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

第1篇: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人工金银花种植;引种栽培;滴灌技术;管理方法1 金银花的生长习性特征

金银花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较强,在气候环境相对恶劣的库尔勒市,金银花也能够正常生长。该地理位置位于新疆天山支脉霍拉山的南部山脉,塔里木盆地南缘,属典型的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1.4℃,极端最高气温高达40.1℃,极端最低气温低至-28.1℃,每年冬季的平均温度约为-8.1℃,夏季平均温度为26.10℃,年平均降水量50.1mm,年蒸发量2788.2mm,无霜期192~220天。

2 金银花的种植栽培

2.1 金银花栽植小苗

库尔勒种植地区丘陵沟壑纵横交错,平均海拔都在900m以上,土壤为第三纪风化剥蚀山地基岩基础上在发育过程中的棕漠土,漏水漏肥,缺乏有机质,含盐量高,在地表20cm以下,普遍为20~30cm的盐磐,以硫酸盐、氯盐为主,经地形平整后回填客土。库尔勒区域即使到了每年夏季降水量依然非常稀少,栽种人员就可以选择栽种金银花小苗。金银花小苗在春季时对温度的反应比较灵敏,库尔勒地区每年幼苗的生长时期比湿润的气候环境地带要早,而秋季金银花小苗在气温0℃以下时便逐渐干枯,干枯时间多为11月上旬,并且苗叶没有完全脱落,其绿期较其它植物长1个月以上。金银花生长花期较为集中,开花较多,7月中旬生长迅速。

2.2 金银花栽植方式

2.2.1 引种栽培。金银花引种栽植的扦插苗必须遵循科学的栽种排列方法,通常栽种人员是按照栽植行与栽植行间距离保持13cm,行内植株与植株间的距离保持11cm,种植的密度约为每1hm2种植6000株进行栽种的。另外,在对每株的枝条进行裁剪时,必须保留有8个左右的主枝,将主枝架托在水泥柱或者铁丝上。

2.2.2 滴水灌溉。在库尔勒地区金银花的种植区域内,灌溉方式基本都采用了新型的滴水灌溉方法,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节约水资源。滴水灌溉分为多个阶段,头道水的灌溉应在金银花苗木栽植后及时进行,等到田地里土壤的湿度饱和之后,经过扶植苗木顺利生长和在苗木根部垒土实施第2次的滴水灌溉。之后,栽种人员就可以根据金银花生长的灌溉规律进行具体的滴灌工作:1个星期之内轮流灌溉2次,1次12个小时,滴灌容量达到每小时2.1L。

2.3 施肥和追肥

金银花在幼苗移栽之前需要施有机肥料1次,另外在其生长的过程中还应该追加3~4次肥料。施肥和追加肥料时要在金银花种植区域的周围挖掘一条环形条状的沟渠,将有机肥料和化肥混合之后填于沟渠内再在表层覆盖土壤,使用的化肥量应该视金银花的生长情况而定:基肥用量控制在10kg、尿素0.04kg、过磷酸钙0.18kg;追肥的时间段在金银花发芽之前和收割之后施入,追肥肥料用量与基肥相同。

2.4 修剪整形

修剪强度原则应该遵循金银花植株的年龄和生长状况:对于那些壮年正处在强势生长状态的植株,修剪的幅度不宜过大;而老年植株的生长状态相对较弱,需要栽种人员重新修剪。修剪时期在每年的年底一直持续到冬季结束,在金银花的头茬花开之后,每个季节的6月、7月和9月都需要修剪枝梢,并且在采花后轻度修剪。

2.5 病害病虫防治

库尔勒地区的金银花栽种容易受到白粉病和蚜虫的侵害。白粉病的发病初期体现在叶片上会残留有白色的小斑点,之后病情逐渐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凸显白色粉斑,最终病情蔓延到金银花的全部枝叶,造成叶面发黄枯萎的现象。在该病防治中,可采用多菌灵600倍的稀释溶液或者治农菌2000倍液进行喷洒。

蚜虫在每年中上旬的时候会诱发大量的病疫灾害,导致金银花的叶片和枝条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损害,造成幼苗停止生长直至死亡,对人工金银花栽培种植危害甚大。针对这个问题,金银花种植管理人员应该采用吡蚜酮农药1800倍液进行喷洒,控制蚜虫病情。

3 结语

总而言之,滴灌条件下的金银花的引种栽培工作不仅仅体现在灌溉用水方面,它还涉及到金银花种植栽培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只有政府通过宣传滴水灌溉的优越性,为人工金银花种植产业提供技术,库尔勒的金银花种植行业才能取得良好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闫妍,张金霞.金银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24)

第2篇: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金银花;田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栽培要点

中图分类号:S567.9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又名忍冬花、双花,是忍冬科忍冬属常绿或半常绿缠绕藤本灌木药用植物。金银花种抗菌有效成分以氯原酸和异氯原酸为主。药理试验表明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的功能;治温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炎、痢疾、痈肿溃疡、丹毒、蜂窝组织炎等症。由于金银花药用价值较高,适应性强,耐涝、耐旱、耐热、耐寒。在盐碱沙地、山岭瘠薄地、土丘荒坡、路旁地边、河旁堤岸、房前屋后以及林果行间均可种植。近年来寿宁县引进四季灌型金银花试种成功,现大部分乡镇推广种植,据统计种植面积多达40hm2。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户和科学种植水平,增加收入,现将金银花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2 植物特征与品种简介

2.1 植物特征

直立成树型,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长3~8cm,宽1~3cm,嫩叶有短柔毛,背面灰绿色。花成对腋生或生于花枝的顶端,苞片2枚叶状,花梗及花都有短柔毛,花冠初开时白色,经2~3d变为金黄色,故有金银花之称。花萼短小,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稍呈二唇形,长3~5cm,筒部约与唇部等长,上唇4浅裂,下唇不裂,外面被柔毛和腺毛;雄蕊子房无毛,花柱比雄蕊稍长,均伸出了花冠外。浆果球形,熟时黑色,有光泽。

2.2 品种简介

金银花品种较多,目前寿宁县推广种植的主要是四季灌木型金银花品种。四季灌木型金银花是国内最新、最优良的金银花品种,它的培育成功彻底改变了传统金银花的所有弊端。直立成树形,改变了普通品种藤本匍匐在地的特性,易管理、易采收、产量高、见效快,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根系发达,生命力较强,耐旱、耐寒、耐瘠薄、耐盐碱。在山区、丘陵、平原、堤坝以及房前屋后均能种植,对土壤、气候要求不严格,全国各地基本都能适应。

3 生长习性

根系发达,细根很多,生根力强,在适宜的温湿度下,不足15d便可生根,主要根系分布在10~50cm深的表土层。须根则多在5~30cm的表土层中生长。喜温和的气候,生长适温为20~30℃,喜湿润的环境,以湿度大而透气性强为好。但土壤湿度过大,过大会影响生长,叶易发黄脱落。喜长日照,光照不足会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枝嫩细长,叶小,花蕾分化减少,因此,应种植在光照充足的地块,不宜和林木间作。

4田间管理

4.1 整地

深翻土壤、细耙。

4.2 施肥

每667m2施用充分腐热的农家肥(土杂肥、鸡粪、猪粪)2000kg;生物有机肥50~100kg。施足底肥有利于金银花健壮生长。

4.3 种植

4.3.1 栽植时间

春、夏、秋、冬四季均可栽植;最佳栽种时间:早春3月上中旬。

4.3.2 种植密度

第1年,株行距80cm×80cm。每666.7m2种植900棵;第3年,隔一行移一行,隔一棵移一棵,最终达到株行距1.6m×1.6m,每667m2种植300棵左右。

4.4 栽种方法

栽前将苗根放入清水中浸泡8~10h。挖宽40cm,深20~30cm的沟,将苗放入坑中央,埋土固定,在回填土5cm,栽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

4.5 松土除草

每年春初地面解冻后或秋季霜降节过后,进行松土耕翻,深度为25cm,耕翻后耙平,保持土壤水分。生长季节及时除草、保持树周围无杂草和松土保墒。

4.6 施肥

4.6.1 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在10月下旬翻地施入。

4.6.2 追肥

第1、第2茬花采收剪修后。以氮肥为主,适当增加磷肥,加入少量微量元素,适时适量追肥是提高金银花产量的重要措施。

4.7 整形修剪

修剪应以利于早成花、早丰产、成型快、高产、稳定、便于采摘为原则。修剪成外形呈伞形,主干高50~60cm,树高1~1.3m。

4.7.1 幼树修剪

栽后l~2a内主要培育直立粗壮的主干。幼树在萌发新枝后,从中选一粗壮直立的枝条作为主干培养。待生长到20cm时摘心,促进侧芽萌发,上部保留3~4个结花分枝,这样连续剪裁培养,树冠不断增大,3a便成伞形,进入盛花期。

4.7.2 盛花期的修剪

入冬或立春前完成第1次修剪,修剪时宜轻不宜重,剪去枯枝、病虫枝、l/3衰老的枝、沿地蔓生的衰老枝、过密枝、徒长枝。在主干上部选留粗壮枝条4~5个,作主枝,分2层着生,从主枝上长出的一级分枝中保留5~6对芽,剪去上部顶芽。以后再从一级分枝上长了的二级分枝中保留6~7对芽,再从二级分枝上长出的花枝中摘去勾状形的嫩梢。通过这样整形修剪的金银花植株由原来的缠绕生长变成枝条分明、分布均匀、通风透光、主干粗壮直立的伞形灌木状。金银花的修剪整形对提高产量影响很大。

在忙种节气前或第1茬采摘后,及时进行第2次修剪。将花枝剪去l /2,疏去下部阴枝、重叠枝,使其通风透光。

在第二茬花采收后,保留花枝已生长出的新芽,剪去萌芽花枝l /2,疏去弱枝、徒长枝,树体高大,剪裁上部枝条,应控制在便于采收的高度;树体矮小,疏下留上,使其通风透光。

4.7 浇水

时间一般在春分前后、忙种后、大暑节气前后及秋施基肥后浇水。

5 病虫防治

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5.1 炭疽病

初发期使用“多菌灵”、“大生M-45”农药,按说明使用。

5.2 蚜虫的防治

对有蚜虫危害的枝条,按说明喷洒“高渗吡虫林”、“蚜虱一次净”。

5.3 棉铃虫的防治

可用“灭幼脲三号”、“BT苏云金杆菌”、“可威得”等农药防治。

6 采摘与加工

6.1 采摘

适时采摘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按现在的栽培技术,每年可以采摘四次金银花。但第1、第2次花较多,以后2次较少。一般在5月中、下旬采摘第1次花,6月中、下旬采摘第2次,7月、8月份别采摘第3、第4次。在生产中根据金银花开花的规律,掌握好采摘的时期和标准。以花蕾上部膨大,但未开放,呈青白色时采摘最适宜。每天采集的时间为上午,最好是在露水未于之前。金银花开放时间集中,必须抓紧时机采摘。对达到采摘标准的花蕾,先外后内,自下而上进行采摘,注意不要折断树枝。

6.2 加工

第3篇: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金银花;药用;栽培;技术

1 金银花的生长习性

金银花适应性强,对气候要求不严,喜温暖、喜光、耐阴、耐涝、耐寒冷。5℃萌芽,15℃新梢生长迅速并开始孕育花蕾,35℃以上高温能正常生长。对土壤不挑剔,耐贫瘠、耐盐碱,pH 值5.8~8.5 之间的地块均能生长, 当然在肥沃疏松的砂质土壤生长势更强,故其分布范围很广,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

2 选地整地

宜选通风、透光的环境,以土层深厚疏松的腐殖土壤为好。播种前深耕,整成60~70 cm 宽的平畦,畦的长短不限。整好畦后放水浇透,待表土稍松干时,平整畦面。

3 育苗

金银花无性繁殖能力很强,因此平均气温5℃以上均可进行扦插育苗。选1~2年生健壮枝条作插穗,截成长16~18cm, 按株距2cm、行距20cm、密度249 万株/hm2扦插,覆土以刚露出1对芽为宜,然后踩实灌水。1 个月后,分2~3次追肥,施尿素75kg/hm2。待新梢15~20cm 即可摘心,促发新枝,连摘3~4 次。每株有4~8 个分枝,即可出圃移栽。

4 适时移栽与合理密植

于早春萌发前或秋冬季休眠期进行移栽。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150cm、株距120cm 挖穴,宽深各30~40cm,宜栽3750~4200 穴/hm2,每穴施入土杂肥5kg与底土拌匀。然后每穴栽壮苗1 株,填细土压紧、踏实,浇透定根水。成活后,通过整形修剪,使匍匐藤形成直立单株的矮小灌木。增加分枝,扩大树冠,由1年1茬收花变为1年3~4茬,可大幅提高产量。金银花群体结构的合理化一般通过前期密植、后期修整,使群体内植株对光温水气肥的竞争调整到总体效益最大化,以提高群体的通风透光性和水肥利用率,实现植株群体结构和密度合理化。

5 中耕除草

移栽成活后,每年中耕除草3~4次。第1次在春季萌芽发出新叶时;第2次在6月;第3次在7~8月;第4 次在秋末冬初进行。中耕时,在植株根际周围宜浅,远处可稍深,避免伤根,影响植株根系的生长。第3年以后,视杂草生长情况,可适当减少中耕除草次数。

6 肥水管理

每年早春萌发后和每次采花蕾后,都应进行1次追肥。春、夏季施用腐熟的人畜粪水或硫酸铵、尿素等氮肥,于株旁开浅沟撒入,施后覆土盖肥;冬季每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5kg、尿素50g、过磷酸钙150g,在花墩周围开环状沟施入,施后用土盖肥并进行培土,厚5cm。花期若遇干旱天气或雨水过多时,会造成大量落花、沤花、幼花破裂等现象。因此,要及时做好灌溉和排涝工作。

7 整形修剪

移栽成活后,每穴只留壮株1株,修剪培养成伞房形直立小灌木。栽后的1~2年内主要是培育直立粗壮的主干。当主干高度在30~40cm时,剪去顶梢,促进侧芽萌发成枝。第2年春季萌发后,在主干上部选留粗壮枝条4~5个,作为主枝,分2层着生。在冬季,从主枝上长出的一级分枝中保留5~6对芽,剪去上部。以后再从一级分枝上长出的二级分枝中保留6~7对芽,剪去上部;再从二级分枝上长出的花枝中,摘去勾状形的嫩梢。如没有这种嫩梢,则不要摘除。一般入春后在二级分枝中或原来的老花枝上萌发出的节密而短、叶细的幼枝均是花枝,应予保留。

8 病虫害防治

8.1 褐斑病

叶上病斑圆形或受叶脉所限呈多角形,黄褐色,潮湿时背面有灰色霉状物,生长季中后期易发生,8~9月为发病盛期。防治方法:①秋末清除病株落叶,集中烧掉;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②发病初期喷1:1.5:300波尔多液、50%多菌灵6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500倍液等药剂2~3次,间隔10~15d。

第4篇: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金银花;生物特性;繁育;病虫害;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207-01

1、生物学特性

1.1生长环境。金银花适应性强,喜通风透光,怕枝条密挤;喜温暖干燥,怕阴冷潮湿。金银花为温带及亚热带喜阳植物,春季孕蕾前,若晴天干燥,抽枝展叶特别茂盛。金银花喜阳,对水分、土壤要求不严,在pH值为5.5~7.8的微酸偏碱地均能正常生长,尤以砂壤土、阳坡、半阳坡为最适组合生境,特别是在肥沃、疏松的土质中生长极其旺盛,在中国北至辽宁、南至广东均有种植。

1.2生长发育习性。金银花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地上生长旺盛,藤茎分生能力强,茎叶覆盖度大,故能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防风固沙作用。金银花的主干有较强的直立性,藤茎有一定的缠绕性与”自剪性”。

2、繁殖技术

金银花一般采用扦插繁殖方式,分为直接扦插和扦插育苗2种。直接扦插就是在金银花藤茎生长季节,选择生长旺盛的枝条,截成长20~30cm的插条,每根至少具有3~5个牙位,剪去下部叶片,将下端切成斜口,用促根生长剂浸10秒后趁鲜扦插。株行距1.5m×1.5m,挖穴,每穴扦插3~5根,地上留1/3的茎,至少有1个芽露在土面,踩紧压实后浇透水,1个月左右即可生根发芽。扦插育苗就是将插条先育成苗子,然后再移栽大田。

3、栽培技术

3.1选地整地金银花对土壤要求不严,向阳的山坡地、山坳地、山坞田均可种植;但若要达到优质高产,应尽量选择向阳、土层较为深厚、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坡度在15℃以下的沙质壤土栽植,坡度偏大的可整理成阶梯状条栽。栽前土壤适当深耕,平整耙细,开沟作畦,一般畦宽1.5~2m,株行距为(1.3~1.5)×2m。

3.2精细移栽春季、晚秋或初冬均可移栽。晚秋或初冬移栽,于栽前挖定植穴,穴底可适当深施基肥,一般每穴施肥1kg或45%三元复合肥0.1kg,再覆土待移栽,以免烧根;春季移植的,可等移栽成活后再采用环状沟施。移栽苗一般选择直径1cm以上、高20cm以上的扦插苗,移栽时将苗木根系舒展开,栽植在定植穴中,并踩紧土、浇透水。有条件的可选择阴雨天移栽,以提高成活率。

3.3田间管理

3.3.1施肥第一年,晚秋或初冬移栽的,建议先施基肥;而春季一般在空白地移栽,成活后结合中耕培土。之后每年分别结合中耕除草,施春、冬2季肥,化肥和农家肥配合,根据树冠大小确定施肥沟位置。此外,每次采花轻剪后,均需追肥一次,以施用速效氮肥为主、辅以部分磷肥,还可喷施叶面肥;施肥量视金银花长势、树冠大小、土壤肥沃程度等灵活确定,一般头茬花施肥量多于后几茬。施肥尽量在阴雨天前后进行,既可节约劳力,又可提高肥效。同时,每次修剪后都应追肥1次。

3.3.2中耕除草金银花移栽前几年,每年最少需除草3~4次。每年开春,长出新叶时,结合施肥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培土;7~8月份第一季花后二季花前,进行第2次;秋冬霜降前后,结合施越冬肥进行第3次中耕除草、培土。3~4月后,视金银花长势、杂草滋生情况,酌情减少除草次数。为确保金银花的药用价值,一般不使用除草剂,以人工或机器除草为宜。

3.4整形修剪整形修剪是金银花种植成功与否和实现优质高产的关键环节之一。通常移植后1-3个月后主要是培育直立粗壮的主干,修剪培养成伞形直立小灌木。

3.4.1整形修剪的方法第1年移栽成活后,当主干高度长到30~40cm时,剪去顶梢,促进侧芽萌发成枝;当年冬季霜降后,略加修剪,剪去过长枝、病枝、密枝。第2年春季萌芽后,在主干上部选留生的粗壮枝条4~5个,作为主枝;到冬季,再从各主枝上长出的分枝中分别有选择地保留5~6个,剪去顶部作为主枝的一级分枝。此后,再从一级分枝上长出的分枝中每枝保留4~6个,剪去顶部作为二级分枝;以此类推,最终形成主干直立粗壮、分枝均匀的伞形灌木。以后每年春季,金银花尚未萌发时,再将枯老、细弱、直立能力差的枝条剪除;一般开春后在二级分枝中或原来的老花枝上萌发出的节密而短、叶细的幼枝均是花枝,应予保留;主干基部新抽出的蔓生枝和枝干上的内膛枝一定要剪去,以免消耗营养。

3.4.2整形修剪的时间每年于冬、夏2季进行修剪。冬季修剪主要是剪去下垂枝、徒长枝、交叉枝、病枯枝、细弱枝等,保留健壮枝条;要求枝枝都剪,即对所剩余下的枝要全部进行轻剪,以形成多个粗壮主侧枝,逐年修剪形成枝条疏朗、分布均匀、通风透光、主干粗壮直立的伞形灌木状树形,促使通风透光性能好,增加产量又便于摘花。夏季修剪,以“打顶”为主,促进多发新枝;适当对少数旺枝进行中度修剪,控制金银花徒长,以利于形成均匀的伞形枝;剪除郁闭枝,细弱枝,枝粗、节长、叶大的无花徒长枝,以改善光照条件,提高光合效能,增加营养积累。每季花后都要进行轻剪,剪去已开花梢,促使形成新的花梢,以免未采摘干净的花稍转变成生殖生长,即开花结籽,影响下一季开花。而且靠近根部发出的枝条和徒长枝条都要剪去,以减少养分消耗,促使大批量花蕾提早形成,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4、病虫害防治

第5篇: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近年来,在省、市科技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我县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大力实施“科技兴隆”战略,按照科技富民强县工作的总体部署,立足我县资源优势与特色经济,提高科技进步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1、解放思想,统一认识

为进一步增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意识,我县把科技工作列入中心组学习范畴,每季度召开一次科技报告会,每年选派一批科技干部到江浙沿海进行挂职锻炼,让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中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树立抓科技进步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思想,彻底改变科技工作是软指标、软任务的认识。努力增强科技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把科技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做到制订规划凸显科技,部署工作突出科技,安排力量加强科技,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科教兴县”上来。

2、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为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我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长为组长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县四大家各安排了一名副职亲自抓科技工作。为加强科技工作,我县建立了科技工作汇报制度,规定县委常委和县政府常务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科技部门的工作汇报,解决科技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为把科技工作落到实处,我县制定了科技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科技工作纳入党政领导政绩考核范围和单位双文明目标考核内容。目前,我县已形成主要领导挂帅、科技部门领唱、其他部门合唱、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2005年,我县科技工作共召开政府常务会议4次,专题研究有关科技工作。2006年3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分管科技工作副县长亲自参加了科技部、财政部联合主办的科技富民强县项目专题研究班。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一是利用各种会议,特别是每年的科技活动周,广泛深入地宣讲有关科技知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兴县”意识。二是综合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横幅等多种舆论工具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基本做到宣传有声音,电视有图像,墙头有标语,街头有横幅,手中有资料。三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传播模式,送科技下乡,请科技专家来我县乡镇举办科技讲座,送科技示范户集中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科技政策,传播科技信息,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实用技术,努力提高全县人们的科技意识,力争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二、尊重人才,加大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横向联合

1、尊重人才,重奖有功人员

科技要发展,经济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县委、县政府站在时代的高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和爱护科技人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放开放活科技人员,允许他们在不侵害国家、集体利益的前提下,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合法收入,鼓励成果持有人以入股方式创业,并根据不同职称和规模给予不同标准的创业启动金。为鼓励科研开发、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我县设立了科技进步奖,制定了“科技兴隆”奖励办法,提高奖金标准,对突出贡献人员进行重奖,奖金不低于5万元,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总之,对待科技人员,我们做到了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特殊人才给予特殊待遇,一流成果给予一流回报,努力改善其工作环境与生活待遇。

2、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我县在农口各局、计划生育局、卫生局和经济发展局等涉科单位均设立了科教、生产股,在县政府成立了农业、城建、教育、工业、卫生5个专家服务组。除政府组织外,各骨干企业均设立了科研开发机构,民间组织也成立了各类专业学会12个,行业协会29个,培养和授予了科技示范户8280户。目前,我县已形成了政府技术服务站和企业科研开发为主体,技术学会、专业协会为载体,科技示范户为带头人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3、加大投入,整合资金,统一规划

随着人们科技意识的增强,我县科技资金投入已初步形成了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投入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格局。为抓好科技兴县工作,县委、县政府在本级财政预算中确保了科技三项经费、科技事业费、基层科技推广服务费、科技专项经费和农发资金等科技资金的逐年增加。我县科技经费已从2003年的79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154万元,基层科技推广服务费已从2003年的594.7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744.9万元,科技专项经费已从2003年的725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730.5万元。县委、政府加大对科技工作的投入,鼓励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加强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支持的同时,银行对科技项目的信贷支持也逐年增加,自2003年以来,各商业银行科技贷款总额达5.46亿元,并以每年10%的幅度递增,我县龙头企业如运发包装、恒远机械、青蒿素提取、氟树脂加工等项目,均得到了银行的大力支持。

4、立足资源优势,实施重点项目

我县立足资源优势,围绕资源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兴县做文章,3年来,共实施科技项目127项。农业方面主要支持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与产业化建设。实施项目主要有“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金银花入《中国药典》”、“龙牙百合组织培养技术研究”、“**金银花、**龙牙百合原产地域产品认定”、“柑桔948项目”、“双孢菇出口基地建设”、“富硒农副产品开发”等。工业方面主要支持了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与新产品开发。实施项目主要有“毅鹏金银花茶”、“爱生制药”、“运发包装”、“恒远机械”、“青蒿素提取”等。通过重点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我县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提高了工农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5、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横向联合

为加大我县科技开发力度,我县先后与湖南农大开展了龙牙百合脱毒育种、百合蓉加工、金银花茶研制、金银花白粉病鉴定等,与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进行了双孢菇高棚栽培试验,与湖南中医学院进行了金银花茶毒理试验,与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土壤研究所开展了富硒资源开发与**金银花录入《中国药典》等多方面、多角度合作。现正与湖南农大合作的项目有:一是龙牙百合连作试验,解决龙牙百合不能连作的难题;二是龙牙百合与药百合的转基因试验,提高龙牙百合的抗病性;三是青蒿“两高一短”(高青蒿素含量、高生物产量、短生育周期)技术研究,选育良种,培育多倍体青蒿。另正与湖南省食品研究所合作,研究开发龙牙百合面食产品。通过横向联合,我县技术力量得到充实,科技工作进展顺利,某些产业瓶颈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指导下,我县科研水平明显提高,每年获得省市科技成果2-5项,申请专利1-2项。2004年,“富硒金银花茶的研制与开发”获邵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通过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加工技术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金银花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获邵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金银花、**龙牙百合地方标准”获邵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金银花白粉病研究”、“**县富硒农牧产品开发”分别获邵阳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三、立足优势,突出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近年来,我县科技工作以农业科技为重点,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做文章,突出资源开发与农业产业化建设。2004-2005年,我县承担了科技部、农业部等四部委联合实施的“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大力推广稻鸭共栖、平衡施肥、沼液浸种、旱育稀植、病虫综防等新技术和水稻良种,全县共建丰产样板田2000亩,亩产突破800公斤,技术示范面积13.6万亩,技术辐射面积45万亩,累计增产稻谷2.95万吨,增加产值4500万元。到2005年底,全县农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9%,粮食良种覆盖率达90%,实用技术推广率达8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可喜成绩,优质稻种植面积达53.2万亩,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万亩,以萝卜、西红柿为主的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达4万亩,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种植得到迅速推广。特别是金银花产业迅速发展,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干花一万吨,占全国总产的60%,我县被国家林业总局授予了“中国金银花之乡”的称号。为做大做强我县特色优势产业,2002年以来,我县投入科技经费90余万元,与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湖南农大、湖南中医学院等单位合作,经3年试验与研究,2005年**金银花灰毡毛忍冬终于录入新版《中国药典》,从此**金银花获得进入大型制药厂的入门券。2004年,我县拨出科技专项经费15万元,经一年多实地考察论证与多次赴京申报,2005年**金银花、隆回龙牙百合顺利通过国家原产地域产品认定,这不仅提高了**金银花、隆回龙牙百合的知名度,而且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与保护,为以后出口国际市场打下了基础。自2003年发现**土壤富硒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课题组,经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湖南农大化验,我县土壤及农牧产品富硒,**是继陕西紫阳、湖北恩施之后的第三个富硒区,且面积居三者之首。目前,我县富硒农副产品开发如火如荼,现已开发出富硒大米、富硒金银花茶、富硒龙牙百合、富硒茶等十余个产品。富硒资源的发现与开发,顺应了人们对富硒保健食品的需求,为我县农副产品开发找到了新的亮点。

2、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促进高新技术工业迅速增长

按照“兴工强县”的战略思想,立足我县基础条件与后发优势,我县工业以建材、造纸、药材、机械制造、能源、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为重点,重点支持了雪峰干法水泥、桔州汽车、湘丰纸业、运发包装、爱生制药、九龙生物、高档卷烟纸等项目,工业发展来势喜人。近年来,我县进一步加大了新技术引进力度,2003-2005年底,全县共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15个,新增工业产值2.5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产值0.5亿元,现有民营科技企业14家,其中市级民营科技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2004年,湖南运发包装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新上一条全自动五层纸板生产线,年产纸箱3000万个,年产值1.2亿元,创利税2000余万元。2004年,恒远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投资400万元,自主研制新型环保节能水轮发电机组成套设备与技术,年产值3200万元。湖南毅鹏金银花保健品有限公司投资100余万元,研制开发富硒金银花茶与袋泡茶系列产品,年产值1000万余元,并获得了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支持。爱生制药厂投资2300万元,完成了中药材生产企业的GMP技术改造,并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验收。邵阳长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5年投资5000万元,引进高含量青蒿素提取技术与设备,采用“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形式,建立青蒿种植基地3万亩,年产值9600万元,可创利税3000万元。湖南湘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开发甜糯玉米粥系列产品,年产值4200万元。

第6篇: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y4 .肉鹅的养殖技术

y14. LED电子灯箱制作技术 y63.南京板鸭加工技术

y64.玻璃浮雕画制作 玛瑙雕刻工艺

y95.荆江麻鸭饲养

y96. 贵妃鸡的饲养技术 肉鸡夏季高产技术

y109. 蝎子养殖技术

y110. 灵芝大棚栽培技术 杏鲍菇栽培技术

y111. 畜禽粪便生物有机肥生产技术 y114. 山药高产栽培技术

y147. 金银花规范化生产技术 y185. 中草药栽培技术14

y194. 风味小吃集锦13

y408. 芽苗菜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芽苗菜无土栽培技术

y423.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y488. 金针菇袋装栽培 香菇高产栽培

y632. 芦荟栽培管理技术 y809. 养猪技术5

y831. 牛羊育肥技术 y837. 养牛技术3

y863. 肉用羊饲养技术4 y890. 养鸡技术5

y921. 蛋鸭饲养技术 y966. 泥鳅养殖技术

y1037. 蝇蛆的养殖技术 y1049. 黄粉虫养殖技术

y1050. 蚯蚓的养殖技术

y1054. 蝎子速生养殖 y1061. 肉狗饲养技术

y1072.土元的立体养殖 y1074.水蛭的养殖与初加工技术

y1125. 咸蛋、松花蛋的制作技术 y1128. 蛋壳的利用技术

y1234. 节能炕房 y1258. 微型水力发电

y1276. 生男生女的奥妙

y1285. 肺结核的发现与治疗、肺结合的预防

y1358. 中国风味小吃制作系列影碟24 y1363北京特色小吃

y1364. 天津特色小吃2 y1365. 四川特色小吃

y1367. 湖北小吃 辣椒食品加工技术 y1368. 广东特色小吃

y1369. 云南特色小吃的制作 y1370. 陕西特色小吃

y1371. 贵州特色小吃 y1372. 河南特色小吃

y1373. 山西特色面食 y1374. 风味清真小

y1375. 朝鲜风味小菜 y1376新疆风味美食特色小吃

y1378. 韩国泡菜的制作工艺 y1379. 卤味食品的制作

y1380. 四川特色小吃制作技术 y1381. 台湾特色小吃

y1382. 上海特色小吃 y1383. 孝感米酒制作工艺

y1384. 广式面点的制作 y1389 东北大炖菜 东北特色菜

y1390. 酱肉的制作 y1391. 扒鸡的制作技术

y1392. 盐水鸭制作 绿头野鸭加工技术

y1393. 北京烤鸭的制作技术

y1395. 学做四季粥 山东煎饼制作技术

y1399. 道口烧鸡制作技术 y140.风味小吃制作技术

y1402. 肉串的制作 y1403. 肠衣加工技术

y1413. 月饼的制作 y1416. 炒货加工技术

y1418. 冰糖葫芦 糖炒栗子 y1456. 电焊工基本职业技能

y1457. 管道工基本职业技能 y1458. 油漆工基本职业技能

y1463. 中国民间工艺品制作系列影碟32

y1464. 糖果娃娃制作工艺 y1465. 唐山皮影的制作工艺

y1474.麦秆画的制作 y1503. 插花工艺

y1545. 香包制作 芦苇制品加工技术

y1553. 易拉罐画的制作技术 景泰蓝画的工艺技术

y1564. 五谷画制作工艺 蛋雕工艺

y1582. 小家电使用与维修10

y1583. 彩色电视机维修技术5 y1584. 冰箱维修集锦3

y1586. 家用洗衣机的维修技术3 y1587. 空调常见故障维修4

y1588. 饮水机的清洗消毒与维修 y1601. 无水洗车

以上光盘购一盘98元 ,六盘起40元一盘 10盘起30元一盘。每次购买另加邮寄费10元需快递的另加22元。

咨询电话:027-86649570 15071372036 联系人:涂老师

第7篇: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一、科技项目组织申报取得新突破

依托我县药化、皮制品、铜加工、茧丝绸等重点产业及粮食、畜牧、蚕桑、蔬菜、林果等主导农业产业,科技扶贫团深入企业、乡村及有关单位进行调研,把我县科技创新与上级政策对接,帮助梳理项目,积极组织项目申报,争取资金和技术扶持,不断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今年以来已上报项目15个,其中国家级项目8个,包括星火计划3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火炬计划1项、科技支撑计划备选项目1项和科技惠民计划项目1项;省级项目7个,分别为重点新产品2项、支撑计划1项、成果推广1项、对外合作1项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个,以及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县。目前正在准备申报2013年的星火扶贫项目。

截至目前,已获批国家级项目5项,其中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课题2项(分别为蜜柚节水灌溉技术示范、白莲生态种植技术示范),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分别为U型滴灌技术开发和F—60001多层挠性印制板)、火炬计划1项(多层柔性线路板)和科技惠民计划——县健康服务平台构建和常见多发病防治技术应用示范;获批省级项目3项,分别为高新技术企业1个、对外合作1项和重点新产品1项;共获批项目资金1900多万元,为二十几年来获得国家、省、市项目经费支持最高。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我县光荣成为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全国第一批及截至目前我省唯一一个试点县。

项目申报过程中,科技部扶贫团尽心尽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扶贫团带领我局及相关单位,多次召开研讨会,从政策分析、项目筛选设计、组织协调到申报材料修订、咨询论证准备,周密部署,细致跟进为项目组织申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项目在京答辩期间,在我县挂职的副县长亲自带领我县答辩组加班加点,反复研讨,不断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和答辩PPT,使我县的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全国第一批及我省第一个试点县,获批项目资金1695万元。

二、科技项目建设扎实有效开展

今年以来,我县重点实施的项目有3项扶贫项目、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等项目。年初,县科技局组织有关项目单位召开了科技项目实施座谈会,各项目实施单位分别汇报了各自所承担项目的实施情况及下步打算,分析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会议要求对实施的科技项目应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要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同时要强化项目管理工作,并从中提炼出一些科技成果进行科技成果鉴定,达到推广应用的目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今年我县实施的科技扶贫项目有3项,分别为县农技中心承担的“塑料大棚秋延后蔬菜高产栽培技术引进示范”、县水产站承担的“水库渔业生态修复技术推广”、县科技公司的“金银花新品种引进示范”。其中“塑料大棚秋延后蔬菜高产栽培技术引进示范”项目已在镇村建成蔬菜大棚10余亩,开展秋延后蔬菜栽培,目前示范的品种有进口油麦茶、速生大白菜、青皮黄瓜、芹菜、大蒜等,已带动该村农户发展蔬菜种植110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下一步将开展春提前蔬菜的育苗工作;“水库渔业生态修复技术推广”项目在才丰洞口水库、高市乡毫岭水库等在建立5个示范基地,推广水库渔业生态修复技术,推广面积6500亩,实现一个生产周期单产亩增产65公斤,年亩增收节支360元;“金银花新品种引进示范”项目引进湖南隆回湘中金银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培育的湘中一号、湘中二号等金银花优良品种。在龙田乡新建示范基地300亩,苗木长势良好,成活率达98%以上,今年试花期已实现经济效益28万元,年为社会提供务工费20万元,有效解决了当地及邻村年龄较大的农村劳动力及家庭妇女务工问题。

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了我县绿色水稻的产业进程。今年以来,通过项目实施,一是进一步巩固了我县20万亩绿色水稻生产面积,在石桥镇樟枧村、龙田乡龙田村、怀忠镇新居村建立3个1000亩绿色水稻生产核心示范区,推广应用优质稻新品种、采用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成虫,推广“稻鸭共栖”模式;推广旱床育秧、塑盘抛秧等为主的水稻壮秧育苗栽培技术和以农家肥、堆肥等为主的培肥土壤技术;实现单季平均亩产452公斤,增产36公斤,亩增产值90元,亩节省化肥、农药等成本40元,亩增收节支130元,总增产粮食7200吨,总增收节支2600万元。二是建立了水稻新品种引进试验基地150亩,从市场遴选出有潜力的早稻新品种22个进行了新品种选优展示,优选出了湘丰优402、新丰优206、淦鑫206等3个早稻品种,计划在2013年作为我县早稻主推品种。三是对我县绿色大米加工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产能,使县晨风米业有限公司获得了2012年全省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并派员参加省农业厅组织的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培训,获得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资格;通过与项目区农民签订粮食订单,订单收购价格高出同品种市场价8%,每亩增收近100元,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解决劳动就业28人。今年以来,项目实施共举办各类培训班(会)40余场次,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印发资料70000多份。

另外,根据省厅安排,我县组织2010年科技扶贫项目单位做好了项目验收准备工作。

三、科技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科技部扶贫团的帮助下,积极做好了科技、人才、项目对接,使我县科技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

1、聘请科技顾问,举办县首届特色产业发展论坛

今年5月,举行了科技顾问聘任仪式暨县首届特色产业发展论坛活动。聘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吕扬研究员等8位药品、食品、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科技专家为县科技顾问;举行了县首届特色产业发展论坛,各位专家在充分了解了我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并听取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科技需求后,详细介绍了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地区的发展情况和经验,深入分析了我县的资源特色和优势,对下一步我县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和途径提出了宝贵意见,回京后还相继介绍相关企业来县洽谈对接。

2、聘请科学发展顾问,举办科技扶贫团“重走扶贫路·共话情”座谈会

今年6月,举行了科学发展顾问聘任仪式及科技扶贫团“重走扶贫路·共话情”座谈会。邀请到曾在我县挂职扶贫的各届扶贫团重走扶贫路,聘任了杨起全副院长等7位同志为县科学发展顾问;召开了科技扶贫团“重走扶贫路·共话情”座谈会,科学发展顾问们对我县几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未来如何发挥科技创新驱动功能、调整县域经济结构、可持续发展产业选择等方面与与会领导和单位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在科学发展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帮助整合资源,尽顾问之所能。我县科学发展顾问在今年各项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咨询论证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和支持。

3、联系浙江铁皮石斛项目洽谈考察组到我县考察

今年6月,科技部扶贫团张敏副县长联系到浙江铁皮石斛项目洽谈组——浙江大学陈铭教授一行4人到我县考察,就在我县发展铁皮石斛种植进行了现场调研,经初步考察,我县气候条件适宜铁皮石斛种植,且具备了种植所需大棚等基础设施,并于今年10月再次到县考察。由于铁皮石斛种植技术要求较高,且前期投入高(每亩仅苗木投入为8-10万元),初步决定在我县农业科技示范园租凭6个大棚开展铁皮石斛种植示范,通过示范带动附近农户发展种植铁皮石斛。据浙江当地种植效益,每亩可达30万元,铁皮石斛项目引进示范成功将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4、招徕浙江绍兴留学生创业联谊会到县考察

9月,浙江省绍兴市留学生创业联谊会赴县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县政府县长、副县长陪同,科技部扶贫团副县长组织了调研活动。首先到白茶基地、皮革、科技数码参观,之后在工业园区管委会听取园区发展情况和招商引资政策介绍。联谊会一行对我县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的赞誉,同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并表示对特色产业产品打开浙江市场提供支持。

5、大学研究生到我县实习

7月,大学硕士生3人一行来到我县大学实践基地实习。实习期间,三位实习生帮助科技局完善科技网站,还到中医院、医院等四个中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站点查看网站运行情况,了解相关网络问题,并在医院建立了一个医疗卫生业务网站,最后还到乡村了解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等情况。通过四天的工作,大学硕士生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得到了有关单位的肯定。

四、科技成果工作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积极组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县人民医院的有关项目参加科技成果鉴定和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数码有限公司的F-60001多层挠性印制板项目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着手申报省科技进步奖;农业科技公司的U型滴灌项目及县人民医院的自制带吸引电钩在腹部开放手术中的应用项目分别通过市科技局成果鉴定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五、下一步工作设想

2012年,我县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要求,以科技为依托,加强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不断提升区域性支柱、特色产业的科技水平,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促进我县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进一步扶持农业主导产业。加大蚕桑、蔬菜、畜牧等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扶持县域传统主导产业的发展。

2、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以科技入园入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等为抓手,着力提升我县药化、机电、铜加工、皮革、卫浴等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3、扎实开展科技惠民项目。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基础及外部资源,从技术、组织两方面着手扎实有效实施科技惠民项目,着眼长远做好试点工作,总结探索长效机制,实现项目的可持续。

第8篇: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查看更多《北方园艺》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北方园艺》编辑部

试验研究

(1)密度和整枝方式对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辣椒商品性及产量的影响 许耀照 吕彪 王勤礼 曾秀存 闫芳 张春梅

(4)个旧地区冬春两季绿芦笋营养品质分析与比较 白建波 周银丽 陶宏征 李荣春

(8)焉耆垦区“克瑞森”葡萄诊断施肥综合法标准的制定 姜继元 李铭 郭邵杰 陈奇凌 郑强卿

(12)应用隶属函数值及综合指数法对“蛇龙珠”葡萄新品系进行选种研究 李红娟 张卫强 刘勇强

栽培技术

(16)酿造葡萄园冬春季管理技术 王永光

试验研究

(17)库尔勒香梨生育期长势与产量的监测 李萍 王雪梅 柴仲平 盛建东 金俊香 李珊珊

(20)桂皮紫萁群落类型及关键环境生态因子分析研究 武晓林 刘哲 李敏 于毅扉 于英

(25)薇菜 无

研究简报

(26)渭南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研究 党民团 仝芳 赵晓进

(28)四川盆地不同地区‘90-4-33’桃需冷量研究 李文贵 邓家林 张全军 钟必凤

(30)蒲公英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叶景学 齐义杰 王大伟 孙桂波

设施园艺

(33)宁夏设施砂培黄瓜品种筛选研究 高艳明 张雪艳 田蕾 叶林 赵金龙 李建设

(36)遮阳网大棚红掌切花离土栽培生产技术 潘英文 张明艳 林明光

(40)日光温室瓶胆式相变墙体热性能研究 李凯 宋丹 王宏丽 裘莉娟

(43)青海日光温室保温被使用现状与开发 陈来生 祁成文 龚文元

栽培技术

(45)白萝卜优良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 王富荣 沈建宇 宋彬

(47)河西绿洲旱地油菜田间杂草防治技术 杨作清 吕鹏

(50)黑龙江省蓝莓种植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吴立仁 段亚东 杜汉军 焦奎宝

(51)蓝莓的营养价值 无

园林花卉

(52)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湿度及兰州百合鳞茎产量的影响 徐学军 晋小军 魏桂琴 张欣?D

(56)几种园林绿化树种嫩枝扦插技术研究 崔向东 郭国友 史素霞 刘建敏

(60)hg^2+单一及与抗坏血酸复合处理对黑麦草毒害效应的研究 吴丽芳 陆伟东

(63)峨眉含笑扦插繁殖研究 刘晓捷

(66)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格木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刘昆成 於艳萍 王凌晖 陈玫妃 杨家安 黄荣芳

&nbs

p; (69)徐州地区七种景天属植物的引种试验 张光琴 高政平 高宏秀

(71)道路绿地五种树木光合生理生态效能的比较研究 韦品祥 何平 胡兵 方文 段才绪 徐封丰

(75)不同植物生长抑制剂对黑心菊矮化的影响 于海燕 包岩 吕艳杰

(77)哈尔滨市六所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特色研究 刘晓东 初锐

(81)低碳植物景观营造探析 幸宏伟 秦坤蓉

(85)彩叶树种水果蓝的开发与应用 高政平 张光琴 胡军荣 张莹

生物技术

(87)川芎甜菜碱醛脱氢酶cdna的克隆及其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毛莹 张艳军 王万军 陈劲松 廖海 周嘉裕

(91)蜈蚣草组织培养与自然播种繁殖的比较研究 孙静贤 高云涛 张继 王忠诚 杨红梅 杜刚

(94)响应面法优化解淀粉芽孢杆菌d1产抗菌素培养基研究 吕钊 张丽萍 程辉彩 麻耀华 习彦花

(98)大肉姜乙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邓年方

(100)卫星搭载苜蓿叶片愈伤组织对盐碱胁迫的响应 李红 李波 王烨 王晨 杨伟光 杨??br> (103)无籽西瓜子叶诱导不定芽的影响因子研究 张娜 曾红霞 蒋卉 安霞 施先锋 孙玉宏

(106)金银花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继代培养研究 单广福 张晓丽 李明军 陈明霞 刘文英 芦婕

植物保护

(109)库尔勒香梨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药剂筛选 杨瑞 赵宝龙 张莉 谭小龙 王晓东

(114)西葫芦银叶病对西葫芦品质的影响 郝树芹 隋静 郑伟

(118)长春南湖公园土壤昆虫群落结构及其与人为干扰强度的关系 苏志刚 房岩 孙刚 胡子? 都兴莉

(121)北京设施桃园桑白蚧发生及空间分布调查 郭晓军 黄顶成 张帆

(123)白菜黑斑病病斑潜育显症及扩展的初步定量研究 马海霞 屈直 刘影 李丹 高东梅 杨信东

(125)药水苏白绢病病原鉴定及其生防木霉菌株筛选 刘威 蓝祖栽 叶云峰 蒋妮 刘丽辉

贮藏保鲜加工

(129)壳聚糖涂膜藕带的护色工艺研究 李珊 朱毅 傅达奇 朱本忠 左进华 罗云波

(134)低温对鲜核桃贮藏效果及胚芽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 马艳萍 吕新刚 马惠玲 费昭雪

(138)无硫复合护色剂抑制干制苹果片褐变机理研究 李新明 张永茂 张俊

(142)水杨酸对香石竹切花衰老过程中糖代谢的影响 籍越 江涓

(144)藏药绿萝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提取工艺研究 李文茂 石玉平 刘春缨 韩世芬 王永宁

(147)不同药剂对切花月季保鲜效应的研究 黄苏燕 谢秋兰 张婷婷

(150)haccp体系在绿色食品西瓜汁加工中的应用 张臻 郭明月 刘景景

食用菌

(153)茶园-裂褶菌复合栽培及综合效益分析 严亮 李梦杰 李荣春 洪俊彦 盛军

 

; (155)大棚内烟熏剂的使用方法 无

中草药

(156)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

(160)土壤因子与宁夏枸杞中牛磺酸含量的变化关系 牛艳 许兴 郑国琦 李建

(163)何首乌红外光谱比较及品质快速鉴定 汪珍春 姚焱 纪春艳 张平 淦 李启彬

(165)香菇露地栽培关键技术 无

土壤与肥料

(166)秸秆生物反应堆对宁夏引黄灌区设施连作土壤及蔬菜生长的影响 曹云娥 雍海燕 王佳 张燕

(169)控释氮肥在新疆葡萄上的肥效及其施肥优化研究 孙九胜 胡伟 王新勇 祁通 刘易

(172)控释肥对幼龄果园根域环境的影响 秦旭 高文胜 李林光 王敏 王海波 李芳东

(174)不同有机肥对枸杞活性成分的影响 鲍瑞 周筠 康建宏 吴宏亮 杨涓 李锋

产业论坛

(178)宁夏非耕地设施蔬菜发展现状 谢华 裴红霞 赵云霞 汪贵红 王惠军

专题综述

(181)土壤寄生性线虫及其生态防治对策研究 俞风娟

(186)果蔬褐变抑制机理研究进展 曾朝珍 张永茂 康三江 张芳 张霁红 张俊

(191)植物耐受低温胁迫研究进展 师秋菊 李群

农业经纬

(195)烟台休闲农业发展与经营模式的探讨 宋宁 崔从光

(198)日光温室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 刘永泉

第9篇: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 道地药材;对照;评价指标体系;研制要求

[Abstract] Establish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Dao-di herbs has been a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nd is also a difficult problem in restricting the realization of TCM quality. On the basis of the national drug standard substance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o set up reference Dao-di herbs in the first step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Dao-di herbs, and discusses the propertie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its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reference Dao-di herbs, aiming at supporting the modern research and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cation of Dao-di herb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Dao-di herbs;reference;evaluation index system;requirements

道地药材作为优质药材代名词,在中药领域中占据独特的地位。20余年来,道地药材现代研究始终是各方关注的热点,在本草考证、生长环境、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产地加工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1],尤其是针对道地药材形成的生物学本质,先后提出了研究模式假说[2],并对影响道地药材形成的环境和遗传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3-4],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道地药材现论研究。但目前道地药材特征辨识仍然是一个瓶颈问题,与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二十三条中明确指出“国家建立道地中药材评价体系,支持道地中药材品种选育,扶持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等”。在道地药材现代研究中,由于不同研究小组使用的对照组药材各不相同,常造成同一品种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对道地药材的评价应是在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的基础上,对优质药材进行鉴定与评价。在药品质量分析中,必须使用药品标准物质作为实物对照,这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5],而现有的药品标准物质仅包括化学对照品、对照药材、药用辅料对照品及药包材对照品等[6],已不能满足道地药材评价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更高要求的标准物质。

建立客观、准确的道地药材评价体系,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实物对照选择问题。本文提出了在道地药材评价体系中建立对照道地药材,并论述了对照道地药材特征、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研制要求,旨在为道地药材现代研究及其特征辨识提供支撑。

1 对照道地药材研究的必要性

1.1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有益补充

对中药材的管理可分为合格药材和优质药材。所谓合格药材,是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的药材;所谓优质药材,则是指合格药材中质量优良者。在第390次香山科学会议上,明确提出:“道地药材就是指在某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且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至于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为世所公认而久负盛名者。”

在道地药材质量控制中,除了使用国家药品标准物质作为实物对照,用于确定基原物种真伪、测量指标性成分、农药、重金属、真菌毒素含量等之外,还需要使用对照道地药材,用于进行测试组与对照组间对比实验,从而评价测试药材的质量。对照道地药材的建立,将在提高和保证中药材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道地药材形成机制研究的可靠保障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对照组的设置是保障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也称控制组,一般为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同样,对于道地药材现代研究来说,在合格药材的基础上,选择稳定、一致的对照才是获得准确可靠结果的关键。

如何看待“稳定、一致”的对照?首先,道地药材形成机制复杂,涉及环境、遗传、加工等多因素,且每个因素又涵盖不同的生物系统。降阶降维,是道地药材形成生物学机制研究的一种基本思想,即在可控的实验条件下,分析单一因素对药材质量的影响,有望为解析道地药材形成机制提供一些线索[7]。目前对实验中研究材料的认识尚存在一些误区,一般认为所使用研究材料属同一物种即可视为“一致”。但由于物种下尚存在变种、品种、品系等分类,因此同一物种、变种植株间也可存在众多不同基因型,基因型差异会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以及代谢产物的差异[8]。道地药材是生物学上的“居群”,具有特化的基因型[9],为提高道地药材现代研究结果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使用基因型一致的对照药材进行相关实验是非常必要的。

1.3 道地药材评价体系建立的必要前提

建立道地药材评价体系一直是中药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制约实现中药材优质优价的难题。在探讨如何建立准确、客观、可操作性强、易标准化的道地药材评价方法之前,首先需要解决道地材评价体系中的实物对照问题。目前中药对照药材为已确认品种的原生药材粉末,是我国药品检验工作按标准规定供薄层鉴别等使用的对照物质[10]。中药对照药材并不具有道地性特征,因而不适宜作为道地药材评价体系中的实物对照。对照道地药材作为道地药材的对照品,除具有对照药材特征之外,还应具有明显的道地性特征,该道地性特征可利用现代分析技术进行表型、生态、遗传等信息表征,从而形成对照道地药材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方可建立用于道地药材评价的数学模型。

2 对照道地药材的特征

中药材的品质与产地关系密切,因此我国历代医家均十分重视中药材的产地,基于药性变迁与地域环境关系的理论基础上,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文献中有关道地药材的记载始于南宋,其发展历史既是我国古人对药物认识与应用的历史,也是本草学发展的历史。中医典籍中,最早应用“道地”一词的是明代《本草品汇精要》,而“道地药材”现存最早出处为明末《牡丹亭》。明清之后,“道地”一词频出现在医学书籍中,且方书中还大量标注药物的产地信息以示强调,道地药材逐渐繁荣发展起来[11]。

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岁月,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种种的演变。其形成因素的沿革与变迁主要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2个方面有关[14]。一方面,药物品种的延续或变迁、产地的延续或变迁乃至药用部位的变化都对药材的道地性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采集时间、加工方式、经验鉴别、质量评价等因素变迁也是道地药材的重要形成因素[15]。

因此,对照道地药材应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在历代主流本草中应为有明确记载的品种及其质量优良者产区,可以旁及专题本草或地方本草,特别是在唐、宋、明、清以及民国期间的各部本草中应具有完整的药物生产、加工、流通或使用信息,即反映出道地药材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控制药材质量的评价标准。其次,本草记载相对应的现代区域生产有野生或栽培品种,即反映出药材道地产区自古应用至今。随着自然、社会条件的不断变化,道地药材的产地可能会发生改变,如《名医别录》中记载黄芩产区为今湖北一带,至《药物出产辨》记载热河黄芩质量最佳,其产区的变迁被推测主要与气候变化有关[12]。另一些曾经著名的道地药材,如石牌藿香、上党人参等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消失。此外,为了满足对药材需求量迅猛增长的需求,部分野生药材品种经过驯化,在原产地或其他区域开始大面积进行栽培。因此,根据本草记载道地药材,确定其古代产区对应现代区域是否生产野生或栽培药材品种,是保证获取对照道地药材的基础。第三,现代产区生产药材应符合传统道地药材性状特征。由于古今药材的生长环境变化,种植、采收或加工方式均也可能发生改变,加之在人工选择品种上往往会以增加产量为主要目标,古今药材的性状特征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导致药材内在品质发生改变。作为对照道地药材,其应具有传统道地药材性状特征,并被业内广泛认可。

3 对照道地药材的评价指标体系

3.1 道地药材评价指标的研究

目前主要集中在药材的外观形态、色泽等特征,并借助其他现代技术手段来筛选道地药材评价指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1 性状特征 传统鉴别方法是通过对药材形、色、嗅、味四大性状鉴别特征的描述,来判断药材真伪优劣。20世纪80年代,电子鼻、电子舌等现代手段已经应用于医药领域,药材的“形”、“嗅”、“味”的数字化有了一定的发展。如利用颜色数量分类鉴别川黄柏和关黄柏[16]。

3.1.2 化学成分 比较不同产区药材间化学成分特征异同,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方法分析,发现与道地的江油附子相比,h中附子成分相似、但布拖与巍山附子明显不同,且次乌头碱与新乌头碱是区分江油与布拖、巍山的关键毒性成分[17]。采用多成分定量结合指纹图谱分析对不同产地香加皮、百合进行比较,为用于指导产地鉴别提供了依据[18-19]。

3.1.3 生态因子 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不同,温度、光照、湿度、土质等生态因子也随之而异,可能导致植物形态、生理机能以及次生代谢产物产生差异。近年来,利用3S技术对天麻、薄荷等诸多药材开展了产地适宜性分析[20-21]。通过从气候因子和物候期2个方面对19个产区野生黄芩活性成分形成关键气候因子进行了分析,发现夏季高温和早春少雨是影响黄芩活性成分积累的关键因子[22]。而金银花花蕾非腺毛特征的变异被推测与产地气候和土壤的差异有关[23]。生态环境的不同也会导致药材基原植物内生真菌的差异,如慈利、遵义和略阳3个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的数量、组成及种群间存在显著差异[24],从而影响药材的质量。

3.1.4 遗传因子 道地药材的遗传变异在居群水平通常是量变的过程,其不仅体现在基因结构和表达的变异,还受到表观修饰的影响[25-26]。道地药材可以被认为是一类优良的种质资源,利用SSR/SNP分子标记构建中药材分子身份证体系[27],可以有效区分中药材不同居群[28],如利用7对金银花引物,可同时区分不同产地金银花种质[29],利用2对SSR引物能够鉴别出恩施产区的厚朴和其他湖北省产地的厚朴[30]。

3.1.5 栽培与采收 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与储藏也是形成道地药材重要成因之一。不同加工方法,如先水煮后去皮生晒、先去皮后水煮生晒、去皮后蒸制生晒、直接生晒对杭白芍中芍药苷含量影响差异显著[31];且不同物候期采收对药材活性成分含量也产生重要影响[32],但目前这部分研究尚缺乏系统性,需要进一步完善。

3.1.6 药理与临床 目前有关道地药材“量效”关系的报道仍然较少,如5种产地苍术挥发油体外抑菌作用具有明显不同,且不同产地苍术70%醇提物抗胃溃疡作用及对胃、小肠推进功能影响的强度也存在明显差别[33]。通过比较6种产地赤芍在抗凝血方面的作用,发现多伦、克山和恩施赤芍在抗血小板聚集方面作用明显,而多伦赤芍的各项指标与其他产区比较均有显著差别[34]。生物测定方法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也可作为道地药材评价的一种手段[35]。

3.2 对照道地药材评价指标体系

对照道地药材应依据药材特点具有独特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可由表征道地药材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组成。

3.2.1 生态特征 对照道地药材必须为一定区域生产的药材。要记录该区域的经纬度、海拔等地理信息,以及气候和土壤因子等相关数据。

3.2.2 性状特征 包括药材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气味等,以及组织、粉末的组织构造特征,如组织构造中各部分的比例,各组成分子(石细胞、油细胞等)的大小等相关数据。

3.2.3 化学特征 包括药材化学指纹图谱、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和含量等相关数据。

3.2.4 遗传特征 包括药材物种、品种、种质、产地鉴别的遗传标记及其指纹图谱。

3.2.5 其他特征 包括其他需要说明的评价指标,如生物效价、产地加工特征等。

4 对照道地药材研制要求

依据对照道地药材的属性,挑选历史公认道地药材品种,对其基原、历史沿革、性状鉴别经验以及与其他产区药材的区别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产地及药材市场购买样品等形式收集样品,建立对照道地药材。

4.1 原材料的选择

依据本草考证、产地和市场调查以及国医大师等名老专家鉴定,选择古代本草有明确记d、现代仍在生产的、且具有传统道地药材性状特征并被广泛认可的品种。

4.2 制备与标定

收集样品,符合《中国药典》要求者,对其生态、性状、化学、遗传以及其他特征数据进行测定和整理。每个品种至少10批样品,经统计分析后,确定对照道地药材的评价指标体系。

4.3 溯源与稳定性

在ISO指南中,对标准物质的定义是“使之可以溯源到准确实现表示其特性值的测量单位”,即标准物质的生产者只要能够把标准物质的标准值和材料制备方法联系起来,就说明标准物质的标准值具有溯源性[13]。对照道地药材来自固定的生产基地,且生产基地所提供的对照道地药材应为完整的药材,一些野生品种应详细记录采集信息,并由专家鉴定,样品均依据量值溯源理论,其生态、性状、化学、遗传以及其他特征数据应符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相关标准规范和科学实验数据,以确保对照道地药材特征表征的准确、稳定。

4.4 包装与储存

由于药材在储藏过程中仍经历植物后熟过程,体内发生的生化反应将可能影响药材化学和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因此,经过杀菌处理后,对照道地药材单个进行密封包装,按照道地产区分类储存,建立信息档案,严格规范储存条件和储存环节,并设专人管理,保证对照道地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5 展望

道地药材是中医药伟大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凝结了几千年来对中药质量认识的精华,将本草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对道地药材形成机制进行解析,完善和发展现代道地药材概念,对中药质量评价与监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国家药品标准物质要求的基础上,建立对照道地药材是实现道地药材特征辨识的必要前提。对照道地药材不仅符合传统道地药材内涵,而且具有确定特性量值,可以用于道地药材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未来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入统计学方法进一步开展道地药材评价体系的研究,根据不同药材的特点在居群水平和个体水平上筛选多维鉴别标记,建立道地药材评价方法。

对照道地药材研制在保证各实验室检测数据准确、可靠、有可比性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国内外实验室比对,可实现检测结果的国内外互认。在对照道地药材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基地、科研、检验机构、协会/学会、政府之间的协同作用,建立道地药材、对照道地药材、道地药材评价体系等相关标准,以及对照道地药材的统一申请、评估、认定及供应体系,逐渐形成一个明确溯源、等效互认的道地药材评价体系,为道地药材研究以及其特征辨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肖小河, 陈士林, 黄璐琦, 等. 中国道地药材研究20年概论[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34(5):519.

[2] 黄璐琦, 陈美兰, 肖培根. 中药材道地性研究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及模式假说[J]. 中国中药杂志, 2004, 29(6): 494.

[3] 袁媛, 周骏辉, 黄璐琦. 黄芩道地性形成“逆境效应”的实验验证与展望[J]. 中国中药杂志, 2016, 41(1): 139.

[4] 袁媛, 魏渊, 于军, 等. 表观遗传与药材道地性研究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 2015, 40(13): 2679.

[5] 马玲云, 宁保明, 陈国庆, 等.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研制技术要求的介绍[J]. 药物分析杂志, 2010 (10): 1990.

[6] 苏丽红, 马玲云, 姚令文, 等.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库管理规范的建立[J]. 中国药事, 2011, 25(11): 1094.

[7] 黄璐琦, 戴住波, 吕冬梅, 等. 探讨道地药材研究的模式生物及模型[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 34(9): 1063.

[8] 袁媛, 于军, 黄璐琦, 等. 基于同源基因功能分化的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变异机制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5, 40(6): 1023.

[9] 黄璐琦, 郭兰萍, 胡娟, 等. 道地药材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遗传基础[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20): 2303.

[10] 马玲云, 马双成. 中药标准物质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 中国药事, 2010 (12): 1232.

[11] 梁飞. 道地药材考[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12] 李子, 郝近大. 黄芩道地产区形成与变迁的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0 (12):3290.

[13] 刘军, 于亚东, 曹文祺, 等. 采用测量溯源理论和方法建立中药质量保证体系[J]. 中草药, 2003, 34(8): 673.

[14] 李隆云, 肖小河, 秦松云. 道地药材的形成与分化探讨[J]. 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9, 6(2):105.

[15] 彭华胜, 郝近大, 黄璐琦. 道地药材形成要素的沿革与变迁[J]. 中药材, 2015, 38(8):1750.

[16] 金艳, 黄璐琦, 袁媛,等. 黄柏类药材颜色数量分类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 2015, 40(19):3766.

[17] 张定遥韩雪,李瑞煜,等.UPLC-Q-TOF-MS分析不同产地泥附子化学成分的差异[J]. 中国中药杂志, 2016,41(3):463.

[18] 李丽,鄂秀辉,何毅,等.多成分定量结合指纹图谱分析用于不同产地香加皮的质量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 2015,40(8):1529.

[19] 张黄琴,严辉,钱大玮, 等.不同产地百合药材中8种活性成分的分析与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2):311.

[20] 石子为,马聪吉,康传志,等.基于空间分析的昭通天麻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7):3155.

[21] 邵扬,叶丹,欧阳臻,等.薄荷的生境适宜性区划及品质区划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16,41(17):3169.

[22] 袁媛,周E辉,黄璐琦,等.黄芩道地性形成“逆境效应”的实验验证与展望[J]. 中国中药杂志, 2016,41(1):139.

[23] 张山山,袁媛,黄璐琦,等.栽培金银花非腺毛性状特征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5,40(3):390.

[24] 梁雪娟,张水寒,张平,等.不同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种群结构的比较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4,39(2):204.

[25] 袁媛,于军,黄璐琦, 等.基于同源基因功能分化的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变异机制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5,40(6):1023.

[26] 袁媛,魏渊,于军, 等.表观遗传与药材道地性研究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3):2679.

[27] 周骏辉, 袁媛, 黄璐琦. SSR标记在中药材分子身份证体系构建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中药, 2016, 18(10):1233.

[28] 齐琳洁, 龙平, 蒋超,等. 黄芩基因组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药学学报, 2015(4):500.

[29]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一套金银花种质鉴定引物及其应用:中国, 201510471012. 7[P]. 2015-08-04.

[30] 杨红兵,崔光红,詹亚华, 等. 湖北恩施产厚朴ISSR指纹图谱构建[J].中药材, 2009, 32(1):19.

[31] 胡敏伶,任江剑,王志安. 采收期和加工方法对杭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中药,2010(1):27.

[32] 胡国强,袁媛,伍,等. 不同发育阶段对黄芩生长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4):3793.

[33] 聂淑琴,李兰芳,杨庆,等. 5种产地苍术提取物主要药理作用比较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2):27.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