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田建设规划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组织机构健全,区上成立了以区委、区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建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头,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真抓实干的良好局面。(该项自查得分5分)
(二)区委督查室和区政府督查室将示范区项目纳入督查考核重要内容,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督查和通报制度。区目标办把示范区任务纳入了年度目标考核内容。(该项自查得分10分)
(三)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形式广泛开展农建示范区宣传,先后在省、市、区等各级媒体上发表各类示范区宣传报道篇。(该项自查得分5分)。
二、资金投入(该项自查得分10分)
(四)市级财政投入400万元,区级财政投入688万元,比去年投入890万元高22.2%。(该项自查得分6分)
(五)资金管理规范,实行了专帐管理和报账制度等,无任何违规违纪行为。(该项自查得分4分)
三、机制创新(该项自查得分35分)
(六)投入机制(该项自查得分10分)
1、采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优惠、技术服务等方式鼓励民营办水、社会兴水。(该项自查得分3分)
2、按照《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县级“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度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示范区建设实际,整合省、市涉农项目资金5770万元,集中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示范区建设,整合方案科学合理,成效明显。(该项自查得分4分)
3、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采取“一事一议”、“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方式引导群众筹资投劳。(该项自查得分3分)
(七)建设机制(该项自查得分10分)
1、严格按照民办公助的有关要求,以统一规划、尊重民意为前提,以财政补助为引导,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变农民被动建为农民自主建,建设与管理并重,投资与投劳并举,用活用好财政资金,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切实推进示范区建设。(该项自查得分5分)
2、积极探索“竞争立项、公示透明、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等建设新机制。(该项自查得分5分)
(八)管理机制(该项自查得分15分)
1、落实了工程管理主体、责任和措施;明确了水权划分、产权明晰、协会管理的管理机制和创新工程运营机制。(该项自查得分10分)
2、及时组织项目自评和验收,竣工报告、审计报告和财务决算等软件资料齐全,数据统计准确。(该项自查得分5分)
四、实施效果(该项自查得分35分)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抢抓今冬明春有利时机,迅速在全县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同志们: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抢抓今冬明春有利时机,迅速在全县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
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前提和基础。“十五”以来,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年农业人均一亩基本农田目标顺利实现,“小工程、大群体”水利基础建设等一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对我县粮食增产、农业结构调整、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我县农田水利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基本农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水利化程度低。*年全县虽然实现了农业人均一亩基本农田目标,但近年来,由于水毁、村民建房、城镇开发、工业项目征用、基础设施建设占用等原因,全县基本农田逐年减少,据今年编制基本农田及小型水利设施规划时实地普查,截止20*年底基本农田减少9万亩,全县农业人均达标基本农田实际不足0.65亩,基本农田中有效灌溉面积只有12万亩。二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脆弱,很难满足农业需要。建国以来,全县先后建成水库44座,堰塘3335口,引水渠道1063条860公里,机井3*眼,抽水站87处,兴建城乡供水工程223处,兴修水窖10670口,各类水利工程可控制利用水量为8398万方。为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水源保障。但是,我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标准不高,配套不全,加上近年自然灾害,有三分之一的工程长期难以发挥效益,每遇干旱或洪涝年份,愈加显得抗御能力薄弱,而且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三是农村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近几年,中、省、市投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很少,县财政又非常困难,拿不出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很难掀起,一些地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出现了下滑趋势,部分干部群众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工作力度减弱,严重影响了冬春农田水利工作的开展。
机遇与挑战同在。当前,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一是各级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央连续两年下发了1号文件强调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已将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到议事日程,将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设立小型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债资金也将增加向小型水利建设的安排,国家以工代赈、水保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总体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为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二是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已经编制出台,省政府决定从2005年起,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是随着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和“一事一议”的村组民主决策建设公益事业机制的不断完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投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为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现阶段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长期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千方百计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迅速掀起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二、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冬明春全县农田水利建设要坚持“主攻水源、以水促田、水旱并举、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水毁修复、集雨节灌、防洪保安、城乡供水、水保生态和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实施库、塘、窖、井、渠配套建设,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川道抓灌区挖潜配套、扩灌保灌,两山抓修田造地、水窖建设,确保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目标任务是全县上劳10万人,大干100天,兴修梯田0.2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5万亩,新修水窖800口,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万亩,解决0.7万人的饮水困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平方公里,修复水毁堤防30公里,修复基本农田0.28万亩,完成水产品产量1100吨。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六大工程:
(一)突出抓好水毁修复工程。
今年全县连续3次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水毁修复任务十分繁重。各乡镇和水利部门要把修复水毁工程作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项重要任务,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等不靠,按照轻重缓急,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有重点的组织开展水毁修复工作。今冬明春全县计划修复重点堤防30公里,加固病险水库2座,恢复供水站10处,渠道20公里,水窖12口,堰塘30口,拦河坝8处,恢复基本农田2760亩。蒲溪镇干沟水库、漩涡镇先锋水库要在明年汛前完成除险加固任务,切实缓解全县防汛压力。要特别强调的是,修复水毁工程不能只简单地重复建设,要利用重建的机会,退田还河,给洪水留足出路,在工程的规划、设计中贯彻新的治水思路,体现新的防洪理念,实现人水相亲,人水和谐。
(二)坚持不懈地抓好以水窖集雨节灌工程为重点的“小工程、大群体”水利建设。
今年是新一轮集雨水窖建设的第一年,在建设管理上,要严格按照项目计划组织实施,要根据情况,量力而行,改变过去的指标过高、摊子铺得过大和单一抓水窖建设的做法,县乡两级要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注重建设质量。平梁、涧池、龙垭等水窖建设重点乡镇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再接再厉,真正起到重点乡镇、带头乡镇的作用。其他各乡镇也要因地制宜,在继续搞好集雨水窖建设的同时,抓好小渠、小塘等小型水利群体工程建设,平梁镇重点抓好沐浴河渠道衬砌工程建设。水利、发展计划、扶贫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搞好项目衔接,逐步启动洞河水库移民搬迁等前期工作。
(三)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为全县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一要稳定和增加基本数量。抓住中省关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以工代赈、水保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中基本农田建设的机遇,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今冬明春全县要完成基本农田建设任务2790亩。二要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已经实现农业人均一亩基本农田的地方,要在巩固数量的基础上,加快配套建设水利设施,努力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坚持不懈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新办法、新机制,迅速在全县开展以水毁修复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乡镇要按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通知要求,做好基本农田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旦年度项目资金计划下达,可尽快组织实施,使全县基本农田建设有一个突破性进展。
(四)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城乡供水工程建设。
一是加快20*年人饮解困项目建设进度。第一批22处解决8334人饮水困难,全县今冬明春重点抓好5处优良示范工程建设。二是抓好县城供水改造扩建工程。年底完成水源至水厂5.4公里输水管道建设和城南、城北9条街巷管网改造工程。三是抓好2005年度饮水安全项目计划的衔接和建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平梁镇、蒲溪镇要抓好集镇安全供水工程实施和前期准备。
(五)做好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工作。
汛期已结束,水利部门要根据汛期河道采砂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结合采砂规划,及时科学制订《采砂管理办法》,报政府审定后执行。进一步规范河道采砂秩序,对不符合要求的采砂场必须予以关闭,公星吊桥采砂厂要重新选址,涧池集镇段砂石厂属禁采区,必须关闭;洞河出口段砂厂要重新确定采砂地点。在河堤建设上,水利防汛部门要实施好城区河堤加固和洞河出口段河堤水毁修复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按期完成任务。
(六)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水保生态建设。
要切实加快观音河水库灌区改革试点步伐,在此基础上,水利部门和各乡镇要按照《县水利工程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今年县上确定城关镇中坝村、平梁镇兴河村、长坝村为全县小水工程改革的示范点,相关乡镇要落实专人负责,制订工作方案,认真抓好此项工作,示范带动全县小水改制工作顺利进行,尽快走上“以水养水、滚动发展”的良性轨道。要坚持治理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全面抓好水保生态建设工作。认真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土保持项目前期争取和启动准备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大矿山开发项目的水保监督执法工作力度。
三、强化措施,努力开创冬春水利基本建设新局面
(一)及早动员部署。冬春是大干农田水利建设的大好时机,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市《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要求和县上确定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因地制宜的制定出今冬明春水利建设工作方案。把县上下达的冬春水利建设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到村组和工程,及早动员部署,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广泛深入发动群众积极投身到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主战场,使全县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尽快启动,迅速掀起。
(二)加大资金和劳力投入。积极争取省、市对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的支持,并按照项目资金管理的要求及时拨付到位,发挥效用。要认真落实农村“一事一议”投工投劳规定,充分调动受益群众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的积极性,要加快小水工程产权改革步伐,积极推广“五自工程”和股份制民办水利工程,促使水利建设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三)坚持项目带动,典型示范。一要对今冬明春开工建设的各类重点水利工程,逐项目落实资金、任务、抓点领导、技术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二要加强项目管理。冬春水利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建成和效益的发挥。三要抓典型示范。今年将平梁、涧池、永宁、漩涡、龙垭5乡镇列为全县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示范乡镇,从水毁修复、集雨水窖、城乡供水、防洪保安、基本农田建设等工程中,培育10处典型示范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四)加大宣传力度。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多种有效形式和途径,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宣传工作力度。今年要着重建立健全农县乡农建信息传递网络,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加强典型宣传和信息上报,努力营造冬春大干农田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切实加强对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领导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原种场,工业园区:
进入2月以来,全市各地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打造绿色仙桃,建设秀美水乡”的号召,组织开展了春季造林活动,陆续掀起了造林热潮。陈场、西流河等地造林行动快,植造标准高,已完成了大部分造林任务。但也有一些地方受乡镇机构改革等因素影响,没有组织开展大规模的造林绿化活动,造林进度缓慢,严重影响了全市造林绿化任务的完成。造林绿化是一项季节性非常强的工作,当前造林的黄金季节已剩下不足半个月的时间,完成年度造林计划任务相当艰巨。为了落实我市《林业“十五”发展规划》,完成20*年度造林绿化的各项任务指标,现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抢抓季节,突击行动,迅速掀起农村植树造林。各地要把植树造林工作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去抓,在最近两天要对造林绿化工作实行再动员、再号召、再鼓劲。要严格执行市绿化委制定的20*年造林绿化实施方案,对每一个地块的造林情况进行认真落实。各地农业专班要深入到村组和具体的造林地段开展工作,力争在3月12日植树节前完成全年造林规划任务。
二、突出重点,注重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林业建设规划。今年农村造林绿化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景观绿色通道建设和成片林项目建设3个方面。各地要在抓好大面上造林绿化工作的同时,突出抓好上述3个重点,凡是涉及上述3个方面林业建设的区域,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规划任务。要把植树造林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路网改造、高产农田建设和春管备耕相结合,做到植树造林与其他工作相互促进。要加强与市林业部门的配合,严格按照造林规程开展造林,严格调用大苗、壮苗、优质苗开展造林,严把造林质量关。要大力开展林地流转活动,引入民营资本参与林业建设,提高造林绿化成功率。
三、加强领导,认真督办,促进造林绿化工作顺利开展。各地要切实加强对造林绿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参与造林地段的规划、苗木调运、造林质量监督、林地流转等工作;要加强与林业、交通、水利、财政、国土、农业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和配合;要安排机关干部深入到造林地段开展工作,切实落实造林规划。林业等市直有关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造林绿化进行检查、指导。市政府将组成专班,会同新闻部门不定期地对各地造林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办,对造林进展缓慢、造林质量低劣的地方,将予以通报批评和新闻曝光。
关键词: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1、 引言
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烟草行业“两个利益至上”的具体体现,是提高烟叶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烟草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烟叶工作的基本方向。
2007年国家局以胸怀世界、放眼未来的战略眼光提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实现烟叶生产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2008年根据州局(公司)的安排,姚安县在栋川镇清河村开展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工作,清河村的探索和实践为姚安整县推进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9年7月27日总书记到姚安视察抗震救灾,慰问受灾群众时,在生产自救烟叶烘烤现场查看自动化烘烤控制、与烟农编烟交谈中,对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群众收入表示满意。
2010年,姚安县被确定为国家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县,根据禄丰县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形成的“实施六大工程,建设四大管理服务体系,推行三种生产组织形式,发展四种专业化服务组织”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系统做法,遵照姜局长在禄丰视察时提出的“高水平谋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推进”的要求,我们认真总结并分析了姚安实施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的有利因素和存在困难,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认真规划,编制形成了《云南省姚安县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并逐级报州、省、国家局评审修改,几易其稿,最终形成指导姚安县2010年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2、姚安县基本烟田建设取得的成效
(1)烟叶生产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姚安县烟叶生产始终坚持“计划种植、主攻质量、提高效益”的指导思想,通过积极学习兄弟县市先进经验、举办优质烟综合示范区等形式,不断转变烟农的烟叶生产认识,提高烟叶生产科技含量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姚安烟叶生产逐步由自由式种烟转变为计划型种烟,由零星分散式种烟转变为统一规划、相对集中连片式种烟。姚安县始终把“依靠科技、增加投入”作为重点来抓,坚持试验、示范、推广三结合,大力实施“科教兴烟”战略,实施烟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提高科技实施到位率,烟叶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烟农收入逐年增加,烟叶生产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已发展成为姚安的支柱产业,为姚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强化管理、狠抓落实,紧紧抓住烟叶质量这个核心,完善制度、严格考核,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烤烟生产整体水平,提高科技措施到位率,才能实现姚安烤烟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是认真总结历年来烤烟生产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吃透县情,牢牢地把握市场,苦练内功,以质取胜;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基础,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长远规划、合理轮作;四是建立和完善各项检查考核制度,明确职责、奖惩分明;五是严格实施各项技术措施,使科技措施到位率达100%。
姚安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北,海拔1515―2897米,县城栋川镇海拔1870米,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积温5582.6℃,≥10℃的活动年均值4784.4℃,年平均总日照时数2488.8小时,无霜期233天,年平均降雨量790.3毫米。烤烟种植区域海拔1500―1900米的地区,烤烟大田生长期(6―7月)平均气温20.7℃、降雨量674.6毫米,土壤多为紫色土、黄棕壤、水稻土,土壤pH值在6―7之间。全县有中小型水库70座,各类水利设施蓄水总库容1.07亿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78.4%,森林覆盖率达68.4%。
2005-2009年,姚安县按照“一基四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烟叶生产基础,共完成烟水工程6305件,其中水窖5068个,蓄水池875个,沟渠321条189.34公里,管道86.38公里,烟草补贴2672.40万元,受益面积59507.49亩,受益农户33638户;修建机耕道36条24.77公里,烟草补贴401.00万元;补贴配置农业机械212台(套),受益面积10600亩,烟草补贴132.36万元;建设密集烤房1176座,烟草补贴3057.6万元,受益面积23520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和完善,为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奠定了基础。
(2)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情况
根据国家局关于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规划和部署,姚安县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实践经历了2008年整村试点到2009年整镇推进,示范区烟叶生产基础不断夯实,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生产组织形式不断丰富,全县干部群众对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认识不断提升,观念不断转变。
2008年4月姚安县在栋川镇清河村委会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清河村委会组织16个村民小组、708户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出土地1035亩,成立了姚安清河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部组成,制定了公司章程,组建了依法规范运作、统一生产经营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公司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农户按每亩土地每年700元作价合股方式加入公司,公司将土地以30―100亩为单元划片成立专业生产作业小组,公开招聘作业组长承包管理,公司统一垫付农用物资和人工费等生产成本,作业组长负责组织生产管理,合股农户有权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和参加农事劳作,农事劳作按各生产环节以计件工资的形式现金支付劳务报酬,合股土地每年每亩保底分红不低于700元。年末公司总收入328.16万元,扣除劳务成本、物资成本、土地股金及分红后,获纯利7.33万元,与传统生产种植方式对比,合作社种植经营比传统生产用工减少10个/亩,亩均节约用工成本300元;烟叶种植管理服务中心比传统生产种植用工减少13个/亩,亩均节约用工成本390元,生产总成本降低347.34元/亩。种植大户投入成本2057.1元/亩,合计每亩收入2464.57元,扣除投入成本、土地租金后,每亩纯收入117.47元。
通过清河村的实践,首先是通过公司化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克服了农户分散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其次是通过土地流转经营,实行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农民增收;第三是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打破了一家一户封闭式经营格局,提高了集约化程度,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第四是通过土地流转,把土地资源集中起来,充分发挥资金、管理水平和科技推广应用优势,推动了农业资源要素的合理重组和优化,开辟了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开发的新途径;第五是发展壮大了村组集体经济,巩固了基层组织政权。
2009年栋川镇被确定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乡镇,全镇烟叶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组织形式覆盖烤烟生产,共落实13个家庭农场1040亩,烟叶种植合作社17个16444.9亩,种植专业合作社8个3615.1亩。在试点实行了烟水、烟路、烤房、农机具、育苗设施的系统规划、整体配套,形成了育苗服务社、烘烤服务社、农机服务社、植保服务社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全县成立1个农机服务社, 1个植保服务社,配套通用机械204台套,专用机械8台套;建设密集型烤房710座。
通过栋川镇整镇推进建设实践,首先是烟叶生产组织形式进一步丰富,从清河村的生产合作组织发展到烟叶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三种形式,专业化生产组织形式的优化,促进了烟叶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其次是专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育苗服务社、烘烤服务社、农机服务社和植保服务社各司其职,运作良好,充分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是基础设施条件不断优化。其中烟水工程建设1019件、受益面积39168.86亩;烟路工程建设34条24.37千米;建设密集型烤房590座,受益面积11800亩;配置农机具85台套。烟水、烟路、烤房、农机具、防雹网络等设施建设不断夯实,配置不断完善,条件不断优化,逐步改善了烟区的种植条件,减轻了烟农种烟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烟农种烟风险,提高了烟农种烟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3)基本烟田建设取得的成效
姚安县基本烟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广大烟区农田基础设施现状,提高了烟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特别是在今年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面前,烟水工程与骨干水源工程合理配套,通过科学调度,在烟区起到了抗大旱、维稳定、保民生的关键性作用。在水源工程和干、支渠及田间烟水工程配套完善的项目区,输水损失由原来的60%下降到20%左右。姚安县栋川镇清河、蜻蛉、海埂屯、郭家凹、包粮屯现代烟草农业核心示范区,烟水配套面积1.39万亩,由于得到上游下口坝小(一)型水库及洋派中型水库的供水保障,通过实施烟水工程后项目区水稻泡田移栽供水时间由原来的25天缩短到15天,烤烟移栽供水时间由原来的15天缩短到8天,干、支渠输水损失由原来的60%下降至20%,减少输水损失288.3万m3,节水效益十分显著。基本烟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在确保烟区群众生活用水,减轻旱灾损失,保证烤烟及其它农作物的及时移栽,提高抗旱保苗成活率等方面成效显著。特别是沟、管、池、窖综合配套,集散成整、集小成大,将闲散水资源集蓄利用的宝贵经验在今年的抗旱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具统计,在今年特大旱灾中投入使用并发挥作用的烟水工程共4754件,其中水窖4050个,蓄水池450个,沟渠254条132.50公里,管道35.86公里,共增加蓄水154.97万m3, 减少输水损失540万m3。
3、姚安县2010年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规划及实施情况
按照坝区、半山区、山区的自然条件、综合经济状况、生产管理水平规划种植区域。以隔年或三年轮作的要求,规划基本烟田12.06万亩,共划分为3个基地单元,其中:栋川基地单元规划基本烟田4.62万亩,光禄基地单元规划基本烟田4.36万亩,官屯基地单元规划基本烟田3.08万亩。具体规划实施项目为:(1)土地整形11100亩,由县人民政府整合资金222万元进行投资建设;(2)按照“依托水源定项目、围绕烟田抓配套、因地制宜搞建设”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创新发展”的思路,全县12.06万亩基本烟田,共规划7733件项目,建设水窖5068个,容积109176立方米,沟渠986条519.15公里,管道110.71公里,浇筑蓄水池1679个、容量10085.15立方米。已完成烟水配套面积6.6万亩,建设水窖5068个,容积109176立方米,沟渠396条198.69公里,管道110.71公里,浇筑蓄水池1679个、容量10085.15立方米,还需配套建设5.46万亩。2010年建设栋川镇、光禄镇、官屯乡等区域,实现种烟区域100%覆盖。配套建设面积5.46万亩,规划建设沟渠590条320.46公里,总投资5459.30万元,其中烟草补贴4367.44万元,烟农以劳折资1091.86万元。(3)烟路规划建设按照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确保质量的原则,与沟渠相配套,与连片规模相配套,规划建设田间机耕路485条140.86公里,现已建成54条32.22公里,需新建431条108.64公里。2010年新建431条108.64里,总投资1947.99万元,其中烟草补贴1636.97万元,烟农以劳折资311.02万元。按照楚雄州公司批复整个工程分两批组织实施,目前,三个基地单元建设已有两个基地单元顺利通过国家局及省公司组织验收,剩下一个基地单元即将完成建设任务。
4、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得出的启示
(1)深入调查、依据准确,高标准、高起点谋划,高技术系统设计是确保基本烟田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合理、适用的根本保证。基本烟田建设从规划选址、上报计划、项目筛选立项、图纸测量及工程规划,要经过若干次的实地踏勘及方案修编,从下至上,从上至下,多次评审论证,最终得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指导工程施工。
(2)集中连片统一规划,以烟草牵头,政府整合,多部门联动,多渠道投资,能有效地减少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使工程达到规模化、合理化,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今年姚安县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由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协调领导,从工程规划上报开始,县委、政府就专门安排一名分管的副县长进行各部门的综合协调工作,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县国土局、农综办亲自安排技术人员配合,在规划过程中及时提供部门规划设计方案,使整个规划设计少走弯路,少留空白,集中资金,优势互补,尽量不留半拉子工程。
(3)山坝并重,整体推进,是逐步缩小山区、坝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通过姚安县2010年坝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使坝区达到了田间排灌沟渠、田间道路、桥、涵、闸配套,有效地减少了输水损失,节约了劳力,降低了种烟成本,增加了土地产出率。此举很值得借鉴和推广,今后,我们将在山区规划建设田间灌溉沟渠、池(窖)、供水管网等配套工程,使山区群众共同感受到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所带来的巨大实惠和方便,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配套,逐步缩小山坝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奔小康。
【关键词】综合治理;依据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oil Loss
Cai Fei
(Haiyuan County Water Authority Haiyuan Ningxia 755200)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constru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cropland soil erosion comprehensive way. Adhere to control soil erosion as the center, take engineering measures, biological measures a combination of approaches, in a comprehensive way, as a whole.
【Key words】Comprehensive management;Basis
1. 按照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启动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专项建设方案(2013~2016)编制工作要求,为了实施好海原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专项工程
(1)一是加强与国土、林业、农业等部门以及土地整治、退耕还林还草、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相关规划项目的衔接,避免重复建设,严禁开荒和破坏生态。以15度以下缓坡耕地作为治理重点,25度以上不安排。
(2)二是突出项目实施水土流失治理的目的和任务,以项目区为为单位,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治理,以村组为单位统一组织实施。
(3)三是统筹兼顾、服务民生,把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与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相结合,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4)四是先易后难,梯次推进,优先安排“缓坡、近村、靠水源”,治理难度小的坡耕地。
2.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设依据: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范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GB/ T15772-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453.3-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1-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6-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 ;《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0 年);《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 水总〔 2003 〕 67 号;《宁夏回族自治区暴雨图集》宁夏水文总站 1986;《梯田建设技术规范》(DB64/T001-2009)。主要参考文件及资料: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10]655号)。水利部《关于抓紧做好2011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前期工作的通知》(水保生便字【2011】5号),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财综【2008】783号)。自治区生态建设规划办公室、自治区水利厅水保局《关于召开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专项建设方案前期工作布置会议的通知》(宁生态办【2013】5号)。《宁夏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2006~2025年)。《宁夏“三河源”地区水土保持与防洪减灾规划》(自治区发改委、水利厅等部门)。《海原县十二五规划》。《宁夏水土流失侵蚀模数分区图》。
3.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专项工程建设
3.1 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立足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改善当地群众生存、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通过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治理和沟道工程治理,不仅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带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保护水土资源,改善与尽可能恢复生态环境。
3.2 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坚持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实行综合治理,整体推进。
3.3 总体布置应遵循的原则:
(1)一是项目建设内容一定要突出重点,以坡耕地改梯田和沟坝地建设为主要内容和重点,合理配套必要的坝系工程、坡面水系、田间道路等措施。
(2)二是基本农田措施必须安排在尚在耕种的现有坡耕地上,重点安排在5~15度之间的缓坡耕地上,严禁开荒和在已安排退耕还林还草任务或规划拟安排退耕还林还草任务的地块上进行;
(3)三是基本农田工程布局要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治理;
(4)四是要做好与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等相关的统筹协调,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既要集中连片,又要避免重复建设;
(5)五是要加强与小型农田水利和农艺、农机措施的结合,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标准;
(6)六是项目实施要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当地特设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3.4 通过坡改梯工程建设,项目区特色产业得以做大做强,土地、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开发,增加了区域人口环境容量和土地承载能力,为当地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产业开发提供示范样板和经验。
3.5 项目区的选择原则应依据以下原则:(1)一是优先选择坡耕地比例高,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2)二是优先选择人地矛盾突出、人口密度大、粮食保障困难的地区。
(3)三是优先选择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以及耕地较少水库库区和水库移民安置区。
(4)四是优先选择当地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实施坡改梯要求迫切的地区。
(5)五是优先选择水土保持机构健全、技术力量有保障、坡耕地治理有经验和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
3.6 按照自治区水利厅水土保持局关于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区选取的有关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深入实地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县发改、生态移民、国土、农牧、林业和各乡镇等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依照项目选取的原则,对全县范围内适宜进行坡改梯建设的乡镇进行系统的排查和筛选。所选取项目区坡耕地比例高,约占耕地面积的76.44%~96.5%;坡耕地面积大,人均坡耕地面积在5.86~9.26亩之间;项目区年均土壤侵蚀模数约3800~5000t/Km2,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人口多,基本农田面积少,人地矛盾突出,粮食需求大。另外,所选项目区属海原县最贫困地区之一,对该地区进行坡改梯建设,能有效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该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维护当地民族团结和稳定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大川、武塬项目区主要属少数民族居住区。
3.7 所选取项目区及周边乡村通过近年坡改梯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的实施,当地政府对该项目高度重视,群众普遍尝到坡改梯建设的甜头,对坡改梯项目有迫切的要求。
3.8 项目区坡耕地面积大,基本农田面积少,加之广种薄收,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生态条件恶劣。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大力度的开发坡改梯建设,才能切实改变这一落后局面。
3.9 总体布置应遵循的原则:
(1)一是项目建设内容一定要突出重点,以坡耕地改梯田和沟坝地建设为主要内容和重点,合理配套必要的坝系工程、坡面水系、田间道路等措施。
(2)二是基本农田措施必须安排在尚在耕种的现有坡耕地上,重点安排在5~15度之间的缓坡耕地上,严禁开荒和在已安排退耕还林还草任务或规划拟安排退耕还林还草任务的地块上进行;
(3)三是基本农田工程布局要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治理;
(4)四是要做好与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等相关的统筹协调,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既要集中连片,又要避免重复建设;
(5)五是要加强与小型农田水利和农艺、农机措施的结合,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标准;
今年我县农建工作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具体指导下,有战绩,有进展,也存在困难和差距,现将有关情况作一简单汇报,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11月10日,全县共铺开各类农建工程486处,上马劳力3.8万人,上马机具1170台,其中大型机具240台,小四轮930台,共投入农建资金2970万元,(其中自筹1430万元),投工投劳56万个。动土石方744万方。已完成吃水工程68处,解决缺水人口2.3万人,占任务的100%,新增水地300亩,占任务的150%;改善水地1000亩,占任务的100%;完成水保初治面积13.1万亩,占任务的118%,其中基本农田2.5万亩,占任务的166.7%,造林9万亩,种草1.6万亩;完成机耕面积32.95万亩,占任务的103%,其中深耕17万亩,占任务的100%,新育苗2010亩,占任务的105%;秸杆还田1.5万亩,占任务的100%。
二、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今年全县共铺开重点工程20处,概括起来为“73361”工程,即7处集中供水工程,3处生态防护建设工程,3处综合治理工程,6处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和1处治沟骨干工程。
7处集中供水工程主要是今年省政府确立我县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的骨干工程。目前,7处建设工程相继完工,共新打420米以上深井2眼,150米深井2眼,扩建提引水工程2处,扩建配套提水工程1处。总计安装输水管道100公里,新建蓄水池10座,总容水900立方米,新建集中供水管理站3处,管理房13间,完成投工5.2万个,工程量43.36万方,使56个严重缺水村庄的2余口人和5800头大畜的吃水得到稳定解决。
3处生态防护建设工程主要是配合全县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确立的精品工程,现已完成建设总面积2.28万亩,共挖大鱼鳞坑60万个,水平沟1.3万米,植防护林2.2万亩,修路9公里,排洪渠4100米,坡改梯710亩。
3处综合治理工程共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216万亩,其中包括水保林1.6万亩,经济林375亩,种植牧草3540亩,新建基本农田2245亩,整地6880亩,育苗20亩,打坝3座,谷坊48座,修路17公里,排洪渠1.5万米,河道输浚3000米,沟头防护2万米。
6处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共完成梯田1.27万亩,滩坝地1230亩,新增节水面积1200亩,三项合计基本农田为1.5万亩,项目区内人均新增基本农田1.2亩。
1处治沟骨干工程为骨干坝建设工程,完成坝高18米,总控制面积4.9平方公里,总库容78万立方米,可淤坝地130余亩,完成投工4000个,总工程量7.1万立方米。
三、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把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
我们XX贫穷落后由来已久,其中导致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生产条件落后。特别是去年以来,连续二年干旱少雨,造成农业减产,农民减收。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基础设施改善,努力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是关键措施、根本措施。为了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这一战略高度,在全县掀起以兴水治旱为主要内容的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县委、县政府研究确立了“以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兴水治旱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为动力,坚持户、专、群、干结合,多形式并举,质量效益并重”的指导思想和上规模、创精品、要效益、争先进的总体要求,及时调整充实了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各乡镇也相应充实了农建领导机构。并于8月7日召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会,对全县农建工作统一进行了安排部署。地区农建动员会之后。结合贯彻会议精神,在组织农建指挥部成员、乡镇干部、农口负责人对全县农建工程开展五看,即看投入、看规模、看机制、看质量、看效益为主要内容检查督促的基础上,又于10月10日召开了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动员会,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重点帮助部分干部群众解决“秋收忙,抽不出劳力搞农建”的等待观望思想和消极畏难情绪。要求全县干部群众必须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稳定脱贫的生命工程、基础工程,放到突出位置来抓。实行四套班子、农口技术员包乡,单位包村、包工程制度,层层分解农建任务,逐级建立目标责任制,既包进度,又包质量,加强考核,从严奖惩,确保工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完成。有效地调动了县乡村三级干部主动抓农建的积极性,为搞好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实现秋冬农田水利建设新突破。
根据地委、行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精神,结合我县的实际,我们坚持把秋冬农建的重点放到兴水治旱上,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突出抓以下五个重点:一是抓好以机修梯田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二是全力实施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三是继续抓好以植树造林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四是坚持不懈抓好精品小流域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五是努力抓好以机耕、秸杆还田为重点的旱作农业建设。并把深耕重点放到城关、东湖、义井、贺职等平川乡镇和八角、太平庄、虎北等缓坡地区乡镇;秸杆还田重点放在八角、长畛、贺职、义井、东湖、红崖子六个乡镇;八角、大严备、马坊则重点完成三个精品工程的配套任务;小寨、长畛、烈堡、红崖子重点完成精品小流域治理的辅助工程、通道工程;太平庄、烈堡、韩家洼、东湖、贺职等有人畜吃水工程的乡镇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紧完成人畜吃水配套工程等。要求各乡镇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保质保量完成植树造林、予整地、育苗等其它各项农建任务。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力求做到四个结合,即农建工程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长远目标紧密结合;和国家投资的重点工程紧密结合;和农业结构调整及开发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和近期利益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全县呈现出乡乡有连片骨干工程和重点工程,村村有效益工程,户户有农建任务,上下同心,齐抓共干的喜人局面,为全面完成秋冬农建任务奠定了基础。
(三)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千方百计调动基层干部投身农建工作的积极性。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群众是基础,干部是关键。秋冬农田水利建设开展以来,我们本着“治山治水先治吏”的原则,要求四套班子领导必须到乡镇、到工程,坚持一线指挥,为所包乡镇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要求各乡镇书记、乡镇长在农建期间不得擅离职守,确因工作需要外出,必须向书记请假。如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下去检查农建工作时,连续三次发现乡镇主要领导不在岗位,不在一线,则取消该乡镇评比先进的资格。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在开展农建前即深入各乡镇了解工程的规划情况,期间又经常下去了解工程进展情况,解决实际困难。本着严格检查、严格奖惩的原则,在农建结束后,又组织有四套班子全体领导、涉农部门领导、乡镇书记、新闻单位参加的检查评比工作,对农建先进乡镇奖励现金*元,对后进乡镇除在全县范围进行通报、电视曝光外,一票否决当年综合考核中评比先进的资格,并要求主要领导在农建总结会上做表态发言。今秋农建期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深入乡镇检查了解农建4次,组织阶段性大型检查评比3次。由于方法对头、措施可行,有效地调动了基层干部扑下身子抓农建的积极性,增强了县乡干部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恐后意识,在农建工作上,乡与乡之间自发开展了比规模、比速度、比质量、比效益的比学赶超活动,为全面完成农建各项任务创造了条件。
(四)合理规划,科学施治,确保工程质量。
为提高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开发效益,增加农田基本建设中的科技含量,我们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绿字当头,集中连片,综合治理,提高效益的原则,夏季由书记、县长带队,组织水利、林业、农机、扶贫办等有关领导和部分科技人员深入各乡村,在总结前几年治理经验和教训的同时,重新修改制订了我县远期、近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和符合县情民意的分期实施方案,并按照“先好后次、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确定了3个千亩梯田片,3处重点流域治理工程。根据不同地形地貌、立地气候条件,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以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生物、保土耕作措施有机结合,优化配置,进行综合治理和综合开发,达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如八角马军营流域,主沟长4公里,内有1公里以上支沟5条,流域面积18000亩,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7280亩。从该流域立地条件出发,我们采取沟底打坝淤地、缓坡推土造田、陡坡植树造林的治理形式,在造林中推广了阳坡生态阴坡针、背风向阳经济林的营造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新造基本农田800亩,水平沟整地4000亩,种植柠条1500亩,种植落叶松、油松2500亩,育苗20亩,打坝2座,年内治理面积达到5300余亩。基本上做到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使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五)抓住机遇,提、引、蓄并举,全力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工程。
我们XX历史以来水资源缺乏,是出了名的贫水县,全县有百分之八十的村庄人畜饮水非常困难。近三分之一的村庄祖祖辈辈饮用雨水、雪水、麻河坝水度日,群众苦不堪言。不仅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生活水平,还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鉴于此,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解决饮水困难当作大事来抓。但苦于工程大、投资多、技术相对弱等原因,到去年年底,全县尚有100多个村、5万多口人、1万多头大畜不同程度缺水。今年,我们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我县被列为全省首批解决的22个重点县的机遇,坚持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多方筹资765万元,以开发利用深层溶岩水,集中连片供水为主,提、引、蓄并举,年内铺开各类人畜饮水工程68处,其中新打机井4处,引水工程1处,提水工程21处,包括集中供水工程7处,蓄水工程46处,打旱井261眼。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现所铺开的68处人畜吃水工程全部竣工,全县严重缺水的93个村庄,2.3万余口人、7254头大畜的吃水困难一次性得到解决。按照管理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用水商品化、服务社会化。“以水养水”的改革思路,转换经营机制,不但使全县80%的农民吃上了自来水,其它人口也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吃水条件,而且也为下一步彻底解决全县人畜吃水困难积累了资金,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六)多元筹资,集中使用,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到位。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而资金困难又是制约农建的主要因素。为了增加农建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采取劳动积累工顶一些,受益人口集一些,干部职工捐一些,县乡财政挤一些多元筹资的方法,一是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积累工制度,鼓励支持农民在自觉自愿和实际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力解决自身利益投资。要求每个农村劳力每年农建投工不少于20个,凡人畜吃水工程受益人口每人出资20元。如烈堡集中供水工程仅群众投入劳动积累工就达5万个,折款75万元。全县仅机耕一项,群众即投入资金330万元。二是本着自愿出钱出力的原则,每名机关干部年内植树造林捐资20元,义务修路捐资30—50元。三是县乡两级财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挤出部分资金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截至10月底,县乡两级财政已拨出200万元专款投入农田基本建设。四是严格把好国家专项资金使用关,把国家下拨我县的水利水保、扶贫专款、以工代赈、世行贷款、植树造林以及其它有关资金捆到一起,统筹安排,合理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通过以上渠道,全县共自筹农建资金1430万元(包括投入积累工折款840万元),有力地缓解了农建资金紧张的矛盾,保证了全县各项农建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特点
一是上马早。在专业队长年干的同时,八月初,三千名机关干部职工和农村部分劳力(妇女、老人)即已投入农建工程。上马要比往年早一个月左右。
二是规模大。突出集中连片,综合开发。在整体农田基本建设中,规划设计了3个3000亩以上的机修梯田片,3个万亩荒山绿化片,全长30公里的绿色通道工程,2个规模旱井旱池乡,7处集中供水工程,3处总面积5万余亩的重点流域治理工程,农建高峰期上马劳力达到4.5万人,规模之大,上马劳力之多,投资之巨,都是近年来所没有的。
三是效益好。由于在农建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综合开发,严把质量,力创精品的治理方针,因而从效益上看,也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
四是机制新。地流域治理中,认真推行谁治理谁受益的方针,如太平庄乡大磨沟改河造地工程实行以户承包,谁垫谁有,五年免交农业税和各种摊派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全乡人民的垫地热情,日上劳力540人,日上机具70多台。在解决人畜吃水中,创造了管理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用水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的经营模式,为实现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动员社会力量、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走出了新路。
五、问题
(一)由于大规模的机修梯田和流域治理,与机耕发生了时间上的冲突,机具紧张,难以两全,尤其大型农机具更显不足。
(二)高杆作物(主要是葵花)多,收获期长,影响了机耕进度。
(一)加快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按照国家和省上统一部署,加快组织进行我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既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又要切实注重空间合理布局和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城乡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
(二)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一般建设项目选址,必须选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外,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须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确需单独选址建设的项目,依法可以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修改方案可以在报批用地时一并报批;其他项目用地涉及修改规划的,按法定程序修改规划后,方可报批用地。
(三)严格执行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制度。各县(区)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供地政策和土地利用实际情况,提出下年度须经国家和省市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项目建设用地与城镇村庄建设用地等农用地转用计划建议。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和建设占用耕地造成耕地减少的情况,确定下年度土地开发整理计划。各县(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议,应于每年十月底前报市国土资源局,同时抄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年度农用地转用计划不得突破。各县(区)要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把有限的土地利用指标用在重点急需项目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的需要。当年结余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经市国土资源局核实批准,下一年度可以继续使用。
(五)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项目建设单位向项目主管部门申报核准或审批建设项目时,必须附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的预审意见,没有预审意见或预审未通过的,不得核准或批准建设项目。不符合国家供地政策、不符合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占用耕地但补充耕地方案不可行、需要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但修改方案不可行的,不得通过项目用地预审,尤其对高档宾馆、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项目,不得通过项目用地预审。建设项目选址,同时要符合城市和村镇建设规划。在《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4号)实施前批准立项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报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用地预审。
二、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切实保护基本农田
(六)切实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必须严格落实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各县(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切实把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一定要做到“七有”即有保护公告、有保护组织、有保护合同、有乡规民约、有图表档案、有保护图件、有保护标志。
(七)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五不准”的规定。基本农田一经划定,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变用途。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五不准”即不准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之外的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将平原(平坝)地区耕作条件良好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违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随意减少基本农田面积;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牧养殖以及其它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对违犯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的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严肃追究责任,对有关责任人员由上级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依法按权限给予行政处分,同时,上级政府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农用地转用和征地审批。经国务院依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征地补偿费按法定最高标准执行,耕地开垦费按我省最高标准执行,并补划相当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农田,确保全市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
(八)严格执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严格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等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确保专项资金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基本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申报和监督管理,确保项目投资到位,实现全市耕地占补平衡。
三、严格建设用地审查报批
(九)明确建设用地报批权限。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权限、条件和程序审查报批土地。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或省政府批准或者核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确需单独选址建设的项目,涉及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报国务院批准;除此之外单独选址建设的项目,涉及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报省政府批准,其中征收土地面积超过省政府批准权限(征用一般耕地超过35公顷,其它土地超过70公顷)的,须报国务院批准;建设项目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须报国务院批准;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村庄、集镇规划占用土地,涉及集体或国有农用地转用的由市人民政府审批:具体建设项目需要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国有未利用地的,由市、县(区)人民政府审批,村民宅基地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集体未利用地的,由县(区)人民政府审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其他有关文件没有明确分期建设的,应当一次性报批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严禁将单个建设项目用地拆分审批。
(十)严格征地报批要求。征地报批时,必须附具被征地农民对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的意见或者组织听证有关材料。耕地开垦费或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来按规定足额缴纳的、征地补偿费未全额支付到位的,不得批准。
(十一)全面推行农村宅基地“三榜公布”、“三到实地”制度。农村村民需要宅基地的,应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集体经济组织应将申请宅基地的农户张榜公布;公布期满无异议的,集体经济组织应将上报的农户再次张榜公布;经依法批准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将审批结果第三次张榜公布。在宅基地审批过程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宅基地申请后,要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等;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要实地丈量划定宅基地:村民住宅建成后,要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
(十二)严格农村宅基地申请条件。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不得批准宅基地。实行“一户一宅”政策,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标准。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各县(区)要对农村宅基地进行清理,对一户多宅或面积超标准的和城镇居民拥有农村宅基地的要依法处理。
(十三)依法界定临时用地的范围。不得将建设用地按照临时用地审批,也不得将农用地按照临时用地审批。已按临时用地审批的建设用地,追究审批责任,符合报批条件的重新报批。禁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法出让、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
四、规范土地市场行为
(十四)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要逐步实行有偿使用,工业用地逐步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有两个以上用地意向者的,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以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协议出让最低价。对非法低价出让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须经依法批准,并在土地有形市场公开交易,按照市场价格减去补偿费用的差额补交出让金;加强土地储备,土地储备工作由国土资源部门统一管理,市场交易价格明显低于协议出让最低价的,市、县(区)政府应当行使优先购买权;对临街具有商业价值的地块,应当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
(十五)土地出让金一律不得减、缓、免。土地出让金必须足额到位,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严禁空收、空转、空支。
五、大力推进集约用地
(十六)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对不符合指标要求的,不予供地或者适当核减用地面积。
(十七)严格土地使用条件。认真执行工业项目用地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等控制性要求。对达不到土地使用条件的,不予供地;对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条件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收回土地使用权。
(十八)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努力盘活土地存量,充分利用未利用地,严禁闲置浪费土地。土地征收经依法批准后,县(区)两年内未实施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批准文件自动失效;农用地转用依法批准后,县(区)两年内未提供给具体用地单位的,按未供应土地面积扣减该县(区)下一年度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提供给用地单位后,用地单位一年以上未满两年未进行实质性开发的项目,依法征收土地闲置费,已满两年未进行开发建设的项目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十九)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作。各县(区)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修编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导农村住宅建设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引导新办乡村工业向建制镇和重点小城镇集中。
六、进一步完善改进征地工作
(二十)完善征用土地程序。全面执行“告知”、“确认”、“听证”的规定。征地方案必须征求被征地村村民代表的意见;对征地的补偿标准和安置途径举行听证;对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必须妥善解决。否则不予受理用地报批申请。
(二十一)合理确定征用地地价标准。各县(区)要在综合统计的基础上,确定当地征地的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土地征收区片综合地价标准。征用基本农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之和不得低于年产值标准的30倍。征用其他土地的,要适当提高补偿标准.
(二十二)加强征地实施过程监督。健全征地款分配制度,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保证被征地农民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足额及时到位。各县(区)国土资源部门对农民的补偿方式上,可以采取直通车、一站式补偿方式,直接向农民发放,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二十三)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各县(区)要逐步建立多种措施安置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的制度,改变过去单一的货币补偿安置措施。可以采取给被征地农民购买社会保险,对失地农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并介绍失地农民就业。对于有稳定收益的项目,农民可以经依法批准的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入股。
七、依法加强土地监督检查
(二十四)严厉打击各类土地违法行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行政处罚要到位,依法应当拆除、没收或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得只罚款、补办用地手续,确需补办用地手续的,在补办用地手续时,须附具对违法行为的处理意见及落实情况,征地补偿费、耕地开垦费须按最高标准支付和交纳。
(二十五)落实土地督查制度。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预防和查处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宣传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落实土地督查制度。市县(区)要进一步加强执法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改进执法形式和方式。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察网络,继续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制度,强化对土地违法行为的监察。
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六)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土地管理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把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作为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周密组织,常抓不懈。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责任,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各县(区)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负责。市、县(区)、乡(镇)都要建立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与责任追究制度。各县(区)政府每年要向市政府报告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履行情况;国土资源局要会同农牧局、监察局、审计局、统计局等部门定期检查和考核,并向政府报告。政府对认真履行责任目标、成效突出的,给予表彰;对没有达到责任目标的,要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补充耕地和补划基本农田。
一、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两保一高”,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土地资源的管理作为调控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基本保障工业化、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建设用地需求,努力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二)总体要求。坚持严格保护耕地,确保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坚持建设用地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不断优化土地空间布局;坚持依法依规管地用地,维护良好的土地管理秩序。
(三)主要目标。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完成我省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责任目标。按照国家要求,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1847亿亩以上,基本农田面积保持在1.0175亿亩以上,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
基本保障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健康发展用地需求。近期全省每年建设用地约需40万亩,除合理使用国家分配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外,努力通过争取国家重点项目用地指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清理盘活城镇存量建设用地等途径保障建设用地需求。
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到2012年,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中等城市控制在95平方米以内,小城市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制镇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建设容积率原则上达到0.7以上,中等城市达到0.6以上,小城市达到0.5以上。各类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要建成节约集约用地示范区,普遍使用多层标准厂房。
二、强化耕地保护,稳定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
(四)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各类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建设单位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建设单位不能自行补充耕地的,必须按照规定足额缴纳耕地开垦费。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开展宜耕后备资源调查开发利用工作,努力开拓补充耕地渠道。加强对耕地开垦费的征收、使用和监管,国土资源部门要对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进行严格验收。
(五)加强土地开发整理。以稳定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为目标,强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抓紧编制今后5年的土地整理总体实施方案,统一规划、集中布局、规模整理、严格实施。按照成方连块、井渠路电配套的要求,高标准建设基本农田示范区,全面提升基本农田建设和管理水平。规范土地整理项目建设管理,空间上要落实,质量上要保证。支持项目所在地农民参与土地整理基础性工程施工。加强土地整理项目基础设施后期管护,探索后期管护有效机制。
(六)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积极组织实施“沃土工程”,全面提升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地力等级。建立长期稳定的土壤监测体系,有计划地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试点工作。定期开展耕地质量普查,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及时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七)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以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为载体,整合相关涉地支农资金,重点用于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基本农田保护机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省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省财政等部门研究制订具体办法。
三、坚持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八)集中用地计划指标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国家下达我省的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主要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即保障国家在我省区域内布局的重大项目、重大基础和公共设施项目、引领全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重要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项目、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及重点民生保障项目的用地需求,以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支持国家、省级开发区和符合省土地利用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的产业集聚区发展。省发展改革、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制订年度保障用地重点项目目录,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加强重点项目用地指标管理,对配给重点项目但未按要求使用的用地指标,要依法予以收回并重新安排使用。各地有关建设项目要争取列入国家重点项目序列,使用国家预留的建设用地指标。
(九)通过存量土地挖潜保障一般项目用地需求。充分挖掘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潜力,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各地要摸清存量建设用地家底,综合规划,重点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使用的建设用地,破产倒闭企业占地,旧城区、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后腾出的土地。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土地,要依法责令限期使用或收回重新安排使用。对低效使用的土地,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调整规划设计、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容积率。对破产倒闭企业占地和旧城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后腾出的土地,可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依法调整土地用途,用于金融、商业等服务业发展和商品房开发;除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设用地需求外,房地产开发要加大城中村、棚户区和旧城区改造力度,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新增建设用地。
充分挖掘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潜力。结合新农村建设,完善村镇规划。要继续深入开展“空心村”、砖瓦窑和工矿废弃地整治,为补充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创造条件。省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以及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有效途径。对各地的村镇规划编制、村镇布局调整、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省建设、国土资源和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职责加强指导。
四、加强用地管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十)各类空间发展及建设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各类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进行制订、调整或修编,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用地安排也必须控制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之内。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核减用地规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有必要进行局部调整的,必须进行严格的听证论证,按法定程序和权限报批。
城市规划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科学确定城市定位、功能目标和发展规模,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统筹协调各类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规划,避免因盲目投资、过度超前和重复建设等浪费土地资源。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建设、环保等部门在制定相关规划时,要注意妥善处理好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关系,按城市体系和功能确定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突出重点,兼顾整体,在城市空间布局规划中体现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
认真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抓紧修改完善《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导各地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规划修编要体现“两保一高”的总体要求,统筹全省各区域土地利用,保障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及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在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布局,为城市发展留出空间。
(十一)认真制定和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条件及标准。大力发展节地型产业、节地型建筑和紧凑型城镇,走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道路。省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省发展改革、建设等部门,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在满足功能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重新审改现有各类城镇和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标准,提高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健全各类建设用地标准体系。城市规划、项目设计和建设单位要严格按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防止和消除各类项目多占多用土地现象。坚决制止城市建设“摊大饼”式的无序扩张,严禁建设脱离实际需要的宽马路、大广场和绿化带。严格限制低层建筑,合理提高城市建设容积率。中、小城市房屋建筑要加强规划约束,实现以多层和高层为主,为发展腾出空间。要抓紧建立和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及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度,开展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和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十二)加强项目用地全过程管理。对应当进行用地预审的项目,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用地计划、土地使用条件和标准进行用地预审。没有通过用地预审的,各相关部门不予办理各类审批、核准、备案手续,不得办理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得批准供地。加强建设用地审批环节的审查,严格执行用地标准,核减超标准用地。对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要落实公开出让制度。完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制度,把建设项目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和履行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的情况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没有国土资源部门的检查核验意见或者检查核验不合格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十三)积极引导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各地要对适宜开发的未利用地做出规划,引导和鼓励将适宜建设的未利用地开发成建设用地。积极复垦利用废弃地,对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以及经核准报废的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使用的原划拨土地,应依法及时收回,重新安排使用;除可继续划拨使用的外,经依法批准由原土地使用者自行开发的,按市场价补缴土地价款。
(十四)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对现有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开发地下空间或提高地上建筑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新增工业用地,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控制指标标准,厂房建筑面积高于容积率控制指标的部分,不再增收土地价款。鼓励建设和使用多层标准厂房,凡用于建设多层标准厂房的项目用地,优先解决用地指标;凡规定应当使用标准厂房的建设项目必须进入标准厂房,严禁单独供地。
(十五)促进各类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国家、省级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积极支持符合节约集约用地标准且无发展空间的开发区按程序申请升级或扩区。各地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各地新建工业项目原则上都要进入开发区或产业集聚区,并把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城市规模和承接产业聚集、人口聚集的载体,进一步促进全省产业带布局和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
(十六)合理确定出让土地宗地规模。各地在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前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供应方案。工业类项目要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条件和标准,商品房开发项目要根据住房规划要求,明确小户型套数和户均面积的有关要求,确保节约集约利用每宗土地。成片开发建设的土地应统一规划、统一整理,按“净地”分宗供应。对房地产开发用地单宗出让面积,省辖市不得超过150亩、县(市)不得超过75亩,每宗地开发建设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五、明确共同责任,完善奖惩制度,落实保障措施
(十七)明确共同责任。各级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节约集约用地、依法依规用地情况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
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执行土地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全面履行管理职责。发展改革部门要依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统筹引导投资发展方向,严格核定投资规模,牵头做好年度保障用地重点项目目录制订工作。财政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管理和使用土地有关资金,重点保证土地保护开发利用资金需求。规划、建设部门要严格确定各类城市的容积率标准,认真组织城市和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并按照规划要求,在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核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时科学合理确定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各相关部门在安排本行业建设项目时,要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采用先进的节地技术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监察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对违法违规用地以及不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的政府工作人员予以严肃查处。
(十八)建立健全“两保一高”年度考核评价制度。科学制定能真实反映各地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考核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实行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分级考核,考核结果由国土资源部门定期公布。每年年底,要依据规划、计划执行情况,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耕地面积净增加量、基本农田建设情况,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缴纳情况,违法违规用地查处情况,对各地耕地保护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依据各地单位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人均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产业集聚区发展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存量用地盘活、执行行业用地标准等情况,对各地节约集约用地工作进行量化考核。
(十九)建立完善“两保一高”激励约束机制。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省集中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使用与各地“两保一高”绩效挂钩。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除省按规定安排的专项资金外,其余按照各地基本农田、灌溉水浇地面积、净增耕地量和省政府确定的土地管理重点工作完成量等因素进行分配,体现对耕地保护建设成效突出地区的重点支持。从省级财政集中土地出让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按照奖励节约、鼓励集约、补助挖潜的原则,用于奖励土地挖潜成效突出的市、县(市)。具体办法由省财政部门会同省国土资源部门制订。
将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分配与各地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挂钩。以国家下达我省的年度建设用地计划为基数,预留一定的机动指标,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的市、县(市)。
将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分配与盘活挖潜存量土地情况挂钩。对盘活挖潜成效好的市、县(市),在农用地转用指标分配上给予倾斜。对未完成盘活挖潜目标任务的市、县(市),扣减其农用地转用指标,并责令限期完成目标任务。
将“两保一高”工作绩效与各市、县(市)政府年度责任目标考核挂钩。对“两保一高”工作成效显著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成效差的予以通报批评直至暂停用地审批。
【关键词】农村水利 工程建设 重要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由于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相应程度的改革,目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灌溉农业的人造工程和相关设施提供了一定的贡献。同时它又作为一种生产资料,拥有一般情况下建设工程的自然属性。但是它拥有其他建设工程中没有的工程问题。比如在建设管理中,存在着权责不明、投入较少、管理不善、效益衰减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越来越明显。所以针对这种状况,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要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发挥出其正常的效益。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
2.1、工程质量差,不能达标
作为农民自建、自管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在灌、涝区规划或区域性水利工程规划中有着相应的建设和维修养护标准。但是却缺乏必要的施工组织、监督检查、验收等建设和维修养护的管理措施,而且其施工队伍大多数是农民群众,施工单位存在着较弱的质量意识,没有对建设标准进行准确落实。缺乏相应的质量监察部门和人员。这使得工程建设的质量和维修养护不能达到相应的标准。
2.2、工程目的不明,重复建设隐患多
对于之前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其建设人员大多数是农民,而且其建设范围基本上是小区域的。是的工程建设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导致合理开发和经济效益得不到相应的协调。其中很多工程是农民急需的,导致其工程建设较为仓促,没有对工程的规划和效益进行整体思考。从而造成重复的修建以及工程管理不善。这样容易形成一定的质量隐患,使得不得不放弃一些工程项目。
2.3、资金投入少,设施建设标准低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除应急的抗旱打井和“农办公助”等少量投资由政府投资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政府投入。很多时候其项目是受益人自筹。这些年来,农民的收入虽然有一定的增长,但是由于存在着较为薄弱的经济基础,是的自筹的难度增大,进而得不到到位的工程建设资金。因此这容易发生因资金短缺而降低工程建设标准,出现一些违规建设。这会真正的使用价值过早失去。
3、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许多县镇存在着农田水利设施功能退化、具有较低的工程标准、较差的配套措施、缺乏农灌骨干水源工程,而且陈旧失修的水利设施比重大,建设、管理机制单一。加上近几年的旱灾、洪灾,致使水利基础设施毁损严重,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极为有限,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客观需要不相适应。所以实现新时期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是尤为重要的,各地部门需要正确认识以及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是作为主要载体和切入点。相关人员在这个过程中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并加强农田建设的领导力度、工作力度以及实施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4、小型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措施
4.1、建立可靠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为了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需要做好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工作。在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改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并加强建设农田水利的力度。这样才能及时有效的改进农业生产条件,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并对农业的效率、收成、发展作出一定的促进作用。
4.2、做好规划工作。
规划是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各级政府要依据“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对农田水利建设拨入一定的发展资金。在建设过程中,省级的水利部门及其有关部门要相互协作,,以县(市)区为单元,自下而上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逐级审核汇总,报经省以上水利部门批准,形成全省农田水利建设总体规划,为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稳步推进打好基础。
4.3、进行广泛宣传
通过广泛的宣传,让群众主动加入到农田水利建设的队伍中。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力军是农民群众,其实施的关键和前提是保证有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为了调动群众,各级政府要采取多样的方式,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一定的宣传工作。让群众明白建设农田水利的重大作用,以及明白该建设是为他们谋福利,而不是增加他们的负担。从而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到兴修水利、保护农田水利建设中。
4.4、做好管护督查工作,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效。
在建设农田水利的过程中,要将群众进地耕作的实际需要作为考虑因素,将重要路口、生产路进地路口可间隔埋设涵管,能够让群众方便的进行耕作。并加强土地流转工作的力度,做好一定规模的种植工作,避免群众小规模种植时填沟开荒或填沟进地耕作破坏农田水利建设,保证乡镇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真正发挥作用。县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在每年的农田基本建设后,进行一定周期的乡镇农田水利建设样板工作的后期保护督查工作。并对做好该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的表扬。若是没有做好相关工作的,要进行批评并要求其整改,杜绝前建后毁的现象。
4.5、要加大投资力度,将各乡镇之间农田水利建设的差距进行逐步的缩小。
在加大投资力度的过程中,要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化投入的原则,并不断争取中央、省农村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相应的投资工作,,各级政府应适当调整财政公共支出结构,加大对纯公益工程的投资额度。特别是对农田水利条件差的乡镇,农业、粮食、水利、烟草、土地、交通等部门,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节水灌溉等项目安排上要向这些乡镇倾斜,改善其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差的局面。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并对民主决策和管理进行一定的加强工作,让政府加大相应的投入,并以此为契机,将农民用水户协会作为一种发展的载体,通过一定的组织工作,让农民积极地出资投劳,对农田水利建设有着更大的积极性,并得到相应的利益。
4.6、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
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中,要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工作率的农田水利从业者队伍。采取相应的方式对相关的水利员进行一定程度的培训,让其掌握新科技、新知识、新技术。能够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解决。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建立起符合实际小型农田水利队伍的建设管理制度,得到完善的水利合作组织发展框架体系。而且要对农田水利科学进行一定的研究工作,逐步建立起符合当代的农村体制、经济水平、地区特点的农田水利科技支撑体系。让农村涌入更多的人才和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发展。
4.7、要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将喷灌带应用到农田水利建设和节水工程建设中是至关重要的。发挥喷灌带能够拥有投资少、方便使用、水压要求低等优点。这些优点能够更进一步促进农田水利的管理。因此推广喷灌带到果园或已成片开发建发的农田中是非常必要的。对大棚滴灌工作进行及时有效的发展,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5、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农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做出巨大的贡献。它是农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产业,能够抗御水旱灾害、保证水资源的供给,并不断改善水环境。只有将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永久的建设项目,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只有将人民对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不段提高农田灌排标准及其服务质量,才能为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满杰。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及对策。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