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专业的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园林技术 特色专业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51-01
1 会计专业建设的概况
1.1深化会计专业建设,主要是构建完善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
会计专业研究服务于会计科研及行业的发展,为各个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提升指明方向,提高学院的品牌力,创建一流的专业建设水平。专业架构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出发点,遵循以专业建设及校企合作为宗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1.2会计专业建设在于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熟悉会计的专业知识,了解会计专业的前沿知识
学生具备掌握会计的操作技能、以及报表设计和出纳理、审计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电算会计运用能力、能够在多个行业就业。学生我校期间打实了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在信息时代及网络时代,电算会计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也是未来会计业的一个发展方向,职业学院在开放会计课时要注重学生的电算会计能力的培养,把电算会计与手工会计结合起来,才能在社会上学有所用。
1.3会计专业建设应重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也要了解会计师事务所的营销知识
会计专业建设应重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也要了解会计师事务所的营销知识,也可开一些市场营销课程,营销策划是一场中小企业商业的革命,规模营销将改变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当今社会是一个营销型的社会,也是服务型的社会,各行各业都要懂一些营销学的知识。在新形势下,会计师事务所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就必须借助营销手段来推广,只有认准大局,才能够生存。在信息经济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普及电算会计,会计专业的建设与要密切结合时代与社会的需要,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2 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建设应融入新理念与方法
2.1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要改革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会计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会计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人类社会将进入新的发展时代,也是个新的竞争时代。会计的实践教学可在现实的环境下进行,探索会计教学改革新模式,学生应掌握会计的操作技能。
2.2会计学科是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会计专业学生具有诸多优势,电算会计是行业的大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会计专业建设只有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有光明的前途。会计系统工程是一个大系统,其知识体系也非常庞大,有手工会计,也有电算会计,有出纳,也有审计,有大企业的会计,也有小企业会计,也有多种经营会计,借助这个系统我们才能完成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还要引导学生考取各种会计证书,如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这样学生在社会上才更好就业。
2.3电算会计是未来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会计技术应用在各行各业,不仅包括电脑会计,还包括出纳、审计等等。电算会计是时代的产物,更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电算会计也是技术创新,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大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3 创新型会计专业技能重点
3.1电算会计技能
据专家预测,在未来的五年,我国的电算会计有新的机遇,下一步的电算会计将是会计行业发展的热点。会计业的新事物不断出现。会计的技术创新对我们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会计的知识体系非常复杂,电算会计与手工会计好像是两兄弟,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电算会计是会计专业的重要技能,要为会计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电算会计是会计实现的重要手段,提倡会计业的新的模式,应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提高会计服务水平,会计从业人员要有职业道德,也要有服务意识。
3.2填制会计凭证技能
现代会计融入了新的会计准则,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作业由手工作业向电脑作业转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填制会计凭证也可能通过电算会计来实现,实现科技持续发展。会计的制度创新是未来会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填制会计凭证时凭证不能有错,而且效率经高,对会计的整个作业流程都要熟悉,会计专业的建设也要与学校的发展要结合,要与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相结合,学科建设也与学校的发展规划要结合,这样,在会计专业建设时才会有好的思路。
3.3审计技能
学校的教育要为学生走出社会打下好的基础,会计专业的建设着力于组建新的会计知识体系,教学技能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学生主要掌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教学体系主要讲解会计技术的优化与组合。
3.4出纳技能
出纳是会计专业的一个重要岗位群,在我国的会计法里面,出纳也有一个明确的工作职责,会计专业建设要以岗位群为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只有这样,职业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才有竞争力,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出纳工作的各个工作流程也是非常细的,我们一定要把工作做细、做好,这样用人单位才会对我们的学生有好感,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水平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会计专业建设才有新意。
由于时展的需要,我们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要创新,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提出一些新的会计教学及研究的思想,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深化会计学生专业建设,还要走校企合作之路,有创意,会计专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到社会上的会计师事务所去实习,走出校门,这样才有新的培养模式,学生才会有新的思想,学校的教育与社会教育要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职业学院的发展才有新的创意、有新的机遇。在社会行业中,会计在各行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会计专业也是职业学院一个重要专业,会计行业也是一个服务型行业,专业建设必须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完善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大纲,会计教学要既研究会计原理,也要注重实践的灵活运用,把理论知识也实践知识结合起来,那么,会计的实训教学是会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学生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张莲苓.会计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10日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变缓,我国整体经济也存在下行风险的趋势。如何发挥我国中小企业的优势,提升中国经济指数,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是大多数经济学者所关注的问题,那么提高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是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是培养通才教育还是精英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还是研究型人才;是培养高级人才还是普通会计人才,至今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明确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高等会计人才教育培养的首要问题,它对经济领域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和培养模式的设计起决定作用。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教育目标是由客观环境所决定的。本文在简要分析我国会计教育面临的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且以中小企业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导向,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有益于我国中小企业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培养。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资料方法、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方法等研究方法。
三、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发展趋势
(一)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的大众化。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进入国际公认的发展普及阶段。据统计,会计人才专业培养每年都在增加,而且呈现上升趋势。多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随着社会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量的急剧增加,招收会计专业人数也在增加。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教学在我国众多职业教育领域当中的分量也在增加,由此可见,我国的会计职业教育呈现大众化、普及化。培养中小企业会计人才教育规模急剧增长形势下,迫切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会计教育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深化改革,促进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当中,世界范围内高等会计教育模式也在逐渐趋同,要求我国中小会计教育培养有国际现代观念、国际经济交流能力和国际大市场竞争能力的会计人才。我国高等学府的会计人才培养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从会计教育理念、国际化目标、先进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革新,适应全球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全球化背景下,会计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迫切需要我国实现由会计人力资源大国向会计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
(三)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的信息化。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普及为代表的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中的会计人员的角色需重新定位。随着信息化的普及,我国的经济总量和市场程度将大大提升,这样对中小企业会计质量要求也将逐年增加,对中小企业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高等和职业教育加快和深入会计人才的素质教育,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实力。
四、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的培养
(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培养产生的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开始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会计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壮大,会计人才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在我国中小企业繁荣的后面,有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1、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设置在宏观上基本处于失控状态;2、部分院校缺乏建立中小企业会计人才培养的基本教学条件;3、专业方向的设置缺乏合理合规性;4、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只考虑教材结构本身的逻辑体系,忽视了会计人才知识结构上的系统性;5、高等和职业院校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忽视培养会计人才实际能力的教育,高分低能现象非常突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非常普遍。
(二)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
1、我国应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中小企业会计人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要有长远和准确的眼光,要把握高等会计人才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有整体性和战略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崛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其正确的会计人才培养战略计划。因此,中国必须启动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工作的国家战略,把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落在实处,要特别注意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教育工作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两个方向,培养高素质的国家发展需要的中小企业会计人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培养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精益求精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进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的职业胜任问题所以,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教育应定位于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2、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应区别对待。根据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的实际情况,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教育不能建立一个单一的培养目标和发展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培养应建立多层次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的复合知识、研究潜力和专业知识并重的会计高级人才。
五、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的目标实施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要抓住新机遇,并提出应对新挑战的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应树立新的会计人才观。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要跳出会计看会计,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会计专业的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是中小企业会计人才教育培养中知识面宽与窄的区别,中小企业会计专才仅仅学会会计领域当中的专业技术能力,虽能和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对口,但是应变能力降低,难以适应社会的复杂性和快速变化;中小企业会计人才通才并非通晓一切,而是强调掌握扎实的基本能力,启发性的知识培养模式和具有继续终身学习的能力,养成终生受用的思考方法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所以,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应当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培养会计人才教育掌握管理通用的知识,使学生用宽广的视野来看待我国中小企业及其环境变化。
(二)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应以学生为中心。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教育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而不是教育,老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双方都是平等的。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以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为中心,要以学生人格教育为导向,提高会计人才培养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
(三)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培养以增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主。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教育应该是终身教育理念,一个合格的中小企业会计人才教育不是知识传授,而是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教他们以渔,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中小企业会计人才才能学会学习,获得会计知识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发展的快速性。此外,还要注重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改变高分低能的应试教育弊端。首先,应注重会计人才基本功能力培养,对提升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在经济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商礼仪、组织、交流、团队、技巧、拓展训练等。另外,还要创造条件让会计人才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需要调整和增加知识内容,加快教材的更新步骤;外语和数学要进一步加强,主要强化实际应用;原外文教材中国化应该利用其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先进理念。在会计专业学习上,也应该用复合式的培养方式,使会计专业和其他相关学科融合。其主要形式有选修课制和主辅修制等。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教学应该创新方法与手段,包括增加和改进现代社会经济领域当中的经典案例教学,引入会计情景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手段等,使会计理论和实践能够真正结合,学生与教师真正实现互动,从而掌握知识的精髓及其应用。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以知识为基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竞争力已成为最重要的,而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的特点是集技术和管理相对集中。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科技信息、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加强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教育培养,必须要有国际视野,培养会计的国际化人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培养教育也必须融入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走国际化的道路。总之,我们要按照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专业的需要为前提,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思路,利用后发优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借鉴国外先进成果的经验教训。
主要参考文献:
[1]杜兴强.会计信息的产权问题研究.2002.
[2]杨周南等.信息技术在会计和审计实务中的应用.2002.
[3]杨周南.会计信息系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2-149-02
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套在年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概念。这一提法源于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已无法适应和涵盖信息化社会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这一客观现实,从而以“会计信息化”取代“会计电算化”。这一提法的诞生不仅仅是概念的转换。更是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的从形式到内容的根本性变革。同时对新时期会计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离职高专院校财会专业的教学中,会计信息化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改革也应与会计所面临的环境变化、会计市场需求情况相适应。培养出能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新型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会计信息化含义及特点
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经济运行、管理提供充足适时的信息。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它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
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特点:从范围上看,会计信息化不仅涉及财务部门,还涉及其它管理部门。从功能上看。会计信息化不仅涉及会计核算还涉及会计预测、决策和会计监督根据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从技术手段上看,会计信息化不仅采用计算机技术还要以通讯和技术网络等现代技术为主,进行网络和现代信息系统的构建。
二、高职高专现有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财务管理和熟练运用会计软件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及审计实务工作的高等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时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会计手工操作能力、软件操作能力,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处理技术进行会计核算、监督、预测和决策能力。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仅仅是设置了计算机文化基础、会计电算化等几门课程,设置的信息技术类课程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2.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尽合理。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是“两条线”运行,一条线是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即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另一条线是计算机应用的课程体系。即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会计软件应用等。虽然开设的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但“两条线”运行的课程体系,难以培养学生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能力、会计软件开发与实施能力。这就需要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通过构建信息技术类课程体系来打通这“两务线”,不断完善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实现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3.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不服合理。适用教材偏少。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会计专业教师紧缺。导致会计专业的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学内容与会计专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专业课程不涉及信息技术知识。目前,适合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材偏少,有些课程不得不选用计算机专业的教材,在课时、教学内容、实验环节等方面都与会计专业的教学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而会计电算化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比较浅、实用性较差,除软件开发商提供的演示软件外,专门支持会计电算化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软件不多,学生只是利用会计操作性软件进行单纯的账务处理。把手工实训改在了机房,用计算机操作代替了手工操作。缺少专门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分析、软件开发的教材,难以培养学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分析能力。
三、解决的途径
1.基于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们可以考虑从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建立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为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再次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团队精神。作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以提高下列几种能力为目标: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会计软件操作使用能力――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能力。
2.科学设置课程内容:(1)完善会计基础理论教学,设置基础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审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为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2)设置会计信息化理论教学。可以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开设计算机理论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软件应用等课程,使学生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网络、计算机系统分析等基础知识进行了解。(3)会计信息化实务教学。研究开设《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与实用》、《软件技术基础》等几门课程借助EXcEL建立预测、分析模型,解决在财务管理、会计工作中若干问题,为决策提供数据参考。(4)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主要包括专项实训、教学实验、顶岗实习三个部分。专项实训主要是结合《会计专业信息技术应用专项实训》课程,使学生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了解软件技术、数据库等知识,能够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处理会计业务。教学实验围绕学习过的会计、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来掌握。注重能力的训练,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上机模拟实训等。另外,开设信息技术应用专项实训、企业经营决策ERP沙盘模拟对抗训练等实训课,进行有针对性强化会计信息化实训。顶岗实习使学生们进入工作角色,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既得到了实践的锻炼。又可以作为教学过程的延续。
3.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传统教学手段中,“黑板+粉笔”是主要教学手段,计算机做为辅助手段,在信息化教学中,将计算机做为主要手段。“黑板+粉笔”是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幻灯片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力求使教学手段多样,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增加教学实验环节,使学生在“做中学”,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于信息化教学中的《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等课程,可以通过上机来完成学习目标。加强会计专业教师计算机理论与操作知识的培训,必要时可参加专门的培训班。也可以由学校组织会计及计算机教师共同开发项目,相互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完成教学任务。
4.编写适合高职高专会计信息化培养适用的教材,如《会计信息化实验教程》、《会计信息化原理》等。
四、改革中注意的问题
1.针对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教学目标。然后进行课程设置,否则,盲目照搬别人的作法,有可能收效不大。
【关键词】会计技能比赛 中职学校 会计专业 价值
一、前言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当前,职业技能大赛在全国各大职业院校中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已初步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师生共参与、全国办大赛”的局面。职业技能大赛之所以能够形成当前良好的发展趋势,在于其能够有效实现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中职学校会计技能比赛的开展,有效地推进了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建设,从而凸显了会计技能比赛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建设的价值。
二、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价值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将竞争的焦点逐渐凝聚在人才上,因而,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需要紧随时代前沿的发展趋势,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课程设置,以在形成具有专业特色课程设置的同时,达到中职学校办学的最佳效果。
(一)以教赛相结合的模式将会计专业课程最大化开发
目前,中职会计技能比赛包括会计手工与会计电算化两部分内容。例如:在会计手工分赛项目上,其内容包括出纳、会计及会计主管岗位,岗位操作内容都是根据每一年会计行业发展变化及当前实际业务需求来制定的。会计技能比赛的内容要求,有力地推进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并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思路。中职学校可将比赛训练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把比赛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从而最大程度的开发会计专业课程;立足于开发出适应全体学生的专业课程,并通过有效的考核,选拔出参赛选手,从而实现教赛结合的目的,进而发挥会计技能比赛的真正作用。中职学校在通过技能比赛实现对会计专业建设时,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技能为核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中要以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技能为核心,要面面俱到地向学生示范专业技能的操作,以使学生掌握具体的操作流程,再以实践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技能。这样理论指导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将会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质的飞越,也能为学生日后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2.调动学生积极性,完善考核机制。
会计专业技能比赛的指导过程是提高中职学生专业技能的过程,而中职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职学校整个会计专业建设的提升。以技能比赛来建设会计专业,就需要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要通过指导、总结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准,从而实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特长。在此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来完善考核体制。
(二)以教赛互补的模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开展第二课堂能够有效地丰富会计专业建设,拓展会计专业的横向空间,以形成具备专业特色的会计专业。中职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薄弱,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虽然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但是通常都缺少一种“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也充分反映出中职学生身心尚未发育成熟,需要教师在思想上加以引导,促使学生有目的性地去求知探索。会计专业技能比赛的过程,不仅是帮助学生“温故知新”的过程,还是激发中职学生求知欲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而为会计专业建设注入活力。
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具有权威性的专业比赛的同时,组织学生积极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等相关职业证书,才能不断地完善会计专业建设。
三、对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价值
会计技能比赛,考验的不仅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是在考验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对比赛项目、规则进行深入地了解,在熟知比赛技能考核要领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专业教学。与此同时,在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具备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原因如下:第一,参赛选手的选拔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挖掘有潜力的学生,进而实现有针对性地培养;第二,在选拔出参赛选手后,教师还要针对比赛考点合理地安排训练内容,确保学生在专业技能上实现质的飞越。在组织比赛的过程中,教师从思想到实际技能上都得到了提升,促进了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四、对中职学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的价值
会计专业技能比赛,要求学生具备较高水准的实践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职业院校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训环境。会计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符合实际的工作环境,并且具备一定的真实性。而中职学校实现这一建设的最佳途径之一便是借助正规单位组织的技能比赛,完善自身的实训环境,对比赛流程进行深入透彻地分析,以明确当前会计行业的整体发展动向,不断地完善实训基地的仿真建设。
五、对中职学校提升知名度、创造良好社会声誉的价值
中职学校通过参加会计技能比赛,不仅可以了解当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时弥补自身不足,而且参加技能比赛还能够获得一定的荣誉,而此荣誉的获得能够进一步提升中职学校的知名度,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声誉,进一步推进会计专业的建设进程。而这一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就需要中职学校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教师自身要充分了解比赛的规则、内容等相关信息,然后有计划地开展训练,也可聘请一些行业、企业专家来校指导学生训练;其次,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模拟实际操作场地,以营造出与比赛相似的环境,从而使学生适应比赛的氛围;再次,闭门造车,自己埋头苦练只能是事倍功半,在训练过程中应该“拉出去,请进来”,与兄弟学校互相切磋,以提高学生技能,锻炼其应变能力。此外,在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具备团队合作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技能比赛的各个环节。
六、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技能比赛对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建设有着重要价值,通过会计专业技能比赛,能够为中职学校完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提供有效的依据,能够全面的提升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而推进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进程。与此同时,会计专业技能比赛能够有效地调动中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燃起学习斗志,使学生在明确自身努力目标的过程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此外,会计专业技能比赛能促使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完善,从而为中职学生模拟出仿真的比赛环境,使学生适应比赛的环境氛围,进而为中职学校获得社会荣誉,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彤,杜文龙.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1(12):33-34.
[2]钟伟杨.论职业技能大赛对电子专业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J].职业,2010,11(29):144-145.
关键词:课程设计 管理会计 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3-0117-03
一、序言
目前,我国相当多高校将会计学课程作为核心基础课向经济管理类学生开设,反映了这样一种共识:理解财务会计概念是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必要准备。这门课程的主要功能一是为会计专业的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会计课程做准备,二是为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基本的会计工具。
国内关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的研究论文数量庞大。从已有文献看,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满意度较低,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比较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面临的挑战既来自学生专业与职业目标的多样性,又来自于学生对会计课程的负面印象――学生通常认为会计课程就是摆弄数字。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认为会计学与未来的职业生涯不相关,因此对这门课程不是很重视。会计教育界意识到改变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观念很重要,因为观念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因此,会计教师呼吁认真审视会计教育,抛弃偏重机械记忆的教学模式,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开发学生决策能力的方向转变。
这个挑战促使会计教师采取一系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这些方法与建议包括:改变学生对会计学科的观念,改变会计学教材的主题顺序,采用主动学习法,重视批判性思考,模拟企业的运作方式,使用大众媒体的资源,摒弃或减少有关借贷方的机械记忆。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促使会计学的教育向更理想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将上述创新方法围绕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整合会计原理,也就是重新开发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对会计学的教学效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当
对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会计学是专业基础课,教学目标是为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会计课程做准备。因此,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确会计的含义、职能、目标;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和借贷记账法之间的关系;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关系及其具体应用;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并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总之,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会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会计信息和数据的生成者。而对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学的主要目的是如何使用会计信息,而不是从事会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如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一样,学习的目的是使用计算机,而不是编程。
概括来说,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如何做会计(How to do accounting),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如何用会计(How to use accounting )。具体来说,会计专业的学生生成会计信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使用会计信息。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同软件的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使用软件的用户不必懂得编程知识,重点是如何使用软件。由于目标定位的错误,非会计学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的第二个错误随之而来。
(二)选用教材没有体现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差异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会计与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存在很大差异。很多高校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教学目标定位不当,其直接表现是会计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没有实质区别。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的选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目前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选用的教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会计专业学生用的《会计学原理》或《基础会计》。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类教材的弊端是侧重讲述会计要素的具体核算,缺乏对相关经济环境背景、企业经济业务运作信息、各种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经济内涵与实质的阐述,体现更多的是会计技术层面的会计核算方法,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管理高度。这类教材体系偏离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目标,不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使用会计信息的学习要求,影响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选用的另一种教材是标明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用的《会计学》。这类教材尝试调整教材结构,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材的框架结构与内容,与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没有本质差别。
(三)教学内容没有体现专业要求
首先,课程内容不完整,没有体现专业需求。在课程安排上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专业都设置会计学、管理会计两门课程,会计学的内容只限于财务会计,不包括管理会计。目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沿用了会计专业会计学的体系,基本不包括管理会计的内容。管理会计包含的内容如计划、预算、预测、成本管理、业绩评价、内部控制等,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更相关,更能体现非会计专业学生使用会计信息的教学目标。但在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中,没有包含上述与经济管理类学生专业需求密切相关的内容。
其次,教学内容没有突出重点。课程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学目标,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侧重于以借贷记账法为核心的会计核算流程。即经济业务发生后,首先要根据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然后登记账簿,最后编制财务报表。基于现有的教材体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沿用了会计专业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主要强调了财务会计的簿记方面,即借、贷、日记账、分类账等内容,没有体现专业需求。学生往往感到会计比较机械、枯燥,与专业不相关。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专业会计师,因此应淡化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具体核算程序。
会计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内容没有根本区别。特别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没有包含管理会计的内容。目前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没有机会学习管理会计,一是因为有些高校对经管类非会计类专业不开设管理会计课程;二是由于第一门会计学课程的学习经验,即使有机会部分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也不选修管理会计。在某种程度上,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课程内容就是不完整的,因为在企业实际运作中并不存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这就造成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到的会计知识缺乏系统性,不能从整体角度掌握会计的精髓。
总之,由于目标定位不当、选用教材没有体现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差异,教学内容没有体现专业需求,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较低是可想而知,预料之中的。
三、 重新设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构想
(一)对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再认识
传统理念将会计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类,着重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对于二者之间的联系重视不够。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问题研究较多。早在2003年,孙晓明从会计目标变迁的视角阐述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他认为财务会计服务对象向内部扩展,包括了内部信息使用者,管理会计服务对象则向外部扩展,包括了外部信息使用者。会计服务对象的这一融合使原来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划分的界限逐渐模糊,从而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最终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持。黄曼远(2014)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内涵和关系的探讨出发,根据二者的历史、本质、目标和发展趋势的同一性,从理论上证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她认为从现实角度来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企业实践中从来就不是两个相互孤立的系统,而是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生成的信息交叉构成企业完整的对外报告和对内报告。
(二)将管理会计纳入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理论基础
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内容的深化、延伸与发展,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基本信息来源一致,终极目标一致。
根据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1997年的公告,管理会计是通过规划、计量、管理财务以及非财务信息系统引导、激励管理者的行为,支持与创造实现企业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从而增加企业价值的持续改进过程;根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财务和管理会计委员会的定义,管理会计是为管理当局用于企业的计划、评价和控制,保证适当使用各项资源并承担经营责任,而进行确认、计量、累积、分析、解释和传递财务信息等的过程。
上述专业机构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清晰地表明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管理会计通过计量、管理、利用财务信息创造价值,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密不可分。
目前,许多学者认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从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目标出发,着眼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内容进行整合,重新设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课程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三)重新设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具体构想
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容融合,重新构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课程体系。具体如下页表1所示。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挑战就是改变课程的框架结构与内容。如下页表所示。
第一单元是设立企业(以商业、服务业为背景),主要业务活动涉及制定商业计划书,本量利分析,编制预算,讨论公司的组织形式,解释财务报表。此外,采用预算作为公司战略的工具,学生在整个预算期内评估企业决策。这些主题持续整个学期。
第二单元包括建立会计系统。与传统的会计学课程强调掌握借贷方记录经济业务不同,这一单元利用电子数据表(Excel)建立会计账户系统,每一列代表一个账户。账户的增减变动在每一列记录,到会计期末结出每个账户的余额,利用账户的期末余额编制财务报表。
传统的会计学课程将会计循环视为编制财务报表的一个程序,这个循环始于记录经济业务,终于结账。但是,这种视角意味着编制财务报表独立于公司预算中设定的管理目标。整合后的会计学课程将编制财务报表视为预算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编制财务报表的目的是将实际结果与呈现在预算中的预期目标相比较。进一步说,会计循环的终点不是编制结账后的试算平衡表,而是计算实际与预算的差异,评估前期决策。
课程的前两个单元主要涉及与服务业、商业企业相关的会计概念,第三、四单元以制造业为背景。学生将在前两个单元已经掌握的相关概念应用到制造业的企业环境。此外,学生前两个单元中没有充分理解、或者理解错误的概念在这个环节可以得到更正。
第三单元包括编制总预算,计算多种产品的盈亏平衡点,用分批法、分步法计算成本,计算销售成本,采用各种成本流转假设计算期末存货。
第四单元包括利用相关成本进行决策,以标准成本为基准计算成本差异,记录与分析涉及财产、厂房、设备和所有者权益的经济业务。
最后一个单元是有关借贷方的学习。记录交易或事项的规范方法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更高级会计课程重要的必备要求,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的商业语言。整合后的会计学课程不是要摆脱或删除有关借贷方的知识,而是将其放在适当的环节讲述。在课程的最后阶段讲述借贷知识,其优势是:学生已经掌握利用电子数据表记录经济业务,已经实践过利用Excel计算账户余额编制财务报表,已经明白如何利用财务报表进行决策。在这个背景下,对经济业务的会计记录只是学生对已经熟悉的会计系统的一个微小的调整。
关于借贷方的内容包括全面完整的实践,学生编制会计分录,登记日记账,将日记账过到分类账,编制试算平衡表,编制调整分录并登记到总分类账,最后根据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编制财务报表。
整合后的会计学并没有减少传统会计学课程的内容,而且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纳入教学体系,丰富了会计学课程的内容。这种调整保持了会计学课程结构与体系的相对完整,能够使学生对整个会计基础知识及简单的管理会计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整合后的课程内容将管理与会计有机结合起来,更符合经济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要求,体现了管理特色。这种体系与经管类学生的专业需求、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比较密切的联系。
胡玉明教授早在2010年提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是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看懂财务报表,听懂商业语言,理解会计信息,运用会计思维,辅助管理决策,持续创造价值。改变框架结构后的会计学课程因专业施教,立足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管理的角度看会计,在一定程度可以实现会计学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从而赋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以意义。
参考文献:
[1]D.LeeWarren,MarilynN.Young.Integra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A best practices course for introductory accounting[J].Issue in accounting education,2012,(27):247-266.
[2]周亚荣,郭均英,卢雁影.会计学教学本科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差异分析[J].新会计,2015,(3):33-35.
[3]蒋大富.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建设思考[J].财会月刊,2011,(7下):108-110.
[4]魏永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的设想[J].商业会计,2008,(19):59-60.
摘要:会计专业是一个长线专业,也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那么,如何实现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会计人才,成为会计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分析了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会计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训教学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外资企业的涌入、民营企业的壮大、中小微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会计准则及相关财经法规的不断完善,使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但从会计行业实际情况来说,水平不高的会计比较多,水平高的会计还远远不够。特别是会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多因与企业有实际经验的用人要求不符而错失好的就业机会,这就对我们高职会计教育如何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使我们的教学与岗位工作融合,实现毕业生与岗位工作“零接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尽明确
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会计类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与方法的依据。目前,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会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定位为复合型高级会计专门人才,有的定位为培养会计师,甚至还有的定位为培养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会计类专业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缺乏认真、科学的研究,致使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影响会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体系的设置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相脱节
课程体系是专业教学计划的核心,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沿用过去的中专或本科的课程体系,结果导致要么课程体系过于老化,要么课程设置缺乏理论依据,与实际职业岗位能力相脱节,而对那些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又缺乏应有的重视,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因而也就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会计类人才的需要,进而影响毕业生的就业。
(三)会计实训教学与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相脱节
会计实训教学中,指导教师会根据案例资料给学生安排好实训操作步骤,学生会根据教师的安排被动的进行操作,也就不会去思考会计实训与实际工作任务的联系,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实训。结果是,学生在校期间虽然进行了多轮的会计实训,但在顶岗实习或就业时,实际动手能力依然很差,看不懂原始凭证,或者虽然能看懂原始凭证,但不会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就更无从说记账、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了,也不清楚企业与银行、税务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程序,用人单位需对其进行岗前培训,所以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
(四)会计实训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高等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走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很多教师自身就没有接触过会计实务工作,虽然他们理论基础比较好,但由于缺乏会计工作的实际经验,对会计工作的一些基本规范及操作细节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企业与银行、税务之间的往来结算及纳税申报业务的具体程序还只是停留在理论认识的阶段。因此,无法满足会计实训教学的需要。
二、深化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正确定位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
会计教学的目的除了要训练学生毕业时成为一名会计专业人员之外,还应该培养他们具备未来成为一个更高层次的会计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根据这一宗旨,围绕中小微企业出纳、会计、审计等岗位,以及会计中介机构咨询与服务等工作岗位的需要,我们把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黑龙江省中小微型企业一线财务管理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企业会计岗位需求,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会计软件操作能力、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力、基础审计能力等多种技能,胜任会计核算、会计咨询与服务、审计等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是否科学合理,能反映出一个高校专业教育的水平和发展趋势,为了使我院会计类专业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我们携手中小微企业,按照会计类工作岗位的要求,以学生职业能力的递进提升为主线,重新设置了课程体系。我们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思路是:根据会计工作岗位和财务管理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设置课程,使课程体系与会计岗位工作紧密联系,形成了公共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四个层面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此课程体系实现了学做互动推进,加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达到了校企共育,实现了教学与职业岗位“零对接”。
(三)以万恒会计咨询服务公司为平台,进行真实的会计岗位训练
我院为了弥补会计实训教学的不足,先是成立了会计仿真实训室,专业教师根据实际工作资料加工整理出了一套完整的、涉及各方面经济业务的模拟实训资料,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分角色扮演会计的各个岗位,如会计岗、出纳岗、会计主管岗等等,在仿真实训室内还设有模拟银行,学生可以训练企业与银行间的业务结算,以此多方面训练学生在不同岗位的操作技能。尽管我们做到了高度的仿真,但还停留在模拟的层次,与实际仍有差距。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们又自己注册成立了万恒会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以方便学生进行会计岗位实训。万恒会计咨询公司本身就要进行会计核算及纳税申报业务,同时,公司还对外承接记账、税务申报、会计咨询等业务,利用公司自身的业务以及外接的业务让学生认识真实的原始凭证,并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记账、编制会计报表,掌握账务处理程序,这些真实的业务演练,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四)加强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因为实际工作经验对于会计教学、特别是会计实训教学恰恰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学院鼓励教师参加会计类全国统一考试,考取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尽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一方面,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内容几乎每年都有更新,教师通过考取这些职业资格证书,可以获取最前沿的会计知识,了解会计行业的发展动态,为会计理论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当教师具备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证书之后,可以方便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去兼职,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使自己尽快成为满足会计实训教学需要的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崔澜.关于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探讨.经济师,2014(3).
[2]霍龙.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广西轻工业,2011(2).
关键词: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83-1
长期以来,中职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来源于中考中被淘汰的初中生,他们是在“撑门嫌短,出门嫌长”的情况下,无奈进入职业学校求学。普遍存在着知识基础薄弱、缺乏自信心、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的现象,增强了会计实践教学的难度。针对以上现状分析,笔者认为要对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做到以下创新:
一、增强会计专业教师参加培训的力度,建立教师实践基地
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个教学体系。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而当前的情况是,大多数中职校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本身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较差,教师的指导和解释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在模拟实践教学中,经常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想象,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真正把实践教学变成锻造合格人才的熔炉,我认为应通过三种措施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一是中职校应有计划地增强会计专业教师参加培训的力度,使教师经常有机会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形势;二是建立会计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建立教师实践基地;三是聘请生产和服务一线有经验的财务总监、会计主管来校做兼职教师;四是建立一支专职的校内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和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二、改进教学方法,更新实践内容,与社会经济接轨
培养创新型会计专业人才,要求学生了解经济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具有自觉的学习能力和深厚的专业基础、敏锐的洞察力。这就要求构建一个科学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其中要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更新,科学地制定会计专业教学大纲,及时与社会经济接轨。由于中职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因而在教学方法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改进制定,由灌输式转向启发式,更多地采取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团队等新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如在实践教学中创设一个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被动转主动,由被迫转自愿,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中。因而教师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观摩法将一些业务的原始凭证及业务流程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播放给学生观看,或者是收集、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及有关会计事项的办理指南,制成票样或打印出来,放入文件夹供学生查阅观摩,让学生获取较直观的认知。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再根据学生参与情况,适当地给予表扬与鼓励。为了培养学生以后能顺利地融入到工作环境,教师可以采用角色体验法对学生以划分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教学,并把每个小组设置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机构,并分设岗位,让学生扮演银行工作人员、会计、出纳、销售人员、经理、客户等,使学生从主观意识上脱离上课环境进入到工作环境,体验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面临、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经济业务,如企业债券,可先让各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比较,最后教师参与,从而让学生分清区别和联系,正确处理经济业务,既培养了学生创造意识、独立思考、研究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团队精神。
三、增加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适应社会需求
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满足社会需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创新多样化的实践方式。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公司的创建与经营,可采取先带领学生参观一个生产型企业的实践教学方式,其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根据所参观到内容模拟创办一个生产型公司,完成资本投入的核算;还可通过座谈、观看电子资料的方式认识生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公司财务规章制度;亦可通过市场调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一些关于会计方面的票据、劳动用工制度和薪酬分配制度的情况,明确票据间的不同之处及填制的区别,以及当前社会经济情况下的劳动用工制度和薪酬分配的最新动态,来强化、细化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下接受和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学中做,做中学,既能核算,又懂管理。
四、实践教学应融入“双证”培训教育教学
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来说,学生除要取得会计专业的中专学历证书外,还要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而在此之前必须取得“财会电算化合格”证书或者“珠算五级”证书。这就意味着“双证”,即“学历证书”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走上财会工作岗位的“敲门砖”。因此,在会计实践教学中还应融入“双证”培训的训练,加强这两方面思想的认识和知识的巩固,高度重视“双证”的教学与培训工作,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取得教育部门颁布发的学历证书和财政部门颁发的“财会电算化合格”证书、“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为他们一毕业即到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做了良好的准备。
【关键词】会计教学;趣味性;措施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课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的同时,企业对相关会计人员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要求会计人员在掌握必须的会计知识的基础之上,有一定的工作实践能力与经验,能够很好的将理论知识理解与应用到实践当中去,这对于刚刚毕业的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难度的,因此也就引出了我们对会计教学方式的改进的探讨。会计教学承担着培养会计专业人才,为企业输送高专业素质与技能的人才的使命,因此,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相对更容易接受相关专业知识理论,并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技能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1.目前会计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学方式基本都存在老师硬性传授纯理论性的会计专业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但难以消化与理解。这样不仅使得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下降,还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对会计课程学习的兴趣。在传统的会计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导致了课堂的枯燥无味,严重偏向理论化的教学,又严重影响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的培养,使得会计专业学习与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经济发展趋势相背离。与此同时,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这些问题的存在,究于其原因,就在于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陈旧落后,导致学生对会计专业学习的兴趣下降,从而导致对专业知识及综合能力素质水平下降。
因此,改变传统会计教学方式,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对会计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与应用能力,并引导学生体验会计学习的价值与趣味,是当前会计教学急需改进的方向。
2.提高会计教学趣味性的一些措施
2.1将会计课堂幽默化
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人们在轻松幽默的环境中掌握知识的速度远比在枯燥烦闷的环境中接受知识要快,尤其是对会计专业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难以将其与现实联系起来,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给学生听,幽默式教学对于老师的能力来说是一项挑战,关键在于怎么在让学生的笑声中,将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以贴近现实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例如案例分析题目:某大学为了加强财务工作,对学校财务处处长的职位进行调换,任命一名长期从事会计教学的博士为处长,对此分析该学校领导安排是否得当。这个案例分析的结果很明显学校的做法是不恰当的,老师则可以这样讲解让一个摆摊卖水果的小商贩去当市长,你觉得可行么?你让他再学上三年也未必能当个成功的市长,在学生哈哈大笑的过程中趁机解释,担任一个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的除了取得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之外,还需要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这样幽默式教学,既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也更容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加强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导致会计教学课堂的乏味与苍白,学习气氛不浓厚,甚至是死气沉沉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课堂上老师擅长自己长篇大论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独立的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致使学生对于会计专业学习的兴趣不浓厚。应对此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课堂上老师的沟通与交流,老师一定程度上放任学生自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由讨论,集思广益,相互鼓励并启发思想,在这过程之中老师只需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意见,并做好归纳总结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充分发挥了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对于一些单调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2.3将会计课堂生活化、灵活化
学生只在课堂上所接触到的实际会计专业的东西较少,而且老师的培养重点也在于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因此致使学生往往不容易将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会计教学方式上,老师可以大胆的将课堂生活化,灵活化一些。比如,在讲到有关发票等票据的辨认、报销、记账等方面的内容时候,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平时的车票,餐饮发票,购物收据等等,将这些票据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辨认及分类,并每人准备一个记账本,练习记账以及收据与发票开具。这样的方式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模式,在这一阶段,学生们自由思考,自己动手,往往一堂课上完了仍意犹未尽。会计课堂的生活化与灵活化,以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也增加了对会计的学习兴趣。
3.总结
会计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会计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影响到能否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由此看来,必须重视对会计教学方式的改进,以提升教学质量。从本文论述来看,如何提升会计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之中加强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相关的教学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仍然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丁贵明.让会计课堂“趣”起来[J].科教导刊,2012(20).
论文摘要: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本文对当前会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加强会计实践教育的重要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加强会计实践教育的基本策略。
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和创造灵感。不仅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要,更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需要。
一、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从会计专业背景看
会计专业是一个成熟的管理类专业,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量较大,并且开办会计专业的院校也非常多。应用型会计人才是指由一般高职院校所培养的面向基层,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较强动手能力和二次开发能力的专业人才。根据市场调查与分析:高校、科研机构、社会中介机构,会计高职毕业生基本没有需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金融企业的会计人员总量已经饱和,优化人员结构给应届毕业生留下的空间很小;而未来十五年,民营经济将实现迅速发展,需要大量既懂核算、又懂管理的会计人才,给会计专业毕业生开拓了较大的就业空间。因此,一般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都应“以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办出特色和以岗位群设置为依据,办出专业特色”为指导思想,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主要面向中小城市的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从事日常业务核算与管理工作,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素质、知识、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这个培养目标突出了以下特点:
(1)去向明确,主要面向中小城市各类企业;
(2)职责明确,强调应用的重要性,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3)高职特色,强调针对专业的通识教育,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4)专业特色,强调符合社会经济实际需要和会计专业的职业特征。这一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相比,突出了对学生适应目标岗位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从专业的实践教学背景看
会计学科是应用型学科,实践性很强。但在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中,实践教学普遍重视不够。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是:没有规范或较为正规的会计仿真实验室。会计工作是企业单位的非常特殊的岗位。该岗位的工作“产品真实、规范、准确及合法与否,不仅关系到每个会计的个体利益,还关系到整个投资人、债权人以及国家的利益,岗位责任重大。
二、加强会计实践教育的重要条件
1.领导重视是关键
目前,实验资料的完备、设备设施的齐全、利用度的高低等,已成为会计专业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若高校各级领导能够高度重视会计实践教育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会计实用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能够切实加强对会计实践教育的投入;能够对其建设和发展,拥有长远的观念并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经常研究;能够利用各种方式,加大会计实践教育的宣传力度,就一定能为会计实践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教师重视是基础
动员最广泛的教师参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推进会计实践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目前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普遍欠缺,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通过敬业爱岗,不断地提高思想水平和觉悟;二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通过不断地钻研业务、改革教学方法、参与社会实践等形式提高业务素质;三是要求教师加强有关计算机网络领域知识的学习,掌握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三、 加强会计实践教育的基本策略
1.改进实践教学方式,强化案例教学
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理论教学活动与会计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自己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反过去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从而激发其创造性,提高其处理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
2.要建立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实践教学的效果取决于实践教学本身的质量。但如何考核实践教学质量,是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可以说,实践教学质量考核办法是引导学生进行怎样实验的指挥棒。目前,各高职院校的会计实验考核办法基本上都是验证性的,即以会计专业的某些规范,验证其做法和结果符不符合这些规范,然后给出成绩。验证性考核办法是基础,不能取消,但也只应在单元实验且是基本方法、基本实验中采用,其他的应多采用设计型、分析报告型撰写等形式进行考核。
3.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会计教学中,老师对学生是否听课、效果如何并不是很关心。现状是,大部分学生朝气蓬勃,开朗外向,喜欢与人交流,善于表现自己。但由于以前的基础差,底子薄,大部分学生又缺乏学习主动性,致使他们中有些同学对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和学生交流,不仅要晓之以理,还要善于动之以情,既做他们的老师,又做他们的朋友,通过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问题,再耐心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实践性教学对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着比课堂演示教学的优越性,它是财会专业学生实践理论知识的最佳途径。而只有这样,才能与时具进,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实用型会计人才,才能在当前的改革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于海云.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4
[2]陆萍.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J].会计之友,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