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阅读课堂范文

小学阅读课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阅读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阅读课堂

第1篇:小学阅读课堂范文

一、激发阅读兴趣是课堂高效阅读的基础

细节决定成败。学生阅读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注意力,取决于学生即时阅读的兴趣。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都要根据文本主题,精心设计导入语、过渡语、评价语、小结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巧妙的导入语、过渡语能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文本意境当中,让学生未接触文本就有一种要探询究竟的欲望;激励性的评价语和蕴含哲理而又意味深长的小结语,自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欲望。

二、引导自主探究是课堂高效阅读的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探究,是高效语文阅读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核心。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转,不仅教学效益低下,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高效的阅读课堂不是关注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是关注学生学得多么主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自主学习、思考、探究,才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能力,从学习中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效率。

三、诱发大胆思考是课堂高效阅读的催化剂

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阅读教学绝不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阅读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阅读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在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质疑,如此一来,学生的心、脑、口就动起来了,问题就多起来了,创新的思维就活起来了。

四、合作交流展示是课堂高效阅读的灵魂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显著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合作学习不仅要求教师成为合作小组中的一员,与学生保持双向的交流,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样,合作学习就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社会性和效率,也就提高了学习的活跃性和有效性。合作学习是阅读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组汇报展示又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和阅读要求,积极为学生搭建各种展示才华的舞台,包括听、看、说、读、思、写、演等,激扬学生生命个体的潜能和活力,让他们合作交流,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合作交流展示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过程,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引导和培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地确定汇报展示的形式。例如在教学《尊严》时,各小组展示异彩纷呈:展示课文朗读的小组,能根据人物的特点分角色朗读,活灵活现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精彩句段的小组,能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等。

五、注重阅读积累是课堂高效阅读的不竭动力

第2篇:小学阅读课堂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导入 补白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87-01

小学语文学科对于学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陶冶学生心灵来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笔者发现一些学生语文成绩总是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在日渐丧失。究其原因,这与教师生硬灌输和机械抄写等教学方法不无联系。好的教法可以让学生喜爱语文,不好的教法则让学生对该学科心生厌恶。因此,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方法,焕发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效益。

1 抓住文题或点睛之笔,进行新课导入,诱发阅读期待

阅读教学的导入最忌循规蹈矩、缺少新意;相反,教师应善于革故鼎新、另辟蹊径,以彰显创新思维,体现课改理念。关于导入,在第一、二课时开场时就不能老是说一些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套话,而可以从探究题目的形式或内涵入手,来牵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进入思考的状态。例如,教学《小草和大树》一文,就可以从探究题目内涵入手:同学们对小草和大树早已司空见惯,那么题目中的“小草”和“大树”是什么意思呢?还是指大自然中的小草和大树吗?这一问题的抛出必将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产生迫不及待的阅读心理。

其次,课文中常常出现一些精彩、精辟的点睛之笔,这些语句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作用。抓住这些句子进行导入设计,能够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比如,《夹竹桃》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一个点睛之笔的句子,在第二课时导入时就可以先让学生读读这个句子,接着找出其中的核心词语“韧性”和“幻想”,然后抛出问题:“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里?它引起了“我”产生哪些幻想?”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研读上文内容,找出相应语段进行品读,进而理解韧性与幻想,领略夹竹桃可贵的品质与精神。这种变序教学法,富有新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思维。

2 借助“补白”训练,引发想象与联想,培养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思维与想象能力的重任。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形象性,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与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阅读课堂上的想象,常常在学生的头脑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生,而作为教师要想提高阅读质量,有时也要依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这是因为文本中常常有很多“留白”,即作者没有展开详细的内容。针对“留白”进行恰如其分的、有针对性的想象,进而实现对文本的“补白”,进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能力。

例如,研读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笔者发现第2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肖邦告别老师和同学,带着泥土离开祖国的感人场景,但语段中只是对埃斯内尔的话作了描写,而对于肖邦的语言和心理没有进行描写,只是从细节之处着眼刻画了他外在的一些感人表现;另外,也没有刻画肖邦同学的语言。于是,笔者在课堂上就启发学生思考肖邦的同学可能会对他说些什么,并要求以“即使你远在他乡……”为开头练习说话。于是有的学生动情地对“肖邦”说:“即使你远在他乡,你永远是波兰人民的好儿子!”“即使你远在他乡,你的心中依然装着祖国母亲!”学生的想象与发言,跟当时送别的氛围是相吻合的。那么肖邦从老师手中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眺望华沙城时,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笔者又借助提示引导学生想象――“肖邦此时一定会在心里默默地说……”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思维一时活跃,竞相举手发言:“祖国,我一定会回来的!”“祖国,虽然我暂时离开了你,但我会为你而牺牲一切的!”“沙皇侵略者,你们注定要失败的,我脚下这片土地永远属于我们波兰人民!”此时,学生仿佛就成了肖邦,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他强烈的爱国情就在一句句激昂的话语中得以抒发。此环节在课堂上掀起了一个小小的,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这为下文学习肖邦为祖国而奋斗的行动做好了铺垫。再如学习《郑成功》一文中“欢庆胜利”的场面时,笔者启发学生想象:高山族奠长见到郑成功时会说些什么?在这一问题引领下学生进入想象的天地:“郑将军呀,我们可把您盼来啦!您的军队真是英勇善战哪!打败了荷兰狗强盗,我们以后可就过上好日子喽!”学生的想象合情合理,表达符合人物身价,让笔者叹为观止。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想象及思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第3篇:小学阅读课堂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渗透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蕴藏有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之中,可以充分渗透和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知识,使小学生接触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化内涵,较好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和热情,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意义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传承我国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可以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强小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深度,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知识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具体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相吻合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渗透和引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小学生现阶段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相吻合,由于小学生具有极强的记忆力,可以极为容易地记忆琅琅上口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从而较好地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充分契合,极大地增强了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2.与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相契合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和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还可以使小学生充分感受和体悟到爱国主义精神和优秀的道德品质,从而领略到中国汉语的独特魅力,更好地揣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情感内涵。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渗透路径探索

1.明确传统文化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要充分意识到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和潮流,认识到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要通过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目标,奠定小学生基本的文化素养,塑造小学生的人格品质。教师要适应新时期的变化,突破传统的语文阅读教育理念,以系统的、开放的视野和眼光,全面设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目标。

2.注重层次化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小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传统文化教育方法,采用层次化的教育措施和手段,较好地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具体来说,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要将视线集中于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学生的语言学习为主、思想和情感的指导为辅助,奠定学生的语言学习基础。以语言为例,可以借助于字谜这种特有的汉字文化,使学生了解和学习汉字,体味到汉字所具有的独特趣味性,更为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汉语言文化的内在神奇和奥妙。另外,还可以结合中国传统书法、象棋等传统文化,增进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并且还可以利用词串的方式了解和熟悉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浸透;在小学中年级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并倡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相互的交流和合作,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阅读兴趣。以对子歌和对联为例,可以让中年级的小学生朗读对子,如:“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通过对子的读诵,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语文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也较好地实现记诵;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要求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理解,并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中的部分词句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体会,以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和能力。以“对联”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为例,要增加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难度,可以让学生学习和把握不同类型的对联。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探究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增进学生在传统文化阅读中的情感理解和道德体悟,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知识。

3.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阅读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更好地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内容入手:(1)古诗词的背诵阅读。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穿插古诗词的背诵阅读,通过对古诗词的背诵阅读,感受和体味古诗词独特而优美的意境,体悟古诗词中精练的语言、深远的思想情感,可以利用古诗词的易记易背的特点,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广泛传诵。如:《墨梅》、《竹石》、《石灰吟》、《菩萨蛮》、《卜算子》等,使学生通过意境悠远、文化氛围浓郁的古诗词,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妙。并且,在讲授和阅读《氓》、《采薇》篇章之后,还可以让学生阅读和学习《诗经•郑风•子衿》、《诗经•魏风•硕鼠》、《诗经•魏风•伐檀》等其他阅读名篇,以实现延伸和拓展阅读,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2)寓言、传说及历史故事的阅读。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和融入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寓言、传说及历史故事等,如:《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牛郎织女》等,通过简洁、传神的寓言、传说故事,刻画出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并以其诙谐幽默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同时,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故事的阅读,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阅读历史故事《负荆请罪》,就可以使学生明白这个历史故事所蕴含的知错能改、宽容大度的道德品质,体悟其中内蕴的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阅读和学习《坐井观天》的寓言故事,可以让学生理解思想目光短浅的自负心理的害处,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人格修养。(3)传统历史文化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知识,通过阅读《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八国联军侵略中华的史实;通过阅读《丝绸之路》把握各民族之间友好交流的历史,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情感。(4)中国四大名著的章节选读。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穿插和融入中国四大名著的章节选读,小学生通过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章节选读,可以领略到孔明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周瑜的心胸狭隘、小气善妒;鲁智深的智勇双全等,从而更为全面的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状态,较好地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4.实现传统文化阅读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相融

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将传统文化阅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将传统文化阅读的情境与生活情境相融合,感受到真实的、可以触摸的情境和氛围,则可以更为深入地体会传统文化的内在精髓,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悟。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时,可以结合《牛郎织女》的阅读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古代人民对于自由美好情感的向往之情,教师可以将这个传统文化阅读内容与生活中的传统节日乞巧节、传统情人节相结合,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净化自己的心灵,激发内心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

5.开展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结合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形式,使学生领略和体会到独特别致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例如:可以将闽南文化引入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之中,通过鲜明富于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使学生喜爱闽南民俗,增进对闽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更好地实现对民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教师可以在小学阅读课堂中让学生学习闽南歌曲和闽南语言,并播放闽南流行的歌仔戏,呈现丰富多样的闽南歌仔戏中的乐器,使学生领略到闽南文化民俗之美。还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了解闽南文化和语言,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有“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一句,其中“斜”字的闽南发音为“xia”,而非“xie”,从而使学生感受到闽南文化民俗与汉语的差异和音韵的变化。另外,还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向学生介绍闽南的宗教文化、民间艺术等,如:可以向学生讲述闽南文化信奉的妈祖、道教等;并向学生介绍闽南文化极为流行的纸画、剪纸、木偶、高甲戏、梨园戏等,从而更好地丰富学生的传统民俗文化知识。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取适宜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将其渗透和融入到阅读课堂的教学之中,引领学生细心地揣摩和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情感,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充分发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较大的提升,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更好地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杨丹.探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引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4,(03).

[2]刘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08).

[3]杨伟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

第4篇:小学阅读课堂范文

而且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正确认识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个性,对它们进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不断优化的目的。教师已经习惯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不是一无是处,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也并不都是灵丹妙药,某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也不是对每一个教师都适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否发挥有效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的应用和把握。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每一个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个性,不断地对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新的有生命力的教学方式。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现状

新课改倡导课堂教学有效性原则。作为始终坚持在一线的语文教师,确也始终朝着这方面努力。但是,效果是否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呢?

(一)提问多,思考少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们往往在课前创设了很多的问题,并结合教参预设了答案,他们往往会带着这些问题和答案走上讲台。整节课教师不停地抛出问题,学生不停地回答问题(或主动或被动),教师千方百计地将学生的思路往答案上拉……整节课看似很紧凑,学生的注意力似乎也集中了,但这种集中是欠缺思维拓展空间的集中,是以学生的高度紧张为代价的,回答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分析多,读得少

深入我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教师们在课堂上对文本的解读的确是深入细致,词句段篇,面面俱到,文本被分析得支离破碎,但是学生的朗读时间却少得可怜,更谈不上在情感朗读上的过多指导了。教师的问题“狂轰滥炸”,而学生则疲于应付,学生少了读的时间,对文本的感悟与文本的内涵也未曾产生共鸣,

学生也自然只是浮于表面了,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理应出现的疑问也自然只是局限于个别词句上。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意义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能够有效地利用时间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意味着有效地利用时间。在校学习的时间80%都安排在课堂上,从课堂学习所处的时间看,是早饭以后的整个上午和下午3点前后。此段时间是学生脑功能最活跃的时间,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学习效果最好。因此必须有效地利用这段黄金时间。有不少人年少时不努力学习,参加工作后又深感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以致追悔莫及。故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训流传至今。

(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利于磨炼意志

搞好课堂学习,注意力必须持久地集中,脑功能必须持久地启动。若因某件不愉快的事而分心,或因休息不充分而有所困倦,都会分散注意力,影响脑功能的活动,从而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必须时时注意磨炼意志,用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战胜惰性。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效率的方法

(一)教师发挥真正主导作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发点和思路在于教师自身主体能动性的充分提高和发挥。教师自身主体能动性的提高和发挥主要表现在不断学习和把握新课程的有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策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等几个方面。

1.激起学生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必须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增强阅读的愉悦,这是改革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少年儿童好奇心强,对某个事物产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兴趣是阅读的内趋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有滋有味地读,从中汲取知识,汲取有益于人生的养料。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在学生的心中比较抽象模糊,难以理解和运用。在农村小学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只凭着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完成所有课文的教学。这样单一的教学手段,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新鲜感,感觉枯燥无味,也就影响了教学效率。如果多运用现代教具,如:挂图、录音机、多媒体等,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展开丰富的想象。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

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突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主体,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应该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由学生自行发现、探究、建构。通过这种阅读训练,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原有的生活经验来感受文章所表现的美,使学生受到一次美的熏陶。同时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中建构起阅读的意义,真正实现个性化的阅读。

第5篇:小学阅读课堂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384-01

简单的来讲,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两年来在我国新兴的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方式。其具体教学方法即是师生围绕一个或者多个选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师生围绕既定的选题进行阅读和集体构建,最终师生间达到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这一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对于学生阅读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值得相关教师和学者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育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现状

就目前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意识到群文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也逐渐将其引入到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去,但是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制度因素、环境因素等主客观因素使得我国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在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不够完善,其存在的问题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从学校层面来看,领导层对其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缺乏对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支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没有相关的制度规范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进行有效的约束,也没有相关的政策规范对教师进行激励和奖惩,整个学校内并没有形成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教学氛围。

第二,从教师层面来看,一方面,一些年老的教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对群文阅读这一课堂教学方式的认识不够全面,也就不能很好的向学生传播,其应用和教学效果不得而知;另一方面,一些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不够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论是选题的选择还是实际课堂的讲授、应用都不够严谨、规范,没有切实的考虑到学生实际的需求和感受,致使全文阅读应有的价值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第三,从学生层面来看,一方面,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强,不能积极的参与到群文阅读的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去,自身的学习热情不够高涨,这样一来,不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讲授、引导,都很难起到最佳的效果;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偏科的现象比较严重,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不佳,更将阅读理解为一件头疼事,自身对其存在抵触心理,也就很难使得群文阅读应有的价值得到有效的发挥了。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育中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策略

上述问题的存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语文教育中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如何有效的缓解和解决上述问题,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1、深入开发单元主题

深入开发单元主题首先需要教师一教材单元主题为基准,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补充;其次,可以通过主题回顾――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的教学过程来使得群文阅读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还要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主题拓展”阅读,通过课堂内外的相互结合,进而使得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2、调整好相关文章的呈现顺利

相关文章能够以合理的顺利得以呈现,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而且能够有浅及深,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掌握相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讲授时要按照篇幅由短到长、语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主题层层深入的原则呈现文章;同时,还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解决和完善。

3、不断强化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方法的强化是群文阅读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的关键,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方面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要不能局限于单篇文章阅读时的字词句的理解,更应侧重从这组群文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整合信息,综合思考,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等能力。以促使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结语

总之,群文阅读是新时代的新产物,虽然经实践证明,其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积极性的增强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其在具体的应用和实践中依旧不够完善和成熟,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作为资深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做到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高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的基础性教育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而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本文仅是笔者对小于语文教育中群文群文阅读课堂教育的探索性分析,笔者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工作中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努力。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阅读课堂范文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 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19-01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

“支架”原本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在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学习者获得新的语言结构的一种学习方式。支架式教学的思想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这个理论指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在这种水平下儿童能独立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解决问题的水平。两种水平的差异叫“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为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即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为其提供学习支架和学习支持以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内化新的知识,实现学生主动发展。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虽然要以学生为主体,但是不同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方面存在差异。据此,我们适时恰当为其在阅读过程中搭建“支架”是非常必要的,可使学生积累阅读策略,发展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支架建构是指教师在语篇意识的主导下,在教学中通过铺设关键词、关键句的方法,由易到难、层层铺垫;从而使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逻辑严密。并以主要的语言点为主干,带动旧知等相关语言的滚动运用,逐步形成丰满的树状形支架,促进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的形成。

“支架”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随任务的不同、支架目的的不同而变化。从支架的表现形式来看,学习支架可以分为范例、问题、板书、概念图、体态语、对话、合作等。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灵活地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为学生搭建支架,巧妙的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协商合作,随后及时地淡出支架,在“从有到无”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过程。

下面我以PEP8 Unit3 Last weekend这个单元的A let’s read为例,谈谈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听、说、会读let’s read部分的内容,并完成相应活动。

(2)能初步运用last weekend、visited grandmother、watched TV等词来描述自己或他人的周末活动。

2.能力目标:能用一般过去时描述自己或他人的活动。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巩固一般过去时的表达方式。

4.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尊老爱幼,多关心和帮助别人与家人,同时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一)搭建支架――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点

经验(第一个发展水平)是建构主义学习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们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开始学习新的材料之前,大脑中已经存在许多先前的概念,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课前确定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了解了多少,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在学习任何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与新内容相关的先前知识,调动起学生的英语思维,用欢快的方式让学生放下学习紧张的包袱,以一种更容易的姿态进入到学习过程中。这是搭建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桥梁基础。

【教学片段 1】:课前准备

利用chant来复习旧知,并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动词的过去式来改编Chant,鼓励其尽可能多地说出相关词组,或者在原有框架上自行创作。

接着从上面的chant引出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让学生根据自己上周末的实际活动进行自由对话。这个环节通过谈论已学习过的相关话题,调动了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为进入阅读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 进入情境――创设整体真实的语境,挖掘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知识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才有意义。脱离情景的教学必然是枯燥乏味的,而且这种抽象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只有把学习者置于真实的情景中,并尽可能在实际任务中获取经验和建构知识,才能使学习者掌握并学会运用知识。

三、提供学习支架的原则

(一)准确定位最近发展区

支架式教学奉行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学习任务中,凡是学生能独立完成的部分,教师都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凡是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部分,教师都要予以控制,并给予积极主动的帮助。因此教师提供何种类型、何种程度的支持,将取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能过多地包办代替,也不能旁观放任。可见,对教师来说,把握这种支持的“度”至关重要,同时也十分不易。这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敏感地知觉到学生当前的学习需要,而且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准确地把握学生现在的“最近发展区”。如在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情绪等变化来断定教学内容是否适中。或通过可以量化的试卷成绩等来断定某个班的学习程度。

(二)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过程中应当把学生当成知识和能力大厦的建设者,教师只是支架的提供者,而且教师只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对其进行帮助。支架的提供要给学生留有恰当的发展空间。学生站在支架上,必须经过自己的奋力一跳,才能达到目标。同时教师还应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给不同水平的学生搭建不同程度的学习支架。

总之,“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是一种以学习者当前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系统有序的、可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技能并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的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运用得当,能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逐步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找到一个适宜的“支点”,从而有效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笃勤.教学设计中如何搭建支架[J].英语教师,2009(2)

第7篇:小学阅读课堂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55-01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自从实行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内容再到教学组织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师生角色定位、课堂教授模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但是总体来看,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处于新旧交替的时期,科学的、稳定的教学模式还未完全普及,传统模式留下的许多弊端依然需要。可以说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育正处于革故鼎新的关键阶段,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保证教育思想与时俱进,推动教育模式改革。

二、理想的语文阅读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小学生的中文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中文阅读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认为理想的语文阅读课堂应该具有以下几种特征:生动性、协作性、综合性。所谓的生动性就是阅读内容要和学生的兴趣与理解能力相适应,要保证学生读得懂、愿意读,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须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阅读教学事半功倍;所谓的协作性就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都要保持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受限于年龄,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然是有限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会出现学生难以真正理解阅读内容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所以师生交流是不可或缺的。同样,保持学生间的良性互动对于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打造小学语文课堂高效阅读模式的对策

(一)转变传统理念,注重方法的引导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导者,实际的课堂教学采用的基本都是教师一张嘴、一块黑板讲一节课的形式。阅读的本质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对阅读内容产生独特的理解的过程,然而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阅读物选择死板、问题设置陈旧,甚至连答案都是固定的,这与阅读的本质背道而驰。在这种环境下小学生们难以对阅读产生兴趣,遑论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具体的操作流程

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是打造小学语文课堂高效阅读模式的基础,在此之上需要具体的教学操作,笔者从课前、课上、课后三个角度出发,将具体的操作流程分为四个步骤:

1.课前的有效准备

教师由绝对主导者向学生的引导者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对教师能力要求的下降,正相反,新课堂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采用教学方法以及进行教学评估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应该得到提升。因此,在课前教师应该进行充分有效的备课,例如搜集作者、时代背景、写作手法等与阅读内容有关的信息以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与学生学习能力相符的学习目标;摸清学生的爱好,选择更受学生欢迎的阅读材料。

2.课上的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辅的教学工具,例如多媒体工具、课堂话剧。通过辅工具将图像、视频等文字形式之外的信息引入课堂。这些信息比文字信息更直观,更能还原学生阅读的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场景,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多元的信息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其他能力的学习,符合理想阅读课堂的综合性要求。通过这些辅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师能够将自己在备课过程中找出的文章的核心段落和核心思想高效地传达给学生,既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也能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

3.课上的合作交流

教学不仅仅是老师教育学生的过程,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也能从学生身上学到新东西,正所谓教学相长,因此要鼓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相进步;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同思想的碰撞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4.课下的总结与反馈

下课铃的响起只意味着课上时间的结束。在课下,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寻求学生发表对于课堂授课的感想,并结合这些反馈的信息对已经结束的授课工作进行总结,明确自己在这次授课中的优点和不足,扬长避短,使下一次的授课更加完美。

只要采取相应的对策,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是可以被打造的,这需要工作在小学教学第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当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阅读模式普及后,小学教学改革工作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阅读课堂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阅读;课堂教学;有效对策

现如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教育教学新课改理念正逐步实施,阅读教学已经成为了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乎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而且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新课改实施后,我国的语文阅读课文越来越有知识性,每篇文章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俗话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哈姆雷特”,学生的每次阅读也会有不同的体会。通过加强对高段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用优秀的作品来开阔眼界,增强文学素养,促进能力的提升。下面就简单谈谈小学语文高段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旗开得胜――导语设计追求短小精悍

高段语文课堂阅读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想要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在阅读课程教学之前,教师要善于利用简短的语言来进行导语设计,从而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就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起到旗开得胜的效果。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火烧云》之前,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放出几张云朵的照片,进而引出火烧云这一美丽的自然景观,从而引起学生继续阅读和学习的欲望。

二、慧眼拾珠――词语教学追求“一箭双雕”

小学语文教学还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学生年龄尚小,再加上学习的时间不长,词语教学仍旧是教育的重点。但是与低年级语文教学相比,高段学生的词语教学相对要难一些,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词语的写法,还要准确掌握词语的含义和内涵,并能够根据关键词语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理解阅读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要能够在生活中实现词语的利用,将它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例如,高年级古诗《忆江南》,文章的重点内涵就在“忆”与“江南”两个词语的身上,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的这两个中心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生顺利阅读。

三、运筹帷幄――整体感知追求“粗中求细”

在新课改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也有了明显的改变,课本上的知识和文章大多具有可读性,需要经过多次阅读才能掌握其中蕴含的道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通过初读课文就能够明确其主要内涵,让学生了解到文章的梗概,对中心思想做到心中有数,达到“粗中求细”的效果。例如小学课文《梦想的力量》,教师可以在讲课中抓住“梦想”这一关键点进行讲解,在学生进行课文的整体阅读后,能够明确了解文章所要讲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梦想,从课文主人公的行动中激发自己的梦想,树立远大的理念,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四、提领一顿――切入文本追求“一触即发”

当学生们经过了词语、初次阅读的能力培养后,他们已经对文章大意有了精准的掌握,接下来就要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深入阅读,怎样才能做到精读文章,掌握课文的精华。对文章的提领性阅读也是实现赏读的基础,是学生有效阅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此时,教师要从课文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出发,明确教学主体,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保证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一触即发”的效果。例如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师通过自己的专业教学,并经过学生的反复研读,不仅要求他们掌握文章中比较难懂的字、词、句,能够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还要保证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文章的深刻内涵,明确掌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五、夯实双基――读写结合追求“比翼双飞

目前,社会教育飞速前进,人们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以往的小学生只要掌握了最基本的汉字、词语和句子的写作就算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现如今的小学生不仅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还要能够在写作中加以利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将文章中的好句好段记录下来,并让学生根据它的主要含义进行仿写,从而实现读写结合,达到“比翼双飞”的效果。例如通过对《题西林壁》一文的阅读学习,让学生明确掌握“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含义和道理,并帮助学生以这句话为中心进行写作,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实现进一步飞跃。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与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完善,社会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都越来越高,而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点更是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因此,为了尽快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大对高段阅读的重视力度,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内在诉求出发,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关键字词,通过通读文章能够明确中心思想,并在写作中加以利用,让学生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为今后的顺利学习打基础。

参考文献

[1]农克宁.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537-89

[2]颜萌.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A].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分会.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七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分会,2010:5.

[3]朱仕伦.浅谈加强小学语文高段实践活动促进阅读能力[J].新课程(下),2011,08:81-82.

第9篇:小学阅读课堂范文

一、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前虽然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仍没有得到太多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教师在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依旧使用应试教育的方法,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死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参与程度也不高,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重点依旧局限在考试的对错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没有得到改变和提升,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的抵触心理比较强烈。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认知能力还不到位,对于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依赖性还比较强,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实际情况,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繁杂,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语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就不理想。

二、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阅读文章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只是让学生靠着自己的想象去感受文章,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一些学生根本没见过、听过的内容,学生头脑中很难浮现出相应的形象,容易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感受课文的意境,更加轻松地理解文章内容。

例如,在学习《彩色的翅膀》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情境,在图片的旁边可以配备一些词语,让学生仔细认读,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蝴蝶与西瓜之间的授粉联系。通过情境创设,自然巧妙地引出学习的内容,通过语言与音乐作为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实现了意境的交融,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文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课文内容,领悟了其中所要讲解的核心理念。

2.强化阅读教学中的朗读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朗读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学心理学研究指出,小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强,大声朗读能够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稳定,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等也有着很好的作用。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是这个道理。大量的阅读能够使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开阔,不管是口头和书面表达都需要学生的用词准确、连贯、句式灵活多变,内容具体、清楚。朗读能够使学生对文字的印象更加深刻,通过朗读,学生能够对语言材料进行积累,把握好各种句式,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在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也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阅读背景,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体会,让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反复朗读课文,从而感悟出作者的情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也可以进行范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3.科学设计问题,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这一手段,把握好整堂课的节奏与方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有疑问才会有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学生设置各种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认识制造一定的矛盾,强化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