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保障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制度设计,筹资模式
一、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现状分析
我国目前进入了老龄化时期,65岁以上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已超过7%,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21世纪中国老龄化有加剧的趋势。我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中国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令人堪忧,三级医疗网络濒临解体,乡镇卫生院1/3基本瘫痪,1/3仅能维持生计,1/3能够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5),农民抵御重大疾病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
严格的城乡户籍制度造成了我国分明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甚大,国家对城乡间医疗保障制度的安排也不合理,而城乡居民面对的是统一的药品定价和医疗服务费用,造成了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有研究表明,医疗消费在中国农村有着奢侈品的性质,农民对医疗存在着潜在需求,但是受到目前收入水平的制约,医疗需求的满足尚处于从属的地位(卫龙宝,2005)。有以问卷形式对中国内地六省310个村庄进行了直接入户方式的调查访问,结果显示,有79.7%的调查对象反映,他们所在村庄存在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岳书铭,2005)。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中国农村的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户数占了很大的比例,该比例在1998年和2003年分别为21.61%和33.4%(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4)。更有学者认为,在中国的不同地区,疾病导致了20%~70%的贫困(Jiang,2004)。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合作医疗制度能够提高整个社会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和公平性,这一点已经得到研究证实。合作医疗能为大多数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自费看病相比,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在花费相同成本的条件下能享受更多的医疗卫生服务。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中国10个贫困县进行的调查,合作医疗覆盖的低收入人群比没有参加合作医疗的同等收入人群有更高的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他们的经济负担(个人在医疗方面的支出占其总收入的比重)也相对低。这表明合作医疗提高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和资金筹集方面的公平性,以及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另外,以历史的观点考察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演进,发现合作医疗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且执行层有历史经验可循,在制度探索方面可以总结经验,少走弯路。根据[2003]3号文件《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的规定,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主要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保大病即在农民患大病的时候给予医疗费用保障,防止农民因看不起病而陷入贫困,有利于实现卫生资源在不同收入水平农户之间的合理分配。这种观点认为,农村民众更加关注医疗合作制度对大病的保障程度。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的制度更能提高社会的综合绩效和社会整体福利,同时也是农民当前所需要的。关于保大病还是保小病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有所争议,笔者认为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建议
下面分析实行保大病不保小病的医疗保障模式有悖于提高社会总体福利效益。构建简单评价社会总体福利效益的模型:建立三维坐标体系,分别以X轴表示参合的居民人数,Y轴表示社会平均单位参合人员医疗费用,Z轴表示社会平均单位参合人员福利效益。在X(参合的居民人数)轴与Y(社会平均单位参合人员医疗费用)轴所构成的二维平面的曲线积分表示社会用于医疗保障的全部资金;在X(参合的居民人数)轴与Z(社会平均单位参合人员福利效益)轴所构成的二维平面的曲线积分表示Q(社会总体福利效益);Y(社会平均单位参合人员医疗费用)轴与Z(社会平均单位参合人员福利效益)轴所构成的二维平面中,把从消费社会平均单位参合人员医疗费用的一个额外的数量中所获得的额外的社会平均单位参合人员福利效益定义为边际效用,假设Y(社会平均单位参合人员医疗费用)=0时,Z(社会平均单位参合人员福利效益)=0;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则,确定Y(社会平均单位参合人员医疗费用)与Z(社会平均单位参合人员福利效益)之间的函数关系Z=Yb,其中(0b,Z(社会平均单位参合人员福利效益)=(A/B)b,社会总体福利效益为Z(社会平均单位参合人员福利效益)在X(参合的居民人数)轴上的积分,Q1(社会总体福利效益)=AbB1-b.实行保大病不保小病的模式,医疗保障的覆盖面为患大病或住院的参合居民a×B,其中a为患大病或住院的参合居民人数与全体参合居民人数的比值(0Q2.结论为实行保小病不保大病的医疗保障模式比实行保大病不保小病的医疗保障模式更能够提高社会总体福利效益。
定位于保大病的机制,造成高成本、低效益、收益面过小、制度缺乏可持续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设立了严格的起付线,只有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治疗费用才能纳入补偿范围。而1993年和1998年两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中国农村人口住院率只有3%左右(刘军民,2005)。这么低的受益面显然无法激励农民积极参加,而且这种设置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人们获取以预防、初级保健为重点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在自愿参加的条件下,即使参加以后也会有人不断退出,最后造成制度无法持续。而保小病有利于刺激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同时真正影响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保小病可以有效防止许多农村居民因无钱医治小病而拖延成了大病。
所以,要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考虑我国不同地区农民收入水平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医疗制度安排,在经济发达地区实行保大病不保小病的模式,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实行既保大病又保小病的模式,确保把农村居民中无力支付合作医疗费用的低收入者纳入到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当中。四、筹资措施
从2006年开始,国家提高了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中央财政的补助标准由目前每人每年从10元提高到20元,地方财政也相应增加10元,这样政府给每位农民补助提高到40元,而农民缴费标准不变。然而,即使政府给每位农民补助提高到40元,仍然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医疗保健的费用支出,全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医疗保健支出96.61元,其中发达地区120~270元,经济欠发达地区100~119元,经济贫困地区60~99元(王向东,2004)。农村医疗费用仍然存在较大缺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目前的一个焦点,农村医疗保障费用的筹措成为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瓶颈。
从历史上看,中国农业对工业贡献的主要受益者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城市,表现为劳动积累和资本积累,以及城市扩张的用地。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城市理应成为反哺成本的首要承担者。自从全民所有制企业更名为国有企业后,农民对原有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积累贡献被淡化,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呼吁保护工人权益的同时也淡化了全民中所包含的农民成分。由于国家具有强制力和财政资源的支配权力,所以以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为行为主体的工业反哺农业行为的政府反哺,应当是工业反哺农业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反哺。有学者研究了政府反哺实现机制和社会化反哺实现机制,认为工业反哺农业应当视为农业对工业的早期投资所形成的历史投资的一种“期权收益”和工商业为获取对农业生态产出的消费而支付给农业的生态建设基金(朱四海,2005)。农业应当获得对工业的历史投资所形成的期权收益以及农民应当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利润分红,同时农业应当为提供生态产出而获得工商业提供的生态投入及生态建设的基金。
农业为工商业提供生态产出,工商业为农业提供生态投入,生态消费者支付生态生产成本,这就是工业化背景下分摊生态责任的基本逻辑、基本思路。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成本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是由于工业化的进程造成的。工业对农业有负的外在性。工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自然资源耗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种种后果。农业在承受工业发展带来的生态恶化恶果的同时却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补偿。单纯对生态环境的作用而言,农业对工业具有正的外在性,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不仅在从事生产实际的农业产品的工作,而且改善了农村和城镇居民共同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非排他性,农村居民在享受自己创造的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并不能阻止城镇居民享受,因而农民无法向城镇居民收取应该得到的生态建设资金,城镇居民无偿地享受了由农村居民生产的良好生态环境。所以应该由国家强制执行这一操作,以实现工商业为获取对农业生态产出的消费而支付的生态建设基金。这样不仅可以为农村保障制度进程的推进筹集到所缺乏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中国经济发展的社会总成本,有效解决外在性导致的无效率。当工业对农业存在负的外在性时,工业的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行业边际生产成本,差额就是边际外部成本。工业为了实现行业利润最大化需要行业平均价格等于行业边际生产成本,而有效的生产应该是行业平均价格等于边际社会成本,外在性造成了社会生产的无效率,增加了社会总成本。同样道理,农业对工业的正的外在性也会造成社会生产的无效率,增加社会总成本。所以发展农业必须从过去单纯注重其经济意义向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并重的方向转变,工商业必须为获取对农业生态产出的消费而支付生态建设基金。
社会化反哺机制是对政府反哺机制的补充。社会化反哺就是发挥政府以外制度力量的作用,培育多元化的非政府反哺主体,提供多元化的非政府反哺供给,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反哺需求,实现反哺目标,并对政府反哺进行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医院;医疗保险;管理问题;优化建议
随着医疗事业的改革及发展,医疗保障技术逐渐成为社会经济运行及制度革新的基本要求,通过医疗保险管理问题的建立,可以有效完善社会的核心发展,并实现制度成果的充分体现。通过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及完善,可以促进社会的稳步发展。但是,在医院医疗保险制度构建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制约性的问题。因此,在现阶段社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在促进医疗保险制度优化运行的基础上,保证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从而为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的构建提供创新性的依据。
一、医院医疗保险管理问题的现状分析
(一)医保患者对医疗需求的过度
在现阶段医院体系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医保患者对医疗需求过度的现象,其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一些地方性医保政策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存在着医保患者在普通门诊中不能接受报销或者报销比例非常低的现象,而且,需要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根据选择的医疗项目进行医保问题的分析。但是,对于一些医保患者而言,为了满足医保申请需求,会强烈要求住院治疗,便于享受医疗保险的待遇,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就为医保管理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第二,对于一些慢性病以及多发病的患者而言,在其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复治疗的现象。他们一旦入院就会要求长期住院治疗,并进行全身的彻底检查,导致医院的资源出现了严重浪费的现象。
(二)医院医疗服务系统的限制性
医院医疗体系主要服务于医疗服务机制,但是,在医院医疗服务系统优化中存在着医疗服务过度的现象,其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一些医院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小病“大治”、轻病“重治”的现象。对于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而言,主要采用了按“病种定额”的制度拨付方式,所以,对于一些病情较弱的患者会采用价格较高的治理方式,使有效获得额定结余的费用支出,这种现象的出现会严重影响科室的收入。其次,对于一些医院而言,在治疗医保患者的过程中,需要对医疗费用进行系统性的统筹,但是,在医保系统基金安排的过程中,存在着定额给付的医院运行理念,有效采取严格管理的制度机制。由于在医疗保险制度机制构建中,更为严重的会过度进行医疗填补,有效降低了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的资源浪费现象。
二、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的优化建议
(一)完善医保管理制度的管理机制
在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有效完善医保管理的组织机构,实现医保管理制度规范的有序性,并根据工作职责以及工作任务的定岗执行,进行医保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医院中的医保办应该认真学习各项医保政策制度,保证患者政策咨询的合理性,而且也应该认证落实医保制度机制,通过对社会中各个医保服务体系的支持,完善医院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实现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发展。因此,在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其具体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通过图一所示。第二,科学完善规章制度管理机制,规范医保制度的服务性。在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确定中,应该实现定点医疗与传统医疗服务的有效结合,保证医保管理制度的补充及完善。对于医院而言,在保险制度构建中,也应该研究出高效的医保服务管理模式,保证质量标准化的系统考核。
(二)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合理宣传
伴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构建,医院体系所面临的患者大多数是医保患者,所以,在现阶段医疗保险制度构建及明确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完善并加强医务人员的医保政策培训,并通过积极的医保政策宣传,构建系统的医保政策宣传制度。第一,医院中的医保经办人员应该及时掌握新医保的动态发展体系,及时向医院主管领导进行医保工作的汇报,结合医院自身发展的实际,构建最优化的制度服务体系。第二,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对医保政策的重视程度,构建宣传制度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保证医保工作制度构建的顺利进行。对于医院的相关人员而言,应该每年定期举办医保政策宣传班,及时优化医保服务流程,改善医疗机构中的问题,实现医保管理制度的有序有效进行。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医院医疗保险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医疗保险政策的基本规定进行医保活动的管理,适当的进行管理对策的设计,全面增强医疗保险政策的服务理念,促进健康性医疗管理系统的设计及优化。对于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机制而言,应该在制度管理中构建科学化的管理措施,将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细化分析,发现医院保险经济的全新增长点,从而为医院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构建系统化的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王宇哲.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李中凯,姚晓叶,潘雯,廖原.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02:93-95.
[3]高鑫,郭莺,钱邻.医院管理与医疗保险的关系与利益探讨[J].中国医院,2010,02:6-9.
一、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普及情况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国家政策指导、政府带领下,我国农村居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从工作开展以来,各个参与地区都能够做到认识明确,组织有力,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为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农民医疗保障工作,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累了经验[2]。
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报告,截止2011年底,全国开展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已经达到2637个,有效地为8.32亿农村居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其中中部地区占比39%,西部地区占比40%,东部地区相对较少。2014年5月份,《关于提高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的通知》明确公布了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方法,进一步提升国家对参与地区的补助比例,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
二、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自2003年开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地发展,空间范围覆盖面也越来越大,为三农的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3]。
(一)相关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随着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参保范围也在不断加大,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村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但是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制度作为农村合作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远未跟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步的脚步。主要原因是很多地区对档案管理工作极为不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对档案的建立以及保管工作并不是十分上心。甚至是把档案管理工作看做是一个形式化的工作,使得合作医疗的档案无法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作用[4]。
(二)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合作医疗的档案既包含参保人的个人信息,又包含其以往的病史和诊断方法,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的具体细则,这样才能使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制度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但是,笔者进行走访调查发现,我国很多实行农村合作医疗的地方,仅仅是让一两个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根本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大部分的地区如今仍然采用纸质的档案,完全没有使用信息化的技术。档案更多的是束之高阁,很少会清理灰尘,做防潮工作,因此很多档案就很快毁坏了,无法长时间的保留。而且,档案管理人员也不一定是医疗人员,他们不会分类整理档案,即使要查找相应的档案,也是非常麻烦的。另外,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工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档案材料排序错误,档案管理期限不明确等情况,大大影响了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发展。
三、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
首先,各地农村医疗方面的领导阶层要加强认识,并且把档案管理意识传达到相应的管理人员,在加大对各级档案部门的财政投入并完善其人员配置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严格明确责任与惩处措施,只有这样管理人员才会认真的对待档案[5]。另外,在合作医疗宣传方面,一定要保证大部分的人都能够认识到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让农民做好监督工作。要利用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络、开会座谈、黑板报等手段大力进行宣传。尤其是要提高农村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要采取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增强农村农民与干部的档案工作意识。
(二)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合作医疗的档案会随着时间的累积越来越多,因此在保存纸质档案时应该按照相应的标准做好分类,而且最好还能够保存一份电子版的档案。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不仅仅需要懂得医学知识,还需要学会一定的档案归类方法以及信息技术。只有建设一支懂档案业务知识、医疗常识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高素质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团队,档案管理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各项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的制度政策才能得到贯彻和实施。另一方面,在乡政府的财力可承受范围内,最好能够为各村镇级别卫生室添置一些信息化设备,或者以卫生室自己添置,政府补贴的方法来购置设备,这样就能够改善硬件条件了。
今天,我和建中同志现场察看了天桥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参保大厅、市中区舜玉路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竹兮同志介绍了我市城镇居民医保工作开展情况。总体上看,医保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资金保障充足,软硬件配备到位,人力准备充分,宣传发动深入人心。从二天半时间就有1.2万余人积极参保这一效果看,说明劳动保障、财政、公安、卫生等部门的工作到位,措施得当,下了功夫,同时也说明了这项工作是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是一项民心工程。下面,就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我谈几点意见:
一是明确目标,加快推进。
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我市承诺的为群众办理的12件实事之一。目前,我市仍有近78万城镇居民缺少基本医疗保障,要尽快将这一群体纳入医疗保障覆盖范围,使城镇居民病有所养,实现社会公平和发展成果共享。今年,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年底前参保率力争达到60%以上,惠及46.8万居民。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抓紧抓好,时间往前排,工作往前赶,周密部署,严密组织,措施有力,扎实推进,努力扩大参保覆盖面,不折不扣完成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对市民的承诺。
二是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各级各部门要有大局意识,通力协作,共同努力。劳动保障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要切实担负起组织实施和工作指导职责。财政部门要积极参与政策制定,完善基金管理办法,确保补助资金及时到位和安全运行。公安部门要加强户籍管理,严格审查新立户口,确保“以家庭为参保单位”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教育部门要将在校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统一办理参保手续。民政部门要提供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的有关资料,保证最低生活保障人员身份准确无误。卫生部门要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管理,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舆论媒体要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的浓厚社会氛围。其他各部门也要按职责分工,主动配合,形成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强大合力。
建立医院管理制度对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当理解现代医院管理的内涵,科学把握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属性,主要包括紧迫性、政治性以及时代性。本人结合多年的医院管理经验,提出了几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建议,包括坚持公益性以及强化政府责任、建立理事会以及监事会制度、加强标准化建设以及优化管理机制。
关键词: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议建设
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就应当保障全民的健康,只有加强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才能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健康中国是时代以及政治对于医院的要求,应当建立现代的医院管理制度为人民提供廉价、方便的卫生服务体系。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具有紧迫性、政治性和时代性。本文主要结合医院管理经验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行思考并且提出几点个人的建议。
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内涵分析
现代医院管理就是指能够保障公正公平原则以及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的管理制度。在新型的管理之下,政府、医院等的权利、义务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可以促使医院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以及保障医院的公益性事业发展。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之下,不但包括宏观层面政府对医院管理制度的科学规划,而且包括微观层面的、具体的医院管理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强调建立动力、规范、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制度实施中强调人文性以及创新性,促使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得到有组织的架构以及优化的配置。
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属性分析
1.紧迫性。首先,干细胞技术、生物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快速发展对于现代的医院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先进技术的推动可以为当前医院管理制度指明发展的方向。其次,询证医院、转化医院以及整合医院等新型概念的提出,要求人们对现代的医院制度进行深入的思考、反思,从而认识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本质特点,并且从战略高度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行谋划以及思考,形成有效的解决医院问题的方案。最后,可以把握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规律以及特点分析我国和国外医院制度发展的差异性,从而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合适的变革策略以及调整方式,对于医院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加以改善以及提高,建立新的医院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促使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因此,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具有紧迫性。
2.政治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应当做到为人民服务,显著体现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政治性特点,不但应当对人民的疾病加以医疗,而且应当对疾病进行监控、预防等,从而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提升人民的寿命。其次,在管理制度上体现服务性以及公益性的特点,不但保障本区域内的人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而且通过信息技术促使医院的服务以及技术可以为每个患者提供帮助。最后,现代医院管理的制度需要保障社会效益以及体现医院的社会责任感,不但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而且大力维护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业以及国家生物安全,建立以现代医院为支撑的生物安全防御系统以及公共安全系统。
3.时代性。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医院的发展促使医院管理制度应当符合时展需要,不但需要将先进技术和时代相互结合,而且需要关注世界最新、最前沿的医学技术,并且对医学的技术发展趋势应当加以把握。医院技术不但需要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且需要符合医院运营实际以及符合广大人民的健康需要。其次,需要体现出现代企业管理特点,对医院运营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如借助信息技术以及应用数字化技术对医院管理各个环节加以优化。需要提出新型医院管理路径以及思路,促使医院的决策可以建立在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前提之下。最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需要体现新常态,其中的评价机制、制度标准、功能定位等应当是成熟以及完善的,属于新常态的制度。
三、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几点建议
1.坚持公益性以及强化政府责任。建立医院的现代管理制度应当保障医院公益性的特征,首先,应当坚持政府和医院相互结合的管理制度,建立公有、私立以及混合制度的医院,并且制定完善的财政投入政策,不但对医院的基本建设以及基础设施等应加大投入,而且对于科学以及人才培养,政府也应当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需要落实设备购置以及卫生服务等,促使医院在公共服务的体系当中发挥更巨大的作用,其次,应当改进当前的医疗支付制度,建立科学的医疗保障制度以及推进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其中,医保制度对于患者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有效维护患者的合理利益,而且促进医疗服务的优化。最后,合理医院布局并且对药价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促使医疗更好服务社会以及人民群众。
2.建立理事会以及监事会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当取消行政级别的制度,并且建立医院理事会,通过理事会进行医院的重大决策。建立必要的监事会,对于各项决策以及医院管理各事务加以监督。通过理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等制度对现代医院的监督权以及决策权进行分离,从而促使决策监督相互分离以及相互制约。其中,理事会主要承担政府方面的责任,包括医院的财务预算、章程拟定、薪酬制度以及重大业务的决策等。监事会主要对医院的各个环节以及各项事务实施监督,主要包括监督理事会各项管理的行为等,医院院长由理事会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进行选拔,并且建立现代医院院长职业化制度,院长应当对理事会负有责任并且接受监督。院长可以自行聘请副院长以及助理等。
3.加强标准化建设以及优化管理机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应当坚持质量以及创新的发展之路,首先,应当促使软件以及硬件协调发展,不但加强医院的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而且在科研创新、管理机制以及制度建设方面加以强化,从而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医院文化以及医院服务,促使软件以及硬件发展相互促进以及相互协调。其次,应当促使质量效益和规模数量等协调发展,在保障医疗效益的质量以及医疗数量的同时应当对技术加以创新,提升医院的技术水平,促使医院的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以及提升。最后,应当促使科研和临床相互促进以及协调发展,在注重临床经验的同时应当加强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对临床人才以及科研人才都应当加强力度进行培养。此外,需要促使标准和制度相互协调以及发展,不但应当建立质量制度、服务制度、流程制度等,而且应当建立质量规范、质量全程以及质量程序化等标准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对于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群众解决看病贵以及看病难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一定程度防止医院腐败的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医院管理经验提出了几点意见,包括坚持公益性以及强化政府责任、建立理事会以及监事会制度、加强标准化建设以及优化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苏拥军.法治医院建设的缺陷与实施路径分析[J].中国卫生法制,2016,02:67-70.
[2]王发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研究型医院,2016,03:15-20.
[3]方鹏骞,张霄艳,谢俏丽,张凤帆.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与发展路径[J].中国医院管理,2014,10:4-7.
[4]闵锐,汪琼,张霄艳,张凤帆,谢俏丽,方鹏骞.我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4,10:10-12.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保险费用
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社会保障机构可向企事业单位及其员工收缴医疗保险基金,这部分基金往往属于专项管理的范畴,在对保险基金进行管理时,要由保险机构管理和组织,能够为参保人提供基础医疗保障,并将其用于医疗费用的偿付。从构成形态上来看,保险基金具有一定后备性质,其主要形态以货币形式体现。例如,基金筹集方式、医疗活动付费模模式等。在实际工作中,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解决,从而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创造便利条件。
一、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状况
(一)参保率逐渐提高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均以城镇职工基础医疗保障系统作为引导,很多种类就职人员均被覆盖,同时也包括企事业众多离退休人员。例如,在很多中小城市,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
(二)医疗保险基金运行高效
以我区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为例,2015年职工医疗保险住院人次达到1万左右,在大病救助上也有所增加,住院率接近14%。在住院费用方面,人均水平不断提高,达到8000余元,参保人自付比例约为29%。而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及住院上,首次突破3万人次。在这种情况下,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二、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难点
(一)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核算基础匮乏
以当前医疗保险财务核算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现阶段在开展保险基金财务核算过程中,需要相关软件系统的有效帮助。但是,由于核算软件通常需要在独立环境中进行操控,与医疗保险相关业务失去联系,导致系统前台数据无法进行共享[1]。医疗保险财务数据处理工作依然采用人工输入方法,然后通过核算软件对数据进行收集、汇总,此种核算方法不仅影响到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同时能够显著增加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进而造成基金财务管理相关数据错误。上述情况的广泛存在,对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严重制约。
(二)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制度构建不够完善
目前,在医疗保险缺乏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不同地区的医疗单位,在对医疗保险的掌控上,缺少相关规章制度是约束,每家医疗单位对医疗保险的执行标准都存在着不小差别,在相同参保条件下,每家医疗单位对病患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使参加医疗保险的人群产生了很大的误解,并使其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险失去信心。然而,有些医疗单位完全无视医疗保险的规章制度,在他们看来只要是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完全任由参加医保人员通过医保基金购买任何药品。
(三)财务监督职能逐渐被弱化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从事会计行业工作人员日常主要工作是对财务进行严格的核算与监督,目前保险行业财务会计只负责基础核算、记账、付款等工作,这种情况会使会计工作与出纳工作发生重合,不仅影响办公效率,同时也浪费时间,致使财务管理无法正常发挥监督与审计职能。即便会计审核,大部分也是在事后进行审核工作,在医疗保险行业本身存在特殊性的情况下,若财务人员执行事后审核,无法从根本上对审核费用的有效性进行合理的判断,正是由于财务监督职能的弱化,导致费用审核方面频频出现漏洞[2]。
(四)财务管理未发挥相关作用
由于现阶段缺乏相关的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人才,加之受到地域的限制,一般的区县城市通常都是有两到三名财务管理人员对医疗、工伤、居民等多项保险财务进行管理。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参加保险的人数日益增加,结合各种不同的因素,导致财务人员每天大部分工作精力都用于记账、算账、制作报表等基础工作上,从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财务基金运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控制,也没能及时做好相应的风险规避工作,使其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能起到相关的分析和管理作用。
三、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优化对策
(一)强化基础核算工作,提高核算自动化水平
实践经验表明,财务核算系统即使能够达到独立运行,但是其仍然无法进一步缓解财务人员日常工作压力,加之数据录入、数据处理等烦琐工作,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工作负担,降低工作效率。为切实解决这种现状,应对相关核算软件系统进行优化,利用技术改造、系统升级等功能,逐步时间线其与前台数据的有效连接,从而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同时,对软件系统性能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保证入口端、出口端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系统,对数据进行自由转换,并将数据传输情况自动反馈给前台系统,方便记帐。在进行各项收入、支出情况核算时,要对其进行汇总和处理,利用软件系统进行生成,有效替代手工数据录入方法,进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质量。我区医疗保险审批报销一体化软件技术为自行开发,能够实现全区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网络化、自动化需求,部分医疗保险业务相关数据能够直接通过软件生成财务凭证,使财务数据更加真实、完整、准确。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安全
严格按照《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中相关规定,结合《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内容,对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工作内涵进行不断明确。同时,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兼顾到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制度中对核算方法、财务制度、人员管理办法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确定。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相关工作,对财务管理人员岗位权限进行规定,事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此外,要建立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针对重点岗位,要采取轮换制度,并推行责任分离制度,形成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良好工作氛围。切实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并对其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建立授权审批制度,有效遏制违法违规现象。
(三)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提高监督管理职能
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建立,并在实际工作中对其不断进行深化。根据审计制度相关要求,对会计凭证、银行账户等情况进行定期核查,确保账实一致。对医疗保险基金相关支付业务进行明确,监督支付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报销、支付、结算等情况进行核实。针对医保经办环节,重点对其进行控制,并重视其薄弱环节。为此,要制定详细的内部审计计划,独一各个职能部门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并定期对其合理性进行详细检查。在实际工作中,要对参保单位、个人的缴费基数进行稽查,同时对定点合作医院的相关执行数据进行审查。通过对相关业务流程进行不断规范,并有效落实内部审计职能,逐渐形成监督、制约与管理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只有充分做好上述工作,才能保证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支付的合理性,为单位财务管理及数据核算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四)切实履行应有职能,提高财务管理实际效率
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够对基金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还能有效发挥基金支付预警作用,并对基金用途进行监测。医疗保险基金正常运行过程中,财务管理能够进行预算、结算、资金筹集、结算支付、决算,因此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要对基金基本运行状况进行监督,保证其完整性及准确性。充分利用多种财务资料,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从而准确监测医保基金相关状态,并明确其主要走向。针对运行过程中的异常状况,要及时开展预警。如,对基金支出重点项目(住院特殊疾病、门诊严重疾病等)进行监测,并对专项支出情况进行了解。而对于基金运行相关指标,则要对其主要变化趋势进行掌握,及时发现纰漏及比较隐匿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解决对策,有效分散基金财务管理风险,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稳定、安全、高效运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疗保险基金作为专项基金,在征收上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现阶段我国医疗保障体制运行的物质保障。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对相关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建立职能相对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监督审计管理,深化内部控制,从而建立更加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医疗保险基金安全运行,显著提高基金运行抗风险能力。
作者:庄小芹 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区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处
参考文献:
一、检查考核原则
(一)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反映定点医院开展新农合各项工作。
(二)采取年度考核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考核全面规范。
(三)统一标准,分级进行检查考核和上级抽查,合理确定考核结果和考核等级。
二、检查考核依据、内容和标准
(一)根据市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中医药门诊优惠的通知》(江合医领组〔*〕17号)和《市工作制度》规定和要求,检查考核执行开展中医药服务和中医药优惠工作情况。
(二)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双向转诊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江卫〔*〕369号)规定和要求,检查考核定点医疗机构执行新农合住院双向转诊制度情况。
(三)根据《*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承诺制度》(江卫〔*〕380号)规定和要求,检查考核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先抢救后交费原则和严格按规定收费等情况。
(四)根据《*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江卫〔*〕158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规定和要求,检查考核定点医疗机构执行该《暂行办法》第十三条所规定的情况。
(五)根据《*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工作制度》(江卫〔*〕247号)规定和要求,检查考核定点医疗机构设立管理机构和落实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情况;制定和完善医疗机构内部新农合工作管理制度和开展检查工作情况;执行住院管理制度、出院管理制度、信息公布制度、工作报告制度和宣传工作制度等工作情况。
(六)根据省、市卫生部门要求开展新农合住院即时补偿工作有关文件要求,检查考核定点医疗机构配备住院收费硬件(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住院收费软件、新农合即时补偿软件(按省统一要求)和安装上网设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实施新农合住院即时补偿工作情况。
检查考核内容和标准具体执行《*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工作检查考核标准》(详见附件)。
三、检查考核办法
(一)分级检查考核。各市(区)卫生局负责检查考核本辖区县、镇级及其他定点医疗机构;*市卫生局负责检查考核市直定点医疗机构,抽查全市定点医疗机构。
(二)检查考核形式。每年检查考核至少一次,采取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具体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工作安排确定。检查考核要组成专门小组,抽调有关部门、单位的领导、管理人员和专家参加。
(三)检查考核方法。听取定点医疗机构工作情况汇报,查阅有关工作文件和资料,按照《*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工作检查考核标准》现场逐项检查考核,向受检单位反馈检查考核情况。县级检查考核和结果要在本辖区通报并抄送市卫生局;市级检查考核结果在全市通报并抄报市人大、市政府等。
四、表彰与惩罚:
(一)等级评定。检查考核等级分为优秀、良好、较差、差。得91分以上评为优秀;得75—90分评为良好;得60—74分评为较差;得60以下评为差。各项等级作为对医疗机构年度工作检查考评依据。
(二)通报表彰(表扬)和批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评为优秀的定点医疗机构给予通报表彰,对评为良好的给予通报表扬,对评为较差的给予通报批评。
(三)惩罚。检查考核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批准机关给予撤销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2年内不得重新申请:
1、检查考核评为差等级的;
2、将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的医药费用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基金支付的;
3、将应当由个人负担的医药费用变为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基金支付的;
4、为参合人员开假病历、挂名住院和假住院收费单据,冒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基金的;
5、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收费的;
6、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基金的;
7、经各级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检查,仍不按规定执行农村合作医疗双向转诊和承诺制度的;
8、按《*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年版)和《*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自费药品、自费检查项目的使用占医药总费用的比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室)超过10%,县级医疗机构不超过20%,市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不超过30%(急诊和抢救除外)的;
9、违反医政、药政有关法律、法规的。
五、要求
1942年,智利成立了为白领工人提供预防免疫用药服务的国家卫生服务体系(SERMENA)。1952年,雇员国家医疗服务体系(SNS)成立,负责解决蓝领工人的医疗保障问题。1968年, SERMENA添加了愈后治疗及用药服务。
此时,智利医疗保险的政策由国家制定,具体业务也主要由政府部门经办。国家免费提供大部分医疗服务,公共部门承担医疗费用的90%,承担患者治疗费用的85%以上。
20世纪70年代末,智利医疗保险制度出现效率危机。医疗保险支出持续增加、国家财政负担过重等问题,使医疗保险制度不仅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且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20世纪80年代 引入私有部门
20世纪80年代初,智利政权更替,为医疗保险制度的根本转型提供了契机。
当时智利在医疗保险制度方面的改革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改革医疗管理制度,下放部分卫生事业权力,将初级医疗保险交由市级管理。另外,智利实行医疗保险机构的部分私有化,成立私营医疗保险公司,为中上收入的社会阶层提供新的医疗保险选择。
1981年,SERMENA和SNS重组成为国家卫生基金会(FONASA)和国家健康保险服务局(SNSS),作为公共部门履行政府对医疗保险事业的责任。FONASA负责收集、整理和分配国家医疗保险资源。同年还建立了健康保险机构(Isapres),标志着私有机构将在整个医疗保险体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在下放权力方面,智利将全国医疗服务系统分割成27个遍布全国的地区性医疗服务中心,目前已增加至29个。通过由不同等级的医院、城市和乡村门诊部以及乡村医疗救护站组成的网络,他们可以提供各种医疗计划,并按照医疗水平和设施先进程度的不同,将原有的医疗体系划分为不同的级别。
在此次改革之后,智利医疗保险系统呈现出公共部门和私有机构并存的双重结构。虽然两者机构设置形态各异、宗旨不同,但投保人可以自由选择投保于两者中的任意一个(见表1、表2)。而且公布部门和私有部门均需履行社会保险、为居民提供医疗保险产品的职能。
如果投保人将强制医疗保险金缴纳进FONASA,投保人及其受益人便被编入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如果投保人选择Isapres,投保人及其受益人就会被编入私有医疗保险体系。
FONASA在智利的医疗保险体系中扮演双重角色,除了负责收集、管理和分配公共资源,同时也是代表投保人及其受益人利益的公共卫生保险机构。当它作为公共卫生保险机构时,就像一个传统的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体系,投保人的收益并不直接与其保费投入挂钩。从这个意义上讲,FONASA具有了在富人和穷人之间进行转移支付的再分配功能。与此同时,它也提供了一种健康保险制度,将为健康人和患者服务的模式结合起来。
投保人及其受益人可以在FONASA提供的各种形式中,自由选择在公共部门或者私有部门接受保障服务。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享受医疗保险服务,投保人必须自己负担一定的费用。根据规定,贫困人口(A类人)和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水平的人(B类人)不需要自己负担费用;但收入超过最低工资水平但幅度小于40%(C类人)需要自己负担10%的费用,高收入人群(D类人)需要负担20%。
私有医疗保障系统Isapres运作如同保险公司,提供基于合同的医疗保障。合同会规定保障的覆盖程度和个人投保者或其家庭的受益方式。合同的条款中,投保人支付保费的多少与其收益水平挂钩,同时也与其个人的医疗风险水平相关。因此,支付相同保费但是年龄不同的两个人,得到的保障覆盖程度和保费金额是不相同的。Isapres根据不同人群的保障程度和医疗费风险水平,调整不同保险计划的价格。多重性保险计划价格对投保人选择恰当保险计划的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削弱了资源分布的效率。
20世纪90年代 HSR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将原有的医疗保险体系转变为复合管理体系,将SNSS拆分为27个SS,将原本由社会保障机构承担的部分职能下放到医院,同时建立起了Isapres,引入了私有医疗保险部门,最终确立了智利公共健康保险和私营健康保险同时并存的二元健康保险体制。
但与此同时,医疗卫生支出的减少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由于财务羁绊导致进入医疗保障体系的人数减少;由于技术落后、在职业病救治领域表现不佳,医院受到批评;而在环保问题上,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将医疗重点放在疾病预防上,而放在了药物途径上。
1 9 9 0年,医疗机构改革计划(HSR)被列入智利政府现代化规划的远景目标,政府负责为HSR筹集资金,而MINSAL被指定为改革的领导机构,分三步完成改革。
1990~1994年是改革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为了改善人民的医疗保险水平、预防疾病、增加讨论环境问题的机会和对HSR本身进行研究。政府以修复公共卫生体系为主要任务,建立了很多MINSAL以外的机构,并将其并入MINSAL的正式机构。
第二阶段经过了1994~2000年六年时间,为实现公共卫生系统和私有卫生系统之间的互补和透明化竞争,强化了MINSAL的监管角色、分离不相关的职能、调整保障模式、进行财务改革和系统更新,力争使公共卫生体系更加现代化。其中,1998年1月提交的法律草案将FONASA转变成独立的、公有的、非歧视性的公共保险机构,无条件地服务其受益人。
2000~2002年,为了消除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公平现象、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增强保障效率,建立广泛的医疗保障体系和有保障的公共和私人卫生服务。智利进行了第三阶段改革,该阶段的改革内容由MINSAL的技术部门以及FONASA共同制定。
HSR的日程虽然是按照事先拟定的目标进行的,但其策略根据需要随时变化,其具体改革内容所涉及的方面比20世纪80年代有了很大程度的拓展。
尤其是保费的缴纳和支出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1993年开始,智利实行了若干项目为保费缴纳和支出信息系统装备最新型的计算机。然后在SS的管理部门和医院广泛建立了基于诊断的支付系统。通过这套系统,SS的管理部门和医院可以为患者和单一诊断建立账户,同时也可以为第三方支付出具发票。实践证明,这套系统是可信赖的,同时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和SS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比较。
【关键词】医疗欠费 欠费原因 采取措施 提高效益
一、医疗欠费的原因
“长期以来,政府对卫生投入严重不足,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的能力严重削弱。医院靠创收维持运行和发展,实际上是把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推向了利益的对立面,成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卫生服务投入不足,公立医疗机构公共服务职能缺乏财政保障。这是医疗欠费的主要原因之一。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不广,保障水平低,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不完善,覆盖范围有限。而国外如日本、以色列却是法定全民医保,覆盖面高,人人配有低保卡,随时随地刷卡付费,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也不用担心医疗欠费。虽然医院一直以救死扶伤、为公民的健康服务为己任,但依然有患者缺乏诚信意识,欠费偿还意识淡薄,把医院当成了慈善机构,拖欠医疗费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1)“120三无”人员的治疗费用。病人多由 “120”或群众送来,无身份证明、无钱、无陪伴家属,医生只负责抢救病人,不直接收取费用,就造成一些欠费,特别是治疗无效导致死亡的病人产生高额的医药费无人支付。
(2) 贫困性医疗欠费。现代医疗设备先进,成本高,费用也高,家庭困难的患者无法承受昂贵的医疗费用而导致欠费。
(3)故意借口纠纷而拖欠。找各种借口拖欠医药费如:治疗效果不佳,或未达到他们预期效果,更有甚者以曝光、诉讼要胁,要求赔偿。医院方面为了息事宁人,只好赔偿。
(4) 医院的防范机构不健全。医院责任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收费制度执行不当,存在漏洞;管理制度不健全,病人住院押金不能及时催交,费用不能及时反馈家属,治疗费用送达滞后,造成了诸多不良结果。
二、防止医疗欠费的措施
(1)不断完善医院财政补偿机制:政府应逐步加大对公立机构的资金投入,以保障医院资金正常运转。对无支付能力的患者救助所产生的医疗费用以及诸如此类的费用,要进行定向补助。
(2)不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加强医疗保险保障、医疗救助与医疗服务之间的衔接,形成科学合理的费用分担机制,并且减少医疗保障制度中产生的医疗欠费漏洞。
(3)不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诊治水平,改善医疗服务态度,树立 “以病人为中心”思想,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做到因病施药、合理用药、医药分开核算、进而有效控制医疗总费用减轻病人负担。降低药品价格,让患者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让患者得到优质的服务,让患者看得起病,减轻病人负担,从而减少病人欠费,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要继续加快社会诚信体制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培养患者诚信意识,增强医患之间沟通与信任,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诊疗工作,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减少医疗欠费提供保障。加强医疗业务管理,不断规范行医行为。培养良好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让患者满意,让个别心存侥幸的人打消恶意欠、逃医疗费用的念头。通过对医疗收费的管理,做到所有收费项目公示,实行医药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做到合理合法收费。
(4)加强医院自身管理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医疗机构自身管理,需要加强内部结算管理,完善内部监督制度。加强急诊医疗欠费管理。患者入院登记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根据病情收取一定的预交金。建立主管医生、护理、财务三位一体的住院费用管理机制,及时了解病人动态情况。加快计算机网络建设,实行全院信息一体化,不仅有利于患者及时了解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也便于患者家属及时筹集所需款项,这样,既能使各项费用及时入账,又能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医院应运用法律武器,针对不同的欠费情况,采取相应的收账策略。对于恶意逃费的患者则上诉司法机关,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医院的权益。
总之,医疗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而且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责任和使命。对待任何病人都应充分发扬人道主义,以人为本,以保障病人生命权利为原则,即使是欠费病人,也应保障基本治疗,确保病人生命安全。
医院的欠费问题是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解决。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一蹴而就。建立诚信医疗的基础上,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对医疗欠费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制定出一整套规章制度,各部门按照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对医疗费用严格把关,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才能将医疗欠费降到最低水平,从而将医疗欠费问题最终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官员:政府投入严重不足致医患关系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