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

第1篇: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服务模式;效果研究

信息化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发展趋势[1],应当根据社区居民的现实需求,实现信息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广泛应用,解决社区居民的实际问题。

1信息化在社区卫生服务应用现状

1.1社会卫生服务信息化优势。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是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开展的服务模式[2],它可以有效的应用对社区居民治疗慢性病,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增加,综合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的现实。首先,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医疗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使用信息化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卫生服务的效率,而且可以降低卫生服务的成本,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现实需求。其次,在我国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下,推广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可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经济效益,并且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的广泛收集,有助于完善我国基层卫生医疗体系建设的现实需求。第三,社区卫生服务的信息化是有效落实深化卫生体系改革意见的重要措施,可以在网络信息实现家庭医疗信息的全面收集,并且为实现针对性的医疗服务打下基础,同时有助于制定完善的医疗服务方案,实现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全面优化配给,解决社会卫生服务的实际问题。1.2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现状。目前我国优质社区已经尝试建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建立起基本的社区卫生信息服务平台,但是社区信息化卫生服务的差异性较明显,还有待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3]。1.3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的问题。虽然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是主流发展趋势,但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条件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体系的建设。首先,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设施建设不足。其次,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收集的资源没能实现共享,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没能有效提高信息的精准性与质量,收集信息的水平较低,没能实现数据信息分类管理,没能有效的根据数据信息进行社区居民的针对性管理,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信息与大信息没能有效对接。

2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任务

2.1完善社区卫生电子档案。深化开展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工作,发挥出现有的信息系统在服务社区居民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电子信息档案的建设,注重全面有效的收集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信息,从而根据社区居民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判断,切实解决社区居民在卫生医疗方面的问题。首先,开发综合且适宜在社区推广的社区卫生服务医疗系统,并且加强基层社区医院的卫生数据库建设,通过有效的软件系统实现对社区居民卫生医疗信息的全面监控。其次,实现电子医疗档案的数据共享,在全面有效收集社区居民医疗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基础数据信息的全面完善和修订工作,注重加强相关信息的传递,发挥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居民就医的辅助作用。第三,打破医疗信息的壁垒,注重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信息机制的全覆盖,从而实现对社区居民及社区重病患者的全面跟踪管理,从而有效的配置社区卫生医疗资源,解决社区医疗中的实际问题。2.2建立起双向转诊制度。实现社区医疗卫生信息的数字化,通过互联网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可以助推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从而有效科学的配给现有的医疗资源。首先,实现基本医疗数据信息的电子传输,注重社区与医院间信息的共享,并且建立起患者预警机制,根据患者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医疗监控工作。其次,开展双向转诊制度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工作,注重根据病患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转诊,从而既解决大医院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又消除医疗卫生制度不合理的现实情况。第三,根据病人的个性化需求,有效的提供智能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快捷化特征,从而满足社区居民的现实需要。

3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实现信息化建设综合化。为了全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效的平衡各个社区间的信息化资源,在逐步实现信息化卫生服务全面进社区的基础上,有效的开展特色社区卫生信息化服务。首先,实现现而信息化社区卫生服务,注重满足基本的社区卫生信息服务需求,引导居民广泛的配合社区信息化的服务方式。其次,加强特色诊疗需求的信息化服务工作,注重开展应争、慢性病、数据监测等不同类型的信息化的服务模式[4]。第三,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工作,注重对社区居民进行网络问诊引导,注重开辟互动的网络空间渠道,全面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指导宣传。3.2完善基础性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了提高社区卫生信息化服务水平,必须完善基础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首先,全面强化软硬件的建设工作,注重开辟网络信息渠道,同时发展智能手机平台的信息化卫生服务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服务效益。其次,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把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写进政府工作纲要,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软硬件水平。第三,加强现有信息化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注重提高卫生服务人员的能力水平,实现卫生专业与信息技术人才的全覆盖目标。第四,实现标准化的数据信息采集,加强基础数据信息的标准采集和规范建设工作,做到及时的反馈数据信息,切实提高信息服务的精准性。

4结论

信息化已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取得了广泛应用[5],当前应当针对用户的实际需求,不断开发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功能,解决卫生服务信息化中的实际问题,由专业人员进行信息化的服务与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士军.潍坊市社区诊疗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软件工程系,2010.

[2]沈伟珍,武桂英,方志伟,等.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对工作效果的影响[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11):817-819.

[3]陆莉英,陈佳玥,张雪芹.颛桥社区托幼机构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医药,2012,33(4):50-51.

[4]李陈晨,王芳,袁莎莎,等.信息化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中的利用与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12):50-55.

第2篇: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一、积极调整并科学布局医疗资源

(一)合理调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将医疗机构的规划和建设纳入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实际服务人口和扩充医疗资源的任务要求,重新调整本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新增医疗资源重点向医疗资源薄弱的新城区和人口流动比较集中的街道、人口规模在10万以上的街道倾斜,鼓励我市三级优质医疗机构到我区设点建设社区医院或门诊部,方便群众就近就医。要根据调整后的医疗机构规划布局、建设规模、用地面积等,规划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用地,并核定用地位置和界线。城区开发、旧城区成片改造应同时规划和建设医疗卫生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进行项目规划审批要征求卫生行政部门意见。(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卫生局、区建设局)

(二)改善我区医疗资源匮乏现状。加大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投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升级改造建设,对服务人口较多,业务量较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规范要求,保证用房面积,提升服务能力,满足区域需求。认真落实省《关于进一步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细则》精神,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准入范围,在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时,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走差异化发展路子,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医疗机构功能互补、有序竞争的发展格局。落实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卫生局、区建设局,各街道办事处)

二、加强医疗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

(三)加强人才引进。制定区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细则,落实卫生人才引进和培育各项优惠措施,加强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解决我区卫生人才队伍断层、高层次人才匮乏问题,推动我区卫生事业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卫生局)

(四)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岗位竞争机制,促进卫生人才队伍不断成长壮大。设立卫生人才培训基金,支持优秀青年骨干参加国内外学术培训、进修,提高我区医疗卫生整体水平。(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卫生局,各街道办事处)

三、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五)做好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控制管理组织,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质量管理和医疗核心制度,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保证服务质量和安全。深化全科团队建设,完善全科团队服务规范,强化责任医师制度,主动提供上门服务,承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方便群众就医。发挥好基层卫生网络作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各街道办事处)

(六)严格监管医疗机构。要监督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保持整体医疗服务功能,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按照标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四、全面落实各项惠民便民措施

(七)扩增资源总量。积极主动服务辖区内市级医院建设项目,帮助解决困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各项目快速推进。深入落实《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相关要求,积极协调启动五缘国际医疗园区和中医院第二期项目建设,推动医院第二期早日投入使用,完成区公共卫生大楼建设并投入使用。(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建设局、区卫生局、区投资促进局、区行政执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第3篇: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卫生部网讯:日前,卫生部部长陈竺同志赴上海市调研卫生信息化工作,先后听取了上海市卫生局、闵行区卫生局关于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有关情况的汇报,并实地考察了闵行区古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部科教司副司长孟群同志(现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与上海市卫生局、闵行区政府等有关领导陪同调研。

陈竺同志在调研后的讲话中,强调了卫生信息化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并充分肯定上海市推进卫生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他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五项任务,总的目标是要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我国人口众多,要用较低投入达到较高产出,一方面需要保证质量,提高效率,加强管理;另一方面要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医学发展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卫生信息化在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市是国家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上海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闵行区作为上海市卫生信息化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从某种意义上说引领着国家医改的方向,体现的是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一种新理念,给群众的健康效益带来了实惠,极大地调动了卫生系统的积极性,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和健康质量,作为医改和卫生系统工作的基本平台,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像这样通过政府搭建平台,用信息化的手段,对每一位居民实现健康管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武汉协和医院三条通道与地铁对接 属全国第一例

长江日报消息(记者杨捷 通讯员马君瑞 刘西平):昨日,轨道2号线中山公园地铁站挖到了“底”。地铁站建成后,协和医院与地铁“对接”将有三条通道:一条消防走廊,两条人行通道。看病人群从地铁口出来,乘电梯可以抵达门诊楼各个楼层。

据悉,医院主动与地铁“对接”,武汉协和医院是全国第一例。而轨道出入口在一家单位留下3个,也属全国少有。

医院相关负责人昨日告诉记者“协和和同济正在冲刺中部医疗中心目标,我们将面对来自更大区域的病人。武汉地铁近期连通三镇,远期与城市圈和中部地区城市铁路线‘对接’。我们的目标与地铁建设一致――更加方便人们的出行和就医。”

地铁集团介绍,轨道2号线是武汉轨道线网中的“核心线”,只有它与其他11条线“对接”,有14座换乘站。预计,开通初、近、远期日客流将达到50.8万人次、70.8万人次和139.9万人次。

随着1号线全线今年7月贯通、2号线2012年建成,轨道开通带来的快捷和巨大客流,正在改变我市轨道沿线商家和单位最初“不理不合作”态度。引地铁“入户”成为共赢和有远见的选择。

市长阮成发曾提出要求:“地铁出入口要尽量与周边商业和公共建筑对接”。国广要求将中山公园站出入口接进商场,延长的出入口通道由商场自己掏钱建设。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紧挨”2号线金色雅园站,车站有两个出入口需要向移动“借地”建设。抓住这一机会,移动公司主动将出入口上方原本要建的两处办公房与地铁“捆绑”,推进了移动办公房的规划审批。地铁站建成后,出入口就在新办公房一楼。据移动公司透露,一楼大厅未来将是手机销售体验大厅。

3.前8个月我国医疗卫生支出2160多亿元

健康报讯(记者孔令敏):日前,财政部《2010年8月份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全国财政1月~8月累计支出46035.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410.57亿元。其中,医疗卫生支出2160.97亿元,增长22.9%。数据显示,1月~8月,全国财政支出主要项目包括:教育支出6343.66亿元,增长17.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329.76亿元,增长27.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968.54亿元,增长1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027.02亿元,增长21.6%;交通运输支出2962.03亿元,增长47.9%;科学技术支出1813.46亿元,增长45.2%;住房保障支出1079.77亿元,增长18.9%。

4.合肥打造“十分钟”就医圈 优质医疗资源在扩张

合肥日报消息:大建设实施5年来,全市集中规划建设5所三甲医院,改扩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759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截至2009年底,合肥千人床位数已由2006年的3.0张快速提升到5.2张。合肥市民出门步行十分钟,就可到大医院或社区医院,“十分钟”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已然形成。

5.武汉城市圈医疗卫生一体化建设工作会召开

湖北日报消息(记者唐晓安、通讯员胡荣)日前,省卫生厅召开武汉1+8城市圈医疗卫生一体化建设工作会,对武汉城市圈卫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会议提出,武汉城市圈卫生联合体建设努力创建“四项新机制”:即建立医疗服务共享机制、人才与技术双向交流机制、疾病预防控制联动机制和血液集中检测管理机制,并将完善“四个一体化”:医疗急救一体化、妇幼保健一体化、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新农合医疗一体化。据悉,省卫生厅正在加快制订武汉城市圈卫生联合体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可望在年内取得实质性进。

6.湖北宣恩县人民医院住院楼主体工程验收合格

中国宣恩网讯(记者 张丽丽 通讯员 魏耀秀):9月3日,宣恩县人民医院住院楼扩建工程主体验收会议在县人民医院三楼会议室召开。

该建设项目总监理、中南设计院工程师、县质检站负责人、翔宇公司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以及县人民医院领导班子参加了验收。验收会前,参会人员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设计图纸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现场查验工程实体质量、查验工程资料、召开预备会,统一验收意见。

会上,验收组还听取了相关责任主体履行合同情况汇报。检查组认为,住院楼主体工程的模板、钢筋制作、钢筋安装、砖砌体砌筑、砼浇筑及砼结构工程符合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相关检测合格,资料齐全。会议同意住院楼主体工程验收合格。

7.湖北省人民医院为咸丰县中医院捐赠300张病床

中国咸丰网讯(记者孙东进):8月27日,湖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陶泽漳,代表省人民医院,向咸丰县中医院捐赠了300张床位,价值人民币100万元。

8.南昌:区政府建一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奖励250万元

江西文明网讯(王振戎 记者 梁爽) :记者今天从南昌市卫生局获悉,《南昌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建设方案》近日出台,自2010年起,南昌投入5565万元用三年时间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国有化。其中规定,区政府每解决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市财政奖励250万元,解决一座社区卫生服务站奖励37.5万元。

据悉,南昌这次出台的方案资金安排不包括国家项目地方配套经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资金以区级财政为主,市级财政实行以奖代补,专款专用。市财政奖励标准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筑面积不得少于10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筑面积不得少于150平方米。

暂时不能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的机构,南昌市区财政按照每平方米每月2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租补贴每月最高补助2万元,社区卫生服务站房租补助每月最高补助3000元,补助直到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为止。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建设采取建设、规划、房管、国土资源等部门联动。在老城区,以区政府为主,会同市建设、规划、房管、国土资源等部门,采取“腾、换、买”等方式加以解决;在新建小区,南昌市规划部门会同区政府督促建设、规划、房管、国土资源等部门,按照《关于加强新建商品住宅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业务用房。

第4篇: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智慧医疗以人为中心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人民幸福指数最直接的体现。医疗体系的方方面面无不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然而我们也正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对昂贵的医疗卫生体系的价值期望越来越高、全球范围内医疗质量以及患者安全问题、市民对医疗保健可选择性需求的不断增长、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用于改进医疗保健事业的新途径所带来的挑战等。

智慧医疗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智慧医疗是一个新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医疗领域的信息化。高效、高质量和可负担的智慧医疗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更可以有效地阻止医疗费用的攀升。

目前,全球有1亿多人每年的个人医疗支出处在贫困线以下,21世纪的医疗保障体系必须以病人为中心组织服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病人提供帮助,使病人有能力为自己负责。第一,向病人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第二,让病人参与医疗卫生服务的计划和管理;第三,建立信息服务体系,让病人能够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得到所需要的信息;第四,根据病人的就医经历,评价和运转医疗卫生服务;第五,帮助医生提高支持服务能力。要做到这些方面,智慧医疗在其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

智慧医疗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智慧的医疗体系可以建立协同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并有效地预测和预防疾病,同时,还能让每个人作出更明智的选择。智慧医疗是为转型的临床举措建立更有效的IT基础,通过自动追踪和记录患者、医疗设备和资产的状态,帮助医生定位患者,并确定医疗活动的优先级;通过优化对临床信息的管理而实现儿科研究中基因的潜在优势;能够通过单个可靠的视图访问患者全面的医疗历史记录;主动地推动组织内的技术、流程和人员整合。

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的主线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应用深度整合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城市,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重要表现。

智慧城市是人的智慧与信息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具有透彻感知、泛在互联、高效协同、精准管控、创新应用等主要特征。智慧城市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最终构建城市发展的智能环境。伴随着智慧城市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智慧医疗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渐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智慧医疗首先要解决区域卫生问题,把区域内的医院、卫生机构、卫生管理单位、社区医院、妇幼医院等与卫生相关的机构,它们的信息系统、数据、流程要整合起来。

智慧医疗在我国刚刚起步,上海电信和第五医院联手推出的远程诊断“智慧医疗”; 浙江富阳“智慧医疗”:通州首批健康“一卡通”发放,已经率先开启了“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的成果即是医疗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的满意度均得到提升,每个人将享受到一个协同、协调的医疗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目前,国内的CHAS临床与科研信息整合平台(简称CHAS)可以帮助医院内部以及医院集团各个分院之间实现复杂临床信息的整合,提高临床信息的再利用能力。 此解决方案的核心是标准化的临床信息模型和IBM医疗集成框架,能在医院的各个系统之间实现紧密的信息共享,最终将与医院外部的其他医疗机构实现信息共享。

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的建议

推动智慧医疗发展的机遇无处不在。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这一著名的学院医疗中心表示,8年来智慧医疗降低了3000万美元的资金和运营成本,使他们能够实现锐意进取的临床计划。位于宾夕凡尼亚州的这个领先的、完全集成的提供商通过先进的HER系统,利用其10年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一个全面的临床信息仓库,帮助医生提供最佳实践病人护理,并支持医疗研究;SES部署了一个地理区域集成的医疗系统,可以管理所有的医疗记录,使该地区的任意一家医疗中心都能够访问超过100万人的记录。该系统完全实施完成时,将有超过5000名医生能够可以同时使用。

而我国的医疗卫生信息化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比较落后,智慧医疗建设起步较晚。基于这一现状,现阶段我国的智慧医疗建设应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建设已有成果和资源。纵观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历程,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滞后,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在智慧医疗建设过程中应汲取教训,加强标准和规范领域的法制建设。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出台相关的法规和配套政策。建议成立智慧医疗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地负责总体规划、协调相关部门的职能、统筹建设资金的使用等,牵头制定《智医疗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建设规划、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计划。

确保信息安全。在智慧医疗建设的过程中,一是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二是要做到技术防范和制度防范并重。三是要重视数据安全,保证数据的原始性和完整性。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智慧医疗建设是医疗卫生领域全局性的规划和管理问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智慧医疗,但是智慧医疗只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方面,要想实现真正的智慧城市,需要实现城市信息一体化,共享城市的各个方面信息,整合城市内各种资源。

相关链接

智慧医疗缓解温州市民就医难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率先在国内推出“智慧医疗”手机门诊系统,温州公众实现了复诊病人“足不出户、在家看病”的就医新模式,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目前,温州“智慧医疗”由“智慧医疗・客户端医生版”、“智慧医疗・客户端大众版”、“智慧医疗・手机门诊热线”这三部分组成,能为医生看病、市民就医同时提供极大的方便。

现在,市民只需登录“智慧医疗”大众版,就能在手机上进行预约挂号、取报告单、智能分诊、医院导航等;符合一定条件的病人(具体条件见本文最下面),还能拨打手机门诊热线15988711580,在电话里就可以请医生开出化验单、特检单。

另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通过登录“智慧医疗”医生版,在手机上就能给病人开诊断单、化验特检、复诊挂号,非常智能和便捷。

第5篇: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2018年12月17日我有幸随医院团队到台湾进行为期14天的参观学习,我们参观了六所台湾各级医院,分别是私立医院代表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医学中心(三级甲等医院)台北荣民总医院和台中荣民总医院,佛教系统医院台中慈济医院,基督教医院彰滨秀传医院,以及台北荣民总医院托管社区医院关渡医院;与台湾的医护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另外来自台湾医疗系统的优秀专家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台湾医疗卫生体系、医疗资讯化作业、医疗品质管制、台湾健保制度、医院感染管制、人力资源作业管理、住院照护、绩效分配、医院文化、科研开展等;参与专题讲座30余学时,医院简报交流7次。通过学习交流,初步了解了台湾医院管理模式及发展现状,感受颇深。现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台湾医疗体系发展

台湾医疗资源非常充足,民众就医方便,政府对医疗的投入较大,民众就医负担较轻。台湾医疗环境的变迁经过了4个时期:1、公共卫生时期(1945-1970)-从光复至卫生署设立前;2、医疗体系发展期(1971-1984)-卫生署设立至医疗网计划实施前;3、医疗体系整合期(1985-1994)-医疗网计划实施至全民健康保险开办前;4、健康照护与财务整合期(1995至今)-全民健康保险开办后。医院按规模分有诊所,地区医院、区域医院、医学中心;按体制分有公立医院、财团法人医院、私立医院三类。目前台湾私立医院占70%,公立医院占30%,与20-30年前比例正好倒置。医院向大型集团化转型,较大的私人财团投资兴建医院,医院建筑较为高档,人性化的管理服务理念贯穿于医院的每一个角落,内涵建设体现的淋漓尽致。

台湾医疗实行全民健保制度,台湾居民参加健康保险率高达99%,全民健保费由被保险人、投保单位及政府共同承担。健保局以总额预算制度向医院结算参保人员医疗费用。由于总额预算制度和医院自主管理机制的作用,医院只有不断提升医疗效率及品质,降低成本,才能获得更大的效益;也促使医院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来吸引更多患者;另外在医疗过程中患者的负担不会由于缴费的多寡而采取不同的报销比例,所有人员均为一致的报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就医的公平。

台湾的分级诊疗和养老服务是今年来台湾地区重点推动的医疗方向,尤其是养老服务(长照),就我们参观的关渡医院为台北荣民总医院托管运营的基层卫生机构,其医疗技术和医院总体发展受荣民总医院管理,而关渡医院的长照服务和社区健康服务是其特色,长照病房为全自费病房(其中疾病的诊疗包括康复服务患者可享受门诊报销),病人络绎不绝,排队侯床患者多达数百余人。

二、台湾医院人性化服务

走进参访的几家医院,映入眼帘的是优美、整洁、舒适医院的环境。服务设施非常齐全,可以说是宾馆式的,不少医院还在医疗区经常举办书法展、画展等,人文色彩较浓。患者进入医院后,在餐饮、购物、通讯等方面都非常方便。购物的商店从吃到穿一应俱全,可以说患者到医院后不用家人送或外出购买日常东西,体现了在院如在家的感觉。而这些配套设施的设立一方面可以让工作的医务人员无后顾之忧,甚至医院引入外来资源开设旅游咨询、交通票务、银行等门面,医务人员外出旅游、进修、出国、购物等生活学习需要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有专人进行办理,医务人员可专注于医疗工作;另一方面通过这些配套资源可以让病患在就医等待过程中有事可做,大大降低了患者等待中的焦虑,也让病患就医住院过程更加便捷;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医院可以利用医疗资源带来的人流补充医院收入,在我们所参访的医院中,大部分医院医疗业务收支基本平衡、部分甚至略有亏损,而医院大部分收入来自于超市、停车、餐饮等非医疗收入,这样的操作可以纠正民众医院就是要赚钱的刻板印象,减少医患矛盾。

台湾各家医院都非常注重人性化服务,细节管理十分到位。在医院处处可见各种各样温馨提示、各种操作流程、各种便民措施,以方便病患,通过信息化建设患者就医秩序井然;病区设置配膳间,可由家属为患者准备饮食,病房卫生间里的洗脸盆旁、沐浴处、厕所内呼救铃随手可及。医护人员或医患之间的交流也都轻声细语,从不大声喧哗。请、拜托、不好意思、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几乎成了医护人员的口头禅。重视病人隐私和知情权,门诊诊室1人1诊并配以1名导诊护士,候诊区的电子屏幕一般不显示病员完整的姓名,显示就诊号和姓氏替代,以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医院有免费接送车,方便就医的患者、家属和医院工作人员。

另外志愿者是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各级医院内随处可以感受到社工人员尽心尽力为患者提供相关方面的服务。志愿者的充分利用一方面能够为缓解医院的人力资源紧张状态、降低医疗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志愿者的服务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细致的照顾,而更为重要的是医院志愿者能够更为广泛宣传医院的文化,在医院内形成感恩的文化氛围,极有利于构建仁爱、理解、合作、共治的和谐医患关系。

三、信息化为病人提供方便

电子资讯系统发达普及,拥有完整的资讯系统如病历管理、医嘱系统、护理系统、行政医疗系统、人事系统等;我们参观的荣民总医院拥有自己的设计团队,根据临床和系统运行需求进行合理的、有效的设计,同时在运用智能系统促进医务人员学习、减少医务人员人工错误等方面做到了极致(尤其在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上,医院上下一致认同,不良事件的产生并不是某个医务人员的责任心的事件,而一定有一个系统的漏洞造成,系统的漏洞一定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进行预防)。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行政办公、医疗活动和决策强有力的基础支撑系统。新一代HIS设计理念是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符合健保及评鉴需求,将医院资讯系统全面整合,设计统一化及人性化的操作界面,提高效率。如用药安全管制,病人有药物过敏,强制提醒医生不开此类药;检验危急值管制传呼通知医生;护理给药时提供药品图片等。通过医院自行研发的信息化系统可在其他地方进行推广,而在推广过程中可大大增加医院的非医疗收入。

四、医院管理

1、充分体现以临床为中心,以病人为核心

在14天的学习参观过程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健保工作者,其工作的出发点并不是未来盈利,而是所有的事情都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大到医疗设备的购置、诊疗方案的确定,小到一个流程的更改、一张标签的打印。

2、强调医院内人员培训

在我们参观的荣民总医院以及彰滨秀传纪念医院在人员培训上别出心裁。教育是未来,只有注重教育培训的投入才能把握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彰滨秀传纪念医院建立在人口非常稀少、发展空间非常局限的台中彰化,然而通过医疗技术培训每年有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医务人员来这里学习微创技术,通过培训世界各地的知名大咖参与授课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医院自身的技术水平。而荣民总医院在住院医生的培养上将各种操作的培养系统化、智能化,建立了一整套医院的培训出科考核体系和方法,通过系统和方法的建设也极大促进了医院技术培训的水平和实力,使来自世界各地的医务人员慕名前来参加培训,增加了医院的非医疗业务收入也提升了医院整体知名度。

3、重视品质管理

台湾医院管理人员队伍相对较多,所负责的职能较细致,各自按自己的分工,依据卫生署及医院的规定完成工作,其主要的优势在于他们在管理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自己医院运转过程中的偏差,经过月度、季度、年度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及时纠正,并不断完善,关键是均能把制度落实到位。医院有专门的品质管理部门负责全院的品质改进,改进的项目主要依据政策和评鉴要求、不良事件统计得到的数据。品质管制过程应用PDCA改进,熟练应用品质管理工具如:品管圈、根本原因分析、5S现场管理、团队资源管理等;品质改善过程落实、监测到位。

4、通过系统管控促进医疗管理

在医疗管理的培训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是人就都会犯错,如果想通过责任心/细心来避免医疗差错事件一定只是暂时的,错误一定还会再次发生。在台湾他们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系统的优化来促进医疗管理。如回弹式注射器的使用可极大避免职业暴露的产生、危急值发出后登陆系统的锁定可强制医务人员进行危急值处理、同品同规等相似药物通过形状、颜色的改变来规避错用风险……

5.应用需求理论进行医务人员管理

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上,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充分考虑了医务人员作为人的属性的一面。为了使员工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医院将员工的生活需求进行了全面的考虑,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如:在医院内部设立员工宿舍解决员工休息问题,设立幼儿园、小学、初中等解决员工子女上学问题,引进旅行社等各方面办事机构解决员工出行问题等等。

五、 学习启示和工作设想

1.台湾医院先进服务理念,细致人文关怀可以学习。如加强员工文化培训,强化医院的宗旨、理念、精神;进行全院礼仪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养;重视和推广志愿者活动。

2.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完善电子信息平台。建立管理类软件,注重各类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将各种管理系统整合,提高运用效率;通过信息化系统管控规避人员错误风险;通过信息化建设减轻临床医务人员工作负荷。

3.完善品质管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建议以点带面、以面促医院立体发展的设计进行品质管理,任何医院的发展都不可能使一蹴而就,但是要形成任何事情都需要做实、都需要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的方式,而不是“来一个整一个的杀鸡取卵”。

4.进一步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转运病人建立评估表及转送单,或利用信息平台可以看到病人病情严重程度,以利其他部门了解病人病情。

5.在医院内部任何事情、系统、方案都能够成为非医疗收入的来源,前提是需要做细做精,同时需要注重前期投入和人员培养。

6.转变医院运营模式,在医疗业务方面应以质量为核心,处处以病人为中心进行质量和业务管控,使医院所有医务人员形成任何事情从病人出发来考虑的思维模式;在医院内形成强大的人流,通过人流来带动相关配套消费,从而改变医院盈利模式。

7.规范医疗业务技术,形成以学科为基础的多科协作模式。

第6篇: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无纸化存储、一体化展现、智能化应用”是电子病历建设的目标,电子病历的发展趋势是更加人性化、更加标准化和区域一体化。

新医改明确提出:“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电子病历得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各级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成为医疗卫生信息化最热门的话题。卫生部先后颁布了《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和《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对电子病历内容进行了规范,相信对推动我国电子病历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福州总医院作为全军和全国的数字化试点示范单位,对电子病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2010年6月,在福州总医院召开的“全军数字化医院建设研讨会”上,福州总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得到与会领导和代表们的高度评价。本文试图对电子病历与电子病历系统进行系统阐述,希望能够推动我国电子病历与电子病历系统的健康发展。

基本概念

电子病历发展时间较短,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尽管不同的机构对电子病历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从电子病历应当包括的信息内容和电子病历系统应当具备的功能两个方面进行了描述。

目前我们通常所指的电子病历既包含了电子病历应包括的信息内容,又包括了电子病历系统应当具备的功能,由于基本概念、信息内容、系统功能都不够明确,影响了电子病历的发展,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明确。

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是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门诊、住院患者(或保健对象)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的、使用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的医疗服务工作记录,是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完整、详细的临床信息资源,它可在医疗卫生服务中作为主要的信息源,取代纸张病历。 这里定义的电子病历,主要指所要包含的信息内容,是静态的概念。

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EMRS)是基于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电子病历收集、储存、展现、检索和处理系统。这里定义的电子病历系统,主要指系统功能方面,是动态的概念。

电子病历系统强调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供超越纸张病历的服务功能。电子病历系统从三个方面展现了其主要功能:一是医疗信息的记录、存储和访问功能;二是利用医学知识库辅助医生进行临床决策的功能;三是为公共卫生和科研服务的信息再利用功能。

尽管从概念上可以严格区分电子病历与电子病历系统,但由于两者关系非常紧密,有时并不严格区分,而用电子病历来统称电子病历与电子病历系统。

功能定位

1.电子病历信息内容的功能定位有如下三个特色。

一是临床诊疗信息全要素记录。由于缺乏临床信息系统的支持,我国电子病历最早是从病程记录编辑器发展起来的,所以现在还有不少人把电子病程记录等同于电子病历,这是对电子病历认识的一个误区。真正的电子病历是集成和融合了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所有的临床诊疗信息,不仅完全可以取代纸张病历,其内容还远远超越纸质病历的内容,如动态的医学影像、药品耗材厂商和供应商、检查检验设备等更为翔实的信息。

二是仅限在医疗机构内部。电子病历就是单个医疗机构的患者临床诊疗信息的全要素记录,电子病历记录的内容具有法律责任。跨医疗机构的临床诊疗信息共享和个人的健康记录(如:免疫接种、健康查体、健康状态等)应属于电子健康档案的管理范畴。

三是与电子健康档案的关系。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是以医院的电子病历为主体,以信息共享为核心的健康档案。 EHR将跨越不同的机构和系统,在不同的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实现医疗信息交换和共享。

卫生部提出构建“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也充分说明了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的定位范围和主要内容。

2.按系统的功能范围来划分,电子病历系统可以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

狭义的电子病历系统不负责病历内容的产生,仅负责收集、储存、展现、检索和处理。这样医嘱、病程记录编辑器等系统都不属于电子病历系统,统一纳入到临床信息系统范畴。

广义的电子病历系统不仅负责电子病历内容的收集、储存、展现、检索和处理,所有与电子病历有关的系统都属于电子病历系统范畴。不仅医嘱、病程记录编辑器属于电子病历系统,PACS/RIS、LIS、重症监护系统、手术麻醉系统、护理系统等与电子病历内容相关部分如诊断报告系统都属于电子病历系统范畴;但科室管理部分(如科室内部的排班、预约、工作量统计等功能)就不属于电子病历系统。

建设目标

电子病历系统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全医疗过程的数据记录,是建立在医嘱、检验、医学影像、心电、手术麻醉、护理等各类临床信息系统基础上,满足临床诊疗现场的信息需求,改善医生临床决策的综合信息平台,完整的临床数据集成、展现以及智能化应用成为电子病历发展的目标,其发展应用最大程度代表数字化医院建设水平。因此可以用“无纸化存储、一体化展现、智能化应用”来高度概括电子病历应具备的核心要素和建设目标。

1.无纸化存储

无纸化存储是实现电子病历的必要条件,如果一家医院还达不到无纸化存储的要求,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病历,但实现无纸化电子病历是要具备一定条件的。笔者曾在2010年4月19日的《计算机世界》报上发表了 “实现无纸化电子病历的基本条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

2.一体化展现

电子病历内容主要通过集成展现系统进行展现,它以图形化界面全面展示了病人的诊疗信息。减少了医务人员多次启动不同子系统的重复操作,直观有效地调阅、查询、检索、对比不同的诊疗信息,实现快速浏览、书写等各种功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为医师提供了利用患者信息的最有效途径。

医生工作站作为临床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和电子病历系统的核心部件,既是电子病历的信息源,也是电子病历最重要的展现载体。

福州总医院在全面实施医学影像、病理、超声、胃镜、心电、检验、监护、麻醉、医嘱、病程记录、护理等20多个临床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标准规范的临床数据中心,实现了患者信息全要素记录和融合,并在医生、护士工作站中广泛应用电子病历集成展现功能,实现诊疗信息全视图浏览。

科室综合浏览界面(见图1),突显病情变化、新入、手术、危重病人等关键信息,便于医生及时掌握全科诊疗情况和特殊病人信息。

患者综合浏览界面(见图2),以事件和时间为坐标组成二维空间,能够快速、准确地浏览患者入院以来主要诊疗事件、病情变化情况,可按图形展示各类检查、检验内容,并按颜色显示阳性记录,病人诊疗信息一目了然。

患者体征浏览界面(见图3),生命体征、医嘱、检查检验等重要临床信息可快速、准确地被浏览。关键指标功能,针对各病种定义相应指标,有效方便了医生诊疗。

3.智能化应用

智能化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医生的临床决策水平,是电子病历系统的另一核心价值,主要表现在具有医疗过程管理能力、电子化临床路径、闭环医嘱、临床知识库和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实施和应用。我院电子病历系统集成了知识库和临床路径功能,对诊疗活动实现全程管控,有效提升了智能化水平。

(1)集成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是一种诊疗标准化方法,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它不仅可以规范诊疗过程,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而且还可以规范诊疗行为应完成的时间等,增强了诊疗活动的计划性

电子化临床路径打破了纸质临床路径教科书式的工作指导流程,完全嵌入到计算机化医嘱录入系统(医嘱系统)中,以更加规范的计算机控制方式,进一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以电子化方式更加高效规范地完成一整套临床医疗服务。

(2) 闭环医嘱管理

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医嘱是否及时执行、执行的结果如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我们的电子病历系统中,围绕整个医嘱处理过程,基于工作流技术构建了一个闭环的医嘱管理系统,将医嘱从下达、转抄、校对、一直到执行、以及执行结果的监控、反馈整个过程管理起来。对医嘱执行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纠正和信息反馈,减少医疗差错,确保用药安全。

闭环医嘱的实现还有赖于移动医护工作站的实施,通过PDA、移动计算机实现了床旁病人生命体征的采集和医嘱的执行。通过移动护士工作站,护士可以在床旁实时查看病人的基本信息、体征信息、医嘱信息;实时执行床旁体症信息采集;医嘱按照临床路径进行拆分,自动提醒护士本班次应该执行的医嘱;实时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跟踪医嘱的全生命周期;按照病人的护理等级、手术情况等信息,自动提醒护士什么时候应该测量病人的体温、血压、体重等信息;查看病人的检查、化验预约信息;自动统计出入量等。

(3)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电子病历系统中的临床决策支持功能可以实时地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活动提供各种信息支持,通过智能、主动的提醒,实现降低医疗差错、提高医疗质量的目标。

一是确保合理安全用药。在医生下达用药医嘱时,可以为其提供药品使用说明的查询 ;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不良作用检测,使医生在下达医嘱时避免用药错误;

二是辅助诊疗信息决策支持。基于临床诊疗指南,自动做出可供医生参考的初步诊断意见,根据诊断意见,自动做出进一步治疗的建议。

发展趋势

1.更加人性化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服务模式,不仅仅是工作流程的改变,更是服务理念的进化。电子病历正是以患者为中心这一理念最好的实现平台,为医生、护士、药剂师等等各类用户提供更高效、智能的工作环境;也给患者带来更灵活、舒适、便捷的就诊体验。

从单纯考虑到数据的采集、存储、安全性等向数据的分析、利用,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决策支持等方向发展。它主要表现在临床数据仓库的建设和数据挖掘的广泛应用等。

对大量数据进行建模、预测、联机分析等处理,从中开发、利用或发现某些新信息、新知识,为医院领导、临床医生及医院教学工作提供有用的信息及决策依据。

2.更加标准化

信息标准是信息能够共享和交换的基础。如果没有统一和规范的信息代码,即使有统一和完整的电子病历结构,病历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共享。目前标准化工作得到卫生部领导的高度重视,相继着手制定“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基础框架”、“医院基本数据集标准”、“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本数据集标准体系”和“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等,相信随着标准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电子病历的标准化会更加完善。

3.区域一体化

从单一医院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向医院集团内统一的信息系统、及区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顶层架构设计时更加重视信息标准化和系统集成平台等。

电子病历的最终阶段是对EHR的全面支持。综合性医院中丰富的医疗信息资源可以通过医疗信息标准化、数据互操作等技术实现与区域医疗的一体化发展。它能够为小型诊所、专科门诊、社区医院等规模较小的医疗设施提供包括患者既往病历、医学影像、检查检验结果等在内的临床信息支持;向卫生主管部门提供区域内疾病分布情况、卫生资源利用率、疫情预警等信息,辅助区域卫生发展的决策制定,预防及监控重大疫情;为医疗研究中心、医学院提供完整的临床数据样本和医疗教学信息,以支持循证研究和实例教学;为区域内人群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医疗信息查看、医患交流、就诊预约等服务。

每周卫事

陕西省卫生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长安医院举行

6月底,陕西省卫生厅在长安医院召开了陕西卫生信息化工作现场会议。陕西省各地、市卫生局的领导,部属、省属、驻地部队的三级医院领导,各信息部门负责人,共160余人出席了会议。~

陕西省卫生厅副厅长梁宝林说:“长安医院走在了全省的前面,建成了全省第一座数字化医院。而且建设速度喜人,只用6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以往一些医院3〜5年的建设历程。”他号召各地市卫生行政部门、各医院,要增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学习长安医院的经验,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医院现代化建设,提升医院整体功能的大事切实抓好,抓出成效来。(赵)

北大人民医院建立个人健康管理原型系统

近日,IBM中国研究院与北大人民医院宣布共同合作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门户和基于循证医学的个人健康管理原型系统。其中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门户的技术平台对内连接北大人民医院的内部系统包括H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LIS系统、RIS/PACS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等,以获取和传递相关信息。门户系统对外提供包括预约挂号/检查/检验、双向转诊、检查/检验结果共享、电子健康档案的共享与传递等在内的应用功能,供有关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使用。

基于循证医学的个人健康管理原型系统则是IBM中国研究院在国内区域医疗领域的第一个创新项目。IBM将与北大人民医院一起针对糖尿病的健康管理进行系统验证,集成与该疾病相关的临床指南/慢病服务方案,并管理与之相关的健康计划。(谭)

新卫生沙龙――

“医疗卫生信息的存储变革”成功召开

7月16日,由《计算机世界》报主办、计算机世界《新卫生》专刊承办、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协办的2010年新卫生沙龙系列之二――医疗卫生信息的存储变革在京召开。

第7篇: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居民健康档案;建设目标;特点;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6-1453-03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System Structure Analysis

TANG Jing

(Changde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Changde 415000,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sharing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medical services,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 vice, medical service accessibility and reduction of medical risk. Its role has been fully demonstrated, and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develop? ment direction of future health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to play a huge role, all re? gions in China is gradually building the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Chinese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problems, to explore how to create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Key words: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resident health record;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design principles

公共卫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作为国家安全基本战略予以重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作为保证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实现手段,其体系建设得到国家及各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它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可及性以及降低医疗风险。然而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起步较晚,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其体系架构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地完善与优化。因此,如何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体系成为我国现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

1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适宜的软件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连接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多元化子系统整合的一个综合业务平台。可见,它是对数字化区域协同服务共同体的建设。是一项在一定区域内,为卫生管理机构、医疗服务者、患者以及医药产品供应商等主体提供以数字化形式搜集、传递、存储、处理卫生行业数据的业务和技术平台。从技术角度出发,目前我国卫生信息平台的应用软件存在种类多、复杂等特点,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软件。如何在复杂的众多软件中,选择符合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的适宜软件,并使其标准化与规范化,仍然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1.2信息资源不够标准与规范

信息标准化与规范化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中需要优先的考虑的问题。统一区域卫生信息标准与规范,既是信息平台体系建设中的基础工作,也是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前提条件。没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就会形成信息孤岛,导致系统信息不能实现互通,产生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资源共享程度低等问题。

1.3缺少动态的健康信息

当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居民每一次体格检查、门诊或住院信息不能及时地输入到电子健康信息库中,以致于缺少动态的居民健康信息。

2如何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体系

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重要性及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应该明确它的特点、建设目标以及设计原则, 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其体系架构进行有效地构建。2.1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特点

2.1.1建立健康档案,实现全科医生工作站的信息互通

健康档案,是记录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的档案。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体检结果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等。它的建立,使得卫生信息平台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能够满足其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进而实现全科医生工作站的信息互通。全科医生工作站通过健康档案,能够快速地了解居民个人的健康信息,便于对患者做出准确而快速的诊断。所以,建立完善的居民健康档案成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核心内容。2.1.2建立多功能居民电子健康信息库,形成动态的健康信息

卫生信息平台系统的构建与完善,能够建立多功能居民电子健康信息库。它能够在居民每一次体格检查、门诊或住院中得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形成动态的健康信息。有效避免了因居民健康信息陈旧而导致诊治不快速,浪费时间的弊端。2.1.3建立居民疾病监测、预警系统,达到预知疾病的效果

通过居民健康档案以及多功能居民电子健康信息库,全科医生工作站能够对区域居民的健康情况进行综合性、连续性的跟踪与监测,针对重点人群或重点疾病等设置不同的症状或体征预警线,从而建立居民疾病监测、预警系统。利用疾病监测与预警系统,能够提早预知到居民的健康情况,发现病症,进而达到预知疾病的效果。

2.2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

1)建立标准化健康档案及其与临床信息一体化的联动更新,将居民个人健康信息形成动态、智能化的信息,建立居民电子健康信息库。2)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电子双向转诊。所谓的双向诊断就是“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双向诊断,不仅充分发挥了大中型医院在人才、技术及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促使基本医疗逐步下沉社区,也充分利用各社区医院的服务功能和网点资源,将社区群众危重病、疑难病的救治转到大中型医院。3)实现区域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等)的跟踪、监测以及连续性治疗。4)实现区域内妇幼保健的跟踪服务。5)实现区域卫生业务数据统计分析与决策。6)实现区域内、外卫生信息的共享和协同。7)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8)实现医疗、医保、新农合系统“三位一体”的运营平台。

2.3区域卫生信息的设计原则

1)可靠性:充分保证大规模并发、长期运行条件下的系统可靠;2)安全性:引入多层次的安全机制,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3)易操作:统一合理的人机接口和环境仿真,操作简便;4)标准化:支持业内各类成熟工业标准,如XML标准、HL7等;5)先进性:业界先进系统架构理念和技术,为方案升级和迁移打下扎实基础;6)兼容性:遵循技术无关性的原则,实现广泛的技术兼容;7)易管理:实现技术与业务的隔离,方便最终用户管理;8)简单性:设计力求方案架构简单,通用多种系统环境下使用;9)开放性:基于工业标

图1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总体框架结构 准,提供多种开放接口;10)高效性:建立在方法、模式应用的灵活性上的高效架构。

3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体系架构

3.1平台总体框架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框架应结合中间件技术的多层构架,以此为服务门户层、业务应用层、服务支撑层、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信息基础设施层,如图1。3.2平台分层结构

利用基于分层的系统分析方法,把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分解为四个层次结构:部门业务系统、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平台、统一应用平台以及贯穿整个系统的系统管理维护平台。3.3平台数据交换模型

数据交换平台是提供接入端软件部署在每个应用系统的前置机上,实现数据交换平台和各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在客户接入端实现数据的自动提取与转换,同时支持手工录入与审核数据。它是一个为不同数据库、不同数据格式之间,进行数据交换而提供服务的平台。通过它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各级卫生部门之间的数据传输,最终实现数据统一存储,为决策支持以及协同服务提供应用基础。有效地解决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用户在不同信息库间信息数据无法自由转换的问题,实现区域与不同区域间数据交互与共享。

4总结

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能够实现区域、不同区域间的卫生信息共享,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可及性以及降低医疗风险。要想真正地到达这些效果,国家及各地政府部门必须积极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体系。在明确信息平台特点、建设目标以及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将平台总架构分为服务门户层、业务应用层、服务支撑层、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信息基础设施层。同时,尤其注重平台数据交换模型的建设,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祝丽玲,邱洪斌,关宝生.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09(18).

[2]龚怀宇,范戎,郭剑锋,冯东雷.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探讨[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0(4).

[3]用友医疗力助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J].中国医院管理,2010(6).

[4]王春容.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卫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第8篇: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联体;云计算;模式

一、引言

新医改提出的时代背景就是群众普遍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疗联合体”(医联体)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医联体”概念是在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提出的,是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的一个医疗联合体。目前的医疗联合体模式还都在发展探索中,大多数是以区域为依据构建的医联体模式,或者是以资产,医疗技术,管理为纽带建立的医联体模式,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环状医疗服务模式。因此,需要搭建一个平台,来实现医联体的信息共享。

二、医联体信息共享模式

(一)点对点模式

点对点信息共享模式也称为P2P模式,即在两个应用系统之间直接进行数据的传输。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不存在数据的集中存储中心和数据控制中心。如甲医院和乙医院之间需要共享彼此的医疗信息,两者之间可以用这种模式进行医疗信息的共享,而不需要经过第三方的数据库和数据控制中心。但是这种模式如果要实现多个医院的信息共享,每个医院都要开多个接口,比较麻烦,无法最大限度的实现整个医联体内的医疗信息的共享。

(二)索引中心模式

索引中心模式是在医联体内为各个医院建立一个索引服务中心。每个医院的医疗信息仍存储在医院各自的数据库中。索引服务中心接受医联体内的各个医疗机构发送过来的有关数据查询的请求,对这些请求根据己经定义好的规则进行分解和转换,然后把请求的信息与所对应的医院的数据源进行绑定,并且查询该医院的信息,查到相关的信息结果后,把信息查询结果返回给查询信息的医疗机构。

(三)医联体共用一套医院信息系统模式

联入系统的医联体统一使用一套医院信息系统,集中存储数据,接入医联体的各医疗机构相当于一个应用终端。现有医联体都有自己的系统,如果重新更换系统,成本较高。

(四)医联体各用一套相同的医院信息系统模式

医联体的各医疗机构各自拥有一套相同的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存放在各自的数据库服务器,由于具有相同的信息系统,数据共享方便。现有医联体都有自己的系统,如果重新更换系统,成本较高。

(五)数据中心模式

在医联体内的各个医疗机构现有系统之上建一个数据中心,即信息共享中心,它不影响各个医疗机构现有系统的使用,还可以使各不同厂商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中心集各个医疗机构的异构数据库的数据,并根据数据中心的标准对其进行转换,存储到数据中心,提供用户对医疗信息的查询。

数据中心数据库的设计要保证搜集到医联体内需要共享的医疗信息,还要保证集成后的医疗信息要与源数据库的医疗信息具有一致性和完整性。该数据中心还要设置一个数据动态更新机制,需要实时或定时监测各个医疗机构的数据变化。即医疗机构的信息发生变化时,数据中心集监测到的数据变化信息,并完成对相应数据库数据的更改。

三、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实现随时随他、按需、便捷地访问共享资源池的计算模式;云计算模式的5个基本特征:广泛的网络访问、按需自助服务、快速弹性能力、共享的资源池、可度量的服务。云计算的3种服务模式: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基础设施即服务(LaaS)。云计算有4种部署方式:社区云、私有云、混合云、公有云。

四、云平台的信息共享模式

医联体信息共享云平台是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的信息系统之上搭建的平台,它并不影响医院现有系统的运行。考虑到患者数据的安全,用私有云。它拥有自己独立的服务器、存储、网络、数据库等硬件和软件资源。每个医院将需要共享的患者信息上传到云平台,并可以通过云平台查看患者在其他医院的信息。同时,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可以接受三级医院的指导,即可以查看三级医院共享到云平台对患者的康复建议,治疗建议,从而对患者进行相关治疗。

具体实现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首先是数据采集,需要在前置机上部署的数据采集服务定时调用各个医院提供的接口服务,启动相应的处理流程,从各医院各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库中获得数据。其次是数据推送,前置机通过自定义的消息通讯协议(如Web Services,FTP, JMS)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封装,然后封装好的数据推送到云平台。然后是数据转换,前置机把采集到的数据推送到云平台后,信息共享系统数据转换服务对数据进行转换。最后是数据存储,信息共享系统数据转换服务对数据进行转换后,按照云平台数据库的标准将数据插入到相应的数据表中。

五、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运营模式

(一)云平台在医疗行业的应用

业界推出了许多云计算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如2011年7月,中兴通讯了 “健康医疗云”的方案,通过医疗设备对人体健康进行实时的数据测量,并且利用无线网络将测量的数据上传到云服务系统,系统还可以为居民建立电子病历,通过移动无线设备可以随时查看自己或者家人的信息,还可以与医生进行实时互动。2014年百度通过线下了 “北京健康云”,它主要是一个关于智能医疗平台的产品。百度搭建云平台以健康云计算和存储为主,同时还有一些通过大数据接口接入百度云平台,通过应用等方式提供服务,通过分析云计算在医疗行业应用发展现状,发现国内外对云计算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比如使用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服务层对医疗数据进行存储,实时采集用户的测量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疗行业服务质量。

(二)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运营模式

以“医联体”内相关医院现有的HIS、PACS、LIS系统为基础,搭建信息云平台,接入医院下属各分院及合作医疗机构,实现患者诊疗信息共享,资源共管,方便“医联体”内各合作单位双向转诊及患者诊疗。今后,联合体内不仅能够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牵头医院的专家还可以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实现大医院医疗资源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纵向流动。

六、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模式架构

(一)LaaS层(基础设施即服务层)

LaaS层主要由云服务器层的物理硬件层和虚拟化层组成。物理硬件层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服务器是网络环境中的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设备是用于储存信息的设备,网络设备是连接到网络的物理实体,如交换机,路由器等。虚拟化层是用Cloudstack技术对物理硬件层进行虚拟化,并对其进行管理。Cloudstack是一个开源的具有高可用性及扩展性的云计算平台,可以加速高伸缩性的私有云(LaaS)的部署、管理、配置。用虚拟化技术可以把硬件组合成一个大资源池,使用时把资源池分割使用,按需求来分配资源。底层资源的虚拟化可以更好地面对用户热点应用大量并发问题,随着更多医联体加入,服务器资源边界扩展灵活,均衡负载。

(二)PaaS层(平台即服务层)

PaaS层将底层虚拟资源包成服务,可以提供接口使其他系统接入云平台。LaaS层用Cloudstack技术,将物理硬件层虚拟成多种服务,如服务器服务,网络服务,存储服务。其中服务器服务是Cloudstack将服务器虚拟成了多个服务器,也称为虚拟机。根据需要给不同的虚拟机安装相应的操作系统,并在相应的虚拟机上安装服务,如数据库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可扩展的数据库处理能力;中间件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消息中间件等服务;由于患者数据的安全性很重要,因此可以用数字认证、数字签名、安全加密(SSL)、权限管理等来保证数据的安全。

(三)SaaS层(软件即服务层)

SaaS层主要由应用系统层和用户层组成。应用系统层主要是将系统部署到相应的虚拟机上,以云服务的形式提供。应用系统层主要有医联体信息共享系统。系统部署在虚拟机上,并通过该虚拟机提供的web服务对用户层提供服务。用户层主要针对该云平台的用户,包括医联体中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以及患者,用户只需要通过浏览器访问云平台提供的信息共享服务。

七、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模式实现

(一)云平台部署

平台的部署方法是:在以省(自治区)、市(县)、区为单位集中搭建数据中心,统一部署,该地区下属所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如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集团私营医院,通过互联网、光纤、VPN 专线等统一接入使用。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模式平台部署如图1所示。

(二)云平台功能

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模式实现功能:

基本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病人门诊挂号、基本信息管理、门诊收费、药库管理、住院药房、门诊药房、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病人住院管理等。

临床诊疗模块:主要包括门诊医生站、电子病历系统、住院医生站、住院护士站、门诊护士站、医技管理、手术管理等。

产品运营管理服务:主要包括运营管理、租户管理、运营通信、租户应急管理、安全管理、运营统计分析等。

公卫管理模块:针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如慢病管理、妇幼保健、健康管理、计划免疫等公卫接口。

综合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字典管理、系统管理、领导查询、病案管理、查询统计等。

卫生主管监管服务:主要包括病种分析、药品监管、绩效考核、病案监控、医疗质量和临床科研分析等。

(三)云平台特点

云计算是将海量的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的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求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软件服务,因此云计算具备分布式计算和存储、高可靠性、用户友好性和良好的管理性等特点。

1. 经济性。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模式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而言,都将省去购买硬件和聘用专业维护人员的费用,由一次性投资改为分散、持续投资,降低了投资风险。

2. 一致性。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模式在一个地区部署之后,该区域的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均接入使用,保证了区域内信息系统的一致性,方便卫生主管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监管。

3. 共享性。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模式的部署和使用,使该地区的医疗资源和患者信息实现共享。

4. 安全性。使用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模式,医疗卫生机构的数据保存在“云”中,由专业的数据中心管理机构来保存数据、管理信息,从而避免了由于服务器的瘫痪、被盗、病毒而造成的数据丢失或泄露。

八、结束语

使用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模式以后,区域医疗资源实现了整合和共享、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卫生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患者就医满意度有质的提升。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模式符合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其应用和推广有助于“医联体”的快速形成。

参考文献:

[1]陈家欣.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04).

[2]黄显官,王林智,余郭莉,王琼.医联体模式及其发展的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6(03).

[3]程跃华.我国医联体构建模式分析及政策建议[J].医学与法学,2015(05).

[5]黄波.基于云计算的医疗联合体信息化建设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2014(06).

第9篇: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医联体;家庭医生

分级诊疗是依据疾病轻重缓急及治疗难易程度,由不同级别和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按疾病种类及病情变化进行诊疗和转诊。2016年6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长沙市要全面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在此背景下,长沙市分级诊疗建设提上了卫生计生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近年来,长沙市就分级诊疗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也开展了一些有益尝试。如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争取医保政策推进双向转诊、建立"医联体"、开展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试点等。但时至今日,长沙市分级诊疗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未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推进。

1长沙市分级诊疗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2013年开始,长沙市先后通过两轮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和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已建成标准化乡镇卫生院10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9个、村卫生室136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33个,中医药服务区覆盖率100%,实现了"1530"就医服务圈(城市居民步行15 min、农村居民步行30 min可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就医)。应该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基本合理、硬件设施都基本达标,但根据2016年5月长沙市卫生计生统计分析,城市医院及其他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机构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71.7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仅为28.29%,与湖南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中提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基层医疗技术及优质资源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大,加之对基层诊疗技术又缺乏信任,所以为了节省时间,患者往往直接选择到上级医院就诊。按照每1万名居民配2名全科医生的国家标准,长沙市需要全科医生1486名,但实际只1000名左右。在全科医生的绝对数量不足的同时,医生质量也参差不齐。人们对基层医生信任度普遍较低,一般都不愿意在社区进行就诊,认为其医疗服务水平较低,服务质量较差,基层卫生机构对人们就诊去向无法形成吸引力。这种人力短缺、学历参差不齐的情况导致其提供的服务并不能胜任社区"健康守门人"的职能。

1.2上下级医疗机构定位不清 在分级诊疗模式中,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各有分工。作为医疗资源丰富,特别是三级医院较多的长沙市,各级医院都在不断拓展和增加就诊量,部分三级医院还存在"吃不饱"的现象,很难将恢复期病人下放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固不能按照医院级别定位来收治患者。

三级医院自身超大规模的空间需要非疑难危重症患者来填补,这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收治,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业务和经济的双重压力;普通病房筛查出的疑难病还可以成为培养年轻医护人员的好课堂,以致于三级医院天天陷在看小病的怪圈里。

1.3双向转诊机制不完善 "小病进社区,大病转医院,康复回社区",双向转诊从医改开始之年便被长沙市纳入重要惠民举措之列。然而,几年时间过去后,双向转诊仍未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根据对长沙市某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的年双向转诊率有关调查显示,2015年社区医疗机构上转住院患者2919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39%,下转患者467人次,下转率仅为16%;对术后或者康复期患者是否愿意下转的随机调查显示,因对基层医疗机构不信任而不愿意下转的占45%,因社保支付系统不统一的占26%,因转诊手续复杂而不愿意下转的占20%,其他占9%。

可以看出,目前的双向转诊仅仅是单向转诊,加之各等级医疗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上级医院缺乏有效的内在激励机制接受下转而来的患者,下级医院又缺乏相应的政策倾斜,导致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下转。这种现象造成的最明显后果是,社区医院、基层医院医疗资源闲置,而大医院则出现康复期患者"压床"的医疗资源紧缺矛盾,从而进一步加剧到大医院看患者满为患的局面。

1.4医保政策引导不够 自2000年长沙市启动医保制度改革以来,在"城乡一体化"战略指引下,推进医保城乡统筹、实施居民门诊统筹、实现医保市级统筹,形成了制度体系健全、全民基本参保的良好局面。但是医保政策对于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医疗报销比例的差额较小,没有对基层有相应的医保政策倾斜,加之医疗机构管理的复杂性、部分参保人员与医疗机构形成利益合谋等多种原因,导致一些常见病患者并没有在基础医疗机构就诊而是在大医院进行诊疗,三级医院本该定位于治疗重症疑难病患者却被常见病患者挤满。三级医院与一二级医院差距较小的医保报销比例无法引导患者到相应医疗机构就诊,这样的医保报销比例差距不足以吸引人们为了节省医疗费用留在基层看病。

2对长沙市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2.1积极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2.1.1出台医保差异化的报销补偿政策 推行分级诊疗制度需要医保的大力支持,要通过医保支付政策引导患者在基层就医。即大幅拉开不同级别定点医院之间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差距,用医保杠杆引导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实现合理分流。

2.1.2大力推进总额控制体系 全面实施以医疗保险基金实际收入为基础,建立以病种分值为核心,以"总量控制、额度分配、月度预拨、年度决算"为结算办法的总额控制体系。病种分值支付方式,实行"收治病种越难,得分越高,基金支付也越高,反之则越低"的模式,这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大医院不断提升诊疗技术,加强对高精尖技术的引进和运用,并切实提高对疑难病症的诊疗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专科医院专注专科诊疗技术提升,将成熟的治疗技术做到精益求精,从服务数量、质量方面提升竞争力,从而保证医疗机构合理的经营收入。通过医保支付总额控制体系,引导大型医院将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向下转诊,主动承担疑难杂症病患者诊疗服务,转而增收重病患者,普通患者得以向下级医院流动,有利于促进分级诊疗格局,也有利于引导人们群众的就医习惯。

2.2推行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

2.2.1建立家庭医生团队 建立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含助理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为完善人力资源配置,可以为每位家庭医生配备1~2名家庭医生助理来协助家庭医生的工作。二级以上医院选派医师(含中医类别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随着全科医生人才队伍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签约服务队伍,并签订契约,完善医患双方的责权利。

2.2.2赋予家庭医生团队更多的资源 参考学习上海"1+1+1"签约模式等经验,让家庭医生团队能够更多更好的利用资源来服务居民。有别于上海作为直辖市号源控制特点,长沙市要在市属医院号源控制上下工夫,对签约居民实施市级医疗机构门诊预约号源优先开放、慢性病签约居民药品"长处方"(慢性病签约居民可一次性配到1~2个月药量,减轻往返医疗机构次数)、延续上级医院处方、门诊诊查费减免等优惠服务,吸引居民就诊下沉社区,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在初级诊疗、疾病甄别、合理转诊等方面的优势。

2.2.3实施配套激励机制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明确绩效薪酬预期。按照责任目标规定的工作任务,给予家庭医生相应的经费拨付,并参照上海模式以标化工作量实际完成数量为正性指标,以质量考核结果为负性指标,通过对责任目标结果的评定,实现对家庭医生的绩效考核分配,让家庭医生立足于平台上形成资源共享、良性竞争的关系,最大程度激发家庭医生的服务活力和工作积极性。

2.3大力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 医联体即医疗联合体,由大、中型医院联合区域范围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组成以联合体章程为共同规范的非独立法人组织。实践证明,医联体模式对建立完善分级诊疗机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3.1密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联系和协作,建立有效分工协作模式。上级医院要设立医联体工作办公室,制定具体措施,畅通渠道,明确流程,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沟通联系,确保人、财、物到位。严格落实基层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指导帮扶、人员进修、多点执业等工作。基层医疗机构要指定专人负责联系医联体工作,加强与上级医院沟通联系,并根据自身实际,向上级医院作出详细的帮扶申请计划;为上级医院的指导帮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大对上级医院和下派专家的宣传,充分利用上级医院优势医疗资源和技术平台,努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2.3.2落实医联工作内容,建立绩效考评机制 建立长沙市医疗卫生服务联合体工作实施方案,明确9大主要内容:实行派驻医师"全日制"、设立下派专家工作室、建立住院联合病房、建立医师多点执业机制、建立基层培训进修长效机制、建立定期查房质控机制、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建立检验影像结果互认制度、建立公共卫生参与协作制度等。要建立医联体工作考核标准,建立派驻人员考勤制度,加强督查和考核。区县(市)卫生计生局要将医联体工作纳入对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各医疗机构要将双向转诊、人员进修、指导帮扶等医联体工作纳入对医生的绩效考核,建立奖罚措施,并与个人评优评先挂钩。

2.4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并定期对签约居民进行健康评估。在掌握签约居民健康状况与基本健康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签约居民临床数据资源库,包含:个人资料、历史健康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医学影像检查结果(X线片、CT片、MRI片)、用药史、图片(照片、内窥镜、腹腔镜和其他临床图像)、门诊、住院、体检与自我保健记录、费用支付记录、费用补偿记录、健康指导与接受其他卫生服务的记录,并对签约居民进行分类管理,将签约居民按照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和疾病恢复期人群进行分类,加快分级诊疗相关号源预约与转诊平台建设,制定《长沙市预约诊疗服务管理技术规范》,为签约居民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朱恒鹏,昝馨,林绮晴.医保如何助力建立分级诊疗体系[J].中国医疗保险,2015,06:9-11.

[2]杨立成,鲍琳辉,田义娟,等.医联体模式下构建双向转诊机制的探讨[J].中国医院,2015,07:33-35.

[3]孙敏敏.关于分级诊疗制度下绍兴市越城区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5,17:157,159.

[4]王帆.基于分级诊疗体系的基层医疗服务改革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