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猪养殖调研情况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douyacai”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畜牧业机械化发展及需求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畜牧业机械化发展及需求调研报告
山西省祁县是农业大县,畜牧业发展位居前列,为了进一步促进祁县畜牧养殖业向规模化、全程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由祁县农机中心分管机械化副主任为组长,办公室和推广站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针对全县猪、牛、羊、鸡养殖机械化现状,深入到全县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区、养殖公司进行了关于畜牧业机械化发展需求情况实地调研,通过调研,对全县畜牧机械化情况全面摸底,现将调研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祁县畜牧业养殖基本情况
祁县畜牧业发展位居前列,养牛产业尤为突出,是“三晋养牛第一县”,今年全县畜牧业经济运行平稳,据统计年报,今年全县生猪存栏8.68万头,出栏15.45万头;牛存栏5.95万头,出栏9.56万头,奶牛存栏2.19万头;肉牛、奶牛存栏名列全市前列;羊存栏16.6万只,出栏15.4万只。蛋鸡存栏200万只,肉鸡存栏 99万只,出栏454万只,奶产量80735吨,禽蛋产量27978吨,肉类产量40564吨,畜产品综合产量149277吨。畜牧业生产整体平稳,稳中有增,猪饲养量比去年增长4.3%,羊饲养量比去年增长6.6%,鸡饲养量比去年增长10.8%,禽蛋产量增长21.6%。畜牧业总产值达35亿元。
到今年年底,我县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发展到65个,奶牛养殖龙头企业6个,生猪标准化育肥场发展到87个,饲养量在5000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场37个,10000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场22个,1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321个。
适宜的气候,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全县畜牧业的发展,使祁县成为真正的“牛”县。随着养殖机械化的发展,农机与养殖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大力推动了畜牧业技术集成化,劳动全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发展成熟的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模式。
二、畜牧养殖业规模及机械化现状
项目实施促进了全县畜牧业发展壮大,今年畜牧业把规模养殖发展作为作为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要求,推进“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合理利用上级各类扶持资金735万元,扶持龙头企业投入“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充分利用非承包耕地、荒地等可以列入“五地一产”类型的土地发展规模养殖业,今年集中利用非承包耕地、荒地等可以列入“五地一产”类型的土地近800亩,新建成标准化猪场5个,增加仔猪生产能力2.5万头,育肥猪3.5万头。新建成肉鸡场2个,新增肉鸡出栏250万只。扩建3万只以上蛋鸡场五个,新增蛋鸡存栏20万只。新建200头以上肉牛标准养殖场五个,增加肉牛出栏1500头。新建出栏5000只肉羊标准化养殖场一个。出栏百万只的肉鸡场、出栏两万头的生猪养殖场是迄今为止我县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养殖企业。另外,今年内蒙优然牧业已与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北左村规划土地500亩,将于近期启动存栏达5000头的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我县的畜牧业作为联结土地、林业、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中间环节,在“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出了明显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畜牧业规模化发展亟待畜牧机械化提高,畜牧业分为鸡、牛、羊等全程机械化的作业环节集中在饲喂、粪便处理、环境控制、挤奶等环节。畜牧业饲喂机械化水平较高,但部分环节依然靠人工完成,畜牧业全程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生猪养殖,从饲料粉碎、搅拌、喂养、供水、出粪等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但在粪便处理方面还存在机械化短板。牛羊养殖,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有小型粉碎机、搅拌机、铲车,牛喝水、清饲料收获机、清粪车、拌料机、撒料车基本实现机械化,粪便处理机械化有待提高。养鸡业使用的机械有负压风机、上料行机、利粪机、循环泵、铲车、纵横向传送带储粪设备、料塔、温控设备、环控设备、粪化处理机,缺少鸡蛋捡拾机械等。畜牧机械方面输送卧床设备、饲料清扫机、鲜奶运输车先进机械化设备需求量大,养鸡捡蛋环节需要机械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全程机械化水平比较低,部分环节依然靠人工完成;②机械设备与国内外先进机械设备差距较大;③冷藏储存运输设备经济性、适用性不足。
三、促进畜牧养殖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农机与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机、畜牧等多部门多个技术领域,关系到畜牧业各个环节。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协调机制,要采取有效措施,依托项目组织涉农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参与项目实施,提高畜牧业机械化水平。
***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生猪产业项目于2008年8月申报,同年11月批复,2009年底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该项目在***县的实施,是全县养猪业乃至整个畜牧业难得的历史机遇。为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我县畜牧业跨越式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的意见》、《关于开展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年和生物环保养猪推广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提出了“以规模化、标准化为重点,实施园区示范、龙头带动战略,建设畜牧业强县”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到 2011年底,全县生猪存栏68.61万头,出栏110.06万头;牛存栏7.08万头,出栏5.12万头;羊存栏52.27万只,出栏60.04万只;家禽存栏1043.14万只,出栏2388.04万只;畜产品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13.2万吨、3.38万吨、1.53万吨,畜牧业产值实现2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
一、项目建设规模及资金投入使用情况
(一)项目建设规模。根据《市畜牧局、市财政厅转发省畜牧兽医局、财政厅<关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畜牧产业实施方案的批复>(临牧计字[2008]25号)文件的批复要求,我县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改造商品猪标准化养殖场25个,生态循环示范基地1个;建设生猪人工授精站1处;举办培训班,购置有关培训设备49台(套);疫病监测设备32台(套);扶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5个、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
(二)资金投入及使用。
1、省以上资金。省以上资金共到位401万元,其中中央现代农业发展资金180万元、省级标准化养殖资金80万元、省级家畜良种补贴资金30万元、省级重大动物病虫害防治资金15万元、国家生猪良种补贴资金96万元。
省以上资金共支出401万元(详见下表)。
序号
类别
到位金额(万元)
支出金额(万元)
建设内容
备注
1
中央资金
180
180
省集中采购设备39台套30万元。养猪场建设25家100万元,生态养殖示范1处25万元,培训设备购置2.981万元人工授精站建设22.019万元。
省级标准化养殖资金
80
80
养猪场建设25家80万元
省级家畜良种补贴资金
30
30
生猪人工受精站建设30万元
省级重大动物病虫害防治资金
15
15
疫苗、消毒药品等购置15万元
国家生猪良种补贴资金
96
96
猪补贴9.6万袋。
合计
401
401
2、县财政资金。到位资金245.8967万元,实际支出245.8967万元,共补助通过县级标准化验收的169家养殖场。
3、自筹资金。共有25家规模化养猪场承担标准化改扩建任务,1家养殖场承担生态循环养殖示范,26家养殖场完成自筹资金投入达到1029多万元,改扩建猪舍35670平方米。
二、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一)管理制度建设及项目实施管理情况。根据上级业务部门有关项目建设和管理办法要求,按照项目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成立由有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任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项目的实施,由专业技术骨干组成技术指导小组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建立健全了《***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生猪产业项目管理制度》、《***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生猪产业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生猪产业项目绩效考核验收方案》等规章制度,保证项目运转有章可循,建设规范。
(二)资金管理。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规定进行使用,实行转账核算,上级到位资金在实际支出前,由县财政局暂存,对于先建后补的项目,待验收合格后,由县畜牧局提出拨付申请,一周内将资金划拨到项目建设单位。集中招标采购应付款项待设备到位经检查达到质量标准后即行拨付,按项目进展情况拨付的款项实行报账结算。
三、实施项目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管理、扎实推进。建立监督考评制度、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明确动态监控、监督检查、绩效考评、奖励处罚等措施。领导小组适时组织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开展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县畜牧局在每个承担项目建设任务的养猪场、屠宰加工厂、合作组织、兽医站等单位派遣一名督导人员,实行包扶责任制。相关设施设备购置主要有省畜牧兽医局统一招标采购。小型工程如中等规模一下养猪场的建设由县畜牧局技术人员帮助规划和设计,实行每月一次集中调度,不定期指导的办法进行项目建设督导,大型工程采用招投标制和项目建设监理制。
(二)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为切实抓好项目建设,上级业务部门从方案编报到项目实施,都给予了大力指导和帮助,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项目建设、省畜牧局先后2次在我县组织养猪场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召集座谈会,听取生猪产业发展意见。省、市畜牧局派出专家20余人次亲临我县授课、到场指导,传授养猪技术。县直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职能,积极服务于项目建设,县财政局认真搞好资金支持和服务,对于到位的上级资金,在第一时间发文通知畜牧局,对于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多渠道整合,将最大可利用的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县土地部门积极帮助协调土地,及时办理养殖场土地备案手续。县科技局组织下乡科技特派员,重点向项目承建猪场倾斜。县农业局组织各乡镇经管站,指导帮助专业合作社建设。正是由于上级业务部门指导和帮助、县直各有部门的密切配合,才使得我县项目建设迅速推进。
(三)推广宣传、示范带动。为扩大项目建设的示范效应,我县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县畜牧局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畜牧信息宣传工作的通知》文件,规定对在信息宣传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项目实施以来,先后12篇报道被采用,其中被市畜牧局简报采用5篇,县级以上领导批示2篇,另外制作DVD光盘3000套。到集贸市场、养殖场户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开展技术交流活动50余次。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对全县畜牧业发展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
四、项目建设成效
在项目实施带动下,全县生猪产业乃至整个畜牧业都有了快速发展。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为我县畜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一)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迅速增加。商品猪场标准化改造不但提升了项目承建猪场生产水平,同时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县掀起了建设标准化养殖场的热潮。目前,已有150处畜禽养殖小区(场)被***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场)”其中蛋鸡12处、奶牛场7处、肉鸡场19处、肉牛养殖场4处、肉兔养殖场4处、肉鸭养殖场3处、生猪养殖场100处、奶山羊养殖场1处,占全市市级标准化养殖场(区)的20.5%,总数位居全市第一。616处养殖场通过县级标准化验收,3处养殖场被农业部命名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7处养殖场通过省级标准化示范场验收。
(二)生态效益明显。承担项目建设的25家养猪场全部采用了生物环保养猪模式,实现零排放。项目建设期间全县新增生物环保养猪垫料面积近10万平方米,仅此一项可减少粪污排放60万吨左右。
(三)全县动物防疫机构设施设备得到初步完善。项目配备了急需的技术推广培训、疫病防控、良种推广等设施设备,基本可以满足各项工作开展需要,县畜牧局及全县19个乡镇兽医站冷链设施健全,初步建成了信息网络化服务体系。
(四)技术推广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项目实施以来,县畜牧局取得国家专利1项,参与的“生物环保养猪实验研究与推广应用”获得省农业厅颁发的***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主持开发研究的“生物环保养猪技术开发与应用”获得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另有两项成果分别获得县科技进步2、3等奖。先后被市畜牧局授予“全市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年活动先进集体”、“全市生物环保养猪技术推广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在我县首次实施,在许多方面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项目建设质量不断得以提高。对于下一步项目建设工作,我们认为:
(一)扶优扶强,促进散养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的转型。当前我国畜牧业特别是生猪产业正处在从散养模式到规模化养殖、标准化养殖转型时期,中小规模养殖场发展迅速,在扶持资金有限,不能全面覆盖要求扶持并有进行改扩建积极性的养殖场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扶持资金额度和场户数,应加强调研。扶持资金过于集中,导致大多数养猪场享受扶持门槛过高,难以调动广大养殖场(户)改扩建积极性,拉动社会资金投入的功效势必减弱,发挥不到项目建设应有的示范带动和导向作用,而扶持资金过于分散,难以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就我县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年出栏1000头左右中等规模养猪场将逐渐成为主流,我县确定25家养猪场,一方面进扩大了覆盖面,实现了扶持资金额度和场户数量较好的结合,另一方面也起到国家政策导向作用以及建设单位的示范作用,促进整体畜牧业养殖模式的转变。
(二)加强对基层畜牧机构的扶持,提高监管和服务能力。现代畜牧业发展对基层畜牧兽医监管和服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乡财政大多比较紧张,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推广等设施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求,今后仍需极大对基层畜牧兽医机构建设的扶持。
(三)中小型养殖场财务规范管理存在一定困难。部分养殖场(户)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没有建立账务的意识和习惯,不注重保管有关票据。下步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对相关单位的财务管理方面培训和督导,树立他们的会计核算意识。
一、学习文件精神,增强发展意识
收到文件后,我局召开了党委会议。一是紧紧围绕我县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问题和工作实际,认真反复讨论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2013年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二是学习各级会议精神。学习了全省省经济工作暨春季动物防疫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发展意识,鼓足了干劲。三是对班子成员之间进行了再细化再分工,将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四是进一步深化了思想素质教育,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发展和服务意识,为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夯实了思想基础。
二、创新工作方法,理顺工作思路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省新一轮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的第一年,我们将在十精神指引下,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低碳、安全、可持续畜牧业为目标,以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为重点,紧扣“稳定增长、提质增效、促进增收、保障供给”主题,坚持产村相融、农牧户动,统筹兼顾动物卫生、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三大”安全,加快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全面推进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着力构建专业化、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相结合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畜牧生产经营体系,实现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深入理解,抓实重点工作
1.以标准化养殖为重点,推进现代畜牧集群式发展。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继续深入开展标准化养殖创建活动,通过政策扶持推动、技术服务助动、项目申报拉动、典型示范带动、强化监管促动等措施,营造创建工作氛围,调动养殖业主创建积极性,深入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创建活动。一是抓畜牧招商引资。进一步优化畜牧投资发展软环境,优化服务,贯彻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吸纳龙头企业和民间资本入驻投资发展现代畜牧业,将现代畜牧经济发展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二是抓项目建设。通过“以奖代补”和“先建后补”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现代畜牧业,带动全县畜牧业的快速增长。重点抓好金川一亿只白羽肉鸡产业、100万只百草鹅产业以及超强种猪场建设。到目前全县白羽肉鸡产业发展迅猛:30万套白羽肉鸡种鸡场已建成并投产,3000万羽雏鸡孵抱场已建成开始孵抱,20万吨饲料厂已建成并投产,世界最先进年屠宰3000万只白羽肉鸡的屠宰加工厂开始屠宰;农户联建白羽肉鸡养殖场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180余户,涉及30个乡镇,年可出栏白羽肉鸡3000万只,全县投资白羽肉鸡养殖基础建设投资额达到2亿元,拉动投资4个亿,养殖白羽肉鸡年可实现稳定增收一亿元;百草鹅已在明星镇、瞿河乡开始放养,首批鹅已经进行回收;3000头原种猪场正在进行选址和规划建设中。三是抓畜牧发展保障体系构建。推进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培植与发展,有效提高广大农户抵御市场风险与疫病风险能力。四是抓新技术推广。开展养殖技术专题培训活动,有效提高畜牧技术人员及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创业能力。五是抓品牌创建。着力培植集养殖、畜产品深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优质生猪、家禽、肉牛及特色养殖为重点,鼓励、引导养殖企业推进品牌发展战略,新培植一批特色畜产品品牌。六是抓节能减排,加大规模养殖场污染整治力度。
2.以标准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为重点,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以免疫消毒标准化、技术指导经常化、物资管理规范化、疫情应急处置快速化、信息报送程序化为评定指标,全面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切实做好免疫、消毒、疫病监测等常态防制工作,各项免疫抗体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水平,切实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加强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培训和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切实提高突发动物疫情处置能力。
一、努力保持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全市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86.1亿元,增长17.9%,其中:第一完成增加值18.4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8.4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9.4亿元,分别增长5%、20.3%和23.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6亿元,增长26.1%,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3.4%。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粮食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夏粮总产达1.1亿公斤,与去年相比,增产1055万公斤。果业生产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上半年实施平衡配方施肥果园达到16万亩,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顺利推进,上半年新发展各类畜禽饲养场82个,磊磊乳品成为伊利集团最大的奶粉合作伙伴;鼎立种鸡成为目前胶东半岛最大的蛋种鸡苗供应商。生猪生产恢复较快,上半年存栏生猪达到33.4万头,出栏生猪33.3万头,其他蛋类、奶类也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8.6亿元,增长23.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1.9亿元,增长26.9%;实现利润7.4亿元,增长29%。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市新增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个,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4亿元,增长36.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可达13.6%。企业技改和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先后组织方圆、富尔达、东源风电3家企业提报全省重大产业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组织黄海水产、海富生物2家企业上报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贷款材料。服务业迅猛发展,对经济贡献率不断加大。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4%,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提供的地方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不断提高。旅游业总量不断膨胀,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近百万人次,增长31%,全市旅游总收入5.2亿元,增长33%。会展业规模不断扩大,成功举办了*针织毛衫原辅料暨机械设备展销会、第三届中国*沙雕艺术节、红樱桃民俗旅游区樱桃节等会展节庆。物流业蓬勃发展,依托临港、核电等产业区建设,着力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积极发展了以物流平台为支撑,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区域性物流中转基地。上半年,交通货运周转量达到36227万吨公里,港口吞吐量持续攀升,*港货物吞吐量22万吨,同比增长80%。餐饮业档次和品味进一步提升。在重点引导海景、海怡和观海等餐饮龙头改善服务条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了京海酒店、海福莱大酒店、海洲湾生活广场、荷兰街等新区高档酒店和特色餐饮群项目建设进度。
二、全力以赴抓好全市重大工程的立项工作。
围绕市里确定的重大工程以及需省级以上立项的重点项目,我局靠上去做工作,努力保证了各类项目顺利审批和立项工作。
一是亚沙会场馆立项工作。年初,我局安排人专人到*市发改委学习了全运会运作方式,并向市政府提出了立项投资等方面的建议,目前,已请*工程咨询院编制完成了《第三届亚洲*运动会比赛项目区和亚运村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二是*滨海路(*段)立项核准工作。年初,经我局与*和省发改委沟通汇报得知,该项目的立项工作审批权限在国家发改委,需经历批复项目建议书、批复可研报告、批复初步设计三个阶段,为加快工程立项审批进度,我局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汇报工作,取得了上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国家发改委同意将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立项。3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破例对我市滨海路项目组织了专家评审,5月初我市项目审批所需资料即全部上报至省发改委,6月份又协调青岛方已经为我市出具了支持性文件,不仅为全市节省了大量的审批费用,而且极大地缩短了审批时限,在省内创下了同类工程审批速度之最,7月10日,*滨海公路(*段)正式通过省发改委核准。
三是抓好新建重大项目的省级以上立项。对全市新建重大工程项目,进行明确分工,安排专人负责并超前介入,与业主一起研究政策,积极为其准备审批材料、提供政策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大限度地争取在国家产业政策范围内,予以灵活变通,满足企业需要,并争取年内取得实际性进展。
二、创造性地抓好全市产业规划制定工作。
一是着眼全市产业发展现状,努力加快全市“一片两带”规划工作进程。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对“一片两带”产业发展的定位,我局积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全市各镇区(街道)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在掌握大量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又邀请了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及*市发改委长规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对初稿进行了修改工作,目前初稿已形成,预计7月份可通过专家评审。
二是针对重点经济工作,积极抓好了全市海洋经济规划工作。组织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研究所相关专家30余人次来我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完成了《海洋经济规划》初步方案,待初稿修订完成后,即可进行专家评审并定稿。
三是积极配合省、市发改委做好其他各类专项规划工作。按照上级相关部门要求,对编制全省《黄金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水泥行业循环经济利用余热发电规划》以及《*省电力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
四是在广泛调研并征求的意见的基础上,编订、印发了《20*年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为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一个鼓励服务业膨胀发展、培植服务业骨干企业、关心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良好环境。我局组织人员制定了《*年*市服务业发展意见》,《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方向,确定了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建立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和科学的统计、调度机制,目前,正根据《意见》要求,对全市物流业进行调研并制定相关发展意见。
三、高标准加快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开复工工作
一是积极抓好*市级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市级重点项目关系到*市整体产业布局和发展重心,目前,我市共有*核电、滨海路、核电设备制造和隆和通生物科技4个项目列入了*市重点项目调度,上半年均达到或超过了*市考核要求。随着维蒙特钢结构、海霸能源电动车、金海螺商业广场、来福士海洋工程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我们将争取更多地项目挤进*市重点项目盘子,列入*市重点项目调度。
二是全力抓好*市内重点项目开复工及招商情况的日常调度。局内成立了重点项目办公室,副科级单位,对列入全市“双重点”的57个加工制造业项目和投资过2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实行了周调度制度,认真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加快工程进度,为市领导决策当好了参谋。
三是多渠道抓好全市重点项目争取上级政策和信贷资金等项服务工作。为加快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市发改局灵活把握政策,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程。为保证全市重点企业合理运用当前政策杠杆、节省流动资金,我局安排了各科室人员主动深入重点企业,先后向比艾奇电子、明玮包装、华源公司等8家企业介绍了当有国家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为他们想办法、出主意,为今后企业向上进行政策性资金争取打下了坚持的基础。目前,已为核电设备制造办理了采购进口设备免税金额130余万欧元;为*美丰机械办理了采购国产设备退抵税金额100余万美元;积极争取将隆和通生物化工列入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产业专项项目;向省、市各级金融机构推介我市重点企业23家,拟申请银行贷款19.87亿元,尽最大限度地满足重点项目信贷资金需求。
四、多渠道抓好上级政策和资金争取工作
1、积极推进产业招商。密切配合*市合作办各项工作安排,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重点发展领域,围绕核电产业、加工制造业等多个方面,先后组织方圆集团、华源公司等4家企业参加了*-温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宁波产业招商推介会,有针对性地搞好项目包装推介,搭建引资平台,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2、加大政策性资金争取力度。注重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信息,注重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组织镇区街道和相关企业,围绕我市优势产业提报项目,坚持做到了筛选编制一批、上报储备一批、争取到位一批。其中,“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已到位国债资金80万元;“里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南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已通过淮委评审,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已列入明年计划。另外,正着手争取看守所建设、乡镇卫生改造等各类社会事业类项目,力争年内列入省级计划盘子。
3、争取了证券公司在我市设立营业部。为进一步拓展全市证券业务范围,我局在市发改委领导的协调和帮助下,先后与多家证券公司进行了接触和商谈,目前确定由齐鲁证券公司来海投资设立证券营业部,6月15日经齐鲁证券公司董事会正式通过并下发文件,同意在我市设立证券营业部。
4、积极抓好企业上市工作。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为企业搭建直接融资平台,我局先后组织方圆集团、富尔达集团、黄海水产、通源科技等公司参加了*市企业上市融资现场会议,并积极做好省证监局工作,帮助他们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能够在创业板上市。
5、认真抓好调查研究。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全市重点工作,狠抓调查研究,围绕全市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城市经济等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先后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的影响等调研,制定了一片两带、海洋经济、服务业等支持产业发展的意见,为市领导当好了参谋。
今后,发改部门各项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时刻保持清醒地头脑,认真分析当前全市经济发展形势,充分地估计困难和挑战。当前,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亟待改进之处:
一是要进一步抓好全市重点项目的立项和审批工作。受土地、信贷等政策制约,我市重大项目的储备和引进上均出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将会影响到今后几后的项目建设;
二是政策和资金的争取工作亟需加强。*年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我市争请项目数量较往年减少,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力度不够,提出和包装项目的能力不高,对上级政策信息的把握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在亚沙会的资金争取方面,还需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给予资金扶持。
三是深入基层调研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建设、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乡镇园区建设等多个方面,没有拿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分析问题抓不准重点,挖掘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更是远远不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克服客观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各个层面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全市重点工作。围绕我局承担的*市考核项目,集中1-2个月的时间,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加快向前推进,确保各项工作年终考核奖分、不扣分,力争年内各项工作考核进入*市前三位。
二是认真抓好重点项目立项工作。跨海大桥立项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要在重点抓好亚沙会场馆立项的同时,加快筛选出对全市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工程、大项目,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掌握政策,主动与项目单位对接、提前介入,确保在全市重大项目的立项工作上不出纰漏,进而做出成绩。
一、基本情况
(一)果树发展情况
区水果主要以桃、葡萄、杏、苹果为主,其中桃主要分布于姚村镇洞儿沟、姚村、黄楼、固驿、田村一带,种植面积达1579亩,品种以大久保、岗山白、水蜜桃、狗头桃为主,亩产量达2300公斤左右,最高达3000公斤,亩收入在6000-9000元之间,每公斤平均市场价格为3-4元。葡萄主要分布于姚村镇洞儿沟、蚕石、固驿、枣元头、槐树、街办梁家寨、晋祠镇北大寺、张村、青阳河、索村一带,种植面积达1462亩,品种以龙眼、无核白鸡心、乍娜、粉红太妃为主,亩产量达1500公斤左右,市场平均销售价格每公斤为2-4元,亩收入达3000-6000元。杏主要分布于姚村镇槐树、黄楼、蚕石、金胜镇木厂头、古寨、街办黄冶、要子庄一带,种植面积达1445亩,主要品种以凯特杏、撒金红、短枝特大杏等为主,亩产量500公斤左右,市场销售每公斤为3元,亩收入达1500元左右。苹果主要分布于姚村镇姚村、洞儿沟、枣元头、街办西街、店头、晋祠镇张村、王郭、新庄、索村、三泉头、金胜镇西峪、冶峪一带,种植面积3767.3亩,品种以红星、金冠、国光、富士为主,亩产量在-3000公斤左右,市场销售价格每公斤为2-4元左右,亩收入平均达5000元。全区年果品总产值3198.2万元,占全区农业收入的11%,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4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
为了进一步提高果树产量和果品品质,我区以科技示范项目为平台,积极争取省、市农业、科技部门的资金,以洞儿沟、黄楼、张村、武家寨等果园为主,先后示范推广了高渗钾微乳剂防治红蜘蛛、果实套袋、病虫无害化防治、生长调节剂应用等技术,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6000亩左右,特别是在洞儿沟果园围绕无公害水果标准化果园建设,实施了新型农药应用、果实套袋、杀虫灯防虫、黄板诱杀等无公害防治措施,果品质量明显改善,亩均收入大为提高。
(二)蔬菜生产情况
1998年新区成立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蔬菜生产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心支柱产业来抓,大力实施“菜蓝子工程”、节能日光温棚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等项目,从始,连续三年建成古城营、五府营、南张村三个万间节能温室群,全区日光节能温室总数达到9.8万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573万亩,初步形成了四群三区两片(古城营、五府营、南张村、东庄营四个万间节能温室群,南北瓦窑千亩豆角生产区、北邵千亩白菜生产区、固驿王郭千亩韭菜生产区三个蔬菜生产区,北邵、吴家堡两个温室蔬菜生产片)、规模生产的格局。全区蔬菜种植品种达到40余种,年蔬菜产量达18万吨,涌现出了许多亩收入达2万元以上的典型户,尤其是五府营村,过去农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亩收入仅为200元左右,自建成万间节能温室群后,全村570余户农民就有260户种植温室蔬菜,亩均蔬菜收入达2.6万元以上,是种植水稻收入的100余倍。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五府营蔬菜生产基地被确立为首批山西省无公害蔬菜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和太原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并注册了“晋溪”无公害农产品商标,同时建立了南张村、东庄营、北邵三个区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区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近1万亩,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5%,西红柿、黄瓜两个产品通过国家级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轨道。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基地,同创果蔬合作社组织社员自筹资金700万元,建成1万间食用菌温室大棚,并配套建设了食用菌工厂化车间、菌种繁育中心、加工车间及保鲜库,年生产加工食用菌3000吨,带动农户150户,成为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三)畜牧业生产情况
生猪生产在政策推动和市场拉动下,发展明显加快,上半年存栏2.4万头,同比增长23.3%,出栏量达到1.9万头,同比减少3%;肉羊受市场拉动作用,上半年存栏15164只,同比减少1.1%,出栏8081只,同比增加18.4%。奶牛生产在政策、市场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鲜奶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全区存栏奶牛3494头,同比增长18.3%。家禽生产因饲料上涨,蛋价下跌,出现下滑,存栏、出栏量分别达到52万只、36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2%和增加9.6%。全区畜牧业养殖大场(户)达到97个,建成20头以上奶牛场38个,百头以上猪场43个,上万只鸡场5个,百只以上羊场10个,大型鸭场1个,建立养殖基地8个。,畜牧业总产值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农民人均畜牧养殖业收入638.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牌效应不大。近年来,我区围绕蔬菜、林果、畜牧等主导产业,先后注册了“晋溪、晋泉”无公害蔬菜、“古唐”乳制品、“天珍”无脂鸭、“满の康”枣业等商标,但这些农产品在太原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不大,知名度不高。还有部分农产品种植历史悠久,在市场上也深受市民欢迎,如洞儿沟大久保桃、要子庄撒金红杏等,但由于资金等原因,一直未予注册。
2、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滞后。我区肉蛋奶菜果等农副产品日常主要销往桥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清徐、小店等地,尚无一家专门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近年来,我区虽然成立了一部分农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真正在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管理服务周到的没有几家,特别是农业经济人队伍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滞约了优势农产品的发展。
3、农副产品加工 企业不多。近年来,我区先后扶持建设了天珍鸭业、满天红果业、晋龙海乳业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但这些企业在加工规模、产品档次和产业带动上都没有达到龙头企业标准,我区农产品大多以初产品上市,与深加工后农产品相比,增值效益不高。
4、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体系尚不健全。一是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工作滞后。二是质量检测手段弱化、设备和能力缺乏,农业部门蔬菜农残检测设备缺乏,检测人员只能对少数品种进行抽查,不能对上市的蔬菜实施有效监控。三是部分农民的无公害生产意识不高,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情况时有发生。
5、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完善。我区区、镇(街办)农业服务部门技术人员缺乏,农业技术服务的质量与农民需求存在一定距离,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工作因经费问题,只能通过技术培训和市级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针对性地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和示范推广。
6、温室补助资金不到位。为加强和完善绿色蔬菜基地建设,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市政府出台了《绿色日光节能温室建设实施意见》(并政办发【】74号),对新建温室从1000间以下,10000间以上确定了具体的补助标准。我区响应市政府的号召,积极动员各地发展日光节能温室群,仅就新建日光节能温室2万余间,但至今温室补助资金没有到位,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三、对策与建议
(一)打造农业绿色品牌,推进绿色转型。以全市加快推进农业绿色转型为契机,集中力量和资金,突出抓住具有较强优势的奶业、生猪、蛋鸡、蔬菜、水果、苗木花卉等产业,加快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树立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一是结合实际,尽快制定蔬菜、食用菌、干鲜果品等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加快推进我区绿色特色农业转型。二是依托天泉公司优质水稻示范基地,严格按照晋祠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一步规范晋祠水稻生产技术,重塑“晋祠大米”品牌;积极争取资金,引导帮助同创果蔬合作社,加快蔬菜、食用菌产品认证,做大做强“晋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扶持引导王郭、固驿韭菜规范生产技术,扩大种植面积,打响“王郭名韭”优质蔬菜品牌。三是抓好晋龙海、永昌、俊汾、鑫旺达等一批绿色养殖园区及以天珍、满天红等为龙头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大力支持它们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申报、认证,增加品牌数量,扩大基地规模。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农民增收快渠道。一是突出抓好同创果蔬合作社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积极争取省市资金,扶持帮助同创果蔬合作社做大食用菌产业,配套建设菌种繁育中心、食用菌包装加工车间、产品陈列室和品尝点等现代化生产车间,新建完善日光节能温室1间,实施产品认证,建成占地500亩,年加工食用菌5000吨,融生产、加工、采摘、烹调、品尝于一体的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同时,辐射带动200户农民发展食用菌,开发绿色观光旅游项目,实现土地和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三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天珍鸭业公司。重点扶持其配套、完善屠宰加工设施和冷却设备,扩大屠宰加工规模,力争年屠宰加工白条鸭、肉鸡100万只。同时,采取提供种禽、养殖技术和负责回收的方式,带动周边农民发展肉鸡、填鸭养殖,全年新增填鸭饲养户50户,存栏达6万只,新增肉鸡养殖户100户,存栏肉鸡达5万只。四是认真落实“谁有能力谁当龙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政策,不断扩大晋龙海乳业、永昌乳业、俊汾乳业、满天红果业等农业企业的整体规模和实力,实现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形成良性互动。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典型带动,示范引路,推动“菜篮子”工程建设
实践证明,日光节能温室、园区健康养殖、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政府应制定出台具体的扶持鼓励政策,财政部门应加大资金补贴力度,并及时足额到位。
(四)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积极发挥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科技推广中的示范作用。大力推广应用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无公害蔬菜生产、病虫综合无害化防治等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为认真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乡党委及时召开党委会、乡村干部会等会议,安排布置全乡精准扶贫、县乡村三级新村规划全覆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当前重点工作;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汇报于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乡成立精准扶贫等当前重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班子其他成员及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制定了《乡人民政府精准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方案》;各村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各自职能职责,同时加强对乡村干部进行扶贫的动员、培训,联系我乡工作的县组织部部长同志就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专题做了培训。
二、摸清情况,制定规划
目前,全乡共有建卡贫困人口802人,311户,贫困率为5%。在深入调研的基层上,对两个精准扶贫村制定3年发展规划即:《乡村2015-2017年发展规划》、《乡村2015-2017年发展规划》,同时对全乡的贫困情况进行了摸底。
三、落实帮扶措施和责任
全乡311户贫困户每户门口悬挂精准扶贫帮扶信息牌,对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及责任人电话进行公示,方便贫困户的联系。
要求帮扶领导及帮扶干部每周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帮扶次数不得少于1次,每月不得少于4次,及时解决在脱贫过程中遇见的各种困难、问题。
明确帮扶部门责任,乡政府已制定出贫困户信息明细表,增收产业培育类由乡畜牧站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养猪、养牛、养羊等建设内容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农户环境建设类由乡农整办、国土所、房管所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硬化院坝、硬化入户路、危房改造建设内容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能力提升类由乡农业服务中心和乡劳保所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劳务扶贫、职业教育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类的有乡农业服务中心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安全饮水、改厨改厕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
四、抓住时机,把扶贫项目落到实处
省市县全委会的召开给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抢抓政策、人才等机遇,落实好方家嘴村、花朝门村、地母哑村等村的生猪、肉牛、白羽肉鸡产业.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幸福新村建设稳步推进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目前已完成养老社区安置近400户,撤迁钉子户5户,落实了小区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和人员,基本完成村办公室的整改装修,新村文化广场建设正在有序进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按照区委《关于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同办公室的两名同志组成调研专班,到联系村樟村坪镇黄马河村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与保康县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2014年农民人平纯收入99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28公里,新修村组晴雨通车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8处;新建沼气池150口;培育牲猪规模养殖户4户、山羊规模养殖户3户、特种养殖户3户(其中,大鲵养殖户1户、山鸡养殖户1户、鸽子养殖户1户);发展核桃7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200亩。
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该村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该村有村级债务43万元,现有贫困户171户333人,其中低保户65户,五保户14户。饮水困难207户,土坯房412户,危房382户,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户未通宽带网,是全区26个特困村之一。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面上致贫原因
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村内无集体企业,20**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交通条件差。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全村80%农户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
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因病致贫是主因。在调查中了解到,黄马河村贫困户171户,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142户,占贫困户的83%;缺劳力12户,占贫困户的7%。比如,黄马河村五组的常昌贵,患有癫痫病,妻子患有先天性的精神病,夫妻都是残疾人,儿子读初一,家中无任何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二是观念落后是根源。调查发现,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又无技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
三是保障不足是诱因。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
三、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要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代表会,武装骨干,统一思想,提高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克服项目争取难、资金筹措难、群众组织难、短期脱贫难等思想障碍,主动适应新常态,提高扶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投入到扶贫攻坚的热潮中来。
二是要完善发展思路。根据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重新调整发展规划。在产业上,积极探索发展高山蔬菜和特色养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优化方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减少浪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班子建设,村民素质的提高和各种软环境建设。
三是要充分体现精准。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一家一户的脱贫上。根据对黄马河村贫困原因的分析,要在大病救治、社会保障和土坯房、危房的改造上再加力度,再添措施,使每个贫困户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的居所。
四是要精心谋划项目。中央发出精准扶贫的号召后,各级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要能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就要认真谋划项目,并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力争有较多的项目落地,并产生较好的效益。
五是要保护生态环境。黄马河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植被良好,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资源环境的破坏,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房靓物丰、人和家兴的秀美风光,为夷陵区保留一方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四、对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在黄马河村了解到的有关情况,现对我区即将展开的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进一步弄清情况。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要在进一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贫困状况,扶贫才能有的放矢。现有的贫困村是根据每年年报上人平纯收入的多少确定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是根据历年减少的脱贫户、人口的基础上确定的,与实际不完全相符。建议对全区的贫困户统一设定标准,各驻村工作组进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根据统一标准,对贫困户、人口和致贫原因进行调查摸底,准确识别,把这些基础数据汇总后,根据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比例确定重点贫困村,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精准扶贫工作规划。
(二)进一步完善规划。根据全区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结合上级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和政策,进一步完善1十N的精准扶贫规划,即一个总体规划,外加扶贫搬迁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基础设施(水电路网)建设规划、无能力脱贫人口的基本保障规划等,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使全区精准扶贫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均衡发展。
(三)进一步突出重点。本次精准扶贫的重点是贫困人群的脱贫,要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一家一户贫困人口的脱贫上。为此,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通过扶持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增加收入,这是治本之策。
二是增加社会保障投入。调查发现,现阶段农村贫困人口绝大多数是因病因残致贫。因此要增加医疗救助的投入,放宽大病救助的条件,提高新农合报销的标准,加强基层卫生事业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同时要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解决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三是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贫困地区面上的贫困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畅、信息不灵。要下决心集中一定资金,进一步改善边远贫困地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为面上的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四是适度发展养老产业。由于客观因素,边远贫困地区光棍家庭呈增长趋势,未来十到二十年内五保户将大幅增加,乡镇福利院要适当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现在,子女在外打工挣钱或在城镇落户,老人不愿离开农村,农村社会养老也将有一定市场,另外,现在城市居民也有季节性到农村居住的愿望,这将给农村的养老产业带来机遇,应统筹规划,逐步发展。
五是统筹考虑扶贫搬迁。扶贫搬迁无疑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实行搬迁扶贫难度很大,多种原因不愿搬迁,囊中羞涩无力搬迁,有求于人难以搬迁。要做好搬迁扶贫工作,必须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核心是三点:①科学合理规划居民点。②加大对居民点基础设施的投入。③结合城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扶贫搬迁的相关政策。做到这三点,然后逐步引导,必有所成。
(四)进一步创新方式。总结以往扶贫的经验,这次精准扶贫在方式上要有所创新,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实效。具体就是搞好五个结合。
1、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政府在做好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建专班、强力推进的同时,要充分动员,武装骨干,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扶贫脱贫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才有不竭的动力。
2、行政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如在扶持产业发展时,先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利用扶贫资金让贫困户在合作经济组织中占有股份,既让贫困户受益,又促成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后,又反过来带动群众发展产业。此外在资本下乡、社会救助、志愿服务等方面,动员和组织好了,潜力巨大。
3、扶贫开发与城乡统筹相结合。要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夷陵区全域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去谋划部署,在产业布局、项目安排、城镇化建设上丰富完善、同步推进,不搞成两张皮。
4、帮助发展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重点在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这无疑是正确的。有些贫困家庭,因年老体弱、长期生病、智障残疾等原因,通过帮助发展不可能脱贫,需要通过提高保障水平、实施社会救助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在这方面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
一、第三产业发展的情况,目前就第三产业牵涉到我局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认真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我局认真贯彻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第三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并明确了各个事项的目标任务和责任人。
(二)为实现年初的规划,我局作了大量工作,到八月底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3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2.4%。
(三)全面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建设工作。
(1)我县自2006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万村千乡市场建设”试点县以来,认真组织,精心实施,全力投入,成效显著,六年来全县已建成650个“农家店”,三个配送中心,其中日常生活用品“农家店”382个,农业生产资料“农家店”260个,乡镇商贸中心1个,这些农家店遍布23个乡镇,410个行政村。根据省政府和省商务厅的安排和要求,今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重心放在建设乡镇商贸中心。我们还着重做好已建成“农家店”的规范和后续工作,特别是在食品安全上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老百姓买到更安全、更实惠的商品,切实服务人民群众。今年以来,省政府出台政策,把城市和乡镇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并且分配任务,分配指标,严格标准验收,今年分配我县改造完成4个农贸市场,目前我县对申报的的4个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情况如下:一是归阳镇农贸市场投资842万元,现已到位70%,完成进度的56%;二是粮市镇农贸市场投资371万元,现已到位70%,完成进度100%。并且把该市场建设报为全省示范性标准化改造项目;三是白地市镇农贸市场投资419万元,现已到位70%,完成进度的65%;四是黄土铺镇农贸市场投资410万元,现已到位70%,完成进度的65%。
(四)支持专业市场建设,今年将金利建材市场推荐为省级市场体系建设重点项目,已经通过省里专家评审,项目补助资金即将到位。
(五)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商务局屠宰办制定了2013年生猪定点屠宰工作方案。广泛宣传定点屠宰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构筑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加大对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继续推进乡镇定点屠宰,确保让全县人民真正吃上“放心肉”。
(六)酒类、成品油管理工作。
1、为了更好地加大对酒类管理的力度,确保群众放心消费,喝上“放心酒”,今年来共出动执法人次150余次,查处未开具酒类随附单情况有60多次,收缴假冒伪劣酒类产品12件,督促零售备案30余家,这有力地维护了酒类市场秩序,促进了我县酒类流通业的发展。
2、为了加强对成品油的管理,我局组织安监、公安、工商、建设、环保、技监、消防、电力、石油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加大打击力度,特别是今年8月15日的专项联合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20人(次),车辆22台(次),密切配合,加强协作执法,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取缔非法加油站点。先后查封取缔无证经营加油站(点)9个,拆除加油机18台,拆除地埋油罐1家,明罐1家,远距离断电9家,扣押成品油750公斤。其中官家嘴镇张祥元非法加油站已切断供电线路、拆除加油机、抽干贮油罐,打击取缔到位;张安平加油点已切断供电线路、拆除加油机(含柴油机),并限期整改到位(安全、消防设施验收合格),否则吊销其成品油零售批准证书(柴油)。目前9家非法加油站(点)已全部依法取缔,消除了安全隐患。通过本次打击非法加油站(点)的专项整治行动,彻底取缔了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无证无照经营的非法加油站(点),从根本上规范了成品油市场秩序,消除了成品油市场经营的安全隐患问题,创造了公平竞争和安全有序的成品油经营秩序,使我县成品油市场朝着健康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七)其他服务业发展迅速。
1、我县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今年来累计放贷款1184万元,培训就业人员200多人。
2、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为适应时代潮流,重点发展以特色农产品网上交易为主的电子商务业,实行政策倾斜,鼓励支持开办各类网店,同步推进快递业配套发展,把网上交易培育成新兴的服务业,争取今年发展电子商务用户数1000户;
3、还有加快金融保险、家政服务,信息咨询、担保,中介等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将对我县我县第三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我局高度重视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局长亲自抓,集中精力、集中人员,稳步推进,成效明显。
(一)衡缘物流中心项目建设。
1、衡缘物流中心项目是省衡缘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该项目座落在洪桥镇、双桥镇和风石堰镇部分村组,规划占地面积1900亩,总投资15亿元。是以铁路物流为主,兼营公路物流的第三方现代物流中心。
2、衡缘物流中心共分为十大功能板块,分别是:信息中心、综合物流区、农产品物流区、矿产品物流区、铁路专用线、钢材物流区、建材物流区、从业人员生活区、商业服务区、配套服务区。
3、资金投入和融资情况。
到目前为止,衡缘物流中心项目已投入资金2.5亿元以上,自有资金已到位2.5亿元以上,最近建行对衡缘物流中心项目批准第一期建设贷款2.5亿元。
4、衡缘物流中心项目第一期工程建设情况。
整个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是铁路专用钱、矿产物流区、钢材物流区、建材物流区、商贸物流区、信息物流区、仓储、农产品物流区,总投资6亿元,预计三年完成,目前完成情况如下:
(1)已完成了120万方土石方建设。
(2)已完成了10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建设。
(3)衡缘物流公司办公楼已开工建设。
(4)园区主干道完成了设计,道路硬化0.3公里,一公里路基基本形成,并且完成了部分绿化。
(5)已完成一期的绿化设计,预计投资3000万元。
(6)正在准备兴建20000平方米仓储和20000平方米建材物流展示厅建设。
(7)七月份第1个入园企业艾佳门窗正式投产,到十月份有五家企业入驻园区经营。
5、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征用土地合同因长时间得不到完善;二是果园、青苗及其他赔损和部分迁坟没有落实到位;三是部分地段的权属纠纷尚未解决。
(二)2012年市被确定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试点市
县确定成立一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分拣中心,该项目由省宝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承担,目前该项目已投资2800万元,在衡缘物流园区建成两栋共4800平方米的钢架厂房,道路及地面硬化防渗漏、园林绿化等硬件设施也全部完工,目前已购置废铁压包机、剪切机及50型号铲车、大型货车各二台,后期还需要增加4-6栋厂房,添置购买压块打包机、半自动废纸打包机、叉车、金属削皮机、粉碎机等预计设备需要300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年均销售收入38998.8万元,年交易量预计超30万多吨,实现税收1378万元。该项目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自己的地,为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暂时借建在物流园区,项目负责人强烈要求重新征地,尽快搬迁。
三、下阶段的工作打算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把第三产业的发展及重点项目建设下阶段的工作按照县里的要求抓好抓实,采取措施,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对正在落实的重点项目建设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进度、质量到位;对正在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引进。
2、做好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并将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3、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在省政府的”百城千镇“再造工程上下功夫。
4、健全城市体系建设,规划建设现代化流通综合体,一站式购物中心,准备在文化路原教育局地段建设一个用地面积为6568平方米的大型超级购物中心,并已引进了好又多超市。
5、畅通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准备打造一个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已安排专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调研:
(1)各地种植(养殖)特色农产品的情况;
(2)现有市场情况;
(3)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情况;
(4)农产品批发零售商情况。
6、促进专业市场集群发展,将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二手车零部件交易、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交易和旧货交易市场集群建设。
根据市总督查组统一部署,我们政协督查组在主席浦文海和督导员严世进的带领下,于6月底对全市上半年农业农村、全民创业及如皋港经济开发区、九华、郭园、长江、石庄、下原等6个镇(区)上半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督查。在督查过程中,我们听取了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到6个镇(区)实地进行了调查。从督查的情况看,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双过半”情况良好,全民创业继续强势推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全民创业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今年上半年,全市各镇党委、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和全市农村全面奔小康会议精神,把“三农”问题和全民创业摆上了重要位置,围绕实施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着力推进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奋力冲刺“双过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利建设实效突显。
今年上半年,我市针对水利工程面临的新形势,从稳定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保障群众生活,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局出发,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以河道整治为重点的农村水利建设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6月底全市完成总土方1714.7万方,其中完成中沟以上土方1047.98万方。1条一级河如海运河和3条二级河南凌河、丁堡河、龙游河工程均通过市级验收;焦港河薄湾段工程目前正在紧张有序的施工;三级河整治工程全部完成的37条,正在建的11条。四级河整治工程目前已完成534条,正在建的15条。如海灌区四期工程贯穿如皋南北受益范围11个镇,总面程417.9平方公里,该工程增加节水灌溉面程9628亩,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推广灌溉量水设施4200亩,总投资1250万元。上半年已完成天和桥车口、配套建筑物1050座、防渗渠42公里,干渠全部完成,支渠完成85%,所有工程都已投入运行,完成投资额1027.87万元,占投资总额82.23%。超额完成了农灌前的计划目标任务,后续工程农灌后组织实施。二案抽水闸维修工程于5月上旬全面完工,总投资额105万元,现已通过监理预验收。按照要求切实抓好防汛防旱工作的落实。由于河道整治工作的扎实推进,各项水利设施建设、维修的及时到位,今年5-6月份,在久旱未雨的情况下,较好地保障了工农业生产用水和人民生活用水,水利工程发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农林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可达19.10亿元,农业增加值10.48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7.52亿元和9.97亿元,分别增加9.05%和5.1%。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656元,增长25%。
一是种植业稳中有增。夏粮增产增收。夏粮“四增一降”即面积、亩产、总产、产值增加,价格降低。夏粮面积69.76万亩,与去年的69.65亩持平,亩产275公斤,比去年245公斤增加30公斤,增12.25%,总产19.18万吨,比去年17.09万吨增加2.09万吨,增12.40%,价格预计每公斤1.25元,比去年1.33元,下降0.08-0.1元,产值2.40亿元,比去年2.27亿元,增加0.13亿元,增加5.73%。油菜减产减收。油菜面积、单产、总产持平略减,油菜22.5万亩,减少0.46万亩,亩产170公斤,减少2公斤,总产3.825万吨,减少了0.11万吨,价格每公斤下降0.1元左右,产值1.03亿元,减少0.07亿元,同比下降5.7%。蔬菜减产增收。全市蔬菜面积减少、亩产值、总产值增加。上半年蔬菜面积18万亩,同比减2万亩,外向果蔬6.5万亩,同比增1万亩,设施栽培3.2万亩,增加1.2万亩,总产32.4万吨,减少1.2万吨,但蔬菜价格上涨20%,蔬菜产值4.21亿元,增加0.76亿元,增幅18.05%。
二是畜牧养殖业规模与效益双增长。由于生猪收购价格稳定,市委、市政府政策导向明显,龙头企业拉动等因素,农民养殖积极性得到极大的发挥。今年以来生猪收购价格稳定,农民的养殖效益与积极性都有很大的提高,上半年畜禽养殖业总产值达5.51亿元,同比增长9.8%。生猪饲养量110万头,其中栏存68万头,同比增长12.7%,上市肥猪42万头,同比增长5%;家禽饲养量1980万羽,栏存930万羽,增长19.2%,上市600万羽;山羊饲养量45万只,波杂羊栏存5.1万只,上市2.8万只。
三是花木林业稳中有减。受粮食直补,市场需求和价格的影响,花木生产发展势头锐减。上半年花木价格下降20-30%,花木面积增加约5000亩,上半年花木面积14.8比去年同期12万亩多2.8万亩,但花木产值3.7亿元,同比下降2.6%。
四是蚕桑、渔业发展较快。蚕桑在林业中的贡献份额提升,茧价的回升和桑田的综合开发效益的提高,桑农扩桑积极性提高,上半年蚕桑全面增产增收。春蚕发种10.75万张,同比增加2.42万张,总产达9万担,同比增加1.6万担,价格每公斤22元,每公斤提高3.6元,产值达1.0亿元,同比增长0.32亿元,增幅47%。渔业产量、价格上升,淡水养殖面积9.05万亩,比上年增加0.4万亩;水产品总量1.1万吨,同比增长9.4%,上半年产值达1.23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达2.51万亩,淡水养殖产量0.93万吨,淡水养殖产值达0.95亿元。
(三)项目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以来,我市强势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着力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农业园区规模和档次再次实现新突破,上半年,全市开工建设农业园区135个,同比增29%,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计划投入量2.94亿元,同比增35%。其中投入量50-500万元的112个,投资量超过500万元达南通市级考评线的农业园区12个,12个规模园区总投资额高达8700万元。
今年着力创新园区建设的新模式。一是龙头企业领办园区。江苏长寿集团投入巨资建设优质生猪及优质肉鸭养殖基地。目前投资800万元的如皋港开发区生猪养殖基地已开工兴建,并在5个镇培育了200户肉鸭养殖户;坝新肠衣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设的万头养猪场也已进入前期准备;花木大世界的销售额突破4亿元,带动了228户规模大户的花木种植发展;长生集团带动9700户15000亩出口创汇蔬菜基地,有力地带动了基地农民的增产增收。二是招商引资兴办园区。桃元镇盘活原镇农科所60亩土地,引进上海民间资本200万元建设优质生猪养殖园区,目前土地已交割并进入“三通一平”。袁桥镇与无锡大型畜禽市场合作建设的优质家禽养殖、加工综合性园区项目已基本敲定,园区总投资将达到1000万元以上。市稻麦良种场引进浙商300万元资金建成280亩大棚草莓园区,一季亩产值达到6000万元以上;三是财政项目催生园区。九华镇利用1000万元农业资源开发项目资金重新整合配置现有优质瓜菜产业资源,新近建成西瓜园区三个,荷仁豆园区两个,市农科所在南通市农林局30万元项目资金的拉动下自筹60万元配套资金建成百亩设施农业园区,并已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四是开发市场扩建园区。九鼎鲜切花菊基地依托日本市场的旺盛需求和去年搬经镇副书记林凤平等同志探索成功的钢架大棚生长经验,新建长江、桃元等十个大棚鲜切花菊生产基地,总投资达1000万元以上。下原野生动物园今年新增投入70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增引珍惜动物,整个园区已初步达到对外开放水平。如城苏通农业观光园新增500万元资金建设的会务中心主体工程已经竣工。
(四)农村道路建设继续推进
今年,南通市下达我市镇村公路计划项目140个共计470.74万里,面对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资金需求量大,工程建设强度大,资金补偿到位率低,拖欠工程款严重,施工单位承接工程任务的积极性严重缺乏的严峻形势,不少镇党委、政府不回避矛盾,不畏惧困难,认真研究对策。特别是白蒲、下原、磨头、桃园、丁堰、东陈等6个镇千方百计组织开工,实现了农村公路建设难中有进。实现上半年已完工项目97个,共计323.93公里,完成任务里程数的68.81%;已招标及续年项目27个,共计94.42公里,其中已完成15公里;未开工项目16个,共计51.65公里。目前累计通过省验收606公里。其中今年6月通过省验收163公里。
(五)现代化示范村建设开局良好
按照“民富、村美、风气好”的现代化新农村总体目标,加强13个示范村的推进工作。一是规划的评审报批。目前,除如城镇顾庄村、如港开发区海坝村两个村外,其余11个村的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柴湾镇镇南村的规划在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同意,镇人大主席团通过后,已将规划文本及有关材料上报,其余10个村正在组织镇村落实相关事宜。市现代化建设领导组已对13个现代化试点村规划逐村进行了评审。二是抓集中居住区的开工建设。东陈镇已在小区内实施中心路基础设施建设,如皋港开发区海坝村已在小区打桩动工,柴湾镇镇南村、经济开发区新王庄村也已奠基开工。
(六)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喜人
民营经济“双过半”目标要求:新增个体工商户11000户、私营企业1100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5亿元,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7亿元。目前,已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4254户、新发展非公司制企业659家、非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8.82亿元,已经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64.8%、59.9%、110.3%,实现了“双过半”;新增公司制企业382家、注册资本4.42亿元、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2.6亿元,分别仅完成年度计划的34.7%、20%和19.7%,冲刺“双过半”难度较大。
上半年,我市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4254户,完成全年计划64.8%。新增个体工商户达到“双过半”目标的镇有16个:常青(100.9%)、东陈(66.5%)、林梓(64.5%)、搬经(98.8%)、高明(71.4%)、江安(55.5%)、长江(71.9%)、石庄(82.9%)、柴湾(74.8%)、雪岸(56%)、袁桥(58.8%)、如城(70%)、吴窑(58.7%)、磨头(87.8%)、下原(63.6%)、桃园(54%)。新发展私营企业1041家,占全年目标的47.3%,其中公司制企业382家,占全年目标的35%,非公司制企业659家,完成全年目标的60%。新增公司制私营企业已经实现“双过半”的只有2个:经济开发区(97.6%)、如城(61.5%)。新增非公司制私营企业已经实现“双过半”目标的镇有14个:东陈(65.8%)、林梓(55.5%)、白蒲(59.2%)、搬经(50%)、高明(86.8%)、常青(70.6%)、长江(60.5%)、石庄(55%)、郭园(63.4%)、雪岸(65.3%)、吴窑(90.7%)、磨头(105.8%)、桃园(79.4%)、下原(61.8%)。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3.24亿元,占年度目标的44.5%,其中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4.42亿元,占年度目标的20%,非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8.82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10.2%。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2.6亿元,占全年目标的18.6%。新增公司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超过“双过半”目标是如皋港经济开发区(72%),其他镇(区)难以实现。新增非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除有如皋港、如皋经济开发区、九华镇未实现“双过半”目标,其余镇已实现“双过半”。
二、六个镇(区)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及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如皋港经济开发区、九华、郭园、长江、石庄、下原等6个镇(区)围绕全年目标任务,不断调整工作思路,积极创新工作举措,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努力化解发展中的难题,着力组织推进工业经济、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全民创业等各项重点工作,坚持啃住目标抓落实,全力冲刺“双过半”,取得了较好成果,但对照全市目标任务,一些工作还存在很大差距。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实现全部工业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26.1%,完成年计划的20.3%;全部工业销售5.4亿元,同比增长35.2%;规模工业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4.5%,完成年计划的20.5%;规模工业4.1亿元,同比增长6.4%,完成年计划的23.1%;实现规模工业利润700万元,同比增长1.2%,完成年计划的12.5%;新培育定报企业2家。九华镇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65000万元,同比增长65.1%,完成年计划的50%。规模工业产值27820万元,同比增长113%,完成年计划的45.2%;规模工业销售27183万元,同比增长109%,完成年计划的45.2%。规模工业实现利润2003万元,同比增长496%,完成年计划74.2%;新培育规模企业2家。郭园镇实现全部工业产值3.6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0.4%,同比增长54.6%;完成销售3.6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1.6%,同比增长52.5%。实现利润104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1.5%,同比增长51.2%。规模企业完成工业产值76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5%,同比增长51%;实现销售75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4%,同比增长48%;实现利润10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6%,同比增长410%;新增定报企业数2家。长江镇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84072万元,同比增长43.33%,完成年计划的100.08%;规模工业产值56154万元,同比增长54.9%,完成年计划105.94%;规模工业销售52249万元,同比增长41.63%,完成年计划100.18%,实现规模工业利润481万元,完成年计划34.36%。新增规模企业数1家。石庄镇完成全部工业产值78103万元,同比增长39.7%,占年计划的50.7%;完成销售收入65800万元,同比增长44.5%;占年计划的46.3%,实现利润1052万元,同比增长51.1%。规模工业产值25383万元,同比增长55.8%,占年计划的46.1%;完成销售收入24516万元,同比增长56.3%,占年计划的46.3%;完成利润835万元,同比增长49.4%,占年计划的46.4%;上半年规模企业上缴税金967.7万元,占年计划的65.2%。新培育规模企业1家。下原镇实现全部工业产值4.89亿元,占年计划的55.57%,同比增长56.23%;销售收入4.86亿元,占年计划55.80%,同比增长73.57%;规模企业产值7866万元,占年计划的35.75%,同比增长141.51%。规模企业销售收入7790万元,占年计划的40.15%,同比增长152.76%;实现利润272万元,占年计划的52.3%,同比增长318.46%;新培育规模企业2家。
(二)招商引资情况
上半年,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完成合同外资1.1亿美元,同比增长300%,完成年计划55%;实现到帐外资3309万美元,同比增长159.6%,完成年计划的41.36%;完成南通市外资金2亿元,同比增长85%,完成年计划的76.90%。九华镇完成合同外资19.6万美元,完成到帐外资29.6万美元,完成南通市外资金350万元,均不能达到序时进度。郭园镇完成合同外资108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8%;完成到帐外资1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3.3%;完成南通市外民资328万元,完成年计划21.9%。长江镇完成合同外资363.75万美元,完成年计划48.50%;完成到帐外资143.5万美元,完成年计划35.9%;完成南通市外资民资699万元,完成年计划23.30%。石庄镇完成合外资1380万美元,占年计划的69%;上半年完成到帐外资500万美元,占年计划的50%;完成南通市外民资185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37%。下原镇完成合同外资1530万美元,占年计划76.5%,完成到帐外资855万美元,占年计划的85.50%;完成南通市外民资92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1.9%。
(三)项目投入情况
上半年,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完成项目投入5亿元,同比增长139%,完成年计划50%,其中规模项目有10个,总投资5亿元。九华镇完成项目投入16860万元,同比增长130.3%,完成年计划的45.1%;其中规模项目有17个,总投资15077万元。郭园镇完成项目投入935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5%;其中规模项目1个,总投资3000万元。长江镇完成项目投入17816万元,同比增长86.65%,完成年计划的87.33%。其中规模项目有6个,总投资10900万元。石庄镇完成项目投入16660万元,同比增长62.8%,完成年计划的41.7%;规模项目有10个,总投资8660万元。下原镇完成项目投入13800万元,同比增长123.16%,完成年计划的60%,其中规模项目有4个,总投资78070万元。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督查中,我们看到了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全面创业工作所取得的可喜成绩,但对照“双过半”目标要求,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经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一)要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重点工作快速推进与资金不足的矛盾。
我市镇财政原来基础就比较薄弱,在近年来的跨越发展中,各镇财政又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经济发展反哺财政又跟不上财政支出的速度,使各镇财政不堪重负,难以支撑发展的需要。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各镇用于兴办工业园区搞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的财政支出较大;二是用于教育现代化财政支出。三是通达工程省市补贴难以到位。省计划要求5年实施,南通市要求3年实施。而我市要求省计划2年完成。由于我市建设速度较快,目前已有323.93公里超前省计划进度,今年6月报验了163公里,补贴尚需两个月后方能到位。其余160.93公里省暂不作验收,且不予提前补贴。这样一方面造成镇垫付的资金不能及时回笼,镇政府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造成拖欠工程款数额巨大,政府信用程度明显下降,不少镇面临着招标无人投标的窘境。今年来,虽然对照南通市和省下达计划任务完工率已达72%和89.4%,但大多是去年完成的,上半年仅东陈、丁堰、白蒲、磨头、下原、桃元等镇有新增完工里程。施工队对乡镇“道路建设”的态度转变由前年抢着做去年政府骗着做演变为今年没人做的现状。
今年各镇合计虽有50多公里省计划项目进行了招投标,但除东陈蒲陶线施工单位进场外,其它均因资金原因未与施工方签定合同进场施工。四是基金会清收工作效果不明显,有少数镇基金兑付时只能从有限的镇财政中挤出一部分,使镇财政压力加大。村级债务也是越积越重,超过了可承担的负荷,根据估算全市各个村居的平均负债在50万元以上。还要清醒的看到,镇村债务呈现有增无减之势,因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的为农民办实事的工程,无一不是要投入资金,迫于各项工作考核的压力,镇村干部唯有举债实施工程建设,必将进一步加剧资金收支矛盾,并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一是进一步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着力突破资金的瓶颈约束。为解决农村各项工作资金需求量大的现实矛盾,要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对已出台的政策要严格执行,领导或部门表过的态,下面做了事就要算数。对工程补贴的方式要改进,可以1/3用于启动资金,1/3用于过程支出,1/3用于验收结帐,以缓解下面的资金矛盾。二是进一步加大统筹发展力度,促进区域间的平衡发展。要正视对区域投入比例不合理的问题,调整财政收入分配结构,适当加大对困难地区交通建设的投入,改善环境条件,促进区域间的平衡发展。尤其是对少数问题突出,明显制约发展,群众呼声很高的地方不妨挤出有限的财力,给予优先解决。三是高度重视镇村两级债务的化解。要认真研究村级债务的基本状况与特点,积极寻求化解的方法。要加强对镇债务情况、财政收支运行情况的调查分析,建立镇财政收支监控与预警机制。在千方百计扩大财源增加收入的同时,对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教育的投入等既要鼓励奋发有为,也要坚持量力而行,尽量降低财政风险,确保社会稳定。四是加大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的监管。特别是要重视农村通达工程施工监管,克服个别镇重进度轻质量的问题,确保工程质量达到省规定标准,顺利通过验收,按时拿到资金补贴。
(二)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力度,强势推进招商引资、项目投入。
对照“双过半”目标要求,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仍存在着利用外资进展不快的问题。我们督查的6个镇(区),上半年合同利用外资实现“双个半”是如皋港经济开发区、石庄镇、下原镇,其余3个镇未实现“双过半”;到帐外资实现“双过半”的有石庄镇、下原镇,其余4个镇(区)未能实现“双过半”目标。针对上述状况,建议市委、市政府一是加强组织协调,继续发动全员招商、驻点招商,全面收集信息;精心组织各类招商活动,广泛宣传造势,形成强烈的招商氛围。二是进一步加强跟踪督查力度,健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倒轧时点,跟踪推进,重大项目实行日报制。三是强化服务。对大的招商项目和建设项目要建立指挥小组,统一协调,整体联动,实施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三)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推动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镇主要领导对大力组织推进全民创业思想认识有偏差,没有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去抓,分管领导精力不集中,导致在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上没有足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处于消极应付和观望状态。二是组织力度不到位。发展民营经济的潜力在民间,活力在民间,一些镇在组织推进全民创业、打造创业平台上组织力度不大,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因而工作进展缓慢。三是工作措施不到位。发展民营经济既要激发本地民资也要吸引市外民资。不少镇(区)没有把引进市外民资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没能正确摆正引进民资与利用外资的关系,严重制约了本地民营经济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我们督查的6个镇(区)引进南通市外资金仅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完成“双过半”,其余5个镇均未实现“双过半”。
据此,建议市委、市政府一是强化对广大干部的宣传教育,提高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性、必要性认识,进一步确立想发展、求发展、大发展的理念,形成全民创业的浓烈氛围。二是深入开展调研,及时掌握和发现各镇、开发区在推进工作上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典型,认真研究并提出对面上工作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工作不断加大力度,切实有效地开展。三是突出4个重点,抓好5个结合。突出深入推动“六个一批”,把抓好动员、激励快创业、创大业与规范挖潜结合起来;突出着力打造创业平台,把抓好推进标准厂房建设与搞好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建设结合起来,把抓好大型、专业市场的建设与镇区改造、搞好小城镇建设、居民集中区建设结合起来;突出发挥产业集聚辐射效应,把抓好骨干企业带动与放大板块经济结合起来;突出掀起招商引资,把抓好引进更好的市外民资拉动与充分激发本地民资创业结合起来。四是加大考核力度,进一步增强各级组织和人员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对考核奖励要及时认真兑现。
1、组织领导有力。各乡镇按照县委要求,认真、迅速抓好贯彻落实,加强了领导力量,健全了组织机构,强化了组织领导。各乡镇均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同时,各乡镇还明确了镇长挂点联系区级示范点,镇党委书记挂点联系镇级示范点,其他重点村安排一名镇领导为挂点联系人,各村也明确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进而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联动的组织领导网络。
2、宣传发动深入。县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各乡镇均召开了由镇村干部、驻镇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动员大会,各村召开了党员组长会,重点村示范点召开了村民户主会,层层传达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政策、精神。采取横幅、标语、板报、流动宣传车、公开信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的目标任务、重大意义和方法步骤。在重点村、示范点组织群众选举组建了新农村建设管理理事会,把能力强、威望高的农村“五老”纳入其中,依托理事会动员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深入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和理解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把社会各界的力量凝聚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3、党员干部带头积极参与。各镇将新农村建设工作与开展“三民”创评活动,创建村级好班子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级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来。如*组织干部群众出工2000多人次,对全镇各街道、镇政府所在地、各村村部所在地、中心村、公路沿线以及河道进行集中治理;*镇组织干部群众近千人开展“三清”活动;*镇党委书记*带领镇包村工作组和村干部一起参加*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清”义务劳动;*镇组织镇村干部群众、学生对圩镇、*大道进行集中整治;*镇在机关干部中开展争做新农村建设工作“三员”即指导员、协调员和调度员;*镇*村*下组老党员*主动带头参与新农村建设,不计个人得失,被群众推选为改组新农村建设管理理事会会长。
4、面上“三清”初见成效。各乡镇按照区新农村建设工作调度会提出的目标要求,精心组织,集中力量在全乡镇范围内全面铺开了“三清”工作,在镇、村办公楼所在地、圩场、主要干道开展大规模卫生清理整治活动,取得初步成效。各乡镇在集中抓好“三清”工作的同时,注重环境卫生保洁,探索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如*镇流坑村制定了文明卫生公约,开展“文明卫生户”评比活动;*镇*村指定了村民公约,与村民签定了“门前三包”责任状,开展了星级评比、流动红旗活动;*镇开展了“三色门贴”卫生评比活动等。
5、示范点“三改”试点建设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在加大示范点“三清”工作力度的同时,集中清理拆除了一批露天厕所、违章搭建棚舍、厨房和残垣断壁,疏通硬化了一批区间道路,示范点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如*镇*村下安组规划建设环组公路,选定了垃圾池和公厕建设地址,拆除了低矮“土茅厕”;*镇*村*组示范点在改变原来淤泥成片、垃圾成堆的基础上,积极准备硬化该组公路和水沟;*镇*村*下组规划建设公厕及化粪池,加紧实施拆旧建新工作等。
6、着手规划建设新村镇。各乡镇坚持规划先行,在规划权限范围内进一步完善编制了总体规划、各村详细规划和示范点规划效果图。同时,结合征地返迁工作,积极推进中心村建设。如*镇制定了镇域总体规划,并聘请规划设计院专家指导全镇各村制定详细规划;*镇加快示范点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做到拆旧建新,现已完成旧房和土地丈量,新村建设规划进入具体实施阶段;*镇水东村根据青龙山示范点建设方案,制定了示范点初步规划,并组织建设项目公开招标,现已拆除部分破旧厕所,平整场地,基本完成小区内挡土墙施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