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

第1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

(一)医院固定资产的概念与类型

《医院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是这样定义的:医院持有的预计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例如,图书、办公桌椅等。医院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四大类:一是房屋和建筑物,包括房屋、土地、道路、围墙以及附属的电梯、通讯线路、输电线路等设施;二是专业设备,包括医用电子仪器、超声仪器、临床检验分析仪器、手术急救设备等; 三是一般设备,包括办公家具、交通运输设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通用设备等;四是其他固定资产,包括仪器仪表及量具、图书等。

对于构成相关硬件不可或缺组成部分的应用软件,应当将该软件价值包括在所属硬件价值中,一并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对于为增加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寿命而发生的改建、扩建或大型修缮等后续支出,也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尽管医用被服等也具有固定资产的某些特征,但由于数量多、单价低,通常被确认为医院低值易耗品。部分手术器械虽然达到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但使用期限较短、易于损坏,也只能作为医用低值易耗品进行管理。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固定资产从形成到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资产预算、资产取得、验收登记、卡片创建、领用使用、退库及内部调拨、运行维护、计提折旧、报废处置、盘点清查等,涉及到资产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建设项目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众多环节,属于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多人员的综合性管理。因此,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难度比较大。

二、现阶段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

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是由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管理权限、管理制度、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等有机构成的一个管理系统。目前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一般包括财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具体管理人员包括了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会计、实物管理部门的采购、库管和维修人员、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保管人以及使用人等,管理工作涵盖了配置、使用、调剂、处置、折旧、盘点、清查等内容。

部分医院虽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是缺乏统一、内容不完善、未能形成体系,具体表现在:固定资产管理归口不清,各部门的管理权限有交叉有缺失;管理人员以及使用、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不明确;管理工作不规范。例如,资产领用缺乏严格的审批制度,资产退库、维修、部门调剂等环节缺乏操作细则等。上述固定资产管理上的盲区,会导致发现问题无章可循、相互推诿、甚至发生管理漏洞。

(二)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落后

首先,固定资产信息化程度不高、未能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对固定资产缺乏一体化管理和在线跟踪。

其次,财务系统和资产系统各自独立,可能会出现入账口径不一致、时间不同步、对账难度大、“账账不符”的难题。

然后,使用部门的资产退库、调剂、报废等业务无法适时申请,管理部门对资产变动的审核确认无法同步更新,容易造成“账实不符”的现象。

最后,传统的固定资产手工盘点耗时耗力又极易出现数据统计不准确的现象、以致于执行不力、无法及时发现并且处理资产的盘盈盘亏及闲置问题,固定资产的账面信息失真。

(三)固定资产管理观念落后

首先,相关人员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不高。例如不能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的概念,未划清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手术器械的界限、未正确核算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资本化或费用化。

其次,部分资产使用人管理观念落后、意识淡薄、资产转移未能办理手续、人员变动未能办理交接、处置资产未能履行程序等。

最后,部分维修人员对送修登记、拆除回收等未进行痕迹管理,对于部分报废还是整体报废缺乏科学鉴定、对于可拆可用的零部件未能做到物尽其用。

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观念陈旧、操作不规范、核算不准确、内控不到位,最终限制了管理效能的提升。

(四)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不完整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大多停滞在“过去时(购置)”的静态记录上,未能动态监管资产的“现在时(调拨、维护、报废、处置)”,更无法科学规划资产的“将来时(综合考评)”,管理过程不完整。此外,未能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未能将采购合同、维保合同和后续支出纳入资产台帐统一管理;未能将资产的内部管理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要求相衔接。距离资产精细化管理差距较大。

(五)固定资产管理考评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合理、有效的考评制度,缺乏对资产的闲置低效、流失虚增等现象的约束监管,缺乏对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责任人的绩效考核。不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约束管理中不规范的行为。

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

1. 实现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

由于医院固定资产情况复杂,应通过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和信息更新等方面管理活动的规范,只有对医院固定资产的全环节、全范围、全流程实现管理的覆盖,才能有助于实现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进而提高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2. 实现固定资产的联动管理

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内容涉及到诸多方面,在固定资产的购置、财务核算、政府采购以及具体报废处置等层面,应尽快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国库管理相结合的联动工作机制,才能为编制年度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资产管理秩序创造条件。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1. 强化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首先,应将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贯穿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建立健全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清查、考核以及财务核算等的相关制度,使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杜绝漏洞。

其次,依据制衡性原则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和岗位的设置,实行归口管理、明确各部门在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各司其责、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让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再次,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购置论证、捐赠资产和投放资产的登记管理、提前报废和长期闲置的原因分析;落实资产维护的规范管理、资产转移的及时变更;抓好盘点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报废处置程序的规范履行。

最后,通过解决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损失浪费、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达到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的目标。

2. 建立三账一卡管理模式

遵循 “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管用结合、优化配置、提高效益”的管理原则,建立“三账一卡”管理模式:财务部门承担价值管理,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承担实物管理,负责二级明细分类账;使用部门承担使用管理,负责建卡(台账)。各部门共同组成固定资产的管理网络,层层负责并相互制约。财务科和归口管理部门要做到账账相符;归口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科室要做到账账、账实相符;资产使用科室要以物对卡,做到卡物相符。通过层层分工、责任到人、形成全院上下齐抓共管的氛围,有效提升管理效能。

3. 重视定期盘点

定期对固定资产盘点是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盘点中的盈亏情况、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率等问题的原因分析、做到查明责任、及时处理,达到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的目标。此外,还要进一步梳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完善相关制度,形成PDCA的闭环管理,以问题为导向,提升管理效率。

4. 实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首先,将信息化管理覆盖从“入口”到“出口”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全过程,体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理念。

其次,依托信息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事中控制、实现“关口前移”。基于完整的信息记录,对使用效益进行科学分析。

再次,通过资产系统与财务系统数据对接、信息共享,有效解决两个系统入账口径不一致、对账工作量大的难题,实现资产、财务一体化管理。

最后,还应该改进手工盘点,采取条码枪自动盘点,实现对资产的准确定位,大大减轻盘点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真实性。

5. 建立固定资产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运营绩效等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量化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考核指标,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员工增值意识、保证资产高效运作。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三账一卡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手段、有助于解决现阶段医院存在的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从而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相结合、保障资产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潘江涛.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5(04).

第2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范文

摘 要 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也是医院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组成部分,其有效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将从研究背景及意义、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和新形势下固定资产管理三部分内容展开阐述。

关键词 新形势 医院 固定资产管理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医院的主要物质设备为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乃保证人民健康及发展卫生事业的重要基础;其数量的夥寡和技术状况先进与否,是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落后与先进的重要体现。时下,我国的医院大多系公立国办性质,其资金来源多为通过财政补贴运营。

分析新形势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及时变革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有利于丰富现代管理学内涵。现实意义: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水准,从而有利于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职责的不明确性 各科室、部门之间职责比较混乱

绝大多数医院的固定资产名义上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但是实际上设备管理部门却不能对各科室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耳熟能详、泾渭分明,日常管理工作实际依然以专业科室为主,而医院固定资产的财务总账仍为财务部门进行核算,再加上设备管理部门、专业科室及财务部门沟通的不好,所以司空见惯专业科室的实际资产跟设备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二级明细账出入很大.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总账又与固定资产二级明细账和一级明细账对不上号等等怪现状。之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弊端

无法或者不去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度执行情况的不先进、不科学

执行情况不先进、不科学也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度中较为突出的症结所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医院一些相关人员不能真实地反映报废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一些设备于使用过程中由于对其性能不了解和操作掌握或者使用不当从而酿成设备不同程度损坏后果,修理后仍然可以投入使用尚且不需报废的却被上报作废,并且呈报审批转入账外后成为了账外资产,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2)故意不去入账的业已报废的残值。医院某些人私设“小金库”,造成设备报废后的残值入不了医院的账,而转入了私人“小金库”,从而达到中饱私囊的目的;医院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不妥当。使用固定资产的科室无专人保管财产从而使医院固定资产盘亏,导致医院财产流失。(3)利用率较低亦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由于内部控制不严格,固定资产管理薄弱,从而造成医院大量固定资产闲置、浪费和损失的恶果。(4)盲目购买各种设备。在设备购买上不经过认真科学的论证而且对所购进的设备质量未曾经过严格检查,同时采购、验收、入库各环节管理杂乱无序,酿成有的设备在未使用或使用没多久就无法正常使用不良格局。

三、新形势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在医院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拥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固定资产管理既是医院财务部门和管理者关注的重点,也是相关会计制度制定部门探讨的关键。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医院管理的需要,新的会计制度业已。新出台地医院会计制度中规定: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分为基层医疗会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在医院会计制度中,丰富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

与原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不同(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新准则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了重新界定: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物质形态不变。这就大大缩小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其中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可用期限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四大类:房屋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图书应当参照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上。在传统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医院的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而只是每月计提一定比例的修购资金,计入专用基金中。修购资金按照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提取,医院不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计提,这就造成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若专用资金为负值,则意味着企业虚增了资产,造成会计信息不实。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借鉴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方法,增加累计折旧科目,对医院的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这就使得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科学。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其价值逐步转移到其“劳动成果”中去,固定资产期末反映的是更接近 其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当在网络化的基础上,科学的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是采用平均年限折旧法还是加速折旧法,折旧年限为几年等,折旧方法已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确需变更,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比如医院购入大型磁共振治疗仪,价值200万元,计提折旧年限为10年,采用平均年限折旧法。则医院对该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费用1.67万元。这样,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便更加科学。

虽然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进行了规定,但是它并没有涉及固定资产的残值、减值准备。另外,固定资产的报批手续过于复杂。不少医院的固定资产在实际中已经发生贬值或行将报废,但是相关的管理者可能并不主动办理申请核销的手续。这就导致医院的资产虚增,固定资产出现庞大的数字,与实际情况不符。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的价值不能如实反映其实际价值。再者,在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医院对于无偿调入、接受其他方捐赠的固定资产,有相关凭据的,按凭据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记账;无相关凭据的,应当按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记账。

参考文献:

[1]孙佳梅,白红梅.新形势下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6(3):59.

第3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问题;对策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职责不明确。一些事业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单位固定资产在购置、验收、保管使用及清理盘点、报废报损等环节均无明确的制度约束。缺少实物登记账卡,资产领用没有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手续不完备,程序不合法等,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无章可循、责任不明,资产流失严重。

2 固定资产账外资产量大。据统计,目前许多事业单位账外资产数量较大,有的多达30%甚至更多。主要原因是:(1)购置资产时直接列作支出,不增加固定资产;(2)基建完工后不结转工程成本,不增加固定资产;(3)对其他单位和个人捐赠的资产不按制度规定增加固定资产:(4)用向下级单位收费购买的固定资产不入账等等。尤其是房屋建筑物,由于事业单位的奖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接款,由于财政资金的不足,部分建筑匆忙上马,资金缺口得不到及时补充,施工单位代垫款项多,发生财务纠纷较多,不能及时进行工程决算,发票也不能及时开出,以致于有部分固定资产已完工多年,还没有入账。

3 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整体不高。目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补贴,使用过程中不计成本、不提折旧,长期以来,普通形成了不管有没用,只管先购置,有些单位“贪大贪全”,购置后需用则用,不需要则束之高阁,更谈不上保养维护了。特别现代科技发展快,电子产品的更新加快,有的固定资产都闲置在那儿,时间一长,就根本不能满足当前的使用要求,也造成了浪费。

4 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固定资产盘点不及时或报废报损过于轻率。部分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强,长期不予盘点,以致于有部分固定资产已长期存在,单位领导却一无所知或即使知道也不愿意加以处理,造成长期挂账;资产报废、报损没有一个专门部门对此做出科学鉴定,报废资产处理也没有统一规定,由单位自行处理。二是资产调拨不规范。很多资产由于调拨双方约定,不办理任何手续资产就转移了,导致资产权届不清、责任不明。三是转让、出售不规范。转让、出售时不审批、不评估、不公开,易产生腐败现象,容易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5 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一些单位对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没有规章制度,随意性较大,毁坏丢失严重。同样一件物品,国家的东西不耐用,私人的耐用,这是什么道理?原因很简单,公家的东西一旦使用起来,就没人管。谁想用谁用;而私人的东西,使用情况就大不一样。有些固定资产在购买时除当事人知道以外,别人一般是不知道这项固定资产的存在,尤其是一些固定资产被个人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员的变动,这些固定资产很有可能变为私有,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加强教育和引导,真正提高单位领导和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确立管理出质量、出效率的意识,确立管理是维护国家资产不流失的意识,确立管理是杜绝浪费损失的意识。只有明确固定资产的内涵,思想上得到应有的重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自觉遵守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自觉维护国家和单位的利益。

2 加强体系及制度化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固定资产的管理另一很重要方面是要加强制度的建设。各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建立健全起一套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是搞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保证。

3 建立闲置资产的调剂使用制度。日前,事业单位积压闲置资产比重相当大,对于各单位需要新购建的资产,首先要从现有的资产中调剂。为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对事业学位资产进行消查的基础上开展闲置资产的申报、登记和评估定价,建立闲置资产保管库,在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无偿调拨的同时,也可按照有偿转让的原则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调剂,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的优化组合。

4 落实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大部分因素取决于领导、财务、资产管理及使用部门、人员的责任心。

(1)建立业绩考核制度,增强事业单位领导管理意识。领导是各项重要措施的决策者,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思想、业务素质,实行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与领导业绩考核挂钩制度,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关键。

(2)增强财物资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并相互制约。据此,不论单位大小,应明确分工,设置固定岗位,确定岗位职责和记账员与财物保管人员应分离,做到“管账的不能管物,管物的尽管账”,而不是身兼两职。只有这样,才能使财物保管人员的责任和记账人员的责任落实到实处,形成完整的资产监控体系。

由此可见,管理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对我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推动作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也是切实要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减少损失浪费,节约经费支出,不断提高使用效率,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第4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信息化技术

1概述

随着我国高校的日益发展,大学教育日益大众化,高校的综合实力不仅影响着高校在社会上的地位,而且也影响广大学生的高校选择。高校的综合实力的评判标准具有多样性,高校资产也是衡量一个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资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高校的综合实力与资源使用效率。因此,作为高校应该重视高校资产的管理。但目前我国高校资产管理方面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管理方式方面,过于依赖传统的手工、半手工的管理方式,随着高校资产规模的日益扩大,这种管理模式越来越具有局限性;二是随着高校资产日益向着多元化,各种硬件资产、软件资产也加大了高校资产的管理难度,因此对高校资产管理提出新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的提高了高校资产管理的效率,而且能够适应现代化的要求。但是在高校资产信息管理方面,由于使用时间较短缺乏一定的实际经验,需要广大高校在不断使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不断的总结经验。因此,本文通过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应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思考。

2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内涵以及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就是高校应用数据库进行学校各项资产信息的等级与管理,并根据高校的实际需要采用合适的软件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为学校资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学校管理层在资产管理方面,如果采用信化管理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的效率,而且能够有效的保障高校的资产的安全运行。高校实现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就是应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项资产资源,进行实时、多维监控,从而有效的提高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够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实现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能够信息化和科学化。目前随着各大高校规模的扩大,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各大高校纷纷出现多个校区的情况,使得目前各大高校的资产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由于目前高校体制问题造成财务部门不管财务,教育部门不敢教学设备的情况较为普遍;二是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断引发一系列问题;三是各个部门之间的资产管理配合问题较为突出,在资产发生问题时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使资产管理面临安全问题。因此高校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具有必要性。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各大高校信息化设备的不断提升为高校固定资产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可行性基础。具体表现在:一是高校各部门管理者都具备一定的信息化专业知识水平,能够很快掌握相关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二是高校信息化设备逐步完善和提高;三是各大高校部门领导对信息化管理技术持支持态度。

3高校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高校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资产现代化管理提供基础,能够为资产管理提供沟通平台。实现资产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解决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比如:工作繁重、信息迟疑、沟通不畅、对账困难等。二是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安全进行实时监控。通过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对资产的流动进行实时监控,能够有效解决目前资产管理方面那种在资产发生问题时那种责任划分不清、账务混乱等情况,能够有效的解决固定资产在使用中流失的问题。三是能够健全各项基础业务环节。资产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解决目前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违纪、管理环节。比如在资产购买可行性分析,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保管、维护以及租用等问题。四是能够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为学校决策者提供信息,能够使决策者能够客观、实时的掌握各项信息进行财务的购买与使用。五是能够有效的解决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划分问题。在固定资产发生损坏、丢失时能够及时的追踪资产在哪个途径发生问题,及时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从而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六是能够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管理者能够通过简单的鼠标操作进行日常的资产事务管理,提高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4高校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4.1资产管理意识的树立与管理理念的转变。随着我国对资产管理日益加强管理,能够通过信息化管理的方式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样就有利于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资产管理责任意识,使其将财务资产管理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进行处理。同时,由于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从而有效改变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认识,从而改变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

4.2健全各项管理机制。各大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都遵从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通过健全学校领导管理机制,能够有效确保资产管理的效率。同时各大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建立系统性的管理机制,保障各级资产管理能够有序进行。

4.3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实施。通过健全管理人员基础信息的数据库,以及各个固定资产的基本情况的数据库,并建立相关的资产使用机制。在资产使用过程中,认真追踪资产的使用途径,能够有效保障资产使用安全。

4.4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的健全。通过在高校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优化资产管理行为,通过资产管理体系实现人与物互管的局面。通过使用这样的动态管理方式,保障资产管理的有序进行。除了以上四点,实现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途径还有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高校资产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同时通过信息化技术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养。通过采用这些管理途径能够有效的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能力。

5结论

通过对高校固定资产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出目前高校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并提出高校如何实现信息化管理途径。高校实现信息管理的优势包括:一是能够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二是能够通过实时监控保障资产管理安全,三是能够为资产管理与使用提供决策依据。高校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途径包括:一是提高信息化管理意识,二是从体系制度上进行提高。

参考文献

[1]卢桂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2).

[2]丁田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5(4).

第5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构建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理念,是解决大中型企业在资产管理中瓶颈问题的有效手段。要实现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必须建设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该体系以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行维护、转让调拨、报废处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全面记录从投资决策、资产获取、资产经营状况、资产维修与改造、直至资产处置的全程生命轨迹。它以资产为管理对象,以实现企业总体目标为宗旨,基于经济生命基础,统筹考虑、系统优化资产生命周期内各个环节,即规划设计、采购建设、生产运营、退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实现系统优化的科学方法。同时,开发适合油田企业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固化业务流程,打破信息壁垒,支持指标评估考核,利用信息系统规范资产从前期的规划设计、投资建设,以及资产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维护保养、移动调拨,直至报废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价值链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会计准则中资产的定义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因此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企业来讲意义十分重大,企业经营者通过对资产的使用、运营和维护创造价值和收益。那么,应如何来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通过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建设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该体系对于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持续有效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目前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是从形成资产的源头开始到资产退出企业为止的全过程管理,经过规划、设计、计划、投资、采购、建设、转资、现场使用、日常维护、更新改造、减值管理、调剂使用、对外处置、报废、清理变现等多个环节的管理。分为前期管理、中期(运营期间)管理和后期管理。

(一)固定资产的前期管理

企业固定资产的前期管理包含规划、设计、计划、投资、采购、建设等环节,一般由具体使用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需求进行规划、设计并进行详细论证,将论证结果上报上级部门投资管理部门,上级部门对使用单位上报的计划进行审查,对于可执行项目,进行投资立项,最后进入采购、建设环节。

(二)固定资产的中期(运营期间)管理

从设备采购完成试运行达到可使用状态后进行转资,从而进入了固定资产的运营管理,也就是资产的使用环节,一般由现场使用单位进行设备的实物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由财务部门完成资产的价值管理工作,由上级设备管理部门完成闲置资产的调剂使用工作。固定资产中期管理除正常设备管理外,还大致涉及固定资产清查、固定资产调剂管理、固定资产租赁管理、固定资产减值管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管理、资产评估管理。

(三)固定资产的后期管理

固定资产后期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报废和处置。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资本化与费用化判断标准不一致,造成资产“量价”的不准确;第二,在项目改造中,往往轻视存量资产的再利用;第三,资产运营过程中重新购、轻维护;第四,对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第五,固定资产点多面广,不利于管理;第六,项目搭车的问题。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难点

1.资产管理不全面,资产的实物管理、专业管理、价值管理脱节

实物管理、专业管理、价值管理是资产管理的三个方面,既有相关性,又有独立性。实物管理主要在基层单位,负责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及保管;专业管理主要是生产、设备、安全等专业职能部门,按照本企业业务管理规范、标准及有关制度进行资产专业化管理和审核、鉴定工作;价值管理主要是财务部门进行资产价值量核算以及投资收益评估。由于资产管理全过程中各部门工作衔接不够,造成“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

2.忽视资产的收益属性和费用属性

收益属性,从会计准则定义看,固定资产将来一定是给我们带来收益的,收益属性对于我们的日常经营非常重要。固定资产的费用属性是非常强的一个属性,固定资产在整个的生命周期里面,对整个的费用支出有过一些统计,一个大型的固定资产的费用支出是它原始支出的300%以上。油田企业是高投入行业,它的费用支出不会占到如此高的比例,但它的费用属性,后续的大修、作业、保养等等一系列的费用支出,也是资产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

3.投资中的不良资产

投资环节中的不良资产在企业不良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油田企业高风险的投资特点是产生不良资产的根本原因。投资决定资产,在投资阶段,资产管理部门没有介入,按投资计划实施后,形成的资产才交与资产部门管理,资产部门对于不良资产的形成没有控制力,只能被动接受,无法从资产生命周期的初始环节参与管理。

三、构建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一)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的内涵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由全周期成本管理发展而来,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本质上是系统工程理论在资产管理上的应用。是从前期规划、设备选型、设计、采购、安装、调试管理开始,到交付运行后的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维护保养、移动、退役直至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是一套涉及财务、管理、工程、运转的集成管理系统。同时,建立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其核心意义就是在资产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寻求资产寿命周期内的总体费用最优化。

(二)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加强资产管理组织建设

按照分专业、分层级管理模式,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坚持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盘活资产存量与优化资产结构相结合,将资产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主管部门和各级使用单位,有机衔接各级岗位的管理职能,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互动,形成全过程闭环管理和长效机制。

(三)建立资产指标考核体系,强化资产的质量管理

以追求资产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加强存量资产的管理,促进资产价值的有效增长,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盘活闲置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产占用,实现由资产总量最大到资产质量最优的转变。对于增量资产,实现对资产的源头管理,加强投资过程控制,加大投资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分析,减少不良资产的形成,提高资产回报和运营效益。

(四)优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

合理划分资产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管理职能,涵盖了资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双重概念,包括了资产和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即从设计、选型、采购、运行、维护、更新到退役等设备管理过程,从新增、分摊、折旧、核算到报废等资产管理过程。这种既包括设备运维管理,又渗透着其全过程的价值变动过程管理,综合考虑了生产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对设备可靠性的管理,由生产技术部门负责,在生产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对资产经济性的管理,也由技术部门负责。在ERP中进行管理的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协调功能和经营效率。

(五)运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

1.从加强财务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入手,开发适合油田企业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建立“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固化业务流程,打破信息壁垒,支持指标评估考核,利用信息系统规范资产从前期的规划设计、投资建设,以及资产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维护保养、移动调拨,直至报废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价值链管理。

2.将条形码技术与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跟踪固定资产管理全过程

由于油田企业单位分散,管辖区域广,资产实物管理难度大。采用条形码对固定资产进行标识,通过资产实物标识不断提供与资产相关的地点、描述和技术状况的实时信息,把实物和资产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固定资产生命周期和使用状态的全程跟踪。

3.统计资产的费用属性、收益属性

利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融入成本预算面向资产的管理理念。以资产为核算对象,归集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费用;核算资产全过程的价值收益,运用技术经济性评估手段,对资产价值进行合理评估,客观、真实地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述香.浅议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经贸,2011(2).

第6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固定资产管理;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9-0113-05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医院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活动的重要资源。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占医院总资产的比重已超过70%。医院固定资产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固定资产存在形态决定着医院服务规模和发展潜力。因此,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对保障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医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使医院国有资产更好地服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环境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宏观环境(PEST)分析

第一,政治环境。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医药分家、取消药品零差价销售、医疗保险制度等政策的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陆续落实开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也逐步推开。公立医院试点工作提出的“一个目标、三个领域、九项任务”总体设计,为公立医院改革明确了指导方向,而固定资产的配置和管理必须符合医改的政策要求,以确保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能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前行。第二,经济环境。中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医药行业作为典型的消费类行业,在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环境下,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也随之增强,不断推动医药行业消费的增长。同时,在医疗需求未完全释放和医疗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由支付能力提升带来的内部需求必将进一步推动医药行业稳定增长。第三,我国的社会结构是随着历史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社会结构影响消费基础,社会风气影响消费习惯。改革开放以后,外国医药企业大量入驻中国,西药市场需求极度膨胀,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很多行业也纷纷转向医药行业,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多,市场供给量达到一定饱和度,企业效益开始下滑,传统中药此时又发挥出物美价廉的优势,成为市场新宠。总体来看,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气改变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影响不容忽视。第四,技术环境。技术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环境中的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包括国家科技体制、政策、水平和发展趋势等。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国产医疗设备的技术质量性能得到了长足进步,医院在采购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时候也将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可以采购到价廉物美的国产设备以降低医院运营成本,进而降低检查收费价格,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缓解看病贵的问题。

(二)行业环境分析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公立医院一直以来对成本管理缺乏有效的认知,造成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的局面。权责不分、缺乏竞争力的现状也成为严重阻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行业环境的角度来说,公立医院在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公益性”不足。由于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公立医院形成了“以药补医”的模式,公益性淡化,造成“看病贵”,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公立医院既然姓“公”,政府就要承担投入责任,可是目前政府直接投入一般只占公立医院支出的9%左右,导致很多公立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一些“趋利”行为。二是体制性问题。由于现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以致医院管理层在医院内决定重大投资和项目发展、资产处置、资金利用上具有无限的权力,非岗位职责行为没有制约机制,其结果是效率低下和资产浪费。这种状况严重地制约了公立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管理的需要[2]。三是机制性问题。由于国家的财力有限,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的框架下走出来,政府部门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运营职能不分,政府卫生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医疗机构,造成所谓的“政事不分”“管办不分”[3]。四是结构性问题。我国目前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合理。据国家卫生监管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有80%左右是在基层医院即可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4]。因为公立医院设备先进、药品多、医生技术好等,导致公立医院大小病全收,一方面使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率和技术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也使公立医院的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医院人满为患,加剧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三)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Value Chain)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是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各种活动的集合体,而这些活动可以用价值链来表示。对于医院来讲,各项医疗服务项目、采购、后勤服务以及医院与供应商、患者之间的交往,可看成一种相互链接的活动组成的链条,每项活动都将产生资源和价值的消耗,这种资源的传递过程就是价值链。价值链分析作为一种战略分析工具,用来研究公立医院的各成本价值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战略角度加强对医院成本的动态管理,从而培养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5]。医院从价值链管理的角度降低医院的成本,医疗设备的应用是医院价值链上体现价值的重要环节。

如何降低成本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价值链管理认为,将成本控制的重点放在流程控制上更为有效。医院的价值链流程中蕴含着多种机会成本,通过价值链流程识别出各价值作业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从系统的角度降低医疗成本,增强医院的竞争能力。医院之间的竞争其实是整个链的竞争,只有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以价值链为纽带,强化运营意识,才能以较低的医疗成本向社会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从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能力。

(四)资源利用能力分析

1.营运能力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4年A中医院劳动生产率比2013年增长了5.73%,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医疗环境进一步改善,医院业务量显著提高,各项收入同步增长。

2.结余与风险管理分析

(1)收支结余率分析

从表2可看出,2014年A中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率比2013年减少了1.27%,A中医院应采取措施,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上述百元固定资产收入的负增长是造成收支结余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资产负债率分析

从表3来看,积极争取上级拨款,优化A中医院资产负债结构,才能降低财务风险。基建项目的建设及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产生的负债对偿债能力影响较大。

(3)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指标分析(见表4)

这两项指标用来衡量医院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A中医院短期负债偿还能力比年初提高,医保总额预付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医院流动资金的周转。

3.发展能力分析(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2010―2014年间,医院不断加强硬件投入,改善就医环境,优化就诊流程,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模式,为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积极创造条件,医疗稳步增长。

二、A中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优化模式分析

医院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既是医院财务管理的要求,也是顺应国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发展低碳、绿色经济的需要,更是医院整个管理工作的重点。

(一)A中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统计管理及分析

A中医院作为该省最大的综合性中医医院,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可能会遇到限制或阻碍医院发展的节点和难点,树立各科室、各部门的开拓意识,优化各项管理工作,支持和推进医院稳步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是医院营运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优化医院的资产管理模式,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实现医院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1.A中医院固定资产价值统计分析

截至2014年12月31日,A中医院固定资产原值88 199万元,占医院总资产的74.76%,其中:医疗设备总价值为44 397万元,占医院固定资产总额的50.34%,房屋及建筑物39 723万元,占固定资产总额的45.04%。具体统计情况如表5。

2.医疗设备数量、价格统计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截至2014年12月31日,A中医院医疗设备总价值为44 397万元,达到医院固定资产总额的50.34%,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课题组结合该院的资产管理情况,就医院医疗设备的统计情况进行如表6的具体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医院价值50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有8台(套),数量少、金额大,约占医院医疗设备总额的五分之一,理应作为医院密切关注和保养的重点,投入资金为这些设备购置维保费,以保证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转;10万元以下设备数量多,价格低,流动性强,特别是万元以下的设备更是遍布医院的每一个科室,是科室管理的难点;医院最主要的设备是1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设备,此类设备价值大,约占设备总额的60%,数量适中,是国资部门管理和维修工作中的重点。

3.医疗设备购入时间统计分析

截至2015年6月,医院医疗设备在保修期(一般为一年)的有366台,金额8 974万元,占设备总额的19.35%;3年以内的医疗设备处于稳定期,现有478台,金额最大,金额为12 730万元,占设备总额的27.47%;超过3年不到6年的界定为磨损期,现有637台,金额5 694万元,占设备总额的12.30%;6年以上医疗设备基本处于淘汰报废期,现有1 356台,数量最大,金额为11 337万元,占设备总额的24.45%。

(二)SWOT矩阵与模式选择

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其矩阵和模式中寻找优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新路径。

1.优势(Strengths)分析

一方面,A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中医医院,在省内外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医院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近年医院引进和购买大量的先进医疗设备,使医院的医疗设备配置更加合理,医院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作为全省最大的中医医院,医院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队伍,拥有全国名老中医、省名老中医、省名中医80余人,形成了全省最强大的名中医方阵,是桂派医学流派的发祥地和聚集地。

2.劣势(Weaknesses)分析

首先,医院缺少运作发展战略的管理、策划人才,医院对行政管理人员不够重视,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无法适应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其次,领导层对固定资产管理观念的缺乏。大部分院领导作为医学领域的专家,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盲区,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再次,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上的缺陷。相关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楚。虽然制定了一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但没有严格执行,常常流于形式,管理部门多,结构混乱。最后,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滞后。医院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开发、使用HIS系统和一些相关的系统,但是医院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缺乏医院信息技术和手段的有效支撑,造成了医院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与使用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共享,获取信息时间长,准确率低。由于多头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各自为政,从而造成医院资产账实不符。

3.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第一,政策支持。建设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以及《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中医药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提高中医医院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中的作用。第二,资金支持。一方面,发挥医保和补偿监管作用,同步推进付费方式改革,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对医疗机构给予及时合理补偿,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经济资源和卫生资源,中央财政每年将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族地区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第三,制度保障。各省卫计委紧紧围绕医改,制定了一系列医改资金补偿、财务管理、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等制度,建立健全医改资金补偿机制和管理制度,为医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4.威胁(Threats)分析

首先,政策调整。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推进,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政府投资购置的大型设备要按扣除折旧后的成本制定检查价格。其次,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对公立医院各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居民在追求高质量生活条件、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更加渴望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而广西区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短缺、结构不合理、人才匮乏、服务能力较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等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远未得到满足,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上解决。最后,“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建设亟待加强。中医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中医文化建设的提升,故此医院中医药特色及中医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医各专科、学科领军人物不凸显,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人数屈指可数,名中医队伍建设工作需要继续强化。

三、A中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优化模式的实施

(一)法律法规相关制度保证

由于医疗设备的特殊性,国家出台了许多规范医疗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以下为A中医院必须使用或遵守的相关规定:(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主席令第二十六号);(5)该院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和形势的转变,重新修订《医院医疗设备三级管理制度》《购买仪器设备审批制度》《仪器设备采购制度》《医疗设备报废制度》《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制度》等,从而保证资产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二)SWOT模式的建立(见表7)

(三)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1.规范资产管理流程,实行资产精细化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医院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内部资产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完善权证手续,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和考核。

2.完善资产信息系统,实施动态监管。建立“使用科室―资产管理部门―医院”三级信息管理平台,使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可以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的自动识别,管理工作可做到实时、动态、精确控制,以达到对固定资产从采购、验收、入账、增减、维修、报废处置全周期跟踪管理,实现资产全生命过程动态监管。

3.创新管理模式,突出考核指标设置的操作性。首先,运用ABC管理法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分层管理,建立分级次的资产管理责任制;其次,对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和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业务考核,设置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和非经营性资产完整率等指标;对资产管理情况进行财务考核,保障医院国有资产安全、合理、有效利用,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四)管理控制(见表8)

预算管理是调控医院资产数量,规范资产管理的科学手段,资产管理又是预算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紧密结合,是提高医院预算编制科学性的重要基础。在资产与预算的结合上,从医疗设备管理入手进行探索,以点带面、先易后难、稳步推进,逐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的资产管理优化模式。运用战略执行理论――平衡计分卡,优化资产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

(五)医院综合绩效评价

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绩效综合评价是医院资产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工作岗位性质、工作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工作量与质量等工作业绩为主要依据,建立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绩效评价机制。对资产管理、维修人员工作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既是资产管理部门在医院能否被医院及职工认可的主要形式,又是激励和引导资产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工作的主要手段。

建立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绩效具体评价指标将从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率等方面来设置。一是服务效率指标,按设备在实际有效使用期内,设备的运行和维保情况,保证其完好来评价,设置大型医疗设备年检查率、设备完好率、功能利用率、机时利用率维保支出比等指标。二是服务质量指标,按设备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情况来评价,设置投资收益率、功能利用率、检查阳性率、治疗有效率等指标。三是经济效益指标,首先按预算和实际发生的维保费用来评价,设置维保支出比指标;其次按创收能力设置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利润率等指标评价。四是医德医风考核,按临床、患者满意度来评价。通过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率等指标设置,建立一种综合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考核资产管理科室工作绩效,依据技术水平、风险程度、劳动强度的不同进行考核和评价,理顺各种关系,建立重技术、重实效、出贡献的绩效评价机制,用评价制度来引导大家向既定的目标发展。

本文主要是在运用PEST分析法对A中医院的内外部环境、医院的价值链及行业环境与资源能力的优劣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该院在省内外所处的竞争环境以及发展中将要遇到的各种风险,积极为医院发展战略的制定做好铺垫。同时在对医院医疗设备进行SWOT战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战略执行理论――平衡计分卡,分析优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步骤,从而以点带面,构建出适合A中医院固定资产的优化管理模式,为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医院发展活力;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振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全军卫生经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2] 孙军.新时期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魅力中国,2009(22):67.

[3] 陈雪萍.新时期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魅力中国,2009(30):337.

第7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范文

生活当中我们经常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在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上仍旧是这个道理。在明确如何管理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到什么是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只有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才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固定资产是行政单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物质基础,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是指在日常行政工作或业务活动中对所需及占用的国家所有的资产实施长期的管理以及核算,主要包括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以及维修保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

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行政单位的存在环境决定其是不是能够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就将决定其是否具有一个良好的存在环境。另外,管理固定资产对于行政单位的财政收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方面,财政收支是与部门之间的预算有着直接关系的。一定程度上而言,只有细化部门之间购置办公设备的明细,才能更方便财政部门的审批,没有明确的财政预算账目,就不能采纳和购置,这就要求我们更加严格的管理固定资产,将资产购置环节纳入预算管理;另一方面,如果前期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就会直接导致后期的财政出现很大的问题,比如单位账目混乱,财政收入和支出对不上账,财政赤字频繁出现等等,暴露出来的这一系列问题都要求我们加强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只有这样,固定资产方可在行政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说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行政单位意义重大。

三、当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监管环节薄弱

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尚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缺乏具有操作性的监管机制,一些单位中出现了要么就是无人管理,要么就是多头管理的现象,导致无法有效的管理固定资产。部分行政单位拼命的争取财政经费,不管有用没用的办公设备都进行大批次的购置,但是在购置完以后,对于这些设备的管理就无人问津。大家都认为这是公家的东西,损坏了就损坏了,这就出现了我们所谓的“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盲目的购置一些对于办公没有任何用途的设备。无论是随意性,还是跟风性都是对国家财政资源的一种浪费。此外,一些管理部门对于资金的审批不注重合理性,只注重真实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不符合现如今倡导的厉行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

(二)日常管理工作不规范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强,观念淡薄,从领导到员工都没有很强的管理观念,没有把它当作一项日常工作来抓,也没有专门的人员对这些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的管理具有随意性。对于固定资产只注重购置环节,对后期的维护意识不强,设施一旦损坏,就会加大购买力度,这样就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行政单位的财政支出,不利于行政单位的发展,闲置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设备使用价值的流失。很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借用甚至没有一套完整的手续,急需用设备的部门无法及时、有效的借用,部分部门借走设备,长期不归还的行为导致了诸多设备在借用的过程中出现丢失的现象,甚至有工作人员认为公家的东西丢失了是没有赔偿必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国有资源。

(三)资产账目不明确

行政单位购置设备长期不记账问题,导致财政账目无从查起,这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十分不利的。部分单位虽然记账了,也往往是只对于较大的开支有比较粗略的记录,对于购买时候的运费和装卸的人工费用等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记录,这也导致了支出跟账目不相符合的情况。很多单位领导对于单位固定资产的账目管理要么不清楚,要么假装不知道,致使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于一些固定资产的处理显得特别的随意性,这就导致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流失,对于一些已经超过使用年限的报废车辆不能进行及时处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也不能为行政单位工作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财政人员综合素质低下

现如今,一些单位会计人才紧缺。行政单位属于高门槛儿单位,一些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大学生往往望而却步,这使得行政单位缺少新生力量和新鲜血液。年龄相对比较大的财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是缺少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现如今电子化工作日益发展,比如互联网的应用和计算机的操作等,对于一些年龄大的财务人员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就出现了会计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素质低下、管理工作秩序混乱的问题。

四、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对于管理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制度是进行管理的纲领,它指引着管理活动顺利以及有序的进行。在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我们在加强领导管理观念的同时,应该制定一套比较完备的管理体系。选择专业的会计人员构建专门的管理部门,对于一些需要管理维护的固定资产做到专人专管,不应该出现兼岗或者人不在岗的现象。此外,对于一些办公设备的借用应该制定相应的借用制度,其中涉及的借用时间、借用人、借用单位等都应该有明文的规定。除此之外,固定资产的责任事项也要进行约定,各部门发生固定资产丢失、毁损的,要追究当事人及单位领导的责任,并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纳入个人工作考评范围中。制度确立后,最重要的是制度落地。一项好的制度如果无法落到实处,再好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我们只有将其落实到工作当中,才能够检验出来制度自身的问题,也才能够指导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成功管理。

(二)固定资产管理高度透明化

当前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对于一些固定资产的管理实现高度的透明化,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监督,对于已到报废期限的固定资产应该走程序化报废手续,不应该随意处置,在群众的监督下才能使管理工作更具合理化。比如,开放一些平台让人们随时随地的了解到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存在状态以及存在方式,在出现问题时欢迎人们来举报。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定期盘点固定资产,并将盘点的数据及时的上传到公共网络和一些大家都熟悉的平台上。只有真正的透明了,管理才能持久下去。另外,可以采用固定资产二维码标牌管理模式,为每件固定资产设立自己的标牌,以便于查找和使用,更加强化了固定资产的透明化管理。

(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培训,掌握财务相关专业知识,对于一些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却未取得执业证书的在岗人员,积极督促其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做到持证上岗。主席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的道德是这个人的最高学历”,道德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讲的道德,它还包括了职业道德,在财务核算工作中,会计人员的素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不容忽视的。定期开展道德教育活动,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准也是极为重要的。

五、结束语

第8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ERP;电力企业;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随着ERP在我国许多经济院校和大中型企业的应用和实践,其理论内涵和应用效果也得到了极大提升。ERP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对于电力企业的宏观调控和企业内部控制都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平稳快速发展,电力企业也在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同时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改进从而更好的利用企业的各项资源来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电力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应用ERP不断对财务管理进行优化并对不合理的财务管理措施进行改正与革新,从而在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更好地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ERP概述

ERP是指企业资源计划。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随着计算机行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革新,对于IT行业发展需求预测和信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促使ERP应运而生。ERP对于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财务管理水平、信息资源管理水平都有重要作用,从而对于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不断改进有着重要改进。ERP在IT、物流、房地产、金融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企业各项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都有重要作用。以电力企业为例进行ERP的应用,通过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进行经济数据的假设并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理念、金融投资管理水平进行假设,然后进行参数设置,从而对电力企业的财务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对于电力企业正常运行需求满足需要多少资金、在这一运行模式下可能会出现的资金短缺现象、当资金短缺现象发生时企业以何种融资方式进行资金池的再构建、企业融资的资本预期收益是多少、电网建设这一项目工程的总体流动资金需要多少,这些都是在进行ERP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电力企业在企业财务管理时进行ERP的应用对于利用有限的企业资源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并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内部控制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保证企业项目的利润并对企业财务现状进行合理评估、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透明度和有效性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ERP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践

ERP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践主要包括电力企业的项目投资管理、企业成本管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等三个方面。以下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对ERP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践进行了分析。

1.项目投资管理

项目投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传统组成部分。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员工工资、固定资产、流动现金、生产材料等方面的管理。ERP在电力企业项目投资管理中的有效实践对于电力企业整体财务计划的完成和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新平台的构建有着重要影响,并可以更好地扩展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体系。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土地、厂房、机械、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电力企业经历效益的提升离不开产权、专利权、商标权的支撑,并且随着计算机软件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在电力企业中所占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但是无形资产本身具有难以计量的缺陷,但是在ERP的应用下,可以很好地进行数据化和参数化,使这些无形资产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中也能清晰的体现出来,从而更好地提升电力企业项目投资管理水平并丰富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

2.企业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一直是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成本的有效管理对于电力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基础。ERP通过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管理对于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有着重要影响,并对新型成本控制方法的形成、电力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改善、电力企业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革新都有重要影响,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电力企业的成本管理需求并对电力企业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3.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ERP对于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起着基础性作用并对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设施管理等内容有着重要影响。ERP在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高度的综合化,并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及时处理有着重要贡献,同时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块的有效划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ERP在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对于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企业运营效率的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维护成本的降低和企业固定资产的循环能力的加强都有重要影响。

三、结语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在电力企业的项目投资管理、企业成本管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ERP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对于电力企业的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厂生产安排、项目管理都有重要影响并可以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管理模块进行有效划分。电力企业在进行运营体制革新的同时应当注重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温铁锁.电力企业ERP软件项目实施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 (08):297.

第9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资产管理资产配置管理目标

1企业资产管理概述

1.1企业资产管理的概念

企业资产是企业日常运营的前提和基础,具体指企业自身所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各种资源。根据不同的标准,企业资产有多种不同的分类,如根据流动性分类,企业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根据形态可以分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企业资产管理就是利用不同的制度和办法,将企业的各类资产有效融合在一起,进行科学配置、合理利用,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的一种管理工具。

1.2企业资产管理的特点

现代企业资产管理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企业资产管理需实现从点到线的管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资产管理的定义从较为狭义的资产静态管理发展到贯彻企业运营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如固定资产管理是从资产需求申购、入库、领用、后期维护直到报废处置的整个周期管理,因此企业所定义的资产管理范围和管理办法也要随之不断优化和改进;第二,资产管理类别较多,形态特征各异,在资产管理的大框架内,需要结合不同的资产性质逐个做好具体管控措施;第三,资产之间往往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性,管好其中的一个点,相关的几点也都有了管理基础,这就是点和面的管理,如存货的管理影响到企业的流动资金、在建工程、往来款项等。

2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的资产就像人体的内部组织结构,流动资产好比是流淌的血液,非流动资产好比是不断汲取血液同时释放能量的各种器官,强有力的生命需要血液和器官的良性融合去支撑。企业资产管理即为融合工具,其可以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合理配置资产,高效利用资产,使企业富有强大的生命力,为实现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种种目标保驾护航,因此加强企业资产管理对企业起着决定生死的关键作用。只有充分理解现代企业资产管理的范围和内涵才能从根本上加强资产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和财务风险,最终不断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

3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资产管理涉及整个企业各类性质的资产和多种管理制度,覆盖面广且特点突出,需要公司层面强大的制度管控,现阶段企业资产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资产配置预算执行力不强

企业资产的配置应该以企业总体的战略发展目标为指导,以企业全面预算为依据,采用预算结合实际的分阶段资产配置方式。然而很多企业不能有效地执行预算管理,如企业内业务部门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超计划配置资产,资产投入时点不佳、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等,再如本属于可舍弃的战略计划,企业主管部门在审批时出于完成指标的考虑而选择性忽视,公司精心编制的预算形同虚设,导致超计划配置资产的长时间闲置和资金的占用。

3.2固定资产管理主体不明确

目前有很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定不全面或执行不彻底,资产领用规范性不够,资产管理员专业性不强,对资产的管理主体定义不明确,责任不清晰。较突出的体现是固定资产办理领用时,管理办法粗犷,比如购买办公电脑一批,资产出库时直接落到申购部门,并没有具体保管使用人,企业在后期无法用配套的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考核管理,最终可能导致无人尽心尽力对在用资产进行管理,从而使管理制度失效。

3.3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完善

应收账款是企业重要的且风险较大的流动资产,如果监管不利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坏账风险,造成债务纠纷,增加企业管理成本。部分企业工作重点往往放在日常支出的监管控制上,忽视了往来款项尤其是应收账款等制度的建设。同时企业还缺乏强有力的清欠考核制度,账款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相关合同执行过程控制不严格,企业会出现一边在财务账面上确认收入,一边又按会计准则计提高额坏账的现象,进一步地,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出现周转不顺、入不敷出的现象,甚至造成企业破产局面。

3.4存货管理目标缺失

存货管理也是目前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存货的管理目标是在保障企业基本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存货风险,加快存货周转率,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从而促进企业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然而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存货管理目标,缺乏明确的内控制度,对存货的采购和出入库没有细致的职责划分,企业岗位职责不相容,具有潜在的舞弊风险。存货日常管理也缺乏制度的管控,如存货存放无章,毁损、缺失情况频出,账实存在不符等。同时诸多企业并没有计划性地设置最低库存量,库存的波动幅度较大,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另一方面由于购置及管理不到位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4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措施

基于以上各类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和落实程度密不可分,因此本文就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4.1设定合理的资产配置比例

企业建立科学和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需要设定合理的资产配置比例,确保现有资产价值最大化。首先,需要全面掌握可控资产状况,盘清在用资产、闲置资产数量和使用程度,建立资产利用率等控制指标,使资产管理有的放矢;其次,按功能或用途对资产进行分类归集,如管理用资产、生产类资产、经营类资产等,确定各类资产所占比重,作为企业日后配置决策的依据;再次,根据现有企业经营数据,评估各类资产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贡献值,明确资产贡献值管理目标;最后,设定资产配置比例,结合比例确定现有资产管理方法,如超比例且长期闲置的资产应及时清理回笼资金。

4.2完善资本性投资预算制度

企业资本性预算管理是指导后续资产管理工作具体开展和实施的依据,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制度:第一,在进行预算管理前,积极的开展市场环境调查研究,结合企业的自身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第二,根据需求确定长短期资产配置计划,严格把控配置节点,预算一旦制定后要尽量避免迎合短期利益的盲目更改,保证预算的权威性,减少超预算行为的发生;第三,企业管理层要重视对资产投入后的过程管理,以降低现有资产闲置率,提升利用率,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功效为管理目标。

4.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应明确管理职责,责任落实到人。首先,建立配套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员工管理意识,调动其管理资产的积极性;其次,逐步形成资产的动态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财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定期、不定期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并形成书面盘点报告,对盘盈盘亏资产应详细说明原因、列明责任人并及时报批处理;最后,资产处置应有完善的配套办法,明确该环节具体负责人,以及处置资金的缴纳办法,谨防资产流失。

4.4健全应收账款管理机制

结合公司日常往来款种类及特点,企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往来款管理办法,尤其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完善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首先,把好源头,应收账款形成前应充分了解客户信用资质,从根本上避免赊销带来的资金回笼问题;其次,注重过程控制,应收账款形成后财务部门应第一时间按照合同、客户等进行分类,设立管理台账,详细反映每笔款项的信息,并按月向上级和相关部门反映;再次,明确责任主体部门和直接责任人,责任部门严格把控时间节点,根据管理台账责成具体责任人进行催收或结算;最后,企业应配套建立完备的往来款项考核机制,科学设定回款额度、回款期限等指标以及奖惩办法,激励责任人全力做好相关工作。

4.5明确存货管理目标

企业应从自身经营需求出发,明确存货管理目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落实;第一,严格控制存货总量,提升存货周转率、降低资金占用,动态监督采购、入库、发出等环节;第二,重点关注主要存货波动情况,详细地分析波动周期和波动数据,据此科学设定合理的周期性最低库存量,为企业经营提供详实数据;第三,综合考虑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兼顾内控不相容性,对重点岗位如采购和保管应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管控机制,以此防范舞弊行为的发生;第四,规范仓管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对存货放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定期、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情况,同时管理部门应配套考核机制以加强员工责任心。企业资产类型多种多样,资产管理特点千差万别,但资产管控的切入点和中心点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从很多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看,由企业资产管理衍生出的各类问题如不加重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和运营风险,因此需要企业认真面对和积极解决。企业应切实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目标、加强执行力、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着手改进,提升企业资产管理水平,激发资产潜能,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跃丹.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