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给水排水课程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天正给排水;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2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城市建筑越来越多,一栋建筑离不开水暖电基础设施。《建筑给排水工程》这门课程主要是介绍建筑的供水和排水,包括建筑给水、排水、消防及热水等系统的分类、组成、供水排水方式、管材设备选择等内容,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以上各个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
目前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除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包括专业软件的使用和设备管道的安装调试等。为适应社会对给排水专业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掌握实践操作基本技能,非常重要。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一门主干课,全国70%~80%给排水专业毕业生选择建筑给排水领域的工作。为此,熟练掌握目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绘图的基本软件――天正给水排水,非常重要。
天正给排水软件,是专门针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而开发的软件,使用此软件绘图计算,不仅可提高效率,还可以通过软件检查,发现管道碰撞的问题。此软件有大量图块附件使用,卫生器具可定义当量流量,方便管道尺寸计算。对于复杂的大样系统图,通过天正给排水软件的绘制,也能变得简单快速,不易出错。
1《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主要内容
11建筑给水系统
建筑给水系统是将室外小区道路旁的自来水(或市政管道自来水)引入建筑物室内,并且分配给每一个卫生器具。基本组成有各种管道:引入管、横干管、立管、入户管、支管;为了保证水流通常及检修方便,管道上设置各种阀门附件,如截止阀、闸阀等;为了保证足够的水量和水压,某些建筑可能会设置水泵、水池和水箱。
建筑给排水管道、阀门、附件的设置既要保证检修的方便,又要保证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不占用空间,管道力求横平竖直,沿墙角和屋顶敷设。
12建筑排水系统
建筑排水系统可分为建筑物内污废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污废水排水包括卫生间排水、厨房排水、空调排水、阳台洗衣机排水、地下车库清洗排水等。雨水排水一般包括屋面雨雪水排水、阳台排水、车库入口排水等。
污废水排水系统基本靠重力将卫生器具产生的污废水通过管道输送至室外道路旁的污水管道。因为污废水水质较差,容易堵塞,污水横管和立管必须设置一定的检查装置,如清扫口、检查口等;并且污水横管尽量短,少转弯,立管靠近排水量大及水质差的卫生器具。
13建筑热水系统
建筑热水系统根据供水时间分为全日制和定时制。为了保证用户及时取到一定水温的热水,热水系统一般设有循环系统,补充管路散失的热量。热水管道系统的组成、敷设方式基本与给水系统一样。但是热水系统一般需要设置水加热装置:锅炉、太阳能、地源热泵等。
14建筑消防系统
常见的建筑消防系统主要有消火栓系统和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这两种系统平时处于戒备状态时,管道系统中有一定的压力。
消火栓系统除平时可见到的消防箱、消防管道外,一般情况下还需设置一些加压措施保证灭火和戒备状态水量水压的要求。为了保证戒备状态的压力,一般会设置屋顶消防水箱气压罐等设施,保证初期灭火的水量和水压;后续灭火的有效性、及时性能够得到保障,一般还需要设置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为了预防室内消防水池水量不足,水泵损坏,不能及时灭火,达到一定规模的建筑,在其周围设置水泵接合器与室内消防干管连接,火灾时由消防车加压向室内消防系统供水。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比消火栓系统灭火更及时,在灭火成功率上更高,系统组成也更复杂。除平时可见的吊顶上的喷头外,该系统还有多个报警装置,像水流指示器、报警阀、感烟感温等设施。在发生火灾时,喷头爆破,可自动出水灭火并进行报警,启动消防泵等设施。
15室外管道系统
室外管道系统一般有室外给水管道系统、室外污废水管道系统、室外雨水管道系统、室外消防管道系统,当有中水回用设施时,还会增设中水管路回用系统。
室外管道系统组成主要是管道和给水井;室外污废水管道系统和雨水管道系统主要是排水管道和污水井、雨水井;室外消防管道系统除必要的阀门外,主要还设置有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等装置。
以上是建筑给排水工程的主要的几个组成系统,为了保质保量保压地将自来水、消防水、热水送给用户,并及时可靠将使用后的污废水或雨水排除,需要对各个系统进行合理地设计。
2天正给排水软件应用
为了学生在建筑给排水的设计中更加合理,所出图纸工程适用性强,错误少,下面介绍天正给排水软件在建筑给排水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从三个方面作介绍:大样图、平面系统原理图和室外管道图绘制。
21大样图
卫生间大样图主要有卫生间大样平面图和卫生间大样系统图。使用天正给排水软件软件绘制卫生间大样平面图后可自动生成卫生间大样图,但是在绘制大样平面图时,必须设置管道的标高,并通过管连洁具连接卫生器具和管道后,方可生成系统图。
使用天正菜单栏的工程设置,设置好该项目使用的相应绘图参数后,即可进行绘图。
以绘制建筑给水管道为例:首先选择天正菜单栏的“管线”按钮,点击后,即会弹出管线和修改绘制的各种按钮,点击“绘制管线”后,会弹出另一个对话框,点击“给水”按钮,即可在屏幕上绘制给水管线。在管线绘制之前,可以在菜单栏下方修改管线的管径和标高,修改后的标高对大样系统图很有用。
给水管线绘制好后,可以对洁具进行定义。在天正菜单栏下方,有一个“平面”,点击后即可看到“定义洁具”按钮,选择洁具,定义洁具的冷水给水点、热水给水点、排水点,给出供水方向后即可定义成功。在一张图上,同类卫生器具只需定义一次。
同样在“定义洁具”按钮的下方是“管连洁具”,点击此按钮后,选择管线和要定义的洁具,即可将洁具和管线连接。
在天正菜单栏中的“系统”,中,有“系统生成”,弹出系统生成对话框后,点击“直接生成单层系统图”后,框选刚才所画给水平面图,确定后即可出现给水大样系统图。
对生成的系统图进行调整,使看起来美观清晰,再进行管径、标高、洁具的标注。对平面标注,可使用标注工具,标注管线距墙距离,管线长度等。
其他系统的大样图操作方法基本同此。
22平面图、原理图
管线平面图绘制与大样图绘制基本相同。以给水平面为例进入“管线”“给水”绘制平面给水管线。在管线高程变化连接处,绘制管线可自动生成上下扣弯,显示管线高程变化。管线末端也可自行设置扣弯,指示管线走向。
原理图绘制,以住宅建筑给水原理为例介绍。进入“系统”“住宅给水”,弹出新对话框,输入住宅参数,包括卫生器具当量、住宅人数、楼层数、楼层高度等信息,即可生成给水原理图,在此原理图上可进行水力计算。但原理图只能显示立管一侧的给水横管。
也可绘制给水系统展开图,方法基本同原理图。展开图既可绘制立管两侧供水,也可绘制立管单侧供水,较为方便。
23室外管线
在天正菜单栏中,点击“设置”“室外设置”即可进入室外绘图环境。进行给水管线、给水井、排水井、雨水口等绘制。并可对井、管道参数进行标注。
【关键词】 市政道路排水设计; 路基排水; 路面排水;绿化带排水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from the urban road subgrade drainage design, road drainage design and the green belt drainage design.Key words: municipal roads and drainage design; subgrade drainage; road drainage; green belt drainage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市政道路排水设计的合理,直接关系到路况的好坏。城市路况出现问题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通过对一些城市路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道路积水是破坏市政道路的重要原因。因此市政道路排水设计必须科学、合理,使路面保持一定的干燥性,才能保持道路的稳定性与强度,延长道路的使用年限。市政道路的排水设计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排水设计的重要性,做好市政道路排水设计工作。
一、市政道路排水设计的目的
随着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的出行更追求效率化和安全性,所以对市政道路建设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近年来机动车数量猛烈增加,交通上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路面积水会严重影响道路的稳定性,降低车辆的运行能力,且容易滋生交通事故;同时长时间的积水会造成无黏结粒状材料和路基的强度降低,使混凝土路面产生积泥,随之出现错台、开裂和整个路肩破坏等问题,所以对城市道路进行设计时要兼顾行车安全和路面完整。
二、市政道路路基排水设计
道路积水是破坏路使用功能的重要因素,许多道路最终未达预定使用年限而重新修筑,都与路面排水有很大关系,所以说路面排水是路基稳定的重要因素。路基位于路面结构以下,对于水的作用非常敏感,正确处理好路基排水,对于道路的整体稳定性至关重要。
(一)路基排水设计的侧重点
1、设计之前,必须进行本地区的水文地质调查,收集和研究当地雨水的有关资料。
2、设计前必须进行水文地质调查研究与有关资料收集和当地雨水有关的资料收集,特别是农田水利相关方面的考虑。
3、对排水系统布置图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标注。
(二)潮湿或过湿路基
路基处于潮湿或者过湿条件下,达不到最佳含水量,如果不加以处理就作为路基使用,会直接影响到路面的稳定性。通常对于过湿路基的处理方式可以先把土翻松、晾干,经检测达到所需要的含水量时在碾压,也可采用掺入适当的石灰,降低水含量,把石灰与土均匀搅拌后,通过实验确定其最大干密度。潮湿的路基,含水量不是太大,在施工前在路基的两边挖排水沟处理,排水沟要成纵向;同时在每隔一定的距离再挖一些横向的排水沟。这样可以把路基的水通过排水沟进行收集,然后用水泵抽走水,这样路基就很容易被疏干。
(三)在地势较低出道路路基排水
在地势较低处出现的积水通用的方式是设置排水泵站的方法排出。在下立交处路面的标高比较低,同样路基也就比较低,大部分低于地下水位。在雨水比较多的地区或者季节,极端容易出现积水现象,长时间雨水浸泡路基,会导致路基的变形、湿软,破坏路基的稳定性与强度,缩短道路的使用年限,如果不采取有效地办法予以遏制会对路面造成极大的损害。实践证明盲沟对于降低地下水位有着良好的效果。盲沟又叫暗沟,是一种地下排水渠道,用以排除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另外由于立交引道坡度较大,地面径流流速也就较大,在立交最低处设置多篦集水井来收集雨水,就近进入泵站集水池利用潜水泵的立交排水泵站排水。
三、市政道路路面内部排水设计
市政道路经水侵害后,一部分的水通过路面排水系统排除掉后还有一部分水通过路面面层的空隙、裂缝等渗入到路面的结构中了。这会使使混凝土路面产生积泥,随之出现错台、开裂和整个路肩破坏,与水经常接触将使沥青混合料松散剥落,影响沥青混凝土耐久性;另外进入空隙的自由水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会形成高孔隙水压力和高流速的水流,引起路面基层的细颗粒产生积泥,结果路面失去支撑等不利影响,所以市政道路排水规划与设计一定要科学,提前采取措施把可能渗入到路基结构中的水排除非常重要。
在对市政道路的各层结构进行施工时,每一层都必须按照路面的纵横坡度进行施工,每层都要有一个排水坡度,方便将结构层中渗入的水通过两侧的盲沟排出去。在面层和基层之间用乳化沥青下封层,如果有水分渗入,这些水分可以在短时间内沿封层的表面向道路的两边排走。
在一些雨水比较多的区域或者地表水含量比较丰富的地区,在市政道路的建设上设置排水层十分的重要。排水层的排水系统是在面层下面设置透水性比较好的排水基层,对排水层进行设置要有一定的纵横坡度(其纵横坡度分别同道路路面纵横坡度),将渗入排水层的水分迅速地排出道路以外。碎石、矿渣、砂等透水性比较好,还可以保持道路基层的干燥,可以作为排水层的材料。渗入路面结构内的水分,先通过竖向渗流进入排水层,然后横向渗流进入纵向集水和排水管,再由横向排水管排引出路基。
四、市政道路绿化带的排水设计
市政道路一般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等部分组成。绿化带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对绿化指标的不断提高,城市道路绿化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绿化带不但起着美化环境的作用,给人们的视觉上带来了愉悦感,同时对道路交通的污染的缓解也发挥了重要功能。一直以来人们都普遍的给予车行道排水和人行道排水足够的重视,而忽略了对绿化带排水的重视。现代化城市对绿化率的要求也来越高,以后市政道路的绿化带也越来越宽。绿化带内的各种植物需要定时洒水养护,还需要疏松、肥沃、排水性能良好的粘壤土。因此对绿化带内的水分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绿化带内由于对水的要求很高,也比较容易出现积水的现象,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将雨水排除,但是仍有一些水分渗入途中,还会沿着城市各种管道向路基深部渗透,长此以往会给路基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在绿化带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排水设计。目前在绿化带的排水中有不错的排泄措施。
在城市的道路里,对绿化环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城市道路分隔带硬铺装越来越少,有的地方还把绿化带的基本功能用作它处,比如把绿化带作为公交站台使用,所以可以把分隔带设想为绿化带来进行排水设计。有些水渗透到了绿化带中,一部分沿着道路的坡度向下排走,另一部分却渗入了路面结构的侧面和绿化带,因此,可以在路面结构两侧边缘与绿化带衔接处铺设涂刷双层沥青的土工布, 将绿化带与路面结构隔开。同时在绿化带底部设置纵向排水沟(盲沟),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横向排水通道将绿化带水及时排入道路两侧的雨水井内。
结 语
市政道路的设计者要充分认识到排水工程的重要性,密切联系实际,结合本地的交通状况、环境状况、水资源状况等做好市政道路的排水设计。市政道路的排水设计要多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设计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市政道路积水,保持路面的通畅,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姚祖康.公路排水设计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 孙慧修.排水丁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左岳群.浅议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科技资讯,2008(18).
【4】程巍城市道路排水工程设计的探讨2011-08-03
关键词:城市排水;排水设施;运行管理;科学养护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城市排水系统,并且加大了投资建设力度,但是在具体运行过程中,还是会经常出现问题。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城市排水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降水三个方面,这种划分依据是来源和性质的不同。城市排水系统需要对这些污水和降水及时收集、处理以及排放,否则就会出现积水问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在城市排水中,最为严重的是暴雨水;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国内道路的病害往往是暴雨导致的积水,产生原因就是道路排水系统无法有效工作,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一、城市排水系统运行现状分析
1.水资源污染严重
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健全常常导致直接排入河道的污水量的增长,河道来水量减少、水体自净功能降低,地表水水质污染日益严重。这样一来,城市用水中有害物质浓度容易增长,使地方病发病率升高。
2.排水规划连续性差
城镇化发展,城市建设先行。城市建设中,顶层设计非常重要。一个城市的建设,需要进行超前、详尽、全面的一个总体性战略发展规划,需要保障规划政策的延续性。城市的排水系统的规划是城市规划布局中的一个专门立项的专业性很强的科目,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城排水系统建设完备程度,也直接关系到城市生产生活污水废水的排放。在实际的发展中,我们容易发现,有很多的城市排水系统并没有完全依照规划路线进行,规划的意图没有充分贯彻下去。
3.排水系统混乱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幢幢高楼快速树立,这样的发展速度直接导致城市缺少规划、建设的良好结合。新城区和旧城区不一样,南城区和北城区也不一样。规划速度小于等于建设速度,破坏速度大于等于规划速度。排水系统建设无序化严重,滞后性严重,尤其在民用的建筑中,往往原本设计好的排水系统被更改,雨水、污水一起走,形成了整体排水系统的不畅通。
二、城市排水设施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效率较低
城市排水管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特别是对于人口众多,建设相对也比较频繁的城市而言,管网建设的难度就进一步加大,采用人工的方式对文本和资料进行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需要发展和完善的地方,如果不对这种传统的方法进行改进就会严重影响到管理的有效性,不利于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城市的建设频率又相对较大,因此还会有很多资料需要管理,这又一次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当然也就不利于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2.相关资料严重缺乏
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资料管理机制,很多资料所提供的信息都不能满足当前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的需要,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空间定位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很多时候把施工图纸当成了竣工图纸进行使用,对图纸资料的描述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不能非常详实地提供相关的资料,这也给排水设施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占用排水管道位置的情况,非常容易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负面的社会影响。
3.排水系统功能不够完善,有淤堵以及破损问题存在于管道中
部分排水系统是在很早以前建设的,那时候只有较低的设计标准和较小的管径,没有合理有序的进行布置,再加上老化的影响,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管道的排水能力。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原有的管道在应用过程中逐渐显露出来了一系列的弊端。在排水泵站方面,很多的排水泵站有着较长的修建运行时间,那么设备老化问题比较严重,有着比较严重的堵塞问题,这样正常的排水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另外,目前还没有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只有较低的管网覆盖率,没有完善的排水设施,很多地方都没有建设出水口,这样就会出现问题。
4.城市排水系统管理技术落后
中国大部分城市仍然沿用传统的、依靠设计图纸和工程经验的管理模式,管理水平较低,相关的技术法规不够完善,缺少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数字化管理的技术规范。城市的排水管网数据资料的管理方式也因存储方式的多样化,既分散又不系统,而且这些数据资料因缺乏有效的处理办法,对排水管网的流量特征、上下流关系等问题无法进行更为可靠的分析,只能通过主管判断和简单推理。部分设备维修速度缓慢,长期造成污水泵站、管道以高水位运行,对水泵、管道等设施设备产生二次伤害。
三、城市排水设施运行管理和科学养护的具体措施分析
1.加强全市排水设施维修养护的规划与管理
要树立市政排水设施养护全市一盘棋的思想,根据排水管线的布局,对主要管线清掏频率、时间和标准制定统一的规划,这个规划应以三年左右为一个周期,每年内各管养单位都以清掏有上下衔接关系的管线为主,做到清掏一条畅通一条,实现良性循环。规划实施前应进行充分的研究,定性定量进行科学分析,做到合理可行。规划确定后由市、区管养单位按计划实施。
2.更新设备,加大投入,提高排水养护队伍的生产能力
在城市排水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生产的高效率,水下清掏污泥要采用比较先进的设备,对其运行成本要进行控制,因此相关的管养单位对国内外先进设备要积极的引进,对排水设施养护维修能力要不断的提高。进行设备的使用时,要根据设备的性能、特长、不同的特点等进行具体的使用,保证设备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充分的进行利用。同时,近些年来,很多新的机具逐渐呈现出发展的新趋势。目前我国在国外引进了很多的新型机械,这对促进我国城市排水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多用途清污设备伐克多2100型清污机是从美国引进的,用于清洁污雨水管道,排水管道清扫疏通清污设备则是从瑞士引进的,我国国产的设备在清理水窨井中淤泥方面有很大的作用等。
3.合理配置机械设备
进行市政排水设施具体养护的过程中,相关的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践情况,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进行配备,对排水等工作的日常管养工作进行安排,对防汛工作的效率进行保障,对设备维修的费用要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尤其是随着今年估计水平的不断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也应该不断提高,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设备的维修等才能很好的进行。
4.完善污水处理流程
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要遵照相应的污水处理流程,根据处理后污水的具体用途,设定不同的流程和标准。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的使用还处理比较紧张的状态,因此要做好水资源的节约和污水循环利用工作,一般来说,对污水进行处理后,用作工业冷却的水的处理要求比较低,进行农业的灌溉时,对污水中的有害农作物的元素要进行清除,进行家庭生活用水的处理则需要更加严格的流程和标准,因此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的技术,对污水处理的流程等进行完善,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水质的要求。
5.完善城市排水管理系统
一般来说,对城市的排水工作要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和维护。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近些年个约束,坚持文明执法、科学立法,坚持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除了进行科学的设计和管理,对排水管道的污泥等要定期的清理,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保证排水系统更好的运行。同时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资金投入要加大力度,根据城市具体的雨水情况,对暴雨突袭要做好应对工作,同时要做好牌输的宣传工作,市民对排水系统的保护意识不断的增强,排水工作就能更好的进行。
6.强化建设,将规划的指导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
关于城市的排水规划,要根据具体的排水情况采用分流制,进行旧城的改造,如果改造难度过大,可以采取截流式合流制,将分流制应用到新建城区中,对城市道路的污水管线要进行有效连接,保证实现污水处理系统中汇流,保证城市排水系统的分流制能够很好的实现和运行,对污水截流干管工程要进行完善。如果城市处于比较平坦的地势中,雨量比较充沛,当暴雨发生时会产生积水问题,为了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对管径要进行扩大,对泵站流量要进行提高,这样就会产生较大的投资成本,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对国外的成功案例进行借鉴,采用多种办法促进城市排水系统能力的不断提高,比如可以采用隔离材料进行蓄水池的建设、临时调蓄池的设置等,这样对排水能力能有效的提高。
综上所述,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应综合考虑城市排水规划、排水体制等各个方面,同当地的经济建设紧密联系,为城市水环境的建设和改善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凌勇.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排水管线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3.
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理论研究不足,制约本学科的发展
建筑给水排水学科以水力学、传热学、环境污染控制(水、噪声、臭味)以及自动控制等跨学科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但目前所说的基本理论仅限于各种理论的罗列式介绍,还远没有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2]。而另一方面,由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科研资金较大,科研立项较难,从而导致科研投入与水工业体系中的水质工程学相比相差较大[3]。因此,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开设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理论研究的已很少见,该学科的研究有逐渐萎缩之势。该学科相关理论研究的缺乏将严重制约本学科的发展。
1.2教学内容陈旧、不完整
依据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4],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建筑给水排水基础,建筑给水排水施工与管理以及建筑给水排水科研与设计等三部分内容。但目前多数高校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建筑给水排水基础及设计部分,而建筑水的施工与管理等安装工程的内容较少。另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建筑电气、通风空调、供热、供燃气等学科有密切关系,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并没有包含在内,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建筑业得到迅猛发展,各种新材料、新方法、新设备不断涌现,但这些并没有反映在建筑给水排水的教学中,教学内容陈旧。
1.3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学生积极性不高
虽然大部分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教师也基本摆脱了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基本采用了所谓的“多媒体”教学,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是,目前多采用的ppt课件形式,很多内容只是简单地把文字从黑板事先搬到了多媒体屏幕,减少了书写量,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声情并茂的效能,动画、图片等直观性内容较少,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学习效果不明显。另外,由于课时压缩,许多老师不重视绪论课的内容[5],没有真正把学生领进建筑水的“乐园”。
1.4实践环节与实际要求有差距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内容[6]。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水封的破坏、气压给水、消防灭火系统、排水系统水气两相流、虹吸雨水斗、热水器、喷泉等很多内容都应有实验支持,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但目前来看,国内高校开设建筑给排水课程实验的几乎没有。对于实习环节,由于经费问题,学生要么不能进行,即使进行也只是走马观花形式进行参观,收获甚微。课程设计为实践教学的一重要环节,由于时间短(通常为1周),往往不能深入进行,导致图纸质量较低。另外,由于课程设计放在理论课学习之后,甚至有的高校放在两个学期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的监控相对理论教学而言较薄弱,质量不易保证。
1.5规范重视程度不够
规范和标准是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的基础和依据。作为工科学生,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学习中要建立起规范标准以及工程的概念,学会查阅和使用规范。而在现行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重视规范,不了解规范,或者没有深入学习规范,更谈不上把规范标准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1.6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薄弱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对于一些学校的青年教师来说,基本上都是从“学校”进“学校”,没有太多的建筑给水排水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经验,缺乏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改革设想及实践
在全国高校强化质量工程建设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推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广大任课教师应从自身做起,积极投身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建筑给排水工程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改革设想。
2.1加强理论研究,为本学科的发展提供动力理论
基础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各高校应深入分析该课程各部分内容的理论基础,争取科研立项,切实加强理论研究,努力构建本课程严密的理论体系。李伟英等认为在纵向科研立项困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与企业联合以横向研究支撑和促进本学科理论研究的发展,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2.2充实课程内容,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针对目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内容陈旧、不完善、规范与标准教学缺失等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首先深入学习和理解规范标准,及时充实教学内容,合理地将规范内容融入各章节的教学中,促进学生养成重视规范、学习规范的良好习惯。比如,2003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对概率法计算住宅建筑给水设计秒流量的规定,教师应讲解清楚与老规范的区别、修改原则、优缺点。再比如,住宅建筑排水系统宜采用同层排水技术的规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补充现行的做法。另外,可在课程概述或通过设置院级平台课的方式,增加建筑给水排水的施工、安装、管理、概算以及建筑环境中的电气、供热、通风空调、燃气等教学内容。杨群[7]等针对不同层次学校,制定不同培养目标,设置不同教学内容的方式也值得借鉴。
2.3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改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上好绪论课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方法。绪论课是将学生带入建筑水领域的首幕,其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制作图文并茂、视频结合的多媒体课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在施工现场摄录下来的典型施工过程在课堂上放映,学生反应热烈,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应积极探索和使用案例式教学法等新型方法。除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外,教师还应该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走出来,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李霞[8]等将课堂小见习放在教学的首要环节,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模式值得借鉴。笔者课题组探讨形成的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课堂实训+全过程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目前正在实施之中。
2.4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各高校应重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验课程的建设,切实缩小与其他学科的差距。深入分析课程内容,尽量多地开出实验,如水封破坏实验、生活与消防共用系统的水位保证实验、水———气两相流的流态实验、虹吸雨水斗的水力特性实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实验等。当然,在不具备学生动手操作的条件下,可以以演示实验进行。在资金投入确实有困难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以虚拟仪器等软件来设计建筑给排水虚拟仪器与设备代替演示实验,部分解决资金投入少的矛盾。笔者所在建筑工程学院蔡建安教授所研究的虚拟仪器在给排水与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已取得丰硕成果。同时,也应加强建筑给排水实验教材建设,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已在建筑给排水实验、教材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探索,建筑水实验教材及实验室建设已获得教改科研立项。针对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多为走马观花形式的参观,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较弱的现象,笔者所在课题组的教改研究课题“市政与环境工程实训模式建设”已获得学校立项,目前正在建设之中。以工业企业提供的旧设备为基础,联系各种设备与材料的生产厂家,如各种管材、水龙头、组合水箱、卫生设备、消防喷头、消火栓、报警阀、热水器等,将这些设备在安徽工业大学工程实践中心组建成工程实训实验室,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过程中,真正自己动手操作、拆装,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将课程设计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之中。将课程设计的题目、基础资料、成果要求等在理论教学的初期布置下去,每学习完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完成所对应的设计部分。例如,讲完给水管网布置后,要求学生在所提供的平面图上布置管网,并组织讨论课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劣。理论课学习完成后,整个设计的计算说明书也基本完成,为后续的图纸绘制节约了时间,理论与实践也得到较好结合。加强实践环节的质量控制。在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时,首先邀请设计院、施工单位等有经验的教授、高级工程师就工程设计、安装等注意问题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在整个课程设计(实习)指导过程中,成立指导组进行过程指导。课程设计(实习)结束后,实行课程设计(实习)的答辩制度。
2.5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建设
针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少、能力弱等情况,可以考虑采用请进来、送出去以及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加强和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从工程设计部门、安装施工部门请来相关人员参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教学工作,青年教师作为助课教师参与听课,提高其教学水平。也可以把青年教师派往设计部门、施工部门进行带薪培训若干时间,使其具有工程实践经历。
中图分类号:TE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学科。该学科主要研究工业与民用建筑用水供应和污废水的汇集、处置,以满足生活、生产的需求。建筑给排水是连接市政给水排水的纽带,在整个城市水循环系统中,既是城市给水管网的末端又是城市排水管网的起点。学生要学好这门课程, 不仅需要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感性认识以及必要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1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这门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理论研究不足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既与供热、通风、空调、供电和燃气等工程共同组成建筑设备工程,又与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共同组成了水工业学科中的水工程学科。因此,建筑给水排水学科以水力学、传热学、环境污染控制(水、噪声、臭味)以及自动控制等跨学科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但目前所说的基本理论仅限于各种理论的罗列式介绍,还远远没有形成自己严密的理论体系。
就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这门学科而言,目前多数高校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建筑给水排水基础及设计部分,而建筑给排水的施工与管理等安装工程的内容较少。另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建筑电气、通风空调、供热、供燃气等学科有密切关系,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并没有包含在内。
1.2教学模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目前,教师的教学基本上用“多媒体”代替了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减少了教师板书的书写量。但是现在所谓的“多媒体”大部分采用的是ppt课件形式,课件中的大部分内容只是简单的将书本中的文字罗列到多媒体屏幕上。一节课下来,学生会感觉很疲惫,只是感觉老师在不停的说,不停的翻ppt,但是关掉多媒体,学生在脑海中所能记忆的东西很少,学习效果不明显。
1.3学生实践与教学内容不配套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践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内容。对于建筑给水排水的实验而言,目前国内外大部分高校都没进行。由于受经费和实习时间的影响,大部分实习都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收效甚微。建筑给排水的课程设计通常安排一到两周的时间,由于时间短,学生通常无法深入到分配的设计课题中去,造成最终的设计计算成果较差。
1.4教师实践经验较少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将实际工作经验与理论教学相联系,引导学生将书中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工程经验。但是,对于大部分学校的建筑给水排水年轻教师来说,基本上都是从“学校”进“学校”,缺乏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没有太多的建筑给水排水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经验,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谈不上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高层建筑、居住小区、旅游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地促进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教师有大量的实践经验才能完善。
2教学改革设想
2.1实行学科交叉的课程内容整合,充实课程内容
针对目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笔者认为,任课教师应首先深入学习和理解规范标准,及时充实教学内容,合理地将规范内容融入各章节的教学中,促进学生养成重视规范、学习规范的良好习惯。同时,各高校应深入分析本校学科特色,了解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其它相关专业之间的管线综合与协调配合关系,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中补充增加相关专业中供热、通风、空调、供电和燃气等设备系统的基本知识,逐步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与建筑设备等相关工程教学内容整合,从而增加学生的理论基础。例如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可以增加跨专业选修课时, 在学习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同时选修建筑环境与设备( 原为暖通) 专业课程模块;可以在现有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内容中增加供热、通风、空调、供电和燃气等设备系统基本知识的章节。
2.2 改变教学模式,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假期参观宾馆、水厂、造纸厂和化工厂等用水大户, 了解那里的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特点。每参观一次, 教师要辅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进行分析, 搞清设计中的来龙去脉、设计要领和理论依据。由于现场实践需要花费的大量的时间,教师也可以将施工中的一些典型结构和安装环节拍摄下来,制作教学录像带,在讲课时, 教师可以边讲理论, 边放录像,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变“静”为“动” , 化抽象为具体, 增强理论知识的真实感, 消除了过去那种课堂上的枯燥感。同时要学会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3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实践是工程类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其中,学生实践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旨在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尽可能向学生提供较多的实习机会。同时,任课教师要合理安排实践时间,尽量做到实践与理论学习相配套。不仅如此,要想充分实现实践的价值,就要使学生充分了解实践的重要意义、目的和要求,了解实践的主要内容、对象和基本方法,以使其态度端正,目标明确。为了能够加强学生对实践的认识,学校要尽量邀请校外专家来校给学生做专题报告,讲授实际工程设计实例及实践体会,分析工程设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课程设计来说,任课教师要合理安排课程设计的时间,尽量将学生的课程设计与找工作、实习等的时间错开,使学生更专心的进行设计。同时尽量使课程设计内同与理论教学内容相配套。
2.4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建设
针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少、能力弱等情况,可以考虑将把青年教师派往设计部门、施工部门进行带薪培训,或者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加强和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比如,针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中,一些抽象的,与实际工程结合紧密的章节,可以考虑从一些工程设计部门、一线施工部门请来相关人员以讲座的方式直接参与该章节的教学工作,青年教师作为助课教师参与听课,提高其教学水平。
3结语
关键词: 《水质工程学》 课程教学 教学质量 实践环节
一、概述
水质工程学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涉及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综合性课程。该课程以物理、化学、生物、化工等课程内容为专业基础,用工程学的方法研究水处理的工艺和工程技术,其主要内容包括给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的内容。
水质工程学是给排水工程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水和废水的基本概念及水处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状况,基本掌握水处理技术与方法及各种水处理构筑物的应用条件、设计计算,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程设计、科研及运行管理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应用基础。我校水质工程学课程是在全国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结合我校教学现状,将原培养方案中的给水工程(下)和排水工程(下)两门课程有机整合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因此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完善的过程。本文就我校给排水专业现状,对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进行探索。
二、教学现状
1.学时分配。我校原课程设置中,给排水专业的水处理部分按照传统的设置方法,设置了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两门课程,其中给水工程主要讲述给水管网和给水处理等方面内容,学时分配为32+40,其中含8学时的实验学时;排水工程主要讲述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回用等方面内容,学时分配为24+56,其中含8学时的实验学时。目前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将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这两门课程进行了整合,将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的内容整合为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总学时分配为56,而给水处理和排水处理部分内容整合为水质工程学总学时为64+S16,故总学时稍有下降。
2.教材选用。《水质工程学》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4年,由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一书,其中指出本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设计、计算水质工程中的各构筑物、工艺系统的初步能力。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设计和计算能力非常重要。目前的《水质工程学》教材与之前的《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下册)》相比,在水处理工艺设计和计算方面所用的篇幅很少。在《水质工程学》中,相关计算实例几乎没有。在国家“九五”重点教材上给出了不少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的详细实例,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尽快掌握相关的水处理设计计算,在教材选用上我校仍然选用国家国家“九五”重点教材《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而《水质工程学》教材作为参考教材,随着相关学习内容的深入,我们布置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3.课堂教学。给排水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求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因此,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为如何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服务。在课堂授课方面,授课教师把工程设计基本知识、行业规范与标准等传授给学生,同时结合国家近年注册给水排水工程师和国家注册建造师考试,让学生在吸收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为今后的职业资格考试做准备,从而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实践环节。我校在水质工程学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在该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中,除了安排16学时的课内实验外,在集中实践环节还安排了给水处理课程设计和排水处理课程设计,另外还安排了两周的集中实验,这样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紧密结合,既确保课程设计能够达到最优,又确保在实验环节中提高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三、改革与措施
1.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任课教师都需要注意的问题。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有些理论知识的讲授比较容易,但是对部分构筑物的讲解却由于比较抽象,学生不能从课本的示意图中理解各个水处理过程的发生,这样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直观了解相应水处理构筑物中管路连接、水流方向、水位变化等课程组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应的动画,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突破教学难点。
2.实验。水质工程学实验是水质工程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关键。水质工程学实验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偏多和部分师生对实验的积极性不高。为了解决这些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及时调整水质工程学课程实验中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除了水质工程学课内实验外,我们专门还安排了两周的综合实验。同时开放实验室,根据学生课外实验学时计算素质拓展学分,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素质拓展学分,完成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分。这样的教学安排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强化。
3.课程设计。教学计划一般是上完一门课程后集中安排一到两周的课程设计,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所学知识忘却比例较大,指导课程设计的老师需要重新讲解相关的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的要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课程设计的进度,学生匆忙计算完毕却不能仔细绘图,即使绘出的图质量也不理想。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对课程设计环节进行了改革,在课程学习开始之际即布置课程设计的任务,尽量做到每人一题(不同的水量),每学完一个章节即要求学生完成相关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并要求学生每一环节至少有两种类型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如在沉淀部分可以用平流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在过滤环节可以用虹吸滤池、普通快滤池或者V型滤池等,到课程学完后进入课程设计阶段时,要求学生再回头对检查所设计的处理构筑物是否对要求的水量合适、相关的设计参数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和不同处理构筑物之间的衔接是否合理,等等,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一个课程设计的小型答辩,保证每位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每一环节都能够了如指掌,真正做到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应用。
四、结语
随着社会对从事水科学与工程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需求迫切性的提高,对高校如何培养水专业学生、将学生向什么方向培养是各个水专业的教研组及教师需要研究思考的问题。对给排水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思考、探讨和改革既是学科发展的需要,又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我校给排水工程专业教学实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心得,在教学模式、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与同类院校进行交流,对水质工程学教学的发展和深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范谨初,金兆丰.水质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李圭白,张杰.水质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 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学手段与方法 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Re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Pump and Pump Station Course
LU Qu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nhua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Pump and pump station is core curriculum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majo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satisfy the demand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major under new situation, reformation of pump and pump station course is put forward. The practice of effect of these measures has being analyzed and summed up. The direction of deeper reformation is pointed out.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means and methods of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也得以迅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对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要求的变化,结合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重视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加强专业基础课课程建设,进行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既是大学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需要,也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①
泵与泵站课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泵”的教学部分,属于基础知识,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多,对“水力学”课程中基础知识要求较高,有一定难度;另一部分是“泵站”的教学部分,属于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设计资料、设计规范的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给水排水工程中经常使用的泵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重点掌握离心泵和轴流泵的应用性能以及给水泵站和排水泵站工艺设计的基本知识,并对水泵机组的运行维护、节能途径有一定的了解。②
近三年,我们对泵与泵站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教材和设计规范的合理选用
泵与泵站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与实际给水排水专业工程联系紧密,教材及设计规范中属于工程应用性的内容,应是当今在本学科中的工程实践中最具发展活力的,或者是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实践之中的那些工程措施和工程方法。因此,在教材及设计规范的选用问题上,应与时俱进,合理选择。
1.1 教材的选用
泵与泵站(第五版)在前几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比如修订了一些单位不够统一的问题、增加了泵与泵站的设计实例等。但是对于二级泵站的设计,内容比较简单,有些问题不够具体,比如学生在进行设计时选泵要注意哪些问题、管道怎么设计和计算、需要查阅哪些设计资料等,希望再版时加以考虑。目前,在授课时,需要增加相关方面的知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1.2 设计规范的选用
《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已于2011年2月1日开始实施,原《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同时废止。在现行设计规范中,将泵房挡水部位顶部安全超高(第6.1.3条)、泵房沿基础底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允许值(第6.3.5条)及泵房抗浮稳定安全系数的允许值(第6.3.7条)列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并且对原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比如:修改完善了设计流量、特征水位和特征扬程的确定方法;修改和增订了有关站址选择、总体布置的规定;修改和增订了引渠布置、出水管道形式等相关内容。③
另外,现行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中第6章、《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第5章分别对给水泵站和排水泵站的设计进行了规范,内容完整、丰富。
在授课以及课程设计时,有必要将现行设计规范中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增强学生在泵与泵站设计方面合理选用、准确查阅、正确应用相关设计规范,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2 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课堂教学改革是泵与泵站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能有效地设计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2.1 多媒体教学的合理运用
目前,随着各高校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多媒体教学为老师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课堂节奏快,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较大。实践证明,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在泵与泵站教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应尽量避免产生“填鸭式”教学现象和信息量过大、节奏过快、学生思维速度跟不上、知识消化不良等多媒体教学中常见的弊病,这样反而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2 教学方法适当结合
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将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进行本课程重点内容,如离心泵的基本方程式、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等的教学时,可以采取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形式,板书教学方式速度相对较慢,学生可以跟上老师的思路,逐步理解、逐步接受相关的知识,与单独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相比,学习效果要好很多。从实践效果来看,2008级、2009级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方面知识的能力明显强于往届学生。
在讲解图解法求离心泵装置的工况点、离心泵并联工作的图解法时,可以适当采用一些动画方式展现作图的过程,既形象生动,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良好。在讲解离心泵的主要零件时,学生很难弄清离心泵内部结构的顺序,我们可以利用3DMAX技术为水泵的每一个零件建立一个完整的模型,几个零件从里到外逐次组装,这样学生就能很清晰地掌握离心泵的主要零件以及各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2.3 加强师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避免学生完全被动接受现象的产生,可以通过设问、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改善教学效果。
3 加强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3.1 重视实验、实习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数据的采集处理能力。本课程安排的实验是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对泵的扬程、流量、功率等数据进行采集并处理,绘制离心泵的Q—H、Q—N和Q—特性曲线,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有了更深的理解。
实习环节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每年,我们都会组织学生对武汉的一些取水泵站、送水泵站、污水泵站、雨水泵站、建筑给排水中的泵房等进行参观实习,组织现场教学。通过实习,学生对泵的基本构造、泵站(房)的基本结构与布置、泵的运行情况等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基本的工程实践经验,对学生以后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帮助很大。
3.2 强化课程设计
按照本课程培养方案的要求,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一周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给水泵站和排水泵站的工艺设计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加以强化:一、选题接近工程实际,最好是直接选用设计单位的设计项目,与实际工程项目接轨,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二、强化设计过程,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熟练查阅相关设计规范,如《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等,并能将相应条款应用到课程设计中,学生运用设计规范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三、规范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设计计算水平和CAD绘图能力,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
4 改革考试方法
传统的考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因为其标准化、模式化,造成其偏重于对知识记忆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察与培养。改变原来的考核形式——期末考试,通过增加新的考核内容如平时成绩、实验、论文撰写及期末考试等形式,综合评估最后的期末总成绩。④另外,还要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在考试内容上抛开那些偏重记忆的内容,增加对学生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经过两年的实践,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5 其它
泵与泵站教学工作中,要用到很多“水力学”中的理论知识,比如伯努利方程在第二章第五节离心泵装置的总扬程中的应用,有些同学基本理论掌握不牢,甚至连基本的方程式都不能完成,难以保证泵与泵站课程教学效果。因此,应加强“水力学”教学,并注意和泵与泵站知识点的衔接,为取得本课程良好教学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应与一些兄弟院校的老师和学生、相关专业单位的工程师进行适当的交流,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做到能够合理进行本课程教学程序的组织和安排,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等。
6 结语
为了进一步提高泵与泵站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应合理选用教材和设计规范,注重基础课程“水力学”的教学效果,并加强与本课程的衔接,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考试方法等,注重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断探索与实践,促进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发展。
注释
① 曾晓岚.泵与泵站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7(3):85-88.
② 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给水排水工程专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
关键词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重要主干课程之一,针对给水排水工程中原水到自来水厂的输送、清水到用户的分配、城市生活污水和雨水的收集和排放,从管道系统的功能、布置原理、水量计算、水力计算理论和方法、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管道管材和附件、管网运行管理与维护等多方面出发,系统介绍了管道系统工程规划、设计、计算所需的理论知识,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理论授课、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考核方式采用闭卷形式,成绩评定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加权平均的方式。因此,提高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教学质量也需要从上述环节中逐一突破。如何保证学生快速牢固地掌握管网系统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概念,培养能快速融入工程项目的应用型人才,笔者在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上开展了思考与实践。
1 结合专业特点,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1.1 结合实践特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是给排水专业学生在完成了基础知识学习后接触的第一门核心专业课,主要介绍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规划、设计原理及方法,它与给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排水工程等课程一起构成了给排水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与实际工程联系十分紧密。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不断有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出现,目前大多数高校选用的是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二版)作为主要教材,其中的部分内容不可避免地与现实工程技术有一定的距离,比如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冷热水、暖气管材之一的聚丁烯管(PB管)在教材中未能提及。因此,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为学生补充最新内容,及时的把反映学科前沿的新知识传授给学生。
1.2 讲好绪论课,提高学生对给排水系统工程的整体认识
绪论课是任何一门课的开端,绪论课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是否对该课程产生兴趣,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内容的吸收程度。重视和上好绪论课,从一开始就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对绪论部分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备课,向学生介绍课程的发展简史、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通过绪论要使学生解决“为什么学”、“ 学什么”和“ 怎么学” 三个问题。《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绪论包括给水排水系统的功能、组成、工作原理、类型与体制,要求学生掌握从水源取水、到水厂净水、给水管网输配水、人类生产生活用水、排水管网收集输送废水、污水处理厂处理废水、出水排放水体整个水的社会循环过程,使学生清楚给排水工作者的专业职责。
1.3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授课重点内容
2003年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了新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四年制)培养方案,将原来的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合成一门课程――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并提出了新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原有72个学时,而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只有48学时。在课程内容较多,知识点涉及面不变,而授课学时缩短的情况下,教师应根据给排水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抓住核心知识结构,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排、优化,突出重点。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工程应以给水管网水力分析和计算、给水管网工程设计及优化设计、污水管网设计与计算、雨水管渠设计和优化计算为核心内容,以管网水力学和管网模型为基础,着重讲述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选择、计算和设计程序,对于给水排水管道材料和附件、给水排水管网管理与维护做简单介绍。
2 针对存在的问题,有效改革教学方法
2.1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部分教学内容,例如各种阀门的工作原理、新型管材的施工安装方法等难以向学生进行介绍,学生也很少有机会到工程现场去体验,造成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见得少的矛盾。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追求视觉冲击,对图片、视频等特别感兴趣。一言堂的授课模式会令课堂枯燥无味,师生互动性不强,教学相长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件的制作要美观,对管网系统中涉及到的设备内部结构、应用原理,管道施工安装、新型管材样品等演示尽量使用图片、动画等,这些比语言更形象生动的资料,能将抽象的概念、原理,难以解释的设施、构筑物等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再辅助以老师的讲解,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关注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视听并举的学习氛围,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建立清晰的工程概念,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课时的不足。
2.2 结合实际工程,将案例和规范融入授课内容
给水排水管网工程是在工程应用中不断发展完善的,给水排水管网工程教学也应基于工程背景而展开,使理论和工程运用同步进行,不可偏重理论计算,而忽视工程背景,忽视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①
注重突出工程问题的处理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从工程实践到理论,然后又从理论返回到实践,突出工程意识和工程观点,着眼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工程思维。将实际管网图纸拿到课堂上讲解,通过案例分析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让学生熟悉了给排水工程识图,为后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例如,在讲解雨水管渠设计计算时,先介绍雨水管渠的理论设计计算原理,再结合实际工程的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讲解。实际的雨水管渠系统是如何设计的?为什么近年来部分城市出现逢雨必淹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现象?实际的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中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针对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从设计到施工到运行管理,都需要遵循国家相应的规范,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将相关规范内容融入各章节。如《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对于输配水管道布置和敷设、管渠材料及附属设施、管材接口、埋深、调蓄构筑物的要求,《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对于排水管渠及附属构筑物、立体交叉道路排水、雨水管道设置的要求,《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对各单元设计计算的要求等等。要求学生熟悉规范内容,为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储备必要的专业知识。
2.3 改革作业形式,强调学在平时
为加深知识的系统性理解,作业以单元大作业的形式出现,②如,将给水管网工程设计作为一个大单元,在课程教学开始前就将大作业布置下去,其内容包括给水系统设计用水量计算、水池水塔调节容积计算、确定管段设计流量流速、确定泵站扬程和水塔高度、管网设计校核等给水管网系统应掌握的知识。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完成相应部分的作业,整个给水管网部分课堂教学完成,整个给水单元大作业也应该完成。对每次单元大作业进行答辩,并给出答辩成绩,对学生课程成绩的综合评定,也应该强调学在平时,提高平时作业答辩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权重系数,使学生边学边练,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增强了实际应用能力。教师也可以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接受程度,并做出及时总结,查漏补缺。
2.4 改革教学形式,学生自主授课
教师的讲授价值,在于学生一知半解的时候,敏锐的洞察和捕捉他们认知的纠结所在,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深度理解的目的,教师同样需要在课堂上留白给学生,使学生能自主思考和总结。由于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的应用性非常强,因此,在给水管网设计、污水管网设计、雨水管网设计等各段内容授课结束以后,可以适当开展阶段总结复习课,这部分课程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自主授课,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加深理解,提出自己的观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多媒体教学中有些投影仪老化,不拉窗帘学生看不清楚,拉了窗帘教室空气不流通,光线较差,学生容易犯困,学习效率低下;案例教学中,一个完整的工程案例,需要占用较多的课时,要求教师对概念、原理、方法及重要内容高度浓缩,才可以空出时间分析案例、练习讨论;对于单元大作业,少数学生不及时完成,起不到教师设想的边学边练的效果。以上是对提高给水排水网管系统课程教学质量的初步探讨,其改革实践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化。
注释
一、课程建设与相关课程紧密结合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与水力学、建筑概论、给排水工程CAD制图、工程制图、泵与泵站等多门学科知识紧密结合。以上课程主要用于建筑内部给排水计算、圆管流体计算、给水当量及给排水工程施工设计等内容联系,是本课程的专业基础课,为建筑给排水工程的理论和设计原理奠定基础。建筑给排水课程中泵的选型、设备的选择、管线的绘制以及管道的敷设等均与基础课息息相关。除此之外,还应参考注册设备、公用设备工程师的考试大纲等内容,为今后考取设计行业的执业证书打下基础。另外,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教学中宜补充或开设有关防排烟、供热、通风、空调、供电和燃气等设备系统的基本知识,以利于设备专业各管线的相互配合及设计。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材多以理论为主,讲述的大多为原理,与实际工程相差太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引用一些工程实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对教材原理知识的拓展,方便学生记忆和掌握。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构建“社会实践、大学生科研训练、课程调研”等课外实践教学体系。有针对性地走出教室,参观学习水泵房、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水箱间等建(构)筑物,对整个供排水系统的运行与管理有着全局的认识,并通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找出问题,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以工程实践为出发点,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课程教学手段得到很大的改变。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借助多媒体教室播放照片、录像、动画等,缩短学生的实践认知过程,从而更加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思考和理解。收集工程实例并精心穿插到各教学章节中,将一些典型工程作为课外作业留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现行规范有机结合
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新技术以及新设备不断涌现。人民对供水的水量和水质要求也正不断提高,对建筑物的供水安全性以及消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一切都为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提过了许多新的要求。例如重新划分了各建筑物的消防用水量,将消防水力计算等内容重新编写了《消火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程(GB50974-2014)》,对消防规范的理解更为简洁明了,删除了一些我国目前建设不适用的或与当前发展不协调的有关内容。目前国家规范出来之后,相应的教材很难紧随规范的步伐,及时更新新内容,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补充新规范中的相关重要内容,使课堂教学与现行规范相统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新规范的电子版拷贝给学生,并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供学生下载预习,另外提供一些典型的网站,供学生下载资料和工程图纸。例如,中国水星、筑龙网、土木工程在线、中国水网、中国给水排水网等。
四、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作为本课程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素养具有课堂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这要求教师必须严格选题,即充分考虑到设计时间、工程量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因素,又要统筹课程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完成任务又能梳理整个知识体系。通常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一般选择多层的民用建筑(如住宅或学生宿舍)为设计任务。在整个设计工作中,主要培养和锻炼学生查阅资料、掌握规范、方案布置、图纸绘制、水力计算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去,实现知识的转化。另外在课程设计中,可以鼓励学生在现行规范的要求下,提供多种方案布局以及技术分析,选择最优方案进行设计。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
作者:王健康 杨广 汤骅 孙志华 王亚茹 单位: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石河子博力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伟英,高乃云,李树平.《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给水排水,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