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政治的目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信息技术的整合,有效践行“三贴近”
2002年,提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当代高中生在校时间较长、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如何选取贴近学生实际而又蕴含教育性的事例,是每一位政治教师都苦苦思索、不断钻研的问题。经过长期的研讨与实践,我们认识到:学生实际既包括社会实际,也包括思想实际。我们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核心技术的优势从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讨论,切入到学生的思想实际,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课中的“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时”,我们抓住当时市场上猪肉价格上涨带动其他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社会实际,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新闻背景和图片,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的便捷和高效,既扩充了信息量、增强了科学性,又能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新闻评述的铺垫,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政府为什么把维持物价总水平稳定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这个问题。有效培养了孩子们忧国忧民、心系国家的情怀,有效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育。
二、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理论与实效结合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以德育教育为主的社会学科,其理论性和时效性是比较强的,但不论多深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都能找到现实依托。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不仅仅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关键在于能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理论与实效的结合,更能突出政治学科的德育意义。
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了解世界上的中国、了解中国的过去与现在,才能激发使命感与责任感,才能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因而关心国家大事是每个中学生爱国意识的重要表现,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很多学生在参与活动之后,都能够从中受益,甚至爱国情感油然而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一步加强。
三、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智育与德育的结合
一般而言,智育目标的实现相对较易,而德育目标的实现就有一定难度,所以在课程评价方面,评课教师也往往忽视这一点,或者认为此事确有难度,达不到德育目标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从负责任的角度来看,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就是德育目标是否实现。知识内容讲得再透彻,没有情感的启迪和共鸣,都是败笔。思想上的巨人,不应是行动上的矮子。通过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实现学生智育与德育的结合。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情感 态度 价值观目标 实现策略
作为一门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生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课程,作为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其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极为关键的检验标准就是其是否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这一目标的实现策略。
一、开放、生成,让教学精彩起来
所谓开放,主要是指师生心态的自由开放;所谓生成,是指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更关注课堂上所蕴含的教学资源。通过敏锐的捕捉、发现这些资源并加以利用来促成教学的动态生成。开放是生成的必要前提,只有开放,师生才能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课堂才会处处有思维的火花、精彩的表现。为达到此目标,教师就要以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处理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只有生成,才会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完全开放的情况下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得以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捕捉有益资源,善于根据有利时机灵活生成课堂教学,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进一步升华、积极的情感得到强化、价值观得到导引。例如,在讲授“国际关系与国家利益”时,我首先设计了一个能让学生“开放”的问题:分析日本肆意歪曲事实、篡改教科书的事实。这个问题很容易使学生充分地袒露情感与态度,接着我适时地创造“生成”的条件,问题:日本为什么不能像德国那样放下历史包袱,正视历史事实?请同学们自己查找资料,分组分析、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思维的火花、创造性的想法,经过我的巧妙点拨、恰当引导,就会“生成”很多精彩的解答。
二、合作、互动,让教学生动起来
合作是互动的前提,只有师生、生生的教与学建立起一种合作的关系,才会进行有质量的互动。互动的核心是整合教学过程的各要素,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教学才能生动起来。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消费观”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给学生提供“天价酒席现身饭店”与“一个亿万富翁的简朴家庭生活”这样两则材料,组织学生结合自己或家庭消费的实际展开讨论,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合作时,教师可适时地呈现如下问题以引起互动:为什么会产生挥霍浪费的现象?浪费现象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扩大内需和家庭消费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举措?这样的问题会有效地引领学生的合作互动方向。当学生由于认知失衡出现片面理解时,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预期消费与超前消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过苦日子、奢侈挥霍的关系”的辩论,以此构建适度消费、科学消费、艰苦奋斗的意义。同时推出扩展性问题:饭店推出“打包”措施有什么意义?学校为什么对学生的穿着打扮作出一些规定?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合作互动向更深层次迈进。
三、激趣、启思,让教学深刻起来
探究的兴趣是引起探究活动的前提,在兴趣驱使下的思维活跃状态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最佳状态。兴趣的引发要靠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同时,教学情境的巧妙创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特定的情境内,教师的巧妙点拨、灵活引导,会使课堂教学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价值观与价值观的相互启发与提升的过程中深刻起来。例如,在讲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某一劳动者为了讨回被拖欠工资,爬上高楼,准备跳楼。然后教师问学生,这则材料对你有什么启示?教师可先动员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互相讨论、争辩,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同时采取成果展示的方法,让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点评与引导。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课堂教学也会因此而深刻起来。
四、尊重、创新,让评价多元起来
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他们的评价,评价往往会决定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否、学生学的状态与教师教的状态如何。往往一堂课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不当的评价造成的。不当的评价会使教与学双方均不能进入状态,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无趣,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了。而恰当的、鼓励性的、引导性的评价却会有力地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上,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实际上,思想政治教学,说到底是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过程,是其生命价值的成长过程,是人作为万物之灵的本性得以逐渐展开的过程。既然如此,我们的评价就应更关注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每一个方面,就更应多元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思想政治课新课标的灵魂,若实现了这一目标,就会使学生收获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教师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幸福,思想政治课因此而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严柏海.构建绿色生态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03.
[2]陈颖琼.互动教学 其乐无穷[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06.
关键词 学生需要 满意 思想政治课 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同志为我们指明了思想政治课的实质和思想政治课的出发点、落脚点。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要为导向,一切工作必须着眼于学生需要,着眼于学生利益,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这样,思想政治课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增强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研究学生需要是做好思想政治课的基础
人有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这是人的重要特征,也是人得以发展的本质要求。在现代教育中,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满足学生需要是学校追求的目标,也是德育追求的目标。
(1)需要是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因。需要是人和人类维持存在和谋求发展对客观条件提出的要求,或是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望或欲望。人的行为由什么来推动,这是认识和了解人的一个基本问题。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又产生或追求新的需要或目标,这就是人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心理学者认为:人的任何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动机、行为和目标链构成人的行为模式,人是在追求需要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有人讲思想观念也是人的行为动力,我们不否认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指导、调节和影响作用,但思想自身也是由需要推动的,追求需要才是人的积极性的动力源。所以说,掌握学生需要是做好思想政治课的基础。
(2)研究学生需要是德育求实效的基础。人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人的成长环境、经历和自身认识问题的差异,学生需要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层次性是客观存在的。办学生满意的教育,必须研究学生需要的产生、内容、层次、属性、重点和目的,以及满足需要的条件等;认真进行需求分析,探讨学生对求知、政治、经济、文化、民主、环境和心理等方面需要的需求程度,根据学生需求程度调整工作方向与重点;分清学生需要中的合理与不合理、现实与不现实、积极与消极、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等,找准问题的源头,激发学生内在需求和外在驱动力,探究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更高层次需要。
以学生需要为导向,思想政治课才能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与“学”双方就容易实现互动和沟通,就容易在情感上对德育目标产生“共鸣”,就容易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3)满足学生需要是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基础。学生是学校存在的根本理由,向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使其受到良好教育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满足学生需要是学校追求的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其核心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保障学生的权利,其目的是不断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把学生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学生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学生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学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题中应有之义。
2以学生需要为导向,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多数学生需要与少数学生需要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课要善于根据变化的社会生活、变化的教育对象、变化的教育条件,在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不断创新;立足于全方位、全过程、系统化、实效性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坚持寓教于乐、寓教于境、寓教于管,扩大覆盖面、消除盲区、把握重点、解决难点、选好载体、找准结合点和工作切入点,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
我们要坚持正面的集中的灌输形式的教育,但更要注重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两头促中间”、“双向互动”的方法,发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优良传统,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教育、引导和促进学生向更高层需要发展。学生利益无小事,保护弱势群体应是以人为本的法律宗旨。所以,我们要特别要关心家庭贫困、有疾病或有心理障碍等特殊学生群体的需要,通过学生结“对子”、心理咨询、参与集体活动等多种形式,认真解决他们的问题,以增强德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2)处理好学生需要与教师需要的关系。没有员工的满意,就不会有顾客的满意,顾客满意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这是企业服务利润链的基本原理。根据这个原理,教师和学生需要的关系是:提高教师的满意度,使其不断提高教育服务水平,是增强学生满意度的前提;提高学生满意度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求知成才是学生永恒的需要,也是最强烈的需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成才需要应是德育的主要任务。
让教师满意,学校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用发展的硬道理增强凝聚力;要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用良好的个人职业发展条件来引进和稳定人才;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坚持校务公开,推进民主建设,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绩效的评价体系,激励、约束、控制和引导教职工行为,用理论的说服力、发展的硬道理和经济杠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
(3)满足学生需要与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满足学生与社会需要的关键。贯彻教育方针,社会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用人机制、社会环境和实践基地等;学生要重视知识积累、实践锻炼,增强服务意识和培养健康人格,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学校要坚定办学方向,积极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到党在干什么,国家在干什么,社会要求学生会干什么,自己应该干什么,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实现学生需要与国家需要的统一、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
3加强制度建设,为满足学生需要提供保证
(1)确立以学生需要为导向的工作原则。坚持以学生需要为导向,从学生利益出发开展工作,这是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马克思认为: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等,都是德育与人的利益相结合的新经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也告诉我们:目标作为学生追求的方向,与学生的内在需要紧密相连,没有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目标追求就会失去动力。教育和引导学生处理好各种需要的关系,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帮助学生确定成才方向,以增强学生追求目标的动力。思想政治课要坚持调查研究、工作重心下移,在掌握和满足学生需要上下功夫。
(2)建立学生信息反馈制度。信息交流互动,是尊重和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途径。所以,学校对与学生有关的重大决策、工作进展和服务管理要求等,都要通过多种形式定期通报学生,听取学生意见,保证学生知情权和选择权;要经常召开各类学生座谈会,设立学生信息员和信息箱,畅通信息渠道;对学生的需要和反映的问题,及时研究并限时限期明确责任人给予解释、回答或解决,通过制度建设和落实责任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3)建立学生参与管理机制。学生需要应是我们关心的重点,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诸如课程、教法改革,政策制定、学生食堂、宿舍管理等,提高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在管理中还要完善学生评价机制,组织学生评教学水平、评管理能力、评服务质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保证学生选择权和监督权。总之,学生是教育行为的主体,学校的服务态度、教育环境、设备、条件、管理和办学质量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者和评价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我们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
坚持以学生需要为导向,才能准确把握学生工作的热点、难点和重点,才能切实选准思想政治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才能真正实践求真务实的精神,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课的永恒主题,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需要是思想政治课追求的目标。坚持“三贴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重在致用是德育的生命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王彦.办学生满意的大学[J].求是,2004(3).
[2] 修刚.以人为本,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N].光明日报,2004-5-27.
[3] 北师大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正确理解以人为本[J].求是,2004(10).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大众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教育机制创新”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SJD710002)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30-0100-02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同时还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体育运动以它的丰富多彩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各种不同项目的体育运动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能较全面地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个性的培养。体育教育教学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优良道德作风的特殊功能,是其他学科和活动所不可比拟的,它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好场所、好时机、好的活教材,是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直接途径,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教育教学处处可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种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因此,在教学的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深刻的内涵,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球类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定的情境,通过模仿练习和运动,重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勇敢顽强的思想品德,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和犯规,尊重裁判和观众的良好品质等。在开展体操、田径项目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勇敢、果断、顽强拼搏的精神,要在这些项目的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到战胜自我,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树立自信心。还可以通过补充讲解我国在奥运会、亚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战果以及运动健儿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来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可见体育教材的内容有着极其丰富的教育内涵,一个项目可以达到多种教育目标,一种目标也可以由不同项目来完成。教师要抓住这些课程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学会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让这些优良品质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个性的培养。
二、结合课堂教学特点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1 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养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例如,课前整队集合,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人数,队列、队形的合理调动、变换,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都有具体的要求,都蕴涵着生动的育人因素,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对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和生活的各种准则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2 结合不同的教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学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运用启发引导教学,利用在课堂中组织实施教法的各个环节,不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例如,学生在每个项目的练习中都要承受较大的肌肉疲劳,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肌肉活动的直接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现在忍受的练习强度,将获得相应的体能提升回报,引导他们在练习中更加刻苦、认真。在做1分钟仰卧起坐时,告诉学生,当做到35次时,肌肉感到酸痛,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否则成绩永远不能进步,让学生在练习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再如,在短跑的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个体的身体差异,采取不同起点起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奋力争先、永争第一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感到只要自己努力都有成功的可能。最后,还可以采取设置困难环节的教学方法,如适当增加器材的高度、重量和数量,相应提高动作的次数、难度和质量标准,适当改变动作的节奏、幅度和重心,增加动作的障碍和对抗因素等,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要敢于拼搏,勇于挑战,不断战胜自我。
3 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例如活动时学生间的磕磕碰碰导致言语过激,甚至动手打架,还有“恶作剧”等,有时是针对教师的,有时是针对同学的,不管何种情况,当遇到突发事件时,教师要保持冷静,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在分析主客观原因的基础上,把事情向好的方面化解,用教师特有的教学机智灵活应对,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的教育和引导。如在足球教学比赛中,有学生被绊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效的。
4 结合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自身修养、业务能力、言谈举止和对待工作的态度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道德观。“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工作者信奉的至理名言,“以身立教”是体育教师所遵循的基本工作原则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教师只有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和热爱,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风端正,行为高尚,爱护学生,严于律己,处处都成为学生的楷模,才能称得上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也将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体育教师的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达到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过程中,带动着学生的自 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冬天在室外上体育课时,寒风刺骨,学生有畏难情绪,而体育教师笔挺的身姿、洪亮的声音,将无时无刻地感召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教师的榜样作用下完成课堂学习;夏天的操场上,烈日炎炎,体育教师认真讲解动作要领,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学生进行练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也会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师要以良好的师德、真诚的情感、精湛的教法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这种严谨、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三、结合课外体育活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它不仅是学生提高运动技术和锻炼手段,养成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过程,而且是学生践行体育道德规范,培养体育道德作风的过程。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品德作风充分地暴露出来,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些机会,通过体育活动应遵循的道德和比赛规则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例如,精心组织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大型体育节和各项竞赛活动,赛前要求学生刻苦训练、团结合作、彼此鼓励;赛中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恪守体育道德,为胜利者鼓掌、喝彩,为坚持到底者加油、呐喊;赛后做好总结,调整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规则允许的,什么是“犯规”等,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而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产生积极的进取心,依据自己的道德认知水平,主动接受先进的思想和正确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同时,参与集体活动的学生受到群体规则、规范和同伴思想行为的影响,能在集体的相互帮教中促进个体的自我教育。
四、结合体育竞赛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科学工作方法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目标 实现
对于科学工作方法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实现,本文从把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融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综合性、坚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疏导结合的方法与有针对性的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这四点来论证。
一、有针对性的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职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也是企业发展的力量之源,针对职工的能力和条件,发挥职工的内在潜能,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前提基础和重要保证。在企业工作中如何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与企业壮大发展切实结合起来,就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有针对性的用思想去践行思想政治工作。第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党的决定、企业的目标要求贯穿于所属工作范围之中,落实到职工群众之中,以达到预期目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就必须了解企业、了解职工,这样才能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工作,布置任务。
二、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综合性
当前,国有企业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企业生产经营机制正在更加完善,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断变化,这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探讨如何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常认为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会产生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都是围绕着经济效益来开展,因此要转变思想正确认识并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国有企业生产管理紧密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管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于服务经济的宗旨,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要动员企业方方面面的力量,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拓展工作内容,构建与生产经营相配合的运作机制,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要时刻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借鉴西方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三、坚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疏导结合的方法
第一,在企业中要发扬民主,让职工参与到企业的规划管理,为企业献计献策,创造畅所欲言的氛围。这样可以使企业更好的了解职工的实际情况,更好的把握职工的思想特点,找到合适的引导办法和引导角度。对职工的教育引导,一方面要坚持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必要的灌输和正面引导,另一方面也要对职工思想上认识的错误、偏差,诚恳的进行指出,激发他们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职工思想的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在职工中树立威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力量去影响职工。
第二,现在国有企业在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坚持双向互动规律,采用隐性教育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获取信息渠道的增多,企业职工的自主性和选择性逐渐增强。人们的平等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日趋明显,人们不会再简单地按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宣传来判断是非、确立信仰,而是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所以现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思想渗透,把思想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渗透到职工文化生话的各个领域,渗透到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充分体现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隐性化教育的特点,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把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融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计算机互联网拥有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信息的现代载体,它拥有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互联网拓展了人们的社会交往,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为社会实践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也拓展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
第一,增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功能,利用这些资源不但可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质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企业职工提供服务。
第二,网络是一个自由与平等的社会,企业可以看开通企业BBS等内部网络交流平台,不但有助于职工之间的交流,还有助于迅速、准确的了解职工的思想情绪和职工所关心的问题,可以采用隐性教育的方式,在互联网上以第三者身份与职工进行交流,解答职工的疑问,增进与职工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
第三,坚强企业网络的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不仅是从企业效益的角度出发,还要考虑到企业网络信息化的建设能够服务于职工,同时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网站。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的隐蔽性、虚拟性、互动性特点,对职工进行教育。
第四,提高企业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为适应企业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企业要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又了解网络技术与特点,能够在网上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网络知识和技能水平,使这支队伍能更好的适应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的要求。
关键词:思想政治 工作效率 创设 和谐企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及市场化发展,企业面临巨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企业要实现良好和谐发展,需要不断强化思想政治的工作效率,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经营生产及其它工作开展的重要思想保证,采取有效措施,不仅能提高企业员工责任心及积极性,还能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
一、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对企业的作用
生产经营是企业主要智能,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经营要合理分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重要内容,主要任务为针对企业具体情况实施思想工作,让企业发展具有良好惊声动力与思想保证,因此,强化思想政治的工作效率有益于企业日常运营及健康发展,其具体表现如下:一是企业主要任务是生产经营,是企业发展创新的重要保证,企业高校生产经营需要先进管理、新技术及充足资金,还要高素质政治思想的员工,增强企业思想政治的工作效率,可提高企业员工效力素质,增强员工的认识水平与思想觉悟,让员工拥有积极工作心态。对企业来说,沟通是很重要的,企业间顺畅沟通,可有效确保企业管理有效运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企业整个管理工作里,能够将员工合理建议及时反映给企业管理层,企业再制定决策的时候,能有考虑到企业基层员工实际状况,有效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二、创设和谐企业,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效率的措施
1.以人为本,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
以人为本,创设和谐社会,这是我国目前社会建设中的主要目标,是社会物质行为与思想精神相结合主要体现,企业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让企业树立正确政治思想理念,还能创设企业品牌效应,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下,创设和谐企业,需要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员工与企业是统一整体,员工与家属命运与企业前途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思想政治要提高工作效率,应引导员工关心企业的命运,让员工发挥主人翁的作用,推动企业向前发展,在企业当中,生产经营主体是人,而人是企业生产力最重要既活跃的因素,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好坏直接取决于企业所有员工的积极性与素质,要做到以人为本,企业应先获得员工信任,并调动其主动性,应真心实意尊重及关心员工,首先,要以情换情,企业应该真心关注员工,用真情换得员工对企业的感情,如某企业的李师傅是名普通员工,主要负责企业办公楼的夜间巡查,体格健壮,可年近六旬的李师傅近期时常感到呼吸不畅、胸闷,到医院检查被告知患有冠心病,李师傅很担心自己身体,可并没有向企业报告此事,只是在与同事闲聊时,无意间透漏了自己的病情,企业上层人员得到李师傅病情后,主动找李师傅谈话调动了其工作,让李师傅值白班,企业员工对这次调动都给予了充分理解,而李师傅对企业充满了感激,在工作的时候,更为积极,并且去医院治疗,尽量利用休闲时间,没有利用工作时间,与员工真心交朋友,并交流思想,解决员工所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可有效增强思想政治。其次,企业思想政治应广开言路,积极听取企业员工的不同意见,让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经营发展当中,当遇到员工对企业政策不解的时候,应该给予耐心引导,避免矛盾激化。
2.企业思想政治和管理相结合
在市场经济竞争下,企业要提高自身素质,就必须强化企业思想政治的工作效率及科学性,将企业管理思想及质量管理归入企业的政工范围,完善企业思想政治的工作保障体系,并编制政工管理的文件,有效实现企业整体管理及思想政治的有机结合与并行,让企业政工的工作能程序化、系统化及规范化的管理,并重视企业思想政治的导向性,经过管理层、决策层及执行层思想工作,有效促进各项实际工作有效落实,让企业形成管理及思想政治的有效解决,从而强化企业思想政治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并且思想政治及企业的生产经营并不是相互独立的系统,而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负责企业不同职责,企业政工部应将思想政治与企业整体目标进行结合,并不断拓宽企业工作的思路,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并从生产经营方面主抓思想政治工作,在考核生产经营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检查,让企业经营管理及政治思想有机融合为一体,创设和谐企业。
3.与时俱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国际化发展,企业积极创新生产经营,思想政治作为企业主要精神支柱,也应与时俱进,采取多种形式,寓教于乐,避免夸夸其谈,不切实际的大道理满口讲,应该以健康丰富的企业文化为思想政治任务来开展,紧抓企业当中的热难点问题,及时排解企业员工所遇问题,要切实关心企业员工的利益及实际问题,在讲道理同时,还应注意办实事,让呆板枯燥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思想政治要提高工作效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创新思想政治,不仅要适应企业现在工作状态,还要对未来情况进行预见,并适应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加强企业凝聚力及向心力,让企业制度更为公平合理,这需要企业政工部门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合理结合,具有远见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下,我国企业面临竞争环境愈发激烈,为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增强社会竞争能力,企业不仅需要合理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还需要增强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思想政治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主要精神支柱,对企业能动性发挥,增强企业凝聚力及向心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强化思想政治的工作效率,为和谐企业创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
通过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解读发现,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树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的理念。此外,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认为“生活即教育”。可见,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妥当而贴切的。下面,本文将详细论述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法。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教育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知识和阅历,巧妙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加快学生的知识掌握速度。
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讲授到诚信在经济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时,可以事先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诚信的事例。学生激烈地讨论,争先恐后地发言,最后会搜集到很多日常生活中不诚信的行为。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发现我们周围有太多的人拥有太多不诚信的行为,如此之类的不诚信行为严重地干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严重地拖慢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严重地影响了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形象。同时,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也告诫学生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信的人。一旦教师成功地创设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一旦教师以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就容易调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阅历,就容易促使学生提升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容易提高教学效果。
二、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古人曾说过: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这告诉我们,知识的获得跟实践活动分不开,我们需要在“知识一实践一知识”三个环节中通过实践环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要考查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等要素开展一系列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讲授到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时,可以进行以下实践活动的操作:(1)把班内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拟定一个他人如何解决就业问题的采访计划;(2)每个小组奔赴距离较近的大学校园内采访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或经过一些特殊渠道采访大学招生就业处的领导,或奔赴招聘会现场采访招聘单位的工作人员;(3)每个小组把采访结果在课堂上跟其他小组分享;(4)汇总所有小组的采访结果;(5)教师点评汇总的采访结果,去除不切现实的解决办法,这样就可以获得解决当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方案。学生通过一系列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获取了生动直观的实践资料,拉近了与思想政治课堂的距离,实现了教学目的。
三、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具有思想性、抽象性和理论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知识讲解变得索然无味,变得味如嚼蜡。为了避免思想政治的学科特征带来的不良影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尝试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对高中思想政治的恐惧感和解除对高中思想政治的神秘感。既然丰富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那么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就要学会激活素材、组织素材、完善素材和生活素材。
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讲授到绿色消费含义时,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事件来诠释什么是绿色消费,如购买散装食品、购买日光灯、使用可充电的电池、使用二手或翻新物品、使用无公害的化学药剂和减少铺张浪费的恶习等等。当教师列举这些生活化素材后,学生就会自行领悟绿色消费的含义,就会发现原来绿色消费离自己那么近,就会督促自己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会督促自己注重微小细节,时刻提醒自己并立志成为一名绿色消费者。
四、偏重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思想政治 中专学生 德育教育
中专生思想政治教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和改进。但现状也存在着很多美中不足。由于各大中职学校的招生人数逐年递增,导致思想政治科目的老师相对缺少,中专生思想政治教学的不科学性,不少学校选择单一的大班模式教学。这种不科学的教学模式,让老师无法提高教学素质。不能实施针对性的教学。中专的学生们学习成绩提不上,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而老师在授教的过程中无法因材施教,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统一大班的要求影响了政治教学的效果。
一、中专生思想政治教学的问题思考
随着我国教学事业不断进步,中专生思想教育的素质有了明显进步。各校都开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育设备上不断改进和创新,优化了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了中专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
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自身素质
中专学生是通过教师得到思想政治的知识,正确的思想政治教学是教育必备的思想素质。教师自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灌输同学们学习正确的思想道德。
2.方式因循守旧
老式的课堂毫无生气,老师只在讲台上按照课本的内容讲述,按部就班地布置作业,严重破坏了教学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材不断更新,但教师课前备课、课堂授课、堂下互动的教学标准依然没有改革创新。“新瓶子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的旧式教学,束缚着传授者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个别教师单一地让中专生将思想政治的内容、概念背下来,应付了一般的考试。这样中专生并没有实际地理解思想政治的知识。
3.部分学校和教师没有重视中专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的工作方法。”学校和教师没有注重中专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成绩上,觉得只要成绩上去了,平常的学习生活中的违法犯错写张“检讨书”就可以蒙混过关。这种轻视德育现状在中专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很严重的教育问题。
4.思想政治作为中专生学习的副科,学校、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加强教育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当代中专生培养的目标,实际的教育则注重文学、数学、英语等的应试科目。一些自习课本来是让中专生自习一些选修课,或者阅读自己有兴趣的科目,丰富知识,但是老师为了提高升学率,自习课业变成主科目的课堂。比如,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调研组2006年在山东各地市多所学校问卷调查所示,在被调查的3000名学生中,有30.5%的学生认为本校的选修课是正常开办,有52.9%的学生认为选修课根据学校的师资情况,部分开办部分不开办;有16.6%的学生觉得本校的选修课几乎不开办。在调查的300多名教师中。有66.7%的教师认为选修课的开设主要看该门学科是不是当届应试科目,27%的教师认为是校园资源限制了选修课的开办。由于思想政治作为一门选修的科目,自然而然的被忽视,中专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有切实地落到实处。家长在看到主科的成绩下降,只会对其补习,而从不对思想政治的教育做辅助教育。
中专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各有不足,接来下我们必须更多地认识、解决、讨论中专生思想政治的教育。
二、中专生思想政治教学的对策讨论
1.加强中专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自身素质
教育者对中专生是具有影响力的,着手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学习,定期参加培训学习,强化“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理念。
2.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
针对中专生的学习的特点。单一枯燥的课堂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游戏问答、演讲等趣味教学活动,带动课堂氛围。组织中专生参加一些思想政治宣传活动,例如贴墙报。在学校里组织观看有关我国思想政治的新闻节目,如香港和“一国两制”方针,把“马克思基本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灌输给学生们。教师授教和学生学习的总过程,不只是记下课本内容的词句。而是理解性的接受课本的内容,这就提高思想政治的教育效果。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
“德智体”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我国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举足轻重的教育任务,树立中专生正确的思想态度、正确的心理素质。学校和老师不仅要注重中专生的主科教育,还要引领他们从实际出发,遇事沉着冷静,长远考虑,把学习放在第一位,长大为祖国作贡献。学校思想政治授课时间必须规范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一起担负起重任。加强中专生的思想政治建设。
4.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中专生的知识范围
思想政治虽然作为选修课目,但是当中包含很多丰富知识,一些关于我国的政治面貌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包括人生观、价值观,是必修科目的一个很好的辅助科目。所以学校教师应该结合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更形象地灌输德育知识,提高中专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兴趣,有效地学习思想政治。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另外,学校图书馆可以添置一些与中专思想政治教科书相关联的书籍,让同学们在自习课自由可以选读,在思想政治这门科目里面也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总之,在大力提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下,提高中专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思想政治教学受到广大人们的关注,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从高中政治教学的价值取向来说,这门课程起着“(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重任。我们注意到,在课程标准的这段表述中,其实也包含着基础性与前瞻性两个方面的内容。探究和社会实践是从生活与社会等基础性因素中寻找思想政治认识的一种行为,是基础性的一种体现;而树立的理想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终身发展等,则是前瞻性的一种体现。可以说,高中政治教学要做的一件主要事情,就是引领学生通过对现实的分析与思考,奠定前瞻性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思想。
那么,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基础性与前瞻性在国家、社会和个体三个层面各自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
首先看基础性。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原有的社会认识及政治基础已经有一部分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国家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经由国家意志进行扬弃,而个体显然必须服从于国家意志。因此现代社会对于高中政治教学而言,最大的基础性就是转型时期以及市场经济建立初期,国家、社会和个体共同依赖的现实。
再看前瞻性。我们上面说个体必须服从于国家意志,这里并没有强迫色彩,因为国家意志本身反应的就是个体意志的总和,当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统一时,就上升为国家意志。同时由于社会精英的引领作用,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都会存在或者都会设计出一种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社会模式,这样的模式将成为引领社会个体的强大力量,这便是我们所说的前瞻性。比如说我们国家目前提出的“伟大复兴”就是这种前瞻性的国家意志体现。当然,前瞻性中也包括社会个体的生活目标、理想价值等,只要与国家核心价值体系没有冲突,那么在国家意志中就有可能得到体现。
二、基础性与前瞻性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统一
基础性与前瞻性是互相依存的事物,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基础,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力量。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这种基础性与前瞻性总不能做到良好的统一,最大的表现就是学生在试卷上答的是一种前瞻性,而在实际生活中影响自己思想与行为的却缺少前瞻性的体现,基础性被异化为不求进取的现实主义。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这两者的统一呢?
以《政治生活》中“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一小段知识教学为例,其中提供了一个“我们总要参与 我们总会参与”的问卷调查结果图表,其中高达71%的人认为“政治与我息息相关,要主动参与政治生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相信这一数据,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除了学科考试之外,就只有休息或者渴望中的游戏,哪里有半点政治的影子呢?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形,笔者确定了本知识教学的基础性目标与前瞻性目标。
基础性目标指的是通过更细致、针对所教不同班级的调查(本人教三个班政治),确定了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对参与政治生活的认识与理解。并且通过口头调查等方式,掌握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节。制定了基于学生生活,提取生活素材中的政治生活因素,实施基础的政治生活教学的目标。
前瞻性目标是指在基础性目标得到实现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关系密切事例的提供与分析,将他们对政治生活的认识提高到“积极参与,维护权益,促进个体与社会共同发展”的高度上来。
应当说确定的这两个目标还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的。比如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说自己不关心政治,没有政治生活,但在提及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等节目,看网上的新闻,尤其是近期中国与日本、菲律宾等国的领土、领海争端,愤怒于日本否定历史,愤怒于菲律宾伎俩不断时,我们说这实际上已经参与了政治生活,只是这样种政治生活具有间接性,对自己的实际生活没有直接的影响而已。而当有学生提出“我家住的地方被征用,面对着拆迁”等问题时,学生的反响更为热烈,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更多,也有学生对看到的或遭受到的野蛮拆迁表现出强烈的看法,笔者也及时说明了这也是一种政治生活的参与。只是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抱怨,而应该从“政府权力的行使是否规范”“社会利益的分配是否公平”“公民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等角度来进行分析,并结合法律提出自己正当的利益诉求等。当学生认识到“不能以野蛮对待野蛮”,而应当“以法律作为判断唯一的准绳”时,我们认为前瞻性目标是达到了的。如果我们的社会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那今天看起来的前瞻性目标届时将成为彼时社会的基础性目标。而我们追求的基础性与前瞻性也由此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统一。
三、对基础性的前瞻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