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范文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

第1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工程技术;性质;特点

中图分类号:B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219-02

一、工程技术的性质

1.符合客观规律、利用客观条件的自然属性。工程技术具有自然属性。第一,它是人类规模化改造和工程化变革自然的活动,本质上反映着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第二,工程技术符合自然规律。现代工程技术是在自然科学的指导下产生的,是对自然规律的自觉运用,当然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古代的工程技术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虽不是在自然科学的指导下取得的,但却是对自然规律的不自觉的运用。第三,工程技术总要造成较大的自然后果。人类之所以需要工程技术,就是因为它总能造成较具规模的自然后果,从而为人类带来便利、获得利益。工程技术的自然后果无疑是其自然属性的具体表现。第四,作为技术的存在方式和发展序列,工程技术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演变发展以及工程技术内部各项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层次发展。

2.满足社会需要、实现主体目的的社会属性。工程技术的社会属性表现是,第一,工种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工程技术的目的性是其社会性的集中表现。任何工程技术都是人创造的,是人有计划有目的活动的结果。工程技术的目的性是在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可以说,目的性是技术活动的起点,它引导和规定着技术活动的方向和内容,并最终实现在技术活动的结果之中。整个技术活动之中都贯穿着人的目的性,并实现着这种目的性。第二,工程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受到社会的制约和影响。工种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不仅要服从自然规律,而且要满足社会需要,接受社会评价,符合社会规律。工程技术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直接受到社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等的制约和控制,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民族心理等制约和影响。可以说,工程技术的性质、结构和成果鲜明地打上了产生它、使用它和接纳它的社会烙印。超历史的、不受社会影响的工程技术是不存在的。

3.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生产力属性。工程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它又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生产力属性。工程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典型的和高级的技术方法,它是人与自然界之间交互作用的系统方式,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和代表了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与被改造的本质关系。任何一项工程技术从其发展过程看,一般总是根据社会需要,应用科学知识和生产经验形成的技术原理,经过工程规划、工程设计使其具体化为产品研制,最后制造出合乎要求的工程产品来。这一工程实践过程,实际上是把技术原理知识同具体的物质手段相结合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从古代就已开始,到了现代,它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4.具有高智力品格的商品属性。任何时代的工程技术都是该时代的典型技术和高级技术,它集中并集成了社会的多种优秀技术,具有高智力的品格。工程技术无论作为知识、产品、工艺、流程或是技术图纸、专利,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又都具有商品属性,具有与物质性商品相类似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可以通过传授、转让、出售供他人拥有和使用,并由此获取相应的报酬。工程技术的商品属性既是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综合表现,也是其生产力属性的必然延伸。工程技术的商品属性集中表现在工程技术的商品化过程中。工程技术的商品化过程表现为技术成果的货币化,实质上却是科研工作和技术活动工程化、社会化、国际化的过程,也是社会生产工程化、科学化、全球化的过程。工程技术的商品化既是此二者现实的结合点,也是它们互动发展、融合渗透的集中表现。借助于它,工程技术供求双方都得到了满足和实现,科研、技术与生产因此迅速而紧密地联为一体,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中国系列运载火箭投放国际市场以来,为国外成功发射了多颗卫星,创造了巨大价值,为人类作出了贡献。这可以说是工程技术商品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典型例证。

二、工程技术的特点

1.改造世界的实用性和可行性。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认识世界,技术研究的目的是改造世界,工程技术研究的目的则是系统化、规模化地改造世界。科学认识的实质是在思维操作中产生概念、提出假说、建立理论的过程;工程技术活动则是在实践操作中产生技术方法、工艺流程和工程产品的过程。前者所追求的是对世界的理解和精神心理的满足,其最大特点是“正确”、“同构”;后者所追求的是对世界的物质改造和变革,其最大的特点是“有效”、“可行”。因此,改造世界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是工程技术的显著特点。所谓实用性,即工程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是管用的,能够产生预期的积极效果,发挥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生产力功能。所谓可行性,即工程技术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是可以实施的,具有实际改造自然,实现既定目标,达到预期效果的现实可能性。实践表明,人类大规模改造世界的客观需要导致并推动了工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正是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对工程技术既提出了实用性的客观要求,也提供了可行性的客观条件;人类认识世界的客观需要导致并推动了科学认识的诞生和发展。

2.创造价值的功效性和经济性。功效性、经济性是工程技术的显著特点。所谓功效性,即工程技术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是有效的,它的发明和应用能够实现预期的功能,为人们带来利益。与科学研究不同,有些工程技术似乎缺少学术价值,但它能够带来技术活动的实用性、功效性和简便性,因而被广泛使用并得到推广和普及。正因为如此,对技术的评价,并不是以学术价值为标准,而是以其是否“有效”为标准。这是由技术的功效性特点所决定的。工程技术还具有经济性特点,即任何工程技术的发明和应用都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标,以消费最少的成本为原则,尽可能有效地和合理地利用材料、能源和人力,使其产出与投入比达到最大值。追求最大经济效益、节约成本消费是工程技术活动的重要经济原则。例如,设计一台电脑,进行多功能设计可以使技术装置使用方便、节省空间、美观大方,但也会导致零部件增加、成本增大、可靠性下降、维修复杂、困难等。如何使其既能充分发挥功能,又能使其成本降低,这就是工程技术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之一。可以说,功能发挥与成本降低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进而言之,整体地看,功效性与经济性本身也是一对矛盾,如何正确处理和解决这一对矛盾,既是工程技术的中心任务,也是它的显著特点之所在。

3.自成体系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科学研究往往是在人为纯化的条件下进行的,绝对理想化的模型是其研究对象。而工程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庞大的人工自然物,它必须把原来在科学研究中被舍弃的因素和关系一一恢复起来,加以综合考虑。例如,力学在研究钢铁结构时,可以完全撇开大气的化学腐蚀和微电腐蚀,而在工程技术上却必须考虑这些因素。自然科学在探求必然联系的时候,可以撇开偶然因素,而工程技术的设计、制造、研制则必须综合地考虑偶然因素,防患于未然。同时,任何一项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不仅要综合地应用多门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多门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要系统地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做到统筹兼顾。例如,建造一项水利工程,不仅包括蓄水防洪、农田水利、发电航运、生态环境等改造自然的问题,而且还要考虑居民搬迁、文物保护、国防安全、投资规模等经济社会问题。所以,工程技术不仅要遵循自然科学,而且要符合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环境科学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特征。

4.历时发展的先进性与时效性。工程技术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历时发展并不断进步的。工程技术活动更多地需要考虑时间因素,牢牢把握其先进性和时效性。一方面,与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相比较,工程技术研究不仅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而且有严格的时间控制和确定的费用投入,要求在确定的时限之内取得成功,生产出符合要求的工程产品,实现技术原理的物质化、产业化和商品化,直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工程技术的研究本身还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充分考虑到技术产品更新换代的规律。当我们研制一项新产品时,如果只考虑当前而不注意长远,有可能会使一种新产品试制成功时就已经落后;如果过多地考虑长远而不注意当前,把技术指标提得过高,迟迟不能研制出生产和生活普遍急需的物质产品,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实际发展。工程技术发展的历史表明,任何一种产品从开始出现社会需要到研制、生产、使用,直到该产品淘汰又出现新产品往往有一个更新换代的发展规律,表现出一个“产品生命循环”的周期。经验表明,各种不同的工程产品其产品生命循环的周期往往是不同的,但都表现出不断缩小的发展趋势。

On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JU Nai-qi,WANG Heng-huan,TIAN Hua-li,OU Shi-jin

(Department of Humantites and Social Sciences,Science College of 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第2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范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湖南工程学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湘潭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119X

国内刊号:43-1356/N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创刊于1991年,由湖南工程学院主办。它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人才,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办刊宗旨。

第3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范文

一、开设大学物理非物理专业

目前,全国各高校下设专业中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农学、教育技术、生物、光电信息工程、环境工程、应用化工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通讯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材料物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几十个专业开设有大学物理课程。这些专业涉及到的领域有生物、化学与化工、医学、计算机科学、通讯、电子等,由此可见物理学是非物理学专业应掌握的一门重要是基础课。

二、物理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力、热、声、光、电等形形物理现象的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规律作出了深刻的揭示,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思想方法体系,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到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以数学为工具,以物理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基础,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如:量子力学成功的揭示了化学键的本质,推动了化学学科的发展。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统计,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在诺贝尔化学奖、生物及医学奖、甚至经济学的获奖者中,有一半人具有物理学的背景。但却未发现非物理学专业出生的科学家问鼎物理学奖的事例。由此可见,物理学在整个自然科学中起指导作用,各自然科学尽管研究对象不同,但复杂的运动总是以简单运动形式为基础,致使物理学的研究成果被运用与研究复杂运动的学科中去,推动其它自然科学的发展。

三、大学物理在非物理专业学生知识体系建构中的作用

(一)为专业知识体系建构奠定知识基础

普通物理学课程内容包含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相对论和量子物理五部分,它们互相渗透,紧密联系,组成了普通物理学课程的整体。这些知识为非物理类理工科各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储备,为其他课程开设和讲解铺平道路。若没有这些基础知识,非物理专业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学生会对很多知识感到突兀、不解,与此同时,专业课教师为让学生理解,必然要补充相应知识,给专业课程教学带来负担。例如:学生若没有学过电磁学,通讯类专业学生在学习通讯原理、信号传输方式、就很难理解。由此看出,理工科专业学生要学习专业知识、形成专业知识体系,离不开大学物理知识铺垫。如果说专业知识体系是一座塔,各专业课程是砖,那么大学物理就是这座塔的基石。

(二)为专业知识体系建构奠定研究思想与方法基础

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包括:守恒的思想、等效的思想、化归的思想、放大的思想、比较的思想、近似的思想、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思想、类比的思想等。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是物理学思想的体现,具体有:控制变量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的方法、等效法、图像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整体与隔离法、分析与综合法、图像法、比值法、假设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这些研究思想和方法在理工科领域中有共通之处,如物理学中守恒的思想在化学领域中表现为:质量守恒、物质的量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物理学中力及力矩的平衡、理想气体中的P、V、T变化的平衡问题,在化学上表现为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平衡。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由于有大学物理的研究思想与方法为基础,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就会更加容易理解、接受。从而促进专业知识体系的建构。

(三)培养适合大学学习的学习方法

大学物理是非物理类理工科各专业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这个时期学生接触到的专业课程大多数只有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方法还停留在高中阶段,不适应大学学习。因此在这一阶段开设大学物理课程一方面与中学物理有一定衔接过渡,能帮助学生从熟悉知识过渡,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一种适合大学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高等数学的作用,为高等数学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第4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范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主管单位:交通部

主办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重庆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4-0696

国内刊号:50-1190/U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第5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范文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SocialScienceCitationIndex(2001年)收录社会科学领域内1,700余种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刊物。

二、SCI简介

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简称ISI)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SCI创刊于1961年。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1997-2001年)收录全球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内5,800余种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刊物。

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CompactDiscEdition,简称SCICDE),SCI-E(SCI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

三、SCI、SSCI交叉关系

SSCI对其收录期刊范围的说明中明确告知该数据库中有一部分内容与SCI重复,这是因为学科之间本身有交叉,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的研究在文献中的自然反映。

另外,SSCI从34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通过计算机检索文章主题和引文后,生成一个与社会科学有关的文献目录,此目录再经ISI编委会审核,选择与社会科学密切相关的文献加入SSCI。因此SSCI也收录了相当数量的自然科学文献,二者的交叉关系更为密切。

四、哪些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

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期刊,指的是林被甸、张其苏主编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或中国科技信息所每年出版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指定的核心期刊。

五、ASPT来源刊、CJFD收录期刊意指?

第6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范文

上午好!

经过精心准备,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示范中心,今天挂牌成立了。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谨代表**理工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对前来参加“中心”揭牌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市政府支持关心下,校董会和各位专家鼎力相助,**理工大学在高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向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前进中,一年一大步,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年,学校51年的办学历史以“**理工大学”的名字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年,学校获得博士授权单位和博士授权学科,进入了高等教育最高培养层次大学的行列。**年,学校在沂蒙山革命老区创建了**理工大学费县校区,为教育公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时年,学校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的百年理工新校园破土奠基。**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年,学校“工业流体节能与污染控制”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现了学校国字号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历史性突破。

籍此,报告大家一个喜讯,在7月15日国家博士后流动站专家评审中,我校现有的两个博士学科榜上有名,分别正选和推荐通过了土木工程和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在此,我们特别向**院士、我校泰山学者牛狄涛和丁玉成教授给以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学校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上,注重科学发展和内涵建设,始终把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构筑“有山有峰”的学术队伍,大力建设关键科研平台,精心凝炼学科方向。**年4月22日,在学校隆重召开科技大会上,明确提出了构建“国家级节能环保冶金装备工程技术平台”和“**建筑科技中关村”两大学科建设目标。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仪器装备达到国际水平,学校不遗余力地加大投入力度。近3年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投入达到1.2亿元,拿出专款对政府下达的科研项目给予1:1配套。

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973、863、“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纵向课题300多项。有涉及长江三峡、南水北调、高原列车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也有**跨海大桥和胶州湾海底隧道、青钢节能减排、**城市公共安全等**“半岛城市群”、“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研究项目。20**年“**市能源与环境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这是市政府在高校建立的唯一一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该中心已建设成“教育部工业流体节能与污染控制实验室”,承担了国家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和**市重大专项,济钢、莱钢和青钢重大科技攻关等。

籍此,再向大家报告一个喜讯,在前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答辩中,该中心申报的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通过专家评审。也是今年我省省属高校在国家基金委工程材料学部唯一一个获得重点项目的单位。在此,我们特别向**主席和宝钢规划发展部同志们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是制造大省,**是制造大省的龙头城市。昂扬起制造的龙头,成为腾云驾雾的制造强龙之省,是我们的梦寐以求。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示范中心的成立,是继“**市能源与环境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之后,是我校为**市高端产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通过这个平台,向**乃至**半岛地区推广数字化制造、快速成型、精密模具、大型复杂零件反求与再设计技术等相关先进制造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在为半岛地区制造业提供以产品创新设计、产品快速开发的技术创新平台,增强半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半岛制造业对市场的快速应变及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等,培养先进快速制造方面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我们有信心,在各级政府、校董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院士和泰山学者丁玉成教授的率领下,以“中心”为平台,充分发挥**理工大学在机械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等方面的学科、科研与人才优势,围绕机械学科的发展及**半岛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需求,密切与企业合作,深入开展快速成形技术与装备、快速模具制造技术与装备、复杂零件快速铸造技术、工业设计、大型复杂零件反求与再设计技术、人工关节及医疗康复工程、数字化制造领域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把我校产学研推向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第7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范文

中国两院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

1、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11月,它是中国最高的科学技术学术机构,和国家自然科学和高技术综合研究开发中心。中国科学院科学部成立于1955年,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组成,包括数学物理部、化学部、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地球科学部和信息部等部门。

2、中国工程院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工程技术领域最高荣誉和咨询机构。由院士组成的性别学术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对国家重大工程科技问题进行战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致力于推动工程科技发展。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范文

系统法学是将系统科学与法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法学思想、法学流派和法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法或法律就是系统,任何法的现象都是具有系统意义的现象,可以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加以解释和说明。有观点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法学与系统科学“合流”已经面临急需解决的技术性问题,既不仅要在法学研究中运用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原则、概念和方法”,而且要利用系统技术学、应用学和科技成果来定量表述法律现象,构造法学研究、法制建设的新图景。法学研究引进系统科学的技术性难题,反映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统一合流的普遍性问题,这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存在着某些由来已久的“鸿沟”。这种鸿沟主要表现在:第一,两者研究对象的差别,自然科学以某种相对稳定的自然现象或较为简单的机能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而社会科学则主要以人和人类社会这一复杂的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第二,两者理论体系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两者的理论在可预言方面、可重复方面和清晰性方面的差别。

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区别对待,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存在上述观点所说的“鸿沟”。由于系统科学主要来源于自然科学,而法学又属于社会科学,上述观点无疑隐含着认为系统科学和法学也存在“鸿沟”的观点。这个隐含着的观点无疑构成将系统法学引进到法学领域中的一个重大障碍。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如何认识系统科学与法学的关系的问题,或者说如何加深对系统科学方法的认识的问题。

提出量子论的普朗克(M.Planck)认为,“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存在着由物理学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的链条,这是一个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 “系统”、“信息”、“概念”与一切哲学范畴一样具有最广泛、最深刻、最高度的概括性,它们不只是概括物质世界或思维中某一领域或某一比较狭窄的方面,而是概括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一切现象和一切过程所共有的东西,解释这些现象和过程的一般规律。“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中心的系统科学,用整体论的、严谨精细的综合分析方法,将填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鸿沟,冲破因专业划分过细而形成的学科间的屏障。”根据这个论断,我们可以认为,那种认为法学研究中,必须在社会科学方法与自然科学方法作出明确的区分,必须在法学与其他社会科学方法之间化出一条界限的观点是片面的和不成立的。在这里我们可以说,系统科学与法学不是同一层次的知识体系,法学的研究对象包含于系统科学的研究对象之中。因此,那种认为由于系统科学与法学存在研究对象的差别而构成系统法学研究的一个技术性难题的观点,实质上是对系统科学方法以及系统科学与法学的关系的一种错误理解。

但是,我们还必须承认,相比于系统科学,目前的各种法学理论在理论的可预言方面、可重复性方面和清晰性方面是有距离的,有“鸿沟”的。在某种意义上,系统法学正是为了使传统的法学理论在这几方面有所改观而兴起的。如何使系统法学具有某种程度的可预言性、可重复性和清晰性,确实存在一定的技术性难题。如何解决这些技术性难题,我们可以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移植到法学研究中得到初步的启示。经济学和社会学与法学一样同属于社会科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在相当程度上和范围内与法学的研究对象是重合的、相同的,而且经济学和社会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与法学中的一些概念和术语在直观的形式上和实质的内容上具有很强的“亲和性”,这使得经济学和社会学相对容易地移植到法学研究中,并建立相应的法学理论。系统法学研究中,也应当参考这种思路。解决这些技术性问题的过程,也就是一种系统法学理论确立和完善的过程。

二、知识结构与研究方向

一个法学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决定着其对系统科学的理解和认识。而其对系统科学有怎样的认识和理解,又决定着其如何将系统科学移植到法学,决定着其怎样研究系统法学。系统科学,首先是我国系统科学界的科学研究成果,对于系统科学的具体内容和理论框架,我国系统科学界也有不同的认识。系统科学中包含了很多复杂的数学原理和公式,法学学者是很难到达充分了解和精通的程度的。也许有个别法学学者有这样的能力,但是如果对系统法学不感兴趣,对系统法学研究也没有任何意义。作为法学研究,法学学者也不必对这些数学知识要到达充分了解和精通的程度。只要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只要对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原则、概念和方法”有正确的和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就可以进行富有成果的系统法学研究。至于什么属于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原则、概念和方法”,目前的系统科学学科本身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作为法学研究者,在进行系统法学研究中,我们既应当尊重目前系统科学研究成果中的“共识”,也很有必要从系统科学研究成果中“各取所需”,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形成我们自己的对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原则、概念和方法”的理解与认识。任何学科移植性的研究都不可能是简单的生搬硬套,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

每一个法学研究者都是在一定的知识结构背景下产生一些法学理论观点的,这些观点是先于他们的完整的法学理论而在头脑中就形成了的。这些观点可能是研究者们思辨的火花,也可能是受他人理论或观点的激发而形成的灵感。这些观点一旦确定,思维过程以及理论创新就必然受到相应的影响和指引,或者说受到相应的束缚和制约。在那一层次、那一角度形成这些观点,就在相应的层次上、角度上展开思维。比如,将法的现象视为阶级现象,就自然而然形成阶级分析法学。系统法学也同样对法形成了一个基本观点或定义,既法或法律是系统。系统是个抽象的概念,同时也是容易理解的和接受的概念。因此,这种定义或这种思想,对法学研究的制约最小,为法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如果我们在法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两方面到达相当精通的程度,我们的系统法学就可以在“法哲学”方向、“实证法学”方向和“社会法学”方向取得均衡的丰富的发展,使得系统法学成为一个内容极其丰富的理论体系,我们对系统科学方法的运用,我们的思维过程以及理论创新就会呈现出一种相当美妙的景象,可上,可下,可“软”,可“硬”,可大、可中、可小,可定性描述,可定量描述,可局部描述,可整体描述。目前,在系统法学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在我国法学界整体上知识结构有所缺憾的时候,我国法学界系统法学的研究应当侧重于作为系统法学基础的“法哲学”研究方向和“实证法学”研究方向,在我看来,也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原则、概念和方法进行系统法学研究。

已有的非属于系统法学倡导者的学者的具有系统法学意义的研究成果,应当属于系统法学的“法哲学”研究方向和“实证法学”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成果,相比一些倡导系统法学的学者的“定量分析”、“系统工程方法的应用”等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显然要具有更高的法学理论层次和法律实践应用价值。这说明,系统法学研究,必须首先重视某种“法哲学”和“实证法学”方向的研究。系统法学长期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理论地位和价值,没有受到我国法学界的相当重视,我认为,那些倡导系统法学的研究者没有在“法哲学”和“实证法学”研究方向上深入下去并取得一定成果,而是过多地侧重“法制建设”、“定量分析”和“系统工程方法的应用”这类问题,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系统法学倡导者们所进行的很多系统法学研究,由于大量充斥“法制建设”、“定量分析”和“系统工程方法的应用”等内容,并运用一些数学模型来表述这些内容,这构成了我国整个法学界了解和认识系统法学的技术性障碍,实际上也降低了系统法学的理论层次,削弱了系统法学应当呈现的抽象性、概括性和思辨性,容易使我国法学界对系统法学误解为只能研究一些细致末节的法的现象,甚至只是故弄玄虚。我认为,在系统法学研究中,运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和基本概念解释和说明法的现象,与应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或预测立法、司法、执法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是应当区分考虑的。

三、谁会进行系统法学研究

作为一种事实情况,一个受过法学高等教育的人,没有极特殊的情况,是不会继续另一种自然科学方面的高等教育的,也不会去从事一种专业技术工作。目前我国法学界的中坚力量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接受了法学高等教育,而后又直接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的一批中青年学者。其中很少有人具有相当的自然科学的知识,不少人还不能说对哲学以及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有相当程度的理解。我国确实有一些人受过自然科学方面的高等教育后来又接受了法学高等教育,或者从事了法律职业,这些人从事系统法学研究时非常适宜的。不过这一少部分人很少会有进行系统法学研究的动力,这又与我国学术研究的评价和激励体制有关。系统法学研究是一件很辛苦的创造性工作,是一件相当耗费精力、时间和金钱的事情,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即使同时具备良好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法学知识结构,也不一定在这一过程中做到实质性突破。”如果按照传统的法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对传统的阶级分析法学进行改造和完善,对西方法学流派进行探讨,甚至是基本没有思想的抄袭,都能获得一定的学术名声、职称和经济利益,那么一部分有潜力的研究者当然就会认为,没有必要去辛苦地冒险地研究起初看起来注定是有些陌生和粗糙的系统法学。系统法学兴起时,我国的法学理论和法学方法都很“贫困”,科学和科学技术受到国家的鼓励和支持,强调按照科学和客观规律办事,那段时期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都面临很多具体问题,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在这些背景下,系统法学研究主要体现在“法治/法制系统工程”方面,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在今天,系统法学研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我们不得不说与我国法学界的总体上的知识结构和法学研究的评价体制有相当关系。

一个受过自然科学领域高等教育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适当的观察与分析,就会发现法学研究本身、法律推理、人类设计的法律制度、法的实际运行、法律制度的演变等许多法的现象都体现了系统科学的原理,这些法的现象都可以进行系统科学的解释。他会认为一些法的现象可以成为系统科学的很好的素材和例证。逻辑上如此,事实上也是如此,几十年来,很多杰出的科学家从数学、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方面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系统科学,他们的很多关于系统科学的研究成果都论及了法和法律,只不过他们基本上是点到而止,一代而过,没有展开论述。当然,系统科学的合理性与正确性也无需法学的参与和贡献。法学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对所有学科的学者都开放,绝不仅仅是受过法学高等教育的人们的领地,其他学科的学者对法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重要的贡献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是常有的。如果我国法学界长期忽视和漠视系统法学,那么有一天,自然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搞出了一个系统法学研究成果,也是很正常的。

作者email:lijingju@public.tpt.tj.cn

参考文献

《系统科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许国志主编,2000年9月第1版。

《系统科学论著选(2)》,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法治系统科学研究会编。

第9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范文

我国的专业技术评价制度(职称制度)始于计划经济时期,经历了任命制、评定制、职务聘任制三个阶段,实现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由技术职称评定制度,改革为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第二次是由评聘合一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过渡为专业技术资格社会化、专业技术职务社会化的平行运行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及各行各业改革的深化,人事管理逐步由过去的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而作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重要基础的职称评审工作,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上按着一套方法、标准等在实施。综合来看,我国专业技术评价条件体系一直在进行改进,也对我国主业技术队伍建设和科技进步发挥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但已与现代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不相适应。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相比较而言,专业技术人才在自我发展、公平公正,尊重与参与等方面的需求,更加强烈,而且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条件体系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针对新形势新要求,现有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条件体系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对科研成果的要求更多的是讲“量”,而对“质”重视不够;不同系统使用同一个量化标准可比性不强;不少量化标准难以细化,不易操作;教学工作的量化标准不好把握等等。随着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条件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2我国部分省份构建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体系的探索

作为我国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职称评价法律依据,中央职称改革办公室于1986年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建立科研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造就一批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立规范工作制度,促进科研院所职称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现有的评价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对自然科学系列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要求,也无法对自然科学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做出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了进一步规范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工作,更好地发挥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体系的导向作用,我国各省基于自身的省情及国家的相关规定,对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体系,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自然科学研究员资格条件(试行)》、《江苏省自然科学副研究员资格条件(试行)》、《江苏省自然科学助理研究员资格条件(试行)》,对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业绩与成果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评价的标准主要为科技奖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效益、技术成果、学术水平等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强调研究的内容要有创新性,二是承担项目要求高,三是将发明专利等指标作为评价条件之一,四是关注科研开发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五是不采取分类评价。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自然科研系列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主要从基本条件、申报条件和业绩条件三个方面入手。主要内容与特点是:一是采取分类评价。将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分为从事科研及科研管理工作,从事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从事科技情报、信息查新、文献咨询及软科学研究三类人群。二是不把论文作为必备条件。三是突出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经济收益。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系列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主要从申报条件、评审条件两个方面入手。主要内容与特点为:一是把论文论著作为必备条件,二是不采取分类评价,三是突出国家级科技奖励的重要地位,四是突出科研成果的应用开发价值,以及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3构建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体系的建议

目前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工作,主要依据《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管理工作的意见》、《浙江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实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评价标准与条件已不能满足自然科学研究专业技术人员自我评价诉求,条件的设置可操作性弱,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导向性不强,在专家评审时不利于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对自然科学科研人员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对完善职称评价体系的意见。针对现有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体系存在的问题,以构建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分类人才评价机制为目标,根据调研结果,借鉴国内职称评定的实践,结合职称评定的发展趋势,提出如下建议:第一,科学确定评价思路。专业资格评价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工作水平、能力、业绩、职业道德、接受继续教育的程度等。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相应的评价条件体系要坚持重业绩、重能力、重贡献的导向,强调以人为本,重视潜力的发展。通过分类评价的方式,不唯论文、不唯奖项,突出产学研所获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综合考虑奖项、论文、专利等成果的同时,兼顾过程性指标,对科研活动进行全方位考量。第二,进行分类评价。分类评价,有利于明确不同类别人员的评价条件和重点,更好地发挥评价条件体系的导向作用。

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评价对象,为省内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社会组织中,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工作的在职在岗人员,应根据其研究内容不同,将专业技术工作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咨询与科技推广、专利服务四大类,明确各个类别的评价条件和要求。第三,内容涵盖要全面。目前,浙江省已出台的文件多以高级职称评价为主,无法对各市和省级主要部门,开展中级职称评审起到较强的指导作用。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应该涵盖中高级职称的评审,评价对象为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的助理研究员(中级)、副研究员(副高级)、研究员(正高级)。第四,要重视基本条件。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应对申报各级职称的基本条件,作出具体规定,包括思想道德条件、学历资历条件、破格申报条件、外语要求、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年度考核等级要求、继续教育要求等。如思想道德条件,要强调职业道德及学术道德,继续教育,要依据省里实施的细则进行规范管理。第五,评价条件要以认可度作为依据。笔者向主要省属、市属科研院所中的中级、副高级、正高级从事农业、林业、医学、药学、科技管理、化工、生物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设定为100分,其它打分项目以此为标准进行赋值。要求填写人根据所从事的专业工作领域,认真、负责、客观地对表格内各项目进行打分,由此,分析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的客观评价与认可度。通过求平均、看频率,确定科技成果及其不同排名的影响力,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成为确定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中,具体评价条件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