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学的启发范文

经济学的启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学的启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学的启发

第1篇:经济学的启发范文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教学方法 西方经济学

一、启发式教学的界定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将启发式教学思想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根据教学目的、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将其优化组合和灵活运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内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为: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积极性的有机结合。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扶”着学生走,在中间阶段,教师要“引”着学生走,在最后阶段,教师只需“跟”着学生走即可。学生在启发式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从积极努力跟着教师学,慢慢过渡到自己主动钻研、独立探索,甚至达到有所创新的层面。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了师生思想情感碰撞与交流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潜能的发现者和培养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从而发挥潜能,培养能力。具体而言,启发式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主要内涵如下。

1、学生兴趣的启发。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不仅在一开始接触经济学理论时要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变好奇为兴趣。在学习中,在学生遇到障碍与困难,甚至挫折时,更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还要培养一定的意志,使意志作用于克服矛盾之中。但引起兴趣不是盲目地,主要是为了发掘学习中的新问题。

2、学生想象力的启发。西方经济学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想象,想象力的培养、开拓和应用是西方经济学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只有通过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模型,从经济假设到抽象化的数学模型,需要思维加工过程,为此要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理解那些抽象的经济学模型。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想、勤思、独创,并采取措施保护想象的火花。

3、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启发。创新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核心精神,学术贵在创新。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养成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等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就是用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细心点拨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积极鼓励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创新能力;采用不同方式启发、引导求异,逆向思维,因势利导,启发大胆想象,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

4、学生实践能力的启发。启发式教学把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它突出了思维过程,展现了思维策略。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控的能力。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数量分析方法,把握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动态。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主要训练学生关注现实经济运行、研判宏观经济大势、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利用暑假到社会中进行调研和实践,并撰写出与实习单位相结合的、能够帮助实习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经济学论文。

三、启发式教学法的主要工具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提问法。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问法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相互对话,使学生巩固旧知识、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经常表现为课堂提问方式。教学中要善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课堂讲授时间有限,但课外时间无穷。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地去学习经济理论,理解经济现象,有效建立起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冲动。

在课堂上,要经常性地布置探索性问题,如最近经济运行的情况怎样,目前金融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地控制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等等。通过这些思索性的问题建立起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利用更多课外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研究相关问题,进一步促进对经济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最关键的也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2、采用案例教学法。经济学案例种类繁多,其组织方式也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选择编写相应的案例类型,然后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在案例的选择上既可以选择现实经济学案例,也可以选择实验经济学案例。当然,在应用现实经济学案例时可尽量采用本土化案例,例如,在学习“供给和需求理论的应用——价格干预机制”时,可引入我国曾实行的粮食保护价制度进行分析和验证;在介绍“机会成本”概念时,可让学生计算自己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另外,我们也可以采用实验经济学案例来验证某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抽象的理论术语和动态的逻辑推导等知识。

第2篇:经济学的启发范文

>> 中小学普及性机器人教学教材开发研究 机器人教育正式纳入北京景山学校必修课程 机器人的发展 谈中小学开设机器人普及课程的必要性 论舞蹈教育的普及性 足球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普及性研究 浅谈中老年人普及性基本乐理的辅导培训 机器人普及赛实践操作 机器人的控制与发展 机器人的诞生与发展 钢琴的普及性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将器乐巧妙融入普及性音乐教学之中 论普及性舞蹈教育的作用 浅议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普及性原则 试论基础教育的普及性 社会机器人:机器人发展的交往理性转向 小学开展普及赛机器人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机器人普及教育之我见 浅谈机器人教学 我的机器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

[2]在北京景山学校开展智能机器人普及教育实验的建议[EB/OL].[2001-04-07]. .

[3]智能机器人课程与程序设计教学[EB/OL].[2002-03-17].

[5]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智能机器人课程[EB/OL].[2003-10-11]. .

[6]北京景山学校开展智能机器人普及教育试验的建议[EB/OL].[2001-04]..

[7]初中机器人教学系统设计纲要[EB/OL].[2003-02]..

[8]初中机器人学习园地[EB/OL].[2003-02-05]..

[9]机器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系统设计纲要[EB/OL].[2003-09]..

[10]边学边做智能机器人学习园地[EB/OL].[2003-09]..

[11]在中小学校开展智能机器人的普及教育[EB/OL].[2003-10]. .

第3篇:经济学的启发范文

Columbia, Canada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in the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9, 349pp.

Hardcover

ISBN: 9780521791922

William W. Hsieh著

机器学习是计算机智能(也叫人工智能)的一个主要的子领域。它的主要目标就是利用计算的方法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神经网络方法,一般被认为是机器学习研究中的第一次突破,它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流行,而核方法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作为机器学习研究的第二波而到来的。本书对于机器学习方法和它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给出了统一的处理。

机器学习方法进入环境科学是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大量地应用于卫星数据的处理、大气环流模型、天气和气象预报、空气质量预报、环境数据的分析和建模、海洋和水文预报、生态建模、以及雪灾冰川和森林监测等领域。

书中第1-3章主要是为学生们而写的背景性资料,包括在环境科学中应用的标准统计方法。1.主要介绍了概率分布的基本意义、随机变量的平均值与方差、分析两变量关系的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等基本统计概念;2.回顾了主成份分析的方法和它的一些变化,以及经典相关分析方法;3.引入了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方法,如奇异谱分析(SSA)、主振荡型分析(POP)等。

第4-12章为那些标准的线性统计方法提供了有力的非线性转化。4.关于前馈神经网络模型及其最普遍的代表――多层感知哭模型(MLP模型),介绍了MLP模型的一些历史发展知识;5.为MLP神经网络模型所需要的非线性优化的内容;6.探索了几种能够使神经网络模型正确的学习并泛化的方法;7.是关于核方法内容。主要讨论了核方法的数据基础、主要思想以及它的一些缺点,并介绍了从神经网络到核方法的过渡;8.介绍了处理离散型数据的方法――非线性分类;9.介绍了两种核方法(支撑微量回归、SVR 和高斯过程、GP)和一种树方法(分类和回归树方法CART);10.关于非线性主成份分析的方法及相关的一些研究方法;11.系统地阐述了MLP和非线性经典相关分析(NLCCA)方法,并以热带太平洋气候变异性数据及它同中纬度气候变异的相关性为例加以说明;12.给出了大量机器学习方法在环境科学众多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如遥感、海洋学、大气科学、水文学及生态学等。

作者William W. Hsieh是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地球与海洋科学系及物理与天文学系的教授,主持大气科学项目。作者在环境科学中发展和应用机器学习方法中所做的先驱性工作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已在天气变化、机器学习、海洋学、大气科学和水文学等领域80多篇。

本书主要适用于研究生初期阶段或者高年级的本科生,而且对于那些致力于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应用这些新方法的研究者和参与者们也是十分有价值的。

朱立峰,

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动物学研究所)

第4篇:经济学的启发范文

关键词:ANN;经济学应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56(2006)05―0005―07

人工神经元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简称ANN,下同)是一门活跃的边缘叉学科,研究它的发展过程和前沿进展趋势问题,对于经济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神经网络理论是用来处理巨量信息和大规模并行计算的基础,既是高度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又是自适应组织系统,可以用来描述认知、决策及控制的智能行为,其核心问题是智能认知与模拟。社会经济本身是一个动态随机的非线性系统,各种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传统的计量统计模型着眼于静态分析,且形式往往过于复杂不易准确掌握,或者包含了很多模糊性和混沌性的因素,不利于经济问题的精确分析。而人工神经元网络则由于其自身具有分布式处理、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鲁棒性、容错性等一系列优良特性,其良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避开复杂的参数估计过程,同时又可以灵活方便地对多成因的复杂未知系统进行高精度的建模,为非线性经济系统分析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随着对ANN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领域和范围也越来越广,将ANN模型用于经济领域中的识别、分类和预测等研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同时神经网络理论的优势及其良好的算法、模拟性能也得到了大家广泛的证实和认同。另外,对于其局限性的克服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策略和方法。

一、ANN的技术原理――以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为例

人工神经元网络旨在模拟人脑的知识获得和组织运算过程,是大量简单的神经元广泛联结而成用以模拟人脑思维方式的复杂网络系统。下面以ANN模型中较先进的,也是得到广泛应用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为例,简要介绍神经网络模型的基本结构和算法流程。

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Self.Organizing Feather maps,简称SOFM)是芬兰学者科荷伦(Teuvo Koho.nen)于1981年提出的。网络的拓扑结构只有两层,即输入层和竞争层(图1)。SOFM网络的工作原理是:当网络接受外界输入模式时,将会分为不同的区域,各区域对输入模式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也就是说,特征相近的输入模式靠得比较近,差异大的分得比较开。在各神经元联结权值的调整过程中,最邻近的神经元相互刺激,而较远的神经元则相互抑制,更远一些则具有较弱的刺激作用。由此可见,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是无监督的分类方法,与传统的分类方法相比,它所形成的分类中心能映射到一个曲面或平面上,并且保持拓扑结构不变。

同其它类型的自组织网络一样,SOFM的激活函数也是二值型函数,即Y=。其算法步骤是:①初始化,从R个输入神经元到输出神经元的权值都进行随机初始化,赋予较小的随机值(0―1);②提供一个新的输入模式Xk=[X1k,X2k,…XRk];③计算输入样本与每个输出神经元之间的欧氏距离,并选取一个最小距离的输出神经元;对于输出神经元j,它和输入模式Xk之间的距离用djk表示,djk=||Xk.Wj||= ;④修改选定的神经元与邻近神经元的连接权值,对于领域外的神经元,其权系数不变Wij(t+1)=Wij(t),对于领域中的神经元,其权系数的修正按下式执行,Wij(t+1)=Wij(t)+y(t)[Xi(t).Wij(t)],其中0

二、人工神经元网络(ANN)在解决经济问题中的优势及特点

有学者已经用人工神经元网络解决诸如会计、审计、金融(破产预测、信誉评估、股票预测、汇率预测、房地产价值评估等)、经济管理(区域经济增长仿真、国家外债管理模型)、决策支持(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洪水灾害风险预测模拟等)、市场划分(Segments)和生产预测(粮食生产预测、铁路客运市场分析)等方面的问题。由于人工神经元网络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良性质,与传统计量方法相比又具有明显的算法优势,可将其用于经济学研究中的识别、分类、预测、经济系统仿真和模拟等方面。目前它的发展已经与传统的计量模型等统计分析方法并驾齐驱,甚至于在前述领域的应用中比传统研究方法更胜一筹。

1.ANN模型具有分布式存储、自组织、自适应(adaptability)、自学习、鲁棒性(robustness)和精确性(accuracy)等优良性质,能完成对环境的适应和对外界事物的有效学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网络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进行自组织以适应不同的信息处理的要求。在运算中,知识的获取采用“联想”的方式获得最优匹配解,信息的输出能经过对记忆的处理获得正确和完整的信息。正是由于网络的这种容错性和联想记忆的功能,使人工神经元网络呈现出很强的鲁棒性。在经济研究中可以充分利用神经网络的这些特性建立与研究对象相适应的应用模型,经济生活中涉及的预测预报问题、金融决策与信用评价问题以及分类与决策等问题都可以运用神经网络来解决。比如用BP神经网络预测矿区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问题[2],股票市场行情分析预测等。[3]

2.从理论上看,人工神经元网络具有逼近任意连续映射的能力,即可以充分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且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generalization)。比如,在解决区域经济问题中与其它传统定量分析方法相比较,它能以一个多层前馈型网络来刻画一个高度复杂、高度非线性的映射系统(比如区域经济系统),进行经济系统仿真,通过其任意逼近能力得到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能够考虑变量之间的动态相互影响及作用,并将变量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影响降到最低。另外,经济数据变量常常是处于经常变动环境中的,因此,ANN模型能够依靠它的泛化能力,通过不断的再学习,能够基于经验对知识进行累积、存储和模式识别,并能不断反映和适应新环境,学到隐含在样本中的有关环境本身的内在规律性。因此,它与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相比较,具有更高的精度(accuracy)、较低的预测风险和较小的误差。在经济研究的实践中,人们建立的汇率预报模型(即前向组合神经网络模型)不仅能准确地拟合汇率的过去值,而且能较精确地预报汇率的未来趋势,预报的结果比统计方法优越。在经济实践中,与计量模型相比,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来预测通货膨胀率、经济周期、电价的边际价格、期货利率以及居民人均收入等准确率更高,效果也更好。因此,人工神经元网络具有很多传统分析方法所不具有的优势。

3.ANN模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有很强的容错性。ANN模型很容易处理环境信息十分复杂、知识背景不清楚的问题或不完整的、模糊不确定或无规律的数据。尤其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用人工神经元网络能够很容易地解决这些问题。它在模式识别、方案决策、知识处理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可学习和自适应不知道或不确定的系统。比如Elman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部分反馈的神经网络,它可以很好的模拟动态系统,特别适用于模拟季节性和循环变动的对象。像股票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循环变动的动态系统,就可以用Elman网络预测股市动向,而失业问题是一个具有季节变动的系统,El.man神经网络同样可以用来预测模拟我国的失业问题。再以技术创新扩散为例,由于技术创新扩散问题非常复杂,涉及众多动态的、不确定性的因素,且系统内各因素之间、扩散系统与扩散环境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相干、互动、反馈、自组织等效应关系,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存在困难,且很多数据信息是模糊不确定和无规律性的,在这种情况下,给人们认识和控制扩散过程带来了巨大困难,而以往所采用的方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能充分包含、反映扩散中的各种非线性关系,难以满足对技术扩散过程进行预测、控制和优化的应用需要,而建立技术创新扩散的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该问题,并且经过实践检验效果要优于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

4.由于人工神经元网络在结构上采用大规模并行分布处理方法,信息处理是在大量单元中平行而又有层次地进行,这就使得快速进行大量运算成为可能。神经网络的并行性使得它能够考虑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作用,提高模型拟合的精度。以上文提到的技术创新扩散问题为例,神经网络的这一特性就能够使它准确描述技术创新扩散的内在动因及发展变化规律。另外,由于技术创新扩散涉及众多因素,数据的运算量是非常巨大的,如果采用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很费时费力,并且结果不是很理想。而运用人工神经元网络则能够比较容易的解决这一复杂问题,并且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综合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将人工神经元网络用于研究经济领域中的模拟、识别、分类和预测等是非常具有前景和实际应用价值的。

三、ANN网络模型的主要局限性及其克服策略与方法

1.ANN网络模型的主要局限性

人工神经元网络在解决经济问题中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它自身也存在一些技术上的缺陷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ANN网络模型是“暗箱”操作,也就是说它的理论基础不强,解释能力较弱。[4]

(2)网络结构设计和参数的选择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持,通常依赖于经验选择,基于梯度的学习算法常常会导致网络收敛于局部极值点。

2.克服策略与方法:

(1)对于存在的“暗箱”问题,如果希望对某些未知样本正确率反映较高,或者说推广能力更强,则应该在未知样本附近多选一些训练样本。网络输出的可信度与方差有关,如果输入与权值间的方差越小,则可信度越高。

(2)网络结构问题和参数选择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应满足多种不同要求。由于网络结构设计没有固定的可遵循的模式,有许多参数要靠经验选择,并经试验比较,比如隐层数、隐单元数和连接方式等。而在网络训练过程中也有一些参数要选择,如初始权值,学习步长,动量项系数等。要训练出一个实用网络常常需要大量的试验比较,才能从中选择出效果最好的。我们认为一个较好较便捷的方法是先咨询有关专家,同时要考虑所研究问题自身的特殊性,然后再设计网络结构及训练网络,当然,也有人提出,只保留效果最好的并非最佳方案,更好的方法是用各个网络的加权组合。规模大的网络不但学习时收敛较慢,且更易于避免陷入局部极小。通常情况下,训练样本有限,所以把推广能力作为主要要求,强调选择能达到要求的最小网络,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标准。以BP神经网络在房地产评估中的应用为例,通常情况下BP神经网络能使待判别样本分类正确率达到90%以上,但仍然存在误判训练样本,特别是当训练样本很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其原因主要在于网络的拓扑结构设计不合理,收敛速度缓慢,预定选取的允许目标误差不够小等。这时应考虑房地产作为较特殊的商品,影响其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然后对网络的层数、输入输出节点数、隐层数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最后,经过有关学者的研究,如果把距离算法与BP算法相结合,在对网络识别系统结构进行改进和调整之后,能够使网络分类的正确率提高到100%,相应的估价误差就从1.7%降低到0.3%。[5]

(3)ANN模型与多种分析方法融合共同解决经济问题会达到较理想的效果。比如可以与统计分析方法、人工智能方法、专家系统以及粗糙集理论(Roughset)相结合,各种技术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建立集成模型或混合系统其结果会更有效,且这种有效性不是各单部分之间简单相加能够比拟的。比如Taha等人将判别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应用到ANN模型中,结果提高了合同债权结构的预测精度。[6]Lee.Han和Kwon使用了三种混合的ANN模型来预测破产,增强了预测的精度和适应性。[7]以ANN与专家系统结合运用为例,Kuncicky等人就总结出了4种方法:第一种是连接专家系统(connectionist expert system)模型,将全部的或部分的专家系统功能和一种ANN相结合;第二种是符号连接模型,即用符号结构约束神经元网络的构建,然后用到高层认识任务中;第三种是模块化系统模型,将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以模块化的形式用于解决较大的问题;第四种是转化模型,将在专家系统中获得的知识传输给神经网络。[8]这些结合不仅允许ANN应用到决策的各种层次,而且大大提高了网络本身的质量。[4]以预测成都市居民用水量为例,这里采用了自组织方法、改进的算法和两种方法融合――基于自组织方法的神经网络模型三种方法分别进行了预测(结果见表1),从表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两种方法组合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明显优于其他方法,且预测精度很高。[9]

四、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的应用实例分析

人工神经元网络有多种网络模型,就常用的RBF网络与BP网络相比较而言,基于正则化理论的RBF网络学习速度较快,无论网络的函数逼近能力、模式识别能力以及分类能力都优于BP网络,因此这里采用RBF网络来计算区域可持续发展度。要运用RBF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状况,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①构建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标(由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指标的选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限于讨论的主题及篇幅,具体过程略),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95%)剔除相关性强的指标,同时去除难以采集数据的指标。最后,我们把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预测指标细分为以下32个(见表2)。②采集相关指标的数据。采集数据的年份要尽可能的多一些,这样训练出来的网络模拟和预测能力会更强一些。③构建RBF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预测网络模型(见图2)。④将采集到的相关指标数据按照公式(1)(对于越大越好的指标)和公式(2)(对于越小越好的指标)进行无纲量化处理。

Zij=yij/ymaxj(1)

Zij=yminj/yij (2)

(i=1,2,…,32;j=1,2,…,6。 ymaxj 和yminj 分别为R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⑤RBF网络的学习与训练。将选出的指标当期值归一化处理后的数据作为网络的输入,下期值作为其对应的期望输出,送入如图3所示的RBF网络中进行训练。⑥利用MATLAB语言中的人工神经元网络工具箱函数newrbe进行相关的程序编制和计算。

下图是按照上述RBF神经网络模型对西安市做的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度预测图(图4)。当然,如果我们要用其他传统的计量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其运算过程则会非常复杂和繁琐,最终结果可能并不理想。

五、人工神经元网络的发展

趋势及其经济学应用前景

人工神经元网络是一个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边缘叉学科,在各个工程领域均得到成功的应用。展望21世纪中叶,人工神经元网络理论研究将可能在智能和机器关系问题、神经计算与进化计算以及神经网络结构和神经元芯片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方面会有重大突破,而其自身日益强大的外向性、扩展性以及良好的工具性必将进一步带动所有相关学科研究的突飞猛进,甚至产生质的飞跃。目前,大多数用于经济领域的ANN模型多来自科研机构,其产业化的程度并不高,把人工神经元网络应用于经济领域仅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也仅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比较成熟的模型并不多见。人工神经元网络理论自身的发展必然会给经济学研究插上腾飞的翅膀,并将可能成为继数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之后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人工神经元网络理论也将必然为经济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分析工具。以上本文通过对神经网络模型的简要分析,概述了其用于经济学领域的优点和不足,并作了应用模型研究的尝试――通过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的精确量化度量,能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对经济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艳等.基于ANN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

[2]郝全明,李桂荣.人工神经网络在矿区环境污染经济损失预测中的应用[J].黄金,2003,(3):47.50.

[3]叶东毅,刘文标.个股走势模式分类的RBF神经网络方法[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12.15.

[4]张秀艳,徐立本,王萍,马海英.用人工神经网络解决经济问题的有效性和局限性[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6):39.45.

[5]杨黎萌,刘开第.BP神经网络在房地产估价中的应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4,(2):105.109.

[6]M.A. Taha, S.C. Park, J. S. Russell.Knowledge.Based DSS for construction contractor prescreening[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5, (1):35.46.

[7]K. C. Lee, I. Han , Y. Kwon. Hybrid neural network models for bankruptcy predictiond[J].Decision support system, 1996, (18):63.72.

[8]D.C. kuncicky ,S.I. Hruska,R.C. Lacher. Hybid systems: the equivalence of the rule.based expert system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infete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t systems, 1992,(3):281.297.

第5篇:经济学的启发范文

关键词: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15-1

1 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主要特点

1.1 工农产业结构的性质变动

由原来传统的牺牲农业发展来促进工业的发展转变为当前的工业反哺农业。为了促进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减少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国家必须加强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极力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来完成工业反哺农业的目标。当前我国的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已经具备了城市反哺农业的各项条件,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反哺农业的初级阶段。

1.2城乡二元结构的性质变化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城市化建设,不仅创造出了繁华的城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使得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教育水平等各方面都高于农村。现在我国在各方面已经具备了以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国家也为此提供了诸多可行性的发展战略。城乡经济发展的模式由二元结构发展成转化为城乡一体化的结构,这一经济结构的变化转变了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经济生产各要素之间的组合效率,最终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 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新变化

2.1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变化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经济转型期间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农业产业链上,特别是随着工业反哺农业的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打破了传统的农业学科研究,而更加重视对农业经济生产全过程的研究。产品的精加工、绿色生态林业、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农产品的再加工等方面都将成为以后农业经济研究的重点。

2.2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对这一质性的改变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城乡经济发展结构逐渐瓦解,城乡一体化成为了当前城乡结构的主要趋势,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将在经济转型期间得到高度的重视,这样才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及普及,城乡生产要素的大循环将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一个重点。

2.3 农业现代化战略性驱动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农业经济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这直接导致了在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将重点放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上,并且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思维方式革命式的颠覆和再生。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和目前国际上农业比较发达的国际相比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国家化带来的挑战,这将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3 积极面对新特点、应对新变化,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3.1 差异化学科战略

考虑到上述笔者所阐述的农业经济转型期间的两大特点以及给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三方面的新变化,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研究的过程中要认识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性的学科战略,即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现代化战略调整、城乡结构的质性变化三个方面。还要对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加大城乡之间各要素的研究力度,加大对农业生产中对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维护。

3.2 科研人才战略

在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根据学科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科的实际内容和需要有选择地按照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需求进行有相对性的人才培养。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方面的教材进行不断的更新与调整,同时也要根据研究的重点转变而对科研人才的培养方向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将研究重难点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到具体的科研人才的培养上。同时国家也要不断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出台更多有关的扶持政策,加大科研人才培养的力度。

3.3 学科互补性战略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融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以及数学、金融学、环境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在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过程中不能够将这些学科进行分割研究,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涉及到的重难点知识作为核心内容来进行综合的研究分析,在长期的农业经济管理现象的过程中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经济转型期间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笔者从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出发进行分析,要想解决一些经济转型期间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制约的问题,就必须集合广大农业经济研究者的才能,并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总结经验,从而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经济转型期间的发展指明道路,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6篇:经济学的启发范文

关键词:经济法学说 初期 发展 思想基础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085-01

经济法在中国有着3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经济法的发展来源于当代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着的处于变化中的经济和政治条件,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形成的强大合力。

自政革外放以来,中国的法治进程随着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和对外开放而步入最初阶段,直到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出台。这一阶段中国经济法学说存在着几种有影响、有代表性的经济法学说,尽管这几种学说根源于传统体制下固有的观点和观念,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却仍然有意无意地传承着历史上经济法固有传统,断断续续地坚持着经济法的本质属性,因而它们列中国经济法的发展起过奠基性的作用。

从改革开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出台前,中国经济法学说有综合经济法学说、纵横经济法学说、经济行政法学说、纵向经济法学说、学科经济法学说五种。

综合经济法学说认为经济法作为综合的法律部门所占据的地位是重要的,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因为它没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和独特的调整方法。综合经济法学说把经济法看作是由调整平等的社会经济关系、行政管理性的社会经济关系和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综合构成的,这样就把经济法变成了调整一切经济关系的法律,这是不适当的平等的礼会经济关系、行政管理性的经济关系和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这三种具体的社会经济关系已分别由民法、行政法和劳动法加以调整,这在理论上已达成共识,在实践上已成为通例。如果综合起来由经济法调整,势必扰乱现有的法律体系。综合经济法学说,是当时中国在既没有民法,也没有行政法和劳动法,更没有经济法的特殊背景下提出的一种经济法学说,是难能可贵的,它构建了将来中国经济法律体系的大致轮廓和基本框架。它还对过去笼统的经济关系进一步加以分析,具体分为平等的社会经济关系、行政管理性的社会经济关系和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并指出这三种具体的社会经济关系采用不同的法律方法加以调整。这种学说没能在上述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地、明确地指出其中调整行政管理性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可能就是经济法,但指明了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除了调整平等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民法和调整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劳动法以外,还有一利调整行政管理性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在当时,这种认识是富有创见的。

纵横经济法学说是从前苏联引进的,并在中国有所改进和发展。纵横经济法学说把经济关系分为纵向经济关系和横向经济关系,但是过分夸大和强调两者存在的联系以至于要使两者达到统一,并且是把横向经济关系统一到纵向经济关系之中并最终消解于纵向经济关系之中。纵横经济法学说的实质就是:把纵向经济关系凌驾于横向经济关系之上并使之混同;把国家管理经济的行政方法凌驾于其他一切方法之上并使之混同。这种观点是过去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的反映和产物,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不相适应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是发展商品经济而不是否定商品经济,是使企业独立自主于政府而不是隶属服从于政府,是减少行政管理,扩大市场调节。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是市场取向而不是计划取向。因此,横向经济关系必将不断地分离、独立于纵向经济关系。纵横经济法学说看到了不同经济关系尤其是纵横经济关系的联系,但过分强调了这种联系以至于本末倒置地对待纵横经济学说。

经济行政法学说认为行政权力在经济领域的活动集中表现为经济行政,经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就是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即国家行政机关在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组织、管理、监督、调节和干预中所形成的各种联系。这种学说把国家干预等同于行政干预,视行政干预为经济法的核心,并进而把经济法归属于行政法,最终否定了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经济行政法学说过分强调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的性质和要求不尽相合。但相对其他学说来讲,经济行政法学说比其他各种经济法学说更深刻、更系统。经济行政法学说抓住了经济法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把经济法与政府干预结合起来,认为经济法的本质在于运用行政法律手段解决经济问题,通过行政权力活动调整经济管理关系,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对政府干预经济的科学理解的问题。

纵向经济法学说认为经济法只调整纵向经济关系,或者说只调整国家在管理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关系。它始终坚持经济法只调整纵向经济关系,这与调整横向经济体系的民法区别开来。它没有把纵向经济关系理解为行政权力管理经济关系,又有意识地试图避免同行政法的纠葛。坚持经济法只调整纵向经济关系这一点来说,纵向经济法学说比任何其他经济法学说更纯粹、更彻底。坚持经济法只调整纵向经济关系是正确的,问题是如何科学地理解和系统地阐述和发展这种纵向经济关系。

学科经济法学说认为经济法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国家制定和颁布的经济法规范,二是指在理论上形成的经济法学科。从法律规范上看,经济法不能形成独立的法律部门,但是从学科上看,经济法是一门必要的学科。学科经济法学说是从历史上的经济法提炼总结出来的。学科经济法学说对经济法的理解深受历史上统制经济法的影响并囿于统制经济法之内。历史上存在的统制经济法是经济法的一种“病态现象”,井不是真正的经济法。在市场经济的垄断阶段,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盲目无序性和垄断、不正当竞争等限制竞争性质的社会关系,提出了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维护竞争的普遍要求,要满足这种普遍要求,仅靠过去那种临时性的、个别性的、行政性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经常性的、普遍性的法律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新的法律部门从行政法中分离出来,这个法律部门就是经济法。学科经济法学说认为,学科经济法的任务就是研究经济法规运用各个基本法手段和原则对经济关系进行综合调整的规律。国民经济关系确实是一个范围广泛的领域,但是在这些领域中的经济关系的复杂性、多样性,使法律的综合调整作用显得特别重要。而完成对某一些领域综合调整的任务不是一个部门法所能承担的。经济法不是行政法、民法和劳动法这些“基本法”的具体化,而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只调整国民经济的某一个方面的经济关系,所以经济法不可能是对行政法、民法和劳动法这些基本法的“兼收并用”,经济法调整也不可能发挥行政法、民法和劳动法等各个部门法的综合调整作用。

总结五种经济法学说,可以发现它们的趋同,这种趋同就是综合经济法学中的“行政管理性的经济关系”、纵横经济法学说中的“纵向经济关系”、经济行政法学说中的“经济行政管理关系”、纵向经济法学说中的“纵向经济关系”,以及学科经济法学说所以为的经济法是“利用国家强有力的行政权力对经济实行干预的法规总称”。这种趋同成为经济法学界共同的关注焦点,后来的《民法通则》的颁布更有力地促成了这种共识。五种经济法学说在改革开放初期给经济法学界提供了最初经济法建设的思想基础,对中国经济法发展的奠基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梁慧星中国民法经济法诸问题法律出版社,1991

第7篇:经济学的启发范文

【关键词】煤气净化;湿法脱硫;化学工艺

煤气净化中脱除硫化物的净化技术一般分为湿法和干法两种工艺。而随着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大型化,湿法脱硫精度的提高,干法脱硫已作为湿法脱硫后的精细净化环节。湿法脱硫的化学工艺是先用液体将硫化物从粗煤气中分离出来并加以富集,再通过解析生成H2S富气或催化氧化后转化为单质硫或硫酸。一般而言,湿法脱硫比较适用于气体中含硫高且处理量大的情况,其投资、操作费用高,动力消耗比较大。而溶剂可连续重复使用,装置占地较少,操作环境较好,对保护环境有利。

1、栲胶脱硫法

栲胶脱硫技术经过近些年的改进,目前,已在国内一些焦化厂普遍使用,并获得满意效果,新建装置应用在煤焦化装置的焦炉气脱硫。

1.1栲胶脱硫的化学反应机理

这种化学反映属于湿法脱硫,是利用碱性栲胶的水溶液吸收煤气,主要用于半水煤气或焦炉气中的H2S,借助栲胶和矾作为载体和催化剂将吸收的H2S转化为单质硫,发生吸收反应后的栲胶溶液利用空气在溶液再生槽中进行再生,再进入溶液循环槽重复循环使用。其脱硫反应机理如下:

1.2栲胶脱硫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1)栲胶脱硫法的优点:①不管是气体净化度、溶液硫容量、硫回收率等主要指标都可与改良ADA法相提并论,栲胶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没有毒性、脱硫溶液成本及运行费用低,没有硫磺堵塞脱硫塔的问题。②脱硫溶液的活性好、性能稳定、腐蚀性小。栲胶本身是氧化剂也是钒的络合剂,脱硫溶液的组成比改良ADA法简单。③脱硫效率大于98%,析出的硫容易浮选和分离。

(2)栲胶脱硫法的缺点:①栲胶脱硫液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在适宜的条件下,它能从99%的CO2原料气中将200mg/m;的H2S脱除至45mg/m;以下,而因溶液吸收CO2后使溶液的pH值下降,使脱硫效率降低,且脱硫精度比较低。②设备较大,处理气量较小,得到的硫磺纯度比较低,对于加工不利。

2、烷基醇胺法

醇胺类脱硫脱碳溶剂在气体净化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尤其在天然气脱硫中的重要位置。目前广泛使用的醇胺类溶剂脱硫剂主要成分主要是MDEA。

MDEA属于叔胺,与其他烷基醇胺法相比,它对H2S吸收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不易降解,腐蚀性小,其吸收H2S与吸收CO2的速度之比为27,尤其适用于从高浓度的酸性气体中选择性吸收H2S。该法在煤化工项目中在中小型项目上有应用。由于硫的容入,其溶剂循环量比其他胺法小,投资和操作费用较低。

2.3MDEA脱硫方法的优缺点

3、环丁砜法

环丁砜法是一种理化吸收法。溶液由化学吸收溶剂烷基醇胺、物理吸收溶剂环丁砜和水混合而成。可使用的烷基醇胺包括MEA、MDEA及DIPA。一般采用浓度较高的醇胺溶液,而环丁砜与水的比例按其用途确定。此法可以用于煤气工艺气体的净化。

3.1基本原理

3.2环丁砜法的优缺点

第8篇:经济学的启发范文

【关键词】 活血化瘀法 《金匮要略》 《伤寒证》 张仲景

痰饮和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痰饮的辨治列专篇41条予以系统论述,对瘀血的辨治,该书《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篇》中仅两条,余散见于它篇和《伤寒论》,今将仲景的治瘀内容综合论之,并通过后人对其活血化瘀法的发展应用,以揭示仲师对该学说的贡献。

1 寒凝血瘀,力主散寒活血化瘀

经曰:“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故对寒凝成瘀所致之病,仲师力主散寒活血化瘀,具体应用又分三途:

1.1 温阳活血 对女人年五十而下血数十日不止,认为系“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至冲任血虚之老年而发病,故予温经汤(当归、芍药、川芎、桂枝、人参、甘草、吴茱萸、半夏、牡丹皮、阿胶、麦冬、生姜)散寒益气,温经活血化瘀,使血得温而行,不专逐瘀却瘀去血止,乃治病求本之佳方。

1.2 温经通脉 当归四逆汤证为《伤寒论》厥阴病中治血虚寒逆而厥的要方。清·吴仪洛《成方切用》曰“当归辛温,血中之气药为君;通络散逆,必先去血中邪,故以桂枝散太阳血分之风,细辛散少阴血分之寒为辅;未有营卫不和而脉络通者,故以芍药、草、枣调和营卫;通草利九窍、通血脉关节。诸药藉之以破阻滞而厥寒散矣”。

1.3 温补行血 血虚寒凝,冲任损伤之妇女,常会患崩漏、胞阻、妊娠出血或流产后血出不净等疾,仲师指出:均与兼夹瘀血有关,遂创胶艾汤主治之。取地、芍、归、芎补血养血(归、芍又可行血中瘀滞),阿胶养阴填精,艾叶温经止血,甘草调和诸药,清酒同煎助行药势,共收温补行血之功。

2 瘀热互结,急投清热活血化瘀

热邪灼血为瘀或血因热迫外溢致瘀及瘀久化热等,均可成瘀热互结证。仲师本《内经》“留者攻之”之旨,立瘀血宜下之法,首创桃核承气汤(桃、硝、黄、桂、草)治瘀热蓄结下焦的蓄血证,使瘀热随畅泻而解。清.吴瑭以归、芍、丹皮易桂、草名桃仁承气汤,更增清热活血化瘀之力,遂成苦辛咸寒活血化瘀法的代表方。对病久瘀入经络之急者,硝、桂难逐其邪,仲师改虻、蛭配桃、黄成抵当汤,猛攻而获速效。若势较缓者,减虻、蛭量且改汤为丸,成轻剂缓攻瘀热。另《金匮·妇人产后病篇》中的下瘀血汤疗“产后腹中有干血着于脐下”。这种“瘀热在里”“下血乃愈”的治法,颇受后贤赞赏。如隋.巢元方也谓:“若血热搏而生瘀……宜下之”。

3 气滞络瘀,宜用行气活血化瘀

有些肝气失疏,经络瘀滞之患者,可现“常欲人蹈其胸上”之症,仲师名之为“肝着”,创旋复花汤(新绛、葱白)治之。但后人对新绛难考其详,故遇此症之热较显著者,以茜草代新绛;寒较著者,以红花代新绛,取效皆佳。清·叶桂凡遇营气痹窒,脉络瘀阻之症,以此方加桃仁、郁金、归须、泽兰等。

转贴于   4 气虚血滞,最应益气活血化瘀

气虚则无力行血,血滞必痹而不通,痛遂作矣。故对“血痹阴阳俱微……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症”者,仲师立黄芪桂枝五物汤,取芪补元气,率血以运,合桂、芍温阳活血,和营通滞,姜、枣调和营卫,遂开后人益气活血化瘀法之先河。如李杲以芪、桂合归、草、升、葛、红花、苏木、黄柏组成清阳汤,治风中经络,口眼歪斜,筋脉紧急之症;清·王清任常重用黄芪略配桃、红、芎、归及虫药,组成不少益气活血化瘀之妙方,其代表方如补阳还五汤等。

5 血滞水(湿、痰)阻,理当利水(祛湿、消痰)活血化瘀

“血不利则为水”,“水阻则血不行”,仲师对水、湿、痰所化生之瘀,悉与祛邪活血化瘀,曾创制逐水消胀的大黄甘遂丸(为防两药过峻,还佐以阿胶),攻逐“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之病。以栝蒌薤白为主组成的系列方,乃仲师创用治胸痹的痰瘀并治方,均重用苦辛温通的薤白合栝蒌与它药,共收散结涤痰、化瘀生新之效。现代研究证明,化痰药与活血药并用,可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消溶血栓,预防和减少梗塞,较纯用化痰通阳或活血化瘀药为好,故今人将此系列方广泛用治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危重病。周仲瑛教授等还以此类方化裁治高脂血症。

6 瘀结成积,妙创消活血化瘀

血瘀久不去,逐渐成积,《内经》中肥气、伏梁等皆此类病也。疟母亦积之一,因久病正虚,且进展较缓,故仲景妙拟鳖甲煎丸,取鼠妇、虫、蜣螂、蜂窝等虫药入络,合鳖甲、丹参、瞿麦、紫葳、射干、大黄、凌霄花等咸苦酸寒之品,消磨积,逐瘀化滞,略佐人参、阿胶益虚扶正,且助它药祛邪。为使峻药久服不伤正,遂制成丸药以缓图之。叶桂治“积聚积,气钝血滞,病久入络之痼疾”,亦每取土鳖虫等虫药飞走诸灵,合归须、桃、红、芎、郁等活血化瘀,今人也常宗仲师此法,治各种肿瘤。

7 正虚兼瘀,巧设扶正活血化瘀

病久正损者,多血流欠畅,故久病必多致瘀。但祛瘀则伤正,补虚恐恋邪,故仲师巧设扶正活血化瘀,对“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食……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者,妙用大黄虫丸以“缓中补虚”。取桃仁、杏仁润以濡其干,大黄、干漆通以去其闭,更用虻虫、水蛭、虫、蛴螬等虫药以动其瘀,仅用地黄、芍药、甘草以养其正,虑药峻于久病之体难合,遂制丸缓图,并佐酒饮服以行药势,面面俱到,用心良苦。张锡纯治虚劳挟瘀,予补气养血药合棱、莪组成十全育真汤,盖取法仲师也。

第9篇:经济学的启发范文

【关键词】生态经济学;生态学;经济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1962年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的问世,标志着人类首次真正结合社会经济问题开展生态学研究。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人类经济迅猛发展,可是用著名经济学家布朗的话来形容,这是“自我毁灭的经济”[1],因为伴随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众多环境问题,已严重的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一、不容乐观的地球生态环境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给人类经济带来飞速发展,可是这也给环境带来的巨大的破坏。经济理论和经济指标并不能解释经济是如何影响地球的生态环境的。为什么中国西北部的沙漠化越来越严重,为什么南太平洋珊瑚礁大批死亡,为什么从南极冰原到北极冰盖冰雪融化无处不在,为什么人类已处在自恐龙灭绝后最大一次物种灭绝的早期阶段?以及日常报道的森林缩减、牧场退化、土地风化、渔业崩溃等诸多问题都在表明着经济发展与地球生态环境的激烈冲突。我们将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就是产生经济衰退的结果。

(一)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即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况。[2]它包括大气的平均状况,也包括多种可能的统计特征及其极端状况。而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述,“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虽然其本质为环境问题,但却给地球上所有物种的生存带来影响。它会影响经济增长、人口扩张、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管理等全球性的问题,同时也会受他们影响。”[3]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致命的。如上面提到的冰川融化,气象灾害频发,中国98洪水造成2.23亿人受灾,以及2005年的三场超级大西洋飓风,现在想起仍让人不寒而栗。

(二)物种多样性减少

地球是一个整体,所有的物种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然而,近年来人类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大量侵占动植物栖息地,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生物多样性锐减。在我国,上海的淡水河流、湖泊的河面率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1.10%减少到21世纪初的8.40%,减少了2.7%。[4]森林是巨大的基因库,地球上20%-40%的物种都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森林里,可在1969-1975年,巴西中西部和亚马逊地区的森林被毁掉了11万多平方千米,巴西的森林面积同400年前相比,整整减少了一半。[5]20世纪80年代,热带雨林国家的人口从15%增加到36%,而森林毁灭的速度几乎加快了90%。[6]面对如此现状,我们的使命就是要在环境恶化并带来长期经济衰退之前扭转局势,避免重蹈覆辙。

二、生态经济学的兴起

(一)国外生态经济学的兴起

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麦肯齐(Mekenzie)首次在研究人类群落和社会时融入了植物和动物生态学,第一次将经济研究与生态学结合了起来。而在卡逊《寂静的春天》出版后,人类觉醒了,因此大批拥有生态意识的经济思想家如雨后春笋班出现。最终,在1966年,肯尼斯·鲍尔丁正式提出了“生态经济学”这个概念。迄今为止,西方理论界关于生态经济的多种思潮学派,大体可基本分为以下三类。

悲观派:这一学派的代表是美国的米都斯及其于20世纪60年代末所著的《增长的极限》;英国生态学家爱德华、哥尔德史密斯的《生存的蓝图》。悲观派学者认为,如果任由现在的经济和人口增长趋势发展下去,在今后的100年内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极有可能被消耗殆尽,导致人类的灭绝。他们认为经济和人口的增长是造成现今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所以只有“零速增长”,即停止经济人口增长,停止工业技术的发展,才有可能解救人类。有些学者甚至提出,人类应该回归到18世纪的田园式农耕生活来解决现今的危机。

乐观派:此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未来学家赫尔曼·卡恩,代表作是《世界经济的发展——令人兴奋的1978~2000年》。以及朱利安·西蒙,其代表作为《最后的资源》。他们认为,目前的粮食、能源、人口问题只不过是出于“伟大转折(1800~2000年)”的过渡时期带来的结果,即产业革命到后工业化社会的过渡时期,人类由贫困到富裕的过渡时期。而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资源的无竭性,生态环境会愈发好转,未来这些问题都会慢慢消失。

可持续发展派:悲观派过于强调人类经济活动的破坏性后果,乐观派则夸大了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对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经过时间的沉淀,两派人员都认识到自身观点的局限性,最终产生了观点趋同的趋势。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大家熟知的赖斯特·R·布朗(Leste R Brown),其代表作为《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他们主张人类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正当手段干预生态经济,引导技术革命,使经济增长、资源开发、人口控制、环境保护朝着生态经济和谐发展方向前进,追求社会经济可持续稳定的增长。

(二)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兴起

生态经济学在我国起步较晚,至今不过三十余年时间。但是其发展很快,并已取得一定成就。1980年8月,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先生在青海西宁的一次会议上首次发出了建立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倡议。1982年11月在南昌市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生态经济学术研讨会。

1984年2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成立大会。会上再次强调了生态经济学研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7]

经过30余年的研究讨论,我国生态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理论上,有对生态经济平衡理论的研究,对生态经济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对人与生物圈、生物多样性经济评估等学术成果;在实践上,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如生态经济预警研究,积极探索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实践应用。

三、生态经济学的内涵

(一)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态经济学”的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Kenneth Boulding)在他的重要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正式提出来的。[8]作者在此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生态经济协调理论”,指出自然生态系统是现代经济社会系统建立的基础,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经济活动都在大自然的生物圈中进行。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生态经济系统,即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和地球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领域科学,从广义的角度探讨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由这两个系统所组成的复杂系统的运动规律。它转变了人类传统的经济发展思想。事实上,生态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系统理论及伦理理论都为生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石。接下来着重分析下生态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9]生物时刻改变着环境,环境为生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源,所以两者是共同进化的。因此人类必须意识到,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和资源的有限性,珍惜拥有的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理论中另外一个重要的理论即为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具有限制作用,同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也受限制因子的限制,这时如何进行有效资源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经济学是一门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进行研究的社会科学。[10]其两大核心思想为,物品是稀缺的,以及社会必须有效地利用他们。传统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个国家或者区域的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其中的许多理论都构成了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而生态经济学探讨的人类经济发展规模不能所占地球承载能力百分比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资源的稀缺性问题,另一方面,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分配也为生态经济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四、生态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1989年,国际生态经济学会(ISEE)的成立以及《生态经济》杂志的创刊是生态经济学发展史上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而即便研究生态经济学变得越来越普遍和规范化,它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许多课题仍然尚处于摸索阶段,但我们确实可以通过其发展史看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上所说,从西方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史来看,可持续发展理论已经成为主流,这其实就是生态经济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1990年首届国际生态经济学讨论会的题目与中心议题就是“生态经济学:可持续的科学与管理”,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讨论已经形成热潮。生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已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过渡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鲍尔丁及许多科学家过去认为经济系统隶属于自然生态系统之下,人们应该努力寻找两者协调发展之道。但现在,生态经济学家们意识到,不仅仅是协调发展,如何通过经济法律等手段促进技术进步,使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都能可持续的进行下去,更为重要。因此可持续发展理论必将是未来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大方向。

参考文献:

[1]Lester.R.Brown. Eco-Economy [M].NYC: W. W. Norton & Co.,2001.7.

[2]刘俊.关注全球气候变化[A].李占峰.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气象[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2.

[3]UNFCC. Background on the UNFCCC: The international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http://unfccc.int/essential_background/items/6031.php,2013.8.1.

[4]成克武.唐山南湖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及生态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15.

[5]张广明.环境科学知识[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101.

[6]唐建荣.生态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

[7]韩威.百卷本生态全书生态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

[8]唐建荣.生态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2.

[9]Frodin.D.G.Guide to Standard Floras of the Worl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72.

[10]Harper,Douglas.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Economy.http:///index.php?term=economy. 2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