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合理的税收筹划建议范文

合理的税收筹划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合理的税收筹划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合理的税收筹划建议

第1篇:合理的税收筹划建议范文

关键词:风力发电;企业税收;筹划研究;有效对策

一、引言

税务筹划是企业主动、认真研究税收法规的基础上,在遵循税收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合理安排涉税事项,达到有效降低纳税成本的目的、为企业创造价值。风力发电企业有着较大的税务筹划空间。风力发电企业合理、合法、超前的税务筹划,有利于降低纳税成本,有利于企业的规范化科学化的税务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本文主要是研究风电企业税收筹划的意义及现状,从而提出相关的改善对策。

二、税收筹划的意义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的目的,在税法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安排的过程。对于风电企业来讲,税收筹划的具体意义:一是减轻税收负担。通过纳税筹划使企业达到绝对减少税额负担、相对减少税收比例、延缓纳税时间。从而达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二是规避税务风险。企业纳税筹划是在税法所允许的范围进行,这样就有效地规避了税务风险,实现税收零风险的目的。三是有利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纳税筹划过程,需要对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内容进行事先科学安排,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风电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分析

(一)风电企业中,国企的占比较大,因此领导及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首先,在我国对于风电企业上的税收规则有很多的优惠政策,但是因为这些风电企业中大部分是国有企业,相关的工作人员并不是特别了解税收筹划中的优惠政策巧妙利用,所以就无法合理的利用政策来减免税款。其次是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国家会在特定的时间以及特定的行业进行相关政策的出台,所以需要企业的领导以及管理加强重视。另外,税收优惠政策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国家会在特定的时间以及特定的行业进行相关政策的出台,所以需要企业的领导以及财务人员高度的关注税收政策,合理的使用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轻税收负担,但是很多风电企业中,税收工作相关的人员不重视,就会错过国家出台优惠政策的时间短,也就无法帮助企业减轻负担。

(二)税收筹划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密不可分的

在很多风电企业内部,税务筹划工作会被安排给合作的事务所,而且他们本身就认为税务筹划仅仅是会计人员的工作而已,与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不相干,但实际情况却是相反,事务所的人虽然对于税务筹划工作非常专业,但是他们不清楚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所以他们的建议是较为片面的,而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尤其是风电企业内部,因为具体的账务处理意见经营发展目标不同,纳税的情况也会出现很大的差距。

(三)企业的税收筹划与当地财政收入相冲,弊大于利

当地的很多风电企业在税收筹划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会受到当地政府财政方面的影响,工作无法顺利地进行展开,也就会导致企业无法更好的节约税收成本。因为风电企业所处的环境地域是较为落后的,税源非常有限,所以发电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是需要税务局进行指标安排,而前提就是能够保证税务局完成任务的情况,这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既增加了发电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另外也导致主营业务的税金及附加有了一定的提高,增加了发点企业当期的支出。

四、改善风电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有效对策

在风力发电企业内部,进行税务筹划的范围很广,涉税事项筹划主要包括增值税、所得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等税项的筹划。而飞涉税事项筹划主要包括主体法律形式的选择、投资方式的选择以及投资地点的选择

(一)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选择最合理的税务筹划方式

风电企业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在企业经营中的税收筹划模式和方法也是不一样的,面对当地的市场以及税收方面的相关情况,因地制宜,从而来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方案。每家企业的管理模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税务筹划工作也需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来给到合理的建议,要对待问题做全面独特的分析。

(二)树立风险意识,规范化日常财务工作的模式及流程

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在很多情况下,为了追求企业的最终效益最大化,需要风电企业承担一定的风险因素,要树立一定的风险意识,尽可能的去优化所选的结果,保证在税负较小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其次就是发电企业内部必须加强管理,保证财务人员都有依法纳税的意识以及观念,结合当前的三免三减半政策,再根据企业发展的特点,结合自身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去应对灵活多变的税收政策,充分的考虑税收筹划方案的各个风险因素,综合各方面过后再定夺。

(三)为保证风电企业效益最大化,建立税务部,合理的进行税务筹划

在发电企业内部建立税务部是相当有必要的,税收筹划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帮助企业减少税收支出,更好的规避税务风险,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在内部完善控制机制,建立税务部,依靠专业的财务人员结合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做最为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决策,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税收筹划是一个相对要求较高的工作,首先需要得到企业内部领导以及管理者的重视,其次是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税收政策,帮助企业规避税务风险,更少的进行税务方面的支出,促进企业的长期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萍.我国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经界.2012(224).

[2]蒋丽斌,彭喜阳.税收筹划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9).

第2篇:合理的税收筹划建议范文

关键词:企业集团;税收筹划;问题;建议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负担,税金缴纳的多少不仅仅影响企业的成本利润,而且直接影响企业资金支付能力。税收筹划从理论上来讲是指纳税人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经营方法和措施,对正常的经营业务往来、投资和融资、并购、重组整合等进行事前的筹划达到节约税金的目的。在企业集团内部,根据税法规定,各个分、子公司是纳税主体,单个企业不容易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因此,集团公司应当统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对国家税收政策的分析研究,进行正当合理的税收筹划来减少税金支出很值得我们去研究。

一、企业集团税收筹划的必要性

1.进行税收筹划是提升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集团只有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入手,寻求提升竞争能力的渠道,来实现公司长远健康的发展。而降低税负意味着增加利润,增加利润意味着提高了资本回报率,进而促进了公司的生产积极性,同时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

“税收”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进行税收筹划对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意义重大。

2.税收筹划能够使企业集团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税”对企业来说也是“费”,如果企业集团通过改变一些经营方法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减少应纳税额,就能提高公司的利润,提高资本的回报率,从而提高企业集团整体的经济效益。

3.税收筹划是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危机过后,我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银行不在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存贷款利率的上调增加了公司筹资的成本,公司只有提前归还贷款本金来降低财务费用。而通过税收筹划可以有效的节约税金或者延期交纳税金。这就要求企业集团通过进行税收筹划以达到节约税金的目的。

二、企业集团税收筹划遇到的问题

1.纳税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避税是公司领导的重要素质之一,企业集团的税收筹划,不是一般的财务人员所能完成的,需要对税法和国家税收政策十分了解的人员参与,但很多企业恰恰缺乏这类人才,不能满足税收筹划工作的高标准要求。

2.税收筹划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策划性,就是在纳税业务发生之前有计划地对各项活动进行合理安排,以取得节税收益。但很多企业是在纳税活动已发生、应纳税额已经确定之后,却想方设法寻找少缴税款的途径,这样的行为违背了税收筹划的宗旨。

3.税收筹划不是偷税、漏税,要周密考虑每项计划及实施过程。目前有些企业名日税收筹划,实际上是钻税法的空子而实施的避税,有的纯粹就是为少交税而进行的偷逃税,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不仅不能得到预期利益,还毁坏了企业声誉,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4.企业集团在设立或改制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合理避税这一重要因素,没有吸收熟悉税法的人员参与集团模式的讨论,使最终组建的集团公司增加内部纳税环节,增加公司的整体税负。

5.有些跨行业跨地区的集团公司的分、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核算方式设计不合理,人为造成纳税环节的增加或税基的增大,给企业集团的税收筹划加大了难度。

三、企业集团税收筹划的前提

1.严格遵守税法。税收筹划应当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违背税法就是偷税漏税。因此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当详细研究税法,依法合理纳税筹划,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集团健康持续的发展,才能使集团公司的远大目标和理想得以实现。

2.追求整体效益最大化。企业集团税收筹划的目的是合理避税,最终目的是增加集团的整体效益;企业效益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大型集团公司多为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社会效益对其发展的影响比较大,因此集团公司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应当仅仅考虑经济效益,同时也应当考虑社会效益。

3.统分考虑风险意识。我们应当意识到税收筹划方案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该统分考虑避税收益和避税风险,科学地权衡两者的利弊轻重,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4.税收筹划的方案应当具有灵活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纳税人所处的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国家的税收政策和地方的一些税收法规都在随我国的经济形势而时刻变化着,这就要求在税收筹划时,要根据纳税人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税收筹划方案。税收筹划方案要保持相当的灵活性,以便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税法、相关规章的改变随时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重新审查和评估,适时修正筹划方案,使得方案达到最佳,并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

四、企业集团税收筹划的几点建议

1.优化组织结构,推动物流产业发展。在企业内部,各个分、子公司经济性质、行业、盈亏程度等都不尽相同。集团公司可以通过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平衡税负来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设立财务核算中心,统一对外融资。通过设立财务中心,以集团公司的名义统一对外融资,这部分财务费用在集团公司内部使盈利企业多分摊,亏损企业少分摊甚至不分摊,使财务费用在税前完全扣除达到降低整体税负的目的。(2)设立技术中心向盈利企业收取服务费,实现利润转移同样可以达到降低所得税的目的。(3)设立贸易公司,推动物流产业发展。通过对我国税法和经济法的研究,物流贸易企业之间的往来交易是合法合规的,如果一个生产企业当月增值税销项税额较大,可以向贸易公司购进材料等增加进项税额抵扣达到延期纳税的目的。

2.为享受国家税收政策提供条件。(1)为享受技术开发费税收优惠政策提供条件。企业集团应当整合技术资源,合理支出和核算技术开发费用,使集团公司享受到国家的技术开发费优惠政策。(2)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我国税法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比较多,集团公司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通过企业间的交易将利润转移到高新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降低整体税负。(3)如果企业有新建项目,可以在西部地区投资建厂,统分利用国家对发展西部的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的机会合理避税、降低税负、节约资金。

3.在经营管理中合理进行税收筹划。(1)按照市场规律调整关联交易结算办法。集团公司应对关联企业之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专门技术、资金借贷等活动确定集团内部价格,结合公司实际,按照市场规律调整关联交易结算办法,为公司合理进行转让定价创造条件。(2)建立集团内部转让定价机制,认真研究集团内部交易价格。集团公司可以通过公司的整体规划、发展战略和投资决策、主营业务的分割和转移等,实现税负在集团内部各纳税主体之间的平衡和协调,达到降低整体税负的目的。集团公司还可以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通过对存货、资产、劳务、技术服务等价格的确定转移利润,实现集团公司整体税负最低的目标。(3)加强价格管制,降低公司税收负担。由于运费与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不同,在销售及采购过程中,企业集团应实行价格管制。

4.提前筹划、合理利用亏损资源。眼下,许多集团公司的亏损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然而在对外投资并购过程中如果出现大的收益,是可以利用现有的亏损资源进行抵补所得税的,所以,集团企业应重视亏损资源的积累和运用,配合对外投资并购活动的开展。

总之,税务筹划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高级财务管理活动,是对经济业务的事前谋划与安排,税务筹划人员除应具备财务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还应具备这样的职业素养:对经济、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变化趋势的把握能力。因此,企业集团应当加快税务筹划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高集团公司税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文华:企业税收筹划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0年8期

第3篇:合理的税收筹划建议范文

关键词 税收筹划 管理效益

一、税收筹划及其意义

(一)税收筹划的定义

在1935年的英国,发生了著名的“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案。当时涉及此案的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对税收筹划作了一个基本的表述:“任何人都有自主安排自己的事业的权利。如果依据法律所做的某些可以少缴税的安排,那就不应被强迫缴税。”这在当时的律师界都得到了认同,也被认为是近代税务筹划的先例。而对应到当前中国,所表达的“法无禁止即自有”的表述存在一定的共同点。

经过80年的发展,税收筹划的规范化定义得以逐步确立: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事先筹划和安排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理财活动的,尽可能取得节税的经济效益。这一观点早已被经济界所普遍接受。

(二)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意义

1.可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业绩和会计管理能力

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行,最关注的就是财务上的三个关键要素,即资金、成本(费用)、利润。在投入一定资金的情况下,筹划税收支出计划就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财务管理部门在设账、记账时,掌握相关的《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更要熟知国家和地区的现行税法、税制等;当企业会计处理方法与税法的要求不一致,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寻求可变通的会计政策、选择适合的会计方法,在允许的范围内作调整。因此,税收筹划的过程,也正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是成功进行税收筹划的能力保证。

2.有利于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抑制纳税人偷税、逃税等违法行为

一般来说,现代企业在设立时,就会有意或无意地关注税负问题,并在经营活动中加以考虑。当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定规模时,因为税费的绝对额高,企业必然会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注重巨额税务负担的整体筹划,以规避或减少巨大的税务压力。

尽管企业为了少缴税或缓缴税才进行税收筹划是初衷,但企业的这种安排也是在政策和国家监管机构的管理下,采取的合法或不违法的避税形式,并不损害国家利益,同时也不对自身的经营规范造成障碍。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正是国家的税收调控杠杆调节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目标取得成效的外在表现。

3.有利于提高企业在政府间的声望

税收筹划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与政府政策意图的最佳结合点,成功的税收筹划往往既能使经营者承担的税收负担减轻,又满足了政府赋予税收法规中的政策得以实现的意图,对政府、对企业都有利,是双赢的举措。因此,智慧的政府和税务机关对税收筹划一般都持鼓励态度,而企业则将税收筹划作为企业长期经营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4.帮助企业实现纳税人的财务利益最大化

一般情况下,企业都将税收看做经营成本,是消耗企业利润的负担,这与现代商业企业的逐利本意相违背。因此,企业应在仔细研究税收法规的基础上,组织筹划经营的项目、规模,利用政府的税收政策,在不违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利用税收法规中对自己有利的条款,不纳税或少纳税,使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5.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通过投资低税率的相关行业、改变企业性质、调整产品结构等决策,创造条件来达到税收政策的各项优惠标准,一方面,加快企业业务结构优化和布局合理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可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6.可促进国家税收总量的增长

从短期来看,税务筹划主要是为了达成企业减少企业税负的目的,但是在此过程中优化了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用更多的可使用资金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企业的经营规模得到了扩大,其业务的收入规模和营业利润必然也随之增加。因此,从整体看,国家的税收收入不会因为企业的短期行为而导致税收降低,反而会促进税收的增长。

二、税收筹划的考量重点

在制定税务筹划方案的过程中,通常会碰到以下几个考量点。方案是否能够成功匹配这几个方面的考量点,将是决定筹划计划能否实现的关键。

(一)适用的税制不同

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过于快速,且人口基础庞大,地区情况复杂而各不相同,国家通常在大法上定调后,由地方上再行制定适应性较强的政策法规。因此,采用哪种税制,并能够适用于本企业,这就需要多番摸索和验证,最终选择适合企业需要和法规要求的税制来制定方案。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快而多变,致使原有的法律法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后,先行税收法规不能覆盖到的漏洞和空白而出现筹划空间。最直观的就是政策引导的税率的高和低的差异,以及不同行业、地区的减免税差异等。

(二)执法标准差异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情况复杂而多变,民族与地区文化多样,加上地区间的税制不同,各地征税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客观上为企业税务筹划提供了可利用的空间。

因为经济活动的多种多样,行业的各不相同,地方在执行征税工作中就有了必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自由量裁权。正因为我国立法机构在制定税法、税制时有较大的自由量裁空间,本身对具体税收事项的表述就预先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本意是为了各个地区制定地区法规时更方便。但我国税法税务人员利用这一自由空间,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具体的征管标准,通常这也是被利用的最多的筹划空间。

(三)财务管理能力

财务部门是引领企业做好税务筹划的主导部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如合理安排收入的确认时间以延期纳税、合理选择成本计价方式来降低税负、方案的成本收益评估比较等,是决定税务筹划方案能否成功制定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及企业管理层是否具备法律、税收、会计、财务、金融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财务管理人员是否具备财务、税务处理技术和能力,是否具备统筹谋划的能力,是能否成功实现税务筹划目标的前提条件,否则,即使有迫切的筹划愿望也难有具体的行动方案。

(四)筹划目标的合理性

由于我国采用复合税制,导致各个税种之间结成了紧密的联系。企业不能以单一税种、某环节的节税、绝对税收支出额的节约为目标来作税务筹划,必须以整体税负下降和企业经济预期效益增长相结合事前筹划税收安排,否则易顾此失彼,使整个税务筹划失败。

(五)信息反馈与沟通

税务筹划是面对未来,预先作出的税务安排。然而,企业运行的情况是多变的,筹划人员需要不断跟踪分析经营情况并作调整,或形成多个筹划方案以备不时之需。此时,各级管理层及筹划人员能否及时作出信息反馈,做到互通有无并及时调整筹划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筹划方案得不到大多数筹划人员的认可,互相之间没有建立沟通制度,那么方案就得不到相应的配合,就会影响整个方案的贯彻实施,致使税务筹划失败。

(六)环境因素

税务筹划虽然是企业自身为未来发展所作出的财务性经营决策,但其作为一个经济个体,必然会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理论上可行的筹划方案在实践时会遇到突发的困难而变得举步维艰,导致筹划目的未能达成。

例如,2015年,衡量我国经济发展快慢的、最被国家使用、国际认可的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在第三季度只达到了6.5%,未能达到年计划增长7%的目标,导致国家3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这对有银行借贷的企业来说,就是不可预计的环境变量,由此产生的影响是不可预测的,企业必须随之不断调整方案。

三、企业税收筹划的方法

企业以减少缴税额为筹划目的的节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技术:

(一)税率差异技术

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企业利用税率的差异,直接做到节减税收的纳税筹划技术,税率越低,减少的税收负担就越多。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土地增值税实行4级累进税率,即:

第一,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税率为30%。

第二,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部分,税率为40%。

第三,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的部分,税率为50%。

第四,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60%。

同时,土地增值税法还规定,房产商开发的普通住宅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部分,免征土地增值税。

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对自己开发的生活小区房产项目,利用税率差异技术进行整体税务筹划。例如,增加配套设施的成本,建设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及其他附属设施,不仅能有效地降低增值率,从而降低土地增值税率,或许还可达到不缴土地增值税的目的。

(二)延期纳税技术

延期纳税技术就是利用税制要素进行税务筹划的方法。

一方面,任何税种都明确规定了征税对象,筹划人员应当利用这些规定作反向思维,逆推出不属于征税范围的内容,然后利用这些规定开展筹划工作。

另一方面,税制设计过程中,对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纳税人采取不同的收款方式,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就会有很大差别。企业可以找出有利于延迟纳税的税法规定,并依此签订对外销售合同,延迟纳税义务。

例如,企业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对销售对象签订约定分期付款的销售合同,这样既可以增加销售量,又可以分期确认收入、分期计算缴纳税金,就可以达到延迟纳税、缓解企业纳税压力的目的。

(三)减免税技术

第一,在合法合理的前提条件下,充分利用亏损弥补规定,在不同的年度合理分配收入。一方面,利用合理的手段将收入分配到能负担最低税负的年度内;另一方面,增加允许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实现纳税最优化。

第二,减免税收还可以从资产重组入手。根据我国税法规定:盈利企业兼并亏损企业,可以用亏损企业的累计亏损额抵减盈利企业的利润。企业集团中的一个企业盈利时需要缴纳所得税,另一个企业亏损时却迟迟得不到弥补,这对企业造成了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上级公司管理层就可以利用合并技术进行税务筹划,来减少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总额。

例如,企业A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00万元,企业B累计亏损90元,两个企业在合并前分别缴纳所得税50万元和0万元。现企业A兼并企业B,合并后应纳税所得额为110万元,应纳税所得率为25%,应纳税所得额为27.5万元,比合并前少纳税22.5万元。可见,选择适当的企业合并,不仅可以得到合并收益,还可以大大地降低企业的税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四、当前企业税收筹划的缺陷与建议

仅考虑税负最低,筹划目标单一:

第一,税收筹划仅聚焦在减轻税负的单一目标上。多数企业存在这样的共同误区,认为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就是税收筹划目标达成程度的高低判断标准。事实上,企业运营是一个连续而复杂的多线程活动,所涉税种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为减少单一税种而作的筹划,并不能满足企业的整体需求。

建议从企业的整体财务结构上进行总体筹划,将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结合起来统筹,甚至在为了达到最终的目标时,不惜以接受较重的税负来达成目的。

第二,内部财务人员运作税收筹划存在风险。多数企业开展税收筹划主要通过内部的财务人员,尽管他们对企业内部情况知根知底,也能节约财务成本,但税收筹划毕竟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正如前文所述,企业的财务人员本身在知识、利益方面的局限性,很难在高要求的法律、财会、管理等诸多方面考虑周详,很可能在税务筹划时发生考虑不周的风险,甚至有可能抱着侥幸心理去制定方案,导致筹划方案缺乏可行性,潜藏巨大的风险,不能发挥税收筹划的真正作用。

建议企业聘请专业机构,借助其掌握的专业能力,熟悉国家各项税收法规,拥有较多实践经验的优势,对企业开展尽职调查,并根据企业最终的目标,制定考虑周密、风险控制得当、具有可行性的税收筹划方案。

综上,税收筹划是经营者及有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合法利用各种制度与操作手段,创造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方法,其目标明确、手段多样、效益明显,值得各类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采用。掌握和完善企业的税收优化能力是企业长期经营和规模扩大化的必然要求,应当作为一个长期应用手段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

(作者单位为格罗茨贝克贸易有限公司)

第4篇:合理的税收筹划建议范文

[关键词]税务筹划风险选择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依据现行税法,在遵守现行税收法规的前提下,运用纳税人的权利,在有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纳税人可以进行策划,选择税负最轻的方案,也即纳税人通过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节税”的税收收益。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是合法的,也是符合政府的政策导向的。

一、企业税务筹划的特点

1.税务筹划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于2008年1月1日同步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税制的进一步完善,为各类企业创造了新形势下公平竞争的税收法制环境。企业如何在税法许可的条件下实现税负最低或最适宜,做到纳税成本最低,这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涉及所得税,还有很多其他税种,只关注所得税是不够的,税务筹划正是以企业所有涉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和税收缴纳等为研究范围,涉及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等环节的筹划行为。因此,税务筹划丰富了现代财务管理的内容,它要求企业充分考虑纳税的影响,根据自身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对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统筹安排,以获得经济利益。

2.税务筹划是企业纳税前的规划行为征税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投资者或消费者采取符合政策导向的行为,税收政策导向使纳税人在不同行业、不同纳税期和不同纳税地区存在税负差异,这就为企业选择生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理财活动提供了基础,企业可以事先进行筹划以获得经济利益。例如,新税法的实施对企业税负是减轻还是加重;对有利的条件如何充分利用,以发挥最大的政策效应;对不利的条件如何应对,以达到影响程度最低、损失最小等。从这个意义上讲,税务筹划是以经济预测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选择,将企业税负控制在合理水平,对决策项目的不同涉税方案进行分析,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决策依据的行为。

3.企业税务筹划具有不确定性税务筹划是一项复杂的前期策划和财务预测活动。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安排和策划,进而对一些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控制,但这些活动有的尚未实际发生,企业主要依靠以往的统计资料作为预测和策划的依据,建立相关的财务模型,在建立模型时一般也只能考虑一些主要因素,因此,筹划结果往往是一个估算的范围。而经济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变化,也使得税务筹划具有一些不确定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注重收集相关信息,减少不确定因素影响,编制可行的纳税方案,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使税务筹划的方案更加科学和完善。

二、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存在问题

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我国中小企业现阶段的税收筹划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风险尤其值得重视

1.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存在误区,总体上发展缓慢。税收筹划作为降低经营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引起了企业经营者的空前关注。不过,由于我国的税收筹划起步较晚,人们对税收筹划缺乏全面的了解,所以在认识上也存在种种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税收筹划是企业自己的事,与税务部门无关。国家制定税收法律法规,包括税种、税率的确定,税收优惠政策等,希望纳税人能作出积极的回应,而税收筹划就是纳税人对国家税收政策的一种积极回应,这种回应使税收宏观调控作用得以发挥,完善的税收筹划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减少税务稽查频率,提高行政效率,从而降低征税成本。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税收筹划是打税法的球,主要是想达到企业的避税目的。这种认识目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税收筹划与避税,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其实质确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筹划体现的是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避税则体现了国家税收收入的流失。税收筹划是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一种主动安排,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制订最佳纳税方案,降低纳税成本,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它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是一种阳光产业。避税则不同,它是利用税收政策漏洞进行一些不正常安排,利用税法的不完善之处,钻税法的空子,用不正当手段通过经营、财务上的变通,达到减少税负的目的,避税明显有悖于国家税收政策的导向,违背了依法治税的原则。随着法治的日益健全,这种做法必将承担越来越大的制裁风险。税收筹划不同于少缴税。一般人都会认为税收筹划等同于节税或少缴税,其实不然。如果某种经营方案可以获得企业利润最大化,即便该方案会增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该方案仍是最佳经营方案。

第三个误区是认为税收筹划减少了国家税收收入。从表面上看,在一定时间内,税收筹划的确使国家税收收入相应减少。但从长远看,税收筹划反而会使国家税款大幅增加。税收筹划会使企业生产经营更加科学规范,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式更加缜密,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收入和利润不断提高。从全局和长远而言,它必然会促进依法纳税社会环境的逐步形成,从而带动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

2.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实施面临诸多风险。我国中小企业行业种类繁杂,行业门类齐全、所有制形式多样化,投资规模小,资金人员少,竞争力、抗风险度差,个别企业的投资人和经营管理者为了企业或个人的利益,往往重经营、重效益,而忽视对企业财务的重视程度,忽视对国家税收政策的研究和运用。再加上这些企业往往经营规模不大,在企业内部的经营机构和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都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管理层次,有的企业会计机构设置很不规范,有的独资小企业甚至不设置会计机构,临时从社会招聘一些兼职会计,目的就是出报表、交税,根本无从谈起规范管理、规范经营,即使设置会计机构的中小企业,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业务水平不高。各项管理制度不够规范,会计核算的随意性大,造成对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理解不够,致使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存在各种各样的税收风险。

三、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的相关建议

1.微观角度(中小企业自身)而言,要解决上述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正确认识税收筹划,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中小企业经营决策层必须树立依法纳税的理念,这是成功开展税收筹划的前提。税收筹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但它只是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环节,不能将企业的盈利空间寄希望于税收筹划,因为经营业绩的提高要受市场变化、商品价格、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税收筹划也是建立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的基础上,许多税收筹划方案的实现都是建立在企业预期经济效益能够实现的前提条件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所以依法设立完整规范的财务核算体系,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正确进行会计核算才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基本前提。

(2)明确税收筹划的目的,贯彻成本效益原则。中小企业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才能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任何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均会在获取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实施该方案付出税收筹划成本,只有在充分考虑筹划方案中的隐含成本的条件下,且当税收筹划成本小于所得的收益时,该项税收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方案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的结果,优化选择的标准不是税收负担最小而是在税收负担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不能把眼光仅盯在某一时期纳税最少的方案上,而应考虑服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选择能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税收筹划方案。

(3)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已经开始把实施税收差别政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税收政策的制定以及各地税务机关在执行中都存在一定的弹性空间,而且由于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差异性,税务执法机关往往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加强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加强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界定、新生事物上的处理尽可能的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只有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可行,并能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使税收筹划方案得以顺利实施,避免无效筹划劳动。

(4)借助社会中介机构、税收专家的力量。税收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和系统工程,要求筹划人员不仅要精通税法和会计,而且还要通晓投资、金融、贸易、物流等专业知识。中小企业由于专业、经验和人才的限制,不一定能独立完成。应聘请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税收筹划专家来进行操作,以提高税收筹划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完成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从而进一步减少税收筹划的风险。

2.宏观角度的建议。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我们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完善税收扶持政策。

(1)税收政策要有针对性。税收扶持政策应以中小企业自身特点为主,以特殊目的为辅。中小企业在促进就业、再就业和吸纳特殊人士就业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是其自身特点决定的。因此,税收政策应根据中小企业灵活多变、适应性强、进入和退出壁垒少等特点,适当放宽对中小企业的税务登记、税收申报等方面的严格管制。使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给予中小企业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之处于社会公平竞争地位。

第5篇:合理的税收筹划建议范文

关键词:营改增 房地产企业 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节税、避税、转移税负,也就是纳税人以遵纪守法为前提,通过合理的安排与科学的筹划整理出最优纳税方式,使企业在合理避税中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当实施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不仅能通过科学的税收筹划有效减轻纳税负担,还能成功避免重复征税问题,使企业的成本及风险得到降低。因此,基于营改增后的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是值得分析和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税负受到的影响

长时间以来,房地产企业的建筑业和不动产销售都需要缴纳营业税这种价内税,而营业税作为一个价内税,极易发生重复征税问题,无论是建筑业或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还是营销企业,房地产链条上的分工越明细,重复征税就越严重。这使房地产企业无形中增加了税收负担。当营改增在房地产行业得到实施后,由于每个环节就其新增价值额征税,避免了重复征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税负。同时,营改增进项抵扣的方式能促使房地产企业对其经营流程重新进行设计,将以往的粗狂式管理转化成精细化管理,达到降税的目的。但在实际的运作中,房地产企业的营改增面临许多改革中的问题,比如建筑业作为以提供建筑劳务为主的企业,其进项购进业务非常少,营改增之后如何对其制定合理的税率,使其税负不至于过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构成中土地成本作为占比重最大的一个项目,由于是政府直接收取的土地出让金,还不能作为抵扣进项,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负有所增加;此外,增值税纳税人作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不同的房地产企业选择不同的纳税人,可能会给企业的税负带来不同的影响,不同的企业不能盲目选择,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税法的相关规定申报不同的纳税人。

二、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的意义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房地产行业是根基,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房地产行业,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更是人民生活改善的一项基础性产业。当实施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不仅能成功避免重复征税问题,还能通过科学的税收筹划有效减轻纳税负担,使企业的成本及风险得到降低。因此,基于营改增后的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是值得分析和探究的重要课题。

营改增以后对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筹划有积极意义。一是税收筹划能帮助房地产企业提高其经济效益。通过税收筹划,纳税人能减少房地产企业支出税费增加利润。二是帮助房地产企业降低税收风险。当出台并实施营改增税收政策之后,房地产企业的财务人员务必要熟练掌握一系列税收政策,增强纳税意识,真正实现房地产企业的诚信纳税,通过完善税收筹划来降低其税务风险。三是对提高办税人员水平、督促国家建立健全税收制度等起到积极作用。在任何国家的避税与反避税的博弈中,税制越健全避税的空间越小,企业避税的渠道趋于对政策的熟练运用,比如减税免税的运用等。而不是能有多少可钻的空子。正所谓愚昧者抗税、愚蠢者偷税、聪明者避税、精明者筹税,营改增促使房地产企业的财务人员获得良好的培训空间与个人发展空间,为房地产企业依法筹税、诚信纳税提供良好条件,同时促使国家在税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中堵住税收缺陷与不足。

三、基于营改增后的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建议

(一)科学合理申报纳税人身份

在房地产行业实施营改增后,所有增值税纳税人都要按照增值税纳税人的相关规定申请纳税人身份,增值税纳税人身份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划分的标准是经营规模的大小和会计核算是否健全,一旦认定后身份不同计税方法不一样,一般纳税人使用进项抵扣计算缴纳增值税而小规模纳税人则以全部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当然一般纳税人使用的通用税率为17%,而小规模纳税人使用的是征收率3%。

经过测算我们以为企业的购进业务达到一定比例有必要按照规定申报一般纳税人,否则税负会远远高出小规模纳税人的平均税负。并且需要提醒的是,按照现行增值税纳税人管理规定,对于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纳税人,没有按照规定期限申报一般纳税人的,税务部门将要求按照一般纳税人税率计算增值税并且不得做进项抵扣,亦不得为其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发生了这样的申报失误,企业的税负将大幅度增加。但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房地产企业都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才好,比如提供建筑劳务为主的企业和以不动产销售为主的企业由于进项税额很低,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一方面使用一般纳税人的较高的税率(预测房地产企业为11%的增值税税率),另一方面却几乎没有进项抵扣,那么同样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税负。这种情况下不如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二)加强管理增值税发票,及时获取可抵扣发票

对于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房地产企业,企业将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要求专人开具、专人保管。房地产企业应使其内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并促使财务人员加强学习税务知识。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一方面要管理好销项税发票的开具和管理,另一方面加强管理各项购进业务,包括固定资产购进的管理和采购材料的管理,及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和相应的抵扣联。尤其是在与大多数建筑公司或销售公司发生业务往来时,由于对方可能是小规模纳税人,要积极协调获取税务部门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以期正常完成抵扣。而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房地产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由于难于实现外部税负转嫁,致使一些建筑企业选择从工程质量入手,降低成本获得期望的利润。这就需要房地产开发企业强化内部质量监管和外部质量监控,尽量选择那些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相符的、具备正规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为后期抵扣进项税打下基础。

笔者可以预见,基于增值税避免重复征税促进社会化专业协作的重要杠杆作用,未来几年,社会上的建筑业会发生优胜劣汰整合兼并的热潮,那些资质缺失、质量不过关的游走型建筑施企业会大批淘汰。

(三)科学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减税免税目的

增值税减免税条例有诸多规定,比如利用掺兑废渣在生产原料中且比例不低于30%的生产的特定建材产品,给予免税;以废旧沥青混凝土为原料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凝土,且在生产原料中比重不低于30%的给与增值税即征即退;采用旋窑法工艺生产并且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含水泥熟料)不低于30%的给予增值税即征即退;此外,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推广,增值税对认定为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的产品将给与免税或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房地产行业产业链的相关企业要科学利用好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积极税收筹划实现减税免税。

(四)注重经营活动管理,合理开展税收与成本联动筹划

一是对供应方的资格和价格进行比较。房地产企业到底应该在一般纳税人处购进货物还是在小规模纳税人那里购进货物?在质量相当的前提下要做成本与税收的联动筹划,比如从一般纳税人处购进一批增值税税率17%的货物,价税总计117万元,可抵扣进项税额为17万元;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同样一批货物,在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前提下,该批货物只有等于100万元,企业的预期成本才不会改变,低于100万元企业获得额外利润,如果高于100万,即意味着企业成本费用增加。二是利用税率差异。当同一纳税人的同一项业务既涉及一般物资又涉及建筑业劳务时候,一般物资的税率是17%,建筑业的税率是11%,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利用混合业务不同纳税对象税率不同的差异,减少企业的税务负担;

(五)加强税务机关沟通,确保企业税收筹划合法

在企业进行合理避税的过程中,制订以及实施筹划方案,要注意合法性的基本要求与准则。所以,企业必须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规、制度的规范,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合理避税,保障合理避税行为的合法性。同时,企业还应充分关注国家法律环境的变化,考虑国际相关法规及行业准则的约束。

另外,由于税务执法机关拥有自由裁量权,因此,企业应当加强与当地国地税机关的沟通与协调,熟悉当地的税收征管特点和具体要求,对税务部门的指导要主动积极地接受,定期向其咨询政策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进行理解、掌握,为制订合理的筹划方案提供参考。制订方案、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对本地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方法要时刻关注,以取得本地部门的认同。实施方案的后期阶段,倘若与税务部门在理解上存在不一致的问题,企业应予以合理解释。

四、结语

“营改增”的最终目的在于协调社会负担和政府收入之间的矛盾,降低社会税负。虽然,在“营改增”初期,房地产企业会面临很多的问题,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也会遭受一定的挫折,但是,只要合理进行税收筹划,营改增必定是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金晓云.“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筹划[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5):64―65

[2]张伟巍.“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的税务筹划[J]. 当代经济,2015(17):26―27

[3]钮德明.房地产企业营改增后的税收筹划[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177―178

[4]徐秋玲.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筹划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7):328―330

[5]甄月萍.房地产企业“营改增”政策分析及税收筹划[J].管理观察,2016(2):171―173

[6]韩笑.实施“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研究,2014(7):20―23

[7]谢严.“营改增”对房地产行业税收筹划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6):71―72

第6篇:合理的税收筹划建议范文

关键词:税收筹划 税收制度 税制改革

政策性税收筹划是我国的经济生活中的新生事物,与一般性技术层面的税收筹划不同,本文所说的政策性税收筹划特指针对我国特大型企业集团的一种国家税收政策层面上的税收筹划。从国内研究看,由于目前我国关于税收筹划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对这种特殊的政策性税收筹划的理论分析,总的来说,还没有引起关注。但从实践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某些大型企业集团在政策性税收筹划实践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绩效。基于此,本文在论述中将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工具,重点对政策性筹划的内涵进行初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和技术路径。

政策性税收筹划是指特大型企业集团在不违背税收立法精神的前提下,与国家政府中的税务、财政等部门进行协商,试图改变现有对企业或行业不适用的税收制度,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理财方法。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这种筹划实质上是一种税收制度筹划的创新活动。特大型企业集团发现现行税收制度的非均衡,从而产生的税收制度创新需求,政府根据这一制度需求对税收制度的供给进行调整,以实现税收制度均衡。政策性税收筹划是一种新的更有效率的税收制度来改进、替代另一种税收制度的过程。这一基本论断是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透视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基本依据。

政策性税收筹划起点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税收制度的非均衡可理解为税收博弈的参与人对现行税制不满意状态,从供求关系看,是指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不一致的一种状态。政策性税收筹划实际上就是对税收制度非均衡的一种反应。

从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实践看,我国税收制度的非均衡主要表现为税收制度的需求缺口,即对新的税收制度需求的产生先于该制度实际供给的形成,从而造成税收制度有效供给的不足。税收制度的非均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源于税收政策实施中的统一性与行业执行特殊性的矛盾。因为现有的国家层面上的税法与各种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基于全国“一盘棋”的考虑,强调全局性、统一性、整体性。但从现实的情况看,由于国民经济中各行各业存在巨大差异,使形式上公平的税收法律和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结果上的不平等,压抑了行业生产的积极性,势必会影响到该经济主体的利益,导致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失去同其他同类企业竞争的公平性,从而导致效率损失。税收制度的非均衡必然意味着现行税制安排的净收益小于可供选择税制安排的净收益,而基于行业特殊性的对原有税法与税收政策的修正和部分的改进,正体现了税收制度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运动,由于这种改进符合公平与合理的税收原则,国家的利益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为行业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将大幅度增加,形成税收制度创新的潜在收益,导致新的潜在制度需求,从而构成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起点。

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路径

政策性税收筹划的过程是税收制度由非均衡走向均衡的过程。税收制度的非均衡表明了潜在收益的存在,而这种潜在收益在现存制度中是无法获取的。只有通过改变原有的税收制度安排,选择和建立一种新的均衡基础上的制度安排才能获得潜在收益。税收制度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轨迹就是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路径(见图1)。

这一逻辑路径的主要思想是,现行税收制度的非均衡是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出发点,政府和税务部门应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纳税人对税制的接受程度,不断地调整税收制度供给以满足税收制度需求,从而实现税收制度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运动。

需要指出的是,在税收制度创新过程中,参与税收制度创新的主体地位不同。政府作为税收制度的供给者,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税制设计和政策选择。同时,特大型企业集团作为税收制度的需求者,有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有利于自己利益的税收制度的动机。反映双方利益最大化税收制度的均衡既不单方面取决于税收制度的供给,也不单方面取决于税收制度的需求,而是由该制度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然而,由于国家追求税收政策全局性、统一性、整体性的目标导向和信息的不完备性,国家追求潜在收益的积极性相对微弱,相比之下,处于市场竞争的企业在生存本能的驱使下对这种潜在收益的追求要强烈和持久。因此,税收制度主体是企业,而国家只不过是名义的税收制度的供给者而已。

政策性税收筹划反映了特大型企业集团对更合理的税收制度的需求,承认了上述特大型企业集团在税收制度形成和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即这些大型企业集团不是被动地接受国家既有的税收制度,作为市场竞争和国民经济建设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它还是我国税收制度创新的主体。从近年来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实践看,我国的石油、钢铁、电力等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在税收制度创新中发挥了主体性作用。

政策性税收筹划的技术路线

由于政策性税收筹划是对国家税法制度的筹划,它要改变不合理的、与行业特征不适应的税收政策,与一般性税收筹划相比,政策性税收筹划要艰难得多。根据上述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路径,政策性税收筹划的技术路线如下:

深入研究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进行政策性税收筹划的企业首先要深入研究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准确把握税收理论的前沿和税收制度演进的规律。国家税收政策代表着国家的利益取向,税收制度的改革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只有准确把握税制完善的方向,才能为政策性税收筹划营建成功平台。深入研究国家现有税收制度的非均衡性。国家税收制度的设计均是从全局和宏观角度出发,而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却是具体的、特殊的。只有善于敏锐地发现并深入研究国家现有的税收政策对行业生产的非均衡性,才能提出合理的税收制度改革的建议。

提出政策性税收筹划的理论依据。作为一种特殊的对国家税收政策的筹划,不能将政策性税收筹划片面地理解为向国家“要政策”,政策性税收筹划要遵循“有理”的原则。我国石油企业在进行石油增值税筹划时就提出石油全生产过程理论作为其筹划依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与国家税务机关的交流与沟通,形成税制改革的基本意见。企业要向国家税务机关如实地反映情况,强调现有的税收制度由于对行业生产的不适应性,最终会损害国家利益,从而提出兼顾企业和国家双方利益格局的税收制度改革方向。

形成具体的国家税收修正政策的实施细则。作为政策性税收筹划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在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形成既体现国家利益,又反映行业特殊性的具体的国家税收修正政策的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完成。

与一般性的技术层面上的税收筹划不同,政策性税收筹划是高层次的筹划,它是在对自身生产特点和产业特征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改变不合理的、与行业特征不适应的税收政策,其实质是国家税制的改革与创新。显然,这一特征决定了政策性税收筹划的使用范围。一般而言,政策性税收筹划只适应于我国特大型企业集团,这类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具有税收制度博弈的实力。企业进行政策性税收筹划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而且可以丰富我国税收筹划的理论。

参考文献:

1.李庚寅,胡音.我国税制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J].经济体制改革,2004.3

2.王兆高主编.税收筹划 [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蔡昌,王维祝.企业税务筹划策略研究 [J].财务与会计,2001.2

4.诺斯.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1994

第7篇:合理的税收筹划建议范文

关键词:政策性;税收筹划;政策性税收

Abstract:Thepolicy-typetaxrevenuepreparationisinourcountry''''seconomiclifenewlyemergingthings,isdifferentwiththegeneraltechnicalstratificationplane''''staxrevenuepreparation,thisarticlesaidpolicy-typetaxrevenuepreparationreferringinparticulartoviewinOurcountryExtralargetypeenterprisegroup''''sonekindofnationaltaxpolicystratificationplanetaxrevenuepreparation.Lookingfromthedomesticresearch,becausethepresentourcountrymainlypausesaboutthetaxrevenuepreparation''''sresearchinthetechnicalstratificationplane,tothiskindofspecialpolicy-typetaxrevenuepreparation''''stheoreticalanalysis,generallyspeaking,hasnotarousedtheinterest.Butlookedfromthepractice,sincethemid-1990s,ourcountrycertainlargeenterprisegroupgainedincertainexperienceinthepolicy-typetaxrevenuepreparationpracticeaspect,andhasobtainedthegoodeconomicalachievements.Basedonthis,thisarticlewillutilizethenewsystemeconomicintheelaborationtheanalysistool,keyconductsthepreliminarystudytothepolicy-typepreparation''''sconnotation,basedonthisandproposesthepolicy-typetaxrevenuepreparationlogicandthetechnicalway.

keyword:Policy-type;Taxrevenuepreparation;Policy-typetaxrevenue

前言

政策性税收筹划是指特大型企业集团在不违背税收立法精神的前提下,与国家政府中的税务、财政等部门进行协商,试图改变现有对企业或行业不适用的税收制度,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理财方法。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这种筹划实质上是一种税收制度筹划的创新活动。特大型企业集团发现现行税收制度的非均衡,从而产生的税收制度创新需求,政府根据这一制度需求对税收制度的供给进行调整,以实现税收制度均衡。政策性税收筹划是一种新的更有效率的税收制度来改进、替代另一种税收制度的过程。这一基本论断是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透视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基本依据。

政策性税收筹划起点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税收制度的非均衡可理解为税收博弈的参与人对现行税制不满意状态,从供求关系看,是指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不一致的一种状态。政策性税收筹划实际上就是对税收制度非均衡的一种反应。

从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实践看,我国税收制度的非均衡主要表现为税收制度的需求缺口,即对新的税收制度需求的产生先于该制度实际供给的形成,从而造成税收制度有效供给的不足。税收制度的非均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源于税收政策实施中的统一性与行业执行特殊性的矛盾。因为现有的国家层面上的税法与各种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基于全国“一盘棋”的考虑,强调全局性、统一性、整体性。但从现实的情况看,由于国民经济中各行各业存在巨大差异,使形式上公平的税收法律和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结果上的不平等,压抑了行业生产的积极性,势必会影响到该经济主体的利益,导致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失去同其他同类企业竞争的公平性,从而导致效率损失。税收制度的非均衡必然意味着现行税制安排的净收益小于可供选择税制安排的净收益,而基于行业特殊性的对原有税法与税收政策的修正和部分的改进,正体现了税收制度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运动,由于这种改进符合公平与合理的税收原则,国家的利益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为行业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将大幅度增加,形成税收制度创新的潜在收益,导致新的潜在制度需求,从而构成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起点。

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路径

政策性税收筹划的过程是税收制度由非均衡走向均衡的过程。税收制度的非均衡表明了潜在收益的存在,而这种潜在收益在现存制度中是无法获取的。只有通过改变原有的税收制度安排,选择和建立一种新的均衡基础上的制度安排才能获得潜在收益。税收制度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轨迹就是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路径。

这一逻辑路径的主要思想是,现行税收制度的非均衡是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出发点,政府和税务部门应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纳税人对税制的接受程度,不断地调整税收制度供给以满足税收制度需求,从而实现税收制度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运动。

需要指出的是,在税收制度创新过程中,参与税收制度创新的主体地位不同。政府作为税收制度的供给者,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税制设计和政策选择。同时,特大型企业集团作为税收制度的需求者,有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有利于自己利益的税收制度的动机。反映双方利益最大化税收制度的均衡既不单方面取决于税收制度的供给,也不单方面取决于税收制度的需求,而是由该制度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然而,由于国家追求税收政策全局性、统一性、整体性的目标导向和信息的不完备性,国家追求潜在收益的积极性相对微弱,相比之下,处于市场竞争的企业在生存本能的驱使下对这种潜在收益的追求要强烈和持久。因此,税收制度主体是企业,而国家只不过是名义的税收制度的供给者而已。

政策性税收筹划反映了特大型企业集团对更合理的税收制度的需求,承认了上述特大型企业集团在税收制度形成和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即这些大型企业集团不是被动地接受国家既有的税收制度,作为市场竞争和国民经济建设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它还是我国税收制度创新的主体。从近年来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实践看,我国的石油、钢铁、电力等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在税收制度创新中发挥了主体性作用。

政策性税收筹划的技术路线

由于政策性税收筹划是对国家税法制度的筹划,它要改变不合理的、与行业特征不适应的税收政策,与一般性税收筹划相比,政策性税收筹划要艰难得多。根据上述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路径,政策性税收筹划的技术路线如下:

深入研究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进行政策性税收筹划的企业首先要深入研究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准确把握税收理论的前沿和税收制度演进的规律。国家税收政策代表着国家的利益取向,税收制度的改革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只有准确把握税制完善的方向,才能为政策性税收筹划营建成功平台。深入研究国家现有税收制度的非均衡性。国家税收制度的设计均是从全局和宏观角度出发,而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却是具体的、特殊的。只有善于敏锐地发现并深入研究国家现有的税收政策对行业生产的非均衡性,才能提出合理的税收制度改革的建议。

提出政策性税收筹划的理论依据。作为一种特殊的对国家税收政策的筹划,不能将政策性税收筹划片面地理解为向国家“要政策”,政策性税收筹划要遵循“有理”的原则。我国石油企业在进行石油增值税筹划时就提出石油全生产过程理论作为其筹划依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与国家税务机关的交流与沟通,形成税制改革的基本意见。企业要向国家税务机关如实地反映情况,强调现有的税收制度由于对行业生产的不适应性,最终会损害国家利益,从而提出兼顾企业和国家双方利益格局的税收制度改革方向。

形成具体的国家税收修正政策的实施细则。作为政策性税收筹划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在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形成既体现国家利益,又反映行业特殊性的具体的国家税收修正政策的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完成。

与一般性的技术层面上的税收筹划不同,政策性税收筹划是高层次的筹划,它是在对自身生产特点和产业特征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改变不合理的、与行业特征不适应的税收政策,其实质是国家税制的改革与创新。显然,这一特征决定了政策性税收筹划的使用范围。一般而言,政策性税收筹划只适应于我国特大型企业集团,这类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具有税收制度博弈的实力。企业进行政策性税收筹划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而且可以丰富我国税收筹划的理论。

参考文献:

1.李庚寅,胡音。我国税制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4.3

2.王兆高主编。税收筹划[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蔡昌,王维祝。企业税务筹划策略研究[J].财务与会计,2001.2

4.诺斯。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1994

第8篇:合理的税收筹划建议范文

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筹划与安排,降低企业税收、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其主要方法包括企业融资、投资以及收益分配等内容,随着我国税收政策的不断完善,国家对纳税行为已经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要求税收筹划必须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紧密结合,以便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本文通过全面分析我国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一系列完善税收筹划的合理建议。

一、企业税收筹划概述

(一)企业税收筹划概念

财务管理领域中的税收筹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了一个企业的经济利益。通常税收筹划也被称为“合理避税”,其主要通过合理的法律途径调整企业内部的经营、投资以及理财方式以减少税金的缴纳。它约束了企业内部的财务分配,改善了企业的生产结构与经营决策,可以使企业的资金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二)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应遵循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这也是其合法性的必然要求。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时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必须依法选择各种纳税方案,不能违反相关的国家财务法规。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密切关注国家法律环境的变更,企业的税收筹划是在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进行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法律很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时企业财务管理者必须对财务法规进行相应的修改与完善,以便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整体变化。

2.服从财务管理总体目标

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税后利润的最大化,以便取得节税的税收收益,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选择低税负,降低税收成本,提高资本的回收率。另一方面是延迟纳税,这两方面都可以降低税收支出。同时,税收筹划还应考虑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目标,其计划内容应围绕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行策划。虽然税收筹划的目的在于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以提高企业的总收益,但税负的降低并不意味企业收益水平的提高,例如企业的负债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税收标准,但其却可能会影响到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的实现。

3.服从财务决策过程

企业的税收筹划一般是通过企业经营来实现的,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投资与融资,因此税收决策必须要服从企业的财务决策,不可独立于财务决策。如果税收决策脱离财务决策,必然会影响企业整体决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甚至还会导致错误财务决策的发生。比如,税法规定,企业的出口产品可以享受退税的优惠政策,但企业选择开放式的出口经营策略必然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忽略国际市场的吸纳能力,片面追求税收利益,必然会作出错误的经营决策。

4.成本效益

税收筹划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取得企业的整体效益,但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具有双面性,纳税人在享受方案所带来的税收利益时,也必然会为该方案付出额外的费用,因此是否选择一种方案作为自己的经营决策,首先应考察费用与利益的大小关系,若新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则该税收筹划方案就是合理可行的,反之亦然。同时,企业的税收筹划不能只考虑个别的税种负担,还应着眼于整体税负的降低,必须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引进资金时间观念,进而选择一种最优方案。

二、税收筹划注意的几点问题

合理的税收筹划可以有效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保证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因此在实行税收筹划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站在企业全局角度进行

一般而言,企业税收筹划部门应该设立在财务部门之下,但税收筹划部门很少参与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工作,对税收筹划的绩效考核也一般以税负水平作为依据,这将导致企业无形之中盲目追求低水平的赋税,不能更好地将税收筹划与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结合。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充分了解税收筹划的根本目的,做到紧密结合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避免盲目降税,还可以由根本上实现合理避税的根本目的。

(二)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进行

近年来,我国的会计体系不断完善,税收法律法规也得到了一定的充实与完善,但还是为税务违规运作留下了一定的隐患。很多企业利用企业的会计准则实现合理避税,但也有一些企业打“球”利用会计造假的方式实现税收优惠。此种行为不但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也对我国的市场经济运行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后果,一旦税务部门进行查处,企业不但会面临巨额罚款,甚至还会严重损害自身形象。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应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三、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离不开企业的实际税收环境,因此在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过程中不可回避企业的税收负担。这主要是因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求企业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其中便包括税收成本。因此,只有通过对经营、投资以及理财活动进行计划安排同时进行科学的税收筹划,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降低税收负担,才真正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的真正要求。财务管理目标应有利于企业长期利益的增长,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如果企业所选的纳税方案不能立足于现实,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短暂利益,则很可能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的财务决策决定了其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现代企业的财务决策主要包括筹资、投资、经营以及利润分配四个部分,且这些决策都会受税收的影响,税收筹划贯穿于整个财务决策过程之中。例如,企业进行筹资时不仅要考虑资金的需要量还应考虑筹资成本,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取得的资金,成本计算在税法中的规定不同,债券的利息费用应在税前列支,股票的股利则只可以在税收列支,因此降低筹资成本必须要考虑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纳税因素。而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也应考虑投资活动带来的税后收益,税法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以及不同方式的投资活动政策规定不同,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投资决策中考虑税制对投资的影响。

四、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一)筹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的筹资活动是财务管理的起始环节,根据筹资方式的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税负与成本列支方式,而合理的税收筹划可以降低筹资成本,减轻企业税负。现代企业时刻处于一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的壮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筹资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应充分考虑筹资所带来的税收负担。企业融资的基本方法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发行债券,二是公开募捐,这两种方法所产生的税收有所区别。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成本可以在税前冲减利润,而股票却要在税后支付股息。企业应充分结合这两种方式的纳税利弊,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投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在进行投资时,税收筹划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企业投资一般通过兼并收购、设立子公司等方式进行,这两种方式都应考虑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兼并收购,企业可以利用被收购的企业账目亏损冲抵公司盈利,从而降低税负,但此种方法无法实现扭亏为盈的局面,因此企业需要进行税收筹划,以此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企业还可以选择投资地区进行税收筹划,将有税收优惠政策的经济特区与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首要的投资地域,以便获得最大的投资税收收益。除此之外,企业在进行投资时还应密切关注国家的法律法规,了解各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在节省开支的情况下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三)资金运营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在日常经营方面也可以使用税收筹划进行节税降负,公司在进行资产重组时,子公司可以直接进行资产重组,将盈利大的子公司与盈利小的公司进行组合,这样,亏损的子公司账面就可以冲抵盈利公司的账面利润,从而实现合理避税。企业也可以利用存货计价方式实现税收筹划,目前我国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包括先进先出、加权平均等几种方法,物价上涨时,企业可以采用的计价方式降低期末存货成本,增加企业整体利润水平。除此之外,折旧也可以使用税收筹划,折旧的方法与年限都会影响成本费用,企业可以通过筹划折旧的年限与方式实现税收筹划,例如加速折旧法可以在当期利润延后出现,这样便可以实现延期纳税,减轻税负。

(四)利润分配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利润分配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也影响了企业与投资方的税负。利润分配中的税收筹划主要分析企业的亏损弥补,如果企业发生亏损,则可以使用以盈抵亏的政策优惠,减少企业的所得税额,降低税负。因此为了避免企业被重复征税,投资企业应在转让股权之前进行利润分配,避免股息转化为投资转让所得。

五、结束语

第9篇:合理的税收筹划建议范文

政策性税收筹划起点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税收制度的非均衡可理解为税收博弈的参与人对现行税制不满意状态,从供求关系看,是指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不一致的一种状态。政策性税收筹划实际上就是对税收制度非均衡的一种反应。

从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实践看,我国税收制度的非均衡主要表现为税收制度的需求缺口,即对新的税收制度需求的产生先于该制度实际供给的形成,从而造成税收制度有效供给的不足。税收制度的非均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源于税收政策实施中的统一性与行业执行特殊性的矛盾。因为现有的国家层面上的税法与各种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基于全国“一盘棋”的考虑,强调全局性、统一性、整体性。但从现实的情况看,由于国民经济中各行各业存在巨大差异,使形式上公平的税收 法律 和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结果上的不平等,压抑了行业生产的积极性,势必会影响到该经济主体的利益,导致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失去同其他同类企业竞争的公平性,从而导致效率损失。税收制度的非均衡必然意味着现行税制安排的净收益小于可供选择税制安排的净收益,而基于行业特殊性的对原有税法与税收政策的修正和部分的改进,正体现了税收制度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运动,由于这种改进符合公平与合理的税收原则,国家的利益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为行业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将大幅度增加,形成税收制度创新的潜在收益,导致新的潜在制度需求,从而构成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起点。

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路径

政策性税收筹划的过程是税收制度由非均衡走向均衡的过程。税收制度的非均衡表明了潜在收益的存在,而这种潜在收益在现存制度中是无法获取的。只有通过改变原有的税收制度安排,选择和建立一种新的均衡基础上的制度安排才能获得潜在收益。税收制度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轨迹就是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路径。

这一逻辑路径的主要思想是,现行税收制度的非均衡是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出发点,政府和税务部门应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纳税人对税制的接受程度,不断地调整税收制度供给以满足税收制度需求,从而实现税收制度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运动。

需要指出的是,在税收制度创新过程中,参与税收制度创新的主体地位不同。政府作为税收制度的供给者,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税制设计和政策选择。同时,特大型企业集团作为税收制度的需求者,有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有利于自己利益的税收制度的动机。反映双方利益最大化税收制度的均衡既不单方面取决于税收制度的供给,也不单方面取决于税收制度的需求,而是由该制度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然而,由于国家追求税收政策全局性、统一性、整体性的目标导向和信息的不完备性,国家追求潜在收益的积极性相对微弱,相比之下,处于市场竞争的企业在生存本能的驱使下对这种潜在收益的追求要强烈和持久。因此,税收制度主体是企业,而国家只不过是名义的税收制度的供给者而已。

   政策性税收筹划反映了特大型 企业 集团对更合理的税收制度的需求,承认了上述特大型企业集团在税收制度形成和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即这些大型企业集团不是被动地接受国家既有的税收制度,作为市场竞争和国民 经济 建设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它还是我国税收制度创新的主体。从近年来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实践看,我国的石油、钢铁、电力等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在税收制度创新中发挥了主体性作用。   政策性税收筹划的技术路线

由于政策性税收筹划是对国家税法制度的筹划,它要改变不合理的、与行业特征不适应的税收政策,与一般性税收筹划相比,政策性税收筹划要艰难得多。根据上述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路径,政策性税收筹划的技术路线如下:

深入研究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进行政策性税收筹划的企业首先要深入研究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准确把握税收理论的前沿和税收制度演进的 规律 。国家税收政策代表着国家的利益取向,税收制度的改革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只有准确把握税制完善的方向,才能为政策性税收筹划营建成功平台。深入研究国家现有税收制度的非均衡性。国家税收制度的设计均是从全局和宏观角度出发,而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却是具体的、特殊的。只有善于敏锐地发现并深入研究国家现有的税收政策对行业生产的非均衡性,才能提出合理的税收制度改革的建议。

提出政策性税收筹划的理论依据。作为一种特殊的对国家税收政策的筹划,不能将政策性税收筹划片面地理解为向国家“要政策”,政策性税收筹划要遵循“有理”的原则。我国石油企业在进行石油增值税筹划时就提出石油全生产过程理论作为其筹划依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与国家税务机关的交流与沟通,形成税制改革的基本意见。企业要向国家税务机关如实地反映情况,强调现有的税收制度由于对行业生产的不适应性,最终会损害国家利益,从而提出兼顾企业和国家双方利益格局的税收制度改革方向。

形成具体的国家税收修正政策的实施细则。作为政策性税收筹划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在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形成既体现国家利益,又反映行业特殊性的具体的国家税收修正政策的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完成。

与一般性的技术层面上的税收筹划不同,政策性税收筹划是高层次的筹划,它是在对自身生产特点和产业特征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改变不合理的、与行业特征不适应的税收政策,其实质是国家税制的改革与创新。显然,这一特征决定了政策性税收筹划的使用范围。一般而言,政策性税收筹划只适应于我国特大型企业集团,这类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具有税收制度博弈的实力。企业进行政策性税收筹划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而且可以丰富我国税收筹划的理论。

参考 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