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地理教育教学经验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第1篇:地理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反思

教学反思指的是老师们要以自己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进行思考,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各个方面进行审视,不断地进行自我批评和改进。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名教师如果想要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并把教学反思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新的课程改革标准,对教材内容作了很大的改革,对教师的教学也不断地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称职的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学习,保持与新的课程标准的同步。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注重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和地位,课堂上把基本的理论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们,课后也要积极鼓励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思考和主动的探索。初中物理老师教育教学既要吸收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和授课方式,又要积极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总结,以便于较快地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工作形势。

一、怎样进行有效的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和上课的方式进行不断的分析和思考的过程。教学活动的反思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教学活动前、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后。

1.教学活动前的反思

可能大家都会很疑惑: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什么要进行反思呢?我不知道该反思什么,怎么办?其实,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需要反思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例如,上课之前要准备好教案、准备好上课所需的教材以及上课的形式及内容,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个简单的流程。尽可能多地做一下课前的准备工作,以免在上课期间出现失误和疏漏,通过不断的反思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做好准备工作。

2.教学活动中的反思

毫无疑问,每个老师都会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只是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一个反思过程。例如,当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解初中物理“电力学”方面的内容时,或许在最初的时候老师会按照自己的讲解方式和思路去给学生们进行分析,但是课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很多学生可能会出现比较迷茫的情况,这时候老师们很快就会改变自己的讲题思路,根据学生们的反应来确定讲解的进度和分析的方式,来不断地引导学生们自己进行探索和学习,以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反思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提高,以便于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活动后的反思

教学活动结束后的反思就是指老师们在教育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一个自我的反省,这种教学活动后的反思可以使老师们把自己长期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地理论化,如果老师们可以长期坚持课后的自我反思,就能够很快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很多学校也都要求老师们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写出或者整理一下自己的教后感言,主要是为了不断地培养老师们课后写教学反思的习惯。

二、物理教学反思的形式

1.个别案例的相关研究

所谓研究的个别案例就是指针对在物理教育教学课堂上或者情境中出现的问题或者现象比较特殊的事件,老师们可以围绕着这个典型的事例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个别案例研究所选用的题材都是很灵活和多方面的,可以是老师们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和积累出来的经典事例,也可以是通过试听别人的课程中偶尔遇到的案例,还可以是自己在平时的看书或者搜集资料的时候遇到的比较典型的事例。

2.听课活动

听课活动是一种涉及面比较大、内涵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当今是一种教育研究的典范。尤其是同事之间的相互听课,这种听课的形式和内容比较自由,不需要权威性的指导和建议,老师们相互之间进行批评和切磋,听课老师对上课老师以及学生和课堂气氛等各个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然后老师们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不断地帮助老师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无形中也会对物理老师的教育教学反思能力有一个很大的促进和提升。

3.课后的反思笔记

课后的反思笔记就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考及时地记下来,方便自己以后更好地矫正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新的课程改革下,尤其是对物理学科来说,更要及时地把日常遇到的或者自己平时教学中的经验,及时地做一些总结,记录整理成反思笔记的形式。

三、教学反思的意义以及对老师教学实践的促进作用

1.教学反思可以帮助老师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深入研究物理教育教学

教学的反思过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一系列情况和问题,不断地、经常性地进行连贯的分析和反省,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加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地优化,和较好的朝积极方向发展。

教师同时也是研究者。教师教学活动的不断反思,很显然会促进教师不断地关注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地深入开展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是当今课程改革下出现的新热点之一。课程改革下所用的初中物理教材中总是附有很多研究性学习的习题或者练习,需要学生们自己去展开活动,进行一些物理研究性学习,许多学校和教学机构也出版了相关的研究性方面的书刊。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方面,老师们更要积极深入的开展研究性方面的学习和活动研究。

2.教学反思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在课程改革下实践物理教学

物理教学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决定了老师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积极地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为了教好初中地物理课程,老师们无疑都会多讲相关的定义并要求学生们做更多练习题来巩固相关的知识,不断地加强学习,但是学生们往往不能深入地了解所学内容。通过不断地反思,老师们可以不断地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物理知识的规律。

老师在课堂知识的讲解上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们积极地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因此,物理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在课程的设计和准备上多下工夫,积极进行课程反思,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同时,老师们在上课期间要突出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大力倡导教学的民主性和积极性。因此,初中的物理老师就要积极的反思,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们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们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充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促进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创建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总之,在物理教育教学中,物理老师要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这是十分必要的。物理老师们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认真的学习和研究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不断地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老师们还要结合初中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他们的实践经验,精心的准备和设计课程,这也就要求老师们课前、课中、课后积极的、不断地进行反思,经常地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并且充分发展初中生们的个性发展和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问题与反思[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2篇:地理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等学校 地理科学 教师专业发展 内容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074-03

当今国际教育界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认为这是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由之路。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过程中,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必将愈来愈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1 高等学校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所谓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使高校教师的工作符合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的标准要求,成为专门职业,并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既是结果又是过程。作为结果,教师的专业素养获得全面提高;作为过程,教师专业化就是职前教育、岗位培训、在职训练等终生训练的一体化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1]。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地理科学类共划分为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4个专业。地理科学类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地理教师的双专业性,即以相应地理专业的知识背景为基础,通过专门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地理科学类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具备崇高的师德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及综合的专业能力结构。

2 高等学校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2.1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理念系统。现代教育观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思想,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现代教学观就是要明确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对课程资源开发、生成、转化、建构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学生参与和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实质;现代教师观就是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激励者和研究者,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现代学生观就是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切实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能把学生看作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应看作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是拥有无限创造性和潜能并期待点燃的火花。

2.2崇高的师德修养

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六部分:一是爱国守法,二是敬业爱生,三是教书育人,四是严谨治学,五是服务社会,六是为人师表。该师德规范必将成为广大教师普遍认同和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成为高等学校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3合理的知识结构

2.3.1本体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就是教师所从事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是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的基础。高校地理教师要有精深的地理专业知识积累,体现在宽、深、新三位一体的完整结构。宽,是指在地理科学专业领域有着广阔的知识储备和学术视野,能洞悉地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知识的更新,了解学科专业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以及在社会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态;深,不仅指教师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还指教师在地理科学领域的研究要有一定的水平和较高的学术造诣,成为地理界的专家学者;新,是指对国内外地理科学研究的最新学术进展非常了解,使自己的研究始终处在学科前沿,能引领学科的创新和发展[2]。

2.3.2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就是从事地理教师职业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一是教育科学基础知识;二是国内外教学改革信息和动态知识,特别是国内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中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策略;三是教育科学研究知识,如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科研课题的选择、行动研究的实施、成果的表达等。心理学知识也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普通心理学知识;二是学生认知与品德发展的条件、特点和规律;三是教学过程中经常应用到的当代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心理学等。

这些条件性知识对于高等学校地理教师来说,是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教学工作的依据,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才能了解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既有利于使本体性知识顺利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知识,又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名高等学校地理教师如果掌握丰富的条件性知识,必将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3]。

2.3.3科学文化知识

为了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高校地理教师还要博采众长,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个领域的知识属于广闻博见,文理渗透,体现教师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宽厚的知识积累,是教师素质和修养的综合体现。高校地理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这对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引领学生走向未来的人生之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4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各种有关经验的整合,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是教师处理和解决教育教学特定情境中具体问题的知识,也可称为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系统,地理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关注周围常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探索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和空间关系,所以,重视地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也是地理学科本身发展的需要。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关键。

教师本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条件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传授起到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作用,解决“怎么教”和“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科学文化知识体现教师文化知识的广博性和深刻性,是解决“怎样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求知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实践性知识建立在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基础之上,是教师知识结构中最高层的知识,是解决“怎样使课程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创设生命课堂”的问题。

2.4综合的专业能力结构

2.4.1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高等学校地理教师最基本的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地理科学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教学能力主要由以下三种教学技能构成:

(1)普通教学能力。主要由课堂教学设计技能、讲授技能、学法指导技能、提问技能、课堂组织调控技能、教学媒体运用和课件制作技能、学科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指导技能、教学反思技能、评课技能等构成。

(2)教学创新能力。即产生新思想、新发现和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能力,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两方面的能力。高校地理教师不仅要传承地理学基础知识,还要创造和发展新知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地理科学领域有什么知识,还要使学生明白这种知识是怎么创造出来的,怎么被人类利用的,对学生将来发展有什么影响,还可能怎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教学内容创新能力。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教师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创建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等学校发现性教学模式和方法,具备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的能力。

(3)提出学术性问题的能力。学术性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特质之一,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满足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要具有对教材内容提出学术性问题的能力,提出的问题要有深入研究的学术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讨论和思考。

2.4.2科学研究能力

高等学校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由科学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比较缺乏的教师,去完成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任务是很难想象的。高等学校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自己成为具有更新知识能力的专家型、智慧型、通才型教师;二是科学探究能力和组织实践活动的能力,使自己成为探究型、创新型教师。地理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学科性质决定了高校地理教师在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科学研究能力。

2.4.3教育科研能力

当今中国正处在教育改革的时代,教育科研能力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师必备的能力。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要对自己的教学行动进行反思、研究和创新。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强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选题能力。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在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能抓住有发展前途和研究价值,有较强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的问题进行研究。

二是课题研究的实施能力。课题确定之后,如何进行研究,这就涉及到选择研究方法的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研究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益的重要环节。行动研究是首选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研究者对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行为和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研究,并以解决问题、取得成效为最终目标。行动研究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组方法。

三是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能力。教育科研论文由于内容、结构和表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理论阐述式论文、研究报告式论文、模式构建式论文、经验总结式论文、案例式论文等。教师应掌握相关论文类型的表述方法,提高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能力。

四是合作研究能力。教育科研发展的重要趋势就是群体攻关,优势互补。通过群体攻关合作研究,不仅提高了个人的科研能力,整体提高研究队伍的素质,而且还能发挥科研的群体效应。这种合作意识和合作研究能力将增强科研群体的聚合力,使群体成员形成浓厚的团结合作的科研氛围,每个成员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很好地完成教育科研任务。高等学校教师不是专职的教育科研人员,可与专职教育科研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合作,共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4]。

2.4.4学法指导能力

学法指导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教师来说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学法指导的内容,一是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方法指导;二是学习动力的培养;三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对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法指导能力,掌握学法指导的要领及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程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环节,确定学法指导的目标、措施和方法。

3 高等学校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高等学校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需要统筹规划的系统工程,需要内外要素联动,形成合力,就教师自身而言,既要有外部条件的督促和保证,更要有教师自身的研修。

3.1自我实现途径

3.1.1转变观念,自我发展

高等学校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就是转变教师发展观,与时俱进,树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确立专业自我,成为“专业化”、“研究型”、“反思型”、“创新型”的地理教师。应将教师自身及所从事的地理专业以往的发展历程、目前的发展状况和问题、未来可能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理智地实现自我,科学地规划未来。

3.1.2自我研修,终身学习

基于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变化和专业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地理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坚持自主研修。无论是地理学科专业素养、教育心理学专业素养,还是科学文化素养及各种相关能力素养,都要静心研读。通过自我研修,深刻领会专家们的远见卓识、深邃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以起到拨云见日、提升智慧之效。

高校地理教师不仅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地理科学理论的研究者和创造者;不仅要进行科学研究,还要进行社会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持续不间断地终身学习,不仅学习地理学科知识,还要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不仅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学习社会、生活、实践和经验。

3.1.3勤于反思,总结提高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于1989年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已被广大学者和教师普遍认同。没有反思会使教师满足于狭隘的经验或陷入教学惰性不能自拔;没有反思,就没有对挫折失败的理智反省和对成功创造的欢乐体验。教学反思要借助于行动研究来实现,通过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不断探索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提升,循环不息,定能极大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1.4勇于实践,学以致用

高等学校地理教师只有把学得的地理知识、理论和方法用于教学实践,才能检验和发展教学理论和方法,积累教学经验,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通过实践增长才干。教学实践过程就是教师尝试、探索、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过程,这会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甚至会引起一些非议,这就要求教师不惧困难,激流勇进。地理科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5],在城市产业、运输、能源消耗、废气排放、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均可发挥独特的作用,学以致用就需要地理教师指导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

3.1.5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合作交流就是教师共同组建专业团队,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进行合作交流,实现共同发展。专业发展共同体,可以由不同学科专业、具有相同发展特征的教师组成,也可由相同学科专业、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特征的教师组成[6]。河北师大所实行的“大类培养”为“生化地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组建提供了条件,在这个相互学习的团体中,不同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学术水平、能力结构、教学风格的教师,进行合作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维和智慧的交流与碰撞,将团体的智慧转化为个人的知识,从而促进教师个人和团体的专业发展。

3.2外在途径

3.2.1制定指标,科学评价

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过程中,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对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现状,提炼问题,制定全面的、系统的、操作性强的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指标体系,以此评价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成熟度和水平,并作为教师提职、晋升、评优的依据。这样就能客观评价教师,改变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弊端,促使高等学校教师专业的全面发展。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系统”的构建和在全校范围内的实施,是在科学评价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有效尝试。

3.2.2岗位培训,提升素质

国家、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自身要高度重视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要制定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激励政策,进行国家、省、校分层分级培训,不参加培训者不得上岗。对高校地理教师来说,培训的内容很多,除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四门教育理论课外,还应包括现代教育理论、地理教学方法论、地理课程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以及人文修养课程,培训主要采用专家讲座、教师研讨、自主研修等方式。

3.2.3院(系)本教研,突破瓶颈

院(系)本教研就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依托院(系)的资源优势和特色,研究和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交流总结,提升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学研究机制。开展院(系)本教研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院(系)本教研简便易行,通过教学研讨会、观摩课、学术报告会、教学咨询等各种形式,开展学科专业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在教研活动中,可以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或专家参加指导,教师将教学中的困惑、问题、成就展现出来,直接接受专家指导,通过专家引领突破教学瓶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质的飞跃。

3.2.4扩大交流,拓展视野

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参加国内外教学会议,如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委员会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等组织的会议。通过学习交流,使地理教师置身于更广阔的学术空间,拓展学术视野,了解专业发展前沿,熟悉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的趋势和特点,从而采取行动,取长补短,积极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

3.2.5政策引导,机制创新

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增加用于提高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的预算,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要强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贯彻落实,加强师德教育,激发教师重视教学、关爱学生和自我发展的自觉性;要不断制定和完善高等学校教师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以及相关政策,成立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国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政策支持,为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创造条件[7]。

参考文献:

[1]董毅,邬旭东.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反思[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325-328.

[2]王坤庆.浅谈大学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1,(20):51-52.

[3]申继亮.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2-46.

[4]赵大悌,赵小刚.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268-278.

[5]陆大道.我国地理学发展成就及当前若干值得重视的倾向[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1,(2):1-2.

[6]张景斌,蔡春.教师教育中的合作共同体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12,(1):24-27.

第3篇:地理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通信原理;多维立体化;微课;虚拟实验平台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Stereoscopic Teaching Mode in the Reform of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Course

ZHANG Hai-yi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Beihua University,Jilin Jilin 132021,China)

【Abstract】Communication theory is a basic cours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electronic information.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on principle,this feature is put forward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reform by using multi-dimensional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type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in a more intuitive way to explain.Outside the classroom in the form of micro lesson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more convenient learning conditions,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Using MATLAB software and virtual experiment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hardware experiment equipment i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use of multi-dimensional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 teaching effect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 words】Communication principle;Multidimensional stereo;Micro lesson;Virtual experiment platform

0 前言

通信原理课程一直以来都是我院的省级优秀课程,是通信、信息、电子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可以了解到通信系统的组成和技术原理,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从而使得学生在进一步学习过程中和未来工作中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然而,通信原理的知识点丰富,概念原理抽象,理论性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高,因此,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一直是这门课程的困惑[1]。

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探索和经验总结,自2014年课题组提出并应用多维立体化教学模式的通信原理课程改革方案。通过实施该改革方案,引导学生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的知识内容并学以致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综合素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1 课堂教学改革

通信原理课程内容抽象、专业术语多、公式的数学推导多,要想学好这门课对学生的数学功底要求较高同时还要对专业知识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原来那种以板书的形式进行讲解的形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而近些年被大多数院校采用的多媒体授课方式也大多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使用PPT软件的形式上,把原来的板书形式简单的移植到多媒体的幻灯片上,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并没有本质上的改进,而多媒体课件的先进性也未被体现出来,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上课睡觉的多,打游戏的多,看小说的多,真正听课的少,真正听懂的更少,因此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高。为了改变这种教的累学的也累的局面,课题组改变原来那种板书加PPT模式,开发出具备多样化形式的新型课件,在课件中以Flash 动画、流媒体等形式将基本的概念、公式和理论推导等抽象的理论公式形象化[2]。例如在讲解奈奎斯特采样定理时,在课件中加入视频与音频的播放案例。通过播放对音频与视频的不同采样的采样结果使学生直观生动的了解采样定理,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先进性,寓教于乐,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既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又降低了知识本身的理解难度,使枯燥的理论不再枯燥。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将理论联系实际,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学生重新“拉回”到课堂上,有效的利用了课堂时间。

2 教材的选取

教材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目前,通信原理教材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阐述,对于通信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最新技术,特别是新技术的应用背景和应用效果介绍的少。从现代通信行业的发展来看,西方国家确实领先于中国。国外教材对新技术、新成果的跟踪也较紧密[1]。因此,课题组采用原版英文教材,课堂主要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的同时,可以了解新技术的发展,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促进学生使用英语能力的提高及学生查阅相关英文文献的能力的提高,从而带动并促进专业学习的教学效果。

3 微课堂

在目前通信原理课程的课时不断被压缩的前提下,传统的课堂学习已经完全满足不了通信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需求,那么怎样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来完成对通信原理的学习,是多维立体化教学模式要解决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决课时不足及提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的能力,课题组提出了微课教学的模式。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多,知识点的难度与重点程度各不相同,将知识点分散开来,分别录制不同长度的视频,将这些视频、音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登录网络平台点击感兴趣的内容,实现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与内容。

4 实践教学

4.1 软硬件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

在通信原理课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硬件实验中,我们采用的实验箱是天煌教仪有限公司的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该实验箱的主要特点是模块化设计,各模块采用独立电源开关,可根据需要自行配置。涵盖了通信系统中的信源编码技术、基带和带通传输技术、数字调制解调技术、复用技术、同步技术以及接口技术等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但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教学用的实验设备会逐渐的磨损老化,在进行部分验证性实验时差错概率会增大,可能达不到理想的原理验证效果。所以课题组除采用硬件实验箱进行实验教学外,还将Matlab 仿真引入实验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运用 Matlab 软件的图形功能将理论公式转化为图形表述。通信原理中的很多知识点,如模拟调制、数字调制、通信系统的同步原理等,都可以借助 Matlab 进行仿真分析。学生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自行设计方案、编写程序,对知识点进行仿真分析。通过这个过程,许多抽象深奥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具体,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式所要表达的意思,从图形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死记硬背记公式转化为以理解公式和图形为主,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4.2 虚拟实验平台建设

由于受到学校的实验室开放时间和场地等因素的制约,在课后学生想继续研究课程内容并实际操作是不现实的[3]。因此为了改善学生动手实践的需求,课题组采用了虚拟实验平台。

虚拟实验系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有电脑和网络,学生就可以通过虚拟的实验平台自己动手配置、连接、调节和使用实验设备来完成所需的实验,学生在进入实验平台以后,可自由选择所要完成的实验项目,熟悉自己的实验任务并选择单人完成或多人协同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随时和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交流,在实验出现问题时实验者可通过选择观看实验演示或向教师或同学请教来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这种多方协作的方式完成整个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系统将自动记录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并把数据反馈给教师。实验完成后,学生可以进入虚拟实验讨论区,与教师或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交流和反思。这一环境的提供,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5 结束语

在多维立体化教学模式下,通信原理课程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完善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等改革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通过几年的教改实践,我专业学生对通信原理课程质量评价逐年提高,学生就业率一直在学院名列前茅,同时,学生考上本专业研究生的人数也逐年增多。这些事实充分说明课程教改已初见成效。

【参考文献】

[1]陈芳妮.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通信原理课程改革探讨[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4,26(1):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