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经法规的主要内容范文

财经法规的主要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经法规的主要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经法规的主要内容

第1篇:财经法规的主要内容范文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以下简称财经法规)是会计从业证书取得的充分必要条件。从历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这门课程的通过率不容乐观。2012年全国开始推行会计上岗证无纸化,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通过的难度。笔者试图通过技术分析和教学分析等方法,找到“低通过率”的原因,并以此来改进我们的中职教育教学。

一、课程考试低通过率的原因分析

1、考试内容特点及客观题型变化

相对其它专业性较强的科目来说,《财经法规》的知识点非常庞杂,所学内容包括《会计法》、《税法》、《支付结算法》、《财政法律制度》等近十几部法律法规。教材内容也多数以法规、条文、概念、程序等形式出现,知识点分散且枯燥,增加了学习难度。与此同时,《财经法规》考试中增加了案例分析和不定项选择,出现了税法和预算法的内容,使得客观题部分的难度增加。

2、中职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低

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入学年龄基本上在15岁左右,入校分数普遍低于普通高中,使得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低。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相对来说,自控、自制能力不强,这些因素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学习不是他们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取而代之的上网、早恋、游戏等。对于这样一些学生我们要抓好其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还要促进他自主学习,这样才能解决考试通过率低下的矛盾。

二、提高课程通过率的有效途径

1、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习能力

根据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热情,进而在“自动、自觉”的情形下提高日常学习能力。在现阶段中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运用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中职学生没有法律功底,通过案例诠释法律,使抽象枯燥的法律条文和法学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从而使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在选用案例教学法时,首先应注意案例的质量。案例的选择要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同时所选的案例必须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案例的难易程度要适当。其次,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若选用过时的案例,缺乏时代特色,就会挫伤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加强对案例选择的研究,不断更新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对于教师来说,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准备。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还可以辅之以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互动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与合作伙伴、教师进行探讨,在教与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提前将课堂要探讨的题目、内容和要求告知学生,学生通过分组提问、发言和讨论,课前进行准备,生生之间进行互动,上课后学生通过提问,教师通过要点讲授、纠错和答疑,师生之间进行互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加应用性教学课程的比重,融洽师生的关系,加强师生的能动流。

2、促进“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决定着认识。记忆作为认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也与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财经法规作为法律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联系异常密切,也非常复杂,所以要真正得心应手地运用,单纯地死记硬背法规的有关条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理解财经法规的有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才能将掌握的具体知识灵活运用。没有坚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奠基石,就无法准确理解法律。坚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业务知识,良好的感悟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正确运用法律知识的基本素质。从历届考试真题分析,我们发现《财经法规》考试的知识点很多都属于记忆类的,这些“纯记忆”的内容很多都是僵硬的、枯燥乏味的。“工学结合”思想为核心的实习及实践活动则能赋予这些内容以生命,让它们鲜活起来。实践中的认知具有“记忆性”,实践中的学习具有“诱导性”。而中职学生恰恰缺少的是知识的记忆和学习的兴趣。譬如“银行结算账户”一节中涉及的账户开立、变更和撤销,“基本存款账户的程序”等内容,如果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亲自办理过类似业务,一定能够加强记忆,加深印象,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

3、分析题型,掌握考试重点

考试重点的研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简化学习内容,减轻学生的记忆压力,让他们做到有的放矢,题型的分析能够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以轻松的心态面对考试。从近年来的考试题来看《财经法规》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会计法、内部会计工作、审计结果处理、会计人员管理、银行结算账户、支票、税收分类等内容上。而部分考核细节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例如“消费税的计税”部分中的以“烟酒”为代表的从价从量复合征税制度。这些细节内容只需让学生理解、记忆即可,但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些细节,则它们极有可能成为“关键失分点” 。

第2篇:财经法规的主要内容范文

1、《会计基础》,是2013年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书籍的作者是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研究编审组,该辅导用书根据财政部修订后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编写,并适应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的变化,内容新、知识面广、容量大;

2、《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归纳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分析与归纳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分析会计人员如何处理好坚持准则与参与管理的关系,分析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分析会计人员在会计诚信建设中的作用;

3、《初级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财经法规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 中职 教改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学好这门课程,对有志于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从这几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情况看,该科的通过率一直比较低,学生学起来也觉得枯燥无味。如何提高该科教学效果,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体验,就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谈谈看法并分享一些个人教学探索结果如下。

1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情况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综合了会计学、经济学、法学以及伦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是一门交叉性比较明显的课程。一方面,它与会计实务联系很密切,另一方面,它的法律条文非常多,知识点很分散,需要精确记忆的内容多,学生学起来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畏难情绪。但是,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依据、手段和过程,了解法律法规对会计机构与人员的要求、了解会计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和继续教育管理的相关规定,掌握支付结算相关法规,掌握税收征收管理的相关规定,熟悉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学好这门课程,从长远来看,它将为学生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对强化中职学生毕业后在会计工作中依法处理经济业务,自觉恪守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养成良好的依法办事、依法经营的意识与习惯具有深远的指导作用。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一般选择在学完“基础会计”后开设这门课程,之所以这样安排,原因是此时学生已经粗略地了解了本专业的一些相关课程,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作基础了,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也明显地感觉到学生虽然在此之前学习获得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感知,但这种感知还是相当肤浅的,学生的会计的思维模式还没有真正形成,这就给教师教学工作带来了阻力,学生还没有足够的兴趣深入去学好、系统地掌握。

2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具体措施

2.1 采用模块教学法,教学手段因模块内容不同而灵活使用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会因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框架与内容是大同小异的,一般共分为四章,这门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章内容各具特色,并且章节之间貌似关联性不明显。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章节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具体地说就是分模块进行教学。为此,在教学中,笔者一般把全书内容整合成四大模块,并确定他们不同的教学方案如下:第一模块是会计法律制度。本模块的特点是和与会计学原理联系紧密,但也有一半以上的内容是学生学本课程之前所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点系统且繁多。为此,教学中,笔者一般会以会计工作中常见的事例、问题以及有关违法案例为起点,一步步引领学生深入去体会会计法律法规的实质精神,树立学生依法处理会计业务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合法与非法的辨析能力。第二模块是支付结算法律制度,该章的特点是和票据实务联系紧密,讲解这章内容,最大的障碍是学生基本没有见过财务实务中的票据,对票据结算的规定的理解觉得很抽象。为突破这一瓶颈,该章教学中要注意以常见的票据实物及支付手段为例,让学生掌握支付结算的概念,以及银行结算账户、票据结算及非票据结算的法律规定。笔者在教学时就曾把学校财务科常用的票据扫描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传阅,通过引导学生填写票据,并安排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让他们之间进行模拟财务票据往来业务过程,熟悉票据结算各环节。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基本上消除了枯燥感,而且,通过此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几乎是练过不会忘记的。第三模块是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该章是此书中比较难讲但在工作中又是最实用的一章,但问题是该章法律条文非常多,讲解难度很大,而且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用企业日常工作中常见的违反税收征收管理的案例,通过案例强化学生记忆税收征管的相关规定,让学生一步步掌握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了解发票管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的相关规定,并能够很好地好区分不同的税收征收措施与方式,能够识别现实经济工作中违反税法的行为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第四模块是会计职业道德,这章内容比较浅显,文字表述也通俗易懂,教学中,我们应该意识到离开现实工作实践来空谈,将是没有说服力的,因此,我们可以多点举出财务工作中常见违背职业道德的事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哪些行为违背了会计职业道德,从而归纳总结出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以及违反之后的相关法律责任,深刻把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准确识别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常见行为,从而总结出一套杜绝和防范的措施,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2.2 注意效果,积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由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内容很枯燥,教师不好讲,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都采用“填鸭式”教法,习惯于“一言堂”。而且由于应试目的,所以很多教师教法单一,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与学生互动,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因此,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摒弃的是单纯应试的动机,要深刻领会这门课真正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分清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自觉抵制违法行为和违法现象。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法律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法律的应用才会游刃有余。财经法规作为法律体系中的一个分支,与经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因此,要真正学好这门课程,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法律条文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要改变传统的灌输的手法,要确定“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案例探讨为抓手,突出案例教学的中心地位。从案例中引出问题,由问题带出知识点,再由知识点提炼出理论,架构“案例知识理论”的教学思路。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改变为主动与教师探讨,教师可以在课前将课堂将要讨论的问题内容以及具体要求告知学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组派出代表发言,而为了在课堂上拿出有分量的答案,学生之间往往又会积极地进行互动,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发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营造各抒已见的学习氛围,允许保留意见,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2.3 注意前后联系,做好章节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逐个讲解单个知识点时,学生听得懂,但学到后面,前面的知识就几乎全部没有印象了,要克服这种现象,要求教师在讲课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前后知识点串起来,使得内容前后联系,以求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这好比散落在地上的珍珠,当人们用线穿起来才会体现出其更高的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不然,学生学一点,忘一点,学习就没多大意义了。有些学生抱怨章节之间内容关联性不大,其实这是他们对知识点没有吃透的原因,仔细分析下来,我们还是比较容易找到关联点的。

2.4 善于搜集案例,借助生动的案例来剖析深刻的法律法规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内容是枯燥的,只有案例分析才能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是常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譬如,为了讲清票据记载事项的变造和更改二者不同的法律后果以及背书连续的重要性,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就曾援引了一起发生在上海的真实的票据纠纷案例,从案件审理到一审二审法院判决结果,通过对案件进行分析使学生轻松理解并掌握其中的法律问题,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要搜集到好的案例素材,需要任课老师经常积极向活跃在法律职业一线的法官、律师、法律顾问多多接触,从他们那里,我们更加容易得到一手案例资料,这对活跃课堂氛围,强化授课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

2.5 运用体验式教学,通过增强直观感知来帮助理解课本理论知识

“体验式教学“是颇具口碑的教学方法之一,有时,让学生亲自体验一次,比老师在讲台上费尽口舌讲解的效果要强得多。意识到这一点,笔者在给学生上票据法律制度内容时,就曾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联系到学校附近的两家企业,让学生分组到这两家企业的财务部去体验票据的流转过程。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这两家企业的财务部工作人员很热情,他们不但给我的学生展示了支票、汇票、本票等等票据,出纳员还热情地带上我的几名学生去银行办理了一笔银行承兑汇票。有了这次体验作基础,学生已经获得了对票据及其流转程序有了直观的感知,回到课堂后,我再给他们讲解相关的票据法律制度内容时,就觉得容易得多了,学生也因此而听得津津有味的。体验式教学,它最大的好处是有效地避免了抽象和乏味,建议老师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因为当今的中职生文化基础普遍簿弱,学习兴趣不浓,如果仅凭老师张嘴比划是难以让学生维持学习热情的,与其让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不如创造机会让学生先去体验一番回来再讲。

综上所述,“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要教好是不容易的。它需要教师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同时善于总结并勇于探索,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真正把这门专业基础课上得精彩,教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编写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 傅锡原.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 宿中和,李林.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科技咨询导报,2007(4).

第4篇:财经法规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融合教学;课程设计

一、概述

财务会计又称对外报告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财务会计具有以下特征:1.财务会计主要是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和其他外部信息使用者进行投资决策、信贷决策以及其他经济决策提供依据;2.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主要由通用财务报告加以揭示,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规则性;3.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必须遵循公认会计原则;4.财务会计以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为基础;5.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保证绝对精确。财务会计处理的对象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使是可验证的历史信息,在其形成过程中也不能排除预测、估计和判断,很难做到绝对精确。

二、财务会计教学现状

不管是会计学专业还是财务管理和审计学专业,都必须学习财务会计,一般以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审计学)来安排课程,财务管理专业可能再侧重管理学方面,而审计学专业侧重审计方面一些。从目前各校的专业设置来看,财务管理与会计学专业设置模糊。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没有差别,给人的感觉是: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学差不多。特别是在一些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和一些高职学校,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差不多。《会计学原理》(相当于基础会计)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财会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一些与财务类专业相近的专业,如工商管理、金融工程等经济管理类专业在部分高校也可能会开设。目前的部分学校,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开设《会计学原理》,在第二个学期开设《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部分高校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同时开设这两门课程。我们知道,会计的账务处理很难避开税法的影响,《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要讲税法,《会计学原理》要涉及,《财务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也要涉及税法,如课程涉及不当,都讲税法,这样既重复啰嗦,又浪费有限的课时。对《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部分高校开设《财务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两门课,部分高校只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分两个学期来讲。就某一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开设《财务会计学》的同时再作为专业选修课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财务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大部分内容重复讲授,在讲《财务会计学》时很难与《中级财务会计》分开来讲,而在讲《中级财务会计》也很难与《财务会计学》分开来讲,既增加了课时又没有效果,而学生听起来也是感觉重复罗嗦,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反而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着重研究企业的特殊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及特殊财务报告。部分高校作专业选修课,部分高校作为必修课来安排。有的学校放在大三学年,有的学校安排在大四第一个学期。我们知道,大四的学生大都很浮躁,所以,《高级财务会计》放在大四学习是否合适还值得商榷。

三、融合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课程时间安排的调整

《会计学原理》(相当于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是财会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科目,这三门课程应该先安排。建议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同时开设《会计学原理》(相当于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由于会计的分录处理很难与税法分开,需要税法的支撑,而且《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各章节的内容相对比较独立,因此,在讲《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有关税法的知识应当尽可能提前,配合《会计学原理》会计知识的传授。在学完基础会计之后,然后再在大一第二个学期开设《会计电算化》是比较合适的安排。这样的安排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奠定学生财务会计方面的基础,又可以配合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在大一第二个学期和大二整个学年,可以开设《财务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在学完《中级财务会计》后,可以接着开设《高级财务会计》。

(二)《财务会计学》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融合教学

目前,部分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既开设《财务会计学》,又选设《中级财务会计》来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或把《中级财务会计》设为必修课程,分两个学期讲解,这两种安排都行。《财务会计学》是财务管理专业最核心的主干专业课程,以操作为主的理论与实务一体化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管理素质。本课程以国家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应的指南为基础。旨在教授学生应用所学会计理论知识进行企业日常账务处理,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意识和能力、会计业务核算能力及三大会计报表编制技能。《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在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以公司制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为依据,以会计要素为主线,全面系统地阐述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法,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而开设。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以培养自学能力、实践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为中心,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本课程以国家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旨在教授学生应用所学会计理论知识进行企业日常账务处理,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意识和能力、会计业务核算能力及三大会计报表编制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但假如既设《财务会计学》,又选设《中级财务会计》,那么这两门课的老师应相互协商如何讲授,避免内容重复讲授,既浪费课时又没有效率。因为这两门课程内容上存在很大的重复。大致可以这样来安排:财务会计总论、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账项、存货、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金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由《财务会计学》来讲授;收入、费用、利润、长期股权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股份支付、借款费用、债务重组、或有事项由《中级财务会计》老师来讲授。这样分配之后,既可以避免大量的内容重复和浪费学时,又可以在讲授时深度拓展。但如果不开设《财务会计学》,只开设《中级财务会计》,那么可以分两个学期进行学习,这两个学期的学习内容以中级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的辅导教材作为上课的教材,除掉所得税、外币折算、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合并、合并报表这些章节(安排在高级财务会计),大体上与上面《财务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两门课所上的内容差不多。

(三)《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安排

第5篇:财经法规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高职,会计证,通过率

根据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毕业生取得 “双证书” 的人数应达到80%以上。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简称“会计证”,下同)是财会类专业学生从事会计工作的敲门砖。对于财会类专业来说,会计证就自然被列为专业核心岗位职业资格证书。高职学生若能在校期间考取会计证,竞争时就更有可能脱颖而出,有效提升就业竞争力。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将提高财会类专业核心岗位会计证通过率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而如今结合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目前的会计证通过率并不理想。本文在教学实践、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目前高职院校会计证考证情况,并提出提高会计证通过率的具体对策,以切实提高高职学生会计证通过率。

一、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要求

根据最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当前会计证考试科目实行无纸化考试,学生通过计算机答题的方式进行,与本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规定具体如下:

(一)会计证考试报名条件

遵守会计和其他财经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报考次数规定

根据笔者所在的省份,会计证考试每季度最后一个月可以通过网络报名1次,每个考生一年最多可以报考4次。

(三)考试科目及题型

会计证考试科目分别为《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会计基础》考试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题型分别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会计电算化》课程考试题型分为理论、实务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组成,实务操作部分为财务软件的操作。三科成绩需要一次性同时合格才能取得会计证。

(四)考试时间规定

会计证考试实行三科连续考试,总时间180分钟,中途不设休息时间。

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证考证情况分析

(一)财会类专业生源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的学生生源结构有财会类中职、普通高中文科和普通高中理科学生。根据统计,有些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的中职学生录取比例达46%,而普通高中文科、理科学生的比例各占27%左右。学生生源录取比例对高职教学和会计证通过率都会有一定的影响。首先,中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会计基础,个别学生也已经在高中阶段通过会计证考试。按理这部分学生的会计证通过率应该高些,但中职学生综合能力相对弱些,也存在通过率不理想的现状。普高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前基本没有会计基础,尽管学生综合能力较强,但要一次通过会计证考试也存在难度。其次,在教学方面,老师既要兼顾中职学生,又要考虑普高学生。中职学生会认为自己有了会计基础,自我感觉什么都会,上课就出现不认真听讲现象,同时对会计证考前复习也不够重视。而对于普高学生,会计入门尤其重要。不能很好入门的学生,就会感觉会计好难,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财会类专业学生生源结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证通过率。

(二)高职学生特点分析

现在入学学生基本为95后出生。95后的学生受成长环境等的影响,有其自身的特点。而高职学生是第三批入取专科类学生。相比本科学生,高职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学习兴趣不浓,成绩相对较差。当前高职学生基本上只要达到录取分数线就能被录取。而有些学生怕高考考试考不上,就会选择在提前招生环节完成录取。这些学生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而部分学生只是为了混个文凭或迫于父母的压力而来高职读书。因此在高职阶段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2、自控能力较差,手机依赖现象普遍。随着互联网、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学生基本上都拥有人手1台以上智能手机。虽然手机有查阅资料、开展在线做题等学习功能。但大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无法抵制住手机娱乐功能的诱惑,沉迷于游戏、在线视频等,依赖手机现象严重。这些现象的存在,对学习氛围的建设产生了极大不利影响,使学生无心认真进行考前复习。会计证考通不过也在预料之中。

(三)会计证考试课程情况分析

当前会计证考试学生需要考《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三门课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1、《会计基础》课程分析

《会计基础》课程涵盖总论、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等十章内容,主要围绕会计记账、如何记账、记账的三项工具进行编排。该门课虽是会计入门课程,但这门课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要求学生理解记忆账户、记账规则等内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熟练运用会计实务中必要的理论知识。其单选、多选、判断题的题量分别为20题,多选题每题2分,其他题型每题1分;计算分析题为10小题,主要是会计分录题和填表题。

高职学生一般一入学,就会学习《会计基础》等入门类课程,具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只要学生稍加努力就能考过。但在考试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计算分析题忘记保存、多选题失分较多等现象。因此该门课通过率居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之后。

2、《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分析

课程涵盖会计、结算、税收、财政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等内容,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较多。会计法律制度这章整体难度虽不大,是学生拿分的章节,但考点比较多,考题以单选题、多选题为主。结算法律制度以结算方式为主线展开,重点为票据部分,难度较高,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税收法律制度为该门课程最难但也最有用的一章,尤其是新增的“营改增”内容,与工作联系紧密。 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最怕学、最难学的内容。有些学生甚至出现放弃该部分内容的想法。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财政法律制度内容相对抽象,而且考点比较分散,需要学生把握重点进行记忆。会计职业道德这章内容比较通俗易懂,重点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学生需要在理解“32个字”的基础上能进行案例分析。该门课的题量分别为单选20题、多选20题、判断20题,案例分析题两大题,每题5小题。虽然判断题不倒扣分,但案例分析题要求学生具备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从调查分析来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考试通过率最低。

3、《会计电算化》课程分析

课程考试理论部分分值比例占40%,实务财务软件操作部分分值比例占60%。高职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较浓的操作计算机兴趣,再加上高职阶段学习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会计电算化》等相关课程。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通过率最高,大部分学生都能一次通过该门课的考试。

(四)当前学生考证情况分析

笔者在任教的大二班级中抽取20个学生开展了考试情况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如下:通过会计证考试学生5人,通过率占25%,其中第1次、第2次、第5次通过会计证的分别为1人,第三次通过会计证的为2人。在未通过会计证考试的15人中,三门课均未合格1人,《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2门课程同时未合格2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未合格的11人,《会计电算化》未合格1人。调查对象20个同学一致认为三个科目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最难。从调查结果来看,《会计电算化》课程通过率最高,为95%,《会计基础》通过率85%,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通过率最低,只有35%。

三、提高会计证通过率的对策

(一)引导学生转变考试观念

1、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观念

会计证无纸化考试不同于纸质考试。首先无纸化考试三门课程的题库量相当大,每个学生通过随机生成试卷进行答题。其次三门课程要求一起联考,中间没有休息时间。另外学生通过计算机答题,也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应变能力。根据会计证考试的各项要求,当前学生们持有“临时抱佛脚”、看两三天书就想通过的想法已经“out”了。因此,老师们首先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引导学生明确考试目标,制订系统地复习计划,围绕大纲,开展全面系统地复习,消除侥幸心理,积极为备考做好充分地准备。其次要让学生明白会计证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具备抵制手机娱乐等诱惑的能力,能够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积极牺牲其他时间来备考。再次,老师们要引导学生根据复习计划持之以恒地开展复习,复习要到位,不到最后绝不轻易放弃。最后,引导学生明白考试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把知识学扎实了,才能顺利通过考试。

2、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复习方法

在会计证考试中,学生需要一次性通过三门课程的考试。可见学生的复习任务还是比较繁重的。如果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优缺点,采用正确的复习方法,那么学生就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复习效率和复习效果。因此,正确的复习方法,对一次通过会计证考试显得尤为重要。在复习环节,老师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一是,在复习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要学会抓“大”放“小”;二是,对于分值比重比较大的多选题,引导学生端正态度,不求捷径,脚踏实地的学习,老老实实的做题,才是做好多选题的关键;三是,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莫死记硬背。

3、引导学生掌握巧妙的答题技巧

有的学生平时复习表现不错,但一到考试就感到恐慌,导致在考场发挥失常。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端正考试心态,在考试现场碰到自己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知识点时,不要惊慌,学会先易后难的答题思路。其次引导学生熟悉答题要求,每种题型都有不同的答题要求,不答题肯定不得分,对于不存在倒扣分的判断题,引导学生不要放弃答题机会。再次,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考试技巧,排除法、猜测法、比较法等考试技巧能有效提高选对的机会。最后,引导学生熟悉考试规则,《会计基础》课程的计算分析题要点保存按钮后才能提交;虽然三门课程联考,但三门课程的考试时间可以相互挪用,引导学生先做自己强项课程,然后把考试时间挪给自己薄弱的课程;另外为了便于检查答题情况,引导学生一门课程做完不要急着交卷,等三门课程都考完后再点交卷按钮。可见,掌握巧妙的答题技巧,能较好地避免不当失分,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做对题目。

(二)采用课证融合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面,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应将开设的《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等相关课程与会计证无纸化考试课程进行融合设计,可以分别从教学考试大纲、课程考核评价以及免试认定等方面进行设计。首先,在制订高职相关课程教学大纲时,财会类专业可以结合会计证考试大纲进行制订。其次,高职相关课程的考核方案可以参考会计证无纸化要求进行设计。最后,高职院校可以制订课程免试制度,对于通过会计证考试的学生,可以对相关课程成绩实行免试认定。通过课证融合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积极性和考证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会计证通过率。

同时,对于学生反馈最难考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高职院校应重点加强该门课程的教学,平时多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重点加强薄弱知识点的学习,并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改进复习方法,从多角度提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考证通过率。

(三)利用APP开展仿真化练习

现在各种APP会计学习软件越来越多。APP会计学习软件借助手机开展学习,是一种携带方便,以考试为目的,以题库为学习形式的在线学习软件。同时APP软件可以在线分章节学习,还有强化练习、随机练习、错题练习和模拟练习等功能。对当前有手机依赖症的学生来说,APP会计学习软件无疑是一款比较实用的软件。高职院校可以借助APP会计学习软件,引导学生正确开展仿真化练习。学生可以利用APP软件随时随地学习,还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复习。通过模拟练习,学生能及时了解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开展错题练习,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这种新型的学习形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会计证通过率。

参考文献:

[1]徐 慧,论提高高职会计学生上岗证通过率的策略,《新课

程》,2014(11)

[2]朱晓蓉,提高高职会计学生会计证通过率的教学改革研

究,《科学大众》,2014(10)

[3]谢姝,关于提升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证通过率的探讨,《中小

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

[4]陈 玲,无纸化考试模式下提高会计证通过率的探索,行政

第6篇:财经法规的主要内容范文

一、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1.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目标及相关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主要包括:本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和各项财政财务指标。财政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资产增长率、资产保值增值率、专项资金(基金)支出率、财经(计划)目标和各项经济指标完成率等。

2.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情况。主要审计:执行政府财政预算和国家财政法规情况;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真实、合法、完整性;预算外资金、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效益情况;财政资金领拨和缴纳情况;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与执行情况等。

3.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包括重大的对外投资、基本建设、招商引资、企业改革、改组、改制、出台的宏观经济管理措施及制度建设等。

4.被审计领导干部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有关廉洁自律规定情况。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内容是:

(1)主要经济和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2)预算(或财务计划)执行情况;

(3)预算外资金收支和管理情况;

(4)专项资金(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5)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

(6)债权债务情况;

(7)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性;

(8)重大经济决策、实施和效益情况;

(9)领导干部个人廉洁从政情况。

通过以上事项的审计,分析党政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主要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遵守国家财经法纪的情况,分清领导干部应负的经济责任,全面、客观地评价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方法

对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主要是通过对各项经济指标的考核,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性和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及遵守廉政规定情况进行审计,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和事物的内在联系,根据审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客观公正地评价考核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

1.关于任期经济责任目标及经济指标的审计方法。

通过对实际指标同计划预算指标比较,本期实际指标和上期的实际指标比较,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指标和本行业先进水平指标比较,在更大范围内客观、全面地评价审计责任人。运用指标进行分析对比时,应注意把握好指标的适应性。一般情况下,选用指标以国家规定的或社会公认的资产经营、资产管理、资产收益等指标为主,以分项的具体经济活动指标为辅。通过指标的正确选用,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经营决策、管理决策等进行全面的量化考核和综合分析比较,以便客观评价经济责任。考核指标时,因有的指标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而收集的,具有权威性,选用时则只须注明资料来源即可,审计可以不再进行核实。

2.关于财政财务收支等经济事项的审计方法。

对领导干部任期内各经济事项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的审计,以查证财务资料为主,一般运用以下方法:

(1)行政经费领拨审计,主要采用审阅、核对、比较、复算、分析等方法;

(2)经费支出审计,主要采用审阅、核对、比较、复算、分析等方法,若内控制度不健全,会计工作比较混乱,应采用详查法进行审计;

(3)货币资金及银行账号的审计,主要采用突击盘存、调节、核对、审阅、函证及账户分析等方法;

(4)预算外资金审计,主要采用审阅、核对、复算、函证及账户分析等方法;

(5)固定资产审计,主要采用盘存、核对、审阅及分析等方法;

(6)债权及债务审计,主要采用审阅、核对、函证及账龄分析法;

(7)专项资金(基金)审计,主要采用审阅、核对、函证分析、复算等方法;

(8)各项经济指标(责任目标)完成结果审计,应在审计以上内容基础上,主要采用核对、复算等方法。

3.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审计方法。

对领导干部任期内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审计,采用跟踪法、重点法、公示法等。对经济决策程序进行跟踪审计,查证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是否做到决策程序合法,决策过程民主,决策结果科学。对任期内具有重大影响的决策事项进行重点抽查,从最初的可行性调查开始,到决策过程、决策形成、决策实施、决策效益等情况进行审计或调查。另外对一些特殊的经济决策事项可通过向社会公示的方法进行取证。对决策审计还可查阅相关会议纪要原件及相关记录。

4.遵守廉政规定情况审计方法。

这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审计:一是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遵守国家有关财经纪律、财政法规、廉政规定的情况审计。具体审计主要采用前面所讲的方法进行,但涉及个人的廉政问题,要特别慎重,审计底稿也应注意特别对待,经济事项的经办、主管、审批等相关证据的收集要更加全面而稳妥。二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廉政问题审计。这方面可通过一定范围的公告、座谈会、个别交流、审计查账和调查等形式收集资料,然后进行核实。但对领导干部遵守廉政规定的情况主要是通过对财政财务资料的审计,从账面上收集证据。

第7篇:财经法规的主要内容范文

一、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首先,非法律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达到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目标,重点应放在法律的应用上。不同的经济领域,不同的行业在经济法的适用层面上是有差异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体现这种差异。由于课时限制不能将不同经济领域的经济法规都纳入教学内容,而学,统一考试时又不可能分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因此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其次,教学内容重复。大部分经济法规已经融合到专业课程或者其他课程当中。比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系的《国际商法》,很多内容与经济法的内容有重复,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了经济法之后,在学习国际商法的时候就表现得不够认真;金融专业的由于学习了货币银行学,保险学,及专门学习了金融法律法规,而经济法课程里同样也涉及了证券法,保险法,造成了教学的重复。

(二)教学方法不完善,侧重实践,忽视理论

非法学类经济法一般开设在大一或者大二。由于低年级的非法学专业学生缺乏基本的法学基础,不具备或鲜少具备法学基础知识,如关于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商法的基本理论等,没有这些基础知识的积累,会使原本就属于法学门外汉的学生更加迷惘。有的财经院校甚至安排没有法学背景的教师来讲授经济法课程,有时竟把经济法讲成经济学,或者保险法讲成保险学。有些教师认为,既然是非法律专业,就不可能对经济法的理论有多高的造诣,课上讲一些案例就足够了。但是,法学的教育与其他学科不一样,更加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所以这样重实践,轻理论偏离了经济法的教学方向。

(三)考核方式有待合理化

对于非法律专业经济法考试,大多数以闭卷考试作为主要的测评手段,考核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时考试形式单一,考试题型简单。经济法课程考试多为闭卷考试,考试题目多为知识的再现,客观题较多,主观题较少,由于考试题型以客观为主,考生容易作弊的现象就很难避免;二是注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这种方式可能会造成学生考试前几天集中背题,达不到课程设置的目的。

二、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通常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包括:经济法概述、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破产法、票据法、证券法、金融法、经济仲裁与经济司法等。综观全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法或者商法,笔者认为,经济法内容的安排上应该遵循以下三点:第一,课程的设置上,非法学专业对法律基础知识基本是缺乏的,而经济法的专业性比较强,课时有限,所以为了增强时效性,在其他课程方面应该做好衔接,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另外还有一些选修课可以在基础知识方面给予补充,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第二,课程设置总体上还是必须坚持理论基础与实践相结合,寻找一个合适的经济法理论体系,该内容不仅包括经济法内容,也包括商法内容。比如关于公司法,一般财经院校都是作为重点内容来讲,而法学专业这个是不讲的,是放在商法里来讲。所以,在讲公司法的时候,不能仅停留在法律法规的介绍上,而是要先讲一下商法中关于公司法的理论,包括公司的产生发展,让学生了解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的逻辑性。第三,教学内容上,针对不同专业要有所不同,根据专业的特点做适当的增减,形成相互呼应的统一体。比如,会计专业,对于《税法》,《财经法规》就可以不讲,而市场营销专业,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合同法、担保法就要重点讲。

(二)强调理论传授与案例教学并重

经济法虽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单纯的法律条文十分枯燥,结合适量的案例会使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因此,案例教学是经济法教学的一大特色。案例多是为了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从周围的实际生活或者书刊报道中选取,在讲授完理论部分后,结合所讲内容,可以采用留思考题或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讲评,由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法律条文的理解掌握,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表达、争辩及理沦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他们今后就业提供一个练兵场所。此外,案例教学将教学方式由单向转变为双向,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具有深远意义。例如在讲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关于消费者维权,可以讲华硕笔记本高价索赔案件,案件的当事人也是学生,更能感同身受,要讲清楚以下三点:一是这是一起消费者维权案件。二是这个事件涉及的法律问题,三是这个案件应由什么法律来管。弄清这三个点基本上就能深刻理解经济法的重要作用。另外,经济法属于法学教育,应当安排到律师事务所,公司参与实践或到法院旁听,或模拟法庭,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致用。

第8篇:财经法规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职业道德;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内容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

一、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广大会计人员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毋庸置疑,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

(一)会计造假

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不能够遵守职业规范,不能坚持原则,编造虚假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对外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和经济指标,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决策,扰乱了社会正常经济秩序。

(二)违法乱纪,牟取私利

某些会计人员抵挡不住金钱诱惑,采取收入不记账、虚报冒领、伪造、变造支出单据等违法行为,侵吞国家和集体财产,或利用职务之便利,贪污、挪用公款,,侵害国家和集体利益。

(三)违背执业准则,弄虚作假

少数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人员,不严格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对明知有重大错误和舞弊的会计报表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欺骗广大投资者。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何来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呢?

(一)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道德决策能力的重要手段。会计人员要不断学习,适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保持专业胜任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会计监督是国家赋予财会人员的光荣职责。只有建立健全一个包含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整的企业内控系统,才能有效地防止会计诚信缺失问题。

(三)完善会计法规,依法严惩会计造假行为

依法处罚会计违法行为明确了应由单位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对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有直接责任的总经理、财务科长进行行政记过、警告等处分,对涉及违法犯罪者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讼,要求赔偿;实行市场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自身就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信行为后要将其停止营业等。

总之,要杜绝和根治经济活动中的职业道德行为,应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自律,变被动为主动,不仅靠道德约束,更重要的还要靠法律约束,要法治和德治并重。只有两者并举,才能维护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和不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财经论坛.2006(12)

[2]浅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第9篇:财经法规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 成因 措施

一、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会计的目标就是会计的目的,就企业会计而言,会计的目标主要是向三类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1、企业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集团、单位和个人

主要包括企业的投资人和债权人,还有企业的供应商和客户等,他们需要随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等财务信息,以便进行投资、信贷或其他有关经济决策。

2、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3、进行宏观管理的国家综合经济部门

我国的实践证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国家综合经济部门主要包括财政、税务、审计、物价、统计、工商行政管理和银行等部门。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1、资金成本利润核算不实

①企业存货账实不符、存货贬值严重、往来款不清,成本费用该计提的不计提,该摊销的不摊销,不披露企业或有负债、亏损挂账、期后事项;②企业长期投资缺乏科学论证,运行中缺少有效监控,发生的长期投资损失不在报表中充分说明;③对涉及到的诉讼、担保、抵押等情况不进行揭示;④通过关联方交易,按照领导的意图,随意调整利润等,导致国家税收、国有资产的流失。

2、偷逃税款的现象严重

有些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观念淡薄,千方百计脱逃应缴税款,使国家税收遭受损失。

3、私设“小金库”行为时有发生

财政审计监督检察机关查出的违纪事实发现,经济领域私设“小金库”现象屡禁不止,不但企事业单位有,党政机关也有。

4、不合理单据日益增多

有些单位对原始单据的审核把关不严,报销单据不合法、不规范,缺少应有的内部控制和监督。

三、 信息失真的成因

1、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

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时期,新旧体制交错,法规、制度变化大,行为超前而立法滞后的矛盾比较突出,必然促使企业、单位想方设法伪造假账。

2、企业经营思想不端正,法制观念淡薄

普遍存在片面强调企业、单位自身利益的倾向,追求经济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于把自己利益的实现建立在损害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严重违法乱纪。

3、执法不严,处罚过宽,助长了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个别地方和单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托人情,拉关系,采取地方保护措施,给违法行为的处理设置障碍。

4、会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偏低

一些会计人员不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行业的会计核算办法要求进行账务处理,不履行会计监督职能,内部控制失灵。就业素质而言,学历层次偏低,不重视财经法规政策学习、专业知识的更新、操作技能的训练,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四、应对措施

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经营者、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及相关使用人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做出投资决策检测经营成果的主要依据。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所以,我们应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从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以及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

1、严格执法,强化会计工作监督力度

修订后的“会计法”,是深化会计改革、完善会计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①要宣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同时,重点宣传法律赋予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的会计责任,引导和督促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认真执行“会计法”,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②要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与“会计法”相匹配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③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会计监督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监督责任。④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违法违纪行为应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进行处理。⑤要逐步建立健全企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监督制度,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国家财政、审计机关的监督作用。

2、改革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机制,积极推进会计委派制

必须改革财会人员管理制度,由会计管理部门委派专职人员实行联片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杜绝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3、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①会计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会计人员进行政策法规学习,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不受侵害。②坚持对会计人员进行系统的辅导和培训,促进企业管理、会计核算工作走上正规化、现代化的轨道。