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学的就业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
血液透析,是指通过对半透膜内外渗透压差进行调节,以达到清理患者血管中的代谢产物和多余的电解质的目的。但血液透析过程中容易并发低血压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极为不利。因此,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血液透析科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分别对其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通过对比血液透析后低血压的发生,以探讨血液透析滤过预防透析相关低血压的最佳护理方法,为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血液透析科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100例患者均被确诊为肾功能衰竭,其肾功能检查为阳性,排除贫血患者、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认知障碍患者、意识障碍患者以及精神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在进行研究前均对研究目的和研究过程有所了解,并且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协议。
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为45~75岁,平均为(60.67±2.37)岁;患病时间为1~4年,平均(3.24±0.26)年。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患者年龄44~76岁,平均(60.71±2.41)岁;患病时间为1~4年,平均患病时间为(3.29±0.31)年。对比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P值大于0.05,说明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对研究结果不会造成影响,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在患者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
观察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对患者的病史进行充分的了解,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判断患者血液透析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②为患者耐心讲解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如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法、治疗目的,消除患者内心对血液透析的恐惧和顾虑。向患者如实告知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为患者讲解需要注意的事项和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使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后,能够镇定的配合医生进行处理。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语言尽量亲切,态度尽量和蔼,动态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对治疗重拾信心,积极配合就医。③对血压偏低的患者,应将其血液透析时间尽量安排在非生理饥饿期和高代谢期;如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出现障碍,应避免在餐后立即进行血液透析,避免由于食物消化而造成血容量减少。④对患者的血压进行严格的记录。一旦患者出现低血压,应使患者低头,暂停透析,并给予患者辅助吸氧治疗,适当补充葡萄糖,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直到患者血压回升至正常水平。⑤在患者持续性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给予患者蛋白质、氨基酸的补充,保证充足的营养物质摄入。⑥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的对血液透析时间进行调整。
1.3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次数进行统计,并观察其低血压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基本资料和各项研究数据录入到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性别比例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使用[n(%)]表示,平均年龄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使用(x±s)表示。当P值小于0.05时,则可以认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值大于0.05时,则可以认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50例患者共进行1340次血液透析,其中318次血液透析后出现低血压,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为23.73%;观察组50例患者共进行1352次血液透析,其中121次血液透析后出现低血压,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为8.9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更优(P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类由多种发病因素共同导致的慢性进行性的肾实质损伤,临床表现以酸碱失衡、水电解质发生紊乱、代谢产物形成潴留为主,严重时会使患者出现全身性的系统障碍和器官受损。血液透析的主要目的是对患者血管内发生潴留的代谢产物进行清理,对发生紊乱的水电解质进行纠正[1]。在临床上,血液透析被广泛的应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纠正其体内发生紊乱的水电解质。但由于患者血液透析时的血容量偏低,血管功能出现障碍,因此,患者在血液透析后容易并发低血压症状[3]。一旦患者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并发低血压症状,对血液透析的治疗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不仅会影响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还可能会诱导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极为不利[2]。因此,寻求一种有效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关研究表明,在血液透析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3]。本次研究中,整体护理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情况较常规护理组明显更优(P
综上所述,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同时还有利于巩固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贞姬.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及预防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12(6):3392-3393.
关键词:新闻自由 司法独立
引言
新闻自由源自作为民主制度下的言论自由,但是又不同于言论自由,新闻媒体被称为继立法、行政、司法之后的“第四种权力”,新闻记者更被称为无冕之王,新闻媒体似乎可以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另一方面,司法独立作为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屏障,天然的排斥外力的干预。任何社会不能拒绝新闻自由,否则这样的社会将是极权社会;任何社会也不能缺少司法独立,否则这样的社会将是不存在公正、犯罪横行的悲惨社会。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平衡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权力的有效保障,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新闻自由与公众知情权
在西方,最初的大众传播手段即印刷术的出现,成为推动民主建立的原始动力之一。当时,作为新知识新思想载体的书籍承担起批判传统社会的功能。虽然各国统治者和官方教会都极力实行言论控制,但西方社会具有多元化特征,各民族国家并立但又相互紧密联系和影响、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政教分立、教会内部的分裂等因素,以及思想家和学者追求真理的勇气等,都使思想的控制难以奏效。
同样,那些曾为民主理想而奋斗的政治思想家都认识到言论自由是民主制度的基石。民主制度以公民和各种社会集团自由平等地参与为基础,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公平竞争和妥协中形成政治决策。新闻自由是民主价值观在传播领域的表现。民主社会的大众传播不能允许传播手段为政府和少数权势集团所垄断,从而形成对人民大众一边倒的强制性灌输,它要求保障不同意见的自由表达,实现一种不同知识和观念的自由市场。
美国民主之父杰斐逊留下了一段十分著名的话:“民意是我们政府的基础。所以我们先于一切的目标是维护这一权利。如果由我来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段语录被美国新闻界作为标准高悬于各报社的墙上。杰斐逊坚信:“人可以靠理性和真理来治理。所以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向他开放一切通往真理的道路。迄今为止所发现出来的最有效的道路便是新闻自由。”他认为,“可以放心地信任”人民,“让他们听到每一种真话和谎言,并且作出正确的判断。”(1)
在现代民主社会,公民有获得参政的权利。但人民只能根据得到的信息作出决定,而这些信息主要是由媒介提供的。如果公民没有得到充分、正确、全面的信息,也就没有“充分知情的民主”(well-informed democracy),因此新闻自由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前提。新闻媒体向公众提供信息,也就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要求。知情权(right to known),国内又译为获知权、知晓权等,指公民了解政府和行政机关的各种公共信息的权利。它是在当代西方得到承认的一项新的公民权利、民主权利。知情权连接新闻自由和公众参与权,如果公众不能有效获取新闻信息,甚至不能获取信息,那么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公众在对信息不能有效占有的情况下参与国家和社会活动,必然导致参与范围狭窄,参与深度不够,进而使参与行为表面化形式化。实现知情权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政府和行政机关主动将信息公开,另一种是便是新闻记者对信息的挖掘。前一种是政府机关应尽的义务,后一种则关系到新闻采访和出版问题。有关对政府不理的事件,政府很大程度上不愿意公开,但公众又有权知晓,这时媒体就必须担当这个任务。媒体担当这个任务的理论基础就是新闻自由,通过新闻自由实现公众知情权。
二、司法独立与社会正义
另一方面,司法独立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也规定在各国宪法之内。司法独立是司法的当然要求,裁判者独立于两造超然于待决纠纷是案件得到公正审理的前提条件。现代法律理论的发展将正义区分为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其中程序正义基本内容中就包含着司法独立。司法独立作为程序正义的基本内容,其含义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法官中立,任何人不能充当自己的法官,法官与待决纠纷之间不存在任何可能影响使纠纷公正审理的因素;法官独立,法官仅凭自己的良心和理性以及经验裁判,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制约,法官可以基于特定理由排除该因素的影响;3、消极裁判,法官审理案件严格遵循不告不理原则,不主动审理案件,审理事实限于所控事实,所深被告限于指控书所载被告,裁判罪名限于指控罪名。一般而言,司法独立主要又指法官或法院独立于其它机构和个人,其它机构和个人不能干预法官审理案件,不能对法官施加任何可能影响案件公正裁判的外力。对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的评论报导,应当受到特别限制,新闻采访只能是纸面的记载,不能懈怠录音机、录像机进入法庭。
司法独立被无数次重申作为司法乃至宪法的基本原则不是偶然的。司法最终解决的原则表明司法作为社会纠纷解决方式的终局性、不可重复性,因此司法必须保证绝大部分纠纷得到公正处理,使整个社会正义在司法过程中得到绝大部分的实现,否则司法就会被人们抛弃。在实体法公正的前提下,案件得到公正审理的基础就是审理过程必须公正,无偏私,即程序正义(又称程序公正)。司法独立对社会正义的保障,就是通过对审理案件的裁判者的规范,保证裁判者中立独立的地位来实现,任何有违裁判者独立中立性行为的出现,都是对司法独立的严重违反,法庭必须排除,甚至不惜重新开始审理过程。
三、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
新闻自由保障公众知情权的有效行使,但新闻本身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由于电视新闻必须吸引大量观众和压缩报导以适应节目时间紧凑的特点,所以几乎不可避免地有过于简单化、琐碎和哗众取宠的毛病。由于追求效果,往往热衷于新闻的刺激性。所以很自然,事务的常态不是新闻,变态才是新闻。“好消息不是新闻”,“坏消息才是好新闻”。人们都在工作不是新闻,罢工才是新闻;西方新闻界流行一句很形象的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另外,新闻到底应当深入到社会何种程度,如何解决新闻自由与其它权力(权利)的冲突?在司法方面,新闻自由在何种程度上才是既保障了自由又无害于案件公正审理?媒体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在实现审判公开的同时,又可能对另一重要的法制原则——司法独立构成威胁。诚如有学者所言:“现代大众传播工具如新闻报纸、无线电与电视等之发达,往往对于法官独立性构成威胁。由于大众传播工具对于司法领域之报导,而对司法之影响程度亦日渐上增,因为整个社会舆论,均为大众传播工具所控制,有些法官之审判,就可能受此等组织之传播系统所控制之舆论所左右,而失却独立审判之立场。”可见,对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作一番有效分析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首先,新闻在司法上作用就是新闻监督,以媒体报导间接实现审判公开,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繁忙,时间紧张,居住分散,不太可能经常以旁听的方式去了解司法、监督司法,因此使直接审判公开呈现一定的局限性,而公民对于法院审判的案件应当享有知情权,这样就为间接审判公开留下了合理的空间。媒体报导和监督恰恰充当了扩大审判公开范围、最大限度实现公民知情权与监督权的角色。另一方面,直接审判公开需要必要的物质条件,许多地区法院由于受审判场所、设施的限制,往往不能满足群众旁听的需要,有时甚至发生影响法庭秩序的情况。通过媒体报导实现间接公开,可以弥补审判场所、设施的不足,成为公民了解司法、监督司法的主要途径。
其次,司法对新闻报导具有天然的排斥倾向。司法的独立性要求法官必须保证自身的超然性,美国法院规定:法庭和法庭的一切设施受法庭控制,法官有责任严格控制法庭和法院处所的环境以确保传媒和公众不干预被告接受公正审判。法官可运用若干程序上的方法来排除报导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一)推迟审判案件直到偏见的危险消除;(二)如果有关的报导尚未充斥整个州,将案件转移到另一县区,或从另一县区引进陪审员以代替转移案件;(三)监督对陪审团成员的预先审核,以确保对被告的清白与否抱有先入为主的候选人不能入选陪审团;(四)隔绝证人或至少警告他们在作证前不要听从传媒对于诉讼的报导;(五)命令重新审理;(六)限制性命令,禁止案件的所有当事人向传媒做出带有倾向性的陈述。保证司法独立是案件审理的前提,无论媒体发表何种言论,只要可能影响案件审理,法庭就必须加以排除。
但是必须指出,虽然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之间存在着矛盾,但是并不表明二者不可调和。美国虽然1972年布朗兹伯格诉哈耶斯一案中联邦最高法院否定了新闻记者享有不披露秘密信息来源的特免权,但是由于是以5:4微略优势票获胜,且投决定性一票的鲍威尔大法官赞同另外四位法官的看法,认为在其它情形下应当给予新闻记者至少是有限的拒绝披露秘密信息来源身份的作证特免权。自此,给予记者作证特免权以保护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所规定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就成为美国法律界和新闻界热切探讨的问题。目前美国一共有31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建立了保护记者不披露秘密信息来源身份的作证特免权,一些州通过法院判例也确立了限制性的新闻记者作证特免权,显然如果没有司法独立,法院一定不能确立保护新闻自由的判例比国内影响立法机构立法。(2)司法独立由此对新闻自由产生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新闻监督作为保证审判公开的一项举措,使法官在公开中裁判案件,有力的防止其它机关和个人的不当干预,有力保障了法官独立判案,毫无疑问促进了案件的公正审理,对维护司法独立有着极大的保障作用。
处理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必须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笔者认为,新闻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引申出来的权利必须得到保护,同时司法独立作为维护社会正义的基础也必须得到体现,在一般情形下,应当坚持新闻自由的优先地位,新闻记者应当享有包括采访、出版司法事件的权利,新闻记者对秘密信息来源应当享有拒绝披露的权利,只有在记者掌握的材料是对案件审理的关键证据时才能被法院强制披露,但是如果新闻自由所保护的利益面对的是司法独立所保护的国家安全利益时,则必须让位于司法独立。总之,披露应当是非常情形才得以允许。
参考文献
(一)部分《管理学》教材的知识体系结构滞后,教材选用模式化。
目前,我院的《管理学》教材完全依赖引入教材进行教学,与我院学生实际的知识素养基础与培养目标不同步。
(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重视理论模块,实践模块的教学学时安排不完善,且部分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新意与创新。
(三)部分《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机制单调,依旧保持在一张试卷、一份作业的笔试答题考核的模式阶段,出现学生应付上课、应付考试,教师任务型组织教学、任务型考核学生的模式化考核范式。
(四)《管理学》课程教学依旧属于任务型的课程教学阶段,教师教学基本上还是处于完成课时目标的制度化模式中,无法对从专业角度对《管理学》课程作出新思维、新趋势的研究与探讨,全院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既没有精品课程与核心师资,也缺少对教学资源整合与师资后续培训的跟进。
(五)部分《管理学》课程教学缺乏相关的学生实训机制,管理活动的实践环节不足,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
鉴于以上我院《管理学》课程教学与实践中存在诸多不足,再结合我院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发展趋势等,我们务必针对《管理学》课程教学做出改革与创新。《管理学》教学改革与创新需要综合层面的指导与微观层面的操作。以下从微观层面的六大可操作性的构思出发,实施《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科学、实用之处。
一、创新《管理学》教材的新知识体系,编写我院实用的《管理学》教材,全面进行学生教材与教学案例参考书的改革与实践
目前,我院部分《管理学》教材选用脱节。各系(部)选用的诸多《管理学》教材,在知识框架与理论体系上大体上沿用国内本科院校周三多主编的《管理学》教程,存在着理论体系前后脱节、知识层次构造单一、案例借鉴较为空泛、教材内容难易不定等宏观与微观层面的缺陷。
因而,我们需要从我院归属于高职高专类的职业技术型高校层面出发,在学生层次、专业设置、师资储备、教学资源等层面作出调整,建构我院最贴切的《管理学》教材体系。在管理学大类核心师资的主导下,我们需要从《管理学》教材编写入手,打破传统的教材框架尘封固定的模式,专注编写一本我校各专业必修与选修最实用、最客观的《管理学》教材,坚持在新教材中以创新性的结构体系、多元化的适应模式、实证性为特色,适合于不同专业(方向)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教学需要。
二、创新教学内容,全面重构管理学理论与实务的知识体系与范畴
现有部分《管理学》教材的内容主体覆盖面广、知识层面较为空洞,与高职高专的教学实际脱节。尤其在教学内容的知识编排上延续一下流程:管理的相关概念――管理学思想――管理环境与道德――管理的基本职能细说――管理学新发展学说与趋势……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与改革。
首先,我们需要从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开设的教学宗旨出发,从教学学时、理论体系、实务框架、案例探讨等方面重新建构教学内容。这些建构将会呈现在第一步改革中新编写的《管理学》教程中。在动态、静态、整体、局部等涉及到管理学理论与实务的知识面立足,运用知识框架的总述――分述――总论等知识建构模式,对我院的《管理学》课程内容作出改革。
其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学》专业知识讲授时,我们必须保证传授专业知识要精,增加相关知识要泛的目标实现。必须要使专业知识的严密性、科学性、规范性,保证所传授专业理论的正确、清晰。必须将专业化的知识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语言,深入浅出,必须开阔专业视野,增加相关知识的实践讲解,随机增加相关现实案例分析。比如增加相关诸如企业文化、战略管理、MBO、企业战略、HRM等相关实务管理的案例教学,才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丰富有趣,从而保证知识层面的深化与丰富,不能把课堂教学理解为简单的专业知识传授。
另外,我们要坚持在内容上以管理思想启蒙为主,培养学生学习管理的兴趣,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确各种类型组织中涉及的各种管理问题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引导学生使用管理理论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实际管理问题,在教学内容中强调培养优秀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三、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改革以往的课程教学方法,践行新的指导模式
目前,部分《管理学》课程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基本上延续高校课程的教师主体、学生辅助的课堂教授方法,缺少新意与创新,理论体系与管理活动的实践操作脱节。从而形成了一种教师主讲、学生细听、教师主论、学生静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一本《管理学》教材就是学生学习、辅导、领悟《管理学》知识的全部,已经完全违背了《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我院的《管理学》课程教学务必在教学方法与方式范畴中进行改革,打破现状弊端,做到教、学、行一体化。
首先,我们需要接受的《管理学》教学方法是:教材内容为主线,案例探讨为辅线;培养学生的管理学的理论与实务素养为主导;讲授为中心,案例教学为延伸。
其次,我们需要实践以下新的教学方法:
第一、案例教学法;第二,分层(目标)教学法;第三、专业(方向)区分指向教学法;第四、能力导向教学法;第五、实践教学法等。
四、创新课程考核方式,全面改革传统的书面习题作答的考核办法
目前,部分教师选用《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相对单一与枯燥。现有《管理学》课程在对学生的知识考核中,延续着书面纸质的闭卷考题的形式,简单的圈题、背题、答题等脱离《管理学》教学目的与意图的考核方式,已经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课程教学检测目标。因此,我们需要对《管理学》课程考核机制与方式作出改革,建构新的考核模式与衍生模块。
我们需要作出以下的考核方法与方式改革:
第一,课堂案例探讨考核;第二,章节实训作业考核;第三,管理实务的项目策划考核;第四,知识风暴与头脑风暴考核等。
五、整合师资与教学资源,培养《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后续师资力量
目前,我院《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后续师资力量不足。绝大部分相关专业的教师属于理论型、学院型的教学人才,基本上延续“高校专业学习――高校教学岗位就业――高校教学科研”的人才发展路径。这样部分教师的知识储备处于基础化、理论化的阶段,不明确管理学理论知识体系的新发展,不清楚社会对于管理实操型人才需求的标准。同时,缺乏对教研活动与交流的导向性认识。
鉴于此,我们务必结合我院教学资源的现状,作出以下改革与探索。
(一)整合师资,打造实务型师资队伍。结合我院实际,重提《管理学》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与实战经验,尤其对于实际管理活动与流程务必清晰与熟悉,在生产管理、现场管理、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管理、团队协作、MBO、ERP、TQM、JCM、CI、文化建构等诸多最前卫、最重要的管理实操技能方面,重新对专业教师提出实务型培养建议。
(二)培养教研综合性师资队伍,通过学术交流、教学研讨,教学方法改进、教材教案编写等方式,打造了一支科研教学双肩挑的核心管理学教学团队。
(三)制度化激励教师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扩展《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综合知识。我们必须认识到我院管理学专业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的现状,务必要求教师依据综合知识型教师的目标要求自己,保证自身不断学习从而为课堂教学输入新的知识血液。在规范的备课环节之外,我们应该从书籍、网络、电视、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扩充知识视野,必须增加最新、最全的实践管理活动的知识,以备随机在课堂教学工作中传授给学生。
(四)联系校外一线管理实务型的专家、学者、企业管理者,引入利于我们管理学教学活动借鉴的经验与模式,提升管理学教学与指导技能。
六、创新校企合作与学生实训机制,进行教、学、行一体化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务必要以就业为导向,这也需要在阶段性的课程教学中贯穿服务社会、服务市场的人才培养理念。在我院,《管理学》课程属于专业课基础课,但是在部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计划制定、课堂教学组织、实践教学安排上没有紧紧围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鉴于此,我们需要坚定做到对学生的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深入到人才市场、企业、生产一线进行调研,从而对《管理学》课程作出以下的改革与探索。
(一)在这一模块的改革期间,我们务必做到三个原则:提升学生实操能力为基准的原则;督导教师参与实训为依托的原则;实现校企互赢为目的原则。
(二)依据经管类、工程类、狭义的管理类等各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差异性,由各专业结合实际的实训背景下,动态的渗透管理学实操知识的训练,不可以模式化与范式化。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介绍 根据现代医疗服务领域发展的需要,社会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疾病控制和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等方面的技术训练,具有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卫生保健、卫生信息管理、医疗监督、疾病的预防控制等方面工作的能力。本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突出中西医结合培养特色,学生通过学习可利用中西医相关知识对服务对象开展健康服务等工作。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适应健康模式转变以及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协调沟通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具备医学、管理学、信息学的理论基础,掌握健康管理与服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服务企业、健康产业公司、健康保险公司、卫生行政机构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健康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现在的健康管理人员就业的主要方向包括健康管理公司、营养保健公司、体检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健康管理师现在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一个新职业。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主要是在卫生服务类机构从事健康管理、卫生管理、营养保健等工作;也可以利用中西医相关知识对服务对象开展健康服务等工作。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健康管理学在我国还是处于起步阶段,现在的健康管理人员就业的主要方向包括健康管理公司、营养保健公司、体检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健康管理师现在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一个新职业,选择这个专业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及民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饮食结构改变等原因,亚健康人群和慢病人群不断增长,社会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
2004年,为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为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广告行业等培养具有创意和创新能力的高级综合管理人才。国内一些高校开设设置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人们一提起管理学,首先在脑海中浮现的词就是刻板、严肃。但恰恰文化产业管理是一门很轻松、很有趣的专业。既然是与文化相关,就有许多课程重视学生文化修养的提高和对生活品质的理解。比如中国文化史、西方文化史、中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化思潮、影视文化、文化产业学、文化政策学、文化法学、文化经济学、文化市场营销、文化管理心理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文化产业管理实务等。记得一次影视文化欣赏课,老师给我们放映的是迪士尼版的《花木兰》,我觉得有些无趣,这部影片我都看过好多次了,但老师却提示我们:“注意体会这几点――异域人是怎么塑造中国女性形象的;木兰的人物性格是如何刻画的,其中又有什么转变;迪士尼版本的木兰与传统的木兰有些什么异同;影片当中有什么新颖的元素出现等。”于是我带着这些新问题去欣赏,果然,看完影片后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感受。
除了涉及文化的课程,学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培养自身对文化产品和产业的敏感度,而最难的则是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并应用到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产业管理称得上一门管理与艺术相结合的专业,所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可分普通文科类和艺术类两种,当学生毕业时也会依照专业类别授予管理学或艺术学学位。
近几年,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格外注意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产业在这种趋势下锐意创新,其发展正日趋成熟。目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有三个:一是为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集团各相关行业提供服务(包括经纪人公司、广告公司等);二是从事文化事业管理和公益性文化产品策划营销的管理人才;三是进入高校或科研院从事与教学科研有关的工作。
1我国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1通识教育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力度不够
通识教育(GenerglEducation)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目前,我国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和外语、计算机、数学等方面的课程,以医疗保险开办较早的郧阳医学院为例,其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为348学时,大学英语为270学时,数学类为144学时,计算机为108学时,按照其大学四年的必修课总学时2805来算,其中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占比为12.41%,同样,笔者所在的广东医学院,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也为348学时,占所有必修课程3055学时的ii.39%,如此高比例的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其他课程的学习时间,像一些具有更高实用价值的课程,如口才学、营销学等都无法开设,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这种现状,恐怕还需要各级教育部门改变观念,大力支持和配合课程改革才行。
1.2基础课程中医学课程少,学生医学技能不过关
医疗保险是医学、管理学、经济学、保险学、法学等众多学科融合在一起的一门学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管理学、经济学、保险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理论及现状,初步具备医疗保险的管理和经营能力。由此可见,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学科基础课程的知识是医疗保险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由于受四年制学制的制约,学校要合理配置这么多学科基础课程,同时还要设置专业课程绝非易事;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让学生在短短四年内的时间里既学好医学,又学好保险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的知识也是比较困难的。为了降低难度,大多数院校只开设基础医学课程,不开设临床医学课程,这就导致学生无法系统学习医学知识,医学技能不过关。据笔者所在院校的毕业生反映,他们在找工作面试过程中,用人单位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学生所学医学课程太少,不能达到用人要求。
l.3专业方向归属不明确专业课程设置各不相同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医疗保险只是一个专业方向,这个专业方向究竟放在哪个专业下,完全由各校自主决定,就目前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学校把它放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目录下(如东南大学、昆明医学院、广东医学院等),也有些学校把它放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目录下(如江苏大学、安徽医科大学、NIgH医学院等),还有的学校把它放在预防医学专业目录下(如广东药学院等),除此之外,还有放在卫生事业管理、保险学等专业目录下的,由于专业方向归属不明确,导致各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各不相同,基本上都是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所归属的专业来进行,其差异性相对通识教育课程来说更为明显。
1.4注重理论教学,实践和实习环节不够
据王霆、杨玉梅等人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和企业、高校教师三类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相比有很大差距”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最重要的长期原。学生就业能力差,究其根本原因是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结果,高校往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和实习,这是我国高校的通病,也是制约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瓶颈所在。据麦可思近几年公布的大学生就业报告,结果都显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加强实习和实践环节已刻不容缓。就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专业的实习情况来看,除了安徽医科大学安排了为期半年和昆明医学院安排了为期9周的临床实习之外,其他学校基本上只是安排去保险公司或社会保障局实习,就算是去医院实习时间也非常短,如笔者所在的广东医学院,安排了为期1个月的医院实习时间,但往往不能很好地执行到位。
2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2.1合理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据《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能力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就业及就业质量有帮助的因素中,“个人能力”被赋予了最高的评价,占46.60%;其次是“社会关系”,占32.02%;再次是“所学专业”,占12.O3%【4j。由此可见,承载着“个人能力”的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一个学生的最基本的素质培养和能力锻炼。通识教育课程必须具有应用广泛性和可持续发展性。高校除了开设目前已有的通识教育课程之外,笔者建议再开设一些如医学伦理学、演讲与口才、营销学、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了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可适当压缩通识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时间。
2.2合理配置学科基础课程,提高医学课程比例
医疗保险是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众多学科融合在一起的一门学科,在学科基础课程的设计上,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考虑到医学知识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和自学的高难度性,应加强医学课程教育,提高医学课程比例,适当精简其他课程。在医学基础课程上,建议开设基础医学(生理、生化、病理、药理、诊断学等)、临床医学(内、外、妇、儿科)等课程,同时增加药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流行病学、社会医学等课程。经济学(金融保险)和管理学基础课程可以开设管理学基础、西方经济学、风险管理学、保险学原理、会计学基础、卫生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另外,再适当补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组织行为学及民法学等课程。
2.3围绕专业或专业方向设置专业课程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一定要紧紧围绕医疗保险这个专业方向,突出医疗保险的医学背景和医学特色,要有别于其他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在此,笔者建议开设人身保险(人寿与健康保险)、保险精算学、保险经营管理学、保险营销与实务、保险核保理赔医学、疾病分类学、病案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医疗保险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课程。除了这些必修课程外,还可以开设一些专业方向性的选修课程,将那些能在专业上继续加深的课程或前沿课程纳入,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向。例如可以开设金融理论与实务、保险会计学、保险统计学、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保险核保与理赔、劳动经济学、医院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课程。考虑到医疗保险专业一般是在医学院校开设,这些院校金融保险类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能够提供的专业选修课程有限,针对这种情况,与财经院校相邻较近的医学院校可以采取“校校合作”的方式,大胆尝试跨校选修【5】,使得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能够互补、共享。
2.4调整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强实践和实习环节
医疗保险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高,学校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4.1加大实践课程和见习课程的比重
首先,在医学和临床课程设置上,要加大实验课和临床见习课的比重,在这一点上,医学院校具有别的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实验室条件成熟,并且有长期合作的临床见习单位。其次,在保险学、人身保险、法学等理论课上,要增加案例分析课,让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高校要加强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定期请保险公司专家到学校来举办讲座,给学生讲解保险领域的前沿知识,还可以建立一批实习和见习基地,供学生实践锻炼所用。
奥运专业及其前景
记者从多家留学机构了解到,在英国、加拿大等一些教育程度发达国家的大学里,大部分已经开办了奥运相关专业。而环境管理、城市综合治理、新闻报道、旅游和酒店管理业将成为社会建设的重点事业,需要大量高等人才,因此这些专业也就理所当然成为当前的“热点专业”。
中国教育服务中心主推的留学项目就是加拿大RRU大学和皇家罗德斯大学的环境管理硕士课程(MEM―Master in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据中国教育服务中心的资深留学顾问介绍,这个专业会加强学生作为一个战略决策者的技巧与能力,通过对本专业的学习将会拓宽事业,加深对环境知识的理解。其中分为两个方向,文科硕士和理科硕士。文科硕士主要针对管理方向,而理科则是研究方向。
澳际留学公司主推的项目中,环境管理和城市管理学、信息学以及酒店学所占比重很大。瑞士格里昂酒店管理学院是世界酒店业中非常权威的学府,主要为世界各个国家培养优秀的酒店业专业管理人才,文凭是世界公认的。国际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是招牌专业。澳际欧洲部的工作人员表示,酒店旅游业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尤其在亚洲地区更拥有不可预计的发展潜力。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都曾经成功地举办过奥运会,因此他们对奥运专业的教育更富有能力和经验。
澳洲麦考里大学位于离悉尼市西北方。麦考里大学的专业设置中非常著名的就是国际传媒学士、硕士学位。该专业开设于1991年,是在亚洲环太平洋地区研究计划专题上发展起来的。该专业是为那些有志于在媒体,公共事务及国际关系方面有所发展的人士所开设的。学生可以通过该专业的学习借以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公共交往及写作能力,最主要的是,可以增强在亚太媒体、网络、多媒体文化、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研究与发展。大约三十多名该校的毕业生在悉尼奥运会举办期间进行了新闻报道和信息管理工作。
朝阳专业,就业前景看好
资深留学顾问王劲松表示,留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我国未来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王先生认为,在奥运会举办的前后十年,将是北京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奥运会将为人们提供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上海一家教育统计机构显示,在北京,2004年至2013年,教育热门专业排名第一的就是城市建设和管理专业;第二是信息技术及管理专业,其中还特别提到信息专业人才将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急需人才;同时,具备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和网络传媒多方面素质的新闻学人才目前在国内为数很少,也是奥运会运作中必需的高级人才。
某家文化传播机构的市场协调员认为,亚运村地区繁荣、充满商机也是在亚运会举办之后才慢慢形成的,奥运会也将会如此。因此,很多新专业在奥运会之后同样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环境学,此前并不是热门专业,而在近十年,环境学都将属于重点建设事业。酒店管理学同样如此,奥运会举办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旅游高峰,它涉及酒店金融、酒店市场营销、酒店信息技术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学科,这些都是富有前途的朝阳专业。而这些新的具有发展前途的专业非常需要那些在国外名牌大学镀金的高级人才。因此,这些专业也成为了留学的热门专业,环境学甚至成为准备留学学生的首选专业。
相关国外学校、专业
1,瑞士公立大学和酒店管理学院:教学声誉:酒店业的权威,文凭世界公认。教学语言:英文。开学时间:1月8月。课程设置:1,国际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学士学位。2,国际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硕士学位。3,国际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本科文凭。4,国际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研究生文凭。5,短期英文培训。申请条件:1,18岁以上。2,高中毕业。3,英文良好。TOEFL:500 I.E.LT.S 5.5。4,健康情况良好。
2,澳洲麦考里大学笔译和口译专业:该专业的设立是在对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语言研究理论及实践的工作设立的。对于那些希望把研究语言作为自己今后发展方向的学生而言,语言理论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随着2008年奥运会行将到来,语言,尤其是对英语的灵活掌握的需要就变得更为迫切。正是基于此,麦考里大学开设了该专业。这也反应了该大学设置专业的灵活性及人性化。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的工作包括:翻译、口译及笔译员、就职于为奥运会所涉媒体行业、出版及报纸业、旅游业等。因其课程具针对性及普遍的应用性,所以就业范围相当广泛。
3,澳洲悉尼科技大学:信息技术研究生文凭悉尼科技大学的信息技术研究生课程可以提供给学生有关信息和IT方面的相当专业而广泛的知识。课程包括:信息系统、系统发展、数据通讯等。因该专业高质量的教学,使得信息和IT研究生文凭得到了澳洲很多的大学的认可,并在悉尼奥运会上获得了成功。
4,英国萨里大学:信息系统硕士信息系统学科是用来协助商业机构管理其各种信息,该专业将IT技术应用在商业管理上,对商业决策和提高效率有很大帮助。通信学、互联网软件开发、系统分析和设计、互联网及其法律、商业战略学、数字图书馆与多媒体应用、计算机系统、智能信息系统、知识管理等。
5,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大众传媒专科文凭(包括大众传媒专业证书及英语专业证书)学制8-18个月入学条件:高中以上文凭或同等学历(包括中专,职高)。通过MDIS两次入学考试,第一次在中国报名时进行,第二次在新加坡校内进行。如直接报读要求:具备高中以上文凭或同等学历TOEFL500分以上,IELTS5.5分以上,通过大学数学考试。
有的拥有多个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以同一专业名称招生,但在经过一段基础学习后,会选择具体的方向深入学习:有的拥有多个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在招生时就以“( )”标注其具体方向,从一进校就专门针对具体方向而开设相应课程。在本文中,笔者将根据院校特色而设定了某些专业方向的专业梳理出来,以供参考。
目前我国的大学都朝着综合型发展,但追根溯源,不难发现每所院校会在某些学科、专业有较强的优势,如财经类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外国语院校的英语、小语种专业等。在走向综合型的过程中,拥有某些学科优势的一些院校所开设的专业也与学校的特色联系起来,成为普通中的与众不同。
公共事业管理
专业方向: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体育管理方向、城市管理方向、教育管理方向、招标采购方向等
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机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建立起来,但如何对其完善及进行有效管理,在我国却长期处于空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诞生于社会急需拥有管理公共事业人才的背景之下。从在部分院校试行到目前开设该专业院校达到上百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经过十余年时间逐渐发展起来。
在较多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中,并未细分专业方向,而主要是进行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主要课程也较多为一些系统性的课程,如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学原理、公共关系学、管理伦理学、公共政策与分析等。但由于公共事业管理所覆盖的范围,先天性地针对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险等领域,因此一些高校根据本校特色而设定了不同的方向。
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成都医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向为卫生事业管理,培养在卫生行政、医药卫生事业及社会医疗保险等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不管是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医学类相关课程,还是面向医药卫生事业的实践活动,都突显了本专业浓浓的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与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相近的还有南方医科大学的医院管理方向和江西中医学院开设的卫生法学方向。
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等则将公共事业管理的方向定位于体育管理,除了在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之上增加职业体育管理、健身娱乐管理等相关课程能体现其特色外,就业方向也转向了各级政府体育部门、社会体育组织。
拥有建筑特色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则专攻招标采购方向。作为全国第一个设置“招标采购方向”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这也离不开建筑行业的需要。因此,到从事招标投标活动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招投标业务管理工作、到招标机构从事招标工作、到建设与房地产企业从事工程招投标工作、到政府部门从事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到工程咨询机构从事招投标工作就是该方向的就业前景。
而以我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的防灾科技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向为应急管理,结合预防灾害发生,培养具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应急指挥辅助决策能力和一定的灾害风险管理、防灾规划组织能力的专业人才,故而专业课程也就多了灾害学原理、应急管理概论、灾害经济学、灾害风险管理、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与应用等。
除了以上详细介绍的各个方向外,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为教育管理方向、西南政法大学为城市管理方向、淮南师范学院为会展策划与管理方向等。
相信看了这些介绍,你眼中的公共事业管理再也不是那个大而空的理论专业,而是行业针对性极强的专业吧!
交通运输
专业方向:汽车运用工程、交通安全工程、民航信息工程、空中交通管理与签派、机场运行与管理等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千多年前,身在西安的妃子想吃到千里之外岭南之地的新鲜荔枝,要千里马日夜奔徙才有可能。现在,早上从岭南各地树上摘下的新鲜荔枝,下午就能到达我国东南西边的任何地区的超市、水果铺。同样,要参加在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许多应试子弟提前一年,或者半年就需要出发,而如今从最南的海南到最北的黑龙江也不过短短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可以说,交通运输的发达不仅让物品在异地之间的便捷交换成为可能,也让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发生空间位移。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的就是能运用统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等方法,具有运用运输技术设备,合理组织运输生产以获得最佳社会与经济效益基本能力的人才。一般来讲,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所以开设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大学也因院校特色而注重培养在某一类型运输领域从业的人员。
长安大学交通运输管理专业分为汽车运用工程和交通安全工程两个方向,主要为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和大中型运输企业、运输主导型物流企业、城市公交企业及相关单位培养高层次的运输管理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将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能,熟悉交通运输行政管理、运输企业管理、运输技术及运输实务,训练管理工程师业务素质、理论水平和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毕业后学子的就业领域主要是公路运输。同样以公路交通为侧重方向的还有山西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
以航空航天为特色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等开设的交通运输专业则集中于航空领域,开设民航信息工程、空中交通管理与签派、民航机务工程、民航电子电气工程、机场运行与管理等方向。中国民航大学设有空中交通管理、公司运行管理、机场运行管理方向,开设航行系统工程、系统分析及控制、交通安全工程、空气动力学、航空气象、航空运输的组织与管理、飞机系统、领航与导航、通信与监视技术、交通运输专业英语等课程,就业领域为民航各地区空管局、空管分局(站)、航空公司和机场等地。
有着“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和“东方康奈尔”之称,在铁路学科有着较强实力的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则把专业方向分为铁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两个方向。通过行车组织、货物运输组织、旅客运输组织、铁路车站与枢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等课程的学习,铁路运输方向的毕业生主要面向铁路局或公司、设计研究院、大型工矿企业、教育院校等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就业;城市轨道交通方向的毕业生主要面向交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单位、地铁公司、教育院校等企事业单位就业。
新闻学
专业方向:财经新闻方向、经济新闻方向、法制新闻方向、国际新闻方向、体育新闻方向等
每个十七八岁的青年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如果说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让我们对外面的世界还带着一丝浪漫的情绪,那么通过电视镜头和报纸文字传递给我们的则是一个更真实的世界:政治风云变幻、经济浪潮此起彼伏、社会百态冷暖人生……新闻学专业培养的就是走进这第一现场,用自己眼睛,用自己的笔传递出天下事的人才。
新闻是一个既要动脑又要动手的专业,从它的专业课程设置可见不一般。新闻学的主要课程包括理论与实务两类。理论主要有新闻学概论、传播学、中外新闻史等,通过记忆和理解就能转化为自己所得;实务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摄影、新闻编辑等,这些则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才能日有所长。记得大学的时候,同宿舍的同学订阅了《南方周末》等深度周刊,也订阅了一些都市类报纸,通过阅读其中的文章,锻炼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同时,还常常以这些报纸的新闻进行评论,锻炼自己的新闻采写能力。另外,到微机室练习排版,扛着摄像机、相机在校园转悠,到摄影实验室冲洗照片等,都是新闻专业学子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学习新闻,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而且可以说是很重要的部分之一。校报、校电视台、校广播台是新闻学子锻炼自己最方便的平台,能通过实地采访、策划等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运用能力。但不要仅限于校园媒体,校园媒体的运作方式与社会媒体还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到社会媒体真正体验一把“记者瘾”。
本专业主要学习经济学、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学、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英语、旅游会计学、酒店管理学、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学、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等课程。大多数高校还会安排该专业的学生参与旅游行业调查和旅游企业的业务实习,时间一般为10~12周。
旅游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年接待1.37亿人次的入境旅游者,同时出境人数达到1亿,位列世界第四。因此,我国在旅游管理人才需求上有很大的缺口。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体有:
1.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就业需要参加公务员考试。各单位具体职位根据需要而定,可参看当年的公务员报考章程。
2.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旅游业被认为是对互联网敏感度最强的行业之一,与金融、软件和网上书店一起被称为最适合在网上经营的四大行业。由此可见,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3.旅游营销策划企业:新兴的旅游营销策划企业是旅游需求市场与旅游供给市场之间的桥梁,它们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消费产品及其组合(实体与信息),为旅游产品及旅游目的地提供消费者群体(实体与信息)。一些旅游大型产品在市场中的火暴与旅游营销策划企业的操作不无关系,如大型实景歌舞《印象・刘三姐》就是其中一例。
4.旅游景区:遍布全国各地的旅游景区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
1.暨南大学:暨南大学是中国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学,具备“国际性”“外向型”的特点,其旅游管理专业为全国B+等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暨南大学能够更好地将专业与国际接轨,以此寻求更多的就业机遇。
2.长安大学:长安大学虽然是侧重于理工科的院校,但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颇有特色,且学校所在地周边景区众多,旅游景区规划逐步完善,为本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
3.湘潭大学:湘潭大学是湖南省唯一一所没有经过大规模合并的全国重点大学,以一校之力稳居全国高校综合实力百强,具有学科精度高、专业设置主流、所开设专业普遍较强的特点。湘潭大学拥有旅游管理学院,足见旅游管理专业在该校受重视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