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创业致富项目范文

农村创业致富项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创业致富项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创业致富项目

第1篇:农村创业致富项目范文

一、培训目的

以提升创业致富带头人致富和带贫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创业致富带头人帮、带、传的引导作用,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就业、增收目标。为我县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培训对象

1、选择标准。致富带头人要从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个人信用记录良好、具有领办村级产业项目实力和能力、有意愿履行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社会责任的本土人才中选择。

2、选择范围。主要从已在贫困村创业人员中选择,包括: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扶贫车间等经营主体负责人和“村两委”成员、农村党员、小微企业主、种养大户、回村创业人才。

3、选择程序。按照自下而上、公开公示程序进行。基本程序是,由本人申请、村两委推荐、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考察、乡政府审核,报县扶贫部门审定后,确定为带头人。

4、培训数量。全县创业致富带头人260名,覆盖65个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实行动态调整,每个贫困村培养3-5名致富带头人。

三、培训内容

立足我县脱贫攻坚任务,结合扶贫产业布局、特色种养产业和零配件加工等产业特点,采用案例教学、实地观摩、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合理构建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上突出共性内容和针对性内容相补充,结合我县创业致富带头人对蘑菇种植、设施蔬菜种植、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项目发展需求,开展创业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指导,全方位落实我县创业致富带头人带贫、脱贫作用。

四、工作要求

1、县扶贫办、县人社局要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认真开展培训课程落实工作;各乡镇要组织致富带头人与贫困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对不合格、不带贫的致富带头人及时进行调整。

2.选好培训机构。结合职业技能提升,根据致富带头人不同创业阶段和特点和需求,选择县域内规范的培训机构和具备条件的美丽乡村,建立教学和见习基地,强化现场培训,示范观摩,加强案例教学。

3.精心组织培训。采取案例教学或经验交流形式,提高致富带头人带贫益贫责任意识和创业能力。坚持培训内容与扶贫产业布局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学员创业实践相结合,具体培训内容结合创业致富带头人实际情况安排。

4.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出台扶持政策,支持鼓励创业致富带头人通过参与劳动、参与生产经营等多种方式,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参与到生产经营全产业链条中,享受到更多发展红利、

六、资金保障

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所需资金,可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就业补助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和扶贫资产资本收益以及财政资金等相关资金中合理安排,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符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转账列支条件的可优先从中列支。

七、工作要求

1、县扶贫办主要负责统计汇总学员、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建立培训信息档案、统计培训完成情况、协调补贴支出渠道等工作。

2、县人社局主要负责将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利用本部门课程资源组织实施学员培训和师资培训、对培训机构加强管理、按规定办理补贴资金申领并统计人次、将符合条件人员纳入创业帮扶并协调解决创业扶持政策落实等工作。

第2篇:农村创业致富项目范文

为进一步创新服务农村党员途径,切实为农村党员提供源源不断的致富“金点子”,激发广大农村党员的创业热情。县委组织部决定建立农村党员创业信息移动平台,定期为全县农村党员发送农村创业信息,指导广大农村党员积极投身到创业大潮,为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建功立业。现就建立农村党员创业信息移动平台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抓好落实,确保创业信息能够发挥参谋作用。建立农村党员创业信息移动平台,是我县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农村党员干部“富民兴县”活动的创新发展。创业信息移动平台主要是通过精心收集筛选创业“金点子”,利用移动短信平台进行信息,切实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建立一个创业致富信息的快车道,确保每个农村党员能选准一个致富项目,掌握一门农村实用技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发挥创业信息移动平台的作用,对农村党员创业要从资金、技术、流通等方面给予支持,要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帮助农村党员发展产业,切实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推动“三培两带”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建立创业信息联络员队伍。为保证创业信息能快捷、准确地传送到广大农村党员的手机上,各乡镇(工业园)党委要指定专人,从事农村党员创业信息联络工作。联络员要广泛收集本乡镇在家农村党员的手机号码,进行汇总。并于3月30日前,分别将“农村党员创业信息移动平台信息联络员登记表”、“农村党员手机号码登记表”以纸质和电子邮件的形式报送。纸质文件经单位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报送至县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电子文档可以通过U盘拷贝或发送电子邮件形式上报(邮箱地址:******@)。与此同时,乡镇创业信息联络员要经常深入农村党员家中,了解创业情况,协调解决矛盾和困难,及时反馈农民创业信息需求和创业效果。

第3篇:农村创业致富项目范文

全力推进全民创业,营造“自主创业、竞相创业、共同富裕、共奔小康”的生动局面,是乡镇党委、政府应尽的发展之责,执政之路。近年来,房县青峰镇围绕实施“双创双富”工程,大兴创业之风,2006年,全镇自主创业收入首次占据经济总收入的“半壁江山”,以“双创双富”工程为主题的全民创业形成了热潮。

提高思想认识,营造创业氛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进全民创业,首先要解决想不想创业的问题。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创业氛围不浓、全民创业的热情不高等问题,我们将通过开动员会、开座谈会、办简报、重奖致富能人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鼓励创业的相关政策、宣扬创业致富的典型,破除“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盐”、怕担风险、怕富,“小富即安”等落后思想,树立面向市场、自我拼搏、自寻出路、自创家业、敢试、敢闯、敢富、争富、“富而思进”的意识,让人民群众的创业热情尽情发挥出来,让所有有能力、会创业的人迅速行动起来,在全镇上下形成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掀起了创业的热潮,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创业局面。

优化发展环境,激活创业主体。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竞争力,环境是创业的前提。着力优化发展的软环境,激活广大群众的创业热情。一是优化公平的竞争环境。我们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对本土投资者和外来投资者均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保护所有创业者的合法权益,激发群众创业激情。二是优化创业的服务环境。加快镇信息服务中心、村信息栏等各类信息网络建设,及时为广大群众提供有效的创业信息;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及时帮助投资者、创业者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服务创业的新优势。三是优化创业的政策环境。在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县各级鼓励全民创业优惠政策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一整套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全力营造推进全民创业的宽松、宽容环境。近两年来,全镇个体工商业从业人员以11%的速度递增,2006年个体工商户达1300户,从业人员达3500人。

夯实发展基础,搭建创业平台。我们着力搭建好创业平台,让创业者有广阔的用武之地。一是加快园区建设,打造工业发展平台。要充分利用省级工业园区的政策优势,加快青峰工业园区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服务环境,着力壮大食品饮料、建筑建材、水电矿产等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航母”。二是加快城镇建设,打造商贸发展平台。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降低进镇居住的门槛,吸引镇内外人士到集镇居住、创业,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信息、流通等产业。2006年,全镇第三产业产值达到5540万元,占全镇生产总值的21%。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搭建农村创业平台。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推进“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烟、羊、菌、果、茶等,建设一批特色产业专业村。

创建活动载体,培育创业队伍。人民群众是创业的主体。培育创业队伍,关键是要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引导、鼓励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动起来、忙起来,全面开发民智,积极培植民力,有效利用民资,形成人人搞经济、个个忙创业、家家上项目、户户奔小康的生动局面。一是实施“四个培养工程”,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创业致富能力。引导和鼓励广大党员干部爱岗敬业、创业奉献,用实际行动服务全民创业,用模范行为带动全民创业。二是大力推进“双创双富”工程,推动能人创业致富。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按照“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思路,一手抓输出,一手抓回引,变“打工”为“回乡创业潮”,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物质基础。三是开展“千家万户学创业”活动,引导农民创业。根据市场需求、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抓好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引导农民就地创业致富。引导有技能的农民建小工厂、小作坊,发展家庭工业。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村经济队伍,搞好商品流动,推动农、工、商全面发展。

第4篇:农村创业致富项目范文

一张“金名片”

“秋冬出门上菇山,春夏回乡务农活。”早在明清时期,浙江省云和县的大批“香菇客”就远赴江西、安徽等地揽活儿。1999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就作出“云和菇农异地开发的效果好,意义十分重大,请当地政府要注意总结经验,提供政策支持,同时注意保护异地开发菇农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批示,为云和县加快异地开发步伐、深入实施“云和师傅”品牌战略提振了信心,奠定了基础。

从西部的四川到东部的杭嘉湖地区,从北上河南到南下广西云南,所到之处,“云和师傅”无不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尊重。从默默无闻到享誉中外,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云和县政府可谓呕心沥血、全力护航:培训平台的搭建,让云和师傅有了技术;激励平台的搭建,让云和师傅有了地位;管理平台的搭建,让云和师傅有了秩序;宣传平台的搭建,让云和师傅有了名头;服务平台的搭建,让云和师傅有了依靠。

2008年,“云和师傅”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批准,成为浙江省首个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品牌,也是浙江省第一个以人称命名的商标。这一批接受云和县多年培养,懂技术、会经营、有知识,并获得农民技师以上职称的带头人,早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而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则让“云和师傅”品牌由“劳务品牌”向“扶贫品牌”转化,促使其聚焦于农民的致富能力,也担负起新时期精准扶贫的使命。

为把“云和师傅”群体真正培育成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作为全省培育工程试点县的云和,从制订政策、开展培训、强化服务、引导带动、责任考核这五个方面入手,采取教育培训、创业服务、政策激励、考核评估“四位一体”的培育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出540名“云和师傅”,着手培养“后备云和师傅”6000多名,涵盖食用菌、茶叶、商贸、种养、加工等9大产业。

云和师傅走天下,异地开发奔小康。多年的开发创业实践,让“云和师傅”品牌建设的做法得到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更是让这一浙江省著名商标誉满全国。在云和县的积极推介下,有375名“云和师傅”被邀请到四川、河南和省内文成等地参与技术入股或成为“政府雇员”。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开出24万年薪聘请“云和师傅”前往该县贫困乡镇进行食用菌技术指导,这样的技术邀请使云和实用人才实现了异地开发卖“体力”到卖“技术”的华丽转变,也间接推动了一些中西部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

如今的“云和师傅”,不仅代表异地创业农民的技术,而且成为了异地开发农民的信誉名片,更是推进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的一张“金名片”。

从“个人富”到“全民富”

2011年6月,云和县启动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带头人“十百千”帮培工程。利用“名师带高徒”帮培运作优势,采取“传帮带”等培训模式,积极培育产业带头人,重点培养百名科技示范户,从而帮扶带动千户家庭致富增收。2015年7月,“云和师傅”协会党总支发出《“百师扶贫助千家”倡议书》,号召各行各业的“云和师傅”积极参与活动,为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贫困家庭脱贫搭建梦想平台。为低收入农户带去真金白银,“云和师傅”品牌由“个人富”向“全民富”迈出了一大步。

结对帮,提高贫困户造血能力。目前,创业致富带头人累计赠送种子、化肥等农资共计25.5万元,帮助低收入农户发展食用菌200万袋、茶叶132亩、雪梨300亩、中药材110亩,通过带头人的技术指导,预计今年可新增效益近15%。创业的经济实体及设置的公益性岗位等优先安置低收入农户,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就业岗位212个,累计安排近150个公益性岗位。雾溪乡雾溪村带头人栾少波,精心帮扶和指导低收入农户4户,并在其经营的中药材公司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每人每月增加收入达1500元。

基地带,低收入农户融入产业项目。2008年,“云和师傅”卓炳长带领85位云和菇农进驻四川青川县,开展组团式开发,招用350名当地民工,生产代料香菇170万袋,带动当地农民有计划地生产香菇800余万袋,年经济收入增加1500余万元;正凯地产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联系的种植药材专业户遍及云和县赤石乡、崇头镇、石塘镇、元和街道等“一乡两镇一街道”,380余户低收入农户种植面积达1500余亩,为推动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全县中药材产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师带徒,全方位帮扶贫困户创业。师傅们为低收入农户产前提供种苗、资金等服务,产中提供技术指导,产后保证市场销路。“云和师傅”叶李先利用农民下山转移后的闲置农田,组织村里32户农户成立“云深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其中低收入农户8户,建成基地100亩,注册了2个梯田商标,生产“梯田老茶”、“梯田大米”、“梯田太子参”三个品牌系列农产品,年产值近百万元,人均增收5000多元。

从“个人富”到“全民富”,“云和师傅”的示范帮带,让云和县65%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5万农民从事异地综合开发。走出云和、发展云和,“云和师傅”的足迹遍布全国29个省、292个县、3786个乡镇,带动全国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100多万农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食用菌产业更是成为陕西汉中、湖北襄阳、河南商丘、四川广元、宣汉等20多个省、50多个地区的农业主导产业。

2016年,“云和师傅”经济效益达120亿元。一个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百亿产业”正在冉冉升起。“云和师傅”已真正成为云和农民创业致富的榜样和引领者。

不断书写的奇迹

“云和师傅”品牌的传奇,从未停歇。

2014年初,“云和师傅”刘明远赴巴西担任巴西利亚州一家庭农场食用菌技术指导员,年薪40万元,另有8%的技术股份;2014年夏,“云和师傅”石余伟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任食用菌技术指导员,年薪20万元……一名名“云和师傅”漂洋过海,涉足国际市场,为这方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为低收入农户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016年,在贵州省凯里市镇远县江古镇,“云和师傅”梅海斌帮助指导当地606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每户年增加收入5万元,当地政府为此奖励他60万元。在“云和师傅”群体中遴选创业致富带头人,开展跨区域精准扶贫工作,无疑帮助“云和师傅”这一品牌获得了更多的人心,也让“云和师傅”走得更远。

云和县倡导的扶贫理念更是深入人心。云和师傅协会组织“云和师傅”开展“助学、助老、助贫”的三助公益行动、“百师扶贫助千家”等多个公益事业;协会牵头成立的“云和师傅慈善公益基金”已筹集资金14.2万元,结对近200余户低收入农户,帮助低收入户发展茶叶种植、稻田养鱼等产业,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与市场支持,预计可为低收入户直接增收600万元。

如何打好“云和师傅”这一品牌,促进“劳务”与“扶贫”深度融合,是云和县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县里出台《鼓励支持云和师傅返乡二次业若干政策》《关于实施创业致富带头人产业贷款贴息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云和县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云和县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制度的通知》等政策,吸引了大批在异乡搞开发的“云和师傅”回乡创业,争当创业致富带头人。

对于低收入农户,县农训办整合最优师资力量,为他们提供免费、有针对性的专项辅导,确保每户至少掌握一项适合自己发展创业的技能。目前,已累计开展培训班5期共250人,涉及食用菌、养殖、水果、茶叶等多个产业。

第5篇:农村创业致富项目范文

一、影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际成效的几个问题

一是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主要表现出“两多一难”现象。“两多”是指教育培训实行多头管理,多部门实施。各培训机构在培训方向上存在较大差异,各管各的,为完成各自任务,彼此间不进行教育培训沟通,培训课程重复,降低了农民接受培训的兴致。“一难”就是难以形成合力,培训机构各自为政,资源互不共享,师资交流较少的现象,造成教育培训资源的浪费,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愿望不断降低,甚至出现了抵触情绪。

二是农民教育培训投入相对不足。当前农村教育培训投入以部省级农业培训项目的经费为主要来源,县配套资金基本没有落实。加上项目资金使用有规范的管理规定,这样一来农民培训的软硬件建设就明显滞后,容易形成一种今年培训今年说、明年工作以后再谈的怪圈。尤其是镇村一级的培训工作,由于条件所限,学员生产实践基地建设严重滞后,技能提升目标就很难实现,不仅使整体培训工作缺乏延续性,也使培训管理者或参与者培训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是培训内容与市场和农民需求脱节。当前农民群众对参加教育培训活动普遍存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并不是农民不想参加素质培训,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还是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伴随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也体会到了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农民朋友迫切希望通过掌握技术来发展生产,实现增收。但由于当前的一些教育培训只重形式,不讲实效,课程设置上不是从客观方面选择教学内容,存在主观随意安排的现象,这就造成培训的内容农民不想学,农民想学的培训班没有。结果是我们的培训工作与市场、与农民的实际需要存在严重脱节,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得不到提升。

四是农民教育培训方式不够创新。在教学方法上,现阶段基层不少地方还延续着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就是教师讲、学员听。学员学习反思能力普遍存在不足,动手能力差,培训效果不明显。在组织管理上,还有“大勺烩”现象,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培训任务,对培训对象的筛选不严,“数量不够干部凑”的现象普遍存在,不按照类别和层级进行细分,造成了有的学员“被撑死”,有的学员“吃不饱”的现象。从教学安排上看,只注重理论教学,不注重学员生产实践和训后的跟踪服务,培训完了就认为任务完成,对学员如何进行技术应用和学员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较少关注,甚至不管不问,影响了技术的转化率。

五是农民教育培训一线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农民教育培训效果的提升离不开一支专业水平高且稳定的师资队伍。近年来随着不少农民培训项目的实施,组建并固化了讲师团队伍,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显著改善,质量与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但是,随着编制缩减,县镇部门通过退休而不进人的方式连年“缩小”,尤其是基层一线农技推广人员不断老化,随便抓3个就超过150岁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给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选拔带来了极大困难。如在宝应县173名讲师团队伍中,40岁以下占5%,40~50岁占40%,50~60岁的占50%,60岁以上的外聘教师占5%。像这种状况再发展几年,真正能够从事一线农民教育培训的人才数量将会逐渐萎缩,专家型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培养和引进人才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工作。

六是农民科技素质对培训工作的影响。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农村留守的农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人。这就造成农村基层从事一线生产的农业劳动力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较大的下降。从宝应县农民培训情况调查看,在参加农民培训数量方面,一年之内接受过一次科技培训只有不足三分之一农民,接受过三次以上的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3%,这说明农民培训的覆盖面还很小。在文化程度方面,高中以上只占到8%左右,文化程度偏低不利于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和学习,也给培训教师课堂教学带来很大挑战。在科技素质上,留守农民的科技种养水平也存在问题。抽样调查表明,了解常规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农民大概有30%左右;有11.7%的农民,还不能正确处理种养殖过程当中的最常见的技术问题。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也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要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

二、提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效的七点设想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必然要求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与培训的实际成效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要以提升农民素质为着眼点,整合教育资源,着力提高农民专业技术水平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依托体系建设,建立培训实效标准。首先是明确技能提升标准。农民培训实际效益是一软效益,不能直接通过量化体现。为提升农民实际培训效果,就必须制定合理的技能转化标准,能够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通过间接方式量化。比如可以将农民培育程度占比、学员创业占比、典型学员占比、实训基地建设等情况作为量化标准来反映。其次对培训效果标准进行拆分,把效果标准分为训中和训后两个层次的量化指标,训中量化指标包括:课时安排、教材组织、多媒体教学课件、学员交流课时等。训后量化主要包括:跟踪指导次数、电话回访情况记载、主导品种的推广率、主推技术的入户率等。再次是实际培训设施的登记和检查,尤其是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看看有没有对比田块,有没有专职的讲解员等等,防止部分培训部门进行形式培训。

二是优化培训投入,合力提升培训实效。农民培训投入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好方法。如宝应县由于县财政紧张,基本没有配套专项资金,为了全面完成省市培训目标,对农民培训资金进行了项目结合和部门联合的培训模式。首先是把培训实施与其他项目实施进行结合。如把农民培训与科技示范户培训进行结合,这样既解决了农民培训对象层次问题,同时又通过科技入户工程的物化补贴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其次是与农业园区和农资部门合作开展培训,通过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既达到了园区等部门的培训目的,也防止了农民培训因为资金问题而出现的培训工作不实的现象发生。

三是分层遴选对象,合理组织培训教学。农民培训开始之前,首先要通过调研,根据需求、人员构成和产业规模及特点等几个方面,分层次遴选培训对象,组建不同班级,安排不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具有针对性,农民接受培训的意愿也会明显提高。宝应县在培训过程中,按照农民的产业规模、产业类别和技术能力,分层次开展培训:第一层级为精英型,把具备高中以上学历的种养殖大户、农村基层干部等作为首要培育对象,将培训中的先进技术通过他们进行辐射带动。第二层级为技能提升型,主要为科技示范户、具备50亩规模的农户、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和返乡创业青年等,通过开展“集中授课、生产实践和跟踪服务”三段式培训模式进行运作,提升他们的生产和经营技能,并引导他们参与农业创业方面的培训。这一层级培训是农民培训工作的重点。至目前,宝应县通过培训而进行创业致富的学员有22名。第三层级为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围绕农时季节,进村入户开展广谱性技术培训,在培训中,强化示范操作与示范指导,提高农民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是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教学质量。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于被动式的培训大都有排斥心理,就算来参加培训,经常也是被村干部拉过来完成培训任务数的,这就影响了培训效果。在这样一种培训前提下,我们只有创新培训模式,少搞机械性的课堂教学,把教室从室内移到田间,或者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合理编排,通过作物生长的好与坏,技术方法的对与错,管理措施的优与差等进行对比教学,才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其次,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多采取互动式教学,比如嫁接课程,教师要走到学员中间去,亲自示范嫁接方法,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是优化师资队伍,灵活招揽培训人才。紧紧抓住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优化梯队结构,培育优秀团队。首先要引进一批青年人才,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更新换代工作,选拔一批高等院校毕业生深入农村基层进行生产实践,了解民情民风,掌握基本生产技能。从业务上加强系统培训,重点围绕生产实践开展跟踪服务,提升他们应用能力。其次要培养一批专家型人才,从内部选拔一批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奉献意识的人才,与科研院所专家教授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帮培,利用科研院所的科研平台,提升结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再次要塑造一批典型人才。选拔一批“乡土专家”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依靠他们创业致富的实绩和自己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种养殖方法来影响学员,丰富农民教育培训的内容,促进培训质量与水平提升。

六是加强合作培训,合力提升培训效果。合作,就是一种接力。农广校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农民培训过程中往往受到实训、师资等条件的制约。作为一线的农民培训主要阵地,要使培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加强与其他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借鸡生蛋,进一步推进教育培训质量。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与高校等单位的合作,加强对农广校师资队伍和农村精英人才的培训工作。宝应县近年来分别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开展人才培育共建计划,加大在项目建设、人才培育方面的合作,提高教师教学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先进技术能及时传授到农业第一线。二要加强与县内外重要生产经营基地的合作。组织学员赴县外观摩创业园区的建设情况,通过别人实实在在的创业成绩和先进的经营理念,激励学员开展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让他们切身感受农业创业的成果。三要加强与农业企业、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组织合作。通过骨干培训和专业培训相结合,走出去参观学习与请进来传授经验相结合,专家讲座与现身说法相结合,分期分批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经营大户等开展经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各类专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推M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第6篇:农村创业致富项目范文

精准定位。2016年初,南莫镇老促会在协助农业普查中发现一个现象:一些家有年迈老人、年幼孩子的青年农民,一头牵挂老人、孩子与种田,一头忙于外出打工,陷入打短工赚钱少,田又种不好的困境,成了心力交瘁的“候鸟式”农民,也成了农村困境青年农民。于是南莫镇老促会在全镇16个村针对68个困境青年农民,实施旨在“帮扶一批青年农户,培育一批青年创客,带动一方农民脱困致富,激活农村发展力量”的“帮青致富工程”。

精准施招。南莫镇老促会会同村干部一起调查摸底,选户定项,联系农业科技部门大力帮扶青年农民上项目,筹基金,传农技,促进他们脱困兴家致富,培育了一批“南飞孔雀”返乡“青年农民创客”群体。

新建帮青基地。南莫镇老促会选荐县创业明星刘广进、朱根龙、王志祥3位民营企业家作为扶贫带头人,建立扶贫联系点,积极协调落实场地、资金补助等方面优惠政策,并把联系点发展成“帮青”示范基地,发挥使村民“看得见、学得会、帮得实、用得上、带得动”的作用。3位民营企业家真心帮扶,专设3个“扶贫车间”,吸纳80多名青年农民学技术,上班就业,扶持20多个青年农民办厂、开店、搞物流快递,为他们注入兴业发家收入增长源。

兴办创富项目。南莫镇老促会针对青年农民文化低,无技术的状况,从低门槛抓起,围绕能致富快致富,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推广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经济适用的产业项目。老促会在沙岗、青墩、黄陈等村引导20多名青年农民发展养羊、养鸡、养鱼、加工制作、农家宴、农家乐等项目,同时,重点培育县政协委员沙岗村首批青年“创客”王志祥扩建大棚果蔬、种苗繁育、餐饮农家休闲于一体的占地300亩的青田湾农庄,跟踪扶持8个青年农民创办菌菇、林果花卉、种植栽培家庭农场,确保3年内创业致富,收入倍增。老促会还组建合作社,吸纳周边贫困户入社,为他们传授技术,增加收入。

第7篇:农村创业致富项目范文

高村镇和尚庙村的育龄妇女王红艳,在参加该县计生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后,充分利用木材下脚料,在自家院里做起了马扎。由于技术娴熟,她一天能生产200多个,一年靠做马扎纯收入2万多元。自己富了还不忘全村父老,村里的留守老人、妇女在王红艳的带动下,当起了王红艳的“下手”,做马扎穿线,每天也能挣20元左右。时下,留守老人和妇女们玩麻将、打扑克和赌博的不良风气已不复存在,“致富媳妇”撑起了新农村建设的“半边天”。

这些应该归功于淇县人口计生委。他们从提高农村育龄妇女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入手,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学科技、比致富、争当好媳妇”和争当“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系列活动,并充分利用人口学校、新家庭文化屋等阵地,对她们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科技知识、实用技术培训,注重引导与扶持相结合,强化农村育龄妇女的市场经济意识,以提高她们的种养科技水平,并采用多方引导、典型引路的方式,扶持她们发展“投资少、风险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项目。截至目前,该县人口计生委、计生协向她们推广农业新品种26个,提供致富信息1D0余条,在全县农村育龄妇女中掀起了“少生快富奔小康”的热潮。

(董 滨)

正阳县:计生家庭红红火火创业忙

10月20日。余建庭起了一个大早,因为那天是他饲养的第三茬5000只肉鸡要出栏的日子,客户马上就要过来,他得早一点起来准备一下。

余建庭的家住在河南省正阳县油坊店乡余甲村,是一个模范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家庭。2[)07年余建庭在政府的帮助扶持下办起了肉鸡养殖场。“一茬养上5000只左右,不需要雇工,自己和家里人轻轻松松就能够管理过来,60天左右养一茬,一年出栏2万多只不成问题。”余建庭说。当问及效益如何时,余建庭嘿嘿一笑,流露出一脸的自豪:“我感觉应该比上班强多了。”

据正阳县中小企业服务局的统计显示,和余建庭一样在政府的帮助扶持下自主创业有成的计生家庭有1000多个。

“我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计生家庭的创业热情,对创业者,不仅要扶上马,而且还要送一程,以后还要常关心,保证创业的成功率,力求在全县形成红红火火的计生家庭创业局面,让他们成为创业致富的典型和标兵。”分管人口计生工作的正阳县委副书记张红岩如是说。

为鼓励计生家庭自主创业,正阳县主要出台了四项措施给予扶持。一是信息扶持。县项目办、农业局、科委、政协等都广泛搜集有利用价值的市场信息,不定期地向有创业意向的广大计生家庭,并帮助他们筛选论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近年来,全县共向计生家庭有价值的各类市场信息6000多条。二是资金扶持。针对部分计生家庭想上项目缺资金的情况,该县专门下发文件,要求金融部门要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减免贷款审批手续,全县已向计生家庭提供创业扶持贷款将近5000万元。三是技术扶持。充分利用当地教育培训资源,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并抽调县业务技术骨干,成立技术顾问团,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近3年来,已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3000多人次。四是场地扶持。该县成立了多个计生家庭自主创业园,园区内水、电、路全部实现“三通”,便于管理经营。全县进入创业园区的计生家庭有363个。另外,工商、税务等部门也提供优质服务。

(陈 健)

扶沟县汴岗镇发展特色种植迅速致富

第8篇:农村创业致富项目范文

心有多宽,梦想有多大

杨勇说,“我的目标是想成为农村企业家人才”。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源于2012年参加的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的一次培训。在那节课上,有个叫卢水生的教授提到,当今农村急需的就是企业家人才。因为农村不缺乏土地资源,更不缺乏劳动力资源,缺乏的是能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的管理方面的人才。出生在农村的杨勇毕业后一直想在农村这片热土上做点实事。2007年7月,他同时考取了溧阳市大学生“村官”和溧阳市法院司法警察,但他毅然选择了村官一职。

对他而言,广阔的农村天地才有着他施展拳脚的地方。从2007年到2011年的4年间,他在村委会待过,在拆迁一线锻炼过,也在、征地、建设岗位上实习过,经受磨炼,真切了解农民的疾苦和需求。同时,他也在计划着一条创业富民道路。

2011年底,杨勇回到溧城镇八字桥村做副书记的时候,他觉得这个时机到了。然而,他还面临着三大难题:缺资金、缺人手和缺技术。

缺资金,杨勇想把婚房卖了筹钱,一开始父母不答应,软磨硬泡才解决了初始资金。为解决人手问题,他联系上和他有共同梦想的11位大学生村官,用真诚和实际行动感染他们加入。处理好人手问题后,技术难题也跟着克服了,他们与“村官”们曾就读的西北农大、常州大学等高校进行技术结对,还外聘了2名技术员,旺季来帮忙管理。

筹到了260多万元,杨勇和他的团队向溧阳市政府流转了600亩土地,但有的老百姓不愿意签合同,或者干脆不肯租了。很多农民恋土情深,宁可请人代耕,也不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这可把他急坏了,思考要怎么让村民信任他。

杨勇对村民说,园区对110亩大棚基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以每个棚平均每年2500元左右廉价出租给他们,并对大棚统一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服务。农民按照园区项目规划种植、经营蔬菜,经营性收入全归他们个人所有,预计每年每个棚农民可创收4000元,这下子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大学生“村官”科创农业园就这样成立了,项目总占地600亩,计划分三期进行开发,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

对于未来,信心满满

喜悦总是暂时的。随之而来的春节算账,投资200多万元的科创园项目一年盈利仅10万元,11名大学生“村官”抱头痛哭。这样的经营状况一度让杨勇感到前途渺茫,但是他们并没有气馁。

如果没有困难,就不叫创业。在那段时间里,杨勇和他的小伙伴们坚持住了。人们只羡慕成功者的风光,几人看到他们背后的沧桑,青年创业者要在创业的道路上耐得住寂寞。短短的一年时间过去了,2012年,他们基地总产值381.25万元,合作农户平均增收31650元。

2013年,常州青年创业大赛启动,杨勇的团队参加了。在决赛中,杨勇的科创农业园获得特等奖。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张道衡在看到这个项目时说,心有多宽梦想就有多大,农业项目看上去技术含量相对低,但实际上农业创业门槛很高,考虑农业规模不要忽视了风险。

登上领奖台那一刻,杨勇流下了眼泪,“原来这么多人看好农业项目”。杨勇赛后说,这场比赛对他影响很大,他重新规划项目,“原来我并不孤独”。

现在,科创农业园已经成立了溧阳市溧城科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溧阳市溧城八字桥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溧阳市大学生“村官”科创农业园创业管理机构。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得到了很多专家的现场指导和专业培训,并与一些同行业的优秀企业结对共建,为项目的正常实施及后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园区实行“大学生‘村官’+基地+合作社+农户+科研专家”五位一体的运行模式,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连片种植、均衡上市、科技致富”的原则进行管理,目前已初具规模。

随着科创农业园的逐步发展,也吸引了不少大学生的关注。今年暑假,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实践创新小分队来到八字桥村,实地了解了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及各项目的进展情况。

第9篇:农村创业致富项目范文

一、进一步完善班子建设,加强组织保障

1、加强村班子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在村级班子配备齐全的基础上,协助乡党委加强村班子建设,培养村组后备干部,为村组正常、有序、有效地运转留下一个好班子,更好地发挥村“两委”班子的先锋模范作用。

2、协助村党支部做好村组干部、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全面推进“三培两带”工程,及时发现带头致富、返乡创业典型人物,把他们培养成党员、培养成村组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做好有计划地发展新党员工作,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

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几件实事

1、做好新农村建设维护工作。森源村有5个自然村,已经有4个自然村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工程,但因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维护,基础设施已部分损坏。将协助村组多渠道筹措资金,以考家源为重点,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工作,形成长期维护的体制机制。

2、完成希望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改善学校教学条件。去年已建成建筑面积170平米左右的宿舍、食堂,今年五月底完成后续工作,解决教师食宿问题。今年将平整小学操场,修建一个篮球场,解决学生体育活动场所的实际困难;建立升旗台,便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还将对校园环境加以美化绿化,切实改善教学环境。局团委今年将在小学成立青少年活动中心,添置电教设备,购买学生用书、体育用具,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3、完善村级卫生所、文化站的配套设施及功能建设。完善村级卫生所医疗装备、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提高村级卫生所日常诊疗能力,改善农民的就医环境。健全图书室,丰富文学、农技等方面的图像资料,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定期创业、就业、农技、市场等信息。

三、调整产业结构,拓宽致富道路,帮助村组发展经济,帮助村民提高收入

1、做好项目引进的配套工作。铅山县天鑫绿化责任有限公司在山林开发1300亩的基础上,今年将增加800亩的山林开发,将协助村组为引进项目做好相关配套工作。

2、在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农民创业致富工作。认真做好扶助返乡人员在家待业、选择项目创业、多种形式就业的具体工作。鼓励开办家庭工厂进行来料加工,帮扶其扩大规模及其他创业活动,有效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3、鼓励农户进行养殖种植等生产活动,开展农户互助工作。对致富典型进行奖励,充分发挥扶助、奖励、推广创业脱贫典型的示范作用,帮助扩大规模。同时,要求受表彰的致富典型对贫困户开展“1+1”模式进行帮扶工作,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寻求脱贫致富新渠道。

4、壮大村民集体经济,实现村办经济零的突破。投入资金组建村集体经济实体,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发展、逐步规范”的方针,按市场经济规律和农民意愿办事,采取村控加农户的合作形式,开展大棚蔬菜优势产业培育发展,积极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四、提高农民和村组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

1、协助做好新农村建设的管理工作。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干部服务、群众主体”的思路为指导,充分发挥村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以淳朴的民风为推动力,协助县、乡、村做好新农村建设的管理服务工作。

2、努力提高村组干部和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寻找合适的机会组织村干部、村民组长、党员代表外出学习考察,学习农村脱贫致富、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

3、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切实关心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春节期间组织对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给予一定的救济和帮助。在村民中大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和谐村组、和谐家庭以及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和谐氛围。加强对村民进行党的方针政策、法律知识、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教育,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包扶工作能力

1、工作组要继续加强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省委有关包村扶贫工作的政策文件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包扶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