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资经营模式范文

农资经营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资经营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资经营模式

第1篇:农资经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0.039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就无疑对农村劳动力的人才质量、人才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指出,决定人类前途的不是物质自愿,而是人的素质的提高,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就要靠智力去增加资源的供给和加大技术投入。魏(2016)认为,人力资源是农业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支撑,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实现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的科技化、规模化发展。陈祺琪(2015)农业科技人员结构、人力资本、科技人员流动与农业经济发展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关系。因此,江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也需要在人力资源开发做好智力保障。

1江苏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

美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12年,多数农场主有农科院校毕业文凭。与之相比,当前全国农业从业人员教育年限平均在7-8年。而根据江苏第二次农业普查显示,在江苏农村常住劳动力资源中,文盲159.7万人,占5.2%;小学文化程度899.1万人,占29.4%;初中文化程度1537.0万人,占50.2%;高中文化程度409.6万人,占13.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55.0万人,占1.8%,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是一个突出问题。就江苏区域情况而言,苏南、苏中和苏北农村教育呈现由南向北的梯度状态。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加之苏北地区中小学撤,增加了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导致辍学现象也非常突出。

1.2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缓慢

由于职业教育还没有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农业职业教育也相对发展比较滞后,调查显示,苏南仅2025%的农户非常愿意接受农业培训,苏中和苏北地区非常愿意接受农业培训的农户仅占8.62%和9.64%。对子女接受农业的教育农户也呈现共同的区域特点,苏南、苏中、苏北愿意让子女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均不超过30%,大家普遍认为,从事农业生产风险大,收入不高,从事农业没什么前途。

1.3农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我国农村科技人员的比例本来就很少,与农村人口比较,不能满足农民对科技发展的要求,农业科技人员又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逐年递减。资料显示,江苏农业科技活动人员数量总体变化趋势是递减的,农业科技人员的年平均增长率为负数。另外,江苏基层农业科研机构人员中,较高学历层次的人才比重还比较低,至2010年,大专以下(含大专)学历的人员占主要部分,而其中还有很多一部分是中专或高中文化。这种构成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科技革命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同时,农村基层生活条件艰苦,科技人员很少愿意留在农村,农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致使许多新技术、新品种不能在农村大范围推广,农业技术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难以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

2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人力资本的需求

江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切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背景,就是要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保障农产品供给前提下,实现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农业的规模效益。因此,农业规模经营不仅需要一批农业技术人才,还需要一大批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懂得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人才。

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范围很广,笔者认为,除了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科研人员外,还包括乡村机构管理人才、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产品经纪人、农村能人、农村种养大户、农业品牌策划、推广、销售人员等。由于农业经营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因此,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业需要根据市场发展,引入必要且适合的人力资源。

2.1农业经营人才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与市场紧密关联,现代农业经营者等人才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江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首先需要保证粮食安全,其次才是商品化问题。即使如此,农业开发和经营人才是农业规模经营所必须的。为适应农业规模经营的需要,江苏农业发展需要培养了解农业专业市场建设、农业物流配送、农业产品开发及经营的专业人才,以适应农产品营销网络体系发展的需要。

2.2农业专业服务人员

首先根据江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需要,农业规模经营需要一些了解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农业经纪人,从而有目的性地增强农民生产和结构{整,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其次,是掌握新型农业机械操作技能的农机服务员。江苏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忙季节的劳动力需求非常强,这需要掌握农机操作技能、能提供农机服务的人员。随着,农业技术服务内容的增多,未来江苏农业还需要更够利用信息和遥感技术对农业病虫害防治提供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不仅可以替代相当一部分的农业劳动力,将这些宝贵的劳动力资源用于其他更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同时农业机械的使用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以现代农业科技为前提,这需要大量提供农业科技服务农技服务人员。目前,江苏农业生产的育种、培苗、播种、养殖、贮运等各个环节已经初步实现了产业内部分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江苏农业规模经营客观上要求,我们不仅需要有掌握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包装、运输、销售等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还需要有掌握农业基因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专家人才。

2.3农产品品牌经营人才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向是农业的品牌营销,农产品品牌经营策划人才是农业人才计划的一部分。因此,熟悉ISO9000、ISO14000、HACCP、GAP等认证规则,了解农产品品牌营销特点,有农产品创新能力的人才也是我省农业发展所需要的。

2.4农业组织管理人才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飞速发展,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协会将会越来越多,这些组织与企业有相当部分的区别在于,这些组织除了有利益追求外,还有社会责任,需要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并在保障其稳定收益的基础上,降低农业经营成本与风险,并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社会化。因此,这些农业组织管理人才也是规模经营所需要的。

3农业人力资本投资策略

3.1加强涉农院校建设

加大对农业院校的资金支持。随着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减少,地方农业院校的生源和资金面临一系列危机,很多农业院校开设了很多面向工业企业的专业,使有限的农业方面的教育资金更为趋紧。要改变这一局面,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对涉农教育和项目优先扶持,重视农业类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另一方面,农业院校对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面向市场,符合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毕业的学生能顺利在农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并熟悉农业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联系。在课程设置上应结合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有选择性地开设课程,注重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在传授给学生以先进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主选择能力,以提高其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本领。

3.2完善农村人才培养机制

采取灵活的方式培养农业专业人才,农业学校可以和农业企业、村委会、乡镇或合作组织签订委托培养合同的,针对性地培养当前农业产业人才。学校还可以通过与农业企业、合作社等项目合作的形式,在项目中培养所需人才。地方政府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农业推广技术的讲座,邀请专家对农民进行培训。鼓励农村经管人才参加中职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举办的教育与培训活动。

3.3加强乡村基础教育

继续提高财政的整体教育投入比重,强化省级政府支持农村基础教育的职责及投入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基础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苏北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预算,确保义务教育政策的执行,积极引导农村家庭增加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和文化教育消费,摆脱农村人力资本投入长期不足的困境。

3.4创新大学生村官制度

大学生村官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人力资本引擎。可建立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市场,吸引其他主体参与农业项目建设,由于目前大学生村官面临延续性问题,笔者认为,应通过农业中介组织和农业企业与大学生签订固定期限的支援农村建设协议,然后以公益扶持的形式,定点扶持部分偏远和落后地区的农村人力资源建设。这不仅开阔了村官的选择范围,也能虺浞掷用社会志愿者的资源,为农村发展带来更为成熟的项目。应该说,社会其他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的参与,能有效弥补政府在农村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

另外,高校应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需要,引导在校学生积极深入新农村建设,通过与农村各类单位组织合作,建立农村实验培训基地,培养热爱农村、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熟悉农村工作特点的大学生。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农村去进行调查研究、协助相关部门做各类技术指导、服务以及管理工作,弹性增加农业规模经营的人力资本投入。

参考文献

[1]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魏.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与农业经济布局的相互制约分析[J].世界农业2016,(5):181185.

[3]陈祺琪,张俊飚.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分析――基于种植业科研机构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5,(13):9096.

[4]张建民,杨子敬.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一个研究综述经济问题探索[J].2008,(10).

第2篇:农资经营模式范文

一是积极引导,构建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以供销系统“新网工程”为依托,大力培育发展“三农”服务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以龙头农资销售企业为依托,培育“企业+农户(会员)+订单农业”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培育集约化配送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以邮政物流为依托,培育发展“邮政三农”农资物流配送经营模式;逐步形成四种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为主、其它渠道连锁经营并存、公平竞争、相互促进的农资市场安全流通格局。

二是简化手续,规范农资连锁经营行为。在县行政服务大厅和各工商所设立专门窗口,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登记手续,对申办农资连锁经营的,优先受理、核准、发照;对农资连锁企业设立的配送中心和门店,只要持有总部的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即可直接到所在地工商所申请办理登记手续。同时发挥服务职能,指导和帮助农资连锁企业建立统一店面标志、统一配送方式、统一销售价格、统一营销策略、统一质量监督、统一制度规范的“六统一”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农资连锁经营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三是健全制度,促进农资连锁经营有序发展。严格溯源管理,对在县内设立连锁经营的农资总部销售的农资商品,按照不同生产厂家,根据生产批次持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产品质量合格证书、质量检验报告、生产经营许可证等有效证件实行备案登记。加强连锁经营制度的管理,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不合格商品退市、召回等制度,切实履行农资质量安全第一人责任。建立农资经营信用保证体系,对农资连锁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引导其诚信、守法经营;

第3篇:农资经营模式范文

实际上,已经有农资行业的企业在尝试建立农村连锁――把连锁门店直接开到四级市场!通过农资农村连锁,或许能让我们对三、四级市场的这种渠道模式有更清晰的认识。

想象的总是很美好

当农村连锁经营这种新鲜的分销模式跳人农资厂商眼帘的时候,大家都想得很美:

它可以从源头上筛选农资产品,有效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统一采购,省去批发上流通环节,节约农民的生产投入成本;为当地的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带动当地农资、运输、能源、仓储、加工、信息等相关产业经济的增长,实现对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这种模式对农村、农民、农业是多好的渠道模式啊!

然而,想象毕竟是想象!成功启动农村市场谈何容易,尤其类似这样的连锁经营模式,隐含着很多苦难和挫折,没有亲自做过的企业,是无法体会到的。从我们亲身体会的国内几家著名化肥、种子等生产企业的经验看,败多胜少。

不要因为有需求就去做,地表欢长的几寸小草可能需要地下几米的根来供给营养。

目前农村化肥销售市场中较为普遍的销售模式是:厂家――县经销商――乡镇代销点――村直销点。

而按照连锁思路建立起来的农资连锁超市,其供应链则是:厂家――农资连锁企业――乡镇农资超市――村农资便利店。

你可以说,这一定就是未来的图景。但实际上,在战略方向基本正确的前提下,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经营管理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的管理水平。须知一项事业的成功通常需要具备多个因素和条件,但失败只需一个因素就足够了。

弃旧迎新不容易

经营模式的转变所带来的最主要变动是利益分配方式和比例的变动,如想保证模式的顺利转变,保证各参与方合理的利益关系,将是模式能否推行下去的关键。

那么在转变的具体操作环节中,可能面临哪些问题呢?

1.如何保证盈亏平衡?

盈利模式的关键是如何“拿住”顾客与供应商?

例如:以丰富的商品、个别低价品或促销、附加服务项目吸引客流,再吸引顾客购买高利润商品,然后以连锁网络地位逼迫供应商屈服,降低采购成本。

这便是一般连锁零售的盈利模式。那么这套路数对农资分销管用吗?

先从上游看。供应商看重你,是要你的网络。但乡镇地区的好网点很多都被供销社农资销售点占据,而即便让你拿到了网点,也要投入现金建设――如果你本身资金不够,就要求从日常业务中积累现金流,进而要求前方门店不能对农民顾客赊账,后方采购还要能从供应商那里拿账期。

但以大多数新进入的农资连锁公司的资源,你能做好这一连串的事吗?

在农民顾客那里,农村地区盛行赊账之风,农民一般在收获季节前手里现金少,因此赊欠是常事。目前好的农资连锁是通过增加增值服务项目来换取农民顾客的现金支付,例如专家坐堂,随时解答庄稼疑难。但好的专家以前都在为供销社系统服务,你要挖他过来成本肯定高。

对供应商来说,以新进入者的网络覆盖水平和采购人员素质,能谈下好的账期吗?

2.如何处理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这包括处理传统渠道体系中的县级经销商、乡镇商及村级直销店经营者的关系。

策划者宣称将采用“直接招商”和“改建、收购、重组原有的农资系统”两种模式同时推进,这多少带有朝廷招安草寇的意味:要么你们投降归顺,要么就消灭你们。

但现实不那么简单:

(1)如何处理与县级经销商的关系?

目前农村中传统的以供销社系统为主提供全面农资产品的流通模式已经被打破,供销社、产品、个体经营等各种经营模式并存混杂,且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在每个县的行政区域内已逐渐形成了如下格局:主要农资产品在每一大类的销售上均有3~5家不等的经销商。

这些经销商占据了该区域内该类产品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上与厂家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对各乡镇的代销、直销点有着一定的控制能力。而农资连锁超市通常将门店建在乡镇这一级别上,也即是由连锁企业直接向乡镇的门店供货,这等于要取消县市级经销商这一环节。如不和这些经销商谈判、联合,而直接向其挑战,威胁其生存时,必然会受到其强烈的反对和抵制,他们甚至可能会联起手来绞杀连锁经营门店。

如何处理与他们的关系?这是连锁经营企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当然具体的处理过程将是相当复杂的。以某县境内化肥、农药、种子各有三家较具实力的经销商为例,连锁企业在该层面至少要处理好与这九家经销商的关系,保证其各自的利益。

(2)如何处理与农资产品乡镇代销商、村级直销商的关系?

此类经营者也具有县级经销商的大部分特点,只是规模小些,以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农产为主。

处理与此类经营者的重点应放在合作上,而不是吞噬他们。较为可行的是选择其中一家具备一定优势的代销商,通过培训、改造,使其接受连锁模式;同时为避免出现其他代销商因利益受损而做出极端行为,企业亦应出面协凋好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当然在这一层面上,企业除了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协调与原有代销商的关系外,更大的挑战来源于如何建立起保证连锁店规范、统一、有序经营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包括建立相关的信息收集系统、经营管理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对有关人员实施的培训、管现和监督等,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对外服务标准的统一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发挥出连锁经营的优势,在农资销售市场中站稳脚跟。

另外,单一的农资销售业务未必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也未必能吸引广大农民的目光,探索如何实现将农资市场的产品销售、农业技术服务的提供及农产品销售的有机结合,将有可能会给连锁经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

3.如何协调与供货厂商的关系?

事实上,各农资厂家经过近几年市场竞争的洗礼,一些大厂已经脱颖而出,其生产和销售规模已达数十亿元。而连锁流通业态的发展必然会直接破坏他们所精心培育起来的传统销售渠道。让他们与连锁经营企业合作,就如同要求武林高手自废武功一般。而且家电连锁经营模式的扩张给众厂家所上的那一课仍历历在目,渠道不能控制,必将受制于人。

而对中小厂家而言,他们一方面担心连锁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实力,另一方面他们也不甘心成为连锁商业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因此他们对连锁企业将持半信半疑的态度,不敢把企业的销售命运全部寄托于连锁企业,但又不愿放弃合作。

因此,如何选择适当的供应商,以何种条件来保证供货商现实的和长远的利益,对保证连锁经营企业获得稳定、质优和价廉的商品供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4篇:农资经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城乡双向互动;农超对接物流配送;配送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010-02

1城乡物流配送发展现状

城乡之间的物流配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民将生产的农副产品如生鲜果蔬、生猪、禽、蛋等通过物流配送到城市,供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城市农资用品、工业用品、生活用品等通过物流运输到农村,供农村居民日常生产、生活需要。

1.1农村向城市配送

目前,我国农村农副产品生产以家庭式分散种植和养殖为主,城市也为分散消费形式,像生鲜果蔬这类不易长时间保存的食物需要快速运输、快速消费才能够确保农民获得收益,城市居民获得新鲜果蔬,这就需要拥有完善的运输体系保障,城乡之间的主要运输工具为汽车,农村向城市配送物流流程如图1所示。

注:为车辆空载,为车辆实载。

如图1所示,从农产品生产地向农产品集货地运输采用的大多是农用车,车辆完成运输后空车返回,偶尔携带些农资产品或者生活用品,农用车利用率不高。从集货地向分货地运输采用大货车运输,分货地是城市主要的农产品集散地,运输农副产品的大货车均为专业配送农货,大多空车返回,来回运输成本较高。从分货地到消费点一般采用小厢货车运输,城市内的配送体系较为完善,通常小厢货车可多次往返于分货地和消费点。

1.2城市向农村配送

城市向农村配送的主要是农业物资、工业产品及日常生活用品,配送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为汽车,城市向农村配送物流流程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来自全国各地的生产企业将生产的产品通过航空、航运、公路运输等运往各省市商或者批发商,运输大多为单方面运输。省市级批发商通过物流配送或者厢式货车配送产品到县、乡级批发点,多为空车返回。由县、乡级批发站向农村超市、便利店配送选择小货车运输,通常可来回往返,但由于农村需求量有限,运输次数有限。

1.3城乡物流配送问题研究

城乡物流配送主要问题是单向物流较多,空载运输加剧运输成本的增加。造成目前城乡物流配送单向空载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3.1运输主体不同

货物运输的主体拥有者(车辆所有人)包括:生产企业车辆、第三方物流车辆、社会营运车辆、批发商自有车辆、经销商自有车辆、农民自有车辆等。由于运输车辆的所有人不同,运输目的各不相同,当完成既定运输任务后,大多数车辆选择空载返回。

1.3.2信息渠道不畅通

往返于城乡之间的运输车辆通常只单方面获得货运信息,而返回时由于没有配货需求只得空返,这种现象在城市向农村配送过程中极为明显。一方面农村对城市物资需求量小,另一方面农村货运信息发展滞后,运输车辆无法及时获得配送信息并组织货源。

1.3.3物流节点分散

城市中有多家大大小小的农副产品分货地,并且不在一个片区;农村大多数农产品集货地与城市物资配送中心不在一起,这造成了运输成本的增加和运输资源的重复利用。

1.3.4车辆装载货物性质不同

由于农副产品与工业产品及生活用品的性质不同,运输车辆在装载货物上不能共用,这导致农村向城市配送物流与城市向农村配送物流在车辆选择上有较大的差异性。

2农超对接经营模式

农超对接经营模式是由城市中的大中型连锁超市和商贸中心与农产品种植、养殖户们集体签订的双向互动式合作经营模式。双方签订供需合同,由连锁超市和商贸中心统一为农户提供农资、工业产品及生活用品,农民通过合作种植或者对接基地等形式向连锁超市和商贸中心提供农副产品。此外,连锁超市和商贸中心还可以直接承包预订农户土地上种植的农副产品,解决了农民生产后的销售问题。在农超对接过程中,减少了产品的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同时建立由城市配送中心统一的物流服务体系,减少了重复运输的环节,降低了运输成本,有助于降低农产品价格,提高服务质量。

2.1农超对接经营模式优缺点分析

2.1.1农超对接经营模式优点分析

农超对接经营模式在产品流通环节上减少了批发商的环节,降低了农副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同时由于产品销售多为直销方式,缩短了流转周期、减少了流通费用、增加了供求信息的传递速度,在采用城市配送中心进行物流配送时降低了配送车辆往返的空载率,解决了运输成本等。农超对接经营模式在运营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快速便捷地将农资产品送到农民手中,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在经营中,对农产品执行承包土地商品的方式,打消了农民的销售顾虑,稳定了农民的收入。

在城市环节,由于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运输成本,使得城市农副产品的价格下降,同时,也能够确保生鲜农副产品快速地输送到城市居民手中,保证了产品的新鲜。由城市大中连锁超市和商贸中心统一采购的农副产品在产品质量上也是一种保障。

在我国扩大内需,加大工业产品下乡的政策支持下,“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利用农超对接经营模式直接送达农户手中,在产品售后上采用统一管理,保证了工业产品的质量,降低了工业产品的价格。对于农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2农超对接经营模式缺点分析

虽然农超对接具有相当多的经营优势,同时也将是未来农村与城市经营的主流方式,但是其也具有一些不完善的缺点。农超对接对于城市中连锁超市的规模要求非常高,对于城市配送中心的运输能力要求非常高,而且要求农户集中管理难度较大。这导致农超对接在三方面的参与上积极性都不高。此外,农超对接势必损害了一部分的利益,一些商家绕过传统经营环节,直接从农村批发农副产品,到城市的早市或者“以车为店”进行销售,由于投资成本低,价格要比超市价格便宜。在工业产品下乡中,虽然国家提供了财政补贴,一些正规厂家生产的家电、汽车等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在农村销售,但是农村消费水平有限,购买力仍然不高。

2.2农超对接经营模式的动力和阻力

2.2.1农超对接经营模式的动力

农超对接经营模式是由城市中具有实力的大型超市和商贸中心与合作农户直接签署协议进行产品供给,在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物资方面具有优质价低的优势。农户通过与大型超市和商贸中心合作在产品销售上获得保障,能够提高劳动生产力。城市配送中心在产品快速运输方面保障了果蔬的新鲜,降低了运输成本。

2.2.2农超对接经营模式的阻力

农超对接经营模式的阻力主要来源于双向互动过程中农村方面的需求量的助力。目前,城市对农产品需求量大,而农村对工业产品及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小,二者无法达到平衡,在城市配送中心运输中,空载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急需政策的支持和更加有效的平衡方式。

3城乡双向互动的农超对接物流配送模式

城乡双向互动的农超对接物流配送模式是将城市与农村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提高物流利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基于城乡双向互动的农超对接物流模式如图3所示。

图3基于城乡双向互动的农超对接物流模式

如图3所示,城市配送中心是整个流程模式的主节点,是联系城市与农资的中心枢纽。农村连锁店及集镇配送点根据农户需求向城市配送中心下订单,由城市配送中心往返车辆从城市各大连锁门店、商贸中心负责取货,城市配送中心再根据装车情况集中将货物运往各个农村连锁店及集镇配送点,区域往返加快配送过程,再由农村连锁店及集镇配送点将各个农户所需送到合作种植户和对接基地,由农户自行去取。相反,农副产品的运输由合作种植户和对接基地统一送到农村连锁店或者集镇配送点,再由城市配送中心往返送到城市连锁门店和商贸中心。在整个过程中,运输信息由城市配送中心统一管理,确保运输车辆往返均能实载。在配送环节,对于车辆的选择可以分成普通型运输车辆和专用型运输车辆,普通型运输车辆可往返运输农村与城市之间相互需求的产品,专用型车辆负责运输相似类型产品,由此可解决车辆装载货物性质不同的问题。

4结论

综上所述,以城市配送中心为运输主体解决了货物运输车辆主体拥有者的问题;由城市配送中心统一货物运输信息,解决了往返城乡之间运输车辆信息不通畅的问题;双向互动式农超对接使物流节点集中化管理,在运输过程上简化了运输环节,降低了运输资源的重复利用;再根据车辆货物使用性质进行分类管理,降低了运营成本,解决了车辆装载货物性质不同的问题。城乡双向互动的农超对接物流配送模式对降低城市农产品价格和提高农村生活物资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具体运营中,通过总结和分析,不断完善双向互动式农超对接物流配送运输体系,实现科学化管理,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孔祥智,郭艳芹现阶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状况,组织管理及政府作用[J].农业经济问题,2006(1):54-59

[2]宋雪莲,肖翊蔬菜“伤人”:批发商称菜价高都是高房价惹祸[N].中国经济周刊,2011-05-24

[3]杨为民,蒲应龚,吴春霞中国蔬菜供应链优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第5篇:农资经营模式范文

根据《__市供销合作社关于推进新型农资供应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县有序推进新型农资供应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初见成效。

一是规范完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方式,形成"公司总部+配送中心+直营店"的营销网络,增强对网络终端的掌控力;二是建立相对稳定的农资货源渠道,拓展与____集团、____集团等名优品牌化肥生产企业合作,打造品牌营销形象,净化流通市场,引导农民购买放心农资产品。

一是建设联采直供平台。突破传统经营模式,由过去的农资供应中间商向现代农业的物流商和服务商转变,农资公司对接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农资联采直供协议,采取"点对点"直供,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让利于农,新型服务方式引导销售;二是搭建科技服务平台。积极发挥庄稼医院科技服务作用,推进按需配送、科技咨询、科学用肥、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一站式"服务创新;三是创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经营服务体系,及时传输商品供求信息。今年初,县供销社在任市供销社召开新型农资经营服务平台建设暨科技下乡推进会,任市供销社由过去单一的农资供应中间商向现代农业的综合服务商转变,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企业,天元农资公司采取"点对点"直接供肥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科技咨询、配方施肥、科学用药及统防统治"一站式"服务创新。上半年,任市供销社签订化肥直供合同26份,数量近3000吨,其中:碳铵2000吨,尿素1000吨,多效肥1000吨,在服务对象中,提供配方施肥、防病治虫等农技服务面达90%以上,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三是农资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取得较快发展。全县已建庄稼医院55家,新网工程网点70个,配送中心6个,配送站4个,配送面覆盖全县194个行政村,1467个村民小组,配送率达100%,年配送化肥等农用物资2.6万吨,占市场需求的 %。

诚信经营是农资服务的前题,产品质量是保障农民利益的生命线。为确保农资服务到位利好,一是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活动,建立农资质量监控机制,配合工商、质检每年"3.15"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活动,有效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品进入供销流通市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资市场正常秩序;二是春耕时节,扎实开展"两放心、三到户"送科技下乡、农资诚信经营活动。

第6篇:农资经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农资;连锁经营;前景;政策支持

连锁经营是一种先进的经营形式,它把大规模工业生产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 思想引入零售业,通过规模经营和资源共享来降低企业经营的平均成本和每一单 位的边际成本来提高市场绩效。农产品与农资的连锁经营就是要在农产品与农资流通中引入这一先进的经营方式。一是利用核心零售企业的无形资产、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和高度的资源共享性,降低农产品与农资进入市场的成本,节省经营费用;二是通过企业的批量采购,统一配送,连锁网点销售的方法,降低农产品的采购成本、库存成本和流通资金占用,从而以最低的流通费用、最少的流通环节,加快农 产品流通,降低销售成本;三是连锁门店良好的购物环境、可靠的商品质量和低廉 的价格吸引起来越多的消费者。

加入WTO后,农村流通体制向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农村市场已呈现出多条经营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的新格局。农村市场迫切需要提高商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引入现代流通方式来促进农村流通的现代化[1]。农产品与农资的连锁经营有利于摆脱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困境,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推进农业产业的发展。用现代流通方式,走连锁经营之路,无疑是新时期开拓农村市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中国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现状

1、农产品连锁经营情况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正在我国各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迅速兴起:如南京市去年开办了首家“生鲜超市”,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利用自己雄厚的基地实力,正着手在全国各地设立农产品超市,苏州南环桥、无锡朝阳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始向加工配送延伸……

前欧美等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生鲜食品已占总消费的80%%,美国更是高达95%%以上[2]。21世纪初我国已经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工作和生活节奏快,对方便、快捷食品的需求日益扩大,客观上具备了推行农产品大规模连锁经营的条件。同时,近年来无公害、标准化、品牌化农产品比重的不断增加,也为连锁经营统一进行商品化处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奠定了基础。与传统的农产品营销业态相比,连锁经营在经营环境、经营理念、质量控制、管理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有一些大型超市如“苏果”陆续进入农产品销售领域,涌现出一些比较成功的连锁经营模式:一是“连锁超市+批发市场+基地+保险承诺”,二是“连锁超市+基地”,三是“放心粮油专卖连锁店+加工企业+基地”。三种模式各有其独到之处,但有一个共同点是,均以超市、连锁店为销售终端,以基地为供货源,中间或与加工企业合作,或与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无锡由朝阳蔬菜批发市场牵头,将锡山、惠山等近郊的种植大户组成无公害蔬菜产销合作社,批发市场下辖的配送中心对来自放心菜基地、经检测合格的蔬菜进行加工整理、定量包装、定牌管理,每天配送至33家天惠连锁超市,实行优质优价,同时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无锡分公司承担产品责任险,保险期限一年。消费者一旦发生食用意外,每次事故每人最高赔偿额为10万元,事前质量控制加上事后意外保险,让消费者吃了“定心丸”。盐城有12家粮油店、10家食品店和12个生产加工企业主动加盟“放心粮油”连锁经营,自去年1月正式开业以来,销售量稳步上升。

上述三种连锁经营模式之所以获得成功,我们认为,一是拥有稳定可靠的供货源。连锁经营需要大批量采购,统一配送,必然要有规模化的供货源。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如“超大”集团等,租用土地自己生产,不仅可以保证货源供应,而且便于控制产品质量。但作为刚起步的连锁经营企业,囿于实力,可与规模基地紧密合作。如无锡的朝阳蔬菜批发市场、镇江的万方超市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赢得稳定巩固的“大后方”。二是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镇江的“万方”超市一方面设专柜经营基地的名特品牌产品,如七里科技示范园的“嫩绿牌”系列蔬菜,江心洲的“滩八样”野生系列蔬菜,另一方面创立自己的品牌,如“龙脑牌”豆腐等,在节假日还推出品种多样的“万方礼品菜”,不仅吸引了消费者的认同,而且迅速树立了企业的知名度。三是政府部门服务到位。如盐城的“放心粮油”连锁经营就是由该市农业质量标准办公室牵头,将当地的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分散的粮油销售店有机整合起来。

2、农资连锁经营的情况

2000年5月,我国现代农资超市的始作俑者、北京金色谷超市管理公司在位于北京西单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大楼成立。该公司主要发起股东是北京东方渴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海体置业有限公司和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机关报——《中华合作时报》。该公司已在全国8个省(市)建立县级超市30多家,乡级网点350个,2002年销售额超过了20亿元[3]。

2002年3月19日,由红太阳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股权98.75%)和南京天和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共同组建南京红太阳农资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并启动了“千县万乡十万村”的农资连销网络工程。目前已在江苏、安徽、江西、广西、重庆等地投资设立连锁公司30多家,形成了覆盖5省30多个地市区县380多个乡镇的“红太阳农资连锁”经营网络。该公司同样宣称,将“红太阳农资连锁”建设为中国农资流通领域中的第一品牌。

农资网络的建设,2003年已经开始筹备,2003年正式启动了以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为核心企业的全国供销社农资连锁配送为农服务工程。中农集团计划到年底,与国内相当一部分省级农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使加盟的配送中心和连锁店达到300个左右;同时,加快对公司直营网络体系的改造步伐,力争对现有的480多个直销网点的60%进行规范改造。全国供销社总社的期望是,“我们共用的‘中国农资’品牌,要遍布农村市场,目标是要占领70%的农村。”

地方尤其是省级供销社对建立属于自己的农资连锁公司也表示出极大的兴趣,相当一些省、市供销社都正式注册成立了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四川省农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四川邦立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并逐步发展到在四川省内和省外长江以南的13个省、市(区)的农资商品集散地建立了60多个一级连锁配送中心,连锁经营门店达2000家左右,深入到农村的连锁网点实行24小时服务。新疆奥环公司则把眼光瞄准了西部畜牧业农资连锁经营,欲打造中国畜牧业的沃尔玛;江苏苏农农资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供销社、福建省“龙得宝”、新疆供销社等以供销社系统为主的传统农村流通组织,正在重新整合,力求抓住机遇再创辉煌;各类民间资本,正在强力扩张农村流通市场。一系列迹象表明,与农村生活生产有关的连锁经营,作为一个新的商业投资机会,正受到各类资本的强力追捧。专家认为,从品牌农业到品牌农村流通业,再到品牌农产品消费,是未来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思路;考虑到国家正在全力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在农村建超市其实商机无限。

3、农产品与农资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连锁经营必将成为农产品零售的主渠道。如美国,78.5%的农产品通过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超市、连锁店——消费者的方式完成其销售,只有20%的农产品通过生产者——批发市场等销售渠道完成销售过程。从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现状看,由于绝大多数连锁企业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专业的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建设滞后,所经营的农产品基本上是各连锁网点直接从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然后转手销售的方式来经营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是连锁经营的主要目的之一。以农贸市场采购方式配送农产品,由于各网点独自采购,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在降低农产品采购成本,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由于存在众多中介主体,中间流通环节复杂众多,经过反复落地倒运,市场运行过程承负过高的交易费用和社会交易成本,造成农产品采购价格不断提高。据有关资料显示,未经加工的蔬菜从生产者、消费者、产地中间商、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连锁店等一系列中间过程到消费者,价格要增加3-10倍,农产品的经营管理成本、分装费用也提高,损耗增加。

(2)难以实现标准化经营。目前的农产品配送方式,一方面各连锁企业难以提供相同的产品与服务,就连价格也难以统一,失去了连锁经营共享品牌资源的意义;另一方面不利于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没有成规模的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标准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3)农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消费者到连锁网点购买农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信赖它的质量安全和品牌信誉,因此连锁企业应注重商誉,应该有更强的自律性。但当前连锁企业零星采购农产品的方式,使得农产品供应链过长,农产品在供应链的众多中间环节被反复倒手,产品质量(特别是生鲜产品的新鲜程度)下降,迫使许多消费者放弃连锁网点而转向农贸市场购买农产品。这种现象不仅仅影响了连锁企业对农产品的销售,对企业的信誉也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中国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发展前景

第7篇:农资经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农资 农资物流 物流模式

一、黑龙江省农资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黑龙江省物流业总体规模呈上升趋势,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物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我省初步形成了大型农资企业领头、配送中心支撑、连锁经营主导、村镇农家自营店辅助的农资流通模式。种子、化肥、农药、农膜需求量的日益增大,农用车、耕种加工机械等新产品和新机械不断推陈出新,给绝大多数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其中,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资产品综合市场已经成为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辐射黑龙江省不同农业生态区,如今北京德农种业、黑龙江阳光种业、北大荒种业等国内、省内知名种业公司也纷纷入驻我省农资市场。

黑龙江省农资物流业在多年的发展历练中,越来越多的农资经销商已经意识到,要真正实现经营模式的创新,必须要有现代化的农资物流体系做支撑,而农资经营模式做到最后,其实就是在做农资物流模式建设。因此,寻找适合企业的农资物流模式,加快农资物流产业的发展,使农资物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黑龙江省农资物流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现行农资物流模式分析

1 传统自营物流模式

传统自营模式有利于实现统一管理,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但成本相对较高。自营物流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农资企业的现有资源;能够控制农用资料生产、销售中的整个运输过程,弱化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容易通过自身员工了解到市场上消费者的情况,更容易与消费者进行交流,最大程度满足他们不同程度的需求。

但是,在成熟的市场分工下,传统自营模式无法适应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一方面,用于购置和维护物流资产方面的资金将会占据企业用于农资生产和研发、物流设备更新等所要耗费的资金,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企业承担物流的专业性欠缺,相对成本过高,影响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 第三方物流模式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及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用物资要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其庞大的生产和流通,需要专业化的物流指导,迫切需要最大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在这种环境趋势下,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来完成农业生产资料的物流配送功能。

但第三方物流平稳度过起步阶段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1)农户与市场的脱节,带来经济损失。(2)农资要求配送不及时,降低了服务质量,最终影响产量。(3)出现连带经营风险。

3 基于节点的物流网络模式

《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要加快物流节点设施建设:依托主要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综合交通枢纽,重点为农资、农产品及加工、粮食等产业服务,规划建设一批专业物流中心,如下表2-1所示为部分主要规划建设的物流中心。

与传统物流相比,基于节点的物流网络模式一方面利用节点的农资物流资源,依靠政府宏观管理与政策扶持,将城乡一定区域范围内数个物流节点有机地连接起来,建立节点问的城乡农资物流合作关系,构建区域农资物流系统。另一方面,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物流企业进入农资物流园区,完善运输系统,从而提高农资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 农资物流联盟模式

农资物流联盟是以第三方物流机构为核心,使众多农民、中小农资企业契约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集约化物流伙伴关系,从而使分散物流能够获得规模经济和物流效率。农资物流联盟模式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优势:

一方面,物流联盟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的发展,它打破了全球范围的地理界限,实现了联盟成员间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另一方面,针对农资物流需求,联盟成员组建最优组合,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构建物流联盟,完成目标物流任务。

三、保障黑龙江省农资物流模式良好运行的对策建议

1 传统物流向专业化物流过渡。传统自营的物流模式是我国小农经济下传统的、原始的物流模式,它由农户或小型农资生产企业将农资自行配送至连锁店、农资大市场或消费者手中。在现代农资物流视角下,自营的物流模式由于投入成本较高、信息流通慢等因素,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风险,给他们带来资金负担,同时也已经不能满足大市场下农户和消费者对物流服务多方面的要求,因此,自营物流模式已经渐渐退出现代农资物流的行列。

但对于一些人口不多、农资需求量相对较小的欠发达村镇,自营物流模式也不失为一种简单、易管理的物流组织模式。重要的是企业要认清自己的核心能力,只有物流可以作为自己的核心能力时,自营物流的方式才有优势。如果物流不是企业的核心能力,那么企业就应该整合利用外部资源,优先选择第三方物流模式。

2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采购自主化建设,逐步提升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水平。专业物流能否在市场上站住脚,很大程度上依赖着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及采购自主化的完善。

为了更好的发展第三方物流,黑龙江省在发展农资物流的过程中,应给予第三方物流极大的关注。一方面,政府必须做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专用仓库、码头、修建公路,为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建设先进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加快采购自主化建设,建立以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交换为主要内容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订单处理一体化、货物跟踪全程化、仓库管理清晰化、客户查询自助化、资金结算电子化,全面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3 提高信息化程度。信息技术是联系物流联盟各方成员之间关系的桥梁,也是物流作业的纽带。发展现代农资物流的条件决定了物流联盟的运作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能使联盟各方灵敏的应对农资市场的需求、适时的调节人力、财力、物理的供给。同时,内部成员也能根据物流联盟要求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实现合作多赢,提升整体竞争力的目标。

为了强化现代化的农资物流信息网络,应加快企业与农户、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间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农资物流专用设备、人员管理和货品编码的标准化工作,构建能够整合供应链各环节的物流信息、物流技术、物流监管和物流设备等资源,面向农户和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管理服务、技术服务和交易服务功能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4 加快农资物流园区建设。物流节点建设是现代物流的重要内容,结合黑龙江省农资物流发展规模、设施状况、现有物流园区的规模及定位,有针对性地在城市周边,规划发展一批重点农资物流园区,完善城市、乡镇间物流配送网络系统,建成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现代特色农资物流园区。

一方面,在交通便利节点地区,重点建设或改造物资中转、集散和储运的节点,包括货运站、公路枢纽、大型公共仓库及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加强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物流线路的相互配合,构建完整的物流网络;另一方面,强化物流中心内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便捷、高效的农资物流配送中心以及大批标准化的连锁经营网点,统一经营管理,使其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灵敏的反应,确保农资物流各环节的畅通。

参考文献:

[1]王红阳,杜丹,和谐社会背景下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J],农业经济,2012(9)

[2]李奎刚,豫北地区现代农资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9~50

[3]刘雪胜,2011年度中国农资经销商发展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农资,2011:26~40

第8篇:农资经营模式范文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职责到位

切实加强肥料农药市场监管工作的领导,我市各级工商部门都高度重视,将肥料农药监管和农民群众利益摆到了重要高度;大力加强肥料农药市场监管,认真履行职责,加大对不合格和劣质肥料农资产品的查处和抽检力度,严厉打击不合格肥料农资和其它扰乱市场秩序、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法行为,完善了工商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消费者参与相结合的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坚决把不合格肥料农资产品清除出农资市场,切实维护好和实现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纳溪区工商局结合法制宣传、“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活动,积极做好“红盾护农”的宣传工作,向农资经营户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教育;印发了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3900余份,对农民宣传了农资市场监管及农资打假专业知识,开展“送法下乡”、“送知识下乡”活动;各工商所利用乡镇文化大院,“零距离”宣传法律法规和农资使用知识。邀请有关农技专家和工商人员一道,向农民朋友讲解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高产栽培等知识,引导农民正确使施用农资,受到了农民和当地政府的好评。

龙马潭区局还将23种国家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名单和19中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等作物上限制使用的农药名单,制作成消费警示卡发放到每个农资经营者手中,随时提醒经营者。

二、完善肥料农药市场监管,实行“五严”措施

“五严”。一是严格农资经营户备案制。凡从事农资经营的,必须到工商部门登记备案,以便跟踪服务和监督管理。二是严格留样备查制。解决时间跨度长,实物取证难、农民投诉难等问题,变事后查处为事先防范。三是严格落实“两帐两票一卡一书”责任制。与经营户签订责任书,督促其建立健全“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四是严格“四定”监管责任制(即定人、定岗、定片区、定责任)。五是严查八种违法行为。严查生产、销售甲胺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行为;严查生产、销售未经国家有关部门审定或批准生产、销售农资商品行为;严查生产、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假冒伪劣农资商品行为;严查虚假标识、标识不清、商标侵权行为;严查利用对产地、质量、商标虚假标示等手段,冒充进口化肥行为;严查制作、种子、化肥、农药和农机具等虚假农资广告行为;严查利用境外虚假登记的企业名称,以委托加工、授权使用、监制等名义加工生产“傍名牌”产品行为;严查农资经营中的商业贿赂行为。

龙马潭区工商局依据国家总局第45号令《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实施方案》。由于领导重视、方案周密、措施有力,全区农资监管工作取得了成效。

三、认真检查,强化监管,确保实效

肥料、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我局深刻认识做好肥料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红盾护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牢牢把握“四个只有”,加大力度,把加强肥料、农药市场监管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一是充分发挥农资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监督和指导,确保农资市场的有序竞争;二是保障农资质量,进一步完善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已形成了农资公司—农资连锁配送中心—农资连锁配送站—村级综合服务站的农资连锁配送经营网络服务体系。四是开展种子、化肥质量监测。1-10月我局抽检化肥、农药等农资186个批次,配合省局抽检肥料农资商品23个批次。通过检测,有效地防止了不合格农资流入农村市场。五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严厉查处不合格肥料农资产品,坚决把不合格肥料农资清除出农资市场。

截至目前,我市各级工商机关共出动执法车辆645台次,执法人员3526人次,检查农资经营户6205户次,检查农资市场915个次,立案查处农资案件112件,罚没54.72万元,没收查扣物质684121公斤/台、件,取缔无照农资经营户75户,受理农资投诉46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3.32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辨别真假难。一方面,农资品种花样繁多,伪劣农资从表面观测往往难以确定其真伪,执法检测手段的缺乏造成真伪难辨。另一方面,涉案农资鉴定费居高不下,一份化肥质量检验报告少则两三百元,多则上千元。质量检验报告成本高等因素,客观上造成农资市场打假成本过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农资真假的辨别。二是监督管理难。当前伪劣农资销售市场都在农村,并且越是偏远的山区和小村落越有市场。部分假劣农资还打着“送货田头,服务农民”的旗号,运到村边地头进行抛售,且流动性强。由于农村地大面广,限于人力、物力、财力原因,执法部门对这些“上山下乡”的农资监管存在一定的盲区。三是打假罚劣难。农资经营主体杂乱无序,多为个人承包经营,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人员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宗族观念浓厚,造成执法环境差,当事人自觉履行行政处罚率低,查办的案件常常出现“办而不结”、“处而无罚”现象。四是深挖根除难。农资产品流通范围广,环节多,伪劣农资产品往往要经过几个销售环节,要跨区甚至跨省才能追根溯源。而各地打假信息资源未能互通共享,各打各的假,难以从源头治理。五是少数农资者“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落实不够理想,流于形式。

五、下一步农资监管工作的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构建以农资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为基础的新监管模式;完善信用惩戒机制,积极探索农资市场监管办法。

第9篇:农资经营模式范文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职责到位

切实加强肥料农药市场监管工作的领导,我市各级工商部门都高度重视,将肥料农药监管和农民群众利益摆到了重要高度;大力加强肥料农药市场监管,认真履行职责,加大对不合格和劣质肥料农资产品的查处和抽检力度,严厉打击不合格肥料农资和其它扰乱市场秩序、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法行为,坚决把不合格肥料农资产品清除出农资市场,切实维护好和实现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完善肥料农药市场监管,实行“五严”措施

“五严”。一是严格农资经营户备案制。凡从事农资经营的,必须到工商部门登记备案,以便跟踪服务和监督管理。二是严格留样备查制。解决时间跨度长,实物取证难、农民投诉难等问题,变事后查处为事先防范。三是严格落实“两帐两票一卡一书”责任制。与经营户签订责任书,督促其建立健全“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四是严格“四定”监管责任制(即定人、定岗、定片区、定责任)。五是严查八种违法行为。严查生产、销售甲胺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行为;严查生产、销售未经国家有关部门审定或批准生产、销售农资商品行为;严查生产、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假冒伪劣农资商品行为;严查虚假标识、标识不清、商标侵权行为;严查利用对产地、质量、商标虚假标示等手段,冒充进口化肥行为;严查制作、种子、化肥、农药和农机具等虚假农资广告行为;严查利用境外虚假登记的企业名称,以委托加工、授权使用、监制等名义加工生产“傍名牌”产品行为;严查农资经营中的商业贿赂行为。

龙马潭区工商局依据国家总局第45号令《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实施方案》。由于领导重视、方案周密、措施有力,全区农资监管工作取得了成效。

三、认真检查,强化监管,确保实效

肥料、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我局深刻认识做好肥料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红盾护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牢牢把握“四个只有”,加大力度,把加强肥料、农药市场监管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一是充分发挥农资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监督和指导,确保农资市场的有序竞争;二是保障农资质量,进一步完善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已形成了农资公司—农资连锁配送中心—农资连锁配送站—村级综合服务站的农资连锁配送经营网络服务体系。四是开展种子、化肥质量监测。1-6月我局抽检化肥、农药等农资111个批次,配合省局抽检肥料农资商品23个批次。通过检测,有效地防止了不合格农资流入农村市场。五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严厉查处不合格肥料农资产品,坚决把不合格肥料农资清除出农资市场。

截至目前,我市各级工商机关共出动执法车辆354台次,执法人员2367人次,检查农资经营户3898户次,检查农资市场504个次,立案查处农资案件60件,案值32.4万元,没收查扣物质520530.97公斤/台、件,取缔无照农资经营户50户,受理农资投诉25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6.77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辨别真假难。一方面,农资品种花样繁多,伪劣农资从表面观测往往难以确定其真伪,执法检测手段的缺乏造成真伪难辨。另一方面,涉案农资鉴定费居高不下,一份化肥质量检验报告少则两三百元,多则上千元。质量检验报告成本高等因素,客观上造成农资市场打假成本过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农资真假的辨别。二是监督管理难。当前伪劣农资销售市场都在农村,并且越是偏远的山区和小村落越有市场。部分假劣农资还打着“送货田头,服务农民”的旗号,运到村边地头进行抛售,且流动性强。由于农村地大面广,限于人力、物力、财力原因,执法部门对这些“上山下乡”的农资监管存在一定的盲区。三是打假罚劣难。农资经营主体杂乱无序,多为个人承包经营,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人员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宗族观念浓厚,造成执法环境差,当事人自觉履行行政处罚率低,查办的案件常常出现“办而不结”、“处而无罚”现象。四是深挖根除难。农资产品流通范围广,环节多,伪劣农资产品往往要经过几个销售环节,要跨区甚至跨省才能追根溯源。而各地打假信息资源未能互通共享,各打各的假,难以从源头治理。五是少数农资者“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落实不够理想,流于形式。

五、下一步农资监管工作的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构建以农资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为基础的新监管模式;完善信用惩戒机制,积极探索农资市场监管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