的高度自觉,这就是宿舍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保障的制度文化给人们的行为提供了若干行为模式,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在行为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宿舍这一建设主体,制定相关的宿舍作息、宿舍卫生检查制度、优良学风宿舍评比制度、宿舍文明公约、宿舍电脑管理制度等规范性的制度文件,建章立制,以此来约束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实现制度文化刚性教育与行为文化的软性约束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宿舍小生态的和谐,在宿舍中形成人人遵守制度、成员相互体谅的良好局面,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宿舍氛围,也为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提供了制度方面的保障。(四)高校宿舍精神文化不够多元作为宿舍文化建设的精髓和核心,精神文化是宿舍文化内在的和最本质的东西,对宿舍成员的作用和影响也最为深远。宿舍精神文化建设本质上影响着每一位宿舍成员道德观、理想观和生活观的形成,它是宿舍成员在相互接触与磨合过程中形成的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根植于自身思想建设中指导学生的行为,倡导积极健康的宿舍精神文化,补精神之钙,抵制灰色潜流[6],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目前高校宿舍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建设活动单一,只停留在宿舍文化建设的表面,“以查促管”现象严重,忽略了宿舍成员的主体性,学生参与度比较低,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自我进步”的需求。

三、基于大学生需求的宿舍文化建设新途径

当前高校对于宿舍文化建设的教育意义认识还有待提高,宿舍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只是停留在满足学生住宿的需求层次上,认为宿舍只是学生生活起居的环境而忽视了其文化育人功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科研建设上去。在宿舍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适度改善已有的基础设施,满足学生的生理、安全、交往等低层次的需求,同时注重宿舍文化建设的其他维度,满足学生尊重、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当前的90后大学生不仅对生活条件要求相对较高,对于宿舍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一)发挥设施的隐形教育功能当前高校宿舍物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作为宿舍管理部门,重管理,轻服务,人性化设计和服务职能弱化。宿管应当从学生学习生活的需求来做文章,为他们营造方便、快捷的校园生活环境,对于陈旧设施,要及时加强配套服务,体现人性化的管理服务理念,让设施说话,发挥宿舍隐形教育的职能。让宿舍无处不体现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大学生从中自我教育,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7]。90后大学生是需求更多的一代,是网络一族,应该给他们提供更便捷的网络资讯和技术服务,更好地提升宿舍的物资文化条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宿舍的基础安全设施建设,对于学生提出的合理需求应该及时解决或重点关切,为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宿舍提供物资保障。(二)榜样力量引领宿舍行为文化建设宿管人员应充分动员学生参与,树立“磐石宿舍”、优良学风宿舍、流动红旗宿舍的旗帜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大学生建设宿舍行为文化的主人翁意识,尊重学生主体权利、个性、隐私和尊严,加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8],激发大学生的原创精神,努力承担并打造属于自己宿舍的文化与风格,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践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管理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宽容、理解和认同的人生价值观;党团组织及先进典型承担模范角色,引领大学生打造团结、奋进和朴实的生活态度,这也是《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精神要求。助人自助,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三)建章立制促进制度文化建设俗话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行为的规范,秩序的保障。大学生宿舍制度文化是体现人本精神的重要方式,是衡量学校宿舍管理水平的标尺,是服务学生、维护学生权益,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体现。一是体现制度建设的科学化,制度科学化就要广泛地调研、座谈,充分论证,反复实践,既考虑制度制定的广度,又要考虑制度制定的深度,重要的是制定制度的效度。宿舍管理制度的制定要考虑方方面面,尽量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二是体现制度建设的人性化,更多地立足于教育学生的角度上,突出发挥制度的震慑作用,少用制度的惩戒作用,在教育管理范围内多给学生尝试的机会。三是实现制度建设的动态化,制度要与时俱进,考虑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活动的体制机制,逐渐修正与完善,制度建设永远在路上。四是突出制度建设的联动化,健全宿舍管理制度联动机制,将家庭纳入宿舍管理队伍中来,学校在公寓设立家长体验间,形成学工部门一条线、宿管部门一条线、家庭组织一条线、学生组织一条线的四线联动机制,构建学生宿舍制度文化建设齐抓共管新格局。(四)精神文化建设是根本需求宿舍精神文化“主要指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受到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为宿舍成员所认同的遵循的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包括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生活观念、学识智能、道德水准、人际关系等”[9]。宿舍精神文化是宿舍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具有引领作用,加强宿舍精神文化建设就应该利用好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知识创新的前沿阵地的作用,开发与利用地域文化、大学精神,进一步丰富宿舍精神文化的内容。例如山东某大学把爱国爱校、质朴厚德、求真创新、实干奋进的农大精神赋予到宿舍精神文化中,把泰山石敢当文化融入到宿舍文化中去,促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设立宿舍自助管理委员会,将大学生吸纳其中,发挥大学生“三自作用”,挖掘学生的原创精神,让学生自导自演,给予学生一定范围内的纠错的机会。让同学们在自身设计的活动中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正确认识自己,尊重自己,实现自我进步。

四、结语

当前“互联网+”、自媒体时代,计多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宅”在网上,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微信、微博、青年之声、QQ等网络搭建教育文化平台。教育文化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来源于人的心灵深处,是对事业的追求、对理想的执着、对未来的憧憬[10]。高校应筛选积极向上的网络资源,努力做好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教育不仅要会“面对面”,还应该学会“键对键”。针对新情况、新发展,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宿舍网络阵地,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宿舍网络教育平台,在各级组织中坚持正确导向,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给学生以精神方面的鼓励与支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魏会茹,单玉梅.浅析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形成与影响机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8-29.

[2]金鑫,徐波.浅析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与特征[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6):174-176.

[3]祝玉芳,熊伟,杨志萍,等.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60-62.

[4]李丽娜,韩迪,李冉.高校宿舍文化的德育功能[J].河北企业,2013(7):106.

[5]罗兰.大学宿舍文化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7-11.

[6]毕丽娜,柳敏.对“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再认识和有效引导[J].教育与职业,2012(26):179-180.

[7]杜红芳.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发挥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4):74-75.

[8]李玉军,陈晓浪.浅谈大学生宿舍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94-95.

[9]张希跃,万红.大学生宿舍文化养成教育功能及建设[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09(12):17-20.

第9篇:关于集体宿舍管理制度范文

学生干部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在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和学生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是学校活动的具体参与者和实施者,是榜样,是旗帜,对周围的同学起着明显的示范作用[2]。如果在推进宿舍文化建设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将对宿舍文化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推进宿舍文化建设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干部的引领表率作用、桥梁中介作用和核心骨干作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联系和团结同学方面的天然优势,使其成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教育的可靠力量。

宿舍文化是由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但性格各不相同的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通过相互适应磨合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在大学生宿舍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由一定量的个体行为构成的一种共存的文化现象。它包括了宿舍内的整体布局、规章制度、学习氛围、卫生状况、人际关系、道德规范、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3]。

有调查显示平均每天在宿舍的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学生达到89.5% [4]。宿舍作为相对稳定的基本组织单元,是学生能真正展现自我、体现学生的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地方。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基础将直接影响每个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抓好宿舍文化建设,将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文明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 学生干部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

学生干部作为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和学生事务管理部门联系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在宿舍文化建设中,主要起到三方面的作用,分别是引领表率作用、桥梁中介作用和核心骨干作用,下面具体阐述这三方面的作用。

1 引领表率作用

学生干部是宿舍文化建设的领头羊。他们通常积极主动,有很强的责任心,素质高、工作大胆。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人都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不可小觑。如果学生干部能够做到认真学习、生活节俭、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学生公寓区学习生活的榜样,遵守纪律的模范,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引领表率作用,就能够带动其他同学效仿,一同创建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相反,如果有学生干部对宿舍文化建设认识不足,自我生活习惯较差,将会给整个宿舍文化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2 桥梁中介作用

学生干部在传达学校的各项要求以及学生民意的反馈中起着很好的上传下达的作用。如果学生干部工作得当,学校工作就能够十分顺利地开展;如果在学生干部的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学校和学生之间就无法进行良好地沟通。所以学生干部的桥梁中介作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干部工作的调查和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学生干部都仅仅是简单传达文件指示,起一个传声筒的作用,而没有与宿舍同学进行充分的交谈和沟通,同学们的相关情况和意见也没有获得重视和反馈,造成学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5]。学校可以通过经常组织不定期的座谈,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听取他们以及从同学中收集来的关于宿舍文化建设的意见,使学生干部参与到宿舍文化建设中,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3 核心骨干作用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核心,是宿舍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宿舍是一个集体,在这个集体中发挥好学生干部的核心骨干作用,将宿舍成员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利用学生干部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来感染和影响周围的同学,从而帮助同学养成良好的品格和端正的言行,带领宿舍成员共同进步。学生干部带动学生直接参与宿舍文化建设,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二 如何在推进宿舍文化建设中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1 建立合理的学生干部选拔、考核、激励机制

建立合理的学生干部选拔、培训、激励机制,以规范学生干部的管理机制。以高标准、严要求来选拔,选拔出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以及具有较强的行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学生。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品学兼优、责任心强、行动能力强的学生干部更能发挥宿舍建设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宿舍的凝聚力[6]。通过合理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对品学兼优、行动力强的学生干部给予奖励,并以此为典型进行宣传;对缺乏责任感、工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干部,老师应及时与其沟通,促使其端正态度,改进工作方法,多向优秀的学生干部看齐。给予一段时间的观察期,观察期内如果还有不当的行为出现,将免去其学生干部职务。这样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就是为了使学生干部的作用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为学生干部自身的工作热情是他们工作的源动力。

做好宿舍长的选拔和培养工作至关重要。将各宿舍的宿舍长列为主要的学生干部,充分发挥宿舍长的示范与监督作用,使其真正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在制度上明确宿舍长的职责和考核办法,在学生会等校级或院级学生组织中的学生干部选拔中将有宿舍长任职经历作为重要的选拔条件,在综合素质测评中对担任宿舍长一职进行奖励加分,若所在宿舍在宿舍文化建设中表现优秀的宿舍长还可再次给予加分,以激励更多的学生愿意担任宿舍长一职,愿意为宿舍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加强宿舍的制度规范建设

规章制度的建立,可以使宿舍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作为一个集体,需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约束宿舍成员的行为,督促宿舍成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宿舍风貌。宿舍里成员往往来自不同地区,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没有制度性的规范常会引发矛盾,造成不和谐的氛围。因此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制定宿舍规章制度。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宿舍文化建设应该联系实际,牢牢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心理需求等特点,进行宿舍相关规章制度的创新[7]。通过创新的制度,可减少宿舍成员之间的摩擦,形成团结、谦让、宽容、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比如宿舍长做好卫生值日安排,规定每天的值日任务,宿舍内就会减少出现整理内务时的推脱、偷懒等现象;通过创新的制度,可使宿舍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宿舍日常生活变得充满人情味,比如开展“装扮我的家”――宿舍美化活动;与其他宿舍开展联谊,进行“交换空间”――互相装扮宿舍活动;又比如开展一些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生活质量与品位,锻炼动手能力,抑制不良生活习惯的蔓延,增进同宿舍成员的感情。

在宿舍推行制度化的建设与管理,不仅可以反映这个宿舍集体建设的水平,也是形成优秀宿舍的有力保障。宿舍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了行为准则,使学生从他律到自律,使宿舍管理变得有章可循,活动开展变得有条不紊。

3 加强学生干部政治理论学习

加强学生干部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干部坚定立场、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创建一支觉悟高、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干部队伍。通过对学生干部进行“学生干部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责任与定位”的培训,使学生干部明确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明白自己在宿舍文化建设中承担的角色和应具备的能力,并向学生干部讲述提升这些能力的方法。另外,在学生干部刚刚开始工作时,往往会由于经验不足,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及时跟踪,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还应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引导学生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4 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的工作艺术,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加强对学生干部工作艺术的培养,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包括组织协调力、行动力、抗压力,等等。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干部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党团校、网络以及不定期的座谈,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指导,如通过组织学生干部召开宿舍文化建设情况汇报会、经验交流会,或利用多元化的网上信息平台,微信、QQ群、人人网、BBS论坛等收集宿舍文化建设中出现的好典型加以宣传,同时将宿舍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讨论解决,这样有助于学生干部互相交流,拓展工作思路。鼓励学生干部灵活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掌握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增强工作自信心和自觉性,创新地开展工作。

总之,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力量,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积极向上、富有活力,在推进宿舍文化建设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在发挥学生干部作用中要注意建立合理的学生干部选拔、考核、激励机制,培养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2]陈思.高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 2012(13):97-98.

[3][4]刘燕.浅谈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5(4):60-63.

[5]崔连震,王梦蝶.管理学视域中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26-2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