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投资投后管理范文

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投资投后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险投资投后管理

第1篇:风险投资投后管理范文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后管理内容 增值服务和监控

风险投资后管理包括了除现金投入外的其他一系列投入(Fried和Hisrich,1995),Tyebjee和Bruno(1984)将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内容归纳为4个方面:帮助招募关键员工、帮助制定战略计划、帮助筹集追加资本、帮助组织兼并收购或公开上市等。随着风险投资实践的发展,国内外一些学者在Tyebjee和Bruno的基础上对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综述

Gorman 和 Sahlman(1989)发现风险投资家在投资后参与管理活动上大约花费60%的时间,他们根据对风险投资家的调查得出如下的结论:风险投资除了向被投资企业提供资金外,还提供建立投资者网络、评估和制定经营战略、为管理团队物色合适人选等三方面的支持。

Barney等(1996)发现风险投资家为被投资企业提供的帮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管理建议,包括提供有效的财务建议,提供合理化的经营建议、提供合理化的管理建议等;另一类是运营帮助,包括为被投资企业介绍客户、介绍供应商、帮助被投资企业招募员工等。

Dotzler(2001)发现风险投资家的管理参与活动包括融资顾问、战略建议、招募高层管理者、充当CEO智囊团、组织和激励体系建设、管理层业绩反馈、选择其他专业服务(如法律等)、与其他公司的战略联系、营销、工程技术咨询等多个方面。

Knockaert等(2005)将风险投资后管理活动分为监控活动和增值活动两部分,其中,风险投资家的监控活动包括监控财务状况、监控市场营销状况、监控股权变动、监控CEO的报酬、监控追加借款等;增值活动包括制定战略计划、充当管理团队的参谋、招募CEO或CFO等高层管理人员、招募新员工、联系潜在客户、组建有效运行的董事会、运作管理等。

二、国内研究综述

和许小松(1999)将“Post-investment Activities”译为“投资后管理”,并指出其内容包括“设立控制机制以保护投资、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募集追加资本、将企业带入资本市场运作以顺利实现必要的兼并收购和发行上市”。

项喜章(2002)指出风险投资后管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即增值服务和监控,增值服务是风险投资家为被投资企业所提供的一系列咨询服务,具体内容包括:帮助寻找和选择重要管理人员、参与制定战略与经营计划、帮助企业筹集后续资金、帮助寻找重要的客户和供应商、帮助聘请外部专家、帮助实现并购或公开上市。

付玉秀(2003)通过调查发现风险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监控主要包括对重大决策的制定、重大人动、资金运用、财务状况、市场营销等活动的监控,对经营计划的制订的监控强度一般,而对被投资企业的融资行为和日常经营监控较弱;风险投资家向被投资企业提供的增值服务主要是参与制定战略与经营计划、辅助财会管理、帮助企业筹集后续资金、帮助聘请外部专家、提供管理技术/经验知识、传授营销技能开拓市场、帮助寻找重要的客户和供应商。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综合国内外有关风险投资后管理内容的研究,本文归纳出风险投资后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值服务和监控两部分,并认为,增值服务主要包括风险投资企业为被投资企业提供的战略上的支持、关系网络资源上的支持、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支持、后续融资上的支持、生产运作上的支持等几方面(Liu、Cui和Fan,2006;Liu和Fan,2006);风险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监控主要包括对被投资企业重大决策、经营计划的制定、重大人动、市场营销状况、财务状况、资金运用、运营绩效等的监控。

参考文献:

[1]Fried V H. and Hisrich R D. The venture capitalist:A relationship investor[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5, 37(2):101~113

[2]Tyebjee T.T., Bruno A.V. A model of venture capitalist investment activity[J].Management Science, 1984, 30(9):1051~1066

[3]Gorman M. and Sahlman W.A. What do venture capitalists do?[J]. Business Venturing, 1989, 4:231~248

[4]Barney J.B., Busenitz L.W., Fiet J.O., et al. New venture teams' assessment of learning assistance from venture capital firm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6, 11(4):257~272

[5]Dotzler F. What do venture capitalists really do, and where do they learn to do it[J].The Journal of Private Equity, 2001, winter:6~12

[6]Knockaert M., Lockett A., Clarysse B., et al. Do human capital and fund characteristics drive follow-up behavour of early stage high tech. VCS [A].Vlerick Leuven Gent Management School Working paper, 2005, 20

[7]王 益 许小松:风险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第2篇:风险投资投后管理范文

专家

罗茁 清华科技园技术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

刘曼红 中国人民大学风险投资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周宁 盈富泰克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力 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

文波 贝祥投资集团副总裁

蔡泉 北方联合投资集团总裁

近一年来,随着新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和国家十部委联合颁布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实施,以及深圳中小企业板率先实现全流通,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国风险投资的投资方向和模式也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传统产业日益受到关注,风险投资开始跑马圈地;风险投资突破了沿海发达城市的界限,开始向内地进军;种子期项目的风投关注度呈下降趋势,风险投资更加稳健;巨额股权投资项目不断出现并获得成功,私人资本、民营资本开始介入风险投资市场,分享“蛋糕”。

针对风险投资行业出现的这些新动向,《新财经》对业内知名专家和风投人士进行了采访,透视风投新动向,揭示风投背后的运行机制与猎取目标。

动向一:传统产业成为风投新目标

虽然近一半(42%)的风险投资仍选择狭义IT为投资方向,但投向能源、环保、教育等传统产业的风投规模正在逐渐加大。

目前,能源、环保、教育等传统行业正在吸引更多的风投目光,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刘曼红:目前,国内风险投资这种转向以内资为主,外资仍然集中在原有的IT行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外资对中国的一些传统行业不了解;二是外资嫌这种投资规模太小,不愿投。

一些传统行业(这里指非高科技产业)之所以受到国内风投青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个非正常时期,不仅高科技企业有进入门槛,一些传统行业也同样存在进入屏障。这种屏障有的是天然形成的,有的是地区性的,有的是资源性的,还有的是规模性的。

周宁:目前,我们的投资对传统行业也有涉及,但并没有太多。在我们看来,IT业本身是个大概念,它包括电子、硬件、软件、互联网等很多产业。IT业的渗透性非常强,涉及方方面面的行业,其中就有现在受到风险投资较大关注的能源、环保、教育等产业。备受关注的软件培训、能源管理、绿色原材料等产业,其实都包含在大的IT业范围之内。对我们来说,只要跟IT业相关,又有良好商业模式的行业,都是关注的对象。

罗茁:早在两年以前,环保行业就引进了很多先进技术,这个行业本身也在创新。目前,我们对IT业以外的行业确实有所涉及。如教育产业,其发展空间巨大,我们在其中就有投资。就目前来说,我们还是以投资IT产业为主。在今后的发展中,什么赚钱我们就会投资什么。

蔡泉:IT业虽然是风险投资的热点,但随着生物技术、新能源、教育等行业的日渐成熟,这方面的投资已经没有太大的风险。

杨力:IT产业这些年已经趋向成熟,产业竞争结构逐渐定型,产业集中度提高,投资回报率有所下降,而投资风险却在上升。这是风险投资“转向”的原因之一。

文波:风投无论钱多钱少,都会投向能赚钱的行业。风投和私募基金流向传统产业说明这些行业投进去能赚钱。

人们往往看到的是IT业成功的风投案例,但失败的案例恐怕更多。是不是因为投资IT业风险较大,部分风险投资为了控制风险而转投其他行业?

刘曼红:目前,国内的风险资金不是不多,而是太集中。这似乎是风险投资与生俱来的一个倾向,一旦某个行业被看好,就会有大批风投涌入。这样一来,难免出现纰漏。风险投资的本质决定了其属于流动性很差的长期投资,投资结果在若干年后才可见到。因此,在企业和风投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果投资不够谨慎,就容易出问题。风投过于集中的另一结果是,投资市场过热,导致投资成本过高。

风投在选择要投资的行业时,不应只看到现在,而是要面向未来;不应该只看项目,还应该看到产品市场。再好的项目,如果投资太多也会影响到市场。

周宁:投资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有风险的,决定投资风险的因素很多。在选择投资对象时,我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团队和市场。对于团队,主要看能力和道德这两大因素;对于市场,主要看产品用户情况,重点关注企业的目标市场。如果企业产品市场以面向国际为主,会更容易受到我们的关注。说到风险,传统行业也很难说就没有风险。

罗茁:投资任何产业都会有风险。企业盈利稳定,并不意味着它的增长就一定慢。因此,对我们来说,投资任何产业都可能有机会。

文波:只要好项目和机会,风投投十个项目能赚一个也不会赔。但在一个多元化市场中,不太容易抓到盛大、分众传媒那些所谓的“黑马”。在分散的、多元化的情况下,未来的热点比较难把握。

在IT业,风险投资找到一个能甩开竞争对手的新领域很难,但传统行业可挖掘的空间却很大。

风险投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所投入的行业一定具有创新的元素。而像能源、教育等行业在创新方面是否缺乏足够的空间?

蔡泉:资本的核心就是追求回报,这是本质。风险投资相对于普通投资来说需要更高的回报,因为它的风险更高。外界对风险投资可能有些误解,认为只有投资IT行业的资金才算风险投资。其实,每个行业、每个历史阶段都有风险投资。

杨力:创新元素翻译成商业语言就是要有成长性和低成本扩张能力。创新不但是科技创新,也包含制度和模式创新。从这个角度看,新能源、教育等产业的创新空间是足够的。

文波:我觉得传统行业创新空间还是很大的。如煤变油、太阳能、生物发电,这些都是创新技术所支撑的。传统行业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这个创新就能带来利润。

传统行业的融资渠道一般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投资的介入,对银行的放贷业务会否造成影响?从另一个方面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十分谨慎,风险投资对传统行业的介入,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蔡泉:现在,一些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或非国有企业还带有歧视。比如,银行给一个小企业的老板贷款出现了问题,人们就会怀疑这个老板与银行的关系。银行给国有企业放出10个亿的贷款收不回来也没问题。在外国是没有这种现象的,这是中国特色。这些根本性问题不能解决,风险投资的介入也无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杨力:风投是股权融资,银行信贷是债权融资。二者的目标客户群、盈利模式有很大区别。原则上讲,两种融资方式实际上并不存在完全竞争或替代关系。目前,中国银行业存在垄断,另外,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手段不足以有效处理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问题。当然,风投的介入确实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如果某传统行业持续盈利,经营情况很好,风险投资会不会不考虑退出,长期持股?

蔡泉: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小。一般风险投资是由专门的风险投资基金管理,管理期限有时间限定。比如,协议规定管理期是5年或者7年,同时明确要将该项目管理到什么程度,投入后是否会上市转让,转让后双方分成的比例是多少,等等。

杨力:如果长期持股,就不是风投了,而是战略投资者或产业投资基金。风投迟早都会退出,持股时间长短取决于什么时间点上能卖一个最好的价钱。

政府在传统行业吸引风投上应做哪些工作?

蔡泉:政府目前所做的就是限制外资进入某些行业,政府感觉到某些投资行为确实影响到经济安全就会去进行限制,这也是一种管理办法。其实,风险投资不管投在哪个行业都是市场行为,有利可图就会去做。

杨力:政府肯定是鼓励风险投资进入传统产业的。政府的角色应是营造公平竞争的行业环境以及有利于风投进入和退出的制度环境。证券市场的制度改善、产业投资基金法的起草等都属于这方面的范畴。

本刊点评:从趋势来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风险资本跳出了IT的圈子,开始关注传统产业。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优化,更多的产业投资机会浮出水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风投机构突破了固有理念的局限,不再唯高科技马首是瞻。其实,无论IT行业还是传统行业,都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基因,关键是风险投资如何去挖掘和培育这些基因,并最终形成投资回报。

动向二:风险投资向内地渗透

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仍是风投聚集区,但内地城市已经越来越吸引风投的目光。

除在沿海发达城市站稳脚跟外,风险投资的触角也逐渐伸向了内地城市,这是否是一种趋势?

刘曼红:投资项目过于集中将导致发展不平衡,项目成本也会随之升高。因此,从发达城市向其他城市扩散这一趋势是风险投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周宁: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拿盈富泰克来说,除了一些大城市外,我们在天津、西安、南京、重庆、合肥等地都有项目。

罗茁:我们对内地的投资主要针对那些有清华科技园分园的地区,比如,西安、南昌等。对内地的投资我们有自己的规划,逐步辐射发展。

蔡泉:相对沿海发达城市,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滞后五年甚至十年。但是,这些地区也有很多发展机会。商务部希望中西部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外资,同时也给予欠发达地区税收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内地城市吸引风投应该是一个趋势。首先,中国有能力吸引到大量境外风险投资。其次,风险投资虽然还集中在沿海城市,但是总体趋势会往中西部发展。毕竟,投资鼓励作价等优惠措施都会在中西部地区实施。当初的浦东、深圳,目前的滨海新区吸引风险投资时都有各种优惠政策,中西部地区享受不到同等待遇肯定会有意见。

杨力:内地城市经济成长迅速,商业环境逐渐改善,与京、沪、深等地的差距在缩小。一些内地城市具有投资成本低、发展的潜力大的优势。

文波:现在,各地都不缺好公司,现在风投也在各地找好的公司和项目。

一些风险投资向内地找项目,是不是因为沿海城市的市场竞争激烈,“僧多粥少”呢?

周宁:出现这种现象的确与竞争有关,但风投转向内地,并不全是因竞争因素造成的,内地一些中等城市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在选择城市进行投资时,主要视当地产业特色而定。比如,我们在重庆、合肥、南京找项目,是因为那里有相关的技术团队和项目来源。在某些情况下,中小城市更利于前期项目的成长,因为在那里更容易得到政府支持。而大城市由于项目太多,即使项目很好,也可能会被淹没。

风险投资对进入内地市场会有什么顾虑?

蔡泉:总体上看,中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比较少,想找一些高新技术项目比较困难。

杨力:内地城市的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道德风险和商业风险相比一线城市高,地方政府的政策缺乏一致性,不能给投资人一个非常稳定安全的预期。

文波:风投肯定更关注信息集中、交通方便的地区,这个改变不了。一些地方政府、企业对此理解还是太少。如果一个内地企业有很好的题材和增长空间,但其对资本市场和如何建立风投平台都缺乏足够了解,意识不到风投投资的是未来,那么,风投也不会去考虑。

本刊点评:内地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城市受制于区位环境,一直以来为风险资本所“冷落”。但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和优惠政策吸引下,近年来情况大有改观。不过,与沿海城市相比,内地城市的竞争劣势仍显而易见。风险资本不是慈善家,它们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回报。内地城市只有做好基础工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人才,才能“俘获”投资人的“芳心”。

动向三:种子期项目缺乏生长土壤

在我国,风险投资对项目成长期、扩张期投入的比重很大,而对种子期的投入则越来越谨慎。

为什么目前风险投资把关注点集中在项目成长期、扩张期甚至成熟期,而对种子期的项目少人问津?

刘曼红:对值得扶持的项目进行早期培育,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应该由政府来完成。风险投资是金融与创新的桥梁,金融创新本身也是推进国家整体创新的重要手段。在“电脑三大运动”中,风险投资的贡献率是明显递增的,它对硬件业、软件业和互联网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5%、50%和100%。因此,从历史上看,风险投资与创新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关系。政府在充当企业孵化器的角色中,可以通过资金、政策支持,诱导风险投资介入到项目种子期来,也可以直接参与到项目中进行支持。在这一方面,美国有一种小企业创新研究项目(SBIR项目)值得借鉴。这个国家级项目一般由15~20个政府部门牵头实施,主要是针对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开展。被扶持的具体项目在不同发展阶段,都会得到政府相应的支持。

周宁:在我们的项目中,有2/3都属于成长期。对我们来说,这个阶段比较好把握。从这个阶段往前是种子期,投资风险太大,资金管理起来也很费劲。

蔡泉:中国也有种子期项目,但目前吸引的风险投资很少,因为这个时期的不确定性因素多且不易测评。种子期项目需要更有活力的种子投资者参与。一般来讲,国外风险投资公司高科技公司都是投资种子期或成长期企业,而有些政府性质的风险投资公司却投资于成熟期企业。

杨力:中国商业环境的不确定性比国外更大,企业管理者的个人诚信较之西方社会有差距。风投机构一般都会谋求对企业的控制权,这要求企业本身具备一定的规模。因此,中国的风投对种子期企业投资较少。

毫无疑问,种子期项目这块市场很大,但到底有多大,看这块市场如何定义了。去年大约有15%的新增风险投资投向了种子期的项目,总金额近2亿美元。

文波:种子期没有像样的运作模式,很难判断成功与否,投资风险很大。因此,中国大部分风投不敢把资金放在种子期。

政府相关部门对引导风投进入项目种子期应做什么工作?

蔡泉:我不赞成政府参与。政府实际上已经参与了很多不该参与的事情,政府拿出过多的钱来做投资是不妥的,它应该侧重引导市场机制的建设。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比较发达,法律环境比较完善。种子期的投资需要人们把大量的钱拿出来交由专业人士管理,但在中国募集资金受限制。

杨力:除了行业环境和制度环境外,政府似乎很难做哪些具体的工作。风投是商业活动,是否应该投、投多少来自于投资机构的商业判断。

文波:我觉得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风险让个人来承担,那么,投资人就不会去投资项目的种子期,使很多刚起步的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因此,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起到作用,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风投及其他资金进入项目种子期。

本刊点评:种子期项目相对分散,并且风险较大,在很多风险资本眼里“赌博”的成分很大,因此,有被冷落的趋势。但这个“赌博”绝非“豪赌”,在风投组合中配置一定比例的种子期项目,既不会让风投机构“伤筋动骨”,也可以鼓励创新,还有可能获得超乎想象的回报。风投资本的眼光,是否可以放得更长远一些?

动向四:民营资本嗅到风投商机

以政府为主导的风投机构仍是风险投资主力军,但私人资本、民营资本已经有了介入风投的迹象和动作。

私人资本、民营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动力来自哪里?

蔡泉:过去私人资本的投资行为比较简单,仅限于办个厂子挣点钱。现在私人资本的想法变了,也会考虑有什么好项目。他们会考虑,今天投入的100万元最后是否可以变成几千万元?投资行为相对理智了。

杨力:这些资本介入风险投资的动力源泉有三:一,各个行业(尤其是私人资本、民营资本集中的行业)都不同程度存在过度竞争问题,资本的边际投资回报在下降,急需找到投资 “出口”;二,国民财富的积累造成了“流动性过剩”;三,制度环境逐渐改善,风投成功案例越来越多,产生了示范效应。

文波:国内的私人资本和民营资本缺乏投资出口和渠道。这些资本原来不太了解风险投资,但通过这几年发生的实际案例,对这个领域也逐渐开始关注。

与成熟风投机构相比,私人资本、民营资本有何优势和劣势?进入瓶颈在哪里?

蔡泉:私人资本的介入分为两种,一种是参与基金投资,一种是不参与基金管理。不参与基金管理的这部分人叫财务投资人,他们只投资,不干预企业的其他事项。

另外,私人资本的项目来源没有成熟风投机构多。但是,私人资本的项目通常是通过生意朋友,通过产业链中的信息去寻找,这比一本项目建议书传递的信息更加有效。

杨力:风投是非常专业的领域,欠缺专业性(经验)肯定是私人资本、民营资本的一大劣势。

风险投资较其他投资风险偏大,私人资本、民营资本如何控制风险,达到投入产出的安全高效?

蔡泉:有多个控制风险的方法。一是投资人进入董事会,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二是投资人派一个财务总监到企业,掌握企业的日常财务变化情况;三是要多与管理层沟通,关注公司的运营报表。

杨力:风险投资是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应是投资组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私人资本和民营资本介入风投可以借鉴的风险控制方式有:在盈利前景相对比较好判断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介入项目;加大单笔投资额,适当减少投资的个案数量,集中精力;提高占股比例,在被投资公司的决策中取得一定发言权;为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团队提供管理、财务上的咨询,帮助其提高管理水平。这都是中国风投先行者的血泪经验。

国外风险投资的结构是怎样的,私人资本是否是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否是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方向之一?

蔡泉:国外风投的私人资本比例没有那么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很多大的成熟的风险投资都被风险基金控制了。在中国,要按阶段进行分析。比如一个企业诞生、发展,然后上市,它的股权结构变化是这样的:创业初期,公司股份的百分百都是私人的,上市后,风险投资占公司股份的比例可能有20%~40%,公众股东占20%~30%,私人投资者最终占40%或50%左右。总的来讲,私人资本占公司的比例比较大,毕竟,风险投资是唱配角的,唱主角的还是企业家。

第3篇:风险投资投后管理范文

关键词:风险投资;广义决策;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知识产权风险投资优化机制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0YJA630113)的资助

风险投资业作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产业对加快科技创新,支持创新创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特征,风险投资的投资决策实际上是不确定条件下进行的,单一阶段的投资决策已很难适用于未来市场极不确定、风险极高的风险投资决策。为了实现投资预期收益,风险投资的决策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多阶段过程,不仅包括投资前项目选择的决策,而且包括对投资后的管理。只有在风险投资的各个阶段、各个层面都做到科学合理的决策,风险投资才能实现高收益高回报的初始目的。因此,从广义视角来理解风险投资决策应该更为科学。

关于风险投资决策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投资家对风险项目(企业)的选择决策上,这其实是狭义层面的决策,这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而关于广义层面的决策优化问题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基于广义决策的视角,从风险投资的风险识别、量化,项目的投资组合优化,投后绩效管理与退出决策等几方面来展开相应的文献综述。

一、关于风险投资风险因素识别的研究

关于风险投资风险因素的识别,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被投企业的企业家及其管理团队(Fried & Hisrich,1994;Deventer & Mlambo,2009)、风险与契约关系安排(Gompers & Lerner,1999;Huyghebaert & Mostert,2008)、技术和市场风险、法律经济和政策环境(Moriarty & Kosnik,1989;Chocce & Ubeda,2006;Koryak & Smolarski,2008)、风险投资家本身的能力(Dimov & Shepherd,2005;Yung,2009)等。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案例研究、建立模型、使用新数据库等。中国学者对于风险投资的风险因素识别较早是从分析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风险开始的,学者们(李建华和葛宝山,1994;布拉格,2005;陈建华,2006;王庆民,2009;刘曼红,2011;包乌日汉,2012)都从各自的视角对风险投资风险进行了识别和分析,但总的来说,立足中国国情,从创业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以及企业外部环境三方面比较系统、全面地分析风险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还比较缺乏,因而,加强基于中国国情的比较系统、全面的风险投资风险因素识别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二、关于风险投资风险度量的研究

从研究文献上来看,风险度量方法主要有方差、标准差、半方差、离差、绝对偏差等偏离期望值的各种变形形式等、在险值VaR法、条件在险值CvaR法等。

方差、半方差、 绝对偏差等方法主要用于对投资风险的度量。随着风险测度理论研究的逐渐发展,人们对风险本质的认识也日益深入。研究发现,用方差方法不能准确地度量真实风险的大小(单伟勋,2013);使用半方差法进行风险度量时,需要首先设定目标收益率,这种设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绝对偏差法,由于用投资收益率的一阶绝对中心矩来代替二阶中心矩,发散的可能性比较低。因而从理论上说,风险的绝对偏差度量要优于方差度量(徐绪松,王频,侯成琪,2004)。

在险价值VaR(Value at Risk),一般被理解为在给定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水平[α]下,在未来某个持有期间内,某一投资组合预期会发生的最大损失(刘骅、卢亚娟,2012)。考虑到VaR不是一个一致性风险度量,理论界在1997年提出了VaR的修正方法,即条件风险价值(CVaR),它是指在投资组合的损失大于某个给定的VaR值条件下的期望损失。CVaR与VaR的区别首先在于,CVaR不是一个单一的分位点,而是尾部损失的均值,当所有大于VaR的损失值都被考虑到时才能计算,因此CVaR对尾部损失的测量是比较充分的(肖甲山,2008)。VaR方法和CvaR法主要被用作度量和管理损失。

对于绝对偏差方法的应用研究,中国学者武敏婷、孙滢、高岳林(2010)、张鹏(2011)、西爱琴(2006)等作了尝试,并很好地解决了度量和控制投资风险、多阶段投资组合优化以及农业生产风险的度量等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选择“绝对偏差方法”来度量风险投资的投资风险是比较合适的。

三、关于风险投资投资组合优化的研究

关于投资组合优化理论的研究,主要经历了现资组合理论以及行为组合理论两大发展阶段。50年代以前早期的投资组合理论,已经有了风险条件下追求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思想(现资组合理论的精髓),但还没有使用量化的方法。Markowitz(1952)发表题为《证券投资组合的选择》的论文,对充满风险的证券市场的最佳投资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标志着现资组合理论的产生。现资组合理论考虑的是理性投资者如何借助于分散投资来优化其投资组合,其研究问题的基点在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是对两个目标:“预期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权衡(Markowitz,Harry M.1952)。现资组合理论中基于效用理论形成的各种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可以分析投资者的风险反应及风险条件下的决策行为(西爱琴2006)。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风险投资的高风险特征,使得在对风险投资决策行为进行研究时必须要考虑风险因素。因此预期效用理论及其相关模型方法也可以在对风险投资机构风险决策优化行为的研究时被采用。

作为新兴理论的行为组合理论,目前的研究尚处于理论分析阶段,大量的实证检验将是其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四、关于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等的研究

围绕风险投资决策优化的总目标:在达到预期收益的情况下,使总投资风险最小,风险投资机构除了做好投资前项目选择决策外,还必须考虑投资后对创业企业的管理,以控制投资风险,提升投资绩效。

总结

风险投资的高风险特性,决定了风险投资决策过程是一个复杂且多阶段的过程;对于风投机构来说,投资决策实际上是一种风险行为,如果决策缺乏科学性,则必将导致最终投资的失败。本文基于广义决策的视角,从风险投资的风险识别、量化,投资组合优化以及投后管理等方面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从现有文献来看,对于风险投资风险因素的识别,立足中国国情,从创业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以及企业外部环境三方面比较系统、全面地分析还比较缺乏;对于风险投资风险的度量,笔者认为选择“发散的可能性比较低”的绝对偏差方法来度量投资风险是比较合适的;对于风险投资组合优化决策,现有研究文献中很少见到将MOTAD模型用于风险投资决策中,而基于MOTAD模型可以很好解决农场生产风险决策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将MOTAD模型应用于风险投资决策优化行为分析和投资组合优化问题的研究。关于风险投资投后管理,国内目前尚缺乏对投资后风险投资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此外,从资产安全性角度考虑合适的风险投资退出时机,以及采用决策树法,以预期收益为标准来辅助进行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决策还不多见。综上,笔者认为基于广义决策视角,从风险投资风险的识别、量化,投资组合优化以及投后管理与退出决策等方面系统地展开对风险投资广义决策优化问题的研究,最终实现风险投资预期的投资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洪怡恬,金式容.成长期权在风险创业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商业研究, 2003(24):104-106.

第4篇:风险投资投后管理范文

1.风险投资的特征

风险投资,是由专门人员和机构向那些刚刚成立或增长迅速、潜力很大、风险也很大的未上市新兴企业长期股权融资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再通过上市、兼并或其它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典型的风险投资往往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投资对象多为处于创业期(Star-up)的中小型企业,而且多为高新技术企业。

(2)投资期限至少在3-5年以上,投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通常占被投资企业10%-49%的股权,不要求取得控股权,也不需要任何担保或抵押。

(3)投资决策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的基础之上。

(4)风险投资人一般不参与被投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提供增值服务;除了种子期(seed)融资以外,一般也对被投企业以后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予以满足。

(5)由于投资目的是追求超额回报,当被投企业增值后,投资人会通过上市IPO、收购兼并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实现增值。

(6)风险性极高,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平均在70%左右,但一旦成功,便会获得超额回报。

2.分类及功能

对风险投资类型的划分有多种标准。按投入方式,可分为“杠杆式”风险投资和“权益性”风险投资,后者是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投资方式。按接受投资的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可以将风投资本分为种子资本、导入资本、发展资本和风险并购资本。

风险投资的基本功能是为应用高科技成果的中小企业提供其创业和发展所必须的股权资本,风险投资的基本运作机制是由风司融到风险资金,投向经过谨慎筛选的风险企业或项目,培养风险企业发展壮大,实现正常的市场运作,然后撒出投资,再去寻找新的项目。由此可见,风险投资主要有资金放大器、风险调节器、企业孵化器等几种功能。

3.风险投资的运作

风险投资主要由项目评估和选择、谈判和签定投资协议、培育风险企业、实现投资收益等环节构成。

(1)项目评估和选择。企业家(团队)管理能力、产品或技术的独特性以及产品市场大小构成了决策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派生出创投决策的“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决不选取超过两个以上风险的项目。

第二定律:V=P×S×E

其中,V代表总的考核值,P代表产品市场大小,S代表产品、服务或技术的独特性,E代表管理团队(企业家)的素质。

第三定律:投资P值最大的项目。

(2)谈判和签订投资协议。风险企业所关心的是有足够的资金满足企业运转,确保目标利润和企业经营权。双方通过对风险企业未来盈利的预测来确定风险投资所占股份,最后形成项目股权分配与投资额及对赌条款等全面细致的风险投资协议。

(3)培育风险企业。协议签订后,风司与风险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一般通过管理报告、企业定期访问、担任企业董事会成员来对企业实行监控,以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风司一般还会用自身的管理、法律、财务等方面专长,向风险企业提供专业咨询等增值服务。

(4)实现投资收益。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和时机选择,取决于风司整体投资组合收益的最大化。主要的退出方式有风险企业股票公开上市;其他大公司收购风险企业,把风险企业转售给其它投资公司;执行偿付协议,风险企业向风司回购自身股份。

二、我国风投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

1.投资概况

我国风投行业经历过2000、2001年的发展高峰,之后随国内创业板暂不开设和纳斯达克网络泡沫的破灭而走向低谷,直到2004年由于资本市场退出形势的预期好转以及网络潮的回暖,风投行业在总投资额上大幅攀升,据统计数据,中外风投机构在2004年共对253家大陆及大陆相关企业进行了投资,投资总额达12.6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投资案例数量较2003年增加43%,投资金额上升28%,风投业进人一个全面复苏和加速发展的时期。

2.行业分布分析

风投机构在选择投资对象时通常会考虑该行业的成长性、创新性、市场前景以及具体企业的管理团队。调查显示,传统制造业已经取代软件行业,成为创投项目最为集中的行业,表明风投资本规避风险和短期盈利取向的动机显著增强。风投资本通过参股方式,从稳定发展的传统制造业那里获得股利,增加利润流量,满足了风司股东要求的一种策略选择。

3.区域分布分析

风投资本偏重高新技术项目和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指向上海、深圳、江苏、浙江、北京、天津等地,其中上海的风投机构数目最多,但在资金总量上比深圳小,北京虽然机构数目较少,但管理的资金却较多。此外,风投出现很强的区域集点。京津冀地区的项目投资强度最高,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差别不大,而东三省及其他地区的差别则较大。

4.阶段分布分析

针对创业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其生命周期可分为五个阶段,即种子期、发展期、成长期、扩张期以及成熟期。风投机构会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投资对策。

国外的风投资本一般集中在发展、成长和扩展阶段,向种子和成熟阶段投的比例比较小,特别是在种子阶段,大约只有5%。2003年以来,风投资本分布基本上是“正态分布”:中间大两头小。项目主要集中在成长阶段,而种子阶段所占比例最少,这种趋势与国外风投的阶段分布基本一致。

5.我国风投行业投资项目退出状况

自2003年以来,我国风投资本在退出上虽然取得可喜的进展,有多家风投机构实现了成功退出。但与国外相比,上市和被其他企业收购所占比例明显偏低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迟迟未开,多数风投机构投资“后撤”,即风投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和获得稳定的回报,多选择比较成熟、规模较大的传统性项目。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股改的不断深入和登陆海外资本市场,通过IPO实现退出的较往年明显增多,多家风投支持的中国企业在美国、香港和新加坡市场上市。

三、我国风险投资行业面临的挑战

1.资金规模小,来源渠道单一

风险投资的主体包括政府、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公司和天使投资者等。我国目前的风投机构主要是以政府发起创办或由国有企业发起设立、政府参股为主体。而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风险投资主体应该是愿意并且能够承担风险的个人、企业投入。在没有民间资本大量参与的情况下,风投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很难有大的增长,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也达不到最佳投资组合的目的。

2.风险投资主体错位

风投机构是风险投资市场的真正主体。它是向风险企业提供风险资本的专业的资金管理人。风投机构从风险投资者募集风险资本开始,搜寻、调查、筛选投资项目,制定投资方案,对投资进行监督、管理和必要的辅助,并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撤出投资,把本金及实现的利润分配给投资者。

目前,我国风投主体的结构是不合理的,应逐步改变其政府主导的现状,形成由民营主导的风险投资格局。大力发展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企业,如有限合伙制、信托基金制和公司制的民营资本主体。

3.风投资本的利润实现与退出困难

高风险通常意味着高收益,而高收益的获取和高风险的转移,关键在于退出。风投目的是盈利,而不是控制公司。因此,为促进风投行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对高新科技的推动作用,必须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风投资本变现回收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公开上市IPO、出售股份及因投资失败而进行的资产清算。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仍缺乏畅通的退出途径,主要表现在A股主板交易市场上市门槛高;缺乏健全的产权交易市场;专门为风险企业提供退出途径的创业板市场至今尚未建立。

4.法律制度不健全

风险投资在我国早已开始实践,但至今仍未对风投基金进行立法;由于法规建设不健全,使得社会上非法集资活动屡禁不止;在税收上,国家虽然给高科技企业享受15%所得税税率的优惠政策,但对高科技企业的投资者却没有所得税优惠,风险投资者在高科技企业所得的股息和红利要双重征税。这种滞后的立法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国创业投资的运作和发展。

5.缺乏风险投资专业人才

风投是跨越科技与金融两大领域的特殊金融活动,涉及评估、投资、管理、审计和高科技专业知识等多方面学科,实践性综合性很强。风险投资家应该是既懂技术理论,又懂管理创新;既懂产业运作,又懂资本运营;既能深谙风险投资的职能奥妙,又能通晓国际风险资本运作规则的复合型高级人才。高素质的风险投资家是风险投资的灵魂,这正是目前我国最需要的也是最缺乏的。

四、应对我国风投发展挑战的建议

1.扩大风险投资总量,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

根据国外成功经验和我国发展趋势,可从从机构投资者、国内大型企业、私人资本和政府资金等方面拓宽风投资金的来源:

2.建立一套分散风险的投资机制

可以从投资多个阶段的企业并分批投入资金、组合投资、联合投资、合同制约、管理咨询和严格执行业务计划书等方面分散风险。

3.建立创新的组织制度,培养风险投资人才

与一般公司组织形态相比较,有限合伙制能够有效降低运作成本和成本,并通过适当的治理结构和各相关利益者之间一系列激励与约束的契约安排来有效地减少风险。应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和引进人才,在此基础上,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

4.建立畅通的风投资本退出渠道

风投资本的成功退出不仅意味着高额回报,而且也是风险投资不断循环的基础。我们既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又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在探索中建立适合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退出模式。如国内买壳或借壳主板上市、进一步发挥二板市场的优势、设立和发展柜台交易和地区性股权转让市场、尽快开设创业板、国外二板市场或香港创业板上市、企业并购与企业回购、清算退出等,没有退出渠道的创业投资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因此,要想实现创业投资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完善风险投资体系,保证资本退出渠道的通畅。

5.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修订《合伙企业法》,明确规定有限合伙制为我国企业合伙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明确对合伙人的约束和合法权益,但不应该对相关细节规定过细;修改《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养老基金管理办法》,适当放宽对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限制,允许它们适度地参与风险投资。修改税收法律制度,避免双重征税。

风险投资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充分发展需要金融界、法学界、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等共同努力;政府要为其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摆脱行政干预,完全按市场规律办事;加快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投资体系支撑,这个体系不仅要包括健全、成熟、规范的支持系统,还要具备一套分散风险的投资机制和有效的管理机制;构建我国风险投资体系,促使风险投资进入良性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德棉蔡莉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与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徐力: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探索[J].中国市场,2007,(52)

[3]金永红奚玉芹: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国际比较与我国的现实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

[4]惠恩才:我国风险投资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7,(8).

第5篇:风险投资投后管理范文

一、新兴媒体的资本渴求

首先,在发展初期新兴媒体的传播样式还不为人知,Blog和SNS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人们对于新兴媒体还没有建立基本的认知和使用体验,更谈不到用户的粘性,作为新生事物其“创新一扩散”过程需要集聚一定的市场势能和用户人气。其次,新兴媒体的发展市场尚不明朗。其市场预期处于一时间难以评估的状态。而新兴媒体要发展就必然需要大量的传媒资源的卷入,对于资本的渴求异常的强烈。一般情况之下在发展的初期。新兴媒体一般都是资本投入期,处于“烧钱”的阶段。新兴媒体创业者往往是有技术、有想法、有创新、有激情,而无资本、无经验、无业绩。在这样巧妇无米的困境之下,新兴媒体遭遇融资的困境。

一般的融资渠道难于适用于新兴媒体的创业与发展。传统媒体的出资人和创办者一般是各级政府、国有企业,而新兴媒体完全是市场化的产物,很难获得传统资金来源垂青。商业银行的首要投资原则是信贷的安全。新兴媒体由于其市场前景、媒介环境等一系列的不确定性,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信任。同时银行的贷款一般需要按期支付利息和可靠的担保,对于尚且处于事业草创阶段的新兴媒体,资金的流动性本来就是个难题。对于高额的贷款利息更是难于及时偿还的。上市并且以创业板的形式进入股市大规模融资是新兴媒体梦寐以求的事,但是股票市场一样有着严格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只有像“华谊兄弟”这样成功的创业媒体才能获得股市的认可。较之其他的融资方式,风险投资不回避风险,并且力图驾驭风险,不需要严格的信贷担保,不要求在短期内偿还本息,甚至不需要传媒马上进入盈利的状态,风险投资能够满足新兴媒体创业的资金需求。

二、风险投资的注资意愿

风险投资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仍然有数十亿计的风投资本瞄准中国传媒业。在互联网高涨时期,网络媒体被其青睐;现在影视制作更加被风投垂青,三个月内就有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得到风投机构资助。风险投资之所以对中国的新兴媒体偏爱有加,表现出强烈的注资意愿一般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出于中国传媒业的迅猛发展和巨大潜力。自2001年起,中国传媒业利税总额已经超过烟草业,成为利税总额第四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中国的新兴媒体更是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仅以互联网为例,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09年7月17日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3.38亿人,其中宽带网民3.2亿人,网站数306.1万个,中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国。广大的市场意昧巨大的商业价值,没有人会在市场面前踟躇,没有人会对巨大商机犹豫不决,注资中国新兴传媒领域的市场回报巨大。二是中国的传媒市场逐渐向非公有资本有限开放。长期以来中国传媒产业存在严格的政策壁垒,限制了非公有资本的进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风险投资在传媒领域内的作为,也给风险投资注资我国传媒业带来了政策上的不确定性和风险。2005年起中国政府相继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改变了传媒行业资本构成的单一局面,为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传媒行业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风投资本注资传媒业具有了基本的合法性。这样的背景之下,风险投资在中国的新兴媒体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IDG、软银、凯雷、鼎晖等风险投资纷纷注资孵化新媒体行业。受益于风险投资,搜狐、百度、腾讯、易趣、3721、当当网、土豆网、分众传媒、共合网、PPLive等一批新兴媒体已经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媒体公司。

三、挑战与策略

在使用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媒体的经营某种程度上处于被监管的状态。自身独特理念难免受人左右,独立的媒体品格难以形成,同时更要防止资本对于媒体内容的侵蚀。一个新兴媒体的公信力最终要靠市场、靠受众的承认而不是风投。所以新兴媒体一定坚守自身的传媒品格的底线,在使用风投的同时秉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内容传播品质,不为资本劫持,不为一时小利而饮鸩止渴。在风险投资引入、使用和退出期应该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策略。

1.风投引入期

适时原则。风险投资的引入应该以促进媒体事业的扩大为前提,而不是在传媒经营运转出现困难时引入风投。很明显在传媒经营捉襟见肘之际,能够对风险投资有多大的吸引力这本身就是个问题,即使成功引资也难免在谈判的环节因为无牌可打陷入被动的局面,为日后媒体与风投的合作埋下隐患。

坦诚原则。和风险投资打交道,要坦诚的与对方推心置腹,不仅把传媒未来的美好前途描绘给风险投资商,同时也要把传媒经营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风险坦诚的告诉给风险投资商。因为对于风险投资而言,有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风险不可控。坦诚的交往能与风投建立起双方合作的信任感。

平等原则。在资本的引入期,新兴媒体往往由于对资本的巨大渴求,而饥不择食。媒体创业者需要始终明确与风投之间是一种对等的合作关系,媒体以其独特创新传播理念和明晰的盈利模式作为创业成本,保证未来可预期获得报偿。很明显只有在引资阶段就确定平等关系才能为日后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适度原则。在引入风险投资时,引入多少是传媒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当你提出的要求一旦被满足之后,到底能不能消化好利用好引入资本,能不能将引入的资本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实现传媒价值的保值增值。所以把握一个适度的原则就非常必要,适合传媒发展的中短期需求,适合传媒的现实消化能力是传媒的引入风险投资的适度原则。

多家引资原则。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尽可能不要从一家风投引资。单一风投的引入容易使传媒公司处

于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与多家风险投资展开合作,可以使媒体在风险控制方面有更多可以周旋的余地。如果一家风险投资撤出资金,也不至于使资金的流动性受到毁灭性威胁。

2.运作期

获得风投的管理扶助。风险投资并不是单纯提供资金的金主,与其他募资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对于新兴媒体的全程培育。风险投资通常有一整套科学的企业治理经验,可以为新兴媒体提供传媒战略决策制定、传媒市场的分析、相关技术市场应用前景评估、潜在风险分析、成本控制及其回收等一系列的管理支持,此外还可以帮助传媒企业进行招募和人力资源的管理。可以说一个成熟的风险投资是传媒企业的创业孵化器。通过与风投的合作,传媒企业可以避免走弯路、错路,尽早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应对压力,增加动力。引进风投之后只是传媒企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般风险投资在注资之后都会要求传媒企业达到更高的层次,这在无形中给传媒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比如,2004年3月鼎晖国际等6家机构为分众传媒注资1250万美元,要求分众传媒当年必须实现860万美元的利润,如果完不成,股权就要被稀释。2007年lO月兰馨亚洲投资基金等4家VC注资炎黄传媒3500万美元之后,给炎黄传媒的任务是2008年营业收入达到3.5亿元,利润率为50%。可见,在风险投资运作期,传媒企业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来源于风险投资对利润的渴望与追逐。传媒企业唯有积极运作,与风投展开合作才能够实现盈利的目标。要实现盈利目标,除了上文所说的借助于风投的管理扶助之外,传媒自身能力的提升也是无从回避的。传媒企业必须始终思考如何将现有的强大的资金优势转化为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如何实现既定的盈利模式,如何掌握新媒体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资源。超级秘书网

确保信息对称,规避道德风险。道德风险(MoralHazard)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在风险投资与新兴媒体合作的过程之中,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新兴媒体在创业的初期主要依靠一些创新性的关键传播技术和模式等无形资产,一般会被视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一般会被少数的媒体创业者所掌握;新兴媒体一般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构和财务数据,没有完整的信誉记录。在这种情况之下,新兴媒体与风险投资之间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双方的合作潜在着道德风险。风险投资家担心风投资本被以做假账、过度投资、滥用资本等方式侵吞。新兴媒体企业应该根据风险投资运作的特点,及时、对等的公布自己的业绩和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新兴媒体在发展的初期处于“烧钱”的阶段,但是应该明明白白把怎么烧钱告诉风险投资商。

3.退出解除期

第6篇:风险投资投后管理范文

风险投资在创新型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随着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壮大和影响力的提升,风险投资成为金融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外基于空间视角下的风险投资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风险投资的空间分布及区位特征、风险投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风险投资的区域政策研究、投资的空间邻近性及联合投资研究、风险投资全球化等几个方面。虽然近些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目前国内地理学对风险投资的研究仍然非常欠缺。对国外空间视角下风险投资研究内容的整理和分析,旨在为中国金融地理学的风险投资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空间视角;金融地理;研究进展

风险投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形成于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发展,风险投资在创新型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1]。风险投资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引擎[2],是美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1]。目前,风险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快速,除美国、西欧以外,风险投资已经遍布加拿大、以色列、日本、中国、印度等众多国家[3]。空间视角是风险投资研究的重要角度。C.Thomp-son在1989年首次对空间视角下风险投资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关于风险投资研究的文献很多,而关注风险投资空间特征及其在城市与区域发展中作用的文献很少,因此,C.Thompson非常强调从空间视角研究风险投资的重要性[4]。之后,随着全球范围内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壮大和影响力的提升,空间视角下风险投资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尤其是国外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具体来讲,主要包括风险投资的空间分布及区位特征、风险投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风险投资的区域政策研究、投资的空间邻近性及联合投资研究、风险投资全球化等几个方面。除了研究内容的拓展,研究方法也是学者关注的重点。F.Wray在2012年重新对经济地理学的风险投资研究进行了系统思考。在经济地理学经历各种研究转向的背景下,空间视角下风险投资的研究也可以采用新经济地理学方法、文化经济方法、关系导向和实践导向的研究方法等[5]。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才有所发展。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中国风险投资机构不断增加,风险投资已经成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投资在中国市场变得更加活跃,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投资者都将其作为重要的金融工具。投资于中国市场的高回报率也使中国成为全球资本关注的战略要地,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输入国[6]。大量中国上市企业都得到了国际和国内风险投资的支持[7]。中国快速发展的风险投资市场为风险投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然而,目前国内风险投资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金融学、管理学和经济学领域。相对于国外空间视角下的风险投资研究而言,国内地理学对风险投资的研究仍然非常欠缺。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国外空间视角下风险投资研究内容的整理和分析,为中国地理学的风险投资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1风险投资的概念及特征

风险投资的概念有多种解释。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科技政策委员会于1996年发表的《风险投资与创新》研究报告指出,风险投资是一种向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建或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资本的投资行为。欧洲风险投资协会(EVCA)定义风险投资是一种由专门的投资公司向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成长型、扩张型或重组型的未上市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辅之以管理参与的投资行为。美国风险投资协会(NVCA)认为,风险投资是由专业人士对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投资并参与管理。企业发展过程中有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2种方式。银行贷款等债权融资不仅需要企业抵押或担保,还要贷款企业承担利息,在借款到期后偿还本金。风险投资是企业股权融资的重要方式。在股权融资中,企业的股东愿意让出部分企业所有权,通过企业增资的方式引进新的股东进行融资。股权融资所获得的资金,企业无须还本付息,新股东将与老股东同样分享企业的赢利与增长。因此,对于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来讲,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融资能够解决融资难问题。企业股权融资有2种形式,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与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equity)。二者都是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但严格意义上,二者是有区别的。按照欧洲风险投资协会的解释,风险投资是对初创阶段企业的投资,而私募股权投资是对拟上市企业的投资。在中国,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都处于发展的新兴阶段,由于市场不断变化,监管环境不断调整,二者的界限不是很清晰[8]。本研究中对风险投资的定义是广义的,泛指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股权资本,既包括风险投资,也包括私募股权投资。总体来讲,风险投资具有以下特征:(1)风险投资是一种中长期的权益投资;(2)风险投资所投行业都是高速成长、资本效率高的行业;(3)风险投资风险大、回报率高;(4)风险投资不仅为企业带来了资本,而且为之提供经营管理服务。

2国外空间视角下风险投资研究内容

2.1风险投资的空间分布及区位特征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风险投资行业仍然处于萌芽期。但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在此期间,学者开始关注风险投资的区位及空间分布[2,9-10]。由于风险投资和被投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学者们在研究风险投资机构的同时也对被投企业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集聚是风险投资及其被投企业最为显著的空间分布形态。美国的风险投资和被投企业主要集中在旧金山、纽约和波士顿[2,11-12]。R.L.Florida等明确指出美国3个主要的风险投资中心是加利福尼亚(旧金山—硅谷)、纽约和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康涅狄格州),3个次要的风险投资中心是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德克萨斯州和明尼苏达州[2]。英国的风险投资和被投企业集中分布在伦敦和英国东南地区[9,13]。加拿大的风险投资和被投企业主要集中在多伦多,其次是卡尔加里和蒙特利尔[10]。相比之下,法国和德国[1]风险投资的集中度要弱一些,但是法国的巴黎、德国的慕尼黑依然集中了相对较多的风险投资机构和被投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风险投资行业空间分布的研究较少。但随着近些年一些发展中国家风险投资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研究有所突破。J.Zhang首次系统地用地理学方法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风险投资行业[14],指出中国不断增加的风险投资和被投企业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和深圳。风险投资和被投企业集聚分布的区位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风险投资和被投企业集中分布于金融中心[15],如纽约、伦敦。在金融中心的集聚便于其与投资银行、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风险投资企业就近证券交易所布局可以为其通过上市退出投资提供便利[16]。(2)集聚分布于高技术产业集聚地[15]。风险投资和创新型企业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2]。一方面,风险投资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资金和管理支持,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和成熟;另一方面,创新型企业集聚的地区也为风险投资机构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能不断吸引风险投资机构的入驻。R.L.Florida等对美国风险投资的研究表明,资本流动主要朝向建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如硅谷、波士顿的128号公路)和金融机构密集区(如纽约、芝加哥)[2,15]。(3)投资成功率高的地区能够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机构。追求高额利润回报是风险投资的目的。风险投资的区位选择与投资收益密切相关。投资成功率是影响风险投资企业建立分支机构的重要因素[11],被投企业往往也集中在投资机会多、投资回报高的地区[15]。此外,信息、个人关系、专业人才、基础设施和交通成本等都是影响风险投资及被投企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正如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创新人才是美国128号公路和硅谷地区风险投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2风险投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风险投资通过带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整体增长。20世纪90年代,美国风险投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5—1998年风险投资从74亿美元增加到227亿美元,1999年继续急速增长,达到588亿美元,2000年增长到1043亿美元[1]。90年代后半期,美国风险投资的1/3~1/2都投资到高新技术产业部门[1]。因此,美国经济在90年代快速增长,拉大了与欧洲和日本之间的差距。风险投资作为“新经济”的基本推动力才真正被重视。R.L.Florida等指出风险投资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引擎[2],包括半导体、计算机、电脑、生物技术、软件等。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企业,如英特尔、苹果、微软、雅虎、谷歌等公司都是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风险投资的资本流动存在空间偏好。资本主要流向发展机会好、投资回报高的地区[15]。风险投资的空间偏好在促进部分区域发展的同时,也会给区域外的企业发展带来挑战[15]。在风险投资供给充足的区域,创新型企业因便于获得资金而快速发展起来。与之相对应,产业的良好发展又使本地资金更加充足,能够更好地促进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因此,风险投资供给充足的区域内部形成了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区域经济发展步入正向循环,区域更加繁荣[17]。而风险投资短缺的地区存在“资本缺口”(equitygap)[16],因为得不到资金支持而陷入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风险投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存在两面性。H.Zademach以德国慕尼黑电视和电影产业集群为例阐述了基尔希集团(KirchGroup)破产后风险投资的进入对当地产生的影响[17]。一方面,风险投资的进入扰乱了当地价值链和竞争秩序,原本以信任关系为基础的产业集群转变为以市场关系为基础;另一方面,风险投资以及投资者的进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结构的转变,有利于新企业的形成和发展。A.Pike对英国桑德兰地区沃克斯酿酒厂(VauxBrewery)的关闭引起的讨论也说明了外来的风险投资机构可能对区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18]。由于伦敦的机构投资者支持关闭桑德兰当地具有悠久历史的酿酒厂以获取高利润,并且反对当地其他酿酒厂的收购,从而导致当地300多人失业,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因此,A.Pike提出有必要建立根植于本地的金融机构以支持地方产业发展。

2.3风险投资的区域政策研究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如何发展风险投资行业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议题。欧洲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比美国落后。20世纪80年代,欧洲认识到风险投资对创新型企业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后,开始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措施支持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如成立风险投资基金(EuropeanSeedCapitalFund[19],EuropeanInvestmentFund[20]等)。然而,不同组织在欧洲如何发展风险投资行业的问题上存在争议。欧洲委员会(EuropeanCom-mission)认为欧洲应该像美国那样集聚地发展风险投资行业,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一些欧盟成员国则认为应该分散发展风险投资行业,降低区域差异[1]。这一问题也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探讨。其中,R.Martin等[1],B.Klagge等[13]和P.Sunley等[21]集中地研究了欧洲,尤其是英国和德国的风险投资政策。欧洲市场不仅缺少高新技术企业,缺少发展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还缺少相对应的资本市场[1]。欧洲也应该像美国[22]那样通过行政措施促进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但是仅仅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增加风险投资机构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如果当地不具备对有效投资的需求,发展风险投资会使收益很差,所以还应该更加注重区域制度的建设,包括服务、技术和良好的被投资项目等,增强对风险投资的需求[21]。他们主张分散布局风险投资机构,并从3个方面分析了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必要性[13]。首先,由于风险投资的投资邻近性特征,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存在能够使当地的中小企业和投资者受益;其次,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存在能够使当地资本进入当地的企业,从而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第三,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融合,区域性资本市场能够在全国和区域之间进行投资效率的优化配置。此外,C.Mason等就英国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23-24]。解决区域风险资本欠缺的问题不仅要关注风险投资的供应,还要改善风险投资需求。C.Mason等从3个方面指出企业应该做好被投资的准备[23]。一是企业家对风险投资的态度。因为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风险规避的现象,约有4/5的企业不愿意同外来的投资者分享股权,这就需要从税收优惠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激励。二是认真准备申请融资的报告,确保投资者对项目有很好的了解,提高获取风险投资的成功率。三是提升项目的投资能力。项目的管理团队、市场地位,潜在的回报和退出等都是影响风险投资的因素。C.Mason等还针对英国采取的均衡发展风险投资的政策提出一些建议[24],指出应该考虑到初创期的风险投资企业缺乏管理技巧、规模小的基金生存能力有限、风险投资需求方等因素的制约。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风险投资在英国的分布有所变化[25]。其中,风险投资在英国东南部的集中度降低。公共部门风险投资增加,且主要投资于米德兰与英国北部,但是成交率较低,而私有风险投资、投资总量大的风险投资仍然集中于伦敦和英国东南部地区。C.Mason等对通过发展公共部门风险投资以带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的有效性表示质疑,认为有必要继续研究如何在英国发展风险投资行业[25]。

2.4投资的空间邻近性及联合投资研究距离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是地理学者关注的重要内容[26-27]。风险投资机构与被投企业之间的距离也是空间视角下风险投资研究的重要对象。首先,风险投资的投资空间邻近性是广泛存在的。风险投资的投资空间邻近性是指风险投资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更加倾向于选择空间距离近的投资项目。在对美国风险投资的研究中,M.A.Zook指出风险投资机构为了便于获取企业信息及监管企业发展,更加倾向于近距离投资。旧金山湾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范围在“1h”车程的范围以内[28]。W.W.Powell等指出由于隐性知识、面对面交流、跨项目学习和管理能力在对生物技术项目的投资过程中的重要性,1988—1999年约有一半的美国生物技术项目都得到了本地风险投资的支持[29]。O.Sorenson等用计量方法证实了美国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于目标公司的可能性随两者之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少[30]。在对欧洲风险投资的研究中,A.Jones证实了英国风险投资企业与被投企业之间空间邻近性的重要性[31]。R.Martin等指出随着风险投资机构和被投企业之间距离的增加,信息的不完整性和投资风险更大。因此,英国和德国风险投资的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风险投资机构密集的地区[16]。此外,A.Kambil等对中国的研究发现,由于“关系”或者个人社交网络的使用在中国的投资中是不可或缺的,而投资者和投资对象之间信任、可靠的关系的培育是高度本地化的。因此,中国风险投资对距离的依赖性比西方国家更强[32]。其次,联合投资是克服风险投资过程中距离带来的问题的重要途径。联合投资提升了风险投资企业的能力,扩大了投资范围。O.Sorenson等探讨了美国风险投资网络对交易类型的影响,指出风险投资网络使信息可以跨界流动,从而扩大了交换的半径,可以使风险投资机构投资更远距离的企业[30]。M.Fritsch等对德国风险投资的研究发现,如果目标投资公司较远,可以选择与距离该目标较近的风险投资机构联合投资从而克服距离带来的各种问题[33-34]。J.Zhang对中国的研究表明,境外风险投资机构比国内风险投资机构更加倾向于使用联合投资[14]。F.Wray用新经济地理学和关系地理学的方法,以英国东北部和东米德兰地区为例,研究发现2个地区的风险投资网络存在较大差异[35],英国东北部的风险投资企业较为孤立,企业之间的联系以及企业与外界的联系都较少,但是东米德兰地区的风险投资范围超越了区域界限,风险投资企业利用关系邻近性和空间邻近性进行联合投资的现象广泛存在。此外,风险投资与被投企业之间距离的重要性也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方面,在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二者之间距离的重要性存在着差异。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风险投资机构与被投企业之间年平均距离呈倒“U”型(图1)[36]。在行业发展早期,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经验少,可以选择的被投企业较多,主要在近距离范围内投资。随着风险投资行业发展越来越成熟,投资经验更加丰富,风险投资企业的投资范围开始扩大。在行业发展的成熟期,由于市场竞争程度加强,风险投资开始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投资,投资更加专业化,投资范围缩小。另一方面,被投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风险投资机构和被投企业之间的空间邻近性也存在差异。处于启动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企业的空间邻近性比较重要。因为该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缺少资金和管理经验,项目未来成功的可能性还是不确定的,更加需要风险投资的监管[16,24,37]。当企业处于成熟阶段,企业的运行和管理比较稳定,风险投资机构与被投企业之间空间邻近性的重要程度降低。W.W.Powell等对美国生物技术企业的研究表明,接受非本地的风险资本投资的企业是发展时间长、规模大的企业,同样,投资非本地企业的也往往是更加成熟、规模更大的风险投资机构[29]。此外,投资运行成本、行业吸引力、企业家自身等都是影响风险投资决策投资的重要因素[38]。

2.5风险投资全球化全球化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必然趋势[3,6]。20世纪40—50年代,风险投资行业形成于发达国家,并逐渐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除了美国、西欧外,风险投资也已遍布加拿大、以色列、日本、中国、印度等众多国家[3]。风险投资全球化推动了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繁荣,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空间动态和区位等级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者全球扩张的结果[14]。在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早期,外资风险投资机构一直是中国风险投资市场的主导力量,尤其以来自美国的风险投资机构为主。随着中国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相继成立,中国资本市场更加完善,本土风险投资机构快速发展,并最终实现了对外资风险投资的超越。A.Saxenian等对中国台湾风险投资的研究也是风险投资全球化的例证[39]。风险投资制度化使台湾从小规模的、分散的经济形式发展成为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先进的电子产业集群。其中,台湾当地政府和从台湾移民到美国并在风险投资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对台湾风险投资制度的建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80年代,台湾政府和在美国相关领域工作的台湾人一起按照美国风险投资发展模式建立了台湾的风险投资企业。这些在美国求学而后又在硅谷等专业领域工作的台湾人成立了技术协会和校友网络,在台湾和美国之间建立了关键的联系。在他们的帮助下,台湾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并与国际市场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随着大量企业海外上市,台湾企业可以从全球市场获得资本。因此,这些专业技术人员不仅为台湾传递了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将台湾与全球联系起来,促成了对台湾风险投资制度的改革,推动了台湾风险投资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跨境风险投资是风险投资全球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投资范围不断扩大,跨境风险投资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风险投资的普遍现象[40]。美国的网络泡沫[6]以及2007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也迫使发达国家主流的风险投资机构开始在新兴市场寻求投资机会。目前,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大批量涌向新兴市场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跨境风险投资的显著特点[41]。跨境风险投资的资本流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距离、语言、殖民关系、人力资源、商业环境、国家军费支出以及金融市场等因素都是决定是否能够吸引到跨境风险投资的重要因素[6]。此外,本地风险投资也对跨境风险投资有重要影响。本地风险投资对当地企业、政策、信息等较为了解,因此,跨境风险投资通常与当地风险投资联合投资。本地风险投资在吸引跨境风险投资中的作用包括对管理建议、合同以及对当地情况的了解等[42]。跨境风险投资的数量和投资总额随着与当地风险投资之间联系强度的变化而变化[43]。影响跨境风险投资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的因素包括本土风险投资的发展以及退出方式等[44]。

3对中国风险投资研究的启示

第7篇:风险投资投后管理范文

关键词:风险投资;城市创新能力;空间杜宾模型;长三角;管理能力

1选题

1.1研究背景

(1)风险投资被称为产业升级的“触媒”。研究表明,风险投资能够帮助信息落后地区提高资源配置,加快创新技术提高,缩减融资约束成本。风险投资机构作为专业投资者,可依据拥有的资金和相关知识技术,对企业创新发挥重要作用。(2)作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金融中心,长江三角洲十分重视创新能力提升。在70周年之际,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1],将长三角一体化抬升为国家战略。

1.2国内外现状评述

我国的风险投资业经历了14年的缓慢发展尚在初期阶段,随着国家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计划的出台,全国范围的风险投资热将持续升温,中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前景令人乐观。美国、日本等风险投资大国在世界风险投资额中占比巨大,已形成独有的风投体系。风险投资在科学技术向实际生产力转化中能够牵动新经济发展,促进各国产业升级,但理论与实践方面仍不完善,国内外各方学者做了大量调研:(1)风险投资对创新的促进方面。周泽将和胡刘芬(2018)运用“信号传递理论”发现风险投资可以降低企业与投资者间的信息错误率,向市场传递企业品质的信息,从而降低约束成本,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Lerner(2010)实证风险资本增长可以有效驱动创新增长[2],引起专利数量的增加效应提高。(2)风险投资机构的职能方面。郑馨(2019)基于“理论”,肯定了风险投资机构具有“内部人职能”。Amit、Glosten和Muller(2019)强调了风险投资机构事前评估与事后监督管理的重要性。1.2.1风险投资网络与城市创新能力相关文献表述,风险投资网络位置关系和上市公司投资效率间的相关影响是基于理论和实践双重依据,风险投资在网络中心度的变化可以抑制投资不足,市场上企业的变化对城市十分重要,间接说明风险投资网络位置对城市创新能力起很大作用,这也是本文重点探究的一方面。从我国经济发展分布来看,城市创新能力的不同空间分布[3]与地区经济状况有相关性,创新能力自东南部向西部地区递减;在影响创新能力方面,受金融环境影响较大的是西部和东北部城市,而东南部城市受原有经济水平影响较大。风险投资作为重要的融资形式,深刻影响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相比单独投资,联合风险投资更利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但投资方之间在不同指标上的差异过大,也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发挥。1.2.2文献评述风险投资网络发展至今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从整体发展上看已逐渐走向成熟。近些年因为市场经济发挥着更大效用,很多有创新潜力的企业认可风险投资对地方经济尤其长三角城市群的积极作用。在解决资金困境时都会采用风险投资这一方法,在获得资金后,将其转变为更大的生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善经济结构,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1.3选题意义

1.3.1理论意义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创新能力作为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4]的影响作用日益加强,成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参考。因而在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竞争的加剧和分工深化的全球背景下,探讨如何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转换发展思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也是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研究长三角城市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3.2现实意义当下,我国正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创新驱动发展尤显重要,应把握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整体创新水平。长江三角洲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促进整体经济实力的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市场化程度。而风险投资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不同层面有了显著的进步,为长三角地区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提供有效思路,开拓新的道路,引领城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内容

2.1课题研究思路

查找相关中外文献,搜集各地区风险投资网络位置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影响资料,于风险投资网络对创新能力的促进效果展开分析讨论。通过对长三角主要城市受风投网络位置影响的分析和实地研究,总结出对于政策制定者、风险投资者以及创新型企业的相关决策建议,撰写论文(见图1)。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研究法收集有关的中外文献和新闻材料,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在导师的帮助及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查找了大量有关风险投资网络位置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文章,参考资料过后,对其有了一定了解和掌握。2.2.2定量分析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了解长三角城市群主要城市的常住居民对于该地区风险投资发展的了解程度,及对他们的影响,得到更加精准的数据,为后期研究区域风险投资网络位置对城市群影响提供可靠的依据。2.2.3定性分析法通过对长三角城市群主要城市受风险投资网络位置的研究,进行归纳、概括,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认识其本质,并进一步分析其对嘉兴金融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3主要内容

2.3.1长三角城市风险投资网络位置和创新能力现状我们查阅了相关新闻媒体报道,时刻关注有关风险投资网络位置的国家政策和当地政府政策,了解到近几年,长三角城市群的风险投资工作已经在很多领域开展,发展速度迅猛。同时收集、查找了与本文有关的中外文献和大量数据,进行梳理,即对网络中心度指标(投出风险投资事件和收到风险投资事件)进行分析,详细了解了长三角城市群的风险投资集聚程度。2.3.2周边城市与本市创新能力受风投集聚程度影响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引入“政府风投引导基金”[5]指标,结合长三角城市群近五年的网络区位变量作为衡量风投集聚程度的指标,对风险投资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风险投资集聚程度对城市创新能力呈正相关。结合空间杜宾模型,比较长三角城市不同的风险网络投资区位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了解到风险投资在总体层面上能够提升长三角城市的创新水平[6],对于大型企业密集度和风投集聚程度更高的城市,风险投资对于创新的影响更为显著。2.3.3风投企业不同生命周期与行业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借鉴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公司对其他城市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效应。为了研究在运用风险投资过程中的被投资企业,和企业生命周期对该城市高新产业化的影响,采用投资阶段(stage)和投资行业(industry)两个虚拟变量。通过查阅比较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医疗健康等若干新兴行业,实证接收风险投资的企业科技越前端,发展越趋于成熟,越能促进该城市的创新技术;与此同时,研究得出城市中收到风险投资的企业管理制度越完善,越不利于周边地区企业经济的发展。2.3.4借鉴国际几大湾区协同创新实践的研究及对长三角地区的启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作为世界著名的三大湾区,在协作分工、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协同创新的发展经验对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建设具有借鉴价值。从世界三大湾区风险投资与城市创新能力发展所采取的主要做法汲取经验,从中挖掘风险投资与城市创新能力间的内在联系与相关机理,并建立模型,从而为政策制定者、风险投资者以及创新企业提供相关的决策建议。

3预期价值

3.1对政府而言

创新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拥有决定区域经济的实力,是各影响因素的主心骨。在这个风险和机遇并存的时代,各个省市中心领导层都渴望搭乘风险投资这艘大船,享受其中的资源,推动各地发展。从长三角城市群风险投资网络的角度来看,必须紧紧抓住风投区位以及周边城市区位创新因素,挖掘有价值的资料供大家参考。此外,也可以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为推动经济发展做出独特的设计。

3.2对投资者而言

从地理位置上看,风投机构往往通过自身的集聚产生一些辐射效应,从而拉动周边城市经济发展,并通过用户交互资源以及共享基础设备,实现边际效用最大化,不触碰到边际效用递减,同时,机构的联合形成了资本集聚,庞大的资本团为股票、基金等领域敞开了方便之门。对投资者来说,研究的理论能够帮助投资者识别各类风投机构的差异,从中理性看待事物,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带来的成本溢出,还能对其他管控问题防患于未然,信息不对称的方式,为各种主体强化了同样的意向。

3.3对企业而言

各种集聚的风险投资企业能够使得城市的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企业心中,我们的研究能够清晰城市在风险投资中的地位,可以对各类投资产品与投资主体进行有效辨别,为企业提供一套完整的升价服务,包括检查、管理以及对接。这些服务大幅的促进了风投机构多样性研究的开发与开拓。比如,通过这类机构的帮助,创新科研公司水平飞速进步,各类技术人员涌现,从事业最底端解决投入产出比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在金融领域创业艰辛的特点,谋得了较好的回报,拉高了各城市整体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J].城市规划通讯,2019(24):1-4.

[2]J.Lerner.The.FinancingofR&Dandnnovation[J].HandbookoftheEconomicsofInnovation,2010:609-639.

[3]滕丽,罗艺蕴.中国城市风险投资与创新空间耦合性研究[C].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2019:191.

[4]睢博.风险投资、空间临近性与区域创新.青海社会科学,2018(2):109-117+124.

[5]李婷婷.风险投资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探索,2017(1):10-16.

第8篇:风险投资投后管理范文

联合风险投资为被投企业带来比独立投资更多的回报,联合风险投资中领司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控制权与网络位置的视角,探析领司控制权特征和网络结构特质对被投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联合风险投资中领司为控制权主导方且网络位置占优则对被投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关键词:

联合风险投资;领司;网络位置

一、引言

风险投资,又称为创业投资,于20世纪40年代起源于美国,对美国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风险投资在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并得到快速发展,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的规模和绩效获得显著增长。21世纪初,国内外风险投资行业出现网络化发展趋势,美国各种投资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是通过联合风险投资(简称“联合投资”)完成的,联合投资能为被投企业带来比单独投资更多的回报。近年来,我国也出现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网络(简称“风投网络”)联合投资模式。在风投网络联合投资中,往往有一个风司充当领司。领司一般是指投资到同一个项目或被投企业的联合投资中,在所有投资轮次的风险投资总和中所占份额最多的风司,有相对较高的控制权和主导决策权,对被投企业的影响力较大,因而有必要关注领司在联合投资中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但关于联合投资中领司对被投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仍未有很好的解释。由于企业组织网络化发展快速,而企业成员所处网络中结构位置不同,对组织绩效影响很大(Hochbergetal.,2010)。那么,联合投资中的领司如果处于优势网络位置是否对其管理和监控效率有进一步促进作用?为此,本文将从控制权和网络位置视角来探索联合投资领司对被投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现有研究表明,联合投资领司对被投企业的影响力比其他联合投资成员大,是联合投资中最活跃的风司,也是联合投资中有决定权的主导方(Barryetal.,1990)。领司参与被投企业更多的管理和监督,同时邀请其他风司参与投资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合作,为被投企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并负责合作成员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研究表明联合投资中持股比例较高的风司对被投企业有较强的认证、监督作用(MegginsonandWeiss,1991),给外部投资者传递被投企业质量较高的信号,因此可以获取更多资源提供给被投企业。因而研究领司对被投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有利于联合投资进行有效的组合,领司更好地发挥作用和帮助被投企业成长与获利。然而,近几年学者才开始关注风投网络联合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更多是关注联合投资对风司价值和投资绩效的影响机理。如联合投资成员互补性管理经验(SorensonandStuart,2001)、网络规模和地位(Hochbergetal.,2007)、网络嵌入程度(EcholsandTsai,2005)和网络联结(党兴华等,2011)等对风司投资绩效有显著影响。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回顾,笔者发现现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研究和实践表明联合投资能为风险投资公司和被投企业带来比独立投资更丰厚的回报,但关于联合投资对被投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尚未明晰,已有相关研究从所有权和控制权角度进行的分析较多,关于领司在这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机理也未有很好的解释。因而本文将探索领司在控制权发挥作用的同时,还有哪些影响因素。由于网络化发展快速,根据社会网络理论,网络成员所处的网络结构位置不同,获取的资源流和信息流不同,对其他网络成员的控制力不同,获得的资源共享和知识外溢收益也不一样,由此对组织行为和组织绩效产生极大的影响(Gautam,2000)。网络结构中不同要素对组织绩效的具体影响仍不清晰,阐明网络结构不同网络特征要素如中心位置或结构洞等对各种组织绩效的影响,对于理解特定网络的运作机理和有效网络的构建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依据社会网络理论,从网络特殊位置即结构洞位置来探索联合投资中领司对被投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

社会网络理论为研究社会网络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互动关系及组织绩效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根据社会网络理论,网络成员的网络特质会影响自身和其他结点的活动及成果(WellmanBarry,1988)。企业处于网络有利位置,获取的资源和信息就越多,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资源和信息在网络中传递的内容、方向和频率等,而处于其他位置的企业只能获得间接传递的信息(党兴华、董建卫、陈蓉,2011)。在开放式的社会网络结构里就有一种特殊的网络位置,即中间人位置(Burt,1992),处在该位置的结点可以与那些没有关联的结点集群或群组建立大量的关系,所带来的是中间人业务的机会,这是社会网络结构优势的来源。Burt由此提出结构洞理论,该理论指出社会网络结构里存在着许多“桥”或“洞”,称为结构洞,结构洞是在与同一行动者有连接而相互之间没有连接的行动者之间信息流动和资源共享的缺口。在结构洞两边的行动者拥有不同的资源流和信息流,企业占据结构洞这一有利位置,就暗示了结构洞给企业提供在社会网络结构里相互没有联系且不拥有共同关系的其他企业(在结构洞两边的企业)之间扮演中间人角色的机会,控制结构洞两边的企业的通讯和交流,获得控制资源和信息的优势。因此,风投网络联合投资成员处于网络结构洞位置,将会获得并控制更多的资源和信息,从而获得资源共享和知识外溢收益,与此同时,将资源和知识提供给被投企业,帮助被投企业成长和提高绩效。随着风投行业快速和网络化发展,风投网络对被投企业不断渗透,联合投资成员由于网络特质不同获取有差异的资源和信息并作用于被投企业,因而对被投企业绩效的提高有促进作用。那么,处于风投网络有利位置,如结构洞位置的领司有能力从网络中获取到更多资源和知识外溢,除了利于提高自身绩效,还能给被投企业带来除创业资金外的更多互补性的资源和知识经验,高质量的增值服务如管理经验、认证监督、社会资本转移等(Hochbergetal.,2007;陈工孟等,2011),邀请其他风司和有关联的金融中介参与为被投企业提供创业资金或服务,促进被投企业成长和成熟,进而提升被投企业价值和绩效。研究表明,有风险投资支持的IPO企业比没有风险投资支持的IPO企业获得更低的IPO抑价率、更高的股票市场回报率等(陈工孟等,2011;Chahineetal.,2012),因而本文采用被投企业IPO后绩效来度量被投企业绩效。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1:联合投资中控制权主导方领司处于网络结构洞位置对被投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若上市公司IPO之后前十大股东中有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风司,则认为被风投网络联合投资。本文选取2007~2012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没有风司联合投资的和数据缺失公司,最终得到249家IPO企业,本文按照领司的含义,即在所有投资轮次的风险投资总和中所占份额最多的风司来划分,因而在249家被投企业中有领司的有228家被投企业。本文根据2009~2012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中收录的风司名录,且主营业务为“风险投资”或“创业投资”来确定风司。本文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招股说明书、wind数据库、新浪财经网和《2012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

(二)研究方法与变量界定由于控制权是由所有权派生出来,因而本文在考察联合投资中领司的控制权大小时,主要是基于资产所有权大小来判定,联合投资中资本比例所占份额最多,则认为该投资公司为领司,在联合投资中为控制权主导方。自变量为网络结构洞位置,本文利用社会网络结构分析方法,根据网络结构洞的大小将风司分为两组,在所有的风司中排名前十的风司则认为是网络位置占优,使用Ucinet软件对领司网络结构洞位置进行测度,然后利用T检验检测领司网络结构洞位置对被投企业绩效的影响。测度值为结构洞有效规模,其值越大,说明行为者拥有越多的非冗余关系,在企业组织网络中具有极大的控制优势和信息优势,网络位置占优。因变量为被投企业绩效,本文利用股票市场累积异常回报率(CAR)来测度被投企业IPO后绩效,本文选出10天、30天、60天、90天的CAR值来考察风投网络领司网络结构位置对被投企业上市后绩效的影响。在计算CAR值时依据此类研究的做法,未将IPO首日回报率纳入计算范围,因IPO首日股份通常变动较大。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首先,本文对2007~2012年249家有风投网络联合投资的IPO企业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分组:IPO企业中所有投资轮次的风险投资总和中所占份额最多的风司为领司,即所有权和控制权在联合投资中最大,赋值为1,否则为0。因而联合投资中有领司的为228家企业,其余为21家,被投企业CAR值均值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有领司的228家被投企业CAR10、CAR30、CAR60、CAR90均值都高于其余21家被投企业CAR值均值;两组CAR值均值的T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T检验一),从T检验结果发现仅是投资份额最高,该领司对被投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说明拥有主导控制权的领司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其次,本文将249家IPO企业样本中联合投资有领司网络结构位置占优,即网络结构洞位置在前10的赋值为1,否则为0。在联合投资中有结构洞处于前10的领司联合投资的IPO企业CAR值均值和其他风司投资的IPO企业CAR值均值如表2示。从表2可知,结构洞处于前10的领司投资的IPO企业的CAR10、CAR30、CAR60、CAR90均值均高于其他风司联合投资的IPO企业的CAR值均值,说明处于网络结构洞位置的领司投资的IPO企业绩效高于处于网络其他位置的风司投资的IPO企业绩效。通过T检验发现(见表4:T检验二),结构洞处于前10领司投资的IPO企业CAR值显著高于其他位置的风司联合投资的IPO企业CAR值,领司的结构洞对10天、30天、60天的IPO企业CAR值分别在0.05、0.05、0.1的显著性水平下有正向影响,说明联合投资中控制权主导方领司占据结构洞位置对被投企业的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本文将联合投资中有领司投资的228家IPO企业样本再进行细分,将228家有领司的IPO企业中的结构洞有效规模在前10的赋值为1(网络位置占优),否则为0,两组风司联合投资的IPO企业CAR值均值如表3所示。同样,从表3可以看到结构洞处于前10的领司投资的IPO企业的CAR10、CAR30、CAR60、CAR90均值均高于其他领司投资的IPO企业相应的CAR值均值,由T检验结果(见表4:T检验三)可知,结构洞处于前10领司投资的IPO企业CAR值显著高于其他位置的领司投资的IPO企业CAR值,领司的结构洞对10天、30天和90天的IPO企业CAR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更进一步说明了联合投资中领司既为控制权主导方同时又占据结构洞优势位置时,对被投企业的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五、结论

本文基于控制权和网络位置视角,分析了联合投资中领司网络结构位置对被投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网络理论对于领司网络位置占优对被投企业绩效的影响有一定的解释力。风投网络联合投资成员网络结构位置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资源占有和获取的能力、不同的绩效差异。实证结果表明,联合投资中处于控制权主导方的领司对被投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但作用并不显著;而同时处于控制权主导方和网络结构位置占优的领司对被投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实证分析说明联合投资为被投企业带来更多的回报,其中起着显著作用的是处于中间人位置即结构洞位置的领司,由于处于结构洞位置的领司具有极大的控制优势和信息优势,可以得到更多有区别的独特的信息流、共享差异资源,从而为被投企业成长、价值提升提供帮助;同时由于在联合投资所有轮次中所占的份额最多,因而能把握好控制权和决策权,做好联合成员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工作,更好的服务于被投企业,促进被投企业提高绩效。本文研究发现联合投资中领司处于优势的网络结构位置对被投企业IPO后绩效有显著正面影响。然而,本文只考虑了领司的网络结构特质对被投企业绩效的影响,此外,还有其他因素也有可能对被投企业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如领司网络关系、质量差异性等,这些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党兴华、董建卫、陈蓉:《风险投资机构的网络位置对其退出方式的影响研究》,《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6期。

[2]陈工孟、俞欣、寇祥河:《风险投资参与对中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折价的影响———不同证券市场的比较》,《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

第9篇:风险投资投后管理范文

【关键词】民营风险投资;声誉效应;新股价格炒作;IPO首日收益

一、引言

Gompers[1]指出风险投资机构存在“声誉效应(GrandstandingHypothesis)”,即由于声誉对风险投资的融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IPO是风险投资的最佳退出方式,直接影响其业绩,最能借以建立声誉。基于后续融资动机,年轻的风险投资机构通常会急于将被投企业提前运作上市,甚至不惜以更多的发行折价保证企业发行成功,以此建立声誉。陈工孟等[2]、Yietal.[3]和Zhaoetal.[4]关于中国市场的研究表明,A股上市公司中有风险投资参与的IPO首日收益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我国风险投资机构是整体上存在声誉效应的,即“风险投资机构以IPO折价来提早退出投资项目,以此建立声誉,吸引更多的资金注入”。但是,自1985年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机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政府风投、民营风投和外资风投等多主体参与的态势。各类风投的融资状况及声誉不尽相同,这种声誉效应主要存在于哪类风险投资?本文认为我国风险投资的声誉效应主要是由民营风险投资所致,而非民营的风险投资是不存在显著的声誉效应的。其次,长期以来新股一直是我国股票市场的稀缺资源,那么民营风险投资还有必要以更多的发行折价确保发行成功吗,其参与下的更高的IPO首日收益和声誉效应又是从何而来?本文认为,民营风险投资可以通过炒作新股在上市首日的价格得到高额的IPO首日收益,也能使其获得更高的声誉。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民营风险投资的声誉效应

我国风险投资虽起步于1985年,但一直以来都是以政府为主导,直到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尤其是随着2009年创业板的设立后退出通道被进一步打通,我国风险投资行业才真正活跃起来。因此,总体而言,我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较晚,较为年轻,投资经验较少,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声誉,通常被认为存在着明显的声誉效应,即有风投参与的公司具有更高的IPO首日收益[2-4]。但是,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风险投资行业已由过去的以政府主导转变为国有、民营、外资等多产权主体共同参与,尤其是民营风投已占相当比重(截至2014年12月31日,Wind数据库收录的4251家风投机构(含VC和PE)中,民营风投有2544家,占比59.84%)。各类风险投资在资金筹集、市场声誉、管理水平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1)国有风投机构:通常由政府出资发起,有潜在的政府声誉担保,且有后续政府追加投资的可能,因此基于后续融资需要而急于建立声誉的动机并不强烈。(2)外资风投机构:通常跨境投资的难度要大于在本国投资,因此能够进入中国市场进行风险投资的外资机构往往具有更高的业务水平、更大的规模和更好的声誉,这类风投相对成熟,本身已具有较好的声誉,也没有基于后续融资需要而急于建立声誉的动机。(3)民营风投机构的声誉效应动机应该很强烈:一是我国民营风险投资机构主要是2007年才开始快速发展的,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声誉;二是我国金融市场长期存在所有制歧视,民营主体融资要难于国有、外资等非民营主体。因此,我国风险投资的声誉效应应该主要集中在民营风投机构,由此提出假设1。H1:我国风险投资的声誉效应主要源于民营风险投资,即相对于没有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民营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具有更高的IPO首日收益,而非民营的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IPO首日收益没有显著偏高。

(二)民营风险投资的声誉效应与新股价格炒作

本文认为,受限于发行进程的非市场化和市场定价的非有效性,我国民营风险投资机构借助IPO退出事件建立声誉的方式却与国外现有理论描述的未必一致。Gompersetal.[1]的风险投资声誉效应假说是基于美国等成熟市场环境提出的。他们认为,基于后续融资目的,年轻的风险投资家会将被投企业提前运作上市,以便快速建立声誉;同时,这些被“拔苗助长”的企业需要降低发行定价,以更多的发行折价吸引足够的投资者申购,以便保证发行成功。这样的逻辑至少需要两个前提,一是风险投资家能够影响公司的IPO进程;二是二级市场定价相对有效,发行折价是必须付出的“逆向选择”补偿。然而,这两个前提条件在我国未必如此。其一,我国新股发行进程是非市场化的,2000年以前实施的是审批制,对年度发行总量进行指标控制,属于典型的计划经济模式;2000年至今一直实施的是核准制,虽有所进步,但上市进程主要由证监会发审委的核准节奏决定,直接证据就是新股发行工作时常被证监会直接停止,最典型的一次停发期间就是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直接导致近千家拟IPO的公司在发审委排队待发。在这种环境下,风险投资机构对发行进程的影响是有限的,也就难以像国外理论描述的那样通过加速进程将公司提前运作上市。沈维涛等[5]也实证发现我国风险投资机构整体上并未帮助提高企业通过发行审核和选择市场较好时期进行IPO的概率。其二,发行进程的非市场化决定了新股在我国市场中的稀缺性,因此新股往往都是被热捧的,发行市场中也长期集聚着大量“打新”资金(极低的发行中签率即是一种证明),在这种明显供不应求的环境中,风险投资机构也没有必要为保证发行成功而付出更多的折价(事实上,我国新股市场中也鲜见发行失败的例子)。因此,像国外理论描述的那样,通过以更多发行折价为代价将被投企业提前运作上市的方式获取声誉,在中国未必如此。事实上,我国民营风险投资通过炒作新股上市首日价格的方式,同样可以赚取声誉。其一,高额IPO首日收益和高企的新股市盈率往往会得到市场的普遍关注,起到广告作用。例如我国创业板自2009年创设以来其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的“三高”现象就吸引了诸多媒体报道。其二,除了将被投企业成功运作上市,上市后高额的IPO首日收益和新股价格也会被投资者视为一种业绩,经常出现在风投机构的业绩宣传资料中。其三,新股价格在上市首日是容易被炒作的。从首日需求上看,我国市场存在大量噪声交易者[6],而长期高额的IPO首日收益激发了大量噪声交易者参与新股首日交易,他们往往不关注基本面信息,只意图在后续交易中以更高价格卖出获利[7-8],这种非理性需求的存在增加了新股价格脱离基础价值的可能性;从首日供给上看,由于锁定期和“T+1”交易制度的存在,只有发行时申购到的新股才能够被卖出,供给严重受限(尤其是在2012年4月28日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之前,甚至连网下询价的新股也存在锁定期,在上市首日能够卖出的新股只有在网上发行时被公众投资者申购到的部分)。其四,我国新股在上市首日被热炒的现象是众所周知的。为防范我国IPO新股在上市首日被热炒,深交所对中小板和创业板IPO专门设置了上市首日交易的盘中停牌制度,规定当股票上市首日盘中成交价格相对当日开盘价上涨或下跌达到一定幅度(实际通常是上涨),或当日换手率达到一定幅度,即对IPO公司股票实施临时停牌。这一专门规则的设置本身也说明了我国IPO新股在上市首日有被热炒的强烈冲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我国民营风险投资的声誉效应主要源于对新股上市后的价格炒作,而非像国外成熟市场那样通过以更多发行折价为代价将被投企业提前运作上市。由此提出假设2。H2:民营风险投资的声誉效应源于对新股上市后价格的炒作(上市后的溢价),即相对于没有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民营风险投资的参与并未显著降低IPO公司的发行定价水平,但能显著提高IPO公司的上市首日价格水平。

三、样本数据与变量设定

(一)样本数据

由于我国新股发行在2006年6月5日之前是股权分置的,而2012年5月10日之后则取消了网下询价的股票锁定期限制,为避免制度背景差异导致的数据非平稳性,本文选取2006年6月5日至2012年5月10日中工国际(002051)和日出东方(603366)发行的IPO公司为样本。在此期间发行的IPO公司总共有1065家,剔除金融业样本,并剔除IPO过程中因财务造假被查处的万福生科(300268)和绿大地(002200)等,最终得到1040个样本。其中,没有风险投资参与的IPO样本有671家,369家有风险投资参与的IPO样本中有民营风险投资参与的有268家(仅有一家民营风投参与的有120家,而两家及以上风投机构联合投资的有148家)。IPO公司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承销商排名信息来源于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风险投资机构产权信息来源以Wind数据库和投中集团的CVSource数据库为主,以工商部门网站登记注册信息为补充。

(二)变量设定

1.风险投资的界定由于中国IPO市场中的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投投融资资(PE)的名称和实际投资定位通常是混淆的,所以借鉴陈工孟等[2]、张学勇等[9]的做法,并不对VC和PE进行严格区分,本研究中的风险投资泛指VC和PE。对于IPO公司是否有风险投资参与,本研究主要查询招股说明书中的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然后按如下步骤予以认定:(1)股东名称中出现“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创业资本投资”的公司股东直接认定为风投机构;(2)对没有出现上述关键词的,进一步查询投中集团的CVSource数据库和Wind的风投机构名录,如果股东进入该名录,则认定为风投机构;(3)对于十大股东名称中包含“高科技投资”等疑似风投机构的字样,则进一步到所在地工商部门网站查询该股东的主营业务范围,若其中含有“风险投资”“创业投资”,也认定为风投机构;(4)剩余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股东是风投机构的,则认定为没有风险投资参与。2.其他变量界定后续实证检验所用到的相关变量定义及描述如表1所示。

(三)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