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知识整理范文

高中语文知识整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知识整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知识整理

第1篇:高中语文知识整理范文

第一,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坚持言传身教和身体力行的兼顾与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期的另辟蹊径。大量研究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首推言教,二靠身教。言教通常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阐述清晰有关该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党的有关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等,具体到就业工作中便是对那些关系到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政策规定要做出恰当合理的解释,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自觉地学习接受真理,认同组织信仰。身教则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规范引导、感化和教育学生。

第二,日常教育与毕业教育相结合。日常教育就是把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本学科行业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去,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去以形成良好的教育帮扶互助氛围。毕业教育是指在学生毕业学年进行的集中教育。由于处于临近毕业,择业、就业问题成为毕业生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毕业生们普遍情绪不稳定,此刻对毕业生们的集中强化教育,有助于化解这种风险,缓解紧张情绪。把日常教育活动的优秀成果和毕业教育的特殊特点结合起来能保证毕业生的思想状况不容易问题。

第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综合系统,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方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学校、家庭、社会作为这个综合系统形成发展的三个主要环节,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则必须制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目标一体化的战略规划,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家庭方面要发挥好基础作用,起到奠基效果,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的形成起着持久的影响。家长要帮助子女规划职业生涯,做好人生发展的重大选择。其次,社会要为应届生提供更多的岗位信息和见习机会,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创造。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和各用人单位及有关政府部门取得联系,建立合作关系,广泛收集汇总信息,并根据需要建立人才需求交流储备库。学校也要兼顾家长和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要经常与家长保持沟通,与家长一道做好学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二、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整合就业信息资源

就业工作中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简单地重复和复制以往的经验与判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建立高校毕业生人才储备库等等相关举措。互联网时代,教育多媒体等载体形式的出现和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互动性及灵活便捷性逐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变得更加具有多样性和实效性,这彻底改变和颠覆了以往简单枯燥的说教。利用现代远程传播技术的灵活性,网络信息技术的及时性、联动性的优势,源源不断汇总收集当前的就业信息,通过多种终端方式掌握最新最快的用人需求,及时处理分析,并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制定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政策。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现代科学技术的采用,以往的就业信息的弊端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三、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从业人员的组织队伍建设

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其组织发展建设对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的从业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组织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具备了较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与此同时对于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教书育人,塑造和净化人类灵魂的光荣使命赋予了教师这个神圣的岗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拥有崇高理想信念,信仰的高校教师,通过自身渊博的知识和彰显个性的人格魅力不断地影响学生。因此不断吸收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投身于充满活力的学生工作,不断加强基层教育系统的组织建设工作,对于促进就业起着引导的作用。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觉悟,着重培养既懂得传播就业择业知识,职场需求等岗位必备技能,又懂得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寓教于乐,具有战斗力的一支专业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因此,通过充分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协调各方力量,建立具有专职的就业指导队伍,合理区别细化组织结构,有必要将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进行简单而又系统的梳理。

第一,要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努力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和指路人。

第二,要有强烈的进取心、事业心,热爱学生工作,懂得呵护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积极热忱地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服务。

第2篇:高中语文知识整理范文

(一)有助于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在更高的层面分工协作,分头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在整体框架内进行融合,能够让教师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更具针对性。尤其是在整体框架内的分工协作,能够为教师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获得更多的优质资源。

(二)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在各种专题研究中得到巩固和提高,是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抓手。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运用的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方面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充分、不重视、不扎实的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2015.6•学术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未能体现有效促进功能

部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中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设计教学课件时基本上靠“拼贴”成品课件,这就导致许多课件在课堂上“水土不服”,无法发挥促进课堂教学的功能。

(二)资源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搜集整理教学资源时渠道较为狭窄,主要是从一些教辅资料中搜集知识点,未能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开展这项工作。还有些教师在教学资源搜集过程中贪大求全,没能突出重点,也没能和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挂钩,导致所搜集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无法满足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三)资源未能凸显重点

对于教学资源,部分教师重搜集而轻整理,导致资料如同乱麻一样杂乱无章,也没能针对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疑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影响了实际运用的成效。

(四)学生能力发展缺乏有效空间

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将课外活动资源的作用体现出来,甚至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直接略过这一环节,或是仅仅停留于计划环节,没能对语文课堂进行有效延伸,导致这一方面存在空白,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紧扣重点优化整合,充分发挥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的功能

(一)尝试自主设计教学课件,增强教学匹配程度

教师应从初始的直接运用教学课件,逐步过渡到自主设计、灵活运用教学课件。这里的重点是要将课件设计与学生感知结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深化认识为目标,搜集相应的素材,演示的流程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具有积极的作用。广大教师应充分提高自身有效驾驭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自主设计教学课件的能力,使语文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联系得更为紧密,更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广开教学资源搜集渠道,及时获得优质信息

高中语文教师应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教学资源的搜集,一方面要从各种教辅资料、教学刊物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平时也要注重积累,围绕教学难点搜集资料;另一方面,要注重汲取其他学校、其他教师在教学资源整理方面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有效地搜集各种资源。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挥网络的作用,通过浏览专门的教学网站,搜集下载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这样的综合整理方式获得与教学相关的各类优质资源。

(三)专人整理,便于运用

每位教师都有搜集整理教学资源的义务,但是如果一哄而上,势必耗时费力、效率低下。较为恰当的方式是对目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哪些属于文言文的,哪些属于文学常识的,哪些属于阅读理解的,哪些属于基础知识的等,经过分门别类使之形成系统性的教学共享资源。教师还可以进行分工,每个人选取一个方向或一个类别、一个项目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然后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另外,教学资源的整理还要突出重点,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应试要点为方向,整理出一批重量级的教学资源,以便有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发挥课外活动促进功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第3篇:高中语文知识整理范文

一、开宗明义,初步阅读文本

高中语文阅读课开始新课前,由于阅读文本很多,笔者建议在课前教师引导高中生自行预习阅读文本,激活高中生对文本阅读的背景知识。而且,在语文阅读课中,语文语句较分散且贯穿整个文本,教师可以指导高中生将阅读文本处理为阅读情境,为学习词汇和理解文本奠定便利条件。结合语文阅读文本内容,教师可以引导高中生处理阅读文本信息,集中提炼文本问题,总结语文阅读文本主旨。在开始语文阅读课时,教师引导高中生开宗明义的粗略阅读文本,理解和掌握文本主旨,从阅读文本中提炼细节信息。高中生在语文阅读新课开始时,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初步了解阅读文本内容,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和掌握信息,对文本内容进行反复巩固,将文本阅读还原回归文本本身,做好后续阅读课深入学习准备。

二、引而伸之,深入解读文本

语文阅读文章均会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贯穿于阅读文本全文,在阅读中要引而伸之,对文章进行深入解读,紧抓文本主题句。在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应培养高中生抓主题句的意识,提高高中生文本解读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中要尤为关注对高中生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让高中生正确阅读文本。如,阅读课中高中生可以在文本段前和段尾寻找中心句,结合阅读文本具体内容进行推理论证,真正理解阅读文本中的语言信息,把握阅读文本的中心思想。在阅读文本时,教师也要鼓励高中生带着质疑和问题阅读,梳理文本基本要素和框架,把握阅读文本发展基础,将质疑和问题贯穿阅读全过程,让高中生重点关注阅读文本中的精炼语言。同时,在阅读中高中生可以随着问题的发展,完成阅读文本的整体阅读,连贯阅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三、画龙点睛,丰富文本资源

除去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之外,高中生还应不断积累和丰富课外阅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丰富高中语文阅读文本资源。这就需要高中生在语文阅读中,关注阅读文本的同时不断充实阅读量,积累语文阅读知识,培养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增强高中生综合语言能力。考虑语文学习发展因素,语文阅读不仅是促进高中生学习的桥梁,更需要高中生丰富阅读资源,丰富高中生语言知识,积累高中生语言技能。笔者认为高中生丰富语文阅读资源可以考虑以下方面:整合利用现有语文阅读资源,倡导高中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增加语文阅读量;结合高中生浏览互联网的个性发展,利用互联网查阅语文资料,丰富语文阅读素材;倡导高中生多阅读报刊杂志,多了解异域民俗,增加高中生跨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知识。

四、细雨润物,感受文本思想

高中语文阅读课也离不开高中生对所读文本的读书笔记,因此笔者建议在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做笔记的习惯,鼓励高中生摘抄优美语句,以自己的语言描述表达阅读文本作品中作者的真挚感情和内心思想,并将自己对阅读文本的感悟详细记录,并定期进行回顾和审视,积极在班级进行沟通交流,提高高中生语文素养。另外,笔者还倡导学生抒写阅读文本读后感,强化高中生对阅读文本的品读和鉴赏能力,启迪高中生语文思维。高中生在语文阅读中,应独立思考文本情节,理性分析作品思想,正确评价阅读文本中的人物、事件。通过读后感的抒写,高中生可以对阅读文本进行详细思考和分析,提高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高中生语文鉴赏能力。

结论

第4篇:高中语文知识整理范文

一、学案导学法的实践与应用要做到以生为本

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很多时候还需要学生积极融入个人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法时,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借助导学案的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实现从语文“被动阅读”向“主动阅读”的积极转变。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学案的教学功能,针对特殊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阅读,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展体验式阅读,这样便于学生对阅读素材进行理解与认知,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上更加投入,积极的开展情感体验,从而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二、学案导学法的实践与应用需要语文教师的“言传身教”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看到很多学生的阅读能力弱,甚至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课堂上容易出现学习偏差。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不能让学生根据“学案”完全进行自主性阅读。在应用学案导学法时,高中语文教师要更好的扮演自身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多结合学生的阅读缺陷,利用学案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教师单向灌输的枯燥与乏味,实现教师与学生进行正确的互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便于教师对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进行监控和引导,让学生实现更加高效的阅读学习,避免了阅读学习上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三、学案导学法的实践与应用需要加强师生互动与合作

学案导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也不是学生的个体行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想实现良好的阅读教学应用效果,在编写学案时,就必须设置一些阅读互动环节和阅读合作环节,让学生在一个集体化、互动性的氛围下进行阅读学习。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会更加高涨,也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学习上的共同进步与提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教学,语文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可以设置一些角色扮演环节,或者让学生在阅读后就阅读感想进行分享或小组讨论,这样学案导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会营造出更加生动、活跃的阅读教学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促进学生阅读学习思维的发展。

四、学案导学法的实践与应用需要加强信息化教学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中语文教师也可以与时俱进,在编写学案时加强信息化教学,编写相应的电子学案,这样教师可以直接在班上进行多媒体展示,便于与学生进行及时的资料共享,避免了学案分发与讲解时的很多麻烦,有助于学案导学法的应用创新。同时,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电子学案,可以将阅读内容进行直观化、动态化、趣味化的展示,有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减少了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思维障碍。例如,在《中国建筑的特征》的阅读教学中,电子学案显然比纸质学案更有教学引导优势,通过中国古建筑图片的直接展示,或者视频的多角度展示,加上教师的点拨与引导,显然更能实现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

五、学案导学法的实践与应用需要对学案进行整理和保存

学案导学法以学案为教育载体,其中蕴含着很多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语文知识点。在学案导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会暴露出教师教学思路上的一些问题,这需要及时整理,总结学案导学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师应用学案导学法的教学能力。同时,导学案有重要的知识点,教师的阅读教学思路,它是学生复习巩固的重要资料,教师和学生都应当有意识的对导学案进行整理和保存,这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将会大有裨益。

第5篇:高中语文知识整理范文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教学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因此,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通过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等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和动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中,通过采用语文学习小组等方式学习高中语文,有利于学生间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发挥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狂人日记》时,通过小组学习方式的自主学习教学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作者的基本概况、写作背景、文章特点和其他著作等进行全面、认真、细致地了解和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热情的激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学校有必要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以丰富高中教学方式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根据教学提纲要求,按部就班地要求学生分析和学习这一文章。而是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就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自有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思考文章的内涵和特点。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又被动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

所谓学习小组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基本学习内容和特定课题进行自由讨论和交流,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良好互动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小组学习不仅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而且丰富了传统的被动课堂教学模式。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而且有利于形成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对学生对语文知识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有必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要保证学习小组积极、有序、高效地运行。因此,教师必须采用随机或其他合理方法做好学习小组的分组,由学生推选负责人的小组组长,引导学生运用讨论和交流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小组的学习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赏析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自由讨论和交流关于这首词的语言韵律、写作背景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二)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

语文知识竞赛是将语文基本知识和常识性内容组织知识竞答的比赛,是自主学习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通过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学生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分组模式将语文知识竞赛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同时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检测。因此,应将定期组织知识竞赛的方式引入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实践活动中去。例如,教师可以将“穷兵黩武”“买椟还珠”“为虎作伥”“羽扇纶巾”等易读错或写错的字词整理出题,以个人参赛方式进行高中语文基本知识竞赛,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知识水平;教师也可以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唐宋家都指谁”“《史记》是第一部什么类型的史书”“四书指什么”等常识性知识整理归纳,组织高中语文常识知识竞赛。

三、结语

第6篇:高中语文知识整理范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导入时,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时间,拉近教师、学生、教材的心理距离,尽快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在教学导入时,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认知水平、学生兴趣吻合的情境,引导学生随情入境,将情感融入课堂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主要有语言引入法、视觉引入法、联想启发法和实验法。如《荆轲刺秦王》教学前,教师以视觉引入法创设视频和问题情境,为学生播放《荆轲刺秦王》电影片段,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荆轲是什么人物形象?太子丹是什么人物形象?面对荆轲刺秦王失败的事实,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沉浸在视频片段和问题情境中,迈出学习第一步。

二、先学后教,学案引导,师生互动

先学后教,学案引导是指学生在课前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教师的预设问题、自学提纲、导学案等预习课文,把握课文结构,自主完成课文预习内容,记录学习疑惑,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高中语文“三环五步”教学的大环节,也是课堂一大亮点。在教师的调控下,学生对预设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落实学习情况,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通过交流、探究、质疑,列出课文学习问题清单,整合学习知识。

如《鸿门宴》预习目标: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史记》故事发生的背景及有关知识;归纳特殊句式的方法,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辨析词义;通过梳理冲突矛盾,体会对比手法和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和思想性格。在学生预习中,提出问题:“鸿门宴”是一次怎样的宴会?刘邦和项羽在宴会中各自显示出怎样的英雄本色?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时,使用导学案,突出预习重难点,让学生在预习时置身在课文的内容中,了解作者基本情况,在问题的引导下和文本生成对话。

三、精讲点拨,指点迷津

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讨论学习,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不足,及时给予精讲点拨。在精讲过程中,教师要对疑难问题的解题思路、答题方法、答题规律、答题规范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延伸拓展,旨在引导学生自主、深度思考,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要对学生有争议、疑惑的学习内容进行正确规范和引导,聚焦语文知识生成的合理化和准确性,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学习的知识网。

如《荆轲刺秦王》教学中,学生经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文本内容的逻辑思路,多形式朗读课文,并以小剧场形式呈现课文内容, 在听读后按照课文结构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

四、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在合作交流基础上, 学生要生成一定的学习目标,归纳整理所学知识,串点成网,形成课堂知识整体结构,全面、完整、系统地把握所学

知识。知识体系是高中语文课堂的延伸,落实重点知识,形成知识网构。如《荆轲刺秦王》知识体系如下:

中心思想:本文通^叙述“荆轲刺秦王”一事,赞扬了荆轲反抗、扶弱救困、机智勇敢,表达了作者反抗统治的思想。

小结人物形象:荆轲人物形象为果敢机智、刚烈忠义、视死如归、有勇有谋的侠义之士;樊於期人物形象为义勇刚烈、豪爽慷慨;太子丹人物形象为谋事不周、浮躁多疑;秦王人物形象为贪婪怯弱;秦武阳人物形象为外用内怯。

主要艺术特点:写人善于描写人物的神态、对话、动作;善于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写事善于描写场景,渲染气氛;叙事有张有弛,波澜起伏,有详有略。

五、练习巩固,堂堂落实

教师为学生呈现多样化课堂练习,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水平和学习兴趣,设置相应的练习题,在当堂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目的。如《荆轲刺秦王》课堂练习中

文言知识的梳理(学生整理展示):(1)通假字;(2)一词多义;(3)古今异义现象;(4)词类活用现象;(5)自主归纳文言特殊句式;(6)成语典故。

第7篇:高中语文知识整理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动与静;控制;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上的“静”是学生知识的自我构建、能力的自我形成,是“动”的准备、“动”的铺垫;课堂上的“动”是师生间思想的交融、心灵的沟通,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必要途径,是“静”的张扬、“静”的升华,这种“动”与“静”的有机结合也正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经营高效课堂所要追求的。本文谈的就是高中语文课堂的“动”与“静”这方面的话题,即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动起来”,又怎样让学生“静下去”。

一、让学生“动起来”

1.以情入境,创设氛围

以情入境,创设氛围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基础环节,教师可首先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学生能够理解的角度入手,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情境当中,让他们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如在讲授《雨巷》这首诗的时候,我找到了春晚当中根据《雨巷》编排的舞蹈的背景音乐,这首曲子婉转悠扬,低沉伤感,非常符合《雨巷》这首诗所展现出来的意境。因此,一上课我先打开录音机,很快就发现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接着我范读了一下诗歌,学生们就不由自主地开始了朗读,语调语气很有味道,读到最后,大家的心灵都受到了别样的洗礼。这堂课大家共同发现了现代诗歌的美,发现了忧郁的伤感的美,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是由不同的曲调构成,能够感悟到这样的美也是成长的一次飞跃。

2.以理入心,引导启发

高中语文课上学生学习不仅要了解其表面,更要理解文本含

义。老师要设置好环节,要让学生互动起来。

如在学习《苏武传》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讨论课,“我的中国心——学习苏武”,主题是“当今社会我们怎样体现爱国心,中学生如何表现爱国心”。这节课上,学生一开始认为爱国心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才能表现的现象,到最后认识到每时每刻我们

都可以为国争光,同学们深深地被苏武的民族气节所感染。

语文课堂要想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我觉得需要我们必须用更多的精力去探索、研究。

二、让学生“静下去”

一堂课中应该有让学生静的时候,静能引发学生的思考,静是高中语文课堂上不可缺少的。

1.认真深读,静心品味

学习高中语文课文时,教师一定要能够引领学生心灵宁静地

读到课文深处,走进课文的生活和作者的心灵。比如,祥林嫂为什么死命挣扎地不肯嫁给贺老六?她死了第二个丈夫贺老六再回到鲁镇后,为什么人们仍叫她祥林嫂?祥林嫂又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倾其所有捐门槛?这些问题,仅靠走马观花似的读读课文是不可能深刻地认识到的。只有心灵宁静地深读进去,并走进鲁镇人的封建习俗和主人公的灵魂世界,走进几千年的封建礼教,走进男尊女卑的封建陋习,学生才有可能较深刻地理解这些问题。

也把他读书时的反复诵读、品味形象地比喻为春雨润

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流濯足,这也是在强调读书必须要全身心地沉浸在语言环境里。一定要心灵宁静,一定得用生命和心灵深读进去,即使心灵上有所震动甚至震撼,也只能是在心灵深处。唯如此,方可深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旨。

2.积极整理,静心思辨

高中语文课堂上,需要指导学生独立整理的东西其实很多,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心灵宁静地积极整理,养成适时整理的好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文”,更有益于他们在整理的过程中“立

好人”。

对于读书,思辨都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说深入思辨是高效语文课堂的一个显著标志。指导学生在体验、感受、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思辨、再思辨,才有可能使他们获得更深刻、全面的阅读效果。比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多在强调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虚伪。但如果深读课文,积极思辨,我们就不难发现小说中的人物都很虚

荣,无论是佛来思节夫人还是马车夫都如此。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会只是简单地责怪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虚荣,而是会发现虚荣小

说所描写的法国那个时代的人物的共性。再深入思辨,我们还会发现玛蒂尔德身上的善良、诚信、勇敢、勤劳和坚韧等优秀品质。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既不能一味地追求动,也不能一味地追求

静。课堂上的动是要受到一定的限制的,要受到我们语文教师的指

导、监督、控制。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共鸣,让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当静之处则静,当动之处则动,动与静的有机结合方能彰显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阎亚军,周谷平.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沉默[N].中国教育报,2008.

[2]杨岚.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2007.

第8篇:高中语文知识整理范文

一、发挥情感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1.缓解学生心理压力。高中生在高强度和快节奏的学习中,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会产生不利影响。笔者经常在教学之余和学生进行谈心,让学生正确对待高考,以一颗平常心进行学习,做到努力和尽力,从而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2.营造和谐学习环境。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一直致力于消除在学生中流行的“成绩论英雄”的观念,倡导“尽到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就是成功”这样的学习思想,要求学生相互帮助,结对共建,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愉悦感。

3.发挥竞争激励作用。竞争能够激发活力,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以及展览活动,让学生瞄准赶超对象,卯足了劲头向前冲,营造竞争性的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二、发挥课件辅助作用,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1.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多媒体教学手段是近年来最流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穿插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尤其是自己设计制作的课件,服务于教学活动,不仅能向枯燥的语文教学注入一股清新暖流,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兴奋度,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作用。

2.节约课堂教学时间。高中语文课堂中,除了精炼的板书之外,教师在许多时候还要进行其他内容的板书,本就不宽裕的课堂教学时间,还要被这样的环节占据一部分,制约了教学活动的容量。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快速演示,能够将教学时间节省下来,运用到更为重要的环节之中,提高教学效率。

3.增加课堂教学信息。在教授一些学生生活中缺乏直观感知的内容,像建筑类、科技类内容等,需要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演示相关的图像、影音资料以及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够将单纯的文字转变为图文并茂、生趣盎然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发挥模式创新作用,体现学生自主地位

1.积极倡导提前预习。本校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37%的学生对于如何有效开展课前预习并不十分清楚,连预习方法都不清楚的学生其预习效果可想而知。作为教学时间与空间都非常有限的高中语文而言,教师必须要将教学环节充分前置,尤其是要发挥学生提前预习的作用,配合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提高学生预习能力非常必要。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专门指导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制定预习计划,将重点体现在里面,解决基础性问题,并且要梳理预习活动中的难点,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2.积极组织课内探究。课内探究活动是较好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笔者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从以往“包办灌输”转变为“引导点拨”,将自己原来直接讲出来的答案转变为各种形式的探究题或者研讨题。笔者还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合作小组,要求其中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牵头,组织全小组成员分析研究。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从以往等着教师“喂”知识,转变为主动出击“找”知识,不仅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研究完成探究题之后,并不等于全部结束了教学探究活动,教师还要引导和点拨学生,提高学习成果的全面性。在这一环节上,笔者主要侧重于点拨学生自主进行,绝不越俎代庖,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其余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或者辩论,最后以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总结梳理,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四、发挥分层分类作用,满足差异学习需求

1.教学目标上分层。根据高中生在学习中的差异性,分别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保持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基础的吻合。笔者在教学设计环节,分别按照学生的能力以及基础和态度等方面因素,综合统筹,为学生设置了ABC三种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要求的适应性,确保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能够找准目标定位,增强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心。

2.教学活动中分层。教学活动的组织中,要体现分层分类原则,笔者主要在教学提问以及当堂检测两个方面进行区别对待。在教学提问环节,笔者专门设置了三种不同难度的内容,甲级难度的提问主要是针对A类教学目标的学生,乙级难度提问主要针对B类教学目标的学生,丙级难度提问主要针对C类教学目标学生,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在课堂上有事可做,防止出现部分后进生被忽视的现象。

3.教学考核里分层。为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分类考核,一方面立足于教学目标要求,进行两种难度测试内容的编撰,主要是为后进生设计出与他们的教学目标要求一致的试卷进行检测,通过这样的方式,主要目标是为了帮助后进生走出自卑和畏难的学习情绪,明白自己只要尽到了努力,完全有可能基本或完全完成学习任务。

五、发挥科学复习作用,提升语文复习成效

1.系统归类考查知识点。为了迎接高考,复习环节很重要,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或者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印象。

2.发挥互复习作用。复习活动不仅要立足于课堂,还要发挥课外空间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并进行合作抽查,指点不足,在全班级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缓解复习的枯燥无味,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遵循记忆的特点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经过诸多事件验证的有效定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指点,重点是帮助学生科学划分复习时间,以及不同批次复习时间的间隔长短,在相同的时间之内,提高记忆效果,更好地巩固学习成果。

第9篇:高中语文知识整理范文

一、 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13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 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语文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4.时代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科与社会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5.公平性原则。充分考虑我省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考虑教材版本的多样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保证测试的公平。

三、 考试目标要求

语文会考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