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大学语文的认识范文

对大学语文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大学语文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大学语文的认识

第1篇:对大学语文的认识范文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图书馆;图书馆文化

大学校同文化是一个大学从组建到发展中沉积的物质和精神的精华,是学校的精神支柱和发展动力。它不仅展示了一所大学的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她的魅力和内涵。大学校同文化是把一所学校的理念、价值观、校风、专业的承继、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用各种手段潜移默化地传播给在校和已经毕业的学生,使学生们存学习过程中受到熏陶,并在毕业以后四处传播,让这所学校的精神发扬光大。

大学图书馆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义化不仅充实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而且在某些方面还引导了大学校园义化的走向。对于大学图书馆来说,培育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氛围,让读者融入学校的学术和学习的氛围之中,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图书馆不仅是一个信息中心,更应该是一个文化中心,一个好的图书馆文化不仅能影响图书馆的每位馆员,而且还能影响从图书馆获得信息的所有读者,并推动校园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

1图书馆文化的要素

一般图书馆文化有环境、价值观、榜样、习俗与仪式、文化网络5个要素。

(1)环境。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对图书馆的影响都很大,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概念中有学校校同的建设与布局、图书馆建筑环境、馆内服务设施的布局和方便程度、对读者的舒适程度、服务人员的外观形象等。非物质环境是学校和学校学科特点的特有义化氛用、各种传播文化活动的开展、图书馆服务程序对渎者的友好程度以及馆员对木岗位业务理解和熟悉的程度、馆员遵守服务规程的程度、责任心、举止言谈、语气语调、各岗位的协调程度等。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以及馆内各岗位和谐的工作氛围,是图书馆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之一。

(2)价值观。图书馆的价值观就是用尽自己所有的服务手段,为读者提供最好的信息服务,渎者满意是我们追求的目的。

(3)榜样。在平常的工作中保持始终如一、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模范地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与渎者和同事和谐共处,积极参与团体的所有活动、为团体争得荣誉的人应该被树立为榜样。在突发事件中挺身而出,表现非凡的胆略和组织能力,救集体和他人于水火之中的人也是我们的榜样,如果是一个个人修养极好的人,两种特征集于一身是完全可能的。图书馆文化在一定的条件下是榜样带动和创造的,一个体不仅需要挺身而出的英雄,更需要那些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在自己岗位上工作的人。

(4)习俗和仪式。一个好的图书馆文化,可以改正馆员和读者原来不好的习惯。一个单位和团体经常召开表彰会、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庆祝仪式、学术年会和各种文化交流会议,是馆员和渎者交流平台的有效手段,有助于罔书馆义化的发展。

(5)义化网络。这个义化网络和平常所说的组织和网络相差甚远,但是在图书馆文化中却担任了不可缺少的角色。领导者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加强与馆员的联系,灌输图书馆的价值观和基本信念,扩大人际交流,增强凝聚力。但是其巾也有一些消极信息,抵消榜样的影响,领导者对此也要有清醒的认识

2图书馆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

(j)各学科、各学派的融合。大学冈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电子资源义给大学罔书馆更有力的支持。强大的功能、多样化的服务手段、海量的信息存储、多渠道的信息检索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形成了各学科、各学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南于信息的大量集体与整合,大学图书馆为这些渗透与融合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这些渗透与融合,也使大学校同文化发生着变化,反过来校同义化也促进了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中的取向和取舍。

(2)引导正确的研究和学习的方向与方法。所有大学都不完全具备把一名高中生培养成学者、工程师的所有课程。很多能使高中生成为学者、丁程师的文化和社会素在网书馆是可以找到的。比如。理工科院校的课程中对社会科学就设置的较少,但是这些学校的图书馆却藏有大量的社会科学的义献和信息,尤其是在哲学方面的文献对读者影响是非常大的。众所周知,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如果读者能从忻学的角度考虑所研究、学习的内容,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够少走弯路,获得成功,并且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创新。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创新是学校发展和形成校冈文化的动力。网书馆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新的信息展现给渎者,这些信息为渎者在生活、学习和研究中提供了创新的理论和实践根据,应该说大学图书馆在促进读者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馆馆貌及活动。大学图书馆的馆风、馆貌对带动学校的校风和推动学校的学术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图书馆既是服务部门也是学术部门,从服务部门的角度,一个环境整洁幽雅、馆员有积极作态度和健康精神风貌的图书馆,一定会给整个学校的教学和服务带来积极的影响。而罔书馆举办的各种活动和学术讲座也会给学校在教学科研巾带来活力。

3图书馆文化的功能

图书馆文化有功能:振兴刚体,改善管理;目标导向,全面发展;注重协渊,促进文明发展;凝聚人心.向心合力;美化环境,优化生活;教化激励。培育人才;道德约束,制度控制;服务公众,辐射社会。好的图书馆文化对图书馆无论是形象,还是丰富的内涵,都是有益的。运用好图书馆义化的功能,就能够存馆员中建立良好的风气,这种良好的风气使每位馆员都具有正义感,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坚定地站在正义一边;不做不利于集体利益的事,不说不利于集体利益的话;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责任心,敢于承担责任;顾全大局,能够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天系,存本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相冲突的时候,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替刖人着想;遵守纪律,严格按要求办事;有合作精神,以助人为乐为荣、损人利己为耻。

4图书馆文化的培育

图书馆文化应该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化,这个文化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尽最大可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义化的彤成是紧随全社会以及学校的长期发展而形成的,是综合了所有先进义化的沉淀。在培育图书馆义化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设外存和外延义化。展示图书馆的精神、功能和资源需要图书馆的外在和外延义化。图书馆外存的义化包括:整洁的馆容、馆貌;具有代表时代特征与本馆特色相结合的馆藏资源;合理的各功能部室、书架和阅读区的布局;方便读者使州的其他服务设施;整洁大方的馆员仪表、馆员义明的举止言谈和熟练的本岗位技能,能够与其他部门协渊合作;完整、友好的图书馆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使渎者能够在短时问内掌握利用图书馆的技能;给读者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丽和秩序。图书馆义化的外延有:举办各种讲座、展览和会议;用多种形式宣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开展全方位的咨询活动;与外部企、事业单位联合进行义献的开发与利用活动等。

(2)加强凝聚力,建立一个好的队。图书馆在学校中是一个团队,而各个部门对于图书馆来说也是一个川队,对于各部门来说,各个室也是一个队。图书馆的凝聚力应该来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和行动。有了诸多个好的小团队,再由这些小团队合成的图书馆就成为一个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大队,这个大团队给外部展示的就是图书馆义化中的刚队精神。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参加学校、系统内的竞赛、比赛、演出等活动。存全体馆员的参与下组织多种形式馆内的文体活动,鼓励馆员在各种活动中为馆争光。

(3)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工作作风是图书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质量。如果对工作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就会满足读者和用户的要求。大庆油田在20个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三老四严”的工作作风“三老”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而“四严”则是“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虽然这些内容看起来不十分适合图书馆,但是如果把图书馆的工作拿过来加以对照,有的东两是完全可以办到的。讲认真,就是不放过工作中每个细节,有了差错要分析发生的原,找出解决的办法。抵制敷衍、造似、文过饰非的行为。讲负责,就是所有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言论负责,在履行职责时就要承担责任,那些遇到问题绕着走、出了问题往别处推、过分强调客观素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第2篇:对大学语文的认识范文

 

一、成人教育教学特点

 

毫无疑问,大学教育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最主要途径。但对于已毕业或未参加过普通高等教育,长期从事社会工作的已就业人员而言,成人教育就成为他们深造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成人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成人教育教学特点,也决定了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掌握成人教育教师的从教特征、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对每一个成人教育教师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1.教学目标的时代性从当前各类学校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成人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与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相比,成人教育更加强调培养既懂专业技术又懂应用实践的人才。既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堂知识,参加生产实践和参与各项科技活动,还要学会创造性与创新性思维,善于在学习和实践中发现与解决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的职业分工与岗位技能的要求也将不断地创新与发生变化。作为成人教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目标的时代性特点,根据各专业的现实性不断调整和更新专业知识,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确立教学培养目标,特别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成人教育培养对象大多是社会上已在各行业工作的人员,有很多人是处在生产第一线的员工、技师、工程师等,与全日制学生不同,他们的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都比较强,懂得实践工作中的技术操作与流程。他们接受成人教育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取得学历与学位。与普通高校的培养对象相比,他们之间年龄、工作年限、学习经验、工作经验、知识水平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同时,他们又都是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对于学习已有了自己的主意与看法,理性的思考能力很强,在接受传授的知识时具有选择性,对于已经了解的理论知识会觉得枯燥,对已掌握的实验技能内容会感到无趣。

 

若采用长时间的集中灌输式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抗或者反感的心理情绪,上课的注意力也会下降。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掌握学生的特点,充分认识到培养对象的复杂性,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教学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化管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

 

3.教学内容的广泛性成人教育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在于,在教学课程设置上,既要有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又要有实践教学课。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教学实践,是对专业教师新的要求,实践教学作为成人学历教育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让学生学会用新方法加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最有效手段。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授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及时掌握新技术、新技能,掌握创新性的实践能力。同时根据社会进步的需要,还要增加相关法律、法规的教学。

 

4.教学场所不固定性成人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授课的方式是以学生自学为主,集中授课为辅,同时为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成人教育各专业增加了相应的实践教学,因此作为成人教育的教师,要注重在集中授课时,学会对重点知识的讲授技巧。教师的集中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与学校,还要注重在各类实训基地或实验室的操作技能培养与讲授。例如一些实习实训基地、各实验室的应用等。同时,企业作为增强学生与教师科研能力与操作能力,加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与生产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场所,更是不容忽视的。

 

二、当前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从成人教育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成人教育教师,要满足极高的条件,符合相应的高标准要求,因此,拥有渊博的学识、专业的知识、高超的实践能力和优秀的实际操作技能,是每一个成人教育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怎样建设一支稳定、健康,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跟得上时展需要的专业师资队伍,是成人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遇到的问题。当前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妨碍了成人教育教学良好氛围的形成,也阻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

1.对成教特点认识不足从普校选聘来的教师大多对成人教育的特点认识不足,他们还照搬普校授课时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采取在固定教室集中灌输式教学的方法,普校化教学思想严重,授课形式单一,没有认识到成人教育的特点和教育培养对象的复杂性,不能针对成人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2.人员结构不够合理当前高校成人教育教学大多依附普校教育资源,没有专职教师。教师的选聘来源方式也比较单一,都是在集中开课前,从普校临时选聘的兼职,选聘过程没有相应管理制度作为依据,缺乏科学合理性。成人教育教师要注重理论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实践技能的讲授两个方面的共同发展。而从普校选聘出来的教师教学水平、教学年限、学历程度与职称都参差不齐。每名教师掌握知识的能力和程度也不相同,有的年轻教师掌握了创新性的实践能力,但教学经验欠缺;有的教师理论能力很强,教学经验丰富,但实践能力不足。

 

3.教学缺乏积极态度教师聘任把关不严,很容易选聘到责任心不强的教师,由于成人教育专业都是集中授课的短期行为,部分选聘的教师认为自己是临时被请来的“外人”,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会关系到他们的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因此他们对成人教育的教学无压力也无动力,教学缺乏积极性,有应付的嫌疑。很多教师在授课中缺乏积极态度,授课方式僵化呆板,教学方法过于理性,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是在讲解新知识,而是变成了理论复述的工具,呆板、固化,缺乏趣味性的教学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4.教学实践能力欠缺成人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选聘的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理论能力与实践水平。但在实际工作中,所选聘出来的教师多数都是长期负责理论教学,所掌握的知识点过于落后,不能紧扣业务发展的脉搏,在教学中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往往更看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高校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加强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从成人教育特点、教师特点与学生特点出发,在稳定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增强教师的职业技能,在产教研结合的基础上,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

 

1.提高认识,强化现代成人教育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信息化社会的建立,传统的单纯追求大专、本科学历文凭的成人教育理念不再适应时展的要求,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社会大教育观念使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对成人教育的认识,树立现代的成人教育理念。要想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素质突出、学历层次较高、专兼结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践技能培训的高校成人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高教师及管理者对成人教育各专业特点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现代成人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教学目标的与时俱进性,及时改进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将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及创新性工作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2.完善制度,稳定专兼职教师队伍高校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最大的不足和困难在于缺乏稳定的专兼职师资队伍。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以有多种做法:第一,完善教师的引入机制,从高校毕业生中选聘合适的人才组成专职成人教师队伍;第二,严格选拔机制,从普校相关专业聘任专业教师,制定相应的薪酬制度与奖励制度,鼓励普校教师到成教部门进行专业教学,组成稳定的兼职教师教学队伍;第三,为适应成人教育各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可以从企业生产第一线聘任优秀的从业人员,通过合理的培训机制,加强他们理论知识的培养,提升从教能力,使他们获得教师资格,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第四,将职称评定的范围扩大到成人教育领域,使成人教育与普校教育一样,能为教师科研、教学、职称评定等提供方便,使兼职教师成人教学更具有积极性。

 

3.增强技能,培养“双师型”队伍根据成人教育各专业学生需要加强实践技能的特点,要求教师在从事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加强自身实践技能,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教学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指有一定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与创新管理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从事理论教学的同时,具有一定实践操作经验,能将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教师。

 

“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还要有创新的实践技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当前高校教师,他们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他们实践技能的培养,鼓励他们考取职业技能证书,让他们能够通过到企业实习等实践机会,了解专业发展状况,生产经营情况,以方便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给学生;二是在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中,聘用拥有丰富实践技能的在生产、科研、管理等第一线的工程师、技术人员或管理者,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向学生传授知识,从而强化成人教育各专业教师教学队伍的建设。

 

4.校企合作,打造“产教研”师资面对当前成人教育教师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实际情况,各高校为做好教学与生产实习等教学工作,需要建立一支科研、教学及实践技术均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具体说,成人教育教师要学会洞悉本专业未来发展的动向,结合专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加强校企间的合作。

 

第一,要以企业为实训基地,让高校的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可以有机会到企业中见习,使他们在参观、实践或与企业管理人员、研发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的交流接触中,了解管理、生产、研发的各个环节,熟悉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锻炼教师的创新型实践技能,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第二,以高校为科研基地,在重视理论学习,加强教学能力的同时,强化本专业的科研能力,提高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使聘用的教师不仅能够从事专业理论课的教学,还能随时在实践中指导学生操作技能。这样,讲基础理论课的教师,可以在企业中了解和熟识实践技能,聘用来的青年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实践能力;而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借助教师的科研能力掌握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加强企业科研队伍的建设,促进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利。当前我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 唐智斌,石伟平。国际视野下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思路[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2):57-62.

 

[3] 范丽霞。高素质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1,(2):123-124.

第3篇:对大学语文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学习策略 大学英语 元认知能力

一、引言

关于英语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很多学者已从不同角度作出了研究。文秋芳对英语元认知策略的研究结果显示,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前者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比较强,英语学习富有计划性和主动性;后者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比较淡薄,英语学习处于盲目、被动的状态。由此可见,学习者的学习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策略使用的成败。在我国,学生的英语学部分只是盲从于教师,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比较淡薄,大部分学生在完成了学业之后仍不知去如何学习,也不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形成自己的认知风格和策略。

20世纪70年代中期Flavell提出“元认知”这一概念,并强调它作为管理职能角色对认知过程的监控、调控作用,而且,作为元认知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两者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元认知知识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过程的认知知识,是用来控制管理认知过程的知识。

元认知策略指的是学习者对认知过程的思考,是对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以及认知活动完成后所进行的自我评估,元认知策略是高一级的管理技巧,是成功的计划、监控和评估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对提高学习效果起着最为核心的作用(O’Malley and Chamot)。同时,二人认为元认知与认知、社交策略组成了学习策略。O’Malley和Chamot进一步将元认知策略划分为计划、选择注意、监控和评价四类并指出没有掌握元认知策略的学生基本上是一个没有方向和没有能力评估自己的进步、自己的成绩和确定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的人。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元认知策略教学现状与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研究者对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策略展开了广泛研究。他们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学习策略教学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近几年来的外语学习策略研究还是偏重理论研究,具体应用研究还很薄弱;在教学环节上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而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学习策略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中至今没有广泛开展起来。各类英语教材中几乎没有任何英语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学生缺乏学习策略使用意识,运用水平也不高,据笔者的观察和与学生的交谈发现有些学生甚至很少运用学习策略中的具体方法;学生认识不到元认知策略作为管理职能角色对认知过程的监控、调控作用,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英语学习可以用元认知策略来监控,以便达到最佳语言学习效果。

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中心,帮助他们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思想,学会使用元认知策略进行自主性学习。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少、内容多,教学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元认知能力已经成为影响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

三、解决方法

针对我国大学英语学习者的无计划性和无明确目标方面,可以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计划性,如首先制订短期计划;其次帮助他们制订长期训练计划和具体任务计划训练。我们可以利用学习者合约来帮助学生制订计划。“签署学习者合约”被证明是教学实战中提高学习者自主性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Dickinson提出的。这种合约要求学生不仅决定做什么,而且决定参加什么样的活动、使用什么样的材料、怎样达到自己的目标等,合约的内容越细越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合理、是否可以按时完成,然后,决定签署合约。

通过学习档案培养学生使用评价性策略,在学习档案中以书面形式记录学生的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是某一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也可以是对照某一阶段学习目标,反省自己,对该阶段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目的是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在这里,笔者还要特别强调教师应指导学生使用形成性评价策略。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如建立自我和相互评价表等方法,尤其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SA)。自我评估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内在评估方式,有很高的效度和信度;学生采用这一方法对自己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做了什么和能做什么作出记录和反思;对他们的学习方法的形成和改进作出肯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教师提供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策略的依据。

四、结论

教会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来指导自己的英语学习会使学生受益匪浅,但是打铁还要自身硬,教师应该首先接受元认知策略使用的培训,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传授相关知识并为学生提供语境化的策略练习,使学生能更有效地使用这些策略。此外,教材编写者应把元认知策略写到教材中,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在学习时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1).

[2]Dickinson, 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第4篇:对大学语文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生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又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1]。一直以来,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许多不足与困扰,随着“90后”一代步入高校校园,这些不足与困扰又将呈现新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认清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到在理工科大学生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剖析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与成因,从课程体系设置、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促进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

一、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

关于人文和人文素质的内涵,许多学者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人文”一词在《辞海》中这样解释: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的核心是“人”,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人文关怀、生命关怀[2]。而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组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3]。也有学者认为,人文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人文素质指人的内在精神品格,人的思想道德、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及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属于人文素质范畴[4]。人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别于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及身心素质,是由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所组成的一种在特定历史和文化积淀下形成的素质,而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本质和最高境界。

二、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脊梁,其“人文精神”和科学文化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己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在新时期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3]。

1.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一个民族,没有高度的科学素质是愚昧的,必然落后挨打;而没有高度的人文素质,也将丧失民族精神,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全球化运动对我国人文教育传统带来巨大冲击,如果人文教育和文化全盘西化,那么中国人将只是一个种族、生理、生物的概念,而不再是一个民族的概念。总理多次讲道,我们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特别是提高年轻一代的素质。

2.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对理工科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理工科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人文素质的缺失直接影响到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软实力、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也将影响到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构建。

3.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我们所需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作为承担人才培育重要渠道的高校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着重强调:“改变忽视人文基础等状况,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4.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理工科大学生不断提升全面素质的自我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教育基本上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而理工科高校则过分偏重科技教育和专业教育,导致了大学生精神境界和文化素质的下降,缺乏创新精神,这种状况使我们看到了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总理在与大学生座谈时讲道:“我是学理工科的,说句老实话,我对我自己的专业很喜欢,但是我对文史比对我的专业还喜欢。我们国家需要的建设人才是全面的,我们不仅需要理工人才,也需要经济、管理人才,也需要文史方面的专家。我想提几点建议,就是一个人的道路往往也是会改变的,我提倡学科不要分得太细。学理工的也要学点文史,甚至艺术;学文史和艺术的,也要懂得一点理工,这样的人才才是全面的。”

三、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当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匮乏,人文精神缺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综观目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状况,存在如下弊端。

1.人文知识匮乏,知识结构单一。当今大学生是在中学应试教育的禁锢下走进大学的,加之为了提高升学率,很多中学早早进行文理分科,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理工科的知识所占比重过大,人文知识匮乏,整体的知识结构单一。虽然近几年人们逐步开始重视,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对最基本的四大名著都没有通读一遍,有些学生也选修这方面的课程,但只是为了修得学分。在2010年3月份进行的江苏省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的测试中,理工科大学生整体的得分很低。

2.人文精神缺失,文明礼仪淡化。伴随着社会转型,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缺失,而其物欲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起来,并成为某些学生的人生哲学和价值准则,很多理工科大学生不能明确自身的职责和社会义务。而文明礼仪淡化,比如,大学生情侣在公共场合勾肩搭背,坦然自若;食堂打饭插队、拥挤、不文明用语经常挂在嘴边;进出教师办公室不敲门、穿拖鞋进教室,等等。

3.审美趣味低下,生活态度功利。对高雅艺术不懂、不问、不感兴趣,对低俗文化却津津乐道。平时只关注经济效益、眼前利益,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根本问题很少考虑。过于追求物质享受,淡化精神追求,表现得很“现实”。

4.心理素质差,情绪容易波动。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尤其“90后”一代为主的在校大学生,由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经历人生挫折,加之缺乏必要的渠道疏导,导致其行为偏激,耐挫能力差,缺乏心理上的自我疏导与调适能力,情绪波动较大。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缺乏与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不重视人文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一直以来,我国的高中教育实行文理分科,学生重理轻文,而高校的人文课程体系设置又不科学,哲学与历史等方面的课程相对薄弱,课程体系不规范、不成熟。此外,学生还受高考招生考试的影响,将学习重点仅放在高考课程上。到高校以后,受就业的影响,不少理工科大学生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忙于考各种证书,而没有重视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

四、做好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与路径探索

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实践来看,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学校与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人文教育的意义,在学校实施课堂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灌注式教育,缺乏师生互动,没有讨论争辩,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因此无法真正深入持久地塑造学生的人格品德。人文素质教育需要观念上的突破和方式上的改进。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一直以来,我国教育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观念,所谓“学好数理化,走偏天下都不怕”。但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只懂技术的高档器材。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是通过人文科学课程的学习,广博而高雅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以及教师的为人师表和学生的养成训练,使学生具有高尚品质,具有献身祖国、献身事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5]。

2.改革课程设置,提高人文课程的比重。首先,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将人文社科类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如政治、历史、哲学、伦理学等人文学科课程富有实效地开设起来,而且注意突出对科学精神、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开设专题讲座进行人文教育,定期邀请名师名家给学生进行讲授,激发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热情和兴趣。最后,要加强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

3.建设师资队伍,创新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教师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引导者,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素质高低是人文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使老师不仅传授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人文的体认,使学生感受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乐趣,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人格魅力会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6]。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应该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使之真正成为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主体,充分学习人文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品位。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要不断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的政策和措施,改变人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建设师资队伍,营造人文氛围。相信经过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必将有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宏奎.谈正确处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几个关系[J].教育探索,2007,(10).

[2]张宏雷.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路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9).

[3]白鑫刚.新时期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2).

[4]于立东.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

第5篇:对大学语文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思路

高职院校在教会学生在未来赖以生存的技能之外,也应当给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增加学生文化软实力,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更强劲的竞争实力。所以,众多院校在进行大学课程安排的时候,都会安排以大学语文为主的一些文学类课程。职高院校希望通过这样的安排,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他们的文学知识软实力。但是,通过这些手段得到的结果却让人忧心。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兴趣很小,如果不是培养方案要求,可能根本不会来上课,更别提很好地完成课程任务了。这与我们设立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相去甚远。如何更好地增强大学语文课堂的活跃度,让高职院校的学生爱上大学语文,是每一位高职院校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学改革是改变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状况的首选道路。在下文中,笔者将会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自己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想法以及一些新思路。

一、明确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课程中的地位

很多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在学校氛围的影响下,也开始认为大学语文对高职学生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大学语文课程在院校课程中并不占多么重要的地位。其实,这些教师以及大多数的学生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众多专家学者都曾明确表示过,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其对学生的影响以及这门课程在所有其他课程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大家应该认识到,大学语文是一门多功能的课程。开设这一门课的目的在于培养高职院校学校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语文素养基础。此外,大学语文所要求的语文写作内容,对高职院校学生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也是大有裨益的。当然,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师使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引起高职院校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兴趣,也是造成今天大学语文课程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可是,我们大学语文教师,应当首先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中的地位,明确自己作为大学语文教师所担负的责任以及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真正的教学目的,将风气重振起来,为大学语文的教学发展提供一个崭新的、积极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模式妥善改变,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其实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大学语文教师所使用的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比较陈旧的教学内容是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兴趣缺乏的主要原因。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大学语文教师应当巧妙妥善地改变自己过去的教学模式,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现在的高职院校教师面对的都是“新新人类”,我们过去所讲的一些内容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已经有些过时。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应当与时俱进,在保留原有的教学精华内容之外,也应当加入一些反映时代的新鲜血液。比如,在讲古代小说的特点时,不应当完全按照教学大纲中的内容来向学生介绍,可以加入一些潮流性的元素,

比如,专门开设一个课时的时间,给学生介绍现代作家写出的颇具古风的文章、小说。如果语文教师在一学期中专门找一节课来给学生讲《甄传》的特点与内容,学生一定会对大学语文这门课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三、完善课程考核方式,用压力促进改变

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和学校眼中的

“辅佐课”,课程考核方式大多非常简单,学生无须用心听课,就能够很容易地完成。当然也有的教师会设置难度较高的考核方式,但得到的结果往往无法让人满意。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完善也是大学语文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如果希望将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继续深化下去,就必须努力做到完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考核方式。

较为传统的考核方式就是书面考试了。中国的传统教育评价模式就是“一试定英雄”,教师往往就期末考试的成绩对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果下结论。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方式虽然有一定的道理和可行性,但却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仅仅以应试成绩来选拔人才。高职院校已经不再是小学、初中、高中,对于一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当区别于学生熟悉万分的考试百分制。适当地添加一些考勤成绩,在课堂上还可以加入回答问题得分的元素,这样一来,就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大学语文教学中去;较小比例的期末考试成绩分配也能够减轻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担忧,做到没有顾虑地参与到大学语文的学习中。同时,完善后的考核模式,也能让很多过去不重视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生感到些许的压力,并在压力的促进下改变自己的观点,努力学学语文

课程。

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历史已经有九十多年,近百年的风风雨雨没有把大学语文课程磨灭掉,反而让这门课程在全国各大本科、专科院校稳稳扎根,必定有其道理。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地位,在这全新的时代里开拓创新,求实努力,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探求新思路,将大学语文课程在职高院校中越办越好,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郑苏.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07).

第6篇:对大学语文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大学教育;语文教学研究;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一、前言

在大学教育体系中,语文作为社会人文的重要学科,其教学效果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认知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目前大学都以专业教学见长,对语文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学语文在师资力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随着教育部对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视,我们应认真开展大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做好大学语文师资构建、教学过程优化和提高教学评价水平,使大学语文教学取得积极效果。

二、大学语文教学关于师资力量的研究

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然而要想把它教好,深入学生之心,并体现出大学语文课程的价值,"教"成了各个环节的核心问题。然而,在当前,这个问题却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并使大学语文课程处在非常尴尬的位置: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一些开设大学语文的高校,有不少是由一些兼职的、非专业课的教师来担任的。他们本身无论在学历还是在教学水平方面都有待提升,由他们充当大学语文教师,无疑给这门课程造成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障碍";也有一部分高校是由中文系/文学院的各学科的专业老师充任的,他们的学术背景、知识积累和文化修养等方面各不相同,造成了大学语文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更主要的是他们常常以专业的眼光或者态度来讲授大学语文教学,要么倾向于"深"与"涩",要么倾向于"专"与"精",而对于大学语文所要求的综合性往往注意不够。

一些高校把大学语文的教研机构也往往由基础部或公共课部来进行管理,无形中就萎缩了大学语文课程的特色;即使设置大学语文教研室,也很少有真正专职的大学语文教学人员,不过是由其他教研室的人混合而成;即使有专职的大学语文教师,但对他们的要求往往低于其他专业课教师,由此导致了大学语文师资力量不强。

三、大学语文教学关于教学过程的研究

对于大学语文教学而言,只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才能保证大学语文的整体教学效果满足实际需求。通过了解发现,大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大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

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中,学生是主要因素,只有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大学语文教学取得积极效果。基于这一认识,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优化应对学生的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并根据大学教学实际,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2、大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应注重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对大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应与大学语文教学实际进行深入结合,要认真分析大学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具体应对现有的语文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进行认真分析,找出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保证大学语文教学过程取得积极效果。

3、大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应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要在特定的教学目标下进行的。为了保证大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效果,应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成为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优化的有力的指导,满足教学过程优化的需要,使大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取得预期效果,满足教学需要。

四、大学语文教学关于教学评价的研究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准确评价,进而对教学过程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从目前大学语文的教学评价来看,整体教学评价水平还不高,教学评价还缺乏一定的客观性。为此,应制定具体措施,提高教学评价水平。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认清大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评价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要将教学评价作为大学语文教学开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基于这一考虑,应全面推进教学评价深入发展,使教学评价成为保证大学语文教学取得积极成绩的关键,满足大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2、保证大学语文教学评价公正、客观

对于目前大学语文教学评价公正性和客观性不强的问题,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应在推进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使教学评价能够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保持教学评价的独立地位,提高教学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提高教学评价质量。

3、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实效性

对于大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学评价是保证整体教学过程准确有效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教学评价结果必须是客观准确的,不能存在主观和虚假。为此,大学语文教学评价应不断提高实效性,使教学评价成为保证教学过程取得积极效果的重要手段,充分满足大学语文教学需要。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语文教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考虑到大学语文教学实际,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主要应从师资力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以大学语文教学需求为主,全面提高教学实效性,是教学研究成为满足大学语文需要的重要手段,提升大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蒋晓城;;"文学阅读思路"的彰显与建构--评王先霈主编的《大学语文》[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5期

[2]王群芳;;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构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3]孙丽丽;;大学语文教材的问题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4]唐哲;;构建《大学语文》立体化教学新模式初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8期

第7篇:对大学语文的认识范文

>> 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人文素质教育下的大学语文教学之浅析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探索 论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育 论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的推行策略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分析 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教育研究 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教改刍议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人文内涵的特质 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及对策分析 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及《大学语文》的作用 大学语文教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医改背景下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探析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与渗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项目支持:本文受衡水市社科联课题资助,课题编号:2013076B。

刘晶(1972-),女,河北衡水人,衡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学教育、职业教育。

《大学语文》是大学开设的一门非中文专业公共基础课,它本身蕴藏着的深厚人文底蕴,决定了其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它将人类的阅读空间拓展,使文化积淀深厚,丰富人的精神文化世界,以其工具性、人文性来提升人的素质,健全人格。以一言以蔽之,语文的内核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始终贯穿在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一、大学语文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人文教育是人类自由的摇篮,既要启发人的智力,还要拓展人的素质结构和对人的知识渗透。大学语文课程是精选的优秀中国、世界文学作品,不但能使学生学到许多学科的知识,还可以从作家想象、幻想、形象与抽象交叉的思维中得到启发,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阐释人文思想的理论知识性课程,本身就具有了人文精神教育的功能,是以文学文本作为平台,通过对文学文本的阅读、欣赏和批评这种参与式体验,让学生在充分进行文学审美的同时,对人文基础理论进行系统性阐释和理解。这样一来,就学科归属与课程性质而言,有利于明确《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学科定位,以便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发挥课程应有的社会介入力;就教学主体而言,学生可以获得深刻而广阔的精神知识。

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大学语文》这门公共课程面临严重的挑战,遭受冷落已经很久了,已经被边缘化。很多重点大学虽开设了语文课,但是也将它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甚至有很多大学根本就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感兴趣,认为和专业课没有什么联系,没有更多的实用价值,学不学都一样,教师自然也就不愿意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质低下,学生的习作错别字比比皆是,表达能力极差,能够熟练、准确、得体地使用汉语的学生越来越少。

大学教育中,大学语文是选修课,大学英语却是必修课。就业市场中,英语口语好的学生有明显的就业优势,而具有良好母语的学生不能胜任只求效益的市场原则。大学语文课确实存在种种弊端,有些人便怀疑它作为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地位。大学语文没有明确的定位,存在着随意性,可删可随意减少,没有把它纳入正常轨道。不难看出,大学语文要“下岗”了,我们应重新审视它的现状。究其原因是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认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就像鸟的两个翅膀一样,要并驾齐驱。

三、对策初探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是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课程,充分发挥其特有的综合性课程功能,逐渐使大学语文走出困境备受青睐,重新回到良性发展的道路上来,使人文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

(一)重视大学语文,探寻合理的定位

首先,有关部门要重视国语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到目前为止,北京市已经出台了高考政策,将原来的高考语文150分增加到180分,将英语的分数值降到100分,这是一个很好的端倪。这个信号所释放出的就是让国人重视国语教育,足以说明了学好了语文才能提高修养,学会做人,奉献社会。这个主旨正是我们育人的目标,也是大学语文课不可或缺的原因。大力宣传大学语文的重要性,使它具有应有的地位。

(二)对语文教材进行改革

《大学语文》教材应该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对那些耳熟能详,适合大学生的兴趣、志向、口味的,更应该紧跟上时代的节奏。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根本上重视母语的学习,它是学好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它的人文素质教育意义更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学习方式、方法的引导,授课方式的灵活多变,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如朗诵、阅读、写作、演讲等,提高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欣赏文化精品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大学语文》不仅仅是基础语文课程的延伸,更是高一级基础语文的提升、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8篇:对大学语文的认识范文

大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基本教学格局,按照语文的知识性、技能性和情感性要求进行层进式深化教学。

关键词:

大学语文;层进式教学;视角

学什么、怎么学、怎么教等问题应该是当前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点。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对提高大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与时俱进地主动适应新时代对高校语文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教学内容决定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思想,结合多年的高校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笔者拟从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角度对大学语文层进式深化教学做点探讨。

一、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我们的大学语文教育形式都是文选式的,即以精挑细选出的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为教学的内容和抓手。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根据这些作品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就认定人文素质教育或人文精神培养是大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笔者认为,这种观点的盛行是窒息大学语文作为培养大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核心使命的重要原因,也是当前我国高校语文出现诸多问题的缘由所在。鉴于此,笔者认为,大学语文应该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根本,并据此切实构建起以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

二、构建大学语文层进式深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般说来,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而具体的教学内容又决定于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在于以培养学生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核心。根据大学语文的这种教学目标,可以构建起基于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层进式的大学语文基本教学格局。而且从语文本身来讲,也是可行的。一方面,从听、说、读、写的功能性视角看,语文教育的核心在于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从文化的视角看,语文教育要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字,掌握各种实用性的问题,形成对文学作品审美品位和欣赏的能力,能主动认识、理解和传承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也就是说,通过学习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等层进式的四个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母语能力。

三、大学语文层进式深化教学的教学内容

1.大学语文知识性教学。就目前而言,知识主要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的语文知识主要是解决关于“是什么”问题的知识,解决途径主要靠获得者的感觉、知觉和记忆等心理感官机能来获得,所以可以直接陈述出来。而程序性语文知识则主要是解决关于“怎么办”问题的知识,解决途径不是靠个人感官而是需借助某种媒介然后经过思维加工才获得。从大学语文的角度来看,陈述性的语文知识,一方面指的是关于“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指的是关于常用字、常用词、常用成语、常用谚语、常用歇后语以及相关自然、社会等方面的一些文化常识。

2.大学语文能力培养。语文能力主要是指个体进行语言交际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基于个体智力之上的以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的综合能力。对大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对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对大学语文的学习,使大学生在对母语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具备更加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3.大学语文情感性教学。语文情感即是语文课程中所承寄的一定感情。大学语文所选的文章大都是一些经典性的代表,它们要么反映个体的生理性的物质需求,或者反映个体的社会性的精神性需求,而且主要侧重于比较稳定的、社会性、精神性层面的情感。因此,在进行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时要比照语文所体现的情操、情怀、情趣以及情思对大学生层进式地进行思想、道德、审美和人格的教育。如果大学语文教育能够很好地基于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对大学生采取层进式教学模式,那么不仅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体系能够科学地建构起来,而且也能够有效地实现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还能够破解目前大学语文教育的困局。

作者:李新荣 单位: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第9篇:对大学语文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网络文学 大学语文学 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高职院校学制特殊性,只有短短的三年,并且在三年中还要留出一年左右的实训实习时间,在就业带来的压力,各高职院校在课程的安排上,对于一些公共课能减少就减少,能压缩就压缩,其中大学语文就是其中之列。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高职大学生在学学语文时,普遍存在认知偏差和学习目的不明确等问题。一些学生觉得大学语文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去甚远,学了以后用处不大,对今后的就业也没有太大帮助,所以学生多将其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和实践类课程的学习上。虽然有部分高职大学生对于“大学语文”课程有较大的兴趣,便是受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影响,许多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对汉字形音义知识、基本语法修辞知识、段落篇章结构知识掌握较少,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欠缺,这对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加之多数高职院校缺少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由于没有名家讲座、学生文学社团等,往往不能再深入学习文学方面的知识。因此 ,就现状而言,一方面部分高职大学生对于“大学语文”的认识仅仅等同于“高四语文”,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对于提高自身人文素质起到的重要作用,更无法将该课程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

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教学大学语文过程中发现,一些传统的优秀中外文学作品,往往很难引起高职大学生的兴趣,这与大学语文教材的选用较大关系,大学语文的教材品种比较丰富,现有大学语文教学的教材大概有400多种,其中一些教材在选择经典作品的同时,也加入了一些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如曾经火爆于网络的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但即便是这关的作品,也是20世纪90年代的作品,很难贴近高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教材选题的滞后也导致了大学语文教学的固化和停滞。

二、网络文学对高职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由于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使得人们的阅读媒介已经从传统的纸质转向电子产品。其中大学生更是成为作为网络阅读的主要人群。不同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有着更强的互动性,读者可以直接通过回帖等方式与作者进等交流,文学创造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网络的参与性得到了空前提高,更加激发了年轻人的兴趣。同时,网络文学还非常重视现实性,即便是历史题材的网络文学,其中也加进了个人的感受,例如大量出现的穿越类的小说,其实就是假借一个历史的舞台背影,演绎现代人的感情纠葛,这点更能与年轻的读者产生共鸣。此外,传统的纸质书籍价位往往较高且不便于携带,而网络文学借助于电子媒体,使得阅读更加经济与方便,读者能够花费较小的代价,使阅读成为随时随处的行为。

如上所述,网络文学已经渗透到了当下高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它丰富当代高职大学生的社会阅历,网络文学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并高于生活,不同的网络文学作品用不同的故事、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文字,展示着不同的知识与文化,这对丰富高职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与知识层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网络文学所用到的语言也大多是基于现实生活的提炼,其人物形象更是对现实人物的一种缩写,在阅读过程中,高职大学生能够对社会形成一定的认识,从而能丰富他们的社会阅历。

网络文学的作者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他们经常使用一些网民创造、网络色彩鲜明、充满创意的词汇,这一方面提高了网络作品的创新性,同时也刺激着大学生读者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而且网络文学具有灵活多变、多媒体化的形象塑造手段,大学生通过阅读、欣赏网络文学作品,可以开阔思路,增强发散性思维,拓展青年大学生想象、创造的空间,进而促进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网络文学资源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利用

首先,对于教师自身来说,要不断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解传统优秀经典作品的同时,深入了解大学生日常生,了解他们的阅读喜爱,从而了解他们对文学的需求。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传统作品的解读,而是要结合高职大学生关注的文学篇目进行分析引导阅读。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下阅读大量当下流利的网络文学作品,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学生对艺术甚至人生的看法和见解。通过对网络文学作品的阅读,也能培养学生和教师共同的兴趣点,在日常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产生更多的共同语言。

其次,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阅读的引导力度。高职大学生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但是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最终形成。在大学里受到良好的人文素养教育往往能终身受益。教师通过对网络小说的介绍, 推荐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有用的优秀网络作品,可以减少学生在阅读中的盲目性,引导学生鉴别其中的精华糟粕。

再者,许多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大学语文”的学习专业网站,这些网站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却鲜有网络文学的涉及。网络时代,文学作者很多出自无名小辈,大学生创作无疑是网络文学的新生力量。培养大学生的文学写作兴趣、激发大学生的创作欲望能更好、更有效地提高一个人的文学艺术修养。如果能开辟一个园地让学生在上面涂鸦,无疑能提高大家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兴趣,还能快速的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大学语文”网站的建设可以设立专门的网络文学写作园地,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从而更加有利于该课程的受欢迎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甚至培养写作的兴趣,从而受用终身。

【参考文献】

[1]欧阳有权.网络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