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基本核算的基本前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对策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
成本会计是通过核算全部生产费用来得到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会计制度,而成本核算是其主要内容。成本核算作为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样是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可能产生成本问题的环节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
企业的发展状况除了看其收益外还应时刻关注其成本问题,企业的成本直接关系其最终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发展及其策略的科学性与其会计成本核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效的会计成本核算,通过将各种产生成本支出的企业行为或者实物等考虑在内,准确的核算各种可能的成本,为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改革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保证各项有效措施应用的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中,从而使本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企业市场份额的划分是一种产品质量和发展潜力的竞争也会体现为一种价格的竞争,为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喜爱,价格成为许多企业的首选措施,价格的降低带来最直观的结果便是销售量的增加,然而,如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不便,降价必然带来企业经济利益的损失,因此,为实现市场份额的扩大,必须要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实现成本与收益的最优组合。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面临的主要问题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其重要性逐渐被企业所认识而广泛应用,但是在其使用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主体角度讲,企业会计核算的主体相对的单一,并且企业管理人员缺乏成本核算的意识。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预算会计是实现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而企业的一些问题时预算所不能解决的因此就会产生会计的核算主体过于单一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等问题,有时单纯的预算会计无法实现对企业其他应核算领域的准确有效的核算,这直接导致财务成本核算的不完全和准确性的缺失。从企业的实际来讲,成本核算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时企业工作人员成本意识及成本核算意识的缺乏,通常的表现便是无法正确认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从而在工作中不能有效的把握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导致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从某种程度上讲增加企业的成本带来一定的负担。这种成本核算意识的缺乏与我国企业发展中长期过度关注受益而忽视成本问题相关,也与企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关。当这种意识的缺失反应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中时便体现为一种成本的忽略和行为规划性和科学性的缺失,给企业带来的是经济收益较低的状况无法改变甚至恶化。
其次,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而言,现行成本核算的内容相对片面,不能完全涵盖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成本。从会计角度讲,成本和费用与企业的收益呈一种反比例的关系,成本和费用的增加带来企业收益的减少,为实现收益增加在收入不便的情况下成本的降低是企业的最佳选择,因此,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也就变得极其重要。在成本核算中,将各种影响因素充分考虑并予以计算时,会给企业生产经营提供重要的依据。但是在现行会计成本核算中,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持续使用导致核算内容的不完全。这种不完全表现为产品的原材料、从原材料到销售的过程中及其企业消耗。产品生产的材料成本而言,因企业类型的差异而有所区别,在产品生产型的工业企业中,材料成本是其企业成本的重要部分,这种材料不仅仅是生产过程中直观可见的各种生产所需的材料、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工和加工制造费用的支出,在原材料的选择和产品生产过程中相伴而生的还有人工、仓储、管理等成本。
最后,从核算方法而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且因企业发展状况不同存在一定的混乱情况。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带来的市场的繁荣和市场参与主体的多样化,企业的形式也形成一种大中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全面发展的状况。这种市场主体的多样化发展对于我国就业问题的缓解和经济活力的增强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企业发展规模和经营状况的差异带来的是企业管理制度的差异和会计核算的相对混乱,这种混乱更多的见诸于中小企业中。由于中小企业规模有限,其企业管理制度与大中企业相比缺乏完整的组织架构或者相对简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会计管理上更是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随意使用会计杠杆进行调整以实现企业避税等目的,企业在获得短期经济利益的同时带来的是会计上期末库存等会计核算项目的账实不符。除此之外,中小企业的成本结转通常采用综合结转法,在期末用库存倒轧帐,从而因此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非正常损耗,或在本期结转中通过将产品生产成本在不同环节的调整等实现当期收益的减少以实现其少缴税收的目的。所有这些都是中小企业利用会计成本核算制度来调解公司的利润从而实现其偷税的目的,这对于企业的监管是及其不利的,但是该种现象的产生又与相关监管法规和制度的缺失息息相关。
除了中小企业的混乱外,对于大中型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而言,核算方法的选择会对成本核算的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产品类型的多样化、生产环节的细化以及企业合作和产业上下游的拓展都对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提出了挑战。传统的预算法、以及产品种类、工作量、工时等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发展变化的实际,因此探索新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成为了一种必然。
三、解决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有效对策
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在总结传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来提高管理水平,这种管理水平的提高体现为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提高更直观的体现为经济效益的提高。就企业会计管理而言,标准科学的会计核算制度的建立、核算方法的改进是会计核算准确性的重要保证,而思想意识的转变则是整体改革实现的重要保障。具体而言,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所面临的问题,实现其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第一,就思想意识而言,企业工作人员应树立成本核算意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意识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为企业管理人员所认识时,便会带来企业会计制度的响应变化和成本核算制度的细化与完善,从而综合全面的考虑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种成本。从相关工作人员自身出发进而关注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成本,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效益。意识的提高需要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这种综合素质包括知识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各个生产环节的各种收入与支出、通过自身的学习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也应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提升自我的管理能力。这种管理能力的提升带来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也带来生产经营的改善,从而实现企业各种制度的优化和企业利润的增加。
第二,从成本核算内容的角度出发,应该树立全面的观念,从整体上考虑企业的成本管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各个环节成本的综合,是内部成本与外部成本的有机统一,因此在成本核算时应该考虑各种因素。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讲,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时,从企业的内部出发,增强管理者的成本核算意识,在核算企业内部消耗时充分考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所长产生的外部消耗,这种外部消耗无法用具体的支出来确定时确立相应的考核标准,使企业的外部消耗得以数字化且可测量。就生产成本的核算,在现有物质性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将各种无形资本予以考虑,同时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环节,改变单纯关注生产过程的问题。当我们综合考虑上述成本时,还应通过一定的方法综合处理而不应简单相加,保证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从会计成本核算制度建设讲,应该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制度和规范的缺失是会计成本核算制度相对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改善混乱的现状实现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便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和规范。从制度角度讲,可以通过为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提供可供选择的模式,在会计管理中增加成本核算的相关内容并且不断的完善该种制度。制度的使用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制度可以根据企业的规模和管理模式等变化其管理模式,实现企业会计管理和成本核算的目的。同时,这种制度的建设还包括相应的监督制度,在管理与监督完美结合的情况下能够更加有力的保证成本核算正常运作。就规范而言,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等形式来明确企业会计中的权利和义务及违法后果等。通过该种法律约束企业会计管理中随意调整会计报表各项内容和数据而实现当期收益变化从而实现逃避国家税收的行为。这种制度和规范的建设,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领域的相对统一,同时也保证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的合理合法及国家税收的保护。
第四,从会计成本核算的方法而言,灵活运用多种核算方法保证企业利益实现。任何方法的使用都不应是教条死板的,都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适时变通取得最佳的效果。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会计制度的设立和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核算。成本核算方法选择时,针对企业的规模和发展实际,比较每种核素方法的有点与缺点及对于自身企业的使用性,并且对于所选择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一方便有效的运用到企业成本核算中,减少成本核算过程中的不必要支出,保证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实现企业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的重要最用。在会计成本核算方法选定之后,针对成本核算对象通过规范的核算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化,将特殊问题充分考虑并且变为可实际操作的内容,保证成本核算结果科学合理性。
第五,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对于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制度和方法的实践者是直接参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从业人员,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核算结果。提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及成本核算人员的素质,在保证企业会计制度全面贯彻执行的同时,也有力保障了成本核算中各项会计因素充分考虑和各种规范的遵循,从而避免偷税等违法现象的发生。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为企业会计核算提供了专业知识和人力资源的保证,在核算过程中从业人员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准确计算各种成本发生因素,并且严格遵守各种法律和规章制度时,会计成本核算的相关数据便能够真实反映相关会计报表中或者表外的各种资产和负债、收入与支出的真实情况,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成本核算的数据结果与报告也便成企业生产经营策略制定可资参考的依据。
第六,完善企业内部制度,保证企业成本核算的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影响国家税收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企业自身产生影响。因此,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应该从收益的角度出发来考核相关成本的问题,这种收益与支出的综合考量需要会计制度的完善和相关制度的贯彻实施。在企业管理中将会计制度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由于是成本核算制度的重要作用予以明确,是管理者及工作人员认识到成本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内部会计核算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为其提供相应的标准,实现会计核算对于企业自身的作用。在会计成本核算在企业内部得到规范时,也就减少了追逐利益而违反相关法规等行为的产生。
结论: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生产经营策略和效率的保证,但是收益的实现还需要综合考虑成本的因素。在我们认识到成本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时,在会计核算中便会更为重视成本核算的相关问题,成本核算内容的划定和方法的选定对于企业自身产生影响也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当我们从思想上开始重视成本核算并将其体现到实际行动中时,也便有了成本核算之于企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便有了国家税收的保障。(作者单位: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小勇.从税收的视角看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J].太原大学学报,2006(28)
[2] 张震秋.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
[3] 祁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3)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特征与内容 实施难点与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对会计理论及会计实践都将产生深远的。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全面以机技术、技术与通讯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是顺应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依据现代管理模式和最新信息技术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它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将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发展,进而据以建立满足现代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因而,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作为会计又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化是一次"质"的飞跃,与会计电算化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信息化
会计信息系统是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是会计信息化的技术基础和信息平台。会计信息化涉及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和会计管理等所有会计领域,是会计系统的全面信息化,是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与决策到会计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是根据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术要求对会计流程的重整和会计模型的重构。
2.智能化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及程序等有机结合的应用系统。它不仅具有核算功能,更具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具有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特点,因此,会计信息化系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模拟手工方式的"傻瓜型"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
3.多元化
①信息来源多元化。在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会计信息化系统通过对企业内外各个机构、部门的信息接口转换,广泛接收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其信息渠道更加宽敞,信息量更大;②信息提供多元化。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期间不再是提供会计信息的约束条件,既可以按既定的月、季、年来披露会计信息,也可以根据需要实时生成、提供会计信息,还可以对系统实施实时控制;③信息处理方法多元化。如存货计价可以同时采用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在实际成本法下,也可以运用多种计价方法进行试算,比较差异,选择相对准确的计价方法。此外,由于系统接收了大量非货币形态的相关信息,便于系统运用有关数学模型,进行财务、预测和决策;④信息空间多元化。借助于信息处理方法多元化的结果,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信息的空间非常广阔。会计信息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用户可以各取所需;⑤提供信息形式多元化。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采用,会计信息系统除了提供数字化信息,也可提供图形化信息(如财务分析、预测的直方图、折线图)以及语音化信息(如有声财务分析报告)等等。
4.共享性
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日趋成熟和发展,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通过Internet可以使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监会、政府管理部门、银行、税务、企业)实时交换数据,相互获取信息,实现信息高度共享。届时,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信息孤岛,它将逐步成为开放的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5.阶段性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同时在各方面都一步到位,是从手工会计方式-会计电算化阶段-初级会计信息化阶段,到会计领域全面的信息化阶段,进而实现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乃至全社会信息化,显然,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渐进发展过程。在不同阶段,会计信息化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在企业主要表现为建立新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二、会计信息化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要求在会计的所有领域充分依靠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领域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进行重整,通过会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来满足信息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
基于经济社会的传统手工会计基本理论,如何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如何构建信息社会的信息化会计基本理论问题,是目前会计学界正在探讨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会计理论体系,应根据信息社会的特点,在会计基本前提、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会计职能、会计任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报告原则等方面形成新的会计理论体系,并将这些新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在会计信息网络系统中公示,让关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有识之士都能在网上随时了解会计信息化的新成果,并就有关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使会计基本理论在开放式的会计信息系统中也占据一定的位置。
2、会计工作信息化
会计工作信息化主要是指按照会计信息化的要求,重整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包括企业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会计人员职责、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等的建立和完善。显然,会计理论体系的变革与信息技术手段在会计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对手工会计模型下的会计业务流程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建立在手工会计模式基础上的传统会计业务流程必将进行适应性变革,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凭证的传递、审核等都将根据新的会计业务流程和新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进行重新设计。会计实务工作的信息化实际是社会信息环境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组织的创新和会计实务工作手段与方法的创新。
3、资料信息化
会计资料信息化包括会计数据的搜集、加工、处理和会计信息的输出、使用等的信息化。会计资料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会计工作信息化的直接结果。
4、会计信息化
在信息环境下,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成果,建立会计教育系统,面向学校、面向,让在校会计专业学生、教师、会计和实务工作者,都可以通过网络在会计教育网上最新的会计知识,讨论热点,进行学术辩论,交流学习心得、工作经验、失败教训等。会计教育信息化可以使会计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在校会计教育、后续会计教育、终身会计教育提供信息资源平台。
5、会计管理信息化
会计管理是指财政管理部门对会计的管理工作,包括会计人员管理与会计信息管理两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会计人员信息系统和会计证管理系统,还可通过发达的教育培训网络,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知识的继续教育,使新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新制定的会计业务处理规则等,运用现代化的网络培训及时地传达到广大的会计人员中。会计信息管理主要是通过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财务法规、会计制度、财会规定等方面,对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这种规范和要求必须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环境的,为会计理论与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提供合法性支持和动力。
三、会计信息化实施的难点与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理论体系尚不成熟,在此基础上实施会计信息化必然会遇到新问题,就来看,实施会计信息化的难点主要是人才匮乏、软件功能针对性不强、财务与业务协同化程度不高、数据的效力、信息安全难以保障等,针对这些难点,笔者认为主要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1、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目前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只是利用电脑处理会计的基本核算,而大量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工作,仍采用手工操作,很多单位因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使财务管理成为空谈。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无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会计信息化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精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具备电子商务知识,懂管理,善理财,他们既是专才,又是通才,真正既博又专。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既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对会计学、管、机等学科培养目标的挑战。对传统的教学、教学和教学手段进行变革,在会计学、管理学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实行跨学科、跨专业学习,是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2、完善ERP软件的智能化与人性化功能,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协同处理
我国会计软件正在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管理决策型方向发展,会计信息系统正在向功能综合化和技术集成化方向发展,软件系统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全面,但是针对性和适用性却比较差。商品化ERP软件、会计软件都不是针对某一类开发的,通用性比较强而专用性不够,所谓好的软件不一定适合自己,合适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软件才是最好的。ERP软件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和平台,商品化ERP软件必须智能化、人性化,各个使用单位可以根据其生产经营特点、内部管理的需要和业务处理流程,能够轻松实现对软件重整,可以按需要进行拆卸和加载,真正发挥ERP软件的强大功能,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协同处理,实现数据高度共享,为实现会计信息化、进而实现企业信息化奠定技术基础。
3、确立电子数据的合法地位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人工会计的模拟系统,其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基本上是把手工的一套移到电脑上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依然是纸介质形式,那时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而会计信息化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不仅仅是观念上的转变,更是时代的要求,是会计发展历程中的一场革命。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证、账、表不可能再以纸介质传递,会计数据可以在系统内外直接获取,业务与财务完全可以协同处理,根本没有必要像会计电算化系统那样,将电子数据转化为纸介质以确认业务的发生等,因此,电子数据如果不能合法化,如果不具法律效力,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需要法律上的支持,电子数据需要取得合法地位。
4、实施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保证信息质量和安全方面的主要措施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数据输入的管理。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虽然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但必须严格进行授权控制,对来历不明或者没有经过审核的业务数据不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二是加强数据处理的控制。为了保证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可以采用集中分散式和授权式两种控制方法。集中分散式控制是指各个工作站分散输入业务,由网络服务器对全部业务进行集中序时处理,并对数据库实施统一管理;授权式是指各个工作站可以根据权限访问网络服务器,服务器则根据当时的忙闲决定是否接受访问。三是建立数据双备份制度,以避免因误操作或突然事件引起信息丢失;四是建立系统安全维护机构,由专业人员实施安全维护,提高警惕,随时防范黑客攻击和不法之徒的非法入侵,保证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为实现会计信息化提供安全保障。
资料:
1、会计信息化:21世纪会计革命的催化剂 谢诗芬 中华财会网 2003.10
2、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 徐少春 中华财会网 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