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典艺术的意义范文

古典艺术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典艺术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古典艺术的意义

第1篇:古典艺术的意义范文

一、从传统中走来

油画艺术中的古典与唯美起源在哪里,追溯欧洲美术史,自然会联想到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经典艺术作品。虽然这个时期的艺术是以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形式存在,但其艺术的精神内涵影响了后来整个欧洲。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首先是古希腊,作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古代希腊人在艺术上创造了辉煌的成就。美丽的爱琴海让希腊人充满了浪漫气质,在古老丰富的希腊神话世界里,艺术家创造出充满人性的雕塑作品,人物优美而和谐的线条体现出希腊人对人和人体美的审美意识,可以说是后来油画艺术发展的源流。例如古典初期最著名的雕刻家米隆创作的《掷铁饼者》表现了一个男青年瞬间的运动姿态,这尊雕像充满着强烈、紧张的动势,却又显得极为平稳和谐,把瞬间的动势与超越时空的永恒的生命节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不得不赞叹艺术家的巧妙表现力。又如希腊化时期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表现了维纳斯女神优美的体态和含蓄庄重的表情,这尊完美典型的神像被公认为希腊女性雕塑中最美的一尊,是黄金分割比值最理想的范本,其实她也是古希腊人对人性的美的赞歌。

其次是古罗马,它延续了古希腊美术的传统,其突出成就表现在建筑方面,其中如“万神庙”在建筑设计上就有别于希腊的神庙建筑。它不以壮观的外形取胜,而是让人们从方形的空间进入到一个圆顶大厅的内部,宏大的内部空间设计和室内华丽的装饰构成一个浑然的世界,在巨大的穹顶中央,有一个直径九米的圆形开口。那巨大的穹顶犹如天穹,给人视觉和心灵上无限的美的感受。这种设计体现了古罗马艺术在古希腊追求理想主义的基础上更为强调理性和谐。

古希腊古罗马美术总体上崇尚和谐的美,强调一种理想的崇高与优美,为后世的艺术树立了不朽的光辉典范,构成了欧洲艺术文明的源流,创造了古典主义的传统。

二、古典与唯美的行进

文艺复兴时期是继罗马后的欧洲艺术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文艺复兴是中世纪的结束,是古典学术的再生,这个时期强调科学、蔑视宗教,崇敬光荣的希腊、伟大的罗马,以人道主义取代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在意大利产生了文艺复兴三杰达 ・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他们创作出了经典的古典作品,三位大师的作品无不体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达 ・芬奇把人视为最神圣之物,人体是自然界中最美的对象,他对人体解剖和透视学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作品《最后的晚餐》从构图上运用了标准的平行透视法则,体现出一种庄严的气氛,而画面中人物的安排以坐在中央的耶稣推开双手为中心,两侧门徒由于不同的心理变化而形体动作各异,相互呼应,毫不孤立,体现出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米开朗基罗把人作为关注的中心,艺术真正的对象是人,他的画充满雄健的,健康、活泼、强壮的人体,令人感到豪迈和鼓舞。而拉斐尔的作品中则是充满了温馨感,圣母的形象善良、端庄纯洁而美丽,把人间女性的美表现到近乎完美、作品中线条的优美、构图的和谐、人物的纯真自然,成为后世古典主义模仿的楷模。

以普桑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画派是 17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流派。以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艺术为典范,从中提取绘画题材和绘画技巧,推崇理性主义,追求崇高、永恒、和谐的创作原则。普桑为古典的理性所支配,将古典的形式美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认真研习拉斐尔,他所画的人物正是按照希腊、罗马的雕刻形象来塑造的,如作品《阿卡迪亚的牧人》画面展现的是宁静的旷野、和煦的阳光和明净的天空下,四个牧人,头戴花冠,围在一块墓碑前研读着铭文,引发人们对美好人生的思考。画面统一、和谐、庄重、典雅。

18世纪末至 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出现在以法国为中心的西欧诸国,主要特征是力求恢复古希腊、罗马古典美术的传统,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和古罗马的历史故事,在艺术形式上,注重造型和对称、和谐的构图,追求单纯、庄重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在技巧上,新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地素描技术和微妙的明暗色调。新古典主义有两位大师,一位是大卫,一位是安格尔。大卫侧重英雄伦理精神的表现,从其作品《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可以看出构图宏大、场面壮观,色彩富丽堂皇,质感表现强烈,古典主义绘画的严谨与庄重在这幅鸿篇巨制中达到了顶点。安格尔侧重东方华丽的唯美倾向,他的作品以人物肖像为主,色彩和谐鲜明,画面细腻、准确,注重素描,其传世名作《泉》把安格尔对古典美的理想追求完美地体现了出来。安格尔在画面形式方面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把新古典主义推向一个高峰。古典主义到了后期

和浪漫主义彻底决裂,再后来出现了现实 人,不仅仅是表面和谐的形式美感,更重要的是

主义、印象派等。尽管如此,古典主义作为 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即人文气息。同样是心灵对

学院派的规则和典范,始终是后人研习的 美好事物的感动,虽历经岁月考验,仍然给人心灵

传统经典。 的震撼,理性中不乏感性的表达。

不难发现,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与古 中国当代油画家靳尚谊先生把欧洲古典油画

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油 精神与当代中国民族艺术传统和精神有机融合,

画中的古典与唯美蕴含着强烈的理性,而 开创了中国油画古典写实主义学派,成功地在作

对人的赞美也是其中的主线,特别是文艺 品中体现出他个人对中国文化背景中古典美的理

复兴时期,提出了人文主义,把人的精神、 解。《塔吉克新娘》是靳尚谊先生在人物创作中

形象和身体作为艺术关注的中心。优美的 的代表作,画面中的新娘一身红装,代表着喜庆,

线条与和谐的构图以及完美永恒的人物形 在深色背景中红色更显现出丰富的层次。人物的

象无不体现出油画艺术特有的唯美倾向。 表情是画家重点刻画的,新娘含蓄低头,浓重的

双眉和大而明亮的双眸代表者东方的美丽眼神,

三、古典与唯美在当代 嘴角微微翘起暗示着新娘内心的羞涩与期待,暖

暖的测光处理下人物面部和手部的皮肤质感刻

在当代,古典与唯美似乎离我们很远, 画得柔润有度,画家通过古典主义手法表现了东

然而在油画艺术中,对古典与唯美的追求 方女性特有的美,然而画家也运用到中国传统绘

始终是延续的。油画艺术中的古典与唯美 画中对线条的处理,画面中的线条柔和而不失张

无疑成了人们心中的经典,如何使经典经久 力,体现了画家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解和感悟。

不衰,艺术家们在不断地探索。而究竟如 杨飞云是中国当代著名写实画家,其作品以

何理解油画艺术中的古典与唯美,杨飞云 肖像为主,表现东方女性的美,带有古典唯美的

认为古典与唯美,其实最主要的东西是美 意味。他的画面体现着一种宁静和深远,如《大

术里有一个“美 ”字,美术如果有一个最简 山水》在画面上描绘的是侧卧在精雕细琢的传统

单的定义的话,那么用最朴素的一句话说 中式床榻上的女人体,背景是一幅中国传统水墨

出来就是用一点绘画的技术,去表现心灵 山水画,这一经典侧卧姿势和构图是西方绘画史

对于美好事物的感动,这就是美术的价值 上的经典图式,代表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

意义。杨飞云对美的理解,道出了当代油 的两位画家乔尔乔纳《沉睡的维纳斯》和提香的

画艺术古典与唯美的真正涵义。就绘画的 《乌尔宾诺的维纳斯》。乔尔乔纳笔下的维纳斯

技术来讲,古典主义油画在技法上已经达 躺在大自然当中,背景是远山,树和房子,透视感

到了纯熟的境地,当代油画家自然要认真 很强,充满诗意,近处的维纳斯沉睡在梦中,纯净

地研习其中的奥妙,为我所用 ,而心灵对美 典雅。而提香笔下的维纳斯从自然的仙境走进了

好事物的感动即是艺术家要表达的时代的 真实的生活中,具有了生活和感情的因素,而不

精神因素。古典主义艺术的美之所以打动 是神化了的女性。画面中维纳斯躺在贵族室内华

丽的床榻上,脚边是一只小狗,远处背景是两个女仆和窗台上的盆花。再看杨飞云先生笔下的“维纳斯”,一个眼神含蓄悠远的少女凝视远方,人物部分色调较亮,画家运用古典主义严谨的素描表现人体,而床榻和背景都融入暗色当中,背景的大山水是平面化处理,没有追求强烈的透视感,这一东方中国女性形象可以说是画家笔下的维纳斯,是画家对理想美的理解,对古典精神的感悟,对永恒美的追求。背景的大山水和中式的床榻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而人物的动势与表现又象征着西方经典的古典艺术,画家在借用画面表述自己心中的大山水。维纳斯代表着美和爱,而人体美是古典艺术崇尚的对美的理想诠释。画家正是通过对人体的描绘体现自身对西方古典油画艺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李贵君师从靳尚谊、杨飞云,同样通过古典主义手法描绘清纯的青春少女形象,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关于青春的永恒记忆。艺术家表达的内容与他的生活方式及自身的个性是一致的,唯美的画面与其自身的生活追求有关,艺术家自身有一种追求完美主义的倾向。他赋予了当代油画中的古典与唯美新的形式和内涵,单纯的线条与诗意的色彩把新时代都市女性东方少女的纯洁与柔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也体现着对传统古典油画中的规律法则的把握。作品不是脱离现实的尽善尽美,而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瞬间的扑捉,把自身的审美体验融入画面,是自身诗意的追求和表达。

当代现实主义油画家中也不乏对古典与唯美的追求,把情感体验融入大自然的光与空气之中的孙为民就受到欧洲古典主义艺术的影响,作品表现了农村自然生活风貌独特的美,是对自然生命的赞歌。如在作品《暖冬》中,画家运用特有的笔触肌理表现朴实的风景和人物,暖暖的调子使画面尤其显得厚重饱满,蕴含着一种原生态的美,让人充满一种回归大自然的美好向往。王宏剑也是中国现实主义画家中的代表性人物,作品运用古典主义手法以表现黄河古道的人物等乡土题材为主,其中《天下黄河》画面上描绘的是黄河岸边一艘木舟停靠后几名脚夫扛下沉重的粮袋,画家通过展现这些荷重的人物传达出自身关于历史文明深沉的思考,是黄河养育了一代代黄河人,是黄河人通过勤劳的双手和强健的脊梁撑起了文化和历史。画家试图通过画面的经营把天地之精神注入画面,感知艺术的大境界。油画艺术中的古典与唯美在当代的精神内涵是对古典主义油画精神的把握,即在具象写实的基础上表现永恒的人性之美,是对人文主义的思考,是对人的精神的高度关怀,更是一种崇高美的境界。

综上,油画艺术的古典与唯美在当代有着极大的创作与发展空间,对美的追求是艺术家和观众共同的期待。事实已经证明,中国油画创作中已经涌现出众多的古典与唯美倾向的经典作品。通过对西方古典主义传统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以及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对艺术的执着会使中国油画家具有更加宽阔的视野与蓬勃的创造力,中国油画的发展也将呈现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林佳莉.在惊诧中开始: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崇高与优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杨飞云,朱春林.古典写实语言[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3.

李放.唯美至上:现实主义油画名家系列[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 ,2006.

4.

[瑞士]海因里希 ・沃尔夫林.潘耀昌,陈平译.古典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

朱伯雄.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

6.

第2篇:古典艺术的意义范文

跨越时空,不受时空限制,在思想的世界自由驰骋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典型风格之一。创作者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并不局限于眼前的事物,而是将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融入诗歌中。从我国古典文学的作品来看,诗歌是运用这一手法最多也是运用最为巧妙的文体,这其中唐诗宋词所达到的高度无出其右者。跨越时空的运用方式多种多样,比如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事物、典故罗列一起以营造非凡的想象艺术效果。李白与朋友酒宴时竟用诗歌“引来”汉朝之人,“明宰拭舟楫,张灯宴华池。文招梁苑客,歌动郢中儿。月色望不尽,空天交相宜。令人欲泛海,只待长风吹。”(《秋夜与刘砀山泛舟燕喜亭池》)。又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在诗人李白的笔下,在他的诗中,犹如仙人一般飘逸洒脱,丰富的想象给读者带来巨大的感觉冲击。不局限于人称,不局限于身份,用超越人称的手法创作诗歌,这种类型的诗歌被称为代言体诗。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是,借用他人的身份及语气,在诗歌中以他人之角色展现自己的思想。这种类型的诗歌,作者将自己丰富的想象通过诗歌转嫁给读者,与读者产生共鸣,使诗歌显得不失想象的同时又显得更为真实鲜活。这类诗歌的代表作主要由李白《长干行》、张籍《节妇吟》、刘禹锡《竹枝词》等。诗人通常通过“借景抒情”与“移情入景”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来展开想象,从而营造出天人合一、主客相融的意境。文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并非都是直抒心意,有些时候则是发挥想象,借助事物或景物来抒感。他们讲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诗人将自己的情感移于事物,将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存在的事物,使客观事物展现出客观不存在的特性,以这种突出的方式来强化自己的情感。李白《渡荆门送别》诗曰:“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舟行。”故乡之水本无情感,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却在诗人的笔下依依不舍的随舟送远。杜甫《春望》诗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读者看来,诗人感时伤怀,见花而落泪,听鸟而惊心,亦或花因感伤而落泪,鸟儿痛惜分别儿惊心。

二、古典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

1.营造诗意的课堂氛围。无论是语文课堂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就行良好的课堂氛围。合适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导其学习兴趣。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敞开心扉,放开思想,不受外界干扰和束缚,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够被激活和激发出来。针对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可以设置一定的诗意氛围,结合诗词的创作背景及作者创作改作品是的状况,用诗情画意的形式构建一个具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

2.拓展阅读视野。想象力是人们对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建立新的表象能力。想象力是建立在充足的事物表象之上的,只有具备了充足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才能在大脑中加工这些“原材料”,才能产生新的、具有想象力的“产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人们丰富自我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广泛的阅读,适当的拓宽学生的阅读和视野是提高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学生的特殊性未必能够允许他们“行万里路”,因此需要他们“读万卷书”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储备。

3.品析、鉴赏、交流。

1)理解性解读是作品阅读的基础层次,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或者是首次阅读所要掌握的部分,通俗来说就是要读懂,了解作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诗歌中所描写的事物是什么,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如果需要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阅读,这些信息都是必须要掌握的,之后才是从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更有创意的见解。

2)审美性品读是理解性解读的发展,是更高层次的阅读,着重赏析作品创作者的写法。通过这一层次的阅读,发现作者作品的亮点,亮点的特征以及亮点的风格等。

第3篇:古典艺术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数字电路;故障诊断

当电子电路在工作中,由于某些不可测的原因会使电路出现不同的问题,最后导致电路工作不能正常,影响了器械工作。鉴于这种情况,这就要求电子设计人员对工作电路时刻检查,及时排除故障。电子电路的故障检测指的是检查那些电路的功能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如果不是检测那些功能的正常使用,而是检测电路发生了什么情况则是电子电路的故障诊断。数字电路是有很多电路或功能模块的集合体。本文就根据数字电路的故障特点,讲解了数字电子电路的故障检测方法和技术。

    一、数字电路及其故障特点

数字信号是指其信息是用若干个明确定义的离散值表示的时间离散信号。数字电路就是用来处理这些离散的信号的电路。数字电路是用一个元器件可以显示两种不同的状态表示信息。每个数字电路的单元都很简单。在数字电路中的输出不是高电平就是低电平,当然除了三态门外。所以一般说数字电子电路能够区别两种状态就高电平,低电平。

    时序逻辑和组合逻辑电路是数字电路中的两大分类。在输出和输入之间没有反馈连线,只有简单的电路构成的是组合逻辑电路。对组合逻辑电路来说每个时刻的输出,只取决于该时刻的输入信号,和以前的电路输出没有任何关系,对此没有一点记忆能力。反而时序逻辑电路是靠触发器的存贮功能组成的电路记忆和表达的。存贮电路的输入端必须收到输出端的反馈信息,和输入端共同决定电路的输出。

检测数字电路的对象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复杂主要体现在:等待检测的数字电路的输入输出众多,可达上百个之多,在路的响应是有时序的而不是简单的组合。很多的电路门和记忆元件是封装在一个芯片内,它们在物理上的缺陷样式可能很多,很不可能去测量这些元器件的逻辑电平,和观察它们的输入和输出的。这就要求我们去找寻一种简单的,而且准确的检测方法,检测数字电路或者其芯片的故障。

二、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

(一)设计电路时未考虑集成电路的参数和工作条件

(1)集成的数字电路负载能力有限,比如一个普通的与非门的输出低电压最多可以带10个同类门电路,但是事实上所带的同类门的个数远远超出这个数值。这样就会造成电路输出的低电压急速升高破坏电路的原有功能,致使系统不能正常的工作。同样输出高电平时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按理这些在电路中是禁止的,此时我们就只能选择那些负载能力强的集成电路。

(2)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慢。当一组信号输入一个集成的电路时,通过电路内部的延时到输出端只能稳定后才能输入第二组信号。由于内部延时的原因,导致了电路工作速度较慢。挡在输入脉冲较高时,则会在输出端产生不稳定故障。这些故障在查找时是很困难的,随意,在逻辑设计时,应该选用那些工作速度高的集成电路。

(二)安装布线不当,接触不良

    如布线和集成电路芯片安置不合理时容易引起干扰。在安装中断线、桥接、漏线、插错电子元器件、闲置输入端处理不当、使能端信号加错或未加等都会造成故障。

(三)工作环境恶劣

    许多数字设备对工作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等因素都难以保证设备正常工作。使用环境的电磁千扰超过设备的允许范围也会使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三、数字电路的故障诊断

相对于其他器件,数字电路的故障检测是很简单的,因为数字电子电路的输出只有两种,高电平和低电平,三态电路除外,所以对其诊断时先动态的检测,减少故障的范围,在用静态的方法,具体查找故障的位置。

故障的查找首先要有信号源和示波器。一般示波器的频带高于10Mhz,一般使用双踪示波器,对电路的输出和输入,相位关系同时观察。按顺序测量查找故障,经过输出结果和预期状态的比较,用动态测试把故障缩小到一定的范围,对于那些电子信号是非周期性的,应该借助逻辑分析仪或者其它的设备检测各处的状态。

数字电路中对门的检测,一般一个逻辑门的输入端是由很多的逻辑门提供的,而它的输出端又会经常带动多个门的输入,这就会造成同一故障可能是不同的因素引起的。

    在电路中,当某个元器件静态电位正常而动态波形有问题时,人们往往会认为这个元器件本身有问题而去更换它,其实,有时不是这个原因。比如,一个计数器加入单脉冲信号时,量测输出电平完全正确,加入连续脉冲观察到的波形却有问题(如输出波形台阶模式)。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急于更换器件,需要检查计数器本身的负载能力及为它提供输入信号的元件的负载能力.把计数器的输出负载断开,检查它的工作正常与否,如果工作正常,说明计数器负载能力有问题,可以更换它。如果断开负载电路后仍存在问题,则要检查提供给计数器的输入信号波形是否符合要求,或把输入信号通过施密特门电路整形后再加到计数器输入端,检查输出波形。这种方式检查完毕仍然存在问题,则必须更换计数器。

数字电路当前在机电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字电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电器的使用和制造质量,促进了产品性能的提升.加强数字电路故障的特点及诊断的研究有助于提升数字电路的应用水平,提升数字电路的应用质量,拓展其应用范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数字电路故障的检测方法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数字电路故障的检测方法很多,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应根据电路故障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从而排除故障,使电路能够正常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郑祟助,数字系统诊断与综合[Id].队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

    [2]沈阴昌,数字电路故障诊断[M].南京: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

第4篇:古典艺术的意义范文

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含义

提到中国的新古典主义绘画,则首先要对什么是古典主义绘画进行了解。古典主义绘画是西方美术史上最重要的绘画思潮和风格,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随后传至整个欧洲,代表人物有普桑、达维特、安格尔等。该种绘画风格提倡选择典雅和崇高的题材,使用庄重单纯的形式,追求构图的完整和均衡,获得一种静穆而严肃的视觉效果。而中国的新古典主义油画,则出现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油画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以油画界领军人物靳尚谊《塔吉克新娘》的问世为标志,包含杨飞云、王沂东、朝戈、孙为民等画家们,普遍将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经典作品视为典范,有着与古典主义绘画近乎一致的审美追求,所以被称为是中国的新古典主义。而之所以强调一个“新”字,则是指中国的画家们并不是对古典主义绘画机械的模仿,而是一种有选择的学习和借鉴,通过古典主义绘画技法,来表现画家们自身的文化观念和审美理念,最终创作出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油画作品。所以说,这种创作追求本身就是核合乎艺术发展规律的,而这些画家们所获得的巨大成就,也充分印证了他们这种追求的正确性。

当代新古典主义油画的风格

85美术思潮后,诸多油画家都对油画有了全新的感悟和认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表现对象,即题材的认知。很多创作者在题材选择上,都从历史、政治的圈子中走了出来,开始将目光投向了现实生活中。如杨飞云、朝戈、李贵君等人,选择了将自己的亲朋好友作为表现对象。而陈逸飞、王沂东等,则将目光投向了某一个地域中的人物或景物,使中国油画在表现题材上迅速的丰富起来,呈现出了多元而真实的特点。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生活化。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是艺术创作中恒古不变的真理。传统的西方古典主义油画中,多选择历史传说、宗教故事等作为表现对象,通过对它们的描绘,获得一种典雅、崇高、静穆的审美效果。而在中国的新古典主义油画中,则对此予以了开拓,很多画家都试图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身上,寻找和表现那种最为真挚和质朴的人性之美。比如杨飞云创作于90年代的《募然》、《那时我们正年轻》等,就是其中的典型。其所选择都是一些普通人,但是却又与普通人有所不同,那就是在这种大众化的背后,又分明传递出了一种崇高、宁静和典雅的感觉。又如朝戈的《敏感者》,更是一个生活化题材的典型,作品中的人物既有着崇高的情怀,又有着些许烦躁和不安,从而将古典主义精神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其次是地域化。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几乎每一个地域和民族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文化。在表现题材日趋同质化时,很多画家都将目光投向了某一个区域,进行个性化的表现。而当众个性化表现汇集在一起之后,也就构筑了整个中国油画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比如陈逸飞,就是将目光投向地域文化的代表。其江南水乡系列、音乐人物系列、古代仕女系列等,都反映出了其对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热爱。又如王沂东,其对山东的沂蒙老区有着近乎执着的热爱,对此他大量借鉴了沂蒙地区民间美术的素材和技法,创作出了多部具有鲜明特色的乡土油画。其所表现出来的已经不仅是一种视角的扩展,而是创作者对民族和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最后是都市化。油画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反映现实,特别是对于强调写实的古典主义油画来说更是如此。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迎来了都市化的发展历程,随之也产生了很多独有的现象,这也自然就成为了新古典主义画家们关注的热点。比如忻东旺,就曾对农民工进行了多次表现。农民工无疑是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过程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群体,作者通过这些农民工,表现出了对城市化进程的思考和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又如庞茂琨、李贵君等画家的都市题材作品,都用精湛的技法表现出了当代城市青年所特有的风貌,无论是朝气蓬勃还是犹豫彷徨,都是一种真的写照。由此可以看出,新古典主义画家们从根本上扩展了之前的油画题材,使得当代中国油画更加大众化,多元化。

第5篇:古典艺术的意义范文

新古典主义的复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观念、理念的复兴,也就是意识内容具有一致性;二是形式、样式的复兴,主要包括工艺美术的品类(金属工艺、陶器工艺、玻璃工艺等)、造型及装饰风格。对于这种复兴,德国美术史学家温克尔曼的《希腊艺术模仿论》《古代美术》起到了理论支持的作用。在绘画领域,新古典主义深入人心,让人们重温了古希腊罗马精神的辉煌。这时期的启蒙运动更让人们巩固了民主的理想,所有这一切都使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理念内容得以营建成功。于是一场全方位的、具有可视觉性的文化复兴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工艺美术也不例外。

陶瓷工艺方面。在法国,塞弗尔的陶瓷装饰往往以古典题材为主,陶瓷上的希腊神话、古典花饰、优美女性成为当时的主要装饰内容,这尤其在18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得很明显。在德国,自1765年开始,王室宫廷的器物装饰就出现了“古希腊罗马式”,即在器物上效仿古希腊罗马绘以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在器物的造型上也极尽模仿,王室甚至还烧制了一些带有神话人物、帝王、骑士、诗人、哲学家形象的瓷质纪念章,这些纪念章在装饰和造型上都类似古代钱币。在英国,韦奇伍德创办的埃多努尼亚工场生产了一大批模仿古希腊罗马陶瓶的陶器,使得古典主义瓷器成为日常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玻璃工艺方面。这时期玻璃工艺品已被广泛生产,玻璃工艺品造型也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古希腊罗马的特点,如采用对称和谐或同心圆处理手法代替罗可可式的不规则和花样变化,利用古罗马时代创造的热融镶嵌技法创造具有古典特色的玻璃工艺品。以捷克生产的《玻璃盖杯》为例,该物品在装饰上有罗马式的花样和人物,造型上也近似罗马的盛酒器皿,整体风格的规整、简洁、精致,更是与古希腊罗马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金属工艺方面。可以说,这时期的金属工艺已逐渐摆脱了罗可可艺术的束缚,从大量金属工艺制品的造型风格和装饰特征来看,它们渗透了一股浓重的罗马风,甚至有些工艺品就是古罗马银器的翻版。在餐饮器具方面,尤其是宫廷及王公贵族的餐饮器具,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古典式的韵味都极其明显,例如奥地利的《镶象牙浮雕银壶》,造型的华严、装饰的美观、壶体的变化都蕴含了古希腊罗马的气质。在陈设品和装饰物上,古典主义的意蕴也渗入其中,法国的金属工艺品《青铜人像》便是有力的证明。作品人物的面部表情、衣纹质感、动态刻画都显示出这是一位古希腊的女神,这件工艺品不像18世纪的杰作。染织方面。

在室内装饰上,壁面上的帘缦、衣着的丝织群幔等常常饰有古希腊罗马时期常见的装饰图案,如花环、月桂、忍冬纹、天鹅形象等。在丝织物的整体调子上,改变了罗可可风格的繁琐、绚丽、堂皇,而代之以冷静、肃穆的色彩,增加了蓝、绿、灰等冷色调。这种为创造古典空间而进行的颜色变化也应属于复兴的内容。木工艺方面。新古典时期的木工艺基本上修正了罗可可的矫揉造作、豪华奢丽的风格,继而形成新古典风格。譬如,以直线造型取代了曲线,以对称构成代替了非对称装饰,以纹样的简洁明快代替了繁琐隐晦,这些都预示了罗可可风格的退场。家具的设计几乎都以古典家具为标榜,在造型、装饰上更是回归古典,家庭装饰中的柱头、半扶柱、檐板都模仿古希腊罗马风格,所以新古典家具的设计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古希腊罗马家具风格的模仿,以凡尔赛宫路易十六图书馆家具陈设为对照,应该不为过。综上所述,我们从新古典主义在意识理念上对古希腊罗马的传承和在工艺品的种类形式上对古希腊罗马艺术风格的模仿中可以看出,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出现给繁缛奢华、充满脂粉气的罗可可风格以冲击,并把古希腊罗马清新、静穆的经典之风重新洒向了世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艺复兴”。

作者:刘牧原

第6篇:古典艺术的意义范文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元素与运动规则

身韵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 “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 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 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形神兼备, 身心并用, 内外统一”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 也是中国古典舞演员所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与素质。

身韵的基本元素包括了“提、沉、冲、靠、含、腆、仰、横拧、旁提”等,它们是从身韵动作中提炼出来的,充分体现了身韵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上先下、逢开必合、逢冲必靠等一切从反面做起的反律式运动规则与“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路线规则,有着无可限量的创新功能。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核心

“形、神、劲、律”是身韵的核心,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动作特征与审美规范。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即神韵、心意,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包含着动作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双重意义。

1、 形

形是古典舞魅力的依附,是古典舞韵律的传达媒介,一切外部展现的动作、舞姿、体态、路线都可以称之为“形”,它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要真正做到“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境界,不经过严格的训练和要求是无法融合在一起的。

身韵在“形”的训练中, 采用以“拧、倾、圆、曲”的体态美为重点、以腰部的动律元素为基础、以“平圆、立圆、字圆”的运动路线为主体、以传统中优秀的典型的动作为依据, 以由浅入深并层层发展的训练方法,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例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翘袖折腰”、唐代的“三道湾”、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中国民间舞胶州秧歌的“辗、拧、转、韧”,海洋秧歌的“拦、探、拧、波浪”和花鼓灯的“斜塔”,以及武术中的“龙形猿步”、“八卦”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曲线美。

2、神

神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感觉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才能体味舞蹈所包涵的真实意境。

身韵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强调神韵,强调内心情感。在形与神的关系中,把神放在了首位,“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这此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韵”。可以说,没了神韵就没了中国古典舞,没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身韵从预动到动作之间体现的过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所谓“心、意、气”是“神韵”之具体化,它可以和最基本的元素训练融为一体,也可以和眼睛的“张、弛、聚、放、凝、收、含”等相结合,甚至动作结束时“神”还可以继续延伸,体现“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的形神结合规律。

3、劲

身韵的劲头不可使“蛮”劲而要使“巧”劲,讲究“起于方寸而现于体态”,每个动作力度的大小不是平均的,而是有着轻重、缓急、强弱、快慢、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的对比和区别,都需要舞者用人体动作表达出来。

中国古典舞的节奏规律不是匀速“脉动”式的,它更多的情况是在“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较为自由而又有变化规律的节奏中进行,因此“劲”不仅贯穿于整个动作过程中,而且在结束动作时的劲更是十分重要,尤其是在“亮相”的处理上,用“寸劲”来“画龙点睛”,“反衬劲”加以强化和烘托造型,“神劲”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 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

4、律

“律”这个字它包涵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动作接动作的通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使之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反律”也是古典舞身韵律动中十分重要的特征,如双晃手,当臂向左晃时,身要有向右拉之势,方才能显示动作的圆润与韵味。这种“反律”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更具典型的是一切动作“要从反面做起”的法则,即“逢沉必提、逢冲必靠、逢开必合、逢前必后、逢左必右”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的审美性。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或是“从反面做起”,都是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 “舞律”之精奥之处。

三、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训练意义

身韵作为一种风格训练的目的,其训练意义大致体现在能力、风格、语言这三大方面的身体基础训练上:

1、紧张僵硬的身体是所有舞者的大忌,舞蹈动作的完成又需要肌肉的用力,因此这种松与紧的关系是每个舞种都要面临的一个训练难题,身韵所强调的”内外结合”式的训练方法,可以恰如其分地解决这一难题。身韵在训练中要求内部的气息在做动作时要起到主导作用,体现在动作的发力、引领及连接上,要求以气驱力、以力御形”。如身韵对于其基本动律元素“提沉”的强调,就是针对气息运动要贯穿动作始终的一种训练意识要求。这种内外结合、以气领形的运动方式,不但使身体随着气息的一张一弛而松弛下来,还增强了身体的表现力,使动作的内涵更加饱满、感觉更加细腻。另外,由于身韵的语言结构方式讲究阴阳对比的辩证统一,一系列强与弱 、大与小、缓与急、松与紧、高与低等的动作组合方式,将肢体运动的空间变化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动作语言的特性,使得肌肉的各方面能力在其中得到有效的强化训练。

2、身韵所追求的风格是中国传统的“合”的运动节奏体现。身韵课对于这种“合”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节六合、传导之合及形神之合等。例如一个最简单的盘坐双背手的提沉动律练习,它既要求起于腰、行于背、止于眼的传导之合,又要求“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的内外之合,这还没有加上站立起来后上下肢的三节六合的配合,经过如此系统的对于身体各部位的训练,必然会达到其风格训练的能力强化目的。

3、身韵的舞蹈语言训练显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身韵动作本身所具有的语言性因素,即一种形象性语言的表达;二是在身韵训练中由元素——短句——组合的训练程序,所形成的一种结构性语言表达。身韵的元素动作,不但提供给编导一个语言编创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可以根据元素无限发展变化的创作理念,即道家所言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而形成身韵的语言生发。因此,身韵对于创作来说是一种具有风格性、基础性、生发性的语汇核心概念,可以无限量的加以变化、创新,从而创造出更挥洒写意、变化丰富的舞蹈段落和作品。

综上所述,凝聚着中国舞蹈文化精神与民族审美观的身韵现已成为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和该舞种的显着特征标志,有着极为重要的训练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教学训练中的价值》赵丽敏 着 锦州师范学院 1999(4)

第7篇:古典艺术的意义范文

Abstract: Stick steel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 is an efficient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and simple construction compact bonding with concrete,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rack resistance, the shear capacity, flexural capacity and the ability to increase the member to resist earthquake. Therefore, steel bonded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he technology used in the developed country like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Europe has been very mature, but the domestic application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bonded steel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 then the key process pressure paste sticking steel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is discussed in detail.

关键词: 压贴法粘钢加固技术;工艺要点

Key words: pressing steel-bonded reinforcement method;key points of process

中图分类号:TU7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057-02

0 引言

粘钢加固技术是一门高效的结构加固技术,它是将钢板采用高性能的环氧类粘接剂粘结于混凝土构件的表面,使钢板与混凝土形成统一的整体,利用钢板良好的抗拉强度达到增强构件承载能力及刚度的目的。目前,此项技术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成熟的运用,而国内对此的应用相对比较滞后。

1 粘钢加固的特点

粘钢加固具有以下特点:①施工简便、快捷、基本不增加被加固构件断面尺寸和重量,不改变构建外形和使用空间。②建筑结构胶将钢板(型钢)与混凝土紧密粘接,将加固件与被加固件合为一体,结构胶固化时间短,完全固化后即可正常受力工作。

2 粘钢加固的作用

2.1 增加构件的抗弯与抗剪能力 在缺少钢筋的部位采用粘钢加固技术进行补强,即在抗剪不够的部位粘箍板以提高原有结构的抗剪能力。为了有效的提高构件的抗弯与抗剪能力,可以采取在梁底部粘钢板的措施。

2.2 提高原结构的抗震能力 由于采用粘钢加固技术除了可以有效提高原结构的强度外,还可以大大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因此,采用粘钢加固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物抵御地震的能力。由于发生地震时,通常产生的都是突发性的脆性破坏,从而导致建筑物坍塌,而采用粘钢对结构进行加固后就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结构的约束能力,即提高了结构的整体连接性,从而消耗了由于地震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应力,防止了混凝土的脆性破坏。

2.3 提高构件的抗裂性 建筑结构中的主要危害之一就是裂缝。由于裂缝的隐蔽性较强,常常给建筑物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建筑结构采用粘钢加固技术后,不但可以增强结构的强度,还可以有效的利用结构胶的流动性对裂缝进行封堵,从而进一步防止了钢筋的锈蚀,限制裂缝的进一步扩展延伸。

3 压贴法粘钢加固的工艺要点

3.1 根据图纸与下料单要求对钢板进行下料,对钢板尺寸进行复核,根据化学锚栓埋设位置在钢板上开孔,孔壁表面粗糙度Ra

3.2 被粘混凝土表面应除去疏松、浮渣和油垢污物。如表面有油垢污物需用硬毛刷沾高效清洁剂刷洗干净,再用清水冲洗,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打磨,除去表层2~3mm,直至露出新面,并用压缩空气吹去粉粒。如用水冲刷需待完全干燥后再用丙酮擦拭表面。对于龄期在3个月内的混凝土,或湿度较大的混凝土,须进行人工干燥处理。

3.3 为保证粘贴质量,可在化学锚栓之间增加少量膨胀螺栓,以利于固定。用冲击钻在钢板和混凝土被粘接面上钻孔,在混凝土面上安装膨胀螺栓。钻孔后,应注意保持钢板和混凝土粘接面清洁。

3.4 对梁底粘钢,在钢板两侧使用临时脚手架对已粘贴好的钢板进行固定,用油托加木方将钢板卡好,待粘结胶完全硬化(施工完成后3天)再拆除脚手架;如现场发现需加固梁已承受较大荷载,则应在粘贴钢板前,对被加固梁卸荷。采用千斤顶顶升方式卸荷时,对于承受均布荷载的梁,应采用多点(至少2点)均匀顶升,对于有次梁作用的主梁,每根次梁下要设一台千斤顶。顶升吨位以顶面不出现裂缝为准。

3.5 粘结剂配制应由专人负责,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配制,搅拌时不得有任何杂质和水混。应根据施工现场气温,配制每次数量;粘结剂配好后,用抹刀同时在已处理的混凝土和钢板表面涂粘结剂,厚度控制在1~3mm,使中间厚,边缘薄,然后将钢板贴在预定位置;粘贴完成后用手锤敲击钢板,如无空洞声,表示粘贴密实,否则,应剥下钢板重新补胶粘贴。

3.6 钢板粘贴后,立即用夹具夹紧或用支撑固定,并迅速拧紧膨胀螺栓与化学锚栓,适当加压,以胶液刚从钢板边溢出为度,粘结剂在常温下固化,保持20℃以上24小时即可拆除夹具或支撑,固化时间结束(一般约3天)方可使用。当温度低于15℃时应采用红外线灯人工加温,在固化养护期间严禁拆卸或震动固定架。

3.7 在钢板粘贴检查合格后,将多余的螺栓头切除。螺栓头切除必须采用冷切工艺,不得采用氧割或气割,不得敲击螺栓头,以保证钢板粘贴质量不受影响,固定后螺栓帽应用环氧树脂水泥砂浆封住。

3.8 粘接钢板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防锈保护,并应根据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做(防火或其他)面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粘钢加固方法安全可靠,施工方便,既可补强加固,又可加大刚度,大幅度提高其承载力和抗弯刚度,增强其延伸性和抗疲劳性能。该方法不仅用于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修补和病害处理,还可用于提高设计标准的一些改扩建工程,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补强加固方

法。此外,粘钢补强施工中,应选择可靠的粘结剂和合理的粘贴工艺,并严格按照工艺规范施工,切实做好表面处理、钢板除锈和粘贴后加压固定等工作,确保粘贴面有80%以上的可靠粘结,以保证补强加固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陈赛亮.粘钢加固法设计原理与施工技术[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2]徐震.粘钢加固工程施工方法[J].山西建筑,2012(1).

[3]林于东等.U型粘钢加固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J].铁道学报,2012(8).

第8篇:古典艺术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踏歌》;汉唐古典舞;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166-01

在二十世纪中下叶重建中国古典舞之时,不同教育背景的学者提出了诸多建议,众说纷纭、百家争鸣,但大约最终可归为两派。一个是以李正一为首的身韵派的中国古典舞,强调民族主体,并借鉴和吸收西方芭蕾、现代舞、东方舞中对我们有用的经验、方法和元素,“以我为主、多元吸收”。二是孙颖建立的汉唐古典舞体系。他三次发表重量级的学术论文,大张旗鼓地提出对当代古典舞理论的改革设想。

孙颖老师在建立古典舞体系时,反对下肢动作吸收西方芭蕾的运动方式,反对西方现代舞的创编技法,他从古代舞蹈的漫长历史脉络中汲取了汉、唐两个时期为创建古典舞蹈学派的基础。他主张创建以汉代、唐代为两大基石的学院派古典舞,从历史中寻找出路,这样才能形成中国古典舞艺术的生命,形成与众不同的中国式风格和样式。与身韵派的古典舞不同,汉唐古典舞体系有两方面的创新之举。

一、从大量的考古文物资料中寻找舞蹈塑形,其中包括石窟中的壁画、岩画、崖画、出土的舞俑、画像砖石、墓室石刻、雕塑以及古画等几乎所有可以窥探到的相关资料,特别以汉唐两代的为重点,从中提点姿态、造型以及形象,并按照一定的套路归类。在课堂中力求将这些动作以中国语言文字的传统风格予以命名,例如:“半月”、“斜塔”、“元宝”以及“白鹤晾翅”、“长虹贯日”、“指天问地”等。

二、对舞姿来路和去向的考察,其中要投入大量的创作性工作,要对一个舞姿进行动态和静态的合理分析和逻辑推理。特别是动态的舞姿要考虑到动作流程的多种可能,然后选取一种最合情理的来势和去势作该动作的链接,还要考虑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气息,同时也牵扯到当代的审美原则和精神诉求等诸多问题。

今天展现在舞台上的剧目《踏歌》,是孙颖老师在建设汉唐古典舞体系时的代表作,始于电视剧《唐明皇》,后成为《炎黄祭》舞剧里面的一个舞段,它的题材来源于魏晋南北朝,那么为什么要以这个时期的舞蹈为入手点?孙颖老师说:“汉的文化艺术在前代的基础上是一个飞跃,具有恢弘、博大、雄浑的气势和风格。汉代舞蹈由于江淮流域楚文化和黄河流域尊周文化的影响,形成历史上第一次俗乐舞发展的。汉代舞蹈具有北方周文化坚实、雄厚的务实风格,又有南方巫文化的挥洒、坦荡、俏丽、妩媚、敬事鬼神的幻想和热情。”《踏歌》的风格和审美特征不仅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格特征,还与那个时代的文化相一致。

从《踏歌》的舞蹈形态来看,动作显现了开与收、放与合、相对与相顺的几种对比。看似矛盾,但就整体运动来说,又是和谐统一的。《踏歌》这种在动势上的矛盾统一更是体现了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杂居而又较为稳定的社会形态。《踏歌》自身包含着的中华民族的那种融洽、凝聚的精神。这是以“和”为贵、和谐发展的中国文化精神、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

《踏歌》这种对立又和谐的舞风从总体上来讲,是汉文化对此舞蹈的影响。从具体细节来看,该舞的舞蹈语汇大多以顺势为主,这种顺势体现了民间古朴的风格。很明显,这种顺手顺脚的动作只是一种内在精神的外在显现,孙颖先生曾说道:“中国艺术十分将就气韵、精神,抓不住‘神’,仅是猎取到几个‘形’,也仍有可能是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偏远山林里的苗族妇女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为什么从原始社会一下子跳到社会主义的边陲少数民族的舞蹈都跳的节奏而看不到动作上的旋律性?为什么还每每顺拐?还残留着动物的形态?总之,难以捕捉的是气韵、精神,能够理解一个时代多种文物上所反映出来的气韵、精神,通过补形、造形也就能接近那个时代。”也就是说,《踏歌》的人们造型形成了由内向外的独特韵律。也就是说每一个成功舞蹈形象的塑造不只是外在空间的一种形象上的展示,更是对人物形象和动作语汇的内在精气神的诠释。《踏歌》正是以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来表达孙颖先生对我国古代文化内涵的深刻把握。

今天的舞蹈大都追求舒展的、长线条的播撒式的姿态,开、绷、直的芭蕾审美标准已经深入人心,它的向外舒展的运动轨迹已经成了当下单一的审美追求。而《踏歌》多是与路径相反的回收和弯曲的动作造型,让人产生一种古朴、质拙的视觉享受,为古典舞多元的舞蹈审美、舞蹈创作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这也许与当初《丝路花雨》的全新创作取向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具有时代价值。

第9篇:古典艺术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电机故障 诊断

电机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随着故障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发出了各种电机故障诊断系统,而且效果比较显著。但误判率高、准确度低,仍然是一个现实问题。因此通过电机的故障特征,对电机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及诊断,可以有效地降低故障率,保证生产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停产损失,降低维修成本,消除对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威胁。因此,对电机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电机的主要故障及原因分析

1.1绕组绝缘故障

电机故障频率最高的是在绝缘系统。以鼠笼异步电机为例,该电机常在较差的环境下工作,外界环境影响会使电机内活动性放电量增加,绝缘电阻降低,造成泄露电流的增大,耐压水平降低。在发生故障较多且的运行了几年后的鼠笼异步电机中,绝缘故障约占总故障的80%以上。绕组绝缘由于环境和工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使得老化、受潮、磨损、过热、污染等导致绝缘电阻下降直至绝缘击穿。

1.2定子铁心故障

故障出现的主要原因除了制造过程不规范外,还由于穿转子过程中的损伤或电机摩擦、剧烈振动使得片间绝缘损坏,造成定子铁心故障的发生。故障出现前一般会有空载电流加大,振动幅度和噪声增大,环路电流,铁心温度升高,绝缘材料分解异常现象。这是由于有些三相电机气隙较小,加上装配不当,在使用过程中造成轴承磨损、转轴弯曲及单边磁拉力,进而造成定转子的摩擦,损坏绝缘。可通过铁损试验及时发现故障。

1.3转子轴承故障

由于电机的转子在工作中要承受各种复杂和交变的应力,加上转子上零件的脱落和松动使得转子失衡,转子偏心会产生不对称电磁拉力等造成的转轴弯曲、轴颈椭圆及轴承故障等都会使电机振动增加,发生扭转振荡,轴系断裂。因此,转子轴承故障的异常表现是噪声和振动。

1.4缺相故障

三相电源中出现一相断路即为缺相。其原因一般是电机的接线端子损坏或脱落或电机某一绕组损坏。缺相的异常表现有在电机运行时运行时发出“嗡嗡”声,电机升温快。要注意的是,当电机缺相时,当长时间接通电源或多次频繁接通电源将导致电机烧毁,同时,电机达到满载后,电机可能不会运转,严重时可能烧损电机。因此,要马上对电机进行停机检查,检验电机的各接线端子的松落情况,再检查电机绕组。

1.5转子笼条故障

电机本身制造的过程中铸件不合格、焊接不良和转子强度不够等,加上操作上的不合理,频繁启动电机,在制动和长期重负载运行都会使转子笼条及端环在较大的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的作用下使鼠笼疲劳断裂。转子鼠笼故障出现后一般会有电机启动时间长,力矩减小,振动和噪声增大,电机转速、定子电流出现脉动的异常现象。由于该故障主要由于长期的重负载,转子鼠笼故障多发生在拖动高负载(如采掘机、引风机和磨煤机等)和高速机械(如给水泵)的电机中。

1.6振动或噪音过大

产生原因主要是没有按要求进行电机安装,造成电机基础不稳、转子不平衡或转子转轴弯曲;电机输出端与工作机联轴器联接不合理也会导致电机的振动幅度过大。针对此现象,要修正电机安装情况,对重要部位进行加固。经常检查电机转子及转轴。

2、故障诊断方法

2.1基于解析模型的诊断方法

基于解析模型的诊断方法已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目前,已经完善了以“辨识及参数估计”、“线性状态观测器,和“等价空间”方法为基本框架的LTI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的理论研究,。实现了将多种参差发生器的设计方法集成以综合考虑参差发生器的参数设计、评价函数的选择和闭值的确定,有效提高了故障诊断系统的性能。然而,基于解析模型的诊断方法相对于流派分层、技术成熟且丰富的理论方法,在实践中其成功应用的范例明显偏少。LTI系统诊断方法还有很多实际的复杂问题需要解决。另外,非线性系统的诊断理论研究只是针对一些特殊的非线性系统的理论研究,尚不足以解决实际中广泛存在的复杂非线性问题。

2.2基于信号处理的诊断方法

基于信号处理的诊断方法能直接利用各类信号处理方法,回避部分建立诊断对象数学模型,适应性较强,该法既适应于线性系统,也适用于非线性系统。小波主要分析时间信号的奇异性、信号频率结构的变化、或者同时进行时间和频率特性。此外,能从噪声特性分析出发诊断故障类型,其滤波性能对测量信号进行有效降低噪音。基于目前的研究,可变多元统计模型的故障诊断研究,采样时间序列的故障数据检测,传感器误差故障检测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基于信号处理的故障诊断方法是建立在对故障机理的透彻分析和研究基础上的,能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判断系统传感器的故障。

2.3基于知识的诊断方法

基于知识的故障诊断方法能充分利用领域专家的诊断知识,减小了对精确数学模型的依赖,广泛运用于非线性系统德诊断。人工神经网络拥有记忆,处理,学习,并能拟合任意连续非线性函数的能力,因此,在处理非线性问题和在线估计比较突出,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神经网络直接用于实现诊断故障; 进行状态观测、参数估计;对残差发生以及残差进行评价;能发现新的故障诊断知识,具有良好的并存和协同性。目前对于基于知识的故障诊断发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多,也更加的深入,实现了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等技术与其它技术有机集成,有效提高故障诊断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3、结语

总之,要对电机故障进行的深入分析和精密诊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电机的运行状态,准确定位故障发生的部位,提高电机使用寿命,降低对操作人员的威胁,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停产损失 。

参考文献:

[1]陈继尧. 基于神经网络和小波分析的水力机组振动故障诊断研究[D]. 西安理工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