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外经贸管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王应静 谷晓晓/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投资规则重构下的“一带一路”非经济风险管控--全球投资治理的新视野》
刘 艳/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3.《亚太多重自贸区背景下TPP对中国的经济效应及对策研究》
钱 进/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4.《贸易增加值视角下中印服务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对比研究》
汪娅兰 刘似臣/北京交通大学
5.《RCEP的成立对中国东盟对外贸易的影响》
欧阳梦晗 王 岚/天津财经大学
6.《“一带一路”与中国直接投资发展方向》
张晓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
7.《基于大数据的跨境电商供应链平台建设》
李 莉 姜逸茵/南开大学商学院
8.《OECD的STRI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基于对我国金融行业评价的视角》
聂平香/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9.《上海自贸区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效应分析》
齐俊妍 孙 静/天津财经大学
10.《中国对日出口市场份额增长放缓问题研究》
刘 岩/大连民族大学
11.《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成本导向战略及主要措施――基于核电产业比较优势的研究》
王少杰/中国广核集团办公厅
12.《内部“新常态”与对外新战略双重格局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研究》
苏子棋 李 莉/南开大学商学院
1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张晓涛 杜 萌 王 淳/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14.《脆弱国家的投资障碍、价值发现机构与投资生态系统构建――基于美国对非洲投资的案例研究》
李 娟/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何佳佩/中国工商银行国际结算单证中心(成都)
庞有功/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15.《“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对中东欧的直接投资风险与应对策略》
江清云 王月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16.《中国与南非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基于2001~2014年的数据分析》
胡剑波 郭 风 桂姗姗/贵州财经大学
17.《贸易便利化措施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贸易的影响》
张 娟 吴宙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18.《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关系及投资周期性分析》
张彤彤 曹晓东/黑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
19.《文化对中国直接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
张 娟 董 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20.《构建我国化TPP挑战为机遇平台的建议》
高 歌/广西国际经贸学会
21.《新常态下努力打造“五个税收” 主动融入和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
王双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
22.《中国进口技术复杂度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
王 t/天津财经大学
23.《全球贸易便利化进程评估》
赵 薇 赵 悦/天津财经大学
24.《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王丽钧/天津财经大学
25.《OFDI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提升路径的研究》
张 宏 刘 震/山东大学
于春印/中通客车
26.《“电商东盟”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格局探讨》
袁永友/武汉纺织大学
苏 龙/湖北经济管理大学
胡杨丽/武汉纺织大学
27.《建立中俄蒙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及路径选择――基于SMART模型的实证分析》
刁 莉 史欣欣 朱 琦/武汉大学
28.《聚焦新兴产业 优化外贸结构――加快培育出口新优势的思考》
杨昌荣/湖北国际贸易学会
29.《跨境电商的国际立法及国内促进政策研究》
顾晓滨/黑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
然而,并非任何职业都适合自己,不同行业在专业和薪资上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同学们需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某一职业的用人标准。以及该职业的总体薪资待遇,来规划自己的志愿填报。
志愿导航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专业链接:学习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接受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培养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就业走向:在外向型企业、外贸公司、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相关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
院校推荐: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大学、长安大学、海南大学。
工商管理专业
专业链接: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基本理论,接受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问题。
就业走向: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
院校推荐: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辽宁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
志愿导航
工程监理专业
专业链接:学习建筑制图、工程测量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了解建设法律法规,掌握现场组织、项目管理、施工管理等实践技能。
就业走向:可在监理公司、建筑施工企业、企事业单位、房地产公司等从事监理员、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安全员、造价员制图员等工作。
院校推荐: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
专业链接:学习经济、贸易、信息资源管理等在内的物理管理基本知识,能进行物流系统分析、成本核算、资金周转等实际工作操作。
关键词:国际贸易学科:国际贸易: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F74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6)06-0080―05
收稿日期:2006―08―20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培养为其服务的国际贸易学科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不仅本科、大专招生的增长及总量居各专业前茅,而且硕士点、博士点的设立和招生也迫切要求增长,国际贸易学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究竟要确定哪些,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国际贸易学科研究范围狭窄,不能适应学科和外经贸实际发展的需要
现今的国际贸易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调整学科专业确定的,属于应用经济学,在其《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中,它同其它9个二级学科同属应用经济学,在国际贸易学(020206)中指出:“国际贸易学是研究国家(地区)间商品与劳务交换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很强实践性特点的学科”。①但是,当今世界已经成为现实的生产要素、人员、知识产权交换及国际间的经贸合作,这些比纯粹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更为重要的内容没有包括在内。在业务范围中,指定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与管理,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国际贸易组织”。①从当今学科发展的实践来看,它注重了理论与政策,贸易的实务,没有指出国际经济合作这个内容极为丰富的领域,业务范围是比较狭窄的。在指定的博士学位专业课中,指定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研究,跨国公司管理及结合培养方向的其他专业课”;硕士学位专业课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经营管理及结合培养方向的其他专业课”。①这些指定,一是笼统,二是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经贸组织、国际金融、国际经贸法规等类重要课程没有提及。在指出的主要相关学科中,仅列出了“金融学和世界经济学”。①而与之关系极密切的国际经济法、企业管理、国际关系等没有提及,比起其他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来相关学科很单纯。
在以上学科研究范围的指导思想下,很多学校的博士、硕士学位设置的研究范围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总体上以文字中规定的为主,领域较小,对我国整个对外经济贸易战略有重大作用的对外投资(走出去)、利用国际优质资源(引进来)研究较少,偏重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当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重点院校与研究机构未受影响,影响主要是对一般性大学,它们多局限于以上给出的范围。实际的对外经贸情况早已突破了上述设置的范围,研究外资、外经的文章充满了主要国际贸易学类杂志,但在权威的“指导简介”中没有。
更为不可理解的是,在2006年国家社会学科基金申报填表的学科目录中,在应用经济学24个二级学科里,竟然没有了“国际贸易学”这个二级学科的名称,我们申报表只好填写成“应用经济其他学科”,作为全国最权威的管理和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究竟是如何看待这个学科领域及其地位的,我们不得而知。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即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专业分支。我国国家标准G/T13735-92将学科定义为:“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学科的划分是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它有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但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一些新的知识也归于原来的体系,这是任何学科都存在的发展规律。划分学科的目的,是为了专于学科的逻辑体系进行研究,以求学科有新的发展,水平逐步提高。(1)从国际贸易最初的知识体系来说,就是直接的出口和进口,后来有了国际投资,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二者可以互相替代(Mundel,1957):贸易障碍会产生资本流动,资本流动障碍会产生贸易,二者具有相互替代性;Bhagwati(1973):过多的引致投资可能带来贸易的“悲惨性(贫困化)增长”。Markuson(1983),Svensson(1984):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之间具有互补性,如果贸易和投资之间不合作,则出现相互替代关系,如果相互合作,则是互补关系。商品的贸易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将互相促进。还出现外贸对外资的促进发展(陈泽星等,2005);相当多的学者都承认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投资理论相互渗透发展的现实和趋势。(2)我国实践也证明,外资利用大大促进了对外出口和进口。在经济全球化下,生产要素和人员的跨国流动,跨国投资,它的地位和利益的所得,已经超过了单纯的出口和进口,仅以外贸来衡量利益的大小已经不能反映一国得到的外贸实际利益,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是对外贸易自然的延伸或替代。
无论任何学科,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学习和研究的目的是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总战略服务,为政府和企业服务。从目前我国主管对外经济贸易的国家职能部门,也可看出国际贸易学应该研究哪些领域:最高有国务院的经贸委,国家商务部,以下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商务厅或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在以下是市县的相应部门。商务部的主要下属职能机构有近20个,但无论多少,职能业务总体可分为外经贸法规政策部门、进出口管理部门、外商投资管理部门、对外投资或对外经济合作部门四大类,当然新设立的商务部增加了管理国内市场和商贸一项大内容,倾向于内外贸一体化,这也是个新的研究点。省级商务厅或外经贸厅的主要职能机构有:没有设商务厅的省暂时不管内贸,其他管理职能部门如同商务部:外经贸法规政策(原政策法规处,现为综合处)、对外贸易(有贸易发展处、贸易管理处、贸易促进、机电进出口处)、外商投资(外资处、投资促进处、开发区处)、对外经济合作(外经处、境外处)。对于无形贸易,如旅游、运输、金融、保险的进出口,则属于其他政府部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贸易学,它应该的研究范围是很宽泛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跨国界的生产要素大规模流动成为必然,载体是跨国企业和人员,因此,对跨国企业和人员及其文化的研究是越来越重要了。还有,国际竞争的加剧,多边贸易体制运转不好时,次多边即区域一体化组织,或几个国家的一体化组织,或双边一体化的发展都在涌现,因此,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应放在一个日益关注的地位。
国际贸易学科研究面较小的另一个突出表现,
就是学校对纯理论研究较多,应用性对策研究较少,成果鉴定重期刊发表及档次,轻政策对策性研究报告,使我们的理论成果与实际需要脱节,失去了研究成果应有的价值,也抑制了研究面的扩大。
此外,学生,甚至我们个别的同行,也把国际贸易学科的研究范围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内容理解为仅是国际贸易,或对外贸易。这种对学科和专业的片面或错误理解,导致的负面效应是严重的。首先,它使我们研究领域局限于狭小的范围,不利于开拓应有领域或新领域,使研究水平很难提高,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为政府和企业服务。其次,由于这个专业的热度非凡,我们的学生和其他有关从业人员是社会上人数增长最快和总量居前茅的,但学生如果仅做外贸单证或坐办公室,跑海关和工商税务局,这种单一的就业面,现已人满为患,中专生、高职生、大专生、本科生,同抢一个饭碗,我们的本科生与他们竞争没有多少优势。这样片面的认识会影响我们全方位、多层次外经贸人才的培养,现在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不能简单地就理解为国际贸易专业,而是一个“大外经贸”专业。
二、国际贸易学科应拓宽的研究领域与方向
(一)拓宽研究领域与方向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中,对学科专业的改革结构调整提出了原则,如提出:学科专业调整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全局性、战略性调整”,“要以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发展高新技术类学科和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优先发展适应加入WTO急需的金融、法律、贸易等类本科专业”;“大力开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鼓励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的新机制”[3]我们应根据以此指导思想并结合外经贸发展的实际和未来的趋势,拓宽研究领域与方向。
(二)学科研究总体要增加的内容
在对学科研究规律内容的界定中.应增加“生产要素跨境流动与交换”,以补充原来仅有的“商品和劳务交换”,体现当今经济国际化深入发展的现实和趋势。强调应用性、对策性,体现学科特点。在主要相关学科中,除原来列出的“金融学、世界经济”外,应增加“国际法学、国际关系、企业管理”等几个重要相关学科,体现与它的知识体系相关的重要学科。
(三)从整个再生产纳入全球的现实来考虑国际贸易或对外贸易
我们要从经济全球化,生产贸易国际化来看学科的研究领域。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它与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利益的分配也不局限于哪一个阶段。我们可以从国际化生产的整个再生产过程的三大阶段来看:
G--W…P…W’―G’
传统的出口贸易是仅在w’―G’间,纯粹用的是本国的原材料加工生产出口,也叫一般贸易。
传统的进口贸易是G―W,从国外进口来直接消费。
加工贸易,外商用进口的原材料加工出口,则是G―W…P…W’―G’。
如果是在境外国外利用当地原材料生产并就地销售,则是W…P…W’―G’。
这几种方式,都是与贸易有关的,包括了直接出口(传统出口,或自己进料加工出口);直接进口(传统进口);间接出口(来料、来样加工出口,外商要扣除进料外汇);间接出口和进口(跨国企业利用母国的设备、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力加工生产后在东道国当地销售,或转销其他国家,或产品返销母国)。
以上表面上是进口与出口,实际上是利用外资来加工生产再出口:对外投资进行生产在东道国销售或转销他国或返销母国。这就是现资、加工、生产、贸易的复杂关系。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说,直接进出口,也就是传统的外贸,这是第一层次的外贸,也是狭义的外贸;第二层次的外贸,是利用外资加工生产后的外贸和国内贸易:第三层次的外贸是到境外国外投资利用当地资源进行生产后的出口(产品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或返销母国的进口。从利益上讲,第三层次的外贸综合利益最大。所以,仅以简单的出口和进口来看国际贸易是远远不够的,没有看到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都是与贸易直接有关的且利益更大。
以上是国际贸易学最核心的内容,可概括为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简言之,即外贸、外资、外经三大领域,我国管理外经贸的政府机构,主要是围绕这三大领域设置的。
(四)从与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知识与理论体系及其相关性来分类细化研究领域与方向
以下研究领域大都出现于外经贸实践中,但从全国各大学及研究机构来看,研究领域总体较小,有的研究虽然有,但不深入,有的没有开拓和创立,应拓展领域和方向。这里并非要每个学校都要面面俱到,而是指全国应有如下研究:
(1)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从古典到当代,各种理论与学说,这是最基本的重点的研究领域,要开拓新方向;(2)国际贸易实务研究:国际经贸惯例、贸易合同、争议与仲裁、物流、运输与保险、信用证等单证运用、商务谈判等,要深入研究,开创新的方向;(3)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研究:WTO规则,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协议,原料生产与输出国组织规则,联合国经济贸易组织规则,双边经济贸易合作组与协议;(4)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研究:多边经济贸易关系、区域和次多边经济贸易关系、双边贸易关系,要深入或开创研究新方向;(5)国际贸易法规政策研究:国际经济贸易法,国内对外经济贸易法规,各国政策,要开创新研究点;(6)货物贸易研究:机电产品、纺织品与服装类、农林渔水产品贸易研究、原料与资源产品贸易研究,要深入研究或开拓新研究方向;(7)服务贸易研究:金融、电信、运输与保险、旅游、会展等研究.领域大,行业多,在不断扩展,地位日渐重要,是重点开拓研究的领域;(8)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走出去”战略与政策,投资方式、投资环境等,这是现在和未来都要大力进行并开拓的,是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重点领域;(9)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引进来”战略,产业政策,招商引资环境、方式,开发区,跨国公司研究,与上面都属国际投资的内容,研究理论多,形式及内容更多,要深入研究,以外资促进外贸;(10)国际工程承包研究:国际承包市场,招标投标,竞争能力等,要深入研究,开创研究新方向,是贸易增长方式的重要方面;(11)劳务输出与自然人流动研究:这是现在和未来要大力拓展研究的领域,是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的重点项目,可部分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是增强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渠道之一。以上(7)、(10)、(11),是我国重点开拓的贸易增长新领域,必须加强研究;(12)国际市场营销研究:市场预测分析,营销策略与手段,开拓的新领域;(13)国际金融研究:国际金融市场,贸易融资,国际货币体制及人民币汇率,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开放与运作.
要结合外经贸深入研究;(14)贸易方式研究:、经销、加工、补偿贸易、租赁贸易、采购、期货贸易及电子商务等,要大力开拓、开创研究;(15)国际企业管理:跨国经营与管理,要重点开拓研究,为“走出去”服务;(16)贸易摩擦与应对研究:问题层出不穷,要深入进行研究。
三、国际贸易学科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换名或同名及可否上升为一级学科问题
从以上国际贸易学需要研究的领域和方向看.它涵盖的内容很多,但从字面意思上看,它没有包涵这些内容,与实际要求的内容差别太大。更重要的是用“国际贸易”这个学科名,容易使人们对它产生狭义的或错误的理解,这种理解,不是少数人,甚至包括了实际在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我们在毕业论文封面上写学科与专业名称时,不只是学生写错,而且相当部分老师也是模糊的,其他专业的人。就更不用说是片面理解和错误理解了。这种误解,对学科研究与专业的建设都是极为不利的。为此,不如将学科名称与专业名称互相替换,学科名称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名称定为“国际贸易”。但从“大贸易”或“大经贸”看,专业名和学科名都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更好一些。
这样命名的好处:一是从字面上就拓展了学科的研究领域和范围,有利于学科研究和发展:二是纠正对这个专业狭义的和错误的理解,跳出片面狭隘的专业就业观,可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及全方位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深入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领域。如按狭义的该专业就业,就是从事直接的进出口贸易、做单证、谈生意、跑海关、坐办公室,而与其他专业无缘,各层次学生在同一岗位就业。而要从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个本科专业及学科涵盖面来看,就业领域就很大了。如我们的培养要求与目标中指出的那样:本专业培养应对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外贸、外资、外经、外事等领域服务的以实用型人才为主的多层次对外经贸人才,毕业后能在进出口企业、有进出口权的工业与商业企业、涉外金融企业、涉外政府机关和涉外事业单位、涉外中介机构等部门及个体工商业,从事进出口实务、商务谈判、翻译、经营管理、招商引资、市场营销、研究策划、文秘、宣传公关、新闻、研究、教育等工作。
此外,国际贸易或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可否上升为一级学科,⑷也值得商榷。任何学科和专业都是根据社会需要而来的。根据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越来越紧密融合,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这种趋势和规律将引导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从事与国际经济与贸易有关的就业人员来看,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显示出这个学科的地位日渐重要;另从学科研究领域和范围来说,应用经济学的其他任何一个二级学科,都没有这么大的领域,研究方向远远没有这么多。可否把它作为一个一级学科独立出来,与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并列起来。学科名可以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下设三个大的二级学科,国际贸易学(涵盖所有的贸易理论与政策、各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合作学或国际商务学(国际融资、对外投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国际经贸组织学(wT0理论与规则、区域经济贸易组织、双边贸易组织及双边经贸关系等)。这个设想敬请同行们提出意见。
本文系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4年教学改革项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方案研究”(项目编号:2014XJJGZXXM05)、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5年校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项目编号:2015XJCYZY03)中的部分成果。
1998年,教育部整合了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学、林业信息管理等五个专业,设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该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流派,出现了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信管专业。本文只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定位以及专业特色进行研究。
1 现状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约有500多所院校开设信管专业。在这些已开设的专业中,有偏重于计算机在信息领域的应用的;有偏重于图书馆学和情报学,重视经典理论的研究;有的偏重管理信息系统。
在信管专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实验条件要求不高,可左可右,信管专业成为全国高校开设最多的一个专业。除了上述的几个典型代表外,其余高校开设的信管专业分为两类,一是管理学下的信管专业,偏重于管理领域;另一类是偏重于计算机方面的,把其作为计算机专业来开设,此种情况以新建院校表现最为突出。
专业设置的混乱,直接导致了专业定位及专业特色的混乱,使信管专业成为“大而全,乱而杂,什么都学,什么都不会”的代名词。同时,也使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比较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结合我院的总体定位,在明确专业定位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认真总结,建立起符合实际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专业定位分析
所谓的专业定位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构想和规划活动的总称,是以整个学校的办学定位为参照,结合当前社会需要和学校长远发展规划,为专业发展明确方向、目标、任务等。专业定位必须服从于办学定位,个性鲜明,特色突出。
2.1 定位原则
1.服从于办学定位
高校的专业定位应该服从于其所在院校的办学定位,并应使之具体化。下面按高校办学的八个定位,以专业加以具体说明。
服务面向定位,反映到专业定位中就是服务于地方经济,行业在专业定位中很少出现。发展目标定位需要专业的支撑。办学类型定位,多数是教学型。学科专业定位,在专业层面是能够反映出来的,专业也是其支撑。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在专业层面的体现是相应的培养方案和质量评估标准,具体人才培养的规格有学术型、应用型、技术型、技能型等之分。办学层次定位、办学特色定位,专业层面是可以反映的,但办学规模定位不是专业层面的事。综合起来,一个院校可以称为财经类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
在上述办学定位中,与专业定位密切相关的包括服务面向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等。服务面向决定了专业服务的对象及毕业生的主要去向,而类似于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注重应用、提高能力”为目标,培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为地方经济、管理、服务等领域提供直接服务的应用型人才这类描述在专业培养方案中非常常见。
2.随着发展适度调整
确定了专业定位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需要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形式,随着就业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当然,这种变化一种是学校的统一行动,例如,学校的办学类型变成了应用型,那么,全校的所有专业都需要随之变化。这种情况并不常见。更多的是根据情况进行微调。专业定位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专业特色是需要保持稳定的。
2.2 确定专业定位需要考虑的因素
前面我们重点探讨了办学定位与专业定位之间的联系,也强调了专业定位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做些微调。实际上,在确定专业定位时,还有些其它的因素是需要加以考虑的。
1.专业情况
专业情况包括院校情况、所在地情况以及师资情况等。院校情况是指本校是文科院校还是工科院校等等,院校情况的不同,对专业的情况很大,就信管专业而言,开在文科类院校,则偏管理居多,开在工科院校,则偏计算机居多,显而易见,其专业定位会相差很大的。所在地情况主要是指专业所涉及的行业和企事业在当地的情况,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服务于地方就是其体现,同时,这也是专业特色中最容易出现的地方。不可否认,当地的传统行业或特色行业对院校专业定位的影响很大。师资情况分两种情况,一是专业创建人的情况,本专业的建立与发展必然有其烙印在其中;二是专业团体的情况,按专业需要引进人才是最好不过的,但总不能人不合适专业就不办了。上述两种情况,都会在专业定位乃至专业特色中体现出现的。
2.生源情况
生源情况是招生对象情况,按国内目前的招生情况,一本、二本、三本,生源的不同,意味着其专业定位会有很大的不同。比较麻烦的是二本、三本混招(本省二本、外省三本),文理混招,这种情况下的专业定位就会很麻烦。
因为是先有专业后招生,所有在确定专业定位时很容易忽略生源情况,这样,非常容易出现专业定位与生源情况出现偏差的情况。具体会通过课程体现出来,课程难了会是简单了,最终只能通过不停的修正来完成调整。
3 专业定位及其实现
3.1 明确专业定位
依据学校类型及总体目标,以及其它相关要求,我们首先明确专业定位。院校是应用型的民办新建本科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则专业就面向地方经济,服务于中小企业,所以专业定位于培养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类应用型专门人才。
总体明确以后,还需要进行细化。服务于地方经济,只能是专业相关的部分,这需要对本地经济有非常深刻的了解,这样,才有可能体现到专业定位中。服务于是中小企业,其行业和类型如何,总不能是所有的中小企业吧。据此,可以将专业定位为:服务于地方经贸类中小型企业(假如是经贸类院校)。若如此的话,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地方经贸类中小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而所有的地方经贸类院校是否能够承受这么多学生。
3.2 专业定位与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是专业定位的体现方式之一,定位更笼统一些,特色更具体一些,这只是两者之间相比较的结果。
服务于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即是专业定位也是专业特色,从中也可以派生出多个特色。例如,中小企业岗位分工不是很明确,要求员工尽可能的一专多能,也就是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具体到工作内容,应该是立足于本企业的现有的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系统开发并不是主要工作。另外,学生如果具备职业资格,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可能会更好。又比如,服务于经贸类中小企业,则要求学生具体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包括办公自动化、网络销售等,这又可以成 为新的特色。
3.3 专业定位的实现与保障
专业定位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新建专业时,我们可以根据院校情况等先确定一个基本的专业定位,然后再实际工作不断地进行调整,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微调。这种调整通常在专业建立的初期会发生,三五年之后会进行稳定期,基本上不会再调整了。频繁地调整专业定位意味着没有专业定位。
专业定位体现在培养方案的目标中,是通过课程体系等来实现的。为了保障专业定位的落实,则必须在教学大纲及实际授课中体现出专业定位。例如, 我们前面说过定位于经贸类中小企业,那么,在相关课程上,其案例、讲授内容等则必然是经贸类的中小企业。总之,只有将定位全面地体现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才能保证专业定位的落实。
专业定位是方向性的,在研究确定时,应慎之又慎,一个好的、符合实际的专业定位是会促进专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
罗伊特林根欧洲商学院体现了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学业特色:将科学方面的高要求与实践紧密结合D其课程设置跨学科,面向实践应用具备鲜明的国际特色。对于我国广大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罗伊特林根欧洲商学院教育中体现的学生应用能力本位、实践性教学、国际化办学方向等特色非常有借鉴意义。
引言
作为现代大学的发源地之一,德国的高等教育曾在百余年中领先于世界各国。德国传统大学强调纯学术性,但德国当前的高等教育特别强调实践和应用。上世纪70年代初成立的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以下简称FH)为德国工商企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被德国科学委员会称之为“现代工业社会的高等学府”。
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2009年,在我国678所本科高校中,有356所高校开设有工商管理专业,占学校总数的53%。除了极少数国家重点投入的研究型大学以外,中国绝大多数高校主要还是培养服务于本地区或本行业的应用性人才。因此,研究德国FH商学院的教育办学模式,吸取其在培养适应企业等实际部门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方面的经验,对中国绝大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德国FH商学院的工商管理教育
(一)德国FH及其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1.德国FH概述
为了满足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未来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水平提出的新要求,1971年开始,德国各联邦州开始将属于中等教育的高级专业学校和工程师学院进行整合,通过重新组合和充实高水平师资组建应用科学大学(FH)。FH的目标是填补职业界的空白,也就是要提供有坚实科学基础的职业教育,并使其符合职业生涯中对实践的需求。FH的学业特色是将科学方面的高要求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实习学期有机会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尝试性地运用到企业或其他机构上去。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应用科学大学已经成为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颇具特色的一个分支。目前,德国有157所应用科学大学,2006-2007学年登记的注册学生有517,000人,占德国大学注册学生总数的27%。德国60%以上的注册工程师、50%以上的计算机和商务专业人才毕业于应用科学大学。根据德国《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未来德国高等教育将形成以FH为主体的高等教育格局。
2.FH的工商管理专业基本情况
由于历史沿革的原因,德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我国有所不同。本文所指的工商管理专业基本上相当于德国传统的经济学专业中的企业经济学(Betriebswirtschaftslehre,BWL)。企业经济学(BWL)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的分析、设计和领导及经济发展。通过运用数学辅助方法可以得出企业指数(原材料、生产资金、工作流程、销售数据,等等),并完成经济性的计算,以便对企业实施理性管理。企业经济学分市场营销、人事、业务研究、银行业务、控制(会计)、税务、生产、材料学/后勤和企业管理等方向。
3.罗伊特林根欧洲商学院基本情况
罗伊特林根欧洲商学院(ESB Business School Reutlingen,以下简称欧洲商学院)是一所综合型商学院。作为德国国家级重点商学院,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欧洲商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顶尖的国际化管理人才。良好的教学质量和全新的教学理念使得欧洲商学院在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the Centre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CHE)组织的全德应用科学大学专业排名中连续多年位列工商管理专业第一名。
(二)学制和学位
德国传统的FH只设置硕士学位(Diplom)。欧洲商学院积极响应波罗尼亚进程,实行学士和硕士两级制的学位制度。学士学制为6-8个学期,其中一般有1至2个实习学期,全部学期考试合格可获学士学位(Bachelor)。硕士学制为3-4个学期。全部学习结束考试合格后学生可获得商务硕士或企业经济学硕士。
(三)专业设置
欧洲商学院一共开设13个学士和硕士专业。学士类专业包括对外经贸、国际商务、国际管理、生产管理和物流管理。硕士类专业包括全职及在职MBA(国际市场营销方向)、国际商务发展、国际财会与税务、国际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欧洲商学院还和国外大学合作,提供国际学位项目。通过这个项目学生可以在欧洲商学院获得国外合作院校的学士和硕士学位。欧洲商学院开办有远程教育项目,以方便在职人员获得MBA学位。
(四)开设课程
欧洲商学院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企业管理者和经济工程师。按照这一目标,欧洲商学院课程的特色是:鲜明的国际特色,跨学科,面向实践应用。
以对外经贸学士专业(AuBenwirtschaft,以下简称AW)为例,该专业一共6个学期课程。各学期学习安排如表1所示。第2学期的所有课程(第二种必修外语除外)用英语授课。其他各学期也融入了英语教学。第4学期,学生要在国内或国外的企业完成6个月的实习。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将他们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并积累有价值的实践经验。第5学期,学生在欧洲、亚洲、北美洲或澳洲的30个合作院校里学习一学期。国外的学习阶段是教学的一部分,所取得的成绩全部被公认。第6学期的学士论文原则上与合作企业合作完成。
对外经贸(AW)学士专业的具体学习课程包括以下三个重点部分:
1.“传统的企业经济学”课程。包括企业经济学概论,管理学,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会计学,审计学,金融,国民经济学,法律,税务,人力资源,经济计算机和定量分析方法。
2.“国际性和实践性”课程。包括出口管理,外贸金融,国际贸易,外语,由企业代表进行客座演讲和研讨会,到企业进行学术考察。
3.“关键能力”课程。包括社会能力和技巧,个人发展,系统反馈,沟通和团队能力。
对外经贸(AW)学士专业的学习安排和课程设置充分体现出了欧洲商学院强调的“鲜明的国际特色,跨学科,面向实践应用”的课程特点。学生到国外大学学习,掌握了2门以上外语的同时,增长了见识,扩展了视野。为学生开设的以经贸类课程为中心,综合了管理、法律、社会能力等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则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而到国际化企业考察、实习,与企业代表研讨等实践性课程,让学生与企业实际接触,具备了国际化企业的实习经验。欧洲商学院先进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2008年,该校约70%的毕业生在毕业前就与雇主签订了工作合同。
(五)教学方式
与我国很多高校对每门课程规定所使用教材相比,欧洲商学院的教学,除了第二外语课程外,都没有指定的教材。
各专业的教学大纲、课程和课程提纲放在学院网站上供学生下载。学生可以提前了解所学课程的基本情况,做好相应准备工作。教授在授课时使用自己准备的讲义,学生在每次课结束时都会拿到下次课的讲义,方便学生进行预习。由于讲义的内容都比较浓缩,所以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每次课的重点所在,而且如果要完全理解讲义的内容,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讲外,课后必须进行大量的资料搜索和阅读。这种不指定教材的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突出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没有了固定教材的束缚,使得老师在课堂上能够把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克服了教材内容陈旧的缺陷。
(六)师资队伍
我国大部分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都是由本校老师来教授,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主。欧洲商学院为学生配备了强大的师资队伍。包括54名全职教授、173名来自大学、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界、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兼职讲师。教授一般都具有博士学位,具有良好的科学理论知识;同时大都具有5年以上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富有实践经验。大部分专业课程都是由教授和兼职讲师共同教授。课程中的理论部分由本校教授完成,兼职讲师负责专题讲座或是座谈会。讲授的内容都是他们自己公司的案例。这种由企业界人士参与的课程,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课程,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七)学术科研
欧洲商学院凭借自身的科研工作积极参与社会和经济的改革创新。学院成立了“罗伊特林根大学欧洲商学院研究院”,研究课题广泛涉及前沿的学术理论和企业的实际应用。研究院积极参与企业管理的应用课题、企业管理创新教学模式和保证教学质量的研究、生产,沟通及物流领域的技术课题。在研究项目上学院密切配合合作高校,以保证研究课题与国际风向标一致。同时,商学院主办有《市场营销与管理》杂志。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欧洲商学院研究院已出版40余篇著作,并发表了包括:《知识经济2007》、《研发费用的全球化》、《聚类和网络》等在内的10余部研究项目。与企业接轨的科学研究,使得欧洲商学院的教授们能够更好的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启示
(一)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受传统大学精英教育理念的影响,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财经类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系统理论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的转型,这种基于精英教育思想的培养目标定位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德国FH商学院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提供有坚实科学基础的职业教育,培养工商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即未来的企业管理者和经济工程师。因此,从我国国情出发,除少数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国家重点院校之外,数量众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二)改革课程设置,强调应用能力本位
“鲜明的国际特色,跨学科,面向实践应用”是欧洲商学院的课程设置特色。其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在知能结构上体现复合性,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广泛性,在教学环节上体现实践性。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借鉴欧洲商学院的成功经验,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具体来说,一是增加实践性教学课程比重,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到企业实习、考察和研讨,加强对企业的认识和结台;二是增加如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社会能力课程,提高学生的情商,培养能够适应复杂社会竞争的毕业生。
(三)加强校企合作落实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德国,国家提供经费补贴、企业具有参与职业教育的优良传统、相关的法律基础和崇尚技术的社会氛围是德国FH学生在接受专业理论教育的同时能够参与到企业的实践教学和培训中的现实基础13。我国目前尚不具备以上基础,一些高校建立的各类企业实训基地实际上很少发挥作用,校企之间缺少实质性的合作。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不能坐等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更应该主动出击,与相关企业加强沟通和联系、寻找合作共赢机会,力争保持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确保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烟台大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231-02
近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跨国公司纷至沓来,国内企业踏出国门,国内外经济互相关联,对涉外企事业单位的影响前所未有,从而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为例,以求探索新的外向型人才培养思路。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定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定位是:面向21世纪,适应国际贸易学科迅速发展的需要,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培养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政府机构、涉外经济部门、外资公司从事涉外经济、国际贸易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的学科定位应该是理论与实务并重,侧重应用能力培养;服务定位则是涉外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 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方式
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应烟台、青岛、威海等开放城市的需求而设立的,十多年来,为国家、特别是山东省培养输送了大批外向型、复合型外经贸人才。我们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本专业及时把握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坚持多途径培养高素质外向型人才的专业特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是: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严格管理、提高质量。注重素质就是要使学生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培养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强化基础就是要加强学生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严格管理就是要使教学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严格规定,严格执行;提高质置就是要狠抓教学质量提高,以保证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宗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突出质量要求与综合素质要求;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把知识、能力与素质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摆到突出位置。在知识方面,强调基础知识;在素质方面,强调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在能力方面,强调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
2.1 基于市场需要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为了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更符合市场需要,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了改革:
2.1.1 拓宽基础强化素质教育
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减少课时,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具备创造思维、自我开拓、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为此,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部分课程的学时。如会计学由3学时减至2学时;统计学由3学时减至2学时;国际商务英语由4学时减至3学时;现代物流由4学时减至3学时。
2.1.2 加强专业基础理论教育
尽管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使学生能够应对未来专业知识迅速更新的挑战,也必须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对于不少打算的考研学生而言,夯实理论基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保留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等作为学科基础课。高等数学课首次根据学生基础差异分层次设置。经济学系列课还另外设置了中级经济学,供准备考研的学生选修。
2.1.3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1)外语教学:除基础外语外,在三、四年级每学期都安排专业外语课,加大双语授课力度,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2)实践环节教育:除课内实验外,每学期都分别安排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加大对实践条件的建设。
(3)取消部分课程,如外贸会计(不合实际需要)、金融英语(建议教师在讲授《国际金融》时适当补充有关的英语专业词汇);根据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情况考虑增设新课程,如报关实务、经贸英文报刊选读、商务礼仪、金融市场学等。
2.1.4 加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一定的条件
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减少专业基础课的数量,增加专业方向课,为此调整了部分课程性质。如世界经济概论由专业基础课调为专业方向课。学生可从9门课中选修12学分,为学生自主选择所修课程提供更大的空间。为了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好的规划并做出准备,特别对课程授课时间进行调整,改变“大一、大二闲、大三累”的状况。我们制定了以学生为本的弹性教学计划与方案。如在第六学期同步开设《现代物流》汉语和双语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需求在双语授课和汉语授课之间做出选择。这种弹性机制的设立,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也大大地保证和提高了双语教学质量。
2.1.5 教学大纲的制定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从加强基础、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理念出发,参考专业规范的教育内容与知识体系,设计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2 加强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本专业的双语课、专业外语课比重不断提高。继续以双语教学为重要支撑,增加双语精品课的数量,在三、四年级每学期都安排专业外语课,继续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课堂上,鼓励学生参与英语课件制作和发表报告,用英语进行专业问题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再出现。课后,为学生参加报关员考试、商务英语证书考试、英语演讲比赛提供专门辅导,以增强其未来就业竞争力。教师们还积极指导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从事学术研究及课外活动作品竞赛活动,提升其自主创新的能力。实践环节,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模拟实
验室建设,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熟悉贸易流程;建立了稳定的包括海关、港务局、国际贸易公司、外经贸局等在内的实习基地。
2.3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自2004年开始,学院与韩国仁荷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生连年成功接待仁荷大学国际通商学部师生访问团,并于2007年起每年都赴韩回访,成功实现了学术和文化方面的互动交流。在韩期间,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师生参观了首尔东大门流通市场、GM大宇科技园区、仁川自由经济区,进行中国特色小商品展卖活动,双方教授和学生举行学术讲座。与韩国仁荷大学的系列交流活动为我们实现跨国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院还与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四年级时可以参加合作培养班的学习,通过考试的课程可以免学分,第二年在澳大利亚学习其他专业课程,通过后获得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已有多位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踏上了赴澳洲留学之路。此外,本专业还与美国佛罗里达湾岸大学、台湾东华大学订立交换生计划,使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2.4 以双语教学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烟台大学最早实施双语教学,至今有4门课程采用双语授课,其中“现代物流"2009年被评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每门双语课都形成了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具有很高的教学和学术水平,并积累了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双语课主要采用原版外文教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自编了高质量的辅助教材。双语教学采用图文并茂的全英文电子课件,统一用英语命题试卷,并要求学生必须使用英语答题和提交英语作业,做到所有书面文字表达100%使用英语(个别图表除外),课堂讲授和讨论要求使用英语的比例不低于50%。主讲教师按照专业知识结构授课,而不停留在语言点的教学上。课程组还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建设课程网站,教学内容、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文献及案例资料)、习题等全部上网,供学生下载阅读,促使学生养成用英文思考的习惯,强化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这些条件都为我们培养出高素质的外向型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
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我国对外经贸迅速发展,对高质量的经贸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主要培养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工作者学习、研究与领会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要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体现时代要求与专业特色,全面规划,探索新的人才培养途径。基于烟台大学的经验,笔者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以下基本思路:
首先,要加深认识,准确定位,全面把握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强化“国际化、全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要夯实基础,更好地实施核心课程双语化,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第三,围绕“经济、贸易、商务”的知识结构,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课程的交叉与渗透,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院校代码
科类
院校名称
投档分
3001
理工
黑龙江东方学院
346.066092108
3001
文史
黑龙江东方学院
362.093083116
3002
理工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329.045073121
3002
文史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348.080056119
3004
文史
黑龙江财经学院
376.081087130
3005
理工
哈尔滨石油学院
296.050070089
3005
文史
哈尔滨石油学院
354.094093144
3006
文史
黑龙江工商学院
391.082091142
3007
理工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310.052101072
3008
理工
哈尔滨剑桥学院
297.059087084
3008
文史
哈尔滨剑桥学院
358.105084138
3009
文史
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
382.080073168
3011
理工
哈尔滨华德学院
335.058061133
3011
文史
哈尔滨华德学院
361.070071138
3012
理工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300.033096087
3012
文史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329.098028134
3098
理工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
310.073053082
3098
文史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
321.075098097
3101
理工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284.035058106
3101
文史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338.069066128
3102
理工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365.057101115
3102
文史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339.088073133
3116
理工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366.077065132
3118
文史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363.071096124
3123
理工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359.069054148
3123
文史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464.093104160
3124
理工
燕京理工学院
349.073060124
3124
文史
燕京理工学院
362.090090130
3132
文史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410.092101161
3145
理工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324.078043118
3145
文史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396.097061159
3148
理工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355.057082128
3148
文史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405.089098160
3151
理工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345.041091108
3153
文史
长春光华学院
367.097035171
3157
文史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347.077098116
3159
理工
长春科技学院
347.085079118
3160
理工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333.061069112
3160
文史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342.090078127
3163
理工
吉林动画学院
341.081067107
3169
理工
上海兴伟学院
0.000000000
3169
文史
上海兴伟学院
0.000000000
3201
理工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49.083059119
3203
文史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354.100083112
3205
理工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326.047088108
3207
理工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326.047091128
3207
文史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391.091103131
3209
理工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36.041076129
3209
文史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65.086076132
3214
文史
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
352.091075128
3227
理工
山东英才学院
332.034094107
3227
文史
山东英才学院
409.089094143
3229
文史
齐鲁医药学院
394.096098109
3243
理工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349.053102087
3244
理工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324.067086086
3258
理工
长沙医学院
398.064098136
3274
理工
三亚学院
347.064086107
3274
文史
三亚学院
354.089076146
3275
理工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432.093120146
3281
理工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347.054101077
3291
文史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352.085086148
3295
理工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347.065079136
3302
文史
西安欧亚学院
332.064053133
3303
理工
西京学院
347.052091124
3307
理工
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
339.060035161
3311
文史
随着我国“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国际贸易产业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探索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是提升国际贸易发展水平,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与“两个一百年”建设进程的突进。在经济实践中,探索国际贸易的电商发展新模式,是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对外贸易;商业模式
近年来,互联网产业风生水起,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技术支持下,电子商务产业蓬勃发展,不管是产业层级还是产业规模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1]。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发展深入推进,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贸易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实现升级跨越发展,就要创新经营模式,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一、国际贸易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国际贸易是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与方向,是我国对外经贸交流的重要通道,通过国际贸易提升我国经济总体水平,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电子商务强调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商务流通与商事交流领域,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电子化流转,提高商业交流与处理效率[2]。从产业应用来讲,电子商务更被作为一种商业手段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通过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开展现代贸易,提升现代经济运行效率,激发市场发展活力,将商业流动的全过程纳入科技范畴之中。从本质来看,电子商务是我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方式与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技术不断完善提升,对于发展国际贸易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国际贸易中运用电子商务理念与电子商务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国际贸易发展水平,推动国际贸易不断提档升级,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趋势与潮流,迎合国际化发展的大浪潮。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市场进行了深度细分
在国际贸易领域,伴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不断发展,消费市场被区分为不同的群体,在传统消费市场中,消费者群体划分并不明显,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群体划分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并产生了许多新兴的消费增长点,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更多元和丰富,并通过网络之间的无线连通功能,将处于不同地域的潜在消费者联系到了一起,形成了集聚和规模效应。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国际贸易占据着重要地位与格局,但是电子商务的产生,正在改变这种格局[3]。在新技术的支撑与引领下,国际贸易市场正在逐步细分,传统的粗放贸易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国际市场需求。基于此,国际贸易经营者必须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价值,提高电子商务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比重,推动传统贸易形式的升级跨越发展。
2.市场敏感度更高
在国际贸易领域,电子商务对其产生了较大影响,市场行为越来越感性化。在互联网中,资源具有无限性,消费者能够通过网络接触到海量的商品和信息,消费行为趋于感性化,市场敏感度更高,而且在互联网交易过程中,通过网络支付方式,也能起到促进消费的作用,对于电子商务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电子商务带给国际贸易最大的变化,就在于信息资源的流通。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下,信息呈现阻塞的局面,信息流畅度不高,导致国际贸易机会不多。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现代国际贸易格局正在转变,市场对于信息的敏感程度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与环境下开展国际贸易,更要及时进行调整与转变,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3.产业隔阂正在逐渐消失
由于电子商务的影响,国际贸易之间的产业隔阂正在逐渐消失,很多商家通过众筹等方式,满足了网络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市场也通过网络与商家进行深度交流,进而影响到商品生产环节[4]。与此同时,现代物流产业高速发展,成为电子商务和市场的纽带,在电商交易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市场的习惯和意见,也会对国际物流产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传统的消费和经营模式下,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隔阂,但是在电子商务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消除不同产业之间的隔阂,开展国际贸易,要发现并顺应这种潮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变革,提升国际贸易层次和水平,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国际贸易综合层级。
三、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现状
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比重并不高,而且存在着诸多不足,亟待提档升级[5]。作为一种现代经营模式,电子商务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发展程度相对较低,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电子商务在美国、欧洲、日韩等地区发展较快,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国处于亚太地区,由于人口众多,电子商务发展也比较快,但是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应用并不够多,总体水平仍有待提升。我国电子商务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据统计,我国电商规模每年都以约4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层级相对较低,发展方式相对较为粗犷,特别是在国际贸易领域,应用程度仍然比较低,有着十分广阔的空间。我国著名电子商务经济分析师冯林认为,在世界经济体系内,我国是一个重要的开拓者,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特别是自从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电子商务也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有力引擎,电子商务特别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发展契机,但是在国际贸易领域,电子商务应用仍有待提高。同样,需要看到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我国与世界贸易在电商应用方面,正在逐渐接轨,电子商务完成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到全国贸易总额的10%以上,并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此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给我国同世界国家进行贸易对接奠定了基础,对于提高我国对外经贸层级和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运用电子商务提升国际贸易层级的策略
1.明确现代经济管理目标
在国际贸易领域,运用电子商务开展经济管理,要进一步明确经济管理目标。通过电子商务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对经济目标进行更为精准的定位,提升经济管理效能。在经济管理目标设计过程中,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实现多维度、多角度、全方位考评,明确经济管理目标,整合相关资源要素,实现经济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综合利用[6]。基于此,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际贸易,可以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技术优势,进一步明确现代经济管理目标,提升管理层级与水平。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并且被广泛运用到国际贸易领域,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国际贸易企业经营需求。基于此,在细分市场和经营领域的前提下,要求国际贸易企业明确自身经济管理目标,对自己在国际产业链条中的位置,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通过打通上下游供应链条,实现自己产业规模的扩大,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传统的粗放贸易模式,也将逐步被现代电商市场所淘汰。在国际贸易定位过程中,我国企业要发挥和突出自身优势,找准市场薄弱点,进行精准突破,抓住升级发展机遇,推动企业层级不断提升。
2.建立完善电子信息系统
对于国际贸易产业而言,构建并完善自身电子信息系统,对于国际贸易企业生存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电子信息技术开始与传统行业出现融合发展的态势,利用电子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现代企业经济规范化运作与管理[7]。通过整合经济管理信息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有效分析,可以为国际经济管理活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与管理工作重点。随着现代化信息建设进程的推进,我国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交易系统,在下一步国际经贸交流中,企业要进一步完善电子交易信息系统,与国际先进企业进行接轨,提升自动化交易水平,提高现代化信息建设进程,通过硬件建设与软件对接,融入世界贸易市场,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寻求自身的发展,实现现代化发展。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通过现代化技术提高信息交往能力,提升综合国际贸易实力。
3.利用电子商务优化管理流程
发展国际贸易产业不是一个孤立的工作,而是一个体系性的工程。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创新商业模式,可以优化业务管理流程,强化经济管理的过程控制,将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降到最低,实现经济体系的整合与理论,打通不同部门与不同经济要素之间的联通,构建立体化的经济管理体系,优化管理结构,规范管理流程,实现经济业务管理水平与信息反馈速度的总体提升[8]。规范企业信息管理流程,是电子商务环境下,对国际贸易企业提出来的另一个要求。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国际贸易正在与电子商务出现深度融合的态势,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可以实现现代公司治理目标,通过电子商务理念和科技的导入,可以掌控企业发展与管理的节点,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适应现代国际贸易环境。
4.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标准
随着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不同经济体中构建统一的经济管理标准已经成为现实需求。通过统一标准,可以实现国际贸易的规范化运营与操作,也能减小商业对接与交流成本,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在现代经济管理体系下,建立统一的信息行业标准,可以整合相应产业链条,提高经济要素的流动性,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管是从行业组织还是管理者角度而言,构建全球统一的经济管理标准,对于提升我国国际贸易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9]。从国内角度来看,由于法律和相关制度不健全,对于商品质量还存在把关不严的情况,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交流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交流不断频繁,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仍然有所欠缺,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与技术,构建统一的行业管理与经营标准,对于规范企业行为,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发展国际贸易过程中,探索经济发展的多元与创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创新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实现国际贸易企业现展目标,提高经济发展效益,实现生产效能的提升,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目标,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并完成“两个一百年”战略建设构想。
参考文献:
[1]崔彩周,陈启明.跨境电子商务拓展国际空间面临的挑战[J].商业研究,2016,(10):171~177.
[2]乔阳,沈孟,刘杰等.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分析[J].对外经贸,2012,(3):39~41.
[3]聂纯.电子商务影响下的国际贸易创新探究[J].中国商论,2016,(29):21~22.
[4]蒋微.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运营趋势管窥[J].中国商贸,2015,(14):95~97.
[5]陶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创新策略探索[J].中国商论,2016,(17):89~91.
[6]李骏阳.电子商务对贸易发展影响的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11):5~11.
[7]应小凡.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与存在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2011,(11):53~54.
[8]蒋微.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运营趋势管窥[J].中国商贸,2015,(14):95~97.
在这种复杂的国际投资形势下,我国正以稳定的增长速度,逐步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投资主体之一。虽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我国对外投资受到技术、人文条件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整体投资质量并不是很高,并且相对规模较小。在这些制约条件及负面因素影响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之路注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在我看来,我国加强对外直接投资,不能只看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而应该建立统一的考察投资指导意见,帮助对外直接投资者寻找正确的投资方向。最重要的一点是,努力提高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技术含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才能应对一些国家的非贸易壁垒中,甚至在经济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的话,外表喜人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只会在一场风暴中化为乌有。在这之中,尤其需要加强对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统筹规划安排。
跨国公司,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在国外设立分公司或控制东道国当地企业,使之成为其子公司,并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国际性企业。根据资料统计,全世界跨国公司母公司数量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的20000家左右,而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73000家左右,而子公司数量更是从90000家增长到了近100万家。从数字上不难看出,跨国公司的总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并且其所占GDP比重正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单项跨国购并规模日益扩大,金额屡创新高,比如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购并金额达到3500亿美元之巨。
而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也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截至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累计达920.5亿美元。在这么辉煌的成就背后,我国的跨国企业对外投资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我国的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大多集中于“国字头”企业。在中国跨国企业一百强中,民营企业仅仅占了不到15家,而大多数的企业,则是以国有或者国营企业身份露面的,这种现象就造成了我国对外投资的数据喜人,但是真正应该唱主角戏的民营企业却被挤在角落处,这也是我国跨国企业对外投资结构不均衡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2.我国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质量有待提高。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跨国企业对外投资额逐年迅猛增长,但是受到外国技术封锁等多方面条件制约,我国对外投资企业和领域大多都集中于采矿、制造等技术含量低的方面,从而造成了我国对外投资基础的不稳定,如果产生经济危机,则这些企业最容易遭受重创,以至于增加对外投资结构的不稳定性。
3.跨国公司目标不够长远。我国跨国公司在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中长期企业跨国购并等形式,对外投资并不是十分理性,往往局限于公司声誉或者眼前对本公司所形成的既得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层面可能对公司发展的风险性威胁,盲目冒进,从而很容易在公司未来的发展中,举步维艰。比如,跨国购并的过程中多数跨国公司都会忽视公司文化的问题,而这个看起来并不十分起眼的问题很可能导致跨国公司在购并后的发展方向与当初所预计的方向南辕北辙,偏离预期。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跨国企业对外投资虽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同时也与问题并存,只有真正解决中国对外投资发展之路上的障碍,才能够真正地在对外投资之路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
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使用理论中,小规模技术理论无疑比较适合我国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点以及发展导向的理论基础。小规模经济理论主要强调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来自三个方面,即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提供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发展中国家在民族产品的海外生产、低价产品营销战略三个方面的优势。对于我国而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可以很好地将低价产品营销战略优势和民族文化产品的推广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同时,跨国公司应该尽量避免企业“虚荣心”作祟,而应该从实际层面出发,谨慎评估对外投资的可行性,从而避免“得了面子,失掉了里子”。
参考文献:
[1][美]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