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振兴促进法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建议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是将农机化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农业机械化、振兴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力支撑,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和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一、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业科技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单位存在着办公条件简陋、推广经费不足、技术力量单薄并老化严重、推广设备手段落后、示范基地缺乏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由于技术推广的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他们大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小农心理、守旧心理、从众心理十分严重,并且深受传统生产观念束缚,导致对新事物认识、接受速度慢,对采用新技术往往持观望、怀疑、抵触态度,这对农业推广部门打破传统落后生产观念、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的科技成果带来了巨大困难,延缓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周期,阻碍了成果转化。
2.管理制度混乱
随着近年来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受到影响,有些地方农机工作甚至空白。同时农机推广体系仍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推广机制未跟上时代步伐,推广人员观念落后,缺少危机意识,不明确工作职责所在,而推广方法仍依靠传统的言传身教和发放明白纸的方式,简单、单调,服务内容片面,难以适应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的发展要求,满足不了目前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3.推广人员素质偏低
从事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然而调查显示,全国推广人员中具有与所从事推广活动相关专业学历的不到55%,县级农机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67%,初中以下无专业知识的人员占16%,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仅占总数的10%,知识陈旧、老化,后备力量不足,限制推广工作的开展。
二、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对策建议
农机推广部门和技术人员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地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开拓农机工作新局面。对于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转变农机推广服务观念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改造传统农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化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首先,农机推广人员充分认识农机推广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中的特殊地位,积极宣传《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依法确保农机推广组织的合法权益。其次,对于政府有关部门来说,要积极加强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实施合理措施,快速帮助解决在农业推广体系建设中出现的一些困难,最大程度上发挥农机推广队伍作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2.完善农机推广体系组织结构, 增加农机推广项目投入
完善农业机械推广体系,整合区域内乡镇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资源,采取并、裁等方式,对乡镇农机推广机构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对乡镇农机化机构的非专业人员要大力精简,合理科学地设置基层推广机构,优化农机推广队伍。国家增加农机项目投入,促进和推动推广资源作用的发挥,增强推广实力。以重点项目为龙头,做好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示范、试验、培训和推广等工作,让其逐渐实现示范带动基地化、推广技术标准化、推广手段现代化、项目实施规范化,引导农民自觉选用新技术、新机具,增强推广效果,提高推广效率,加快农机推广工作高效开展。
3.改善基层站工作条件
当前农村基层推广站工作条件比较差。许多农机站没有办公自动化设备,没有试验仪器,办公用品及设施简陋、陈旧。因此,建议各级主管部门在财政预算的体系建设经费中,为基层农机推广站增加一些试验示范项目经费或承担具体工作的工作费用。
4.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推广技术的培训
首先,要进一步扩大农机驾驶员的培训力度,拓展培训范围。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式,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总体工作思路,主动进村入户开展培训,一方面出动宣传车深入田间地头,在主要农贸市场、区镇,广泛宣传持证驾驶的重要性和违章作业的危险性,使广大农机手认清接受正规培训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散发“服务新农村建设,培训新型农民”宣传教育材料,张贴在农机维修网点和乡村主干主要位置附近,让农机培训工作深入人心,人人皆知,营造培训工作良好的舆论氛围。
其次,要创新培训方式。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与推广站相联合,依据推广的先进农机具项目,和购置农机补贴新机型相结合,提前培训,给农村劳动力讲授操作农机具所需的专业知识,现场演示操作技能,使一批农机手在实际作业中发挥作用。
为了加快推广农业机械技术,除了要做好上述工作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要盲目发展更从别人的道路。而要严格围绕市场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产业经营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组织形式,有利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机产品的科技含量。
参考文献:
[1]杨红.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机推广鉴定,2008(4)
[2]潘槟.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大有作为[J].福建农机,2007. 3.
一、2008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城乡统筹,就业整体形势保持稳定
今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和国家各项就业政策精神,不断加强对就业工作的规划和部署,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就业扶持手段,坚持推进城乡统筹,较好地克服了当前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保持了就业格局的总体稳定。
一是城镇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全市共筹集2.73亿元资金用于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政策的落实,政策拉动效应明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各级人力资源市场扩容提质步伐,积极开展各类招聘活动,2008年市职介中心收集空岗信息4.43万个,开展求职登记5.83万人次,达成意向1.98万人,介绍成功1.67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3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93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1.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1%。
二是就业援助形成长效机制。以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贫困家庭为重点,不断完善帮扶政策,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今年新增的138户零就业家庭全部清零,5503户农村贫困家庭实现转移就业,形成了“动态管理、政策扶持、源头控制、跟踪服务”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组织实施“对口援助扶持四川理县农民工”专项活动,妥善安置125名灾区务工人员。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深入挖掘公益性岗位,全市公益性岗位达8600个。积极探索推行政府、企业、社区与社会综合支持体系模式,通过重点帮扶、鼓励企业吸纳、发放就业困难对象缴费补贴、开发社区岗位等工作措施,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弱势群体就业帮扶工作机制。
三是城乡统筹就业稳步推进。调整充实了全市就业领导小组,加强对城乡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农民工职业培训与就业服务项目”实施城市,积极探索农民工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通过开展“送培训下乡”、已就业农民工技能提升等活动,重点扶持“浏阳花木工”、“宁乡装配翻砂工”等劳务品牌,帮助他们稳定就业。进一步加强乡镇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认真组织实施“春风行动”,深入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并不断完善农民工务工环境。全市新增农村转移就业8.12万人,转移就业总人数达69.5万人,人平年均收入达到9921元/人。
(二)坚持创业富民,职业培训工作稳步发展
根据市委、市政府 “科学发展、创业富民”的决策部署,我们进一步加大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创业扶持等工作力度,劳动者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一是各项职业培训全面推进。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创业富民”战略目标,坚持市场化导向,不断完善多类型、多层次的职业培训体系。推行订单培训、委培等模式,提高再就业培训质量,努力实现岗位对接;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对已就业农民工开展技能提升活动,帮助他们稳定就业,对被征地农民开展就业培训,提高其自谋职业能力;开展职工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活动,大力推行就业准入制度;扩大职业技能鉴定范围和层次,举办各类技能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2008年全市共举办4大类22项职业技能竞赛,参赛人数达1.1万人次;整合全市职业培训资源,深化技工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模式。2008年,全市职业培训13.5万人,职业技能鉴定6.12万人。
二是创业带动就业硕果累累。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动创业富民加快建设创业之都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配套政策。加大创业培训力度,规范培训标准、丰富培训形式,并逐步将培训地点延伸到乡村、学校和社区。以国家创业示范基地为依托,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场地和政策扶持。健全创业培训指导中心,成立创业服务专家队伍和创业项目库,形成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后续追踪等一条龙创业扶持体系。今年全市创业培训4897人,其中2487人成功创业,带动1.08万人实现就业,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得到有效发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张小建副部长听取长沙工作汇报后,认为我们的经验值得推广。
(三)坚持政策创新,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
今年,我市社会保险工作以两型社会和大河西先导区建设为契机,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着力降低政策门槛,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不断提升能力建设,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
一是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先后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办法等政策,解决了被征地农民、困难企业和破产改制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调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降低个人自付比例,提高大病支付限额,参保人员个人负担进一步降低。进一步调整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扩大参保范围,提高待遇水平,并对中小学生、幼儿参保作出了明确规定,有力促进了城镇居民医保工作进程。
二是扩面征缴成效显著。进一步完善五险统一征缴体制,规范征缴流程,强化联动扩面,社保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2008年,全市企业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1万人、119万人、66万人、60万人和 73 万人,分别比上年新增16.83万人、12.5万人、10.6万人、7万人和12.4万人。全市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为66.2万人。2008年,全市全年社会保险费征缴总额达50亿元,比去年增长近10亿元,各项保险征缴基金数均创历史新高。完善基金监管制度和内控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强化基金运行系统建设和数据存储安全,确保了基金的安全稳定。
三是管理服务不断优化。根据国家新一轮连续三年调整养老金待遇的部署,认真组织实施2008年调待工作,全市企业养老金月人均达965.2元。为了建立养老金发放长效机制,方便企业退休人员就近领取养老金,我们改革过去委托一家金融机构养老金的方式,变为由离退休人员自主选择就近金融机构领取养老金。对于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开设网上银行支付系统,实现养老金网上发放。加强退休人员档案的集中管理,开展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达标活动,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97%。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监管,开辟农民工工伤保险绿色窗口和通道,并投入3000余万元为全市19.7万余名企业退休人员开展免费健康体验。
(四)坚持和谐共赢,长效维权体制逐步健全
今年,我们认真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不断完善法制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努力营建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是劳动关系进一步规范。进一步推进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等制度的实施,调整和充实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领导小组,积极引导和监督企业加强自主协调管理。为确保劳动合同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制定了各行业合同、集体合同和协议书范本,提供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考使用。2008年全市有1447户企业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目前全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企业总数已达2844户,涉及职工15.22万人。
二是监察执法体制不断规范。建立健全了劳动保障定期监察、劳动保障企业诚信评价、农民工工资保障金、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等制度。完善工资拖欠及劳资纠纷应急处理预案,积极开展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清欠等专项执法行动和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建立主办监察员制度,聘请了一批兼职监察员和特约监察员,进一步充实了执法力量,规范了执法体制。2008年,全市共受理劳动监察举报投诉1904件,追回工资、押金3262万,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是劳动仲裁力度不断加大。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要求,规范和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流程,采取了庭前证据交换和质证,对个别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明确的案件实行独任仲裁员制度,庭审后15个工作日内作出裁决等措施。取消仲裁收费,建立庭审公示栏,仲裁办案效能全面提高。加大调解力度,坚持在立案和开庭审理前均先行调解,调解结案率达56%。制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应急预案,建立重大、特大、疑难劳动争议案件联合预防机制,较好应对了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急剧攀升(立案数比去年同期增加275%)的严峻形势。2008年,全市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共办理案件6308件,其中立案受理2760件。
(五)坚持以人为本,管理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不断加大基础建设,着力改善服务条件、拓宽服务功能、规范服务流程,有效提升了劳动保障部门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
一是窗口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作为窗口服务能力建设的载体,长沙市人力资源市场顺利竣工并于11月17日正式面向公众服务。整个市场严格按照部里经办能力建设标准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涵盖了所有的劳动保障业务。其中一楼、二楼分别为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所有职业介绍、社保经办和行政审批职能均可在这两层全部办理,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劳动保障管理服务逐步实现了由“点式服务”到“线式服务”的新跨越。
二是基层工作平台不断完善。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机构建设,不断完善硬件、软件设施,加强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提高工作人员管理服务水平。目前,劳动保障基层平台承接了城镇居民医保、失业金申领认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就业援助、劳动维权等多项职能,工作重心不断下移。根据我市基层管理服务机构现状,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社保、医保、低保、住房”基层管理服务机构四网合一的决定,着力整合部门资源,完善社区服务,提高工作人员待遇。目前方案已由市编办呈报市委、市政府审议,即将启动实施。
三是金保工程建设实施顺利。我市是湖南省唯一的金保工程建设示范城市。在2007年启用新的应用系统的基础上,2008年我们对新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整完善,保证了平稳运行。成立了专门的数据整理工作小组,对所有信息数据进行了全面校正整理,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加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重新改造了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网,强化了信息查询和网上业务经办功能,更加方便了群众。
二、2009年工作思路
2009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抓住机遇、解放思想、迎难而上”的发展思路,在政策、机制和体制创新方面作积极探索,稳定就业,保障民生,破解难题,实现全市劳动保障事业的持续发展。
(一)积极谋划长远发展
一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提高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统筹层次,进一步提高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二是进一步实施扩大就业战略。中央为保增长、促发展,推出了4万亿投资的两年经济振兴计划,并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以此为契机,鼓励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努力实现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的互动。进一步完善就业优惠政策,扩大受惠群体,延长受惠时间,积极发挥政策拉动效应。
三是大力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抓住市委、市政府推进创业富民工作的机遇,加强创业培训和基地建设,完善政策咨询、创业培训、专家指导、项目推介、创业孵化、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和后续服务八位一体的创业扶持体系,使自主创业成为我市今后一个时期拉动就业的新增长点。
四是积极做好技能人才储备。按照部、省厅有关储备技能人才的工作部署,充分运用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加强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做好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储备。
(二)创新完善政策机制
一是研究解决老工伤问题的政策措施。根据省厅有关文件精神,按照“人员逐步纳入,项目部分纳入,单位个人自愿纳入”的原则,采取用人单位、财政和工伤保险基金合理分担的办法,认真解决老工伤问题。
二是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将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对象拓宽到有长沙户籍、有创业意愿的全体劳动者,建立奖惩办法,理顺区县(市)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机制。将小额担保贷款和创业培训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全民创业。
三是调整完善医疗保险政策。进一步完善和解决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年限、设置等待期等问题,对缴费年限较长和缴费基数较高的参保人员适当降低住院医疗费个人自付比例,提高参保人员医疗保障待遇。
四是优化窗口管理服务。按照经办服务的新形势、新要求,对行政处室和经办机构的职能权限进行科学划分,合理调配好资源,不断规范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窗口管理服务建设,努力实现经办服务由“点式服务”到“线式服务”的转变。
五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加强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培训,真正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六完善”,进一步促进工作重心下移。加强网上自助式服务,搭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平台,实现流程化管理。做好数据清理、整合,按要求完成业务数据的整理、采集、上报工作。
(三)全力保障民生民利
一是确保就业局势稳定。健全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积极开展就业普查,全面准确地掌握城乡劳动力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基本情况。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实现人力资源市场与街道、社区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进一步扩大就业援助范围,深入挖掘公益性岗位,建立覆盖所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实施重点工程就业服务计划,鼓励重点工程吸纳就业,实施承接产业转移就业服务计划,统筹开展就业服务。积极解决外出和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特别计划,实行岗位补贴、职介补贴和培训补贴政策,提高农村学生、城镇贫困家庭子女和困难企业职工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以城镇失业人员、返乡人员、退役军人和大学生为重点,深入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探索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不断拓宽其在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等方面的用途。健全失业保险的预警和预防机制,切实增强失业调控能力。
二是确保社保征缴发放。进一步完善五险统一征缴模式,健全专、兼职稽核队伍,建立基金征缴激励机制,研究出台断档补缴人员缴费的新规定。完成养老金机构调整和调待工作,确保春节前发放到位。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每一个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应保尽保。采取积极措施,确保明年所有农民工全部纳入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范围。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完善监管体系和内控制度,确保基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