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药制剂行业现状范文

医药制剂行业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制剂行业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药制剂行业现状

第1篇:医药制剂行业现状范文

中成药是我国古代中医药学发展的精粹。中成药在临床使用上,也发挥着较大作用。随着国家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与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中成药行业竞争力显著增强,行业稳步发展。本文试图根据中成药临床使用效果,并且对中药制剂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有效推广中成药的使用。

【关键词】

中成药;使用效果;质量;把控;前景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通过现代加工工艺制成的,有丸、膏、丹、散等不同制剂。在现代医学发展进程中,西医和西药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中医药由于见效慢,生产费时费力,应用不便慢慢丧失了它原有的地位。现代医学药品,主要是西药,新药研发难度日益加大,毒副作用也难以把控。因此医药研发的视角转回到传统中医药的研发。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中医药的区别,正确面对现代医学的发展,在中成药临床使用情况探讨的基础上,并且对中药制剂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有效推广中成药的使用。

1 中成药和西药的区别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通过现代加工工艺制成的,有丸、膏、丹、散等不同制剂成品。除了中成药之外,中药还包括传统中药材。中药包括中药材和中成药,还有特定药效功能的酒。中成药是一旦药方确定,那么在药物成分以及药量上都有固定的标准,以中草药为原料,通过现代加工工艺制成的,有丸、膏、丹、散等不同成品制剂。传统中草药则是按副抓的草药,需要根据病情和自身特征,自己熬制而成的。

中医相对就有西医,那么中药就和西药相对,现代医学的发展西药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它包括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常见的西药有青霉素、止痛片、阿司匹林等。

中西医虽然都是帮助人们接触病痛,恢复健康,但是它们的医学原理有很大不同,因此中药与西药也存在差别。首先从最基础的药学成分来讲,中药大都是由动、植物和部分矿物质进过现代工艺加工的活性物质群构成,而西药主要是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其次,通过药品构成成分和医学原理可以得知,西药追求见效快,治标,中药要从根本上解决病症,见效较慢,治本。中、西药各有差异,只是需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好病症对症下药,急性病用西药控制,慢性病就用中药调理。总的来说,西药是各个击破,直达病灶;中药是要整体调理,达到整体上的和谐。

2 中成药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在临床使用上,中成药也发挥着较大作用,但是,关于中成药的普及度和适应病症、治疗效果等问题缺乏系统的临床调查。因此笔者对本地区多家医院中成药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是基本资料情况的收集,随机选取本地医院2013年1月到2013年11月这11个月中药的出库数量,使用中药制剂的病人情况以及使用人数,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共计使用样本800个,男480例,女320例,平均年龄40岁。

本次样本分析采取的是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形式,如果对于问卷中回答不准确之处需再次进行核实。调查主要内容是:医院是否采用中药制剂,有的话,主要是什么方面的药物;使用的中成药剂型是什么,对中成药使用的建议与看法;自己所在医院中成药使用的效果如何。本次主要是调查了本地8家医院,基础的中药种类100多种,共发放80份调查问卷,回收70份,数据都有效,总体有效率达87.5%。

通过调查显示,本地8家医院基本上都在使用中成药,但相对于医药的应用范围来说,中成药使用比例明显偏低,没有一家医院开设有专门的中药房。目前医院的中成药主要用来治疗传染性疾病、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等,对心血管疾病等应用较少。中成药虽然目前应用范围较窄,但是在各类疾病的治疗效果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对传染疾病、呼吸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效果最好,相对来说泌尿系统和皮肤病效果一般。

目前,从部分医院的临床使用结果来看,中药的发展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为了促进中医药的长久、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质取胜,在质量和药效上下功夫。

3 中成药质量严格把控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通过现代加工工艺制成,传统中药没有严格的限制。以往中成药大都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对于如何辨认药品质量则显得十分困难。只能从形状、颜色、味道上进行初步把握。但是要想从根源上提高药品提高,发挥药品药效,必须从基础做起。

1)控制中药材质量。从中药材的生产源头进行严格监控,到药材的栽重、加工和制作等配套环节都进行严格监控,进而规范药材质量。

2)中药成分测量方法研究。为了确保中药的优良度,必须尽量测定量的标准,使之符合中医药理论内质要求。现有的的测量方法主要有高效毛细管电泳;气相色谱法和裂解气相色谱法等其他方法。

3)中成药质量方法新研究。中成药的质按基本都局限在药材的组织结构显微鉴定和某味药材中某种单一有效成分的薄层色谱斑点定性上,这个定性必须对中成药中每味药做出定性鉴定,而且要判断每味药之间量比关系与处方的关系。中成药质量方法新研究的代表是色谱峰值定比法,用此方法可以很好控制中成药制剂的质量。

中药成药制剂一旦药方确定,那么在药物成分以及药量上都有固定的标准。因此成药制剂没有传统中草药的煎剂方药来得灵活,这使成药的实际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中成药的制作和质量检测还存在很多未确定因素,因此要使得中成药制剂同西药现代化生产还有待发展。

4 中成药发展前景

现代医学药品研发难度日益加大,毒副作用也难以把控,医药研发的视角转回到传统中医药的研发。现有医药市场数据显示,中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国家也在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加快产业的优化整合,促进行业稳步发展。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中医药的区别,正确面对现代医学的发展,在中成药临床使用情况探讨的基础上,并且对中药制剂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有效推广中成药的使用,促使中药现代化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凯红.中成药临床使用现状探讨[J].海南医学,2003, (06)

第2篇:医药制剂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学位;中药制剂专论;教学改革;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1981年建立学位制度,2009年教育部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自此,我国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专业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以理论研究为主,注重培养科研能力;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侧重于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培养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河南中医药大学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药学、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我校中药专业硕士研究生涵盖:制剂与新药研究、中药检验与分析、医院调剂与制剂、药事管理等研究方向,以培养具有较强中药学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结合中药学专业实际掌握科研基本方法,为培养目标。

中药学专业学位-制剂与新药研究方向注重学生中药生产、产品研发能力的培养,中药制剂专论是研究生的重要课程。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中药药剂学作为中医与中药的桥梁,在中药制药工业、医疗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药制剂现代化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与基础,大力开展中药制剂学理论与方法学的基础研究工作,提高中药制药的理论学术水平,深入研究药物剂型与疗效的关系,为新剂型与新制剂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保持中药的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治,对症治疗的传统优势,努力在复方配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中药提取纯化、制备工艺等相关研究,逐步实现中药药剂的剂型现代化,质量控制标准化,生产技术工程产业化,从整体上提高中药制药水平,加快中医药事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药制剂专论主要包括:中药药剂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索,中药制剂前处理方法的应用与研究,新方法、新技术与新剂型在中药药剂中的研究与应用,中药制剂口服给药合理性研究与评价,中药新药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鉴于授课对象为研究生,为深化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我们进行探索,并取得一定成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侧重前沿性、实践性、应用型的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

1以问题为中心

开展讨论教学制剂与新药研究方向的中药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方向多为中药生产、产品研发,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大多具有良好的中医药背景,基础知识扎实,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在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讨论教学”,使学生对相关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并能学以致用。如:在制剂新技术一章授课时,我们以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为例引出章节,以“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研发中的应用”为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包合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微囊化技术、脂质体技术、微乳化技术等制剂技术,查阅资料,分组讨论,阐述科学研究方法、学术成果、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向,做到学会、学深、学透,并能够学以致用。以“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为切入点,以质量可控为例,阐述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工作范畴即原辅料、饮片前处理、工艺、包装、贮存、运输、使用等环节,质量可控性评价对象为药学研究资料中有关质量研究、质量标准研究及稳定性研究资料等,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保证质量均一稳定、控制已知的安全风险。并以清开灵注射剂的研制历程、临床应用为例启发学生对中药注射剂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身临其境

进入车间实地教学制剂技术、辅料、生产设备是药剂生产的三大支柱,其中制药设备的发展进步对制剂生产保驾护航,并对制剂技术的推广实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多为理学学士,工科知识薄弱,对于生产设备构造、使用,生产车间布局等方面知识欠缺,为此我们利用我校制药模拟GMP车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对车间设计,设备的构造、使用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为后续课题研究,未来工作奠定基础。如我们选择感冒清热颗粒处方,充分利用我校制药模拟GMP车间具有较为全面的口服固体设备的优势,让学生通过提取、浓缩、制粒、干燥等环节,对超临界萃取、多功能提取、微波干燥等设备有更加深入了解,认识到设备改造更新换代的重要性。并分别选用摇摆制粒机、挤出制粒机、快速搅拌制粒机、流化床制粒机、干法制粒机等设备,采用不同方法制备感冒清热颗粒,并按照《中国药典》要求进行质量检查,使学生对各种制粒方法的特点、设备构造、适用范围、局限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3深入医院和制药企业见习

根据课程特点,安排学生在医院药学部、中药制药企业、医药流通企业进行见习。通过见习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巩固深化、运用知识的目的。优良的药品是生产出来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推行药品GMP,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降低各种差错的发生,将“影响质量的危险应减至最低限度;把人为的误差降低到最小限度”是提高药品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对药品质量具有可追溯性的科学管理方法。生产企业通过:生产和管理人员、厂房、设施和设备、原料和包装材料、生产工艺、检验、售后服务等硬件、软件多方面的控制达到GMP认证要求,开展生产,产品符合国家标准。通过在企业见习,学生学习了从原料药购进到产品包装等各环节的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实施,对GMP实施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对生产中“写你所做的事,做你所写的事,记你所做的事,分析所记的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意识到工艺条件发生偏移是潜在质量事故的发生信号,及早发现、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方可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见习前要求学生对所去医院、企业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特别是优势及特色。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仲景牌六味地黄丸、逍遥丸、月月舒牌痛经宝颗粒等系列中成药,是全国最大的浓缩丸生产基地。到该企业见习,学生提前学习企业的产品种类,特色品种,特别是六味地黄浓缩丸的生产过程,关注饮片炮制、提取、成型等工序,特别是干燥、灭菌环节,感受微波灭菌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由药房、制剂室、制剂实验室等组成,制剂室拥有国内较先进多能提取、外循环浓缩器、喷雾干燥器、有机无机膜超滤器、纳滤器、高速离心分离机、二级反渗透制水等设备,按照GMP要求改造的制剂车间有颗粒剂、水丸、蜜丸、胶囊等近10个生产线。通过见习学生对调剂(饮片、中成药)、煎药室、特别是具有医院特色的相关科室医疗机构制剂的申报、生产、质量检验等环节有直观的认识。

4借助产学研合作项目锻炼实践能力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包括:高校和企业自主联合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共建研究中心、研究所和实验室;建立科技园区,实施科学研究与成果孵化;建立基金会,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等。产学研合作模式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平台,依托合作项目培养研究生,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产学研合作项目研究工作,将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笔者依托河南省产学研合作项目“金银花深加工产品金姜颗粒、银花含片的研究”,培养研究生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家保健食品注册政策、生产、销售状况充分了解,强化学生对保健食品剂型选择、制备工艺优选、质量标准起草、中试生产、申报材料撰写等相关能力的培养。

5改革考核方式

在教学活动结束时,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布置设计型作业,开展课题研究,要求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同学之间的讨论,给出解决方法和实现手段,课程以论文和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提高教学效率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6结语

通过教学反馈,研究生们对教学方式的改革表示赞成,认为通过课程学习,学到了知识,将所学理论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增加了学习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今后将进一步推广双师制,将从事药品生产、研发的导师做专题讲座。在合作单位中遴选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担任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的导师,不定期到校给研究生进行专题讲座,特别是在开题、答辩环节,聘请其作为外审专家,对研究课题提意见、润色、把关,提升研究课题的实用价值,并使学社在未来工作中能学以致用。实现培养规格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有机衔接。

参考文献

[1]吕东勇,邝卫红,王宏,等.发展中的我国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1):78-80.

[2]朱志军,白娟.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9):16-17.

[3]徐莲英,陶建生,冯怡,等.中药制剂发展的回顾[J].中成药,2000,22(1):6-18.

[4]白东亭.深刻领会GMP的实质是实施GMP的前提[J].中国药事,2003,17(2):128-130.

第3篇:医药制剂行业现状范文

太阳石(唐山)药业有限公司 河北省唐山市 063020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外先进医学理念及技术的引入,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与滞后的药物制剂水平之间的矛盾也越为激化,昭示着医药界的革新迫在眉睫。溶出度直接影响着药物制剂的质量与水平,是药物制剂的核心内容。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关系及其对药物制剂效果的影响,根据我国溶出度评价方法应用的现状,提出基于溶出度评价方法的改善,提高固体药物制剂水平的相关办法,为我国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溶出度;药物制剂;改善;提高

当前我国药物制剂方面缺少相关的标准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较大的随意性。最初的处方筛选阶段,虽然进行了相关溶出曲线的比较,但是在参比制剂上是相对不够清晰的。研发单位如果选用国外固体药剂原创厂家的产品作为参比制剂,那么在制剂的工艺上很多国内厂家达不到标准和规模,因此就会更多地选用国内产品作为参比制剂。由于当前我国还没有溶出度实验的参数,在溶出度评价方法上有所欠缺,导致固体药剂的制剂水平较低。改善溶出度评价方法,提高制剂水平是当前制剂研发单位及厂家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

药品疗效的优劣与生物利用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利用度越低的药品在某种体内环境下才能够有一定的溶出、崩解和吸收,对其他不同体内环境的患者则不显著。因此,虽然生物利用程度的高低是以最终的临床效果加以衡量的,但是在很大范围上是依赖于体外溶出度实验来评价。体外溶出度实验已成为制剂质量控制最为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对制剂处方及其生产工艺最为主要的评价手段。提升体外溶出度实验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改善溶出度的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有效地制剂质量评价是药剂研发的重点内容[1]。

2 溶出度评价方法对药物制剂效果的影响

溶出度评价方法的差异性会导致药物制剂水平的不等,溶出度评价越先进越完善,就越能够提高制剂工艺水平。以乙酰氨基酚片为例,采用较为先进的改善后的溶出度评价方法,选用桨板法0.04% 氢氧化钠溶液900mL 为溶出介质,转速为75r/min,第15min 的溶出量为8g,溶出率为53.3%,溶出80% 所需要的时间为30min,平均溶出时间2.5min/g。然而,采用传统的溶出评价方法,选用桨板法磷酸盐缓冲液(pH6.8)900mL,转速为150r/min,第15min 的溶出量为6g,溶出率为40.0%,溶出80% 所需要的时间为35min,2.92min/g[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的溶出度评价方法,会对药剂的制剂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评价方法越科学,溶解度越高,制剂水平就越高。

3 当前我国关于溶出度评价方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我国对于溶出度评价实验的要求较为宽松,导致市场药品抽查合格率很高,很多没有专业药物制剂的企业也可以合法经营药品生产项目,造成了制剂低水平重复的局面,不利于我国药物制剂产业的发展及医药疗效水平的提高。

当前我国以“GMP”认证为标准,对药物制剂进行监管和评价,但是此认证方式是对硬件上的要求,与溶出度评价即桨板法75 转、还是150 转,以及采用怎样比例的介质溶解度较高是无法进行规范的。溶出度的评价方法是一种专业技术及专业知识的“软件”行为,不属于“GMP”的认证范畴。而且,目前由于政策标准体系的不完善及市场价格竞争的影响,我国医药行业整体的效益较低,市场前景并不乐观[3]。

4 基于溶出度评价方法的改善,提高药物制剂水平的办法

4.1 建立健全药物制剂参比标准体系

建立独立的专门性药物制剂标准研究与评价监督机构,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引入先进的国外溶出度评价方法,形成有效的溶出度认证机制。基于以上体系的建立,运用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及时更新研究内容的公布。

4.2 建立药品评价名录

药品评价名录的建立可以直观地为药物制剂研究开发机构及相关制药企业提供药品需求以及制剂方法有关溶出度方面的内容,即根据药物溶解性的高低、参比制剂获得途径的难易程度,及市场需求进行排列,将难溶性高、市场需求量大及参比制剂较难获得的药品列入药品评价名录中。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对名录进行调整。

4.3 引入药品技术性竞争机制,及时市场抽查,有效施行药品质量监管

从经营的角度,转变药物制剂企业的经营生产结构,以技术性为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从监督管理的角度,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及时进行市场抽查,严格按照现有的标准进行质量评价,提高药物制剂水平,从机制和制度上保证药物制剂的质量,促进药品市场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我国对于药物疗效水平的评价主要是基于临床效果来实现,此类方式较为滞后,周期较长,不利于新药的开发与临床应用。然而,溶出度与药物制剂水平的关系,可以实现药物疗效实验阶段的评价,提高制剂水平。因此,我国应制定完善的溶出评价标准体系,不断改善评价方法,促进医药制剂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整个制药行业和相关产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丽云. 浅谈溶出度评价方法改善,提高普通仿制药制剂水平[J]. 科技风,2011,15:79.

第4篇:医药制剂行业现状范文

一个中国品牌从后来居上,到独领,其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充满期待。如今带着这份好奇,站在上海崇明岛上6000亩银杏种植生产基地上,眼望一片葱茏,听着百路达董事长胡林森讲述着如何由一片银杏叶闯荡中药国际市场的故事,我们也切实体会了古人所云:有高峰者必有深谷,有大志者必成伟业。

创业,时代催发自我觉醒

人的一生,最初都是在默默修行,不知道走过的那些道路会给自己什么东西,意味着什么?胡林森也不例外。军人出身的他,本以为退伍后会安安稳稳地当一名政府公务员,可他却急流勇退选择去创业。现在解读起来,或许正是戎马倥惚十五余载练就的胆识和气魄得以成就他后面的志者伟业。

“是时代催发了我的自我觉醒。”胡林森说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春风拂过,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上海医药界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一时间草药、天然药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991年,上海市政府更将银杏资源开发确定为科技攻关项目。而此时的胡林森也一直在为自己进军医药界探路。通过调查研究,他发现作为草药生产和消费大国,泱泱中华大地上却无品牌中药制剂,而日本、法国、英国、韩国等国家药材却大多从中国进口,以低价购入中国中草药原材,再以高价卖给中国。“我们为何不能改变现状,进军国际草药市场?”一个顿悟点醒了当时的胡林森,一种民族自尊感油然而生。于是,1994年,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上海信谊药厂给予技术支援,上海信谊药厂分厂(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前身)成立了。

初创之时,胡林森深知明确的市场定位是日后事半功倍的关键所在。一开始他就决心要在古老的银杏树上做出大文章,即把银杏的科研价值与经济效益融合起来,造福于社会。而之所以选择银杏,原因很简单。“银杏处处是宝”,胡林森如数家珍,“除科研、药用价值外,还涉及造房、装饰、雕刻、绿化等;银杏还可保护农作物,是‘绿色王国’里的一条神龙!”而在攻克这条“神龙”的过程中,百路达不遗余力。在前期研发期间,百路达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通过反复的试验和论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首先是黄酮甙含量与萜内酯等成分的含量问题――唯有如此,才能将产品技术含量提升至国际标准。其次是未经加工的银杏叶本身含有大量带有毒性的银杏酸,经过一次次的尝试和失败,百路达终于突破了技术障碍,采用二次低温吸附法,在银杏叶提取过程中将银杏酸控制在1ppm以下,远超国际标准5ppm,又用先进的高效液相检测,为银杏药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严密保障。

不仅如此,在中国医药界还出现了令人惊讶的“百路达速度”,仅仅用了1000天时间,胡林森带领项目组成功开发出我国首个银杏叶胶囊产品,这在当时的医药界来说可以算是个传奇。更重要的是,这也奠定了百路达向更高目标进军的基础。

成长,建符合GAP标准的银杏种植基地

多年来,坚持技术研发,百路达一路披荆斩棘,得以开拓进取。在成功研发银杏叶胶囊产品的之后的十多年中,胡林森不断将这一成果推广到华夏大地,占领市场。但有一个问题一直叩击着他的心房: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药业大国,却不能在世界驰名商标中占有一席之地,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名牌!

“这是一个市场,更是一份民族事业。”胡林森坚定地说。带着这份信念,向来信奉“少说大话,多干实事”的他决心要为自己的高远目标设定一个高起点,必须从源头即从原料抓起。

为了使银杏叶制剂实现规模化生产,一向眼光独到的胡林森在结合国外专家的建议后,决定在有“世外桃源”之称的崇明岛,建立一个专业标准的银杏种植基地。据了解,这一占地6000亩的银杏种植基地,是全国唯一一个由企业自控通过国家GAP药材种植标准认证的银杏种植基地。从银杏的生长环境、施肥、采集加工、质量检验等各个环节全以GAP标准管理生产,而按此标准流程操控的银杏叶生产基地全球仅有两家,一家是德国公司,另一家就是百路达。

站在高起点上,胡林森仍然坚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他带领着团队从银杏苗木的培育着手,选用雄性植枝,并采用平茬技术,严格控制银杏树的树龄、树高,不施用化学肥料,杜绝重金属污染。并适时采收,每年只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7-9月采摘,从药材源头保证中药原药的“两无三性”:即产品无公害、无污染,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控性。同时,百路达对银杏叶的保存也很严格,将采摘下来的银杏叶在8小时内进行干燥加工,然后按标准打包,存放在通风条件良好的仓库里,随时待用。由于采取了一系列严格措施,有效地保证了药材的质量,使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把有害成分含量降到最低。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质量说了算!”正是因为胡林森这种制药态度,百路达的这款产品上市近20年,累计销售超过20亿粒(片),如今,国家颁布的银杏叶胶囊标准即是以百路达公司银杏叶胶囊的标准蓝本制定的。这也使得胡林森离自己的民族品牌梦又更近了一步。

发展,打造全产业链质量管理体系

第5篇:医药制剂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蒙药产业化 蒙药现代化 蒙药发展 经济发展

一、引言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医疗基础卫生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国内医药行业发展迅猛。蒙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问题值得关注。首先,从文化角度来看,蒙药是蒙古族人民在与疾病斗争和适应自然的长期实践中创造、积累和精选出来的经验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不断显示出其独特的医疗价值、研究价值及产业前景。其次,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蒙药产业既可为内蒙古发展新的绿色经济产业链,又可为内蒙古实施可持续科学发展提供长期物质资源支撑,这与自治区“十二五”规划中确立的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目标相一致。

到目前为止,对蒙药进行研究并分析的学者不是很多,总体可分为单纯的医药研究型和经济研究型两类。前者主要从医药学方面,针对特定的一种或几种蒙药进行成分、药效及副作用等进行研究,指出其存在的危害或者优势,如吴双玉、月亮、梦宝鲁(2002)、明珠儿、刘振国(1994)、阿古拉、朱昱、于兰英(2005)等。这些文章存在的问题是,研究者并未从实际的经济发展方面考虑蒙药生产及需求问题。经济研究类文章大都以文字叙述的形式,指出蒙药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品研发能力弱,基础研究落后,经济总量小,质量存在问题等,并相应地给出建议。这类文章存在的问题在于研究时考虑的因素太多,泛泛而谈,针对某个问题不够细致深入;其次,学者并没有站在需求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指出消费者对蒙药的认识及态度。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结合之前学者研究的成果,并补充一些不足的问题,将研究建立在整个医药行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消费者需求、蒙药生产企业供给以及蒙药产业化现代化发展这三个方面指出蒙药的发展现状。同时,通过把医药研究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从蒙药宣传、产业链条以及科研能力三个方面挖掘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该现状的原因,最后给予一些政策性建议。

二、内蒙古蒙药的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内蒙古医药事业发展速度不断上升。2000-2009年,医药制造业总产值与当年内蒙古GDP的百分比在0.60-1.36之间变动,并呈上升趋势。其中,内蒙古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在全国占比由2000年的1.15%上升到2009年的1.19%,内蒙古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在全国占比由2000年的0.52%上升为2009年的1.4%。这说明,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人们保健支出的比例在逐渐加大,内蒙古医药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目前,内蒙古医药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并呈上升趋势,这为内蒙古医药制造业的发展传来了一个喜讯。另一方面,通过跟全国数据对比发现,内蒙古医药行业占GDP的比值是偏低的,表明我区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慢于全国水平,这说明其发展空间较大。

(二) 国内蒙药需求现状

1.从供给方面看

截至2010年, 呼和浩特市中蒙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占呼和浩特医药工业的比重由10%提升到30%,利润总额达到5亿元。表1摘录了2005-2008年内蒙古主要蒙药生产企业的收入情况。从中可以看到,2005年3家企业总收入最高,为467458;而2008年的总收入下降很大比例。由此看到,内蒙古医药产业发展稳中求升,发展空间很大。在内蒙古医药行业整体上升的趋势下,蒙药发展却有些吃力。同时折射出的问题是,国内蒙药需求仍然较少,甚至在缩减。

2.从消费者对蒙药的接触度看

目前,蒙医药的覆盖面狭窄。复旦大学孙畅等人对呼和浩特市医务人员和患者使用蒙药情况的调查显示,高达72%的汉族人民并不经常接触蒙药,基本没有接触或听说的人员占24.2%,使用蒙药的主要人员仍然是蒙古族人民。由此看到,蒙医药仍然没有被广泛接受,传播力度不大,消费者对蒙药的了解也并不深入(如表2)。

(三) 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大型蒙药研究所共有6家,拥有蒙药生产企业6家以上;全区现有蒙医药专业技术人员5000多人,蒙医药专业人员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以上;在蒙药材方面,蒙药材品种达1300多种,目前己拥有300余种蒙药制剂品种、11种蒙药剂型。由此看来,蒙医药规模在不断地发展扩大。

1.蒙药发展战略转换

蒙药从萌芽时期到发展时期已经长达15个世纪。进入本世纪,蒙药的发展战略重点已经由最初的垄断生产逐渐转变为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然而,其转变并不成熟和彻底。

(1)蒙药产业化

蒙药产业化是指立足蒙药特色资源,坚持市场经济下的市场主导,按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科研技术,加速蒙药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通过构建蒙药科研机构、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为基本要素的蒙药产业集群,将蒙药从种植到市场营销等诸多环节紧密联系到一起,形成支柱产业并获得利益。到2010年,呼和浩特市中蒙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占呼和浩特医药工业的比重由10%提升到30%,利润总额达到5亿元。目前,内蒙古拥有规模较大的蒙药研究所和声望相对较好的蒙药生产厂,如通辽蒙药厂、乌兰浩特市中蒙药厂、库伦蒙药厂等,并拥有专业科研人员和技能人员。

然而,蒙药现代化进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点现状:第一,蒙药产业各环节相互独立,并不能很好联系并构成完善的产业链;科研所研究出的蒙药与生产企业相脱节,导致生产部门不能满足销售环节和广大顾客的需求;第二,专业科研人才的缺乏和理论体系的薄弱又不能满足蒙药研究所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此外,由研发不足导致产品质量保障程度和蒙药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

(2)蒙药现代化

在蒙药现代化进程中,质量标准是最关键的问题,蒙药制剂的现代化是根本任务。建立蒙药的系列标准和规范,做到蒙医药标准化、规范化,是推进蒙药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区蒙药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已经起步,《经穴部位标准》、《蒙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等已被列入国家标准。蒙药现代化进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蒙药学研究人员和蒙医临床工作人员的比例不协调;蒙药材来源不稳定,蒙药机理及副作用不明确。概括地说,可归结为专业科研人才的缺乏以及科研技术的落后。

2.蒙药发展和地方政府政策

内蒙古在加强蒙中医工作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蒙医中医事业的决定》等多个文件,在经费投入、机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为蒙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将蒙医医院人员经费100%全额列入财政预算,为蒙医医院发挥特色优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8年,内蒙古确定了蒙医工作十一项重点,强调了蒙医药建设力度、蒙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提高科研水平。随着政府政策的不断强化及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蒙医药发展势在必得。

三、蒙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述对蒙药需求现状和蒙药产业发展现状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

(一)传播力度不够,产业链条相脱节,生产研发落后是蒙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二)蒙古族生活习性、文化主要为内蒙古地区居民所了解。无疑,蒙药目前现状也是如此,其很多药品种类不为人知。此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对蒙药了解不透彻,导致购买时存在疑虑,这是蒙药销售的瓶颈。因此,目前蒙药产品并没有广泛进驻一线城市及没有少数民族的地区,导致蒙药发展受阻。

(三)在研发方面,自治区拥有的蒙药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大部分集中于医院,科研人员所占比例甚少,因此科研水平低下、科研经费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均导致科研进程的缓慢和滞后;另一方面,由于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透彻,导致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不符,生产和科研相脱节,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相脱节。在销售环节,蒙药没有直接商,导致蒙药的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掠夺。这些问题最终导致整个蒙药产业链条的不完善。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提高科研水平,建立强大的科研团队,使其成为生产和销售的坚强后盾。在全区最大的七个蒙研所中,雇佣员工共计1610人,不及一个大型IT公司的雇佣人数。没有足够的规模,蒙药企业就不可能产生规模经济、赢得更广泛的顾客。

四、政策建议

(一)生产与科研一体化,巩固分散行业

任何一个产业在产业链条不完善的情况下,都不会有长远的发展,蒙药产业同样如此。因此,整合分裂的产业链条,合并分散的企业,形成整体的、统一的蒙医药队伍是当前蒙药发展的重点。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直接完善的销售基地,保证蒙药直接销售。通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蒙药产业的利润,还可以降低购买者的价格,促使消费者增加购买量。

(二)传播蒙古族文化、推广蒙药产品

对于目前所存在的营销局限问题,蒙药企业需要通过加强营销策略,如在不同的地区开办加盟店、连锁店,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增强品牌知名度。依靠企业现已形成的核心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发挥自治区医药、保健品已有的营销网络优势,加快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速度。提高销售队伍的素质,以优质的服务、创新的营销策略抢占医药市场的制高点,将产品做大、做强。另外,为不同地区蒙药药店配备专业蒙医从业人员,运用蒙药二次配方法,不拘泥于固定的药物试剂,针对不同的情况药师进行二次配方,充分发挥其蒙药药效。

(三)提高药品质量

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关心的是产品质量问题。由于蒙药机理和西药有很多不同以及蒙药材的天然特点,使得蒙药具有药力强劲、荮效奇特、可以治疗疑难杂症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如果蒙药生产企业能够保证蒙药产品质量,这将为蒙药的发展提供更强劲的优势。蒙药产业应该严格运用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建立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严格检测药品成分及副作用,为消费者提供高效、安全、放心的蒙药。

(四)政府重点扶持并发展

内蒙古的六大特色产业为乳业、煤业、纺织业、硅资源、马铃薯、重要口岸,唯独没有蒙药产业。政府将蒙药产业发展定位为发展少数民族经济问题,而非整个自治区的支柱产业。蒙药产业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并通过政府财政支出扶持蒙药行业快速发展,让广大消费者感受到蒙药产业的重要性。因此,政府应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助、加快专业人才培养、设立必要的保护政策;另一方面,为保护蒙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蒙药生产公司必须和自治区政府合作,共同推动和实施保护知识产权、完善司法解释透明。

参考文献 :

[1]内蒙古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nmgtj.省略/.

[2]徐天平.内蒙古产业现状与现代化发展策略研究[J].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2009(6).

[3]孙畅等.呼和浩特市医务人员和患者使用蒙药情况调 查[J].中国药事,2011(1).

[4]娜拉.蒙医药业得产业化发展要求[J].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5).

[5]乌力吉特古斯,那顺达来.蒙药产业化发展现状与设想[m]. 2003年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3(10).

第6篇:医药制剂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药专业;人才需求;专业调研;专业改革

中药专业系淄博职业学院2008年新上专业,为准确专业定位,完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本院于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开展了为期10个月的专业人才需求调研。通过调研明确专业对应区域内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和相关行业或企业的社会需求,明确专业服务面向;通过分析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为开发课程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规格提供依据;掌握相关企业岗位设置及人才需求,确定专业服务岗位(群);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行业背景

高职中药专业对应的行业为中药行业,涵盖中药研发、生产、销售、种植、鉴定及使用。根据有关部门的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市场需求将持续保持旺盛势头。研究表明,中国医药市场将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之后的世界第5大医药大国。其中中药产业是中国医药产业中最具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1]。中药行业也是中国国内赢利能力较强的行业,产品利润率高。在整个医药行业内部,中国中药行业发展迅速,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销售占国内医药市场的四成以上[2]。《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出台为中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3]。

山东省是有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的医药大省,中药行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以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

二、调研基本思路、方法及内容

为使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我们深入与本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行业、企业、医院等单位沟通,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及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提出专业改革思路和建议。

调研方式选择集体走访、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电话访谈、座谈会、查阅文献等方式;调研范围主要选择本地区及国内知名的中药企业、各级医院、药品销售单位等;调研对象包括生产企业的一线工人、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医院的药师、药剂科主任,医药药品销售单位的销售人员、销售经理以及用人单位人力资源负责人等。调研内容包括:行业企业对中药专业人才需求、人才结构现状;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解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及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调研;行业企业发展前景分析、衍生出的新岗位及新专业;企业对课程体系设置要求及建议;相关职业资格标准。

三、调研结果及专业建设建议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适应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组建以中药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为主的专业顾问委员会,及时把握行业需求及变化,以此为出发点确立和动态调整培养目标,是进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高职生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智能型的第一线工作者”,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技能培养为主、理论教学为辅”。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稳定的职业思想、宽厚的文化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在中药生产、销售、服务第一线从事中药生产、服务、销售、用药咨询及管理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知识型技能人才。

(二)专业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相适应

目前,淄博职业学院正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课程设置仍以学科课程模式为主,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在中药专业专业调研、职业岗位调研的基础上,会同行业企业专家和兼职教师共同选取本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兼顾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协作需求,通过师生合作、校企合作提炼共性,优化中药专业的专业设置。山东为医药大省,随着新医改方案实施和医院药房的剥离,本校中药专业学生在药店、医药公司等销售、使用领域就业会逐年上升,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要求提高,我们从岗位的需求出发,将本专业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确定课程结构。同时应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要求,围绕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细化课程内容,针对相应的技能,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设置的课程既能支撑专业教学,又能支撑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将学历教育与培训考证紧密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国家劳动就业制度的规定,结合行业新的岗位设置方案,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性培养计划,实现“双证融通”的目标和要求。

(三)开发具有职教特色的校本课程和教材

学院可根据具体情况开发中药专业校本教材,丰富教材形态(包括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教材、教案、授课演示文稿、在线学习课件、实习案例、习题集、参考书等),建立具有明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2009年中药专业建设团队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开发和推广与现代中药发展、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实训教材,将原有若干科目(中药调剂技术、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整合,形成综合性实训的课程。下一步课程开发亦可以完全打破学科体系,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使其具备实践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应按照中药行业的发展以及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本院中药专业现有校内实训基地12个,校外实训基地13个。就现有实训基地情况,结合专业调研结果,我们认为校内实训室功能尚不完善,我们拟以原来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载体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初步方案有:(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拟药店、模拟中药房等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形成职业岗位环境的初步印象。(2)加快校内药用植物园“百草园”建设,由学生社团管理,作为补充常见植物药材的来源鉴定的辅助教学手段,同时美化校园环境,丰富学生社团生活。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看现有实训基地多为和药学专业共享,下一步拟根据专业调研情况进一步拓宽中药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开拓优秀本地企业淄博天乙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山东鼎立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瑞阳制药等成为本专业的签约实训基地。

(五)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技能型人才培养应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现有专业教师要定期到对口企业学习和实习,学校为教师的企业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要特别注意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联系有条件的中药生产企业、药品经营单位接收教师实践锻炼、提供技术资料等,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要求,转换工作角色,努力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组织动员者和咨询者。

(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措施

结合专业调研结果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更新中药专业相关职业能力课程授课方法,在打好职业基础能力的前提下挖掘学生的拓展能力。

1.在职业基础课程学习的前提下,通过假日俱乐部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药店或药材市场见习,作为学习职业能力课和拓展课程的前提,每位学生必须进行社会药店见习3次。通过认识见习,让学生对天然药物有一个感性认识,对社会药店岗位有个初步印象。

2.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载体,重构课堂,进一步实现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重构课堂,安排在专业实训室、标本室、“百草园”、校内外实训基地等,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如利用模拟中药房等实训场所,制订“天然药物鉴定综合训练”等的教学方案;利用模拟药店和校外实训基地等场所,以药品零售服务和中药房药学服务两个岗位的职业活动为导向,制定天然药物药学服务咨询的教学方案等,达到提高学生岗位技能的水平。

3.以提升职业岗位素质为导向,充实理论教学内容,使理论服务于实践。一切以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服务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点的出现,灵活穿插课堂互动、知识链接、实例解析、知识拓展等栏目。并且,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并用,在各门职业能力课程中安排专题讨论或调研,如“药材质量的调查研究”、“人参的市场调查”、“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提升职业素养,将职业能力进一步开发为职业拓展能力。

(七)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就业指导

一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课程设置中除职业基础课和职业能力课程外,还应开发对学生进行中药学职业素养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和开设行业规范、国际标准教育的相关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培训就业技巧,规范就业流程。进一步健全系内的就业指导机构和兼职的就业指导员。加强对系内就业指导QQ群的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计划地、渐进地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行业和企业的现状与需求,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三是提供就业渠道。进一步健全校企挂钩或校企结合的机制,在原有药学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适合中药专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学生就业推荐模式,建立和疏通学生就业渠道。

四是注重“创业”教育。结合行业的特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使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市场需求,抓住机遇,主动创业。

参考文献:

[1] 郭治昕,赵利斌,蒋建兰,等.中药国际化现状及对策[J].中草药,2003,34(2):97-100.

[2] 顾海,雷婷.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战略分析[J].上海医药,2004,9(9):32-35.

第7篇:医药制剂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药产业 国际化 技术创新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医学面临一系列难题,导致了现代医学模式由单纯的“治疗”模式向“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同时,由于从化学合成物中筛选新药的周期长、成本高、成功率低,新药研发难度增加,尤其在经受多次药害之后,人们加深了对化学合成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人们开始把防病治病和健康需求的目光转向天然药物,更瞄准了具有悠久临床应用历史的中草药。中草药在国外的称法不一,可以将其翻译为天然药物、植物制药、汉方等名称。目前世界植物制品销售额近300亿美元,其中天然药物销售额已达160亿美元,并以年10%的速度递增。近年来植物原料成为世界原料药市场新宠,全球中草药的研发、生产及产业化已成为热点。医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中药产业作为医药产业的一个部分,应该抓住当前全球医药产业越来越重视植物药的契机,充分利用我国在中药产业中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优势,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1.发达国家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现状

1.1欧洲天然药物产业创新

欧共体的天然植物药发展速度已超过化学药品,具备较完整的销售渠道。1999年欧洲天然草药补品的市场规模已达70亿美元左右。制药工业先进的意大利,以天然植物药为原料的药物制剂品种达200余种,每年消耗的植物药占药品总额的23%。法国、德国、瑞士的植物药比例占到24%和38%。德国最先研制出标准化的银杏制剂,德国从中国进口银杏叶,用现代化工业技术进行提取,将提取物制成治疗心血管药物,销售额达到3亿美元;同时,德国对金丝桃素的开发研制也领先一步,市场销售位居前列。

1.2日本中药产业创新

汉方制剂是日本较为古老的传统工业,1976年汉方制剂被政府纳入医疗保险后,日本掀起了研究生产汉方制剂的。日本目前拥有60多家汉方制剂生产企业,药局制剂210种,列入《药价基准》的品种有631种,年生产总值己超过1000亿日元,在国际市场的覆盖率达 80%。日本在中药“六神丸”基础上开发的“救心丸”年销售额达上亿美元。长期以来,日本汉方药材大约有85%依赖进口(主要来源于中国),近年来,日本为进行汉方药的研究,已建成约3万平方米的汉方药材科学专业种植园,移植、培育的品种达500多个,某些品种己有新的突破。

日本是除我国以外研究应用中药历史最久、范围最广、水平较高、从业人数最多的国家。日本一些医药大学和汉方药企业建立汉方研究机构,有3万多名研究人员专门从事汉方药物研究。1988年日本科学技术厅开展了“关于科学阐明东洋医学的调查”规划,逐步加大了对中药研究的投入力度,使得中药研究逐步转向有组织、有计划的政府行为,实现官学研一体的中药研发战略。

1.3韩国中药产业发展

韩国自70年代就建立了自己的中成药工业,中成药进口少,出口量却很大,主要以传统的牛黄清心丸、高丽参制剂为主。韩国将部分中药制剂作为药品进入健康保险,刺激了韩国中药制药业的发展,如在我国中药产品的基础上开发的“牛黄清心丸”,1989年单品种年产值达7000万美,占韩国中成药制剂总产值的14.6%,创汇额远远超过我国同仁堂的传统牛黄清心丸。1985-1989年间,韩国对我国的80余个经、古方和现代方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方剂的传统功效、揭示药效的作用机制、研究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1994年下半年又成立了官方的韩医药专门研究机构,仅科研经费每年就有400万美元。

1.4美国天然药物产业的发展概况

天然药物目前在美国仍未取得合法药品地位,但美国也放宽了中草药的进口。美国国会1997年通过了《植物药在美批准法》,开始允许传统植物药中的天然复方混合制剂作为药物进入美国市场,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美国的研究机构、医疗机构、大学、企业和民间组织近几年加快了对中草药的研究步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设立的替代医学研究办公室,对包括中药在内的传统药物进行评估,在上世纪90年代其研究经费就已经达到560万美元。斯坦福大学设立了“美国中药科学研究中心”,集中人才从事研究开发。一些制药公司也向我国购买药材和提取物的粗制剂,进行分离、提纯、有效成分的结构测定和药理作用筛选。美国对中药的研究主要着重在对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发现,其焦点是放在发现新西药上,而不是对中草药本身以及对中药处方进行研究。

总体上看,以上国家近几年投入到天然药物(中药)产业研发方面的经费均高于我国,给我国的中药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2.国内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现状

1996年,由国家科技部率先开展“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选择“中药科技产业”作为中药现代化发展切入点。2002年11月,由科技部等8个部委等共同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纲要》是我国第一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构筑国家中药创新体系,通过创新和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逐步实现中药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表现了我国对中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视程度。

我国自1999年科技部批准四川建设首个国家中药科技产业基地,到现在全国已经建立了17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另有5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也正在建设中,各基地省参与中药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地市州县已达200多个,初步形成了各基地省、市、县上下联动的中药现代化组织领导和工作体系。近年来,除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的投入外,各基地省普遍加大了科技资金的投入,围绕中药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整合资源,累计投入科技经费约25亿元,重点支持了1300多个中药产品的开发研究等创新工作。部分省市提出将现代中药产业作为地方支柱产业或新兴、特色产业加以发展。

但是衡量一个国家中药制药业实力的不是原料药,而是中成药,我国之所以不是中药强国,就是因为中成药在世界市场所占份额太低。在中成药160亿美元的国际市场份额中,日本占80%,韩国占10%,中国不到5%。而国外企业所用中药原材料八成来自中国。生产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不足成为制约我国中药国际化发展的重大障碍。当前我国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研发经费的来源渠道单一、分配类型与结构不合理、经费分配的执行及使用效果不尽理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

(2)技术创新产出效率较低,且成果流失严重。我国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与国外差距较大,新产品数量、质量及产值率等,与国内其它高技术产业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在有限的技术创新成果中,由于专利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大量科技成果以学术论文、会议论文或成果鉴定的形式而流失。

(3)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健全。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系统一般由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以及科技中介机构等科技行为主体共同组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行为主体之间受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的驱使,通过明确各自的责、权、利而保障科技创新互动得以顺利实现。而我国科技创新互动主体之间则存在着责任不清、权利不明和利益分配不均等现象,致使其相互之间的合作往往出于政治或市场宣传目的,缺乏实质内容。

(4)科技创新系统缺乏整体互动效应,科技创新的系统资源无法有效整合。我国现行科技体制使得科技创新系统的行为主体条块分割,这些行为主体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其运行机制也不相同,系统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很难形成合力,降低了个系统的运行效率。由此导致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企业信息获取和技术吸收能力较差等,最终导致科技创新系统缺乏整体互动效应,科技创的系统资源无法有效整合。

(5)技术创新人才资源不足,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较为缺乏。人是技术创新的载体,能够成功实施技术创新的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在中药产业界十分缺乏。对中药疗效极其熟悉的专家集中于医疗机构或中医诊所,他们缺乏现代化的科技创新理念及管理经验;中药制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懂市场、懂技术,可以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获得技术、产品信息,但又难以获取重要的中医秘方。制药行业本身对专业技术的要求较高,单一型、科研型人才较多,能市场结合的人才较少,现有人才在创新知识的学习、运用以及创新意识和作为方面,都与其它高新术产业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要打入国际市场,同时守住国内这个目前最大的中药产品市场,就必须大力进行技术创新,通过技术进步,着手于产品的深加工,改变传统剂型,进行中药产品的精提取,大力提高我国中药产品的质量与稳定性,适合顾客的需求,扩大中药产品的国际市场。

注:本文系汉中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汉中现代中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路径与相关机制研究”和陕西理工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编号:SLGKY10-3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丽华、杨志勋.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3(2)

[2]许学先、陈静.我国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企业研究. 2010(12)

[3]王芳、陶钧、杨明、周翔、万娜.我国中药产业升级及产品创新的探讨[J].中国药业.2008(20)

[4]张伟、胡金波、曹军伟.中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06(07)

作者简介:

第8篇:医药制剂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高新区 产业结构 发展战略

目前,连云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新型化学合成药、现代中药及制剂和医疗器械为主体的新医药产业已具备扎实的基础和雄厚的实力;以碳纤维、硅材料、电子封装材料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以太阳能转化利用的高纯晶体硅材料生产,特别是中科院先进能源动力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基础已经形成,正在加速发展。

一、连云港高新区产业发展现状

(一)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近3年来,连云港高新区共完成新技术、新产品开发500多项,累计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64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00多个。区内共集聚高新技术企业65家,有2家企业经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重大研发机构)4个,国家和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7个。建有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20多个,省级以上科研机构68个,占全市总量的一半以上,是苏北地区单位面积拥有创新平台数量最多和质量最高的地区之一。

(二)特色新兴产业基地正在形成

连云港高新区经济总量保持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新兴产业初步集聚并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其中,新医药产业在抗肿瘤、消化道、抗肝炎、妇科血瘀症、糖尿病、中药抗病毒等多个领域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中药生产基地;以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差别化氨纶纤维为主的复合材料产业以及硅电子信息材料等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新能源产业已构建风电装备、光伏、清洁能源等三大产业链;江苏省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也已在高新区内建成。

二、连云港高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

(一)新医药产业

新医药产业已基本形成以化学药、中成药为主体,医药包装和医疗器械为特色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成为全市行业集中度最高、竞争能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支柱产业,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高新区拥有以创新药物研发与发展研发外包为目标的国家火炬计划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基地、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江苏省医药科技产业园等产业载体,是全国最大的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中药生产基地。区内医药企业共承担了11个国家“863”计划项目、18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和12个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拥有恒瑞、豪森、康缘药业等从事新医药领域的研发中心6家;拥有千樱医疗设备、天诺光学仪器等医疗器械研发中心6家;拥有江苏豪森、深圳奥萨集团医药研发生产基地及康缘海洋医药中试基地,其中恒瑞、康缘、豪森和正大天晴4家医药骨干企业均进入中国制药工业百强。

(二)新材料产业

开发园区目前已经聚集包括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5家国家级科研单位;拥有中复连众、杜仲氨纶、汉高华威等新材料生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近60家;在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金属新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高水平成果,涌现出一批极有前景的项目和产品。如中复神鹰公司已形成年产3000吨碳纤维原丝和1220吨碳纤维的生产能力,应用于航天、国防等尖端领域的T700/T800级碳纤维已进入中试阶段,初步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大、布局相对集中的新材料产业骨干企业群,并已形成硅材料加工、太阳能光伏电池、电子信息材料生产的特色集群区。

(三)新能源产业

近年来,高新区以国家新能源产业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示范园、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清洁能源创新产业园、省级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为平台,以龙头企业科研中心为主体,在核电、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清洁能源方面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优势。风电设备领域集聚了国电联合动力、中复连众、杰瑞电子、重山精工等一批创新型骨干企业,形成了集风电整机、关键零部件、控制系统配套发展的产业链。园区的中复连众公司是亚洲最大的风电叶片制造商,其国家级科技项目“3兆瓦海上风力叶片研发”在北京世界“绿博会”亮相获奖,全球最大的5兆瓦风电叶片也已下线;韩国重山精工公司生产的风力塔架出口规模居全球同行业前列。

三、新兴主导产业发展战略重点

(一)新医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重点发展化学合成药领域、新型医疗器械领域、新型化学药品制剂领域、现代中药及制剂领域、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

一是化学合成药领域,重点发展原料药、抗肿瘤药、心血管药物、肝病药物、多肽药物、麻醉镇痛药。化学制药仍然是目前医药行业中最大的子行业,市场规模较大,化药仿制药及原料药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全球非专利药市场增长速度是专利药市场的4倍。

二是新型化学药品制剂领域,重点发展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注射剂、滋膏剂、贴膏剂等。近年来,西药制剂出口发展迅速,在国内医药市场复杂多变、波动较大的形势下,已成为消化过剩能力、推动国内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是现代中药及制剂领域,重点发展中药饮片、妇科药物、儿科药物、心血管药物、骨伤科药物等。近几年来,中成药工业的产值平均年增长20%,利润和利税平均年增长24%,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人们对中药认识加深,其市场潜力巨大。

四是海洋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发展海洋活性物质提取、海洋药物、海洋生物保健品。随着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我国海洋药物已由技术积累进入产品开发阶段,未来20年将形成一批海洋药物与保健品,在抗艾滋病、抗肿瘤、卫生保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重点

重点发展新型复合材料领域、电子信息材料领域、新能源材料领域、高性能金属材料领域等,形成以新材料研发为先导,涵盖小试、中试、产业化及检测等环节的完整的新材料产业创新及产业链。

一是复合材料领域,重点发展以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差别化氨纶纤维为主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的一种应用材料,这种类型的材料普遍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较轻的比重、极强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因此在多个行业领域都有应用。

二是新能源材料领域,重点发展单晶硅、多晶硅项目,薄膜电池材料项目。连云港硅资源、氯碱资源丰富,水电资源总量充足,为发展多晶硅等能源新材料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是金属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粉末冶金、钢制品、金属加工、铝合金、镁合金等。连云港铁路、高速、港口运输条件便利,可以大量从内陆地区运输钢铁、铝、有色金属及煤炭资源,即将投入的南钢项目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原材料。

(三)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重点

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电领域、风电设备领域、高效照明设备领域、重生物质能设备领域、清洁能源领域,不断壮大规模,形成特色和优势。

一是太阳能光电领域,重点发展多晶硅切片、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连云港拥有丰富的硅资源、盐碱化工资源,石英储量和质量居全国之首,为多晶硅生产提供了原料基础,而多晶硅是光伏产业的重要材料。

二是风电设备领域,重点发展风机塔架、风力叶片、发电机组、高速齿轮箱、变压器、控制装置等。风电产业是当前新能源产业中最具有产业应用价值的细分行业之一。作为节能环保的新能源,风电产业赢得历史性发展机遇,发展势头迅猛。

三是清洁能源设备领域,重点发展煤电联产装备、煤气化设备、能源环境装备。连云港有火电、垃圾发电等发电产业,东陇海线辐射的中西部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火电场设施,为开发区发展清洁能源设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为了打造国家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快速集聚,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快速循环转化,连云港高新区应大力实施产业高端化战略,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逐步形成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特色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参考文献:

①张洁莹.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9(06)

②贾琳.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分析[J].江苏商论,2009(04)

第9篇:医药制剂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 口服固体制剂;辅料;进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 TQ46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837(2018)05-0020-011 药用辅料的发展概况我国药用辅料的应用具有悠久历史,对于不同的药剂生产,使用的辅料是不相同的,但是在药用辅料的发展过程中,其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我国在公元前创造出了以水为溶剂的药用辅料,即汤剂,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用辅料,从此以后,我国开始加强了对其他辅料的研究,开始使用动物胶、蜂蜜、淀粉、植物油、动物油等作为药用辅料进行药剂的制作和生产。常用的口服固体制剂的辅料包括淀粉、糖粉、糊精、乳糖等。口服固体制剂的辅料品种较少,因此在口服固体制剂的制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制剂的质量层次不高,外观不够美、药剂的硬度、崩解度、溶出度等都不够高,最终导致药剂的疗效不够。第二,药用辅料的限制导致口服固体制剂的各种新剂型的开发受到影响和限制。第三,传统的辅料规格不全,比如传统辅料的细度、纯度、重金属等指标都存在一些问题,不能适应新的医药制药标。因此在医药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大力发展各种药用辅料的研究和分析,结合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研究出更多新的辅料品种,提高药剂的质量。近年来,我国关于药用辅料的研究力度逐渐加深,当前已经形成的药用辅料的品种不断增加,比如口服固体制剂的辅料已经有了上千种,近年来开发的各种药用辅料,其品种多, 型号全,规格多,对于药剂的新剂型的开发和应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药用辅料的作用研究

在口服固体制剂的生产过程中,对辅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关于药用辅料的作用的研究越来越丰富,在任何一种药物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药物,这对整个药剂的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药物的吸收效果、产生疗效的时间而言,则与药用辅料有关,药用辅料是确保药物在体内按一定的速度和时间、在一定的部位释放的关键,因此在药物的制造过程中应该要选择合适的辅料,对药物的实际应用和疗效的发挥产生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对药用辅料的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当前药用辅料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制剂形态的形成,即有助于口服固体制剂的成型,口服固体制剂有很多种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形态是由不同的辅料形成的,比如在片剂中加入稀释剂、黏合剂等,可以使得药物有一个基本的形态。常见的口服固体制剂主要是片剂型、胶囊型。第二,药用辅料的选择可以使得制备过程顺利进行。在口服固体制剂的制作过程中加强药用辅料的应用,可以使得药剂的成型更快,比如在口服固体制剂的制作过程中加入助流剂、剂可以有效地改善药物的粉体性质,使固体制剂的生产更加顺利。第三,可以调节有效成分的作用或改善生理要求。在口服固体制剂的生产过程中,加强对辅料的应用,可以使得药剂的速释性、缓释性、肠溶性、生物粘附性等性能得到改善,从而有效地提高药剂的质量。

3 药用辅料的选择

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对药用辅料的选择有一定的原则,确保药剂的安全、稳定是选择药用辅料的一个基本原则,当前我国对于口服固体制剂的药用辅料的研究越来越多,在选择药用辅料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以下经验。

3.1 无不良影响

药用辅料选择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对药物没有不良的影响,即不会降低药物的疗效,不会产生任何毒副租用,不会干扰药剂的质量。因此在选择辅料的过程中,应该要选择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稳定的辅料。

3.2 要对药用辅料的性质进行了解

在选择辅料之前,应该要对辅料的基本性能、质量规格、配置的禁忌等多种参数的了解,对辅料与口服固体制剂之间的相容性、流动性、粘度等指标进行了解,从而能够在口服固体制剂的生产过程中加强对辅料的合理选择和应用,防止由于不当的选择对口服固体制剂的生产带来影响。

3.3 对口服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解,进行合理的辅料选择在辅料的选择过程中,应该要根据口服固体制剂的生产工艺进行选择,因此需要对口服固体制剂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解,从而能够根据具体的生产工艺来选择合适的辅料。当前口服固体制剂的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工艺有湿法制粒、直接压片、流化床制粒等,不同的生产工艺中所形成的药物的剂型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具体的药物制造工艺选择辅料,以提高药物的质量。

3.4 根据药物的剂量进行辅料选择

在辅料的选择过程中应该要根据药物的剂量进行选择,满足口服固体制剂成型、有效、稳定的最低用量原则进行辅料的选择和使用,在选择辅料的过程中应该要对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不浪费原料,但是也不能为了节约成本而使得用量不足,可以在确保药效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4 结语

在实际操作中应全面建立辅料标准,实施药物制剂辅料科学管理,解决药物制剂辅料不良反应问题,为百姓健康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增白林.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探讨及其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 2010, 21(3): 757.

[2]金泰善.药用辅料引起的几种不良反应[J].医学信息,2010, 23(9):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