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力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房屋、设备等同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劳动资料,对于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完善企业经营,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企业固定资产是其主要生产要素,铁路行业具有资产庞大、点多线长的特点,随着当前我国铁路线路的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改造的不断加强,铁路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明显,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我国铁路股份制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
1.1.铁路运输行业当前的股份制改革情况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也不断发展,当前我国铁路事业发展渐具规模,铁路运输企业逐渐走向市场,部分企业实施股份制试点的经验和教训,都有效推动了我国相关企业实施股份制经营和管理。
当前我国铁路运输企业逐渐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加快企业内部重组和优化,进行股份制改革,尝试多渠道投资方式,明确产权归属,实施政企分开,科学管理,实现产权的多元化,有效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和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1.2铁路股份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相关部分铁路运输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革之后,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并取得了大量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仍旧有不少铁路运输企业忽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作用,不能有效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有效地长远规划,相关管理系统存在着大量一定的漏洞,从而导致管理松散,铁路运输企业效益的提高也受到严重阻碍,这样不仅会增加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成本,降低铁路运输企业竞争力,还会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国家利益。
二、当前铁路股份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当前,在部分铁路运输企业中,大量存在着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对于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缺乏统一的调配和使用,资产配置模式存在严重缺陷,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间不顾企业整体效益,各自为政,导致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许多铁路运输企业重投入轻管理,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也导致了固定资产利用效益不高,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2产权过于单一
当前许多铁路运输企业,虽然实施了股份制改革,但改革力度不彻底,许多企业依旧把国家投资作为企业发展和经营的资金来源,上级部门的干预行为过多,企业的责权利不统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铁路运输企业不能有效认识到调整产权,合理使用社会资金,优化资产构成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许多企业挂着股份制的名号,却依旧采用单一的产权配置。从而使得相关铁路运输企业的固定资产不能灵活使用和经营,从而造成资金不足、效益不高的现状。
2.3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因为他它和财务、工程、及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不是单一就能够实现有效管理,而需要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管理来完成。目前对于铁路部门来说,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流于形式,各部门之间的权责界定不够明确,使得各部门之间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的流程缺乏可操作性,从而造成固定资产在整个企业里管理的效果和控制的力度达不到最佳效果。
2.4审计监督力度不够
固定资产审计,是指审计机构依法对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增减、使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
但当前部分铁路运输企业在对固定资产的审计方面力度不够,存在着审计力量不足,审计工作中职责不清,企业内部审计收人员素质不高、审计制度和人员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对于固定资产的审计缺乏时效性和规范性,对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资产闲置、账实不符等问题缺乏必要的审计监督。同时企业审计大部分是事后审计,缺乏对于固定资产审计的事前预防制度和事中监控制度。
2.5相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在我国当前的铁路运输企业,许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意识极其淡薄。同时业务素养不高,相关的管理知识贫乏,从而无法有效的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水平。甚至有部分管理人员不惜违反相关规定,为了自身利益,擅自挪用、变卖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造成了企业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2.6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固定资产清查流于形式, 固定资产潜力挖掘不充分
铁路运输企业受旧体制的影响,对固定资产使用较为重视,而忽视了对固定资产实物的控制。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即使进行固定资产清查,也是走过场,流于形式。部分企业长期不对账、不清点,监管不力,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使固定资产修旧利废挖掘不充分,家底不清等弊端。
随着铁路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管理对信息化的要求更加严格,由于以前落后的资产财务管理方式使得信息传递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然而计算机在行业内的运用更加广范之后,铁路部门对以前固定资产旧的记账管理方式进行了彻底更换,全面实现了互联网信息化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资产管理的成本。但计算机管理期初,由于操作和人员配置上对固定资产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未能真正实现,导致信息不畅通,不能快捷迅速及时反映和掌握固定资产目前的变动情况当然就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时效性了,那么在信息化水平管理上就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才能保证铁路部门各个环节都得以正常有序、安全、高效的运作。
三、提高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对策
3.1实现产权多元化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改变当前产权单一的现状,对固定资产所有权进行有效改革,转变管理职能,落实企业经营权,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所有权管理制度。在遵守国家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实施政企职责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积极落实股份制经营,租赁经营,中外合资经营等经营方式,优化资产组合,明确产权归属,实现产权的多元化,建立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3.2强化管理理念,加大控制力度
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原则,建立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将职责分工、授权批准、预算控制、验收交接及日常保管盘点、监督检查等内容都明细化到管理制度中去,通过规范性文件来加强管控力度。
只有建立起明确合理的管理流程,才能确保各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上分工权限职责都有理有据,才能从制度上保证管理操作的规范化、有序化,避免少数人因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得不到监控,进而彻底解决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闲置浪费等遗漏现象,确保管理工作在管理理念的强化下更加规范和有效。
3.3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力度
鉴于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问题,铁路部门可以建立起由董事会直接负责的审计委员会来全面领导处理企业的内部工作,将更大的独立性赋予审计人员,保证他们的更高的权威性,这样做就可以预防财务主管在企业经营者的被迫意志驱使下言听计从,损害企业的利益,欺上瞒下互相包庇,最终造成内部人控制企业要害部门的危险局面,故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制度非常必要。
那么要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建立起一支经过专业培训,思想先进、品德优良、技术精炼的内部审计团队,就必须要建立起一套适合铁路部门自身内部审计工作得考核办法,让审计工作有可操作的制度约束,方可实现其监督的作用。
3.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素质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繁琐且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那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完善就需要相关人员严格执行,并发挥其管理作用的实际效果。所以铁路部门应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宣传工作,通过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相关部门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加强管理人员和资产使用人员的培训工作,逐步提高和改善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在掌握市场行情及企业自身资产情况的情况,将使用和变动的监管力度发挥的更加有度,从而实现队伍业务素质的全面提升。
3.5强化资产清查力度,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提高信息化水平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应进行定期清查。每年至少盘点一次,以保证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通过清查盘点,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在清查过程中,要明确固定资产的产权和资产归属的基础上,对所管理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理、登记、核对,核实资产的使用状态及技术状况,做到“有账必清、见物就点、不重不漏、不留死角”,确保资产清查结果内容反映完整,数据真实可靠。
目前,固定资产信息化水平非常落后,信息量大、使用周期长、管理难度大,这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管理在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上,铁路部门引入了固定资产条码管理系统,通过条码对固定资产进行标识,实现整个固定资产周期和使用状况的全程跟踪;对于业务数据也能及时采集,实现固定资产价值的动态管理和实物的动态管理工作;进而使得各部门之间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保证信息流和实物流的对应,最终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结语
总之,铁路运输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要重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合理使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伟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浅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27)
摘 要 社会的不断进步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认识到了进行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同样如此,在企业中,固定资产管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在很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种种问题,下面笔者就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那些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出一些解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建议,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
关键词 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优化对策 分析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企业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中不被淘汰,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都应该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必须对企业自身现在所使用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进行思考,找出现行管理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企业日常管理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就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之企业固定资产利用不充分
近些年来,企业的固定资产购置有所增多,在一些企业中,有些设备还没有到使用最终期限,甚至没有产生任何问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就会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换,这种行为或许是为了符合自己部门的利益又或许是为了符合上级领导的意思。不管目的是怎样的,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没有联系,从而造成该企业固定资产购置重复,并且大大降低了一些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企业固定资产不能被充分利用还有企业的财政部门这一原因,作为企业的财政部门并没有很好的起到其自身的作用,财务部门在平时工作中只注重企业的经费预算,对于部门之间的集中管理、资源共享、调剂余缺以及物尽其用等等方面并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最终导致企业产生严重的重复购置和无计划购置现象。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之不能将责任明确落实
在企业中,关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这一块的责任落实并不是很明确,企业并没有具体规定谁去负责这一块的管理,造成了企业部门内工作人员相互推脱这一现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这方面责任落实不明确,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时没有人负责。在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不能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企业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很多企业中,并没有对自身固定资产管理进行专职人员、专门机构以及专门部门的设置,行政单位面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只是找办公室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人员来管理,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只是他们的兼职工作,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自然不会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心。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资产购置存在着漏洞
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并没有对资产购置进行严格的管理,这就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资产购置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漏洞,这一现象着重体现在企业的财政性资金使用问题上,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采购限额标准和采购目录存在着一些漏洞。在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时,对于谈判小组的选择、标书撰写等方面不是很规范,而且人情采购、暗箱操作、重复购置、私下交易、攀比采购以及盲目采购等等现象严重,这些现象的存在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采购成本增加、企业固定资产购置违规等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分析
以上,笔者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之企业固定资产利用不充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之不能将责任明确落实以及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资产购置存在着漏洞这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面对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下面笔者就针对上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和优化对策。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之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之所以存在着种种问题,没有建立管理制度是主要原因之一,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这里所指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必须是公平、公正、公开管理制度,本着规范、系统、透明的原则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使企业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重视。制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问责制度并加以实施,在固定资产采购方面,设置专业的人员,在企业固定资产采购方面熟悉情况,并把责任分配下去,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密控制,防止不必要问题的出现。如果出现了问题,就应该根据责任问责制度,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找这一个环节的负责人,这样在解决问题时也能节约大量的时间。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之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
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比较具有系统性的工作,企业资产庞大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系统性的重要原因,而这样庞大的企业固定资产体系管理仅仅靠财务部门和资产部门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对企业实行全过程管理和全员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管理好企业固定资产,从而是企业固定资产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觉性,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领导者的重视程度,好的企业发展离不开自身高素质、高思想、高道德水平的员工,这就要求在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制度,确切的说应该是三级管理责任制,三级管理责任制指的是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为使用部门责任人、分管领导责任人以及全面责任人这三级,全面责任人主要是指企业的主要领导,而使用部门责任人就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对这些责任人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明确他们的主要职责和管理范围,并且对他们实行定期的责任履行情况考核。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之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就必须要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的加强,能够及时的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扼杀在摇篮里,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和执法工作是经济监督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这就要求经济监督管理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将企业的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以及真实完整作为工作监督的重点。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还要做到建立健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在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的采购以及出入库工作时,应该安排不同的人来工作,并且安排不同的人来承担责任,避免一人担任多个职位情况的出现,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要进行不定期或者定期的检查工作,对于那些报废、盘亏、损毁以及盘盈的固定资产要明确其原因,视情况的不同做不同的处理。
三、结语
任何一个企业想要更好的履行其自身的职能,就要对自身的固定资产进行很好的管理,身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者,必须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树立企业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同等重要的观念,本文中,笔者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不明确、企业固定资产不能充分利用以及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资产购置有漏洞这三个方面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问题的提出就要有解决的措施,接着笔者从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及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这三个方面提出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1]刘明辉,陈旭强.SAP系统在浙江电力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应用.电力信息化.2010(11).
[2]房绍业.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若干思考.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4).
[3]王宏江.周红.试谈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效力――鲁东大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做法和体会.中国农业会计.2008(08).
[4]白福义,罗晓玲.条码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海洋仪器设备条码管理解决方案.海洋技术.2007(2).
[5]贾高峰.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1).
[6]张谋贵,汪菁华,王恩奉.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阐述了强化工会固定资产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加强 固定资产 管理
一、工会固定资产的性质
企业工会固定资产是由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按2%比例提取的工会经费形成的资产。结合实际情况开滦煤矿是一个百年老矿,迄今已拥有下列五类资产几百万元:(1)房屋及建筑物;(2)一般设备;(3)专用设备;(4)图书;(5)其他设备。这些固定资产为企业工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煤炭事业活跃职工文化生活,为企业职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提高职工素质和岗位技能,丰富职工爱岗敬业,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二、目前工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有些单位工会会计没有经过国家正规教育,有很多人是从基层工作岗位提拔上来,缺乏会计专业知识,对资产与费用有时分辨不清,错将购进的价值在500元以上资产误入费用支出,正是由于会计人员能力差,会计核算基础薄弱,所以不能真实、及时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有的单位我行我素,领导也认为,只要钱花在购买固定资产上,满足了职工的文化娱乐需要就可以了,自认为怎样方便管理就怎样办,没必要用这些条条框框约束自己,这些制度只能用于应付上级检查用,所以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表现在有的单位不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或不设置固定资产卡片,只反映固定资产账面总额,有的单位即使设计账簿及卡片可仍没有填全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金额,在固定资产清查过程中表现出账、卡、物不相符,有些资产随意核销、转让、借出,未按规定办理各种手续。有部分可以追回的资产或是碍于情面,或是怕麻烦不予追回,造成企业工会资产严重流失。
3.无计划购置固定资产、资产利用率较低。有时企业工会购置设备随意性很大,几万元的设备购置后没有使用,就闲置在单位某个角落,再加上内部控制不够严格,固定资产管理薄弱,久而久之此设备就成了闲置的固定资产、慢慢的由优良资产变成不良资产,给工会造成浪费和损失。另外领导工作变动,设备顺便带走,新进人员再重新操办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很少有人注重工会资产应如何保养、怎样进行维修,所以资产坏损常常无人问津。
4.少数企业工会组织的领导轻视资产管理,只注重工会经费的多少,因为经费是工会开展活动的物质保证,有了资金就不愁财产,经费一旦购买财产后,似乎就万事大吉。财产监督的问题,如何有效使用问题,管理是否到位等等一系列问题,人们不再关注。
5.有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出现问题不深究原因,而是千方百计找借口为自己开脱,将责任推给对方。
三、加强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加强员工资产管理意识。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的组成,有其特殊的性质,多以图书刊物、乐器,体育娱乐设施、照相机、录像机、电影播放机、演出服装等民用品居多,易损坏,已丢失,难管理,要想管理好,必须教育职工,从思想上爱护公物,公私分开,把固定资产管理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逐步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管理”的全面管理局面,培养员工的管理意识。
2.建立企业工会资产分级管理制度。工会固定资产是为全体员工服务的,所以对工会固定资产既要做到保管完善又要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方便员工使用,因此对工会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行工会和基层单位工会分级管理的制度。大型设施和不易分散管理,集中使用的物品:如电影院、体育场内所有大型设施,文化楼、文艺楼内贵重乐器,演出服装,图书馆等这些固定资产由工会派专人负责管理,为了便于员工娱乐,对小型的便于分散管理的设备,由基层单位工会管理如照相机、摄像机,台球台、乒乓球台、血糖仪、血压仪,电视机、电脑、打印机等。企业在工会主席统一领导下,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使工会固定资产管理做到真正分级管理,形成既有分类归口,又有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做到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3.完善工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是加强工会资产管理,制止和减少资产流失的有力保证。要健全工会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验收管理、保管使用、内部稽核等制度。并制定固定资产报损、报废、无偿调拨,转让变卖等规定和申报制度,使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做到合理,节约、高效。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
当今,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固定资产流失相当严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企业重物态,不重币态,导致企业的价值流失。
事业单位里的固定资产都由拨付性所定,在企业会计核算中,以当年批准的实际支出作为费用,直接冲销了财政拨款,所以,很多事业单位只重视实物形态,并不注意货币形态,导致了事业单位价值上的流失。
(二)大部分企业存在着部分帐外资产。
因为预算外资金的不断扩大,让事业单位有了财务的自,购置固定资产的主要资金也不再需要国家拨款,这部分资金没有记录,所以没法控制,便形成了帐外资产。
(三)资产物随人走。
因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严格,导致账款与实际情况不符,个别财务管理部门甚至还出现了资金流失的情况。特别是一些价格比较便宜的工具、仪器等,不计提折旧,直接核销,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登记入账,导致了资金的大量流失。
二、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现在,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在不断完善和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够。
有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认识不够,单位领导只重视向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来购置固定资产,并不重视管理,导致了重购置、轻管理等现象的发生。有些单位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为了满足暂时需要,随意乱采购,使部分固定资金闲置,大大降低了资金使用率,造成资金流失十分严重,导致了极大浪费。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1、固定资产的资产购置和使用制度不健全,在购置固定资产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2、对固定资产的处置不健全,长期被个人占用,随意出租、变卖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的管理人没有明确制度,对事业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报告,不处理。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方法和手段
(一)提高资产管理的认识。
先要通过国家有关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制度,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建立固定资产网络。事业单位要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更要注重固定资产在使用以及价值上的管理,要使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出它的价值。
(二)要建立一个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要规范使用、处置等各方面的程序,并对其建立相关制度。在购置上,要以资源共享、合理分配、节约增效为中心,做好各项工作,对资金较多的资产购置要写出报告,并进行分析,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配备有标准可以。
(三)事业单位要建立起健全的责任机制。
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财务部门和各管理部门应该相互配合,由负责人负责主要的责任,对个人管理的资产落实到实处,并且定期的检查责任执行情况。还要建立奖惩机制,把单位的年终考核和资产管理相结合,资产发挥了应有效用的应该给予奖励,对造成资产闲置的人员就要进行处罚,做到奖罚明确,使固定资产的工作落实到实处。
四、要不断加强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
(一)提高管理认识。
要结合科学发展活动,大力提高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自身的法律意识,强化法制观念,严格按照国家经济法律的相关规定,将财务薄登记制度不断完善和加强,要经常检查事业单位有效地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
(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一个良好的管理分不开合理的制度为支撑,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针同样如此。当事业单位在完成自身职能的同时,要严格的按照国家的规定,根据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根据市场经济所需,建立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以及使用等制度,兑现奖惩制度,将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完善。在日常中加强监管力度,落实好管理责任,逐渐将资产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不断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
假如没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就不会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要借鉴国外优秀的管理理念,从深度以及广度入手,推进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化,对固定资产错综复杂的业务作出灵敏的反映,要实现事业单位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管理,固定资产可以帮助各部门之间进行自我监督,降低了事业单位总部的监控难度。
(四)要重视单位的盘点工作。
根据相关规定,固定资产要在年末进行一次总盘点,用来查实固定资产的账面结存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使得单位负责人对固定资产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对发现的遗留问题要及时作出纠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作者单位:福建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参考文献:
[1]杜丽颖.新时期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林业财务与会计,2004,(4):51.
[2]周锡麟.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事业财会,2007,(4):69-70.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学校、科研机构等行政事业单位用于事业发展和开展业务活动所占有和使用的,并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算,而不投入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资源的总称。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国家机关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物质条件,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财政部于1995年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规章,各地、各部门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一些具体管理办法。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收益收缴办法、非转经管理办法等,对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机构、体制、制度、观念等方面的原因,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还相对薄弱,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重钱轻物、重购轻管、产权不清、职责不明、效能低下、资产流失等问题依然存在,有的还相当严重。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认真研究的一项课题。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重视不够
1.政府及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重视不够。从目前来看,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不够重视,行政长官和监督部门主要注重经费安排、预算外资金收入的收缴等货币性资产,而对非货币性资产管理基本上是由使用单位自己说了算。重复购置、资产闲置、低价出售和无序随意“非转经”等现象大量存在,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
2.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一般由国家投资、划拨,使用时不计成本,不进行效益核算,不少单位没有树立使用国有资产要承担保值增值责任的意识,在工作中对资产管理的概念模糊。主要表现在:一是账务上没有按规定设立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二是没有定期进行资产盘点;三是资产购置时没有完备的手续和必要的程序,存在谁使用谁购买的现象;四是职责不清,交接手续不全,对造成资产损失浪费的没有制约手段和处罚措施等。
(二)账实不符,账外资产较多
从清查和调查情况来看,账实不符、账外资产情况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盘盈、盘亏(损失)两方面。据2002年清产核资统计显示,温州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盘盈6.07亿元,固定资产盘亏与损失1.94亿元。调查的21个单位中就有10个存在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现象。账外资产的形成有多种途径:1.上级部门拨入的固定资产(如电脑、汽车等);2.从下属和其他单位无偿取得的固定资产;3.接收、并入单位资产不入账;4.对预算外资金及贷款形成的资产未列作固定资产进行管理;5.购入消耗性资产,财务部门在资产购置时作为费用列支,没有建立资产备查账,导致账外资产产生;6.产权关系不明而无法入账。
(三)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
1.单位之间资产拥有不均衡、不合理。由于目前我国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在细编预算方面尚未有较大突破,分配给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资金难免不合理,各部门预算外资金的来源差距明显,表现到各部门、各单位拥有的国有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上,就有了很大的差距。如:有的单位办公楼已达星级标准,而有的单位还是一些简易房或租用房;有的单位车辆多而且档次高,而有的单位交通工具配备既少又差。尽管由于各个单位性质及任务不同,所需要的装备不同,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配备上的差别并不完全反映其职责和任务的差别,而是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情况。
2.资产闲置,流动性差。经费来源较充足的单位,往往有数量不少的固定资产闲置,无人过问。如:搬迁到新的办公楼后老的办公楼闲置不用,车辆频繁更换而形成一些车辆处于闲置状态等情况。闲置的资产由于缺乏调剂手段和调剂途径,流动性差,无法合理使用。
(四)机构、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处置不规范
1.资产管理制度滞后,实施落实不力。从我们调查的21个单位来看,有5个单位未建立资产管理制度,9个单位未严格按制度进行管理。大多数单位没有落实专人管理资产,存在管理流于形式、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的现象。
2.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目前,大多数单位是由财务处兼管国有资产,且兼管财务人员变动较为频繁,甚至个别单位把国有资产理解为固定资产,由办公室后勤人员分管这项工作。这种状况与国有资产管理的专业性要求相距甚远,使国有资产管理无法真正落到实处,缺乏监管力度。
3.资产处置不规范,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主要体现在:(1)资产调拨不规范,很多资产调拨不经过任何手续,随意性大,导致资产权属不清;(2)资产出售不规范,资产出售时不审批、不评估、不公开;(3)资产报废报损不规范,没有一个部门对报废资产做出科学鉴定,报废资产的处理也没有统一规定,由单位自行处理,卖高卖低无人过问。
(五)非转经资产管理不规范,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行政事业单位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并取得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位经费的不足,减轻了财政负担,较好地盘活了现存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但由于没有纳入规范管理的轨道,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
1.非转经资产没有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缺乏必要的有效的监督,只投不管。
2.非转经后产权不分割、不划拨,权属不清。
3.非转经后的资产缺乏财务监督,大多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执行,出现工资高、费用高、成本高、效益低的现象。
4.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后,对所创办的实体不按财务规定组织核算,甚至不提折旧、虚增利润,用于发放职工的奖金与福利,造成财务混乱,滋生了腐败。
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监管机构缺位、不稳定,管理制度滞后,管理力度不大,是造成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直以来,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是由财政部门管理,而财政部门以前也没有专门的职能管理机构,上世纪90年代初才成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后因种种原因,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又被撤消。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注重预算管理,注重资金管理,忽视非货币性资产管理。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也把管理重点放在国家投入的各类企业的国有资产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关注不够。由于机构的问题,对统一管理制度也难以形成,对所形成的几个制度的执行力度也不大。因此,造成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滞后,导致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混乱。
(二)资产占用单位管理意识淡薄,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严重
长期以来,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投入采取财政拨款,单位自行购置使用,以拨代支的管理方式,使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只关心财政的投入,关心资产的增加,对争取经费补助、购置资产积极性高,而对购置后如何按照财会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如何有效使用,如何妥善保管关心不够,对资产的质量和安全状况过问不多。
(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核算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相对较低,有的单位甚至还没有专职的会计人员,让不懂业务的办公室后勤人员兼任,加上部分财会人员责任心不强、财务设置不健全、会计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相脱节,未能较好地发挥会计核算对国有资产的反映、监督、控制的作用。
(四)缺乏内在的利益约束机制
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中,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可以无偿取得,不需要进行成本效益核算,容易被忽视;另一方面,资产管理的好坏与经费供给无关,也与个人利益无关。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缺乏评价与奖惩,也没有科学完整的考核与衡量的指标体系,因此,自上而下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缺乏积极性和自觉性。
(五)外部监督检查制弱化
一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尚无绩效考评办法与制度,实践中也没有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与管理状况的定期考评;另一方面,没有制度化的外部检查与审计。目前,除政府组织的清产核资外,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的使用与管理基本没有报告、考核和检查制度。这样,就难免使国有资产的管理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产生这样那样的弊端。
三、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加大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有利于保障政府职能的履行,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经济的增长。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和有关法规政策的学习培训,不但要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会计人员加强培训,同时还要对全社会加强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监督,使人们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二)进一步加强各单位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
各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调拨、转让、处置、报废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办事。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堵住资产流失的漏洞,使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包括:
1.登记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卡和低值易耗品的备查登记簿。
2.保管制度。建立必要的保管制度,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闲置情况,防止丢失和损毁。
3.赔偿制度。在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时,应按责任大小追究当事人的赔偿责任。
4.检查制度。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至少每年对国有资产使用部门进行一次检查,发现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
5.报告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有义务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资产的使用、增减、变动等情况。
(三)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加强各单位机构和人员建设,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制,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1.要变“经费”观念为资产观念,树立资产效益意识,强化资产管理观念。
2.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将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3.加强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力量,一是对会计人员执行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二要明确专人负责资产管理,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制,提高日常管理水平。
4.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国有资产,加强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建设。
(四)积极推行保值增值责任制,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按照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思路,每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最终所有权归国家,行政事业单位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确定保值增值考核指标,与单位有关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以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同时,把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从而促使单位领导自觉重视资产管理。
(五)加强“非转经”资产的管理,提高其经济、社会效益
1.做好“非转经”资产投出的管理。要严格规范“非转经”资产投出,投出要有完善的申报审批监督机制,改变过去长期对“非转经”资产没有建立申请审批制度的状况。
2.坚持征收国有资产占用费。坚持对“非转经”资产收取国有资产占有费,是国家所有者权益的体现,也是加强“非转经”资产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征收国有资产占用费,有利于明确资产产权、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加强资产管理。
(六)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机制
建立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内部监督主要是加强会计监督,一方面要严格按规定搞好各项资产的核算,特别是要如实反映国有资产的数量和价值;另一方面要及时向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反映各种侵占、低价私分国有资产的行为;外部监督包括业务监督和审计监督。业务监督有:1.调剂使用制度,可在政府或部门下成立非营利性国有资产的调剂机构,解决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问题。2.国有资产的处置审批制度,使国有资产在单位撤并、改制、对外投资、转让等各种资产转移变动中合法规范。3.定期清查报告制度,在年终对资产进行盘点、清查、账实核对,并将清查结果及时向财政(国资)部门报告。4.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确保国有资产各个环节的管理都能将责任落实到人,并辅之以必要的奖惩制度。在审计监督方面,国家审计机关应对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审计要全面核实单位资产的真实性以及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七)利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武器遏制使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
关键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资产管理
随着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应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已成为时代的潮流。近年来,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也已逐渐普遍,如何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地开展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亟须加以研究。
一、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概述
(一)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对于企业利益的维护、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相对于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管理是依据固定资产管理需要而逐渐演化而来,它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项必然产物。所谓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是指通过应用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物资产管理子系统,实现固定资产从预算、采购、登记、使用、维护、处置、报废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控制和档案管理,保障固定资产的管理动态和信息变化同步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固定资产购建形成后,其所有权单位必须及时在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建立资产卡片、录入资产实物图片、生成二维码、进行贴牌,形成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其次,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当资产权属、状态、功能、价值发生变化时,其所有权单位必须按照业务发生种类及业务审批流程,及时录入数据、上传附件、维护信息,形成相应的管理台账。再者,企业应及时更新并完善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地图数据,建立完善的资产地图。最后,每年年底之前,企业应组织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并将盘点数据同步录入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做到账实相符、账卡相符、卡物相符。要及时对达到报废年限且已无法使用的固定资产办理报废清理手续。
(二)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为企业增加效益
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可以随时查询了解固定资产的所有数据,能及时准确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而且通过及时掌握每项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固定资产的产出情况,及时将闲置的固定资产盘活,能够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2.有助于减少人工成本,为企业节约开支
企业通过使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管理台账上,对所有资产的权属、状态、功能、价值都一目了然,减少了传统管理上的复杂和繁琐。在熟悉掌握了这套管理系统之后,将会节约大量的资产管理时间,进而节约人工成本。
3.有助于更全面地管理资产,减少资产的流失
固定资产从预算、构建、使用、处置、报废的全生命周期都是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来操作,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系统化管理,避免了传统模式下的漏报、漏查情况,减少了资产的流失。
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缺乏实物基础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虽然与财务资产卡片每个月都会核对一致,但并不能保证实际的实物资产也会和卡片一致。比如,有些企业2003年购买的电脑、打印机等,折旧早就提完了,该实物资产也早已替换了,原资产卡片却还存在固定资产明细账中,并且数量还不少。根据2016年的会计核算办法,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变更为单位价值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像现在购买的电脑、打印机等原值低于5000元的办公设备,都直接确认为低值易耗品了。所以,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于实物资产的管理在实际实物资产管理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
(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缺乏实时监控
由于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能监控到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实时状况,当资产权属、状态、功能、价值等发生变化时,必须由资产管理员录入数据、上传附件、维护信息,形成相应的管理台账。那么这个录入人到底有没有将资产的实时变动情况录入系统,或者这个资产管理员有没有发现某项资产的功能、状态、价值等发生了变化呢?这就不得而知了。就像有些企业,资产的更新、改造、维修等都是机械维修项目竣工了以后,财务上在做账务处理的同时变动了资产卡片之后,资产管理员才根据财务数据对资产的变动情况进行更改,这样就将事实本末倒置了。再加上财务对一些机械设备的功能、配置等都不太了解,有时候做变更资产的时候,增加资产原值的资产又不是维修改造的同一个资产,等到资产管理员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当月的财务报表都已经上报了,但为了匹配度又必须改回来,既增加管理的工作量,也因为耽误时间而降低了工作效率。这样操作起来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就没有起到实时监控的作用。
(三)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缺乏风险提示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能对闲置资产及不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进行预警提示。比如,有些企业的闲置资产因为无人管理,就一直闲置,没有人去盘活、利用或转卖,放着长久就变成了报废资产,浪费了企业的资源。还有一些待处置的、不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甚至是已经提了减值准备的资产,也在账上一放就是好几年,也没有人去管它。如果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能对这样的资产定时进行风险预警的话,就可以降低固定资产价值流失的风险。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缺乏人才储备
固定资产都是需要人来进行管理的,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样离不开人的管理,企业开启一项新的业务,自然离不开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固定资产管理员只有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熟练掌握之后,才能把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好,而固定资产又都分布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每个部门都有每个部门的兼职资产管理员,然后综合部门有一个总资产管理员,这就要求各部门的资产管理员都要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熟练掌握,并对本部门的资产情况了如指掌,这样企业的资产就需要一批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来共同管理,才能把企业的资产管好、用活。然而,大部分企业的人员素质都参差不齐,也没有专门去培养、培训高素质的资产管理员,这样就容易造成企业资产管理人才储备的匮乏。
三、优化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对固定资产实物的清查盘点
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及资产设备的陈旧老化,企业将不断地购置新的资产,以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而老旧的资产却得不到及时的清理和处置,久而久之,企业的账面资产就越来越多,而实际使用的资产却不见得增加多少,这就要求企业要及时清理处置那些旧的资产设备,以便更高效地管理资产。所以,企业应该由领导牵头,指定盘点人、监盘人、责任人对所有的实物资产进行一次彻底的盘点,而不是像之前的盘点一样,走过场的形式居多,对账面资产逐一清理并核对每项固定资产的型号、数量、配置等数据,确保每一项资产都是购进时的同一个资产,将该处置的处置,该报废的报废,以减少账面资产,再将清理出来所有实物资产的图片上传至固定资产信息化系统,真正做到账实相符。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实时监控
对固定资产的实时监控,可以有效掌握各项资产的实时运行情况,方便掌握各机器设备的产能,并能及时发现问题,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以及时发现机械故障,并及时维修处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产能,还可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了适应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以便随时掌握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实时使用状态,并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应该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功能提升,增加固定资产的实时监控功能。
(三)加强对固定资产的风险管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组成的重要部分,如果因为固定资产管理的缺失造成企业资产的损失,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固定资产价值的流失,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增加自动预警功能,对闲置资产、已无使用价值的资产以及已提足折旧的资产等存在价值流失风险的资产进行预警,在特定的时间段之内必须做出相应的处理,不然就会一直预警,直到对该项资产作出相对应的处理为止。
(四)增加固定资产人才储备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离不开资产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操作,而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高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以为了能够更快更好的使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有必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对其及相关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增强其实操和管理能力,使其熟知企业资产运行状况以及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管理流程,并能熟练运用该系统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系统化管理,维护好该系统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正常运转。另外,要在企业中全面普及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信息管理技术,使企业所有人员都能够具备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与能力。总之,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实施信息化管理是符合时展的要求,也是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关键。通过改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管理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增强固定资产的风险管理意识,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企业应该从提高固定资产盘查力度、增强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意识、增加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监控功能、增加固定资产管理人才储备等多方面加以改进,提高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助力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瑛.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改进资产管理手段[J].财会学习,2020(26):164-165.
[2]丁瑞.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刍议[J].当代会计,2020(16):71-72.
[3]张钰.浅析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改进意见[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6):57-58.
[4]张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如何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2):10-11.
摘要:企业要加强监督管理力度,确保顺利安排资金,从而推动企业各项工作。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基础工作不规范、资产管理比较薄弱、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不合理等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的道路。
关键词 :企业;财务运行;安全策略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企业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企业改革过可提升各种项目经费的综合利用水平,为企业更好的服务社会提供支持。但从当前企业财务运行状况看,存在很多安全方面问题,企业改革过程中管理人员大幅度缩减,财务人员与新形势下财务安全要求不适应,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安全策略实施,对企业全面协调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企业运行过程中,部分领导对财务的安全性重视不够,采取积极有效的安全措施,才能更好的确保资金高效运行、安全运行,提高企业财务运行效率。
一、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企业财务安全基础工作不规范
企业会计制度比较单一,很多企业把本单位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纳入核算过程中,甚至包括下属企业的经济实体等,容易造成核算混乱的状况。企业会计处理方法经常变更,科目设置不科学、不规范。很多企业核算时随意使用会计科目,有的企业对新老会计制度的理解存在误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有的企业只做流水账,有的存在帐表不全的问题,造成账目不清的现象,对企业财务安全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薄弱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企业设备费用存在私有化等方面的问题。大型设备采购存在重复购置等问题,设备资源利用率低,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与使用人员缺乏相应的沟通,造成专用设备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无法满足单位正常使用。固定资产建账不规范,账物、账账不符的现象比较严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缺乏对折旧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虚增固定资产的问题,随意处理固定资产问题严重,固定资产流失现象普遍。
(三)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不够清晰,很多制度因人而异,因此财务处理很难规范化、标准化,固定资产处理标准经常变动,凡事按照主管领导的意愿进行处理,造成制度虚设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固定资产支出合法性不能得到合理的控制,对企业财务安全性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看,整体支出界限比较混乱。
(四)企业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与实际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从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看,很多单位对财务人员不够重视,认为财务只是算账,没有从制度上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低,职业技能缺乏,导致企业资金运行存在不安全的因素。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是影响财务安全的重要原因,企业财务人员是从原职工中选拔产生,专业水平有限,因此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漏洞。如果财会人员不能加强业务学习,很难承担起财务管理的重任。
(五)企业财务分析、咨询服务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企业财务分析过程中只是对一些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缺乏系统性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对企业财务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企业财务安全管理工作造成负面作用,从根本上限制了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发挥。财务指标体系不够完善、财务分析和管理工作相对比较滞后,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很好的实施,资金安全得不到保障,企业的经费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企业绩效管理效益不能得到显著提升,对企业财务安全运行产生负面作用。
二、企业财务安全运行措施
(一)企业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确保资金安全
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企业需要进行不断创新,财务安全管理是各项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企业财务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按照量入为出、优先保证、突出重点的原则,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企业在落实财务预算之后,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工作,对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定期考评,及时了解企业经费开支进度,针对企业财务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二)企业项目资金管理需要强化,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企业项目资金管理过程中需要强调监督意识,掌握项目管理具体要求,项目资金管理过程中需要企业在项目立项、执行和验收过程中强化财务服务管理,从而能够对财务的约束性综合研究,确保财务经费能发挥最大化的作用,为企业财务安全运行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加强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降低安全风险。企业通过服务社会获取一定的报酬,为建立独立核算或者非独立核算经营单位创造基础。在组织单位创收的过程中,需要发挥经营实体经济的能力,逐步提升企业财务安全管理水平。
(四)企业需要强化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从根本上保证基建资金顺利进行
基建资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资金来源分析,可提升单位基本建设能力,从而提升单位的创新能力,改善职工工作环境。企业建设过程中存在数量大、收支集中等问题,需要加强基建资金的监管,保证企业财务资金安全运行,从根本上解决财务漏洞。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规范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清查资产,加强对设备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登记制度,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综合水平,为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奠定重要的基础,为企业全面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B110005)。
参考文献:
[1]赵艳萍.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J].成功(教育),2014年02期.
[2]白玲.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4年01期.
[3]张荣中.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2014年03期.
关键词:电信固定资产;盘活;价值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随着4G时代的到来,如何高效利用和节约电信设备投资,盘活现有资产,越来越成为各大电信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电信作为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连续多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经营业务繁多,涵盖固定电话、移动通信、互联网接入及应用等综合信息服务。在产品多样化的背后,庞大的固定资产支撑是电信企业的固有特色,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占到企业成本的30%。如何从资产购置、建设、验收、转固、淘汰、报废、处置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着手,抓住重点环节,实现资产管理效益提升,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问题。
一、抓住管理提升突破口
1.工程现场管理不足。对于电信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是资产新增和资产退出的关键领域。目前工程管理领域多由中标的施工单位承担,工程管理人员一般以网络开通为考虑要素,对资产管理管控较为薄弱,缺乏价值管理意识,资产转固和验收状况存在偏差,工程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多领多占的浪费的现象,造成账实不符。同时在设备退网时,存在对退网设备随意放置,造成后续清理难、统计难的情况,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和后续库存管理的难度。
2.资源利用率有待提升。在资源占用方面,随着客户的变动,新增、迁移、倒闭,网络设备空闲资源调配,宽带和交换故障端口清理,管道、线路资源利旧成为网络资源管理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资源调拨的能力直接影响后续资产的投资的追加,网络资产盘活的重点在资源盘活和管控,粗放式的管理必然带来资产的麻木增加和重复投资的浪费,如何调动资源盘活积极性,成为资产管理人员头痛的问题。
3.低利用率、高能耗资产运行。随着电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演进,技术淘汰的设备越来越多,老旧型号设备的淘汰将成为资产清理的重点对象,特别是对于传统交换时期形成的低利用率和高能耗的资产,即大量耗费生产用电,同时占用有限的机房资源空间,这部分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4.退网物资处置积压堆放。大量废旧物资的挤压,形成库存管理的压力,如何变费为宝,还是直接作为报废资产处置。也是摆在企业管理面前的课题。逐步闲置淘汰的线路资产、设备机架蓄电池、宽带MODEM剩余价值能否重新发挥作用,仓管部门的闭环管理价值体现和能力突破,是否还有增长点?
二、相关举措分析
资产管理是一个涵盖企业每个角落的管理工作,更是一项管理的功课。要有力改变资产管理的现状,提升效益,降低企业运营和投资成本,一定要将价值管理工作和资产业务工作具体环节相结合,强化工程财务支撑,嵌入网络运营关键环节,才能实现业财双方的价值共赢。
1.工程现场管理和价值集约管理衔接。针对工程管理的特点,工程建设部门和财务、工程审计部门相结合,督促好新增资产的验收和交付工作,即做到现场管理和价值集约管理相结合,即时的将资产价值管理的要求传达到工程部门,对于可用可不用的资产不使用,及时退回多余的物资和材料,减少企业成本占用;对于机房空间合理摆放,为下次扩容留出空间;在工程退网环节,及时指导施工单位和仓管部门协同一致,避免在机房随意摆放退网设备,直接由施工单位拆除至仓库,一方面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避免仓库二次现场清理费用,。
2.通过资源利用的价值管理,激励资产盘活。针对庞大的网络资源,要想利用好现有的每一台设备,节约投资,有赖于县分、地市技术维护人员的及时清理和跟进,如何激发维护人员价值管理的积极性,资产管理人员必须将价值管理概论嵌入网络运营的各个环节,落实网元价值管理。
财务部门和维护部门相结合,建立资源盘活激励体系,将资源的再利用折算为相同能力投资的节约予以通报和体现,让价值管理嵌入网络运营的关键环节。如:在网、下网的空闲设备板卡、机框直接调拨到业务需求旺盛、网络能力紧缺区域。价值评估标准:按调配系统的调配单评估。传输以调配板卡(设备)的投资均价评估盘活价值。交换传统端口以每线320,数据传统端口以每线350,(指交换数据每增加一线所需要投资的价值)。EPON窄带板卡板以语音每线150,数据每线180元算。按照节约的成本和投资,完善企业激励措施,提高各专业和层面维护部门工作积极性,如交换、数据县分占获取激励总额*70%,其中调出端占70%*70%,调入端占70%*30%。传输类接入维护中心占70%。通过有效价值管理的传输和体现方式,最终激发维护人员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实现企业资产高效运营,有效提升资产利用率。
3.及时清理低利用率、高能耗资产,降低运营成本。根据资源梳理和能耗平台的统计情况,对低利用率高能耗的资产,做到及时清理,及时割接退网。对于暂未安排整体退网项目的部分,也应及时减少机架用电或断电处理。将节约用电落到实处,同时在年底资产报废预算环节,要结合上年底的维护部门各专业资产清查情况,安排报废预算,并对相关资产卡片停止计提折旧,减少折旧成本的增加。
4.转变观念、落实措施、变废为宝。转变回收废旧物资是增加企业负担的观念,仓管采购部门着力做好废旧物资有序的退出、翻新、置换和拍卖工作。特别是针对社会上有再回收利用价值的物资如线缆、电池、铁件等都应及时评估,提前做好拍卖宣传和拍卖组织工作,对于无整体回收价值但仍可使用的电脑等常用办公设备和家具,可报废后低价处置给有需要的员工,避免浪费,同时减少了资产清理成本。做好常规物资的退出工作,不及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长,往往也会给企业带来意外的收获和盘活成效。
参考文献:
[1]罗容.电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管理体系设计[J].中国外资,2012(15).
本文结合实践中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探索确立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的一般框架以及完善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
一、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高管人员规则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足。随着国有企业经营规模小断扩大、多元化结构发展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风险也在增加。但是很多国有企业对此认识不足,认为扩大发展规模、拓宽经营渠道就能取得回报,实际经营过程中往往存在投资缺乏有效评估和审批、资产闲置、投资回报率较低甚至亏损等情况,导致巨大的浪费和损失。
(二)内部控制表象化严重。各级管理人员都认为内控很重要,但只是给予形式上的支持,思想上却不以为然,高级管理人员甚至凌驾于内控之上,使内控更多地体现为形式。其实内控是一个全面覆盖的过程,从有关机构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在重大经营决策、招投标、授权审批和资产保护等领域都存在内控缺陷,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管理者不重视内控、甚至躲避内控有效运行和监督考核。”其实国有企业的内控制度设计非常科学,涵盖业绩考核、招投标、投资管理、财务核算、信息化等多方面内容。从审计署的报告来分析,虽然内控体系设计合理,但是内控的运行出现了问题。
(三)受制于人力资源因素。目前国有企业都已经实施了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设计的比较完善,但是再好的系统也是人工设计的,也小能离开人力执行、监督。有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认为经营即使有损失也能够自行消化,不需要国家额外买单;人员能力素质小能适应管理要求,责任心小强、主动性小够,往往满足于形式上完成内控各种表象工作;甚至有各级人员内外勾结,设立“小金库”,还将资产转移出企业,给国家造成了损失。如审计署公告显示中国烟草总公司行业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存在对卷烟生产环节部分节点控制无效等问题。
(四)内部监管不到位。国有企业每年都要开展自上而下的内部审计,但受制于内审独立性、人力资源等因素,内部审计多流于形式,重大的问题很少能被发现。即使内部审计发现了问题,出于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导致成果不能得到充分运用,问题也一直未能得到整改,直至性质越来越严重,甚至事态已经不可控制,损失也无法挽回。财务监督作为内控的一种方式,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力度更是有限。财务处于整个业务链的末端,能做到的多是对不合法、不合规业务不予处理,但这样的业务往往形式上是合理合规的,财务地位、监督手段等不足以支持发现重大问题。从审计署的公告来看,国有企业的内控管理还存在小小的漏洞,国有企业代表国家管理庞大的资产、涵盖面广、管理层级多、海内外投资项目复杂,有些问题是年年提年年存在,长此以往将给国家带来一定的损失。如何加强内控管理实现依法治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已经成为摆在国资委等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建议
(一)加强对高管人员的培训,建立规则意识和风险意识。一要建立规则意识。国有企业管理的是国家资产,属于全体人民,管理者只是受托管理资产,必须依法合规经营,按照国家规定办理业务、经营企业。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保证内控的权威性,要讲规矩、有程序、有流程,使内控得到有效实施。二要建立风险意识。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把企业业绩增长点放在高风险高回报的业务上而忽视高风险,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埋下隐患。要通过已经发生的案例进行培训,使其对收益与风险有正确的认识。
(二)优化强化内部控制。一是优化内部控制的设计。国有企业的内控一般都是由上而下进行,下级单位的内控建设受制于上级单位,上级单位在进行内控体系设计、制定制度时要符合实际情况。而随着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的变化,企业经营的重点、方式等相应变化,内部控制也要与时俱进,要及时修订内控设计,提高实用性。二是强化内控执行的考核。要加大内控执行评价力度,可以通过集团内资源共享等方式进行互查,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内控自查、审计并考核。加大对员工特别是高级管理层故意违反内控行为的处理,真正做到任何人都小能凌驾于内控之上,树立内控的权威性。
(三)加强人力资源和制度管控。一要通过培训提高员工认识。通过培训使员工视野开阔,能够以全局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内控,使内控真正为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创造价值。二要建立相应的内控保障制度。建立关键领域关键人员岗位交流制度。通过对高风险岗位人员进行不定期交流来降低内部舞弊风险,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同时要建立配套的内控激励机制。
(四)加大自身“免疫”。一是强化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国有企业的内审机构设置比较合理,但受独立性的制约,内审的威力还是有限,要加强人力配置和培训,国有企业可以进行集团内交叉审计来减少独立性的限制,可以由总部进行招投标采取业务外包形式进行审计,并由总部进行审计质量评价。二是加强财务监督。提高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的地位,授予财务人员介入经营业务全链条的权力,给予财务人员话语权。在进行对外投资或销售经营活动时要做好预测、分析、后评价等等。
(五)强化外部监管。在制定、执行、考核、评价等环节都必须加强外部监管。一要加大国家审计的力度。审计署可以通过加大频率的方式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专项项目审计,还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对国有企业的一些重要指标、流程或领域进行预警,发现问题后再安排力量进行审计。二是通过招标选定中介机构进行检查。三要加大对违反内控行为的责任追究。不管是否造成损失还是带来盈利,对违反内控的行为都要进行责任追究,有利于树立警示作用,维护内控的权威性。
三、结束语
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使大家对国有企业的关注,很大程度的表现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文章中对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论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作为担负国家公共服务职能的国有企业,应对其国有资产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强化内部控制建设,提升管理水平,重视内部审计,切实提升管理效率,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参考文献:
[1]张玉霞.加强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