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出入库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
现阶段,我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以下常见问题:
1.1帐物不清。医院固定资产品种多,数量大,分布广,不易清查,或清查时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使用效率掌握不清,影响领导决策,造成重置和闲置。
1.2利用率低。一是内部原因,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机制。各部门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从自己使用方便出发,要求增加投资用以购置仪器设备,造成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资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导致固定资产使用价值隐性流失。二是外部原因,各地医疗市场有限,但在市场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例如核磁共振一般市级医院都有,可每天就诊人数一般不超过四人。再如一些有着相似功能的医疗设备,提高了数字胃肠使用率,必然降低X光机使用率,提高螺旋CT使用率,必然降低一般CT使用率。
1.3缺乏严谨的固定资产成本核算机制。近几年来,要求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呼声越来越大,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账面所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都是构建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这与真实价值相差甚远。虽然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每月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维修,但由于修购基金不是按预计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实际损耗而提取的,这与单位实际发生的损耗相脱节,使得维修费居高不下,难以控制。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对策。
2.1摸清家底,建帐立册,定期清查,盘活存量。要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就要建立严格的资产清查制度。清查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帐实相符,帐帐相符,还要对资产的盈亏情况,使用情况,使用效率等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在固定资产需要更新改造时,哪些可以继续使用,哪些需要淘汰做到心中有数。盘活现有固定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重置和闲置。医院要进一步完善“三账一卡”制度,所谓“三账一卡”制度,即总账、一级分类明细账、二级分类明细账、固定资产管理卡(台账)。由固定资产会计做好固定资产总账和一级分类明细账,对全院固定资产按资产主管科室及资产大类实行金额控制;协助设备和材料采购主管科室建立二级分类明细账,按资产分类、名称、规格分别设置账户,记录固定资产的数量和金额,并按资产使用科室进行归类管理;督促各科室护士长或科室负责人建立固定资产台账,记录本科室领用的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等。很多地方医院都实现了医生、护士、药房、收款的连接,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把各责任中心的终端链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这不仅使医院的管理者对全院的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一目了然,而且也有利于使用部门核对和管理本科室的资产,从而为医院的管理、发展规划、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2.2制度健全。管理的混乱,需要制度上的规范,这就需要医院管理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具体包括:
2.2.1固定资产采购制度。对一般资产的采购,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对大型的仪器设备还要采用采购论证制度。购买前使用部门要组织人员对当地医疗市场进行调研,进行本量利测算,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交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要召开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并组织有关方面的医学与工程专家开会讨论,从应用和性能等全方位来论证购买大型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杜绝盲目采购。2.2.2固定资产出入库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责任到人,配备专职人员实行专门化管理。保管人员建立固定资产保管帐,要严格出入库单制,财产的增减均应及时反映在出入库单中。对财产的购置、调入,在入库单上登记;对财产的调出、借用、领用,应由医院领导审批,凭出库单领取财物,保管人员根据出入库单及时在保管帐中登记,以反映固定资产的转移、增减变动情况。
2.2.3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制度。日常维护不仅延长了资产的使用寿命,某种程度上等于节约了大量的维修费用,降低了成本支出,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医院可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各科的设备管理、使用和保养人员进行考核和监督。对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误,管理不善的人员按责任制惩罚。同时,设立设备管理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设备管理成效显著,效益突出的科室和个人,以提高科室人员对医疗设备的维护意识。
2.2.4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制度。对闲置不用或使用效率低的固定资产予以合理的调配,并及时办理调拨和核销手续,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重置。
2.2.5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制度。有的固定资产盘亏是由于使用部门无专人保管,使财产流失或视为废物丢弃。有的盘盈固定资产不入帐,而将盘亏的固定资产入帐,其结果减少了医院的收支结余。发现资产盘盈、盘亏,应及时查明原因,区分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2.2.6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固定资产报废和转让,需由使用部门写出书面报告,列出清单,报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经班子会议讨论决定后,上报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批准方可核销。
2.3加强成本核算,正确计算和提取修购基金。
医院应积极推行院科两级成本核算,将固定资产折旧和维修纳入科室成本范围,实行固定资产有偿占用。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维护更新,加强成本费用意识,强化经济核算,保证固定资产及时得到维护、更新。通过成本核算,促进科室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树立起投资要有回报,占用资产要缴费的成本意识,对闲置和报废的固定资产及时调拨和处理,用经济杠杆调节医院资金的投向,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
一、电力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特点
固定资产是为电力施工企业产品提供经营、出租、劳务管理的资产。电力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具有持有性,无论是间接目的还是直接目的,均要求固定资产有自身特殊作用,可以为电力施工企业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电力施工企业固定资产属于长期性资产,使用年限应当超出一年。这也说明电力施工企业的转移固定资产价值是逐步分层实施。不管是企业外购固定资产、企业自建固定资产,还是企业其他方式和渠道得到的固定资产,自身单位价值都比较高。工作人员管理固定资产时应当高度重视核算固定资产的工作。电力施工企业的持有固定资产金额大、数目多,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和部门较为繁杂,分布情况也较为分散。同时,电力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具有变动频率大和更新速度快的特征。
二、电力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不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在电力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采购、核算、验收、维修、处置、清查、保管等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奖惩制度不兑现,管理过程不规范。前期管理固定资产是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许多电力企业忽略了这一点。若未严控好投资环节,购买固定资产前未做好技术经济论证和调研,则会对实现投资收益有所影响。
有的电力施工企业投资项目多,金额巨大。若没有严格把控,就会出现巨额损失。这种盲目性投资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极大的浪费了采购资金,会形成低效、闲置和无效固定资产。有时,财务人员工作疏忽,固定资产存在有物无账、有账无物等账实不符情况。
2.固定资产的现场管理问题
许多电力施工企业存在轻现场管理、重视资产核算现象。因为现场管理不够,未严格把握好固定资产技术状况,只是处于现场保管层面。产生这类局面原因是机构编制的问题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低。现场管理方面没有配备管理人员。
3.全部资产中不良固定资产比重增加
近期不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的资产属于不良固定资产,比如运行不稳定、闲置设备。不良固定资产比重增加,多是因为国家法律约束和市场经济变化,原先装置生产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不能提供给企业足够能源。
4.报废、闲置固定资产管理
许多基层单位的报废固定资产和闲置固定资产由单位自行管理。一些单位将报废、闲置固定资产存放于某固定地点,而有些单位则将报废、闲置固定资产做好分散存放。
5.实物管理人员的素质差
实物管理人员的资产管理中缺少责任感,认为资产属于企业和国家,和自身关系不大。个别管理人员不爱惜资产,发现有损资产也不及时汇报和解决,只是听之任之。
6.会计核算中的问题
有的电力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资本化固定资产费用支出和后续支出划分不标准,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也计入了当期损益。因为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模糊,变化成为生产商品出租、劳务、经营管理持有,使用超出会计年度后续支出便计进了固定资产价值。
一些电力施工企业认为形成固定资产后属于企业沉没成本,忽略了有效管理环节。有的企业没有专人管理,使用单位进行代管理。
三、强化电力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完善好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电力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构建采购制度,所有资产采购都要进行公开招标。电力施工企业需要的大型仪器和设备,采购部门要实施采购论证制度。未购买固定资产时,使用部门需组织工作人员全面调研本地市场状况。固定资产管理小组需认真研究可行性分析报告,以固定资产性能、效益和应用状况分析采购大型设备的必要性、实用性、科学性与可行性。
电力施工企业还应完善固定资产出入库制度,相关部门需分类管理固定资产,责任落实到个人。由配备专员负责专业化、专门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管理者要构建固定资产保管账目,严格遵循固定资产出入库单制。增加或减少固定资产的数额都要反映于出入库单内,掉入购置固定资产均要等级入库单。借用、调出固定资产由专门领导审批,管理人员要以出凭单获得设备。
电力施工企业还应构建固定资产日常修理和维护制度,工作人员依据该制度要求检查和保养设备,将修理和维护固定资产做好有机结合。而这也是电力施工企业固定资产实施的中心环节,以有限物力、人力、时间和财力完成设备维修工作。不仅能够确保固定资产正常高效运转,而且能够减少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提升电力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强化本企业的清查力度
需依据我国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要实现定期清查。电力施工企业每年都要清查和盘点固定资产,保证账目、卡、物品的相互符合。以此客观的分析电力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运营效果。工作人员清查盘点可及时发现固定资产中的管理漏洞。倘若发现了盈亏和毁损问题,则及时查明原因,妥善解决工作失误和问题。制定好改进措施,能偶确保电力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安全。故此,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
3.完善自身的会计核算体系
电力施工企业一般采取折旧手段完成固定资产改造和更新。但固定资产折旧手段和方式很多,有产量法、工作小时法、平均年限法和加速折旧法。管理人员均采用平均年限法,它可以让核算项目与结果一目了然。但许多大型电力施工企业以加速折旧法实施固定资产折旧,是对固定资产早期使用进行折旧,增加当期成本费用,减少当期利润。这样便是税收挡板作用。本质上来说,延迟电力施工企业的交纳所得税时间,便考虑到了企业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电力施工企业有了无利息贷款,提升了资金使用的效率。
4.会计电算化管理固定资产
企业管理的重要资产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规格不同、种类繁多,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是企业未来获利和生产能力的重要要素。企业各部门固定资产,其使用部门需加强管理和维护。电力施工企业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侧重点、目标不同,管理报表和数据存在差异,易出现账实不符和填写不全状况。核算固定资产的要求过高,手工处理效率低,有很大缺陷和不足。固定资产处于企业总资产比重较大,应当采取计算机技术集中处理。传统电力施工企业的提取方法粗略、条件有限,只可利用综合分类法折旧,但这种手工操作处理的正确性低,达不到核算和管理需要。以计算机财务软件构建固定资产,可处理好各类固定资产的业务。通过改进手工核算管理,实现细化核算,便于保护和配置财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5.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者的业务素质
因企业改革的发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内容也不断更新。组织管理人员需有计划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定期进行法制和廉政教育,构建精神和物质的激励机制。管理人员应当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创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并向其宣传和培训固定资产的管理知识。及时调整不负责、不健康思想的工作人员,通报批评相关人员,调离岗位。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经营中有着很重要作用,必须要提高资产管理者业务素质,发挥最大效用。
四、结束语
电力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基础管理核心,需实施资产化经营,让企业资产低成本、高效益运营,达到资产保值增值。严控固定资产管理、现场管理、会计审核方面的问题,强化本企业清查力度、会计核算体系和固定资产管理者业务素质。深化好资产管理基本工作,逐步适应新时期资产管理的要求。科学使用和合理配置固定资产,及时避免固定资产的流失现象。在最大限度发挥出固定资产使用效能上,为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波,李宇梁,高晓丹.强化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J].建筑与文化(学术版),2012,(12)
[2]郑红.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探讨[J].交通财会,2008,(8)
[3]刘凯.新形势下企业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有益探索[J].科技资讯,2013,(2)
[4]匡平.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和思考[J].中国商贸,2011,(5)
[5]郑红.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探讨[J].交通财会,2008,(8)
[6]李乔成.新形势下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建议[J].商情,2012,(32)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缺乏重视程度,管理意识淡薄。长期以来,“重现金轻财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领导关注的焦点大多数都是集中在资产的购置上,但是在资产的购置方面却不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购置,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由于事业单位的国定资产大部分是由国家财政拨款购置,有些领导只是一味的求新求大,在购买之后,对于资产的运用与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有很多购置的资产甚至长期处于闲置的状态,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1.2缺乏管理体系,制度不够建全。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是各项管理工作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而当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够健全,只重视购置,不重视日常管理,缺少固定资产实物登记账或台账;资产领用及保管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另外,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常常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对单位的固定资产长期不进行清查盘点和检查,以至于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基本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资产账面记录与实存数量不符的情况屡见不鲜。
1.3缺乏有效监管,随意现象严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其处置方式具有明确规定:其处理由国家财政部门与国有资产部门共同决定。但是当前,不少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处置管理上却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相关的监管部门在监管上比较松;还有的事业单位存在随意处置固定资产的现象,不经过任何的审批就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甚至有一部分事业单位对于处置固定资产的所得也不进行上报,使得我国国有资产出现非正常流失的现象。
1.4缺乏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落后。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要求比较高的工作,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同时又必须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要对固定资产的相关特点进行充分的把握,另外还必须对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有充分的了解。目前,事业单位中缺乏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落后,甚至有的事业单位大多使用非专业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其能力根本无法跟上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1.5缺乏清查盘点,管理工作混乱。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要求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正确,还要求其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核对相符。这样就要求定期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进行盘点、核对,但是事业单位由于人员的配置、部门之间的分工等原因,不能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另外,对固定资产采购、领用、保管、报废、清查等程序不明确,平时只在账面上做出反映,缺少实物清查登记;在固定资产的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不按规定的程序报批,自行处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显得比较混乱。
2.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与建议
2.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事业单位领导要把固定资产管理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彻底改变“重钱视物、重购轻管”的思想,带头参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实行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财务人员、资产管理员、使用部门负责人的分级管理责任制,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不断强化资产管理观念,充分认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资产使用管理责任制,落实管理法定代表人负责制,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方式,全面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2.2建立建全制度,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根据《会计法》、《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适合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条例。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做到购置事前有计划、有预算;购置时严格按政府采购法的要求执行,并设置相应的监督机制;入库时设立登记卡,并注明名称、类别及编号等,财务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及时做好入库、入账;同时,建立资产盘点制度,做到“家底”清楚,使得账面记录与实存资产相符合,力争实现对资产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管理体系。
2.3完善监督机制,严格固定资产责任追究。建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考核结果作为人员提拔、任用等的依据。同时加大外部监督的力度,利用第三方,如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来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增减、租赁的监督,把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经常性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止资产流失。对各种违法违纪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2.4推进信息化管理,健全固定资产信息化系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涉及单位众多、汇编范围庞大、数据量大。资产信息化管理涉及主要内容是用信息化管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投入需求、采购方式、产品价格、报账时间、调配使用及报废处置等信息,使领导及各业务部门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库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动态信息,对固定资产从购入到最后的报损进行实时监督,严密掌控,使内部监督机制更加科学和完善。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成本管理
医院的运行成本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已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瓶颈。有效控制医院的运营成本,能够全面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使医院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做好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管理制度和出入库登记。首先,医院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材料、低值易耗品、药品、制剂等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计价、验收、领退、转移、报废、清查、盘点制度。其次,医院库房管理系统应明确以各科室为核算单元,每月月末各科室护士长应提前做好下月的一次性用品、器械、固定资产等支出明细,经主管领导审批后交由采购人员采购入库。在下月办理材料、固定资产出库手续时,由材料会计负责开出库单,并应正确记录出库科室名称,经办人签字确认,库房保管负责实物出库。月末材料会计应在确保归集成本无误情况下,报回财务部门,以备财务部门月末结账。当科室间固定资产需要转移时,也应填写统一的财产调拨单,并及时交到负责固定资产及成本核算的部门,以便及时调整。(2)系统收集、整理原始凭据。原始凭证的建档和保存完整是成本核算的重要环节,例如人员工资明细、材料出库单、固定资产出库单、各类能直接归入科室的联签单以及水、电消耗单等责任人经办时的原始记录,应分类记录、认真审核,做到不遗漏、不缺项,以便保证成本核算原始资料的准确、真实、完整。(3)对成本费用的归集及核算。医疗成本核算主要是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成本核算。一般来讲,医院成本核算首先是各科室直接成本费用的归集,其次是对间接成本费用的分摊。医院成本核算主要包括:①按工资及福利支出归集。这部分支出占医院业务支出的比重很大,是构成医院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五险一金。这部分支出不论其补偿及来源渠道如何,都应全部列入医疗成本中进行核算。②按商品和服务支出项目中归集。它主要包括三部分:一部分表现为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一次性消耗,如药品、专用材料、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燃料、维修及业务印刷费等;一部分表现为医疗设备、房屋及建筑物等固定资产的磨损和消耗而提取的折旧费用,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如药品、材料的盘亏、各类医疗事故及罚款等;还有一部分包括医疗服务过程中必要的行政开支,如办公费、差旅费、邮电费、培训费等。③按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归集。主要表现在对个人的其他工资及福利支出和住房公积金补贴等。④其他资本性支出的归集。它主要包括医院通过不同资金来源采购的医疗设备、办公设备、修建的房屋建筑物等,这一部分成本将通过提取折旧方式体现。成本归集完成后财务科及有关成本科室可以将直接成本直接计入科室成本,间接费用采用进一步的分解分摊到科室,以确保科室成本的收入与配比明确体现。
二、现阶段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常见问题
(1)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由于医院成本核算及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大部分医院不能做到全成本核算,在对各科室财务状况进行统计时,都只是以医院创收为目标,单纯的对盈利进行计算与分析,并没有全方位将直接成本与应该分摊的间接成本融入进去,真正体现出科室的收入与支出配比性,进一步完成成本核算。(2)医院成本核算软件不够完善。近年来,由于医院不断增加投资扩大医院规模,导致运行成本增长较快,加之又要与医院内部其他软件接轨,而目前市场上没有适应医院多样化发展的成本核算软件,自行开发医院成本核算软件又极为困难,很多医院只能自行琢磨、逐步探索,从而限制了成本核算的成效。(3)医院领导对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医院领导对于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医院员工对成本核算也缺乏认识,导致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展开。加之成本核算同部门和职工奖金分配相结合,因此很多人单纯地认为完成成本核算,就应该按一个标准统一发配奖金,严重影响了成本核算的执行和实施效果。
三、加强和完善成本核算中的具体措施
(1)做好医院成本管理的预测和效益分析。医院在实施全成本管理时,应根据归集出来的人员工资、水电材料消耗、日常公务消耗、设备购置进行成本分析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和标准实现事前控制,对医疗服务质量、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及病人费用水平的考核及管理,实现全面控制。(2)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医院管理者应提升成本管理意识,充分重视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大力宣传精细化成本管理理念,促使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理解并支持,明确成本核算的目的、意义、概念及内容。这种内在激励机制不仅对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具有保障和促进作用,而且还能有效降低成本,养成堵漏降耗的良好习惯。(3)医院领导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相关人员提高重视程度。医院领导应认识到成本核算管理对于医院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要提高认识,而且还要调动全院人员参与的积极性。有条件的情况下,成立专门的成本核算管理部门,让成本核算深入人心,贯彻始终。通过领导重视和全员参与营造良好的成本核算大环境,从而使每位员工从自身做起,减少无故浪费,有效节约资源。(4)建立有效的内部核算组织结构。在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中,需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财务部门、成本核算部门实行院级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形成规范、高效、统一的管理体制。在医院管理层的领导下,以财务部门为中心,成本会计核算人员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由于成本核算涉及医院全方位和全过程运行,相关科室也应有指定人员兼职成本核算,做到全院上下有效控制。医院成本控制是目前医院参与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只有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积极有效地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做好成本内控管理,保证医院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才能让医院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志英.探析如何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1).
本文对当前阶段医院财产物资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该过程中各环节的弊端作出了分析。笔者提出适合现阶段医院物质管理的改进方案,以期使医院的财产物资管理得到针对性地加强。
【关键词】
医院财产;物资管理;解决措施
对于当前阶段的医院管理者而言,加强管理对医院财产物资力度,从而促进医院资产的使用效率的有效提高,已然成为了其迫需解决的难题。
一、医院财产管理的重要性
不动产、设备、医院必备耗材、卫生材料等均属于医院财产物资。我国不断推进医疗改革的现在,医院所增加的财产也越来越多,并且所涉及的层面也愈发广泛,可如果不有条例的进行财产的管理,很容易造成资源缺口甚至账目不清等严重现象。因此,现如对医疗财产的管理也逐渐取得的很高的关注度,对财产物资进行合理高效的管理是当前必须解决的严肃问题。可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对于医院财产物资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待解决的严重问题,例如:采购、检验、设备等,以及各部门的相互沟通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在无形中增加了资金的浪费,导致医院财产物资的流失。
二、现阶段医院财产物资管理中的问题
(一)采购环节
医院财产物资部门在进行物资采购时,通常以经验管理取代存货成本管理,不重视购置项目的效益以及可行性分析。并且设备时常出现盲目购置亦或是重复购置的情况,如此一来,造成了设备使用效率过低,且间接性地导致使用价值隐性流失。在对财产物资进行补充时,相关部门不依照采购计划,不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从而购进了较多不必要的物资,进而使得大量库存物资出现积压的现象,造成大量的流动资金被占用,资金的周转速度也因此受到极大地影响。
(二)验收环节
物品验收的工作在的医院中没有足够的重视,且相关部门不会额外地安排人员进行该工作,通常情况其是由采购人员执行,从而产生走过场现象,验收环节则无法起到把关的作用。
(三)保管环节
物资品种相对众多,摆放也非常混乱,财务部门以及各科室无法对其进行定期盘点,这样会造成固定资产则无法得到及时地处理,逐年累积,造成了物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严重不符的情况。
(四)领用环节
医院内部科室不重视成本核算工作。对于医疗科室而言,希望招收更多的医务人员,以此使工作量得到减轻,但对于领用耗材与使用设备却没有进行相应的成本控制,医院在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的同时,自身经济效益却没有显著的提高。
(五)维修与保养环节
医疗人员不够重视设备的日常保养,通常情况下,相关部门只会在机器故障后,让技术人员进行修理。长此以往,仪器的精度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缩减,维修成本增长以及医疗资源浪费严重的情况发生。
三、解决相关管理问题的方法
相关部门以及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医院财产物资管理能否做好的关键所在。财产物资管理工作与医院的各个部门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此可见,相关领导需要对其高度重视,把财产物资管理作为工作重心。例如:对财产物资管理指标加强考核力度,并将财产物资管理融入医院对科室的考核内容之中。与此同时,医院需要对宣传渠道加以利用,强化人员的管理意识,实现对医院财产物资的有效管理与使用。
(一)采购环节
医院的管理者需要有一定的投入产出观念、资金成本观念以及效益观念;而医院在购置大型设备或仪器时,需要由财务部门与使用设备的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并且从专业的经济角度作出分析。
(二)验收环节
医院需安排专门人员在财产物资入库前,进行验收,待到其验收完成,并且签字后物品方可入库。那些检验不合格的设备以及未通过正当渠道采购的所有物品,或是存在与规定数量、规格以及金额不符的物资,验收人员不予验收,财务部门则不予入账。与此同时,采购人员与财务人员在验收时需要回避,从而实现舞弊现象的减少。此外,医院还需建立专门的检查小组,通过各科室对物资使用情况的反馈进行整理与归纳,对于价格高却不具备相应质量的物品,拒绝付款,同时查明原因,处罚有关责任人。
(三)保管环节
建立管理存货的岗位责任制,仓库管理人员需要将验收的物资进行及时的分类,进而整理入库。就当前阶段而言,大部分医院已在财产物资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管理模式,并对财产物资进行分类,大体分为:卫生材料、固定资产、其他材料以及低值易耗品等几个大类,而后进行出入库、盘存核算,且对财产物资价值进行正确计算,核对账物数量。此外,保管环节不仅仅要对存货流失、损毁和被盗的情况进行预防,还要对储存环境进行关注,杜绝设备因为霉变、受潮而遭到毁损。医院还需要对财产物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与盘点,且在每个年度结束前做一次全面的清点。对于仓管员与采购员,人事部门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轮换,以防止舞弊现象发生。
(四)领用环节
医院需要对采购物资的使用效率进行关注。且时刻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合理地控制成本,以实现最佳的控制效果。此外,医院还需在内部进行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且深入比较具体专业科室,对其相应的投入与产出以及使用效率进行研究,从而减少浪费,节约开支,降低费用,进而实现成本的控制,使医院的经营绩效得以提高。各科室需要对成本的可控性进行充分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于成本的节约,且对成本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用最低的成本输出换取最大的利益回报。此外,还需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随时进行检查,倘若发现问题,则需要分析原因,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各个科室进行成本核算,能够使各科室争人员的矛盾得以缓解,且明确了各科室的经济责任,则便于财力控制,使固定资产无偿使用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使设备利用率提高的同时,将设备的潜力与效能发挥了出来。
(五)维修与保养环节
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的维护与保养是保证仪器设正常运转的基础,且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与维护,可以使其技术状况得以改善,且实现其使用寿命的延长。如果管理人员存在管理不善或是未按要求操作,导致仪器损坏或丢失的现象发生,医院则需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四、结束语
医院需要对实际情况加以考虑,进一步推动医院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且进行合适管理方法的选用,确保工作能够落实。伴随着医院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相应提高的管理要求,相关部门需要在工作中对制度进行不断地修订与改善,如此一来,才能使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有效地提高。
作者:唐俊韬 单位:湖南省肿瘤医院
参考文献
[1]侯登林.浅谈后勤管理人员如何进行财产物资管理[J].管理观察,2010,(17):242.
[2]张丽.浅谈完善我国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J].中国总会计师,2012,(8):148-148.
[3]王利群.中小学学校财产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3,(4):24-25.
关键词:高校;人才引进;专项经费;审计
一、引言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指导思想,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我国要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国际知名的高等院校。在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完善高层次人才薪酬结构,凝练学科优势和特色,全力推进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本文以广东省某高校人才引进经费的使用情况为基础,结合科研启动经费审计案例,探索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
二、广东某高校人才引进情况分析
广东省某高校每年设立人才引进及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其中,人才引进经费包括高层次人才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以及长江学者、珠江学者等配套经费。科研启动经费根据引进人才工作需要分年度拨付。由表1可见,人才引进专项经费的预算执行率大于或等于100%,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力度较大。高层次人才的层次分为领军人才、高端人才、拔尖人才、突出人才、青年才俊、优秀博士。根据个人情况及科研需要,一人一议,一人一策,提供有竞争力的待遇及相关配套。
三、人才引进专项经费审计案例
(一)审计方案
广东省某高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为院士,引进方式是学科兼职教授,首聘期为三年。学校委托内部审计部门对该兼职教授的科研启动经费进行全面审计,开展审计的目的是对科研启动经费开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高校人才引进专项经费审计案例分析目前,高校的科研启动经费审计和科研绩效审计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相应的制度或评价指南进行指导,也没有相关的案例或经验进行参考。本次审计的对象是科研启动经费,结合聘任合同、《第2202号内部审计准则——绩效审计》和科研经费审计发现问题的重点领域,确定本次审计的重点关注内容为到岗时间及薪酬情况、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完成情况、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科研启动经费财务维度审核、科研启动经费投入产出绩效情况等。到岗时间及薪酬情况主要是院士在首聘期间的到岗时间及薪酬领取的情况。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是院士科研团队成员开设课程的情况。科研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是数据统计,统计各年度院士科研团队成员到位科研经费、论文数量、重大科研课题数量等。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是院士在首聘期间对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队伍的情况。学科建设任务主要是院士对学科组建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提高学科排名的情况。科研启动经费财务维度审核主要是科研启动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包括科研启动经费的资金类别、到位时间、金额、实际支出金额、执行率以及经费开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是否专款专用等。
(二)审计程序及审计方法
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在科研启动经费投入产出绩效情况,审计组通过讨论研究确定本次审计项目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指标分为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两类,投入指标为学校下拨给院士的科研启动经费,产出指标为院士及科研团队以学校为依托立项的科研项目数量及金额以及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为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数量、院士科研团队招收研究生的数量以及培养青年教师获得高端人才项目的情况、学科的实力提升情况等。1.科研启动经费的预算执行及支出情况根据学校与院士的高层次人才聘任合同,学校为其提供1000万元科研启动费,500万元由学校直接提供,500万元由学院从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经费中提供。科研启动经费总执行率为85.26%,执行进度良好。学校关于人才引进配套科研启动经费的要求是科研条件建设及业务费原则上不低于科研启动经费的75%,其中科研条件建设及业务费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加工费、实验室维修改造费、信息资料费。根据项目支出明细账,依照经济科目分类,其中实验室维修改造费、实验材料费、设备费等属于科研条件建设及业务费的,占科研启动费总支出的89.90%,其余各项合计10.10%,符合学校关于科研启动经费的使用要求。2.科研启动经费的内部控制风险点审计过程中,审计组通过采取抽样、分析性复核等审计程序发现科研启动经费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点。本次审计发现的内部控制风险点主要为固定资产管理、低值易耗品及实验材料管理、财务管理及实验数据管理等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风险。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实验室家具、计算机等根据学校相关规定通过招投标程序按照采购合同完成付款,已办理固定资产登记。但审计盘点中发现,上述固定资产未及时贴上条形码标签。条形码标签是固定资产的唯一身份,需做到标签、账、实物三者相符。低值易耗品及实验材料管理方面,实验材料费用支出占总支出的11.19%。实验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的入库和领用未按规定办理出入库手续。实验耗材的“进、用、存”环节没有登记记录。缺乏采购入库、领用出库、定期盘点清查的管理程序,无法统计库存情况,不利于日常管理,容易造成浪费现象。财务管理方面,科研团队对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报账的相关规定理解不够透彻。审计发现,存在部分借款在冲销账款时从另一科研项目报销,与原借款科研项目不一致的情况,以及部分借款未一次结清、分次冲账的情况。根据预算控制原则和专款专用原则,暂付款实际支出应与借款用途相符,不得随意改变用途,不得挪作他用或公款私用,必须一事一借,不能一借多用,同一类别业务不得拆分借款。实验数据管理方面,目前各类仪器的实验数据主要依靠人工手动备份。实验室曾突发性地停电造成实验数据来不及保存而丢失。实验数据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生数据丢失,影响科研活动的继续。3.投入产出的绩效情况人才引进科研经费1000万元投入使用后,获得省部级以上重点及重大项目经费总额6877万元,获得的科研项目经费与投入的科研启动经费相比,投入产出率为687.7%,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详见表2。院士作为领军人才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对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和科研实力方面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思考与启示
(一)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
随着高校人才引进力度的不断加大,引进人才存在中期考核、合同聘期期满是否续聘等问题,除了制定人才引进规划,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薪酬结构等,还需构建人才引进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目前,高校对人才引进专项经费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对人才引进经费的绩效评价缺乏相应的了解和认识,例如,对“评价什么、如何评价、评价结果如何应用”等没有明确的指引。缺乏人才专项经费统一的绩效评价指标,不利于人才引进工作的推进,无法评判经费下拨以后使用的绩效情况,对后续高层次人才续聘、解聘等无法提供依据。高校应该积极推动构建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促进学校人才引进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整合审计资源和力量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日益增多的审计项目与内部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逐渐体现。学校2019年至2020年,内部审计机构共完成审计项目27个,其中经济责任审计22个、省教育厅部署的专项审计2个、预算执行审计2个、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1个,未涉及学校及所属单位贯彻国家和地区重大政策措施情况、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绩效审计等类型,实施的审计项目类型不够全面。内部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项目接触较少,对绩效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如何构建审计绩效指标、如何评价等业务知识有待加强。高校引进人才聘任合同中对教学任务、科研任务、人才培养等任务考核不够细化,不利于绩效的考核。
(三)加强审计通报力度,实现审计结果共享共用
通过对高校审计报告的梳理,发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主要风险集中在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管理、资产管理、科研实验材料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但对审计通报的力度不足,科研经费管理存在很多共性问题,不利于高层次人才对其科研启动费和科研经费的管理。通过加强审计通报力度,可以实现审计结果共享共用。通过审计报告及审计整改结果的公开,加强审计通报力度,将高校内部相关的职能部门联合起来,形成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构建审计整改监督合力体系,推进审计结果共享共用。
参考文献:
[1]夏雪芹.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激励机制建设[J].智库时代,2019(32):63+71.
【关键词】成本管理;加工贸易;单耗;关系
一、加工贸易单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加工贸易所用原材料和生产成品数量的膨胀增长导致单耗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单耗是进口原料与出口成品之间的一对一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说每单成品耗用单耗的原材料也是一定的,每一种规格和型号原材料又可生产出不同规格型号的成品,随着加工贸易的飞速发展,加工成品的品种越来越多,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广,因此,单耗对应关系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造成单耗管理面临工作量大、内容繁杂、监管风险加大的困境。
(二)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使企业实际单耗变动频繁
随着加工贸易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生产固定产品的单耗也在发生变化,实际单耗水平不断降低。
(三)企业办理加工贸易合同备案时单耗申报随意和不规范
在加工贸易实际监管中,绝大部分的企业都选择在备案环节申报单耗,但由于合同备案时企业还没有生产产品,其申报的单耗往往是根据以往经验或理论估算的一个虚拟值,因此经常会发生企业备案单耗与实际核定单耗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的情况,造成手册进口料件和出口成品之间的严重失衡,引发违规或补税等法律后果,加大海关执法风险。
(四)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海关单耗管理之间的差异给海关单耗的核定带来困难
目前,海关单耗管理与企业的成本核算、料件控制系统的标准和口径不同,海关未能有效利用企业的生产管理资料,影响单耗核算的准确性。加工贸易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成本核算和物料控制,企业与客户之间一般也要核算料件消耗数量,不少企业在此方面管理相当严格和完善,比海关核算单耗要求更细。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本可作为核算单耗的重要参考,但企业一般是分客户记录这些数据,而非按照海关的备案合同,因此很难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企业在核销时不得不根据进出口报关数据和按照海关要求设立的账册核算单耗,有些企业尤其是产品品种繁多且变化较快的企业,出于成本和核算繁杂的考虑,通常按产品归大类及加权平均单耗来申报,这就必然导致申报的情况与企业的生产实际之间存在误差,而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耗料。
二、成本管理方法
(一)材料成本管理方法
1.保税材料仓库管理 加工贸易管理主要涉及的是对产品的材料单耗审核,海关会重点检查进口料件的管理,所以对于进料加工和一般贸易都有的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仓库管理制度,保税材料(含原料、节余料件、边角料、残次品、半成品、成品等)与非保税料件分库位存储;不同加工贸易手册保税料件按照不同储位列管;保税料件之入库单、领料单、缴库单、出库单等对保税品、手册号等作出明确标示。
2.仓库帐簿管理 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分不同库位账册作数量进、耗(销)、存核算,不同加工贸易手册保税料件按照手册号、料件品号别作数量进、耗(销)、存核算。所有出入库业务必须有单据支持,财务需要为仓库设好各种单证,确保做到账实相符。
3.编制物料清单(BOM表) 控制材料成本的最基本工具是由研发部门编制的物料清单(BOM)表,BOM表对于加工贸易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它为海关核定单耗提供重要依据。它包括了每种产品在生产时必须要使用材料的规格和每种材料的使用数量,这个材料消耗数量里面已经考虑了边角料的消耗、生产报废率和不良品率。将编制后的某批产品物料清单(BOM表)发放到各有关部门并明确其相关的责任。
4.控制材料消耗 建立定额领料制度[1],生产部门根据物料清单填制定额领料单去仓库分批分库位领料,仓库在发料的同时做相应的记录工作,扣减领料单位、领料人剩余可领用数量,从源头严格控制材料消耗。另外填制超额领料单,每月底将本月的所有超额领料单汇总,统计超额材料消耗的数量、金额和原因,尽量杜绝超额领料的问题。
5.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 加工贸易企业单耗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加工单位成品所耗用的料件量,单耗包括净耗和工艺损耗[2]。净耗,是指在加工后,料件通过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反应存在或者转化到单位成品中的量。
工艺损耗,是指因加工工艺原因,料件在正常加工过程中除净耗外所必需耗用、但不能存在或者转化到成品中的量,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工艺损耗率,是指工艺损耗占所耗用料件的百分比。原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和某种产品实际单耗的计算如公式(1)、公式(2)和公式(3)所示。
原材料消耗定额=单位零件净耗+各种工艺性损耗 (1)
单耗=净耗/(1-工艺损耗率) (2)
某种产品实际单耗=原材料消耗总量/产品产量 (3)
(二)采用成本核算法进行加工贸易单耗核定
1.对企业的信誉等级做初步的评估 海关关员在单耗核定工作开始前,查看企业在以往的单耗申报中是否有过不良记录,比如单耗申报不实,在备案、核销环节有过退单处理,有过要求企业重新申报甚至被罚款处理等,对企业的信誉等级做初步的评估,确定对企业进行耗料管理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比如是深入企业核定还是直接依据企业的备案申报核定,以应对企业申报单耗的随意性。
2.从固定资产账簿和固定资产卡片记录入手核定企业产品的单耗是否发生变动 企业成本管理包括改进工艺流程和更新生产设备,所以加工贸易耗料管理依据企业固定资产账簿和固定资产卡片记录,是否有新增生产设备,因为工艺流程的改进和设备的完好程度决定了企业生产产品时材料消耗量,海关关员要及时发现企业实际单耗变动,及时查验企业备案申报的单耗是否为变动后的单耗。
3.采用成本逆推法进一步核定产品所耗不同材料的单耗 所需单证:生产成本明细账、原材料明细账、在产品明细账、加工记录、仓库账册、产品销售的统计资料、海关需要的其它单证或手册。
①依据仓库记录和库存商品账簿查实某批入库产品的总产量(N)
依据产品成本明细账及对应的仓库记录产品入库单,注意核对记账凭证日期、凭证号数、摘要与该批次的产品成本账册记录是否相符。
②核定生产成本的直接材料成本
根据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完工产品的结转,核定完工产品生产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成本。
③核定不同规格单位产品耗用各种材料的数量
第i种材料的实际单耗 = 第i种材料的实际耗用量÷总产量(N)
(4)
单位产品单耗 = ∑第i种材料单耗 (i=1,2,… n) (5)
n代表所耗料件的种类数。
若公司生产的某批产品没有残次品、废品损失和废料,则发生的损耗均为工艺性损耗,产品的实际单耗即为海关所要核定的单耗。
三、成本管理与加工贸易耗料管理关系研究
(一)成本管理与加工贸易耗料管理之间的关联性
1.成本核算方法在加工贸易单耗核定中具有可行性 企业成本核算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料、工、费进行的有固定程序、精准的归集、计算和分配,形成了客观性的会计信息载体,能够提供生产过程转化到产品中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修复废品费用和废品损失的多少,能够提供投入和产出的数量,能够提供边角废料的入库和处理收入的金额,能够反映生产成本和原材料消耗的对应关系,从而根据材料的总消耗和总产量得到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含净耗、工艺性消耗和非工艺性损耗),结合原材料明细账、废料、余料及废品损失记录核算出非工艺性损耗,进而得到海关所需要的加工贸易单耗。加工贸易耗料管理的成本核算类方法就是运用企业的账册、相关凭证、海关所需的其它凭证和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提供的上述信息对企业的保税料件的单耗进行的核定,所以说成本核算方法在加工贸易单耗核定中具有可行性。
2.成本管理核定产品单耗较具准确性 若企业信誉良好,企业净耗申报数据真实无误,原材料消耗单证、会计账册、加工记录、仓库账册等相对比较齐全,则采用成本核算类中成本倒推方法进行单耗核定,成本核算方法对保税料件单耗的核定具有准确性。
3.企业成本管理和加工贸易耗料管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企业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单耗管理贯穿于海关加工贸易监管链条全过程,海关加工贸易耗料管理是以企业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成本核算方法、相关的凭证、账册和资料为基础进行单耗的核定,加工贸易耗料核定管理依赖于企业成本管理并促进海关核定单耗的准确性。另外,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的进口料件单耗的核定是针对不同的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成本管理好的企业一般都有良好的信誉,海关在审核单耗时会简化工作量,加工贸易耗料管理对企业加强和优化成本管理有促进作用,从而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形成良好的信誉,所以说企业成本管理与加工贸易耗料核定管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企业成本管理与加工贸易耗料管理之间的区别
1.管理主体和核心不同 成本管理的主体是企业本身,监管的核心是产品成本的核算;加工贸易耗料管理的主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的核心是加工贸易企业产品的材料单耗。
2.管理目标不同 企业成本管理的管理目标[3]是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单位产品材料消耗)提高经营效益及价值创造;加工贸易耗料管理目标是监督保税料件的合法使用,防止不法企业利用单耗牟取非法利益,保护守法企业免受不法企业冲击,促进企业的公平竞争,强化内控、防范廉政风险。
3.管理要求不同 企业成本管理的基本要求是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程序化;而加工贸易耗料管理是在单耗标准幅度范围内,各地海关按加工企业生产加工的实际核定、核销单耗,也就是“据实核销”原则。这既反映了生产加工的实际,也在可控的幅度内规范了海关的核销尺度、降低了监管风险和廉政风险。
4.管理方法不完全相同 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包括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考评;加工贸易耗料管理是采用实际测定类、成本核算类和技术分析类等方法进行核定。
参考文献:
[1]司树华.企业物资消耗定额的几点看法[J].经营管理者,2009(8).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 创新 措施
现代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医疗体制改革的影响较为明显,财务管理工作是内部管理工作体系中较为重要的构成要素,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保证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创新逐渐成为未来的工作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分析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创新措施。
一、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对医院资金进行分配、筹资以及其他财务活动进行组织、计划、考核和控制,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中心。现行的医院管理工作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达不到规范性要求
现行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轻实物、重资金的现象,医院各项固定资产主要来源于预测以及拨款收入。在对固定资产进行使用时,不包括成本核算。从而导致财务工作人员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存在较大的偏见。他们认为固定资产作为消费性的资产,只要对其需求进行关注,才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很多资产使用以及管理权限都分布在每一个科室。所以,大部分物资都是由每一个科室直接进行调配和监管。缺乏统一的管理、领导和账目。额米有建立起相应的调配以及监管部门。固定资产在管理工作过程中,所用的体制不够完善。各个部门之间没有建立起核对工作制度,导致协调和沟通工作难以正常运行。所以,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的更新和购置时,很难对投资项目的实际产出效益进行评价。盲足购置工作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周期相对较长,很容易出现资金浪费的现象。医院对于该报废的资产很难进行及时处理,难以确定资产总量,这些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严重阻碍了医院工作秩序的顺利进行。
(二)药品管理工作达到规范的要求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进行,国家财政对医院的投入力度开始削弱,从而导致药品差价出现大幅度萎缩或者降价的现象。药品作为医院流动资产中的关键构成要素,占整个流动资金的较大比重。作为特殊的商品,因为其有着较高的储备成本,所以,药品收支在整个医院医务中的比例相对较大。很多医院采取的进货渠道并不规范,从而导致价格存在较大的差距。药品很容易出现较大的积压,严重影响到医院资金周转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药品管理因为缺乏监督机制,导致药库采购以及管理工作人员不能够协调工作,出现药品保管和采购违规的现象。药品从采购到出库工作中,没有执行科学严格的工作制度,导致其保管工作不能够规范进行,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信誉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财务管理工作缺乏风险意识
医院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受到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影响,其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风险。但是,很多财务工作人员都没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财务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很少能够主动参与到管理工作中,不能够科学把握住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仅仅局限在报销、记账之上,对科学现金的管理工作手段缺乏认识和了解,风险测试和风险预警能力相对较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风险与收益呈现出正比关系,所以,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部门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财务管理工作中因为不能够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防范,从而导致其运营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很容易引发医院出现严重的损失。
(四)医院财务评价和分析工作难以正常进行
很多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会主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缺乏经济运营的评价以及分析。过度重视财务报告,难以关注其未来的发展。账务处理工作大都集中在“收支”范围内,重视货币信息的同时,非货币信息手打忽视。财务报告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相关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管理者难以进行及时、准确、有效性的进行,出现很多错误的决策。财务分析以及评价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导致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很难顺利进行,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受到影响的同时,在导致医院难以实现稳定与可持续发展。[4]因此,医院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要遵循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基本规律,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二、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创新方向
财务管理工作是现代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会计工作制度只有与国际实现接轨,才能够顺利进行。受到先进医疗技术的影响,各个医院展开了较为激烈的竞争。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保证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工作要向实现发展、改革、创新,就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建立较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体系
医院所执行的固定资产购置、管理、评估、登记、使用以及统计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为了能够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达到制度化以及科学化的要求,医院管理和领导阶层要能够按照财务法规以及相关规定对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和方法进行完善。由财务部门、领导阶层以及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结合实际工作状况,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保证所有工作人员在财务制度面前都有着较为平等的地位。
财务管理部门对于每一个科室所提出的医疗器械配置以及采购计划要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避免出现无计划配置、闲置以及重置现象。在进行药品采购工作时,要尊重公开招标或者集中采购的工作原则,保证资产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坚持验收以及采购两种工作共同进行的的方法,对于任何质量到不到药品或者机械坚决回退。财务管理部门要设立分类账、总账以及明细账,填写每一件物品的登记卡,按照不同的类别对其进行存放。对于较为贵重的设备或者物品要建立一定的档案,并对使用状况进行填写。对于多次修理、使用年限较长的固定资产要按照实际状况填写报损单和报废单。要建立并完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建立并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惩罚和奖励措施。财务管理部门要与其他部门进行配合,强化入库计量以及管理工作,保证物资在出入库时的数量、质量达到真实完整性的需求,从而规避医院出现国有资产的流失状况。
(二)保证药品的管理工作达到规范性以及安全性要求
药品是医院治病和防病的主要物质,作为医院资产流动的主要领域,药品的管理工作水平对于医院的经济以及工作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医院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要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工作制度,有业务副院长对相关工作进行负责,保证用药达到安全性的要求。药库管理与药品采购工作人员要保证采购渠道达到正规性的要求,对药品采购计划进行分期编写,获得领导批准之后,才能够进行采购工作。
(三)做好财务风险监控工作
预警指标是对医院财务风险进行预测的重要依据,医院要根据实际发展状况对预警指标的临界值进行确定,保证医院财务工作顺利进行。相关指标包括数动比率、流动比率、货存周转率、业务子给率等,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对风险预计相关制度进行建立并完善,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避免出现任何财务风险。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参与到医院阶段性的投资工作中,通过系统的市场调研工作,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从而为医院领导以及管理阶层所作出的各项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以及数据支持。
三、结束语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保证医院各项活动产生更大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作为一项系统的工作,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综合分析目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利用制度和方法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从而规避各种财务风险,帮助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朱庆瑛,彭丹,郭晓东等.医院财务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7)
[2]李辰.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提高医院综合效益[J].中国卫生经济,2010(9)
[3]逯爱珍.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J].会计之友,2009(6)
[4]时岩.浅谈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经济视野,2014(12)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
财务管理决定着医院经济发展的走向。医疗市场的新形势下,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了种种弊端,而医院内、外所施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生存和发展的资金基本源于自身的积累,向管理要效益成为医院必然的要求。应运而生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对于解决现今医院财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有着积极意义,加强医院的内部经营管理,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工作必须提上重要日程[1]。
1.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内涵
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内涵实质上是一种现代的管理学概念。精细化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高质的管理方法与手段。财务管理精细化又可称为财务管理精益化,该理论源于20 世纪 90 年代初在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的一种管理理念。本质上来说,财务管理精细化由传统的财务管理基础上发展而来,只不过对“精益”更为强调而已。其所谓的“精”体现在质量上,追求所有工作都应完成得尽善尽美并精益求精;而“益”则主要体现在成本和效益上,争取收益最大化是其关键点[2]。更具体地说,所谓财务管理精细化,是指对财务管理的每一项具体的业务、每个一个岗位,都需要建立起一套相应的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将财务的管理触角延伸到医院的各个领域,真正实现管理零死角,深挖财务管理活动潜在的效益和价值。
2. 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必要性
收入来源自筹比例的逐渐提高。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竞争力、健康持续发展成为现行医院管理层最关注的问题,这就很好的解释了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首先,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实施能够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大幅的提高,让医院财务工作从记账核算型转变为经营管理型,使财务工作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变为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控制,更促使财务工作的作风从机关型转变为服务型。其次,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模式能够非常直接且有效的体现医院的经营成果,为管理层输出有效的会计信息,让决策层以此为凭而做出正确的调整与定位,解决问题、指明道路,为医院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3. 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要素
跟企业一样,医院经营效益的提高具有 “开源”和“节流”两个要素,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更是应该紧抓这两个关键点。财务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医院的各项效益指标,点滴皆资源,财务管理精细化就是要着眼于“细”,从“细”上挖掘“节支创收”,由“细”而做“精”,从而达到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效益的目的。
3.1 财务管理精细化如何“开源 ”
首先,医疗服务价格的管理是关键。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关系的是医院收入的来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医院应设立专职物价岗位,职责包括:一是防止“漏收”与“多收”的现象,“漏收”行为将直接导致医院损失经济利益,而“多收”行为则违反物价部门规定,医院的社会形象也将遭受损害,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二是对新增的医疗服务项目申报及时更新,为医院的自身“创收”注入新鲜血液。其次,充分利用资金的使用效益是要点。医院的现金净流量非常充裕,出于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谨慎考虑,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利用医院资金投资及使用有严格的限制,确保在不违反政策规定和医院正常运转的基本前题下,财务部门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资金的使用效益,如:利用银行汇率差调整借贷额度、将短期内不活动的资金转为定期、银行票证等金融工具的灵活使用、加强收费管理以降低医保扣款比率、往来应付款项安排合理的分期付款等等[3]。
3.2 财务管理精细化如何“节流 ”
财务管理精细化另一个关键的目标就是降低成本,而成本核算是体现医院经济管理水平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我们应该摆正医疗成本核算工作重要位置,实行以医疗质量为中心、以科室全成本核算为基础、以社会效益为准则的管理办法,控制成本形成和发生过程,分析对比各类医院成本升降的变动趋势,发现影响成本的种种因素,采取相应对策,对医疗成本费用进行有效地控制[4]。并从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考核机制入手,将成本核算、业务工作与考核体系的有机结合,探索预算管理与内部成本核算相融之道,推动医院内部成本核算与考评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最终实现支出管理的精细化。
3.2.1 人员成本管理的精细化
医院成本支出中的很重要的一项是人力成本,人员是医院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人员经费作为医院的一项固定成本支出,对其管理不仅需财务部门严格把控,还需要获得全院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严格安排人力成本,控制不合理经费使用,财务部门要注意将医院所发生的每一笔人力成本业务细化到个人,精确核算到部门,医院人事部门紧密合作,提供相应的人员考勤资料,各科医生的出诊安排等,做到真实准确核算各个部门的人员成本,及时结算个人的收入数额,确保医院的绩效考核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避免人为的不合理和不公平。
3.2.2 固定资产成本管理的精细化
固定资产是医院发展和正常运行的基础,其特点是金额较大、回收期较长。固定资产成本管理精细化应从购进、使用维护、处置三方面入手。购进的管理,主要是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管理,必需先预算后支出,对大型医疗设备投资的可行性加强分析调研,科学决策,防止重复投资导致的资金的浪费,确保国有资金的安全有效,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采购付款环节的管理,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使用和维护管理,重点是要提高医院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每年定期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借助信息化手段全面监控资产的使用状况,将资产的管理职责直接落实到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实现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处置的管理,就是要规范固定资产处理流程,资料要完整,报废及转售等手续要齐全,相关责任的要追究到部门甚至个人。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精细化工作具有潜力可挖,使用科室、管理科室、财务科室三方人员,势必共同协力,谨慎对待购入设备、更新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后续资产维修维护更应严格把关,找准固定资产投入产出的平衡点,才能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获益能力。
3.2.3 卫耗材成本管理的精细化
医院卫耗材品种多、数量大、流动频,是医院运行的物质基础,属于变动成本。与固定资产管理相似的是,卫耗材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加强预算管理,将材料物资的预算细化到具体品种和类别,对科室需求有指导性,防止盲目性采购,医院对各类材料物资必需进行宏观总额控制,防止的浪费。对卫耗材的采购、出入库流程有严格控制,包括申请、审批、、询价、验收、入库、出库、付款、盘点等过程。依托现代化信息平台,实现对卫耗材全程监控,保证数据流与物资流的一致性和同步性,提高材料物资的管理水平与效率。卫耗材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另一要素,还包括对其最优库存的管理。就是在确保医院能够正常运行并对突发事件能够应急处理的前提下,利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出卫耗材的最优库存量,降低因卫耗材库存而占用的医院资金,从而节约医院保管成本[5]。
3.2.4药品成本管理的精细化
药品成本属于医院的变动成本,计入库存物资管理。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及病种的变化,药品的种类也在快速增长,更新换代速度也极快。对医院药品会计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做到严控采购、杜绝浪费、加速周转。首先要严控对药品的采购,按照国家规范控制药品采购的方式与渠道、品种和数量,对药品的采购监督实行低库存、少损耗、高周转的原则,杜绝物资的浪费,更要杜绝盗窃贪污行为。严控药品的领用、使用,加强二级库存的监督管理,明确科室的管理药品责任人。控制库存量,减少保管成本投入,降低购入成本,从而提高资金流动率。
4. 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条件
4.1 医院的重视与全员的参与
医院能够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仅靠财务部门无法完成,医院所有部门的紧密配合非常重要,各部门和职工的职责必须要明确,医院管理层的加大重视,多方配合。但财务管理工作始终要靠财务人来完成,财务管理精细化就是要在各相关环节建立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实现一种人本化管理。
4.2 制度的完善与执行的力度
财务管理精细化很重要一个内容就是制度的细化,建立完善的医院财务制度,是对人、物、行为最好的管理方式之一,也是财务人员工作的准绳。财务管理制度的精细化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制度的统一、会计操作制度的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上。我院结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医院会计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了如《财务科工作制度》、《财务科人员职责》等2类共78项财务制度,真正将制度细化到每一项业务和工作当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配合内审物价部门制定的《审计制度》、《物价制度》等9项内部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内部考核、加大监督力度、利用制约机制充分发挥医院的内部审计作用。
4.3素质的提高与能力的提升
财务管理精细化对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端正工作态度,即要有“鸿鹄之志”,更注重“求真务实”,新时代下的财务管理需要的是能够将本职工作做细做精的全面人才。医院财务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对财务专业固然要精通,对医疗行业本身也要了解和研究,除此之外,企业发展战略、金融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都要深入了解,融会贯通,知识面博”、“大”、“精”、“深”,以满足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需要[6]。
4.4信息化的建设与推进
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将财务人员从繁琐的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必需放在首位。我院信息化普及和发展较好,在不同程度上帮助医院实现诊疗无纸化、管理现代化、资源共享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医院信息系统包括:收费结算系统、材料物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急诊门诊输液无线管理系统、生殖助孕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等等。信息建设已渗透入医院的各个角落,作为财务工作者,只有以信息化为基垫,才能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准确、充分的数据,以供管理者进行参考,决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5.结语
医院的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借助精细化的科学手段推进从综合管理到过程监控的转变,实质上是实现从质量控制到标准管理的转变,实现静态指标持续改变的动态发展,实施精细化管理,必要抓住其根本目标与核心要点,注意充分考虑执行成本,提高效能,为管理活动提供有力精确的信息,同时以信息化的手段辅佐精细化管理,应该说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不断推进的过程[7]。
参考文献
[1]吴娟.试析医院会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2 (8):33.
[2]张文智.医院精细化财务管理探讨[J]. 金融经济,2011,18(14):123-124.
[3]焦贵荣,黄少瑜. 如何在医院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J].财经界, 2012,29(6):189-191.
[4] 邓荣华.如何建设医院精细化财务管理[J]. 现代商业, 2013,20(2):255.
[5]刘志建.关于加强医院财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J].商场现代化, 2012,29(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