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方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地方高考满分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方高考满分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方高考满分作文

第1篇:地方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一、分清体裁

江苏省近几年对高考作文的体裁有明确规定,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而学生出现的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文体不分,如何让他们分清这两种文体,防止写成四不像的作文,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初步感知

先给学生印发近三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中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各10篇,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样的文章是记叙文,什么样的文章是议论文。这一步非常重要,只有初步感知好,才能进一步提高。

(二)硬性规定

语文弱科生初步感知后,教师要针对不同文体做出硬性规定,这样可以让他们在写作时更有针对性,少走弯路。不同文体的硬性规定:

记叙文:

1.记叙文应以写人记事为主,规定学生写人只写1人,记事最多不要超过3件。写多了就容易面面俱到,平铺直叙,不容易出彩。

2.记叙文中议论的句子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开头直接用一句话点题,开门见山。要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人或事,重在有真情实感。

议论文:

1.议论文第一节一定要摆出中心论点,且论点要明确突出,最好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2.文中记叙的文字不得超过五分之一。

3.论据要新颖但不生疏,能给人瞬间的震撼。

4.议论文的结构可模仿课本《劝学》、《六国论》这两篇古文。

(三)作文升格

1.分清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体裁后,他们的作文会出现四平八稳、得分不高的现象。有对策吗?喜欢写记叙文的学生,不妨写一写记叙类散文,散文的语言优美,比普通记叙文容易出彩。

2.议论文也可升格,写议论类散文,杂文和时评类文章。这类文章要求学生平时多阅读时评类材料。

二、积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素材贫乏。平时多积累一些素材,就好像多储蓄了一些“米”,有了“米”,才能成为巧妇。

(一)积累什么素材?

1.短时间内,模仿往往见效比较快,“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得来。”所以引导学生多摘抄积累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的精彩片段,甚至可以模仿满分作文的写作思路、题材、表现手法和部分有深度的思想等。“依样画葫芦”,日久便见效了。

2.要求多读名人传记,中外名著,历史故事等,扩大阅读视野。读到精彩的片段要顺便摘抄下来,这个片段要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摘抄完一个片段后一定写上自己的评析,可长可短,要求有感而发。

3.多摘抄一些有哲思的句子。写作文时,有几句有哲思的句子散布在文中,会给文章增色不少。

(二)怎样摘抄

1.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每周摘抄3-5个片段,摘抄时要把字写工整,既摘抄又练书写。摘抄后要经常拿出来读。

2.摘抄尽量避免撞车。

三、提纲训练

高考作文到底考什么?考的就是学生迅速审题和比拼立意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列提纲训练达成。

教师出示作文要求,然后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审题、立意、确定体裁,然后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提纲内容包括开头1节,结尾1节的内容,并在文章中间段落写出写作思路。并且在题目后标明作文体裁。有时间限制,既可训练学生的时间观念,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四、作文讲评

学生写出作文后,教师批改很重要。长时间不批改作文,会导致学生的兴致、激情丧失殆尽。笔者是这样做的:选出该次作文中优秀者,打印后发给学生看。然后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当面辅导。辅导时指出每个学生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这个环节,对提高学生的作文非常重要。教师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鼓舞其信心,同时要对作文的修改提出参考建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文哪个地方可以升格,怎样升格,进而提高作文的档次。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修改作文,然后教师再面批。有的学生甚至需要多次修改,直至符合标准为止。

参考文献:

第2篇:地方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2017全国卷Ⅰ高考满分作文:大美中华,有容乃大

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选择来华留学,中国用宽阔包容的胸怀迎接,展现中华大美。而中国的大美不仅在于壮丽河山,不仅在于雄才济济,更在于经济状况、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等共同折射出的“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中国推崇经济互容,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新引擎将驱动世界。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国际化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相承接,与中华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匹配,已摒弃了国际上长期的“零和博弈”思维,用古老中华民族的智慧,以“和”文化为核心思想,搭筑了新的互利互容的经济交流平台,开创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思路,可谓展现了中国之大美。

中国秉信文化包容。古老的京剧是中国的一个文化标识,以其唱念作打有机结合的艺术手法、生旦净末丑丰富多样的艺术造型、各式各样的艺术装饰,在世界文艺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位置。几百年前徽剧和汉调艺人进京演出,徽汉合流后逐步演化成京城特有的剧种,它并吸收全国各地戏曲多种表现形式,逐步完善自身。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造就了中华的国粹京剧,并且每个中国人都相信,京剧等古老文化在历史的碾压下并不会匍匐不前,而是更加开放包容,吸收现代艺术因素,更加强劲地展现中华大美。

中国倡导生活共容。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事物正在悄然改变中国大众的生活,其特点便在于它的共享性,即在不同时间与地域共享资源。这也反映出中国社会生活的一大特性:共同相互,互相包容。这种共容性的社会是一种极为有益的生活导向,中国的面貌正以“共享共容”的趋向变得更加祥和美好。

中国当今早已从沉睡中醒来,用包容的双眼凝视世界。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中国人抑或是外国人,都应谨记:我们都是世界人。用包容的态度,和的精神对待每一个事物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做的。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大美中华,有容乃大。

2017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前方

曹文轩在《前方》中说,人总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

起先,我们乘着牛拉的车,从泥泞和山路中走出来,再换乘大车小车,最终跻身高楼和车流之间。我们期待着前方的路,学习奋斗,为了在万家灯火中有属于自己的一盏。自行车轮一圈圈转动,吹着口哨骑车的是那个憧憬未来的年轻人儿。慢慢的,年轻人的脸上多了一些老成,时间也如车轮一般转个不停,把自行车转得又老又旧。多了一辆汽车行驶在路上,里面是一个西装革履的人。好像我们终于到了想要到的前方。

但是,人们似乎还是不满意,在另一个地方,把车变得越来越快,把房子变得越来越高,车更快,更稳,可以去到更多的地方,可以越过高山和泥泞,那些我们已经不太去的地方,车可以去了。我们的足迹、我们的心却被这一方小小的金属笼子禁锢了,我们从泥泞中走来,从广袤中走来,从自由中走来,却走进了一方金属,水泥制成的笼子中。我们在此中兜兜转转,忙忙碌碌,乐此不疲。年少时向往的前方,就是在车和房子间切换的生活吗?

许多人在这个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车兜风,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个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后来老成的人也累了,脸上生出几分无奈,开着车回山里的那个小村庄。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和路边的种种擦肩而过。不会有在艳阳中,在风雨中,在夕阳的余晖中,在月夜中吟诗作对的游子;我们看不到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为我们随时都可以出发,蜀道难也挡不住我们的车。我们的情感也随车一样飞驰,与自然擦肩而过,我们坐在车上,和心中的诗意越来越远。我们的先人一步步走过的泥土,被我们用水泥填平,被无数的车碾过。前方归家的路是如此平坦、快捷。车仿佛把我们的乡愁都变小了,千里之外,也不再是远方。

车让我们在路上这一过程变得没有意义,眼中只在乎前方。刘亮程在《今生今世的证据》里说了句很有意思的话:“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前方的家,还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吗?

在车上的人,他们是要归家还是要远行呢?

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车上下来,慢慢走一走,走一走远行的路,走一走归家的路,不要一味地在意前方。你会发现我们的世界是那样的丰富美好,就像阿尔卑斯山谷中的标语牌说的那样:“慢慢走,欣赏啊!”

2017全国卷Ⅰ高考满分作文:一碗一筷诠中华

白落梅曾写道:“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旷远,地的辽阔。尝难尽的是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态。”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句“民以食为天”竟令无数文人骚客、权贵宠臣、普通百姓竟折腰,不妨夹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

古来便有七俗:“柴米油盐酱醋茶。”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如今“蒸煮炒焖炖”,火的使用,让中国人的餐桌走向多元。而这,恰好体现了古人们的创新精神。倘若没有创新思维,又怎会有火苗的出现?又怎会有火种的保留?“食色,性也。”儒家先哲早已道出国人性格真谛。

食物承载的还有人们的性情。广东人好喝汤,正如广东人的性格,温润谦和;四川人爱吃辣,也恰体现了川妹子、川哥哥们的好爽直率;京城烤鸭色泽金黄,制作讲究,不正是京城“老炮儿”们谨慎机智的表现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酸甜苦辣咸,五味全。五味构成一桌满汉全席,菜式多样,人也多样,中国人就是如此多元。

食物上多依附的不乏中华传统。元旦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食物们的名称由于谐音也被用来传递美好愿景——年年有“鱼”,汤“圆”团圆??这些都体现了先人们卓越的智慧以及虔诚的美好祝愿。

然而,正如《月亮与六便士》所言:“任何硬币都有正反面。”在食品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其背后透露出的一些弊端也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不知从何时起,三鹿奶粉开始代替了三聚氰*,红心鸭蛋成为了苏丹红浆液的代名词,虾不只是虾,而是注胶虾??渐渐地,人们谈“食”色变,浮云蔽目,食物难辨好恶,这正折射出今日中国个别商家眼里唯利是图,罔顾他人安全,实在是“利欲催人万火牛”,悲哉!

所幸中华民族没有放弃抵抗。食品监管力度的加大、有关法律的出台、执法程序的严格??均在扼杀着不良商家的坏念头。最终,蔽目浮云将被吹薄,也不再会因为“不见长安”而发愁了。

第3篇:地方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一:我是你的眼睛

这是我最后一次去看老何了。

并不宽敞的房屋下堆着些祭祀用的物什,堂屋中央摆放着一口黑得发亮的棺木。老何静静地躺在里面。他的面色黄中透着青——好像他对我们发着怒的模样。我觉得我可以抓住点什么,一伸出手,眼睛上涌了一般热气,把我的眼镜也给弄得模糊不清了。

我抬起头,竟看到满屋子的人。

老何你看到了吗?他们都回来看你了。他们的眼睛里还写满了和当年一样的热烈,那热烈如今也灼烧到了我,让我的胸中充满了似要喷出来的浓焰,一如当年的你啊,老何。

三十年前的老何有着瘦干的模样,每天都在这片小山坳里晃悠。破败的山村有一种出奇的宁静,老何觉得这种宁静实在太过沉寂。他在溪边捡了一担担鹅卵石,填上了村口那条坑洼洼的泥浆路。抬头看见天上飞过的一只麻雀,突然知道少了些什么。

老何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些红砖,最后修修补补,在村口盖了一座很小的红砖房,他自制了一块木板,上面用炭块写上“村口小学”四字。接着他挨家挨户劝说村民们让孩子到“小红砖房”里上课,他担任校长,也是的教师。

老何的学校开办起来了。他用炭块当粉笔,用手抄的作业本作学生的教材,每当讲到高兴处就满脸通红。“世上有许多好地方,”老何常说,“北京有故宫,有颐和园,还有圆明园。圆明园可惜被洋鬼子破坏了,要是也能去看一看……”他忽然停下来,有些黯然,抬起头,眼睛便又亮了:“你们要努力读书,将来一定能走出山坳坳,去多看看外头的世界,也就当是老师我看了!”

三十多年间,老何送走了一批批学生,他总说,孩子们眼睛里有光啊,那光太热烈,灼得他非得做些什么。于是,他做了孩子们的老师,看他们一个个飞出大山,飞到世界各地,去那个美丽的“外面”饱览美景。

“我也是桃李满天下了。”我每逢去看望他,他总是这样对我说,是感慨,也是叹息。我静静地握着他的手,听他讲他和他的学生过去的趣事,心里有一种格外的自豪……

“爷爷……”我抓住他已经不再温暖的手,眼前是一些照片,那些爷爷口中的“孩子”手持着它们。你看,那是故宫,那是圆明园……

一位年长的叔叔跪了下来,温和的声音都颤抖着:“何老师,我们回来了,我们带了‘世界’回来。您放心,我们一直都是您的眼睛!”

我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我也是你的眼睛,爷爷,我会把这条路坚持下去。我知道,坐在志愿填报的电脑前,我一定会告诉自己:就报师范吧。让我成为你的眼睛,替你去看世界的美。也让更多人替我,成为我的眼睛,看到世界的未来。

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二:虽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

这天一直在下雨,春树给卧病在床的父亲喂了饭后,就拿了个板凳坐在门口,向门外望去,看着朦胧的远处发着呆。

春树是个不幸的孩子,他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妈妈因为忍受不了这个潦倒的家而离家,哥哥早早地外出打工,只留春树和父亲住在这破旧的屋子里。春树小时候被开水烫伤过脸,脸上留下了难看的疤,虽然村民们都很纯朴,没有排挤他,但他内心深处却有一块疤,他很自卑。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却读完高中后就回家干活,照顾父亲——家里没有足够的钱,父亲身体越来越差。

春树很喜欢看课外书,从课外书里,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外面有高楼大厦,有摩天轮,有很多新奇的事物,他是多么渴望外面的世界啊。可是他的父亲,他的脸,都让他无法在外面的世界讨生活。

雨渐渐停了,他站了起来,他想到外面走走。他很郁闷,想散散心,走着走着,看到一个果农在采摘水果。那果农见着他,就咧开嘴笑了:“哎呀呀,来得正好。来,揣几个橘子给你爸爸吃。这橘子啊,可好销了,它是要运到全国各地的呀,贵着呢!”春树看着一棵棵橘子树,它们的形状并不好看,扎根在这大山的泥土里,却结出这么甜美的果实,他好像明白了什么。

回到家,看了看哥哥几天前寄来的信。有几张城市风景的照片,背后有几行字:弟弟,大城市虽美,但繁华背后也有着无尽落寞。你这么聪明,一定能在家乡有所作为的!

若干年后,还是这个山村,那里虽不富裕,但村民都很淳朴。你只要走进那里惟一的小学,就会看到一群小学生坐在老师周围,满脸笑容地听他讲课。老师瘦瘦的,脸上有疤,但他的声音是那么自信,那么洪亮动听。他在这里教了好多年书了,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大哥哥”,他教的小学生,有的考上大学,去了大城市,有的毕业后,留在了这所小学。这么多年,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了。

第4篇:地方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导语】高考满分作文是在考场上临场发挥写出来的佳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写出来的,也不是碰运气的,需要平时的积累和练习,以下是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全长一万两千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我们游览的是长城八达岭段。当车行到离八达岭不远处时,就已经看到了气势恢宏的长城,随着连绵起伏的山脉向远处曲曲折折地延伸,像*在云雾缭绕的山峰中飞腾。长城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是一座烽火台,像一个个巨人手牵着手,担起了保卫中原大地的重任。

我们从长城脚下往上爬,长城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陡峭,而是由许多缓坡连接起来,在比较陡的地方都筑有阶梯,阶梯的两旁和中间还装有扶手,一点儿也不难爬。长城上人山人海,还有许多“老外”呢!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爬到了第一个烽火,这里让我想起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过了烽火台,我们又继续向上攀登,在山间云雾里,我隐隐约约看见对面的山上有用钢板做成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标语牌。接着往上爬,我们看到了一座碉楼,爸爸说:“这是哨塔,古代哨兵就在这里放哨。”

我们雄踞峰顶,站在顶上,居高临下,四周景色尽收眼底.我扶着砖垛,极目远望.万里长城沿着连绵不断的燕山山脉,向远处延伸,消失在雾蔼笼罩的群山间.隐约看见一条铁路伸进山谷,那就是的京张铁路.群山苍翠,山峦起伏,景色十分壮观.

此时,我抚摸着古老的城砖,耳边似乎响起了雄壮的国歌声:“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长城,你的名字在全国各地回荡.新的长城,需要我们这一代去建造.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色,我不禁骄傲地大声说:“我登上长城了!长城,你是祖国的骄傲!”为方便大家及时获取2018年高考试题、成绩、分数线信息,

第5篇:地方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一、细化动作,锤炼动词

把某一个动作过程,分解成一连串细微的动作,运用最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来描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有这样一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段文字将父亲穿铁道的过程进行了细细的分解,用一个慢镜头将这个过程拉长,“蹒跚”“探”“攀”“缩”“倾”等动词写出了父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特征,但为了给儿子买橘子,艰难的“攀”“缩”,写尽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在一次习作中,有位学生写下了下面两段文字:父亲买回梨子时,我已上了车。他把梨从车窗外递给我。(升格前)

父亲买回梨子时,我已上了车。他把梨从车窗外一个一个递给我。看着父亲风中扬起的丝丝白发,我心中一颤,有一个梨没接住,掉在了地上。父亲赶紧弯腰捡起,又把沾了泥的梨在衣服上蹭了几下,然后递给我。车开动了,父亲在车窗外向我挥手。(升格后)升格后的文字运用“细化动作,锤炼动词”的方法,对父亲车站传递梨子的经过进行了细节描写,“递”“捡”“蹭”等动词生动传神,使父

不悔。文以言志,画龙点睛之笔让文章立意明确,主旨深刻,这又怎能不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

4.多样结构引波澜

其实,好的记叙文大多数在文章的结构上是略胜一筹的,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就一定没有简简单单的流水叙事。下面介绍两种结构,仅供参考。

巧设悬念,引人遐想。例如,2015年江苏省的高考满分作文《来一勺泼油辣子》中,作者先故弄玄虚地用大量笔墨渲染二姐的坚强勤劳能干,提到二姐从未哭过,又借二姐之口“你以为我从来没哭过”设置悬念,让读者产生好奇心,读者自然也就跟着作者一步步进入文章内容的赏阅,这样的作文总比枯燥的统一格式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跌宕多姿,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想到这样的文章,我们不能不提到短篇小说巨匠们的作品,如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莫泊桑的《项链》,他们的作品之所以如此叫座,经久不衰,原因是他们在结构上都如出一辙地运用了这种技巧,记叙内容的跌宕起伏,一个个波澜的设置,让读者心随文动,拍手称绝。文章结构有如大厦,精心设计方可屹立不倒。

精妙的语言,巧妙的构思,深刻的意蕴,言之有物的细节描写,让记叙文变得生动而深刻。相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更上一层楼,记叙文写作也终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拨开云雾见光辉。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226010)

亲的形象呼之欲出,极具感染力。

二、巧用修辞,凸显神韵

巧妙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加想、想象,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变平淡质朴为文采斐然。很多名著中的细节描写因善用修辞而令人过目不忘。

李先生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白眼睛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围城》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欧也妮・葛朗台》

看下面学生的升格前后的两段文字:

升格前:在同学们的起哄声中,我忐忑不安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李老师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这目光让我感到暖洋洋的。

升格后:在同学们的起哄声中,我忐忑不安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李老师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这目光,似春日里的一场细雨,滋润了涸的心田;似夏日里的一阵清风,安抚了我烦躁的内心;似秋日里的一轮明月,陪伴了我孤单的魂灵;似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我冰冷的心灵。

这段文字升格前如清汤寡水,索然无味,缺少感染力。升格后,运用比喻和排比对老师的目光进行细节描写,这样的文字就有了温度和力度,一个关爱学生的良师形象跃然纸上。

三、变换角度,细致描摹

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视、听、嗅、触、味),从肖像、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深挖细掘,细腻描摹,写准写活人、景、物的形、声、色等要素。

《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对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的场景,从感官的角度做了精彩的细节描写,令人拍案叫绝。鼻上一拳,“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眼眶际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太阳穴上第三拳,“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作家从味觉、视觉、听觉角度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充分展现了鲁达粗犷豪放、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读者“惩恶扬善”的阅读也得到极大的满足。

再来看2013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我心中的蝶》:

午间回宿舍,见一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满头大汗地站在宿舍门口焦急等待,渴盼的眼神望着走廊尽头,期待着自己孩子熟悉的身影。他皮肤黝黑,头发凌乱干枯,似一蓬秋天的草,瘦削的脸庞沟壑纵横,穿着件玄色衬衫,裤脚挽着,活像一个渔翁。

作者从视觉的角度,对中年男子的穿着、容貌、神态、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一个关爱孩子、朴实卑微的父亲形象瞬间就击中了每位读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要想写好细节,除了灵活运用以上方法,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观察生活,捕捉细节。细节源于生活,只有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捕捉到身边的细节,然后付诸笔端。

第二,细节要真实。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要源于生活,能客观而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事的特征,可以合理地联想、想象,但不是凭空捏造。

第三,细节要典型。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富有个性的内容,又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窥一斑而知全貌,才能深刻而有力地揭示主题思想。

第四,语言要精炼。细节描写不等于嗦,不是描写得越详细越好,要抓住最传神的点去描写,精心锤炼词语,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第6篇:地方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嘭”的一声巨响,五彩斑斓的火焰带着梦想与希望直冲云霄,划破静谧的漫漫夜空,留下一道道最完美灿烂的轨迹。

我行走在江边,看着彼岸升起的烟花,虽非属罕见,却美得不加修饰,仿佛看到了生之繁华,以至于忘了往前挪走一步。

我爱这烟花,确信无疑,就像对书本的感情,偏执而无法扭转。它虽然始终停留在预定的轨道上,却总以自己的方式向盈盈的月光挑战,向绚烂的星空挑战,它注定将成为夜空中的主角。

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用青涩的期盼与青春的激情写着三年韶华的轻狂,写着初涉人世的沧桑。我们尽情地欢笑,为苦战难题的成功而自豪;我们时而沉默少言,以卖弄奋笔疾书于题海,一面思考未来的人生方向;我们缅怀过往,挥洒受挫时的难抑的悲伤,却又总能拾起风帆,带着期望再次启航。

十二年的人生路,比起时隐时现的烟火,更显出它的坎坷和绵长。或许,它承载的不仅仅是闪光的那一刻精彩,更有人生的蓝图、人生的归宿。

十二年的奋斗只为那几小时的挥笔一搏,它满载了莘莘学子的美好憧憬与向往,满载了不复往昔的汗水与眼泪。它不是生命的终结,却以终结的绝然方式狠狠地画上了一个句号。

回头看看远方,彼岸的烟花依旧在燃放,那大片大片的色彩浸染过江水,突现出姹紫嫣红的波光。我站在江岸俯首凝望,仿佛进入了光影重重的时空隧道,过往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朋友们喜怒哀乐的脸庞在耀眼夺目的夜空中一个个浮现。要么因为老师的表扬,开心得像个三岁的孩子拍手欢呼雀跃;要么拿着触目惊心的成绩单,难过地悲怆满怀;要么看着同学领着奖状,抛给他一个羡慕又妒忌的眼神,却总也不愿承认他的好;要么就着一道数学题,与朋友争论得面红耳赤。

高考前的十二年就有如此酸甜苦辣的生活,让我们在苦中求进,进中取甜。我们在这些年里不断成长,懂得了把握完满的青春,懂得了体谅他人的无奈。不是只有哲人才懂得思考人生,我们同样也在边走边想。

恍眼中,那空中艳丽的烟花仿佛勾勒出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那里蕴藏的是我们十二年来用动人的心弦谱写的一首青春赞歌。

名师点评

该考生另辟蹊径,不直接说“高考”,而是大谈“高考”前个人的奋斗历程,“用心良苦”,说高考,就是在说自己的成长经历,说高考的酸甜苦辣,也是在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考生从江边的烟花说起,进而联想到自己的青春,在缅怀过去时,更加憧憬未来,立意颇高。语言极其流畅,是不可多得的一类文。

重庆卷满分作文:梦里花开

我们在过去与未来,在时光的边缘,寻找属于自己的梦。只为在梦里,听见花开的声音。

——写在前面的话

因为高考,这个六月,注定不平凡。

走在考场外,放眼望去,是黑压压的人群;焦急等待的家长,维护秩序的警察,还有停在车场的车辆,等待着的老师……在雨幕里,我透过黄色的警戒线,似乎看到了高考的庄严与神圣,以及那些拳拳爱子之心……

的确,你来了,以你固有的步伐在万众瞩目中姗姗而来。

曾经为你牵肠挂肚,曾经为你辗转难眠,也曾为你食不知味。在过往的日日夜夜里,关注着你的一举一动,收集着你的讯息,点点滴滴。你就像一个偷梦的人,偷走了很多很多如我一般人的梦,牵扯着成千上万的人的心。你却离我们远远的,让我们在寻梦的路上只能想象你的模样,梦的模样。然后指引我们一步一步地前行,走到你所在的位置,寻找自己的梦。

可是,你离我们如此遥远,以至于我们行走了十二年才依稀看见你的身影,看见梦的幻象。

而今你来了,带着我们的梦走来。而我们,还有一条河的距离。你,站在河的那岸,向站在此岸的我们,招手,微笑。

在你的笑容里,我看见的,是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与甜蜜。考试是荆棘,布满来的路上。曾经为被荆棘划伤皮肤而疼痛地哭过,也曾为在通往梦想的路上找不到方向而感到迷茫,曾经也为在荆棘丛林里得到娇艳的花而开心地笑过,更为被荆棘弄得伤痕累累而疼得身心疲惫……

还有,今天下午5:00之后,我们的高中生活,就此结束。这是我们的青春的告别。那些知了的喧嚣,那些树木在炽热的路面投下的斑驳的树影,那些写在黑板上的密密麻麻的字,那些匆忙穿过的路,那些仰望过的天空与流岚,此时全都隐没在这个夏天,那么彻底……于是,我们曾经的牵肠挂肚,过往的得与失,昔日的刻骨铭心,在英语考试结束铃声响起的那一刻,便注定会成为过眼云烟。

那句歌词:总以为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多么真实!我的毕业期,也就在不远的今晚,过了这一晚,以后,真的要各奔天涯了。

如此种种,在走向你的路上,一点一点地累积,然后沉淀在心的河床上,成为久远的心事。

那些往事,让我们痛,并快乐着。然后,怀着或欢欣或失落的心情奔向我们的未来。不管怎样,不要有任何的遗憾,时光与年华,谁也输不起。

我相信,不会等到年华流尽,我就可以听见花开的声音。

名师点评

本文有如下特色值得我们借鉴:

一、结构上,以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列,彰显出考生们对“高考”的热切期盼,从中体现出人们对它的感受,尽管这感受各不相同,酸甜苦辣应有尽有。

二、拟人修辞的运用,通过第二人称的运用,把“高考”拟人化,让严肃的事情,显得很有人情味,从中可以窥见到考生对“高考”的独特的感受。

当然,文中还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如把高考比喻成偷梦的人,以及歌词的恰当运用,都提示了话题的主旨。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在自然中生活

在自然中生活《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然的第一个解释便是“自然界”,这三个普通的字组合在一起却让我们产生敬畏。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与自然界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越来越懂得如何在自然中生活。这不仅是一种状态,这还是一种境界,这更是一种本能。

晋代的陶渊明,你是后人的典范。多少人都向往你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你远离闹市,远离尘嚣,只是为了与大自然做最亲密的接触。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在隐居中你拥有了淡然的心态,豁达的胸怀。

庄周,你的境界是无数人向往却又无法企及的。人们都知道“庄生晓梦迷蝴蝶”,人们也都知道你愿意做水中的小鱼。你在自然中生活,你的思想触摸着身旁的一草一木。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草因你而茂盛,水因你而清。

在5.12地震中倒下的“短信妈妈”,你的行为让多少人动容。你双膝跪地,仿佛在向大自然祈求。你祈求她不要伤害你的孩子,哪怕夺走你的生命。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在自然伤害你的时候,你却为生命撑起了一片天。

在孤岛上的汶川县委书记王斌,你是13亿中国人的挂念。你不仅没有倒下,还组织大家积极展开生产自救。你始终站在与死神抗争的第一线,你始终站在与大自然战斗的最前沿。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你知道,生命才是最神圣的。

我们向往自然,我们敬畏自然,我们却不怕自然灾害。我们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希望自己能如水般清澈,如草般茂盛。我们喜欢恬静的生活,我们喜欢清新的空气。但当自然向我们发起挑战时,我们也绝不会退缩。人是因自然而生的,但却不会因自然而亡。透过源远流长的历史,我们更加懂得与大自然相处,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培养了一种韧劲。我们懂得利用自然求得安稳,我们知道追求自然提升境界,我们更明白在灾难后我们会一如既往,我们更清楚人与自然是永恒的主题。

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变得淡然。

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变得睿智。

第7篇:地方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高考作文一直保持着稳定性和延续性,且稳中求变。2015年,任务驱动型作文崭露头角,打破了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格局。2016年,任务驱动型作文已然站到了舞台中央,这种作文通过设置情景,既有开放性,又有收缩性,还具思辨性。

在2016年高考中,大部分作文具有鲜明的任务驱动型色彩。其中,这包括了显性任务驱动型作文和隐性任务驱动型作文。

显性任务驱动作文:命题人直接给出了不同的做法、看法,要求考生对此进行权衡和比较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全国新课标Ⅱ卷,题目明确给出了提升语文素养的三种主要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要求考生阐述看法。江苏卷则给出两种对立性答案――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浙江卷给出了对待“网络虚拟世界”的三种做法,天津卷给出了不同的读书方式。这类作文,特点典型,难度适中,相对容易操作。

隐性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人没有指出具体的、不同的做法和看法,而是暗示考生有不同的写作和思考方向。

如山东卷: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命题人指明了行囊里的东西可以分为四类(甚至更多),但没指明哪些是很快会用到的,哪些是暂时用不上的。

对于这道隐性任务驱动型作文,有些考生容易出现审题失误:仅从“事物用途”这个表层意思去构思,而忽略了深层次中“有用”与“无用”、“实用”与“精神”等方面的关系。这类试题考生有话可说,有可写性,但难度相对较大。

除此之外,2016年高考作文命题形式还有两个亮点:一是全国新课标Ⅰ卷改为漫画作文,二是北京卷为命题作文。这些是考生须注意的高考命题形式。

2.试题选材

选材方面,命题人努力按照新课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的要求,作文试题聚焦社会热点,贴合考生生活成长经历。

如全国新课标Ⅰ卷的漫画从“中国式教育”说开去,该题反映了2015年8月以来的社会热点:BBC拍摄了反映中国式教育的纪录片,引发了中西方对中式教育的热议。全国新课标Ⅲ卷以“小羽创业故事”为材料,弘扬了社会主旋律: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浙江卷从“网络购物,虚拟世界”切入,北京卷微写作第2题要求考生对“班级家长群”发表看法,著名作家实于2016年4月底去世,北京卷大作文第1题就结合其作品设题。这些选材都密切关注当下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生活环境,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3. 题目内涵

从题目内在特点来看,2016年高考作文具有“一点四面”的深层意蕴。何谓“一点四面”?2016年2月19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发表了题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文章,明确提出了高考命题“一点四面”的新要求。“一点”即要在高考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中体现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综观2016年高考作文,立德树人作为主线贯穿在各套试卷中,所有作文都体现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1)核心价值

姜钢指出,语文要引导考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并将之内化为行为准则。此外,高考作文更是承载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如全国新课标Ⅰ卷的漫画作文就讽刺了当下家长们(教育者)仅仅盯着孩子的分数来亲吻或惩戒,而忽视了孩子的品德、能力、价值观念等,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作用。

(2)传统文化

近年来,传统文化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比重日益上升,作文也不例外。全国新课标Ⅱ卷的作文材料中就明确提到,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或主要途径就是传承、发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天津卷在作文材料中也提到,“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今圣贤对话的乐趣”。北京卷作文题目中的“白鹿原上的老腔”,这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象征。

(3)依法治国

自从2015年依法治国的主题登上全国新课标Ⅰ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高速开车接打电话)的舞台后,2016年高考作文中又再次出现。

如全国新课标Ⅲ卷小羽的创业材料中,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小羽和地方政府规范了市场,并以此为契机制定了行业标准,这就反映了市场经济时代要依法经商。浙江卷中,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们同样要遵守法律法规,不能肆意妄为。上海卷要求考生就“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看法不尽相同”提出见解,说明了网络时代里我们对他人的言行进行点评更加容易,但也要坚持“不能侮辱他人人格,要尊重他人隐私”等法则。

(4)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这个主题屡屡在高考作文中出现,2016年也不例外。

如全国新课标Ⅲ卷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制新型花茶就体现了科技创新的精神。天津卷中的电子阅读体现了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浙江卷中的线上娱乐、虚拟现实也是随着科技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江苏卷中“别人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更是直接点明了创新这一主题。

4.写作要求

大多数作文题仍规定“三自一明”(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并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少设审题立意障碍,为考生写作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和探究方向。这有利于引导考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纠正为文造情的不良写作倾向。

1.命题趋势展望

总结了2016年高考作文的亮点和特色后,笔者结合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内容、特点、规律,对2017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进行展望。

2.实用帖:如何将作文备考落到实处?

(1)关注社会热点,常读重大新闻

考生要密切关注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重点关注涉及核心价值观、创新、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大新闻,而不要把关注点放在家长里短、花边娱乐等方面的新闻。

近年来,高考作文改革中,命题更加指向现实,且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因此,关注社会热点,既有助于准确审题立意,又能积累新颖素材。

“进步就高兴,退步就打骂”的做法让人联想到几年前创造了“一门三北大”神话的香港“狼爸”,然而在我看来这不是奇迹而是悲剧。让孩子进了北大,却让孩子丢了童心,失了朋友,没了个性,灭了对父亲的敬重,这无疑是家庭教育的悲剧。――2016河南高考55分佳作《唯分数论――家庭教育之“悲”》

该考生在作文中不仅列举了中国当代“狼爸”的教育故事,还列举了扎克・伯格等当代名人事例。

(2)诵读经典,活学活用

大量背诵经典美文、诗词佳句仍然是提升考生作文素养的必修课。只要考生在考场上把它们恰当、有机地融合到作文中,必然就是佳作。如2016江苏卷满分作文《于无声处听惊雷》引用的中外经典就有十多处。

《红楼梦》里晴雯被撵出贾府,王夫人回贾母似有若无的疑问时说:“有本事的人难免吊歪。”你看,有本事和吊歪,创新和个性,总是如影随形。那么,何必总绷着个脸呢?――《于无声处听惊雷》

这种做法不单单是增添了文采,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作文的品位,让作文显得高雅、大气、厚重。

(3)比较权衡,三思下笔

在写任务驱动型作文时,必须体现你的权衡和比较,观点要有辩证性。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端,不可开篇就抓住一个关键词写到底,写作中一定要比较利弊、正误。

第8篇:地方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关键词】 山区高中 阅读课 学生 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6-071-02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与写作关系密切,相辅相成,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

山区高中阅读材料匮乏,学生学习科目多,时间紧,学生不重视语文阅读,导致山区高中学生写作水平长期低水平徘徊,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制约了山区高中语文学科的长足发展,要改变这一不利局面,笔者认为结合山区高中学校及学生实际情况,应每周安排一节语文阅读课,利用阅读课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笔者发现阅读课对提高山区高中学生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读思结合,获得体验和感悟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山区高中学生生活单调而简单,知识面比较窄,见识少,缺少阅读、思考、体验,作文中套话乱飞、空话成风、假话连篇,难觅到说真感受、写真体验、谈真感悟的文章。

笔者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主题,精选材料,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课上读思结合,让学生获得体验和感悟,体验让作文更显真实,感悟让作文更有深度。

例如,针对现在一些高中生不懂感恩母爱的情况,笔者在阅读课上开展“母爱”主题阅读,先要求学生阅读纪念母爱的文章《来一斤母爱》,圈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去思考文中所传递出的母爱,学生阅读圈划完后,笔者请同学朗读自己圈划的句子,然后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有的同学从中体验到母亲的辛劳,有的同学从中体验到母爱的宝贵,有的同学从中体验到母爱的伟大……对于同学们的发言,笔者予以积极地评价和热情地鼓励,激发学生阅读和体验的积极性;接着笔者让学生阅读文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中有关母爱的文字,并认真思考分析,这样学生能更深刻地感悟母爱;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体验和感悟母爱”,学生对母爱留下了深刻的情感体验,情感已经触发,思维已经启动,随时都可能闪现出感悟母爱的思维火花,写作兴趣被激发出来,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能够写出真情实感。

笔者利用语文阅读课,指导学生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唤起学生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兴趣,对体验形成表象记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体验、感悟,将表象内化为认识,将“眼中之物”转变为“心中之物”,进而写出有真体验和真感悟的文章。

二、阅读品味,提高作文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作文水平的高低,但是当前山区高中学生阅读时间少,导致了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词汇贪乏,语言表达苍白无力。

笔者在阅读课时精心挑选语言优美、有文采的文章或段落,包括高考满分作文中的精彩语句,让学生静下心来反复阅读,用心勾画、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一些字、词、句进行“咬”文“嚼”字,揣摩语言的情韵,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积累语言、仿写语句的能力。

例如,笔者让学生在阅读课上朗读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满分作文中的一段文字:“惟有善者,不设无味戒备,不思多余念想,懂得接受,也该是会乐于分享。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这话并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样适用。接受,并感恩,让光明传递,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点亮万家灯火。”要求学生读后揣摩句中语言的魅力,找出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明白作文中恰当地使用引用、对偶等修辞手法,能使文章语言准确、简洁,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文采斐然,富有意蕴,令人信服。

除此之外,许多经典散文都是语言美的典范,笔者精心挑选出来让学生阅读课上阅读、朗诵、圈划、摘抄,许多报刊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中国青年报》等里面的文章,语言都很精辟,鼓励学生认真朗读、背诵且能默写其中重要词语、句子及段落。同时,笔者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做好美词佳句的摘抄、仿写、化用,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作文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阅读积累,获取时事素材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白居易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这提醒我们要关注时代,关切社会,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综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命题者有意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和现实,留意社会热点时事,要求考生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表达关注社会、直面现实的思考。

当前山区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畏文厌文的心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阅读积累,缺乏时事素材,有的学生整天埋头做题,没有关注生活、社会,只会把少数几个素材用得非常滥,比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陶渊明、李白等。缺乏时事素材正成为学生写作的拦路虎和绊脚石,我们要利用阅读课引导学生获取时事素材。

例如,笔者在语文阅读课时为学生提供时事阅读素材:中国式过马路、曼德拉去世、爸爸去哪儿、马航飞机失事、保卫汉字等,笔者在阅读课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掌握积累素材的方法,让学生带着目的阅读,有针对性地积累所需要的素材,找到运用素材的准确切入点,并让学生学会有意识地整合所积累的作文素材,能把大众化的素材变成自己个人的材料,提高素材有效利用的效率,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笔者利用语文阅读课,为学生提供时事素材这股活水,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厌烦心理,丰富了学生素材积累,提高了学生作文成绩。

四、阅读借鉴,学习写作技巧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山区高中学生作文能力薄弱,“编”、“抄”、“套”现象严重,究其原因,固然有积累材料不够,表达能力不强等原因,但缺乏写作技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笔者在阅读课要引导学生把书读透,既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要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从阅读材料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懂得怎样组织材料、选择材料、如何确定中心;作者为什么这样拟写标题、作者为什么这样开头结尾、为什么这样安排段落层次等等。同时还要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加以对比,有目的地进行作文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训练,学生逐步学习和掌握写作技巧,写作水平也大幅度提高。

笔者在阅读课选择材料时重视语文教材,因为教材编选的课文多是名家的优秀作品,是学生学习写作技巧的典型例子。例如,从巴金的《小狗包弟》学习细节描写不但能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生动,还能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技巧,使人身临其境、如入画中;从韩愈的《师说》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技巧,说理透彻,气势磅礴,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鲁迅的《拿来主义》学习比喻论证,以小见大,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使读者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笔者用语文教材中作为阅读课材料,让学生既熟悉,又易学,教会学生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五、以读促改,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

山区高中学生作文水平低,语言运用和技巧生疏,写作文时东拼西凑,错别字、病句也随处可见,他们没有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通常是应付式地写完即可,根本不考虑作文如何修改的问题,久而久之,形成了越写越差、越差越不愿意写的恶性循环,学生写作水平始终无法得到提高。如何提高山区高中学生独立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叶圣陶先生说:“写好以后,念他几遍,至少两三遍,凡是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用词不当的地方,大致可以听出来。总之,要多念多改,作文进步才快。”这也告诉我们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修改自己作文能力,阅读课上以读促改是提高山区高中学生独立修改自己作文能力一个科学、可行的办法。

笔者在阅读课上开展以读促改时注意方法,循序渐进:第一,宣传发动,示范修改,笔者先宣传修改作文的好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笔者投影学生习作,示范阅读修改,并简要说明修改的内容、原因、方法;第二,学生默读修改,要求学生静静地阅读自己的习作,借鉴老师示范阅读修改的方法,并用红笔做出适当修改;第三,学生朗读修改,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反复读几遍,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找出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地方,用红笔着手修改。第四,小组互读交流,班级前后相邻两排座位的四位同学组成互读交流小组,他们阅读小组其他同学自主修改的文章,讨论交流自主修改心得体会;第五,再次阅读,二次写作,笔者总结学生自主评改习作情况,学生再次阅读自己习作,对作文产生新的认识,笔者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写作,解决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阅读课上以读促改符合高中语文课程的要求,突出了学生参与修改作文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表达文从字顺,思维更加严密,想象力更加丰富,教师要相信学生,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机会,使学乐于写作、乐于阅读、乐于修改,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高考中语文分值将有所提高,有助于改变目前忽视母语教学的现状,这对山区高中语文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直面山区高中学生作文现状,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充分利用阅读课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迎接山区高中语文美好的明天。

[ 参 考 文 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3]刘芳扬.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认识[J].西安: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4).

第9篇:地方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都说最美好的校园生活在小学,天真快乐,无忧无虑;都说最放肆的校园生活在初中,意气风发,任性叛逆;都说最难熬的校园生活在高中,三点一线,溺于书海。可是,我的高中岁月还没来得及珍惜就快要与她分离。时间就像一把重重的锤子一样给我狠命一击,让我感受到了阵痛与难舍。而那些点点滴滴的回忆如同潮水般渐渐涌入了我的脑海,模糊了我的视线„„

我依然深刻地记得第一次踏进校园的时候,那种陌生感与紧张感;我依然深刻地记得第一次和同学交谈的时候,脸通红通红的样子;我依然深刻地记得军训的时候,我们响亮的口号,我们整齐的步伐。仿佛一回头,我还可以看到高一时青涩的我们穿着军服在烈日下被晒黑的样子,而瘦瘦的老班则拿着矿泉水,拿着解暑药,顶着烈日,默默地陪伴着我们。风像热浪一般吹起*散落在肩头的几缕发丝,干干地,带着夏日特有的味道;吹起每一个人心中的绿叶“哗哗”作响,仿佛在唱着动听的歌。那个夏天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一个季节,它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脑海中。

漫步在校园里,往事历历在目。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曾留下我们的足迹和身影。升旗台下,我们曾庄严而肃静地注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校园的上空,我们身上所穿的蓝色校服在晨光的照耀下闪着耀眼的光芒,就像阳光在蓝色大海上留下的点点波光那样得美丽。教学楼后面的草地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也是最不寂寞的地方。我们总喜欢在温暖而慵懒的午后,懒洋洋地坐在草地上聊天。天南地北地聊,“人生梦想”等词句从我们嘴里自然地跳出来,演化成为最浓郁的信赖。有时候,还可以看见一群学长在草地上奔跑着踢球,因为奔跑,因为运动,豆大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掉,滴落在草地里,滋润了脚下的土地。小草,来年的春天,它们肯定会更加地绿意逼人。还有校园的篮球场,也是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在那里,我们会看到一群群生龙活虎的学生在奔跑着,挥洒着他们的汗水,激扬着他们的快乐。只见他们用手运着篮球就像是牵着自己的孩子一样,自然而娴熟。篮球与地面因相碰撞发出有节奏的“砰砰”声,急促而响亮,就像看球的人的心在跳一样。而有时,还可以看见老师们的身影。此时的他们,全然没有了课堂上的严肃,而是散发着青春的光和热。他们与学生一起欢快地运动着,彼此融洽地仿佛就是要好的朋友。紧挨着篮球场是我们学校最漂亮的运动场,红色的塑胶跑道,绿油油地塑胶草皮,还有像战士一样静静地守护着运动场的青少

年校外活动中心,他们彼此映衬着,彰显着不凡的气质。每天下午,我们都可以看到穿着各种颜色的体育特长生在跑道上进行着艰苦的训练。他们奔跑在红色的跑道上,一圈一圈地跑着,从不放弃。我仿佛看见他们奔跑在时光的隧道上,向着胜利进发,朝着那叫梦想的光芒进发。

这一幅幅画面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还是那么得鲜明,还是那么得芬芳。这种鲜明与芬芳,就像校园里桂花的味道,淡淡地萦绕着鼻息却紧紧地裹住心脾。而这一切,怎么就那么快地接近尾声了呢?这个我深爱着地方,是我的校园。这里有着我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有我曾洒下过的欢声与笑语,有我曾流下过的汗水与泪水,有我艰难成长中的点点与滴滴。此时的我,静静地坐在高三的教室里,盯着挂在墙壁上的高考倒计时的牌子,那上面的日子在一天天地减少。看着这一切,心中像是长了一地的纠缠的藤蔓在错综复杂地生长。有对未来美好大学的向往,有对即将逝去的高中生活的依恋;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有对磕磕碰碰的成长路上的迷茫;有对告别的伤痛,有对离别的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