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现状分析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改革
[作者简介]许丽婷(1974-),女,江苏徐州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讲师、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网络与分布式系统方向的研究。(江苏南京210046)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面向职业岗位群的高职IT类人才培养规格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ZYLX201104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49-02
在网络技术、产品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还按照传统的课程体系来开展教育教学,培养出的网络人才将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在保持基本理论和技术不大变的前提下,必须根据当前网络技术的新动向,不断调整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
一、人才培养方向及相关岗位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我院对分布在长江三角的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在企业、机关、公司、学校等部门的应用情况的分析,进一步调整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以使其更合理,适应时代的需求。课程体系的构建要面向职业岗位,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基本要素。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从事网络建设、管理、维护等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或IT行业,从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工程规划施工、网络工程管理、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网站建设及维护等工作;也可从事相关的技术研究、产品的开发和工程设计的研发工作以及IT产品销售、市场的技术支持与维护维修服务。
二、改革方向
首先,基础理论课程数量及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可根据高职生的特点,合并、压缩、调整原有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适时开设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新课程。例如,高等数学开设的难度不要太深,可去掉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然而,英语教学要贯穿始终。在网络设备的操作和调试中,常会遇到大量英语词汇,并且有些网络设备和技术来自国外,如Cisco的设备和技术、Unix操作系统等。如果搞网络技术的人不懂英语或英语很差,可能会给工作带来麻烦。故继大学英语课程之后,仍需开设专业英语。如果采用双语教学,那么,双语教学的课程一般应选择比较简单的课程进行,如计算机网络基础等课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其次,加强实践和实训教学,工学结合。为此,我们做了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强化实验环节。我们在课程教学完成后,增加针对性较强的综合性项目专题实训,按照就业岗位群的要求,选取适当的实践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纳入课程领域。第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网络实训室的建设。例如,2006年我校与福建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网络工程实验室。2011年我校再次投资组建综合布线实验室和信息安全实验室。学生在实验室中可以完成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网络跳线制作、链路端接、智能化设备安装、入侵行为检测、WEB服务蜜罐部署、企业典型网络安全架构部署等一系列的实验,既增长了知识,又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动手能力。第三,我校计算机类专业采用了“2.5+0.5”教学体系模式,也就是说在学生三年的学习时间里,学校将安排半年的校外工作体验,即顶岗实习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的组织,将学与做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课程体系紧跟最新技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提高“新”技术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突出“新”技术在技能培养中的作用,对发展迅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尤为必要。结合学校已有教学和实训条件,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实训方式,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和社会实际需要的无缝连接,让学生做到所学即所用。例如,我们提高了网络安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例,除了网络安全课程外,又开设了病毒防护、信息安全项目实训,使学生对当前最新的安全技术有较深入的学习。我们还新开设了无线网络技术、网络新技术应用等新型课程。另外,开设选修课也是弥补职业技术课程和网络技术发展缝隙的重要方式。此类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工作所必需的网络技术的新发展,从而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体系的改革
计算机网络专业各阶段课程分布在高职学生的5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当中。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保证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根据工作过程设计课程群,紧扣专业的核心技能,对课程体系中陈旧和重复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整合,增加了“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方面的课程;压缩了“网络编程与应用”在原有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删减了一些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关系不大的课程,如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合并了内容相近而又互有交叉的课程,如把计算机通信课程并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通过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拓宽基础知识面,适时地把一些反映当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充实到课程教学中来,建立以“网络技术及工程”为主要技能培养线、“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与“网络编程与应用”为辅助技能培养线的一套实用、科学、系统、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能适应相当一段时期的技术更新,课程之间的内容具有连续、递进和外延展宽的特性。
“网络技术及工程”是网络专业学生主要的工程技能,其主要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一是网络设计与实施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网络施工管理及简单的网络方案设计等工作岗位;二是网络管理能力,侧重培养学生对网络软环境的管理能力。其前期课程以计算机网络基础奠定网络工程的基础;中期的课程是TCP/IP基础、网络操作系统、综合布线、无线网络技术、交换机路由配置与管理等,这些课程是掌握网络工程系统集成技能的关键性课程。在这两种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由于大多数的单位网络设计与施工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故网络管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学生的网络管理能力时,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Windows Server的网络管理方法,更要熟悉网络服务器上经常使用的Linux操作系统或Unix操作系统,具有在真正的网络操作系统下配置、管理及实施网络服务功能的能力。
随着网络犯罪的增多,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要管好网络,就要熟悉各种网络环境下基本的安全防范方法和安全实施技术。因此,要开设与网络安全相关的课程,如网络安全、病毒防护、数据安全等,让学生学习如漏洞的类型和修补方法等内容,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及数据文件的加密和备份等内容,全面掌握这一目前非常热门的课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缩短课程体系与实际技术发展之间的距离。
“网络编程与应用”区别于研究生、本科教育培养的网络软件技术开发师,应大力培养面向中小型企业、公司、学校、行政事业单位的网站开发设计员。目前,用于开发的工具种类繁多,不可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全部掌握,作为编程人员至少要熟练掌握一种语言,能熟练使用一种开发工具和环境。可以将网络编程类课程划分为两个主线的教学,一个主线是网页设计与制作、程序设计、JSP开发与WEB应用;另一个主线是网络数据库应用开发、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在这两个主线的教学中,前者侧重于培养学生网站建设及维护能力,后者则着力于培养网络环境下的软件开发技术人才。由于我们学院有专门的软件开发教研室,故根据培养目标,我们专业选择了前者开展教学。实践证明,前者更容易掌握,使学生能较好、较快地掌握网站建设方面的知识,在毕业设计中许多学生建设的网站功能完善,界面亲和力强。
学生修完以上三条人才培养线的课程后,将接受网络设计与实施、网络管理、信息安全以及网站建设及维护的项目专题实训。这四个项目实训融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涉及的相关核心技能,模仿工作流程组织教学。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使学生完成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积累最初的项目经验。这样,学生无论是毕业设计还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都能快速进入角色。
此外,针对不同的学生,把“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区分开。“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一门向全院开设的专业知识课程。通过调整,把网络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内容区分。网络专业学生“计算机网络基础”的课程内容更深一些,偏于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通信的讲述,而其他专业学生的课程内容要浅一些,偏于应用。
选修课可以将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证书教育(如微软的网络管理员、计算机三级、思科的CCNA等)纳入课程体系,学生在完成课程和综合训练后,能够参加、通过并获得相关证书。选修课也可以是一些网络新技术的介绍或对现有课程体系的一些补充。例如,在网络编程与应用方向上选择了网页设计与制作、程序设计、JSP开发与WEB应用的教学主线,则可以将网络数据库应用开发、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作为选修课开设。通过学生自主选择选修课,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自学能力,以便毕业时能够很快适应社会,满足企业要求。
四、结束语
完备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一套相配套的教材。由于教材建设本身是一项耗费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工作,因此,保持教材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相协调是课程体系改革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应注意各课程教学内容具有不可重复,知识点之间存在相对独立和离散性,如果知识点之间关系亲和,则内容可集群。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只有本着“建立社会需要、紧跟最新技术、相对比较稳定的课程体系结构”的原则,调整课程设置,才能为社会提供大量高效合格的网络技术实施劳动者。
[参考文献]
[1]黄永元.职业教育中网络专业的规划及课程设置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3).
[2]闫英战.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7).
[3]翟宏群,冯茂岩.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4]李康乐,解晨光,张明辉,等.高职网络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5]何文霞.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6]杨文艳.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
【关键词】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创新研究
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多年来人们习惯于过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成长,因而,探索和使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
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首先要明确现有模式和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内容过分重视技术的原理、过程和结论,忽视实用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中拘泥于教材,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不能调动学生兴趣,不切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目标过多考虑“某一具体岗位的职业要求”,以实用性为唯一目的,不追求体系的完整性,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组织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考核方式不能适应素质发展的需要。
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一直在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断地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与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适应网络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由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组成。
一、教学内容
职业院校办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按照新时代的需求和职业界的需要来培养学生,应重视产、学、研相结合,并紧密地结合我国的经济状况,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办学的主要方向。根据教育部高职计算机教学大纲和各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以及21世纪对人才信息能力的要求,我们将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方向)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确定为:“网络通信和原理的基础知识”、“局域网典型组网技术”、“网络互联设备和技术”、“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设计与架构网络“等几个基本部分;另外,还须介绍小型局域网的Internet接入技术。其他专业的教学是这几个基本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组合。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的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对于那些必要的、关系到网络系统内的规律性、逻辑性和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应作较为详细的介绍;对于涉及今后发展可能需要的理论内容,也要作必要的简明扼要的叙述。这样既为学生适应岗位的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也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空间。
(二)实验教学:根据实际的需要,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组建、管理和使用网络三个重点部分,要求完成组网技术(含基本组网技术和互联技术)和微软操作系统的网络管理技术两项主要的内容。这样,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的紧密结合,不但可以使学生通过应用及实践的学习,深化对理论和设计部分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学会理论方法的实际运用技术。从而达到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进而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集中实训: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一般可安排1-2周的集中实训时间(80学时)专门进行网络的综合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分成小组,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课题,组内同学自己分工,协同工作,互相讨论、共同分析与设计网络。在设计期间,应设计丰富的课程设计内容,配备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学生通过互相学习,共同实践,写出综合实训报告,最后由教师对实现的设计进行答辩与验收,给出实践的成绩。
(四)“0”学时和“市场调研”的补充教学方法:由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再好的教材也不可能紧跟形势,因此,对于局域网的综合设计作业、网络互联设备等内容,可根据情况要求学生在课下,结合理论进行市场调研,写出自己的调研总结报告,达到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例如,有关网卡的报告,应当包含网卡的工作原理、实际的作用、常见类型、选择的原则和注意事项等。
总之,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比较先进的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性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诱导教学法和小组学习法等,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有讲有练,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三、组织形式
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我们要合理地调整并安排理论教学内容,教学实验,以及综合性设计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这三个阶段既有适度的理论知识学习,又有实验的穿插活动,最后的综合性网络设计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在不断的穿插、交换、交互的过程中进行,并辅助以市场调研的方法。这些环节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计算机网络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应用化、社会化、家庭化,使得学生容易并乐于接受和掌握。
四、考核方式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师范院校,急需对课程教学体系、内容、方法等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才能适应该课程教学的需要。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就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探索、实践与研究。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各类学生层次间的距离逐渐拉大,层次界限逐渐明晰。构架在信息技术教育这条主线上的《计算机网络》教育的难度逐步加大,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计算机网络》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组织都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要改善教学方法,重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
1教学体系研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广泛、实用性强,且概念众多,理论复杂,技术发展迅速。并且是一门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交叉科学,按传统自然方式进行教学的方式由于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已不再适合新形式的发展。因此要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形成适应差异,发展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体系,而分层教学体系可以使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层次需求,适当掌握教学进度与深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满足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所需。
1.1教学目标的层次化
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育可采用三层次的教学模式。WwW.133229.Com
第一个层次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理论教育。该层次教育主要从完善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技能方面打下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基础,同时为后续课程服务。
第二个层次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技能教育,该层次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网络硬件配置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管理的技能。进而能够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个层次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设计技能教育。该层次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网络系统设计与施工能力,使之适应计算机学科的动态发展及与其它学科(如通讯、自动控制)的交叉应用,具有计算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和网络维护的能力。进而成为从事计算机网络及相关领域的系统研究、设计、维护和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1.2教学过程的层次化
首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好分层次教学的准备。根据教学目标的层次,结合教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该层次学习的教学内容,必要时可补充教材上不详细的内容或进行适当的引申,明确每次课的基础内容和引申内容。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好分层次教学的准备。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放低要求和起点,注重讲解和演示,使其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教师应精讲精练,既重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要善于引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在原有课本知识已巩固的情况下,教师要引申一些实例让其多加练习,给该层次学生创造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注重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有问题时随时可以提问、讨论,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调动全体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在练习环节,对基本习题要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对,较难的习题要使低层次的学生能听懂但不必要求会做,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分层次教学。
再次,在上机辅导中要做好分层次实践的准备。对于《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实验环节对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直接的帮助,其实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对实验教学内容层次化。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更多的是做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强化基础,巩固技能;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要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加入设计性实验,在知识、技能巩固的基础上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应以综合性实验为主,设计一些应用性、灵活性及探索性较强、思维量大的实验。
1.3教学考评的层次化
由于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的层次化,教师在教学进度安排、考评标准的设定等方面,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有高度的灵活性,形成教学考评的层次化。不能只看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高低,应考虑学生的层次,以学生在其所在层次取得的进步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的比重要增加,淡化记忆性内容的测试,增加机试比重,尽量减少评估的偏差,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上。
2教学内容组织
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可分为3个部分,共有12章,其中第1章属于入门篇,主要介绍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等。2~9章是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部分,主要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模型,以及围绕tcp/ip模型的层次结构、各层软硬件情况和基本通信原理等。第10~12章是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应用工具等。
1.1计算机网络的一般概念,1.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1概述,2.2m/m/1排队模型。
3.1数据传输基本原理,3.2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4.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4.2停止等待协议,4.3连续arq协议,4.4选择重传arq协议,4.5hdlc,4.6ppp。
5.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5.2路径选择,5.3拥塞控制,5.4x.25。
6.1网络互连概念,6.2因特网上的网络层。
7.1运输层概述,7.2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7.3udp,7.4tcp,7.5影响计算机网络的若干因素。
8.1ieee802标准概述,8.2ieee802.3,8.3快速以太网。
9.1iso/osirm的高三层,9.2tcp/ip协议族的应用层,9.3域名系统dns,9.4计算机网络管理,9.5计算机网络安全,9.6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10.1联网设备概述,10.2调制解调器,10.3网卡,10.4中继器和集线器,10.5网桥10.6交换机,10.7路由器,10.8建网技术,10.9网络建设方法。
11.1帧中继,11.2接入网技术,11.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12.1网络信息系统开发。
3教学方法选择
由于地方师范院校的角色定位,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同时也是在帮助学生如何选择、使用教学方法,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3.1精讲多练的过程式教学方法
采用精讲多练的过程式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上机练习与作业为主线,将所教内容建立知识点实践体系,对每个学生根据知识点进行考核,从而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整合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2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讲课为主并辅助以学生上台讲课和自己给自己辅导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该方法,师生在课堂上共同研究、讨论教学内容,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自学能力。
3.3类比教学法
对于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比较、归纳和总结。例如:对于osi七层模型的理解,用一个“从上海到罗马的贸易过程”的情景设置使学生能体会到为什么要给网络分成这七个层次。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这个参考模型存在的意义,但并不对每一层的详细功能做过多的介绍。
3.4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同轴电缆、光纤、以太网收发器、各种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搬到课堂上或直接将学生引至实验室,对照实物现场进行讲解。例如,模拟组建一个校园网,对所给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进行选型。这个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不同传输介质的特点和使用场合、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应用场合、具体局域网标准的含义,使学生基本具备中小型网络设计能力、网络设备的选型能力。
3.5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把握教学内容,提出任务;然后要和学生共同分析任务,讲解重点、难点,还可以给出完成任务所需掌握知识点的有趣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定期检查、监督任务完成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最后要制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分标准。例如在讲授dns域名系统时,对企业进行需求分析,提出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dns服务器的管理方法、工作流程,最后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采用多种教学法,使教学过程重点突出、简单明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低层次学生,通过教师的生动讲授和自己的练习能较快、较好地掌握课程基本内容;对于中高层次学生,他们学到了许多过去不了解或没有真正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加深了对计算机的认识与了解。
4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
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课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将重难点反复讲解,也做不到知识点的面面俱到,而作为该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我们在充分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及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开发了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课程的全部电子教案、实验指导、应用案例、重难点讲解、操作演示、示范授课等多种资源,为教师提供了素材库、试题库等备课资源。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使教学内容的载体从单一纸介质的教材向多媒体教学资源发展,教学方法也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通过资源库,学生可以更多的采用自学加咨询的方式学习相关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5结语
作为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完善其教学体系,今后希望进一步加大教改的穿插力度,以改善现有教学带来的不良结果,并且结合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内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及资源库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与研究,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成忠.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2]蒋中云.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24).
关键词: 虚实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2-0397-02
随着信息时代和物联网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将变得日益紧缺。高职院校又担负着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那么在高职院校中各专业应创立一套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法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急缺人才。
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沟通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掌握网络系统基本知识和网络安全基本理论,掌握基本的防病毒、黑客攻防以及主流的网络安全技术,具备从事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维护和安全防范等必备的专业技能,能够规划、管理安全的网络平台,并能快速跟踪网络信息安全新技术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充分体验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理论知识以够用为目标,重在实践教学。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通过网络基础课和思科网络设备配置管理,结合网页设计制作、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和Linux主流平台网络服务配置、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工程与系统集成等专业课程,贯穿网络公司在网络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网络规划、网络组建、网络设备配置、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网站规划、网络系统维护等各个环节的知识与技能。
对于学生的培养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在学校学习各门专业课程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第二阶段到公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把学校里面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并从实际运用中找出自己知识的欠缺以加以学习补充。2年的校园基础知识学习,使学生构建起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体系结构,掌握网络系统的管理和应用及网络安全技术;在随后的1年企业实习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的网络工程对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升华。这样很好地把学校和企业结合起来,为学生毕业后更快的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教学方法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遵从直观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积极推行学院的“讲-演-练-评”教学模式,加大Web应用开发项目作业、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系统集成、综合布线、网络综合实践的份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建立以技术、技能训练为主,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采用“讲—演—练—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采用情景教学和任务驱动。“讲”即讲授,是教师将网络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技术要求和操作过程等相关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训实习项目中进行讲解。“演”即演示,是教师模拟真实的工作场境和职业氛围,演示各种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的配置和使用。“练”即练习,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演示,亲自动手操作,在设备上练习自己所学的网络配置命令,体会技能操作的要领和步骤。“评”即评价,是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对学生配置网络设备情况和系统配置进行课堂现场点评、阶段效果测评和社会评价。四个环节紧紧相扣,互为依托,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整合全面发展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群,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集合在一起,达到“学、做、用”三合一的教学效果。虚实结合的方法则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模式当中。
3 虚实结合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通常围绕两条主线展开进行。一是操作系统,另一个是网络设备的配置(如路由器、交换机等)。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类专业大多采用的是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即首先教师通过理论教学进行讲解,然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对于网络操作系统课程而言,无论是Windows Server系统还是Linux系统,均需要上课前提前安装的到相应的计算机上。大多数理论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的,多媒体教室在多数院校是属于公共教室。这样,如果将计算机安装紧适用网络专业教学的操作系统,那么势必会影响其他教师的适用。那么是不是需要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多个操作系统呢?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还有一些问题,就是要实现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通信演示时怎么实现呢?不至于要上网络操作系统的教师每次课都再带一台电脑吧?
再有对于网络设备配置课程,教室也不可能每次都把真实的交换机或路由器等设备抱到教室。但是没有设备演示,只靠凭空的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解决以上诸多问题呢。虚实结合是一个快捷有效的方法。
首先,在真实计算机上仍然安装一个供所有用户公用的操作系统,然后,在该系统平台上安装一些虚拟软件。对于多数不用该类软件的教师而言,他们想平时一样操作该计算机,不需要启动该软件,也就不会影响计算机的性能。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教师而言,他们根据自己需要启动对应的软件来完成教学。如网络操作系统课程,可以利用VMware Workstation软件启动所需要的Windows Server系统或Linux系统,还可以启动Windows客户端系统,再加上真实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如此一来就可以利用一个虚拟软件同时启动多个操作系统。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清楚地展现各种操作系统的配置和应用,并且还可以进行测试。对于网络设备课程也是如此,可以利用Packet Tracer等模拟软件,来绘制网络拓扑图,并且还可以对各种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学生可以十分直观地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应用。如此虚实结合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此方法不但适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也适用于计算机类其他专业。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专业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良好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不可或缺的。作者根据自己日常教学过程,做了一些探索,并通过实践教学应用,发现效果十分明显。不但减少了设备的数量,而且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网络相关知识。希望此方法对其他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老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登红.机电一体化专业虚实结合实训模式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12).
[2] 刘海蓉,胡善岳.论高职计算机专业创新教育[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卞华珍,潘荷新.计算机网络专业工程化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23).
一、教改探讨
信息社会的到来给全球带来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契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信息系统的建立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我们在本科生高年级阶段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原理这一课程。这一课程面向计算机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以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为目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开发设计、使用、维护网络、能够基于网络开发应用程序,为学生成为网络方面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对于一所大学而言,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尖端知识,培养出在思想、知识、技能方面,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是重中之重。为此,我们这门课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加强外语教学,课堂采用英语课件、中文讲解的方式,在选择的教材上直接引进国外原版教材进行教学。通过原版教材的学习,可以达到几个目的:
1.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通过采用英语原版教材,使得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了英语的学习。同时,我们在考试环节,采用英语试卷的形式,在客观上,督促学生平时着眼于原版教材的学习,掌握英语阅读的同时,掌握大量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词汇,从而达到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的同步提高。
2.使学生了解国际前沿技术。虽然我们国家近几年随着经济上GDP的快速提升,科研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反映在知识体系上,就是教材的内容和更新不够快,不能紧跟世界先进技术和科学研究方向的发展。而国外原版教材在这些方面要优于国内教材。我们从几年之前就开始一直选择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影印版教材,并且随着版本的不断更新,讲授的内容也和国外的大学同步,这样使得我们的学生能以更快的速度接近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前沿,对学生将来工作以及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在我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低年级阶段,已经选修过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计算机络原理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重点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该课程基于Internet,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Internet是熟知的公用网络,以此网络的TCP/IP协议为模型,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使学生充分结合实际生活,了解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师的科研内容融合到教学内容中,采用研究型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师教授与学生研究型探索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发散型、创新型能力发展提供了空间。在以Internet协议TCP/IP为基础的内容中,通过学生设计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根据各种路由算法亲自动手编程、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掌握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在课时分配上,采用48学时课内讲授,16学时的实验环节,使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其亲自动手的实验能力。计算机网络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课堂教学中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搭建了《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环境。该实验环境提供了网络实验的平台。该平台可以达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水平。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针对教学内容自行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原理和工作过程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我们自行设计了Internet协议各个层次协议工作过程的flash动画演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理论更加形象。如讲授HTTP协议工作原理时,把从发出网页浏览的请求到接收到所请求内容的过程,通过flash演示,将连接的建立、请求和响应的发送过程一一呈现,使得抽象的概念得以形象化,易于学生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把课堂讲授和自学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知识接受的主体。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教师教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1],针对难以理解的概念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设计中结合实际具体应用。同时我们自行设计编写了相关实验的教学指导书,加大了本科生网络系列课程教学的实践力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地安排了一系列实验,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计算机网络实验的对象和环境是一个模拟了计算机网络的系统,主要由硬件环境和运行在硬件上的软件所构成。主要由组成计算机网络的主机通过各种接入设备和网络接入介质以及网络互联设备构成计算机网络运行的硬件环境,然后由运行在主机以及终端设备上的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用户安装的各种应用系统和网络互连设备上的软件构成的软件环境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完成计算机网络的各种功能和服务。我们设计的所有实验都运行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我们设计的实验主要分为四大类:设计型实验、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
三、精选国外优秀教材,采用双语教学
由于国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比较迅速,在网络技术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实际经验,优秀教材的选择是培育高质量高效人才的必要条件。而在国内采用的一些教材大多内容相对滞后,另外,现阶段各个高校也都在大力提倡学生阅读国外原版教材,特别是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阅读原版教材能够很快地跟踪国外最新技术发展,同时提高了英语专业阅读的能力。我校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组通过多年的实践以及搜集大量的国内外优秀教学资料,选用了大学计算机教育国外著名教材教学用书的影印版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用书。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2],原版教材阅读和中文课堂讲解相结合,对学生阅读原版教材中较难理解的部分重点讲解,使学生充分领悟教材的内容,同时考试采用英文实体,中英文解答,考核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掌握程度。
四、实验环节设计
实验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环节。计算机网络实验不同于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实验,需要独立的实验环境。我校计算机学院配备有大型综合实验室,针对我院本科生各门课程开放实验室,除了配置了上机的相应软件环境之外,还在独立的空间配置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必备的硬件设备和环境,包括有线和无线的局域网,各种交换和路由设备,为实验的开设提供了环境的支持。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达到:认识并了解网络理解网络协议工作原理使用网络维护管理网络开发网络应用的最终目的。
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的理论课程之后,可以通过实验验证、设计相关的实验内容,提高实践能力。我们自行编写并设计了验证型、设计型、创新型的各种实验,巩固教学中的相关内容,在教学中配以相应的课题,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能够独立完成网络工程的设计和开发。
1.实验预习。因为实验中需要了解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多,所以预习工作非常重要,是整个实验必不可少的步骤。在预习环节中,需要学生明确试验目的,通过阅读相关资料理解并掌握实验原理,熟悉实验用到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我们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并参阅相关理论和有关设备的说明书,写出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环境、实验步骤和预期效果,并对可能出现的运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
2.实验操作。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前,应将预习报告提交实验指导教师审查,获得实验指导教师许可后领取相应实验设备进行登记后才可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交由实验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才能结束实验。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工程式教学
在中国,新课改的实施,也使计算机网络课程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改革。网络时代的发展,让我们能够发现,当今社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使人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满足人们在生活中的需要。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讲解,实际操作很少,实验设备不够齐全,对实验环境的要求比较高,老师和学生在进行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容易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目前中国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引入了工程式的教学模式,以此来解决课程实际操作中设备不足的问题。本文重点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工程式教学进行讨论。
1.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与实际无法紧密联系起来
在当前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老师上课时主要是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这些理论知识基本上都是纯书本知识,无法与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说,老师主要向同学推荐《网络组建和维护》这本书来作为学生课下应该学习的基本知识读本。虽然学生能够学到足够多的网络知识,但是这些理论知识还无法有效地实际的网路应用中发挥足够大的作用。学生学习这些理论知识,还有待于进一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1.2 教学内容无法与时俱进
目前,中国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是选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该书一直沿用着传统的知识结构:网络概念、网络模型、传输途径、网络连接等基础性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几乎都是按照同一个规范进行严格的章节区分,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学到有衔接的知识,而且学到的东西与现实社会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知识编写无法与时俱进。
1.3 网络实验设备不足
在进行计算机网路课程时,学到的基础知识要在实际的计算机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的应用,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掌握其完整的知识。但是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后续的实际实验操作设备不足,学校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到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去,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知识体系之后,无法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
2.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工程式教学措施
对于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予以及时的改革与调整。时代的发展,要求计算机网络行业能够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就目前中国计算机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引入工程师教学进行改革,主要的改革措施如下几方面。
2.1 培养大家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网路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要想学好该课程,首先都应该对其培养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进行知识讲解,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体验进行知识讲解。
比如说,在讲解网络动画设计或者是编写网页等相关知识,老师可以跳出传统的按照课本知识进行讲解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实际的网页射进进行讲解,可以设计一个“网上购物”的网站,通过该网站的设计和构建进行相关的网页设计和美化等知识的讲解,除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网站设计的技术知识,同时老师可以从网络营销等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网购的知识讲解,趣然后根据相关的网络程序进行其他相关网络知识内容讲解。这样一来,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具体的课程讲解如图1所示:
图1
2.2 更新教学内容
时代在变化,网络技术也是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现在出现许多的知识讲解课本,这些课本或书籍主要存在的共同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本中的网络命令程序编写单一,主要编写网络命令的厂家就是“华为”和“思科”两个供应商,他们在网络命令编写上虽有区别,但是还是主要是以思科的命令程序为主,不用依赖实验设备就能够进行简单的编程,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二是目前网络书籍中对网络知识理论描写详细,对于初学者或者是主要的研究者来说,能够深入了解网络知识点,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根据网络知识进行实际的网络操作,不断地通过实验,发现、理解和解决问题。
2.3 明确课程教学思路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与时俱进的一门课程,其课程设计比较体系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有一个明晰的教学思路,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知识讲解:一方面可以从网页设计等知识进行课程教学,在教授这方面网络知识时,可以对知识体系有一个总体的概括,然后由浅入深,可以从总体知识体系中分出许多个小知识体系,根据不同的小知识体系进行知识讲解,这样能够使学生对只是有个整体的把握;另一方面,可以从实际的应用来讲解网络组建、网络综合布线以及网络安全等知识,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掌握网络知识体系。比如说,老师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构建与维护进行知识讲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从学校进行构建前期的铺设强电与弱电、学校教师内部设计信息面板等工作进行讲解,然后设置交换机,过渡到网络构建完成之后的维护,这一整个网络构建和维护过程囊括了许多课程的知识,可以通过这个校园网络构建的设计方案进行知识讲解,同时还能够提高社会的应用价值。具体的讲解如图2所示:
图2
2.4 改变课程教学方式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并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理论讲解的教学方式,为了能够体现工程学的思想,可以通过实际的生活运用实例,开始进行知识讲解。主要是以实际出现的问题出发,根据问题的出现,阐释学到的理论知识,根据问题,理解知识,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学以致用。
比如说,老师在讲解学校网络安全知识的时候,可以从学生个体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开始讲解,学生应该安装必要的杀毒软件,对个人计算机进行定期的查杀和更新;然后联系到接入层的交换机,为了更好地保护网络安全,可以设置管理人员密码,设置端口的最大连入数,严防非管理人员访问交换机,严防电脑使用用者扩展网络端口;最后说到核心层路由器,可以设置一定的访问权限,通过ACL访问控制列表来严防学生对教务网站的访问。通过层层讲解,从抽象到具体,由粗到细,讲解网络安全的知识。
2.5 创设情境进行实际教学
目前中国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设备方面的投入存在资金短缺的现象,短时间内,在中国存在着实验设备不足的现象,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设备不齐全的问题,可以创设虚拟情境进行实际的模拟,主要是配合使用模拟器,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实际的应用。目前中国在计算机网络这方面使用的模拟器主要有华为路由模拟器、Packet Tracer、BOSON、Dynamips等。这些模拟器能够模拟现实环境中的情景,可以弥补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在实际中进行知识运用和实际操作。
2.6 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
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主要是要学以致用,而不是纸上谈兵。所以在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相关知识,我们应该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具体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知识的实施项目中去,从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体验这些课堂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到的知识真正地成为自己的知识。
3.总结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应用工程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程或生活中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同时能够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术,真正做到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地学好知识,在生活中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熟练掌握,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晓,周明星.应用型大学学科建设:内涵、内容与内功――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科建设工作为例[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崔贯勋等.计算机网络实验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
作者简介:
关键词:网络基础;教学方法;过程学习;授课形式;检测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126-03
Abstract: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uhan Maritim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or the specialty of Computer Network Foundation course opened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their years of teaching reality,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ed assessment method of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key words: Network base; teaching method; Learning process;Teaching form
1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地位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目前有三个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和电子商务,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包含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64课时,多媒体教学的考试课程。教学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新技术及动态,同时必须重视实用技术的运用,为相关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各个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却有不尽相同。比如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中,该课程属于导论式的基础课,很多章节内容在后续的课程中有详细介绍,在授课时侧重于给学生传授网络的框架和网络的外延,让学生形成一个网络的总体概貌,为后面的学习搭建专业框架。在计算机软件的专业中,该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授课时侧重于网络软件的介绍和服务器的介绍。而在电子商务类型的专业,应侧重于计算机网络的计算模式介绍。老师教学应该根据专业有侧重点。但是在目前市场上提供的教材中没有区分专业,侧重点基本由教师自行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有删减和补充。
2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特点
一是该课程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课程教学中抽象概念较多,是大多专业课程的必修和先修课程。不管是哪个专业方向,该课程要求学生各个知识点之间要融会贯通。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各专业的侧重点,也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的关系,要让学生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基本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是该门课程考核方法单一。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我校以前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就会死记硬背大量枯燥的网络基础理论,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出现了重考试结果而轻平时学习过程的错误导向。
3 改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思考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而高职学生对理论有畏难情绪,理解更困难,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为克服理论学习困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内容,根据笔者多年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经验,对于课堂教学的改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3.1授课形式多样化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理论性强,基本概念讲解多,教师很容易采用“填鸭式”的教学,现在的学生都是在信息技术爆炸时代长大的95后,接受信息的方式多样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疑难问题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是每个教师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使理论教学形式多样化,内容更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1.1 演示法
为弥补理论教学的枯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可以实时尝试使用多种形式演示法教学。比如在学习传输媒体时我们可以事先准备好双绞线、光纤等传输媒体材料,现场教他们识别和制作方法,让理论的学习实物化、直观化。再比如结构换布线系统中我们可以以教学楼或者大家熟悉的建筑物现场查看实际的布线情况,再评论当前建筑物综合布线的优劣和改进办法。让网络的思想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专业的思维和眼界。微课视频等手段利用也是不可少。
3.1.2课堂讨论法
在某些章节老师可以给定一个主题,要求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课堂以演讲、辩论或者专题的形式来进行,将教师原本要“填鸭式”教学的内容抛给学生,让他们主动查找相关知识,让课堂变成了思维碰撞的场所,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服务器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抛砖引入的讲解一下服务器的基本知识,每个学生都可以针对服务器的某一点来放大上台讲解,教师最后总结,经过这次学习学生对服务器知识了解深度和广度就都不一样了。
3.1.3课外补充法
计算机行业技术更新快,如果我们课堂只是讲解已经存在实施了的知识点,学生会觉得实用性不强,兴趣不大。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多结合当前的行业发展、新技术与新知识的介绍。比如当前网络发展的方向时,我们可以以专题的形式介绍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并让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参与其中。比如在介绍很多教材在多个问题上反复出现“隧道技术”,但是一般教材却没有对这一技术做详细说明,教师可以补充讲解这个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知识,老师只是做一个总结性的发言。
3.2 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点的原理,更要懂得某些原理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因此在理论讲解的同时,也介绍一下实际运用的知识,对于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3.2.1操作化
讲述MAC地址的时候,介绍了MAC地址的定义为计算机的硬件地址,在机器上演示并查看MAC地址,也可以延伸介绍下MAC地址过滤在上网管理时的应用。例如,使用无线路由器时经常会碰到“蹭网”的现象,这时使用MAC地址过滤,仅允许某一个或者某几个MAC地址访问,或者将某些“蹭网”者的MAC地址设置为黑名单,就可以解决此类问题。
3.2.2实物化
在讲述传输介质时,除了讲述几种常用的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之外,各种线材的特性也决定了他们的应用范围不同,比如长距离埋地或者架空的布线一般选用光缆,而室内的布线就应选择价格比较便宜的双绞线。同是也可以将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知识也介绍一下。
3.2.3 前沿化
比如网络互联设备时,我们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当前最新款的路由器、服务器和防火墙的资料,结合课本内容在课堂上剖析这些设备的技术设置,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市场相结合,形成专业思维。
3.2.4实例化
在讲述TCP和UDP两个协议时,需要重点介绍两个协议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对比。根据他们的原理特性的不用,也决定了他们的应用。比如文件传输等需要可靠传输的网络应用,在传输层一般选择TCP,而像实时视频传输,一般则选择UDP。还有些网络应用是需要两个协议都是用的,比如说网络监控系统,监控的实时画面的传输,对时效性要求较高,所以选择UDP。而监控的画面需要保存起来以备后续查看,对画面的质量要求较高,可以选择TCP。
3.3类比法
OSI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学生普遍反映很抽象。所以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可以采用类比法,将邮政体系的邮件邮递过程和OSI体系结构做一个详细的比较,能较好地从基本上掌握分层的原理和特点。
3.4考试方式多样化
3.4.1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偏向理论,考试也是理论考试偏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能够学以致用,理论考试应该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最基础的网络原理的掌握,比如网络基础体系结构各层的特点和作用、分类等。实践考核可以考核学生对一些网络设备使用的熟练情况。题目可以是网络互连、简单服务器的配置等。将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既让学生重视了对理论的学习,又让他们掌握了重要的职业技能。而且,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大的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3.4.2 采用过程学习检测卡
传统的学习重视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导致部分学生在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这不利于专业思维的培养。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次使用以下过程学习检测卡(图1),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学习效果,通过该检测卡使用情况和课堂表现,教师容许一定比例的优秀学生免考,一部分表现太差的学生多次给予不及格预警,其他学生表现作为学生学习评价和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参考,同时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
4 结语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不仅要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形式的改变,更是思想、观念向现代化改进。在正确的教学定位下,通过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体会到学习的极大乐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也是日新月异,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更要体现时展的特点,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取得更高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飞.浅谈《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18).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3]林鸿.浅谈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J].无线互联科技.2015(6).
[4]王盛邦,李晓宁,陈立文. 基于网络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4).
[5] 刘琪.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探讨[J]. 科技视界,2016(10).
[6]由扬.《浅析《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J].电子世界,2014.
1.高中英语教学改革
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外语水平,满足高素质人才对外语应用的急迫需求。那么,什么是外语水平(foreignlanguageproficiency)呢?拉多认为外语水平由知识和技能两部分组成:知识包括语法、词汇和语音;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巴克曼认为拉多的解释一没有说明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二没有提及语境、语篇和情景的作用。海姆斯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在外语教学领域引起震动。他指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
1.1可能性,即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是在形式上可能;
1.2可行性,即某些语言是否能够付诸实施以及可实施的程度;
1.3确当性,即话语在特定的情景中是否得体,以及得体的程度;
1.4有效性,即话语是否已经付诸实施以及已经实施的程度。
后来,卡内尔又把交际能力扩展为四部分: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ˉguistic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competence)。随后,巴克曼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交际能力模式,他认为交际能力包括三大部分:语言能力、策略能力以及心理ˉ生理语言机制。实际上,语言因为有着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巨大文化差异,造成了外语交际的双方往往存在着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下的不同交际规则,因此,把外语水平定义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似乎更有针对性。文秋芳先生在其著作testing&amteachingokenenglish中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模式。在以上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以实践性为主要目标的英语教学是改革的主体内容。英语教学事业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四份大纲。第一份是1980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学大纲》。这份大纲的突出之处在于只规定了语法教学内容,而没有词汇表,更勿论其他。而85《大纲》和86《大纲》,强调了语言是交际工具这一语言观,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99《大纲》对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阐述: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从这几个大纲的变迁来看,教育界逐渐认识到语言作为一种基本的应用工具所应该具备的实践性要求,并且99《大纲》明确地提出了适应这种要求的具体目标。 转贴于 在网络化时代到来之际,这种观念上的转变是非常必要和必需的,并且,在英语教学中还应当提供“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应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因为在网络化时代,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涉及知识面已经远远超越了在英语讲授课堂上所能提供的范围。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一方面要把外语应用的基本知识传输给学生,即提高学生应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要引导学生真正地把外语当作一种工具以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在这个认识基础上,网络化的技术手段应用在英语教学的改革上将产生变革性的作用。
2.网络英语教学模式
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英语教学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良好的网络硬件环境;柔性化、人本化的软件环境;具备良好英语专业素质和熟练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教师队伍。从目前中高等院校的现状来看,第一个条件基本具备,并且仍在加大投入,广大学生拥有计算机的普及率也逐年提高;而软件环境还相对落后,一是丰富的网络资源还没有开发出来,二是英语教学的专业课件制作水平还很差;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还很薄弱,一方面具备丰富英语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水平略显不足,另一方面年轻教师虽然在计算机操作上稍强,但是又不具备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并且这方面的人才总体上还是稀缺的。
在改革实践中,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语教学有以下几种模式:首先是以课堂为主,计算机教学(comˉputeraideditruction)为辅。这种英语教学形式仍然是课堂式的老师讲授,不同于传统的是,多了计算机网络的辅助工具。随着大学英语教材的开发,老师不但要靠声音、板书等形式传授知识,还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把这些信息更直观地用多媒体形式表达,
由原先的板书到直接视频教学,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扩大了信息量,并且内容也由老师单纯地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到引导性地帮助学生进行辅助学习(computeraistedlearning),使得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增强,同时又能保证知识要点的及时传达。其次是计算机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这种教学模式以计算机网络教学为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课堂辅导,对知识要点或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答疑或讲解。这种教学模式面向的是具备一定英语基础水平的高素质学生,以大学高年级、研究生为主,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基本的英语教学课件中广泛涵盖。
最后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信息载体的远程英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原先的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教育基础上实现的。这种纯粹的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模式最大极限地发挥了网络的优势,彻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国目前还是流于形式,一方面教学内容只是把原本书本上、黑板上的东西变成了平面文字通过网络进行搬家式的传输,另一方面由于英语远程教育面向的对象基本上是社会人员,根本无法保证学习效果和及时反馈,无法实现英语作为语言应该有的应用性,再加上师资力量的薄弱,因此,远程英语网络教学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加以改革和发展。创设这种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的形式,会呈现出一种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它更体现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非常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为学生拓展了学习、体验交流英语知识的环境空间。教育学研究表明:当教育能引起学生兴趣时,就可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高、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