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库信息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水库灌区灌溉管理模式
1.1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
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方法主要是针对灌区支渠以下的渠道或者田间工作进行管理。由于我国投资政策及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利用此种灌溉管理方式不但可以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更可以利用农民力量来降低小型灌溉投资成本。而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小型的灌溉工程,因为小型灌溉工程具有工作人员少、设施简单化、便于管理的优点[1]。
1.2租赁或承包模式
租赁承办模式是将灌溉工程或者设备的经营使用权转让给个人经营,在此基础上收取租金或者承包费,前提条件是灌溉工程产权没有改变。工程单位与承包方主要利用合同契约的形式将各自的要求、使用权归属、利益等进行详细拟定,并经双方同意,签订此合同。这种管理模式比较适用于所有权过长或者不宜改变的灌溉工程或者设施中。
1.3灌溉服务公司模式
这是一种新型的灌溉服务组织管理模式,主要是依照市场机制要求改进而成的。这种管理模式使企业内部具有一定的管理制度,服务性质也比较规范化,属于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类型。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分散的灌区管理。
2灌区灌溉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以上不同的管理模式有着各自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导致上述管理模式在实际水库灌区灌溉管理工作应用中存在各种不足,为了有效提高水库灌区灌溉管理效率,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完善和改进工程设施,巩固扩大灌溉市场。灌区建设配套设施要以节水改造为目的,做到每一环节在满足粮食灌溉需求的同时能够有效节约用水量。二是加强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加强灌区设备的维护,减少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降低维修成本。三是发挥市场经济作用。将水库灌区灌溉推向市场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灌区建设中,扩大灌溉市场。
3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3.1加大投入力度
不断扩大灌区建设,促进灌区市场化,引入更多社会资金对其投入,并采用各种惠农政策,实施“以水养水”的节约用水策略,可以通过改造灌区,增加发电收益,来弥补供水水费,不断提高灌区建设设施自动控制条件,并加强工作人员对管理设施的操控能力,结合当前“三农”扶持政策,为灌区争取充足的经济费用。
3.2提高灌区应用科技进行管理决策的能力
水库灌区灌溉信息化管理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提高用水效率及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满足灌溉需求。采用科学技术是实现水库灌区灌溉信息化管理的最佳方式。因此,要不断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与灌区灌溉技术的研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水库灌区灌溉管理系统中,有效地提高管理决策能力。结合系统分析、控制论及计算机技术功能特点,研发出灌区用水实时调度决策系统,灌区灌溉过程中供水能够被合理控制,起到节约用水、实时供水效果。
3.3建立激励机制,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需建立激励机制并制定有力的奖惩措施,促进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危机与紧迫感,自觉地在各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创造条件引进人才,共谋发展。
3.4深入开展以建立“现代化管理模式”为核心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通过改革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管、护、建相统一的灌区管理体制,形成机构精简、管理科学、民主的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深入开展以建立“现代化管理模式”为核心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破解灌区管理主体“缺位”、水费征收困难、管理维护资金短缺等难题,是灌区实现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结语
水库灌区灌溉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灌溉效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目前科学技术仍然在不断研发与创新中,因此灌区管理也应不断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深入研究,为灌溉工程发展提供帮助。
作者:曹小艳 刘俊红 单位:白水县林皋水库灌溉管理处
2009年12月,《深圳市铁岗与石岩水库水务信息化系统》和《铁岗水库扩建工程综合自动化监控信息系统》相继开工建设,以大坝监控监测、水质在线监测、闸门自动控制、视频实时监控、水情自动测报、供水计量监控六大子系统建设为核心,共建设20公里的市政内外网和环库光纤, 采用先进的三维WebGIS技术,将气象、水情、计量、视频、大坝、闸控、水质等各类工程信息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实现了三维场景的信息实时定位查询,构建以水库安全运行为主体、数据资源共享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
本文详细介绍水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探讨建立水务信息化建设与维护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
二、 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
序 项 目 《铁岗水库扩建综合自动化》 《铁岗与石岩水库水务信息化》
1 大坝安全监控77支渗压计 铁岗主坝5个断面共40支、1#副坝3个断面9支渗压计 石岩主坝7个断面共28支渗压计
2 闸门自动控制 铁岗5套闸门自动控制及改造 石岩2套闸门自动控制及改造
3 视频监控
56个数字视频 铁岗水库主坝就近的22个光纤视频 铁岗水库14个库区无线视频,石岩水库14个光纤视频及6个库区无线视频
4 水质监测
4套在线监测 无 2套供水口九参数水质站房,2套河道入口五参数水质站房的在线水质监测
5 市政内外网 无 在宝安区政府信息网基础上构建千兆局域网和百兆党政专网
6 信息集成 集成水情自动遥测(12个雨量站)及GRPS供水计量监控(24个供水点)
7 中控室及大屏显示 管理处今日水情LED、铁岗所水情显示屏 调度中心DLP大屏系统、
石岩中控室改造及电视墙工程
8 三维WebGIS系统 无 基于SkyLine的三维WebGIS及综合信息平台软件开发
铁石信息化综合体系框架
按照国家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构成原则与技术划分,铁石水务由信息采集监控体系、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综合业务应用体系和信息化保障体系构成铁石信息化综合体系,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三维WebGIS技术,将各类工程信息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构建以两大水库安全运行为主体、六大子系统为核心的交互性强、功能齐全、资源共享、安全高效的铁石信息化综合体系。
(一)信息采集监控体系
信息采集监控体系主要包括水务信息化网络系统、基础信息采集系统和工程远程监控系统三个部分。
1、水务信息网络系统
信息网络系统是信息化资源共享及交换的基础和核心,由于下属管理所、管理站均分布在深圳市宝安区内,为充分共享宝安区政府信息网络资源,在铁岗、石岩、塘头管理所和茅洲河管理站分别铺设光纤到政府就近的信息网节点(节省大量的电信管道租赁费用),即末端采用自主光纤,最终在区政府信息网万兆路由交换机基础上构建铁石千兆局域网,并共享区政府百兆Internet网上冲浪及短信告警平台。
由于铁岗林场管理站离区政府信息节点太远,为节省投资,铁岗林场管理站与西沥取水口铺设光纤,在西沥取水口与管理处楼顶安装点对点5.8G无线网桥BB100-E(100M无线主干带宽),优化组网模式,采用有机和无线相联合的模式构建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系统具备成本低、带宽高、视频传输能力强、稳定性好等特点。水务信息化系统已基本实现网络覆盖到每一处办公点,让高速网络惠及到每一位员工。
2、基础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主要负责水务信息的基础数据实时采集,水务信息化包括:两大水库供水口九参数水质站房采集点2套、河道污水入口五参数水质站房采集点2套,供水计量采集点24个;水情雨量站采集点8个、水位雨量站采集点2个、蒸发站采集点2个、水位计采集点3个;覆盖两大库区的数字视频监控点71个;大坝安全监测点共77个,其中铁岗水库主坝安全监测点(5*4*2)40个、铁岗1#副坝安全监测点(3*3)9个、石岩主坝安全监测点(7*4)28个;小流域截污工程远程闸控。
(1)水质信息采集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采用最先进的模块化系统设计理念,以自动监测技术为基础、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仪表为核心、集成德国科泽先进的分析仪,实现一体化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实现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预警重大或流域性水质污染事故、有效监测水库周边污染源对水库水质的影响,及时了解供水水质状态,更好地保护水环境、服务于社会,通过在线设备监测水质的变化,为科学管水提供依据。
在铁岗九围河和石岩河口入水口建立五参数水质站房,常规5参数即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其中石岩河口五参数和石岩截污一标总磷与氨氮两参数互补建成七参数水质站,若发现水质不达标,根据需要将启用截污工程泵站把污水抽进市政管网;铁岗九围河正在实施小流域截污工程,将有效减少污水的入库流量,九围河水质数据通过无线视频通信方式传输。
在铁岗与石岩2#涵闸供水口建立九参数水质站房,九参数水质在常规五项(即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基础上增加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COD,供水源头水质采集可有效地保证生活用水的安全,让深圳市民喝上“放心口”,提高对污染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及时防止源水污染扩大。
在线水质系统具有定时自报和召测工作方式、定期自动清洗和自动校正等功能、可在无人值守的条件下长期工作。今后可扩展包括有机碳(TOC)、生物毒性、叶绿素、重金属砷、铅、镉等在线分析系统。
水质测定方法如下:
(2)供水量信息采集
GPRS无线通信具有①数据安全性好,时延短;②传输快,速率大于20k/s,理论上可达171k/s;③主机只有一个公网IP地址,实时在线;由于供水计量点地理位置相对独立,具有分散性,为节省投资和月租费用, GPRS供水计量系统每4分钟采集一次24个水表的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为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和决策依据。
《供水计量》:应用短信告警平台,综合信息平台每天8点自动当天水表读数、供水量、库水位等给相应水厂的领导和值班人员,下例为给朱坳水厂的短信。
最后通过整合水雨情、供水计量、水质等基础信息数据,构建水情水文智能管理系统,结合供水计量,从技术上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供水读数到现场人工抄表”的传统作业方式,经过1年多的运行,水文人员和水厂都已形成默契,只需要查看手机短信,不需要同时到水表现场抄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得到了用户水厂的高度评价!
(3)雨量水位信息采集
铁岗与石岩水库集雨面积为64+44=108平方公里,按照每10平方公里分布1个雨量测点,共布设10个雨量站,这样通过泰森多边形才能准确的计算出降雨分布(产流的流量与汇流的时间),正确及时地做出洪水预报。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由2个中心站、8个雨量站、2个雨量/水位站、2套蒸发器组成,各监测站实时水情通过市三防专用超短波230M发送到铁岗中心铁塔,由于铁岗水库库围47.8公里,为提高数据接收可靠性,在铁岗管养房B栋楼顶已建设5米高的数据通信塔,可同时接收铁岗和石岩所有超短波水雨情数据,当降雨量每增加0.5mm、水位每变化1cm时发送数据到中心站,完成数据的自主上报。
(4)库区视频监控
为保障大坝安全,对水库大坝、库区主要出入口及配套工程的重点部位进行监控,铁石水务信息化已建设56个数字视频,2011年7月新增了11个大运反恐视频,加上已接入的4个市区三防监管视频,集中存储管理的数字视频已达71个,信息化视频存储容量高达26T,并将继续扩容,为水库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主坝附近主要采用铺设光纤,在库区远端通过5.8G无线网桥通信,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通信方式,大量节省投资成本,打造水库管理的精品工程。
(5)大坝安全信息采集
结合水库的基础工程信息,以及汛期高水位下发生变形、裂缝、渗水、管涌、滑坡、决堤等险情的实时工况,并根据环境量、人工巡查、实时视频等对大坝安全作出评估,为及时发现异常,有效监控大坝和三防调度提供保障。
监测内容包括:巡视检查、表面变形、渗流量、坝基/坝体渗流压力、水库水位/降雨/气温监测等;
大坝安全信息采集包括铁岗与石岩主坝共77支渗压计,主要监测断面上压力分布和浸润线位置,通过采集大坝安全信息,结合人工巡视检查信息,为大坝安全状态评估、大坝安全运行和水库调度方案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铁岗主坝坝体采用测压管法,5个横断面,每个断面4支共设20支GK4500S钢弦式渗压计;坝基和坝体采用同一个钻孔,共埋设20支,,在铁岗主坝下游坝后设1个量水堰测量点。
铁岗1#副坝采用测压管法,3个断面共设9支坝体测压管渗压计,坝后设量水堰1个。
石岩主坝监测利用原有的测压管,7个横断面,每个断面4支共安装28支钢弦式渗压计;在主坝下游设2个量水堰测量点。
3、小流域远程监控系统建设
小流域计算机监控系统要与现有信息化系统相融合,在管理处与九围河泵站调度室构建100M无线主干通信系统,对小流域截污工程系统进行实时监控、统一调度,保证各泵站工程更加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
(二)资源共享服务体系
资源共享服务体系主要实现水务信息资源的存储管理、共享与交换、与应用,主要包括:
1.基础数据库建设:包括水雨情数据库(NSY)、闸门控制数据库(Scada)、大坝安全数据库(dam-server1)、供水计量数据库(JYRDC)、档案管理数据库(archive2008)、洪水预报数据库、信息化应用核心数据库(teigang),同时利用大型三维GIS地图库(SZ-final-preview.mpt),实现基础数据库的海量信息整合,结合先进、成熟的GIS软件平台对各类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为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应用支撑。
2.利用大型商用三维GIS地图库(SZ-final-preview.mpt),铁石三维GIS地型图坐标范围为左上角(104000,48000)、右下角(91950,23950),铁岗、石岩水库蓝线保护区1:1000, 蓝线外区域1:2000;遥感影像(航片)为2008年拍摄的航空影像数据,精度达0.2米。
实现基础数据库的海量信息整合,结合先进、成熟的GIS软件平台对各类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为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应用支撑。
3.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实现跨平台、跨系统、跨应用的网络互联数据共享与交换,完善水务信息共享技术标准,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建库、数据和数据共享的标准化;构建与水利部门系统内部进行信息交换的平台,利用统一和开放的数据标准实现信息交换。
短信告警平台:采用宝安区政府先进的短信交换平台,整合移动、电信、联通短信平台共享为一体(短信流量6万条/月)、实现日水情、供水计量、故障告警自动及会议通知等。
①日水情:8:30自动当日8:00水情水文工况数据;
②供水计量:8点自动水表读数、供水量、库水位给相应水厂的领导和值班人员;
③故障告警:计量实时告警、视频离线告警等故障时通告相关人员;
④会议通知:短信群发功能、三防值班轮巡通知等。
4.数据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已建的网络设备和系统设备,进行存储管理、数据共享与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等服务,逐步完善数据汇集、管理和维护等运行机制,开展洪水、水源、水污染预报与调度模型的开发研究。
(三)综合业务应用体系
综合业务应用系统是水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将进一步深化信息化手段在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监管及水污染治理、水务工程建设与管理和水务行政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涉水事务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
1、水务信息化综合应用系统
在整合现有数据库和系统资源的基础上,基于水利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和规范性,深入开发新的水务信息综合数据库,建立一套集中管理、安全规范、充分共享、全面服务、具有大容量、高效率的的综合数据库信息平台。同时,借助综合数据交换系统,实现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共享服务,遵循各子系统的数据结构规范设计,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
综合应用是建立在webGIS(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上的综合信息化平台,系统整合了水库管理工作的所有业务信息资源,实现了信息的集中管理、用户集中认证,能根据权限级别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和管理操作,主要包括数字水库、水雨情遥测、GPRS供水计量监控、水质在线监测、闸泵自动控制、视频实时监控、大坝安全监测、水库日常业务和系统管理等功能。
2.水库三维GIS应用
采用SkylineGlobe的TerraSuite作为三维WebGIS的开发及平台,融合航空影像、卫星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其它的2D或3D信息源构建三维地形数据集,通过金字塔结构创建可视化三维地形场景,实时的融合海量的栅格和矢量数据并进行,通过客户端浏览器方式将地理空间数据迅速传输给用户。
水库主坝等主要建筑物需要逼真的实时渲染效果,应用三维地形场景建筑模型矢量叠加原理,制作精细模型,使管理处、铁岗/石岩/塘头管理所办公楼及主坝场景内容更加丰富、真实。
水库工程主要包括水库主坝、副坝、溢洪道、溢洪道闸门、分洪闸、提(抽)水泵站、出入库管线、石松供水工程、在建工程等,可在线查询工程的基本情况、特征参数、工程图纸、实景照片等信息,同时水库高程分布专题图可根据用户选择的高程步长(10米、5米、3米、1米、0.5米)进行色彩分层显示。
采用国际上先进的WEBGIS技术,实现基于三维场景的水文、水质、大坝、视频、地下管网、线路铺设、水库专题、在建工程等信息的实时定位查询。
3.水务指挥调度系统
水务指挥调度系统是信息化指挥调度平台,负责调度小流域远程闸控等其它相关系统,由硬件和软件设施组成,硬件设施包括网络系统、调度室DLP大屏显示系统、大堂LED日水情显示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UPS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短信群发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软件设施主要是铁石综合信息平台,在整合各子系统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对信息的综合查询与分析,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调度室DLP大屏显示系统:管理处新综合楼5楼调度中心,面积约64平方米,由2*2块60寸DLP大屏幕+6台42寸液晶电视机构成,是信息化指挥调度系统中心,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4.视频实时监控
为加强水库枢纽区域安全管理,保障大坝安全,对水库大坝、库区主要出入口及配套工程的重点部位进行监控,帮助管理人员实时了解重点地区的安全隐患、水情及灾情等,提高水务重点防控地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两大水库无线通信设立两个视频中继站,其中铁岗松坳中继站: 建设17米高标准通信塔,安装2套60度扇区天线主站,总带宽为54M;石岩上屋山中继站:建设15米标准通信塔,安装2套60度扇区天线主站,,2组带宽均为54M;
铁岗水库库面约10平方公里,库围47.8公里,由于无线视频必须完全可视,因此在铁岗水库库区设立望塔和西沥2个无线中转站。特别是铁岗林场有4台办公电脑,需要同步监控铁岗库区视频及Internet应用(林场与西沥取水口光纤相接),由于西沥中转站理论带宽为12M,视频监控经常处于瘫痪状态,经过流量发包检测,铁岗林场电脑上网及反调视频占用非常大的带宽,2011年5月中旬,望塔和西沥中转站与管理处楼顶重新安装两套点对点的BB100无线设备,中转站无线主干带宽升为100M,高带宽保障了铁岗林场办公系统和望塔无线视频的畅通无阻。
石岩水库库面3.17平方公里,库围20公里,为保障石岩湖后桥和老管养房续接的光纤视频,在石岩上屋山中继站新增加了一套VL 54M点对多点设备,确保石岩湖后桥和老管养房主干带宽为27M;
同时,为防止网络广播风暴,必须在主干交换机(H3C5600千兆三层)上设置独立视频VLAN、服务器VLAN、用户VLAN专区,减少相互干扰,实践证明,通过VLAN分区,超大流量的视频监控系统才能可靠、稳定地运行。
铁岗与石岩水库区域均为重点雷区,为保障库区野外视频头的安全,采取多项措施①视频立杆接地电阻小于4Ω,避雷针高出视频头1米以上;②安装三合一防雷器(云台、电源、视频头);③取电端安装漏电开关,当有大雷电时,很可能首先击坏防雷器,实践表明,漏电开关跳闸有时取到关键性的保护作用。信息化现有71个视频点,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已打坏5个视频头,其中10个电源漏电开关在雷电时容易跳闸,需要事后人工合闸,尽管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但仍不失为一种传统作业方式。
目前已上传西沥来水口、北线来水、铁岗/石岩主坝、溢洪道等8路视频到深圳市反恐办,并可供省三防总调用。
5.闸门自动控制
已对上述七套闸门进行自动化控制改造,实现中心站和远程自动控制。
②控制权限顺序:设现地、中心站和远程三级。自动控制权顺序为:现地中心站远程;并设置就地/远方、手动/自动切换开关,其中现地手动控制级控制权最高,以保证在现地控制单元出故障时实现闸门的手动控制,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与可控性。
③控制原理:在闸站各配置了一套PLC测控柜,具有现地/远方保护控制、动作状态指示、开度显示等功能,并对闸站的上游水位(溢洪道下游水位)、闸门开度、过闸流量、视频监控点进行监控,确保人身与财产的安全。
自控信息集成:塘头泵站永久泵站的自动控制系统已经建成,待中控室搬迁改造工程启动后,需要整合永久泵站机组运行数据。
(四)信息化保障体系
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包括:研究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体制,完善水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人才培训与保障体系,加强安全体系建设。
保障体系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中的人才保障体系,制定并实施安全管理策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四、结语:
深圳市数字水务第一期工程已全面启动,将联接深圳所有中型水库,构建数字水务平台,铁岗水库作为四大分中心之一,将承担重要的西部地区管理功能,铁石水务信息化将成为“数字水务”框架体系的一部分,并将实现与“数字水务”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水库工程;工程信息化;应用
水库工程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水库工程,作用与所处的客观环境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管理的内容与方法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对大坝进行安全管理是水库工程管理的工作重点,其次是对水库的调度运用等。在水库工程方面,目前已有几千座水库完成了除险加固的工作,但是这些投资主要是用来解决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对于量大、面广和危险隐患众多的中小型的水库则无法得到解决[1]。因此,对水库工程进行信息化的应用便显得尤为重要。
1.全国水库工程的基本数据
2013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水利部与国家统计局正式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根据公报数据显示,到2011年12月31日为止,我国水库共有98002座,总库容量约为9323亿立方米[2]。其中,97246座为已经建成的水库,总库容量约为8105亿平方米;756座为还在建设中的水库,总库容量约为1220亿立方米。根据早两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总共有86353座水库,总库容量约为747792立方米。其中529座为大型水库,总库容量约为581600立方米;3181座为中型水库,总库容量约为98280立方米;82634座小型水库,总库容量约为67824立方米[3]。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虽然大型水库所占全国水库的比例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但是总库容量却占据了四分之三以上。虽然在2011年的全国水利普查数据中没有具体的大型水库数量,但是完全可以按照经验分析得出其数据的变化系数不会很大。因为各大型水库的具体资料,国家防汛总指挥部掌握得较为详细,而且这两年建成的大型水库也是有限的,所以其总库容量的变化系数也不会很大。另根据报道显示,我国目前有四万多座小型的水库具有不同程度的病险问题。根据国家防汛总指挥部的要求,对于水库的病险问题,大型水库与重点中型的水库必须保障不垮坝,而普通的中型水库与小型的水库则要在预设计的标准内确保遭遇洪水冲击后不会垮坝。依据上述的数据与报道,不难看出,对全国的水库工程进行信息化的应用重要性已经越来越突出了。
2.我国水库工程信息化现状
(1)大型水库与重点中型的水库在调度模拟、闸门控制管理、水文预报、水雨情监测与大坝安全监测等方面大都已经实现了信息自动化,但是从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水雨情监测系统能和厅属水库中的少数视频实现和水利厅中心的连接。而水库大坝中的其他安全监测信息与调度模拟等信息要想只能在水库当地的范围内实现,进行远程信息成果的则是难以在水利厅进行的[4]。
(2)工情、水情与坝体的安全监测和闸门控制等系统已经在大多数水库中建成,且都是独立进行建设,运行时也是孤立的,这样每个系统之间就没有了有机的关联,整体的综合信息化系统体系也就无法建立与应用[5]。水库安全的预警系统基础是对水库安全的综合评价,在以洪水预报为主的水库安全预警中又没有建立良好的安全预警系统的情况下,自动画和信息化的建设成果的总体效益在发挥的过程中就会受到影响。
(3)“重水情,轻工情”是大多数中小型水库在建设自动化系统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弊端,只有在建设水库水雨情遥测系统时才有工情安全的监测系统,使得对水库枢纽的健康状态便无法实现动态的掌握。这样,中小型水库中便存在着大量的病险库隐患。
(4)有一部分小型的水库,对水雨情的观测设施严重缺乏,甚至有些小型水库连稳定水位的观测设施和降水的观测站都没有,再加上有些水库的现场没有任何的管理人员,这样对流域进行防汛调度工作时便存有非常大的隐患。
(5)很多系统在线运行的工作年数都已经超过了10年,严重超出了系统设计的寿命,使得主要设备出现严重老化的现象,再加上后续技术纸盒与备品备件都已经停止了生产,造成各系统都难以正常运行的局面,从而使其提供出来的技术支持能力越来越少,能发挥出来的效率也就愈来愈低。
3.水库工程信息化应用的途径
3.1 做好水库工程信息化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决策者要有绝对的决心。因为对水库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决策者要有一定的决心,并把握好全局,对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其必然的趋势等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其次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体制与机制[6]。水库工程信息化的核心和精髓是科学的思维与先进的技术方法。所以建立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必须与现代化的水利工程管理思路相符,实现水利工程的信息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
再者,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可以说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企业单位必须重视对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新技术而且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因为实现水库工程信息化的关键是优秀的人才,而这些优秀的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善于交流、且有良好的开拓性意识。最后,从实际出发,进行总体的规划,然后分步骤给予实施。从实际出发是所有工作的基本点与根本点,所以各水库工程的单位必须充分了解前期工作的基础以及各项信息化应用的现状,建立一个信息化的实现目标,并对其进行逐步的实施与完善。
3.2 避免信息化建设中的误区
首先对贪大求全的行为要坚决的杜绝,因为水库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关系着千千万万条生灵的性命与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对水库工程中的行业特点、管理模式、地理位置以及人员素质等因素都要进行充分的考量,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准确的对需求进行定位。其次,对系统开发的个性在应用的时候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水库工程信息化的各项应用系统的开发,不仅有水库工程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的共性,而且还都带有自身一定的管理个性。所以在应用时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其开发的成功性给予衡量。最后,不能盲目的进行跟风,对已有的自动化系统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才是需要大量投入工作精力的[7]。
3.3 加强各系统的集成研究与应用
首先要对基础类的信息进行集成,对基础类信息中的各项自动化系统中日常运行过程都要进行集成,使其可以成为水库工程信息化的基础。其次要对应用类的信息进行集成,并将集成后的基础类信息作为应用类信息集成的基础。如果任务与目标不同,还要开发出专用的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二三次的处理,从而达到直接用于信息化的目的。最后,还要对管理类的信息进行集成,主要是对水文水资源、防汛调度指挥、工程管理和水质水环境四大类管理信息进行集成。
3.4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信息化工作的关键是人才,尤其是水库等基层水利单位,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因为现阶段很多水库工程普遍都存在着现代化技术水平不高,应用管理水平也较低的现象。通过多种形式对职工加强培训,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水库工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有利于培养出水利与信息化都懂的技术型人才。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对水库工程实行信息化的应用将会成为其必然发展的趋势。现阶段,虽然很多水库工程已经投入了信息化的应用,但是诸多病患问题还是存在。这样,我们就必须从病患的根源出发,为水库工程的信息化应用开拓出更为方便、实用、科学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程邦谊.湖北省水库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2005届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吴苏琴.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研究[D].2010届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范文.刍议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9):271.
[4]朱永琪,韩保国,刘春晓.所前泊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8(4):53-54.
[5]温会军.辽宁省水库工程综合信息化系统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2(6):258-259.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做好*防汛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防汛基本情况
我区*防汛工作主要涉及***六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共有兴隆、大岭、钅广村3座小型水库,其中,**水库总库容78万立方米**村水库总库容20万立方米,***水库总库容16万立方米。主要河道有玉符河、兴济河、腊山河3条泄洪河道,其中,玉符河市中区段全长24.5公里,防洪标准为220立方米/秒;腊山河*段全长7.4公里,防洪标准40立方米/秒;兴济河*段全长3.2公里,防洪标准93立方米/秒。
二、当前*防汛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水务部门和有关街道办事处进一步加强了对辖区河道和水库的综合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从前期调查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防汛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病险水库问题仍然突出。近年来,我区在水库除险加固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辖区3座水库的防洪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从目前运行状况看,3座水库仍存在坝基体薄弱,堤坝达不到原有设计标准的问题。其中,大岭水库虽已完成除险加固,但坝底前放水洞、泄洪沟存在占用现象,有待进一步清除。钅广村水库坝体南端土坝有待进一步加固。兴隆水库大坝存在绕渗现象,需坝前截渗,并对大坝进行除险加固。3个水库均地处公路沿线,是城镇、村庄上游的居高临下的“头顶库”,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为防汛工作的薄弱环节。
(二)河道防洪标准低。我区*主要河道防洪标准大多只为5~20年一遇,总体防洪能力较低,只能防御一般性的中小洪水,遇较强降雨往往因泄洪不畅形成内涝。同时,部分河道还存在堤岸建设标准低、人为侵占河道等现象,兴济河临河建筑侵占河道现象尚未根除,玉符河津浦铁路桥、武警桥乱倒垃圾现象较为严重,腊山河石油库大桥喇叭口处河道较窄,行洪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防汛措施落实不到位。个别单位的负责同志工作不扎实,对所负责的水库、河道情况不熟,对发生汛情时应采取的措施心中没数;部分水库专职管理人员落实不到位,巡查巡检工作走过场;防汛抢险道路部分破损严重,影响汛期抢险救灾工作的开展;防汛抢险物料储备数量不足、种类单一;防汛队伍结构不合理,应急演练做的不够;另外,还有个别单位防汛值班制度落实不到位。
(四)防汛信息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经过多年建设,我区*防汛信息化系统已陆续建立了雨(水)情、水库防汛调度和数字集群移动通讯等多项系统。但是,这与国家防总及省防指关于防汛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和我区防汛工作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全区*防汛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防汛责任制落实。严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6个城郊街道办事处的行政负责同志是辖区*防汛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辖区水库、河道防汛工作负总责。要进一步明确各防汛工程的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明确包河、包库人员,确保责任到人。遇有汛情,有关责任人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分析险情、制定方案、转移群众、组织抢险,尽量减少灾害损失。
(二)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确保安全度汛。兴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列入*8年全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计划主汛期前完成主体除险加固工程,*8年年底前完成全部工程。该工程属跨汛施工工程,必须编制切实可行的度汛方案。区水务局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公开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等各项基本建设制度,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要强化施工安全管理,认真研究制定安全施工方案、安全度汛计划和应急预案,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兴隆街道办事处要编制切实可行的水库度汛方案,切实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三)加大汛前检查力度,抓好水库和*综合整治。区水务局、各相关街道办事处要对沿河、沿库村(居)、企业进行排查摸底,督促其认真落实防汛责任、任务和要求;对沿河房屋等建(构)筑物,尤其是危房、险房要进行全面检查,能加固的加固,不能加固的彻底清除;要加大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力争在主汛期前完成各水库和河道清淤工作,提高水库蓄洪和河道排洪能力。
(四)修订完善预案,落实各项防汛制度。严格按照水利部下发的《水库防汛抢险预案编制大纲》的要求,根据今年*防汛的重点,结合各水库、*的实际情况和气候变化趋势,对预案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特别是对跨汛施工工程,要制定严格的度汛施工方案,确保工程安全、人员安全、防汛安全。水库、河道下游的街道办事处和村(居)要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切实增强群众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要根据形势发展和任务要求,进一步完善安全转移应急预案,确保出现险情时,能够迅速动员、快速转移。
(五)搞好物料储备,加强防汛队伍建设。防汛抢险物资是抗洪抢险的物质保证,水利部下发的《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对各类防洪工程的物资储备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各相关街道办事处要对储备的物资进行检查整理,不足的要立即购置充实。要从实战出发,进一步加强防汛专业队伍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并搞好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拉得出、顶得上、防得住。
【关键词】 新疆 水利 信息化 建设
水利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水利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服务,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的效率和效能。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系统的学习、思考和总结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就新疆水利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一、新疆水资源水情的基本特点及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疆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平衡,北疆多于南疆,西部多于东部,迎风坡多于背风坡。河流主要靠高山冰川和积雪补给,夏季水量集中,春季水量较小,且大多调节能力弱,常出现春旱、夏洪。一些地区水利工程老化,又不配套,大多数河流几乎无控制性调蓄工程,加之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灌溉定额过高,仅在输水环节上水资源的浪费就非常严重。
随着区内经济发展,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加大,以及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导致水污染和水质恶化现象日趋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由于缺乏水资源的统一规划,上下游用水、城市用水与农业用水、工业布局与水资源条件等相互关系还不够协调,且流域内地下水不合理开采,导致天然水资源循环系统遭到破坏。
二、新疆水利信息化建设目前所处的状况、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相比于信息化建设的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新疆水利信息化建设还相对落后,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源开发不足,还没有形成行业的信息网络。在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水土保持等领域条块分割现象依然存在,信息化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照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目前在建设和运行中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信息采集方面,采集的信息在空间、时间和类型上覆盖面还没有达到信息化的要求;网络建设方面,未形成覆盖全疆的网络系统,单位内部的局域网建设也不够完善,且各单位之间差异较大;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数据标准化程度较低,存贮分散,集成度差。
三、新疆水利信息化建设浅析
3.1 逐步建成几个水利信息系统和水情、水务数据库
3.1.1 逐步建成新疆水利政务信息系统
通过水利信息骨干网,与上、下级对口部门实现互联互通;逐步实现水利政务信息交换的电子化,最终形成全疆水利行政事务处理、部门业务管理和具有科学决策服务功能的综合性的政务信息系统。
3.1.2 逐步建成新疆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主要包括新疆的水文地理、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已建和在建的供水工程;用水户和用水定额;供水、用水、耗水、污废水排放量及水价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水资源需求分配的预测、分析、模拟仿真、优化等应用模型,逐步形成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制定新疆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3.1.3 逐步建立新疆水质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
通过建立供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定时、快速收集水质信息,灵活地提供水质历史资料和水质趋势预测;及时进行水质监测和预警预报,确定主要污染源,提供应对措施预案并进行评估,水质信息和评价结果。
3.1.4 逐步建立新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主要包括各类水利工程设施的历史资料、现状信息的收集、整理、入库,检索与查询。存储和管理在建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技术规范以及进度控制、质量管理、招标活动,建设与管理等信息。
3.1.5 逐步建立新疆水情、水务数据库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分部门建设,逐步建成面向全疆水利系统的、基本完备的水情、水务数据库体系,形成完善的信息处理机制,为各应用系统提供服务。采用微机进行水文、水情水务数据的整编和存储。将纸质文本数据电子化,并建成数据库,规范水文、水情水务资料整编与存储,做到资料规范、完备、详尽。
3.2 加强水利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培训
充分利用多种途径、方式搞好计算机应用知识特别是信息知识和网络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工作。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努力造就能从事水利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研制开发、建设实施、运行管理的专业队伍。
3.3 重视应用软件的开发、选择和系统的维护
水利信息化建设涉及计算机硬件、网络、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应用软件是指水利信息化的业务管理软件。没有先进适用的应用软件,就好象没有车的高速公路,因此,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应用软件的开发与选择就显得犹为重要。简单的买卖机器的交易已经不能满足水利信息化需求,只有深入了解水利行业的特性,才能真正让信息化在水利系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水利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进入这一行业的应用软件开发商的门槛较高,既要有丰富的IT技能,也要有对水利行业的丰富经验。
在新疆水利信息化建设中,首先要重视应用软件的开发、选择,同时系统的维护也不容忽视。根据软件工程学理论,维护好一个信息系统,可能要比建设一个信息系统更难,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资金都更大,因此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系统维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3.4 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建立规划、计划的专家论证评审制度;项目立项审批制度,防止项目建设的盲目性和重复;项目建设中坚持招投标的竞争机制,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最优秀的方案和最合适的承包商,避免项目建设承包方为了自身销售产品的经济利益而进行不正当商业行为,这样才能够充分保障项目建设规划设计水平和工程施工质量,并安全可靠地达到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建立项目检查和验收制度,采用效果评估的方式,对通过项目建设压缩了多少工作流程,提高了多少服务等方面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3.5 重视水利信息化标准
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是保证信息资源共享,应用软件相互兼容,各级水利信息处理平台互联互通的先决条件。
随着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实施,一些问题逐渐展现出来,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不同业务部门系统的互联互通问题。水利部已正式颁布《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一)》来规范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标准问题。由于水利信息化涉及水利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根据新疆的实际,统一规划,精心设计,科学论证,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网络化和资源共享打好基础。
3.6 协助监督和防范水资源污染
面对新疆尖锐的工业、矿业开发、城市发展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城市和工业污水处理与回用是解决新疆城市水资源紧缺、防止水污染、改善生态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在城市化发展中,应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把污水处理和回用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中。
新疆水利信息化建设必须能够协助监督和防范水资源污染问题,通过水质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定时、快速收集水质信息,及时进行水质监测和预警预报,确定主要污染源,提供应对措施预案并进行评估,水质信息和评价结果,在监督和防范水资源污染发挥应有的作用。
3.7 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和水资源优化配置观
由于缺乏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地下水不合理开采,新疆水资源利用浪费严重,地表水水价过低,导致超标准灌溉,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资源利用效能低,新疆人均水量是2500立方米,北京、天津是300立方米,但万元产值用水量新疆是4000立方米,北京是200,天津是160立方米。由于超采地下水,天山北坡和吐哈盆地绿洲边缘植被严重退化,一些片状的沙漠呈现合拢之势。
通过应用价值规律来调解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水资源的占用、消耗和污染造成的损坏,都必须按市场价格支付费用。以有效制止和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2004年3月,新疆开始施行新水法,在健全水行政执法体系,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合理配置,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以此改变新疆长期以来“贫水富用”的不合理现象。这也要求新疆水利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用水户、用水定额、供水、用水、耗水、污废水排放量及水价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制定新疆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3.8 重视重大调水工程中的信息化配套建设
新疆每年流出国境的水资源约230亿方,一是额尔齐斯河约110亿,一是伊犁河约120亿方。北水南调与西水东调工程是开发利用这部分水资源的关键,今后的重点工程如:635上游的水库(库容21亿方)及向乌鲁木齐的输水;伊犁河支流喀什河西水东调工程;伊犁河支流特克斯河西水东调工程;阿克苏河大石峡水库及塔河中游河道整治,是新疆水资源充分有效利用的基本骨架。这几项工程,投资额度高,意义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水利信息化建设不容忽视,要力争作到合理规划,科学设计,配套进行。
3.9 做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作好灌区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根据灌区的实际情况,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录入工具将灌区的资料输入到数据库,满足灌区日常管理和决策支持的要求。实现基础资料的数字化,规范化,作到有据可查,有据可比。完善信息采集系统和通信系统。建立大型灌区用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灌区需配水计算及模拟、水量调度及决策支持、测水量水及水费征收、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等方面的内容,不断提高灌区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
四、结束语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新疆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注重实效。通过推进水利信息化,建立流域内水资源监测、评价、管理系统,改善管理手段,增加科技含量,逐步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邹凯,李思寰. 信息技术在中国管理部门中的应用. 科技与管理,2003(1):94-96
[2] 周学文,张建云. 水利信息化及其发展思路《中国水利报》02-13
(二)借扩大内需东风,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领导机构,按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安排项目实施时间;继续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加快新增中央补助水利项目和病险水库、人大议案项目建设进度;加强部门协调,上下联动,提高效率,专人跟踪,限期完成。落实“六项措施”:
一是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陈雷部长在广东调研期间讲话的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认清形势,加强领导,全力以赴,真抓实干,推进新增水利投资项目尽快启动、顺利实施,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
二是突出重点,选好项目。迅速盘点准备上马的项目,按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安排,对符合政策、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地方有强烈需求并已达成共识的项目,作为重点,优先上马。
三是落实经费,加快实施。必须高度重视,落实前期工作经费,制定奖惩措施,加快实施。加强水利规费的征收和管理,实行部门预算、年度计划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四是建立机制,落实责任。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必须于2009年3月完成,要建立倒计时制度,落实责任,有序实施,做到“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
五是加强协调,提高效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水利部门与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新闻宣传等部门互相协*调,上下联动,提高效率,形成合力。
六是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实施扩大内需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不但要保证项目进度,而且要保证工作质量。要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监理单位,保证项目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 信息化 GPS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c)-0243-02
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管理工作保证水利工程运行的正常管理与控制,要做好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管理工作,就要将计算机、交换控制设备、通信设备、遥测遥控设备等软硬件设备处理安排好,将这些设备进行协调调配,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样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能够实现管理的自动化以及远程控制、异地通讯等信息处理功能,这样一来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管理便会在效率上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1 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概述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是将计算机、通信、光电、微电子、遥感等高科技技术普遍而又系统地应用到水利工程管理上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新技术不断涌现与发展,这些技术使我们在水利系统信息获取上能够更加便捷,在水情、雨情以及联机预报方面的工作也有了显著的进步与提高,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的发展,在防洪抗旱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已经日益突出与显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建设也却得不小的成绩与进展。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大致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水资源分析和处理系统、水环境实时监测系统、工程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工程实时运行监控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水利工程信息资料中心等。
2 水利工程管理中应用的信息技术
要加强水利信息化的管理,必须要将现代化的信息积水与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充分的协调结合,共同发挥作用。目前,在水利工程中得到普遍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WDS9002技术和GPS技术。其中WDS9002技术是水情水调自动系统,其能够较好地应用到信息化管理中来。其工作的优点就是能够将欣欣最大化的搜集并进行专业的处理,这样可以对水利信息进行自动化的分析与管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水利测绘变得更加方便、便捷。使用GPS全站仪自动成图系统能够将工程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搜集汇总并且能够绘制成图可以进行工程方面数据的采集及测绘成图,它对于水库坝址的地形及河道的地形图的绘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GPS系统具有高精度及高效的信息自动化处理的特点,能够全天候、精确的完成各种水利工程的数据的采集,并能够为水利工程图形的精确绘制提供科学的依据,能够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提供很大的帮助。
3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实例
温州赵山渡引水工程是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综合性的水利工程,珊溪水库发电尾水进入下游赵山渡水库,通过水库的反调节,经引水渠道向温州市沿海平原河网自流供水。工程由赵山渡引水枢纽和渠系两大部分组成,以供水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灌溉。工程由浙江省和温州市共同出资兴建,于2002年11月投入试运行。供水调度采用了计算机远程控制和现地控制相结合的运行方式,调度中心设在温州。计算机监控系统由引水枢纽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包括泄洪闸监控)和输水渠系计算机监控系统两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组成。两个子系统的主计算机通过远程以太网与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管理控制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相连接,向管理控制中心传送数据和接受管理控制中心的调度指令。通过温州工作站控制沿线渠系节制闸的开启,实现远程供水调度,如中心控制出现问题还可通过实地控制站启闭闸门,同时全线关键节点安装了流量计和水位计,使沿线供水调度信息一目了然。
4 当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水利工程信息化技术管理体制不完善
现在我国水利工程都采用信息化管理,虽然水利信息化管理优点很多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国家在知道这一问题后,也提供了相关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和协调部门,并依照现状出台了相应的管理政策,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主要是相关部门领导,落实的情况不怎么好,监管部门的管理体制也不健全有相应的漏洞。管理部门对水利工程信息不能很好的把控和其他部门配合不当,自己的职责也弄不清楚,比较模糊,现在在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全面开展进行,但是还是缺少相应的监察和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是的全国各个地方的水利化建设工程,没有统一标准,不能够达成标准化,管理存在瑕疵还是存在漏洞。
4.2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维护体制不健全
水利工程实施信息化管理,就必须配备相应的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但是管理系统需要相应的人员进行维护,但是维护不到位,在水利系统使用的过程中,很多功能,模块都不能完全发挥出作用,达到预期的要求,也经常出现设备或者软件故障造成系统瘫痪。这样就对信息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致使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进度缓慢。系统虽然已经上架,但是还处在试运行阶段,必须对其各个功能进行系统的完善,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达到预期,以前做过的不会因为系统的问题而重新在做,这样才能使水利信息化系统发挥应该发挥出的功能,对水利工程做到事半功倍。
4.3 水利工程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众所周知水中还有很多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都是一些重要生产材料,但是在我国这些矿物质不能得到完全的开发和利用,我国现在对这些资源开发利用率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比较低的,但是水利资源的利用率是使水利信息化管理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必须重视。但是我国各个地区对其的重视程度一直都不是很高。这样就对水利资源开发的各个属性和标准值有很大的出入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要素的不能统一,形象到了我过水利工程的长期发展,拖延了工程的周期浪费了资源,使发展停滞不前。所以我国必须重视对水利资源开采的高度重视,对开采高度重视也是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因素,所以国家应该对这一现象提高警惕2011年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的顺利进行和开展及最后的开展成果以及后期的开发和使用,我国坚信采集利用率低管理不完善的现象,一定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变,真正是我国水利工程成为世界上的强国。
5 问题的解决对策
5.1 加强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的重视
必须对水利工程信息化加强注重和管理。专业的管理部门要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工作的需求,制定水利工程信息化长远发展的目标与战略。要重视系统的建设以及管理保养,要对现已存在的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使其能够具备较长的使用年限,保证最大的使用率。相关部门要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充分的利用好资源,在建设中敢于创新,要能够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来。在管理中要能够找到重点,节约相应的成本,并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这样才能够使得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管理变得更加的轻松和有效。
5.2 对水利信息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
信息化产业的发展要以信息资源作为基础与发展依据。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也要以水利相关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作为基础与依据,信息资源是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无形资源,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对水利工程进行信息化的管理首先要做到能够将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合理的调配与运用。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同时将这种工作不断的规范起来。专业的管理机构必须要将各种不同的信息进行整合和统一管理,使其实现系统性,使得不同的专业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都能够实现共享,使得信息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起来。同时要注重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建设,将信息化管理不断完善。
5.3 设置专门的信息化管理与控制机构
水利工程信息化的革新与发展必须有比较健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这是进行管理的基础与保证。水利管理与组织部门必须进行相关管理机构的建立以及解决资金问题,注重对管理机构的设置。在进行统一管理过程中,要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信息化管理职能,从而使得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更加的便捷与高效。
6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正在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就是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的转变,水利行业属于我国的重点行业,其向着信息化转型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和趋势。相关人员必须要在转化过程中不断开拓进取,注重在水利工作的各个部分加强管理与控制,采用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方式,不断推进水利行业的进步与转型。
参考文献
根据局党委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安排,前一段时间主要是学习了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摘编中的有关文章,观看了辅导录像,认真学习了陈雷部长在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班上的讲话。通过学习,结合水利通信工作的实际情况,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认清形势,把握水利通信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一定要坚持从基本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陈雷部长强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着力把握的几个重大水利问题,第一点就是必须牢牢把握水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是我们认识和发展水利的前提。
回顾一下,水利通信事业发展真正开始于“75.8”大水之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防汛通信网络从无到有,业务从单一到综合,逐步建成了包括短波、超短波、卫星、微波、集群、无线接入、光纤等在内的水利通信系统,成为非工程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年的防汛抢险、水资源管理、水利信息化建设等各项水利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世纪以来,水利通信面临新的形势。
一是水利工作不断深入,对通信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水利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水利部党组提出了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强调要以人为本,着重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提出了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的战略,一批水利信息化重点工程陆续开工并取得显著成效。这些在服务理念、服务领域、服务手段等方面对水利通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公共网络迅速发展,专网从注重自建向运用公网转变。我国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体经历了准备、启动、展开、发展等四个阶段。从20__年至今,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快速发展,电话用户、网络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互联网用户居世界第二,广播电视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的行政村。随着公网的快速覆盖,需自行建设通信网的区域越来越少,很多地方只需租用公网的信道。水利部就是利用公网信道建成了计算机骨干通信网。同时,也可以看到,公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普遍服务的本质没有变,提供的服务功能考虑特殊性较少;其追求经济效益的本质没有变,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网络还没有覆盖到。
三是公共安全事件频繁出现,抢险救灾工作对通信的要求更加专业化。98洪水之后,国家对防汛信息化工作更加重视,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加快了步伐;20__年sars之后,国家成立了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加强了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今年的雨雪冰冻和地震灾害,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公网通信不可靠的一面,应急通信系统建设被放到了更显著的位置。这个时期,公安、气象、电力、交通等部门的通信专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包括应急通信在内的国家应急体系建设显得更加迫切。
四是技术快速发展,通信与信息技术走向融合。一百多年来,通信技术从简单的电话到目前具备t级传输速率的光传输技术,从无线电报到目前几乎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移动通信以及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取得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快,只花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经历了微机革命和网络革命,就从人类发明第一台计算机发展到各种信息系统几乎无处不在的程度。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已经融合为信息通信技术。技术的进步,为服务提供了更先进的手段;技术的融合,推动了社会分工的优化调整。
五是水利通信发展滞后,服务保障能力不强。水利通信的快速发展主要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受公网快速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本世纪以来,水利通信发展进展缓慢。人们对是否还要水利专网存在分歧,怎么建设专网的思路众说不一,投资缺乏,规划标准滞后,机构萎缩,人才流失,水利通信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个时期,水利通信人千方百计寻找水利通信的出路,付出了艰辛努力,虽然在应急通信、水库通信、卫星通信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新形势的要求还有差距。
这些是水利通信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基本依据。应该说,通信工作困难很大,但通信工作机遇不小。
二、找准定位,突出解决好涉及民生水利的通信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对于水利工作,部党组按照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以人为本是核心,要求把民生水利问题放在突出位置,着重在解决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生活保障、生产发展、生存环境和合法权益等五个方面的民生水利问题上下功夫。
对于水利通信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应该明确定位,围绕民生水利做文章,进一步明确水利通信工作的发展思路。在网络建设方面,要更加强调公专结合,在大部分地区,加强与基础运营商的合作,充分利用公网资源组建水利骨干网,在重点地区,建设专网进行备份,在偏远地区建设接入系统;在服务领域方面,既要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服务,也要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要围绕防汛指挥调度、“两小”治理、水文测报、蓄滞洪区建设、水资源管理和水利信息化等方面提供通信服务;在通信手段方面自建应以无线方式为主;在基础保障方面应加强前期工作,完善标准规范,壮大人才队伍等。
按照民生水利的要求,通信处开展了全国中小水库防汛通信预警系统建设的前期工作。一是完成了调研。派组赴6个省区的24座水库进行了实地调研,以部文对全国中小型水库通信现状进行了普查,共收集了80940座水库的信息,其中约42%的中小型水库无任何通信手段,我们为此专门组织开发了水库数据库系统。二是开展了项目建议书编制的准备工作,准备发文要求各地开展本辖区建议书的编制。我们的目标是:1、保证重点中型水库具备两套可互为有效备用的通信预警手段,保证一般中型水库和重点小型水库至少有一种通信预警手段。涉及到约13500多座水库;2、在没有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的中型水库建设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涉及到约700多座中型水库。3、加强重点地区应急通信设施建设与储备。主要包括在重点省级防汛指挥部门建设应急机动通信系统;在部分水库比较集中,难以逐个水库建设通信预警系统的重点地区集中储备应急通信设备,以便在应急情况下进行调配使用。据我们初步估算,投资超过10亿元。
同时,通过积极争取,水利卫星项目已获批准,总投资7200多万元。项目包括三部分:1、一次性购置25.2兆卫星转发器资源(包括ku波段和c波段);2、改造卫星主站,新建c波段主站;3、原有卫星小站转星。水利卫星系统定位是应急通信、“两小”治理、水雨情测报、数据广播、视频监视等。围绕卫星项目,按照局领导的指示,我们9月、10月分别召开了水文部门领导和信息通信部门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行业的意见,宣传水利卫星。目前,卫星终端价格大幅下降,一个水文测报的双向小站大约2万元,同时还将出台行业使用免费的有关政策,这将大力推动水利卫星通信的发展。水利卫星通信网将是水利系统唯一自主建设的通信专网,鉴于卫星通信的独特优势,它将是解决民生水利通信问题的重要手段。
另外,我们还将加快应急通信系统建设、蓄滞洪区预警通信系统建设、重要地点视频监视系统建设、水利系统voip电话系统建设等,努力增强水利通信的保障能力,为民生水利提供支撑。
三、内强素质,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
1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回顾
1996年,中国水利学会农村水利专业委员会和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首次会面,共同达成了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意向,开启了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的篇章。至今,海峡两岸已经先后共同举办了13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组织了17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考察、参访活动,两岸农田水利专家和工作人员1211人参加了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两岸交流有力地加强了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事业发展,提升了两岸农田水利技术及农业生产,促进了两岸农田水利业务的相互了解,更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亲情融洽,共同推动了两岸农田水利的发展。
1.1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
近20年来,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的内容在不断丰富,涉及农田水利灌排与节水灌溉的规划、法规政策、建设管理、改革创新和工程运营,以及农田水利现代化和关键技术、农村生态环境等。1997年10月召开了第一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议题为农田水利管理、农田水利重点技术和农田水利发展趋势等。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以李总集为团长一行23人来大陆成都参加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44篇。研讨会后,台湾考察团一行对四川都江堰、长江三峡、葛洲坝等著名水利工程进行了参访。1999年5月召开了第二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议题为农田水利组织及营运、农业灌溉制度与管理和节水灌溉技术等。大陆水利专家考察团以冯广志为团长一行15人赴台湾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30篇。研讨会后,大陆考察团一行对鹿野大圳、明德水库、乌头山水库进行了考察,同时对台东农田水利会、苗栗农田水利会、嘉南农田水利会等水利会进行了参访。2000年11月召开了第三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题为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水稻灌溉管理、农村水利现代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以李总集为团长一行29人来广西桂林参加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32篇。研讨会后,台湾考察团一行对广西桂林灌溉实验中心站、灵渠,云南大理洱海灌区的茈碧湖水库、石岭泵站,丽江县白沙乡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石林县黑龙潭水库、维则供水工程等进行了考察。2002年5月召开了第四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议题为用水者参与灌溉管理、农田水利设施现代化工程和如何加强农业水资源调配等。大陆水利专家考察团以姜开鹏为团长一行22人赴台湾南投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28篇。研讨会后,大陆考察团一行对乌头山水库、六甲工作站等工程进行了考察,同时对台湾高雄农田水利会、屏东农田水利会、嘉南农田水利会、桃园农田水利会、新竹农田水利会、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等水利会进行了参访。2004年6月召开了第五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题为灌区管理组织体制与改革、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灌区信息化建设与水管理等。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以李总集为团长一行26人来北京参加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29篇。研讨会后,台湾考察团一行考察了北京怀柔节水灌溉工程、翠湖湿地公园建设,赴新疆兵团对石河子垦区、吕吉州三屯河节水灌溉工程、喀什市疏附县农民用水者协会、吐鲁番市坎儿井等工程进行了考察;赴甘肃省对景电灌区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考察。2007年1月召开了第六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议题为农田水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农业水权转让等。大陆水利专家考察团以吴守信为团长一行19人赴台湾南投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24篇。研讨会后,大陆考察团一行对白冷圳倒虹吸工程、乌山头水库、渠道系统、设施农业等工程进行了考察,同时对新竹、嘉南、云林、台中、七星、塯公、桃园、宜兰8个农田水利会、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农田水利文物陈列馆、农业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参访。2007年12月召开了第七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议题有农村水利投入政策与管理方式、农村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农田灌溉用水与水环境等。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以黄炳煌为团长一行22人来湖北武汉参加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32篇。研讨会后,台湾考察团一行考察了湖北省水利厅节水灌溉示范基地、樊口泵站和福建省东张水库和水库供水厂、山美灌区等水利工程。2010年7月召开了第八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节水灌溉与新农村建设。大陆水利专家考察团以王晓东为团长一行16人赴台湾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22篇。研讨会后,大陆考察团一行对台湾农田水利联合会、七星、花莲、台东、嘉南、新竹、瑠公、石门,台湾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及所辖的农田水利工程、渠道生态工程、喷微灌工程、渠道绿美化工程等进行了参访考察。2011年12月召开了第九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题为农田水利现代化。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以杨明风为团长一行24人来北京参加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27篇。研讨会后,台湾考察团一行对淮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参访,对茨淮新河灌区、蚌埠闸等工程进行考察,参观了中国水利博物馆。2013年3月召开了第十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节水灌溉与信息化建设。大陆水利专家考察团以赵乐诗为团长一行10人赴台湾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10篇。研讨会后,大陆考察团先后拜访了嘉南、云林、南投、新竹、七星、桃园等6个农田水利会和台湾农田水利联合会、农业工程研究中心,以及相关水利会下属的基层工作站,实地考察了节水灌溉设施、水利会信息化建设、农村生态工程、水库等工程并进行了交流和座谈。2013年11月召开了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题为农村水利现代化。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以庄玉光为团长一行17人来广东广州参加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36篇。研讨会后,台湾考察团赴广东、广西两省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活动。考察团参观了广州市增城市小楼镇农田水利工程、东境村污水处理站、初溪拦河坝水利枢纽、增江画廊、挂绿湖等项目。2014年9月召开了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大陆水利专家考察团以邓少波为团长一行18人赴台湾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30篇。研讨会后,大陆农田水利代表团参访了台湾石门水库、乌山头水库、新竹农田水利会、七星农田水利会、石门农田水利会-干线工作站等9个机构,实地考察了多处农田水利工程,召开了5次座谈会。2015年9月召开了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题为节水灌溉技术。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以林文瑞为团长一行17人来重庆参加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38篇。研讨会后,台湾考察团参观了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参访了湖北省东风灌区东风三干渠农民用水者协会,与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了座谈。与湖南省水利厅、湖南省张家界市水利局进行了生态水利建设的座谈会。
1.2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考察交流
近20年来,台湾水利同仁共计244人借助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的平台,回到祖国怀抱,对祖国大陆16个省进行了参观学习。同样,大陆的水利专家们也多次赴台参访,足迹遍及台湾东西南北。1996年开展了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商谈及座谈。4月30日,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首次来大陆在北京与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负责人会面,研讨、协商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的有关事项,同年10月,大陆水利专家以顾斌杰为团长的考察团一行5人,首次赴台湾对台湾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进行考察,并与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进一步商订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活动方案细节,为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奠定了基础。1999年9月台湾旱地节水灌溉技术考察团以蔡运煌为团长,一行25人,来祖国大陆考察了新疆、陕西和北京两省一市的节水灌溉工程情况并座谈。2001年6月大陆农田水利建设与投资管理考察团以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高安泽为顾问,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冯广志司长为团长,财政部农业司张红兵副司长等7人组成的农田水利考察团,到台湾进行了考察。考察团先后拜访了宜兰、苗栗、新竹、桃园、花莲、高雄和嘉南等7个农田水利会及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参观了水利安闸门制造公司、绿美化工程、雨水贮蓄设施、圳路(干渠)、抽水站、乌山头水库、农田水利会下属的基层工作站等多处水利工程。2001年12月台湾现行农田水利技术及管理制度考察团以花莲农田水利会会长蔡运煌为团长,一行25人,来祖国大陆考察了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的农田水利现代化管理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情况并座谈。2002年11月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赴大陆福建考察。以李总集会长为团长的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考察团一行23人对广东、福建两省的水利工程进行了考察并召开了座谈会。考察团先后考察了广东顺德北窖镇桂畔海水利排涝工程、堤防闸群自动化工程和福建泉州市的山美水库和金鸡拦河闸工程等。2003年2月大陆水利专家赴台交流考察。以水利部总工程师何文垣为顾问、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代鑫为团长的农田水利考察团,考察团一行8人先后考察了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桃园、新竹、嘉南、高雄、花莲、宜兰和台北瑠公、七星等8个农田水利会,听取了农田水利会的情况介绍,参观了水库、渠道、田间节水等设施。2005年1月大陆水利专家赴台交流考察。以水利部国科司高波司长为顾问,水利部农水司李仰斌副司长为团长,大陆水利专家考察团一行9人赴台湾交流访问。考察团先后拜访了新竹、台中、嘉南、台东、花莲、宜兰6个农田水利会以及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农业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水利会下属的基层工作站;实地考察了渠道绿美化工程、雨水贮蓄设施、圳路(干渠)、抽水站、乌山头水库等灌溉工程、生态工程。2005年8月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赴大陆考察。台湾参访团一行16人对北京市、和山西省进行了为期11天的参访。考察大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及营运,包括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工程建设与维护、灌区信息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运行。拜访了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山西省汾西灌区管理局以及夹马口引黄工程管理局等。2006年12月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赴大陆考察。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在张辉元团长的带领下,一行32人,对大川省、重庆市、湖北省和江西省进行了为期10天的交流、参访。在四川都江堰管理局的都江堰博物馆和水利调度中心,团员们听取了都江堰管理局的情况介绍并对都江堰水利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湖北宜昌参观了提供宜昌市城区生产、生活用水的东风渠灌区官庄水库和著名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在江西参访了赣抚平原灌区进行访问考察,就灌区管理、工程设施建设与维护、灌区信息化管理和农民用水管理组织等内容进行交流。2008年12月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参访团以嘉南农田水利会会长徐金锡为团长一行23人来大陆安徽、浙江两省考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灌区管理和灌区信息化等情况,参访团访问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安徽省灌排总站、青弋江灌区管理局和浙江省灌溉试验站试验基地、中国水利博物馆,进行农田水利技术交流。2009年1月大陆农田水利信息化技术赴台交流考察团以部农水司李远华副司长为团长,部政法司赵伟司长为顾问的农田水利信息化技术交流考察团一行10人赴台湾交流访问。考察团先后拜访了宜兰、花莲、台东、屏东、嘉南、云林、新竹、桃园等8个农田水利会和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农业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有关水利会下属的基层工作站;实地考察了信息化建设、渠道绿美化工程、农村生态工程、节水灌溉设施、圳路(干渠)生态建设、抽水站、沉沙池、水库等工程,重点考察了新竹农田水利会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情况,并进行了交流和座谈。2009年12月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2009年大陆参访团一行18人来大陆北京、天津、山东进行为期10天的技术交流和参访,考察团就农田水利管理机制、工程设施建设与维护、灌区信息化管理、农民用水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技术交流。2010年12月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2010年大陆参访团以农田水利会联合会林文瑞为团长的一行22人在北京市、重庆市和湖北省进行了为期9天的交流、参访。参访团一行围绕灌区管理体制和管理运行机制、灌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等内容进行了座谈,并结合座谈内容进行实地考察。2011年6月大陆水利专家赴台参访考察团以水利部总规划师周学文为团长,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钱敏为副团长,一行9人组成的2011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专家参访团赴台湾考察。考察团先后拜访了新竹、南投、嘉南、台东、台北瑠公等5个农田水利会和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农业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有关水利会下属的基层工作站。实地考察了水利会信息化建设、农村生态工程、节水灌溉设施、圳路(干渠)生态建设、水库等工程并进行了交流和座谈。2012年10月,以屏东农田水利会会长黄信茗为团长的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大陆参访团一行18人,对河南省、陕西省的有关水利工程进行参观考察。台湾考察团考察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陕西省交口抽渭灌溉管理局及交口泵站、泾惠渠管理局、李仪祉纪念馆及历代渠首等水利工程。2014年11月,以屏东农田水利会会长黄信茗为团长的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大陆参访团一行17人,赴大川省,对都江堰管理局、青衣江乐山灌区管理局,以及绵阳地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参访和实地考察。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活动,为两岸农田水利工作者搭建了一个广泛接触、深入了解、沟通信息、共谋发展的平台,对于推进海峡两岸农田水利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海峡两岸农田水利事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成就
通过近20年的两岸技术交流活动,我们对台湾的自然环境、水土资源、农田水利工程现状、投入政策、法规保障、制度建设、工程建设体制与运行机制、信息化建设与运用等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尤其是台湾农田水利有效的组织管理方式、完备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健全的法规制度体系、配套的政策支持体系、适用的信息管理系统、长效良性的运行机制等,都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2.1深入了解两岸农田水利组织管理方式
台湾地区农田水利会是唯一具有“公法人”性质的地方农田水利事业管理组织,是农民参与灌溉排水工程的有效管理组织,属于农民自治的专业协作团体,民主选举及内部运行管理制度健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护充分体现和表达了农民意愿,农民主体地位突出,农田水利会服务意识强,服务水平和质量高,工程运行维护好。虽然大陆目前正在加快探索和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分级管理、分类管理、专业管理、群众管理模式及途径,但仍存在政府与农民责、权、利模糊,特别是农民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不清、建设管护主体缺位、管理薄弱等突出问题。建议借鉴台湾地区农田水利会组织管理方式与运行机制,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加快建立健全规划统筹、政府支持、民主决策、民办公助、社会参与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新机制,明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在足额落实灌区、泵站等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同时,以乡镇(流域)水利站为主导、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基础、专业化服务队伍为支撑,加快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用水计量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水权有偿转换机制,切实落实财政对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补助政策,促进农业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农田灌排工程良性运行。
2.2深入了解两岸农田水利工程投资政策
台湾地区对农田水利工程投入机制主要是“农民主体、公共财政支助、社会捐助、多种经营弥补”。台湾地区新建农田灌溉水源工程、农田灌排骨干工程等公益性工程投资全部由财政承担,且投资标准、补助比例以及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均高于大陆总体水平。其次,台湾地区节水灌溉、田间工程配套政府资金补助对象为非都市土地或都市土地农业区、保护区范围内,依法供农作使用土地的农户,农户可自愿申请,经审核列入计划后,所需经费49%由财政予以补助,另外51%由受益农户自筹,田间工程所有权归农民。再次台湾农田灌排工程运行维护费财政负担政策落实较好。出于保护弱势产业、减轻农民负担的考虑,20世纪90年代以后,财政单列预算代替农民缴纳农田水利会的会费,农业灌排工程设施运行维护费用基本上由政府财政负担。而大陆对农田水利工程投入机制主要是“公共财政投入主导、社会支持、农民参与”。建议大陆尽快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多元化、化层次、多渠道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切实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及中央和省级统筹政策;进一步扩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范围,提高补助标准,依托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加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整合力度;通过财政以奖代补及财政贴息、中长期政策贷款等方式,扩大农田水利使用金融资金规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确保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新建、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和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节水灌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牧区水利等规划实施资金需求,加快扭转农业靠天吃饭的不利局面。
2.3深入了解两岸农田水利相关法规制度体系
为了又好又快地推进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维系人与自然的生产、生活、生态和生存“四生”良好水环境,台湾地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继1942年公布《水利法》之后,陆续制定了《农业发展条例》、《农业发展条例施行细则》、《水利法实施细则》、《河川管理办法》、《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实施细则》、《地下水管制办法》、《排水管理办法》等法律和规章。同时,还建立健全了包括《农田水利会组织通则》、《农田水利会监督辅导办法》、《台湾省灌溉事业管理规则》、《推广省水管路灌溉执行作业要点》、《农田水利建设应用生态工法规划设计与监督管理作业要点》、《农田水利会灌溉排水管理要点》、《农田水利会灌溉水质监视作业规范》、《农田水利会联合会组织章程》、《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办事细则》、《农田水利会组织规程》、《农田水利会人事管理规则》、《农田水利会会计制度》、《农田水利会财务处理办法》、《农田水利会统计规格》、《农田水利会会长遴选办法》、《农田水利会会务委员遴选办法》、《台湾省农田水利会会务委员会议事规则》、《农田水利会水利小组长选举办法》等在内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了涵盖农田水利事业发展、农田水利组织与管理、灌溉及排水管理、用水及水权登记管理、农田水利建筑物及设施管理、灾害应变处理、灌溉用水水污染防治、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等诸多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框架。这就是台湾地区农田水利事业之所以能够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以农田水利会为桥梁和纽带,发动群众参与农业灌排工程的有效管理方式成为世界农田水利管理典范的一个重要原因。大陆仅停留在相关配套政策制定和具体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层面,农田水利相关法律和规章尚处立法调研起草阶段。建议大陆借鉴台湾地区农田水利重视法规制度建设的经验,加快制订农田水利和节约用水方面的行政法规,逐步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制度、做法和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指导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在总结本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同时,健全适合农田水利工程特点的建设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促进农田水利的法制化、规范化,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4深入了解两岸农田水利生态建设
台湾地区非常重视农田灌排设施建设管理与生态环境、社会生活、生产发展的有机结合,坚持共同发展、持续发展。一方面注重灌溉水水质监管。为保护农业及生态环境,防止工商业、都市化快速发展及畜牧业规模化生产等所排放废污水影响灌溉水水质,导致农产品达不到卫生安全标准以及土壤劣化和乡村水环境恶化。从1978年起,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持续支助各农田水利会和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灌溉水监测、污染防治工作,目前已建立了功能完善的灌溉水水质监测站网,设立各级监测站(点)3000多个,农田水利会和工作站严格按照《农业灌溉用水水质标准》,常态化开展灌溉水质监测工作,有效防治了废污水和重金属对灌溉水质的污染。另一方面,为维护农村居民生活和水田生态环境,在雨季积极利用水利设施,将多余河川径流引入灌溉田间,增加土壤渗透以补充地下水资源,据统计,每年通过灌溉补充地下水约20亿m3。同时,在引水、蓄水、渠道周边人性化地建设生态休闲场所,促进水土资源有效利用及人水和谐,确保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维系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良好。另外,台湾地区不仅基本实现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取用水情况、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信息化、自动化,特别是灌区管理具体到地块,实现了农田灌溉的精准化和实时化。同时,在农田水利实践中还妥善处理好与社会生活、生态环境、生产发展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之路。而大陆农村水系紊乱、河道堰塘淤积堵塞、水质污染恶化,以及地下水超采和生态用水被挤占等问题较为突出,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另外,大陆农田水利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尚处起步试点阶段。建议大力推进农田水利信息化和现代,特别是优先推进国家灌区监测系统和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结合灌溉试验、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提高灌区信息化、精准化管理水平和效益效率;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与新建的全过程,统筹做好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短缺和生态脆弱地区严禁超采地下水扩大灌溉面积,加强大规模渠道防渗及节水后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地膜覆盖薄膜回收和残留降解研究及监测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依托农田水利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水环境和用水条件,建设美丽乡村。
3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展望
回首过去,我们思绪纷飞,感慨万千。每一次相见后依依不舍的分离,我们深深感受到两岸同种同根的亲情,感受到了台湾同胞对两岸关系向纵深发展的期盼。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2015年,我们补充完善并正式签订了《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协议》,并积极拓展台湾农田水利联合会与大陆省级农村水利专业委员会之间的经常流与协作,我们坚信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会越办越好。展望未来,我们引吭高歌,一路欢笑。我们将充分利用两岸农田水利交流平台,加大交流频次,进一步深化、拓展两岸农田水利交流的领域和内容,加强两岸水利科研与技术推广合作,加深相互了解,增进情谊,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认同和自豪感,为推进祖国和平进程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作者:李娜 许建中 单位: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