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一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高等教育模式体现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初、中级教育是以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为主,学习方法主要是课堂学习和练习。 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是为了培养专门的科技人才,教育模式与基础教育不同,除了课堂理论教学之外,特别注重图书馆资料信息的配套和实训教学的开展,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这一点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尤为突出。
1.1 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高职教育的三大支柱是,课堂理论教学,利用图书馆提供的资料自学和实训教学。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类的高等教育,由于自身的专业特点,学生自学和实训教学尤为重要。 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类专业的教学过程,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基础课,或是专业课,几乎全部要求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完成,在学习的课程中实训教学的内容占到整个课程和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学生在实训教学中将平面的设计构想,在实训过程中通过三维软件创作成三维立体的虚拟现实物体,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种扎实的实训教学在中、初级教学中从未有过,显示出高职学习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实训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可以说,实训教学也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
1.2 完善的实训教学条件,为学生开拓新的学习领域在高等职业学院,实训条件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由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类教学中实训课程多,实训条件的好坏显得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 本学院的实训教学条件随着专业增加和学生人数增多,不断地有所改善,已能基本满足本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校实训室已有机房、摄影棚、装饰工棚、建筑模型室、建筑工棚等多个实训室,配备有各种电脑、摄影设备、建筑施工设备、模型制作设备等,这种完善的实训环境和条件为学生们学习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使学生的设计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图纸走向制作,观察视野得到拓展,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全面培养了素质型的人材,保证了教学质量,从而使实训教学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2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显现实训教学的重要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和物质与文化生活的提高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材的需求越来越明显。 作为培养设计人材的摇篮,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不断变化和进化,而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2.1 在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习中创新,在设计中创新,是高职老师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学生这种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实训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当学生有了新的设计思路,必须通过完善的实训条件将其从平面的设计稿制作成真实的立体作品,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在此得到充分展现,经过长期实训制作过程的训练,学生的创新作品在实训中不断涌现,创新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得到不断培养,这正是新时代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 创新型人材的培养离不开系统的实训教学。
2.2 在实训教学中锻炼学生的绝活意识一招精,吃遍天,在本学院的培养目标中 ,养成学生绝活意识的理念非常明确。 所谓绝活就是别人不会做的你要会做,别人会做的你要做精,要有与众不同创作思维与表现能力,这种绝活意识的培养来自于实训教学。 例如,装饰 1 班有位同学擅长书法,是书法协会会员,堪称我院 一绝 ,他在学习和设计过程中,将自己的绝活在完成各类作业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利用实训条件与环境,在包装设计,展示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及毕业作品的设计制作中,都充分运用了自己的绝活,使他的作品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而这种绝活意识的形成是在实训过程逐步培养起来,由此也进一步证实了实训教学的重要性。
3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类高职生的现状,凸显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当代高职生是伴随着游戏机和电脑长大的一代, 生活面窄,动手能力差,这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类高职生身上犹为突出,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高职教育工作者的历史命题。
一、高一新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浅析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一新生升入高中后,大多会出现成绩下降的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
首先,是高一新教材内容方面的原因.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材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具有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高一数学教材较之初中数学,凸显出概念抽象化、叙述严谨化等特点,知识的难度提高了,并且练习题的类型及解题技巧都是多样的,这些原因都使高一数学的教与学变得较为复杂.
其次,是高一数学教学方法的原因.由于学习与教学时间比较紧张,高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的内容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复的强调,这对于习惯了初中教师对重点、疑难等问题进行反复讲解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学习的障碍.
再次,高一学生自身的原因.升入高中后学生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情况下,感觉学习的压力加重了,甚至有的产生了畏难情绪,这些因素都影响学生高一数学的学习效果.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做好学习准备工作
兴趣是学好任何知识的动力.要使高一学生获得理想的数学学习成绩,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使学生对高一数学产生兴趣呢?我认为,首先要做好高一数学的入学前教育,让学生了解高一数学的内容和特点及在中学数学中所占有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结合实例来告诉学生初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上的差异,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第三,要注意发挥高年级数学学习优胜者的榜样作用,请这些学生为高一学生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使学生对高一数学的学习产生信心.
另外,为了使我们的高一数学教学工作有的放矢,还要对学生初中的数学学习基础进行全面的了解,以此提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针对性、有效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2.认真解读新课标,有效衔接新旧知识
高中的数学内容有很多与初中的数学内容衔接的知识点.比如,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在高中的教材中,这些知识研究的范围扩展了,也更加深奥了.因此,在高一的数学教学中,要经常复习旧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衔接新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一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地、细致地解读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教学大纲,认真比较它们存在哪些异同,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形成整体性的把握.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深入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高一必修课的教学中,基础知识的学习是重点环节,不要为了将来的高考应试而对难、偏题付出过多的教学精力,这样的教学不仅不符合高一学生的学习实际,也远离了新课改理念的要求.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做好学习方法衔接
由于升入高一后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面对着方方面面的变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专心听讲、不耻下问,及时复习、独立探究等.教师要给学生强调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针对自身学习习惯的不足,及时改正,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平稳地对度过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阶段;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当作教学的一个重点目标.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总结,对于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有三项重要的有效措施:第一,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渗透于课堂教学、试卷讲评等教学活动,由于这样的方式结合实际,有理有据,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第二,邀请数学学习的优胜者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取长补短;第三,开展学习方法的交流探究活动,使同学间在活动中获得更多有效的方法,运用于学习实践,实现共同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一﹑做好开学准备工作,为搞好高中数学教学打好基础
通过开学第一周的教育,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这一段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高中数学中的地位;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几位高二优秀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二﹑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1.立足于新课标和新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放慢起始进度,然后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时,多由实例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课本例题,然后再变式训练,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归纳及举例说明。
2.重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在教学中尽量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3.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我在教学中注重“导”与“学”,“导”就是在学生自学时做好引导,开始列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怎样寻找疑点和难点,怎样归纳,怎样尝试做练习,然后逐步放手;“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才做习题,作业错误自行订正,这样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堂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我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反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反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我在教学中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基础。我具体是这样做的:①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②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并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保证学生听课时有针对性。③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积极思考,做好适当的笔记,尽量理解;④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课后要反复阅读课本,回顾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⑤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做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⑥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会贯通。⑦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有关报刊和资料的习惯,以进一步充实大脑,拓宽眼界。把加强学法指导寓于新课讲解、作业评讲、试卷分析等每一教学活动中。
四﹑ 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实践;体会
初中生刚进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了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本人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原因,通过自己的实践寻找解决对策。
一、学生学习数学产生困难是造成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
1.教材变化的原因
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但却加重了高一数学的分量。另外,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2.课时变化的原因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的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3.学法变化的原因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
4.环境变化的原因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实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中考后的松懈情绪,使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此,首先应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初高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最后,可以请高二、三年级学生谈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函数性质的推证,求轨迹方程中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立体几何中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初中几何中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点的集合,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订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4.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江家齐.教育与新学科(修订2版).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156.
[2]孔棣华.当代外国教学法(修订版).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89.
[3]张筱玮.中学数学理论与实践(修订版).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0:125.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教学衔接
从初中到高中的跨度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也许并不见得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然而对于数学这门高度抽象的学科来说,却会让学生感到非同一般的不适应。那么,如何能够做好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就必然成为我们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了解学生基础,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了解学生初中数学的学习状况,参考初中重要的考试成绩或对学生进行入学考试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根据高一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大纲合理地安排知识讲课的程序和内容。开设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的校本课程。比如:利用初中的二次函数图象解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深化运用;绝对值方程与不等式等等,帮助学生适应教材中内容的坡度。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1.搞好教材上的衔接
刚升入高中,好多学生对初中所学的知识已经遗忘了。因此,在讲授高中新课时对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约用一个月时间补习有关的初中知识,从而把初中知识与高中教学内容衔接起来。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如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讲授时可通过求一些简单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值域让学生理解值域的概念。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2.抓好学案教学设计,优化导学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必须立足于教学大纲与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地搞好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因为高一数学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跨越比较大,存在许多难理解和难掌握的知识点,所以教学中可以实行分层教学。采纳学案导学制,做到课前先自主预习、课上教师重点开讲归纳体会、课后激发学生潜力进行能力拓展等逐层提高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真正做到课前起点放低,课上重点突出速度放慢,课后能力学生逐步加深的教学策略。
一学期的训练后,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逐步加快进度,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的落实上可将教学目标分成若干个递进层次,逐层地落实,先落实好课本,而后落实课本的延伸内容。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做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之处和应用之处做必要总结和举例说明。教学中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后一节与前一节,高中与初中的知识,特别注重对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区别。
3.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高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基础发展而来的,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要先复习初三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而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而引入坐标定义法。
4.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课后复习和课后反思的习惯
波利亚指出:“即使是相当好的学生,当他能得到问题的解答,并且很干净利落地写论证后,就会合上书本,找点别的事情来做。这样他们就错过了一个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解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做完实验后一定要及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原理,将实践的外在感受及时转化为数学知识,特别是对高中的学生要从看一看、做一做,进而到想一想、画一画、算一算。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进入高中以后,学习密度难度及作业量猛增,极易形成被动的学习态度,必须让学生意识到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必要性。教会学生,在课堂上力争做到“四个超前”:超前想、超前做、超前总结、超前提问;在课下要学会“三种复习”:课后及时复习、每一单元及时复习、考前及时复习;做作业做到“三项要求”:先复习后再做作业,作业卷面做到规范整洁,出现错解做到查明原因再重做。由此,在学习中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明其理,还产生自己的想法;知一点,恍然大悟,懂得一片;能创造性地提出新思路、新见解、新问题、新结论。
综上所述,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好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高中;函数概念;数学课堂
函数概念是全部数学概念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学生从中学起就开始学习函数,进大学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的有关知识是高等数学中的核心内容。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高一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函数概念的学习。
一、高一函数概念教学的现状
目前高中学生的函数概念水平仍比较低。笔者对高一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整理后发现了以下几点共同之处。
1.普遍感到函数概念比初中的抽象很多,初中函数概念学习的经验在高中作用甚微
2.初高中教师教学方式差异大,学生很难适应
根据访谈结果,笔者对初高中教师的函数概念课堂教学进行
了对比。
二、初高中函数概念教学课堂对比
1.听课内容
初中使用的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初中笔者听了新授课《反比例函数》。高中所使用的教材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笔者听了新授课《函数的概念》。
2.初高中教师教学行为用时比例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两位教师均没有“批评”这种课堂行为,他们在板书、指导方面用时比例相差并不大。其中“讲授”在13个行为项目中花费的时间比例都是最大的,但是这两位教师之间仍然
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高一教师C比初中教师A在“讲授”上所花的比例高出19.38个百分点,约有74.51%的时间用于“讲授+板书”,课上没有学生活动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几乎没有,而学生活动的时间也是零。
在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初中教师的课上师生用时比例分
别为68.52%和31.48%,比值约为2.18;而高一教师的课上师生用时比例分别为79.87%和20.13%,比值约为3.97,他们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的时间比例上,初中教师是高中教师的1.56倍。由此可见,初中教师课堂在体现学生主体性方面做得比高中教师到位,尽管现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要求,但出于种种原因,要真正贯彻于高中数学课堂,似乎还不是那么容易。
3.关于初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高中教师的提问次数明显少于初中教师,叫答学生人数也比初中教师少,而从课堂实录来看,初中教师提问
后,会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或交流时间后再指定学生回答。而高中课堂教师的提问等待的时间比较短,问题难度大,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相对比较少,有一些学生用记笔记的勤奋遮掩了思维的懒惰,上
完课,除了收获一本漂亮的笔记外,可能脑海中对课堂内容只留下支离破碎,似是而非的印象了。
4.关于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初中教师与高中教师在技能训练方面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首先,从技能训练的量来看,初中教师在本节新授课上大约用了31.2%的时间在技能训练上,而高中教师在本节新授课上大约
用了12.5%的时间在技能训练上。其次,从技能训练的难度来看,初中多数习题是判断函数类别,习题类型单一,目标明确,学生经过反复操练,很容易掌握新授课内容,所以课后不太需要再思考。而高一“函数的概念”一课在概念建构上学生已感到吃力,而设置的习题中,通过图象判断某一图象是否为函数这一类型题还算比
较形象直观,学生做下来的情况还好,但在没有图象的情况下让学生判断某一对应是否为函数时,学生的完成情况非常不好。由此可以看出,高一学生在面对直观形象的问题时较为适应,而抽象能力的发展尚不能适应高一数学学习的需要。
三、对高一函数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
1.变教为引,注重概念生成的过程而非结论
传统教学观念是如何把知识向学生讲深讲透,让学生“听”懂,自觉或不自觉地遵从和倡导“教师权威”的。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就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中着眼于如何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凡教材上学生能看懂的内容,教师尽量不讲;学生跳一跳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少讲;难度较大的内容也不能只由老师讲,而要和学生一起探讨。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在于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是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
2.深入浅出地讲解函数概念的本质
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
育形态。在高中函数的教学中,形式化的特点是很明显的(例如集合与映射,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的研究),这也恰恰是学生刚进入高中感到数学难学的原因。因此,如何强调本质,如何表现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过程,怎样讲道理,怎样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也就成为能否把课程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
中的关键。
3.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及时归纳总结
从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来说,高一函数概念的学习,要求学生对于“对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能找到唯一的值与之对应”能够形成一个过程来反映这一动态变化过程。同时对于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既要分别掌握,又要能把它们看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来把握。这就要求学生在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中思维必须达到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分散与整体的统一。而这些必须要求他们具备辩证思维才能做到。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形式逻辑思维的,高中生在继续完善形式逻辑思维的前提下,辩证思维开始慢慢占据主流。
对于刚刚接触高中数学的高一新生来说,他们的辩证思维还
处于刚刚萌芽的状态,思维水平基本上处于形式逻辑思维的范畴,看待问题往往是局部的、静止的、不连续的。所以要求他们在动态与整体中把握函数概念的本质,与他们当前的思维发展水平是不
关键词: 成绩分化;差异;衔接;措施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环境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需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考取了高中,有些学生会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充要条件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
2.教材的变化
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高中教材从知识内容上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在知识的呈现、过程和联系上注重逻辑性,在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发生了突变,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
3.教学方法的变化
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直观、形象教学,一些重点题目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强化学习效果。而高中数学教学则更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工夫。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往往采用粗线条模式,为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框架,讲授一些典型例题,以落实“双基”培养能力。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难以适应快速的教学推进速度,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学习成绩。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搞好入学教育
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几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适当在刚开学时用一定时间复习初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基础知识、重点题型、重要方法;三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四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摸清底细,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考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3.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4.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假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初高中数学衔接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高一年级开始,可选择适当内容在课内自学。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拟定自学提纲──基本内容的归纳、公式定理的推导证明、数学中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等。学生自学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给以自学方法的指导,以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拟提纲自学,并向学生提出预习及进行章节小结的要求。应要求学生把每条定理、每道例题都当作习题,认真地重证、重解,并适当加些批注,特别是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分析,最后要抽象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做好书面的总结,以便推广和灵活运用。
6.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为他们的高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王永红 怎样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教师》2012年 第13期
林建峰 李燕飞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福建中学数学》2007年 第12期
肖辉 冉珍 新课改环境下的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教学体会《课堂内外:教师版》2012年 第7期
初一数学是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它对于学生今后学好各门功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初一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是提高数学质量的关键。
一、搞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打好基础,防止两极分化
初中数学的两极分化发生在初二,起源于初一。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环境、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都发生新的变化。他们往往在学习上感到不适应。因此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问题之一。要加强初一数学教学,首先必须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1.搞好教材内容的衔接
初中数学在教材处理方面要教好负数的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列方程解应用题三部分。
(1)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衔接
应以实际事例引入有理数,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对比算术数的意义,明确有理数和算术数的关系,注意强调符号。
(2)数与式的衔接
从特殊的、具体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变化的字母的代数式,是数学思维的一次飞跃,初一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应由复习小学学过的简单几何图形面积、体积公式入手,讲清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让学生牢固掌握关于代数式的一系列基本概念,解决学生对字母的认识。
2.搞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方法的特点是细讲多练,直观性强,偏重于模式教学,学生在学生中习惯套用。中学数学教学应保留小学教学方法的优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上下工夫。
(1)在教学上注意旧与新、具体与抽象的衔接
结合教学内容复习与小学教学有关的知识引出新知识,以旧引新,新旧联系。这样学生能够把中小学的知识更好地联系起来,便于理解与掌握。如讲分式复习分数;讲代数式复习形,体计算公式;讲代数法复习算术法等。在概念教学中应注意重点讲授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注重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比较、归纳抓住概念的本质。然后在练习中更好地去应用。
(2)注意培养能力的衔接
初一数学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是初一代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它与算术四则运算法则比较增加了一个符号处理,讲授时应把重点放在在符号法则上,通过强化训练的方法培养运算能力,使学生运算时步步有理有据,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解题方法教学中突出转化思想,教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狠抓入门,不让两极分化
1.教师要认真备课,努力钻研,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争取一堂课突出一个重点,这样可使学生初学代数减少难度,减缓坡度,以便于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2.从学生实际出发,安排好教学的内容,按大纲要求掌握好一些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
这是入门阶段的重要环节,要面向全体学生,避忌求高、求全、求深,这样可防止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走向分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
初一数学的特点概念多、公式多、知识点多,因此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是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关键。针对初一学生概念不求甚解的特点,教师要反复正确强调概念的重要性,让学生去理解概念,然后在做题时会应用。而数学概念的重要性,初一学生只会表面认识事物,做简单的模仿,而数学概念是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成的合理抽象,学生很不适应,所以在初一数学的概念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1)从实际问题,直观教具或具体数学引入概念、法则、性质,使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抽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对数学概念的关键字、词要做语法分析,讲清他们的含义,这样便于学生理解
(3)对容易产生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弄清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结论的推导过程一定要慢,这样可加深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和记忆,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克服死记硬背的毛病
(5)通过大量课堂练习反复运用概念,在运用中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课内练习是学生掌握好数学概念的重要途径,教师安排课内练习题要由浅入深,密切配合所讲概念、公式,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题量要适当。对学生练习的书写格式一定要严格要求,练习形式要多样化,对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误反复练习,以提高防止错误的再次发生。
一、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生层面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总算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以上这些因素都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学法上的差异。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2.教材的原因
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但却加重了高一数学的份量。另外,初中数学教材中引入的新知识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相对而言,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加之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只有七十多课时,使得数学课时吃紧,因而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从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抓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是实施好高中新课程的第一步。因此我们要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的对策。
二、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搞好入学的思想动员教育,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其次让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和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首先,教师要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来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其次,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的大纲和教材,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另外,教师要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矫正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和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5.重视专题教学
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快初高中的衔接
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在多方面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教学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都可以借助于电脑课件来完成。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有关性质时,通过电脑课件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函数图像的动态变化过程,原本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印象也就特别的深刻。
五、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以分数为主要指标来评价学生,这是长期以来数学教师评价学生的共性,但是课程改革在评价体系的要求上与传统评价理念有一些不同。每个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教师要学会多看学生的优点,以客观鼓励为主;要承认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的不同,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数学;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等多种方式,注重学生的动态发展。教师的评价不能仅限于某个学生的某个层面上,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以适当的激励方式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对他们进行评估的标准,以便学生们了解自己的进步,让他们朝着自己计划的目标前进,当然也应该及时提供给学生具体的、真实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