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专升本管理学重点范文

专升本管理学重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升本管理学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专升本管理学重点

第1篇:专升本管理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兼职辅导员;专升本;护理;师生

为了适应并满足国内外不断增长的对急救与重症监护学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滨州医学院自2010年开始在专升本护理中开设了急救与重症监护方向。因两地办学、专职辅导员人数过少等客观因素,学生的管理采取专职教师兼任辅导员的形式,即由工作5年以上,讲师或以上职称的专职教师担任。经过1年来的实践,在师生的共建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全面认识急救与重症监护方向专升本学生的主要特点

1.专业思想稳定,但易有波动。学生系由普通高中直接考入大学专科学习3年后,在毕业之前通过省级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专升本入学考试后就读本科,从第2学期开始分为普通专升本和急救与重症监护方向专升本;与5年制本科、对口本科和普通专升本相比,他们有着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历、对医院情况、护理专业的现状、临床需求等认识更加深刻;同时,由于分班的依据是学生个人自愿报名,参考体能素质、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故该方向学生护理专业思想更加稳固。分班之初,只有少数男学生想通过考研等途径转专业,但在第二学期开始,在开始接触到专业课后,由于在专升本中开设急救与重症监护方向全国尚无先例,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大纲的制定等方面无任何经验可遵循、借鉴,导致教与学的经验相对不足等因素,学生曾一度抱怨“听不懂,不会看书,太难”,出现了厌学和畏学情绪。

2.政治觉悟高,但心理落差明显。根据相关政策,专升本考试的录取比例不超过当年专科生在校生人数的5%,故升入本科的学生都是专科阶段优秀学生的代表,成绩较好,进取心强,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高。以急救与重症监护班为例,学生共60人,其中,党员(含预备党员)7人,占班级人数的11.67%,入党积极分子8人,占班级人数的13.33%。升入本科后,各个学校的优秀学生汇集到一起,使得原来专科阶段的优秀生的心理优势不如以前那么突出,心理上有了很大的落差;同时,由于升入本科院校后,很多学生觉得学校对专升本这个群体不够重视,与普通本科生相比,始终感觉自己是“另类”,而且在评先评优、推优入党等方面机会相对较少,会感到自己不被学校重视[1]。此外,专升本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短时间内“老生”、“新生”、“见习生”、“实习生”“毕业生”等角色频繁更换,心理转换时间短,学生心理落差大,容易产生适应不良、厌倦、叛逆等心理问题。

3.心态较成熟,但个体差异明显。经过专科所在学校的学习和熏陶,将近一年时间的医院实习,并且在医院开始接触到真实社会,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较明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态度,心态较成熟[1]。同时,由于学生来源于不同的高职高专学校,而每个学校的环境、学风各异,故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也有明显差异,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化非常明显。比如,有的学生不善于与人交流,不合群,整天独来独往,有的则亲和力很强,善于与其他同学打成一片。还有的同学由于各种原因,在专科阶段实习期间非常短暂(<2个月),所以与其他同学相比自觉“不如人”,时刻担心自己学习成绩赶不上,不能适应新一轮的实习,等等。

4.班级荣誉感强,但对集体活动漠然。如上所述,学生在升入本科后在各方面体会到“专升本”的“另类”,觉得“专升本”是个非常刺耳的名称,甚至在入学第一年,非常忌讳别人称之为“大一新生”而更愿意称自己为“大四”,每当有别人说“专升本如何如何”时就会本能地产生很强的保卫性反应,与之反驳。但同时,学生对班集体的活动却相对漠然,更多地愿意忙碌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如考驾照、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考级、考研、公务员等等,甚至在这些考试前一段时间,会时常产生迟到、旷课现象。

5.学习动机明确,但谈恋爱现象普遍。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不佳,个别学生父母身体健康状况极差,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因此这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对家庭、对个人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很多学生选择读本科的原因就是“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为自己将来铺好路”、“为了考研做准备”等,他们学习动机明确,积极、向上。同时,60%以上的同学有稳定的恋爱对象,但是恋爱观均不成熟,例如,有的学生谈恋爱是“为了打发时间,排遣寂寞”,“不让自己青春遗留空白”,“大学不谈恋爱是种罪过”、“不让自己将来后悔”等,至于将来,大部分则“没想过”,“谁知道”,只有少数学生明确表示“将来我们会结婚”。与此同时,谈恋爱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甚至学生宁可沉浸在两人世界中,也不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更不愿意参加班集体的活动。

二、兼职辅导员特点

1.管理工作经验不足[2],自身能力与学生需求之间冲突。专业课教师以教学、科研工作为主,课堂之外与学生交流时间过少,日常工作较少与其他职能部门联系。相对而言,兼职辅导员缺少学生管理方面的经验,同时,现在高校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形势越发复杂,大学生的需求更加广泛、期望更高,而兼职辅导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对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范畴不甚明朗,两者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冲突。

2.时间与精力不足,教师自身发展与辅导员工作之间冲突。由于日常教学、科研任务和各种各样的考核、晋升、家庭事务等的压力,兼职辅导员投入到学生工作方面的时间与精力受到了限制,不能像专职辅导员那样将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工作中。但教学、学生管理工作都不得放松,所以许多兼职辅导员不得不牺牲个人、包括家庭的时间来应付超负荷的工作量,这就必然影响到作为专职教师的自身专业学习和发展,从而难以为自身的职业发展铺路筑石。两者之间形成了激烈的冲突。

3.与学生容易沟通,可将“授业”与“解惑”进行有机结合[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而建立融洽、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情感交流。兼职辅导员可以利用自己年轻、师生年龄差距小的优势,寻找师生共同点,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在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感动、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应如何学习、做人、处事。作为同龄群体中的一员,兼职辅导员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与学生交流,以人格魅力影响和激励他们,以昨天的经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今天,利用现身说法,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师生之间建立起亦“师”,更亦为“友”的关系。

在“授业、解惑”方面,作为兼职辅导员,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与学生密切接触,通过教学活动辐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可以利用同为专业教师的身份,与其他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深入而广泛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为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和学生交流、开座谈会,听取学生的反馈,能及时发现教与学过程中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选择、临床见习中的不足,及时修正和优化,为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素养、宽厚的实践技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兼职辅导员制度下如何师生共建

1.宽基础、厚能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如前所述,兼职辅导员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事务管理者和服务者。而做到这些,最基本的是兼职辅导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方位提升。具体方法:可以与专职辅导员加强沟通交流,学习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尽快熟悉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范畴等,借鉴某些在学生工作中不妥当的做法,少走弯路;课余多“自我充电”,补习人际沟通、管理学、心理学等知识,尽快熟悉各项工作规范,弥补在这些知识上的不足。

提高自身职业素养,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尊敬。具体表现在学生干部的任免,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和发放,团员评优、发展党员等与学生的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上,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爱、不歧视,令学生信服。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其令不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辅导员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绝对不应做,利用榜样的力量去感化、引导学生,在职业道德修养方面达到师生共建的良好效果。

2.转变观念、正确定位:做服务型教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路筑石。改变固有的“管理型”定位,确立“服务型”定位,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首先从接手学生工作之前开始,做好充分准备,尽快熟悉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政治面貌、组织发展情况、学习成绩等,从衣、食、住、行、学等方面关心、体贴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学生入学后,交代本地、本校的同学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带领同学们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适应当地的生活。并且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准备好相应教学设备、用物,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进入正常教学秩序后,随时与学生保持联系,为其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针对急危重症护理新开专业的特点,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与学生坐谈,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并及时向分管教学的领导汇报。做到“及时预见、发现、并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化解学生高涨的专业热情与学习专业课时的“万事开头难”矛盾,使之理解“专业之所以称之为专业”的特点,使之树立“难也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的信心和决心,使两者形成一股合力。

3.强化专业教育、与时俱进:提高班集体凝聚力和竞争力。结合国内外时事,如云南盈江地震、日本地震、海啸、利比亚战乱等,组织同学进行深入讨论,渗透急危重症护理专业思想教育。结合刚刚闭幕的十二届政协会议,引导学生关注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医学教育体制和医药卫生方面的改革。同时,结合临床教师的事例,强化学生与时俱进,终生学习的思想。

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关注并参加学院、附属医院组织的各种讲座、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根据学生在学习、实习中反映出来的问题,针对性的邀请学校和附属医院相关部门的主任,护士长进行专门讲座,为同学们“打气”“励志”培养其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终身学习的理念。

新的班级形成后,组织学生干部及时更新板报内容,营造“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体现急危重症护理专业的班级文化,体现班级良好的精神风貌。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和各种室外活动,如郊游、踏青、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等,使同学们之间彼此了解、熟悉,使班集体更加凝聚、团结。

以每年的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和实习招聘会为契机,及时向学生传达有关本专业、本方向的信息,鼓励学生参加实习招聘,从中发现本专业方向在实习、就业方面的优势和自身理论知识欠缺的不足。一方面帮助其树立充足的专业自信,另一方面以此为突破口和“导火索”,引导学生“变压力为动力”,强化自身专业课的理论素质,熟练掌握各项临床技能,为下一步实习、就业打造坚实的基础。

4.突出学生主体、密切师生联系:“抓住重点、兼顾两端”,“突出党员”。学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依据学生较成熟、自我管理能力强的特点,学生管理工作重点抓学生干部,即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责任心强、乐于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干部队伍。以学生干部为中心,以宿舍为单位,有条不紊地安排学生的管理;顾两端:即困难学生和优秀学生,采取助学金、奖学金、勤工俭学、课余打工等不同的形式帮助困难学生解决经济困难,树立自信心,用真心、诚心和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优秀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若家庭经济允许,为其提供各种考研信息,鼓励其继续深造;突出党员的带头作用,无论是作为一般同学还是班干部,在学习上、生活上和班级活动方面,为同学们树立学习的榜样。

此外,在各种通讯方式发达的今天,通过电话、QQ、E-mail等方式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关注学生思想和学习动态,成立“导员信箱”、“导员接待日”,集中收集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5.重视女生、突出男生:稳定学生专业心态。对护理学专升本这个特殊的群体,女生占绝对优势,女生较显“强势”,敏感多疑,男生则阳刚之气稍逊色。而急救与重症监护方向对男生而言则是一片就业的“乐土”,针对这个特点,分性别做好学生的工作。对女生,作为传统的经典“护士”形象代言人,在护理学分科愈来愈细的今天,更应全面的、批判的认识现在的就业形势,培养良好的职业心态,虽然想对男生而言,专业优势不突出,但应发扬不怕输、不服输的精神,把专业知识学好,“巾帼不让须眉”;对男生而言,认识到自身在本专业的独有优势,但是亦不能松懈,扬长避短,为自己的学习、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此外,针对学生中反应出来的自我意识强烈,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责任感淡漠的问题,组织学生观看学习国内知名教师的思想政治课视频《人生与心智》、《关于爱情》,并进行讨论,写观后感;开展“我的重症,我的专升本”、“南丁格尔与男丁格尔”“我的职业生涯”主题班会,提升同学们爱祖国、爱社会、爱学校、爱专业、爱自己、爱他人的素质,提高其职业满足感,稳定专业心态,注意引导同学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将个人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踏踏实实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

参考文献:

[1] 覃湘庸.3+2学制专升本护理生特点及辅导员工作艺术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9):57.

第2篇:专升本管理学重点范文

一、报名方式

学制内考生由我校继续教育学院集中上报;学制外考生自行在网上报名。网报时间:9月3日00:00至9月12日24:00。

二、报名网址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网址:zkwb.ganseea.cn

三、报名流程

1.登录报名网址(zkwb.ganseea.cn),点击自学考试,进入报名报考。

2.输入身份证号或准考证号、密码(首次登陆是身份证号),修改错误信息、重设密码,不能自行修改的信息,到当地招考办修改。

3.网上自行填报课程,通过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或网上银行在线支付,完成报名过程。

四、温馨提示

1.学制外考生必须通过网上报考,须使用居民身份证号或准考证号登陆网站。

2.考生须开通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功能或办理具有网上支付功能的银行卡(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

3.考生报名时须留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手机号,以便及时接收自学考试报名、报考等信息。

4.学制外考生也可到所在学校重置密码,因考生泄露密码造成基本信息被篡改等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5.考前10日内,所有参加自学考试考生(包括应用型专业学制内考生)可登陆报名网址打印考试座号通知单。

6.丢失准考证的考生可直接在网上申请并支付相应费用,考前到本次考试所在地自考办领取即可。

7.考生应慎重选择报名地点和考试地点,原则上报名地点就是考生申请毕业的地区。考生若要在省内跨地区考试,应重点核实考试地点是否正确。

8.学制外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报,逾期不再安排补报名。

9.考生必须凭“两证一单”即准考证、身份证(含军人或武警人员证件)、考试座号通知单参加考试。考生须准备2B铅笔、橡皮和黑色签字笔,按题号顺序依次在答题卡规定区域内作答,并写明题号,凡不按规定顺序答题,坐错座位,故意损坏试卷或答题卡者,成绩以零分计。

10.考试开考15分钟后考生不得进入考场,考试终场前30分钟方可交卷出场,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考生(包括监考教师和其他考务人员)不得携带通讯工具等考场违禁物品进入考场,否则按违纪处理。对于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相关条款的考生违纪违规信息将记入诚信档案,并上报教育部。

11.考生当次成绩查询可在考后一个月通过电话查询,电话查询方式:移动1258096,电信16887811、168878253,联通116114。也可通过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ganseea.cn自学考试栏目下进行历年课程成绩查询。

12.停考专业(学前教育及美术教育专科,石油工程、化学教育、小学教育、美术教育、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考生可参加通用课程(见附件)的考试,合格后可顶替原报考专业中尚未通过的专业课程(一门顶一门);公共政治课未合格的可在开考专业中选择继续报考。

继续教育学院

2019年8月26日

附件:通用课程及课程代码表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

00488健康教育学

00054管理学原理

00182公共关系学

00152组织行为学

00058市场营销学

00107现代管理学

第3篇:专升本管理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地方院校;校地互动;理论;实践

作者简介:胡景乾(1960-),男,陕西平利人,安康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屈咏梅(1970-),女,陕西安康人,安康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陕西安康72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立项课题“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及创业教育现状研究”(课题编号:SGH09021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7-0007-02

安康学院是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其办学历史追溯到1958年举办的安康大学,至今已走过50余年的风雨历程。学校位于秦巴腹地、汉水之滨的陕西南部——安康市。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与其他同类院校一样,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加之学校地处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空间小,发展环境差,在我国本科高校的生态群落中受到众多圈层挤压,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者,在教育资源获取、政府资金投入、高水平人才引进等多方面都处于更为不利地位。如何有效应对现实困境,实现学校快速发展,必须在发展路径和模式上做出科学抉择,[1]必须打破老牌本科院校的发展常规,在地方性、应用型、质量和特色上做文章。以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站稳脚跟,以质量和特色赢得生存发展空间,走地方化发展之路,突出应用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打好质量、特色牌,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以贡献求支持,实现校地良性互动,从而推进学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一、立足区域,坚定不移地走地方化发展之路

新建本科院校在地域分布中大都远离中心城市,与众多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但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2]认为,“优势”是通过“比较”而产生的,与地处中心城市的院校相比较,地方院校又具备了自己的一些优势:从历史的角度看,地方性本科院校从其诞生、重建、升格来看,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相连的命运,因此便于与地方政府、企业沟通合作和服务对接,成为地方人才智库和科技创新中心;从学科专业建设角度看,地方性本科院校多为升格院校,规模相对较小,在专业设置上没有沉重的包袱,易于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培植专业优势,形成办学特色;从在高等教育所处的地位看,地方院校处于高等教育的最基层,在地方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的占有上具有先天的“比较优势”,容易在学院发展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形成“双赢”的联袂。地方院校只要扬长避短,顺势而为,主动地把自己植根于地方,找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走地方化发展之路,就会在我国高等学校群体的激烈竞争中寻找到自己广阔的发展空间。

安康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升本之初,学院决策层对此就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并在制定《安康学院“十一五”暨远景发展规划》时,将这种认识融入到学院发展的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奋斗目标等顶层设计中,确立了“立足秦巴,坚持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走“内涵优先、注重应用、开放办学”的道路,把“建设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见长的有特色、高品质的综合型本科院校”作为奋斗目标。在“十一五”暨远景发展规划的引领下,安康学院坚持“三服务”办学方向,立足秦巴,服务地方,在地方化发展方面进行了艰苦而又积极地探索。

一是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优化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安康学院是在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升本的,升本之初的本专科专业基本都是教师教育专业。为满足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学校在继续办好教师教育专业的同时相继设置了与地方产业发展关系密切的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应用化学、农学、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艺术设计等一大批本科专业;2011年又根据省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产业结构进行新调整,依据陕西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和安康市五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拟建设一批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专业,满足区域经济社会急需的应用型品牌专业,更好地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

二是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直接为企业和各行业培养培训各类急需人才。安康市阳晨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安康市的龙头企业之一,近年来在安康学院经济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专业录用了一大批毕业生。为更有效地满足该企业对人才的个性化要求,学校与阳晨公司合作,从今年起每年将在大二学生中招收一个阳晨班,实行对口定向培养,毕业后直接到阳晨公司服务就业。镇坪县山大人稀,发展畜牧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苦于缺乏畜牧专业人才,学校及时与镇坪县政府合作,专门为该县开设了畜牧专业班,解决了当地发展畜牧生产的难题;近年来,安康学院还与市教育局、公安局、档案局、电信公司等多个政府部门或企业集团合作,开展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网络安全培训等各类短训,培训各类专技人员20000多人次。

三是围绕服务“三农”和当地企业,大力开展科技服务。先后与石泉、汉阴、平利、岚皋等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与安康阳晨科技、平利百草堂、安康正大药业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同地方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科技合作关系。为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三农”,升本之初就开通了“三农服务热线”,从2009年起每年利用寒暑假开展百名专家学者下基层活动,送科技服务上门;还在石泉、汉滨等八个县区建立了蚕桑示范基地,在汉阴、汉滨等三个县区设置了多个天然彩色茧饲育示范点,多名校内专家被地方政府或企业聘为畜牧、蚕桑、农业技术推广的科技顾问,为地方政府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是以汉水文化、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为抓手,积极推进地方文化繁荣和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为推动地方文化研究、挖掘,在升本之初就成立了汉水文化研究室,并以此为平台,组建研究团队,整合研究力量,以安康学院为主体,汇聚安康地方文化名流,致力于汉水文化、陕南民间文化研究、挖掘与传播。通过课题立项、创办期刊、出版专著、编辑文存、举办论坛、开展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推进地域文化的研究传播。目前,学校申报的“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已获批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际官话方言”、“三沈研究”等高级别学术会议先后在安康学院举行,“陕南方言的历史层次研究”、“汉调二黄研究”、“安康旅游文化研究”等一批国家级、省级社科项目获批立项资助;根据安康学院副教授、著名作家李春平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以陕南紫阳县民歌为基本元素)连获国际国内五项大奖;安康学院学报“汉水文化研究”被评为全国全省高校文科学报优秀特色栏目,汉水文化研究《文存》已连续多年编辑出版,被地方文化人士称为安康文化年鉴。上述研究、挖掘工作极大地丰富了安康地方文化的内涵,有效促进了地方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繁荣。

二、强化应用,不断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地方性”是服务方向、范围的定位,“应用性”是服务途径、方式的定位。应用性与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学校必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见长,必须不断提升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1.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实施人才工程为载体,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十一五”期间学校通过实施“2221”人才工程,实行“引进与培养并进”、“学历教育与业务提高并进”、“教学水平与师德水平并进”的“三进”人才策略,使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明显改善,高职称教师达到35%,高学历教师达到50%以上。

2.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重点实验室建设和重大科研课题立项为牵引,强力推进学科建设

升本以来已开办本科专业25个,本专科专业总数达到54个,现有专业涵盖了文学、理学、教育学、工学、农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艺术学共九大学科门类,综合性院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已初步形成;“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数学教育等5个专业被批准为省级重点专业、示范专业或特色专业,园林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到“十一五”末已建成各类科研平台17个,其中省级科研平台6个;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各类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96项,年到账科研经费由升本前的4万元增至2010年的395.88万元;“十一五”期间,科研成果总数2063项,获地厅级以上科研奖励57项,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正在逐步提升。

3.以应用研究为重点,以三大特色学科方向凝练为动力,着力打造办学特色

安康学院地处南北植物过渡带的秦岭和大巴山之间,是全国有名的富硒资源地区;长江最大支流汉水穿境而过,丰富的原生态绿色资源是难得的“天然生物基因库”;学校所处安康市,历史悠久,是历史上有名的移民城市。[3]地方文化具有南北交汇、东西融合、兼容并包的特质,这些都是学校凝练学科特色,进而打造办学特色的优势所在。因此,升本之初就确定了“建设以汉水文化研究为重点的文学、以秦巴资源保护与开发为重点的理学、以蚕桑研究与开发为重点的农学,积极发展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方向。通过几年努力,文学、理学、农学三大学科特色已初步彰显,与之相关的“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富硒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陕西省安康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富硒食品工程实验室、陕西省蚕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六大省级科研平台落户安康学院,并在三大特色学科领域获得了一批高级别的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奖励。“山旱地玉米抗灾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应用”、“魔芋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秦巴山区人工种草与牛羊饲养技术研究”、“多倍体桑在秦巴山区应用与推广”等10余项应用研究项目为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支持。最近,学校蚕桑实验室申报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天然彩色茧蚕新品种繁育与示范”已获准立项,将进一步凸显安康学院农学学科特色,并对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

4.以教学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动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升本以来,安康学院十分重视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以及本科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实行教学督导制、学生评教制、教学信息员制和数字化管理。全面启动“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和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十一五”期间,共取得省级及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5项,省级教改项目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以大学生科技活动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升本以来,学生获得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CCTV英语演讲比赛、文字基本功大赛、体育竞技比赛等各类学科竞赛奖200余项;2010年参加陕西省“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获得一金、二银、二铜的好成绩,被推选参加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并获得铜奖。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考研也取得良好成绩,专升本录取率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

三、良性互动,以服务和贡献拓宽自身发展新空间

升本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始终坚持走地方化发展之路,不断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的理念,肩负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的历史使命,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学校也赢得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力地推进了校地良性互动,从而极大地开拓了自身生存发展的新空间。2009年11月25日,陕西省教育厅与安康市人民政府在安康学院正式签署了《共建安康学院协议》,根据协议,省教育厅将在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科研立项、对外合作交流、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给予安康学院政策倾斜,而安康市政府将在新校区建设、重大科研项目申报、共建科研基地等方面给予学院大力支持。

目前,安康学院正全力推进省市共建协议的落实,按照“保留东校区、置换西校区、建设江北新校区”的思路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安康市政府对西校区置换的土地出让金和新校区的报建费用采用即征即返的方式支持建设资金近亿元,极大地减轻了新校区建设的资金压力;在保障新校区建设的征地、拆迁外部环境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还决定在江北新校区共建安康市体育场、大剧院、图书馆,实行校地共建共享,不仅解决了安康江北新区城市建设的公共设施配套问题,而且支持了新校区基础设施建设,并有利于使安康学院成为安康市的文化、科技中心和所在区域的先进文化高地。在省市共建协议的框架下,学院与安康市的校地合作、良性互动机制正在逐步完善,并显示出勃勃生机。截至目前,已与地方共建科研平台5个,共同申报获批陕西省“13115”重大科技项目3项,安康学院教师承担市级科研项目的数量逐年增长,校地文化研究机构合作编辑出版刊物、校地专家学者合作出版专著、校地共同举办学术论坛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在制订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设计城市形象、谋划产业发展等方面主动邀请我院专家学者献计献策,学院也主动参与地方科技宣传月、送科技下乡、汉江龙舟节、茶文化节等活动,并为之出谋划策,成为地方科普、文化活动的重要生力军,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定要坚持走地方化发展之路,这既是地方院校的使命所在,又是其自身生存发展的源泉之所在;一定要坚持“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强化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应用研究,大力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这既是区域发展对地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地方高校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一定要实现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的良性互动,以服务和贡献赢得地方的支持,从而拓宽自身生存发展的新空间;一定要坚持“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办出特色”这个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科学谋划,统筹兼顾,抓好落实,牢牢把握学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王玉丰.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困境与出路[J].高等教育研究,

2011,(1).

第4篇:专升本管理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会计学;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一、开展会计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会计专业课程设置需要开展双语教学

安徽建工学院会计课程主要在管理学院开设,包括财务管理专业(二本、三本)、会计专业(二本和专升本)以及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目前已开设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会计核心课程,也根据本校特色开设了如房地产企业会计、施工预算会计等辅修课程,这些课程开设时间较长,师资充足成熟,教学经验丰富。但由于种种原因,会计双语课程却迟迟没有被开设起来,就连专业英语会计也多次被教研室提起又多次被放弃。而随着安徽建工学院规模的扩大,会计专业课程的逐步完善,会计双语课程的开设已经成为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

2.适应社会就业形势,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在国内,涉外企业越来越多,他们吸纳人才时,不仅要求会用外语交流,更需要的是在专业领域内不同语言的沟通和交涉。在会计领域也同样需要更多国际化人才,这在CPA考试改革中可见一斑。加强会计专业知识的外语交流运用能力,为以后可能从事的涉外会计工作打基础。在高等院校开设会计双语教学,培养会计高层次人才是适应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的。

3.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拓展专业学习视野的需要

实施双语教学主要是以外语作为手段,通过双语授课、采用原版教材,学习某些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借此加深受教育者对专业课程的认知与学习,并使其具备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我国当前会计学而言,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及会计教材多趋同于西方会计学。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西方会计教材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而且读懂这些专业教材和文献不仅有利于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巩固而且有利于掌握专业前沿趋向。会计双语教学的开展既能丰富学生会计知识结构,又能拓展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视野。

4.高等教育提高教育层次的需要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外语水平的需求,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 114号])明确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双语教学,并力争在高新技术领域和适应需要的专业中双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在安徽建工学院,这个比例目标远远达到。这是由于一方面不是所有课程都能使用双语教学,比如法政系的汉语言文学,中国法制等课程,另一方面适合双语教学的经管专业,如会计学,管理案例学等课程一直没有足够的师资来开展双语教学。目前,在高校中实施双语教学还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这也是安徽建工学院提高教育层次的瓶颈和机遇。

二、开展会计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1.会计双语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安徽建工学院管理学院会计教师数量不足,而且多为本科学历,虽然在大学期间学习过双语课程,但来安徽建工学院后年久“荒废”,外语水平需重新拾起;近年,也引进若干年轻硕士研究生担当会计教师,又因为教学经验不足,难以担纲。

2.会计双语教材选用难度较大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适合地教材是实施会计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选用合适的双语教材成为决定会计双语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之一。目前,会计双语教材的选用有几种选择。(1)选择国内相关优秀学校已经出版的双语教学的教材;(2)采用自编英文教材以及双语教学英文参考资料,(3)采用国外原版教材。教师在选用双语教材时往往从教材内容方面考虑,而忽视学生对教材费用的经济承受能力,而教材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当对安徽建工学院会计双语教学还需要时间检验。

3.班级规模影响教学效果

安徽建工学院自扩招以来,班级规模比原来有所扩大,尤其是管理学院(在校学生数最多的系院)。在安徽建工学院,一般标准班为40人,而管理学院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一个人数多在50人以上。再加上合班上课,所以一般大班人数在100到200人之间。

人数较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较差,课后辅导较难,双语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4.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语言障碍像一道屏障,将很多学生隔在了双语课程之外。会计双语教学要求学生有一定外语水平,能够通过会计专业术语的外语词汇学习,读懂或理解和处理双语会计实务。但大班中众多学生英语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英语基础较好的,在听课互动、理解和解决会计业务时介入较快,适应双语教学环境也较为理想;相反,英语水平欠缺的学生在接受双语教学之初就会出现困难,这恰是会计双语教学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5.课时安排与学生就业有一定冲突

根据安徽建工学院外语系外贸英语设置和管理学院会计专业课程安排可知,安徽建工学院专业双语课程大多在大三的第二学期或大四的第一学期开设,如高级会计学和管理会计等,而这时候正是学生复习考研、参加各种招聘会的一个高峰期。他们很难投入太多的精力来用于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对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有应付了事的心理。而双语会计的很多学习目标的实现,是要求学生查阅大量的课外资料,将实际和已掌握的知识及学习到的会计知识进行对比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多数选择逃课、请假等方式回避甚至放弃这门课。

三、开展双语教学的对策

1.加强师资力量,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会计专业教师是双语授课的直接参与者,一定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会计专业知识,达到精深的程度,同时要培养充分理解、驾驭原版教材的能力,更要越发熟练地在课堂上运用外语。同时期望引进有留学经历的本国教师使用中英文混合方式进行双语教学。而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虽然使用外文教材,但是全盘汉语讲授专业知识,使学生失去学习外语的机会;二是授课过程过分侧重语言知识。缺乏对专业知识的讲解,使专业课沦为语言课。因此,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双语教学目的在于外语与专业知识的全面提高,即使学生真正领会与世界同步的现代科学知识,又为学生提供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学习专业外语词汇的机会。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尽量用英文授课,但不必强求英文授课比例,可在必要时以中文辅助解释,主要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加以调整。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教案,这要求双语教师要提高英文表述水平,能够详细讲解重点与难点,在掌控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

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2.尽量选用原版教材

开展双语教学离不开外文版教材,使用英语的原版教材有助于我国高校更新专业知识、拓宽专业视野有助于学生在获取最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外语思考与表述学科内容的综合素质,增强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并且,原版教材中所蕴涵的新的教学思想可以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使教师和学生都大有收获。一般来说,原版教材观点新颖、表达生动、逻辑性强、质量上乘,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窗口。它的缺点是不能结合中国的实际,与其他课程衔接性差。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依托外语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高质量的双语教学用外文教材应具备以下特点:内容合适,符合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且比较先进,以保证教学质量文字规范,简明易懂,难度适中,便于中国师生使用;价格适度,易被学生接受。

3.由浅入深,多种形式帮助学生适应双语学习

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只有更加努力地积累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双语课的学习中;但也要避免学生进入另一误区,即英语水平较高,而会计理论和实务处理不够重视,双语课程的学习仅仅为了学习英语的专业术语,这就违背了会计双语课程的核心是专业,英语只是一种手段的宗旨。会计专业的学生是双语教学的接受者和受益者。在双语教学实践中,最佳的学习状态是学生课堂外自学,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讨论,由教师检验自学效果并解决重点疑难问题,提出系统的专业前沿理论知识。

4.师生互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对会计双语教学有很大影响。由于大班授课,课堂教学和辅导时间总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双语教师在每次课结束时安排学生做一定的课后复习、下次课的预习以及适量课外阅读作业,而且还要根据教学进度,灵活安排习题和答疑的时间。这里的习题讲解和个别答疑,老师可以借助各种媒介进行,比如可设个人博客,把习题和讲解挂在网页上;也可以利用班级邮箱统一解答学生问题。

学生应积极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英语水平和专业业务能力。很多学生反映看得懂、听得懂,但仍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这些能力又不能仅依赖教师解答和面授达到提高,问题长期积累下来,往往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教学的恶性循环。因此,引导学生组织会计双语学习组,由小组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帮助辅导有疑问的学生,也可以安排小组讨论形式解决一些普遍问题效果会很好。

5.调整班级规模,避开高年级开课

为了提高会计双语教学效果,最好采用小班教学方式,如果教育资源是在不足,可以考虑大班上课,分组课后辅导。

第5篇:专升本管理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学校 学生管理工作 发展方向 问题

五年制高职学校的设立,为那些没有足够分数上高中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接受教育的通道。因为学生在理论知识素养方面有所欠缺,所以教育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一、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发展方向

(一)学习方面

高职学生因为底子薄,知识储量少,对其的教育也要和初中、高中有所不同。高职,全称叫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所以,技术是高职的传道之“本”。让学生在高职的五年教育中学到自己喜欢的技术,让学生在高职的五年教育中学到扎实牢靠的技术手法,让学生在高职的五年教育中学到可以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这就是广大高职学校领导和老师在学习方面管理学生的发展方向。

(二)课外活动方面

高职在学校规模、人数上虽比不过普通高中、本科大学,但对于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是要做到“有组织、有安排、有类别、有跨度”。高职学生也有享受学校集体活动、课外活动的权利,所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是学校领导和老师在课外活动方面管理学生的发展方向。

(三)日常生活方面

高职学生因接受教育有限或者自身的逆反心理,在生活上常出现不良现象,所以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需要在生活方面多多关心学生,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五年校园生活,以及以后的道路。

二、目前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

想要研究出更好的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策略,就要清楚目前的高职普遍存在什么问题。知道了漏洞出在哪里,才能制定出正确的管理策略,才不会“有病乱投医”。

(一)学习方面

1.学生学习热情低,普遍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高职学生当然也不例外。但是,高职学生大多入学成绩都不是很理想,而升入高职后,学生们往往以为从此解放,对于学习就更是糊里糊涂,应付了事。稍有志向的同学也将目标放在“专升本”上,忽略了学习的乐趣。

2.动手能力差,实习机会少。高职学生练得一手过硬的技术活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但目前我国的高职生对于自己本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只能说差强人意。老师将理论作为重点一遍一遍渲染,却忘记了“‘让学生实际操作’大于‘口头说教’”这个职业类学校的第一准则。也许是由于学校自身知名度、实力等客观原因,高职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锻炼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这极大地削弱了高职学生日后迈入社会的竞争力,对学生、学校、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学校师资力量、教师自身素质令人担心。高职学校教师由于自身接受知识的有限性和经验的缺乏,令学生无法汲取到足够的知识,加之部分教师授课方式单调乏味、知识点模糊,学生无法集中思维学习。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是从教师身上得到的,教师的重要性不可忽略,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二)课外活动方面

1.课外活动少。高等职业学校的领导大多将精力放在维持学校纪律、争取学生学到本领上,虽然能想到通过种种课外活动去增进学生友谊、团结能力等,但大多嫌麻烦不愿意去组织。

2.老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交流是最能使灵感迸发的方法之一,尤其是作为给予与接受的教师、学生双方之间的交流。但在目前的高职校园里,教师与学生好像“警察与小偷”,不是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极不利于正常教学生活。

(三)日常生活方面

1.校园学风差。高职校园里,最常见的景象就是学生下了课堂就进网吧,或者烟不离手、酒不离口,如此景象让所有关心他们的人烦恼不已。这不仅让学校名声扫地,而且让社会上的人对高职的印象进一步恶化,这对学生的未来有很大的影响。

2.学生包容心、互助心淡漠。高职学校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并不能发挥足够的凝聚力。学校与学校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并不是一个良好的合作竞争关系,相反更多的是一个互不关心、互不理睬的关系。这对学生的影响就是,学生之间没有深厚的情感,包容心、互助心淡漠。

三、对于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

管理学生,要有方法、策略,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是重中之重,既然知道了问题所在,就要在符合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改善。

(一)学习方面

1.增加学生动手能力训练。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社会培养的就是有足够操作能力的人才,针对职业学校在教育界的这个特殊定位,学校领导要在课程设置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高职的课程设置主要是集定位、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每个专业对于技术要求的方向不一样,但毫无疑问的是,不论哪个专业,其要求掌握的技能一定包括操作技能。

2.设立学分制,引进职业资格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学习上也是一样。高职学生普遍看来学习热情较低,没有奋斗动力,那么就采用“强硬”措施,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学校领导要向老师、学生传达这样一个思想: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大学一样,都是高素质的教育。而且,学分制的设立也更能激发起老师的上课热情,让学生打起精神学习专业知识。另外,在学分制设立的同时,也要引进职业资格证考试这一重量级“嘉宾”的加入,鼓励、帮助学生在校五年期间尽量多地考取和自己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为以后迈入社会增加个人的“含金量”。

3.与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与普通本科大学的学生相比,专科学生虽在学历上含金量不高,但适应力、操作力占绝对优势。所以学校要抓住这一点,尽自己所能,与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在上学期间就和外界有联系,并且在联系的基础上自行总结经验教训。这对学生学习方面的管理是极为有效的。

(二)课外活动方面

1.增加对于社团的重视程度。高职由于种种内在、外在因素,对于学生社团活动问题一直是采取模糊措施。没有一个完整、团结的组织,凭借一己之力很难将学生聚集到一起开展活动。社团作为学生自己的组织,虽说不需要学校过于干涉,但同样需要学校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比如:在组织一场活动时,最重要的资金问题就需要学校解决。每遇到这样的问题,校方往往是不会很支持,有的甚至直接回避,这就造成学生干部的心理挫败感,以致没有人愿意承担起组织活动的责任。社团活动是增强集体荣誉感、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良方。学校领导、老师要在学校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这种要求。

2.开展有意义的主题活动。职业教育的根本是为社会提供技术型人才,所以学生在学校的这五年里就要对未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学校可以根据每个专业的不同情况,分批分类地进行社会实践主题活动,比如:参观工厂、模拟建设、技术竞赛等。在这些活动中,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之间产生合作、竞争关系,增进友谊。

3.一段时期开展一次班级“谈心会”。作为五年制高职的学生,与他们接触最多的恐怕就是老师。老师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是正常的,对这些学习成绩不算理想的同学“横眉冷对”也是情有可缘的。但是,师生关系融洽是保证班级正常秩序的关键。所以,要经常举办一些“谈心会”。学生有什么不满意的想法,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都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接受批评,一起迎头改进。

(三)日常生活方面

1.建立“互助小分队”。接受五年制教育的学生大多是性格上有些特殊的人。可根据各自特点,取长补短,让学生帮助学生,让每一个人既成为帮助别人的人又成为被帮助的人,以此来共同进步。

2.设立“心情信箱”。“心情信箱”是一个摆在班级内的小信箱,钥匙只由班主任一人掌管。班级同学有什么心里话想对老师说,或者有什么解不开的烦恼,都可以写下来投进信箱。写的信可以署名也可不署名,完全由同学自行决定。老师要保证在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的同时,也要注意为学生保密。

参考文献:

[1]俞,卢频.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浅议[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马辉.浅谈高职学生管理[J].中国教育科研杂志,2010,(175).

[3]林柯.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探索[J].科技信息,2010,(29).

第6篇:专升本管理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教材;编写;特点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体现者,也是教与学的依据。教材建设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只有符合成人高等教育特点的教材体系才能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教材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加强品牌专业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教材建设。

一、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成人教育已经成为高等学校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管理模式,但是突出成人教育的特色而编写的教材较少,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少适合成人使用的配套教材

我国成人教育多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内容偏多、理论偏深,不符合成人高等教育 “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在校学习时间较短等方面的特点,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教材内容陈旧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现用教材中有不少内容陈旧,严重滞后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成教学员多是为了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而进行深造学习的。例如《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与当前社会密切相联系的实践性课程,知识更新快,企业新营销策略层出不穷,教材如果跟不上知识的更新速度,就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降低学习者的兴趣,将极大地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3.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应用,缺乏成教特色

成教学员绝大多数来自生产、工作一线,他们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缺乏理论知识以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当前《市场营销学》的成人教育教材主要以高等职业教育或统招本科的教材为主,没有或较少针对已有一定工作实践的教材,而相当多的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只注重一般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及理论知识的应用。这样,不利于成教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4.本科和专科教材的区别不大

同一门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本科和专科上的区别不大,衔接不当,而且现有的成人教育的教材多是专科和专升本用同一本教材,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很好地区分层次。

5.许多教材的编写者缺乏成人教学经验

对于成人学习需求和特点缺乏深入研究和探讨,对编写成人高等教育教材还很陌生。一些已经出版的成人高等教育专用教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还是编排的体例,都与传统普通高校所用教材没有太大差异,缺乏具有“成人、业余、自学特色”,很难适应成人学习。教材编写队伍结构单一,几乎全部来自于教师。而真正了解企业,掌握生产技术的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没有渗入到教材编写的队伍之中,从而使得企业间的技术封锁,使新技术、新知识难以编入教材,对旧知识的淘汰不及时。

因此,要管理和提高成人学习的积极性,认真选择和编写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教材十分必要。

二、编写成人教育教材的原则

根据国家中长期“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人教育是以满足成人的工作和生活需要为中心内容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要求我们在教材编写时必须遵循成人教育的特点,教材编写方面选派理论基础扎实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在教材编写中坚持以下原则:

1.可读性

在教材内容的确定上,坚持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叙述上以够用为度,不苛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语言文字的表述简练精确,避免晦涩深奥的理论表述,避免很强的理论术语,或者难懂的文字词句,教材的语言文字要具有良好的可读性。

2.实用性

教材的编写除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外,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重视知识的应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法与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相联系,解决学生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各专业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应当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同时必须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既“必需、够用”的理论内容,又融入足够的实践内容。

3.自学性

成教学生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的,平时工作繁忙,在校学习期间面授时间短,因此,针对成人教育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特点,明确每章的教学要求、学习重点和难点,增加关键概念、复习思考题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双效的学习效果。

4.时代性

成教学生大多来自生产一线或直接从事某专业工作,有一定的社会经验,能接触到行业的新技术、方法和一些管理策略,他们了解一些社会的最新事物,但有些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的教材编写应紧跟时展的步伐,重点突出现代新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

5.综合性

建立综合化的、整体的和整合的课程,是教材改革的重要目标。现代学科发展的根本特点是趋向综合和学科交叉,很多知识打破了学科界限。例如《市场营销学》课程既有心理学的知识又有社会、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教材编写时应该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汇、融合。

三、突出编写成人教育教材的特色

根据编写成人教育教材的原则,我们在编写相关成人教育教材中应体现以下的特色。

1.教学要求明确,突出重点

根据对专科与本科成教学生学习的特点,保证教材内容适合不同的教育对象,因材施教,在教材中突出对专、本科分别不同的要求,体现人性化的教学要求。

2.体系特色突出

例如我们编写成人教育品牌专业《市场营销学》一书,就具有一定的特色。《市场营销学》是一名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应用学科。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问题。是一门实用性的管理学科,它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不同的学生在工作中都可能遇到各种营销方面的问题,因此,统一规划,按《市场营销学》课程的中心思想、理论和框架,精心布局章节,要求每章内容主要分为七个部分:学习目标、开篇案例、主要内容、本章小结、课后练习等。其中, “基本内容”是书的核心,包括一般概念、理论、方法等等,但在中间根据新形势要求编写一些小案例、最新知识点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和前沿动态。“本章小结”是高度概括本章的主要内容,以便学生迅速找到知识点,课后练习包括“关键概念”和“思考题”突出每章节的中心内容,便于学生学习和复习。

3.语言简练,图表得当

为了适应成人教育的特点,我们明确提出教材内容要简练精确,避免晦涩深奥的理论表述,同时尽量用图表解答一些概括性问题,图表要详略得当。

4.案例的实用性

《市场营销学》课程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实用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而成教学员来自各个工作岗位,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本书突出案例的实用价值,有开篇案例、章节中的小案例、资料等。因此,在编写案例时力求选择和编写符合章节特点又具有时代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与方法。不能直接用大部分教材中的老案例,开篇案例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加强学习的兴趣性,主要内容中的知识与小案例,可以拓宽知识面,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实际运用的目的。

总之,编写成人教育教材应认真对待,总结前人的经验,力争编写出符合成人教育特色和需求的,又具有时代感的教材。

参考文献:

[1]李文清.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程维,邓诚.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策略探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3).

[3]李学颖.成人院校教材改革方向及方法探讨[J].天津市财贸蕾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4]张天安.论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5]余立新.成人高等教育教材选用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2009(8).

[6]余翠英.探索具有成人高教特色的教材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7(16).

第7篇:专升本管理学重点范文

国家“十三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相比有许多重大不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长方式由过去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这样的一个新常态局势也影响着旅游服务行业和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努力构建适应“十三五”规划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地方性;创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工学联合

近几年,地方性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大学本科生无论在入学还是毕业就业时均出现流失状态,其发展缓慢甚至萎缩。如何做好面向地方社会的专业发展工作,成了地方性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迫在眉睫的任务。以宜宾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分析认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应从专业动态课程建设、师资力量的再培训、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着力下手,开创应用型教学新思维,培养学生及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同感,增强专业课程的动态体验性,实施工学联合的地方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提高学生动手和动口的能力,增强学生从事旅游行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国务院在2012年提出的《服务行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型支柱产业。而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十三五规划的施行过程,十三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相比有许多重大不同。旅游专业人才供需矛盾的突出让旅游教育者们需要重新审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而数量众多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作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责任重大。

1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发展现状

1.1人才培养与就业现状

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突出,是个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相当紧密的专业。从职业高中、大专到本科、硕士、博士,都设有旅游管理专业。截止2014年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565所,有147所院校既招收本科专业,也招收专科专业。宜宾学院从2002年起设置全日制旅游管理管理专科、本科专业并于秋季正式招生。截止到2015年已办学13年,招生人数808人,2015年12月在校人数156人。学校刚成立旅游管理专业的最初两年,也就是2002和2003年每年包括本专科学生招生人数超过80人,后面因为学校发展调整,虽然专业建设在不断完善和提高,招生人数总体却一直呈下降趋势。和相邻同级别的地方院校相比,不及他们的一半,数量偏少。截止2015年6月,宜宾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5%以上,但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不到60%。

1.2地方性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2.1旅游管理学科传统地位不高

旅游管理专业其实是“杂家”,包含经济学、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其学科特点是集众家之长,融合了多门传统学科的基本原理,绝不仅仅只限于管理类知识。国家学科分类规定,以前旅游管理是属于二级学科工商管理下的三级学科分支,2012年以后独立出来,成为和工商管理并列的二级学科。在上世纪末较早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内,基本是把旅游管理专业挂设在历史系、管理系、或地理系下,其地位隶属二级学科之下。所以,虽然在这些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较早,其专业特点也偏向二级学科,因为大多数专业老师是由二级学科的专业转换而来。这种现象优劣参半,可以博采众长,弥补短处,但如若重点掌握不当,容易落入另一种变样的二级学科的教学模式,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地位不高。宜宾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于本世纪初,一开始就设立在经济与管理系,这是符合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地位的。目前,旅游专业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地位难以满足现行旅游管理的所包含的内容,学科地位与实践要求的不适应性越来越突出。从图1可以看出,宜宾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招生人数呈下滑趋势,这和学校分配的招生指标有关,也和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偏见有关。很多学生家长认为旅游管理就是服务人的工作,本科生作这样的工作时大材小用,不让子女选择这个专业。学科建设重重困难导致专业教师执教积极性有所减退。

1.2.2注重理论教学,互动教学、实践教学比例偏少

在很多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课程设置中,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比例较少,大多为理论式教学,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专业理论知识,停留在为让学生学习而学习的阶段。没有结合有关企业或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忽视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较少启发学生进行国际和国家旅游大事件的探讨,调动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比,存在课程设置、时间分配和方法运用上的不合理。以宜宾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很多时候学科建设需要为其他学科让步,实验室新建和维护一直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目前只有客房实验室、餐饮实验室以及和其他专业共用的计算机实验室,专业素质拓展的茶艺实验室和调酒实验室一直都在申请建设中。在四年的学习中,外出专业见习机会两次,一次4天;毕业实习半年至一年。这些情况导致了和研究型高校相比,学生研究能力不强;和职业大专院校相比,动手能力稍差。

2地方性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定位

诸如宜宾学院这类地方性本科院校是在20世纪初由师范类专科类学校升级而来,“专升本”之后,各个新建本科学校放弃或弱化了传统的职业化导向教学的初衷,转而把重点放在了学术型研究型的方向上,纷纷争取硕士点甚或博士点的建设上。这实际上是违背了地方性本科院校正常发展的规律的。以宜宾学院为例,地方性本科院校应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坚持“基础牢固、能力强化、实践先行、对口服务”的原则,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综合教育的培训体系,兼顾理论教育的基础性和实践教育的社会性,培养符合现代旅游发展需要、具有一定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必备的管理意识、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进入中级以上管理岗位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定位符合地方性院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社会人才需求趋势,符合“十三五”时期国民旅游意愿增强、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人才需求加大的趋势。因此,创新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宜宾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发展

3.1人才培养模式介绍

2005年3月,教育部首次大力强调“工学联合”,是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强调在教学中体现职业岗位与职业行动,本质是将工作有机融入学习中,形成整体。可喜的是,宜宾学院在2007年就开始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2008级学生就开始采用“3+1”的教学实践模式。思路是以课堂教学为本,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突出实践教学,强调专业技能,构建“二四二”实践教学体系。所谓“二四二”实践教学体系即依托两个平台(实验室、实践基地),经过四个阶段(夯实基础、技能模拟、技能操作、实战检验),实现两个基本目标: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就是学生在学校的四年学习中,大一至大三学年在学校学习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门课程,修满在校学习的理论学分,让学生先掌握各种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大四的时候,学生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在相关的旅游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和答辩。“3+1”人才培养模式是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结合我国国情,而提出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工学联合”的培养理念,即从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社会岗位,从学科体系教学转向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宜宾学院实行“3+1”模式8年以来,学生出口质量大大提高,就业率高,学生培养做到了低进高出。

3.2社会化教学,服务地方经济

宜宾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多年来一直积极参加地方旅游经济的建设活动,在地方旅游发展和地方经济振兴的进程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表现在:

3.2.1“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障

课堂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教学,增强理论教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一方面请旅游企业的资深管理人员深入课堂进行讲课、举办讲座;一方面鼓励专业老师参加旅游职业资格证考试,利用假期把老师送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

3.2.2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教学相长

旅游管理专业所属学院是四川省旅游协会会员之一,多名领导和老师在四川省和宜宾市旅游局担任相关职务,多次参与地方景区规划、价格听证、饭店星级评定等工作,在省级重大节庆事件中承担主讲培训工作。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大一开始,就积极准备导游资格证考试及各类相关证书考级,考级通过率名列全省前茅。多名学生参加省市级重大节庆的导游和礼仪服务工作,参加汶川灾后重建的调研活动等等。在地方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3+1”教学模式的施行,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和实践效果。顶岗实习是大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旅游职业、从校内知识学习转向社会知识联系的重要阶段,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服务技能的养成起到关键作用。

4地方性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未来建设的几点建议

结合“十三五”规划时期旅游人才的新需求和宜宾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地方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遵循“内打基础、外练实践、质量先行”的原则,在内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在外重视教学实践范围和类型,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体制来保证教学和实践工作的效率,做到向应用型本科教学的顺利转变,在地方树立旅游业人才培养先导的良好形象。

4.1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社会地位,树立专业新形象

发达国家旅游业发展迅猛,全世界旅游业最发达、就业机会最多的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美国许多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相当出色,如康奈尔大学。欧洲的瑞士洛桑学院的酒店管理世界闻名,旅游类专业一直是澳洲大学的强项。国外旅游专业地位较高。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倡导客户服务理念,服务业的概念范围已经扩大到第一二产业中去,人们应该摒弃旅游管理专业是做服务员的陈旧观念。旅游管理不再是过去理解的单单学习旅游某一层面的专业学科,已经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的实用性决定了其必备知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国家旅游局人事司司长魏洪涛指出我国每年本科、专科、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毕业生近37万人,但全国旅游业每年新增就业约5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13万。专业发展有庞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4.2注重先导性的专业特点,不断创新

旅游业本身就是个国际流的事业,很多先进的理念和系统都是率先在旅游业中兴起,其中国内饭店业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和国际接轨的行业之一。宜宾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新的教学培养方案中增添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创新思维能力与方法、区域经济与产业政策、智慧旅游三方面,可谓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4.3人、校、企三方联动,共同发展

4.3.1注重师生养成训练,内强素质,外练形象

细节决定成败,地方性院校不能与一类院校比学术,与职业院校比技能,但是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专业素养必须扎实。旅游业是完全靠人在做的行业,一言一行传递着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和企业文化。学生的养成训练非常重要,教师也应首先从自己做起,方能树人。无论从事何种行业的工作,良好的基本道德和专业素养是规范行事的基础。

4.3.2立足校内外教学资源,注重互动教学、工学结合

地方性院校可按照基础实践、模拟实践、技能实践、实战实践四个模块来构建教学实践体系,培养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前三个模块就可以在学校的教学环节中牢牢把握,下面分别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素质课、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和实验室(实验基地)实践演练三个学习内容,实战实习模块依赖校内实验室(实验基地)和着眼校外实习企业,可以开展旅游企业相关人员走进课堂的授课模式,现身说法,直面就业进行模拟和顶岗实习,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作用,工学结合,共促发展。

4.3.3打造高绩效的产学研一体的创新师资团队

在原有的师资基础上,团结师资力量,成立“生产实践+行业研究+领域创新”的旅游管理师资队伍,避免专业教师各自为政,力量分散,增强团队凝聚力,协同创新。继续秉承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传统,学习和更新教学内容,丰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成立地方区域旅游经济研究所,进行创新团队的建设,提高学术研究能力,扩大地方社会声誉。

作者:杨艳蓉 单位:宜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颖.十二五背景下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4).

[2]郭鹏.从符合市场化的角度看高校旅游人才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8(07).

[3]陈国生,陆利军.基于“工学联合”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旅游研究,2011(03).

[4]陈国生,陆利军.基于“工学联合”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旅游研究,2011(03).

[5]徐啸寒.每年37万人毕业,旅游行业还是缺人[N].楚天都市报,2014(10).

第8篇:专升本管理学重点范文

广播电视大学是运用广播、电视、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计算机课件和网络等多种媒体,面向全国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1979年2月6日,中央电大与全国28所省级电大同时开学。如今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网站公布的数据,省级电大己有44所,下辖地市级电大分校(工作站)945所、1842个县级电大工作站、46724个全国电大教学班(点),成为“天网地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巨型大学。近三十年来我国广播电视大学以如此快的速度发展,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市场经济使然,由教育部1999年4月决定、同年6月正式启动实施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下简称“开放教育试点,’)更是起到了推手的作用。

然而电大发展还是不平衡的、存在着隐忧的。“开放教育试点”开展之后,“市场营销”作为一「]专业才于2001年正式列入教育部专业目录。自2002年开始,为数众多的省级电大在原专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方向),各省级电大的课程安排基本一致。在这种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相互交织,课程设置雷同、招生范围重叠,服务岗位群相仿。由于两个专业实质教学内容没有明显区别,有约1/3%的省级电大只开设了其中一个专业或称方向。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三十个年头,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开放教育试点”从1999年至今已近十年,在此期间,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教育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广播电视大学的教育改革己经进入到关键时期。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随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老百姓对教育、对电大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电大教育模式显现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跟上现代化的步伐,同时,如何推动电大更加深入地拓展开放性,成为电大发展的历史性命题。,,I’l另一方面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严峻形势。很多有影响力的高校都在有计划地开展网络教育,占据了不少的市场,如在湖南省就有外省几十所高校的网络学院开班设点,对电大的传统教育构成极大的竞争威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电视大学所面对的服务群体结构、以及所承载的教育使命都在发生变化,为了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原属于电大工商管理专业所服务的范围需要细分、作为其中的市场营销方向需要剥离,该营销方向的课程需要调整。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资料获悉,2004年8月建立新职业信息制度以来,我国己经了11批共114个新职业信息。这些新职业都被正式列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在新增加的职业中,有营销师、商务策划师、市场调查员、职业经理人、品牌管理师、会展经营策划师、采购供应师、国际货运、竞争情报分析员等等。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有理由相信,与营销有关的新的职位还会不断涌出,这些职位或把持战略、或塑造品牌、或掌控促销、或直面渠道……分工细致且责任重大,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视为‘生命线”。这些职位群都需要精湛的市场营销知识,营销人才必须有专门职业素质、相当的岗位适应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来自权威调查机构报告,全国人才市场招聘数量排前10位的专业占招聘总数的“.8%,其中,市场营销专业招聘人数居各专业首位。[3]目前电视大学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这种现实需求。

面对如此局面,作为电大市场营销专业的出路何在,己经引起电大教学体系内外人士的密切关注。唯有继续解放思想,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该专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具体对策。

二、电大教学体系中“市场营销”作为工商管理专业方向而存在的弊端

1.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与工商管理专业重叠,专业发展受到局限

电大开放教育教学体系的特色之一是全国各省级电大教学计划高度一致。从可以查阅到电大教学体系的资料看,各省级电大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方向)的教学计划除了极个别课程有调整之外,7~8年以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在开放教育各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必修课由中央电大开设,故又称“统设”课,占全部课程60%以上;限选课和选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提供教学大纲、多种媒体教材、考试等教学资源的支持服务,故又称“统服”课,占全部课程20%以上;在25至27门课程中约有2门课程可以由省电大开设,被列入选修课程中,称为“省开”课,教学资源由省级电大自主提供。

以湖南电大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方向)为例。2002年开始设置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方向)(专科)专业,在2008年教学计划中一共开有25门课程,总计76.0学分,分布如下():根据计算下来,营销方向与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重叠度高达卯%,因此电大“市场营销”专业方向培养的人才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实至同归。

2.不利于满足社会发展对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禽要

市场营销学属于管理学范畴,它虽然依托于工商管理,但它发展至今己经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研究市场营销全过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营销人才除了要具备工商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外,还需要侧重于市场营销活动的技能训练,在市场营销策划、研究能力方面得到专业性指导和提高。

(1)从专业内容的涵盖面看,工商管理专业己经不能完全承载市场营销专业

自1978年算起,市场营销学在我国先后经历了引进和认知时期、传播和发展时期、理念推广和知识应用时期三个阶段。市场营销知识的推广和普及工作的重点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由对市场营销原理的一般介绍转变为向企业输送专业人才、提供咨询服务;企业对工商管理普适性人才的需求转变为对精通市场营销专业的管理人才的需求;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出路由偏重于大中型企业转变为大、中、小企业各层次兼顾,全民、集体、个体企业兼顾;市场营销学研究从消费品市场推广到生产资料市场和服务市场,如金融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旅游市场等各个领域;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发展方向由致力于国内市场转变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外向型经济领域,并致力于国际市场营销原理与策略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企业己经离不开营销,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EDrucker)指出:“任何组织若没有营销或营销只是其业务的一部分,则不能称之为企业。”间企业广泛应用各种营销战略、策略、方法、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研究重点从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策略和方法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市场营销以及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

(2)从市场营销专业发展层次看,己经构成一个完整的发展链

在1984年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经自治区教委批准开设大专层次“市场营销专业”,1986年又增设“国际市场营销专业”;1988年国家教委批准山东大学试办“市场营销专业”,同年招收本科生;在2001年市场营销正式列入教育部专业目录时,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院校已有213所,到2007年,通过连续几年扩建扩招,包括民办院校在内,设有市场营销专业的院校,已经超出400所。其中,设有市场营销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院校估计有150所左右:从1990年中南财人商业经济专业市场营销方向博士点申报成功到2003年中国人大商学院正式设立市场营销管理博士点、20(抖年上海财大增设市场营销学博士点,包括在企业管理等专业内招收市场营销方向博士生的大学在国内有20余所。

(3)从市场营销工作从业人员的组成看,潜在市场大,发展前景好

据资料统计,历年排在企业需求量首位的是市场营销专业人员,.其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不很高,本科以下学历需求量约占总需求量的56%。闻市场营销人员服务的行业众多,就业的去向复杂多样,不仅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服务饮食业需要众多的营销人才,金融业(含保险与证券业)、农业、养殖业、信息产业等都需要营销人才。据国家职业资格营销师培训机构粗略估计,我国市场营销从业人有6000万,而据估计国内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学生每年只有4~5万人;在从业人员中90%以上是由其他专业转行或非专业人员担纲,社会上存在大量实际从事市场营销工作、需要在专科甚至本科层次上系统学习营销专业知识的各类群体,包括那些国内外非经贸专业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希望考取高级营销师的高端人才在内。他们有相当强的自学能力,又不可能脱产或花大量时间进行重复学习,短期突击培训虽然有一定效果,可能获得高等级营销师资格证,但是要运用营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得进行系统训练,当今电大开放教育尚没有进军此领域。如果电大市场营销专业层次分明、课程设置得当,是完全有可能将对市场营销知识有需求的这一部分潜在生源吸收到电大终身教育体系中来的。

(4)从目前在电大开放教育学习市场营销专业方向的学员组成来看,结构是复杂的和多样化的在电大开放教育学习市场营销专业方向的学员中,有小学毕业文凭的(经后天努力获取资格),也有在校学习或已经毕业的本科生,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为有市场需要而来,为自身的职业规划而来。但以往真正学到的知识偏重于工商管理,并非市场营销技能;有的学员报了名,听了几次课,觉得没有针对性,就走人的情况时有发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营销理念日益渗入到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企业,不仅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也都在讲市场营销。并且,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商品化发展和商品房信贷业务的日益红火,房产推销员的作用日益重要;随着小轿车的大幅降价及国民收入的逐年增加,小轿车进入中国三分之一以上家庭己不再是神话,汽车营销人员日益走俏职场;随着人们对自身保健意识的增强、人的生命周期的延长、家庭理财的多样化,保险推销、金融产品营销日益成为热门职业..…加此等等,不但预示着市场营销专业在职求学队伍人员日益广泛、成分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也预示着市场营销专业将要细分出各种方向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如何稳住各种生源、不断开拓新的生源,实现很多地方电大提出来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册入学、严教高出”办学理念,使“以生为本”提供教学全过程指导与服务的办学模式落到实处,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基于以上几点分析,在电大开放教育改革方面,现在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方向)承载不了企业和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的培养任务,要改变市场营销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打造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队伍,除了用市场营销的战略眼光深入的审视电大发展的契机外,需要更细致的探讨和做更扎实的工作。

三、电大开放教育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思路

1.将市场营销从工商管理专业中分离出来,是“开放教育试点”改革的要求

在党的十七大“发展远程与继续教育,构建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精神指引下,根据全国电大运行模式,可以由中央电大在条件基本成熟的个别省级电大先进行分离试点,组织专家学者和企业界权威人士组成教育改革指导小组,开展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第一步开设市场营销专科专业、第二步开设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现实性和可能性进行充分论证,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社区,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方针,提炼职业岗位能力、确定开放教育专科、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结合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特点缮制教学计划,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办学条件,精选课程内容,实行“五统一”的教学原则:主干必修课程(建议占全部课程30%左右)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学大纲、材、统一考试和统一评分标准,把握准集权和分权问题上“量和度”的关系,以投资少、见效快、理盖面广的优势对成果进行推广,提升办学层次,创新办学模式,提高办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市场营销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提高我国从业人员和国民素质提供多层次教育服务做出电大人的更大贡献。

2.用创新的战略思想创办市场营销专业

市场营销方向专科所开课程与电大办学方针相矛盾(工商管理方向所开课程亦然),课程是务虚多务实少,学科味浓技能味淡。查阅各省级电大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方向)的培养目标,基本上都表述为:“适用于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政府机关部门管理人员、个体经营管理者及与工商管理相关的各种职业;本专业培养具备经营与管理知识,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各种所有制单位从事管理工作。”从这种表述上不难看出问题所在。

开放教育的一大功能就是要将普通全日制院校不能接纳的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纳入主轨道,实现不同学习层次间有机衔接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开放教育专科招生对生源的要求并不高,对学成后要获得什么技能、能够从事什么具体岗位的指向性就一定要明确,由此制定的培养目标要使学员可望又可及。这里笼统地告白学员“适用于相关的各种职业……的管理工作”,打造的是学员的白领情结,与社会和企业对电大学员要求不高,要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1l的灰领情结、蓝领情结不符合。如今围绕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是什么、开什么课程的问题,各级各类学校讨论得非常多.针对专科层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是如何利用自身资源,理论教学以“需要、够用”为度,以技术运用能力为主线突出特色。例如,有的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为指导思想,以培养社会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职业素质优良,专业技术适用,工程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强”的高等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进行高职高专市场营销模式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争强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实现高职高专教育可持续发展。”阁;还有的是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为主线,建立。一个专业,多个方向’模块式、开放型、个性化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宽基础、高技能、适应性强的营销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与同层次的全日制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比较,目前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方向)的培养目标还是停留在与工商管理专业同质化阶段。反映在课程设置上,与当今市场营销专业职业化培养目标差距较大。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课程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如应用文写作、大学语文、数学应用、计算机应用、经济法、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演讲与口才、商品学、推销技巧、营业推广、广告实务、营销心理学、营销调研、销售管理、服务营销、营销策划、连锁经营、国际贸易实务、贸易谈判、物流实务、创业之路、营销新趋势、综合实习、岗位技能训练和毕业实习等。

当前一般本科院校都是根据企业或用人单位、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历史渊源和核心竞争力开设相关课程。其中综合性比较强、顾及面比较广、具有代表性的课程设置为:一是必修课,主要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商业写作、专业英语、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商法、市场营销学、市场战略规划、消费者行为研究、广告学、公共关系学、市场调研与预测、产品理、渠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促销管理、推销与谈判、营销策划、营销管理与营销分析和营销案例实训”;二是选修课,主要包括“商业政策、价格学、创业学、当代营销发展、零售市场营销、服务市场营销、工业品市场营销、沟通技巧。这种课程设置体现了教育为现实服务的要求,符合企业对本科市场营销人才的需要。’,调全国电大有自身的优势和资源条件,在长期的改革开放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具有了比较好的品牌效应。开放教育试点改革己经到了关键时刻,要将改革不断深化下去,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吸取兄弟院校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强横向联系,顺应当前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改革的主流,用战略的眼光分析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走向,激流勇进,迎头赶上。

3.用市场营销的理念经营市场营销专业

(1)电大开放教育要将市场营销专业独立出来,符合安索夫矩阵的密集化增长战略。只有不断开发新市场、开发新的产品,才能灌输新的活力。

(2)在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的客观环境要求下,趋利避害,开拓市场营销专业新市场,提供课程新产品必须凭借已经形成的一系列办学成果的有利条件,对市场营销专业脱胎于工商管理专业,直接面对社会竞争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做出SWOT分析,取得战略上的成功是完全有把握的;针对自身的不利条件,在战术上加以重视,稳扎稳打,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全日制高校营销专业所遇见的滞阻对开放式教学也许并不形成难以逾越的障碍。例如,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学校、企业和学生都有加强营销实践的计划、要求和渴望,但是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一般院校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其难点在于:一是形式和效果的统一问题;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对于这一点,电大开放教学的特点是学员和企业之间有着更多天然的联系,若能因势利导,将不成为大难题。

(3)电大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可以用通识教育进行规模化扩展。现代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个性化服务成为发展趋势,目前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市场营销人员时,不再单纯需要市场营销专业的对口人才,更重要的是具备某一领域相关专业知识的销售人才。例如服装营销人才除了要懂得市场营销,还要了解服装设计、服装市场,甚至是国际的服装潮流,才能为服装营销方向作出准确的判断;汽车营销人才不但要有熟练的营销技巧,还要具有相关从业经验,‘懂得汽车结构,了解汽车行业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更全面系统地为客户服务。这种专业化的服务趋势对全日制高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增加了难度,因此各院校都在尽力依靠资源优势、利用行业背景、寻求企业合作、结合专业实际,办出各具特色的市场营销专业。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就在房产营销、机械营销、饭店营销、电子营销、旅游营销、服装营销、鞋革营销、金融营销、医药营销、计算机营销等ro个方向上提供支持服务。这样做的结果虽然增加了专业特色,但是不利于规模扩张,因此并不完全适合开放教育体系采用。电大开放教学培养的学生,大约有50%以上来自各种行业,相关专业知识己经初步具备,为填平补齐营销知识提供了前提条件,也为电大将市场营销专业独立开设、成功后在全国电大系统中普遍推广扫清了部分技术障碍。

(4)做好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目前我国远程教育可分为五个层次。一是“高升专”:这是我国接受远程教育最多的一个群体,学制为二至四年;二是高升本:这是近二年出现的学历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学制一般为四至八年:三是“专升本”:学制一般为二至六年:四是第二学位学历教育:攻读第二学位,情况同专升本;五是研究生学历教育:须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学制一般为二至三年.娜市场营销专业可以设立专科(“高升专”)和本科(“专升本,’)二个层次,专科最主要生源可以定位在6000万市场营销从业大军中具有高中、职高、中专、技校以上学历者。培养目标定位在助理营销师,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紧密联系起来;本科最主要生源可以定位在以上群体中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相同或相近专业高等专科(含专科)以上学历者。培养目标定位在二级营销师(或高级营销师).这两个职业资格证的知识模块要求,与专科和本科的知识模块要求能够比较好地吻合,获取该资格证的从业年限要求与学习期限也能够较好地匹配。

第9篇:专升本管理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涯规划;班级日常管理;融合途径

【基金项目】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科研项目《依托生涯规划培养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研究成果。

一、何为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也称为职业生涯设计,是指通过对自身因素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分析,确定生涯发展目标,并制订相应的教育训练计划,采取必要行动以实现目标的过程。职业的选择是人生事业发展的重要起点,生涯规划能有效促进高职学生的潜在才能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谋生”与“乐业”的统一。

二、生涯规划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一)生涯规划能有效解决部分学生“学习动力真空”问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动机,用以促进自我成长和提高。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在能力。要使学生克服“动力真空”,必须找出其内在需求。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入手,从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在了解企业用人取向的基础上,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有利于将目标变成提升能力的强大动力,设计自我发展之路。

(二)生涯规划能让高职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生涯规划能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兴趣、特点,明白自己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加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准确有效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在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方面做好准备,在阶段性目标实现过程中看到自我发展的成果,从而获得良好的心态和充分的自信,为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三)生涯规划能促进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实现螺旋式提升

生涯规划要贯穿学业过程,有不断递进的目标做指导。生涯规划能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创设良好的情境和融洽的氛围,使学生通过朋辈合作,优势互补,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变,有利于开创“全员参与,通力合作,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局面。

三、生涯规划与班级日常管理融合的途径

从校园到职场,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把有限的知识转变为无限的成长空间。挖掘班级日常管理资源,就成为学生职业生涯体验、训练、实战的平台。

(一)将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变成生涯体验平台

1.班级管理活动的中心内容是由浅入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

一年级重在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专业发展状况;二年级重在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进而帮助其选择职业方向;三年级重在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的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通过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量表等手段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发现和确定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能力专长,职业目标和能力目标逐渐清晰,会确定不同阶段的目标,明确能力发展要点。这就构建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导引机制。

2.按照每位学生生涯规划来确定其学习和实践的重点内容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例如大二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进行专升本、辅修学业和兴趣培养等三个方向为主的小组互动学习。这些学生分工负责组内工作,既发展了专长,又锻炼了团队合作、与人交流等关键能力。同时,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日常班级管理相结合,使社团活动不再是为修学分的被动活动,而是与未来发展相结合的主动参与,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若条件允许的话,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实行导师制,将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3.建立班级事务激励机制,体验职业生涯的成就感

班级事务繁杂,涉及学习、生活、纪律、卫生、社团等方面。要确定工作重点,统筹安排,责任到人,将“班级公司化”“学生员工化”“管理企业化”和“事务项目化”,以项目小组形式管理各项事务,吸引众多学生参与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首先自觉担任角色,就如同在公司中毛遂自荐,实现竞聘上岗,实现自己的管理理念,制定自己的管理制度。这样能使学生在服务他人的同时,增长组织管理经验,提升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辅导员要明确班级管理目标,强化组织纪律约束,构建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通过定期评比、交流活动,使学生明确得失,获得职业成就感。

(二)班会变成生涯能力的演练平台

1.班会内容围绕生涯规划和能力需要精心设计

围绕着生涯规划的主题,具体活动可由学生自行创意,可以有演讲、化妆、礼仪、晚会等多种形式。培训内容以《职业生涯规划训练》和《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ZHP)大纲》为依托,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设计目标要依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原则,与学生进行互动反复的讨论,制定适合校情、班情的培训体系,并进行动态管理,与时俱进地进行修改和调整。不搞“一刀切”,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菜单式”选修。学生分别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同学服务。例如专注考本的学生,介绍其学习经验,帮助偏科同学进行难点辅导;有化妆、礼仪特长的学生则在相应活动中成为“小老师”。

2.班会以行动导向对每位同学“授之以渔”

生涯规划不仅是蜻蜓点水式说教,还需要真正从理念上提高,从操作上科学,在实践上指导。比如,学习“SWOT态势分析法”,使大家明确自己的优势、劣势,分析社会和行业的机遇和挑战;学习“5W”分析法,让每位学生从内心世界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掌握行业分析的方法和手段,获取生涯决策的技术、自我认识的角度,明白如何围绕生涯规划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决策信息,从而实现生涯规划视野的扩展和职业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

3.班会要服务于生涯规划和终身发展

教师要扮演好管理者、指导者、考评者角色,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与每位学生联系,帮助其明确职业目标,选择适合职业目标的能力训练项目和计划,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其克服学习困难,管理学习环境,使学生尽可能顺利地开发能力;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提供反馈信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这样经过指导和演练,能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更多地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让实习、实训成为生涯规划的实战平台

1.实习前要统一进行生涯规划的辅导

要全面了解职业角色和企业核心价值观,这是实习的首要任务。实习是最接近求职实际的预先演习,对于生涯规划有着重要的含金量。实习如果组织不严密,会有很多漏洞,学生也有理解误区。有些人选择离家近的地方,有些人选风景美的地方,有些人干脆开假证明来应付实习。所以,统一辅导,与生涯规划相结合,提高学生实习的效果至关重要。一是实习最好去专业相关企业,要从中认识职业,认识自己,因为只有找到了兴趣与职业的结合点,才能最终地享受工作;二是实训学生要以正规职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折不扣地执行企业规程和各项制度,做到踏、努力、虚心、耐心;三是真正理解工作的意义和职业价值观,培养强烈的责任感,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

2.实习实训要有意识地锻炼生涯所需职业能力

学以致用原则是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准则。实习中,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机构,行政管理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事务,并且没有像真实职场中那样大的压力。因而实习正是锻炼职业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大好时机。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去践行承载着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关键能力对于自己立足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大胆实践,认真学习,加快理论知识向实用能力的转化的速度,为将来有效缩短与新的工作岗位的磨合打好基础。

3.实习实训中接受企业先进文化的洗涤和锤炼

正如教育部前副部长鲁昕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实习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文化,感悟企业精神。文化对接有利于培养出与市场需求、社会需求相对接的应用型人才,消除学生主观理想预期与社会客观实际之间的差距,使学生深入地融入优秀的企业文化,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意识,增强合格劳动者的意识、合格企业法人的意识、环境生态意识,并遵守相应规范。正是在实习实训中,优秀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许多学生得到了实习单位的肯定和赏识,在双向选择的情况下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郑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本土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